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文化具备的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相关概念;关系;作用原则
现代化远程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将建设学校文化与实现素质教育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目标,这有利于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笔者针对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原则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教育界探讨全面建设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全方位实现素质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
1. 相关概念。远程教育学校文化指的是教育工作人员和被教育人员在办学、组织管理与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团结合作,创造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认可的精神类财富和物质类财富的总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体现的是远程教育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反映了学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工作人员和被教育人员的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属于建设远程教育学校文化的参与人员、建设人员和受益人员。
2. 构成要素。远程教育学院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等。远程教育属于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和类型,也需要有基本的学校设施和组织机构。远程教育学院文化需要坚持普通学院文化的基本建设规律。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全面建设能体现远程教育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的学院文化,这也是远程教育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3. 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具备多种基本特点与功能。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社会性、教育性、独立性、民主性等。其中社会性特征是核心特征,要求面向社会,为我国社会发展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机制,建设全面学习型社会。主要功能包括了:育人、激励和谐发展、凝聚力量、导向等功能。其中育人功能属于核心功能,要求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政治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被教育人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素质教育
1. 相关概念。素质教育指的是以被教育人员的自然特征为前提条件,利用必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全面激发被教育人员潜在能力,以提高被教育人员的身心素质等方面为要求,实现其综合发展,并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内化的一种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
2. 基本特征。素质教育具备:开发性、独立性、深度性、创造性等基本特点。其中开发性特征属于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素质教育的实现要求利用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实现,将素质教育贯穿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面向社会各阶层,为被教育人员提供自主选择的教育机会。
3. 基本方式。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了:内化和导出化方式,以实现被教育人员的综合性发展、个性化和社会化为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在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国教育政策为基础,以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原则,以提倡个性化教育和特色性教育为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远程教育的学校文化生活、学院精神文明、计算机网络远程课程、组织管理和学校章程的实施中。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一致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的关键内容是学院精神文明,这也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体现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基本特征的主要条件,也是对远程教育学校所有师生产生创造力、凝聚力的根本因素。学院精神文明是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素质教育属于现代化教育思想理念,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是道德和理想。道德与理想在个人自身素质中占据首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道德与理想的养成和道德观、价值观的树立是相同的。素质教育规范培养人才的具体项目和程序操作,也是培训人才的过程,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总方向。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原则一致
建设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创造性原则。创造自身属于摒弃、批判、发展和继承的一个过程。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创造性。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明确教育目标和执行时的原则主要包括:可行性、适应性、时效性和综合性。其中核心原则是综合性原则。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使其朝着多样化、社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的内涵在于明确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导向,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也说明了原则上的一致。
(三)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在远程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院的文化建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并经之路。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和实现素质教育都是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也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学院文化活动、基础文化设施、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中的教育功能,全面实现被教育人员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三、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的原则
(一)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具备潜移默化性原则
远程教育现代化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学院文化氛围具备潜移默化的作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具备内化特征。内化特征指的是被教育人员长时间处在良好的学院文化环境下,其学校和基础教学设施所固有的学院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固有的习惯和品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感染的内在作用,使得教育结果更加自然、持久。而接受远程教育人员具备独立自主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并能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人格。建设学校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通过建设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原则具备规范化和持久性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被教育人员的感情、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相互作用具备相辅相成性特征
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教育功效具备相辅相成性特征。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将政治思想的教育渗入到学院的设施文化、计算机网络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教育文化、组织管理文化和课外娱乐文化等方面,并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院文明氛围。其目的是被教育人员和教育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学院文化的熏陶作用下,实现教育目标,并培养其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远程教育方面来看,首先需要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促进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需要积极发挥学院环境的推动作用。远程教育学院文化建设着眼于对被教育人员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适应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是建设现代化远程教育强化学校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实现远程教育目的的基本前提,因此,要求对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概念、关系和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10(03).
[2] 辛耀中,王云霞,赵永良.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22(09).
[3] 李群芳,欧阳树,陈春燕等.研究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石油大学学报,2011,21(07).
[4] 任继荣,赵刚著,王力军.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20(06).
[5] 宋东燕,庞志功,汪宝琪,祁彦.远程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1(05).
一、辰州傩戏的基本特征
(一)辰州傩戏是古代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辰州傩中还保留着楚文化的艺术特征,历经千载而承传下来,已被看成是湖湘文化的根基。
(二)辰州傩戏完成了从人的神化到神化的人,从娱神发展到了娱人阶段,具备了娱人娱神的特点。
(三)辰州傩戏也是原始意义上的宗教,后来变成了艺术和宗教的结合物,兼容了民俗表演以及原始宗教的特征。
(四)这种古老的艺术语言特色鲜明,它的歌舞戏曲体现出了内容情感化、神灵具备人格化特征、表演形式日益多样化,具备可剧可唱的特点,被看成是现代戏剧领域的“活化石”。
(五)从辰州傩戏的声腔来看,属于戏剧声乐中的高腔体系,这种唱腔有着显著的地方性特征,个性非常鲜明,它的音乐特征是“一启众和”的帮腔形式。傩戏不使用丝弦,仅仅运用锣、钹以及鼓打击乐伴奏,这是它的特色之一。
(六)傩戏面具等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通过它能够将傩戏艺术和其余形式的戏剧艺术区分开来。
(七)辰州傩长时间存在以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存在于肥沃的民间土壤中,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之一,有着显著的习俗性特征。
二、辰州傩戏表演特征
(一)行当角色。傩戏以面具造型来确定角色,主要是生、旦、净、丑这四行,大戏中四个角色比较齐全,小戏中主要是“对子戏”,也就是小丑、老生或小旦。
(二)老旦表演技巧。大多数傩戏艺人都是法师,他们表演的大多数剧目体现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一部分剧中人物亦是在傩坛中所祀神?o的相关化身。台步大部分是“走罡”,手式是“按诀”。
(三)音乐体裁。从表演上来看,融合了一些说唱以及民间歌舞的成份。首先是民间歌曲,这也是傩戏音乐的主要前提,涵盖了小调、山歌、劳动歌曲以及叙事歌曲等。其次是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数曲调都是分节歌体类型的上下句结构,不同段落间以打击乐进行过渡,唱腔主要是一唱众和。再次是民间宗教音乐,大部分都是道曲以及佛曲,旋律非常简单,主要特征是吟唱性以及口语性,通常都是先说一段故事,然后唱一段音乐,有时也会在说唱过程中加入帮腔以及对唱,台上台下相互应和。第四就是民间戏曲音乐,原本是土老司“打锣腔”,由其开始自由哼唱,然后随着相关剧目的日趋丰富,增加了唱腔方面的戏剧性,加大了表现力,融汇以及吸收了不少兄弟剧种戏曲中的声腔音乐,呈现出了角色唱腔的雏形,这种傩戏唱腔音乐也就具备了浓厚的巫风和独特的地方民族色彩。
