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工作风险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一 操作风险定义
随着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中国银监会也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定义。2007年5月14日,中国银监会在的熵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公司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概念基本上涵盖了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线,是较具有实际意义的,并已被广泛接受。
二、操作风险类型
操作风险存在于公司各种业务的自然过程之中,操作风险涵盖内容非常复杂。巴塞尔委员会按照银行损失事件的类型对操作风险进行了七种类型的划分,结合财务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操作风险可按以下四种风险分类:人员风险、流程风险、系统风险和外部事件风险。
三、操作风险的特点
操作风险相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有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性
操作风险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几乎包括所有部门,几乎覆盖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操作风险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中,也存在于风险管理本身实施过程中。
(二)内生性
除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外,操作风险的风险因素绝大多数由公司内部不合格的操作因素引起,而且单个操作风险因素和操作风险损失之间不存在清晰的、可以定量界定的数量关系。
(三)不对称性
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和损失严重程度不对称,有两类情况:一是可能经常发生,但发生后损失程度较低的操作风险;二是发生频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却非常严重的操作风险,这使得操作风险在分布上呈现出肥尾的不对称性。
(四)计量的复杂性
一是操作风险成为当前最难以计量的风险,其原因在于:涉及领域宽广,涵盖公司业务方方面面,相当分散;二是形成原因复杂。操作风险成因有外部事件影响,而大部分是内部制造,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依赖于前后关联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又往往不容易辨别。三是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既包括发生频率很高,损失较小或无损失的操作失误性风险,也包括发生频率很低,损失巨大的意外风险。
(五)高危害性
操作风险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损失严重的操作性风险事件,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六)可转化性
在实践中,操作风险还通常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司经营模式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
目前,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以董事会为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权利机构的三级架构体系,三级层次分别是公司总部、分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具体包括懂事会、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总部风险管理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分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公司风险内控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风险管理小组、业务部专责风险师、业务部各部门。在该体系中,各机构职能明确,责任清晰,确保了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制度体系上,公司制定了《风险管理办法》、《操作作风险管理政策》、《操作风险管理细则》,《流动性风险管理细则》、《信用风险管理细则》、《重大风险事件管理办法》、《莛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风险管理制度,保证了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逐步建立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风险报告工作程序
1 识别关键操作风险点,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分公司根据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细则》,结合营业业务流程和环节,把营业业务划分为存款开销户业务、支付结算、信贷业务核算、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管理、营业印章管理、客户账户管理、网上银行管理、电子银行类业务、资金池账户管理等几大类,梳理罗列营业操作关键风险点,并对这些风险点所对应的风险岗位、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作了详细标注。
2 理顺报告路线,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分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风险事件的报告时间、报告路线及报告和处置流程作了明确规定,确保风险事件能够在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从而有效控制重大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
3 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应急管理。加强应急管理是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一项具体措施。分公司于年末制定次年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年度计划,每年要求各业务部组织不少于两次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并且要制定演练方案,演练结束后要对演练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五、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风险意识不强
公司部分员工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只要是领导命令,就唯命是从,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在日常操作中,经常存在以信任代替制度,制约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管理方法和技术滞后
操作风险定量风险分析手段缺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客观性、预见性不够。与国际性大银行采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手段相比,我们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公司系统虽然可以通过授权复核等手段,对业务操作应有的风险控制点及操作权限进行有效控制,但由于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尚不完善,无法通过信息技术在流程上对所有已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尚不具备异常业务预警和阻止业务违规操作的功能,致使许多违规操作行为只能靠相对滞后的人工稽核检查等方式来发现。
(三)监督检查不到位
(四)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缺陷
公司业务运营系统经过不断优化完善,在营业结算、资金管理、信贷管理方面有了明显改进,但由于系统框架的设计上对管理控制的需求考虑不足,加上新业务、新产品陆续上线,系统改造和优化不能经过充分测试和运行,使得系统存在一定的控制缺陷和空白。
(五)人类资源管理和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1 人员储备不足。近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分公司人员增长远远落后于规模增长和业务量增长。随着业缱增加,员工工作压力加大,时常超负荷工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调整,容易造成精神疲劳,容易出错。
2 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营业操作风险加大的重要因素。分公司营业临柜人员年龄偏大,业务部男女比例失调,有些业务部面临女员工生育高峰问题,营业结算在岗人员小于实际
人员数,人员不足、人员定岗问题加大操作风险控制难度。
3 人员培训力度不足。虽然公司每年都有员工培训计划,但培训计划的业务针对性不强,而且参与培训的人数和时间也有限,所以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机会很少,加上随着日常工作压力的增加,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员工普遍感觉培训力度不足。
(六)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的矛盾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集团财务公司,在监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品种。为了不断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需要,同时扩展财务公司的生存空间,近几年不断推出新业务、新产品,由于有些新业务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制定流程时缺乏实践经验,客观上诱发了违规操作风险。
六 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控制体系的措施
(一)培育完善的企业风险文化
建立科学发展观、风险观,培育重在细节和执行力的合规文化。企业经营成败与否,最终的决定因素是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人的态度和执行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细节决定成败,要加大全体员工合规经营意识、全面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等多个方面培育良好的风险合规文化,创造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合规氛围。
(二)加大培训力度
(三)加强岗位轮换、实施强制休假制度
对重要岗位实行不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可在轮岗和休假时进行全面稽核,形成明确制度规定。
(四)加强信息科技系统建设
信息科技系统是公司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目前,随着财务集约化不断深入推进,资金池账户搭建工作已完成,资金结算系统的上线,业务交易量和交易总额成倍上升,对业务系统、网络畅通、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要求都更高。
(五)优化业务流程
国内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体现出基层化特点。所以,要从优化基层业务流程角度出发,遵循责任对称原则,建立责任清晰、控制有效的前后台控制体系,从而提高内部操作风险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广电;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对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事业单位而言,财产管理都是单位长久运营的必要环节。通过财产管理,不仅清晰的呈现出广电的盈利情况和收支比例,同时也是单位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调整单位计划,或者改革管理机制的重要依据。在有了清晰的财产数据走向的情况下,才有了单位的未来走向。就如同航海需要帆船,走路要找地图。由此可见,广电的财产管理对于其整体单位运营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而具体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真正的防范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在了解广电财务收入来源以及单位运作模式后,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一、广电财务来源
通常的事业单位,其主要的财产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不外乎是财政拨款、专项拨款、以及事业收入。单位的财务拨款是指国家给广电所拨发的款项,财务拨款的财务通常用于单位人员工资发放,或者单位的日常简单支出,同时也是单位运作的保障。而专项拨款是属于财务拨款的一种,但不同的是,专项拨款用于广电的具体项目资金。资金的获取,有固定的申请途径,同时财务最终也必须用于项目本身。至于事业收入是指,广电本身从事相关事业服务获得的收入。这一部分收入并非源于盈利目的,而是服务目的,最终的收入是广电事业单位的所有。具体用于广电的日常维护和事业支出。
二、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的个人性和广电内部的财务系统
财政风险是每一个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财政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源于市场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然而作为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必然要克服财政风险,从而为单位取得利益,而不是随之任之。财政风险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存在什么拥氖杖肜丛矗就可能存在什么样的财产风险,同时,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运作结构也是财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然也包括广电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影响因素,是否拉帮结派,是否有道德自律意识等等。内部员工的日常思想教育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一部分。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娱乐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广电所面临的事业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要求都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财产管理和项目开发,都对广电的内部财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电已经不能以从前的财务系统来管理如今的事业。过去的财务系统随时面临着挑战,只有提高了内部财务系统的财务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将财务运用恰当,调配得当,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1]。
(二)政府财务预算能力
除了广电内部财务系统的加强,政府在对广电的财务拨款上也是需要提高其预算能力,尽量不要发生预算金额大量多于实际项目使用金额。在政府做好预算拨款的前提下,广电的内部财务系统的加强才是有意义的。
(三)广电内部财务核算的规范化以及内部监督机制
除了加强广电内部管理系统,内部财务核算也需要规范化。在有些企业或者单位存在财务人员过少,财务核算存在误差,甚至财务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财务存在漏洞,实际支出与预算不合理,甚至预算过高等失误。这就要求,广电在财务核算上要提高财务核算的能力,加强财务核者的培训管理。无论是单位或者企业,监督机制作为其一部分,对广电的财务风险的规避具有重要的防范意义。而广电的财务监督机制,在广电的财务管理中必须发挥其作用。只有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得财务风险进一步被降低[2]。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严密且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加强广电内部的财务体系,对人员工作进行具体定位,重新详细的划分人员职能。同时,对财源进行监管和调控,在完善职业分工的基础上,对财务的每个阶段,每个方面都制定详细的监管、分配、预算。将财务体系控制在单位的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财务监管制度
对广电财务来源、支出以及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跟踪。落实财务监管工作,发挥更多的监管方式,通过领导、同事甚至于是同行或者网友进行财务的监管工作。监管制度要确保监管的每一个环节必须透明公开,才能够达到监管的效果,否则便会滋生不良的风气,致使财务挪用甚至私用[3]。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风险转移
建立广电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与预算,尽量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单位,从而防范风险。这种风险的评估,需要专业的数据人员与专业的财务人员共同协作,从而达到对风险的正确预估和判断。同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行为,为广电单位进行财务风险投保,即使在发生了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一部分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到保险公司。
四、结语
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广电,也存在于其他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这源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与财务风险的潜在性。但通过财务管理的多方位控制与监管,通过政府或者广电自身的措施,财务风险是可以被降低甚至是被规避。而要做到财务风险的降低,必然需要广电由内而外的改革变更。
参考文献:
[1]赵颖.事业单位的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3(5):68-70.
