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银行发展机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

第1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创业板 投行业务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9-054-04

一、 创业板设立过程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可追溯到上世纪末。1999年3月证监会便第一次提出“可以考虑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原计划在2001年推出的创业板块,由于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和纳斯达克股市的暴跌而被迫搁浅。作为小流通盘的创业板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而易产生巨大风险。2004年5月,深市设立中小板以作为创业板的过渡。随着市场的回暖与机制的成熟,国务院于2007年8月批准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标志着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之后经过反复的论证与考察,在制度和市场以及投资者日臻成熟的背景下,证监会于今年3月正式下发了创业板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工作也正式启动,一些配套措施、操作细则也在不断被丰富完善。证监会近期开放创业板上市申请,首批108家企业已递交了申请。

二、 商业银行在传统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由于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业务开展曾一度受到极为严格的管制。但是随着金融创新和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以及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中所拥有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目前主要的涉及领域包括:销售及交易部分证券投资基金;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第三方存管和资金清算;为上市企业发行股票、公司债、可转债等提供募集资金存管和网下申购的机构账户开立;担当各类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的主承销商,以及开展企业间的投资理财、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业务。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宽,并购贷款又相继成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新兴领域和业务亮点。大多数商业银行均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其中部分已通过各种方式设立了境外注册的证券公司,并相继获得经营牌照,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出资成立合资基金公司,涉足资产管理领域,并取得了市场认可。

三、创业板市场主要机遇分析

(一)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客户结构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公司银行业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求大”倾向,一味地追求大客户、大项目。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直接融资迅猛发展和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和客户结构都在作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主要客户群。国际经验和国内发展现实表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其固有的灵活性、适应性与创造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进步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从自身经营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客户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是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创业板的开闸,为商业银行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客户结构提供了良好机遇。商业银行可利用资金、网络、产品、人才、信息等资源为有意愿或者早已着手准备上市的企业提供重点服务,通过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协助企业推动上市进程,形成特色服务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广泛的中小客户资源,优化自身客户结构。

(二)跟踪企业扩张,延伸资产业务

企业在初步具备上市资质,到真正成功上市的过程中要走的路依旧很漫长。受到市场扩容速度的限制,短期内创业板仍将主要选取优质成熟的核心企业,很多潜在候选企业在技术改造以替代落后产能、资本金充实、业务拓展扩张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此阶段仍需要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即便是拟上市企业,基于在发行过程中的定价需求,对于财务状况的细致梳理和报表的优化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如表外租赁融资等。

2009年年初以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部门多管齐下,采用了扩容担保机构、增加政府资助、贷款贴息、引导创业投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持续生存与扩张的融资支持。在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给与这类政府重点支持、有上市潜力的中小企业一些配套贷款支持,挖掘资产业务的增长点。

(三)产业并购重组,带动投行业务

根据马森.海尔瑞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创业到衰退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而投行业务在不同阶段可发挥不同作用(见图1)。就优质中小企业而言,经营理念较为活跃,往往倾向开展资本运营,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和行业整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由此可以产生相关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种类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对各类产业与行业的研究判断更加深入与客观,掌握着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如果能够给出独立的财务建议,包括并购目标遴选、资产及股权估值、项目融资咨询、引进股权投资等,都将对拓展企业经营者的战略视野产生积极影响。

而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出于丰富业务种类、打通产业链的需求,目光瞄准一些成长性好,有独特产品、技术、资源优势的中小企业,以此作为弥补其业务短板的重要机会,商业银行可借此契机,以资金支持为纽带,结合企业的成长周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产业整合过程,积累不同行业和企业类型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经验。

(四)聚拢募集资金,搭建结算平台

企业在创业板发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可帮助企业开立募集资金存管账户,凭借已有的投资机构备案账户和强大的结算网络为发行人的资金募集提高效率,确保资金划转安全,同时作为资金存管受托人,商业银行还可协助企业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募集资金分批使用,并提供以结算为核心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如对不定期的资金沉淀开展短期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收益等。商业银行先进的银企直联系统还可协助企业实时掌控下属机构的现金流量与经营状况。此外,上市企业如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商业银行还可为之提供簿记建档等结算类服务。

(五)妙用信息披露,强化风险把控

上市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相对比较公开,监管部门对其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也较为严格,而券商、媒体、股东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注。公众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督将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资本市场的公告信息,如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对外投资、担保、重大采购等事项,均能够丰富商业银行信息获取渠道,及早有的放矢地发现客户经营和财务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尽早化解风险。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讨