(四)服饰与道具。巫师的法衣都是手工制作的,通常可以分成下列三种:首先是红色法衣;其次是无袖蟠龙天师袍;第三是黑颜色、大袖、掩胸的长襟袍,也被叫做“长衣”。有法帽以及黑色山形帽两种。巫师身上穿着“长衣”时,要戴着黑颜色的山形帽,巫师在穿着蟠龙天师袍的时候,头上要戴着法帽。在傩戏表演中,先锋以及师娘等上身穿着彩衣,下身系着百褶裙。丑角和判官分别穿的是对胸开襟衣以及红色官衣等。
(五)辰州傩戏面具。辰州傩戏所使用的表演面具是它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最显著的特征。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随之改革,融入了多元文化,实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代表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国家文化形式的充分体现,具备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顺应时展的潮流,与不同的文化艺术相互借鉴和吸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其具备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展开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概述
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声乐艺术来源于民间,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其中最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民间歌曲、曲艺说唱、歌剧唱法等。随着时代的推移,历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逐渐探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民族声乐体系。民族声乐主要体现为受当下时代文化内涵的影响,对传统音乐形式的进行革新,使其满足民众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唱法实际上是现代民族声乐唱法,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吸收了民歌特色,结合西洋唱腔所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具备多重音乐元素,是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体现。民族声乐艺术具备的独特内涵为听众带来了别样的听觉享受。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具有民族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特征。其中民族性主要表现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频繁,相互之间借鉴吸收,促使我国民族的声乐艺术具备民族性的艺术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相互融合的民族声乐艺术具备统一的情感美学标准,在吐字、润腔等方面具有“字正腔圆”的特点,因此,民族性是民族声乐所具备的鲜明艺术特征。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产生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为多样化的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做了铺垫。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中的江南小调、蒙古长调、青海花儿等艺术表现形式共存,充分展现了民族声乐多样化的艺术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基于传统的声乐艺术,吸收了西洋唱法的精髓,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规律下,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得传统民族声乐曲目更加丰富,突显创新性的特质。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1.融合多元文化,实现艺术创新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进行了交流借鉴,实现了艺术的创新,彰显出民族声乐艺术多样化的审美内涵。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受西洋声乐唱腔的影响较早,也出现过“土洋之争”的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通过融合多元的文化,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声乐方法和技巧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立足于传统的声乐形式,重视吐字咬字、行腔润腔、真假声转换等曲艺唱法,通过正确认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之间的差异,吸收和学习西洋声乐唱法的演唱技巧,取其精华,,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充分彰显出具有多元特征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当前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挑战在于民族声乐在演唱时具备浓厚的中国地域特征,吸收外来声乐文化具有一定难度,机遇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因此,为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全面发展,需要把握住机会,勇于接受西方声乐艺术的冲击,逐渐吸取西洋唱法中的精髓内容,创新民族声乐的演唱模式,打造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视域下,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实现艺术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声乐演唱形式,通过结合新的时代审美取向,不断探索出巧妙的演唱技巧,丰富表演形式,促使民族声乐艺术朝时代化、艺术化、群众化的方向发展。在统一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包容,不断挖掘出多元文化的审美内涵。通过观察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阶段可知,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创造和内涵创新,展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例如:《夫妻识字》、《白毛女》、《江姐》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并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下,发现了咬字不清、喉头不稳等声乐演唱技巧的问题,并结合西洋唱法的发声技巧,有效解决传统民族声乐唱法中的问题。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多元文化,有效的拓宽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2.时代主题鲜明,突显艺术个性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声乐艺术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并且具有鲜明时代主题的审美内涵。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真实情境,是民众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形式。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通过时代主题突显出艺术的个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不断创新发展,在演唱方式和语言特点中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主题。根据中国民族声乐的时展背景来看,时期的《我住长江头》,时期的《延安颂》,之后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改革开放后的《走进新时代》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民族声乐作品的创造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的同时还突显了艺术的个性,基于当时民众的真实需求,在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曲式特点、声乐词汇和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多样化的文化,在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上做出了较大的个性。基于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实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时代主题鲜明表现为民族声乐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明确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展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艺术的声乐艺术作品。为突显民族声乐艺术的个性,在传统声乐语言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声乐艺术创新。多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下,依然根植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下,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个性,突显具有民族特征的审美内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丰富艺术元素,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随着西方国家摇滚乐、乡村音乐等声乐演唱风格和形式的融入中国,在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内涵的新民族声乐作品。3.民族特色浓郁,展现本源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文化艺术的不断传承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艺术,并具备浓郁民族特色和展现本源文化的审美内涵。民族声乐艺术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吸取民间音乐的特点,并将口头性的民歌改变为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突显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演唱风格上重视民族性特色,通过民族声乐艺术家的传承和创新,向世界展现出具有本源文化的声乐艺术。例如:《小白菜》改编自河北民歌的旋律和调式;《走西口》改编自山西民歌。将民族曲调作为基础改编的声乐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将民族精神传递给广大听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根植于民族文化艺术的沃土,从多元文化视域出发,民族声乐艺术仍然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基于本源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借鉴了我国的戏曲音乐文化,吸收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在节奏、韵律等方面相互交融,逐渐展现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审美内涵。本源文化是文化的源头,当文化经过时间的变革和创新时,通过本源文化仍能找到其发展的起始和脉络。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文化。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本源文化,通过本源文化对声乐艺术的形式、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展现本源文化的审美内涵,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本源文化,融合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借鉴西方唱法的演唱技巧,逐渐创新民族声乐艺术,体现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多元特质,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重视本源文化,结合民族特色,不断把握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脉络。通过近百年的探索,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扎根于本源文化,将浓郁的民族特色发扬光大。
四、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类文化艺术不断的涌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深厚的审美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融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为迎合现代审美需求,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传统的音乐艺术,勇于接纳多元文化,将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优.浅谈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取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4).
[2]刘玉洁.略谈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杨杰.当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探析[J].华章,2011(6).
