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998年,中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医疗机构改革;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此外,通过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卫生部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进行新医改试点,安徽、云南、江苏等地有望成为首批新医改方案试点地。
各地医疗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果有:
1.各地市响应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限制兴建豪华医疗场所”的号召,选择了一部分综合公立医院建立平价医院或济困病房,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自2005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就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平价医院”。2005年12月21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在海淀区树村西街正式开诊;新疆乌鲁木齐市推出济困医院,乌市计划在现有12家济困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12家,全疆县以上医院设10%的扶贫病房;长沙市第六医院决定在其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平价病房。
2.在城镇医疗改革中,以城镇医疗卫生结构与功能转变为核心,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造现有医疗机构,使其为社区卫生服务。以肃州为例,肃州每年由区财政划拨资金1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增强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该区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在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所和边远地区卫生院所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同时,积极引导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向预防保健、村组及城市社区卫生薄弱环节转移,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肃州先后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配套文件和社区卫生基本职责、基本工作制度17项,推行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健康档案、统一微机管理的“四统一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检查费用较以前降低了30%,药价降低了10%。
3.各地市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收费机制。以镇江为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4月起在全省推出外科系统单病种限价收费,到目前为止限价病种已扩展到外科系统70个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多来已有582名患者受益,共为病人节省费用36万元。单病种限价受惠的不仅仅是患者,医院也从中受益。与去年同期相比,50个单病种的工作同比增长12%,均费同比降低19%,其中一些常见病种的工作量增幅和均费降幅尤其明显,基本实现社会满意、患者实惠、医院得益的三赢局面。
二、城镇医疗保险改革仍存在的不足
1.改革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体制调整和事业发展思路,而是被动地修修补补、维持局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后,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更多地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
2.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简单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企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就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也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也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3.自费比例太大。中国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元,动个手术要一次性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看病,不但穷人叫贵,连生活较为富裕的人也叫贵的主要原因。自费比重太大时,使得医院有条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收取高额费用。
三、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必须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模式来适合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之路。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层次: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监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社会保险和政府保险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标准,包括保险覆盖人群、保险待遇、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基金操作规范等。对于非强制性保险,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预保险计划的运行,但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政府应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审核等手段对非强制性保险进行引导和监管。
2.建立新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但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加快医疗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3.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同时,实行医疗机构的收入上缴,其建设发展及运行费用由政府核定拨付,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4.加强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治理认识偏差,让广大职工从被保护的救济对象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动用社会舆论以及行政监察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长期抵制医保工作、拒缴医保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认为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宇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初确定.中国新闻网,2007.
[2]汪言安.医卫改革拒搬国外模式坚持公益走中国道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
[3]王俊秀.三大“药方”治医改病症[N].中国青年报,2005-7-28.
[4]江金骐.多数意见支持公立医院公益化[N].华夏时报,2008.
[5]李宗品.医改新方案或年底启动保留的公立医院超收上交[N].新京报,2005-08-04.
1.建立医、患、保三方制约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的医疗费用上涨幅度越来越大,医疗资源的分配方式不合理,给职工医疗保险的基金支付带来严峻挑战。为从源头上消除这一困难,就应积极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医、患、保三者之间形成严格的制约,并达到一定的平衡。对于定点医疗机构而言,需确定合理的医疗服务范围,实施标准化服务规范,尽量做到详细可操作,完善药品目录,并对诊疗目录进行管理。同时,应保证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避免将医疗程序与药品销售进行捆绑,从而维护药品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为对医疗技术进行量化评定,需引进市场化方针,调动起社会医疗服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
2.强化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支付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在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手段方面,实行的是后付制度,且在具体实施上,应根据服务项目来进行付费。在这一制度下,只有当医院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时,才能提高医院的实际收益,因此对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制度也同时存在着严重缺陷,主要表现为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患者掌握有效的医疗服务动态信息,使患者陷入被动地位。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有些医生会对参保人消费行为进行诱导,刺激消费,这样不仅给参保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导致基金不当使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避免这一现象,对不同情况的医疗需要进行明确管理,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对于基金的使用,应有办理部门对社会进行公开,同时加强内部监督,严格履行规定要求,实施有效的资格审查,如果发现有滥用基金的现象,应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应对此进行处罚。
3.设立独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监管机构
在医保基金的运行统筹方面,一般是由县级部门来完成,但由于县级部门层次不高,区域范围较小,使得机构重叠现象十分严重,无论是财政与审计部门之间,还是审计部门与医疗保险办理部门之间,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如果无法实行基金的有效监管,许多地区监管力度不够,基金分配不能得到保障,基金挪作他用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为最大程度保证基金调配的安全,应尽快以省级统筹来代替县级统筹,同时设立基金监管部门,该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对基金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另外,还应对监管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合理的定位,促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例如可设立基金理事会,并聘用资深人员出任理事长,定期公开信息。由于理事会不受行政关系束缚,因而能够更客观公正地展开工作。
二、结语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管理现状与出现的问题
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管理现状
1.1.1个人帐户记入金额除个人自己缴费的2%外,再从单位缴费中划拨一部分,单位缴费剩余部分用于建立医保统筹基金,而统筹基金的筹资水平又关系到报销比例多少问题。这就是说,单位缴费划入个人帐户的钱与统筹基金报销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个人帐户划入比例增大就会削弱统筹基金的共济保障作用。以张家口市直医保为例,为解决统筹基金不足,在2006年就将个人帐户划入比例统一下调了0.5个百分点,个人帐户划入比例变为2.4%—2.8%;
1.1.2个人帐户记入金额以个人自己缴费的2%为主,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个人帐户出现较大结余,而另一部分人,尤其老年人和患慢特病人员个人帐户上的资金很少,入不敷出。有钱的人不看病,没钱的人看不起病,个人帐户对支付门诊费用起不了什么作用,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更加重了职工对医保制度的不理解;