(一)及早布局,主动出击

商业银行可重点分析现有信贷客户结构,选取高成长性、高技术创新性且具备资质的中小企业,分析银行从客户接触到持续跟进等一系列过程中的经验。一方面可制作成熟的客户营销模版,将统一化的打包服务提供给企业,帮助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另一方面还可挖掘、拓展市场中有潜力的客户,积极开展营销工作。目前创业板热门候选企业的主要特点为:成长速度快,且均处于加速期;以知识密集型居多,且具备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在传统行业产业链中占据关键环节或具备较强排他性,或为新兴行业龙头,并普遍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些目标客户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扩张意愿明显且前景明朗,蕴含广阔的业务机会,且自身具备集群模式和产业族群效应。以下两类客户值得重点研究:

一是已上市创司的延伸板块。现有上市企业中具备创投概念的公司约70多家,他们的控股子公司潜力巨大。以同方股份为例,其已经先后孵化企业达60余个,同方威视、同方凌汛、同方微电子等均是其下属的核心企业,均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科技研发技术资源,是众望所归的创业板企业。而其下属也有多家创投类公司,业务联动效应明显。

二是科技园或创业园区的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上海张江、深圳、西安、天津滨海、苏州高新等各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和集群地,拥有极为广阔的客户资源,园区内企业的联动机制明显。而以同方、紫光为代表的清华科技园,方正、青鸟为代表的北大科技园,西安交大、厦大、复旦等高校园区也将成为营销重点。目前商业银行与教育产业合作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主要是与教育产业产出周期长,回报率低有关。但是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增强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与沟通,将带动整个园区的业务渗透和全面开展。

此外,据了解,目前仅中关村符合创业板条件的企业就有1000家以上。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机会,积极从内外部获取丰富的市场信息,进行细致、合理的甄选,增加业务抓手。

(二)多方协作,互惠共赢

要充分抓住创业板的发展机遇,还有赖于广泛开展与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国内各家证券公司已经就创业板上市做了精心并充足的准备,当前正处于最终冲刺期。由于主板市场IPO的长期搁浅,这种另类的“开闸”模式也将加剧业内的竞争,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借此机会加强同证券公司,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优质公司的战略合作,无疑将有力推动未来主板市场业务的开展。深交所已明确强调将延长保荐机构的保荐期和持续督导期,强化保荐人的责任。部分以中小企业上市为特色的券商,如国信、广发、平安等在中小板企业上市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显著优势。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做好充分市场调研,摸清主力券商手中储备的申报项目;另一方面,则要广开思路,牵线搭桥,促进券商与企业间的交流。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不同业务领域与各类中介机构建立起的广泛的合作关系,主动牵头,作为企业上市的中间沟通纽带和桥梁。彼此间的客户信息交叉共享,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各类中介机构对于客户的评价与甄选标准不尽一致,但同时也有利于从不同侧面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把控业务风险,通过多方努力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制度、防控市场风险、合法合规经营,从而达成助其加快成长的目标。

(三)体内培植,体外孵化

商业银行可与系统内投行子公司合作,为企业做上市前辅导培训,深化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意识。

部分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中小企业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则,往往对直接融资有一定抵触和排斥,或者是由于对直接融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可能会望而却步。如果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起直接融资的意识和信心,增加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机会,可将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过程中的机会充分展示出来。商业银行可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环境以及定价机制,提早认识资本市场运营规则,从而实现了发现客户、识别客户、培育客户到全面分享客户成长收益的全过程综合服务。

由于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系统内的投行子公司多数在境外,还可以此为基础,为这类优质企业将来在境外上市做好铺垫,通过境内外联动带来可观的综合收益。此外,工行、建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通过境外子公司投资境内产业投资基金,试水“直投”业务,为孵化优质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而“先行一步”。

(四)厉兵秣马,推波助澜

商业银行可做好财务顾问的相关工作,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梳理财务状况。即使企业没有上市意愿,也可帮助其实现成长、提升彼此信任,加强密切合作。全过程营销跟进,多方位服务扶持。

中小企业,特别是新近成立的成长型企业,往往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账目凌乱,科学、规范性严重不足。对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而言,财务报表甚至不再是最客观、公正的数据来源,需要进行大量外延数据、信息的获取分析,提升了综合成本。如果能够利用创业板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就有可能为其今后在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加速企业的成长。