[2]牛小曦.如何有效的控制事业单位的的财务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01):23-27.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县支行属于政策传导末端,政策敏感性不强,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相对淡薄;县支行人员少,财务组织机构简单,财务内控难以做到相互制约;县支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老龄化严重,知识储备更新缓慢,跟不上现行财务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计财务核算操作存在随意性可能。同时,因接受的外部监管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在制度执行上打折扣,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给予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中开展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式
(一)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基于县支行自身业务的特点和客观环境因素,其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后五类风险(不可量化风险),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人民银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二)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的操作方式
1.自评估阶段。由辖内各县支行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对照环境控制、财务状况及风险管理三方面评估内容,每年在上半年定期开展本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各县支行完成自评报告后上报市中心支行,自评报告包含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风险识别、分析、处置等内容。
2.审核与评估阶段。市中心支行在各县支行上报的自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会计财务部门、内审部门以及外聘专家(必要时)组成评审小组,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对辖内县(市)支行财务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风险评估等级。
三、县支行财务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一)现行财务管理机制与当前严格的财经纪律存在差距,导致道德、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县支行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由于绝大多数县支行多年未发生案件,都不同程度存在对风险案件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二是人员数量和素质达不到内控制度要求。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导致县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呈现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部分人员缺少主动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积极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制度建设滞后和业务迅速发展不同步,导致操作风险潜在发生
目前,人民银行财务会计的主要法规是财政部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人民银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论从范围、方式或深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历了预算会计科目的的多次变化和预算体制的改革,制度中包括预算管理、预算科目的核算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人民银行的业务实际,制度建设已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度的约束力在逐渐下降。现行集中采购的主要法规是人总行2007年制定的《中国人民集中采购操作规程》,随着2014年人总行集中采购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不上,缺乏《集中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或者类似的制度,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三)“财权和事权”未分离的财务操作模式,导致监管风险潜在发生
当前大部分县支行,仍一直沿用县支行成立以来的财务操作模式,即费用支出的使用权和审批权均在办公室,这种模式未能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分离,不利于财务风险控制,不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由于办公室一般不配备会计专业人员,没有很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有关财经制度,费用凭证到了营业室会计人员记账时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会计部门只是被动的记账,起不到事前监督的作用,给财务收支工作的合规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县支行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听取财务形势分析并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注重会计财务人员配备,支持会计财务部门大胆管理,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严格追究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真正落实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新程序执行和推广应用前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操作规程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系统性,建议人总行及时修订《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办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需尽快界定,使之更严密、更完善。
(三)改变财务操作模式,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按照财权、事权分离的原则,改变县支行现行的财务操作模式,将县支行出纳岗位从办公室调整到会计部门,直接由会计部门管理,实现财务报销事前监督,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切实防范财务风险。2015年温州市中支辖内永嘉支行已对旧财务操作模式进行改革试点,撰写《基层央行财权、事权分离的改革实践探索》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行的认可。
五、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我市中心支行通过对县(市)支行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领导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支持会计财务人员配备,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总体把关。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制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财务内控制约机制。
(二)识别风险内容,有针对性消除财务风险隐患
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活动,使各县支行识别各类财务风险,找准财务风险点或薄弱环节,做到客观分析现状,并采取措施积极消除风险隐患,适时完善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切实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财务管理;财会人才;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089-02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和成本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而现代财务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就要塑造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效率的财会队伍。
一、现代企业财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
现代企业财务要为企业当家理财,更要忠于企业。他不仅对企业要忠诚,要有责任,更要敢于当家,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把企业的财当自己的财来理、来管,要善于当家,当好家。其实一个企业除了业务部门在创造利润外,我们财务人员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如通过参与修改和审查合同,节约和减少资金成本;通过参与企业决策,为各个业务项目设计合理的操作模式;按税法规定为企业合理避税和合法减免税等等,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除此之外,我们在对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还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差额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等,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财务,我们考虑研究问题不能从单方面出发,不能从下往上看,而应该从上往下看,从整体出发,结合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企业业务发展情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二、现代企业财务人员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企业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已有所提高,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我们更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我们在做每项业务、处理每件事情、分析每个核心信息的时候,都要做到心里有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的任何一项投资都会有风险,我们在做投资项目测算时,不能仅考虑投资回报率,项目利润,还要将效益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综合起来考虑,要对投资项目作一个综合方面的评估。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财务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我们不能狭隘的将财务理解成会计,而放弃财务真正的专业优势。也许传统的财务人员只是停留在记账、算账的基础上,但这不是一个现代企业的财务所应具备的,市场经济对现代财会人员的要求是要做一名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他除了具备效益意识外还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我们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捕捉各种异常情况,给公司领导当好参谋,挖掘管理潜力和增效潜力,降低企业风险,特别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要提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去认识。这些意识不是出自公司领导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而是应该源自我们自身作为一个财务人员的自觉。
三、现代企业财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
要做好企业财务工作,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每天和钱打交道,事情多而繁琐,但其待遇却不比别人高。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工作心态,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特别是现金和银行存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财务工作贪不得虚荣,存不得半点侥幸,必须一是一、二是二。除此之外,一个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要有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要恪尽职守,审慎对待自己的工作。财务工作的特点:一是加班多,工作、家庭难以兼顾;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容易得罪人。要当好家,理好财,必须具有任其劳累,任其埋怨的思想境界,在工作上要做到主动、专业。要当好企业财务,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安于平凡,不求“发达”;要甘于清贫,不图名利;要长期坚守,默默奉献。如果你想追求名利、荣耀,那你就千万别干这一行,也干不好这一行。
四、现代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挑战
近年来,我国有利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各方面条件逐步完备,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投资者日益成熟、监管进一步加强等,整个市场经济环境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根据财政部要求,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一千余家上市公司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率先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在会计项目处理上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不仅对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于新会计准则实行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和财务信息的质量。
作为一名现代企业财务人员还应对国家的税法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和运用,为企业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税负负担。近期,国家为推进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分别于2007年12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1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现代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到政策清。政策清是指我们每个岗位都要对相应的政策及规章制度全面准确地把握。通过对政策变化与沿革的分析,掌握政策导向,防止偷税漏税的同时,也必须按税法规定进行合理避税和合法减免税,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合规、有效地发展。
五、财务工作要专业化、标准化
新的环境向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金刚钻,难作瓷器活”,现代企业财务在企业面临种种棘手的“瓷器活”面前必须手握“金刚钻”,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手到病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实现财务理念的成功转换。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财务都要坚持专业化、标准化,除了建立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履行财务服务、保障和参谋的职责外,还要进行合同文书的审查、业务模式的设计等等。只有坚持财务的标准化、专业化,企业的财务工作才能真正走上正轨。此外财务人员还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对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内控机制、从而使企业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我们要通过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财务的导向力、控制力、凝聚力来发挥财务核算与监督的作用。
六、现代企业财务人员要使自己成为全才
目前在高校存在这么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审计或专项检查一般以财务资料为核心展开,时间上一般追溯3~5年,在工作中往往遇到不甚明了的事项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解释说明或者提供相关依据,而财务人员经过回忆或者大量查找资料也往往无法给予圆满的解释和提供完整的依据材料,结果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的业务在上一环节已经存在缺陷,而在流经自己手中时由于过分信任上一经办人而忽略了全面深入复核,导致自己对不利后果承担连带责任……诸如此类的风险,均是由于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存在瑕疵和过错而导致的。
财务人员以货币资金为反映对象,对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结果予以记录、反映和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因货币资金运动过程的复杂性及影响资金运转因素的多样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众多风险与之相伴。财务人员行为风险是指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与结果同标准的或者法定的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为负向,具有缺陷或者经济损失性,是一种不利的后果。在此背景下,本文分别就不同种类的行为风险进行研究,以帮助财务人员正确有效地防控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护好自身权益免受侵害。
有财务人员简单地认为只要一生严格坚持财务的谨慎性原则、行事谨小慎微就可以完全避免行为风险,这样的认识前移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许会产生效用,但在如今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和质量的时代却不再适用了,它需要依靠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判断,需要大胆心细和创新型的工作方式,这样就会导致风险如影随形,但是只要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点、抓住了牛鼻子,风险也就被无形中给化解了。
二、高校财务人员行为风险种类及其防控
