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技术的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新课堂 新理念
中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二、“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1.“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
2.“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
3.“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现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一一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初级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
5.“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科整合后的“新课堂”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任务重、课时紧的矛盾,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成倍的增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教学的内容有效的展示出来时,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确定,同时根据教学的设计方法,将教学内容、目标等制作适合多媒体播放的教学课件,从而有效的进行教学内容传播。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加了教学传播的多样性。学生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接收信息时,其多媒体教学模式呈现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特点。但是,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了一定的缺陷,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而学生依然被动的进行信息接收。
2)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另外,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请教。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能够自觉的确定学习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
3)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以校园网络以及校园资源为支持条件,教师从而在校园网上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有效的在网上实施教学活动,同时也方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或者是通过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一对多的学习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在通过校园网进行学习时,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效的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的选择。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探索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但是建立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校需要损耗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得许多学校的校园网信息资源比较贫乏,而在教学中也没有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其中。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构思
1)在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能够进行积极的问题探索,并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到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将信息技术这些优势有效的融合到教学的课程中,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要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组合,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的环境。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配备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充足的认识,从而使得这些教学设备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其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功能,出现极大的硬件资源浪费。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和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
3)信息技术对教学整个过程进行的创新改变。首先是教学形式发生的创新改变,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了分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而学生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校园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讨论。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创新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并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互相协作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再次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传统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成为多媒体教学内容,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得学生在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掌握了除课本以外更多的知识。最后就是教师作用的创新改变。在利用信息技术后,教师不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工作,而是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开放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方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上的相关软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培养自身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
三、总结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偏远地区如西北,更需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旅游业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满足旅游业需求的能力和手段也逐渐增强,旅游业的方方面面也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旅游业的服务创新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旅游业的服务,成为当前旅游行业相关工作人员亟待了解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旅游创新服务
旅游服务创新就是在满足游客享受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服务异质化,多样化的提升和改造,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其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在研究开发旅游热点,进行旅游宣传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旅游服务,使旅游业信息化,也同样成为当下旅游业的研究热点。
在往常,人们上网浏览网页,仅仅能够看一下图片,看看小说电影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不仅仅可以浏览网页,在网上认识新朋友,及时了解时事热点,还能够在网上订餐,订旅馆,购物,订酒店,了解该旅游地区的周边服务,了解该景区的方位,门票等人们想要知道的旅游信息。对于商家,旅游服务创新所提供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将能够创新传统的旅游信息宣传方式,如发传单,报纸电视广告等,从而不断提高该景区的知名度,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服务除了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好处外,还能够方便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实现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以确保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全面的旅游服务。另外,旅游服务的创新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技术创新,方式创新和市场创新。本文基于经管方向考虑,主要来讲解一下方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内容。
