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药品审计范文

医院药品审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药品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药品审计

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 医院 药品采购管理 应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概述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药品采购具有种类多、资产高的特点,是医疗服务的基础保证。考虑到采购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才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审查,通过查缺补漏降低管理风险。具体到药品的采购上,风险管理审计能够保证采购活动科学、合理,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第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能够对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审查,评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发挥警示作用,降低风险损失。

第三,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包括思路、内容、职能等要素。和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在医院中,内审部门是独立的,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站在客观、全局的角度上,通过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85%以上的市场。基于这种背景,医院作为买家在药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药品的采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成为管理漏洞形成的首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

(一)采购金额大、折扣高

医院对于药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在购买数量和资金上高,成为药商的公关重点。针对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调查显示大型医院通常在40%左右,基层医院则占比70%以上。另外,在购买途径上,大多包括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中药材市场等渠道。供应商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就会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常见如商业折扣。其中,明扣能够上交医院,暗扣的受益人则是院方领导、医师、采购经办人员等。较高的折扣降低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此以往会对药品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采购计划不科学

不科学的采购计划,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缺乏完善的计划方案,或者药品的购备和临床应用有出入,体现为常规药品库存量大,特殊药品供不应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医院在确定药品的采购种类和数量时,往往以差价大小作为依据;二是部分医院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喜欢采购新药,或者药商上门推销的产品,因此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在以药养医的认知下,个别医生喜欢开具大处方、高价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不利于药品合理使用和科学采购。

(三)采购操作不规范

药品在采购环节上的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采购风险的发生。举例来说,为了提高买卖双方交易的便利性,或者出于药品让利考量,部分医院在采购资金的支付上选择现金,可能出现盗抢、上当受骗等情况;而且由于药品质量无法在现场进行检验,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另外,药品采购人员往往也是出纳人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发生舞弊行为,难以保证采购资金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采购合同不完善

采购合同自身不完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这样很容易带来采购损失。例如一些医院对于采购合同的重视程度低,将采购工作交给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员,就可能忽视合同的签订;或者药品采购只提供类型、数量、价格,没有按照合同内容规范履行;又或者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对于双方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体现在缺少质量保证条款、安全事故追究条款等。如此,违约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高,但责任赔偿的归属成为一个难点。

三、药品采购管理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其前提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在具体操作上,应该组建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员则是各学科专家;对于院内涉及用药的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如下:一是指导临床用药;二是制定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三是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四是针对用药差错现象及时有效处理;五是定期药品风险信息;六是评估新型药品的临床安全性,对高危药品进行替换等。而岗位职责的落实,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对于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识别风险因素

对于内审人员而言,应该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判断潜在风险,例如决策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实现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目标。具体来说,在采购计划编制环节,分析计划的合理性,看是否依据药品目录进行编制,看需求药品是否全部覆盖,看采购资金和预算规定是否相符等。在申请审批环节,要求审批手续齐全,按照审批采购计划执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验收入库环节,依据质量标准进行药品检验,严格执行各项验收制度,保证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岗位相分离,并且对入库单准确填写、存档。在药品领用环节,要求采用定额控制、限额控制,领用过程要有相应的记录,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在盘点处置环节,要求对药品定期清查盘点,检查核对制度是否完善,以及亏损、盈余是否按照规定处理等。实践管理经验表明,准确R别风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风险因素作为依据,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就是针对已经明确的风险因素,对影响严重性进行等级划分,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必须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以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不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导致评估结果盲目、随意,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经验表明药品采购风险评估中的关键点,在于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具有充分的评估依据,保证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相一致。

(四)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和防范,都是在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打基础,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是可以组建药品质量验收小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验收异常、验收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避免药品出现严重积压、断档等现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为了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期间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防范措施要和药品采购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入手,能够和医院管理制度保持一致,并有机融入药品的采购环节;二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应该具有可行性,确保采购管理部门能够接受,而且管理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保证合理;三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可以对采购风险实现规避、分担、降低的作用,能够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五)风险审计报告

对于药品采购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风险审计报告是最终结果,在报告内容中,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继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采购金额大折扣高、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操作不规范、采购合同不完善等方面。文中分析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药品采购中的具体应用。要求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继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完成风险审计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佐德.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审计浅析[J].中国药事,2012,(3):301-302.

[2]雷铎.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71,81.

[3]李榕.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与成本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224.

[4]超.发挥药师职能,确保药品采购管理与安全用药[J].海峡药学,2012,(1):257-258.

[5]蔡大伟,古光耀.三级医院药材集中采购供应管理新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14,(11):1095-1097.

第2篇

【关键词】审计;原辅包材;连带责任;法律关系

2012年发生的铬胶囊事件,使得政府相关药监部门及社会更加关注与药品质量相关的一系列环节,如原辅包材、生产、检验等。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用原辅材料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8月1日,SFDA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中频频出现“审计”,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供应商审计。供应商就是提供药品生产企业物料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其中就包括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实际上就是对提供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的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进行审计。

1.药品生产企业原辅包材审计定义

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审计,实质就是对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审计就是通过对所采购或拟采购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有关质量保证体系真实性、正确性的审查,同时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采购其产品的过程。

2.审计分类

2.1根据审计内容分类

审计因其内容不同,可分为现场审计和文件审计。

2.2根据审计主体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主动审计和委托审计。

2.3根据审计性质分类

因审计性质不同,可分为首次审计、重新审计、整改审计、再次审计。

2.4根据审计状态分类

按照状态不同,审计可分为动态审计、静态审计、总体审计、批审计。

2.5根据审计对象分类

药品生产企业的原辅包材供应商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也可以是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因此,审计对象可分为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审计和药用原辅包材经营企业审计。

3.药品生产企业审计机构及人员配置

为了确保审计行为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小组必须部门属性独立,不依附于其他部门或从属于任何部门,并直接受命于总经理。

审计成员除了应有扎实并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相关产品或物料质量管理体系外,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能严格恪守审计工作中相关的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谨慎对待审计相关资料,审计后能出具客观、公正、真实的审计报告。

4.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及审计报告的效力。现今,国家没有出台审计相关标准或指南,审计机构或审计团体可依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原料药指南以及《国际辅料协会对于大宗药用辅料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审计指南》自行制定一套高标准审计指南。若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用原辅包材产品需具备特定或特殊要求,也可自行加入其审计指南。

5.审计规则

通常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原辅包材生产企业要先签订审计协议,明确审计范围、重点、对象,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与相关责任;随后,药品生产企业要告知原辅包材生产企业(包括经营企业)审计要求、审计时间、需要提供的审计资料、需要配合审计的部门人员等;而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人员之间会就审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意见交流,以便客观、公正的认识问题本质;最后,审计人员会就实际审计情况得出相关结论,并出具真实、正确反映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报告,而药品生产企业就会根据审计报告而确定是否将其列为物料供应商。

6.法律关系

法律上,药品生产企业对其药用辅料供应商进行质量审计不仅仅是保证产品质量、交易安全,还是药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就是药品生产企业为了避免因药用辅料质量问题导致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问题而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对药品下游环节包括经营销售者、使用者负责,是行为人对相对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的认定。

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供应商之间的买卖行为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范畴,因此,要遵循民法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

《侵权责任法》中的产品责任部分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产品质量法》对产品定义为: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2]。据此,含有药用辅料的药品就属于产品,但因药品制造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危险衍生物,而人体直接为受害中心,危险性则成倍增长。因此,药品属于一类特殊的产品。

就《侵权责任法》而言,只要药品存在缺陷、缺陷药品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事实以及缺陷药品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能认定药品缺陷导致侵权,通常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侵权责任。药品缺陷主要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和营销缺陷,药品制造缺陷,是指药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危险。而药用辅料是直接组成药品的物料部分之一,对于药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药品管理法》第11条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3]”。因此,药用辅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药品缺陷就属于制造缺陷,药品生产企业负有对药用辅料供应商质量审计责任,未能通过质量审计发现其质量问题,药品生产企业对外承担严格责任。然而,《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第十条分别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1]。药品生产企业与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这两个责任主体之间存在基于共同危险或者共同故意、共同过失、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相结合的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

7.结语

健康,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完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就必须对原辅包材供应商进行审计,将药用原辅包材供应商纳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范畴,并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延伸,将其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并通过对其的质量体系审计,确保原辅包材供应商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2000.

