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高等级公路修建带来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同益突出,边坡一旦失稳造成滑坡坍塌等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险,因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本文对条分法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概括,并对其中常用的瑞典条分法进行了分析。
1 前言
由于边坡表面倾斜,在岩土体自重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岩土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使得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土坡、岩坡),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的起因有二个,一方面是由于剪应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本身抗剪强度减小。
2 条分法及其受力分析
2.1条分法
条分法是假定滑坡体和滑面以下土体均为不变形的刚体,滑面为连续面,滑面上各点的法向应力采用条分法获得,分析每一土条受力,根据滑块刚体极限平衡条件,假定整个滑面上各点的安全系数相等,确定安全系数。
图1 条分法
2.2 条分法受力分析
条分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受力分析如下:
将土坡作为平面问题,对每个土条可分别列两个正交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和一个力矩平衡方程,3n个方程。
表1条分法未知数统计
3 瑞典条分法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当按滑动土体这一整体力矩平衡条件计算分析时,由于滑面上各点的斜率都不相同,自重等外荷载对弧面上的法向和切向作用分力不便按整体计算,因而整个滑动弧面上反力分布不清楚;另外,对于Φ>0的粘性土坡,特别是土坡为多层土层构成时,求W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就比较麻烦。故在土坡稳定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土体的重量,并使计算的抗剪强度更加精确,常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竖直土条,求各土条对滑动圆心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各取其总和,计算安全系数,这即为条分法的基本原理。该法也假定各土条为刚性不变形体,不考虑土条两侧面间的作用力。
瑞典条分法是假设滑动面为圆弧,不考虑条间力,减少2n-2个未知量。
图2 瑞典条分法受力分析
3.1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情况
当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时安全系数的计算如下:
图3 有超载时计算图式
即:
3.2 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
当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图4 土坡部分浸水时计算图式
3.3 容许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瑞典条分法得出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后可对照规定的容许安全系数判断该边坡的稳定性。表2及表3分别是规范规定的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和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可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对应。
表2 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
表3 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
校核施工期稳定性,安全系数可取表中低值,但是当校核打桩前岸坡的稳定性,宜取较高值,有效剪是指慢剪或固结排水剪。
4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边坡,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一旦边坡失稳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瑞典条分法如何分析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 引言
在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受到建筑主体结构及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一般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必须得到合理的控制,否则将危及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在岩土边坡建设的构造物,其实体表面多处于倾斜状态,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延长,其实体结构向下滑动的趋势将更为明显。如果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某一平面的滑动力超出主体结构的承担范围,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的危险,因此,在存在大量岩土边坡的地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注重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合理分析,分析方法的科学选择与应用对于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全面分析,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制定防治措施,有效避免出现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危险。
2 岩土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专业地质学、工程学、测量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对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才能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内部因素
2.1.1 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的工程经验发现: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的差异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内部因素。一般情况下,由于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不同,其所承载的内部作用力也略有差异,边坡的破坏形式也明显不同。
2.1.2 边坡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构造面的发育程度、形状、规模、连通性、内部充填物成分及填充程度等。在同一地质构造下,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受到边坡倾斜度的影响。
2.1.3 边坡的总体形态
在对岩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其总体形态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因素之一,对于其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部分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坡顶局部或大部分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坡顶的张力或应力过大,形成了总体不利的形态,造成施工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2.2 外部因素
2.2.1 气候条件
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中,气候条件的作用方式主要变现为:降水、气温、湿度变化等,其中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岩土边坡一般会产生相应的物理或力学反应,边坡岩土体的内部剪应力会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稳定性。
2.2.2 震动作用
在各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地震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岩土边坡的下滑力会急剧加大,并且引发边坡岩土体结构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进而导致岩土边坡表面出现新的裂痕或者原有的裂缝不断扩大,对于构造物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是极其不利的。
3 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常用分析方法
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不但是行业内面临的重点技术课题,而且是保证构造物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工程建设行业已经总结出了多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本文仅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
3.1 界面元分析法
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界面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较广,而且是国内外重要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界面元分析法基本原理是:将岩土边坡的累积单元变形形成一个完整的界面,并且根据采集的各种地质信息和数据构建界面应力元模型,其主要适用于非均匀、不连续、各向异性问题的分析。在界面元分析法的长期研究和应用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于复杂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国内外地质及工程学专家的不断探索中,将界面元分析法与工程力学机理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可以用于评判岩体稳定薄弱部位、危险滑面、潜在滑面及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准则。
3.2 有限元分析法
有限元分析法是最早应用于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岩土边坡弹塑性、弹性、粘塑性、粘弹塑性等方面的数值计算问题。有效元分析法在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计算公式科学、结果精确、连续性强等。与极限平衡分析法相比,有限元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岩土边坡应力及应变规律的分析,全面掌握岩土边坡的变形与破坏机制。
3.3 地质分析法
岩土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地质分析法则是从内部因素出发,通过对于岩土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以及各种变形、破坏迹象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并且从地质学的角度对其总体发展趋势和有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进行预判。
3.4 随机分析法
随机分析法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的地质研究机构将概率统计理论首次应用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中。随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由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表现在诸多方面的,所以可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多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的随机变量(一般包括:岩土边坡的几何尺寸,如边坡边界尺寸、内部结构面等;边坡岩体材料总体性能,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等;边坡外部荷载,如重力场、地震力、渗流场等),因此,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中,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将实际考察获取的各种有可能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分解为多个样本,利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分析,在求出其概率分布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较为先进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出岩土边坡的破坏概率。从理论上讲,随机分析法是较为合理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机因素的表现形式多样,所以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难以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准确概率。
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由于受到工程项目建设复杂性,以及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其稳定性的分析一般要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分析流程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同时,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也要尝试应用电子信息及网路技术,并且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智能化、规范化的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靖,周欣华,刘功伟,等.岩土边坡稳定性图解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04):122-123.
[2]陈强.岩土边坡稳定性研究与分析及综合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2005,(07):59-60.
[3]夏元友,朱瑞赓.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研制[J].中国地质灾害学,2006,(11):44-45.
