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1 否认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 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 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 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 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 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 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 关心老年病人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 调动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 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 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环境调节对可能引起不良刺激的环境应尽量回避,鼓励老年病人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要鼓励他们与亲戚朋友书信、电话交往,以减少生活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激发生活情趣,增强身心健康。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口服用药 常见问题 护理 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生活料理、疾病护理等问题。人老病多、用药亦多,这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都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各个脏器均出现退行性变化,住院老年病人用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对我科100名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在口服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疗监护得到有效保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科68岁—89岁,平均(78.0±4.3岁),住院老年病人100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话),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中学28例,大专以上18例;伴发1种疾病者45例(占45%),伴发2种疾病者19例(占19%);伴发3种疾病者16例(占16%);长期同时服4种药物者12例(占12%),5种以上药物者59例(占5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
问卷的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临床常发生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问题自行设计,共6项。经我院五位护理专家审核修改,认为效度可靠,重测信度为0.80。重点内容包括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存在的问题和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两方面。
1.3 分析资料的方法
对回收到有效问卷结果用百分率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常见问题
2.2 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如护士发放口服药时不能做到服药到口,发药后又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服药,因此,有41.0%的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分辨率差,曾发生过漏服服药;有40.0%的患者由于不懂得药理知识,擅自服用院外带入的药物;有30.0%的患者不按指导服药;有25.0%的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有23.0%的患者有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又如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护士发药时不备水或水凉后未及时为患者补充热水,从而使患者不能及时服药,造成患者漏服药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调查中发现,有47.0%的老年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过呛咳。临床上常有多种疾病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吞咽功能障碍。有28.0%的住院老年病人希望自己独立服药;调查中有64.0%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自行用药,不同程度影响到住院期间正常药物服用。由于服药种类太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病人忘记服药、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3.2 护士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病人服药
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评估不全面。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且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有些药物需分别服用,因此,容易发生漏服或忘服药物。反应出临床护士对老年病人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护士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护理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护士在发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未能及时督促,致使病人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本调查中有23.0%的老年病人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护士在发药前有时未能及时打开包装,导致老年病人不能及时用药。另外,13.0%老年病人不能自己准备服药用水,护士履行职责发药时备服药用水,可避免老年人因备水困难发生烫伤等意外。
3.3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4]。
护士从负责备药、发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应加强护士对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做到主动对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针对老年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要给予协助与督促、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5],坚持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病人服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3.4 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
有些老年病人在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的服药到口顺从性差[6]。因此,护士长、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的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服药安全性。
4 口服用药常见问题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对护士的服药安全教育
4.2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
4.3 加强家属或陪护人员管理
4.4 加强老年病房管理力度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 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 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20—01
心内科老年病人住院后,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态度。我们作为护理人员,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将爱心注入患者的心里,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情绪,还能使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从2007年~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患者进行心里特点及护理分析,在这34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65~84岁,平均年龄为73岁。
2方法
在对上述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待护士和病人建立和谐信赖的友爱关系后,依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
3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34位的患者和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到满意,即满意程度97%;有1位患者的家属持保留意见。
4 护理
4.1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
对于住院的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心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里特点:
4.1.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且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1]。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年龄已很高,他们对自己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日期等还不清楚,对生命的期盼加上对病痛的折磨,所以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佳等。
4.1.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病人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落寞,是由于本身病人的性格多内向,加上病魔的折磨,不爱言语,不愿意与其他病人进行沟通,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4.1.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病人们便自暴自弃,不去主动接受治疗,也不去配合做治疗,而是每天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不对生命满怀期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4.1.4恐惧紧张
