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护理现状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年护理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社区服务;长期护理保险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性难题。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处于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而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存在巨大缺口。因此,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越发显现,而健康保险中,更为贴合老年人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关注焦点。为研究养老与护理保险结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们对北京市老年人护理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选择回龙观社区、西王庄社区、清华大学老年社区等作为试点以及由中年人的视角侧面反映,聚焦护理问题,将如今老龄化问题剖分更加细化、具体。

一、现状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调查,患有心脑血管、“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行动不便以及病情严重需卧床陪护的老人比例占到45%;再者,60岁以上老年人,具有以上所述情况的比例占到55%,70岁以上老年人高达60%以上。这说明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需要日常家政服务、病情照顾、全天候陪护等不同级别的护理服务,且护理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需求增加、种类增多。此外,在调查老年人的过程中,需全天陪护的人群是接触不到的,故这部分数据低估了实际情况,实际比例定会上浮;从对中年人人群的调查中可看出,其家中老人需陪护的比例占到4%,也就是说对高级、全天护理的需求亦不容小觑。

(二)抵抗老年风险方式单一

由于老年风险使得老龄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所以目前人们抵抗老年风险单一的方式根本难以使得老龄化状况好转。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人群选择家人照顾的比例达到45%,自身照顾9%。此外,选择护理和敬老院、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近一半,且老年人选择的护理通常是家政服务,较少涉及全天候护理、病情照顾等较为专业的护理服务。而且,多数老人对养老公寓、敬老院的高昂费用、床位紧张、服务不专业等问题存在担忧。另一方面,对目前或者未来养老意向也从年龄层段上呈现出很大不同。50-60岁的老年人38%选择了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但70及以上的老年人较少选择养老机构,偏好护理服务,说明50-60岁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西化的方式进行养老。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不愿意搬往老年公寓、敬老院居住的程度加深。与此相似的是30-50岁的中年人人群选择老年公寓方式照顾老人的比例只占7%,而31%选择了护理。由此可见,我国未来护理市场的前景是很好的。但是,当前有52%的意向倾向于家人照顾,这就反映出中国目前护理市场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只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服务水平才能开辟出一片天地。

(三)护理费用支出少影响小

我们所调查人群75%左右家庭收入中等,生活状况较为舒适,24%生活状况较为富足,并且82%的人群认为请护工的支出对于家庭正常生活没有较大影响。这说明,正常护理费用包括家政服务、护理等是足以承担的。另一方面,18%认为对于家庭支出影响较大的是由于家中有病人、或者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由4%的老人需卧床陪护的数据可以看到)导致护理费用高昂无法承担。那么,如果这部分费用能够由余下82%的人共同分担,就可达到分摊风险的效果。

(四)社区医疗服务不尽人意

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没有去过社区医疗站,并不了解卫生服务站的情况,而服务站的设立就是为了方便居民,但其普遍程度并不高。在接受过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服务的老年人群体中,对于其服务评价亦不高,超过一半都认为服务水平一般。这有违社区服务站建立的为大家服务的初衷,这是中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社区是一个辅助养老便利的平台,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利用起来,这是很大的缺陷。

二、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还没有得到开发与满足,针对老年人护理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养老机构方面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未来十年左右,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增长。但与此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截止2013年第2季度,城乡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总计384.8万张,平均每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张。除数量严重不足以外,我国养老机构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护理质量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加大建设力度以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根据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即养老床位总数约663万张。除了政府建设以外,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鼓励民间组织创办养老机构,解决现在民办养老机构当前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地方局限、护理人员匮乏等困难。要解决养老机构现在的难题,仅仅靠新建是不够的,在新建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的管理,提高其床铺利用率及服务质量。

其次,据调查,27.7%的被调查者选择“护理人员素质令人堪忧”为养老状况不让人满意的最大原因,仅次于“儿女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因此,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目前,专业化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却是困扰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普遍问题。老年人的照顾需要系统而细致的专业知识,然而现在的专业服务人员却极其匮乏。现在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半是下岗职工经过简单的再培训之后便就职,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建议扩大专业护理学校的招生人数,养老机构与护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养老机构作为护校学生的实习以及未来工作的去处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除此之外,在进行岗位培训时,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才能上岗就职。并在培训课程中加入老年人心理学有关内容,防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社区服务方面

据以上,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被大家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是目前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需要。

首先,笔者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第一,为社区所有老年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这样不仅方便管理,并且会记录老年人个人的病史,便于社区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其病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第二,应增加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工作人员人数,由于现阶段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人手紧缺,提供的服务种类有限,上门看病更是不现实。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来说,由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