第3篇

使用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属于药品目录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在药品目录的,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标准给予支付。

例如,某统筹地区的起付标准为800元,最高支付限额为2.5万元,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为10%,乙类药品个人首先自付20%。现在假定该市某一职工一次住院发生医疗费用3万元,其中,药品费用1万元,6000元为使用甲类药品的费用,3000元为使用乙类药品的费用,1000元为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则该职工医疗费用支付办法如下:

1、职工首先个人自付的乙类药品的费用为:

3000×20%=600元;

    自付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费用:1000元

2、甲类药品6000元、乙类药品费用在个人自付后余下的2200元与其他医药费用一并共28400元,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起付标准以上费用为27600元,统筹基金按例支付:

——起付线以下由个人自付或个人帐户支付:800元

    ——起付线以上由统筹基金支付:27600×90%=24840元

第4篇

关键词:医院违规收费;数据系统;药品;数据分析;医院管理系统;超标准收费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药品加价政策,控制看病成本。

超标准收费是医院乱收费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超标准收费主要体现对药品、医疗用品、医用耗材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

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审计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也是未来数据审计的发展方向。计算机数据审计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及转换、数据验证和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不同的信息系统采集的方法有差异,审计人员应依据被审计单位数据的特点和结合审计要求制定数据采集转换方法。

数据清理和转换:审计数据清理和转换是比较复杂的过程,也是数据审计的必经步骤。数据清理主要是识别重复记录,合并重复记录;数据转换是在数据分析前,对数据进行适当的转换,数据转换因人而异,如:采用不同的工具、采用不同转换次序等。

数据验证:数据验证可以发生在不同阶段,它贯穿数据采集和转换的全过程,数据验证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真实、正确,提高数据采集转换质量。

数据分析: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是数据审计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审计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如何利用纷繁复杂的审计数据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查找审计疑点是审计数据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审计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重算、检查、核对、抽样、统计、推理、判断和预测八种。

下面是运用以上计算机数据审计方法对医疗机构药品加价审计的实例,在采集分析数据前,先做以下工作:

1.检查药品数量和进价的真实性。了解医疗机构是否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了解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药品占全部采购药品的比例;请被审计单位对集中采购的药品提供网上采购平台下载的明细表,审计人员要核实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是否与医院his系统中的药库入库表的药品数量和进价金额相等,不相等要查明原因。网上采购金额是否与财务支付的款项一致。

2.深刻理解医疗机构his系统,首先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医院his系统数据字典或者主要表及字段含义。其次审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his系统工作流程。最后,深刻理解原始数据库中药库库存表、药库入库表、药库出库表、药房入库表、药房库存表、药房出库表、药品目录库、药品包装转换率表、门诊费用明细、住院费用明细、处方信息表、处方明细表、住院长嘱信息表和住院临嘱信息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检查his系统中药库出库表的药品出库数量之和和出库药品零售价金额之和分别与药房入库表的药品入库数量之和和药品入库零售价金额之和是否一致。

4.检查药房出库表的出库药品零售价金额之和是否等于门诊药品结算费用和住院药品结算费用之和,药房出库表的出库药品数量之和是否等于门诊药品数量和住院药品数量之和

通过以上审计数据的检查、清理和验证,认为被审计单位的his系统数据真实、正确、完整,审计人员才对his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验证和分析,经过分析几家医疗机构his系统,发现以药库出库表出库的药品或药房出库表出库的药品来计算药品超规定加价的金额时,都会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因为有的药品虽出库了,但还未真正的销售出去,为了更准确计算医院多收取药品费,审计人员决定用门诊和住院实际销售的药品来计算违规收取的药费,具体审计步骤:

第一步,审计数据采集,本步骤是分析数据的基础,是计算机审计的关键,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筛选出“西药、中成药”,生成中间表《门诊用药明细》和《住院用药明细》,《门诊用药明细》表字段有:收费日期、处方编号、药品名称、药品编码、药品规格、药品单位、批发价、零售价、药品数量、转化率;《住院用药明细》表字段有:住院号、药品名称、药品编码、药品规格、药品单位、批发价、零售价、药品数量、转化率;

第二步,验证采集的数据,一是计算《门诊用药明细》零售价金额,看否等于原《门诊结算表》中药品结算金额;

第三步,按照相关规定计算每种药品的零售价最高限额,计算加成率,加成率=(零售价-进价)/进价,增加” 零售价最高限额”和”加成率”字段,生成中间表《门诊用药加价明细》和《住院用药加价明细》。

第四步,对《门诊用药加价明细》和《住院用药加价明细》筛选出零售价高于零售价最高限额的记录,分别生成中间表《门诊用药加价明细》和《住院用药加价明细》,筛选出零售价高于进价的记录,分别生成中间表《门诊用药加价明细》和《住院用药加价明细》。

第五步,对《门诊用药加价明细》、《住院用药加价明细》、两张表,分别计算超出规定价格的金额。再按加价率排序,分析加价率高的原因。

第六步,以药品编码和批发价来分组,计算每种药品多收的金额,并生成中间表,对多收金额大的药品分析原因。

通过本次审计,发现部分医院存在对药品超标准加价的情况和变相对药品加价的情况,比如JN硝酸异山梨酯针是5支/盒,盒是网上采购的最小单位,进价是110.35元/盒,100元至300元的药品只能按5%加成,但是某医院按支来销售,把支作为加价的最小单位,每支的进价为110.35/5=22.07元,价格在10至100元之间,就按10%来加成,因此把加成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用此方法审计出某医院超规定价格多收药品费15950.73元,另一医院多收西药费377087.14元。

总之,运用计算机数据审计方法来审计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审计效率的主要手段。最后总结一下本次审计的大体思路,首先核实药品进价是否真实,然后在药库入库表中查询药品进价,以药品代码分别关联门诊收费明细表和住院收费明细表,依据药品进价用CASE语句对政策规定的加r标准计算药品应销售的最高零售价。最后将实际零售价与最高零售价进行比对分析,就可以查询出超过标准加价的药品明细。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激励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42

[中图分类号]R197.3;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1 当下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系统出现的问题

1.1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模板不完善

公立医院的绩效审计系统涉及多方面的环节和要素,是一个互相联结和限制的系统。在整体建设里,应全面思考这些要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绩效审计系统的建设并不注重,已建立的绩效审计系统的公立医院,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参照物都比较单一,对于目标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病患情况对数据的公正性和比较性的影响等都没有展开探究,绩效审计的结果不稳定,很难通过绩效审计系统找出影响绩效的重要原因。

1.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相对片面

国家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的不够科学,审计指标相对片面,大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财务标准,或标准的选择不够透彻。另外,各项标准的重要程度的权衡体系的建立,不够充分和适宜,且中国现行的医院绩效审计系统选择大部分都存在主观性。

1.3 审计主体单调,管办分化不透彻

对中国的某些地区来讲,公立医院绩效的审计主导是医院自己和上级主管机构。这样审计和被审计相联结的系统,歪曲了绩效审计的初衷,导致监察审计不充足。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管办分化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学术研究者的认可,但因长久以来医院现有的监察审计权和经营服务权的纵横交错,使管办分化的措施没有完全得到实施。

1.4 没有把绩效审计结果使用在管理上

当下,中国虽然有的公立医院在内务管理里使用了绩效审计,但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绩效审计的方式,而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过于重视该如何设立审计标准、如何选择审计标准等,忽略了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标。