主要表现在首次住院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剧的患者,在癌症患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里特点了,他们会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在恶化,是死亡在向自己宣战,这个心里状态的病人一般求生的欲望会消减,失望悲观的情绪会滋长蔓延,产生极度的恐慌。
4.1.5 依赖他人
心内科老年病人大多数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其依赖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具有这类心理特点的病人,不是自己不能做,而是自己本身不想去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别人悉心照顾下生活,便不愿意自己努力去尝试做些什么,经常时间的不去活动舒展筋骨,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4.2 护理措施
4.2.1帮助病人自我放松
对于病人的疑惑和问题,护士应进行认真、耐心的解释,不仅要让病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给病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建议病人做好自我调节,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4.2.2建立感情交流平台
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是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这类病人虽然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去和病人进行接触、交流,谈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自己在病人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2]。
4.2.3关心一支持一鼓励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2.4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康复活动, 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同时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对于一些逃避现实的病人,首先要和其家属取得联系,并努力配合,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心和爱,以及对他康复的期盼,鼓励病人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与疾病相斗争。
5体会
针对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帮助心内科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心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for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o conduct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for hospitalized 50 elderly patients, and use life quality evaluation scale to evaluate the indicators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s got good effect.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psychological care.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323-01
0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不断增加。老年病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的特点。表现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形态,组织生理功能上发生退行性变,在住院期间,通过对老年病人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过度依赖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提高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使老年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很快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月入住我科的老年病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既往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入组病人共5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72岁。
1.2方法
1.2.1 评定量表老年病人生活质量评定表,共11个项目,包括4个子量表,①身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社会适应;④环境适应。
1.2.2 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2.2.1 焦虑不安,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第一周的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河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于这类病人,有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放松训练。通常,病人可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2.2 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心理,他们形成了依赖性,这对康复十分有害,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以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完全适应了别人照料下生活,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帮助。
1.2.2.3 情绪不稳,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多见于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此时医护人员要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改变其态度。同时要理解,宽容和忍让,适时地进行开导。
1.2.2.4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这种脆弱心理在患病后负性增强,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这种情绪状态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针对他们,我们要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树立自己能早日康复的信心。
1.2.2.5 孤独寂寞,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主要是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而缺少亲人陪护造成的,病人常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加之其他病人也不予其交往,很少有人探望,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我们要尽可能多增加与合作接触机会,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有针对的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他们,驱除寂寞情绪,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合作交流,鼓励多和别人接触,并向其讲述交往的好处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建立了感情,最终在使病友关系得到改善的同时,达到身心护理的最佳效果。
1.2.2.6 其他,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2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的合作,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基本达到满意效果。
2.1 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2 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2.3 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了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信赖状态,愉快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卫生局编.医药科技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46-252.
[2]成蓓,曾尔元.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71-272.
[3]冯焱.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9-10.
[4]宋祥芳.几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09,13(1):44-45.
[5]孙巧玲.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09,13(1):47.
[6]胡永凡,金泽验,王凡.社区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抑郁障碍复发的体会.护理学杂志,1999,(02).
[7]刘向红.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2,(01).
[8]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健康教育是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老年人尽快恢复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教育内容包括老年人生活卫生、饮食营养、常见病、常见急症、老年人保健检查、老年人用药问题、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家庭护理部分,护理人员要达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应掌握老人的心理特点,热情耐心,使之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护士与老人应建立起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有效地进行宣教和干预。如在与老人个别交流时,应尊重老人的隐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鼓励其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