(一)人员素质缺陷风险 本文所指素质主要包括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两个方面,人员素质达不到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错误与差异,本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虽然个体素质的不济可以用团队人员的整体力量来弥补(即通过多环节、多程序的复核、核查等方法来纠错、纠偏),但是在进行岗位人员的配备方面,必须严格坚持“适宜和匹配”的原则,不能将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付性地安排在重要岗位,实在有难度的,可以采用两人一岗的过渡性办法。在强调通过学习、培训、考试等多种手段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的同时,千万要重视对政治思想素质和法治观的教育和培养,让财务人员能够自控、消除故意违规行为,否则会酿成成本更高、损失更大的危害,因为在那些业务精湛但思想素质低下人员的操作下的违规违法行为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甄别。
在如今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时代,处处时时均可学到知识,财务人员需要有一种学习的精神,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实现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技能,要把学到的书本理论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要向周围的同事虚心请教,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剖析自己,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善学善思的习惯,很快就会获得好的效果,当然需要持之以恒,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随时随地接收新的知识,自然而然实现知识的更新。
为了规避这类风险,对教育培训机构就需要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必须恰当,两者不能脱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识别能力;二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单一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单一的和过时的知识结构极易带来认知和辨识错误;三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的主控性,避免行为失去应有的约束而误入歧途。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埋下人员素质缺陷风险的隐患,三者的构架是:品德为灵魂、知识为支撑、技能为手段。
(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完善风险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完善,如出现明显的重叠和空缺现象,前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人才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的后果;后者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易被不法者钻空子利用,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天然依托和基石,因此作为实际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辨析跳跃“空挡”或者缺乏监督程序而流传下来的业务,否则这种无主责任的风险就极有可能无端地落到自己的头上。
在目前高校财务人员数量充足的情形下,应当特别关注以下风险点的控制:岗位的设置和业务处理程序的设定是否与环境变化同步调整和优化、人员素质是否满足岗位的内在需要、不同岗位之间的对接是否顺畅和严谨、领导与职员之间的责任划分是否明晰、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是否跟得上等等。
防范此类风险,一是领导要予以重视,完善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实用人才;二是作为财务机构,要特别强调重要的和薄弱的节点建设和牵制;三是实际工作者要特别留意上环节业务的规范性、合法性以及本环节的审验操作。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风险 高质量的财务工作结果,是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作保障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完善,则会存在容易出现问题的“空白点”,隐藏着很大的工作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稽核、内部各环节及部门间的交叉牵制制衡、级次梯级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不同的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及时作出反应:未建的,要建;过时的,要废止;不全面的,要补充;有漏洞的,要修订;有冲突和含义不清的,要给出明确解释;条文笼统的,要明晰为具体的细则,详解操作步骤和程序。制度建设需要标准化、具体化和科学化,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与主体目标一致;并且要公开化,让执行者和被执行者心中有数,双方相互监督,以期获得预想的理想效果,这样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固有的风险,在此制度约束下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也便降到了最低。制度的范围和阅读对象是有区分的,处在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所应知晓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客观要求是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自身工作范围所涉及的内容,对于上游环节流传下来的业务所涉及的而自身并不掌握的内容,有权要求其提供相关材料。
(四)审批及相关手续缺失风险 在高校,一般均实行了财务事项逐级审批制度,按照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发生额的大小,相应地规定了不同的审批程序和终审责任人,作为财务工作者,如果忽略了其中之一,承办了制衡过程中“断链”的缺省手续的业务,就会承担潜在的风险。对此,财务人员应特别谨慎:票据的真实合法性判断和验证;经办人员及链条上各职能部门签字有效性识别;实物资产验收领用手续的真实性与内部传递单证一致性的核定;终审人员意见的明确性及其依据的可靠性判断。
现行《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这可能导致单位负责人通过授权等方式对财务行为施加隐性控制而推脱责任,为此须提高警惕,严格把握他们左右财务行为的每一丝痕迹,切不可妄加推测判断而进行模糊处理,必须以“实”说话、据“实”办事、以相关制度条款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处理好繁杂多变的各项经济业务,分化风险。另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虽然经过了层层负责人签字认可但并不符合财经制度的业务,对于此类业务,原则上不给予办理,如果经办人员存在异议的,则需要提出专项申请,载明业务的详细描述,经财务人员签署明确意见后再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批,如果学校领导执意要求办理的,可以给予办理,其责任则不由财务人员承担。
(五)执行政策等依据虚假或效力不足风险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经过较长时间后的业务,回头再究其所以然时,往往说不清、理不明了,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原始凭证所附资料不全面、无法还原成完整的证据链、无清晰的线索可寻;二是所执行的政策等依据查无着,这种结果很让财务人员憋气,承受着极大的风险,为此,财务人员处理业务时,特别应注意保留完整的会计资料、清晰的业务发展线索和明晰可查的执行依据。例如针对有疑问的业务,尽量批注说明其来龙去脉;对执行的依据,尽量注明或者附着文件、复印相关人员的批件和集体讨论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等等,否则就有可能无谓地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有关责任。
对于政策依据的效力问题,是需要财务人员给予判断的,凡是非标准文件或者牵强附会的文件(比如会议纪要、跨行业涉及的近似业务等),首先必须符合本行业财经制度,由财务部门给出建议;其次需经学校负责人签字认可并给出明确处理意见;最后财务人员按照领导意见处理仍持保留意见的,需要附着自身的意见。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领导意见以及推脱给财务部门全权或者酌情处理的事项,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一律拒绝办理。
(六)人缘环境风险 这里主要指与领导和同事两个方面的人缘关系的好坏所产生的风险,也必须对此有所认识和防范:一是与领导方面,如果关系好,从而言听计从或者同流合污,则会有不辨真伪和是非的盲目操作风险;如果关系差,事事均针锋相对,则存在有影响工作效率和遭受打击报复的风险;二是与同事之间,如果关系好,一团和气,讲义气而不讲原则,则存在有无视规章制度的盲目操作风险;如果关系差,出现不合作或者故意设置陷阱的现象,则存在影响工作效率和遭人陷害的风险。上述的情形都是不可取的,对此应该营造以理服人、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形成融洽、高效的人缘工作环境,减少、消除其不利因素带来的工作风险。人缘关系好对于财务人员工作有利有弊,需要认真把握,必须坚持的底线就是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不突破原则搞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不进行例外特殊处理,更不能为他人非法侵占行为给予方便或纵容。追求好的人缘关系,目的是取得对方的支持和配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千万不能因此结成非法的利益共同体而遭受风险。
三、高校财务人员行为风险防控原则
(一)灵活性与原则性合理平衡 规避风险是财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本能需要,但是不能因此变得自私自利、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在工作中表现得畏缩不前、不能因降低风险的需要而进行推诿或者挑刺、钻牛角尖、不能因减少自身责任而要求对方提供冗杂无用的证明材料、不能因风险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反,应该养成胆大心细的工作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服务为第一要职,具备合理使用灵活性、谨慎性和原则性,以期推动局部和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如果把财务人员变成机械的标准是非判别机器,工作则会失去了意义,有可能会造成延误发展良机、错失机遇的不利后果,因此需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平衡,当业务内容与制度规定发生冲突时,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是否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评判标准。
(二)把握好大与小、量变与质变关系 目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业务内容的扩展以及与社会融合深度和宽度的增加,财务人员经手的业务量也随之变得很大,不管金额的大小以及业务内容违规情节的轻重,均需认真处理,千万马虎不得。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并正确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定律。首先要认识到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工作、做长期的量的积累,最终促成其质的向好改变;其次,不要以为违规的数额小、情节轻、性质不严重、行为次数少而放任为之,必须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及早动手,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消除认识上的麻痹思想,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铲除恶量积累的基础,尽量阻止此类现象由量变向质变的恶性转化。
(三)处理好即时性与延迟性关系 对于财务事项的处理,一般要求及时处理,延迟、拖后的思想往往会铸成大错,因为财务工作量大且复杂,往往为了应付日常的大量业务工作而对搁置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到了日后的某一时点被追溯时,仅靠回忆,却欲了难了,因此即时处理应该成为财务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当然,对于线索不清的不明事项可以延迟处理,但及时启动核实程序却是必不可少的。
摘 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在改革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作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通过日常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获利空间,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人员 培养方式 风险管理
一、绪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的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事实上是对企业生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价值活动的一种有效管理。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真成熟迫使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企业都开始注重于加强对自身财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研究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要培养一批效率很高、素质过硬的财务人员,依靠这批财务管理人员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获取更大的市场价值。
二、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方法
1.树立起正确有效的工作心态
众所周知的是,心态对于某件事物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一种人们对于事物的具体观点以及思想状态。西方有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他对待某件事物的态度就会产生改变,紧随这种态度的变化,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也会出现变化;紧接着,人的性格也会出现微妙的改变,当然,人的性格发生变化,人生的轨迹就注定会产生变化。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对于他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也可以推而广之,在企业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工作之中,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是必备的,这些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认真刻苦、高质量高效率、恪尽职守、尊重管理者的意见、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等等。作为一批较为特殊的工作群体,财务人员每天都会和大量的现金打交道,所做的工作非常的多,而且异常的繁琐,而且结合我国目前财务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工作者的工资水平都不是特别高,如果心太不够端正,肯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说公款私用等等。除此之外,财务工作人员绝不能虚荣,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之下做出违反法规的事情。他们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和作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任劳任怨,细致周到的无私奉献。即使会遇到一系列的艰难困苦,也要积极的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
2.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高风险往往会得到高收益,如果没有风险,相应的就不会有高收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之中,能够拥有一个健康正确的风险意识,并且能够勇于承担风险,往往是当下企业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企业要想追求更高的商业利益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实施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就是当下企业避免失败走向成功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在当下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企业发展过程之中,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甚至是无时不在的,作为管理者来说,要做到防微杜渐,化险为夷,绝对不能由于害怕承担风险而止步不前。
我们所说的财务风险,是指一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风险,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的增加,特别是建筑安装企业来说,建筑环境呈现出日渐复杂的趋势,安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井喷式的增长,注定企业要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日递增。同样,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绝大多数大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自身的本职工作中,必须要强化自我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的财务信息核对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投资回报率和项目的利润上,还应该将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效益意识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对于企业希望投资的具体项目能够做到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具体来讲,作为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不仅具备有扎实的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还应该具有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具体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能够及时而又准确的的发现各种信息中蕴藏的可能的财务风险,并能够针对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给企业的领导做好参谋工作,从而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的发展奉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对应收的款项所潜在的风险要提升到一个企业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和认识。事实上,这些意识并不仅仅是来自企业的高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而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的自觉性。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决定了它能否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合理的履行职责。这就决定了作为财务人员来讲,必须要及时而又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财政税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要使自己具备过硬的实务技能。特别是在当下来讲,知识决定经济发展,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注定会被工作岗位所淘汰。