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有效的绩效审计系统可反映公立医院的经营结果。公立医院和其他医院不一样,它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运营本质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此时,还可辅助公立医院提升内务管理高效运营,使医疗卫生成本变低,让病人可得到更高效的服务。另外,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审计,可对医院的运营绩效实施有效测评,及时发现并解决医院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绩效审计是公立医院的一项主要的管理措施。绩效审计系统的有效建立有利于公立医院加强内务管理,给公立医院的全面建设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建议,给医院的有效政策提供高效方式。此时,绩效审计系统的建成还可为公立医院的激励制度的建设提供根据,确保医院高效运营。

3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补偿机制。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采取的补偿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政府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了禁止药品合成用来减轻医院以药养医的依赖性,并对各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控制总体医疗服务收入,对财政补助进行强化。新医改政策补偿机制的变革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针对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对于实现医药分开,逐步弱化药品收益,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合成政策的要求,重点监察药品定价问题。二是针对新医改政策提出的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应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对医疗服务进行审计,并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及费用等问题。三是审计要关注财政补助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腐败问题出现。

运行机制。新医改政策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方面强化了医院的公益性。因此,如何把公立医院获得的经济补偿,落实到“公益性”核心职能上,是新医改政策运行机制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要重点关注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医院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责、权、利”是否明确。

监管机制。新医改政策下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这个措施的具体落实是将公立医院内药品、现行的医疗服务等价格及重要重大信息通过公告栏、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公开。信息公开不仅使监管主体人数提升,在信息获取等方面也为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供了帮助,其监管效果如药品价格的公开、医疗价格的公开、重大决策的公开等也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

4 改进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路径

以上三方面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在新形势下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对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必须将重点放在与新医改政策相关的新要求上,增加相关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审计。

第6篇

[关键词] 医院内部审计;物资采购;监督与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32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62- 02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单位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医院设置内部审计就是一种保障自我完善、内部调控机制,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用国家的一些财政、经济、审计法规等手段推动医院经营得以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医院使其合法合规地经营,还要管理医院的现状,使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只有科学有效合理地把控好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医院的经济健康发展。

1 医院内部审计需提前介入物资采购

1.1 审计人员提前介入的必要性

审计工作需要做到3个提前:位置提前、时间提前和工作提前,实行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这样就需要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到费用支出的一些活动中,以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在此前提下审计人员还需提前了解医药需求和使用情况以及以往采购情况,制定出一个准确清晰的物资采购流程,进一步规范和监督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审计人员也需要参与了解医院的医疗器械以及设备采购的招标比价以及后期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的费用活动。审计人员还应该更好地参与到招标的准备工作中并对采购人员进行监督,从招标方案的制订开始,审计人员就应该贯彻、加强整个招标活动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以及评标结束后,需对中标方进行再次审查,以确保其供应药品的相关资质。这种前期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劣质供应商进入药品市场。

1.2 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到招标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还要加强对采购合同全过程的审计。签订者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所签合同中所有条款都必须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等,所有内容条款需完整无遗漏,文字意思表述真实清晰不含糊,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合同签订程序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合同内容不完整有遗漏,应该及时提出,监督相关人员进行修改,确保合同顺利及时履行。药品及医疗器械设备等价格方面,审计人员应该秉承货比三家的审计原则,因为物资采购合同审查的重点就是价格审计,在价格从优的前提下要确保药品的质量,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医疗行业的合法权益。

2 强化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审计工作

2.1 对合同及发票管理的审计

审计人员应该统一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供货发票、 运费单据、 验收单等做好管理,审查其真实性,并核对采购数量、价格的准确性以及与票据、收据上数量是否一致,并确保其与合同上的一致性。另外审计人员应该将所有的合同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清晰及时地检查合同是否被及时正确地履行。更应该做好药品等进入市场后的质量跟踪工作,通过药品的质量以及之前检测所获取的信息作为依据,以确定价格或其浮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2 对合同执行情况的阶段性审计

医院审计人员应定期对合作的药品供应商进行审查,应对审查内容进行登记,如供应商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固定时间内履行合同的次数,提供药品的次数、数量,有没有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提供货品,每次提供货品的合格率,以及价格的浮动程度,供应商的服务和售后态度等。特别要重点检查每次所提供的药品或医疗器械有没有达到医学标准,还应重视对履行合同中出现的违约情况所造成的纠纷处理方面的审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质检单对已经入库的相关药品进行检查,以防止由于一些审计人员的自身原因或者专业知识不足所导致的遗漏的不合格药品进入市场,危害人们的健康。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并要求采购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改正,对其进行批评防止其再犯同样的错误。审计人员应以文字形式对不按规定履行合同的供应商进行反馈,并对其进行处罚。

3 强化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方法

3.1 加强审计培训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法的一些知识,还应该具有审查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实践经验,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洞察市场能力。在此基础上,审查人员还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医院的物资采购。审计人员还需要通过一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对医疗行业以及市场有一个比较前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还能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3.2 优化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控制

审计工作既要贯彻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又要突出其审点。采购过程中要进行职务划分,审计人员更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对于需要的药品,相关部门需要提前做好书面计划书以及实施方案和预算等,以及后期的仓储放置工作的部署,订货要有完整合理有效的书面合同,并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等,合同中应该详细包括采购价格、数量、质量以及供应商等,药品到达之后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质检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质检责任进行药品的检测和验收工作,确保接收的药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4 结 语

总之,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审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医院的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由物资采购不当所带来的医疗风险,保障医院得以健康发展,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红莲.浅谈医院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J].山西科技,2014,29(2):114-

115.

第7篇

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审计的口头禅是“围绕中心搞审计”,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就是审计应围绕的中心问题,即对医院审计的目标定位。当前,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具体体现为:医疗费过高――过度检查和治疗;药品太贵――过度、过滥用药,药品价格虚高,大处方加重患者负担;假名医座诊专家门诊――开设“院中院”、“科中科”。当然医院对这些载道怨声也不是哑口无言,总是回应公众、回应社会――医院也要生存。然而这个“生存”是养尊处优的“生存”、“先富起来”的“生存”还是与公众一样正在奔小康的“生存”?这四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也就是当前对医院审计要揭示的问题,即审计重点。

当10毫升的洛美沙星针原采购价27.64元 / 瓶,现在是3.5元 / 瓶;大理生产的100毫升/瓶的鱼腥草注射液采购价由25元~35元降至2.64元时(1月6日《半月谈》),说明药品价格虚高问题还是很突出。但审计也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围绕与资金运动相关的:药品是否招标?定价是否遵循顺加原则?低进是否低出等问题展开?

当从前农民卖一头猪就能做一个手术,而今天做一个手术卖十头猪也未必打得住。当治一个感冒都要一二百元甚至更多时,谁还能不望医院而生畏?但经济日报报道,河南省从2005年10月起,各级医院医疗服务费大降价,综合降价幅度达28.7%。说明医疗费用降价的空间也大得很。审计人员不是医务人员,什么检查该做,什么样的治疗算过度治疗无法评判。那审计就无能为力了吗?不是,在当前随意打出几张住院单也能发现破绽――分项相加对不上总项,以减少医疗风险为借口捆绑收费,卫生用材料随意加价,自定收费项目等。

当街头巷尾大报小报上刊登广告,某某公立医院准分子中心治疗近视眼时,百姓哪里会知道,这个打着公立医院幌子的准分子中心,其实是某私人企业或某个人借用医院名义,既没准入、也没注册、更没有批价,也不用缴纳任何税费的特殊组织。审计应揭示其准入、注册、批价、偷逃税费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

第8篇

【关键词】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效益”职能;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医院经营管理环节中,基本建设投资、物资采购、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重点环节和部位,均需建立管理制度防线。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有一个能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后盾。因此,作为医院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加效益的工作职能,在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同时,注重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要确保医院的治理有效性,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内审工作不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上,还要体现服务性、预见性。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完善效益职能。

1.内部监督控制。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改善靠有效的内部监督。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施行更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三甲中医院更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结合独特的自身内部控制要求。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其科学发挥职能,合理分配权利与职责,实行科、院两级管理责任制,依据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流程及岗位职责,使医院整体行政及业务管理效能发挥到极致,并努力做到内控信息的完整。