1.1.3近几年以来,关于医保卡刷买日用品的问题屡见报端,用医保卡换现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虽然社保部门严格禁止刷医保卡购买日用品,但一些医保定点药店仍然变着花样打医保卡的主意,骗保行为依然我行我素。这显然都是个人帐户惹的祸,不仅没有抵制医院的医疗费增长,而且还造成个人帐户的更大浪费。而有的地方采取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取消医保对个人帐户的限制,将个人帐户资金放在参保人员个人名义开设的存折里,参保人员上银行就能取出现金买药或看病”的方式,更与个人帐户的建立初衷相悖,个人帐户名存实亡。
1.2.2个人帐户里的沉淀资金越积越多,社保部门要像银行一样,不仅为职工建立个人帐户信息,更要保证个人帐户资金安全准确,不能出错。这就要求社保部门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管理,做好医保数据的异地存储备份,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新,对软件进行优化、升级,这就会发生相当高的管理成本。2007年9月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曾发生过网络系统问题,导致部分职工医保卡个人帐户资金丢失或增加,给当地参保职工带来不小的恐慌;
1.2.3社保部门医保信息系统与定点医院收费系统需要通过接口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医院须设立医保专用窗口。使用医保卡在定点医院门诊交费,其实是通过IC卡读卡器“读出医保卡个人信息数据送往医保系统确认,医保系统返回个人基本信息,医院收费系统据此进行收费;医院收费系统需将收费明细项目、金额传送给医保系统,医保系统根据医保政策及病人的基本信息,计算出个人帐户支付金额、个人现金支付金额等数据,并将其返回给医院收费系统,医院收费系统据此打印发票并写入医保卡”的数据读写过程,而这个数据处理过程,势必延长医院收费系统的打印发票时间,容易引起病号排长队等候交费,造成参保人看病难的情况发生;
1.2.4医保卡个人帐户的设立直接导致医保定点药店的产生。药店竞争本来就比较激烈,利润又比较低,为了争取到定点药店的资格,每个药店需要先配备好系统、微机、打印机及网络费、材料费等,白增加六七千元的负担,所以只好想方设法从医保卡上牟利了,出现主动配合医保卡持有人变相销售生活用品、保健用品、医保卡换现金等情况,而医保部门对他们的监管又力不从心。
1.2.5个人帐户里的资金归职工个人所有,这就要求参保职工须加强对自己医保卡的管理,防范医保卡个人帐户被冒用。然而在现实使用过程中,给医保卡设置密码以后,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延长了患者在医院的交费等候时间;而密码遗忘则须出示身份证到医保中心办理密码更改手续,这势必又会影响患者及时就医就诊问题。而大部分老年群体以及突发疾病等人群为使用医保卡方便,干脆不设置密码,这大大增加了医保卡遗失后个人帐户被人冒用的风险。
2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管理现状已经与建立初衷相悖。权衡利弊,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设置。而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设置的对策,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职工个人不缴费或发放现金,不仅有利于增强个人医疗消费约束意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个人进行了多元化理财,确保个人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承担起个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2)若实施单建统筹基金不降低单位缴费比例,单位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医疗保险住院病人和门诊慢特病患者的报销补助,更能体现统筹基金的共济保障作用;而若降低单位缴费比例,则可降低企业社保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的参保积极性。张家口市直医保对困难企业就实行单建统筹基金政策,单位缴费比例由实行统帐结合的6.5%下调为4%,大大提高了困难企业的参保率,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广覆盖原则;
(3)一座中等城市一般要设立一二十所定点医院和近百所定点药店,取消个人帐户后就不用再设立定点药店,社保部门则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全部用于定点医院的监管上,提高定点医院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参保职工服务;
(4)社保部门可以清除医保信息系统中大量个人帐户充值和消费记录,提高医保信息系统运转效率;定点医院取消医保卡门诊刷卡程序,可以大大提高定点医院收费系统运行效率。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当前医、患、保三者的对立矛盾。
关键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
进行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城镇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虽然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目前看仍有相当差距。
一、城镇医疗保险取得的成效
1998年,中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促进了医疗机构改革;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此外,通过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卫生部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进行新医改试点,安徽、云南、江苏等地有望成为首批新医改方案试点地。
各地医疗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果有:
1.各地市响应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限制兴建豪华医疗场所”的号召,选择了一部分综合公立医院建立平价医院或济困病房,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自2005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就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平价医院”。2005年12月21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上地医院在海淀区树村西街正式开诊;新疆乌鲁木齐市推出济困医院,乌市计划在现有12家济困医院的基础上,再增加12家,全疆县以上医院设10%的扶贫病房;长沙市第六医院决定在其分院——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推出平价病房。
2.在城镇医疗改革中,以城镇医疗卫生结构与功能转变为核心,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改造现有医疗机构,使其为社区卫生服务。以肃州为例,肃州每年由区财政划拨资金1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增强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该区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在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所和边远地区卫生院所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同时,积极引导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向预防保健、村组及城市社区卫生薄弱环节转移,使医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肃州先后制定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配套文件和社区卫生基本职责、基本工作制度17项,推行了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健康档案、统一微机管理的“四统一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检查费用较以前降低了30%,药价降低了10%。
3.各地市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收费机制。以镇江为例,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4月起在全省推出外科系统单病种限价收费,到目前为止限价病种已扩展到外科系统70个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多来已有582名患者受益,共为病人节省费用36万元。单病种限价受惠的不仅仅是患者,医院也从中受益。与去年同期相比,50个单病种的工作同比增长12%,均费同比降低19%,其中一些常见病种的工作量增幅和均费降幅尤其明显,基本实现社会满意、患者实惠、医院得益的三赢局面。
二、城镇医疗保险改革仍存在的不足
1.改革中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体制调整和事业发展思路,而是被动地修修补补、维持局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后,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更多地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目标的重要性。
2.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简单将医疗服务机构视同于一般企业,政府放弃自己的责任,企图通过鼓励创收来实现医疗服务机构的自负盈亏,这就偏离了医疗卫生服务于社会的大目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追求经济目标,必然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在医疗费用筹集与分配方面,忽视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忽视风险分担与社会共济,也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将医药生产流通企业视同一般的生产企业,放弃了必要的监督和规制,也是一个明显的失误。
.自费比例太大。中国人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个感冒要花几百元,动个手术要一次性拿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看病,不但穷人叫贵,连生活较为富裕的人也叫贵的主要原因。自费比重太大时,使得医院有条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收取高额费用。
三、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和方案
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必须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模式来适合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之路。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层次: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监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社会保险和政府保险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标准,包括保险覆盖人群、保险待遇、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基金操作规范等。对于非强制性保险,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预保险计划的运行,但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政府应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审核等手段对非强制性保险进行引导和监管。
2.建立新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但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加快医疗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3.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同时,实行医疗机构的收入上缴,其建设发展及运行费用由政府核定拨付,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4.加强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治理认识偏差,让广大职工从被保护的救济对象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动用社会舆论以及行政监察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长期抵制医保工作、拒缴医保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认为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国城镇职工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宇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初确定.中国新闻网,2007.