二、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旅游服务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的方式创新以及市场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旅游信息高度集合
旅游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旅游信息的搜索服务,因此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搜索服务成为旅游社以及相关部门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现在的信息搜索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例如,人们只需要输入“我想到一个漫天冰雪的地方,最好附近有带温泉的旅馆,预算是xxxxx”,然后系统就会输出相关的方案供人们选择。这个方案包括的内容需要包括该用户想要去的目的地风景概况,周边环境概况,附近酒店旅馆甚至青年旅社的信息,景区所在城市著名的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特殊服饰,以及可供客户选择的旅游路线一二三等,总而言之,旅游信息提供得越智能,越全面,越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Web3.0具备与前端网站与后端应用的可集成能力,旅游服务系统能够自动填充信息,完备衔接,使得客户总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解决问题。因此旅游社等必要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将一些需要整合的旅游资源集中整合,不断更新旅游资源信息,并且更深入挖掘一些客户可能想要了解的旅游资源信息,从而不断地提高旅游社的旅游服务。
(三)让旅行者参与到旅游服务中
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在于记录的生成和备份,以及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智能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在以前,旅游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人,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者也应该被归入旅游服务创新的范畴中。比如可以在信息服务系统上增加旅游者建议栏目,或是让旅行者填充一些板块的空白,因为一个旅行社的信息资源不可能方方面面绝对照顾周全,如果能让有经验的旅行者帮助完善信息系统,也是一个旅游服务创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办法。
(四)旅游票据和支付手段简单化
旅行最麻烦的事情除了在路上奔波外,还包括一点,就是旅行费用支付过程繁琐,很多人跑到一个景区后还得排很长的队伍买票,在挤破头的过程中,原来来旅行的大好心情也被破坏一大半了。因此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尽可能做好旅游票据和支付手段简单化的工作,尽可能减少旅行游客不必要的麻烦。比如E票网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网上支付网站,游客可以在网上订购车船票,飞机票,旅店酒店旅社票等,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办到。
(五)信息反馈常态化
电子信息反馈是双向的,一方面,客户能够看到旅行社和旅游管理部门出来的旅游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也应该被旅行社和旅游管理部门看到,两边的信息应该是流通的,不应该偏废一方。因此要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使得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及时迅速地得到更新,并且传到管理者的手中,方便其及时作出改正措施,调整营销方案。
三、结束语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微课;信息技术;比赛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1-0024-03
2017年1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小学心理微课大赛活动。在5月举办的心理微课成果推广会上,部分地市心理教研员与百余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汇聚一堂,就心理微课的现状与发展开展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笔者比赛前对教师微课制作开展了培训,且参加了大赛作品评审,并在最后的成果推广会上对部分作品进行了点评,对此次心理微课大赛有所感悟,现进行论述与同行交流。
一、心理微课的类型
开展微课评比,首先要解决的是何为微课的问题。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1]和微课[2]的特点,我们认为心理微课需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微课具有明确而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具有聚焦性;第二,作品短小精悍,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便于碎片化和组合式学习;第三,作品可以镶嵌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或使用者反复观看,自定步调学习。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从收到的1050部参赛作品中筛选出886部入围作品,其中164部作品因不符合上述心理微课特征而被淘汰。
我们对入围作品进行分析,将心理微课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是要点呈现类。这类微课主要采用短片、图片和文字等表现形式,运用录屏软件和电子白板技术,通过颜色、字体和动态图文等可视化提示的方法,突出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教师多以画外音形式参与其中,如嘉兴市某中学一位老师的“如何毁掉你的孩子”。
第二是人物讲解类。这类微课以教师、家长或某个卡通形象为核心,贯穿问题解决过程,多运用视频画中画的技术,串联展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要点的学习资源,如衢州市工程技g学校余老师的“刻板效应”。
第三是课堂展示类。这类微课以课堂教学为场景,将某个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现场讲授截取下来,供大家学习使用,如海宁市某中学一位老师的“让智慧照亮梦想”。
第四是剧情叙事类。这类微课有人物、场景与情节,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融入相对完整的故事中,类似于微电影和心理剧的结合,在剧情的发展中引发学习者的共鸣与成长,如绍兴市某中心小学一位老师的“嗨,特别的你”。
二、心理微课的评价标准
此次比赛设有大众评审环节,700余部作品,大众投票超过1000次。我们首先随机对参加投票的教师进行调查,然后再进行专家评价,最终确立3个一级评价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在886部入围作品中,评选出717部获奖作品。
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中小学心理教师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心理微课的科学性。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不符合科学的解释和解决办法,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单一原因的决定性和特定方法的成效性。因此心理微课的呈现要特别注意心理主题出现的情境与背景,强调解决办法的针对性和使用条件。
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技术手段运用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微课教学的效果。而且在利用微课时,声音成为教师与学生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为此我们从语言和技术两个方面,强调心理微课的规范性。很多教师表示,需要花一定时间用于微课的修改和编辑,以保证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使用的规范性,这种后期操作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性水平。
我们将微课看作一种学习资源,一方面便于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镶嵌使用,另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自定步调学习,为此微课使用者的体验就非常关键。心理微课的体验性表现为使用者的便利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这种强调体验性的评价标准将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三、心理微课的特点
此次心理微课大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众多作品在主题选择和内容设计上都显现出值得关注的特点。
首先,心理微课主题涵盖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此次微课参赛教师包括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幼儿园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情绪调节等主题,小学主要集中在情绪管理、习惯养成、预防欺凌与害等主题,初中主要集中在压力调适、人际关系、网络和手机成瘾等主题,高中(职高)则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生涯规划、自我概念等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教师心目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