2.财务业务活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是长期性与日常性相结合、重点与基础相结合的需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保证单位的一切财务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并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发现财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而管理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变相深入,则是对财务审计中所能发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研究、着重与管理过程环节的内控审计,最终针对审计结果的比较,在报告中相应提出改进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

3.评价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外部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政策要求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对医院整体经济业务活动的组织领导方向和政策执行力度进行评价性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从执行力层面入手,强调医院自觉规范业务行为的必要性,做到一切有章可循却不死板教条。

4.风险管理。对于在整个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风险管理审计贯穿始终,而且,风险管理审计结果的运用,更是关键。医院应当结合自身不同情况,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确定应有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医院制度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院采购控制、建立科室风险基金等方法把医院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出具的风险审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关处理意见,应提交院长办公会等管理层会议进行审核,尽量确保审计结果的落实和应用。

二、医院内审工作重点及目标

1.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对财务部门的收入、费用进行一次抽查,主要是会计凭证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抽查。每年年度终了,要对财务部门进行一次年终审计,对财务工作的审计情况向院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如果在审计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财务部门规范制度。应收应付款、工资薪酬应该与例行审计一起进行。如果发现问题或有必要审计时,你也可以进行专项审计,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建议,使使审计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

(1)物价收费审计。分为外部收费标准审计和内部执行收费规范两部分内容。对外,医院应严格按相关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收费;对内,必须采取不定期与定期相结合方式对收费人员工作流程与结果进行内部监督审计。比如,对门诊挂号收款、住院处审计中,严格核实现金与票据的管理,重点审查患者退费的执行流程是否合规;对住院处的各种核算单据按审计时点进行全面的核对与检查,力争使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衔接,避免漏洞出现。

(2)药品审计工作。医院药品的管理问题始终是我国医改政策的首要任务。三甲医院规模较大,药品的流通及使用管理尤其重要。内审工作可以通过相关药库、门诊药房、病房药房的会计报表审查,对药品的采购、入库、药品零售、上下调价、退药、核销报损等各环节进行检查。根据“药品”总账及其“药库药品”、“住院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药品”等明细账进行核对,最终与药品管理科、制剂中心等各药库药房结算时点的库存数相核对,努力寻找药品流通各环节容易疏于管理的漏洞,做到防范于未然。

(3)总务处、资产设备处审计工作。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产建设。医用卫生材料、固定资产等刚性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更需要内部审计发挥其管理效益职能,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确保医院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另外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的核对检查、会计报表相应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和一般卫生材料、高值卫材的采购、领用、使用各环节进行审计,让医院的家底透明,更加易于国有资产的保全与管理。

2.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前期、过程、竣工决算三个阶段。

(1)前期审计:审查建设项目的概算批复;审查资金筹集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审查建设项目各方面招、投标工作程序和合同内容。合同审计重点审核合同签订日期、乙方资质以及合同内容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如有类似结算条款的实质性变更,应有补充协议。

(2)施工过程审计:基建项目过程中的审计重点包括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现场变更签证单真实度确认;施工单位隐蔽工程量的监理报告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审计。

(3)工程竣工后审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整体财务收支的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另一方面是以单位工程为标的单位工程造价的合理合规工程结算审计。对于注入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决算审计,必须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进行。

3.不断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克服重眼前利润,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扩大审计范围。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尤其是“三重一大”,必须经集体决策决议,依据政策法规程序审核批准,绝对不能权利过于集中,甚至一人说了算。总之,一个完整良性的运营机制以及高效的管理执行力是医院下一步发展改革的重点。医院内部审计正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经济活动过程中潜在的亏损因素和不必要的损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有助于促进医院领导层加强自身管理,更对领导层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专项审计,提出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可以逐步健全建立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管理加效益”的职能作用,是三甲中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的根基。

三、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1.三甲中医院不但要基于内部控制的特点要求,还要结合自身专长,创建有自身发展特色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组织设计,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采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确保医院两个效益的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转型迫在眉睫: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并重;事后、事中、事前审计并重;财务业务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并重;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与效率性、效果性;审查与建议并重;静态与动态并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重等。并逐步加强审计建议和意见的执行力度。

2.虽然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医院的内审还没有可完整依靠的审计电算化软件,基本上仍停依赖手工操作,效率较低。内审机构应充分利用医院内审相关的应用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审信息化操作和管理。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医院应该适当聘请技术专家来充实拓展审计队伍资源。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内审工作的准确度。为适应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不但需要在数量上扩充,在专业素质上更需要提高。原有内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来提高自身素质,以点带面的完善专业结构,多渠道、多方面研究充斥专业技能知识。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外部聘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专业限制所造成的工作盲点,工作漏点。拓宽延伸审计工作空间范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整体医疗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整体结构也必将面临全新改革。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范畴和职能都应做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监督环节,在医改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服务、评价和鉴证作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及医院整体的良性运行。

第9篇

一、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没有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内控意识较薄弱

医院领导对财务内控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滥用职权人为干预医院的财会工作,我国医院通常采用院长负责制,所有财务事情只要院长批准便无需过问内审部门,因此,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较难对医院领导进行财务审计,院高级管理者成了财务上的“自由人”,审计的作用难以发挥。

2.内控环境松懈,内控体系较混乱

财务内控概念模糊,呈松懈状态,导致管理者权限、审批程序等很难深入开展,药品常规采购业务及非常规采购业务没有明确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常规采购和非常规采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计划未审,药品先行”现象,理由是先满足临床需要,采购计划审核审批滞后,尤其是非常规采购,导致采购资金失控和采购权的滥用。

3.内控制度建设滞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创新意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其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科学、不严谨,难以执行,同时由于医院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4.监控机制缺失,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医院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执行情况都不足,很多医院为节省开支没有建立内审部门或指定专职人员来对医院财务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造成医院财务内控执行力不足,难以发现问题,出现问题也无法协同解决。

二、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医院领导要重视药品采购内控制度建设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九条中明确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即落实了药品采购控制制度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使优化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环境成为可能。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财务内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对财产安全进行维护,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各种资产损失,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指导性建议的特征。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所以,医院管理层领导应该重视药品的内控,有责任在药品流通最重要的环节上监督管理,提高效率,遏制不良行为,在医院内部避免药品浪费和舞弊,保护医院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优化管理权限配置和相互监督机制

医院可以设立财务总会计师岗位,直接接受医院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等的领导,向管理层直接汇报工作。建立由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各部门主管等组成的预算委员会,负责财务事项的审核、批准;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全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医院需明确规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工作责任心,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分离制度: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在药品采购中体现在申请、审批和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抑制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会计系统控制流程

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稳定而完善的财务控制流程。制定相对稳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工作流程, 并将其制度化, 以利于医院内部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以及医院内部审计测试, 使医院能较准确地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保障医院财务安全,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部门应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等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按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应报送及时、内容齐全,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内控人员需严格监督财务人员对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进行会计核算,做到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并使流程图解化,使财务管理制度全面、直观、形象。

4.做好科学、客观、公正和高效的采购计划

医院药品采购在医院采购活动中比重最大,医院应该重视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权威,并让专业的采购人员或计算机的自动化代替医生做好药品采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做出客观、专业、详细的统计数据和预算计划。每个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本部门下年度预算计划进行补充和修改并签名,有较大变动的需作书面说明再提交预算委员会通过。为减少仓贮成本,采购药品须适量、不得积压,避免浪费和药物品质下降造成对患者利益的损害和医院运行成本的提高。

5.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在医院,与药品使用相关的部门比较多,相互联系困难,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畅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解决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沟通问题。内部财务控制方案虽是由医院财务部门具体实施,但医院的各部门、岗位、人员和重点环节均会对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需要每个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参与和配合,以实现医院财务控制目标。

6.建立合理的轮岗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医院应实行会计轮岗制度,以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自身能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队伍的职业水平,有利于强化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和业务处理能力。主管、会计、稽核、出纳、收银实行同级轮岗制,并考虑工作特性轮岗年限可分为,会计、稽核两年,出纳、收银三年,主管四年。同时加强业务培训,让每个财务人员学习、熟悉财务各项业务和核算,起到监督作用,防止个别财务人员发生违法行为。