注意教育的目的性:系统化健康教育目的要明确,旨在提高老人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而有别于医学生的教育。如在讲解常见病症及家庭护理时,要击中要害,避免理论性过强,防止引起老人的焦虑。
注意条理性:老人由于记忆力、视力、听力等功能的衰退,其接受能力相对较差。每次讲课前发放当日讲解提纲重点,授课时注意控制语速。同时,要不断强调和反复,便于老人强化记忆。
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人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解释常见病症等抽象的医学理论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病例加以说明。
提高自身素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涉及面广,护士应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发挥多元化角色的功能,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资料,每次讲课前应根据讲课的内容及目的充分备课,使讲解生动、易懂,老人乐于接受。
护 理
老年人发病的特点是病程长、并发症多、康复慢。因此,对老年病人的护理,要耐心、细心、减轻老年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老年病人的护理一般有下述几个方面。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耐心。人岁数大了以后,耳聋眼花,所问非所答,嗦絮叨,特别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我们给老年病人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多与他们聊天,多听一听他们的倾诉,切不可与老人对着吵或不搭理。
对老年病人护理动作要轻柔,照顾要细致。特别是给老年病人翻身、按摩或递放便盆时,动作一定要和缓温柔。为了让病人感到舒适,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给病人喝水时,一定要尝一下水温,以免烫伤病人口腔黏膜,给病人用搪瓷便盆时,应用温水涮一下,使病人不感到过凉等。
防止并发症。如对久病卧床的老人,特别要注意防止发生褥疮,对肘、踝、肩胛骨、背、臀等受压部位要多按摩。
注意老年病人的居室环境。如居室通气要好,病人不要直对窗户,光线要柔和,居室布置要温馨和谐,电视、音响等音量不要过大。
注意老年病人的卫生护理。对卧床的老人要坚持每日的洗脸、洗脚、会阴清洁、口腔清洁,经常擦浴,经常更换衣褥、枕巾、床单、被罩,使老年病人有一个舒适卫生的环境。
细心观察病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
老年病人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做好疏导工作,老年人一般有两种心态,一是不服老,二是怕麻烦。注意老年人的安全,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有:①跌倒,②误吸、误食,③坠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首先,帮助老年人熟悉环境,衣裤鞋不宜过于肥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
其次,老年人的食物要少而精,软而且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进食的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睡或饮料,每种食物不宜过多,防呛防噎。
另外,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以防老年人坠床摔伤。
用药护理: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标记鲜明,向老年人讲解清楚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当静脉、肌肉给药时,注射速度要缓慢,边注射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注射,同时报告医生。在药物推注结束后,不要让老人立即起床,继续观察2~3分钟,安眠药最好上床后服,以防药物在老年人上床前起作用而引起跌倒;夜间或睡眠中给药,一定要把老年人叫醒后再服。
饮食护理:老年人的饮食应按其对营养的需要适当选择和搭配,有目的地选择饮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调节因器官老化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
皮肤护理:依老年人皮肤的特点,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年人皮肤护理的重点。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尿和粪便污染,摩擦损伤等,是卧床老年人发生褥疮的原因,预防方法为:①定期清洗,老年人穿用的内衣裤要适当宽松,柔软、光滑、吸湿性强;②经常按摩皮肤,用翻身、垫橡皮圈等分散压力;③保持老年人的皮肤表面不过干或过湿,避免摩擦,防损伤,防止手表、指甲划伤老年人皮肤。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人护理风险以及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并回顾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临床收治的1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根据这些患者在护理中的状况来分析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技能,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加强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老年病人的护理是医院护理中需要特别注重的护理对象,由于老年人自身对护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等因素的存在,那么,老年病人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必定也存在过多的焦虑,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护理中的风险,寻求有效地护理防范措施对护理效果影响极大。
关键词:老年病人; 护理;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2-01
老年病人在医院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因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身体素质下降等原因,会造成一些身体上及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增大了老年病人的数量。老年病人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老年病人体制下降,会出现步态稳定性下降、平衡功能受损,极易跌倒,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跌倒的防范措施。老年病人在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生理因素外,还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护理的老年病人的相关资料,老分析老年病人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临床护理的老年病人作为分析研究资料。这些老年病人的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5)岁,他们均存在不同的病症后入院治疗。
1.2 护理: 老年病人年龄大,病情严重而复杂,死亡率极高,病程长且伴随着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方面的护理知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他们受病情、环境、文化程度、家庭构成、地位等的限制,护患沟通就具有了特殊性。只有掌握了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护士与年老患者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在对老年病人护理中,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关心老年病人,了解其需求;
第二,与老年病人沟通时,要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
第三,尊重老年病人;
第四,注重与老年病人说话的方式、内容;
第五,与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病人沟通,要掌握不同的契机;
第六,嘱咐老年病人家属合理用药、按时用药;
2 护理风险
2.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恢复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如果存在纰漏,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使得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懈怠的心理;第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新少; 第三,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对护患纠纷的认识较为肤浅,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第四,护士长不负责,导致护士们打错针或者用错药等问题出现。
2.2 老年病人方面: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并且其对自身的病情也不了解,极易形成焦虑不安等心理。部分老年病人还会出现擅自离开医院等行为,也会极易造成其他的安全隐患。
3 防范措施
在对老年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就需要护士做到:
第一,嘱咐病人或者家属按医嘱正确服药;
第二,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u行走;
第三,当需要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打呼叫铃,勿自行活动;
第四,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行动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
第五,夜间家属应该将小便器放于床旁;
第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老年人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综上所述,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健全护士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护理的缜密程度,组织护士定期学习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以及在护理中的相关维权知识等,对老年病人给与详细的病情介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护理风险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丽芬,葛正中.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7):588-590.