其次,心理微课的内容设计体现了问题解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通常会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通过授予知识应对解决。此次心理微课轻解释重解决,将更多时间留给问题解决的方法学习和变式练习。比如舟山市某中心学校一位老师的“亲子沟通六大招”和宁波市某中学一位老师的“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这种问题解决导向的内容设计,充分体现了心育微课反复学习和助人自助的特点。
再次,在各类心理微课中,要点呈现与人物讲解与其他学科微课有较多相似处,而剧情叙事类微课是心理微课较为独特的形式,为其他学科所少见。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融合了心理剧的要素和特点,采用故事剧情的形式论述心理主题,运用镜头语言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把握心理主题形成的历史性和系统性,并通过语言、行为、景物等隐喻手法,展示心理主题变化历程,彰显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点。比如宁波市某中学一位老师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借鉴了大量微电影的拍摄手法,主人公的故事引发了观众的心理共鸣,在艺术欣赏的共情作用下,起到了心理疗愈的效果。
心理健康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发自内心的需求,这种需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层次。以心理微课为核心的学习资源,允许学习者按照自身需求特点和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最终承担起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责任。广大心理教师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3],不断开发出适合学习者发展特点的心理微课,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做出有益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晶,徐莉亚.论活动课“以辅导需”的三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4):24―25.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运维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35-01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l86”工程深化应用工作的持续推进,电网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及决策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已成为信息运行管理部门的头等重要工作。建立信息运行多维管理系统,规范现有的运维管理体系,以更好的开展信息运行管理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包括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三大部分。第一,信息管理是指具有新概念、新元素的消息,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决策和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是时效性、影响和决定组织的生存、获取和使用信息管理有效提升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深化与发展,源于传统的信息管理科学,知识是信息深加工的产品,更加先进和完善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知识管理是应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管理中的海量信息处理是一段位于基因上游,能够被聚合网络识别并与之结合的数据序列,是网络表达调控的重要元件,它决定着数据何时转录、转录频率及何时何地如何表达。第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基本描述工具,系统设计人员在收集数据信息,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是至关重要。信息管理中的数据预测就是使用科学方法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等。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能及时给出正确而满意的解决方法,有效帮助各个阶层的管理者做出决策,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维护体系的不健全
运行维护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维管理模式的建立不完善。大多数运维工作由信息技术人员负责,而业务部门在运维工作没有明确的定位。由于大多数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凭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有时很难区分是归属于业务类还是技术类,究竟应该向哪个部门上报,往往产生很多疑问,不利于问题的统一收集和整理。其次,信息化建设和运维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把电网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造成运维技术人员在项目建设期不能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无法准确把握系统中所采用信息技术。
(二)运维机制不健全
运维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申请机制不完善。工作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通常穿线系统变更需求,当操作人员发现了与实际工作相违背或不符的情况,要提起需求申请,却上报无门,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汇报。(2)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目前,运维中技术人员处理故障时通常是以解决问题为原则,没有及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也没有对避免同样问题出现提出建议,基层工作人员通常按部就班地操作,难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种无谓的重复,不仅影响了正常工作,也花费了各级运维人员大量宝贵的时间。(3)缺少数据质量监控手段。采取数据质量定期通报制度,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数据质量的监控和考核,但都是事后监督,没有做到事前预警。事后监督的方式,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又不理想。而且,数据质量通报还停留在纸质层面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有可能造成疏漏。
三、信息运维管理创新思路
(一)完善运维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在推广应用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善公司信息质量保障与运维服务体系,整体提高公司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使得系统运行率达到国内同业的领先水平。重点做好运行维护管理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规范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从管理上完善运维服务体系。确保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存储备份管理、故障管理、辅助分析管理、技术支持管理维护通畅,各类应用系统运行平稳。
2合理地设置岗位职责。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合理设置岗位职责,由熟悉业务和精通技术的人员担任,确保运维工作的连续和畅通,对本级和下级提交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类,所有的问题都由该岗位人员进行汇总、筛选再分流,保证提交问题描述和定性的准确性,缩短问题流转的时间。
(二)建立健全运维机制
1.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各级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自由沟通、交流,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工作体会,探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维经验的共享。
2.建立运维知识库,打造技术支持的重要支撑平台。定期对运维系统中上报的各类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将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类汇总后予以,及时反馈给一线工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3.建立数据监控中心,实时地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充分利用省市两级中心的技术资源优势,建立技术与业务结合互动的数据分析和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提供方便、快捷的分析,加强数据监控,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运维能力