[2]汪言安.医卫改革拒搬国外模式坚持公益走中国道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
[3]王俊秀.三大“药方”治医改病症[N].中国青年报,2005-7-28.
作者:于洋 赵胜春 张语 单位:铁岭市公路管理处公路管理段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铁岭市弘达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我国现有的施工规范、标准较为全面,基本适用于现有的施工操作需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由国家部委相关单位,对全国公路建设进行全面的考查,将原有各地方形成的内业资料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内业管理进行细化后,做全面的统一。这样由国家出台一个内业管理规范。全国范围内执行统一规范,这样就大大提高资料管理水平,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更能在全面提高公路工程质量上走出至关重要的一步。确定管理资料适用范围根据我国目前公路行业现状来看,从高等级公路到低等级公路跨度较大,确定适合这些公路标准的内业管理的范围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在高等级公路与普通公路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显然是不合道理,也是难以执行的。所以能够以实际情况确定适用范围,从而使内业管理更能体现公路等级的特点,更方便于操作才是根本转变现有内业管理不到位、管理混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公路工程内业管理分为高速及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及等外级公路。对于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的管理内容及办法做为一个最高级别的标准,二级公路做为一个单独的标准,三四级以下做为一个标准。这三个标准之间可以在相同相似的工程分项上是子集的关系,在不同的工程分项上也可以设定相对独立关系,但对文字表述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可以简化管理规范的内容,提高可操作性,同时也能体现出各个工程的特点。确定管理资料的使用范围当我们确定了适用范围后,我们要把资料管理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范,以往常常看到有些人对于内业管理上的看法,总是说要有责任心、要细心、要几个部门进行统一,其实没有一个详细的管理办法,我们再细心,再有责任心,也是无法做好的,就象一个国家的法律一样,必须有明确的内容,才可能做到司法的科学、公正。这里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在管理办法的内容上,应该确定内业管理的分类,首先要确定使用范围,也就是说由哪个部门来使用,大体应该分为四类:(1)项目业主。在这类内业管理上应该着重强调的是业主对于工程管理上的一些要求性使用文件,应该参考相关的管理模式进行细致化分。(2)监理单位。这类内业管理办法,应该参考过去较为成熟的监理管理办法执行,所要重视的是一些传统上对行业的误解,和对中国现在国情的正视,我们现有的监理模式本身已经容入了很多中国式的管理,从目前很难一下子行成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那把相对先进的东西与中国现行和管理模式相结合,在理论上加以创新,在规范上明确规定,总比有着相对较高的理论,而无操作性好得多。(3)承包商。现有的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的就是承包商,因为他们是工程的直接建设者,所有的工程建设的每个点都是要经过承包商完成的,所以承包商对于内业管理的水平高低,对于内业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这部分应该把所有的可执行的内容都要分清、细化。(4)监督部门。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部分,应该把管理内容相对集中,管理方法也应该加以规范。
确定管理资料的内容这个部分是内业管理主要的部分,法律有详细条文,我们的管理规范也应该有较为详细的内容,比如内业管理要分成管理文件、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工程影像记录、工程交接记录等等,这些也要按照管理使用范围进行分项,各部门有单独的管理内容,这些文件、记录都应该有标准的格式与记录方式,根据不同管理内容的需要,在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分部、同一个分项上,因为着重点不同,那么使用的方式、格式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做这些要求的时候应该加以不同的标注。对于工程内业,工程实体记录部分,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记录表格目前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东南西北各有不同,对于这部分的统一是对工程资料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实经过这些年施工与监理的实践,我觉得这里面主要的问题在于大家对工程了解或是理解的程度不同,对工程内业管理的性质认识差异较大。在编制内业管理规范的时候就应该多方听取意见,统一在施工记录上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大家广为接受的规范。我们所有用于填写的表格应该按施工内容详细化分,可设定专用表格,当有些新工艺出现时,或是在少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设定通用表格,但不管哪种表格,都要加以标注说明,标明此数据从何而来、量测标准、如何计算、结果应该如何处理等,这种指导性的说明可以使大家加深对表格填写的理解,并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隐蔽工程等难以再次检验的工程部位,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影像记录,在以往的记录过程中也是五花八门,很难对这些重要部位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记录,在管理规范中应该加以规定,对于拍摄的角度、距离,使用的设备等都要加以确定,对于整理、保存的要求也应该给定。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的自检,所用的格式,要求监理工程师检验所用的文件形式,以及监理工程师检查的结果、检查方式等都要在新的规范中有所明确。在以往的监理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同地方、不同工程所用的检测形式是不相同的,对于抽检的概念也不是清楚的,现在大部分采用监理工程师抽检百分之二十的方法,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明确的要求,只是在有的文件中提出对试验检测要做百分之二十的抽检要求,那么这百分之二十的检查,有的则认为是对所有分项的百分之二十的检查,这样一来,有的检测点数根本达不到评定标准上的频率,更有的只能检测一点来确定工程质量,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有背于评定标准的基本要求,所以对于这些我们都需要在深入探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义上的明确,以便让所有的参与单位在规范的指导下统一对内业管理的认识。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公路工程内业管理仍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在现代化的公路工程管理中,标准的工程内业管理不可缺少,只有出台统一公路工程内业管理规范,才能打破现有工程内业管理的瓶颈,从根本上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光岳楼;山陕会馆;聊城;运河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6-47(4)
聊城地处鲁西,南滨济水(今黄河),北临御河(今卫运河)。元代开凿的大运河会通河段穿城而过,沟通了济水和御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和富庶,聊城的运河文化也随着运河的开通而走过了一段从繁荣到衰落的发展过程。而光岳楼和山陕会馆作为聊城标志性的古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聊城运河文化发展的标本。
1大运河与聊城城市发展