摘要: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支撑,人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文化产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证明,我国在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成为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提供有效支撑,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文化产业人才;人才培育
信息化革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经济的高文化附加值倾向越来越明显,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是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人才成为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信息化的发展重构了文化产业链条,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创造、传播和消费方式,对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高复合型特征。“融合”这一词汇一直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研究,包括文化和经济的融合、文化和产业的融合、产业间的融合、信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学科间的融合等。这决定了文化产业人才应具有复合型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快速更新需要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更多知识体系,除了对行业的精通、相关文化的洞察,市场的敏锐,还要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向及由此引起的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趋向变化等。
2.高文化素质。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这是文化产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文化产业推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因此,文化产业人才应具备两种文化素质,一是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二要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能力。
3.具备信息化市场营销的能力。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文化产业人才应熟悉国际文化市场,以文化为基点不断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信息化对市场营销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和便捷的数据分析技术,为营销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化产业人才应该熟悉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借助信息化工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策略分析。
4.国际化视野。信息化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置于更加激烈的竞争之中。文化产业人才只有具备国际视野,站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高度,才能使产业的发展更具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多样化的文明互鉴,有利于培养人才开放、包容的心态,有利于创新的萌发。
二、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不足之处逐渐暴露。
1.学科体系建设思路不清晰。我国1993年开设文化艺术管理专业,2004年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至今,文化产业学科的归属和学科体系的建构还存在很多的争议,学科发展尚未定型,使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2.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国内对文化产业有深厚研究基础的专家、学者数量仍然屈指可数,部分教师处于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阶段。一些教师注重理论研究,对市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此外,学术研究、产业发展和专业教学不能有机统一,这些问题导致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为支撑。
3.培育层次单一。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不利于文化产业人才的持续性、有效性开发。文化产业培养需要教学层次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比较单一,很难全方位满足人才培育的需要。没有把学校、企业、和社会等资源有效统一,不能有效提升文化产业人才质量。
三、文化产业人才培育需要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支撑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提出新的挑战。信息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有效支撑。
1.信息化能够有效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文化产业外延庞杂、口径宽泛,单纯实体教学很难有效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化能有效解决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模式单一的问题,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信息化为教育提供了数字化、海量化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捷地接触到文明的最新成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人才动向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了解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动向;MOOC、网上优质课程开放资源等可以弥补师资短板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
2.信息化能够开阔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化视野。经济全球化特征显著,文化产业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文化产业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精通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技术,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信息化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自我开发与培养。信息化为文化产业人才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为人才自我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学习主体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同时,自我开发是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文化产业应对信息化产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四、结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汲取信息化的能量,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资源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向勇.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晓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关键词:动漫品牌 品牌形象 民族文化 国际化语言 符号
一、动漫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品牌塑造分析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漫作品,是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充分体现中国文化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有机表现。据数据调研,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2009年1月16日一面世,便连创国产动画片奇迹,继上映首周获得喜人的1800万票房后,在1月19日到2月,动画电影两周内又斩获近4000万元,首轮发行总票房过8500万;刷新了《风云决》去年创下的国产动画片票房纪录,从而取得了辉煌的佳绩,其主要原因就是品牌的作用力,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现代动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及其属性日趋同质,品牌正在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一个好的动漫品牌,既要拥有自己独特的符号特征,还要具备强势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民族文化和品牌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文化魅力,而民族文化底蕴是文化力、品牌力、国际化语言和品牌知名度维护的关键。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足以使我们的动漫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二、动漫品牌形象与符号特征的提炼
动漫品牌是通过对原创作品中的经典形象、符号和价值观念进行提炼,赋予品牌的核心内涵,并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动漫产品的价值增长点是动漫品牌。通过创建的动漫产品来扩大品牌知名度,进而通过品牌授权,向动漫衍生产品扩散,使其品牌不断增值。据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动漫作品的投入产出价值低廉,不符合当今的文化市场需求,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稀缺,这和我们的市场化体制和产业链有一定的关系。如:投资几千元至上万元制作的一分钟动画,卖到央视才几百元一分钟,地方台只以几十元钱一分钟的价格购买。而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收入回报不超过五分之一,很难挣回本钱。就制作播出费而言,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却是潜力巨大,系列相关的食品、玩具、服饰、生活用品、音像制品等,更可以向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延续发展。我们都知道动漫品牌形象具有多维度性,它由动漫角色形象、动漫故事形象、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市场表现以及品牌个性等六个维度构成,而动漫原创形象并不是主要的盈利来源,有很大一部分利润隐藏在动漫产品的开发渠道和终端里。其实,就动漫产品与品牌来说,无论动漫形象好坏,最后都要靠动漫品牌与资产终端来实现。
研究分析品牌资产测量的方法,是基于金融财务绩效、产品市场产出、顾客品牌关系、隐性品牌需求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品牌符号的诉求度等,做出必要的科学分析研究,从中找到科学依据,为我国动漫品牌与国际化语言及符号特征体系发展创造理论数据,这是品牌认知科学创新体系的关键。探求隐性需求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品牌资产关系,运用科学技术和符号特征理论的方法及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从消费者隐性需求出发,探讨在品牌关系互动和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品牌形象、识别方法、符号特征以及品牌资产形成的结构路径等,从而塑造出我国动漫品牌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及理论,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创新实践。
中国动漫成为富有国际化语言特征的知名品牌。需要不断汲取各民族文化精髓,才能使中国动漫产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出符合价值规律的符号特征和品牌形象体系。目前国内动漫产品开发还不能完全摆脱原始的起步阶段,我们必须要从动漫的品牌文化与效益上下功夫,尽可能地拓展其衍生产品的功效和价值,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底蕴,只有形成有效的动漫产业链与符号文化体系,才是我国动漫品牌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动漫品牌的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亟待价值提升和实现品牌的溢价效应。如何汲取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与元素,研究国际化语言特性,对我国动漫品牌资产进行再认知,从现有的品牌资产的内涵中进行测评,系统分析不同消费者心理与诉求,探究隐性需求动机对产品和品牌文化的影响,科学的运用动漫品牌内涵和隐性需求符号元素的识别性,通过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隐性需求与渴望,并立足于动漫品牌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的价值挖掘与提升上,早日使我国的动漫品牌具备里程碑似地跨越,为构建中国动漫产品国际化语言和符号特征体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瑞夫金[美].《品牌命名——世界知名品牌背后的故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
[2]艾·里斯 劳拉·里斯[美].《品牌的起源——品牌定位体系的巅峰之作》.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12
关键词:城市标志 图形设计 特色
1 城市标志的形成和发展
标志是代表某一事物和事件的一种形象性记号。任何城市都有着专属于它特有的城市文化,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城市标志。在原始时期,城市标志可以是一条象征城市文化的河流或是某种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图腾纹饰等,这是最早期人们对于城市标志模糊的概念。城市标志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它的标志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2 我国城市标志设计面临的问题
2.1忽视了城市特色
我国的城市标志设计目前确实重视和较为系统性的研究。我国很多城市尚未开始设计自己城市的标志,从现有的城市标志来看,偏重于旅游标志和景区类标志居多。这种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城市某一区域的特色和面貌,但由于它功能性的定位比较强,只适用于旅游开发,并不能全面地反应出一个城市主要的特征。
2.2忽视了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由于过于重视城市标志的形式感,许多已有的标志大量的忽视了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一些设计者在对城市标志进行设计的时候,只从大量已有的案例中寻找它们形式感的优越性,而忽略了标志自身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只考虑了标志设计的设计原则,并没有真正地把“城市”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这种标志设计过于流于形式,没有灵魂。
2.2雷同性过高
城市是历史积累的成果,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城市形象标志设计表达中缺乏对城市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象征性、人文性等特性的涵盖,缺乏对城市文化的表述图形使得人们对图形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下降,造成图形设计空洞、单调缺乏内涵。因此,忽视历史传统以及文化内涵是城市形象标志图形设计中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3 城市标志设计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标志应由三个要素构成,即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特征。
3.1城市环境
城市观景主要是指整个城市独特的地理特征,即城市的气候、地址、地貌、水温、地理位置等特征。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应该从这些因素中提取,并用图形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桂林市的形象标志,桂林以他特有的山水文明天下,它不仅是一座文化估计众多的历史名称,而且也是山水秀丽的旅游名城。正因为他拥有如此独特的地理特征,在桂林的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采用最有代表性的象鼻山以及其倒影为主要构图元素,充分体现了桂林山水清秀的城市面貌。这样的标志易于识别,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民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的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典章制度、观念型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以及技术艺术成果。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传承的载体,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和个性。因此,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应该包含城市的文化性特征,这样也就使得城市形象标志图形在众多城市形象标志之中拥有独特性,这样也就可以被更多的人们感染、认知和辨别。
3.3城市特征
城市特征是指城市中能够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景点、雕塑、景观等,是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彰显一个城市活力、传承的标志。比如说道君子兰,则让人立即想到长春市,说到牡丹,人们就会想到洛阳。所以,在设计者对城市的形象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标志与城市特征的联系,将城市独有的文化传承,即市花、市树、景观、景点以及雕塑融入到设计中去。这样在观者看来,标志中所表达的城市特征很容易被彰显,并升华。同时提高城市形象标志的独立性和自鸣性,也彰显了城市个性以及地方特色。
4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原则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作为标志设计的一种,其图形设计同样应具备以小见大、以小胜多、单纯简洁、独立性和自鸣性的形象特点。因而,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4.1简洁性
城市形象标志图形设计应该具备简洁性。城市形象标志是利用图形符号传达信息,图形的简练、严谨是标志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越是简练的图形,其视觉传达表达力度越大,因为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形象图形中应该删除一切可有可无、可用不可用的细节,反复推敲、去粗取精,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进行图形设计。这样的城市形象标志高度单纯而又具备高度的美感,给观者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体现出图形设计的匠心独运、耐人寻味的效果。
4.2独创性
城市形象标志图形应具有独立性。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应该突出“新”、“奇特”,要有自身的特色,同时应该规避与其他形象标志图形的雷同,更不能间接模仿他人的设计。在进行城市形象图形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围绕创意元素,充分结合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抓住表现对象的本质特点,并适当的用崭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4.3传播性
城市形象标志图形应具备有力的传播性。城市标志图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可以随时变更的图形符号。作为城市标志的图形,它必须是一个基于对一个城市品牌化的定位,人们可以通过对城市标志图形的欣赏明确城市形象、理念乃至规划的目的,进而推广整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所以,在城市图形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调查与研讨,对城市图形标志做出科学的价值评估和精准的定位。
4.4前瞻性
城市形象标志图形设计应具备前瞻性。在城市标志图形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历史,保持历史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从以往的单一固定模式中脱离出来呈现出多元化,真正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对设计图形进行前瞻性把握来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大众传播形式与审美变化的要求,进而延长城市标志图形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1]郭嵘,郭恩章,唐恢一.城市标志的设计原则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5).
