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家校沟通 现状 原因分析 有效沟通 策略

家校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沟通中,仍然长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如何有效沟通进行了探究。

1.家校沟通的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家校沟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沟通观念淡薄。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庭,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健健康康的就够了;②沟通频率较低。少数家长只在开学时与老师交流一次,以后就再也没与老师交流过;③沟通方式简单。当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家长会;二是家校联系卡;三是电话联系等;④沟通落实不力。个别领导重视不够,只顾抓学生的安全和优生率,轻视家校沟通这一"催促剂";部分老师和家长填写《家校联系卡》只是为了应付,敷衍搪塞。即使有热心家长反映了情况,但学校最终没有落实,久而久之,使家长的沟通积极性下降。

2.家校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认识欠统一。

不少家长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沟通"现象。部分老师认为,家校沟通虽重要,但会导致麻烦,加上每月的收入又较低,所以消极思想应运而生,工作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另外,学生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生活中因为家校沟通不当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事故,弄得老师们苦不堪言,名声扫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当今不少老师也就非常注重"安全","明哲保身"的观点也就把家校沟通给予"抹杀"了很大一部分。少数学校领导认为,各项管理工作只要跟上,教育教学质量就会稳中有升,只要绝大部分学生能学得好,在有影响的各项竞赛活动中能为学校争光添彩,争创特色学校,平时不出安全事故,也就是领导有方了;对于家校沟通,就不必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渠道欠畅通。

目前,"留守学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大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剩余劳动力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孩子只有依靠着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于是"空巢"现象与日俱增。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另外,在很多时候也出现沟通时间不稳合现象:老师休息时家长在上班,家长休息时老师在上班,致使沟通时间不稳合,让老师与部分家长失去了"面对面"的交谈机会。

2.3 主体欠支持。

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常常公布排名,使得名次不好的学生家长很没面子,学生常把家长会说成:"今夜有暴风雨。"如果学生违纪了,有的老师也要求学生请家长到校,这样做,绝大多数的结果是学生回到家没有轻松的。所以,众多学生只有选择故意阻拦,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说假话,隔断两者之间的沟通,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断桥"才能让自己过着轻松的日子。

2.4 社会欠合拍。

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沟通"现象。究其成因,有三:一是"进厂不离乡,腰包照样胀"的满足感作怪;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以上因素,是部分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家长连读书都轻视了,难道不出现"忽视沟通"的现象吗?

3.家校沟通的策略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统一思想,更新观念。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②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③培训领导和教师,教育学生,转消极思想为积极思想。

3.2 广开门路,多管齐下。①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②建立家长委员会。可按班级或学校成立,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这也是共同研究学生教育的机构;③召开家长会。它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④进行家访。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补充手段,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⑤书面指导。主要有:家校联系卡、通信联系、通知书、《学生素质报告册》等;⑥电话联系。急事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这样比较及时、简便;⑦开放日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家长开放一天,家长可以在这一天到学校参加有关教育活动,和老师、同学交谈,研讨教育孩子的方法;⑧家教咨询活动。学校在咨询日可请教育专家、模范教师分门别类地面对面地咨询,解决家长的教育难题;⑨通过网络联系。可以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架桥梁——"家校通"。它就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将学生及学校的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再用手机短信将信息回复至教师电脑上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可将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连接,同学们只要携带一张有编号的"学生卡"即可实现这一功能。家长只要通过可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或注册过的手机就可进入家校沟通平台查询孩子在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老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老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家校沟通,将是未来家校合作的发展方向。

第2篇

【关键词】 家校互动 和谐教育 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7-0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在教育日趋追求生态化、和谐化、信息化的今天,学校教育与社区、家庭及教育机构形成合力,走家校、社区、教育一体化之路。以家校互动策略为突破口,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平台,促进了家校工作,在共建的家园中创造了一个开放、平等、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家校良性互动和谐教育共同体。近年来,笔者在学校管理中探索、尝试家校互动教育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教学和管理分流,不但工作轻松了,而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立家校共育管理体系,促进家校互动,营造家校合作氛围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校成立了“七个一”的家校管理体系。

1、一会:各班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学校每期召开一次家长大会。

2、一册,即家校联系手册:做到每个学生一本,每月家校互相反馈意见。

3、一栏,即家校联系栏:每月更换一次资料。

4、一校,即家长学校,一月举办一次家长培训班。

5、一日,即家长开放日:每月各班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自目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中体会和学习一些正确的方法。

6、一访,即家访: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基本情况和一些家庭情况,使老师做到在教育帮助孩子时能有的放矢。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老师将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健康成长。

7、一台,即校讯通平台,学校利用校讯通平台将教学、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再将意见反馈回来。通过以上窗口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长素质普遍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家校合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2 探索“六大”策略,有效实现家校互动

策略一:“通”——沟通、交流,增进了解

如何做好沟通,学校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二是密切双向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尊重与信任。

策略二:“引”——传播、引导,达成共识

一是通过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家长走进学校课程,了解学校教学教育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获得科学方法;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教室环境的创设都结合了潜在的对家长的指导教育因素,让教室墙壁说话。

策略三:“馈”——反馈、调整,增强实效

通过发放家长问卷,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利用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及时反馈信息,研究改进学校工作。

策略四:“享”——分享、体验,获得满足

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孩子学习成果展,家校共育表彰大会、开学典礼、大型庆祝活动,让家长与师生分享快乐,分享成功。

策略五:“转”——转变角色,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在家校工作中,我校十分注重引导家长转变角色,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不是学校教育的观察者、旁听者,而是组织者、设计者、协作者,我校设立了分层次的家委会,即全校的家委会和各班的家委会,各级家委会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使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策略六:“挖”---挖掘家长的优势资源,促进家校互动合作

一是挖掘家长的职业资源。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会不同,我们充分发挥高素质家长的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去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寻求家长的支持,从而带动其他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二是挖掘家长的兴趣特长资源。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让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活动过程,并为学校献计献策,促进家校互动合作。