聊城历史悠久,战国时期著名的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秦汉至宋金时期,聊城也一直是州郡治所。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聊城仅是地域性的政治中心城市,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城市影响力亦相当有限。且聊城地处黄河下游,因河患数次迁址,宋淳化三年(992年)迁至孝武渡西(今址),熙宁三年(1070年)才修筑土城,城市的规模也只有一平方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为了把江南地区生产的粮食、丝织品、瓷器等运往北京,于至元二十六年开凿了南起安山北至临清的会通河,避免了中途盘驳之劳,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会通河从聊城绕城而过,使得聊城的地位陡然提升,原因在于聊城段运河连接了济水和御河两大河流,且聊城地处河段的中间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即所谓“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1]“战守必资之处”。[2]但元朝时运河河道初开,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元代会通河每岁漕运不过数十万石,其对地方经济文化的拉动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洪武初年守御指挥佥事陈镛把聊城土城改建为砖城,洪武七年(1374年)又为了“严更漏而窥敌望远”,[3]用修城余木在城中央建造了高达33米的光岳楼。重修后的城市布局方正严谨,城墙边长一公里,城中央为制高点光岳楼,往外分别是四口、四门、四关,街道布局呈棋盘状,府治、县衙、卫所、府学、县学、考院等依例布置其间。这时的聊城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仍然是一座典型的“城”而非“市”。 (图1,图2)
但永乐以后运河的年漕运量已达三四百万石,且为了鼓励漕运,嘉靖(1522-1566)年间曾准许每条漕船携带货物二成,自由在沿途贩卖;并允许漕船沿途招揽货源,代客运输酒、布、竹木等大宗货物,往来贸易,运河沿岸的诸多城市因此迅速崛起。至康乾时期,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又不下十万户”。[4]此时的会通河上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而其中又以山西、陕西商人为主,“东郡商贾云集,西商十居七八”。这些商铺大多散布在运河两岸,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于古城之外的新城,其街道和建筑多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布局极其随意,与古城区的严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各地客商纷纷在运河沿岸建立会馆,当时有山陕、江西、武林、苏州、赣江等会馆,其中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山陕会馆是规模最大、建筑最精致的,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建筑。
中国早期的城市“政治及军事因素的决定性更强。经济功能有时是附加的,有时是后来追加的”。[5]而光岳楼和山陕会馆正分别是这两种功能的产物,其代表意义不言而喻。
2市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经过明朝和清初二三百年的发展,聊城的手工业和商业已达到极盛,大量脱离土地的城市居民的出现,极大的推动着运河沿岸市民文化的发展。他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与农民或士人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善清谈,而长于行事;他们行以利涉,却是见利思义,诚信戒欺;他们平日不喜吟诗作赋,却雅爱听戏唱曲。山陕会馆精工细作的戏楼,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原来只在勾栏瓦舍演出的戏曲已登堂入室,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初一至初五,东昌万庆班在此演出了满堂福、双富贵、万寿亭、忠义图等三十多个剧目,可见当时活动之盛。
此外,会馆建筑的木、石、砖雕及彩绘的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与小说戏曲故事,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如献殿四根檐柱上镶有三块木质透雕额枋,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额枋的上方还绘有六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这些都是当时市民文化繁荣的旁证。
3士与商的分野和沟通
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序列中,士与商分别处于首尾两端,二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乃至兴趣、爱好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光岳楼本是为了“严更漏而窥敌望远”兴建的更鼓楼,但自建成以后,其军事功能少有机会得以体现,却日渐成为一处景观建筑,成为士人们的舞台。士人们在这里把酒临风,登高抒怀,吟诗作赋。所表达的要么是对古圣先贤的追慕,要么是对于人生的感慨和理想抱负的抒发。对其的管理和使用也一直由官府和士人掌握,维修均由士人出身的知府倡修,大小官员、士大夫多参与其事。同时由于士人们不事鬼神,在光岳楼上除了供奉鲁班外,只有文昌帝君,体现了士人们祈求功名的心态。(图3,图4)
山陕会馆则是山陕两省商人联系乡谊、会聚公议、祭祀神灵、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至今在会馆夹楼的墙壁上还保存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国八年(1919),山西、山东各地的戏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演出过的120多个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传统剧目。对其的管理和使用也是由山陕商人负责,建设和维修均由两省商人集资进行。而其供奉的神灵则相对较多,既有作为山陕同乡的关圣帝君及陪侍的关平和周仓,也有文昌火神、财神赵公明和水神,这体现了商人们浓重的乡土意识和求财、求福的思想。
但士与商之间也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彼此需要,相互联系。一方面士人缺乏经济资源,在很多事情上不免需要商人的资助。如光岳楼的历次维修所需经费也多取之于社会,除去主事者和当地士民的捐款外,商人的捐款也必不可少,即所谓“太守、明府以下及西商之懋迁于吾郡者皆捐金有加”。[6]这些甚至可能是主要来源,如民国二十八年重修时收入共计3355.8元, 其中纯信堂捐675.8元,懿寿堂捐1000元,楼底商户捐100元,商人捐款超过半数。另一方面是商人们虽然瞧不起一身穷酸、百无一用的书生,①但在重农抑商的社会大环境下,商人也必须结交士人,其文化品味也逐渐向士人靠拢,如会馆内雕刻、绘画、楹联,都称得上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体现了商人们不同流俗的艺术眼光。而且商人们虽“行以利涉”,②但他们同样供奉文昌帝君,期望子弟能博取功名,只是对他们而言,不仅只有学而优则仕一条路而已。
4社会审美观的嬗变
光岳楼和山陕会馆的兴建,其间虽仅隔短短的三百余年,但两座建筑在用料、色彩、建筑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清晰的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审美观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光岳楼建于明初,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典范,但除却清代曾经改动过的地方,就其基本建筑特点而言,还是宋元建筑的因素居多。其在用料上多顺其自然,32根直达三层的金柱仅是略加修整,仍可以看到略有弯曲的自然形态;斗拱体量硕大,配置疏朗;多数建筑构件不加雕饰,自然天成;在色彩的搭配上,只用蓝、绿、红三色,青砖、红墙、灰瓦,简单而不草率。整个建筑给人以质朴、庄严的美感,与严谨整肃的古城格局相得益彰。
山陕会馆建于康乾盛世,此时封建文化迎来了最后一个,就建筑技术而言,已臻于完美,制作精细,无以复加。会馆的兴建历时六十余年,耗银60465.69两。其用材讲究,斗拱纤丽细密,戏楼、大殿等建筑的藻井、梁檩等部位通体彩绘,山门、戏楼、大殿屋顶使用黄绿二色琉璃瓦。同时会馆建筑大量使用砖、石、木雕构件,现存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六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三幅。这些作品取材丰富、构思巧妙、刀法精湛、玲珑剔透,凸现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所有这些都给整个建筑群涂上了一层奢华、秾丽的色彩,与光岳楼的质朴、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济水)入海,运河被拦腰斩断。虽然聊城运河的部分河段断断续续一直通航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但运量和繁华程度远不如以前,聊城的运河文化也步入了低谷。
注释:
①山陕会馆关帝殿外柱楹联:“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②山陕会馆财神殿内檐柱楹联:“德北阜财,萃万国物化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
参考文献:
[1](明)于慎行.东昌府城重修碑[M]//聊城市史志办.聊城旧县志点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751.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四·山东五) [M].出版者不详.