[2]张明亮.浅析城市形象标志的图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3(5).
关键词:鸟类命名;自然属性;文化属性
中图分类号:H122
汉语鸟类名称,无论是科学规范的,还是民间俚俗的,都遵循着鸟类自然属性特征或文化属性特征。本文以鸟类这两方面属性特征为基点,初步探析汉语鸟名的命名规律。
一. 自然属性特征
鸟类命名中的自然属性特征,指鸟类自身生而具备的,并非人类社会所强加的属性特征,汉语鸟类的规范名称的命名多遵循自然属性特征。笔者将鸟类自然属性分为色彩特征、地域特征、形态特征、鸣声特征、食性特征、习性特征几个方面。
(一)色彩特征
鸟类的颜色特征对于其命名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对388种雀形目常见鸟类进行统计,发现有251种是以色彩特征为命名依据的,占到65%之多。可以说,颜色特征是汉语鸟类命名所遵循的最主要的自然属性特征,如丹顶鹤、红嘴相思鸟、黄雀、黑尾蜡嘴雀、灰喜鹊、乌鸦等鸟类的命名。同时,色彩特征对于同一科、属鸟类的命名,有着重要的区别意义。如雀形目鹀科中的黄喉鹀、白眉鹀、黄眉鹀、黄喉鹀、灰头鹀、蓝鹀、白头鹀、黄胸鹀、栗鹀等鸟类,正是依据色彩特征进行区分与命名。另外,色彩特征在鸟类民间俗名中也是随处可见,如红脖、蓝脖、黄豆瓣、红金钟等。
(二)地域特征
有些鸟类生活在某一地区并成为该地区的独特物种,而命名时以该鸟类生活的地域或以发现该鸟的地域为命名依据。鸡形目雉科的四川雉鸡、阿尔泰雪鸡、台湾山鹧鸪、海南孔雀雉以及近年新发现的弄岗穂鹛,都是典型的以地域特征为依据的鸟类命名。另外,山麻雀、树麻雀、沼泽山雀、沙百灵等鸟类也以其生活的地域环境特征为命名依据。
(三)形态特征
有些鸟类名称具有极强的直观可感性,原因在于人们命名鸟类时对鸟类的形态特征通常已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许多鸟类的形态特征非常独特,从而成为命名的依据。如琴鸟、镰嘴蜂鸟、蓑羽鹤、猫头鹰等。人们对鸟类进行命名时,有时候是将鸟类形态特征与颜色特征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如“绣眼”,绣眼鸟的眼部有一圈白色绒状羽毛,看上去宛如刺绣。这种鸟的名称便是颜色特征与形态特征的结合。
(四)鸣声特征
鸟类丰富多变的鸣声是对其命名所要遵循的另一个特征,如百灵鸟、四声杜鹃、八声杜鹃、吱吱黑(大山雀)、吱吱红(沼泽山雀)等鸟类的命名,就体现了鸣声特征。百灵鸟因擅长模仿其他多种鸟类的鸣叫且能惟妙惟肖,顾被名为百灵;四声杜鹃和八声杜鹃则因其鸣叫时的音节个数而得名;“吱吱黑”和“吱吱红”的名称,是人们对两种山雀鸣声特征的语音化地摹仿。
(五)食性特征
鸟类在自然界所获得的食物无非两种: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鸟类的食物对象也能够成为命名的依据,如鱼鹰、雀鹰、黄腹花蜜鸟、蓝枕花蜜鸟、长嘴捕蛛鸟等。
(六)习性特征
在鸟类所有可以为人们所了解的特征中,最稳定的便是习性特征。雀形目鹀科中的黄喉鹀在吉林地区叫做“春暖”,此名何来?笔者连续记录七年各类候鸟迁徙至吉林市的时间,发现黄喉鹀每年三月中旬就已经飞抵吉林境内,那时的吉林地区冰雪初融,春风始吹,黄喉鹀的到来,让人们有一种春回大地的喜感,所以将“春暖”这个民间俗名十分准确地反映了该鸟的习性特征。再有如十姐妹(白腰文鸟)、黎鸡(黑卷尾)、长脖子老等(苍鹭)、臭姑姑(戴胜)等鸟的命名也都遵循着其习性特征。
以自然特征为命名依据的鸟类名称带有很强的科学规范性与直观可感性,这鸟类命名中的文化属性特征颇为不同。
二. 文化属性特征
鸟类的文化属性指人类主体将某种情感加之于鸟类客体,使鸟类承载一定的情感寄托并最终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汉语鸟类命名,尤其是鸟类民间俗名的命名,常常以鸟类的文化属性特征为依据。
我们不妨以训诂学的方法来介入鸟类命名中的文化属性特征。
鹃,形声字,“鸟”为形旁,“肙”是声旁,“肙”本义为“小口小身”;引申义为“细小的”、“小巧的”,“肙”和“鸟”联合起来就表示“小巧的鸟”。而后来“鹃”这种鸟又被人们命名为“杜鹃”、“杜宇”就是以文化属性特征为依据的。“杜鹃”与“杜宇”这两个名称的命名,与古代蜀国传说中的望帝有直接关系,甚至可以推测,这些名称是古代蜀国人民命名的。传说望帝名叫杜宇,其对蜀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死后魂魄化而为鹃鸟,人们为纪念望帝,便以望帝的姓氏命名的此鸟。杜鹃鸟超越了自然物种的生物学意义,成为文化意符,而文化属性特征是其对命名的直接依据。
鹊,形声字。鸟为形旁,昔为声旁,“昔”意为“往日的”、“旧时的”,“昔”与“鸟”联合起来表示“鸠巢旧时的主人”。《诗经·召南·鹊巢》有这样的诗句:“维雀有巢,维鸠居上”,可以推断,古时人们认为“鸠”(此处指杜鹃鸟)自己并不营巢,而常占用鹊的巢穴,这也是“鸠占鹊巢”这一成语的来源。“鹊”为何后来习惯被称为“喜鹊”?唐代张鷟的笔记体小说《朝野佥载》中,有名曰:“鹊噪狱楼”的故事:“贞观末,南唐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巢其侧,每饭食以喂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三日而赦至,景逸还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鹊之所传也。”这个故事能够说明,喜鹊在中国文化观念中是报喜之鸟,故名之为“喜鹊”。另外宋代彭乘的《墨客挥犀》也有关于喜鹊命名的论述:“北人喜鸦声而恶鹊声,南人喜鹊声而恶鸦声。鸦声吉凶不常,鹊声吉多而凶少,故俗呼为喜鹊。”可见鹊鸟报喜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绘画“喜上眉梢”亦是常见题材,人们将鹊命名为“喜鹊”正是对此鸟的文化属性特征的遵循。再如“八哥”、“仙鹤”、“相思鸟”等鸟类名称的命名方式也是如此,依据于鸟类承载着的文化典故和被赋予的情感。
【关键词】文化企业特性发展
与国外优秀的文化企业相比,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小、经济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明显落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开放性提出必然性要求,同时也为其生存与发展带来挑战。如果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一、文化企业特性分析
所谓“文化企业”,简而言之就是提供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的盈利性组织。作为文化企业,除了具备一般性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的特征之外,还具备一定独特性。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文化企业依赖物质资源的程度较低,大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转换,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以下将对文化企业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虚拟资源特征
文化企业以文化资源为主体,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无形思想、虚拟资源等依赖程度较高,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企业的发展特性。以电影制作企业为例,虽然固定资产不多,但主要由编剧、导演、演职员、发行人等创造价值。文化企业主要通过人的能力与智力实现效益目标。
(二)生产力特征
文化既具备经济属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文化是上层建筑,集中体现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日益提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文化也是根据价值规律而有目标地进入市场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具备生产力的一般特征,如人本性、物质性、价值性等,同时也具备独特属性,如非物质性、民族性、意识形态性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旨在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表现。
(三)人力资源特征
人才作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与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文化、技术等无形资产,而人才作为无形资产的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动漫企业为例,一部动漫从构思到绘制、出品,全部由工作人员完成,一旦人才不足,企业运行将受到极大障碍;而某一环节发生人才流失,将对整部漫画产品带来损失。因此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人才的管理与激励。文化企业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能丢弃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文化企业作为一个良性循环产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利于我国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是提升企业活力的根本保障。若想促进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优先资源保护”原则,突出文化企业特性,与市场取向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在当前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急功近利。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文化泡沫现象。这就需要文化企业以现实为出发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挖掘文化资源;②发挥规划的重要性。文化企业应努力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科学制定决策与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③由粗放经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从立法层面加强保障,避免文化资源的滥开发、过度开发,提高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景区虽然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但是鉴于景区接待能力有限,如果游客过多,将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④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优秀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经验,创造性地利用文化资源。
(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文化企业与一般性企业一样,以盈利为主。但是除了实现经济目标之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在产权理论中,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感来体现。尤其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在社会发展中担当重要的道德机构角色,体现了社会认同价值。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经济责任、社会反应、公共责任三大部分。文化产业的产品并不仅仅供人们使用,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思维观、价值观。低俗的文化必然带来精神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影响力更大,很可能造成深层次的人文内涵缺失。例如,一些不良的音像制品、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垃圾信息等,将会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文化企业除了实现经济目标之外,更要肩负社会责任使命,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发展,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2]。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文化集团已经从多领域步入我国,我国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对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
(三)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通过合理运用国家及地区对文化企业发展提供的优惠政策,是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有利契机,对优化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企业应提高发展积极性,认清当期市场形势,注重引进并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即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生产人才等,同时培养一批了解经济知识与国家政策的人才,构建文化职业经理人队伍,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若想实现文化企业的内部改革实效性,严格遵循现代化企业运行规范,实现自主经营,做到自负盈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活动,借鉴市场文化要素,实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创设独立的文化品牌,真正提升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智武.完善文化法制,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9(3).
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本定位的联系性与区别性,以及构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章围绕对文化产业园区属性概念的界定范围与类型的区分内涵特点分析,得出构成文化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要素。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界定;构成要素;园区类型
