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的重要作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付秋玲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一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我们
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
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
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
式。”那么化学实验课在化学学习中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下
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
一、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三学生刚接
触化学这门学科,缺乏理解、接受化学新概念、新知识的心理基
础和认识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学化学到底有什么用处的疑问和
对学化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三教学伊始阶段,不
要急于授课,先从诱导兴趣入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
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实验做为化学
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
件下再现,他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
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大多源于
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因此,开学第一课可以首先做几个化学游戏
或趣味实验,如鸡蛋能自动游动。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大半杯
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长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没有变
质的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于水底。然后往水里加入一
定量的浓盐酸,使浓盐酸的体积是清水体积的 1/15 左右。同时往
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蛋壳表面出现
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
且还会上下沉浮或不断翻转。再如,利用白磷的着火点低,将白
磷放在纸上表演气功,用手将纸搓燃等等。这些现象使初学化学
的学生看来十分有趣,于是同学们就会带着疑问主动的接触化
学,使其产生我要学、乐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局面,以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标。
二、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家研究的基础,我们学习化学同样离不开实
验。如讲“金属活动顺序”时,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
少量镁、锌、铁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观察现象。同学
们都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快,锌
次之,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慢。(2)再取一小片铜和银分别放
入盛有稀盐酸的两支试管里,观察现象。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
证明铜、银不跟稀盐酸反应。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是否与
酸反应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在此基础上我给出金属的化学活
动性顺序。这时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
结合实验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
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里的氢;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
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也就是说,在上述反
应中镁的化学活动性最强,锌次之,铁的化学活动性最弱。上面
这些化学知识,如果离开了实验教学,学生学起来既抽象,又空
洞,还乏味。化学实验教学则能变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生动,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掌握这些化学
知识。
三、化学实验,帮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
尤为重要,实验教学也就成了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夫,单靠死记
硬背,则容易遗忘。当前,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我国不少
学校仍然存在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等现象。由于
化学实验要花费不少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演
示实验,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讲”化学实验,而学生
只需要“看”实验、“听”实验和“背”实验,这就造成了现在
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如果把实验基本操作
的教学搬到实验室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践,既可以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容易、印象深刻;几次练
习,操作自如。在教学中我采用边实验边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在
实验中得到实验技能的培养。如:试管如何加热;酒精灯的使用;
如何取用药品;如何连接装置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
操作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知识运
用的能力。所以,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起着其他教学方法不
可替代的作用。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
习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基础
上,着眼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 O2,CO2
两种气体的制法后,可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和药品,让
学生自选仪器,亲自动手操作制取这两种气体。从 O2,CO2 两
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
集方法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来
复习这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等。并列比较,对比进行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得到系统的认识。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化学是一门与自然、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自然、社
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或问题是学生似是熟悉,实则陌生的。教
师如果能巧妙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孕育悬念,
使学生进入“心求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必将极大
的激发学生揭示悬念的兴趣,从而积极探索。在揭示悬念的过程
中,必将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调动学生
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将会主动探索,独
立创新。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们对所学知识不断从感知到理论,从肤浅到渊博的重要手段,
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创造世界的基础。每一位化学教师
都应该认真组织好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
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简介:
一、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缺乏理解、接受化学新概念、新知识的心理基础和认识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学化学到底有什么用处的疑问和对学化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三教学伊始阶段,不要急于授课,先从诱导兴趣入手。首先做几个化学游戏或趣味实验,如鸡蛋能自动游动,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长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没有变质的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于水底。然后往水里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使浓盐酸的体积是清水体积的1/15左右。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还会上下沉浮或不断翻转。这些现象使初学化学的学生看来十分有趣,于是同学们就会带着疑问主动的接触化学,想了解它的奥秘。
二、化学实验,帮助获得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家研究的基础,我们学习化学同样离不开实验。如讲“金属活动顺序”时,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少量镁、锌、铁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观察现象。同学们都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快,锌次之,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慢。(2)再取一小片铜和银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两支试管里,观察现象。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证明铜、银不跟稀盐酸反应。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是否与酸反应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在此基础上我给出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这时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结合实验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也就是说,在上述反应中镁的化学活动性最强,锌次之,铁的化学活动性最弱。`