1.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全省运维能力。针对省市两级数据集中模式下的运维工作特点,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信息化水平落后地区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弥补基层技术力量的不足。
2.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省、市两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运维主动性,形成高效的系统运维管理技术支持体系。
【关键词】光纤 熔接技术 损耗
随着社会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采用光纤通信技术来构建企业局域网越来越多。在光纤网络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光纤熔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普及推动了光纤熔接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光纤的熔接技术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为光纤熔接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 光纤熔接的技术及方法
在熔接工作中,我们首先接触到光缆,通过观察光缆断面初步了解光缆的内部结构,这样有利于剥除光缆PE外护层,防止损伤纤芯。大概了解光缆的内部结构后,利用小刀削去外包层,长度根据熔接的需要来确定剥纤长度,一般30~40CM为宜。过长不便于盘纤,过短不利于熔接。然后逐层对光缆进行剥除,把抗拉钢丝固定在熔接盒的定点上,并把多余的钳掉。
1.1 光纤涂层的剥覆
光纤是由包层、涂层和纤芯三部分组成圆柱形状,首先利用剥纤钳的较大刀口把松套管剪去,并用卷筒纸把光纤油膏擦除干净,然后每芯光纤套上热缩管,最后进行纤芯的剥覆、清洁和切割。剥覆时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保持水平状态,露出的光纤长度一般为4~5CM左右。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紧压光纤,以增加摩擦力,防止光纤滑动。右手握住剥线钳,保持与光纤垂直,利用较小刀口轻轻卡住光纤,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右手用力顺势沿光纤轴线平推出去,整个过程最好能做好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2 裸纤的清洁
光纤进行剥覆后要进行清洁,目的是把没有完全剥除的涂覆层清洁干净,防止污染光纤端面。首先撕一小团脱脂棉花使其成扇形,沾少许酒精(一般使用浓度为95%左右的医用酒精),沾量多少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把沾过酒精的棉花折成“V”形,放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间,轻轻夹住已剥覆过的光纤,顺着光纤轴方向擦拭。力争一次清洁成功,每次清洁光纤时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一块棉花使用2~4次后要及时更换,这样可以提高切割的成功率和棉花的利用率,又防止了裸纤受到污染。
1.3 裸纤的切割
切割裸纤是在整个熔接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切割光纤除了要求有精密、优质的切刀外,严格、规范、科学的操作是制备良好端面的保证。切割开始前要利用酒精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必要进行调整,产品出厂前已经调好)。切刀要摆放平稳,左手握住已经过剥覆及清洁好的光纤,轻轻放置在切刀V型槽,调整光纤切割长度,从端面到涂层断面保持有2~4cm长。将定位压板轻轻放下压住光纤,然后把切刀盖关上,利用右手中指顺势推动切刀,动作要自然,平稳,切勿用力过猛过急。避免产生不良端面。不良端面包括斜面、裂痕、毛刺、凹凸不平等。
1.4 光纤的熔接
光纤的熔接要依靠光纤熔接机进行完成,熔接前应对熔接机各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参数包括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熔接温度等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采用出厂时设定参数。熔接时把切割好的光纤轻轻放入熔接机的V型槽。光纤从切刀拿出到放入V型槽过程中绝对不能触及任何物品,而且不能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光纤放入V型槽的长度不能越过电极中心线,两根光纤保持1~3mm 距离,盖好防护盖,按下熔接机AUTO键启动自动熔接程序。在熔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熔接机的屏幕观察到熔接情况,熔接机屏幕同时显示X轴和Y轴准心较对情况。在光纤准心较对过程中要及时观察两纤芯的端面切割是否平整,出现有不良端面应马上终止熔接操作,重新制作端面。熔接过程要注意观察电弧放电后是否存在过细、过粗、虚熔、分离、气泡等不良情况以及熔接完成后的估计损耗测试结果,估计损耗值要小于0.3dB,否则需要重新制作端面及熔接。光纤熔接完成后,由于光纤的涂覆层已经被剥去,降低了其机械强度,因此要对接头进行保护,利用热熔管(也叫热缩管)进行套接,热熔管要在端面制备前套入,禁止在切割完光纤后套入。调整热熔管位置,使其放在光纤接头中间,放入加热器内进行加热,热熔管受热收缩后紧套在熔接好的光纤上,达到固定热熔管及保护光纤接头目的。
1.5 光纤的盘放
光纤的盘放好坏会影响到光信号的损耗程度,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光纤弯曲的损耗。在恶劣的环境和再次熔接困难的地方更要考虑盘纤的合理性。盘纤事先要根据余纤长度预留空间,一般盘绕一圈为宜,顺其自然盘绕,切勿生拉硬拽。灵活采用圆、椭圆“CC”“∝”“∽”等多种带弧度的图形进行盘纤,弧度越大越好,尽最大限度利用接续盘空间和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盘纤规则可以根据热熔管或光纤分组为单位进行盘纤,接续工程一般采用前者,后者用于光缆末端。本规则最好是在每热缩完一组热熔管或一个分支组后进行盘纤一次,避免光纤热熔管或不同分支组的光纤混乱,交错。使其布局科学合理,以便日后拆卸、维护等工作。
2 光纤接续的损耗测试
光纤经过熔接,会生产一定的损耗,所以在光缆铺设中要注意保护光缆,避免光纤因熔接带来损耗。光纤损耗分为本征损耗和附加损耗,本征损耗是制作光纤过程中采用不同工艺,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损耗,本征损耗是无法避免的。附加损耗主要是光纤受到强力弯曲和熔接接头出现的损耗。
3 熔接盒的封装
经过熔接、测试完成后,最后对熔接盒进行封装,熔接盒下下盖之间利用密封胶均匀地铺粘,将螺丝拧紧,不留缝隙。
4 结语
光缆接续工作是一项辛苦,细致的工作,工作环境复杂。要求操作人员要有“三心”,即耐心、细心、专心。工作中要仔细观察,考虑周全,操作规范。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降低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纤接续质量,保接续持久耐用。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光纤熔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供大家参考 。
参考文献
[1]王从喜.企业技术开发[J].光缆熔接及测试祥解,2010(22).
作者简介
黄基南(1982-),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现为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
结合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课教学进行整合与创新。
一、信息技术与设趣激情的整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教学小学社会第一册第二单元《学校的生活》第一课《我们的学校》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一组学校门口的画面,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环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重新认识我们的学校的过程中。
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旨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好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并将知识外化。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如:小学社会第三册《青藏高原》中的地理风俗,对生活在南国水乡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想象出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风光。这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的优势,从网上下载有关青藏高原的人情风俗、地理风光,并结合Authorware设计制作一组介绍青藏高原的特有画面,采用直观演示法,把陌生的情境在学生面前清晰地显示,并播放《青藏高原》动听的歌曲。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教材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扩展了学生的探索空间。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上网,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及人情风俗。从而构建自己的探索思维。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
课堂上正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并茂,音响逼真的功能来渲染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同时自然渗透德育,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得到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创新能力的整合