园区一般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是园区的一种形式,它具备特定的业态组合要求、是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具有文化创新力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实际意义。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研究应从属性定位、构成原则、作用机制、架构模式等角度出发,即文化、产业、管理、政策、服务、创新、整合、集聚。且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本定位的联系性与区别性,即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演进与承递关系,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层级和角度的区别;构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基础要素如都需具备统一管理、产业集聚、市场资源、配套服务等构成要素普遍性特征,也具有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三方要素融合统一的特殊性特征。
1园区概念的界定支撑要素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国内外近些年对此探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1]。其共性是提出文化园区是具备一定文化娱乐、生产消费相结合的,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提供就业的、社区性的地理区位。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则包含了集中不同的称谓,如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等,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则偏向不同的着重点。如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园是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赵迎芳则强调文化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创新研发能力、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集聚区特征[2]。
2园区类型及特征要素分析
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经了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后工业园几个主要的阶段,文化产业园区便是后工业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生活、生态的态度则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而文化产业园区在对此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也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园区发展的模式划分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
2.1政策导向型园区
此类园区是在地方政府规划和推动下建立和管理的园区,具有很好的经济支撑和政策支持,“政策”、“产业”是重要构成要素。此外,政府作为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其调动资源的广度和力度,在服务园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具有沟通内外的中介连接功能,“中介”也是其构成要素之一。
2.2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此类型园区一般是民营或私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侧重经济效益,在园区开发和经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并形成产业集聚。此类园区以“资金”“资本”为主要构成要素。但因其对商业经营和经济效益的侧重,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的成熟完善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2.3资源导向型园区
如对传统文化或特色文化资源依附型园区。这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先天资源优势,内涵上侧重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特点,主要以“文化”、“感官”、“体验”为要素特点;以大学或特殊人才聚集地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依托“人员”优势,集聚创意人才、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术”、“学习”、“教育”要素中体现优势;先进科技资源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一般依托高新技术密集,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企业聚集、科研机构和人员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依托,其构成要素着重以“研究”、“研发”、“技术”为要素特点。
3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的基本框架:直接或间接受宏观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规划、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依托雄厚资本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资源;具有产业及产业链培育或集聚能力;具有学术、研究、研发水平;具有服务管理功能、沟通内外市场及要素间流通;具有明显文化属性特点、满足特定文化需求、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生产、生活、娱乐、消费的有机体。在其基础要素、发展要素、功能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产业、文化、研究、学术、资本、服务。由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在不断完善,园区发展也在不断升级,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分析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渐完善和成熟。
作者:吴侨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乡土景观;现状;作用
乡土景观有着乡村质朴、自然的气息,是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差异外来文化的输入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缺少中国元素,失去了地域性与传统性的特征,不利于展现地域与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乡土景观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乡土景观的特点
首先,乡土景观都是在长期的历史中探索、改造得来的,是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世界的一种集合反映,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本土元素,因此具有历史性。其次,许多乡土景观都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是为了当地人们生产生活而服务的,例如客家土楼、陕西窑洞等,其存在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存与居住的功能,具备了功能性的基本特征。再次,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与地域之间有着既然不同的文化特征。而许多乡土景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域人文或自然特征的影响,例如云梯田这一乡土景观等,主要是受到了地势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景观本身的独特性。最后,乡土景观可以分为人文乡土景观与自然乡土景观这两大类,其中自然乡土景观包含了耕地、山林、池塘等,许多都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天然淳朴,因此具有自然性。除此之外,许多人文景观也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例如木桥、石刻等,同样具备自然性的特征。[1]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乡土景观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乡土材料的缺失。乡土景观的建造大多都是直接从自然中取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特征,因此材料价格低廉,经济性较强。但正是由于乡土景观的造价不高,因此部分城市居民对其存在着偏见,再加上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始终认为乡土景观不符合城市人的审美,这就使得乡土材料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较少。例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草木绿化建设选择的往往是国外培育的名花、名树,而中国本土的花草较为少见。[2]
(二)乡土文化的遗失。乡土景观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特征与精神本质就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并非单纯地是指出自农村的文化,还包括了乡土情结或者对大自然最本真的依恋之情。在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而在城市景观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欧美风格雕像、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很少看到,乡土文化遗失。(三)乡土景观的刻意性。尽管当前有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了乡土元素或者本土元素,但往往存在着刻意性。例如在一种西方风格的雕像中出现一座简陋的木桥,尽管能够引起部分游客的乡土情结,但是却影响了景观的整体美感,改变了设计师原有的设计出发点,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的评价。
三、乡土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首先,乡土景观具有较强的历史特征,许多乡土元素是经过长时间传承下来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乡土景观的人文特征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更能够体会到地方情感,从而产生新的解读方式,并将之以新颖的角度融入到现代景观中,相得益彰,并不会让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其次,通过乡土元素的应用,设计师往往能够感受到其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别,并利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一差距最大程度缩小,使之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特征,同时体现出地域文化色彩。最后,在对乡土景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设计师能够感知到地域性的地理知识,例如气候、水文等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包含了园林绿化设计,通过对气候水文特征的掌握,能够让设计师选择最适宜栽种的植物类型,以提高绿化效果,降低植物死亡率。[3]
(二)能够引起民众的乡土情结。乡土景观大多经过数百年乃至于数千年的流传,其最早的功能往往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服务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承下来的乡土景观会被赋予一定的艺术特征,观赏性更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具有当地地域性特征的乡土元素,能够让民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其更好的体会到地域文化,产生一定的乡土情结,并唤起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三)能够体现城市特色文化。乡土景观代表了一个地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而现代景观设计往往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在设计中融入具有地域性的乡土元素,这与城市特色文化的打造在本质上有着一致性。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不但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凸显,更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城市特色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
结束语