三、化学实验,帮助培养实验技能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 作用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来讲,其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枯燥,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块,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提起学习兴趣,这就降低了教学质量。高中化学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促进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更愿意主动探究化学,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往往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化学科考试大纲》中有机化学部分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二、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多做实验,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多侧重于如何做好实验,而且,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型,学生实验“照方配药”,只动手不动脑,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既能做好实验,又能多做实验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给了我们答案。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这样一种模式来完成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当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我们自己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在某些实验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的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的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虽然有时实验结果不会很好,这对学生本身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最后,有机化学在中学化学总复习中占据重要作用。总复习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总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中学化学知识纵横联系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巩固,形成中学化学知识的细密网络,并在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学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中学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化学自学能力。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化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05-0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中小学教育对作业的重视不断提高和强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对作业环节持忽视态度,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作业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经验。
一、高校课堂有效教学被弱化
高校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对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指高校教师最大程度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既是高校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1,2]。
课堂是高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高校教学课堂由于扩招导致的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没有本质性改变,课堂有效教学依然处于被弱化的境地。各高校的教改相关项目研究的经费基本只够教师“足不出户”在本校内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改革尝试,而每年国家及各级政府针对高校教学改革的相关经费资助也是杯水车薪,高校教改现状堪忧。提升高校的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是应对教学投入短缺的传统“特效药”,作为教材三个构成系统之一的课堂作业似乎更有“文章”可作。
二、作业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作业批改的重要作用
高校课堂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人数多,而教师常常一人唱独角戏。尤其一些公共课,几百个学生围绕着一个教师挤在一间阶梯教师上课是常态。而一些专业必修课,一个教师面对几十近百人讲解也是很常见的。如果按照传统的中小学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家长更没有提供作业批改帮助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多数高校教师而言不留作业是常态,留了作业不用上交也常常是老师们的习惯做法。原因很简单,对于多数高校教师即使留了作业,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批改,尤其是一些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特别是理工科类的高校教师,他们不仅要进行教学,科研任务也很艰巨。但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与学的互动,这个互动过程需要调节,作业批改就是这个互动过程的优化。作业批改是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否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师生的课堂互动,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对作业批改重要性的认识会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对作业批改的积极响应。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作业批改方法,最终教师也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选择放弃。因此探讨并优化适合高校教师的作业批改方法是提升作业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如何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作业批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高校作业批改方法:
1.随机选择批改。高校学生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学习自主性很强,很多时候他们对教师的作业认识不够,如果没有学分的压力和督促,学生很难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堂教师留的作业。因此,把作业和学分相结合,同时采取全班留作业而随机抽取的批改形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批改工作压力,同时在具有较大作业样本的条件下得到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反馈。
2.面对面批改与小组互改相结合。很多时候高校的作业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是一个。而且在互联网几乎可以链接世界各个角落的背景下,如何避免出现网络版作业和雷同作业成为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进行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验小组把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对于开放性作业,常常随机选择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进行作业的面对面修改,然后,在组织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相互批改。这样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的作业修改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而且如果学生出现了网络版雷同,则不仅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会被发现,同时,在其他小组内也难以藏匿(不同小组之间也会进行)。
3.及时公布答案与组织作业讲评。作业的批改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形式,每一个教师都可能形成自己的作业批改方法和方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作业批改,及时公布答案与组织作业讲评均不可忽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巩固已学知识,预习新知识和接触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有很大的探索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等的不足,学生的作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错误。如果教师不及时提供答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没有被订正,不足没有被补充,则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作业的作用则大打折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课堂中采取了以优秀作业为讲评的模板,同时提供作业答案的形式。不仅对作业优秀的同学进行了积极暗示,起到了带动其他同学学习的作用,而且及时地指出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三、作业环节可以在高校教学课堂发挥更大的作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忽视作业环节的课堂教学是容易被遗忘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变成水中月和镜中花。相比较欧美的课堂教学,中国高校的教学课堂相对来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明显的被加强,欧美的高校课堂通常师生的互动是其主体和灵魂,但是学生的课前和课后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相对就比较繁重。笔者在自己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借鉴欧美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设计和改革:课堂作业内容的选择不拘泥于学习过的内容,也选择未学习的内容作为布置的内容;作业的布置时间依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进行变化:教学中重点内容提前布置作业,而难点内容课前和课后都进行作业布置;课前布置作业进行教材学习难点的预攻关,课后的作业布置对难点进行复习、消化和巩固,同时知识点多的章节作业布置相对密集;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研究结果证实学生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条件下重复次数的多少与学习进步无关,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的评改是课堂作业不可忽视的环节。在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的同时可以发现作业的量是否合适。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通过作业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高效性进而产生学习的成功感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学习本学科的主动性,而课堂作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进来,所以很容易形成积极主动的群体学习效应,恰当的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环节。