[3](明)梁玺.修东昌楼记[M].出版者不详.
[4](清)蒋尚思.聊城修护城堤碑记[M]//聊城市史志办.聊城旧县志点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773.
论文关键词:自我妨碍,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医学生,人口学变量
1.问题提出
1.1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是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转移人们对其能力的注意而采取的一种印象整饰策略。西方心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自我妨碍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行动式自我妨碍,指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行为策略,如故意不复习等;二是自陈式自我妨碍,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会影响自己水平发挥的因素,如紧张、身体不适等[1]。目前我国自我妨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深圳大学的李晓东教授等少数学者在近几年内进行了研究。
其实自我妨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如在成就情境即将到来之前的拖延行为、喝醉酒、睡眠不足职称论文,过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或考试前不复习等。自我妨碍为何如此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成就取向的社会中,能力是自我价值的核心,成功会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失败则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并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人们已经意识到努力是一把双刃剑,高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高努力却失败了则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个体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含义。因此,当自我妨碍成为一种双赢结果的可能选择时,就成为众多人手中的挡箭牌。然而,自我妨碍却是一种非适应策略。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妨碍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2]。而且自我妨碍策略在人际维度上也需付出代价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研究发现,无论成功与否,无自我妨碍行为的个体都最受欢迎,而行动式自我妨碍者和自陈式自我妨碍者均给旁观者留下了不佳的印象[3] 。
1.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和能力信念(Bandura,1977),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个体行为的努力程度及坚持性,影响能力与技能的有效发挥。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职称论文,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因此可以说自我效能感已成为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变量。
1.3成就目标定向
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一个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德维克等人[4]认为,在学习情景中,学习者追寻的成就目标可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这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学习者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掌握目标促使个体在学习中力求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能力;而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注重努力赢得他人的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价。研究认为,目标对动机的激发实际是通过动机调节者的自我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目标的选择。而成就目标取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5] 。
1.4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
最近20年,研究者们对学生的自我效能与其他动机变量、学业表现和成就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6]。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其成就目标取向中的避败型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有显著相关。自尊、不可控制感、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掌握目标与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7]。
纵观已有研究,成就目标、自我效能、自我妨碍三个因素间存在两两相关,且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对自我妨碍都存在重要的影响。
1.5研究目的
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这三个因素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关系,过往的研究较多探讨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对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三者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具体到医学生的研究尚未见到。医学生肩负着保障人群健康的重大使命,如果习惯性地采用自我妨碍的保护策略,并带到今后的医疗过程中,对国民的生命健康,将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研究医学生自我妨碍特点以及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对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医学生采用合理的自我保护归因策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福州市选取两所医学类院校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试。这两所学校分别为福建省职业卫生技术学院和福建医科大学。参加测试人数为800人,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00人职称论文,福建医科大学500人,其中本科生380人,研究生120人。共回收问卷756份,有效问卷701份。被试基本背景资料如下:
表1 被试的基本背景资料
高职高专(N=244)
本科(N=365)
研究生(N=92)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性别
男
10
4.10%
134
36.70%
45
48.90%
女
234
95.90%
231
63.30%
47
51.10%
生源地
农村
106
43.40%
199
54.50%
50
54.30%
乡镇
63
25.80%
100
27.40%
18
19.60%
城市
75
30.70%
66
18.10%
24
26.10%
独生子女
是
56
23.00%
58
15.90%
22
23.90%
否
188
77.00%
307
84.10%
70
76.10%
贫困生
是
83
34.00%
129
35.30%
18
19.60%
否
161
66.00%
236
64.70%
74
80.40%
年级
一年级
31
12.70%
85
23.30%
65
70.70%
二年级
3
1.20%
106
29.00%
24
26.10%
三年级
74
30.30%
84
23.00%
3
3.30%
四年级
125
51.20%
80
21.90%
五年级
11
4.50%
10
2.70%
【正文快照】: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功效,在《医宗金鉴》中金银花三钱,野、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用于治疗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盖疔者,如丁疔之状,其形小,其根深,随处可生
获取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伟;五味消毒饮治疗颌面部蜂窝织炎45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5期
2 邢菁;付于;;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3 神谷齊;陈成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6年01期
4 卢声远,陈子榕;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体表化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1996年02期
5 黄水仙,田道法;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09期
6 周克志;治疗亚急性心内膜炎[J];四川中医;1991年04期
7 许耀恒;;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案例介绍[J];中医杂志;1984年04期
论文好网专业从事医学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十多年,成为多家出版社常年合作商!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化瘀利湿 临床研究
【正文快照】: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累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中医古籍无此病名,可散见于“带下病”、“痛经”、“月经失调”、“无子”、“腹痛”、“腰痛”等病证中[1]。有关资料报道其发病率有
获取全文----请联系论文好网客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乐;;物理疗法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36期
2 莫秀瑛;王燕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9期
3 金琦,曹静,王淑华;大剂量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09期
4 何秀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03期
5 杨柳;姜海;王雪莹;刘畅;;黄花败酱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2年04期
6 李赟;李伟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7 褚跃成;清热药的药理作用[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8 周翠平;;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J];中外医疗;2009年11期
论文好网专业从事医学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十多年,成为多家出版社常年合作商!