对于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来讲,学习财务知识绝对不是在一个特定的阶段接受一次培训,而必须要从始至终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不断的训练提升,从而有效的适应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之下财务知识的变更。事实上,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财务主管还应该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并对培训的成果进行实际考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时间安排在周末,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真正的业务知识,又可以不耽误他们的正常工作,使工作和学习两不误。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仅可以给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一个继续教育的机会,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对企业的人员进行一次道德教育,是他们改善自己的工作心态,增强工作信心。
事实上,作为现代企业,特别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安装行业来讲,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将企业当家来理财,就必须忠于企业。一个企业除了业务部门在创造利润之外,企业的财务部分同样也可以通过精妙的计算以及规划,为企业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利润,甚至可以通过参与对合同进行修改和审查,从而节约和减少大量的资金。我们通过对企业决策的参与,从而为每一个具体的部门设置一定的科学的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运营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节省财务支出;也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相关要求,合理合法的为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负担,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除过这些,财务人员再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相关的货币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因素考虑在内,这种考虑完全可以在以后重要决策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潜在经济价值。
三、结语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对包括建筑安装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我们在改革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作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通过日常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获利空间,推动企业在日益繁杂的环境之中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乐姬华.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培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9(6).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基层行
近几年来,随着财务内控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财务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各项账务处理逐渐透明化,能够利用技术防范的风险点逐年减少,基层央行财务总体风险水平逐渐降低,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人民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已经完美无缺,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相反随着业务的开展,新的风险点逐渐显现,甚至到了十分突出的地步。
一、人民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制度建设的滞后,部分业务处理无据可依,增加操作风险
截止目前,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仍是2000年下发的,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经历了预算会计科目的的多次变化和预算体制的改革,制度中包括预算管理、预算科目的核算等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的需求和人民银行的业务实际,制度的约束力在逐渐下降,操作风险在逐年加大。
随着新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分工十分明确,固定资产的各部门处置相互制约,如果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不上,容易造成各部门相互推诿,导致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目前由于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或者类似的制度,仅凭一本操作手册来约束系统操作行为。操作手册属于培训教材,不属于制度,缺少相应的约束力。
(二)制度落实不力,存在有规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增加了违规风险
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得不到实质性落实,操作人员容易积习成弊,不利于内控制度的落实。内部控制,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控制,人员素质高底决定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执行未落实,致使在业务操作中产生漏洞、存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因经办人员生病、休假或全行中心工作抽调会计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兼替岗现象时有发生。
会计人员之间的盲目信任,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行领导不设防给会计财务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出现了内控制度如同虚设,办人情业务,由他人代替盖章、补章等,人走章未收,印、押、证不及时入柜上锁,密码不定期更换等违反内控制度的现象。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风险点。
(三)激励措施的缺失导致出现道德风险。
从现实情况看,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评价标准,没有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会计工作的风险性与待遇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会计人员缺少提高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的动力,成为内控制度失效、引发内部资金风险的重要根源。
(四)财务人员的内在因素增加了管理风险
会计财务工作具有日常性、机械性、专业性、原则性的特点,不显山露水,平平常常,工作人员每天都从事着繁杂、单调的劳动。基层行财务部门是央行的要害部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央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责任心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操作上随意性大。
近几年来县支行很少增加新员工,导致会计人员调配时捉襟见肘,不得不调配一些年龄偏大的老职工,这部分人由于年龄的限制缺少主动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这些情况,导致少数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履职能力不强,与人行财务管理要求出现一定差距,容易造成财务行为的缺位或越位,形成管理风险隐患。
(五)预算指标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账务违规风险
近年,随着经费的逐渐削减,基层人行保人员稳定、保业务发展的压力很大。受此影响,基层人行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都难以做到结构合理,出现了有的预算科目明显不足甚至一些正常支出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的编制往往因编制与执行的时间上的差异、加上部门之间沟通、配合不够,如工资计划和指标有时不匹配,加剧了调剂指标弥补资金缺口的压力,容易产生违规支付,或者对预算作过多调整,增加了违规风险隐患。
(六)履职不到位增加了决策风险
加大财务管理、开展财务检查与分析是推动财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实践中,基层人行部门财务人员将财务工作局限于会计核算、指标控制、财务反映等基础性工作上,对财务工作中的监督职能未引起充分重视,制度执行、管理手段更新等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预算编制执行、集中采购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不力。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或滞后,加大财务决策的风险,进而影响各项工作的资金保障。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及时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操作规程和部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资产管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系统性。及时修订《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和《财务检查辅导制度》,定期对所辖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辅导等,形成点面结合、灵活多样的监督形式,不断提高基层人行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教育学习,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要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深化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增强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潜在风险及其后果的预见性,着力提高财务人员处理各种风险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能力。
(三)严责任,明奖罚,激活力
一是理顺内部权责关系。基层行现实的情况是人员较少,业务履盖面广。因此合理地设置岗位和制定岗位职责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关键。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要体现“责权结合”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出现差错事故应承担的责任及岗位之间的制约。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按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统一的标准,实行责、权、利挂钩制度,奖优罚劣,严格奖罚。同时建议明确根据技术岗位的风险程度对工作无差错的会计人员每月按风险系数享受一定的津贴,或对若干年无事故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以促使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推广定期易地岗位轮换或会计委派制度。
岗位轮换制度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使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业务,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成为业务多面手和综合性人才,也是有效规避长期从事同一岗位而产生各种弊端的重要措施。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推行部分会计人员异地岗位轮换和委派制度势在必行。具体方法可参照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和重要岗位会计人员异地岗位轮换制度,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又可控制人为风险,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同时通过异地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会计人员接触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
(五)提高两大基本素质,用人关口前移。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对会计人员要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制方面的学习,使思想觉悟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促使自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二是加强业务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会计法》、《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等制度规章,做到认真履行会计职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其次在强调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同时,采用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会计综合业务测试及岗位练兵等形式,在基层行形成人人钻研业务,人人为业务安全负责的良好氛围。三是以人为本,把好用人关。基层央行作为地方金融业的管理机构,对于行业内诚信制度的建立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基层行要建立健全行业内的道德规范,建立“以人为本”的内控机制,明确行为标准,重视专家的作用,把好用人关。对会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审查和年度政审制度、努力在基层行会计从业人员中树立个人品牌意识,精益求精。
关键词:新三板;财务实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想投入到上市的活动中去,而我国新三板对于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宽松,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新三板上市确实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带来了更多的发展资金,但是也随之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操作暴露于公众的视野以内,承受的财务压力随之增大。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许多的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他们也挤在了新三板上市的大军之中,由于这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性质不同,他们在生产以外,一般都承担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就使得国有的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以后将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才能使新三板上市公司更好的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上市优势。
一、新三板上市前公司财务操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操作不规范
新三板上市前公司的财务操作问题是普遍都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务操作与业务实务不相符,而这也是准备新三板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的财务风险。准备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制度问题。准备新三板上市的公司会计制度一般都比较简陋,不能满足企业多方面业务的会计处理需要。如此单一简陋的会计制度是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的,使得企业的一些业务会计操作没有对应的、标准的会计处理方式,只能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中选择最接近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操作,没有完全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就使得企业的同类业务未进行统一的标准处理,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分析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会计制度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更,企业原有的会计制度无法随着新制度的出台而相应的做出调整,企业会计制度无法跟上国家会计制度更新的脚步。落后时代步伐的会计制度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一方面,落后的会计制度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趋势,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是拥有比较科学的财务处理方式的,它能更好的保证财务处理的科学有效。而落后会计制度则无法保证企业会计处理的科学有效。总而言之,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后的会计制度都将是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无法同业务服务和会计制度规定相符合的会计制度也使得企业在财务报表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的怀疑,对公司的声誉造成加大影响。
(二)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信用等级较低