(五)动态跟踪,以点及面

当前证监会和深交所正针对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的退出模式进行意见征集和审定。一旦具体细则出台,将会对相应的股权投资者产生一定影响。若与主板市场一致,出台类似于限售股锁定的政策,可能会导致部分投资类企业提前退出,以换取资金。因此如果能够密切关注现有客户在产权交易所的交易过程和资金动向,对于资金回笼与沉淀也将有所帮助。同时对股权转移过程持续跟进,可以深度挖掘客户,实现资金和股权的错位交换,扩大资金规模和优化客户结构。

五、结语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经历了十年风雨历程,其间历尽艰难坎坷,终于尘埃落定,势必会对目前尚不明朗的资本市场注入一片生机与活力。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正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重视,各商业银行也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抢夺这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市场。同时以往过分依赖于大型客户的信贷结构现已凸显其弊病,利润空间正被逐步压缩,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实现客户结构的合理布局与调整,抓住创业板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努力培育并打造一批优质客户,早介入、多引导、快产出,最大限度分享企业成长过程中带来的综合、长效收益,同时促进自身业务的全面发展,全力打造综合型业务发展模式,从而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J].财经界,2007(9).

3.武士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保险,2005(1).

4.杨定华.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 2007(1).

5.陈斌.创业板市场初创期运行模式及风险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08(7).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商业银行 机遇及挑战

党的十对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十明确指出,城镇化建设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银行业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业带来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因此,把握机遇、提供支持、防范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开展业务的重中之重。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找准城镇化进程中每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比较优势。城镇化过程中必然涉及产业链选择与设计、经济的转型问题。产业链的设计、构建和资源整合,与各个地区不同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力优势密切相关,这样该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产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才能够具备竞争能力,并增加当地的就业,使失地农民可以得到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设计应与当地的产业优势密切结合,而且要注重整个产业链的构造和整合,而不是着眼于单一产业和单一环节推进信贷政策。培育产业链既为当地农业产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支持,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连锁性的商业机会,而且还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系统性的信贷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要深入了解城镇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资金需求。一方面需要得到金融支持的主体,已从传统农民扩大到农村中小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日益增多,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商业住宅等项目。这些主体和项目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别也很大,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金融服务。县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需要信用创业贷款的支持,农民贷款缺少合适抵押物,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扩大抵押物范围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区域骨干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需要为农民在住房、教育、卫生、耐用品消费等方面提供消费信贷;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可靠而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发展债券市场等。

最后商业银行要想抓住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机遇还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求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引导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切实深入的参加到城镇化建设当中去。商业银行要根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类群体、项目资金需求特点以及生产、创业、消费等各种资金用途,探索开发适合城镇化建设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城镇化建设中企业和居民对资金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将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移植到城镇化建设中,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具有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以及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中的企业,更好更快地推动城镇化建设,以实现银企双赢。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需求。和以往相比,新型城镇化更追求的是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中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也发生着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明显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产品、新服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镇居民的收入将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的升级,这将刺激村镇居民产生更多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除了要不断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外,还要不断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增加城镇ATM、银行卡受理设备数量,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推广网上银行支付、手机银行支付等支付创新业务。

其次,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加大。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会阻碍商业银行作用的发挥。一是政策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所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运作主体缺乏独立性、少数地方政府在规划等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二是市场风险。存在城镇在建设中盲目追求规模、见效快等短期效益,忽视产业培育、持续发展等问题,造成城镇经济辐射能力不强或者建设规模不合理等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三是经营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涉及民生等相关的各类投资以及相关产业培育,投资金额大,缺乏足够的建设经验及运营经验,对风险认识不足,可能出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为继的问题。第四是资金支持风险。资金是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项目收入滚动投入等,涉及主体较多,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资金支持风险。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对策

首先,加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领域新风险的管控。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拓展新兴业务、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大。在新型产品的创设和应用中往往是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同时并存,因而商业银行应坚持在发展中管控好各类风险。

其次,加快转型创新力度,做大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消费群体的壮大,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需求也将日益突显。商业银行应注重居民多元资产配置需求,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应注重以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为重要抓手,加大新型产品创设力度,从而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实现自身的转型。

第3篇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商业银行

一、引言

金融以其资金融通以及解决跨期消费和跨期投资问题的巨大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部门,其生存和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利益。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新常态,社会经济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脱媒化、综合化、数字化、国际化等进程继续加快、金融监管不断完善、金融法制不断健全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外部面临着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的竞争,加上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但商业银行仍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

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运营网络和丰富的客户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运营网络资源并累积了丰富的客户基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网络覆盖全国、股份制银行运营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在所在城市的运营网络覆盖更加深入,各种商业银行运营网络资源既有竞争又有优势互补,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受中国传统储蓄文化的影响,社会大众在储蓄时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非常高,即使是在目前各种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大量理财产品充斥市场和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仍然是人们的信赖之选。加上,商业银行的自身创新,其产品亦不断丰富,能够极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维护其客户资源。