7.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和内部、外部监督

医院内审部门对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有力保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年收入 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医院内审部门应积极参与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修订。目前,药品收入与支出占医院总收支的很大比重,内部审计部门须对医院药品采购与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各医院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授权内审部门对医院财务活动实施预警并对医院财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序、有力地运行。

8.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

会计内控执行人员是提高医院内控效率、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受我国国情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学历低、专业素养一般的会计人员在岗,且因工作任务繁重,学习、交流和培训机会变少,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弄虚作假,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在财务人员和内控人员引进、培训、考核、激励及留用等方面需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第10篇

笔者根据财政部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0)27号)文件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14日印发《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审计需要关注的事项:

一、关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要求

基于医院本身的特点,其固定资产不论在金额和数量上,在医院财务报表中占比都较大,因此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应给予重要关注。

l、检查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①通常取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效益转移到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因未取得发票,迟迟不予确认固定资产。如,医院购买的大宗设备预付30%首付款,但货到验收合格后因资金问题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款项,使已使用长达2年或更长时间的资产未予确认为固定资产;

②医院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医院固定资产,需要根据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或者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等资料,按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因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无法全额支付工程款等问题,使建好并投入使用的住院楼长期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核算,致使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计提的折旧不准确。

2、检查大宗的设备采购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予以采购、实施招投标。

3、注意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不考虑残值。

4、注意医院的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应当参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且不计提折旧。

二、通过往来核算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科研、教学项目收支

通常医院收到的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项类财政补助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核算,包含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收入,并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使用财政项目补助资金时计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差额最终结转在财政补助结转(余)中。而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计入科教项目收支中,最终差额结转至科教项目结转(余)中。财政部门每年年末根据医院上报报表,核对财政实际拨付资金与医院财务报表中列示的财政补助收入是否存在差异,因此该部分财政资金得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而将取得的非财政资金补助收支计入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中,未反映出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审计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特殊的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由于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需要关注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医院的预算执行率越接近于100说明预算管理水平越高;反之,说明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要么提高执行预算的能力,要么提高编制预算的能力。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说明医院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最近几年,医院为了扩大规模、增加开放病床,大肆举债,使得医院陷入一场空前的债务危机。因此,资产负债率是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资产负债率越高,医院的风险越高,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反之,风险越低,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3、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是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控制的指标之一。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越高,说明医院收入对药品的依赖度越高。比如,在公立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占37%左右,耗材收入占10%以上,财政补助收入占6%左右。其医务性收入只占40%左右。在支出中,药品和耗材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为55%左右,人员支出占33%左右。说明医院50%以上的收支活动是药品和耗材,销售利润用于弥补医疗成本支出。医院卖的药品和耗材越多,医院的利润越大,医药费用就越高。这种机制使得医院成为药品、耗材生产企业的销售员。医院实际上是“过路财神”,销售利润医院只得了15%左右。关注该指标的比重,改变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模式。

四、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

医院会计报表是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而医院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又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不尽相同。医院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1)资产负债表;(2)收入费用总表;(3)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4)现金流量表;(5)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以上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第11篇

关键词:药品管理;销售管理;内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药品是医院为了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很大,药品的储备与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药品的进销存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药品管理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审计工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询问药品科、住院处、收费处、财务处,了解进、销、存全部管理流程及核算控制环节,并进行实地观察,对药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对药品科进行审计,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药品管理控制中的采购员、检验员、药库药房保管员、药房会计,都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审计时应查看入库单及验收单,确认不同岗位的分工负责及相互牵制是否有效;其次要实行授权管理,医院药品的购入要有采购计划,并由授权人批准后,才可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购买药品;出库药品必须遵照医嘱与处方,由药剂人员准确发放。审计时要查看药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药剂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再次要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手续,药房会计应及时进行行赊药、结账、报损等账务处理,保证正确反映库存药品的实际情况,审计的重点在药品管理的落实情况,查看库存明细账及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账、卡能否及时登记,药品进销差价核算范围准确;最后是定期盘点与稽核,医院药品要根据使用量和药品有效期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加强交接清点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工作应由药品科组织实施,同时应坚持每月与财务处稽核,财务部门的总账、分类账要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核对。

我院由药品科负责对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各药房的领用药品及其他科室用药支出、药品的盘存以及退药、调价等每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主要包括药品管理、销售管理、药品的盘点、损耗、调价、退库、退药等方面。

一、药品管理

我院设立西药库、中药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有关制度,药品的入库必须经过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签字后入库,报药品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核后上报财务处,经审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字后,一联由药库会计入账,一联交库房管理员。药品的出库,由药房及用药科室填写领药申请单,药品经发人、经领人、会计签字后出库,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

二、销售管理

(一)西药销售

1、门诊西药房开设三个普通病人发药窗口和一个医保病人发药窗口。微机与门诊收费处联网,执行物价公告的物价标准,所有药品的价格由药房会计负责微机输入,设立密码,任何人不能随意调整价格,门诊收费处根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品种、数量,微机自动划价,生成药品金额。药房发药人员根据门诊病人处方,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处方设专人负责,每月汇总装订。门诊药房会计根据微机里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微机程序设有药品发放明细表,记载发出药品的品名、数量、金额及发药人、复核人,可以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药房会计每天不打印明细账,不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微机联网。由住院药房会计将药品的价格输入微机。各个病区在到住院药房领用药品之前,首先到住院收费处打印处方,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处方以病人为单位打印用药明细表,以科室为单位打印住院药品明细表,各病区将处方和明细表交到住院药房,住院药房售药人员发药并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住院药房会计每天详细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与各科室业务核算表进行核对,并将住院处方笺装订成册。

3、药房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二)中药销售。门诊、住院微机收费管理与中药房药品划价计费实行局部联网。中成药价格由中药房会计负责输入,草药发放由中药房专人负责划价后再进行收费,门诊和住院病人所用的中成药、中草药从门诊中药房领取。

1、在成药管理上。各病区在到中药房领用药品之前,先到住院处打印处方及各科室业务核算表,中药房发药人员先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再发药,中药房会计月底与住院处的收入进行核对,住院处方由会计保管,以备日后查看。门诊病人取药先到收费处交费后才能拿药。会计根据微机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每月打印药品发放明细账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在草药管理上。草药由专人负责划价,会计根据住院处方登记住院草药日销售额,然后把住院药方药费收据凭证于下午转到住院处,住院处把药费记入病人账户。月底会计将每天的销售额累计与实物进行金额核对。对门诊病人的草药销售,会计根据每天的日销售额累计出月销售额,同收费处打印的日报表、汇总表进行核对,核对正确登记入账,作为填制报表的依据。

三、药品的盘存

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有效期限制、贵重药品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会计核算要求药房每月对药品进行盘点,清查药品的品种、数量,核算药品的金额,检查药品的实物金额与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对溢缺的药品要分析并查明原因,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我院门诊西药房开设四个发药窗口,单独领药、发药,单独进行数量管理,每月盘点时,各窗口独立盘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会计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窗口检查是否有输错的现象,确认输入正确后,会计再与微机里存储的每个药品的库存进行核对,如果库存有差异,微机会自动显示差异数额,窗口查明原因后会计重新调整库存,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会计不做账务处理。药库盘点时,每月由药库会计打印出药品盘点表,再与库房实物进行核对。

四、损耗

按会计制度规定,每月药品损耗不得超过销售量的3‰。为了减少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损失,对药品发生的破损以及快要过期失效的药品,采购员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2009年共销售西药12,055万元,共损耗67,975.6元,损耗药品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6‰。其中,2009年西药房药品损耗为27,023.4元,住院药房为40,952.2元。2009年共销售中药1,686.7万元,药品损耗为1,303.9元,药品损耗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01‰。药品的损耗量很低。