3 家校联动,以“三让”为切入点

3.1 让家长进入学校

首先,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为家长提供较为完整的有关新课程的说明材料,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改革的目标,宣传新课程创导和基本理念及教学形式。其次,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实效,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家长介绍新课改的有关情况,提高他们对新课改的认识;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或在网上发贴子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与学校沟通的体验,发挥主流家长的引领作用等。再次,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课堂,观摩参与新课程教学课堂,和孩子们一起直接感受新课程教学活动。第三,举办三方座谈会,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座谈活动,面对面交流、商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坦诚交流,不拘细节,只求实在、实效。

3.2 让教师进入学生家庭

教师到学生家庭,体验学生的家庭生活。时间或一天、半日,也可数日,一则可以发现家教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针对情况进行教育;二则感受学生家庭生活,融洽沟通三方面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一些“问题学生”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则可以现场指导家教,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交流家教意见,提出改进办法;四则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3 让沟通多样化

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沟通 意义 策略 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75-01

1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意义

班主任与学生理想的沟通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指导自己行为,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

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心理上的沟通。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只有解开心结,其他事情才能展开。

第三,心理健康是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保障。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

2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2.1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因素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接触。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是在双方日常的接触中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教学的理解,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了解。另外,也可为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提供思路与方法。

班主任是否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应是一个负责任、值得信任、能给学生予帮助的人。

其他更多因素。班主任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此外,影响师生情感沟通的因素还有爱心、恒心以及班主任的办事风格等等。

以上这些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因素,问题之关键在于一个班主任有没有真正的爱心,同时施以恒心与耐心,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2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2.2.1家校合力策略

从家、班主任至一个学校,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家校制度,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家校沟通桥梁,也是家校共建平台。它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所以在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是重中之重,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2.2.2其他接受策略

(1)黄金分割效应。黄金分割效应对教师的启示在于,第一,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谈话,那么师生说话的比例用黄金分割比例最合适,即6:4(或5:3)左右。不能教师一言堂,学生说话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师生能进行很好的互动。第二,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在一次谈话中,批评和表扬的比例为四六开最合适。如果你要进行一次以批评教育为目的的谈话,批评的内容也不能超过60%左右为宜,另外40%是肯定、鼓励、希望。把六成的批评用四成的鼓励串联起来,学生就不易产生逆反情绪。教师谈话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接受那六成的内容,但是,必须佐以四成的肯定,这样的谈话效果最佳。反之亦然,如果是以表扬为主,也应该夹有一定的问题指出,在鼓励的同时指出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或提出希望,比例依然是黄金分割比列。

(2)班主任要学会运用进门槛技术说服学生接受教师对其提出的要求。要求要合理、看上去完全可以做到,学生就容易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当学生达到了较低的要求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学生会被教师引领着,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地进步。在此过程中,还要经常使用正面强化,即当学生取得了点滴进步时,需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老师看得见,他就会不断地进步以期让自己的形象保持前后一致。

3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3.1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3.2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

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3.3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另外,部分学生有害羞、胆怯心理,与班主任面对面沟通时心里会发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沟通,作业本的交流平台作用就派上用场了。

3.4沟通需要持之以恒

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

3.5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沉默

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在某种特定的沟通环境中,班主任的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过程反思过程。也就是说,班主任有意识的沉默是一种很有效的批评和暗示方法,此种方法往往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所在。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6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研究的现状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马忠虎教授认为家校合作教育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国内外的研究

国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埃斯特认为,“家长参与”指发动家长的潜能以主动或被动地帮助其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但在家中而且在学校。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专家埃普斯坦从社会组织的角度为有关学校和家庭合作影响个体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家庭和学校在合作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国内:陈P在《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中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学生、学校、家庭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型,从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阐述了家校合作的问题。黄河清副教授编著的《家校合作导论》,全面论述了家校合作的理论、国外和港台家校合作、我国的家校合作和发展等,为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上海金桥中心小学(金粤校区)二(4)班为研究对象,该校是上海的普通小学,本地生源少,外地生源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所处地位的问题

家长没有平等参与。如二(4)班学生小程在学校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告知家长回家补好,并希望家L监督完成,第二天交给老师。可是,第二天,小程的作业依旧如此,拿回去怎么样,拿过来还是怎么样,丝毫没有做过的痕迹。在此过程中,家长没有负责监督,老师要求配合做的也没有落实。父母的行为,抛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放弃了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

(二)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沟通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面狭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主要围绕学习。沟通面的狭隘,使班主任和家长都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其他部分,如道德、身体、心理健康等等。

2.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低。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难以得出有效的方法。沟通像聊天,就算就事论事,难以共同得出解决方法。沟通多数成了班主任老师向家长告状或者反映情况,家长只是听,也无后续行动。从解决事情的层面上看,学生的问题依然存在。沟通只是达到互相知晓的程度。

(三)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基本可以保障,那么,沟通之后的合作呢?以下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1.家长没有时间参与

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合作。

2.家长没有能力参与

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因素,难以参与合作。

3.家长没有意识参与

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难以参与合作。

三、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案例二(4)班学生小程,父母的无视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内容,也不提供积极的辅助行为,任其孩子的作业依旧。其原因从两方面分析。

(一)家长方面

1.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因素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同学案例中,小程的家长文化水平是小学毕业,想要帮助孩子在家辅导完成作业,可能会遇到题目,难以解答。

2.家长的自身想法的浅薄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课堂作业没有完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任由孩子到家不补完整。

3.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家长的教育意识中班主任老师是主体,对于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做个旁观者。

(二)班主任方面

1.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点”太单一

班主任老师找小程家长,告知补完整课堂作业,只是停留在作业上,没有深入谈到作业没按时完成背后的原因等。

2.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态度太强势

班主任找小程家长合作,其态度过于强势,也没有听家长想法。

3.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意识不坚定

班主任找家长合作不成功后,应后续联系,沟通情况,跟进处理。

四、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

基于小程同学的案例,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如下:

1. 成立班级家委会,以点到面带动全班

班级委员会的成立,积极合作的家长来带动类似于小程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2. 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时提出建议

家长在合作中的难言之隐,可以坦诚相告,促进合作的有效和真诚。

3. 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多样化即时沟通信息

网络信息时代的优势,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达。家校合作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展开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

小案例透出大道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意义重大。笔者会继续结合切身工作经历,研究家校合作,从实际问题中,实践探索更多的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Epstein, J. L.(2001).Building bridges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Placed at Risk (JESPAP),6(1), pp:161-167.