(二)资金实力雄厚、资金使用灵活

商业银行同时经营存、贷款业务,使其具有了跨期融资的功能,且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商业银行成为央行货币调节工具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银行负债成为信用货币供应主体的情况下,使商业银行体系获得了超越存款来源进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根据人行2015年的统计数据,存款类金融机构(包含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的各项存款余额达136.81万亿元,占全社会货币供应量(M2)的98.26%。商业银行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较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传统非银金融机构的限制少,资金的使用更为灵活、效率更高。尽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主体发展迅猛,但其资产规模、交易规模等各项指标都还无法与商业银行抗衡。

(三)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监管体系更为健全

风险管理是贯穿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线,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在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约束与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推动下,商业银行已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建立了完善、专业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健全各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严控各类风险。根据2013年起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要在2018年底前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其风险控制体系。

(四)较高的准入门槛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的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更承担着整个社会的支付和结算媒介、支持经济金融活动顺利运行的社会职能,因此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虽然随着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逐渐放松,旧有的高度垄断和集中的市场结构逐渐改变,但商业银行仍享受国家在资金、政策、调控等方面的支持,以及拥有合法的金融牌照,其特许权价值仍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

(五)拥有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

在人民银行牵头的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下,加上开放第三方征信市场,商业银行通过征信系统、尽职调查、抵质押担保等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拥有较其他金融机构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完善的征信体系。

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以及直接融资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压力空前巨大;与此同时,同业业务作为可以打通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市场的特殊业务,其复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突出,使得同业业务具备了极大的创新潜力,同业业务在内业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继零售、公司业务后,商业银行第三个重要业务板块,成为银行获取利润、调节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同业业务经过2010至2013年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流动性风险上升、逃避监管、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在近两年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同业监管规范的环境下,同业业务发展进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银行竞争力为目的、以标准产品创新为主线的新阶段,呈现新的发展机遇。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迅猛

在2013年国务院对金融业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指导意见以来,资产证券化备案制落地、市场扩容,资产证券化市场日渐常态化,规模持续增长,流动性明显提升,创新迭出,产品结构更加丰富。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6,032亿元,市场存量7,704亿元,预计2016年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发行规模预计超万亿元。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繁华,将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FICC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固定收益、外汇以及大宗商品业务(FICC)在国外金融机构中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国外大投行中均占据较重要的业务地位,且对企业的利润贡献较大,而在国内金融中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投资交易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衍生品交易等都还不活跃,FICC业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银行同业业务的利润的重要来源。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步加快

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储蓄需求逐步变成理财需求,为此银行需提供各种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基金、FOF基金、MOM基金、公募基金、分级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理财等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银行资产管理、同业投资的重要标的。

(四)城市产业基金模式成为新的创新热点

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PPP模式)代替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重要融资模式,2015年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PPP政策文件、部门规章,促进和规范PPP运作,各级政府推出了海量PPP项目,PPP投资新机会凸显,商业银行通过成立城市产业基金或通过同业非标资产投资的参与PPP项目成为商业银行的创新热点。

(五)节约税负

在金融机构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下,短期同业拆借、质押式买入返售金融产品和持有政策性金融债券享受免赠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因此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可使得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同时降低税收负担。

四、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战略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同业业务具有适应利率市场化、熨平市场波动、承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逐步转变的尝试等功能,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同业业务的经营战略主要有:首先,回归同业业务本源,实现银行资产负债调节功能,已实现银行资产规模、负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其次,由非标资产向标准资产业务转变。通过以短套长、期限错配的方式挖掘同业拆借的利润空间,抓住资产证券化和FICC业务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拓展资产证券化、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衍生品交易等标准资产业务,提升同业业务的利润空间。再次,推进票据业务发展,开拓上市重点大企业的商业汇票业务,开拓利润来源。最后,强化风险控制、合规建设,严防操作风险;加快业务创新,提高与公司、投行、资管等部门的协同发展,申请各项业务的承办资格,向全牌照经营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平.“十三五”时期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福建金融,2016(03):09-12.

[2]翟永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融合发展路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42(3):46-50.

[3]石中心,梁彧.对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思考.南方金融,2014(9):8-12.

[4]陈德胜,邓莉.回归本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新变化.南方金融,2015(8):71-74.

[5]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化研究组.2015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债券,2016(1):42-49.

[6]梁琰.国内外FICC业务的发展现状.期货日报,2015年9月29日: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