五、调价、退库管理

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价格调整必须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价通知方可调整,药库会计根据文件进行调价,并且通知药房进行相应调整。药房会计根据药库通知随时调整药品价格,根据执行时间,一个月汇总后上报财务处,给财务处附上一份调价汇总表,包括调价药品的品种、原价、现价、数量。药房对于涉及调价的药品先进行退回药库处理,再按调整后的价格重新作为领用药品,这样药房就不再进行调价的账务处理。

六、退药、调药管理

对病人退药工作的管理,各药房都能按照医院关于病人退药方面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当日发生的病人退药,首先找出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据核对相符后退药;对隔日发生的退药,必须由大夫开红处方,再到药房找出原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核对后经药房负责人签字后予以退药。各药房之间发生的调药,数量不是太大,如果发现某种药品短缺,需从别的部门调药。调药是由发药部门的会计根据领药部门管库员的申请开具领票,由经发人、经领人、发药部门会计签字后,才能领药,领药部门管库员领药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各药房的会计在发生领药或发药的同时登记入账,月底将发药数与领药数累计,作为填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七、核对

为了做到药品的出入库数量相等,账账相符,药库与药房、药房与药房之间每月底就药品的入库与出库进行核对。抽查了我院2002年8月份药库与药房的会计凭证。门诊西药房药品领取单397张,药库出库单395张,会计报表金额相差25,009.6元。在2002年9月份报表上对此项数额进行了调整。门诊西药房退药单与药库对西药房的退药单为113张,金额为760,815.21元,数字相符。核对药库与住院药房之间的购入与支出,退药与退库数量、金额完全一致。门诊西药房报表中,往住院药房调出药品数为24,530元。住院药房报表中,从门诊西药房调入数为24,530元,金额相等。

八、会计报表的审查

药库会计与药房会计、制剂室会计对药品的出入库进行核对后,门诊药房会计与门诊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根据药品购(领)、销、存金额统计月报表的格式,各部门正确填写会计报表,期末结存数与实物盘点数应该一致,并且与财务处药品科目的期末结存数相同。

通过对药品科的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审计来看,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对药品的出入库核对、售出药品的核算、月末药品的盘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门诊西药房开设的窗口由两个增设到四个,各窗口单独设库,单独核算,药品品种繁多,会计工作量很大,基本上做到了照章办事,规范操作,客观地反映了药品采购、销售情况。随着审计制度化、内控制度逐渐健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稳步提高,内审作用得到了体现,逐步实现了当好领导助手,更好地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药品管理;销售管理;内审

药品是医院为了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很大,药品的储备与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药品的进销存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药品管理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审计工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询问药品科、住院处、收费处、财务处,了解进、销、存全部管理流程及核算控制环节,并进行实地观察,对药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对药品科进行审计,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药品管理控制中的采购员、检验员、药库药房保管员、药房会计,都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审计时应查看入库单及验收单,确认不同岗位的分工负责及相互牵制是否有效;其次要实行授权管理,医院药品的购入要有采购计划,并由授权人批准后,才可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购买药品;出库药品必须遵照医嘱与处方,由药剂人员准确发放。审计时要查看药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药剂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再次要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手续,药房会计应及时进行行赊药、结账、报损等账务处理,保证正确反映库存药品的实际情况,审计的重点在药品管理的落实情况,查看库存明细账及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账、卡能否及时登记,药品进销差价核算范围准确;最后是定期盘点与稽核,医院药品要根据使用量和药品有效期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加强交接清点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工作应由药品科组织实施,同时应坚持每月与财务处稽核,财务部门的总账、分类账要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核对。

我院由药品科负责对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各药房的领用药品及其他科室用药支出、药品的盘存以及退药、调价等每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主要包括药品管理、销售管理、药品的盘点、损耗、调价、退库、退药等方面。

一、药品管理

我院设立西药库、中药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有关制度,药品的入库必须经过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签字后入库,报药品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核后上报财务处,经审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字后,一联由药库会计入账,一联交库房管理员。药品的出库,由药房及用药科室填写领药申请单,药品经发人、经领人、会计签字后出库,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

二、销售管理

(一)西药销售1、门诊西药房开设三个普通病人发药窗口和一个医保病人发药窗口。微机与门诊收费处联网,执行物价公告的物价标准,所有药品的价格由药房会计负责微机输入,设立密码,任何人不能随意调整价格,门诊收费处根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品种、数量,微机自动划价,生成药品金额。药房发药人员根据门诊病人处方,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处方设专人负责,每月汇总装订。门诊药房会计根据微机里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微机程序设有药品发放明细表,记载发出药品的品名、数量、金额及发药人、复核人,可以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药房会计每天不打印明细账,不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微机联网。由住院药房会计将药品的价格输入微机。各个病区在到住院药房领用药品之前,首先到住院收费处打印处方,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处方以病人为单位打印用药明细表,以科室为单位打印住院药品明细表,各病区将处方和明细表交到住院药房,住院药房售药人员发药并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住院药房会计每天详细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与各科室业务核算表进行核对,并将住院处方笺装订成册。

3、药房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二)中药销售。门诊、住院微机收费管理与中药房药品划价计费实行局部联网。中成药价格由中药房会计负责输入,草药发放由中药房专人负责划价后再进行收费,门诊和住院病人所用的中成药、中草药从门诊中药房领取。

1、在成药管理上。各病区在到中药房领用药品之前,先到住院处打印处方及各科室业务核算表,中药房发药人员先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再发药,中药房会计月底与住院处的收入进行核对,住院处方由会计保管,以备日后查看。门诊病人取药先到收费处交费后才能拿药。会计根据微机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每月打印药品发放明细账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在草药管理上。草药由专人负责划价,会计根据住院处方登记住院草药日销售额,然后把住院药方药费收据凭证于下午转到住院处,住院处把药费记入病人账户。月底会计将每天的销售额累计与实物进行金额核对。对门诊病人的草药销售,会计根据每天的日销售额累计出月销售额,同收费处打印的日报表、汇总表进行核对,核对正确登记入账,作为填制报表的依据。

三、药品的盘存

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有效期限制、贵重药品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会计核算要求药房每月对药品进行盘点,清查药品的品种、数量,核算药品的金额,检查药品的实物金额与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对溢缺的药品要分析并查明原因,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我院门诊西药房开设四个发药窗口,单独领药、发药,单独进行数量管理,每月盘点时,各窗口独立盘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会计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窗口检查是否有输错的现象,确认输入正确后,会计再与微机里存储的每个药品的库存进行核对,如果库存有差异,微机会自动显示差异数额,窗口查明原因后会计重新调整库存,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会计不做账务处理。药库盘点时,每月由药库会计打印出药品盘点表,再与库房实物进行核对。

四、损耗

按会计制度规定,每月药品损耗不得超过销售量的3‰。为了减少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损失,对药品发生的破损以及快要过期失效的药品,采购员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

2009年共销售西药12,055万元,共损耗67,975.6元,损耗药品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6‰。其中,2009年西药房药品损耗为27,023.4元,住院药房为40,952.2元。2009年共销售中药1,686.7万元,药品损耗为1,303.9元,药品损耗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01‰。药品的损耗量很低。

五、调价、退库管理

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价格调整必须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价通知方可调整,药库会计根据文件进行调价,并且通知药房进行相应调整。药房会计根据药库通知随时调整药品价格,根据执行时间,一个月汇总后上报财务处,给财务处附上一份调价汇总表,包括调价药品的品种、原价、现价、数量。药房对于涉及调价的药品先进行退回药库处理,再按调整后的价格重新作为领用药品,这样药房就不再进行调价的账务处理。

六、退药、调药管理

对病人退药工作的管理,各药房都能按照医院关于病人退药方面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当日发生的病人退药,首先找出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据核对相符后退药;对隔日发生的退药,必须由大夫开红处方,再到药房找出原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核对后经药房负责人签字后予以退药。各药房之间发生的调药,数量不是太大,如果发现某种药品短缺,需从别的部门调药。调药是由发药部门的会计根据领药部门管库员的申请开具领票,由经发人、经领人、发药部门会计签字后,才能领药,领药部门管库员领药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各药房的会计在发生领药或发药的同时登记入账,月底将发药数与领药数累计,作为填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七、核对