关键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引言
电力系统的稳定,对于我们如今的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意思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受到外界的干扰,会出现运行数值的变化。
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出现的问题当中,我们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静态稳定与暂态稳定。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不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而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电力系统状态。而另一种暂态稳定就是在电力系统在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以一种新的运行状态来继续运行。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二、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分析
上面我们也说过,静态系统稳定是指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本身的运行周期不会发生变化,而在干扰之后会自行的恢复的原来的运行状态,这样的电力系统就是静态稳定。静态稳定是基本上不需要我们来进行研究的,因为这样的电力系统,它会自动调节回来,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暂态稳定在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不但会出现本身运行周期的变化,在震荡之后,并不会回到原来的运行状态,而是以一种新的状态来运行。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分析两中电力系统的稳定。
首先我们要讲述的是静态稳定的电力系统,这种静态的电力系统可以由以下这样的方法来分析,比如说全特征值分析法以及部分特征值分析法等。
首先我们可以用全特征值分析法来分析,在整个电力系统形成了雅可比矩阵A后,我们可以应用QR算法来完成整个矩阵的全部特征值,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判断整个电力系统是不是静态稳定,这种方法具有的特点是占用的内存太大,同时整个预算的过程又太慢了,同时要是在计算大规模的电力系统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误差,所以这种计算分析方法只能够应用于一些中小规模的电力系统,对于大规模的电力系统的实用性并不大[1]。
还有一种是部分特征值计算法,对于这种分析方法来说,主要就是为了关注整个矩阵中与需要分析目标相关的那一部分特征值,对于出现了震荡的不稳现象时,也是主要关注其中较大的特征值。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在整个电力系统的低频震荡的分析,在整个矩阵中采取其中的主导特征值,这种从矩阵的部分特征值来分析的方法中,有点是将矩阵进行降阶后在进行分析,而有的分析方法却是直接在用矩阵来进行的分析计算的。以上的都是利用矩阵的特征值来进行的分析,其实在除了利用特征值来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外,还可以用到的另一种就是频域分析法。
三、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这中电力系统是在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不会恢复的到原来状态的一种电力稳定系统。这是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大的扰动而引发的一种电磁的暂态过程,这种过程还会牵扯出机械运动的暂态过程一种相对要复杂的一种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这种过程太过复杂,所以在分析这中电力系统的稳定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是不要考虑发动机对暂态过程的影响,应该电力系统中交流系统的变化。不考虑在频率变化时对整个电力系统中对系统的参数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暂态稳定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两中方法来进行分析,分别是数值解法以及直接解法这两种。
(一)数值解法
这种方法是在了解完暂态系统的微分方程以及它的代数方程之后,来计算求解的。主要应用的是各种的数值积分法来进行的求解来进行的计算分析。在这种利用各种方程来进行的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拓展出交替求解法以及联力求解法来。
首先我们要先分析的是交替求解法,这种方法可以在积分方程与代数方程两种方程中来选择。数值解法还应该要考虑的是对各种方程特性的适应性。在这中数值解法中主要应用到的方程可以有以下的一些方程,比如说稳定欧拉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抗矩阵迭代法等。在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中[2],有一种梯形隐试积分法在计算电力暂态稳定当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如今的计算暂态稳定的方法中,都认为梯形积分法是最理想的一种方法了。
(二)直接解法
这种解法的中心思想是,在整个电力系统遭受到外界的干扰之后,不管是什么情况下,都会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所以直接法就是在整个状态的空间中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在以这个点为中心,将周边的范围作为一个稳定的区域,再使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来计算分析。要是出现的扰动不在稳定域内,也不可以说整个系统就是不稳定的,这也是在直接解法所占有的保守性特性。在直接的解法当中,还有一些实用的方法主要有不稳定平衡点法,势能界面法,单机能量函数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各种复杂的电力系统中去。
在整个暂态稳定的分析方法中,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概率分析方法,这种应用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得出某些概率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稳定在整个中国电网中,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直接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本文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各种稳定性的方法,来提取出对于电力系统有帮助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希望对于我国的电力系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薛禹胜.运动稳定性量化理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关键词】边坡失稳;稳定性;研究;治理措施
一、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想要对整体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其难度很大,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地貌,岩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此边坡的稳定性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工作,其特点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但归结起来还是与以下方面有关:
1.1岩性和结构
边坡失稳与岩性有关,也与岩性内部结构有关,岩体结构的连续性常常受到地质结构面的破坏,结构面往往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岩体的连续性和强度都受到结构面的影响,
1.2水文因素
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滑坡,泥石流,全都与水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通过岩体裂缝降低边坡的软硬结构,破坏力学中的强度,进而让坡产生滑移变形,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和水压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关键因素,水位因素对于边坡稳定性的预测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因素。
1.3震动爆破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爆破,爆破震动给边坡稳定带来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较大的爆破震动及容易带来边坡失稳,特别是在爆破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形结构特征,造成局部边坡失稳,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违规操作等,也容易影响边坡稳定。
1.4人为因素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对于边坡处理不善以及生产的随意性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轻视帮坡的作用,成产处理不善且随意,没有科学性,导致在重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滑体。
二、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1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定岩土体的破坏是由于滑体的滑动面发生滑动造成的,而滑体的滑动面可以是规则的平面、圆弧面或者其它一些不规则的面。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滑动面滑动时造成的隔离体的静力平衡。再确定负载时,可以把隔离体进行分割成若干竖向的土条,并简化其以方便对每个小土条进行静力平衡的测算,并求出相应的滑动破坏荷载。因此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最危险滑动面的稳定性失衡。下面以图表形式介绍相关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及其特点。
2.2 可靠性法
可靠性法在目前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法中最为普遍。可靠性方法在边坡工程的经济方面和优化解决方案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它是基于对边坡的土地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计算模型等不确定认识,再结合边坡的实际情况,利用概率分析法以及通过可靠度尺度来分析边坡工程系统的实际质量。可靠性法减少了经济风险,优化了解决策略。
2.3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在如今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地位举足轻重。其应用已经由弹性学平面问题扩展到空间问题,由静力平衡问题扩张到稳定性问题及动力问题等。同时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展到塑性、粘塑性、粘弹塑性等方面。分析出土体的应变大小及应力分布,从而可以避免将滑体视为刚体这样过于简化的缺陷。在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简化的问题来替代复杂的问题,然后来分析问题并求得解。总的来讲,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应当综合性的结合不同技术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实现对传统工作的全面改进,并且通过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实现新的发展局面,为更加准确的测定和分析得出边坡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边坡工程稳定性治理技术分析
3.1抗滑桩技术
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钢筋混凝土桩是目前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材,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抗滑桩施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面困难。
3.2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问题、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3.3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技术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提高土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凡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使整个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土工加固方法均称为土工加筋技术,形成的结构亦称为加筋土结构。和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要求较低、节省材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廉、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由于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这些优点,目前其已从公路路堤、路肩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各种支挡结构和边坡防护。目前已用于处理公路边坡、市政建设、护岸工程、铁道工程路基边坡、工民建配套的支挡及边坡工程、防洪堤、林区工程、工业尾矿坝、渣场、料场、货场等;甚至还用于危险品或危险建筑的围堰设施等。
3.4锚固技术
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约了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目前在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只当结构联合使用。
3.5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
用高强度、低松驰型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体或崩落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高它们的刚度,使预应力锚索作用范围的岩石相应挤压,滑动面或岩石裂隙面上摩擦力增大,加强它们的自承能力,可有效地限制岩体的部份变形和位移。
四、结语
边坡稳定性预测及其治理方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断涌现出的新理论、新方法丰富了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工作,我们要注意边坡系统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与外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对边坡失稳的分析工作当中,绝不能单单考虑一个要素,应该综合全面的多方考虑,在监测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周围的滑坡地质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刘万杰.浅谈边坡工程稳定性及处治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7).
根据纤维的外观特性及化学溶解性鉴别甲壳素纤维,同时利用甲壳素纤维溶解于稀冰乙酸的性质分析各种试验条件下纤维的溶解性,筛选出最佳的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定量方法。
关键词:甲壳素纤维;冰乙酸;定性定量方法
Abstract: Identifying the chitosan fibers according to the appearance or solubility and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chitosan fibers can be dissolved by the diluted acetic acid to analyse the fibers solubility under various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o sieve out the best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mixtures.