乡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文化底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对于西方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当加强对乡土景观的应用,通过分析乡土景观的特点深化对其认识,并剖析当前我国在乡土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尊重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乡土景观加以改造并应用,使之融入到现代文化中,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石永婷.浅析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意义[J].艺术品鉴,2017,01:95.
[2]张玥.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分析[J].明日风尚,2016,22:398.
[3]赵宇,陈欢欢.乡土景观在现代设计中的延续[J].环球人文地理,2014,20:65.
关键词:体育文化;西部体育;文化特征;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82-01
一、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一)融合性、多元性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多民族的特点,在西部地区所形成的西部体育文化同样也吸收了来自于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得以发源和发展,并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不断得以演化和进步。因此,我国的西部体育文化就相应的带有了融合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二)和谐性
我国西部体育文化受敦煌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很好的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我国西部体育文化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且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的是过程,而不会过分的去苛求结果,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的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谐思想。
(三)教化性
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方面的教化性。西部体育文化道德方面的教化性,实际上就是其重视体育的伦理价值,赋予西部体育文化更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体育文化的了解,培养和提升人民道德品质的功能和作用;二是精神方面的教化性。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不但在西部体育文化中有着很好的体现,而且西部游牧民族的体育文化还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让人们在接触和了解西部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实现教化的作用。
(四)宗教性
在西部体育文化中,很多体育形象都是出自于佛教的各类经变画,特别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体育形象,例如:在西部佛教壁画中流传的悉达太子成佛之前,在参与射靶运动、相扑运动以及马技等等均属于流传甚广的体育形象。而这些则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宗教的色彩。而之所以,西部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宗教性的特征,据分析是因为,这与敦煌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西部体育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价值分析
(一)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所有体育活动的共性之一,这一点对于我国的西部体育运动来说也不例外。而这一点也同样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很多游牧民族因为放牧、狩猎等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必须要具有使用马匹的技术和能力。因此,西部游牧民族的牧民就在日常生活中练就了很高的骑术,而这一项技能就逐渐在体育运动中演化成为了骑射运动、马球运动以及赛马运动等具备良好的健身价值西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由此可知,我国西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出现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形成,均与西部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健身的体育运动,并且让西部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更好的得以凸显。
(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
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是构成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有着很多具有很好的娱乐价值的体育运动。除此之外,很多西部体育运动不但能够让参与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还能够让观看者获得同样的体验,从而有效的凸显了其娱乐价值。
(三)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价值
与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性特征相对应的,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价值同样也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西部体育文化中在道德品质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的教化价值。这一点是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已久、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类型,所具备的教育教化功能的价值。二是,西部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热爱劳动等内容,所具备的意志品质教育的价值。由于西部体育运动发源于西部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热爱劳动这些均在西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而相应的也在西部体育文化中得到了反映,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或者是精神教化的价值。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因为西部体育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西部体育文化还能够有效的培养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而这也是我国西部体育文化教化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关键词】国家文化中心北京文化建设
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是国家赋予北京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也是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途径。探讨国家文化中心的内涵,对新形势下中国国家文化中心应具备的特征进行高端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家文化中心的内涵及特征
国家文化中心是具有雄厚的文化发展基础,在一个国家的文化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对一个国家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区域。它主导全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引领国家文化发展的进程;国家文化中心又是国际文化汇聚和辐射的中心,反映国家的文化精神、文化形象和文化价值,体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对于普通的地域性城市,国家文化中心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主导性主导全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国家文化中心把握主流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体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导向的文化,在构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引领性引领国家文化发展的进程。国家文化中心以其良好的文化基础和高于国内其他城市的文化生产力,引领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方向,是国家文化产品的研发与聚集中心,对全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鲜明的示范性,引领着全国文化发展的进程。
集大成集中体现国家的文化传统。与普通的地域性城市相比,国家文化中心不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更集全国文化之大成,体现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
世界性影响世界文化发展格局。国家文化中心是国家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文化影响力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国家文化中心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及影响的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中心的特征
作为国家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要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中心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引领先进文化。即坚持先进方向,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发挥首都文化建设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代表、引领和服务功能。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文化中心必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体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导向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精神文化高地,推动社会进步,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体现和谐宜居。即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民生发展、文化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北京成为最具人文关怀,最显文明风采,最为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大力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围绕制约和影响北京科学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提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均衡地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逐步解决“看病难”、“入托难”、“出行难”、“养老难”、“住房难”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发挥文博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安排。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首都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三是驱动文化创新。即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科学发展之路。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北京成为驱动全国文化创新的中枢高地。
公益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一,为大众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依照公益、基本、均等、便利的原则,为大众提供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园地等;第三,完善公众文化基础设施。建成一批既有民族风格、北京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所认可的文化地标;第四,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引导和促进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第一,通过转企改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打造出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 “文化航母”。第二,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新要求,把政府职能从管微观转向管宏观,从管直属单位转向管全社会,从直接管理转向法律、经济、行政多种方式相结合,做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管人、管事、管市场、管导向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构,建立综合的行政主体和文化执法主体,确保文化安全。 第三,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影响力,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催生新的业态。第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引导北京高端产业功能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建成几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使之成为产业链完整、实力强大的国家文化创新示范基地。第五,推出文化精品。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北京特色”和强烈时代感的文化精品。第六,成为创新人才建设高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拓人才培养领域,造就一大批文化人才。