[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42-564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急诊科收治的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老年人450例,年龄60岁至90岁
1.2 护理方法:从入科评估开始,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效果评价。急诊老年病人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反复不断的评估。
2 急诊老年人的情绪反应
2.1 焦虑:为急诊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多由于病情急、重而急于救治,对病情诊治不甚了解,或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引起,表现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2.2 恐惧:对于初次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对环境陌生,对急诊护理操作不熟悉,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对于多次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2.3 绝望与孤独感:老年病人随着身体的衰老和体弱多病,心理机能逐渐衰退,精神上缺乏寄托,容易滋长孤独老朽感,当出现急性病症时就会出现对安全感的丧失和惶恐,对于长期出入急诊的病人会有绝望情绪,甚至会产生轻声念头。
3 对急诊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安置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光线充足,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的警报对病人的影响,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避免外界环境的恶性刺激,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减轻病人的焦虑水平。
3.2 落实常规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对病人不适症状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评估影响病人自理能力和基本生理需要的因素,并设法解决。
3.3 加强病人的临床症状的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皮肤的清洁,分泌物的处理等,使病人获得心理与躯体的舒适。
3.4 做好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病情及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使病人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3.5 做好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可能注意治疗较多,而往往忽视了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和感受,无意中损伤了患者的自尊。我们在操作中应尊重患者,做好解释,耐心讲解各种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注意语言的通俗性,使老年患者便于记忆。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痛苦,安慰、鼓励患者,解除焦虑及不安。
3.6 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要求做到理解患者,以体量的心帮助病人控制情绪,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老年病人身体机能衰退,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伴有消极的负性情绪,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倾听他们心中的烦闷并用一颗爱心、真诚心和包容心给予支持和帮助。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急诊科治疗护理实时间有限,医患之间往往难以迅速建立彼此的信任,要注意加强沟通知识的学习,规范语言,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对消极悲观的病人要给予支持鼓励,语调坚定慎重,充满信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疑虑要给予及时的劝导和耐心的解释,消除疑虑;对于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反复讲解、循序渐进,内容主要针对急救护理常识的讲解。护士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穿著要整齐、整洁、举止大方得体,步态轻盈,面带笑容,给患者亲切感。操作时动作娴熟、准确轻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年病人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保证手术中安全是我们手术室护士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老年病人;护理;
1 身心状况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部相应地出现一系列变化,老年期的变化可以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等。
1.1 老年人常见疾病 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耳聋、前列腺肥大、颈椎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血压病史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调查,我国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高达38.2%;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胶质成分减少,而无机成份增多,可由年轻时的50%增加到80%,导致骨骼变脆,韧性降低,易发生骨折。关节的表面粗糙不平整、变形等使老人年站立不稳,行动不便。一些部位的骨质增生,给老年病人常常带来极大的痛苦。老年人肺组织会出现弹性降低,肺泡扩大,加之胸廓前后径扩大活动受限,出现肺总量和肺活量下降,有人发现80岁时最大换气量,只有20岁时的50%。呼吸道粘膜萎缩,粘膜也有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36%有冠心病,44%有心肌纤维化,29%的病人有心肌变性。高血压和其它心脏病,使心脏出现病理性扩大,临床中常会见到。
1.2 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挑剔,自我防卫心理较强,固执,性格内向,反应慢,动作迟缓,记忆力及听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情绪改变十分明显.一方面对麻醉、手术具有恐惧感;另一方面对自己所患病的不了解产生焦虑、精神紧张。焦虑心理表现为:对手术目的、方法、预后不明确,导致不配合;抑郁心理表现为:自尊心低、沮丧、无助;孤独感表现为:不愿与外人交流;依赖心理表现为:对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
2 护理面临问题
2015年60岁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因此老年外科手术也不断增加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约占外科手术病人的25%左右,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并存疾病相对增多,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减退,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其手术危险性比年轻人明显增高。为加强老年围手术期管理,防范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病人病情,评估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现老年手术病人围手术期保障,使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起着重要作用