【关键词】 骨折 心理干预 饮食指导 职称论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9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患者,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年龄20~55岁,小学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2 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内外一些骨折病例,会发现关于一些因心理因素或饮食不当而造成患者会留下许多骨折后遗症,骨折后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会出现负氮平衡和钾、磷、钙丢失。尤其长期卧床的病人,此现象愈加明显,所以尽早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3文献回顾
3.1全身因素(1)年龄:小儿因其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因此,骨折愈合速度较成人快,功能恢复好(2)全身情况: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病人,则骨折愈合延迟。(3)个体差异:骨折愈合速度可有差异。
3.2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螺旋形和斜形骨折,因骨折断面接触大,有部分新生骨痂生长,所以骨折愈合快。横行骨折骨折断面接触小,虽有新生骨痂形成,但需要较多的成熟骨痂才能临床愈合,故愈合相对较慢。(2)骨折段血液供给情况:骨折端血液供应较好的,骨折愈合快;远折段血供差,骨折愈合慢 3)软组织损伤程度:损伤重,骨折愈合较慢。损伤较轻,骨折愈合较快4)软组织嵌入:若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不仅影响复位,还妨碍骨折端的对位,使骨折难以愈合或不愈合而发生骨不连。(5)感染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或死骨形成,骨折断端充血脱钙,骨折愈合很慢。
3.3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方法是使患肢肌肉作舒缩活动,但骨折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或轻微活动。下肢骨折时可作股四头肌舒缩训练或足趾活动。应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不痛为原则,忌粗暴被动活动。(2)骨折中期伤后3~4周后,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逐步活动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动作缓慢,至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3)骨折后期骨折已临床愈合,以加强伤肢各关节的活动为重点,下肢着重负重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推拿等手法。
3.4饮食 同健康人的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食物,忌辛辣品。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软食,食物少渣,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切碎煮软,不宜油煎炸。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 4 护理方法
首先将符合条件的120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特殊饮食(实验组);二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具体情况如下:
4.1实验组每天起床后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上肢伸展运动;听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音乐;1个小时后回病房进行常规治疗并有家人陪伴聊天;每周一和周三14:00—16:00在病房进行心理干预,每次15—20人。内容包括:(1)医务人员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和用录像、图片、画册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外伤骨折知识,持续20—30分钟;(2)患者或患者家属之间自由开放地谈论有关外伤骨折的问题,包括受伤经历、治疗过程的感受及担忧,请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持续30—40分钟;(3)医务人员就患者的问题给予指导,病区护士长做总结,持续10—20分钟;(4)集体放松、唱歌、读报、听音乐,持续5—10分钟;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均有营养师为其准备的合理营养套餐。
4.2 对照组每天只进行输液、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八周后应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X线片检查。
5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焦虑抑郁明显降低。两个月后拍摄x片显示:实验组的全部患者x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20名患者骨折线消失40名患者骨折线近似消失;对照组的35名患者x片显示骨不连现象,骨折线清晰可见,其他25名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线近似消失.
6 结论
心理护理是提高骨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说明有效心理干预能改变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满足患者安全的生理需要,证明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干预后不仅调动了患者积极性,还增强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使患者成为康复主体,从而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静脉输液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规范化 标准化 职称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输液工具如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置管,输液港等新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护理人员却对多种输液工具的适应症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对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了解,造成输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提高输液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率。
1方法和步骤
1.1静脉输液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共14名,组长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专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应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定期邀请专家到院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
制定明确的静脉输液小组职责: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及相关准入制度,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织医院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讨论,对院内院外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预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1.3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观察接受化疗药物的病人输液途径的变化,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4另外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将两者进行比较,观察PICC留置情况。
2结果
2.1普通化疗患者输液途径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输液途径可采用技术性高,留置时间长的输液方式,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化疗药物输液途径比较
输液途径 对照组 占总人数% 试验组 占总人数%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针 126 26.7 183 34.3
钢针 231 48.9 81 15.2
合计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疗患者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组别 静脉炎、药物外渗例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5 26.65
试验组 65 12.32
2.3 PICC情况比较:将采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管理的试验组PICC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d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占总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6±8 8 7.69
试验组 212±26 6 2.56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因静脉输液引起医疗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本试验结果显示,输液小组成立前,输液质量差,输液并发症多,考虑原因为输液小组成立前护理人员输液知识相对缺乏,操作不规范,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了解,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研究指出,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改善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为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缺点及高度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正确评估患者的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对护理过程中的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识别早期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通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上报,对治疗过程中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明确了小组的管理职责, 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给临床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和支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院静脉输液操作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输液途径选择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
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2): 31
【关键词】 静脉输液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规范化 标准化 职称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输液工具如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置管,输液港等新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护理人员却对多种输液工具的适应症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对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了解,造成输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提高输液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率。
1方法和步骤
1.1静脉输液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共14名,组长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专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应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定期邀请专家到院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
制定明确的静脉输液小组职责: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及相关准入制度,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织医院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讨论,对院内院外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预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1.3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观察接受化疗药物的病人输液途径的变化,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4另外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将两者进行比较,观察PICC留置情况。
2结果
2.1普通化疗患者输液途径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输液途径可采用技术性高,留置时间长的输液方式,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化疗药物输液途径比较
输液途径 对照组 占总人数% 试验组 占总人数%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针 126 26.7 183 34.3