四、未来展望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动教育的国际化,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教育历史的大国,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让我们的高校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是每一个高校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阵地,课堂作业可以在教育投入相对滞后的条件下为构建高校有效课堂教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作用。政府相关教育机构如何协调和应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中突出的问题,将直接决定中国高校教育的成败。
五、结束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扩招后正处于一个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还是现在大力提倡的教育国际化,其本质都是为了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已经不是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我国整个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为一个高校一线教师,面对实际的教学环境从自己的工作条件出发,充分挖掘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 插图 作用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新教材中增加了插图的数量,减少了文字叙述,实现以图代文,注重图文并茂,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运用插图,激发求知欲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走进化学世界”的插图是一幅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之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猫站在温度这么高的火焰上却安然无恙吗?”学生摇头、疑惑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老师指出小猫是站在用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隔热板上,并向学生说明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此刻,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精神专注。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题1中的插图:越王勾践剑的照片,宝剑寒光闪闪,非常珍贵,在地下埋藏了足足有两千多年,但无丝毫锈蚀,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迪学生智力活动的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运用插图,解释实验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例如教材中白磷的燃烧插图,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做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三、运用插图,加强理解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像,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作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培养爱国精神
关键词:光谱分析法;概念;化学发展;重要作用
1 光谱分析法概念及优缺点
采用光谱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的组成成分的这一种分析方法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光谱分析法。具有各种各样结构的物质都具有自身的特征性光谱,光谱分析法就是采用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的结构或者测定化学主要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光谱分析法主要包括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等等诸多类型。按照电磁辐射的原理,光谱又可以分成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光谱分析的方法开创了化学与分析化学的新的纪元,很多化学元素类型是凭借光谱分析的方法才被人们所发现的。该方法已经广泛地被用于地质、冶金、石油、化工、农业、医药、生物化学以及环境保护等等很多方面。光谱分析法也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痕量分析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以及准确度好的特点,而且线形的有效范围很宽,检出限比较低。光谱分析法属于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具有灵敏、快速和准确优质特点的近代仪器分析的方法。它与其他分析的方法相比较起来有很多自身优点,分析的速度比较快,原子发射的光谱运用在炼钢炉之前的分析,能够在一到两分钟内,同时分析出二十几种元素的精确的分析结果;同时操作比较简单,有些样品都不用经过任何类型的化学性的处理,就能够直接对其进行光谱的分析,如果结合采用计算机技术的话,有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地按一下键盘就可以自动进行相关的分析、数据性的处理以及打印出分析的精确结果。在采用毒剂报警或者大气污染相关检测等等方面,运用分子光谱法进行遥测,不需要采集样品,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就可以发出警报或者检测出污染的严重程度;不需要纯样品,只需要利用已知的谱图,就可以进行光谱的定性分析。这是光谱分析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能够同时测定出多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省去了比较复杂的分离性操作的过程;选择性比较好,能够测定出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与化合物。比如测定铌、钽、锆、铪与混合性的稀土氧化物,它们的光谱线能够分开然而不受任何干扰,已经成为了分析这些种类化合物的非常得力的工具;灵敏度比较高,能够利用光谱分析法进行痕量的分析。现在,它的相对灵敏度能够达到千万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样品损坏比较少,能够用在古物或者刑事侦察等等相关领域当中;伴随着新的技术的广泛采用,进行定量分析的线性的范围变宽了,这样就使得高低含量各异的元素能够同时进行测定。还能够进行微区的分析。光谱定量的分析是建立于进行相对比较的基础之上的,一定要有一整套标准的样品来作为基准,并且要求的标准样品的组成与结构状态应该和被分析的样品要基本上一致,这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比较困难的。
2 光谱分析法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 方法论意义
光谱分析法属于是对物质进行全面认识的一种全新的方法。在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以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容量与质量分析的方法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然而这两种方式在发现稀有元素和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有效分析等方面都显得无能为力,化学如果想要发展的话,亟待需要进行研究手段与方法的改革。1859年,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与化学家本生进行合作,建立起了第一台把光谱分析作为主要目的的分光镜,这就宣告了光谱分析方法的最终诞生。从此以后,初步上解决了对于化学物质进行细微的微观认识并且进行精确研究的这一难题,从而开创了采用物理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相关内容的仪器分析的新的时期。
2.2 认识论意义
光谱分析法的最终出现体现了分析领域开始从单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开始,并且以此开创了光谱学。在这之后将近二百多年的时间内,人们对光谱进行深入研究的目的仅仅局限在发现光谱的扩充谱图,但是很少涉及到光谱和物体的结构之间的某些问题,所以能够认为这种对于光谱的相关研究还仅仅处于经验的认识阶段。自从基尔霍夫和本生发明了光谱分析的方法之后,这样就使得研究光谱的动力已经不单单限于来发现新的光谱,并且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凭借分析光谱的方式来发现新的元素,从而使得光谱学从以往比较盲目的经验认识水平逐渐上升到比较系统的理论层面的研究,从而把认识的水平提高到了理性的新阶段。
2.3 辩证法意义
光谱分析的方法使得揭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联系有了很大的可能性。由于光谱分析的方法能够深入到物质的内部,这直接反映出了原子结构、组成以及性质,而且准确度比较高,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在我们鉴别元素的时候,它大多被用在发现新的元素。这样的话,随着新的元素的不断得被发现从而为揭示出物质的联系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在光谱分析法被发现十年之后的1869年,门捷列夫可以提出元素的周期律,制订出元素的周期表,这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说是得益于光谱分析法的广泛应用。光谱分析法使得经验的研究与理论的研究实现相互联系。科学的发现一定要以经验事实作为基本依据,但是单单依靠经验不能够达到科学研究的更高的阶段,要凭借理论思维。光谱学起源于对于光谱的经验进行广泛研究,基尔霍夫与本生归纳出了大量的实验结果,把发现的光谱和分析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相互联系,这才创立了光谱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基尔霍夫侧重于对理论进行研究,然而本生侧重于对于经验进行研究,两人之间的合作本身就体现出了经验和理论间具有的必然联系,能够说光谱分析的方法搭建起了联系经验和理论之间的桥梁。光谱分析法同时也揭示出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相互联系。凭借对光谱进行分析,不单单能够从宏观的物质当中分析出它所包含的微观方面的内容而且还能够把这种微观的内容用宏观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反映出了宏观和微观物质相互之间的统一性。光谱分析法很好地沟通了物理学、化学以及天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光谱分析的方法是由物理学家基尔霍夫与化学家本生两人共同发明的,这也同时说明物理学和化学两类学科相互之间具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值得两个学科的科学家们来共同配合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地球上存在的物体与天空当中的物体都已经发现了光谱,并且它们当中有很多都是相同的,这也就说明了地球和天空的物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研究地球的物体性质的物理学和化学与对天体性质进行研究的天文学三者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吴汉福.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王桂清,刘敏娜.光谱分析技术的近代进展及其应用[J].综述与专论,2002.