3 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护理、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护理。他们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病人表现烦躁表现为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上述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3.1 术前护理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多数老年患者适应新环境能力差,顾虑较多。因此,把忧虑、恐惧消除,解除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1.1 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消除病人心理负担 因患者担心无人照顾,给家人在经济、工作上带来麻烦,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我们首先尊重老年人, 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介绍环境,在较短的接触中,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受重视,主动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并耐心热情讲解手术有关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做好详细评估工作 为手术做充分准备 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及手术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积极调整其生理状态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是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术前对病人生理状态做充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手术护士的配备。特殊物品准备包括防压疮硅胶软垫的准备,复温毯的准备。
3.2 术中护理 由于老年人特殊生理特点,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在病人入室后严格按安全核查要求核查病人相关信息,特别是手术部位。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比较脆,一定要选好血管,一次成功,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老年人肌肉松弛,皮肤粗糙,弹性差,皱褶多,备皮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由于老年人尿道平滑肌松弛,尿道口回缩,宜用粗尿管防止溢尿,导尿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手术中使用硅胶垫,以减少外力对骨隆凸处的受压。老年人基础体温较低,可根据室温,术中出血等情况选择性的使用复温毯。
手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因老年人体质弱,手术耐受性较差,病情复杂多变,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还应重点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极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等。手术中还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伤害。
3.3 术后护理
3.3.1 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
3.3.2 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老年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加强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至关重要。①压疮:减轻局部受压。②坠积性肺炎:嘱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感染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嘱患者多饮水,经常变换,做深呼吸,以训练膀胱肌收缩功能。④深静脉血栓: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遵医嘱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降低血液黏度,且卧床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病情加重。因此,正确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展全方位护理是达到正确护理的有效方法,其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纤维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防腹胀及便秘。
【关键词】 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前;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9-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老年病人也日益增多。手术是普外科治疗疾病的常见手段之一,常伴有一定的手术风险。老年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其伴随疾病相应增多,各脏器功能的不协调手术的风险相对增加,手术后病死率加大、并发症发生显然高于年轻手术患者,为此对老年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1 一般资料
本组普外科老年病人312例,男,184例;女,128例,年龄65-93岁,平均81岁。其中性格孤僻,恐惧感162人(51.9%),对医院表示受威胁,陌生感156人(50%),合并心、肺、脑、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132人(42.3%),经济条件差31人(9.9%)。
2 护理
通过对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疏导和宣教的护理,可以使老年人心态放松,减少紧张情绪,降低老年的住院时间,减少入住费用。
2.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2.1.1 恐惧心理 恐惧是每个病患必有的心态,如何减轻恐惧心理,放松心态,是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做的工作,要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特别是意识清醒的重病人,因家人的不合理解释或不惧怕患者了解病情的状态,会使病人产生恐惧感。要不厌其烦的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出血,损伤,疼痛等明显的症状出现,会使病恐惧心理更强。所以做好患者的合理沟通是医护人员必做的工作。
2.1.2 偏执状态 有些老年病人性格内向,平时不和他人沟通,性格固执、孤僻,对他人不信任,对年轻医生有偏见,各人认为经验不丰富,在沟通语言欠妥的情况下,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法提出质疑,以至拒绝治疗;对他人的心理疏导不能接受;还有些病人希望能得到子女的关心,引起医生、护士的注意和同情,均表现出偏执心理。对待这些病人,要找有经验的老医生,老护士,给予心理疏导。
2.1.3 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病人经济条件差或平日合并有其他脏器慢性疾病,担心预后,或担心子女工作繁忙、术后无家人照料而产生焦虑心理。另问题是因为老年人长期生活在家里,住院后起居饮食条件、休息睡眠环境等改变,都要给予适应性的治疗及护理,这样就能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了。
2.2 实施护理措施
2.2.1 加强入院护理教育 老年人住院后,治疗和护理人员,要首先学会倾听老人的心声,在每个护理环节比如先从饮食起居,至到生活疾病的了解上,去关心他们,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尽量的支持,生活上给他们以更多的照顾。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同时,再给他们讲解些有关配合治疗的方法。设身处地的为老年病人考虑,解决问题。责任护士还会针对不同的病人做到因人而异的入院宣教,对首次入院病人介绍病房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如何保持环境、避免噪声、保护自己的财产及公共设施、怎样遵循相关规章,有条件的护理员应将作息时间、检查内容制成温馨提示卡交给病人,介绍病房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让病人消除陌生、恐惧感。对多次入院病人要介绍负责医护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将有关资料提供给病人,使其了解治疗过程,减轻其焦虑情绪。尽量避免提及老年病人应激能力差、反应迟钝、行动不便、耳聋目不明的弱点,鼓励他们做好每件事,配合医护工作。
2.2.2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计划,和护理干预的准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视力、听力、皮肤、运动四肢活动能力,血管的硬化等状况。在查体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伴随病人的合并症。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对手术前,术中,术后应该家属协助的工作交代清楚。为了取得信任,更好的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2.2.3 护理干预的计划包括 老年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常常病情复杂,患有多种病症。所以,术前护理干预计划同病不同人。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者,因人而异的检查用药,以不影响手术,能良好的愈合,顺利的手术为重点,开展护理工作。比如控制饮食、药物控制血压皮肤护理等;对高龄、营养不良老人,除饮食营养外,还要行药物支持,还要做好术前患者的运动锻炼和注意反应迟钝、平衡功能减退的老人的安全护理工作。