为了做到药品的出入库数量相等,账账相符,药库与药房、药房与药房之间每月底就药品的入库与出库进行核对。抽查了我院2002年8月份药库与药房的会计凭证。门诊西药房药品领取单397张,药库出库单395张,会计报表金额相差25,009.6元。在2002年9月份报表上对此项数额进行了调整。门诊西药房退药单与药库对西药房的退药单为113张,金额为760,815.21元,数字相符。核对药库与住院药房之间的购入与支出,退药与退库数量、金额完全一致。门诊西药房报表中,往住院药房调出药品数为24,530元。住院药房报表中,从门诊西药房调入数为24,530元,金额相等。

八、会计报表的审查

药库会计与药房会计、制剂室会计对药品的出入库进行核对后,门诊药房会计与门诊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根据药品购(领)、销、存金额统计月报表的格式,各部门正确填写会计报表,期末结存数与实物盘点数应该一致,并且与财务处药品科目的期末结存数相同。

通过对药品科的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审计来看,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对药品的出入库核对、售出药品的核算、月末药品的盘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门诊西药房开设的窗口由两个增设到四个,各窗口单独设库,单独核算,药品品种繁多,会计工作量很大,基本上做到了照章办事,规范操作,客观地反映了药品采购、销售情况。随着审计制度化、内控制度逐渐健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稳步提高,内审作用得到了体现,逐步实现了当好领导助手,更好地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第1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12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院业务活动有效完成、实现控制目标而制定、实施的有效控制措施及程序。一套合理、完善的药品采购制度能够控制药品的过剩成本,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强百姓的信心,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医院应根据各省市卫生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及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采购制度,规范药品采购业务,严防采购中的差错和舞弊现象。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公立医院在药品采购内部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医院药品采购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加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药品采购的合理安排可以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为规范医院药品采购途径,国家、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范》等,系统规范了医院内部药品采购的方式和避免少数医务人员中饱私囊、的现象,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患者能享受到低价格高品质的治疗服务。所以,加强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势在必行,不仅可以让日常的医疗活动得到法律上的保护,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2 药品采购的合理安排可以降低医院的成本

药品采购的合理安排,能在有效合理的监督基础上,大大降低医院的成本,更好的服务百姓,对医院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让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还能够吸引大批患者前来医院就医,从而也提高了效益,为医院赢得好口碑。

1.3 药品采购的合理性可以提高医院整体的竞争实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类医院层出不穷,每家医院都争相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聘用优秀的主治医生和尽职的专业护士。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医院除了具备这些基本要素外,还应有各类安全特效的药品,因而,加强药品采购的内部控制药品来源途径更加清晰化,确保药品安全。这样就增加了自己医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度,让患者能安心就医,无形之中又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

2 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内部控制不力成因

2.1 缺乏全面的成本核算控制管理体系

公立医院对药品的成本缺少全面的核算控制管理体系,药品采购进货渠道杂、回扣问题突出、折扣率高。现阶段公立医院大多通过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等渠道采购药品,供应商们为争夺更大市场,竞相采用折扣等手段促销。药品折扣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明面上的折扣,一般全部上交医院;二是暗地里的折扣,也就是医院领导或经办人员收受的“回扣”、医生的开单提成等。

2.2 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评价作用

有些医院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单位,制定了一些内控制度和办法,但是多数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或虽然有业务能力因为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也就对工作不求上进,审计人员年纪过长和过少,更注重形式,而非统一规范的实用审计制度。审计工作过虚,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展开,也不认真对待。没能对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评估,职工的各自岗位职责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2.3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医院其管理的方式比较滞后被动,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设立单独的、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也没有运用专门的方法、工具对药品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更没有由外部的或其他的部门进行相关风险评估的程序,在医院药品采购环节来评估存在的风险。在现阶段医疗风险日益增加,新闻媒体、网络等无孔不入的监督形势下,不利于医院内部提前识别、防范相关风险,不利于医院在医疗风险发生后启动紧急预案并进行对应信息的公开和危机公关,这就一直让医院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从而对受害人和医院的社会形象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2.4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应用比较薄弱

内部控制缺少一个统一规范的平台,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需要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做支持,加上统一的物流配送,才能实现供应链各方的信息共享和互通,缺少一项,都无法实现各公立医院真正有意义的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而且现阶段也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国内有些医改先行的城市已经建立了部分药品编码标准,只是尚在局部试行阶段,还未得到有效推广。因在药品数据库、编码及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接口等在技术标准上存在差异,从而让药品信息流通管理系统多元化、复杂化。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大,物流自动化程度低,现代信息化意识薄弱,很多公立医院、药企不愿采用以现代信息化物流为基础的药品流通体系。

3 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具体措施

3.1 规范药品的合理采购

首先,药品采购由各门诊和病房药房根据需要提出申请,报药剂科,经过科内可行性分析后,药剂科负责人同意签字,由分管采购的人员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审批,提交药品采购科室进行采购。同时,随着医院改革步伐的推进,医院的药品采购须按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在省标、市标网上实行范围内网上集中采购,杜绝网下及非法采购。加大医院纪检、财务、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科室的监督力度,保证国家的医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2 严格验收药品入库,加强药品管理

公立医院应建立严格完善的验收制度,成立专门的验收部门,规模小一点的医院可指定专人。药品到货后,医院验收部门或专人应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经批示的采购单等采购文件,和请购部、药品管理部、采购部、质检部及供应商送货人共同对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经验收无误后方可入库,以供各需要科室领用。为了达到全过程控制目的,必须合理设置各个岗位,明确各个岗位职责、权限。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采购部对药品配送企业定立的采购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配送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确保药品的供应及时。对所有采购业务实行全程采购登记和信息化管理,确保整个采购过程有可追溯性,出现问题能保证找到根源。

3.3 建立药品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

建立药品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加强规范公立医院药品的请购和审批程序是防范采购员、配送企业和药商私相授受的最有效途径和办法。药局在与临床科室核对准确的药品信息后填写药品采购清单,根据省、市网采的范围,详细标明药品名称、规格和数量等信息,然后交由药品委员会审批。要保障患者有足够的药品资源进行治疗,打好提前量,及时采购又不过多占用资金,加大库存,药品委员会充分发挥督导作用,按照相关制度、范围严格审核,坚决做到杜绝采购药品无效的事件发生。

3.4 规范付款程序,加强付款控制力度

付药品采购款时,财务部门应对采购部门提交的药款付款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复核,对药款发票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如发现虚假药款发票,应立即查明虚假原因,及时上报处理。对于发现的虚假药款发票这种情况,应拒绝向药商付款,及时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对于审核无误的药款发票,应由主管领导审批签字,财务部门根据审批意见付款。根据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采购药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严防付款方式不合规给医院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4 结 语

药品采购这个环节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合理的药品采购内控制度,加强药品采购流程中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保障。因此,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药品采购业务流程,细致分析采购流程的运行特点,通过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建立,才能形成完善的药品采购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内部牵制,也才能有效将风险规避到最小,确保医院内部的资金安全,尽最大可能防止差错和舞弊的现象的出现,实现医院向“优质、低耗、高效”的健康方向长远发展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瑞平,孙璇.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

第14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财务 内部控制

财务控制对于基层医院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决定着基层医院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尽管我国针对医疗机构提出了一定的医疗政策与文件,基层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应强化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要保证会计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探究基层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策略,了解其财务内部控制现状是首要任务。

一、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通过对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其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方面不够完善,控制机制建设力度不够,一方面是财务控制意识不足,一方面是财务管理工作不全面。在财务控制意识方面,一些基层医院认为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只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即可,并未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方面,账目混乱、相关医疗信息记录不规范,很多财务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财务相关的手续不够全面等等。此外,基层医院内部财务收支情况核对不清,药品存放不善,导致大量的药品出现实效的情况,都是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缺失的重要体现。