Key Words: Chitosan Fibers;Acetic Acid;Th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甲壳素纤维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由于其特有的抗菌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纺织品中,尤其用来生产内衣、袜子等产品,但因其产量相对较少,价格比较昂贵,多用于其他纤维素纤维,如棉、莱赛尔、粘胶、竹浆纤维等混纺产品,本文旨在研究探讨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产品的定性定量方法。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甲壳素纤维,一种是完全由甲壳质(甲壳胺)经纺丝工艺生产的纯甲壳素纤维,另一种是由甲壳质(甲壳胺)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纺丝液共混生产的纤维,严格来讲,后一种纤维不是真正的甲壳素纤维。对甲壳素纤维抗菌等特性研究也是基于前一种甲壳素纤维,而后一种甲壳素纤维性质基本相同于粘胶纤维,显微镜观察形态也类似于粘胶纤维,其相关的抗菌特性也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只对前一种甲壳素纤维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探讨。
1定性方法
甲壳素纤维属再生纤维,是阳离子型天然聚合物,化学名为乙酰胺基葡萄糖[1]。显微镜观察纵向表面光滑,有少量的不规则纵向类似树皮的条纹,粗细稍显不均匀,横截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因此会有部分产生扭曲(如图1、图2)。燃烧有特异芳香气味(有明显烧焦味),能够自灭,残留物呈黑色絮状,不结球,可捻成粉末,熔点不明显。化学溶解性见表1。
以上溶解性显示,由于甲壳素纤维不溶于浓冰乙酸,但溶于稀的冰乙酸,又溶于次氯酸钠,不溶于2.5%氢氧化钠,因此可以通过这一性质结合显微镜观察来鉴别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
甲壳素纤维红外光谱图见图3。[化学名称:(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使用仪器:Thermo NICOLET 380 FT-IR]
图1甲壳素纤维的纵向表面
图2甲壳素纤维的横截面
图3甲壳素纤维红外光谱图
2标准回潮率
甲壳素回潮率一般为12%~16%,表2是二级标准大气条件(20±2℃,65±2%)下测得的回潮值。
表2二级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甲壳素纤维回潮率值
目前甲壳素纤维主要用于与其他纤维混纺以改善织物的性能,因此在结合回潮率计算混纺比时,建议取14.9%作为甲壳素纤维标准回潮率。
3定量方法
利用甲壳素纤维易溶于冰乙酸的特性,通过试验将各种已知比例的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混合,在不同浓度的冰乙酸溶液,不同溶解温度,不同溶解时间进行试验对比,找出最佳溶解方法。以下是不同方法对比数据。
1)室温下不同浓度冰乙酸溶解性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溶解时间30min,浴比1g∶200mL,为使甲壳素纤维充分水解采用大浴比)。
表3甲壳素纤维在室温下不同浓度的冰乙酸中的溶解性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对比推荐选用冰乙酸与水体积比为1:4。
2)室温下同一浓度冰乙酸不同时间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冰乙酸与水体积比为1:4)。
表4甲壳素纤维在室温下相同浓度的冰乙酸中
不同时间的溶解性
试验数据显示20min为最短,考虑实际溶解时受其他纤维影响选择30min。
3)相同冰乙酸浓度、相同溶解时间、不同溶解温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5(冰乙酸与水体积比为1:4;溶解时间:30min)。
表5甲壳素纤维在相同冰乙酸浓度、相同溶解时间、
不同溶解温度的溶解性
试验数据显示在浓度、溶解时间相同情况下温度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因此选用室温条件。
4)在一定试验条件(25℃;浴比1∶200;冰乙酸与水的体积比为1:4;时间30min),选取有代表性的棉、羊毛以不同比例与甲壳素纤维混纺,测得已知各种不同纤维与甲壳素纤维以不同比例混纺的试验数据如表6、表7。
参照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4部分:溶解法》[2],常用纤维棉、羊毛、涤纶、腈纶、粘纤、锦纶在冰乙酸中不溶,因此可采用此法定量这些纤维与甲壳素纤维混纺比。另外,参照GB/T 2910―2009系列标准[3],这些纤维在冰乙酸中的d值为1.00。
4结论
目前甲壳素纤维多与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混纺产品居多,根据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溶解性,可以有多种定量方法选择,我们希望选择比较简单实用、毒性较小的试验方法,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稀冰乙酸法操作简单,方法有效可行。
参考文献:
[1]SN/T 1901―2007《七种纺织纤维的系列鉴别方法》[S].
[2]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4部分:溶解法》[S].
对三聚氰胺纤维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另外通过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对三聚氰胺纤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观察三聚氰胺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结合考察纤维的溶解性能、燃烧特性、红外光谱特征峰,可以对三聚氰胺纤维进行定性,该研究为三聚氰胺纤维定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聚氰胺纤维;应用现状;定性分析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然而让大家熟知其名的却是曾经的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纤维作为三聚氰胺的延伸产品,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生产和使用规模的纤维,但在当前的纤维检测领域,三聚氰胺纤维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纤维。本文将对三聚氰胺纤维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同时对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 三聚氰胺纤维应用现状
1.1 三聚氰胺应用领域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三聚氰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聚氰胺供应商[1]。三聚氰胺主要用于木材加工、涂料、造纸、纺织、皮革、模塑料等领域,其中木材加工的层压板行业是三聚氰胺最大的消费领域。三聚氰胺纤维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新应用的亮点。
1.2 三聚氰胺纤维
三聚氰胺纤维又称三聚氰胺缩甲醛纤维、蜜胺纤维,是以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原料, 经特殊的纺丝工艺制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交联结构的高性能阻燃纤维[2]。三聚氰胺纤维无熔点、不熔滴,具有高耐火焰燃性、高热稳定性、纤维导热率低的特点。三聚氰胺纤维具有的各种优异性能,使其进入了传统的材料工业领域,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高技术领域,同时也应用到日常领域。目前,三聚氰胺纤维常用作石油钻井平台作业服、高温炉前工作服、焊工围裙和手套、消防服、飞机椅套、热气滤材和离合器衬层等各种高温防护服和防火抗燃制品,在日用纺织品中主要用于床垫以及高档服装等。
1.3 检测标准现状
欧盟于2009年1月第2008/121/EC号指令,对关于纺织品名称的第96/74/EC号指令做了修订,2008/121/EC指令包含20项条文,列出关于纺织品标签的规定。此后,欧盟在2009年下半年2009/121/EC指令,2009/121/EC指令是针对2008/121/EC附录I和V而修订,此次修订将三聚氰胺纤维增加到指令2008/121/EC附件I和V中公布的纤维列表中,至此,三聚氰胺纤维正式出现在通用名称目录中。
然而,到目前为止,欧盟虽然将三聚氰胺纤维正式列入纤维通用名称目录中,但尚未提出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方法。国内也未出现三聚氰胺纤维定性方法的报道,而且与纺织纤维相关的标准并没有提及三聚氰胺纤维。
2 三聚氰胺纤维定性分析
2.1 试验耗材与仪器
2.1.1 材料
三聚氰胺纤维,BASF公司提供,商品名Basofil纤维。
2.1.2 试剂
甲酸、硫酸、硝酸、二甲基甲酰胺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2.1.3 仪器
Nicolet 6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附件为SMART iTR。
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2.1 显微镜法
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形态,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三聚氰胺纤维横截面呈椭圆形;纵面粗细均匀,表面平滑有光泽。
图1 三聚氰胺纤维横截面 图2 三聚氰胺纤维纵面
三聚氰胺纤维纵面和横截面形态与天然纤维有明显的区别,与化学纤维中的铜氨纤、莱赛尔等纤维相似。单纯用显微镜法无法定性三聚氰胺纤维,但可以作为系统鉴别方法的一个补充部分。
2.2.2 燃烧法
观察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和离开火焰时的状态及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和燃烧后残留物的特征,考察三聚氰胺纤维的燃烧性能。燃烧特性如表1。
表1 三聚氰胺纤维的燃烧特征
三聚氰胺纤维作为高性能的阻燃纤维,其燃烧性能非常有特色,靠近火焰时不熔不缩以及离开火焰时立即熄灭的性质,有别于绝大多数纺织纤维,另外其燃烧气味具有独特性。燃烧特性可以作为三聚氰胺纤维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2.2.3 溶解法
将约100 mg试样置于试管中,注入10 mL溶剂,用玻璃棒搅动5 min,观察溶解情况。常用试剂对三聚氰胺纤维的溶解性见表2。
表2 三聚氰胺纤维在常用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能
通过考察三聚氰胺纤维的溶解性能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纤维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能,无法溶解于常用的40%NaOH、次氯酸钠、二甲基甲酰胺(95℃)碱性试剂,也很难在常温下溶于常用的酸性试剂。在常用的试剂中, 90℃下,90%甲酸和75%硫酸可以溶解三聚氰胺纤维。
2.2.4 红外光谱法
将样品直接放在红外光谱仪测试口上,旋转采样器固定钮压住样品,设定仪器分辨率为8cm-1,扫描次数32 次,在4000 cm-1~500cm-1波数范围内扫描,采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如图3。
图3 三聚氰胺纤维红外光谱图
从图3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纤维在1551 cm-1、1435 cm-1、814 cm-1等几个波长附近有很强的特征峰结构。其中1551cm-1附近吸收峰为三聚氰胺中三嗪环芳香族C=N伸缩振动;814 cm-1特征吸收峰为三嗪变形振动特征吸收[3]。
根据前面的分析,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结合使用,基本可以对三聚氰胺纤维进行明确的定性,如再结合红外光谱法,可以进一步确定三聚氰胺纤维,尤其当混纺织物中三聚氰胺纤维含量较低,其他方法的特征不易发现的情况下,红外光谱法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起到判别三聚氰胺纤维存在与否的确定作用。
3 结论
三聚氰胺纤维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新应用的亮点,三聚氰胺纤维已经正式出现在欧盟的通用名称目录中,但国内外尚未出现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方法。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结合使用可以作为三聚氰胺纤维有效的系统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家铭.三聚氰胺亟待开拓新型产品应用市场[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9):46-47.