[2] Sheldon S.B and Epstein. J.L. Improv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school discipline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002, (35):4-26.

【3】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5篇

下班路上,同事接到一个家长电话,还没有说几句就吵了起来,双方在电话两头互不相让,家长认为教师没有好好对待他的孩子,而教师却认为家长并没有尽到家长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据了解,这位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减轻课业负担,在班级采取了“兵教兵”的策略:将全班的成绩优秀的孩子任命为“师傅”,将成绩较差,较为调皮的孩子命名为“徒弟”。“师傅”每天的任务是抽查“徒弟”的古诗文默写、背诵,给徒弟讲解徒弟的疑难问题,检查“徒弟”的作业,而“徒弟”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受“师傅”的考察和教导。若没有完成任务,师徒二人将一起被扣除学分,放学留下等“处罚”措施。 这不,这些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孩子家长不满意了,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比如耽误自己孩子学习的时间,比如会受到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的影响,比如会耽误孩子回家的时间等等。开始不久,家长对老师就有意见了。

的确,经常听到一些青年教师反映家长不好沟通,或者不理解教师的工作。从教学方法和效果角度来看,“兵教兵”的教学策略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能有效的与家长沟通,让他们理解并且支持老师的这一教学措施,有效的双向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高屋建瓴。由于家长、教师所处的环境和看问题的方式或角度不一样,所以家校的鸿沟基本上源自于思想上的隔阂。虽有鸿沟但是双方都有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成才。故要做孩子的工作首先得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从科学依据上给家长讲解学习金字塔理论(如图)。学生通过听讲,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学生通过阅读,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音像资料,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30%;学生通过讨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0%;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学生通过教授给其他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所以,让孩子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就是当“师傅”去教会别人。“师傅”通过为“徒弟”讲解、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让孩子讲给自己,既能让孩子再次温习知识,又能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在制度方面要家校共商。

好的教学策略离不开制度保障,而完善的制度更离不开民主的探讨。以相互尊重、平等协作为原则,家长、教师、学生在一起制定规章制度,在细节方面让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操作。比如,就“师徒”学习内容来看,不同的徒弟有不一样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内容上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化,让徒弟感觉学起来不困难,很轻松,目标容易达到。再比如,在师徒结合方面,家长和教师需要考虑到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相互补充,配合默契才能发挥出兵教兵策略最大的效果。

第二,在行动方面要同心协力。

孩子的行为习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故在“兵教兵”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家校同心协力的原则。一般来讲,“师傅”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是十足的乖孩子,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而“徒弟”则在学习方面兴趣不大或者习惯较差,或者将主要精力运用到游戏、体育运动等其他方面,久而久之学习则落下了。所以,激发“师傅”教学兴趣和端正“徒弟”学习态度、规范“徒弟”学习行为、时间等则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外部作用。比如,要保证师徒交流的时间,教师、家长要提供合适的场地,合适的时间,以及安全的外部环境。若“徒弟”因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家长应及时运用相关方法予以纠正。在行动方面家校协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变好,学习成绩也会有较大进步。

第三,在评价方面要多元正面。

第6篇

关键词:教育; 精细化; 家校沟通; 策略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38-002

一、“家校沟通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形成背景

“精细”一词,源远流长,有极强的生命力。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论述了宏大与细微之间的逻辑联系。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开始较为广泛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策略。

从2007年开始,我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基本策略的宏观背景下,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研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精细化课题:

一是行政班子(中层)层面展开研讨,提出的中心议题是“学校德育精细化”,得出的结论是“德育管理必须与学生家长充分合作,实现双向交流,双管齐下”。

二是以年级组层面的研讨,中心议题是“如何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使学生的习惯向优性发展”,得出的结论是“家校沟通必须常态化、精细化”。

三是学生家长的研讨,学校利用家长会的时机要求全体家长与班主任、学科教师作常态化沟通,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家校沟通,共同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具体内涵

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内容是学校教育工作精细化的内容之一,其具体涵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领导层与学生家长委员会的沟通要精细。二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要精细。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公式叫“5+2=0”,也就是说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双休日)家长对子女的放任使学校教育效果成为零。因此,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进行常态信息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及时而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行为情况,通过教育能向最优化发展。

三、“家校沟通精细化”的具体操作

1.家校联系的手段技术化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学生面广,工作费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家访成为时尚,电子家访方便迅捷,有些内容可以群发,时效性极其高。

2.家校联系方式的逐步制度化

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下制度以保障家校联系的有效进行。

2.1家委会例会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行1至2次例会,听取学校校长关于学校工作情况的通报,研究本学期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定计划。

2.2家委会对口联系制度。家长委员会成员可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分成德育、教学、后勤、家庭教育指导等若干小组,平时对口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3家委会办公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实行机动办公制度,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轮流来校办公。驻校办公内容有巡视校园、巡视课堂,与相关部门研究工作,接待家长来访等,并作好工作记录。

2.4家长义工制度。本着自愿与量力的原则,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报告(摘录)

新组建的家长委员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学校三个年级家长代表共同构成一个广大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工作网络。第二,新组建的家长委员会的主任,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担任,体现了家长在家长委员会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内涵深广。有参与教育教学、参与教育督导评价、参与学校管理和参与学校涉及学生利益的重大决策的权利。