培养学生创造性是创新教学的归宿。有创造性的人才有雄心、有决心,敢于进取。同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表达,创造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新的新课标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一个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尤为重要。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因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而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时,许多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都十分“崇拜”、“敬畏”教材,总以为教学不能离开教材上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始终不敢偏离教材一步。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也十分重视,“照顾”得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因循守旧,抓住教材不赦,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要敢于大胆创意,大胆设计,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及时,更能吸引学生。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新或自我否定,那种只会呆读死记现成结论,把知识看作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的原有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展与应用信息教育技术,发挥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时代呼唤教育创新,改革需要创新人才,现实驱使课堂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艺术的升华。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Q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开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就要为学生
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产生创新动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好奇心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与创新。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发生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能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利用;创新意识
当今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在这个时代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提出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新的新课标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一个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尤为重要。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新课程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框框之内,而因根据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而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时,许多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都十分“崇拜”、“敬畏”教材,总以为教学不能离开教材上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始终不敢偏离教材一步。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也十分重视,“照顾”得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因循守旧,抓住教材不赦,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要敢于大胆创意,大胆设计,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及时,更能吸引学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展与应用信息教育技术,发挥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关键。时代呼唤教育创新,改革需要创新人才,现实驱使课堂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全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艺术的升华。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条件。如果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是说这种方式本身有什么不好,而在于我们如何去改进去适应,不能因噎费食,要反思自身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开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就要为学生
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产生创新动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好奇心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与创新。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发生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信息功能,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能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四、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知识网络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呈现信息的形式多样,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规律。它融声、文、形、像于一体,使知识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多媒体组合设计教学,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并为一体,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活”,便于形成知识网络,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使他们在同等时间内学到得多些、快些、好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例如,在FLASH动画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为学生搜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网上最新的体现时尚和流行趋势的FLASH,在课前播放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二、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在自主探究
创新素质教学表现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帮助学生在走向新知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的快乐。例如,在FLASH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掌握形状渐变原理与方法时,不能逐个例子进行演示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掌握原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讲授翻书实例时,于学生已经通过文字简便动画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形状渐变动画制作的原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把两个实例任务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教师课前准备好的FLASH在线学习资源论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深入地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创新品格在课堂中的培养
品格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勇敢、刚毅、顽强为基本特征的创造性、创新性品格进行培养。例如,在《我家的收支统计表》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数据处理有很多繁复录入和分析过程,这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和坚毅的创新品格。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呢?