[2] 杭祖圣,居法银,应三九,等. 三聚氰胺纤维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10(上):37-40.
关键词 :水性内墙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测定
一、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
载气:氮气,纯度≥99.995%;
燃气:氢气,纯度≥99.995%;
助燃气:空气;
稀释剂:乙腈(色谱纯);
辅助气体: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本实验采用乙二醇单丁醚;
稀释溶剂: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乙腈;
标记物:用于按VOC定义区分VOC组分与非VOC组分的化合物。涂料中的醇酯-12(沸点255 ℃);
苯、甲苯、混合二甲苯(包括乙苯)、丙二醇,均为分析纯。
1.2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可更换;
程序升温控制器;
色谱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μL、10μL、100μL、10mL;
配样瓶:8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天 平:精度0.1mg
台式离心机:最大转速5000r/min。
1.3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柱(确认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PEG20000),30cm×0.32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FID,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
柱前压:0.04 MPa;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1.0μL。
1.4 试验方法
1.4.1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流动相(N 2)载着样品通过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固定相)时,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连续移动多次进行重复分配平衡。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几何结构不同,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沿着色谱柱运动的速度就不同。流过适当长度的色谱柱后,各组分拉开一定距离,先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仪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简单说就是试样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试其含量。
1.4.2测试步骤
开氮气瓶:先开高压阀(逆时针);再开低压阀(顺时针),至压力为0.4Mpa。
打开色谱仪电源,设定进样器、检测器及柱箱温度。 再打开空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电源,工作压力均为0.4Mpa。等待仪器各部位到达设定状态,以及空气和氢气发生器稳定后即可点火。
点火:按下操作面板上的点火开关约7-8秒,完成点火操作(判断火是否点燃的常用方法:用表面光洁的金属体或玻璃片放在离子室的“放空口”处,若金属体或玻璃片表面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火已点燃)。
启动计算机系统(打开显示器、计算机主机、打印机),进入Windows系统,再进入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待基线走直后,系统即稳定,之后就可进行性能测试或试样分析工作。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本试验是建立一个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内墙涂料中VOC的气相色谱测试方法。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将内墙涂料中的VOC(包括苯系物、二元醇和成膜助剂等)很好地分离且可以满足GB18582-2008标准中对苯系物的最低检出限50mg/kg的要求。
2、本试验采用的测定内墙涂料中VO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检测苯系物的相对偏差小于12%,检测其他有机物的相对偏差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试验中对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7.0%,对丙二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2.1%~103.7%。
3、本试验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分离内墙涂料中的VOC,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基线更稳定,避免了基线不稳定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同时也使各种化合物得到更好地分离。本试验曾采用一阶程序升温(初温70℃,保留6min,升温速率20℃/min,终温180℃,保留8min),效果不是很好。
4、本试验要求色谱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为内墙涂料中苯系物的含量为微量(10-6级),色谱图纵坐标电压在小于1 mV时才能看出苯系物的出峰情况,基线稍有波动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所以试验中要求基线要尽量平稳。
5、本试验对试剂的纯度有一定要求,稀释剂乙腈用色谱纯、其他试剂均采用分析纯,只要保证其中的杂质与被测组分能彻底分离且不干扰苯系物的测定即可。
6、试验中对涂料试样只稀释不破乳,经离心分离后上层澄清,但含有部分树脂,因此气化室内需配有石英玻璃衬管,内填适量的石英棉,如果石英棉变成褐色,可将衬管放入600℃马弗炉中灼烧1~2h即可变白重新使用。
7、试验中也可以采用内标稀释剂加入法,即将内标物与稀释剂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内标稀释剂,在测定样品时,直接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稀释剂即可,这样可以使操作更简便,测量更准确。
三、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两种内墙涂料产品采用色谱法进行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VOC),两种内墙涂料各项指标都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证实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和合理性。为检测内墙涂料环保的重要指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
3.2 展望
虽然内墙涂料存在这一些问题,但展望内墙涂料的前景仍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改善内墙涂料,必须从涂料产品结构入手,提高品质功能,使其适应市场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加大研发力度,让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环保节约型涂料、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涂料占据涂料业的主流。只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涂料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就一定能发挥资源优势。从改进建筑涂料的应对策略来说,解决好一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只有通过成果的转化才能在产品中得以体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因而,改善涂料业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引进富有创新思想的科研人才。以往的建筑涂料市场受人才缺乏和科研设施落后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建筑涂料业的现代化,必须尽快培养造就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振兴建筑涂料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四新”技术加以大力推广,并由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推动建筑外墙涂料的全面推广应用。
2、走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之路
建筑涂料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倡导绿色、环保先行的今天,建筑涂料业只有生产出符合健康、环保、节能的涂料,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受到全球经济浪潮的影响,使走国际化发展成为了改善建筑涂料业必经之路。国际化发展之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做大做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低碳环保、绿色“中国梦”。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蒙特卡洛可靠度分析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Monte-Carlo Method
Gao Feng-huai1,Bai Feng-yi 2,Zhang Zhi-hao1
(1.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mpany,East-China Survey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2.China North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nshan Liaoning 114002)
【Abstract】Taking a reservoir slop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with site investigation, indoor and outdoor tests ,and investigation achievements for the basic data,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o analyze slope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the reliability index, instability parameters to further judge the slope stability .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is relatively mature metho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very good judgment slope body state, and simple calcul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can be further define the slope state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lope stability.