从这个《家长委员会工作报告》中选录的这些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家校联系的方式制度化的同时,家校联系的功能也已经多元化。

3.家校联系功能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学生德育管理功能以外,家校联系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功能:

3.1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家长的人际资源等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源泉。家长队伍中蕴藏着无穷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既应积极主动不断地开采,挖掘,为班级、为学校所利用,又要根据家长的兴趣、爱好组合,成立了综合实践小组,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3.2实现学校品牌战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使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与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和手段达成一致,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支持学校的特色教育和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建立透明的良好的家校关系,能更好地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保证学校教育对市场和家长的强吸引力,并培育更大的生源市场,正确引导家长的择校方向,这是关系到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因为有时家长的口碑比很多的广告要有效得多。学校形象宣传,通过家长的口碑传播,虽然受众面比较有限,但效果比较实在。

3.3监督学校民主管理。家长是最为挑剔的义务监督员。制度经济学表明,一个共同体内各成员的协作程度越高,共同体的进步程度就越高,而且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增强家长行使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权以及在学校中的权利的意识,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携手共建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为子女选择了学校,是教育的消费者,接受培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也是将家长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知情权还给家长。

3.4提升教师教学品质。随着家校联系的密度和深度,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效,这就把教师的工作压力源从学校行政部分地转向了社会上的家长,使得教师与学校管理层共同面对社会压力,有利于形成学校管理层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减少管理层级上的矛盾对立情绪,提高教师提升教学品质的自觉性。

3.5强化教工服务意识。教育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这种理念在今天早已不再新鲜。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并非易事。家校联系可以增强教工为学生家长服务的自觉性。这可以从以下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案例:为到学校见老师而改变发型的家长

有一位做生意的家长,由于生意上的需要,要让客户在众多生意合作者中比较容易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原先发型比较夸张。在一次家访过程中,老师了解到,他为了到学校去见孩子的老师,把自己的发型改成了比较普通的平头。老师见后非常感动,回校后常对同事说,对这样真心诚意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帮助他教育好他的孩子呢?

3.6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动手实践能力,所有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可以借助家校联系来开发活动内容和教育平台。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对人的发展评价及其他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使得原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固有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尚未完善。再加上网络通讯,新课程改革,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整合的内容、方式、方法上发生碰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学校和家庭的认识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①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升入重点中学、大学才是子女的唯一出路,传统的就业观决定了父母们的子女成才观。在教育途径上:他们把书本作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丰富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在教育行为上:他们重结果,轻过程。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而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重学历已向重能力转化。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而成绩的好坏只是学生能力中的一个方面。

②新时期的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其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已深入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你看到的课堂可能是学生积极、尖锐的提问,也可能是同学间言词犀利的争论,不再是“一人说,大家听”,而是“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许多家长会对此提出疑义,这是一个什么课堂?学生还怎么能学好书本知识?其实,不仅这样,老师们常把学生的课堂搬到田野、郊外,搬到了工厂,搬到了树林里,这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课。

从以下摘录的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可以看出,家校联系的多元化内容也正在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案例: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摘录)

第七条 本会的任务是:与学校紧密协作,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提高、改善办学质量、分析、归纳家长们所反映的问题,定期了解学校工作,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常态化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学生(子女),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往60、70年代出生的人,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作为90后一代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许多人围在他的周围,宠着、惯着,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另外,具我所作的一份问卷调查,离异子女在班级当中的比例较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家教存在很大问题,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逆反严重、随意迟到旷课,多次教育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在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尤其是城镇初中学生的管理任务较重。针对这一情况,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多与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学校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在年级组的管理下,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会、家访和日常信息沟通交流工作,工作要“精细运作、记录到位”。

4.1利用家长会进行信息沟通。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同样,班主任也想知道学生在家里的某些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认真选择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某些内容反馈给家长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教师心里一定要明白,家长会不是告状会,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家长和班主任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应以表扬为主,从而使学生取得更大进步。因此每次家长会前我校班主任都会进行认真的备课,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学校、班级以及孩子们的在校情况,然后班主任要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疑问;最后还要和个别家长进行交流。家长会后,有意识收集广泛的家长反映,并向学生介绍。另外,通过家长会,班主任必须了解并记录如下情况: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处世态度进行了解,然后分析梳理,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2利用家访进行信息沟通。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工作中,我们在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方法一:选择有效的家访形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家访,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等,如某班一学生,父母离异,在校表现极差,逆反情绪严重,父母不关心。通过一次家访沟通,使该生感受到了父母虽然离异但仍然关心自己,教师也不因为自己差而放弃对自己的教育,后来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方法二:注重家访的实效。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师家访时更要抓住时机,讲究交谈的艺术性。

4.3利用短信平台进行信息沟通。我校从2007学年起就开通了手机短信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定时汇报制度加强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第一,实行刷卡制度。学校规定学生到校、离校必须刷卡,使家长知道子女到离校情况。

第二,实行成绩汇报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把学生的成绩按时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学习情况。

第三,对于班级工作需家长配合的,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传达。建立短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之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近了很多,许多家长也会与班主任主动联系,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强了合作,达到了共同教育的目的。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说: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需要教育合力的。“家校沟通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练成了我们自己的“绝招”:一方面多元交流对于了解学生、了解家长,对于开展教育工作是不无裨益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拓宽家校互动渠道,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Ⅱ,新华出版社,2007.5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2

[3]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第7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0-02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教育是一个开放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的手段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然而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对新时期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策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讨论,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