四是彰显东方魅力。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无疑是充满无穷魅力的城市。北京,这座散发着东方文化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当代中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产的中心区域和最先进成就的体现者,在全球价值重建的舞台上,日益彰显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北京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第一,宽容和谐的城市文化精神:北京城市文化最体现东方文化特征的就是包容与和谐,海纳百川、天人合一的理念渗透在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第二,气势恢宏的皇家文化: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封建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其紫禁城文化、城垣文化、坛庙文化、园林文化、寝陵文化等六大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第三,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北京民俗:多民族文化锻造的北京民俗文化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庙会文化、老北京土语文化、戏曲戏剧文化、老字号文化、私家园林文化等,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庄重和谐、雅俗共赏的特色。第四,人文景观文化:以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文化,多姿多彩,体现了中国人的高超智慧。第五,文化艺术成果:在京味文学、美术、戏剧、曲艺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高雅精致的作品,反映了北京人的审美追求和对北京城的独特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五是拥有恒久活力。在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文化中心中,像北京这样既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又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激荡中与时俱进,极其罕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中的自信与包容,使北京这个中国的国家文化中心显示出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以文化的大开放迎来文化的大繁荣,凸显中国国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同时,又使北京能够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不断剔除传统文化中腐朽落后的部分,吸收异域文化的有益养分,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相结合,将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与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内外兼修,持续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因此,中国的国家文化中心既古典又时尚,既传统又现代,不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恒久的活力。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也就成为永久的“进行时”。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员素质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争端屡有发生,贸易歧视、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固然是贸易争端高发频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贸易人员操作不慎、翻译不当等人为原因引起的争议也屡见不鲜。在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切身经济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译员应具备的语言文化素养成为提高文本质量的重要保证。
1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是一种实用文体,在词汇、句法等方面具有其他文体的独特特征。1.1词汇商务用词正式、严谨,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具有商务含义的复合词、普通词及缩略词,如B/L提货单,L/C信用证,firmoffer实盘,counter-offer还盘等,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很普遍。1.2句式特征商务英语由于涉及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故措辞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时效性、逻辑性及严密性。因此,同其他英语文体相比,商务英语中频繁使用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复合长句及被动语态,用主句带从句、从句套从句的“树状结构”。1.3文化特征商务英语蕴涵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都会对商务活动产生影响。
2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及误译实例分析
2.1准确性原则,要求商务英语翻译的重点在于信息等值,内容具体而严肃。由于合同部分条款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较少使用文学惯用的修辞手法。例1:Mr.SmithemphasizesthemainitemsofthecashflowthataretheendowmentfundandtheadvancepaymentasfarasthereceiptisconcernedandthedownpaymentforTunnelBoringMachine,purchaseoffixedassetsandtheadvancepaymenttosubcontractorsfortheexpenditures.译文1:史密斯先生强调了资金流的主要项目,即集资基金。包括发票的预付款,以及隧道掘进机设备。固定资产购置和用于分包商支出的预付款的现付资金。译文2:史密斯先生强调指出:主要的现金流量根据收到货项而言有集资款项和预付款,就支出款项而言有隧洞掘进机设备定金,固定资产购置费和分包商预付款。分析:译文1中的部分术语理解有误,表达欠佳,信息有误,未做到准确性。译文2的译者对专业词汇把握到位,表达正确,忠实地传递出了原文的信息。2.2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的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针对某一行业,译者需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消灭误译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具备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此可见,专业性原则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相当重要的原则。例2:Thedocumentaryrequirementsaredesignatedbythebuyerinhisbankapplicationfortheletterofcredit.译文1:买方在银行的开证申请书中已列明了所要求的单证。译文2:买方在呈递给银行的开证申请书中列明了所要求的单证。分析:这句话中的“bankapplication”指的是“向银行申请”,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将之误译为“银行申请”,不符合逻辑常识,使整句话的意思出现偏差,让人不知所云。2.3文化性原则商务英语体现出很强的文化特征。由于事关贸易双方的切身经济利益,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译者在遵守准确性、专业性及规范性三原则的同时,必须尊重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传统及思维传统,尽一切可能推动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由于不了解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禁忌而造成的争议及经济损失。例3:由于双方都负有责任,全部损失由我方承担是不公平的。我方只准备承担50%的损失。译文1:Sincetheliabilityrestswithbothparties,itshallnotbefairifthelossbetotallyimposedonus.Wearereadytopay50%ofthelossonly.译文2:Itshallnotbefairifthelossbetotallyimposedonusastheliabilityrestswithbothparties.Wearereadytopay50%ofthelossonly.国人习惯曲线思维,首先考虑次要信息,然后再委婉说明主要信息,这一点在原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英国民族思维方式特点是直线思维,首先考虑最重要的信息,然后才考虑次要信息,译文1的英文翻译遵循汉语表达习惯,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虽然意思基本到位,但没有注意英国民族的思维方式,总体留有缺憾。译文2便体现了这一点,先表明态度“notfair”,再解释原因“theliabilityrestswithbothpar-ties”,行文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英方容易接受。
3从误译现象中反思译员素质
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双方贸易的顺利开展,译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商贸专业知识及相关背景,同时也必须对贸易双方国家文化传统、禁忌有清醒的认识。在翻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忽略细节的处理。3.1语言功底语言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再创造的过程,是将源语言中所表达的观点、条件、思想、感情及文体风格等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达的再创造的过程。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除了掌握大量的词汇,精通语法,而且还要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诙谐、委婉、高雅、庸俗的种种说法。译者应大量阅读国际贸易相关的文章(包括汉语文章),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越高,翻译质量也就越有保证。3.2专业素养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应掌握国际金融、运输、保险、技术转让、报关、进出口贸易、经济合作等贸易实务知识;译者应具备国际国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译者应熟悉商务合同、信函、传真等法律文书的写作知识;译者应具备商务谈判方面的常识与策略;译者应熟悉贸易国的指示及危险品等常用标志;译者必须熟练掌握专业术语的双语表达方式,这将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3.3文化素质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合作方的文化背景有足够的敏感性,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感知对方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解能力,在理解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理解源文作者的真实用意,避免词不达意。译者同时还应提高文化应变能力,避免文化、思维定势,从普遍性的原则上认识特殊性的存在,准确组织译文语言。
4结语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只有全面提高商务英语译员素质,才能在对外贸易中赢得先机,站稳脚跟。为避免商务英语误译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及损失,译员应不断巩固自己的语言功底,提升专业素养,熟悉贸易双方国家文化,提高翻译技巧,以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效益。
作者:宋丙昌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倩倩.商务英语翻译及常见翻译错误例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2,2,29(1).