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主要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税务活动时是否存在违规和违法的现象,是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体现。纳税等级的审核也是准备上市新三板的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企业是否按时缴纳税款。税法对于企业纳税一般都有比较宽松的时间限制,企业完全有能力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同时,税法对于经营比较困难,无法按时缴纳税款的企业给予了一定的宽限时间,只要企业提出宽限申请,并符合交税时间宽限的条件,就能够延期缴纳税款,在这些优惠政策下,企业没有理由无法按时缴纳税款。第二,企业是否按照缴税额度缴纳税款。这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缴税。对于企业缴纳税款的额度,不仅是企业自身应该缴纳的税款,还应该有企业代收代缴和代扣代缴的部分。例如,很多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工资时,为了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便多个账户给企业员工发放工资来逃税,这些做法都是税法明确规定不允许的。对于许多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来说,纳税信用等级是其经常忽略的一大问题,其带来的后果就是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筹融资活动,而且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上市以后股价也会比较低。
(三)财务内部控制不强
内部控制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监督和制度控制的方法加以管理,达到发现风险和规避风险、防范人为操作的目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操作的内部控制关系着企业财务实务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财务实务操作作用重大。
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其财务内部控制或多或少是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其内部控制薄弱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比较简单,制度单一。这些比较简单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实际,无法充分的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财务操作内部控制作用发挥有限。第二,财务机构简单,工作人员设置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对于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也比较简单,财务人员需求也比较小,人员岗位设置基本不规范。例如,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都是一人身兼多职,财务内部控制对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财务工作人员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新三板上市的国有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意识更加薄弱,由此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极大的。
二、规范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操作的对策
(一)规范财务操作
中小企业规范财务操作就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建立与企业业务相符合的财务操作制度,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不仅要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更新并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最新会计准则,这是对中小企业财务操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想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以后从容的应对上市带来的风险,就需要企业尽力做到企业财务操作的基本要求,新三板上市公司要想满足企业财务操作的基本要求,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分类设置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的业务,设置与其相匹配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企业的筹融资,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性质和经营业务,对这些业务进行统一标准的划分,并对应的设置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公司财务操作的科学准确。第二,企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国家会计制度的更新,对自己公司的会计制度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以更好的应对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找外援帮助,例如咨询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等。此外,新三板上市公司还应该定时安排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财务工作中的人员风险。
(二)规范企业纳税,提高信用等级
企业的纳税水平是新三板上市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纳税水平的关注,重视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一方面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处理相关的税务工作,增强税务工作的专业性,保证企业按时按额完成税款的缴纳。另一方面,企业对纳税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要及时咨询专业机构,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缴纳税款。此外,新三板上市公司还应该做好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税收优惠情况,如果满足税收优惠条件,及时申请,减轻企业税负。
(三)完善财务操作内部控制
新三板上市公司完善财务操作内部控制可以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所以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第一,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自身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特点,对这些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第二,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要对着高层人员进行有意识的管理,降低财务人员风险。
参考文献:
[1]孙艳玲.新三板挂牌涉及的财务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10).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五要素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高速公路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且高速公路公司普遍资产规模庞大,财务管理一直是财务工作的重点。财务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财务的内部控制也可以促进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要阐述内部控制,需要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入手。财政部等五部委在制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过程中,规定了五要素的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存在于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从财务组织内部产生的,是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核心,组织只要存在内部控制,那么内控的五要素就必然贯穿其中。探讨财务会计控制,就必须从五要素入手展开分析。
一、 公司目前的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一)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财务部门现有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内部的权责分配,也就是通过财务分工进行控制。但目前关键岗位的轮换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使重要的信息掌握在少数员工手中,一旦员工离岗,工作不能快速衔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也不利于提高整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另外在部门的其他主观环境中,不能明确自己的人力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不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有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
公司目前实行了定期存货盘点和资产清查制度,明确了财产的登记和实物保管的责任,财产登记与实务保管分部门管理,形成部门间的互相牵制。另外规定票据与印鉴分别管理,档案由稽核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不够全面,在管理上落后于财务工作的发展。
财务部门现有的岗位按照业务单位划分,即收费业务、养护业务、路政超限业务、机关业务、总账报表、计划管理等等。这样分工容易使财务人员较重视成本核算,其他如资产、负债往来等内容关注不多,这部分对企业外部来说恰恰是重要的财务信息。并且这样分工容易使工作重叠,浪费劳动力且使财务人员缺乏总揽全局的能力,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其他财务内部控制要素现状
财务部门目前实行了财务集中控制、经费包干控制、资产清查制度、内部工作检查等内部监督的措施。但内部监督中常用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够,形不成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财务风险的识别在公司的标准体系认证中做过相关识别并记录,但是在风险目标设定及风险应对策略上缺乏重点对象,未能够经常关注。
信息与沟通的控制主要通过外部审计及外部工作检查的反馈来进行,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
二、在财务管理中贯穿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必要性
(一)内部环境的重要性
任何发展,环境都是前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条件,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工作人员的素质,领导的工作作风、团队的凝聚力、科学合理的制度等等都是构成整个组织工作环境的一部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所以内部环境是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如果每个财务人员都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那么首先能够制约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整个的团队的相互制约。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使财务工作朝着有序安全的方向发展,如果等出现问题事后解决,那么财务管理的成本必然会加大。还可能会打击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整个财务工作的进行。
(三)控制活动
财务工作就像一部机器的运转,每个会计人员就像是一部机器上的零件,一个出现不合格可能会导致整部机器的运转。会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会影响内部控制的运行,所以具体的控制活动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高速公路公司实行预算会计制度,财务部门越来越重视与外部交涉的工作,比如经费计划的审批、资产购置审批、专项工程款审批、上级单位的检查等等。为了保证外部信息的通畅,内部信息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在财务工作过程中,如果信息沟通不够通畅,说明内部管理存在矛盾,内部控制活动有不合理之处,所以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也是重要的因素。
(五)内部监督
在财务管理的狭义概念上,内部监督就是财务管理。从分工、制度、沟通等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最后的控制手段必然是监督。内部监督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财务管理工作是重要的一项措施。
三、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创造科学积极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创造科学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该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监督员工离岗的岗位交接制度、制定现金盘点制度等等。其次重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财务工作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背景,有很强的财务管理安全意识。在选取财务工作者的时候要建立本部门的标准,以人为本,使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有劳动力的保障。建立以老带新的部门文化,使整体的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并能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二)加强财务风险评估
制定措施是要根据事先确定的风险可能性有针对性的制定。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人的管理,定期分析每个岗位可能出现的工作状况,多关注重点可能出现风险的岗位,了解工作流程的运行情况,以及来自于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反馈情况。然后根据可能出现的工作情况制定风险规避的策略,采取措施降低以及分担风险。
(三)在控制活动中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 财务工作流程 改进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正处在改革阶段,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现代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仅使得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还使得公立医院逐渐要受到民立医院、外资医院等其他资本形式医院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结合现代管理方式,有必要在医院引进现代企I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并且有效优化医院的经济活动流程。而医院经济活动中财务工作流程是关键环节,对财务工作流程的内部控制是国际市场上对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内部控制体系在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1.明确目标,理清职责
首先由医院管理者与财务部门通过沟通交流,依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来达成医院财务工作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发展目标。其次,医院财务工作的职责分工比较复杂,各项岗位分工既独立但又有联系,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理清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各项职责,明确其岗位的责任控制,针对各个岗位的责任控制确定其工作内容和范围,准确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协调机制,确保医院财务各岗位能够紧密配合并保证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使各个财务工作岗位都能清楚地明确职、权、责,做到专责,管理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将医院直接财务工作流程纳入控制体系
比如对医院财务收入支出的控制,医院的收入项目多且复杂,既有医疗业务活动相关的收入,又有国家财政的拨款和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种类非常多。财务内部管理所针对的收费项目,需要配合强化凭证、票据管理等措施,提高收入管理水平。医院的支出管理则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以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规范化和合理性,并且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配合进行双重监督管理。另外,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更是至关重要,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对医院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约束,并且在预算体制下明确考核依据,都需要对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3.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医院其他部门工作流程与财务工作有机的联系,既保证全院工作的流畅,又能互相制约,规避风险
如对医院资产的控制,医院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由后勤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既有联系又有制约的控制流程对这些医院资产实施风险控制,确保医院资产管理中的账务情况与实物支出情况保持一致。还有医院合同管理,在合同流程中增加财务控制,既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又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风险,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
4.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尽可能规避财务工作风险,保护财务人员
由于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基本都与财务工作有关,因此财务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就会很大,而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识别出医院工作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分析的结果,制订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财务工作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另外通过风险识别,明确责任主体,也能保护财务人员,避免其受到不合理对待。