(二)缺乏专业性的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就目前人员素质的表现情况来看,很多财务人员都是临时的、兼职或非专业性的人员,其在财务、账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执行能力有所缺失,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财务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做假账的情况,或受他人蛊惑从中捞取钱财,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违规操作行为,是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体现。

(三)对财务的内部审计力度不够

财务审计是各组织、机构进行财务控制的必要手段,是保证财务良好运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就目前财务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审计力度不足,审计流程缺乏规范性,审计部门只将财务数据审计作为一项程式上的内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上级领导,是制约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

二、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内部控制水平,应对医院的财务状况予以全面的分析与控制,分别从不同层面来对财务部分予以考虑,制定严格财务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基层医院的相关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意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对财务问题的控制,让全体人员都能意识到财务控制的关键性。在内部控制方面,应强调各个岗位的相互监督,对基层医院的财务出现的与贪污情况予以举报,对各部分人员的职责、权利予以全面的明确与规划,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禁止出现职责相互融合的情况。此外,应加强对库存部分的规范,能将大量的药品放置在规范的场所,根据药品的储存条件选择合适的存放条件,避免发生药品实效的情况,否则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同时,对库存物资进行及时的清点、保管与登记,当相关人员提取相关药品时,需要及时对取药人员的信息及时登记,防止药品的流失,保证基层医院的公共财产。库存管理部门应及时对库存进行不定期的保管,禁止出现财产物资缺损的情况。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的全面管理,应建立专项财务控制部门,针对基层医院人员支出、医疗器械支出、药品支出等方面的财务控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性

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者,财务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性是关键。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培养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财务人员选拔的门槛,提高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在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如今,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财务信息化控制与管理系统逐渐建立,财务管理人员在必须将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将各部分的财务支出录入到财务信息化系统之中,能通过电子平台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全面整合,进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三)加大对财务的审计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务审计工作,审计流于形式,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在基层医院内部,应成立财务审计队伍,针对基层医院日常的开支、消费与支出情况予以审核与计算,通过审核其各部分单据、发票以及清点药物数量和设施等来确认财务运作的规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应用。建立较为严格的审计制度,对各项财务报告、报表等予以严格的审计,严格控制医疗成本,一旦发现违规或违法操作的情况,应予以及时的上报与惩处,提升审计的威严,提高审计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人员、医疗设施、医疗技术等等是财务数据的重要支出,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财务控制工作缺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加强基层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应建立更为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控制人员的专业性,加大对财务控制的审计力度,强化风险预警与控制等,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淑玲.新形势下做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21

[2]黄华.新财务制度背景下的基层医院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13-214

第15篇

关键词:药品管理;销售管理;内审

药品是医院为了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很大,药品的储备与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药品的进销存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药品管理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审计工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询问药品科、住院处、收费处、财务处,了解进、销、存全部管理流程及核算控制环节,并进行实地观察,对药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对药品科进行审计,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药品管理控制中的采购员、检验员、药库药房保管员、药房会计,都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审计时应查看入库单及验收单,确认不同岗位的分工负责及相互牵制是否有效;其次要实行授权管理,医院药品的购入要有采购计划,并由授权人批准后,才可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购买药品;出库药品必须遵照医嘱与处方,由药剂人员准确发放。审计时要查看药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药剂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再次要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手续,药房会计应及时进行行赊药、结账、报损等账务处理,保证正确反映库存药品的实际情况,审计的重点在药品管理的落实情况,查看库存明细账及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账、卡能否及时登记,药品进销差价核算范围准确;最后是定期盘点与稽核,医院药品要根据使用量和药品有效期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加强交接清点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工作应由药品科组织实施,同时应坚持每月与财务处稽核,财务部门的总账、分类账要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核对。

我院由药品科负责对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各药房的领用药品及其他科室用药支出、药品的盘存以及退药、调价等每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主要包括药品管理、销售管理、药品的盘点、损耗、调价、退库、退药等方面。

一、药品管理

我院设立西药库、中药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有关制度,药品的入库必须经过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签字后入库,报药品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核后上报财务处,经审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字后,一联由药库会计入账,一联交库房管理员。药品的出库,由药房及用药科室填写领药申请单,药品经发人、经领人、会计签字后出库,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

二、销售管理

(一)西药销售

1、门诊西药房开设三个普通病人发药窗口和一个医保病人发药窗口。微机与门诊收费处联网,执行物价公告的物价标准,所有药品的价格由药房会计负责微机输入,设立密码,任何人不能随意调整价格,门诊收费处根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品种、数量,微机自动划价,生成药品金额。药房发药人员根据门诊病人处方,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处方设专人负责,每月汇总装订。门诊药房会计根据微机里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微机程序设有药品发放明细表,记载发出药品的品名、数量、金额及发药人、复核人,可以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药房会计每天不打印明细账,不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微机联网。由住院药房会计将药品的价格输入微机。各个病区在到住院药房领用药品之前,首先到住院收费处打印处方,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处方以病人为单位打印用药明细表,以科室为单位打印住院药品明细表,各病区将处方和明细表交到住院药房,住院药房售药人员发药并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住院药房会计每天详细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与各科室业务核算表进行核对,并将住院处方笺装订成册。

3、药房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二)中药销售。门诊、住院微机收费管理与中药房药品划价计费实行局部联网。中成药价格由中药房会计负责输入,草药发放由中药房专人负责划价后再进行收费,门诊和住院病人所用的中成药、中草药从门诊中药房领取。

1、在成药管理上。各病区在到中药房领用药品之前,先到住院处打印处方及各科室业务核算表,中药房发药人员先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再发药,中药房会计月底与住院处的收入进行核对,住院处方由会计保管,以备日后查看。门诊病人取药先到收费处交费后才能拿药。会计根据微机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每月打印药品发放明细账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在草药管理上。草药由专人负责划价,会计根据住院处方登记住院草药日销售额,然后把住院药方药费收据凭证于下午转到住院处,住院处把药费记入病人账户。月底会计将每天的销售额累计与实物进行金额核对。对门诊病人的草药销售,会计根据每天的日销售额累计出月销售额,同收费处打印的日报表、汇总表进行核对,核对正确登记入账,作为填制报表的依据。

三、药品的盘存

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有效期限制、贵重药品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会计核算要求药房每月对药品进行盘点,清查药品的品种、数量,核算药品的金额,检查药品的实物金额与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对溢缺的药品要分析并查明原因,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我院门诊西药房开设四个发药窗口,单独领药、发药,单独进行数量管理,每月盘点时,各窗口独立盘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会计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窗口检查是否有输错的现象,确认输入正确后,会计再与微机里存储的每个药品的库存进行核对,如果库存有差异,微机会自动显示差异数额,窗口查明原因后会计重新调整库存,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会计不做账务处理。药库盘点时,每月由药库会计打印出药品盘点表,再与库房实物进行核对。

四、损耗

按会计制度规定,每月药品损耗不得超过销售量的3‰。为了减少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损失,对药品发生的破损以及快要过期失效的药品,采购员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

五、调价、退库管理

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价格调整必须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价通知方可调整,药库会计根据文件进行调价,并且通知药房进行相应调整。药房会计根据药库通知随时调整药品价格,根据执行时间,一个月汇总后上报财务处,给财务处附上一份调价汇总表,包括调价药品的品种、原价、现价、数量。药房对于涉及调价的药品先进行退回药库处理,再按调整后的价格重新作为领用药品,这样药房就不再进行调价的账务处理。

六、退药、调药管理

对病人退药工作的管理,各药房都能按照医院关于病人退药方面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当日发生的病人退药,首先找出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据核对相符后退药;对隔日发生的退药,必须由大夫开红处方,再到药房找出原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核对后经药房负责人签字后予以退药。各药房之间发生的调药,数量不是太大,如果发现某种药品短缺,需从别的部门调药。调药是由发药部门的会计根据领药部门管库员的申请开具领票,由经发人、经领人、发药部门会计签字后,才能领药,领药部门管库员领药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各药房的会计在发生领药或发药的同时登记入账,月底将发药数与领药数累计,作为填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七、核对

八、会计报表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