【Key words】Stability analysis;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Monte-Carlo method
1. 引言
边坡是指地表面一切具有倾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广泛分布于地表的一种地貌景观,滑坡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形式之一。滑坡是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地质灾害,它能够导致交通中断,河道堵塞,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坍被掩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等。正是由于滑坡的危害性和高发性促使了人类不断去认知和研究它,在努力与滑坡进行斗争的同时认识掌握滑坡滑动机理、不断的完善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提出治理加固的有效手段、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滑坡监测和失稳预报工作。
本文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以安全系数量化的确定滑体局部稳定和整体的稳定状态,并讨论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并通过蒙特卡罗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与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确定边坡体的可靠度指标和失稳概率,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进行确定和分析。
2. 工程概况
某水库库区边坡位于库区坝址流沙河上游约800m,坡长为1700m,沿河宽约1000m,坡高近200m,坡度为15o~25o的超高陡坡。上世纪末边坡已经出现过局部的变形破坏,现场观测资料表明该边坡有滑动的迹象,而且该区域有大量的泉点出露。由于该边坡距离大坝较近,如果失稳必将威胁到水库及坝体的安全,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边坡进行较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必要的处理方案。
3. 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
3.1 计算分析及参数。
基于对边坡体的规模形态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地质情况等综合分析,滑动部分主要以第四纪土层和碎裂岩土体为主,可按圆弧法进行计算;同时,滑体也存在沿着第四纪土体与下伏三叠系岩体表面的不规则滑动面的滑动。因此,在局部滑动中主要考虑第四纪中的圆弧滑动,整体按不规则滑面考虑,计算jf 选用圆弧滑动的简化Bishop法和基于任意滑面的Morgenstern & Price法作为计算重点,用Janbu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岩土本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3.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边坡观测资料、现场滑动迹象及裂缝情况分析,将滑动面确定为沿底部的含砾粉质粘土层与基岩接触带为滑动带。边坡滑动主要是沿后缘裂缝圆弧滑动,中段为沿基岩和软弱层接触带不规则滑面滑动,底部为沿边坡脚岩体和第四纪地层剪出破坏,前缘局部破坏主要是小滑塌槽向后拉裂缝处的进一步剪切破坏,因此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3:
情况1:整个边坡碎裂体稳定性结果(从裂缝处作为滑体的后缘,前缘直达坡脚)。
情况2:前缘稳定性分析结果(主要考虑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由以上结果可见,滑坡体无论是整体、前缘还是腰部至坡脚情况,现阶段都处于极限不稳定状态,应采取排水以及坡前压脚等措施可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4. 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边坡可靠度分析与敏感度分析
4.1 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可靠度分析原理。
蒙特卡洛方法回避了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数学上困难,不管状态函数是否非线性、随机变量是否正态,只要模拟的次数足够多,就可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参数不确定性是岩土材料的极不均匀性决定的。其基本原理如下:有统计独立的随机变量Xi( i=1,2,3,……,k),其对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fX1、 fX2 ……,fXk ,功能函数式为Z=g(x1、x2……xk )。首先根据各随机变量的相应分布,产生N组随机数X1,X2,……XK值,计算功能函数值Zi:Zi = g(x1、x2……Xk ),若其中有L组随机数对应的功能函数值z≤0,则当N∞时,根据伯努利大数及正态随机变量的特性有:
4.2 Monte-Carlo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本工程的可靠度分析主要考虑土体参数的离散性尤其是c、值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通过蒙特卡洛法进行可靠度的分析。模拟次数为5000次。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结合极限平衡的Morgenstern & Price法进行可靠度分析结果如表5。
在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中,据失效概率Pf的大小,常把边坡危险性程度分为三类:Pf>60%,为危险性高;Pf=30%~60 %,为危险性中等;Pf < 30%,为危险性低。把Pf 90%的边坡分别称为稳定边坡和不稳定边坡。从上述结果可见,现状和暴雨情况均有失稳的可能性(失稳概率分别为65%和98%),而且暴雨情况下的失稳概率极高,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边坡进行防治工作,通过对压脚和排水的结果分析,两种方法是保证坡体稳定比较有效的方法。
5. 结论及建议
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该方法理论较成熟并易于掌握,计算简便,本文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坡体的状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边坡不同状态以及不同部位的安全系数,通过计算结果分析认为该边坡处于极限不稳定状
态,同时根据蒙特卡罗可靠度分析也证明了这样的分析结果,并认为土体尤其是滑动带土体的值的变化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周青峰.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J] 公路2003(9).
[2] 祝玉学. 边坡可靠性分析[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3] 王保田.多层土质边坡抗滑稳定的可靠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4.
[4] 王国体等.土坡稳定可靠度指标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25(3).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改进型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1],是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评估指标[2-3],这是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在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报告,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其列入糖尿病首选的诊断标准[4]。糖化血红蛋白中80%以上的组分是HbA1C,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其缬氨酸稳定的结合产物,以HbA1C的结果来报告糖化血红蛋白在业界已达成共识,对HbA1C认知程度的增加,也就是对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认知程度的增加[5],在2008年颁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控制目标为,HbA1C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试剂与仪器 试剂为英国朗道免疫比浊法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及配套的质控品、校准品;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1.2样本来源 朗道质控品及本院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新鲜全血。
1.2方法
1.2.1原始测定方法 试剂盒提供的原始参数为先手工将全血样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变性剂)预处理,然后上机。参数为HbA1C:2点终点法,主波长700nm, 预处理好的样本4μl,R1100μl,R2100μl,反应时间10min,读点18、25。Hb:1点法,主波长600nm,处理好的样本15μl,R1200μl,反应时间10min,读点17。
1.2.2改良测定方法 应用7600仪器的样本稀释功能,将手工预处理改成用事先混匀好的全血样本直接上机测定,将仪器参数设定为仪器先将样本做1:41(10μl全血+400μl变性剂)预处理,然后取预处理好的样本4μl,将测定HbA1C的两个试剂由R1和R2变为R2和R3,将测定Hb的一个试剂变为R2,其余参数保持不变。
1.2.3将朗道质控品高低值分别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重复测定2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内分泌科收集的100份EDTA-K2抗凝新鲜全血,每份样本均分别用原始方法和改良方法测定,计算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及t、P值。
1.2.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均在SPSS13.0软件包上进行。两者差异比较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
2 结果
2.1两种方法重复性评价 同一浓度朗道质控品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同一仪器上平行测定20次,得到批内变异CV值。两法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
2.2两种方法测定100份样本结果的统计分析 其中X是参比方法:试剂厂家参数测定结果;Y是待评方法:改良方法参数测定结果。两法结果比较分析: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对两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CV
样本在手工预处理时只用10μl全血是很微量的,没经过校准的移液器以及移液器枪头壁上所沾的微量血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并且移液器的加样精度只能精确到1 μl,而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加样精度却能精确到0.1μl。本研究结果表明由厂家提供的实验参数所做的结果变异系数还是很大的,结果重复性没有改良法好,而且与质控品靶值偏离较大。经过本人研究改良的由机器预处理的方法到目前为止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变异系数非常小,结果重复性好,而且与质控品所给靶值较符合。我院采用改良方法已完成了6000多例样本的测试,通过与患者空腹及2h血糖相比较,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所做结果与临床基本取得一致。有研究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之间成正相关[7]。在所检测的6000多例样本时均与患者空腹血糖值做了比较,相关系数为γ=+0.816,与报道是一致的。此种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至于此种改进方法的弊端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不论用哪种方法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在报告结果时一定要结合各方面最大程度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与临床的一致性,正确的指导临床对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总体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高,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S33-S50.