2.2.4 恰当的心理干预 责任护士在术前详细了解病情,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评估。注意观察病人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对有焦虑和恐惧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护士应鼓励病人诉说自己对手术的心理感受,指导老人学会调节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方法,散步、听音乐、看电视等。无论手术的轻重,对术前交代是必要的,将经过多次讨论的方案交代个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知情,同意,这是必要的,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医生和护士对病情的十分了解,手术把握性大,施术水平高,从而产生莫大的信任。通过心理干预,保证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2.5 做好社会和家庭人员的工作 老年病人惧怕痛苦、担忧手术后遭人嫌弃、生活自理能力差、经济负担重等问题,医护人员尽量为他们考虑,排除他们的忧虑,建议医生治疗中例行节约。安慰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提醒子女在老人术后照顾和安排的问题上做出承诺,尽量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
总之,老年病人的疾病和精神情绪与心理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负性心理可延缓疾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调控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良好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世芳,卓么吉.普外科老年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7):188.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终身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对人体的各部分均造成损害。它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多,其治疗和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下主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调节三方面谈一谈我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护理 饮食 运动调节
1 心理护理
1.1 做好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严格控制饮食及终身治疗,而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使病情恶化,继发并发症,如药物使用不当、精神因素,饮食、运动等方面。但如果患者合理控制饮食,科学应用药物,适当锻炼身体,病情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并能和健康人一样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心理压力特别大,对生活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以和蔼的态度耐心与患者进行交谈,使病人尽快进入角色,面对现实接受正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时要认真负责,热情服务,注意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做好疏导工作,使病人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积极治疗,共同战胜疾病。
2 饮食护理
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饮食规定,树立饮食治疗的信心。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不同正常人,但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因为进食过少,不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燃料,而且会削弱人的抵抗力。正确的糖尿病人饮食计划是在糖尿病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掌握自身的饮食调节规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宜多吃热蔬菜、瓜果(如黄瓜、南瓜、冬瓜、芹菜、生菜等),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等。要有计划地饮食,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应占总量的55%--60%,蛋白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占总热量的25%,只有这样分配,才能保持营养平衡。
3 运动调节
经常运动对任何人都有好处,但运动对糖尿病人来说更为重要。运动能使血糖降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过高的血脂、减肥、降低血压,锻炼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精神愉快,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病人的运动除慢跑、游泳、骑车、打球、健身操、上下楼梯、跳舞等以外,散步和家务劳动也是很好的运动,因为同样消耗了能量,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每日应坚持运动30分钟为宜,一般运动量以心率达到每分钟170减年龄为宜;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情况疾病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运动量,而且要循序渐进,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为多数患者。老年人应该关注和护理的。
一般把年龄大于65岁者称为老年人。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的增加。而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和老化性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因此老年病人总数日益增加,所以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①.老年病人的心理反应: 尽管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老年人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不愿别人说自己衰老。因此,一旦生病,意味着对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故而易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而老年人对疾病的态度通常是宁愿被动的接受,而不愿主动寻求有效的治疗,这样更加重疾病的进展。老年人的心理反应一般有如下几种:否认心理;自尊心理;恐惧心理;幼稚心理;自卑、抑郁心理;
②.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 尊敬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谈话要有耐心。听他们讲话是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对老年病人决不能奚落、挖苦,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二 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要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支持是指密切地关注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准确的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护士再针对其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行支持时,要尽可能的做到通情,即设身处地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而不仅仅是同情他们。