近几年来,笔者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学学术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就中医学标准化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作用简述如下: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1983年由卫生部中医司组织编写,并于1989年7月1日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试行的《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81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基础上,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1991年6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九个科,共406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
“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这个“标准”对中医各科常见病的病证名、证候分类、诊断依据与疗效评定均作了规范,有利于中医学术概念的统一,有利于中医诊疗效果的验证、总结与交流。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权威性的规范和客观的依据,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医学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脑病、胸痹、热病、厥脱、脾胃、多脏衰竭等九个中医急症协作组编制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1989年10月定稿,1990年7月1日在全国试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修改和补充,编写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试行。这个“规范”反映了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诊断、疗效判定的规范化成果,提出了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案,统一了认识,建立了准则,为中医内科急症的临床疗效评估、抢救成活率统计、疗效总结、经验交流等,提供了依据。这个“规范”在学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急性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改变了那种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偏见,扭转了中医急诊阵地萎缩的趋势,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临床疗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治疗急诊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5.3%,其中省级中医医院为36.54%,地(市)级中医医院为35.39%,县级医院为33.98%,中医急诊人数有了明显提高。
3 中医病案书写规范
199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并在全国中医医院试行。此“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和病案书写规范,突出了中医学术特色,体现了中医理论和病案内容的完整结合,是中医学术在大量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不断继承、论证、总结与发展。“中医病案”是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和考核临床医师基础知识、技术水平以及上级医师指导作用的重要资料,是衡量一个中医医院医、教、研水平和管理质量的依据。特别是“中医病案首页”在中医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成为大量的、统一的、规范的临床医疗信息源,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4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所谓“辨证”,就是对病人表现的证候进行辨别并确立诊断。因此“证候”既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概念。1982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医整理研究会上提出《中医证候规范》,1984年中医病证规范研究第一次会议提出《病、证、症的规范》,1986年第二次会议又提出修改草案,1987年欧阳琦发表《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附证候规范)》,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1990年邓铁涛发表《中医证候规范》,这些都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创造了条件。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94年通过国家局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1996年1月起在全国执行。该标准对中医病证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并确立了以《中医病名与证候名并列诊断》作为中医疾病诊断的辨证格式。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在国家标准新闻会上指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中医界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范例。“标准”既继承了中医传统,又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代码化,大大促进了中医信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信息事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
此项规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加快中医学术标准化进程中,制定的又一个重要的中医医疗技术标准。这个标准始于1984年,经反复论证、修订后,于1993年6月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试行。标准全面提出了中医内、外、妇、儿、肛肠、皮肤、针灸、骨伤、肿瘤、眼、耳鼻喉及口腔科的护理常规;制定了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制定了中医护理文件书写的规格、内容、要求和考核标准,规定了体温单、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计划、病室报告、中医护理病历的标准,以及20余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这个标准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医护理学水平,突出了中医辨证施护特色,规范了对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标准”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发展和提高了中医护理内容,为中医护理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提供了实用教材,为中医护理的临床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权威的、实用的、统一的法规,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本框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不断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化学的第一堂课,我不会直接教给学生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而是通过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播放一张食盐的图片,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在:“到超市我们如何从种类繁多的食盐中来选择我们需要的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会讨论起来,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我们的化学课几乎新授课之前我都要放一小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趣闻或故事,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播放视频“意大利死狗洞”和于谦的“石灰吟”;在讲燃料和热量时,视频播放“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等,这样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立即从下课的放松状态进入上课状态引入起到了渲染气氛、增强激情、激发求知欲的好效果,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里,在给固体药品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下倾斜,为什么,如果错误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氧气收集完后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错误,则后果如何?这些错误的操作因为具有危险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是无法演示的。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告诉学生答案,出现冷凝水回流,试管爆炸的现象。这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上述实验,弥补了老师和学生不易直接进行实验,而通过老师语言描述也难以到位的不足。 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的否则会导致的后果、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溶液中,老师都会强调后果的严重性,但学生机械地记忆,印象肯定不深。模拟这类不可能做的实验,省时省力,几个动画画面就揭示了事物变化的全过程。是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三、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变抽象为直观
以教师的经验,化学中的抽象概念《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一般会成为学生化学成绩分出的优劣的分水岭,若学生在这一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存在不可解决的疑惑,则会对以后学习――相对原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反应实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主要知识形成理解上的障碍。那么我们在讲《分子和原子》时用多媒体做出一段动画效果:把氧化汞粉末加热,分解成为很多的氧微粒和汞微粒;每两个氧微粒结合一个氧分子,很多这样的氧分子积聚成氧气;很多汞微粒积聚成金属汞。这一段不足一分钟的动画即可说明很多问题:分子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粒子;物质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这段视频学生直观的理解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及化学变化的本质。如在《原子的构成》一课中,由于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或感知构成原子的微粒,而且初中学生的立体概念又比较差,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三维动画将原子内部结构演示出来。《分子式”》一节,该课件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间插入了由flash软件制做的动画,将枯燥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而风趣的漫画形式,使学生在笑声中学到应掌握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式的概念、写法、读法和意义的掌握,即提高了学生的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模拟有毒有害的实验