二、改进前医院财务工作的现状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的医院财务工作流程繁杂,一般按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各自的工作流程,根据某医院相关制度查验财务工作流程至少有现金出纳工作流程、银行出纳工作流程、银行支付业务审核流程、会计凭证录入工作流程、往来账核销工作流程、记账凭证审核工作流程、工资奖金发放流程、科研财务工作流程、报表上报工作流程、基建财务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等等,这些工作流程各自独立运作,条理性较差,也较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而根据上述这么多工作流程又需要设置各式各样的财务工作岗位,比如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凭证录入、凭证审核、核销人员、工资人员,等等,在人员编制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个财务人员要承担几份财务工作流程中的职责,这就使得有些财务人员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不相容岗位无法分离的情况,可能导致舞弊现象的发生。
另外,财务工作流程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流程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前还会发生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实际应该由其他部门负责的事项因医院长期形成的习惯,变成了财务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而一旦财务部门承担了该项职责又可能会造成财务部门自身岗位的不相容,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比如由于长期工作习惯,某医院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了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造成本应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三、改进后对医院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的影响
(一)加强流程管控
加强财务工作流程的管控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得财务工作流程尽可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具有合规性。在流程改造过程中,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使财务工作流程不再是针对某个单独的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而是为了控制不同的风险点来设置相应的流程,这样使得财务流程更具有条理性。另外,改进后的财务工作流程将不相容责任岗位明确表述出来,也就避免了财务人员的职责不清晰,并且权责分离也使岗位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减少财务风险。
(二)分清相互职责
医院组织结构一般按照职能部门设置和分布,医院职能部门包括院务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教育处、人力资源处、采购处、后勤保障处、绩效处、财务处、信息处等。这些繁多的职能部门有着各自的业务流程,而各职能部门只要有经济业务就会与财务处的工作流程发生联系,因此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避免各职能部门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不清,防止出现一涉及到经济业务方面的问题就认为是财务处的责任这种情况,实现部门间的互相牵制,权责对等,不能由某个机构或个人单独进行重大决策。就拿前面提到的改进前某医院由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的业务流程为例来说,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内控人员识别了这个风险缺陷,从而改进了相关业务流程,由人力资源处和绩效处分别设置控制岗位承担工资和奖金的计算汇总工作,计算后的工资和奖金通过系统直接委托银行,财务处则是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记账工作,这一简单的业务流程改造,分清了人力资源处(绩效处)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规避了原来财务处因职责不清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提高运行效率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之前,通常会看到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单据找各级领导审批,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为医院工作人员解释和提供咨询指导,由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单据审批和财务审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内控制度体系以后,有利于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内部控制手册使得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熟悉财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使财务管理制度能生动全面地展现出来,也为财务转岗人员提供了帮助,大大缩减财务人员的转岗适应周期,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四)节约人力资源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还能简化工作流程,大幅度降低医院内部的沟通成本以及信息封闭所造成的内部舞弊。财务信息化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财务流程,既明确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减少了财务工作中的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汇总各方信息分析医院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数据,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实现对财务内控工作动态的实时了解,更便于加强控制监督工作。
四、结论
当前,医院正处于国家医疗改革的特殊时期,一方面面临着老百姓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医院面临的风险和竞争环境又使医院发展要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从内部的角度来看,医院的资源有局限,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财务工作流程改进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医院;财务工作流程;改进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正处在改革阶段,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现代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仅使得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还使得公立医院逐渐要受到民立医院、外资医院等其他资本形式医院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结合现代管理方式,有必要在医院引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并且有效优化医院的经济活动流程。而医院经济活动中财务工作流程是关键环节,对财务工作流程的内部控制是国际市场上对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内部控制体系在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1.明确目标,理清职责
首先由医院管理者与财务部门通过沟通交流,依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来达成医院财务工作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发展目标。其次,医院财务工作的职责分工比较复杂,各项岗位分工既独立但又有联系,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理清医院财务工作流程中的各项职责,明确其岗位的责任控制,针对各个岗位的责任控制确定其工作内容和范围,准确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协调机制,确保医院财务各岗位能够紧密配合并保证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使各个财务工作岗位都能清楚地明确职、权、责,做到专责,管理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将医院直接财务工作流程纳入控制体系
比如对医院财务收入支出的控制,医院的收入项目多且复杂,既有医疗业务活动相关的收入,又有国家财政的拨款和科研基金项目的资助,种类非常多。财务内部管理所针对的收费项目,需要配合强化凭证、票据管理等措施,提高收入管理水平。医院的支出管理则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以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规范化和合理性,并且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配合进行双重监督管理。另外,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更是至关重要,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通过财务预算对医院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约束,并且在预算体制下明确考核依据,都需要对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3.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医院
其他部门工作流程与财务工作有机的联系,既保证全院工作的流畅,又能互相制约,规避风险如对医院资产的控制,医院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由后勤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既有联系又有制约的控制流程对这些医院资产实施风险控制,确保医院资产管理中的账务情况与实物支出情况保持一致。还有医院合同管理,在合同流程中增加财务控制,既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又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风险,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
4.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尽可能规
避财务工作风险,保护财务人员由于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基本都与财务工作有关,因此财务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就会很大,而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识别出医院工作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分析的结果,制订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提升医院整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财务工作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另外通过风险识别,明确责任主体,也能保护财务人员,避免其受到不合理对待。
二、改进前医院财务工作的现状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的医院财务工作流程繁杂,一般按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各自的工作流程,根据某医院相关制度查验财务工作流程至少有现金出纳工作流程、银行出纳工作流程、银行支付业务审核流程、会计凭证录入工作流程、往来账核销工作流程、记账凭证审核工作流程、工资奖金发放流程、科研财务工作流程、报表上报工作流程、基建财务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等等,这些工作流程各自独立运作,条理性较差,也较容易产生财务风险。而根据上述这么多工作流程又需要设置各式各样的财务工作岗位,比如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凭证录入、凭证审核、核销人员、工资人员,等等,在人员编制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个财务人员要承担几份财务工作流程中的职责,这就使得有些财务人员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不相容岗位无法分离的情况,可能导致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财务工作流程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流程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前还会发生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确,实际应该由其他部门负责的事项因医院长期形成的习惯,变成了财务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而一旦财务部门承担了该项职责又可能会造成财务部门自身岗位的不相容,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比如由于长期工作习惯,某医院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了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造成本应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三、改进后对医院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的影响
(一)加强流程管控
加强财务工作流程的管控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得财务工作流程尽可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具有合规性。在流程改造过程中,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使财务工作流程不再是针对某个单独的财务工作岗位来确定,而是为了控制不同的风险点来设置相应的流程,这样使得财务流程更具有条理性。另外,改进后的财务工作流程将不相容责任岗位明确表述出来,也就避免了财务人员的职责不清晰,并且权责分离也使岗位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制约和监督,从而减少财务风险。
(二)分清相互职责
医院组织结构一般按照职能部门设置和分布,医院职能部门包括院务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科研教育处、人力资源处、采购处、后勤保障处、绩效处、财务处、信息处等。这些繁多的职能部门有着各自的业务流程,而各职能部门只要有经济业务就会与财务处的工作流程发生联系,因此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避免各职能部门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不清,防止出现一涉及到经济业务方面的问题就认为是财务处的责任这种情况,实现部门间的互相牵制,权责对等,不能由某个机构或个人单独进行重大决策。就拿前面提到的改进前某医院由财务人员单独承担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发放和记账工作的业务流程为例来说,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内控人员识别了这个风险缺陷,从而改进了相关业务流程,由人力资源处和绩效处分别设置控制岗位承担工资和奖金的计算汇总工作,计算后的工资和奖金通过系统直接委托银行,财务处则是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记账工作,这一简单的业务流程改造,分清了人力资源处(绩效处)和财务处之间的职责,规避了原来财务处因职责不清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提高运行效率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之前,通常会看到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单据找各级领导审批,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为医院工作人员解释和提供咨询指导,由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不利于单据审批和财务审核工作的开展。建立内控制度体系以后,有利于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内部控制手册使得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熟悉财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使财务管理制度能生动全面地展现出来,也为财务转岗人员提供了帮助,大大缩减财务人员的转岗适应周期,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四)节约人力资源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还能简化工作流程,大幅度降低医院内部的沟通成本以及信息封闭所造成的内部舞弊。财务信息化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财务流程,既明确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减少了财务工作中的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汇总各方信息分析医院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数据,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实现对财务内控工作动态的实时了解,更便于加强控制监督工作。
四、结论
当前,医院正处于国家医疗改革的特殊时期,一方面面临着老百姓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医院面临的风险和竞争环境又使医院发展要迎接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从内部的角度来看,医院的资源有局限,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医院财务工作流程改进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震 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摘要】现阶段常见的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逐渐增强,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本文针对商业隐含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分析,从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中防范风险的发生,着眼于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高效预警机制,形成内外联动协调运行的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有利于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安全性。旨在提高业务操作水平,降低操作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业务 防范对策