[2]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insulin-dependendent diabetes mellirus[J].N Engl J Med,1993,329:977-986.
[3]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33)[J].Lancet,1998,352:837-853.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Diabetes Care,2009,32:S13-61.
[5]ADA,EASD,IFCC,IDF: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worldwide standatdization of the hemoglobin A1c measurement[J].Diabetes Care,2007,30:2399-2400.
【关键词】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经济学研究
研究是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事实或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以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思维活动。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家不断引进别的学科研究方法或开创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为之服务。这些研究方法的引进和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我们也必须正确的认识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确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经济研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哪一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学界,主张定量分析的观点认为,采用数学语言,遵循数学所固有的逻辑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达思想,使概念精确,论证富有逻辑性,避免曲解和混乱,混乱,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认为这种转换不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转换有助于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其对立的观点认为,虽然严格地遵循数学逻辑程序,能使混乱的思想呈清,但数学只是经济认识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质的分析,滥用数学手段,也会产生许多谬误。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无益,而且涉及到一种陈腐的智力几何学。结合国内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对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争论,本文试图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义其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义及特点
定性分析是认识事物的质、寻找事物的本质联系,是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所谓质,即指事物成为其自身并使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世间万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多样性,是其自身与他物相区别,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质。只有正确地认识了事物的质,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只有清楚地认识事物本身并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才能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现象、性质来确定概念,判断其未来的发展程度,对事物进行非数量化的分析。如对方针、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价格调整引起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市场形势的影响,国际化贸易带动下购买力投向的变化等,这些都难以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计和判断。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它对长期远规划、重大问题的发展前景、市场形势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制定工作计划和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抽象方法,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现象的本质上,归纳影响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对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演绎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各主要因素间的抽象关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比较适合个案在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和多侧面的分析研究。如专家调查法、主观概率法、意见集合法、相互关系分析法、历史经验分析法等等,都是属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处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够具体,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断者的情绪和形势气氛的影响。
二、定量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定量分析是指对事物进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是用数量指标来分析研究事物的实践结果和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计量学、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方程、摸型、图表和计算机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经营动态分析、商品调运分析、库存分析、成本核算、费用效益、经济效果、劳动效率、市场动态分析等各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中数理与计量分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因素量、时间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定量分析的特点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分析的主观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经验事实,可以通过数学或计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结构的严谨性,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状态趋势给予客观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应的判断。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经济现象都能够以数量或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边际革命”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对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李嘉图在其代表作《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对等级地租、工资、资本周转和比较成本等问题的论述,就多次运用了数学图表分析。20世纪初,计量经济学鼻祖费里希・丁伯根也将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计量数学结合起来,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周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的抽象性可以使复杂的经济关系变得清晰。数学的精确性可使经济范畴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精确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经济范畴得到精确的定义。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可使经济学理论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论中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数学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数学方法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的好坏全在于人对它的使用。同时作为进行量的分析手段,数学分析的运用必须以质的分析为前提。再者,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中,有不少经济现象很难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加以解释和说明。强性使用数学模型将一些因素量化反会导致与经济想象的偏离、失真或者脱离研究的现实意义的状况。凯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将经济分析体系形式化了的符号伪数学方法”,认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却无所助益的符号迷宫里,作者会丧失对于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性与相互依赖的洞察力。”
然而,当今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量的认识和处理出现了不少的偏差。国内外许多学者由于在经济学研究上很难迅速出成果,就纷纷在数学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经济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直观判断和价值的认识,只注重数学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使论文和研究满足数学逻辑一致性,编造经济数据,并拼凑参数范围,从而得到“理想”的实证结果,最终不是使经济研究的内容脱离现实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义。定量分析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对大量样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确研究,所以只能对经济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但无法对其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刻剖析。经济研究的正确取向应建立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本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量。不同质的事物拥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围。一方面,质决定着一定的量,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必须以一定的量作为必要条件,它决定于数量的界限。量变超过了数量的界限,事物的质就会改变。所以,质和量是互相结合、互相规定的,并形成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即度”。同样的,在经济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上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认识的起点。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解释,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整体意义和价值关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现象中的价值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理论建构、假设验证、结果评价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定量研究中的逻辑命题、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都自然应当建立在对基本问题或理论假设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并通过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度和范围,来把握事物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因此,经济学研究中,不应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过对经济学现象本身的量变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
四、结论
总之,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在既定资源约束下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人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逻辑来进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释的。同时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多变量、多因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单一,而应该容多角度的不同侧面进行求证分析,经济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论加以深化。因此,决定了经济学必须兼容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作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想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唐・埃思里奇.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利学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Ml.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卜卫.方法论的选择:定性还是定量[J].国际新闻界,1997(5).
[5]沃野.关于社会科学定量、定性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J].学术研究,2005(4).
[6]董瑞华,傅尔基.经济学说方法论[Ml.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曹均伟,李凌.经济学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争论与融合[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5).
[8]刘其昌.经济学研究工作要自觉地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J].前线,1991.
作者简介:
总体而言,和定量资料分析方法相比,定性研究计算机分析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当基于扎根理论框架就行定性分析时,其优点是显而易见。例如对于基于语言学的符号分析、内容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效果较好[1]。但对于叙事分析、个案研究和话语分析,其作用则较为有限。但实际上无论研究者采取何种方法论流派、何种具体定性方法,定性分析软件都能帮助定性研究方案的顺利实现[2]。定性分析软件是辅助定性分析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和管理原始资料的工具,而不是方法本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也不必然意味着更好的定性分析结果[3]。目前国内对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的关注很少[4]。
1 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的优缺点
1.1 优点
定性分析软件的优点是可提高资料分析的深度和效率。监管计算机程序并不能直接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但它是研究者把握繁杂定性材料的好工具。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中,编码的含义不同。定量研究是把问卷答案转换为选项,并赋值相应的数字,定性研究则是从材料中形成概念或范畴。
辅助编码是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最突出优势。与手工编码相比,计算机编码所耗费时间较长。在下列情况下研究者可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灵活的初始编码框,较强的研究归纳倾向,较早使用计算机编码。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有学者建议:先反复阅读文献和转录材料,加上一些注释,当发现清晰主题和初始编码框架时,再进行编码操作[5]。
完成烦琐编码工作后,定性分析软件的检索和资料管理可大大提高研究者的创造力和兴趣。大多数定性分析软件可把一个代码的所有原始材料集中在一起,从而方便研究者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总体而言,计算机定性分析软件具有以下优势:(1)界定概念更清晰。管理范畴、概念、概念和原始资料之间的联系、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计算机程序的长处。(2)更容易发现定性材料的隐含模式。复杂检索功能尽管不能替代研究者去阐释定性资料模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可以发现潜在模式。(3)呈现概念关系。定性分析辅助软件通过概念网络图示功能表示代码之间的关系,方便研究者直观把握研究的理论模型。
1.2 缺点
(1)第一个缺点是定性资料在定性分析软件中可能失去语境。当把大量定性资料分解成诸多段落,进而把段落与其代码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丢失诠释这些段落的总体参照系。(2)第二个缺点是把数据和分析隔离。对于定性资料,研究者有时不是采取一种文化和理论取向,而是一个经验取向形成理论,使概念和日常语言没有多大差别。(3)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还容易使研究者产生技术盲从,认为计算机可替代人类思维,进而造成误用。
2 常用定性资料分析软件简介
以下是常用定性资料分析软件简介,在此特别需要强调:使用软件不可能是学习数据分析方法的替代品,研究者必须知道需要做什么,并且去做它,而软件只为做这件事情提供了工具。
2.1 ATLAS.ti软件
柏林工业大学从1989年开始开发处ATLAS.ti的早期试用版本,1993年Scientific Software Development公司出版 ATLAS.ti的第一个商业版本。目前该软件现已成为定性分析的强大工作平台之一,分析内容可包括:定性文本、数字化音频、图画、视频数据。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分析方法来处理未经组织的定性资料。ATLAS.ti 采用强大直视环境、灵活而先进的分析手段、创造性强的系统方法处理定性数据中大量隐藏的有意义片段,管理内容包括摘录、比较、重新、组合探索等。
2.2 Ethnograph软件
Ethnograph主要用于文本资料的分析。由Qualis Research Associates公司1985年开发研制,它能够直接输入多种文字处理软件文本,数据可以是现场笔录、访谈文本、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其他文本文档;记录、检索研究者有兴趣的段落或章节,并进一步利用代码对其进行标记、分析和管理。例如当WORD为笔记建立档案之后,它就可以计算该档案的所有行数。在有页码标示的笔记备份上,还可以把研究者感兴趣的不同变量的编码记录写在边缘空白处。
2.3 HyperRESEARCH
HyperRESEARCH是一套操作方法极简单的定性分析软件,让操作者能够凭借键盘和鼠标点击来快速执行程序。可以运用编码类别来对数据编码,提供研究者同时对于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档案数据,进行质性和量化数据整合性之分析。让使用者能够再使用的时候迅速并正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该软件广泛的被运用在各个领域之中,譬如在法律界,它可以让律师分析法庭的手抄本和纪录;在医学方面,又可以对于医学病例上的共通点作多媒体分析和数据分析,增加了很多重要的资料和临床实验依据。
2.4 AnSWR软件
由美国CDC开发研制,操作平台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文本资料的定性分析。现在AnSWR仅支持基于文字的数据分析。AnSWR可应用与下述定性分析情况:管理大规模、复杂定性数据库;综合定量资料组成部分;分级编码结构;文本编码;编码一致性;便于输入定量和定性程序的信息输出格式。另外可免费下载该软件。
2.5 Nvivo等其他软件
其他分析软件尚有Nvivo6.0,CodeR ead、Ethno2、Martinv2.0、TAMS Analyzer;免费音频和视频资料转录与分析软件如Transana;收费音频和视频分析软件如HyperRESEARCH 2.0,InterClipper Professional v 1.1.3,Kwalitan 5.0,Qualitative Media Analyzer等。
以上所列有关软件多为非中文版本,读者在选用时,应充分考虑相关软件应用于中文资料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选用合适的软件[6]。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定性分析研究也会因为新技术的发展而出现新的机会,例如汇聚众多定性资料的“语料数据库”建设给研究者带来资料共享、框架借鉴和学问上相互砥砺等机遇,而把握这些机遇的一个前提是对定性分析新技术的适度投资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Mehmetoglu M,DANN G.Dann. ATLASP/ti and Content/semiotic Analysis in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Analysis,2003(8):1-13.
[2] Dohan D,Martin S.Using Computers to Analyze Ethnographic Field Dat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8(24):477-498.
[3] Mac M,Katie K.The Wow Factor:Preconceptionsand Expectations for Data Analysis Softwar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Social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4(22):179-186.
[4] 夏传玲.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7,22(5):148-163.
关键词:项目后评价;调查搜集资料法;定量分析法;逻辑框架法
1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经营管理等情况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都要选用适宜的办法,设置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指标系统,以全面反映项目从准备、决策、实施到运行全过程的实际状况及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偏离程度,而满足这一要求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即报告有无项目的对比、预计和实际的对比,前评价与后评价的对比等。对比的目的是找出变化和差距,为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是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调查搜集资料法和分析研究法,这两种方法中既含有定性方法也含有定量方法。
2 调查搜集资料法
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现有资料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专题调查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以下分别阐述。
2.1 利用现有资料法。这是一种通过搜集各种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的资料,摘取其中对后评价有用的相关信息的方法。就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而言,通常应搜集上述后评价所需的各项资料并充分利用。
2.2 参与观察法。这是一种通过后评价人员亲临项目现场,直接观察,从而发现问题的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法十分灵活,调查者可能发现一些被调查者不愿意在意见征询或调查会上直接回答的微妙问题,但成本比较高,费时较长,同时实地观察的结果可能带有调查者个人的偏见。
2.3 访谈法。访谈也是一种直接调查方法,其有助于了解工程涉及的较敏感的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直接了解访谈对象的观点、态度、意见、情绪等方面的信息。例如对移民、业主、决策部门的访谈等。由于访谈气氛可以保持自然、和谐和非正式,从而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提高访谈的效率,调查者应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提问,以免所谈问题不着边际,浪费时间和精力。
2.4 专题调查会。针对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最大问题,邀请有关人员共同研讨,揭示矛盾,分析原因。要事先通知会议内容,提出探讨的问题。各个部门的人员在会上从不同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有助于项目后评价人员了解到从其他途径很难得到的信息。
3 分析研究法
常用的后评价分析研究法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和综合评价法。
3.1 定量分析法。在经济、社会、环境或投资、效益、就业、文教、卫生、收益分配、水量、水质等各方面,凡是能够采用定量数字或定量指标表示其效果的方法,统计为定量分析法,此法应用于后评价,可以找出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效果的差距,有利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和建议。
3.2 定性分析法。水利工程的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影响比较广泛,关系复杂,虽然绝大多数可以定量,但是也有一些影响是无形的,甚至是潜在的,往往很难定量计算,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在项目后评价中,宜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计算为主,定性分析为补充的分析方法。
与定量计算一样,定性分析也要在可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效果”对比分析和“有工程”与“无工程”的对比分析。
3.3 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是指有项目情况与无项目情况的对比分析,通过有无对比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实际引起的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变化,即项目真实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总体情况,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对比分析法的关键,是要求投入的代价与产出的效果口径一致,亦即所度量的效果要真正归因于项目。因为,很大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有项目以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价格政策等。所以,简单的前后对比不能得出真
的项目效果的评价结论。由于无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往往无法确定地描述,项目后评价中只能设法近似得度量,通常的做法是在该受益地区之外,找一个类似项目区的“对照表”进行比较和评价。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常常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以得出满意的效果。
3.4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方法。近年来,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广泛采用该法进行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世界银行在华资的公路等项目,也采用了逻辑框架法进行后评价。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后评价人员理清建设项目中的因果关系、目标关系与手段关系、外部条件制约关系。当逻辑框架4×4矩阵的各项内容都填满后,可使后评价人员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事实材料、数据,必须审核,去掉错误的有缺陷的材料,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然后进行分门别类、排列组合。按材料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性质与类型进行整理分类,使材料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注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数量资料与非数量资料的结合。 定性分析是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法,对事实材料进行质的分析,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逻辑分析法是运用抽象和慨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分析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二、结论的推演
推演结论的过程是根据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分析的结果能否证实研究假设的过程。得出结论后还应分析找出研究的不足与局限,并注意发现新的研究线索,产生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性分析,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凭借知识、技术、经验和判断能力,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从研究事物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事物的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其分析过程及结论是用文字描述来表达的。
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认识某种现象、对象,首先就要认识这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以便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定性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没有数量化或者数量化水平较低;另一种是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
定性认识,是判定研究对象实体是否存在、结构如何、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结等。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研究是指搜集研究对象活动事实的描述性资料并以语词分析其中体现的特征、关系和变化的方法。这种研究范式主张研究者尽可能在自然的背景中搜集书面的、言语的、行为表现的资料,以自己的“价值理解”整体性地阐释综述资料的多重含义与结构,归纳分析资料中包含的主题、模式和意义,发掘事实中体现的状态和趋势,形成分析结论。