例如,课本中《一氧化碳的性质》中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和高炉炼铁的实验,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无法完成,这时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 FLASH 等动画软件就可制作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接受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知识点的总结和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 例如进行O2、H2、CO2 实验室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制成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
学生可以随时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中,我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方式不限,形式不限,搜集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资料,上课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大家。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并且在活动中,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改善环境的方法建议,培养了他们创新意识,国际主人翁意识。同样的方法我还运用到课本中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中,在活动中同学们自己学到了许多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的代替我们的实验教学,但他可以辅助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教学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改善、提高,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高荣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1997年
(一)中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
每个学生想象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性到有意性,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
(1)中学生想象在较大程度上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2)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通过化学有趣生动的实验,使学生的想象有意性的迅速增长,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直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而想象力的迅速增长,反过来也在学生学习化学时起到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1)运用比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出现某种事物的形象,然后用比喻形成新的形象,引导学生联想,以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认识微观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化学反应的特征和不可见的分子、原子和世界中进行的过程联系起来。如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能够想象到在电流作用下,离子的迁移和在电极上得失电子的情景。本来水中的离子是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电流后,无规则的运动变为有规则、有方向的移动,这样形成了电流。通过实验和比喻,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认识和感知微观世界。化学思维的特殊性,关键在于结合微观想象能力进行思考,才有可能从宏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微观的理性认识。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
(3)培养学生从一点上能“看到”与“想象”更多的东西,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例如,在实验中看到生成气体、析出的沉淀,具有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教学中通过启发让学生思考,气体的颜色、性质,沉淀的颜色、状态,最后让学生通过反应物的特征能分析出生成物是哪几种,或知道生成物的特征能倒推出反应物是哪几种。在化学教学中坚持从实验出发,以实验为依据,将想象、猜想与实验,观察分析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想象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在校中药高职高专班250名学生为样本,随机分组。每组125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分布及平时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采取工作过程化教学方法,以“优”“中”“差”为三个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试和考核。以同一教师、同一命题、同一评价标准、不同教学方法,即“三同”“一不同”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研究方法
(1)工作过程化教学班
中药化学内容繁杂、零乱,理论抽象,相当部分内容与高职高专生自身能力和培养目标并无必然联系,徒增教学难度,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热情。因此将部分内容删除,除繁就简,除粗取精,将繁杂的知识点连接成“线”,由“线”及“面”,由“面”构成中药化学知识立体构型。“点”“线”“面”结合,增加学生对整个学科的立体把握,具体来讲,将内容组合成八个有鲜明特色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块,大工作过程化细化为若干个小工作过程化,理清知识脉络构造,系统化掌握。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简化复杂理论知识,强化实践。以实践性导向教学模式为主,以十二个实验为抓手,转化为十二个具体的工作过程化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步骤:
①开展调查。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结构、主要成员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②进行对比。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诸方面要素进行测定、比较、研究。
③开展行动研究。以《研究方案》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做好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总结工作。
④进行评价。
⑤进行经验总结。
(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理实分离。
3.评价指标和方法
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评估,以考核理论和实践成绩作为客观指标。
4.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以卡方检验作为统计手段。采用成组设计的卡方检验,可信度水平取0.05。
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过程化教学方法组中药化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期末理论成绩(表1)和实践操作能力(表2)较传统教学组有明显提升。
表1 两个年级学生中药化学理论成绩
■
统计学分析(?字2=53.93,α=0.05,P
表2 两个年级学生中药化学实践操作成绩
■
统计学分析(?字2=73.03,α=0.05,P
三、讨论
中药化学所包含内容广泛,理论抽象,知识点繁杂、零乱,有相当部分章节内容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培养目标相关甚远,也不适合现实教学需求,部分抽象理论对于高职高专生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毫无用处,徒增教学难度,增加学习压力,弱化了学生学习热情。因此,“中化”工作过程化式教改力求删除,将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化、通俗化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工作过程化教学就是将中药化学的内容,整合成若干个具有共性的工作过程化,在此过程中,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弱化“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的作用,以通俗、直接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代表性、精典的例子作为引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秋的效果。同时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整合到一起,淡化理论,强化实践,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准绳。使培养出来高职高专生能够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彻底地和大学生“只会讲一点理论,不会动手操作”尴尬分手。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任意子领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以德国布莱梅大学教授felix rauner教授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派认为: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和经验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近年来工作过程化教学法在药学职业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教学效果也得到肯定和提高。中药化学是一门非常适合工作过程化教学的一门专业课。
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过程化教学法能够应用于中药化学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考核成绩来看,工作过程化组理论识及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工作过程化教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使他们的未来工作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但从工作过程化组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问题还有待于需进一步探讨。教师和学生在工作过程化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查找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少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会让他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将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6.