钢针 231 48.9 81 15.2
合计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疗患者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组别 静脉炎、药物外渗例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5 26.65
试验组 65 12.32
2.3 PICC情况比较:将采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管理的试验组PICC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d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占总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6±8 8 7.69
试验组 212±26 6 2.56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因静脉输液引起医疗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本试验结果显示,输液小组成立前,输液质量差,输液并发症多,考虑原因为输液小组成立前护理人员输液知识相对缺乏,操作不规范,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了解,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 研究指出,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改善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为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缺点及高度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正确评估患者的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对护理过程中的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识别早期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通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上报,对治疗过程中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明确了小组的管理职责, 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给临床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和支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院静脉输液操作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输液途径选择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
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2): 31
【关键词】 康复前移 护理 并发症 职称论文
我从事骨科临床护理15年余,在过往的年月里,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从去年的7月起,我科响应136工程活动的通知后在科内不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和相关信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的康复总结出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在全面落实基础护理内涵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责任到人,包干到底的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我们还针对术后患者提昌及早锻炼,康复前移,即康复介入前移至治疗之初,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1],促使疾病的早日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过往,在患者的思维理念上康复是指能更好、更快地将身心疾病康复,达到维系以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的要求,但作为医疗的角度方面,更进一步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文的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在家庭和社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而“前移”是提前进行,有前瞻性地、有计划地进行。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就应开始【2】,因此我们应在护理病人的同时提倡康复前移,毋庸置疑也就是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把康复的功能锻炼项目与疾病的治疗同时进行,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因损伤而造成肢体萎缩、功能退化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我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临床外科,主要收治是一些外伤性的病人,其中包括有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病人,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有可能诱发的并发症有多种,主要十大并发症发生其中包括有:1.褥疮;2.关节僵硬;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5.营养不良;6.肌肉废用性萎缩;7.泌尿系感染;8.下肢水肿;9.社会支持(物质性支持需要、情绪性支持需要、信息性支持需要);10.生存意志明显降低。往往这些都与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护理有密切的关系。针对这十大风险因素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鼓励患者及早锻炼,生活自理,促进康复前移,大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我科是普遍、常有的手术,各种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也不少见,往往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病人的配合程度也是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针对这些康复前移的适合人群,现采取对比形式,选择2005年至2011年间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100例、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病人100例进行探讨。其中以对比形式为分组进行,50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采取康复前移的护理模式作对比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模式;50例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病人采取康复前移的护理模式作对比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探讨,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3],判断其康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现以对比组及常规组进行报道,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明显可体现,实施康复前移大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配合并帮助治疗护理,加快患者执回自我,回归自我自主能力。
我们每天进行护理查房,护士长、护理组长都会根据患者恢复期康复目标:进一步平衡肌张力包括抑制平衡肌,易化拮抗剂活动;‚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ƒ加强对运动能力的控制;④促进和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⑤改善adl能力。【4】结合评价患者康复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的项目,利用科内现有的资源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对患者、家属给予鼓励和肯定,讲解康复的进程,并作相应的心理护理。主管护士从细微入手,点点滴滴为病人着想,从病情评估开始日夜不停地守护在患者的身旁,进行病情观察,调整康复锻炼的项目细节,加强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期的病人,定时对患者进行手把手的康复功能训练。首先先对患者作出肯定,做好心理评估,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从最简单的握拳放松、肌肉舒缩,伸腿抬起,到十指交叉自我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到泡手搓手巾,到自我洗脸,再到自我梳头;从喂食到自主进食,从平卧到坐起,从床边活动到扶拐下床活动,一步一步前进,由每一次康复措施的示范做起,再一步步细心地指导帮助,直至患者理解、领悟,我们的示范指导都得到家属、病人的积极配合和回应。碰到患者对锻炼时带来的不适、疼痛或挫败等,不能过于急燥,要细心、耐心、关心地与患者、家属进行原因分析,掌握患者心理动向、理解其难处,鼓励患者再接再厉。当听到家属及患者对我们反馈康复进展,如“她今天能自己举手了,”“她今天可以自己拿起筷子挾菜吃了”,“今天我可以把毛巾拧干70%”,“我自己可以洗脸了”,“我能下床步行几步了”,甚至是“我可以自已自解小便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简单,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却能激发患者锻炼康复的自主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50例病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病人从某个疾病角度上对他们会带来或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或自理隐患,但除去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自身能力或某种功能不能因为这样而被剥夺或掩盖,我们需正视这一点,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是他们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我们应该正面去引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从思想上颓废,形成有懒惰之心,鼓励并诱导其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从而促使健康关节进行锻炼,降低因心理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常规组共100例住院病人,并发症发生例数为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比组共100例住院病人,其中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经准确护理评估与合理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工骨骨头置换术后及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康复时间缩短,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3总结 立足专科特点,重视患者的需求,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标,挖掘丰富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待病人循循善诱,激发本能,在康复过程的阶段中,主张锻炼在先,能自理的项目自理进行,这就体现了康复前移的根本内涵,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护理人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魏伟,王淮玲,刘静.严重压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工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2);1518-1520
[2]张银清,陈汉民,庄冬萍等.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4);695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塞 胰岛素 低血糖 原因分析及护理 职称论文
急性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6倍[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但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脑梗塞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更大的危险性,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认真仔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我们对29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总结出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住我科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1-78岁,糖尿病病程0-11年,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塞病程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2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的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有13例采用了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夜10点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6例采用了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前及夜10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
2 结果