在实施创新素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评价,因为评价能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下一步的学习创新活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呢?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考勤、参与讨论情况、学习任务评价情况、作品成果、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利用新课改评价系统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品格。
四、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中的培养
创新思维源于形象思维及其和逻辑思维的统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者是从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的理论;换而言之,科学工作者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和其他课程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发现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是创造力的重要测量指标。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要求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方法也很多,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会激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并使学生学会分析与比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1 木马和网络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信大家对熊猫病毒仍然记忆深刻,作为普通的计算机使用者对病毒、木马、蠕虫等并不陌生,或许还有过被病毒侵袭计算机的经历,病毒可以说是危害网络安全最常见的威胁。病毒主要通过编制好的程序或是在现有程序中加入插件来传播。被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原有程序遭到破坏,不能再执行相应的指令。一些恶性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功能,通过下载还会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上,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此来破坏电脑软件,甚至损害电脑硬件,给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不便不说,还造成了信息的丢失和泄漏。除了病毒以外特洛伊木马是一种专门利用程序漏洞进行文件或信息窃取的程序,这类程序不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但是由于其具有自发性和隐蔽性会使计算机用户受到恶意控制。
1.2 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是威胁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网络工作者最需要防范的对象。黑客们对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了精通的地步,但却没有将这种技术应用到正途上。他们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的允许就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窃取用户的资料,找出网络中的漏洞通过自己编写的程序进行攻击,去破坏用户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更有甚者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出现瘫痪,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1.3 计算机本身存在系统漏洞
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各种信息资料能够得以传播和获得,也使得网络中的漏洞越来也多,容易受到各种攻击。计算机本身就存在各种漏洞,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或修复。对于计算机本身的系统漏洞来说,本不会对计算机产生任何的网络威胁和系统破坏。但由于计算机整体的安全网络存在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黑客、不法分子以及软件所带木马以及病毒提供了空隙,使得这些不法分子更容易窃取用户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比如今年二月,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遭遇了由零日漏洞所引发的复杂攻击,在漏洞被彻底修复之前,已经有约六百万Facebook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号码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遭到泄露。
1.4 人为窃取信息
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和过失或者是内部人员蓄意盗取信息资料,造成对系统的有意破坏和更改程序,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 常见的网络防护技术解析
2.1 防火墙技术
这是网络安全中我们最为常见也是最常用的技术,是网络安全的基础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在被保护的网络系统和外来网络系统之间,用软件、硬件等网络元素建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外界访问者在访问被保护的网络系统时受到阻碍和限制。防火墙集中了所有的安全软件、硬件,对外来访问者进行监控、过滤、筛选,并将这些访问者记录下来,一旦发现有来自外部的侵害,迅速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本系统内的信息数据安全。
2.2 加密技术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给信息上锁。加密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对数据动态的被动攻击,因为被动攻击不能被有效的的检测到。现行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形式。对称加密要依靠口令来执行,交换信息时只要私密秘钥没有丢失、泄漏,信息就不会被泄漏、破坏。非对称加密主要应用在身份认证上和数字签名等方面。公秘钥和私秘钥选择一把公开,私秘钥则自己保管,用于解密。信息交换时不需要交换秘钥便可保障通信安全。加密技术有效保障了信息安全,同时也保障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2.3 控制网络访问的技术
网络除了能为信息和数据的远程输送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各种病毒、木马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我们必须采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来防止危害侵入计算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控制路由器的方法来增强局域网的安全,还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来保障信息数据和各类文件的安全,只有拥有访问权限的人员才能看到信息,有效防止了信息的泄漏。
2.4 防病毒技术
除了可以通过防火墙来防范病毒、木马的入侵,还可以在计算机上装一些查杀病毒的软件,定期检测计算机是否存在病毒威胁,以便能及时杀灭病毒。
2.5 修复漏洞技术
网络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性的对计算机进行扫描,发现系统漏洞或者网络远端的安全薄弱点,通过收集薄弱环节的信息,及时告知用户对系统进行升级或修复,以此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破坏者利用系统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如若不这样做,系统自身的漏洞就会波及到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及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本单一枯燥的课堂逐渐变成了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课堂,这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分不开。而在此之前,教师的展示平台主要靠黑板和粉笔完成,学生总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初中数学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枯燥,方法取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初中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2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说到数学,大部分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不够生动形象。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即黑板加粉笔,然后教师站讲台上灌输分不开。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技术能力落后。有些教师思想守旧,对新生事物有抵触心理,对旧事物不忍抛弃,不愿意尝试新的手段、新的技术。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需要花时间去钻研自己不擅长的新技术。
(2)应用方式生硬。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只是表面上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但其本质跟以往的在黑板上板书没太大的区别,学生照样没能通过信息技术理解授课内容。
(3)实践方式单一。虽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在知识的讲述上利用了多媒体,把它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没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课结构等关键的部分做出改革。
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3.1 信息技术在函数的应用中的创新运用
课程标准里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函数具体应用的能力。抽象的函数概念必须经过具体的应用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在数学内部,可以通过用函数性质比较大小、求解方程、求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等活动,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注意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实际上,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建模”工具,现实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而得到解决的。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函数概念以及与它相关的变量、代数式、方程等知识都能够加深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创设接近于真实问题情境,协作情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时候和以前学过的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求解结合起来,还可以和几何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将函数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结合起来)。
3.2 信息技术在相关概念学习中的创新运用