[2]杨发,杨娟,刘晓,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6):1915-1919.
[3]艾继周,楼渝英.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教学改革与建设[J].重庆医学,2009,38(16):2109-2110.
[4]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5.
[5]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08(98):38-39.
[6]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7]彭颐,高宝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课程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7):145-148.
[8]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4(20):14-15.
[9]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7):59-60.
[10]齐宝宁,孟娟娟,杨媛.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作者简介:方应权(1973-),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实验;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构建创新型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进一步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实验的特有优势,加强操作能力培养。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重视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定阶段上经验的总结,因此知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蒙上时间的灰尘,原来认为是正确的知识就不那么正确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探求知识、认识真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三、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新奇现象,在探究现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实验操作失误、现象理解的偏差以及由实验衍生出的知识问题。教师则要注意观察,注意提炼,适时点拨、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寻求问题准确的答案。由于学生长期沉浸在自学自悟的实验认知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倾向就会越来越大,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互相争议,通过辩论、评论,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养成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问题讨论,获得比较园满的答案,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知识颖悟能力、学习自觉性必然增强。教师则要再次举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类比,让学生通过联想,形成新的发现,得出新的规律,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能迅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从而确定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可归属于已有的何类知识的延伸或扩展,使学生获得知识合理迁移。
四、化学实验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将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带领学生走进化学探究的殿堂。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有效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一部分。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实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验中展开主动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真理,深入本质的理解知识,实现有效教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作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以奇妙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有着直观而奇妙的现象,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很强 的吸引力,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氧气制取”时,可以在学习新知前做一个魔术,魔棒点灯。告诉学生,教师可以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学生都表现出了惊讶的眼神,此时教师演示实验: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然后再往玻璃片上滴几滴浓硫酸,玻璃棒蘸取后接触灯芯,结果神奇的现象发生了,酒精灯被点着了。这一神奇的现象自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得学生心中产生困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此时教师再相机诱导,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
二、以直观的演示实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演示实验更为直观,更为形象,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能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如在学习“燃烧”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燃烧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与形象认知,我对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以下两个演示实验。一是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用球胆向盛有热水与白磷的烧杯缓缓通入氧气,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开始燃烧产生火光。二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来认真观察。在直观的演示实验下引导学生来思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水中的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红磷燃烧的条件。这样学生将问题与直观的演示实验结合起来,自然就可以自行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不再是机械的记忆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获取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而深入概念的本质加以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掌握更牢固,是真正地理解性记忆。
三、以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以往的被动地位与机械行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调整,为学生创造类似于化学家科学探究的环境,让学生来探究未知的领域,走进科学探究的殿堂。如水的净化、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探究物质的变化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进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掌握实验方法。
四、以丰富的课外实验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学习即生活,要在宽广的生活空间里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实验中来增长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课外实验,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展开实验探究。各小组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更加活跃,大多小组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来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开展自由而富有个性化的课外实验。但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小组失败,此时我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与体会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体会,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失败的小组对实验进行修正,再次展开操作。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外实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学生的化学知识,丰富学生的化学见闻,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五、总结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主要学习方法,是架起通往化学殿堂的桥梁。教师要实验的开展,要让学生有更多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展开主动探究,以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初中化学实验重要性之我见[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8).