[2]吴茜,张红.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商务特征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特征
我国改革开发的近30年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随着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生存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只是单纯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文化,反而变成了阻碍企业运营的负面文化。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仅仅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什么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解决单纯模仿、生搬硬套的问题。而现如今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稀缺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企业文化特征的探讨,提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组织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行为模式,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与有形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
(一)无形性与有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都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由不同层次的文化组成的系统,有表层文化、中间层文化、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联系,构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注重无形性的同时,不可忽视企业中有形的因素。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必须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没有这些有形载体,那么企业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二)稳定性与前瞻性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强大的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改变、某些员工的流动而激烈动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职称论文人们的行为,远比规章制度及其他公司章程对员工更具影响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地渗透,于无声处浸透了企业成员的思想,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
(三)系统性与多样性
企业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不是空洞的抽象。这些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系统。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传统不同、企业产生背景乃至企业领导与员工个性、素质不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外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本文从黄鹤楼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的造型、色彩、装饰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对饰品进行民族化设计。
关键词 黄鹤楼文化;建筑艺术;饰品设计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阁”之一,它依江而座,风格特异,“天下绝景”的盛名享誉世界。现今的黄鹤楼以光绪年间的蓝本为基础,经过重建矗立在黄鹄山上,壮美巍峨,气势恢宏。它既是历史环境的再现,又具备现代园林功能,如今的它更是武汉城市形象与重要的文化窗口。将黄鹤楼文化及建筑元素与饰品结合,把黄鹤楼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以饰品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为建筑类饰品设计提供一点新思路。
1 黄鹤楼文化及建筑艺术在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黄鹤楼不同于富贵华丽的皇家建筑,也不同于清新脱俗的私家花园建筑,更不同于气势恢宏的寺观建筑,而是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间特色。在对黄鹤楼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有关黄鹤楼饰品实为旅游产品:或诗词书本字画对联、或楼样摆件;除此之外纪念章及有关楚文化的编钟让游客无法真正的融入到感受黄鹤楼文化的氛围中,故并不利于景区的品牌发展。而将其文化元素与建筑元素与饰品设计结合,不仅要根据饰品自身的特征提炼精华开发新造型,而且还要尽力保留其艺术独特性,才能创造出造型精美又具有鲜明文化特征和丰富内涵的饰品。
2 关于黄鹤楼文化的饰品设计思路
2.1 意境的表达
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言简意赅的行为方式在中国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特别注重对表达手法的提炼,重意而不重形则成为表现形式化的主体化手法。从黄鹤楼顶楼整套金碧重彩壁画可以看出“江天浩渺”何等气势,它表现着古时楚地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以及黄鹤楼位于楚地时的风土人情。在设计中可不局限于黄鹤楼的建筑实体,采用应物象形制造意境的手法将景色抽象化运用,以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2 情感的体现
鹤文化来源于道教文化,但后世赋予它诸多含义。如鹤是父鸣子和的象征,将父子之间的情感运用到设计中,跳出对其外形直接运用的思想桎梏,既可增加创作的思路,又丰富了文化载体的造型。而关于黄鹤楼诸多诗词文化中不乏有表达送友离别之情的诗句,由秀丽的山川寄托着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针对如此深刻动人的情感,在设计时可采用意境的手法来表现二人之间的情感。
2.3 寓意的追求
祈福心理在我国体现的十分特别,人们往往具备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心理。以此心理,在设计上可以采用象形或谐音的方式来呈现。鹤文化中有鹤鸣之士一说,以鹤喻品德高尚洁身自好的贤洁之士,以鹤的优美姿态为造型表达对翩翩君子的赞美;而“鹤”谐音可同“和”,通过对和的理解可造型成外观为圆弧状,以鹤与和结合突破了取材的单调性和造型的单一性,使饰品呈多造型的表达。
2.4 精神的升华
道家与儒家理论自来是互融互补的,道家也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重视呼吸吐纳。如今设计师以其为设计理念运用在设计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微妙关系,更是传达出保护生态的良好呼吁。在黄鹤楼内部装饰中,有诸多展现古人个人修养和儒雅气度的诗画及楹联,这不仅是黄鹤楼由古至今积淀的诗词文化,也是对道教文化的一种延续。当人们在登黄鹤楼的同时去感受楹联诗文所透露的哲理时,会产生一种超脱大自然的心境,呼吸于宇宙、俯仰于乾坤。这种心境在设计中可以由深入刻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方式来表现,以追求人精神层次为最终目的。
3 关于黄鹤楼建筑艺术的饰品设计思路
3.1 造型元素的提取
饰品最终都是通过造型来向人们传递信息。为了突出黄鹤楼建筑上的特征,在对其建筑元素提取上应做到取其形,延其态,叙其意并传其神。黄鹤楼富有动感美的飞檐翼角极具视觉冲击力,在设计中往往不能直接运用如此具象的外形,否则既不能表现出饰品小巧精致的特性。造型时应该简化图形,抓住飞檐上翘的动态美,使用简约线条式来表现既能显现其特征又能迎合现代人审美;其次要把握造型的形态,以饱满均衡的整体效果表现饰品的形态美和艺术感。
3.2 材质的选择
饰品作为一种装饰品常与人体直接接触,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成为关键。黄鹤楼在建造风格上趋向于古代建筑,透露给人们是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感。针对黄鹤楼建筑的特征,可采取复古型材质与现代型材质。复古型材质如陶瓷、漆,以陶瓷和漆作为主材料创作了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象,以这些材料的艺术气息与建筑特色相结合来增强饰品的艺术背景。现代型材质则是用贵金属与各类宝石的结合以及对旧材料的新运用,如将木料与金属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既延续了古黄鹤楼的木构造特点又符合了现代混凝土式仿木构造的建造特色。不仅能增加饰品除了贵重以外的层次,更使饰品与黄鹤楼平民化、开放化的社会形象相符合。
3.3 色彩的应用
色彩如同乐谱一样属于无形的语言,它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传递着情感。而民族也具有独特的色彩代表性,不同的颜色会传达出其民族的风俗文化及审美情调。但饰品只有小小的那方天地不能尽善尽美,此时色彩的出现便丰富了其空间局限性引发的创作思路。黄鹤楼建筑的整体颜色基调以红墙黄瓦为主,室内则以绿色天花吊顶,整体装饰以褐色为主。在设计时,要跳开颜色的限定,根据材料来适当调整,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色彩的不同甚至是质感相差。应该把握整体色调,运用冷暖色的对比、互补色的应用等方式,遵循色彩和谐美的法则表现其建筑特点,用色彩与质感表现黄鹤楼浓厚的历史感,传达鲜明的古典韵味。
3.4 纹样的变化
在造型元素中,纹样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国传统纹样中,有菱形纹、卷草纹、莲花纹等线刻纹样,排列有序、纹样鲜明富有特色。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慢慢沉积,以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底蕴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色。在黄鹤楼建筑中体现的纹样有龙纹、鹤纹、花草等,通过对这些纹样进行抽象简化、分拆重组等手法将其运用到饰品的主体材质或主要表现区域,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体现出饰品所表达的设计灵感,起到装饰性的效果。
3.5 手法的表现
形式美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与表达。黄鹤楼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以道教“八卦”的布局采取新的形制来建:屋顶采用清朝时期的攒尖顶,四面突起一座“歇山顶”式牌坊,五顶并立,大气独特,形成了正八面的特点。根据黄鹤楼的建造楼型,可以归纳出建造所运用的手法是对称均衡,产生的则是气势浩大的视觉效果。而层层造型优美的飞檐则以均齐渐近的方式出檐深远,以静制动,犹如黄鹤展翅。在饰品的设计上也可借鉴对称造型或构图均衡的方式,或采用画面对比统一的原则,在统一下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继而形成饰品独特的形式美。
4 结语
黄鹤楼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具备的文化内涵也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用饰品的语言来表达黄鹤楼的文化,运用黄鹤楼建筑艺术中经典的造型手法,将其建造的精湛之处以饰品造型,使有关黄鹤楼的饰品呈现出新颖的面貌。让它不仅仅是旅游胜地的缩影,继而成为装饰的点睛之品,更是成为具备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李华.清代黄鹤楼建筑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3).
[2]张全明.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文化涵义[J].长江建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