一、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任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制度作为其良好运行的保障。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模式涉及到全体家长的参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全面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定规章制度的难度,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家校合作无章可循,即便花费大力气制定出新的管理章程和监督机制,也不一定能与学校传统的管理体系相吻合,因此还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存在执行难度大、流于表面化或处于较低的层次等状况,严重影响到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所学校都应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所有管理人员都做出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对于学生家长,要明确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在家校合作的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及考勤制度、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合作关系管理办法、合作教育操作规程、合作资料管理以及合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有条件的还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分别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还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已有实践证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能确保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也应出台一些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如采取适当的考评激励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家校合作成效与年终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挂钩。在落实具体制度过程中,各级专门管理机构对所属人员进行日常检查或抽查,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都要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

二、成立专门机构,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的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认识不够,常常是遇到此任务时才被动地将这项工作交给相关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做法,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多数城镇中小学班级的学生数超额,再加之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加大,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不仅要面对超额工作量的任务,还要面对教学改革的各种挑战。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已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必然力不从心,只会导致部分人对家校合作失去兴致和热情。

成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明确机构中各部门的职权和分工,可以有效地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家校合作直接关联的两个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它们的合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协调,目前家庭一方主要有家长委员会,而校方也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和沟通,并对家校信任方面进行宣传,进一步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新型的家校合作,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专兼职家校合作人员队伍,使之能熟练地为家校合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为此需要做的工作有给教师补习与家校合作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一些相关内容还应充实到有关课程当中;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等方面培训,帮助其摒弃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传统教育理念,远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家长的人格素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

三、构建网络平台,拓展互动空间

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有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簿、家长开放日、个别约见等,其中家长会和家访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合作途径。这些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在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家校合作途径的弊端日益显露。如家长会的内容单一、互动空间太小,大多是教师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与成绩等,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家访需要耗费教师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且时机不容易把握好,在当前教师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家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是应用最广泛的联络沟通工具,也可以在家庭与学校间架构便捷的合作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可开设专门的家校合作栏目,开通家校信箱、制作班级网页、建立班级博客、成立班级QQ群、搭建微信平台等。这些合作方式能够让家长方便地与教师及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分享交流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这些方式与家长主动沟通,告知学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商讨应采取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现了家长与教师的及时互动。

四、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家校统一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社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然而当前中小学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通常次数较少,且无法提供家长参与的环境;通过网络的沟通也不能够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到学校的真实情况,在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方面有其局限性。

为更好地实现家长能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应切实加大校园面向家长的开放力度,创造更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条件,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家校统一。具体的做法有增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的频率,并且改变通常由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方法,可采用交流、对话讨论、专家报告、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给家长提供更多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利用家长的自身特长或职业特点等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家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也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

五、转变家访观念,优化合作环境

家访曾是学校通过教师主动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普遍注重学生课业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很多学校出现班级人数超额、学生居住日益分散等客观因素,再加上部分学校和教师有了网络沟通更加方便能取代家访等错误认识,使得家访这种传统的合作方式被疏远甚至放弃。然而,家访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更加信任的合作关系是其他联系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些对孩子教育的更深入的探讨,对学生家庭环境的更直观的体验,甚至通过直接情感交流感化学生心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则必须面对面地进行沟通。

现代的教育体制要求学校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要求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因此这种家校合作关系不仅是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接受家长对学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家访实现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同时,现代教育也要求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小学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而便于因材施教,通过家访能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从而为其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许多优秀的教师常常通过家访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校外表现,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并指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使学生能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氛围中,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信息的交流,也有情感的沟通,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也有的教师家访不很得法,也有的家长不善于配合,有时也会造成几丝尴尬和些许遗憾。但是只要教师能根据家访对象的客观条件进行思考,并注重家访方式的选择,往往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六、结束语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家校合作在中小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家校合作已成为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更大需求,家校合作策略也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更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水平,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善,才能找出适合中小学自身发展的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家校合作:教育和谐的必然状态――上海市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下):25-28.

[2]蒋文龙,曾谦,马晓倩.利用网络博客探索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216-217.

第8篇

关键词:家校沟通 问题 对策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09

如今在社会变迁、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加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与紧迫,家校联系也开始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家长都一直认为既然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好教育工作。

一、家校沟通的主要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将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与家长沟通不到位,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就会产生偏差,如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沟通的基本方式

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教育除了要靠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讲究艺术,追求变化。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家校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一)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包括家访、校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书信联系等,这些沟通方式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在传统方式的沟通中,不仅仅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家长沟通,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教育他们。

(二)现代方式

现代方式包括电话互访、短信、QQ、微信等网络联系。针对大多数家长事务繁忙,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机会少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经常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或告知家长可以随时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校沟通的常见问题

(一)认为“学校教育应负全部责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家长仍然缺乏参与学校教育及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据调查研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教育出了问题与父母无关。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有语为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校沟通思想上不重视

家长与教师在沟通中从思想上不重视,双方交流的机会很少,造成信息交流反馈不畅,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动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能很好地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总是孤军奋战,身心俱疲,教育效果不佳。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并认为自己的文化不高,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

(三)家校沟通不注重技巧、方法

许多教师在平时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往往只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与家长进行沟通。殊不知这样的沟通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其,久而久之会让家长觉得孩子一定在学校犯了错,见面时家长先担心的就是挨一顿批评。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学校与家庭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合作效果差。