19例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者11例,主要表现轻度心慌手抖饥饿感,测血糖小于3.5mmol/L,立即给予口服高糖食物或糖水,症状很快缓解。5例患者均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是在常规测血糖时被发现,及时进餐后未出现不良后果,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2例在夜间巡视病房时被发现,患者大汗,呼叫不醒,急查血糖在2.8mmol/L以下,立即呼叫医生,给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苏醒。1例表现为TIA症状,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测血糖1.6mmol/L,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导致再次脑梗塞。 3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 病人因素
3.1.1 脑梗塞患者脑功能低下,反应迟钝,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有的患者语言障碍,不能表达低血糖引起的不适,需要我们频繁监测及时发现。
3.1.2 饮食问题,脑梗塞患者常有吞咽功能不全,饮水呛咳,进食不规律,常发生胰岛素注射后患者不能按时按量进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发生低血糖。
3.1.3 肢体活动障碍者,行动不便,发生低血糖时,自己不能及时进食。
3.1.4 由于脑梗塞患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注射胰岛素后家属忘记喂饭。
3.1.5 活动量较大,或者空腹时锻炼。
3.2 医源性因素
3.2.1 医生要求血糖控制太理想,胰岛素用量偏大,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2.2 护士注射胰岛素时没有嘱咐患者按时进餐,或者注射胰岛素前没有准备好饭;
3.2.3 注射预混胰岛素时没有充分混匀,或者注射部位不对,或者注射方式不正确,胰岛素注入肌肉层;
3.2.4 护士测血糖时,血糖已在偏低水平,没有及时嘱咐患者加餐,或者没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4 护理体会
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饮食习惯,是否应用过胰岛素治疗,做好护患沟通,制定具体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低血糖发生。
4.1告诉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手抖等,并告诉患者怎样应急处理,床头或者衣袋里备用水果糖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如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进食,如进食后不能缓解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4.2 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果不按时进餐容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前准备好食物,注射后按时按量进食,科学合理进食,进食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只喝牛奶吃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如果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进食,一定要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3 注射胰岛素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减少胰岛素用量。
4.4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锻炼,避免空腹做剧烈运动,饭后1小时锻炼最合适,可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床上运动、床旁运动、室内锻炼,室外锻炼等不同范围内的活动方式,活动量大时要及时适当加餐。
4.5 注射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应将皮肤捏起,刺入皮下,禁止针头刺入肌肉层,胰岛素吸收加快,发生低血糖,注药后应稍作停留再将针头拔出,如拔出过快可将药液带出,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血糖下降达不到预期效果,医生根据血糖增加胰岛素用量,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4.6 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配合,给予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全方位护理。
5 小 结
低血糖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低血糖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常常可以导致患者脑梗塞症状进一步加重,更加重此组患者的心理负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何做到既能达到控制良好血糖,又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低血糖,或者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掌握低血糖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所以,有资料强调[3]护士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高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M] 1998.203
【关键词】 康复前移 护理 并发症 职称论文
我从事骨科临床护理15年余,在过往的年月里,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从去年的7月起,我科响应136工程活动的通知后在科内不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和相关信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的康复总结出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在全面落实基础护理内涵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责任到人,包干到底的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我们还针对术后患者提昌及早锻炼,康复前移,即康复介入前移至治疗之初,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1],促使疾病的早日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过往,在患者的思维理念上康复是指能更好、更快地将身心疾病康复,达到维系以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的要求,但作为医疗的角度方面,更进一步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文的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在家庭和社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而“前移”是提前进行,有前瞻性地、有计划地进行。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就应开始【2】,因此我们应在护理病人的同时提倡康复前移,毋庸置疑也就是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把康复的功能锻炼项目与疾病的治疗同时进行,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因损伤而造成肢体萎缩、功能退化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我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临床外科,主要收治是一些外伤性的病人,其中包括有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病人,在临床上对住院患者有可能诱发的并发症有多种,主要十大并发症发生其中包括有:1.褥疮;2.关节僵硬;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5.营养不良;6.肌肉废用性萎缩;7.泌尿系感染;8.下肢水肿;9.社会支持(物质性支持需要、情绪性支持需要、信息性支持需要);10.生存意志明显降低。往往这些都与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护理有密切的关系。针对这十大风险因素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鼓励患者及早锻炼,生活自理,促进康复前移,大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我科是普遍、常有的手术,各种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也不少见,往往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病人的配合程度也是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针对这些康复前移的适合人群,现采取对比形式,选择2005年至2011年间佛山市南海区第九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100例、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病人100例进行探讨。其中以对比形式为分组进行,50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采取康复前移的护理模式作对比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模式;50例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病人采取康复前移的护理模式作对比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探讨,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3],判断其康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现以对比组及常规组进行报道,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明显可体现,实施康复前移大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配合并帮助治疗护理,加快患者执回自我,回归自我自主能力。
我们每天进行护理查房,护士长、护理组长都会根据患者恢复期康复目标:进一步平衡肌张力包括抑制平衡肌,易化拮抗剂活动;‚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ƒ加强对运动能力的控制;④促进和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⑤改善ADL能力。【4】结合评价患者康复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的项目,利用科内现有的资源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对患者、家属给予鼓励和肯定,讲解康复的进程,并作相应的心理护理。主管护士从细微入手,点点滴滴为病人着想,从病情评估开始日夜不停地守护在患者的身旁,进行病情观察,调整康复锻炼的项目细节,加强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期的病人,定时对患者进行手把手的康复功能训练。首先先对患者作出肯定,做好心理评估,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后,从最简单的握拳放松、肌肉舒缩,伸腿抬起,到十指交叉自我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到泡手搓手巾,到自我洗脸,再到自我梳头;从喂食到自主进食,从平卧到坐起,从床边活动到扶拐下床活动,一步一步前进,由每一次康复措施的示范做起,再一步步细心地指导帮助,直至患者理解、领悟,我们的示范指导都得到家属、病人的积极配合和回应。碰到患者对锻炼时带来的不适、疼痛或挫败等,不能过于急燥,要细心、耐心、关心地与患者、家属进行原因分析,掌握患者心理动向、理解其难处,鼓励患者再接再厉。当听到家属及患者对我们反馈康复进展,如“她今天能自己举手了,”“她今天可以自己拿起筷子挾菜吃了”,“今天我可以把毛巾拧干70%”,“我自己可以洗脸了”,“我能下床步行几步了”,甚至是“我可以自已自解小便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简单,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却能激发患者锻炼康复的自主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50例病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病人从某个疾病角度上对他们会带来或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或自理隐患,但除去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自身能力或某种功能不能因为这样而被剥夺或掩盖,我们需正视这一点,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是他们的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我们应该正面去引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从思想上颓废,形成有懒惰之心,鼓励并诱导其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从而促使健康关节进行锻炼,降低因心理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常规组共100例住院病人,并发症发生例数为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比组共100例住院病人,其中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经准确护理评估与合理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工骨骨头置换术后及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康复时间缩短,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3总结 立足专科特点,重视患者的需求,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标,挖掘丰富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对待病人循循善诱,激发本能,在康复过程的阶段中,主张锻炼在先,能自理的项目自理进行,这就体现了康复前移的根本内涵,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护理人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魏伟,王淮玲,刘静.严重压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工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2);1518-1520
[2]张银清,陈汉民,庄冬萍等.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