金融环境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运行和有效运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种类繁多,体现在业务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会计业务内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会计业务操作风险呈现多样化趋势,加强风险意识,有效保障业务风险操作是商业银行提高安全性保障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种类
在制定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可依照国内外优秀案例,在金融界积累成功管理经验,形成规范性、科学性的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操作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业务体系中,所以会计业务操作的风险体现在会计核算、结算和出纳业务带来的风险。首先,会计核算风险体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马虎,缺少细节性的工作内容,专业基础薄弱等。银行信息体系的缺陷问题会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缺少真实性。在出现信息核实过程中信息失真,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膨胀,引发一系列问题。核算中违背会计业务真实性原则,导致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将会使银行损失扩大。其次,会计业务风险操作也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会计进行工作结算的过程中,结算中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当存款人用个人或单位账户进行结算时,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体现在对开户身份核实风险、客户身份核实风险,异地转账风险,大额度资金转账风险等。任何一种风险都会给银行带来经营上的算是,对于账单结算风险易产生银行内部的风险损失。最后,会计业务操作也体现在出纳业务风险操作过程中,银行是资金、支票或者贷款付款业务频繁发生的公共场所,会计工作人员每天的接单数量,接触的金额数很多,容易在工作中发生工作失误,也是会计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管理的常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管理存在风险主要表现与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疏漏问题。一方面,会计业务操作管理体现在业务操作的各方面,现有的银行行业发展要求不适应金融生态环境,表现出金融信用度较低,尤其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网络管理制度不完善,让社会产生信用危机。也就是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法律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缺失,与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不符合时展要求,行业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缺少正规性的约束条件。在一个缺少管理和制约的环境下,利用信用维系的行业体系将会导致社会整体信用度递减,行业发展不景气。
管理体系的缺失必然导致违规案件的发生,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引导下,管理模式的缺失将产生严重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体系仍然不完善,在金融行业发展中,金融机构将引来的社会资金聚集,社会财富资源涌入,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引导,将会导致严重问题。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滞后使国家经济转型期的金融行业管理问题频发。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落后,内外监督管理体系不能协调合作,突出表现出工作监督内容不能有效能有效落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与防范的策略
(一)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操作风险构成主要指会计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工作人员的信用风险是业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会计业务工作能动性上,是主观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风险。所以在选用人才时不仅包括对人才业务能力的考核,还包括对金融业务工作对个人的特殊性要求。操作风险是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客观因素,在满足商业银行运转需求的同时,优化银行资源配置,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完善业务操作管理的风险体系建设。
一个完善的金融管理机制是保证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所以商业银行应了解自身发展现状,找出管理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大背景下,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包括对员工的管理规范,对操作流程的管理,细化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业务操作工作效率,对现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从来源上制止银行损失的产生。银行的管理体系包括对业务人员的管理、对资金来源的管理和监控、对核算和结算业务的管理、对银行内部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在处理内部财务信息过程中,全程监督,制定防御风险的规章制度和应急策略。加强基础的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银行业务管理水平,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银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银行运转,提升企业文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
提高会计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是对会计业务人员工作流程的管理,强化金融业务管理的责任制度建设。商业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业务内容复杂,明确工作内容,科学分配工作内容,合理化设置岗位是管理人才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对特殊的岗位予以重视,设立岗位与会计、业务内容的统一。各岗位人员工作内容实行责任制,合理划分工作范围,确定工作业务内容,达到合作效率最大化,责任制度落实的科学化。
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是防范风险的有效前提。完善会计业务人员岗位设立制度,打造高效的员工队伍。会计业务操作存在风险,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业务水平,业务素质、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设立高等会计业务培训制度,公司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和继续教育,在入职培训中重视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责任感的培养。第一,在保证有效入职培训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内容的训练,使新员工熟悉公司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免在基础业务内容中出现差错。第二,在培训中注重理论内容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完成业务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在培训中使员工明确业务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交代风险管理措施和弥补方案。第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普法教育活动,让员工意识到违反法律的严重性,塑造员工的政治面貌和法律精神。
(三)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监测体系建O
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检测,通过内部监控保证会计业务工作内容流程减少失误。完善检测体系,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内控公司制度,增强工作监督性和科学性,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风气。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建立有行业特色的监控系统。让监控体系在企业内部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业务操作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内部监测体系设计到每一位员工,从领导到员工都有权利监测,也有义务被监测相关工作内容。在内控优化的基础上,考虑银行内部运营因素,完善监控制度,改变传统的银行内部管理模式。既要重视业务质量,又要重视管理体系建设。从内在到外延明确银行会计业务工作重心。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细化业务操作过程。从多种角度设计预警机制和预警方法,在风险来临之前发挥防范作用,风险过程中有效应对,风险过后有效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将系统完善和有效实施结合起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业务操作风险呈现多样化趋势,所以预警机制也应及时完善和优化。优化机制体系,逐渐完善机制管理内容,落实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落实。
以上是从会计人员、银行内外联动、建立体制机制的角度提出防范业务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在市场竞争中,金融环境的安全性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转的前提,对于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经验还需理论实践的结合,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论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J].财会通讯,2016,(32).
人们传统的会计观念是“簿记与计量”,衡量属性是会计工作的内涵,记账、算账和报账被理解是会计的唯一职能。过去,财务人员常常被称作“账房先生”(意即在账房算账的先生)。通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一般只需要将业务活动以原始凭证表达并转化为记账凭证,于期末将企业发生的日常经营活动完整记录,以报表并辅以说明的形式向相关管理者报告,接受相关管理者审计与监督,执行相关管理者就企业会计活动所做的监管决定等,即完成了一定时期的所有财务工作。
随着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以及相?P政府部门监管的需要,有关各方要求财务人员在核算经营活动的同时对经营活动加以监督。现实中,企业往往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对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较少参与管理,更不用说决策,会计人员常常是企业非关键人员,地位一般。这除了受传统的观念制约、会计人员自身故步自封之外,主要与长期以来企业发展的动因、企业领导的认知、其他人员对会计的了解等综合结果有关。
二、财务工作者面临的形势与变化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
当前企业外部环境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国内GDP增速降低,企业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如何统筹现有资源、化解困境、更好地向“互联网+”领域进军,是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二是金融领域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融资方法、渠道增多,资产证券化品种丰富多彩,新型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但资金面时紧时松,利率、汇率波动加大。企业资产、负债项不再坚持原有属性是常年不变,每一个类项可能都是企业资金来源,也可能是风险敞口,复杂的交易业务并行着法律、税务、利润风险。
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传统业务经营更多地采取赊销、分期收款、附回购义务的销售、特殊协议安排的销售和价格不确定的销售。同时“互联网+”下,企业无形资产销售(例如游戏、视频、交易)等业务形态快速推进。企业经营计量面临诸多挑战,经营成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四是国内税制改革启动,全面实现营改增,征收资源税、环保税等,这些需要企业财务管理者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增强企业经营成果的稳定性。
五是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竞争的加剧,风险因素累积,需要企业财务人员随时预防,但防御面更广、纵深更长。简单来说,企业有投资风险、并购风险、资本运作风险、成本费用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现金流风险、市场风险、会计与报告风险,等等。
以上种种变化都迫使衡量企业经营业务成果的基础队伍――企业财务团队要做好准备,必须克服传统“账房”意识,充分做到“了解活动、匹配资源、掌握合同、做好核算、预判价值、信息可靠”。
(二)财务与业务融合的需求
企业财务如何更好地与业务融合?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资产转化融合。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金融、产业新业态,例如SPV、PPP等结构化主体经营单元。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促进权益结构的改善;利用资产(资本)交易市场盘活存量资产(股权);利用资金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利用金融工具开展套期操作保障业务拓展。同时企业对产品经营、产业经营、资本运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的价值创造赋予极大期望,这都为财务管理注入了新内容、新要求。
二是与专业服务融合。企业的业务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面对的科技元素越来越多,财务人员需要使用更多科技元素。未来,财务团队要增加与外部专业机构之间的联合作业,如信息化作业。
三是与业务融合。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学习内部经营活动的专业知识,不能当本企业产品(服务)的门外汉。
四是与人力资源融合。当前财务管理界呼吁企业总会计师(CFO)要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力担整合资源重任,挑起投融资决策大梁。其实没有一支素质过硬、技术高超的财务管理团队,光凭总会计师(CFO)一人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重任的。今后的财务工作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及系统,财务管理需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为丰富的人力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更高的团队建设的统筹和把握能力,更好的组织重大事项的活动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应对未来企业管理的诸多改变。
(三)会计技术的变化
过去买卖双方通过约定或合同条款就能以可预知的价格交换产品和服务。现在很多商品交换已经远远不是像过去按“一价”能反映和度量的,像远期产品合约等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和以公允价值计量含有货币时间价值及利率价格因素等事项(业务),已经不是非专业人士能理解和把握的业务。导致企业要么不敢做此类业务,要么听对方一面之词按框架合同类说明签下合约,风险很容易发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趋同,这导致国内准则也随之适应调整,随着业务复杂性提高,调整准则是会计领域的新常态,国内的财务人员应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而且还要掌握当地的会计准则。
(四)公司治理的变化
当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财务人员需要面对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内部其他机构、外部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财务人员必须走出“账房”,做好与上述各方的信息沟通,及时完成各方要求财务人员必做的工作,才能不辜负公司治理各方的期望。
三、财务工作者转型的思路与路径
(一)转变思路,树立大局观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是适应财务转型、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首先,应主动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了解财务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和措施,关注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以企业的全局和未来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其次,应有较全面的价值管理理念。财务的价值管理,一是实现财务部门管理职责内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实现财务部门在重点业务中的关键作用,归根结底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追求企业自身发展,还要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社会等创造价值。
最后,增强市场判断、竞争对手分析、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为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内部其他机构、外部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建议及服务。
(二)主动融入,成为业务的关键岗位
如果说财务工作对单一企业是发动机,那对企业集团来讲,财务工作就是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管理各个发动机的系统,形象地说就是GPS。企业集团的财务工作定位就是聚资源、控速度、提效率、防风险的集合。
财务人员要从监督、审计等对立性思维,更加注重与业务融合的合作性思维,要与业务团队同时、同方向考虑业务本质,集思广益,合作解决发展问题。财务人员成为业务团队中主要参与者,才能让领导层和业务人员切身感受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改变其对财务的传统认知和定位。财务人员一要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产品(服务)、技术、装备和市场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制度规定等。二要充分理解会计、财务、税务等法律法规与准则,将其应用积极地嵌入成本管理、定价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ERP管理等作业平台。三要深入一线,主动参与业务单元活动,在各个业?樟鞒痰阌胍滴袢嗽奔哟蠊低ê献鳎?参与业务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四要不忘初心,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与业务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企业价值目标。五要加强各级经营活动工作人员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丰富其财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经营业务,对其岗位工作人员应进行财务、税务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三)聚焦资源,构建分层的财务队伍