四、家校沟通的应对策略

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家校沟通的基础,只有家校紧密合作的教育才是健全的教育。

(一)尊重――铺设出一条沟通的平坦路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家长、学校、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比比皆是,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家长,经常主动和家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多报喜、巧批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并鼓励家长要“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榜样。”此外,还可以让家长在全体家长面前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地笑了。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才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二)真诚――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第9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家校互动 特殊儿童 作用 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国家,加强对这些特殊人群的关爱与教育是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教育平等的重要手段与方法。特殊教育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特殊教育是指对那些聋哑盲或智力低下、有肢体残疾的人群进行的教育。而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狭义概念上的特殊人群,还包括那些有品德缺陷或精神问题的儿童等。在对这些特殊儿童进行的特殊教育中,积极加强家校互动可以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更温馨的社会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良好的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作为特殊儿童成长和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是他们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特殊教育中加强家校互动对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1.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特殊儿童因为自身心理或身体上的缺陷使得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作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环境,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特殊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都有着自身的心理或身体缺陷,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身心需求,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家校之间的互动是学校和家庭在特殊儿童的成长教育中进行的合作与交流。特殊儿童在学习和成长中比起正常的儿童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温暖与关爱。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他们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身心需求,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够帮助学校拓宽德育渠道,还能够使特殊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对孩子的了解与关爱。家校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有效配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在特殊教育中有效开展家校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家校互动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地开展家校互动需要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个性化教学,促进家校的全方位互动。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特殊儿童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特殊学生的成长规律。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主要是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开展全方位互动。家校之间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探索性的互动合作,利用对特殊孩子的全方位了解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更好地促进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校要加强对特殊家庭中家长的理解,做好解释引导工作。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对于学校来说,由于特殊家庭面临着经济、精神和物质等各方面的困难,学校教师在家校互动中要加强对家长的理解,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通,让他们更坦然和理性地面对孩子的身心缺陷,对孩子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轻易放弃。特殊学生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身心缺陷中,常会产生情绪的巨大波动,家长的过分悲观或过于绝望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学校要体谅和理解家长的心理感受,对于他们的情绪状态要给予尊重与理解,做好对家长的解释引导工作,争取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3.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家校的良好沟通。家庭和学校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由于特殊儿童身心上的缺陷使得一些家长在心理上会存在悲观或消极的情绪,学校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要以积极平等的态度来对他们进行疏通引导,而不能以高姿态的心理对家长进行教训或指责。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可通过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而温暖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和家庭作为特殊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殊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家长在孩子的特殊教育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学校也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疏通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司:初中音乐 课外活动 沟通策略

一、沟通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沟通观念淡薄

音乐课外活动中教师无沟通或沟而不通,都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延迟、信息失真、信息过滤等造成的沟通障碍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信息源可能是不明确的、不可靠的,”如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课外活动的环节尚不清晰;发送的信息没有被有效和准确地编码”;学生、学校管理层、家长没有正确领会音乐教师的意图和要求;“发送信息时选错了通道”,例如音乐教师请他人转告,“使得沟通延误,沟通对象没有能够对信息做出信息源所期望的反应等”,例如音乐教师告知了课外活动中需要学生、学校管理层、家长配合的方面,但是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另外,沟通双方之间缺乏共同的经验,也可能很难建立有效地沟通。”

(二)音乐教师沟通三维度水平有待提高

初中音乐教师沟通水平,在三维度方面的体现有:“沟通的认知维度体现,包括初中音乐教师对沟通的目标的认知、教师沟通时自我形象的认知和自我监控水平的认知三个方面。”具体说,就是初中音乐教师“自我认知的情况、对沟通对象的认知情况、对课外音乐活动等情境的认知也即对沟通环境的敏感情况、体验对方的体验和感受的水平、在沟通中自我情绪管理的情况、对沟通关系的把握情况。”初中音乐教师“沟通动力维度的体现,包括音乐教师沟通的自信水平也即沟通动机和沟通焦虑情况。初中音乐教师沟通技能维度的体现,包括非语言技能的运用情况、教师言语技能和倾听技能的使用情况、运用沟通原则情况。”

(三)音乐教师沟通策略实施要素结合不够

从沟通实施过程划分,沟通的要素有:沟通主体、客体、信息、信息通道、文化背景、反馈。在音乐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没有充分考虑从以上沟通要素来实施沟通策略,沟通的有的放矢就无从谈起。

二、初中课外音乐活动教师沟通策略

(一)组织信息的策略

1、信息沟通的具体化策略。必要信息可以用Who――与谁沟通,Why――为什么沟通,What――沟通什么,Where――在哪里沟通,When――什么时候沟通,How――如何沟通。”

2.信息沟通的简明化策略。(1)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节约自己和沟通对象的时间,同时也是尊重人的表现。(2)沟通者要善于从沟通对象的角度对思考信息的组织方式。(3)认识到沟通对象在付出时间听取信息后所能获得的实际效用,即不要不需强调为沟通对象做了什么,而要强调沟通对象能获得什么或能做什么。

3.信息沟通的清晰化策略。一应选择精准、具体的语言,避免生僻、难懂的语言;二应使用短句,一句只表达一个意思;三应突出信息重点。四要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提高说服力;具体而言,音乐教师在沟通时,尽力提炼、力戒陈述的冗长无味,注意组织语言、概括有用信息。

(二)实施沟通的渠道策略,应化解抵触

1.和善幽默,保证沟通渠道通畅。与人沟通时候,先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适度适时幽默,心理学中态度 ABC 理论告诉我们:A,态度 B 行为 C 结果,当人们做出行为时,人们的内心态度会与之趋于一致,本来不喜欢的人,一旦做出友善对方的行为时,人们的思想态度上就会渐渐接受对方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效果。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幽默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幽默被 成为“无国籍的亲善大使”,幽默用生动形象、鲜明活泼、委婉含蓄风趣机敏确切的语言,笑声中提出建议或意见,从而使得对方改进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认可观点起步,保证沟通渠道通畅。音乐教师无论是和家长还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沟通,记得要从大家认可的观点说起,不知不觉中让沟通对象发现了自己的偏执,并乐意地接受音乐教师的观点和建议。如果要沟通对象同意建议,让他连续说 3 个“是”。“说服对方,让那个对方就范不是赢家,要赢得对方的心才算是高手。”

(三)音乐教师沟通能力的自我培养

1.了解自身沟通优势。音乐教师大多性格开朗、多年师范类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有一定的肢体语言表现力、非言语沟通表达能力较强。他们往往善于把握语言节奏感而且声音悦耳。多数人是学校文艺活动多面手,学校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能歌善舞的专业特长在文艺表演中担当演员、主持、节目总监导演,不少人还是校际活动的宣传联络员。