三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采取一些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首先,老年病人大多为慢性病,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较独特的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应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对不良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提出。其次,组织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护士要讲解一些常见病和保健的疾病知识,鼓励病人相互交流。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这些措施对提高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 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 调动老人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关怀。要有意识的告诉患者家人多来探视,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鼓励患者亲友、老同事及单位组织派人看望,也可安排一些老人与患者交谈。但是,护士要提醒探视者探视者切莫谈论过于刺激的话题,以免因过于激动而发生意外。总之,做好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让病人认识到必须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生活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饮食护理是治疗疾病的基础。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需要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的调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资料
[1] 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
[2] WHO Study Group. Diabetes Mellitus 198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 Tech Rep Ser 727, Geneva.
[3] Yang CC,Chen CY,Lin XZ,et al.Pyogenic liver abscess Tai Wan:Emphasis on gas-forming liver abscess in diabet-ics[J].Am J Gastroenterrol,1993,88:1911-1915.
[4] 许春芳,蔡衍郎,陈卫昌.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J].实用老年学,2000,14:206-210
[5] 李秀钧,邬元红.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 (4): 251-253.
[6] Bloomgarden ZT.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J].Dia-betes Care,2003,26(6):1922-1926.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149.
2霍杰,计慧民.当代中国护理荟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42-149.
关键词:情感护理,老年病科,效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10-01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既要遵循护理学原则,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加之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又由于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等因素,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情感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8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方法: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鼓励他们,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2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讨论
3.1.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存在程度不同,一般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3.1.2孤独寂寞: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病人交往,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
3.1.3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病人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病人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
3.1.4多疑: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过于谨慎小心,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稍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3.2护理对策:
3.2.1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如聊天,拉家常,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悲观还是乐观,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2.2不同情绪的情感护理
3.2.2.1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并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3.2.2.2孤独寂寞:这类病人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病人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打开患者心扉,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在疾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等。
3.2.2.3悲观恐惧:这类病人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在平时的护理及言行中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减轻悲观恐惧心理。
3.2.2.4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绝大多数老年病科患者在职期间都是领导干部,希望得到周围所有人的重视、尊重,一旦离退休后,往往产生失落感、自卑心理,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对待这些自尊心极强的老年患者,我们可以称呼其在职期间的头衔,切忌轻率直呼姓名或床号,不但可以满足其自尊心,而且还可以融洽护患关系。老年患者大多固执不服老,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历亲为,这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在护理中我们时刻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如穿防滑鞋、加床护拦等。
老年高龄患者较多,语言是情感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与其交谈中,说话声音要大不要急,回答询问要慢,对病人讲的事情要表现出耐心倾听、神情专注,反映出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一片诚心,很自然的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温暖。