二、定量分析的概念界定
所谓定量分析,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定量分析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去测量事物,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定量研究是对活动事实数量方面的特征、关系和变化予以测量分析的方法,代表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范式。在这种范式看来,事实外在于研究者而存在,二者彼此分离形成互不相连的二元关系,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价值无涉”。为此,研究者通常专门设计新的测量和调查工具或修订现成的业以证明有效的工具,抽样测评研究对象的运行状况,客观搜集定量数据。然后用一般的描述统计方法,计算数据的各种统计量;用推断统计方法确定变量之间或变量与从样本到总体概括出的结论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用数字描述事实与结果,以数据做工具分析事实与结果。
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测定对象目标的数值,求出其与各相关要素间的精确的经验公式。它是一种具有确定逻辑结构的认识,这些逻辑结构的不断展开就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实现。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事物的认识既需要定性认识,又需要定量认识。对于任何科学研究领域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可以说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们也是两种互相补充的分析方法。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在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自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
定量方法用直观的数据来表述分析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常常为了量化,使本来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模糊化了,有的意见被量化以后可能被误解和曲解。定性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定量方法的缺点,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科学分析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但它的主观性很强,对科研人员本身的要求更高。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缺乏定量化的严格的观察、测量、统计、计算和表述,不能对特定事件给出严格的描述、说明、解释和阐述。其次,它不具有严格的操作规则或实践规则的约束,因此,研究结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主题、对象、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各个因素之间均具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强化了研究者的背景知识对分析结果的“污染”,具有不精确性。再次,定性分析是以经验描述为基础、以归纳逻辑为核心的方法论系统,它的推理缺乏严格的公理化系统的逻辑约束。由于定性认识具有上述局限性和相对性,故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应该对事物进行定量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清晰、准确、普遍的认识。
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较
事实上,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从科学认识的过程看,任何研究或分析一般都是从研究事物的质的差别开始,然后再去研究它们的量的规定,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作最后的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
四、管理学中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分析
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各有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明确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的优缺点,促进二者互补整合,对于提高管理绩效,促进管理科学化、最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定性管理的优点主要是:首先,它具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点,基础性、直观性、通俗性强;其次,定性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无需经过复杂的考量和繁难的公式计算即可付诸实践,可以节约物质和时间成本,便于抢占先机、先发制胜;第三,定性管理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并由于其视域广阔,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赢得主动权。定性管理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往往比较笼统模糊而不易被精确认知、科学掌握,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扭曲多,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高标准、严要求。
与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先进,富有时代感。定量管理所涉及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提出的一些数学方法。二是高度精确,具体可靠。定量管理由于其理论、原则和方法比较科学且可操作性强,其手段切实可行,能够解决定性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高难度复杂问题。定量管理的缺点主要有:一是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独立存在。定量化分析须以正确的定性研究为基础,离开对事物性质和本质的正确认识,再精细的管理方法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对无需量化的对象进行量化,显得多此一举。诚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教授们用满满的三大黑板来证实一个直觉上显而易见的问题,近乎迂腐,大可不必。三是对难以量化的对象无能为力,或因成本过高而得不偿失。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对事物仅仅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研究,都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都不能表明事物的全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主观片面性。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反映和表明事物的性质与特点。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作为管理形态的两种不同方式,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各有其内在规定与内涵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定性管理无能为力之时,往往正是定量管理大显身手之机;定量管理一筹莫展之处,常常正是定性管理长驱直入之地。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都是管理科学化、最优化的必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定性管理是定量管理的基础、前提和先导,定量管理是定性管理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没有定性管理,定量管理就会失去目标、流于形式,就无真正意义的定量管理;没有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就会变得难以捉摸,不易确定。因而,必须把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团唐钧:非营利机构评估――天津鹤童老人院个案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2]殷伯明等: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挪威]T・哈维尔莫.经济计量学的概率论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4,(5)
[4][美]丹尼尔・贝尔.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李健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化分析[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短跑 运动员 选材
绪论
随着竞技体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和成材率的相对低下,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短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要培养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选材是最根本的问题。
运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短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归纳以及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目前短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标准以及指标的建立与选取是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首要问题,其二;在以往的短跑运动员选材研究中,概述的定性分析相对较多,而分类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较少。这些都是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有待于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对科学选材标准与方法的思考
1. 建立科学的选材标准及方法
科学选材的定义为:“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要求及特点,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客观指标进行测试,从而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选拔出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该项运的人才,并进行系统的训练,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1]从对科学选材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在短跑运动员选材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两点: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选材标准及指标,其次就是要将选材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对待。但是在实践中,体育工作者却常常违背了这些标准。要进行科学的选材工作,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标准,这一标准与教练员头脑中的经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别,这一标准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特征[2]。
2 对科学选材定量分析的思考
2.1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体育工作者应将概述性的定性研究与分类相对较细致的定量研究进行科学的结合。例如,短跑运动员对于小腿与大腿长度的比例要求十分严格,小腿与大腿的长度及比例,是短跑运动中构成跑的技术动作的两个主要因素,小腿较大腿长的运动员,不管是从跑的摆动、下压、扒地,支撑缓冲等环节都是比较有利的,有专家表明,根据相关科研数据的统计,我国运动员小腿与大腿的比例,一般来说男子为1.00到1.50之间,平均比值约为1.30;女子运动员的比值为1.20至1.40之间,平均的比值约为1.30[10]。但是在短跑运动员选材工作中这一指标只具有参考意义,因为这一指标只是概述性的一个统计,统计中只描述了在选材时,要尽量选择数值大些的运动员,但是具体的较细致的定量分析并没有,这一数值只是所有短跑运动员的统计标准,研究者应该更注重分析出选材指标的具体范围,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科学的结合,我国的短跑运动员选材工作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 对科学选材模式的思考
《运动员选材》一书中指出:理想的选材模式应该要全面的考虑运动员各项指标,其中具体包括生理发展基础(如形态、机能和素质等)、心理特征、智能水平、技术战术水平等。杨敏经过对大量的选材模式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后,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模式做出了总结,其中具体包括100跑的原始成绩、开始短跑训练的年龄、训练的年限、速度指标、速度力量指标以及肌肉的相对力量指标等十九项指标[12]。这些研究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选材模型还不是十分的科学和全面,其中还缺少了有关生理机能和有关遗传的模式特征的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是对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起到非常重要影响的因素,同时也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成绩的重点。
结论
体育工作者们应该加强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训练的成本又可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对于短跑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以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往的运动员选材工作方法的应用与研究中可以看出,概述性的定性分析相对较多,而比较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在实际的运动员选材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定量分析是关键的原则,为选拔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现存的选材模型还不是十分的科学和全面,其中还缺少了有关生理机能和有关遗传的模式特征的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是对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起到非常重要影响的因素,同时也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成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吕水安. 对I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团[j]. 宁德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369
[2]土金灿. 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3]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等.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j].
[4]杨敏.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