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获得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概念的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接触正、反例证,通过外界提供的反馈信息,以辨别、抽象和概括等形式得出同类事物关键特征的学习活动。初中数学函数相关概念的内容包括常量、变量、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概念同化是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原认知结构或通过改变原认知结构而形成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概念的教学往往也采取相应的两种办法。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是从函数概念的系统学习开始的。在学习函数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此时再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函数的概念。
3.3 信息技术在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的学习中的创新运用
初中数学函数图像以及性质的内容包括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几种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使得轨迹问题形象直观,便于正确建构知识,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活跃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研究函数性质,要始终围绕数形结合来进行,在函数性质探究的过程中要作大量的图形,因此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来完成这一任务,将不同的函数图像展示出来,同时又能动态地展示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以及变化过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函数图像,加深了对图像产生过程的理解,通过对性质的验证,加深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并且对猜想进行了证明,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几何画板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做数学”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做“数学实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他们已经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刘春满.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关键词: 基本理念 基本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创新教育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即信息技术。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就此话题,笔者谈谈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运用的基本理念
教育不论何时何地都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传统式教学也好,信息化教学也好,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与学的密切配合与有效结合,其理念有三。
1.以教为主导。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是“导”。即教师只是引导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2.以学为主体。“学”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学生会学习、学得好而精心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
3.以动为主线。“动”主要是指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以及师生、生生、机生的互动。
二、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教育运用信息技术也一样,通常需要遵循四方面原则。
1.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直观形象的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它不但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而且易于操作,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起到创设情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2.实践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自由操作,亲自实验、观察、比较和思考,从而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绝不能以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取代学生的活动。
3.情境性原则。环境的设置以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的学习材料为手段,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多样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三、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优势,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优化了学习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营造交互合作式学习环境。优化学习过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使学生迅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让教育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高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富有挑战性的信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4.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的“四要素”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见模式如下。
1.情趣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是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初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激起学生迫切需要探究的心理倾向,并因势利导提出探索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激趣明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应体现在情境创设中和兴趣激发上,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实现这一目标便水到渠成。
2.疑问教学模式。设疑是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的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亲自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等使新知与旧知链接,促进原认识结构与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自学质疑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自主学习,解决已提出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对自学过程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和释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目前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中,产生了大量的教学模式,最常见的即是以微课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碎片化学习;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在基于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时,我们首先要清楚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应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其次提高教学质量,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1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首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以微课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微课的应用,是要建立在教师对数学教材内容良好分析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短时间的视频来针对课程中的某一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出更加优秀、高效的教学方案,详细考虑技术、内容与方法的融合。因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包括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教学方法产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1.2促进学生由被动学向自主学的转变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实现自主的学习。只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的讲、学生认真的听、课下反复的联系。且不说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单是这种教学方法就已经让很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基于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例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实现了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之后还可以通过电脑等设备进行练习。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1.3信息技术应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将各种抽象的数学知识精确的展示出来,这有益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传统数学课堂中,只能通过语言和板书来描述数学知识,但是在表示二维或者三维几何体时就会出现语言乏力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力。在基于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可以简单的借助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完成描述,将空间几何关系展示给学生,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模式创新时,也应该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影响,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十分成熟,笔者对其应用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是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交流讨论、教师答疑解惑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2.1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是我国腾讯公司开发的一个社交平台,具有三项重要的功能。主动提供消息的功能主要是个人以及企业可以向用户提供很多信息,在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其次是自动回复消息的功能,用过微信的都知道,我们在添加一个公众账号时候,常常会有自动回复的功能,一些公众号还可以回复关键字。第三是管理素材的功能,可以有效的在后台将需要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等东西整理成教学素材,将之推送给学生。