2.了解教师职业的沟通局限性。 教师行业特点决定了沟通的相对封闭性。

教学交往方式固定、教学对象单一,局限于师生、师师交往;交往对象年龄阅历相仿。交往对象处于校级内循环与外界交集少;教学交往的依据是国家审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定向、教学方式相对固定。以上客观实际和其他职业的沟通对象多元化、沟通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截然不同。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沟通方法和策略,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

3.注重日常的自我培养。沟通无时不用,无处不在。要改善提高沟通的方法很多,日常训练方法天天观察,日日比较,月月提高。(1)用好镜子。提醒自己经常面带微笑,即使电话沟通时,对方也能够感受到。(2)妙用录音录像,观察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3)日记感悟。点点滴滴记录下与人沟通的感悟,生动对照。(4)善待周围同事朋友的评价。不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做个有亲和力的人。(5)阅读沟通有借鉴意义的书目。如《沟通成就你的一生》《女性与沟通》《沟通秘笈》《我好,你也好――人际沟通分析》。这些书籍深入浅出,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案例,生动中不发深度,严肃中不乏幽默;读一读想一想,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

三、结论

总之,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音乐教师关于课外活动沟通方面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将成为教师沟通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只有对多种沟通策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梁蔚红,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3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家校联动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56-02

当前青少年教育最为关键的内容即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量初级中学都开始使用家校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向外界传递正能量,进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同时学生还必须在实践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校联动能架起一座互联互通、互爱互助的沟通桥梁,提高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学校应该花更多心思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加快家校联动工作的实施,为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农村初中家校联动现状分析

1.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变化

社会转型给家庭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下面三个内容:第一即为人口聚集在城市内部,消费水平急速上升,各种通信工具逐渐普及到每家每户。第二即是大多数父母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多,其对孩子的教育时间越来越少。第三即是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的劳动时间慢慢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时间,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生活技能的大量机会,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2.社会转型对农村初中家校联动产生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使得学生在学校的五天学习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每周休息的两天所带来的影响给磨灭。要想真正改变农村教学状况,最有用的方法即为学校与家庭结合在一起,仅仅只靠学校或仅仅只靠家庭都没有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校联动实施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第一,大量人员不断流动,使家校联动活动开展较为困难。为了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大量农村家长选择到城市参加工作,其孩子只能在农村做留守儿童或者托给其他亲戚代为照顾,致使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父母在社会工作中的时间相对较多,使家校联动不能实施。由于当前生活与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父母都选择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工作,这让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家校联动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很多父母为了生活而不断努力劳动,不能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慢慢累积,就会产生“只养不顾”的现象。

第三,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大,给家校联动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量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也使孩子不愿意承担家务劳动。父母对孩子的普遍要求即为健健康康与好好学习,这使大量学生在生活能力与思想道德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提升。

第四,农村学生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给家校联动带来了大量困难。在这里以旧屋基乡作为例子,旧屋基乡是一个单纯的山区,在整个山区之中只有一所初中,有的学生为了上学需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学生的家庭位置分布相对较散。若学校还是使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将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会给老师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

第五,农村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普遍缺少家庭教育,这让家校联动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从农村的角度来说,许多家长由于本身学历的限制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家长缺少专业教育知识,采用的教育方法相对较为简单粗暴。只有极少数家长发现自身对孩子必须负担的责任,同时做好这个工作。接近四成的家长喜欢使用暴力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的儿女,或是在众人面前不顾孩子的自尊,该行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进而逐渐减少了学校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

二 农村初中教育中的家校联动策略

1.建立更加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笔者认为当前解决众多农村中学家校联动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为积极创建和谐的家校沟通关系。家校联动的主要含义即为家长与学校从许多不同的方面开展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知识与美德。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可以看作建立新的关系,各个参与者都能够自主活动,但又必须互相团结,支持对方的工作,分享得到的教育经验。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同,家长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家长解决其儿女的教育问题,使用在学校中存在的教育优点,帮助家长更好工作,吸取经验。家校联动中最为基本的前提即为家长与学校两者之间真诚的沟通。家长与学校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媒介展开沟通,让信息能够快速传递,进而增加整个教育效果。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优化家校互动成效,提升教育质量

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促进家校间的沟通协作,帮助家校进行良好的互动,全方位地对具体化的学习成果进行提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校报。以当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基础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以自己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前提,定期或半月或一个月印发一期校报。一般来讲,校报中主要设计的栏目就是学校在这一个月或半个月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重要会议、学习方法探讨、生活实践、心理辅导等,经过印刷后发放到学生手里,规定学生要将其带回家与父母一起阅读。采取此种方式,家长不必亲自到校,也可以对学校近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方便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运用互联网络等社交媒体进行具体化的互动行为。由上述可知,校报就是将学校在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展示,要真正实现家校间良好的互动,就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建立了包括电脑、电话、手机通信等一系列沟通的平台,学校通过上述设施可以建立多样化的信息途径。教师可以采取这些方式与家长建立起沟通渠道,充分交流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方式。

第三,设立“家长开放日”,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为了使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学校各项教学设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仅仅通过校报、通信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当家长亲自到学校对相关内容进行参观与了解之后,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深入的感受,亲身体会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进行课堂听课时,了解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听取汇报并掌握学校具体的运作情况;面对面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并和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风格与办学特点,才能对学校整体的运作情况和孩子的成长情况充分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到家长给学校反馈的建议与意见。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学校已经将“家长开放日”实施,这是一种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形式,也获得了家长方面的一致好评。但在组织过程中会对具体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宜频繁进行。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两者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一种协作关系。从根本上来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互依存,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缺少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成功。

参考文献

[1]韩晓雨.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第12篇

(凉山州会理县新发镇乐寨小学四川会理615131)