再者,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与家政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上门照护服务。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家庭都选择家庭养老,即由子女照顾老人的养老模式。并且因为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很多中年子女都渴望一种请护工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而社区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那么,社区即可以与家政公司合作,在社区中建立社区家政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日常护理服务,这样,既能保证子女白天工作繁忙时老人得到周照顾,又满足中国人传统的家庭式养老的需求。

此外,社区还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或者和体检机构合作,定期为自愿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

(三)保险公司方面

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面临的空账问题日趋严重,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补充的商业保险应当把握机遇,着重开发新型的养老护理产品。传统的养老保险仅仅提供金钱给付,在护理人员紧缺、养老院费用昂贵的现在,单纯的金钱给付已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护理需求,即传统意义上的护理保险并不能切实的解决养老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参考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传统养老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或社区中的家政公司相结合,开发一种以护理服务为给付的护理型养老保险。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家政服务公司形成合作模式,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公司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即这些服务作为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金给付的一种方式,最终的医疗、护理费用由保险公司给付。此外,保险公司可抓住明年试点“以房养老”这一时机,加快研发与“以房养老”相结合的保险产品。如此一来,即解决了护理型养老保险不可避免的保费较高的问题,老年人在老有所居的条件下又能得到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1年12月16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1〕60号.

作者简介:耿 榕(1993-),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保险专业,从事养老保险方向的研究。

第2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geriatric hursing in our school,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eaching.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with 700 cases of three-yea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included our school geriatric nursing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conditions,teaching equipment,teaching methods,experimental class satisfaction,trainee satisfaction,whether it could meet the pension services.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in elderly care in medical college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ere 291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er resources,324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aterial,336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conditions, 213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device,187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ethods,169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182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ee.Only 126 cases of elderly nursing students agreed geriatric nursing teaching could meet the demand of pension service.Conclusion:At present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lag,the concept of pension service talent is not unified,teaching resources is not complete,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lderly care,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institutions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make full use of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Key words】 Pension;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sha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Changsha 410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3

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研究老年人群自身存在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学科,维持、恢复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我国国情[2]。为了更好地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探讨老年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本校进行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对我校700名3年高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18.22±0.97)岁;男42名,女658名。700名学生中,家中有4位老年人231名,有3位老年人173名,有2位老年人105名,1位老年人117名,无老年人74名。116名学生既往均已参观过养老机构,对之有所体会,700名学生均无家属在养老机构中养老。

1.2 方法 对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由本校自制,量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对我校老年护理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量表采用4级方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其中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计算不满意度。项目包括:(1)对老年护理教学师资力量是否满意;(2)对老年护理教学使用的教材是否满意;(3)对本校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条件是否满意;(4)对老年护理教学教学设备是否满意;(5)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6)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课是否满意;(7)对老年护理教学的见习安排是否满意;(8)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自己的护理能力是否可以满足目前养老服务。调查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量表,并根据自己对老年护理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700名学生中,对师资满意291名,教材满意324名,教学条件满意336名,教学设备满意213名,教学方法满意187名,实训课满意169名,见习满意182名。仅126名学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够满足目前养老服务。其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我校教学条件,与其他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7.78,P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对7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其中对教学条件满意度最高,也仅为48.00%,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只占18.00%,说明本校老年护理教学急需改革,老年护理教育滞后,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已经逐步开展老年护理教学,但是在中等医学职业院校仍有不足,尤其体现在对3年高职的护理教学方面[3]。因此需要更有计划地制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年护理专业,更好地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增设相关课程。目前,大部分老年护理教学多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导致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认识不足,知识掌握较差[4]。目前,我校也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在老年护理教学中,负责教学的仍为内科教师,导致对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不足。

同时,学生对教学模式等不满意,也凸显出我校老年护理教学课程设置仍缺乏先进性,可能导致护理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3.2 老年护理教学的改革建议

3.2.1 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仅为26.71%。因此,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护理查房、模拟标准化患者、角色扮演、PBL教学、小组讨论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形式进行设计、改革,名如在讲解老年痴呆时,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老年痴呆的常见症状,并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如在老年泌尿系统疾病护理方面,采用PBL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案名,并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对各项问题进行总结[5]。如讲解临终护理时,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国内外关于临终护理的相关文献、知识,并由5~7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学生将查出的内容整合,并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3.2.2 调整实训课的比名和内容 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实训课安排的满意度仅为24.14%,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为26.00%。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老年护理课程理实训课比名进行适当调整,增大实训课的比例,增加见习的次数。可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增加学生去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机会,也可将实践地点设置为养老院、老年患者家庭、老干部活动中心,甚至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6]。在见习过程中,使学生不但熟悉老年患者的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还要学会如何与老年患者沟通,如何进行心理护理等[7]。让学生尽早、尽可能多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患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8-9]。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增设实训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学会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10]。