2.2微信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精确分析后,可以利用PPT和视频录制软件,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微信平台将制作的数学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以及家长,在这个过程家长还可以起到监督用。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视频内容自主学习,针对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的方式来学习。实在不懂的就可以记录下,在课上向老师请教,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老师请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进行了解。
在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针对总结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权威解答,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三、小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在电脑、智能手机十分普及的情况下,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一线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育教学创新 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面临着创新的需求。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其重要标志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是我们需要解决与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在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当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探索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时的效果。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是成长阶段启蒙教育、锻炼心智的基础教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方式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后天性格的开发,关系到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念的树立。当今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还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不科学、教学效果不明显、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经验、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等缺点。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当前体育教学的几点现状进行分析:
(一)现行的教育模式不足以引起教师的教学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班主任通常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给学生们做各种科目的补习,逐渐形成了学生们重视主科、忽视体育课程的现象。家长们也不支持学生重视体育活动,认为那是不务正业、贪图玩耍的表现。学生们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放弃了在体育课中应该享有的欢乐和活动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开拓思维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小学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教学特点制约着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有些学校自身可发展的规模有限,还继续扩招,扩大生源,造成了校园的活动场地、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与招生速度严重不符,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学场地紧缺、人均教学活动面积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阻碍了优秀教师施展自己的才智。
(三)管理阶层对小学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教学设备满足不了当今的教学要求,又得不到管理层在政策上支持和帮助。学校就会为了节省开支,少量购入体育教学设备,这样就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时间长了,学生就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了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成绩差的现象。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
信息技术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们各感官系统,在试、听上吸引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将介绍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优点:
优点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这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但生动活泼、新颖多样,而且克服了过去教师为学生做示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喜欢动画的心理特点,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课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正规的篮球比赛和球员们优秀的配合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会让他们积极模仿球员表演给别人看,扎实掌握篮球配合动作。教师还可以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来配合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这项技术。
优点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具体动作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提高运动技能的接受程度。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把抽象的知识用语言描绘出来,使用的一些道具等也是直观、呆板。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生对一个新动作的认识、了解到融会贯通,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二维、三维等设计,全方位的讲解,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生理现象变的具体而生动,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快速建立对运动技能的正确感性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运动技术结构复杂,需要连续完成一连串技术动作,例如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弃过去让学生对动作技术认识模糊的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的讲授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主要过程演示出来,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小学生掌握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又能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教授“山羊分腿腾越”过程中,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不一定能让小学生看得清楚,容易产生错误认识,造成动作的分解,忽视了动作应该有的迅速连贯性特点。如果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授课,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进行反复播放、慢放,并用特殊的声音、图像显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立体地掌握该项动作,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创新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到真实有用的知识,更提高了体育课教学的效率。
优点三,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能够及时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动作。在体育教学创新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对培养小学生的辨别、认识能力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和避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上通过对正确、错误的动作分析,找出容易犯错的地方和产生的原因。让小学生边看边自我比较,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很多常见错误的出现,还能让小学生快速掌握正确动作,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优点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终生爱好体育意识,强身健体,为今后学生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教学要转变以往只在课堂上讲授的方式,面对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生健康知识的储备,成为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集音、像、画面于一体,使所教授的动作生动形象,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们在网上查阅一些关于体育健康方面的常识,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探知精神,拓宽知识面。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观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重大的国际比赛,展现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及感受运动员取得胜利后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使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生在观看集体项目比赛时,体育教师在介绍的同时,向小学生强调队员互相配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情景教学方法,正确的使用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教学内容以情景的形式生动、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还能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改变以往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真正使体育教学快乐起来。
总结
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枯燥的示范、说教变成生动、清晰的演示,把抽象的动作技巧变的具体、形象。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创造了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体育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胡恒,张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9).
[2]严小鹏.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