重视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通过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语调、表情及行为等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说话的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就不同。还可适时组织老年病人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以活跃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把老年人现在的状况同过去的经历及未来的健康状况相联系,就会更好地探知患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做好情感护理,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用整体观来指导护理工作,实施以患者为中心,运用心理沟通技巧,协助他们调整好自我感觉,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其身心疾病尽快地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建霞 内科老年患者的情感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 ,8(16)
[2]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
【关键词】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42―02
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超过13%。慢性病老人、空巢老人、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持续增多,使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成为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下突出的社会问题。人老多病,多药并用,老年药物使用频率高达77.6%,人均服药3.16种,15.2%的老年病人同时服用了5种以上药物,80岁以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在25%[1],口服用药虽然方便,但老年人由于各个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同程度衰退,视力、听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知识缺乏,对治疗依从性差等,使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常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物等,造成不良后果者时有发生,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强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的60―89岁160例老年患者(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住院期间口服药情况及安全问题。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表2可见,老年病人口服用药种类多,3种以上占93%,而65%的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存在安全隐患,24%老年病人自行带药服用,23%老年人口服药信息接受不准确而未按时服药,不按指导服药的占13%,加强老年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3.1 作好老年病人口服药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评估[2] 评估老年病人服药能力以判断其能否自行服用药物是用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阅读力,良好的听力是老年人正确辨别口服药物种类和类别的重要条件,听力差未听清口头医嘱,造成服药差错,记忆力下降是导致老年人漏服、错服药物的重要原因,未能正确阅读和使用说明书存在盲目用药问题。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解决老人困难,及时提供照护和帮助,给予人性化关怀。护士发药前应仔细打开包装,给老年病人备好开水,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口服药原则,及时督促病人服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给其喂服,坚决执行服药到口原则,遇病人不在病房或因故暂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取回,适时再发或交班。
3.2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3] 护士从负责备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加强对护士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组织培训用药原则、药理知识、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观察及处理。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主动对老年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提供协助、嘱咐、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
3.3 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的教育 老年人由于患几种疾病,服药种类多,有些老年病人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了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服药到口顺应性差,护士应予干预,训练其自我服药能力,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强调正确用药的必要性及意义,纠正老年人不重视用药,随便服药等心理,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对特殊药物应详细介绍其目的、服药方法,如护士为了避免药物潮解连同小包装一起发给病人,病人服药时未仔细查看,误将包装看成药物一起服下。因此,护士应详细交代服药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使用特殊包装的药品应单独摆放。
3.4 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增强安全服务能力 护士需不断更新知识,每用一种新药都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用法、作用、副作用、禁忌症,科室建立新药使用手册,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应及时告诉病人,病人有疑问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无误并予以解释,遇老年患者拒服应了解原因,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酌情处理。护士不要盲目执行医嘱,如解热镇痛药对高热老年病人应慎用,掌握好剂量,先用半量,以免造成大量出汗而虚脱;降压药使用前,应了解患者基础血压,应在早晨醒后立即服用并检测血压,作好记录,防止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使脑血流量不足引起头晕或诱发脑梗塞等。
3.5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由病区护士长负责,科室建立用药安全检查制度,由护士长、主班护士负责巡视工作,加大监督排查力度,确保用药安全,严把服药到口各个环节,将一些老年患者服药意外作为案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3.6 强化用药监测与出院带药指导 做好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监测,给药后的监测和随行工作是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洋地黄应防中毒,某些药物使用后可产生药物热或皮疹,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病人出院时应仔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所带药物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建议病人记录每日用药量、时间,药瓶、药盒要有鲜明的标签,或用特殊的药瓶、药具,避免老年病人多服、漏服或不规则服药现象发生。嘱其及时销毁未用完的过期、变质药品,以免与现用药品混淆,造成不良反应。
4 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视力减弱、分辨能力差、行动迟缓、服药种类繁多、易漏服、自行服药、不按指导服药等问题。通过对护士进行服药安全管理意识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护士全面评估老年患者服药能力,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全过程监控,坚持服药到口,做好出院带药指导,是老年病人安全用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读本[M].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4.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