财务工作改革目标是沿着企业的产业链延伸,由传统的核算财务向两头延伸,上至企业的规划(未来)发展,下至基层的业务单元活动。这里为财务工作确定一个新的定位,即“规划未来、调配资源、业务增值”。将财务划分为三层,即企业财务(并购、重组、处置企业)、资产财务(预算、决算、统计、内控)和业务财务(成本、费用、资源配置),但所有层级的财务工作都应有核算这一最基本的职能。
转型后的财务管理形成一种“分层融入、逐点贴合”式的并行组织,即形成企业财务、资产财务、业务财务,为企业集团、单体企业、业务单元等各项资源应用提供“策动、调配、增值”的财务支持。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向前渗透到各个业务单元,财务人员要走出“账房”,将财务职能(职责)置于业务起点,从全生态链角度对业务进行辅助决策、活动分析、资源配置,找出业务活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善建议,对决策发挥有效的支持作用。
四、财务工作转型与创新的保障措施
财务转型既不是改变传统的核算职能,也不是把财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控评价、资金统筹、成本优化、税务筹划等某一方面,而是表现如现代足球所谓的全攻全守,财务火力覆盖企业的所有角落,哪里有企业活动哪里就有财务人员的职责。
(一)转型不忘守纪,学习更加努力,切实提升团队整体工作能力
企业要着重培养特有的财务管理人才梯队,以推进企业财务转型与工作创新。
各级财务人员应有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的工作态度。
各级财务人员要学习再学习,努力做到知识面广、业务本领强。不仅要掌握会计、财务、税务法规,还要熟悉金融、证券、合同、担保等经济法规的相关知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及时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使财务工作在企业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
各级财务人员应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业务实质。这样,利于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利于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更好地核算业务,更好地为经营决策提供基础条件。
财务领导应培养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企业内、外部沟通协调的能力,领导层级越高,外部事务占日常工作的比例越高。财务领导一要重视与政府监管部门、合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产业链企业的工作联系,避免出现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的问题。二要处理好财务工作与股东、董事会的关系,避免出现程序出错、执行不力的问题。三要处理好企业管理团队的关系,避免事务歧义、工作边界不清的问题。
财务领导要善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通常较好的工作成果总结不仅能让团队学习好的工作方法,领导的亲身实践更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财务领导应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方面应培养团队成员的个人工作能力,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不推卸责任内工作;另一方面应增强团队的合力,使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大家乐于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搞好财务工作。
(二)主动迎接信息化,优化财务管理工具,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财务工作既要体现面对的业务经营规律,又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财务管理应主动迎网转型,每一位财务人员要成为特定的CTO――“我的岗位有网络,我的数据可分享”。
目前很多企业正集中精力优化后端系统,例如建立财务共享机制,将企业集团内通用、标准化的核算与报表工作集中到一处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既能提升集团化企业财务核算效率,又能提升财务基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财务人员要在业务前端落实职责,与业务人员加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促进财务工作在企业生态链中的布置,特别是信息化从关注后端转向关注前端。
处理财务信息的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与业务紧密结合,财务信息输入端可能会日趋智能化,可支持各种外设(例如读卡器、手机);开发端需要更灵活、模块化的编程服务;应用终端和系统网络间的业务逻辑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多机会获取各类业务大量数据。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是或者应该是信息化应用的领跑者。
(三)完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改进财务人员工作方式,提升协调服务能力
财务团队要学习掌握会计准则、财务管理、金融产品以外的价值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术、营销管理、投融资、企业法律等相关知识,构建综合型的团队架构。
财务人员难免??遇到业务部门穷追不舍地要求财务灵活的事项,这时,财务人员既要以认真的态度“按规矩办”,也要及时提出制度内部可变革或应修改的建议,必要时报请上级批准与实施。
部门级领导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改变的业务活动内容引起的应变且可变的内部规定,但修改前提要符合现行的法规或是上级单位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财务人员在公司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公司生产经营与战略相关的重大决策,才能发挥财务人员在公司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在公司的地位。
1 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滞后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设计不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1)会计基础性工作未认真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2)权力与义务不统一,有时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形。个别管理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钻法律的孔子,获取不正当利益,或私自挪用拨款、政府专项资金、公款等,给机构造成损失;(3) 资产管理缺乏制度规范,产生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不相符问题,给单位带来资产流失。
1.2 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备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环节事先设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单位无法及时预见、识别财务风险,更无法及时予以控制和防范。此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决策机制,由此导致参与制定财务决策和财务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范畴不明确,财务决策效率低下,风险控制难如人意。
1.3 必要的财务监督不到位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主要以内部监督为主,即依靠相关规章制度等硬性规定的强制作用,极少依靠外部力量,如法律、道德、市场、文化等的约束力,而我国目前法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造成法律约束力很难发挥应有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财务的核算,因此缺乏自查力和有效的自我监督。
1.4 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受单位核定编制的限制,财务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且岗位设置不合理,很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跨岗兼职的问题。相关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监督人员没有做到岗位分离,容易出现单位内部人员工作混杂、职责不清的现象,由此使得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增加。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2.1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各项财务工作要想顺利有效地进行,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就目前情况看来,一些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对防范财务风险的意义还未明确,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从而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更缺少对财务风险的正确把控。如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计核算中心清楚财务问题就行了,真的出现问题和自己毫不相干,由此剥离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性问题;有的人则单纯地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需要掌握的,因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也常常流于形式。
2.2 会计核算中心与机构内部缺少必需的沟通
沟通不畅影响了对财务风险及时有效的掌控和管理。行政机构作为会计核算单位的主体,财务管理功能保持不变,不能认为只要实行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机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各单位应与会计核算中心保持沟通交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联系和监督,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会计核算部门不统一,双方联系沟通不到位,极易造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即会计核算中心只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只管物不管账,产生账物不符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风险整体控制的有效实施。
2.3 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尚欠完善、重要性还未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远不及企业单位来得严格;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则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许多事项的规范及其具体落实离不开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对矛盾无疑会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3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
3.1 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实现相互牵制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完善岗位职责,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增强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更好地履行自身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紧迫感。此外还应强化学习机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据此,会计岗位设置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各会计岗位要保证职责明确;2)各会计岗位要保证分工明确;3)会计岗位应当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4)各会计岗位要保证不定期考核;5)各岗位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
3.2 增强风险意识,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有效地安排财务工作,并周期性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风险控制目标,确保总体目标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相协调,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各部门之间实现真实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确保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及为实现业务目标所施行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工作所涉及的资金核算、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与会计基础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相一致,财务管理工作所形成的财会信息能够符合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及时性、真实性、明晰性、可比性,从而为上级部门及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3 加强财务监督工作
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应该是交叉使用、有机结合的监督模式,因此只有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管合作机制,监督才能发挥实效。所谓内部监督,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固定资产等;三是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四是监督业务活动运行情况,其目的在于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确保资金发挥最佳效用。当然,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将市场监督、管理层监督、上层监督、有关部门监督等各种监督统一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现代科学技术,逐步构建财务风险检测、评估、预报系统。把掌握的横向数据与纵向数据进行比较,对实际财务工作汇总潜在的风险作出反应,将可能产生的财务问题消弭于萌芽状态。
3.4 健全财务危机管理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遭遇财务危机时,当务之急是先仔细研究危机发生的原因,判断是由内部工作原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然后根据原因找出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在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危机管理机制时,首先需要激发相关人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其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其次,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与强化,财务风险管理要素系统需要根据内、外部相关情形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财务风险管理过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优化,简而言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经得起考验,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
3.5 强化预算管理力度
3.5.1 保证预算编制的严密性
部分预算管理问题,在预算编制时或已埋下隐患。有些单位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只让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很少考虑其他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由此造成所编制的预算与各部门实际情形不符,甚至相去甚远。因此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一是要尽早启动,使得同预算编制相关的各个部门有充裕时间进行酝酿;二是应经过几上几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保证预算编制能最大限度地切合单位内各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
3.5.2 加强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
预算支出,简单来说就是相关业务部门完成工作时发生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耗费。各业务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到勤俭节约,照章办事,尤其是在处理三公经费问题上,必须防微杜渐。对于违反财务规定的事例,核算部门要遵循法律法规,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对于情节严重者,纪检监察部门则应追根究底,严惩不贷。当然,对各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也应该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评价。
3.5.3 加强预算执行中后期的跟踪检查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有超收、短收或超支问题,会计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于短收,要查明根源所在,制定增收计划;对于超支,需在掌握原因的基础上,增收节支,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对于超收,则应先核查原因,再根据财政部门审核制定增值方案。单位的监察审计部门也应适时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同指标是否一致,检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查是否有多收或少收的情形,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