第3篇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现状及阳性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34例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标本采集成功率为80.59%,影响标本正确采集的因素为采集前准备不充分,卫生宣教不到位、采集后标本未能及时送检等。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制订相关操作规程,做好患者卫生宣教是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痰培养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2-0038-02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utum culture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in the geriatric nursing hospital an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BAO Dijia, FU Jihong, LIU Ping

(Shunchang Hospital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3, China)

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院内肺部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院内感染[1],痰培养是主要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但目前在老年护理医院较普遍的问题是痰培养标本采集不规范,不能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2],甚至影响或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现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108例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发生的院内肺部感染患者134例,108例进行痰培养病原学检查。其中男52例,女56例,年龄55~101岁,平均年龄(83.0±8.2)岁。

 

1.2 方法

收集108例患者的护理记录和痰培养结果报告,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百分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26例痰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因病情变化立即转院5例(3.73%);因烦躁不配合采样6例(4.48%);因痰液在气管深部且黏稠或无痰15例(11.19%)。

108例痰标本培养检验结果:杂菌生长6例,占4.48%;条件致病菌68例,占50.75%,致病菌34例,占25.37%。

3 讨论

3.1 影响标本采集的原因

由于老年护理医院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患者及家属认为已经得到了医师的明确诊断,痰标本检验对疾病治疗没有多大意义,又增加个人经济负担。且老年患者咯痰无力或痰液位于气管深部且黏稠,无法通过自主咳嗽获取痰标本是影响痰标本采集的一个重要因素[4]。患者病情变化快或有身心疾病,导致无法采集痰标本。

 

3.2 影响标本质量的原因

采集标本前护理人员未进行健康指导或老年患者理解偏差,不能掌握正确的留痰方法,使标本内混入唾液或鼻涕等,因此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痰标本[5]。留取标本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能做到漱口或刷牙,导致留取标本污染严重,影响痰标本的质量[6]。患者及家属将标本盒乱扔乱放导致污染,影响标本质量。还有痰培养采集时间不当,多数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再采集标本[7]。患者采集的标本一般是6?7时清晨的第一口痰,但护士要到病房交班后再送至检验科,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也影响到标本的检查质量。

 

3.3 护理对策

3.3.1 采集标本前的护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正确留取痰标本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通过责任护士宣教和发放书面告知书等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痰的目的和重要性、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收集痰液的一次性无菌容器盒集中放置在治疗室中,等收集痰标本时再统一发放至患者处,以减少容器因存放不当而造成的污染。采集前嘱患者以冷开水漱口或刷牙,以保证口腔清洁。对于无法配合漱口或昏迷的患者应先给予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对于口腔内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可先给予洗必泰溶液漱口后再用生理盐水漱口。

 

3.3.2 采集标本时的护理

告知患者正确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避免标本混有唾液、鼻涕等分泌物,避免患者作无效的多次轻咳而造成不必要的疲劳。嘱患者深吸气,在呼气时用力咳嗽,并尽量咳出气管深处的痰,同时护士协助拍击其背部,促使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对咳嗽无力、昏迷患者的痰标本进行采集,可用一次性婴儿吸痰管连接吸引器为病员吸痰,将病员的痰液收集到吸痰器的储痰瓶内,留取痰标本2~5 ml,可以减少标本的污染[8]。对痰少或无痰患者的痰标本采集,可采用0.9%氯化钠液加温至45℃左右,再给予雾化吸入的方法,以湿润呼吸道,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促进痰液的排出[9]。

 

3.3.3 标本采集后

标本采集后最好在10~30 min内送至实验室,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死亡或繁殖,以提高标本送检的合格率。如确实无法及时送检的可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在2 h内送检,以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10]。

 

综上所述,痰培养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采集前准备,采集中方法和采集后送检的三个环节。针对这些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及检出的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准确依据。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提高临床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坚. 老年护理医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2): 161-162.

[2] 李学群.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 2010, 9(3): 253-254.

[3] 高艳, 贾春英, 马清光, 等. 痰标本质量对痰培养结果影响的对比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 2000, 11(4): 214.

[4] 李蕾, 纵瑞美. 痰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纠正措施[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19): 3525.

[5] 张肖英. 留痰标本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 2003, 24(8): 935.

[6] 张佩英. 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10): 33-35.

[7] 关淑琴. 痰培养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1): 76.

[8] 杨钰, 秦健秀, 蒲晓波. 脑卒中昏迷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4):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