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和新课程的晶体结构内容在密堆积和晶体类型两个部分涉及到了晶体结构的空隙。然而,有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中在这两个部分对空隙的论述十分简单,不深入也不系统,更没有涉及具体应用。因此,许多中学参加竞赛的选手和教练员在遇到晶体结构的空隙问题时往往感觉难以理解,解题无从下手,甚至忽视了这一重要内容,这是在竞赛和新课程培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在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和新课程层次上系统论述晶体结构中的空隙构成及其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并以实例说明空隙在分析和解决晶体结构问题时的应用,以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教与学以及化学竞赛辅导有所帮助和启迪。
1 密堆积中的空隙
密堆积是晶体结构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其中面心立方最密堆积(A1)和六方最密堆积(A3)是最常见的晶体堆积类型。这两种堆积方式都会形成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图1表示了这两种堆积方式的两层等径圆球的堆积情况和形成的空隙情况,图中球1、3、4与相邻接的第一层小球围成四面体空隙;球1、2、3与相邻第一层3个球围成八面体空隙,并且堆积球数:四面体空隙数;八面体空隙数=1:2:1,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分别可容纳半径为0,225R和0,414R的内切球,R为堆积球半径,对此我们已经做过详细介绍,见文献。密堆积形成的这两种空隙在理解晶胞结构与堆积方式之间的关系、晶体的堆积周期以及晶体的掺杂等问题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常见晶胞中的空隙
按照成键特点晶体类型可以分为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晶体结构多种多样,但是几种主要的离子晶体形式是我们认识和推断晶体结构的常见形式,比如NaCl、立方znS和CaF2等,我们就以这几种常见形式来介绍晶胞中的空隙及其应用。
离子晶体中,一般把半径较大的负离子看作等径圆球进行密堆积,而半径较小的正离子有序地填充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当然也可以把正离子看作堆积而负离子填充空隙。图2(b)表示的是等径圆球的面心立方密堆积形成的晶胞,NaCl和立方zns中的C1--离子和S2-离子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堆积形式,它们形成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Na-离子和zn2+离子分别填充它们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而形成面心立方NaC1(图2a)和zns(图2c)晶胞。这是两种很具有代表性的晶胞结构形式,可以用于很多类似形式的其它晶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那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仅仅限于上述理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进一步分析:
首先,找出等径圆球的面心立方密堆积形成的晶胞中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是如何构成的。在图2(b)的面心立方晶胞中等径圆球构成了4个八面体空隙和8个四面体空隙,每个顶点与相邻3个面心构成一个四面体空隙,这样,从8个顶点出发很容易找到8个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八面体空隙最明显的一个就是6个面心构成的以立方晶胞体心为中心的八面体空隙,另外,以晶胞的每条棱的棱心为中心位置,4个晶胞共同构成一个八面体空隙,这样的空隙每个晶胞占统计意义上的四分之一,12条棱共计3个。这样面心立方晶胞中就有占据体心位置的和棱心位置的4个八面体空隙。找出空隙位置是我们利用空隙来深刻理解和分析解决晶体结构问题的前提。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重要性;作用
一、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进行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化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初中化学是初中生接触化学的启蒙阶段,这对从未了解和学习过化学的学生而言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如果初中化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等,这几种实验都充满了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这几种实验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绪言课时,可以做几个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清水变色”“铁片变铜片”“死灰复燃”以及“魔棒点灯”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化学课堂顿时变得热闹活跃,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此外,初中化学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应当适时变换不同的化学实验,从而稳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氧气,体会到化学实验带来的科学成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醋去除水垢这种课外小实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化学为生活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初中化学实验也是一样,需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目地要明确,善于抓住重点,观察要自始至终,无论是显而易见的还是隐蔽细微的,都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观察,还应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观察记录。具体而言,首先在做一项化学实验前,学生要对实验的器具、药品的形状、连接的方法等仔细观察。其次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要观察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尤其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的片面性。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n)。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观察白烟,又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再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很多初中生认为学习化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加以记忆。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反复地记忆,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记忆力的过程。增强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做实验,要求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等多个感官去观察和体会化学实验带来的感受,全方位地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一项反应产生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并且这种记忆往往非常牢固。比如,在进行“过滤”这个考试常出现的重要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一次实验操作,仔细体会实验要点的由来,从不同的感官去体会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利用实验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比单纯从书本上死记硬背化学过程和结果的效率高得多。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非常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因此,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时刻掌握规范的操作,这对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学生自己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实验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现象。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实验规范操作,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发挥出示范带头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到学生。当初中化学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会不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京伟.分析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的作用[J].新课程,2010(12).
2.钱永昌.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3).
3.唐努尔.伦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J].青年时代,2014.