当今的农村儿童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要全面的发展,培育新时期儿童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动。就这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致。要向接受教育的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形成家校同步教育的强大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庭出现的问题。由于农村孩子的家长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初步研究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沟通。

一、抓住沟通的关键期。入学时间段起,往往是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时期之一。大部分家长都有这种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孩子是正规的接受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了。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都从小就对孩子期望值高,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要考上大学,要有出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再有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跟家长沟通。

二、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务必先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平等的地位,首先要礼貌待人,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愿和意见,说话不能伤及家长的心理,让家长充分相信你。

三、对不同的家长沟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交流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对于有教育方法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学校教育中的改进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工作。对于教育方法缺失型的家庭,交谈时,得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然后再适度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在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家长也很能接受教师的良好建议。

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简介。

1、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向家长宣传教育思想,管理方法,介绍不同教育方法等。

2、继承家访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登门要显得有诚意,有利于交流成果。家访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还是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3、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时,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相关教育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亲自带回家,家长阅读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信,这样的效果较好。

4、家长接送时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好时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既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又能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模式。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这样的交流方便,会取得意想的效果。

第13篇

【关键词】班主任;家访;策略

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家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4、要委婉巧妙批评。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生;网瘾倾向;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6-0012-0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被社会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同时,“网瘾”问题也如同影子般笼罩着青少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身体与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2008年,我们以鄞州区实验小学为样本进行了小学生“网瘾倾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阶段“网瘾倾向”呈现上升态势;同时“网瘾倾向”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以此为基础,我们精心筛选和借鉴了一些现有的“网瘾”干预研究的经验,结合本区域小学生“网瘾倾向”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教育的有利环境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研究,形成了“五步四法”的干预模式。

一、小学生“网瘾倾向”的“五步”干预方法

针对“网瘾倾向”学生,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建立了“疏-控-引-动-学”的五项干预方法,按照“疏导为主,家校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来实施“网瘾倾向”干预。

1. 疏:谈心交流,疏导“网瘾倾向”心理

首先,与“网瘾倾向”者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谈话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网瘾倾向”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作疏导,让其初步认识到网瘾倾向的危害。只有在干预者和预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的干预行为才能有效进行。

其次,与“网瘾倾向”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上网情况以及孩子“网瘾倾向”的家庭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家长对孩子的“网瘾倾向”进行正确的认识,建立家校一致的干预理念。

2. 控:家校共管,控制“网瘾倾向”行为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能抵制“网瘾倾向”的诱惑之前,需要对他(她)的上网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合作管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见下图)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同时家长和学校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网瘾倾向”行为进行控制,从而阻止“网瘾倾向”行为的继续加深。

注:(1)平时上网时间, 表示1小时之内, 表示1~2小时内, 表示2~3小时内, 表示3小时以上;周末上网时间各表情在原有时间基础上增加2小时,如 表示3小时之内。(2)上网内容和上网地点有多项的,可以多选。

3. 引:分类引导,降低“网瘾倾向”程度

这是干预步骤最为关键的环节,依据不同的“网瘾倾向”类型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兴趣转移”“生活补偿”“特长引导”和“信息任务”等方法,来降低学生的“网瘾倾向”程度,直至消除“网瘾倾向”的影响(具体引导方法见“四法”引导策略部分)。

4. 动:活动推进,转移“网瘾倾向”行为

在学生的“网瘾倾向”程度初步下降,网络兴趣开始发生转移的同时,辅助以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如阅读趣味性强的书籍,组织和参加娱乐性强的文体游戏活动等,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抵制网络诱惑的内在动力,转移对网络的单一依赖,巩固干预成果。

5. 学:学习指导,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

单纯的转移行为还不能长久地解决学生的“网瘾倾向”,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预。因此,我们还需要及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有益健康的网络学习指导活动,如搜集学习问题答案、撰写网络研究报告、进行网络旅游活动等,使学生逐步消除对网络游戏的单一依赖,逐步积累良好的网络学习素养。

二、小学生“网瘾倾向”的“四法”引导策略

通过调查,在区分学生“网瘾倾向”类别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四种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1. 网络游戏型“网瘾倾向”干预——兴趣转移法

主要特征:热衷于玩网络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不能自己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停止游戏有轻度的不。这也是“网瘾倾向”学生中干预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

主要干预对策:利用益智类的游戏先进行过渡替换,消除学生对角色类游戏的过度依恋,进而逐步建立对网络其他功能的使用兴趣。

具体干预说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益智类小游戏,让学生的网络游戏行为从容易沉迷的角色类游戏过渡到不容易沉迷的益智类游戏,也可以推荐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其他网络应用,如网络歌曲欣赏、视频动画观赏等,当然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意对学生的适宜性,以此来有效降低学生的游戏型“网瘾倾向”程度。

2. 聊天交友型“网瘾倾向”干预——生活补偿法

主要特征:喜欢利用QQ、论坛、贴吧等交流工具聊天和交友,不能很好地控制聊天时间,初步表现出对现实交往的不适。

第15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语文学习

家校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多维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其次,学校对学生的约束是有限的,让家长加入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阵营里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有了真正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建立起民主的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方式,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一、家校合作在语文快乐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首先,家长、学校、学生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长期以来,家长和学校的沟通甚少,而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需求,甚至只是流于形式的“表扬会”“批评会”和“报告会”,因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有效交流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学生对家长和学校的感受和反馈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其次,是家长和学校态度之间的反差,家长或以忙碌等为借口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也认为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是一种义务,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二、家校合作在小学语文快乐学习中的必要性

言传身教对儿童塑造的积极作用已经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利用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和亲和度。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让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变得更加的便利,也更及时,为360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可能性。语言学习无处不在,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和记忆之外,还有对情感的培养,文字不仅是信息的传播,也是观点和思想的表达,小学阶段也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萌芽期,需要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共同传播正能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策略进行改善和调整,积极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