关键词: 电化教育 英语教学 教育理念革新 教育最优化 均等教育机会
一、引言
原国家教委1997年下发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中指出: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可见,电化教育不仅具有扩大教育规模、传授知识技能、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显现作用,而且具有展现现代科学技术优势、渗透科技意识、影响下一代成长的间接潜在作用,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战术之举,更是参与教育改革,变革教育体制、教学结构的战略行动[1]。
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普遍觉得英语难学,特别在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更被称为“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这反映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重应试轻运用等诸多问题。电化教育在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化教育的应用为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途径。
本文从教育教学理念革新、教育最优化和均等教育机会三方面探讨了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我国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和应对措施。
二、电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电化教育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教学普遍采用“满堂灌”方式,而现代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自觉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习[2]。电化教育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3],促进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英语学习中,特别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利用其已有英语知识经验,内化新知识、新经验,学会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电化教育以其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但能够向学生呈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还能通过视听多维感知锻炼学生英语准确发音的能力。电化教育提供的情景教学是传统英语教学不能及的,情景对话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强化所学知识。因此,电化教育呈现的生动、直观的影像和标准英语对白,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角色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电化教育实现英语教育最优化。
南国农在1985年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教育最优化包括:选择与确定最优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设计最优的教育过程。要求在同样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能使更多人受到教育。也就是要提高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取得更有时效的教育效果。电化教育能实现这种教育的最优化[4],从而保证和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首先,电化教育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的展现,使学生对英语单词涉及的概念和事物有感性认识,之后在教师帮助下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如讲解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迪斯尼娱乐园,通过空间顺序一一呈现园中的景点和事物。这样学生会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对话互动,既能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使教师不再单纯依靠自身能力推进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师在紧张的教学进程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What should I do章节时,通过图片呈现不同情境人物对话和表情,让学生体会情态动词could和should的用法,这能省去诸多语言讲解,可以明显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
第三,电化教育由于其方式和内容的形象化、新颖化、趣味化,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兴趣[5]。如英文26个字母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一面播放字母歌,一面在投影仪上不断重复每个字母,不但使学生牢牢记住所学字母,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克服只靠贫乏讲解和死记硬背,学生仍分不清、记不住字母的问题,使学生以知识获取为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从外部力量的推进转而依靠内部的自我激励推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而且促进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问题情境中,产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四,电化教育让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精讲多练,既能在讲完某个知识点后即可进行教学效果检查,又可在课程最后做总的课堂练习。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使教师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对教学策略和目标做出调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在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章节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中,动词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如何变化是本节难点和重点。教师既可讲完直接引语后便进行课堂巩固,又可在所有知识讲解完之后进行学习效果检查。这种点和面的综合交叉的教学反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尽量顾及所有学生。
(三)电化教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缩短城乡差距。
电化教育在我国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但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最优化,同时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缩短了城乡差距。以济北中学为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和加强电化教育水平,如在软硬件设备投入上,2010年10月通过招标花费121万元为每位教师配备联想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网络接入校园网,实现办公、教学、管理的现代化;2010年5月,该校投资30多万元新配置语音教室3个,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音视听环境;该校还重视电教软件的更新换代,订阅电教教材和刊物,购进多媒体教学软件,提升校园网站知名度等。该校在充分运用电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明显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学水平。
电化教育的大力投入,尤其是农村电化教育的改善,有效地平衡了我国初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无疑对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电化教育让农村孩子接触到更多知识,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使他们与世界的接触更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乡学生课外知识存储的差异,激发了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农村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化教育促进了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革新,为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短缺,软硬件设备配备不足。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软硬件设备配备不足在农村中小学中尤为突出,电化教育设备在种类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英语教学需要,某种程度上限制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普及。另外,电化教育教材、刊物缺乏、师资建设落后、设备不配套、使用不当、维修保养不到位,加剧了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英语教学的困难。
(二)教育观念落后,仍受制于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缺乏对电化教育应有的重视,并未看到电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全面发展的优势。为了取得暂时的高升学率,而固守应试教育。这一情形使英语教师失去电化教育教学的积极性,阻碍进一步钻研电化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电化教育在英语课程教学和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弱化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三)师资培训落后,英语教师现代电化教育的专业技能不高。
由于很少有英语教师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对电教专业技能不熟悉,即使勉强使用电教手段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恰当地运用电教设备。要么,只用一两种设备草草了事;要么,大量设备齐上阵,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有的英语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而电教技能匮乏,课堂上洋相百出,白白浪费宝贵时间,从而与电化教育目的相悖。
对于电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增加教育投入,尤其要改善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可采用分阶段、递进式发展策略,从最基本最实用的电教设施建设入手,分步实施,逐步提高,防止电教设施建设中过冷过热等短期行为现象发生。电教软件建设必须与硬件发展同步进行,做到电教资源配置科学化[6]。从而保证英语教师有充足的电教资源进行电化教育。
2.转变英语教师教育观念,提高英语教师电教素质。
建设一支高教育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而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学校不但要敦促英语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要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观摩和学习英语教学名师的教学过程,提高自身教育理论修养。教师整体电教素质的高低可以说是衡量学校电化教育水平的一种标志[6],因此,要加大英语教师电教技能培训,举办电教技能大赛,对技能掌握熟练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定期进行全校经验交流会,分享电教技能学习经验,以提高教师电教素质。
总之,中小学电化教育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英语学科,深入课堂,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按照十精神,讲科学、重质量地加快电化教育建设,以促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化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马成杰.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走势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1997(4):5-11.
[2]冯秀琪.我国电化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67.
[3]郭琴.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三)[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5-8.
[4]李祺.电化教育与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最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