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及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注重合作学习教育方式的合理运用,扩大其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促使各项教学计划实施能为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保持初中音乐课堂良好的教学水平。因此,需要理解合作学习内涵,提高对其在初中音乐中实际作用的正确认识,运用科学的举措处理好初中音乐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为素质教育影响范围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合作学习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构成的合作群体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对各N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达到师生间良好互动交流目的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合作学习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并将合作学习中所构成群体的成绩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确保教学目标实行的同时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应注重合作学习的合理运用,促使相关的教学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实现,保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良好性。
2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初中教育发展形势要求,应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否良好进行综合评估,注重相关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变,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影响下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初中音乐教师能够注重合作学习的高效利用,确保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各种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①确保各种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②由于合作学习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音乐思维能力锻炼,保持良好音乐想象力,激发更多的音乐课堂学习热情;③合作学习中学生联想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为他们创造性思维形成提供保障,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彼此的配合与交流保持良好的演唱效果,为初中音乐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3初中音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有效的课堂秩序
结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并未根据教师的安排与要求完成相关的任务,对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导致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课堂秩序,合作学习的实际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影响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确保演唱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配合效果,而很多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随意走动、讨论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导致音乐合作学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足
初中音乐合作学习中学习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能否得到有效激发,关系着后续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是,结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音乐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影响了合作学习目标实现,给相关教学计划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教师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相关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时,往往会降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学习兴趣与让热情不足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难以真正突出。
3.3合作学习时间把握及合作学习任务安排不合理
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时间未进行合理的把握,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安排并不合理,导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合作学习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影响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培养目标实现,给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4完善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建议
4.1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使初中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在合作学习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护好课堂秩序,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促使他们能够汲取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歌曲演唱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现力,调动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音乐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构建相关的评价机制,对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实际状况做出科学评价,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各种既定的学习任务。
4.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有效激发
音乐课堂中教师引导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时,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有效激发,全面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们未来音乐整体学习水平提升提供保障。比如,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利用,用动态化的图片、文字及相关的教学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合作学习更加高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4.3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保持合作学习高效性,促使其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根据音乐教材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概况,从多个方面对合作学习具体时间设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安排出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5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给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需要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优化及教学理念转变,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确保初中音乐课堂构建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我国初中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实现各种初中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未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合作学习的利用效率,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得音乐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各种现代教育改革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实现,全面提升我国初中音乐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运用合作学习时也应充分考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增强其实际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雪.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2,(03).
[2]郑东霞.合作学习模式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4,(05).
一、秉持新的教学理念
音乐审美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之后,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便成为支撑这一核心,实现这一核心的工具和手段,成为通向音乐审美之门的路。门和路就在那里,如何走上这条路,如何接近那个门,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引导的策略和方法问题,是教师主导的核心内容,是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秉持音乐审美为核心,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鼓励个性发展的音乐教育,发挥音乐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作用的音乐教育,鼓励实践、鼓励创造的音乐教育,以文化传承,文化接触,文化感知的音乐教育。一切源自审美感受,一切溶解在审美体验之中,一切以美为开端的感受与体验,才是兴趣的起点,才是动力的源头。
初中音乐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转变开始,这是走向最优化教学的起点。秉持新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够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与之配套。南辕北辙,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大失败,着力越深,错误越重。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有了新的理念还不够,没有行动,一切想象都是空中楼阁,不值得提倡。教学行为是实现一切教学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行为中,教师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行为的执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提高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当今教学法中是比较有优势的,是比较新颖的,也是较为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要求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用上述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帮助初中生提升审美能力,学习音乐知识。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初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引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体验音乐美感。如学习苏少版七年级上册《希望与你同行》一课时,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朗诵《希望与你同行》的歌词,然后再配乐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启发学生对比探究朗诵和歌唱的各方面差异。引导学生探究配乐在演唱中的作用。可以小组探讨,讨论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感受,各抒己见,讨论几分钟后,鼓励学生将感受以总结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还可以给予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力度来完成这首歌的演唱,启发学生探索音乐演奏中或歌曲演唱中的不同音乐元素的变化,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感觉,以提升对音乐的审美感觉和韵律理解。在后续的教学中,再辅以讲授法,讲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有导向性,让学生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方向直奔教学目标。笔者通过这样的创新和观察反馈及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收效甚佳。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新性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创造力方面有所提升。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时,考虑到整本书的编写重点都在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音乐学习和审美鉴赏上。根据教材的写作意图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这本书的内容视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建立一个较为大的任务,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音乐制成总表形式,任务是以完成表格的每一横向对比的任务项,如文化特点、地域地理条件、声音节奏特点等。每单元的学习,都要学生兼顾完成任务表格,从文化认知上,到所学歌曲上,再到感情引发上,对学生有全方面的统合效应。学生在完成任务表格时,容易形成宏观思维、大局观念,完成元认知。
三、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形式
【关键词】 初中音乐 鉴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70-01
在初中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常常把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因为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价值可以得到直接的体现,音乐鉴赏教学以某一确定的音乐作品为对象,加上鉴赏活动的直接参与人,从而形成完整的审美主题,通过特殊的音响聆听,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美的感受与鉴赏。笔者根据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音乐的鉴赏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音乐教学的完整认识。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目的。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将教学目标实践化,从而建立起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保证其它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音乐鉴赏教学首先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感觉,才好更进一步发展其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新能力。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对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解析,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比如在鉴赏歌曲《祖国颂》时,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乐器到人声的辨析,从音乐意境到音乐旋律,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一样的。
(2)音乐鉴赏课缺乏教学积极性。在当前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课程并不是主要的学科课程,边缘地位使得其受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形同虚设的走马观花,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音乐课。这样的结果便是很多学生对音乐课也毫无兴趣,经常课堂睡觉或者逃课,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效率无异于痴人说梦。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音乐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重视,没有监督的课堂自然无法让学生得到约束。加之学校给予教师的积极奖励太少,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教师的音乐教学积极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自然更加不足,他们觉得音乐课不像语文数学那般重要,随便听听即可。此外,很多学校陈旧的音乐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也是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够的一大因素。
(3)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乏味单一。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于外界信息的注意和吸收也有了自己的主观偏好。当初中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对于音乐的喜好也带入了自己的具体想法。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过于统一标准的教学方式,而应通过差异化的个性教学,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2.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探析
(1)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学生的教学要求了,更多活泼、互动和有创意的课堂被学生所期待。所以,单一的跟唱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究,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比如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一些热门歌手出的新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音乐作为教学的题材,从学生喜欢的音乐方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从而拓展音乐鉴赏教学渠道。另外还可以将一些经典电影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很多以音乐题材为背景的电影如《电影之声》,其在电影剧情里至始至终贯穿着音乐,每首曲目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音乐。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强化音乐内容表现力。从哼唱开始,强化学生亲身体验的感受和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在活跃课堂整体气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拟来唱主题乐,在选择声音的同时也渗透着对音乐形象的感知。接着在律动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跟随音乐的律动,学生才能将感悟的音乐情愫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军训的情境,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参与律动,在学生律动的过程中引入音乐课程的教学,然后奏唱主题曲。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这是乐曲的核心内容,也是乐曲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主题唱奏才能让学生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亲身体验感悟,理解深刻音乐的内涵。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1.初中音乐教学概述
作为成长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既有自身的特性,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任何教育的开展都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初中生的特殊性,音乐教育应该融音乐性、娱乐性、知识型与技能型于一体,既要关注学生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为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初中音乐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领悟美的内涵,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审美体验;(2)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将音乐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要关注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3)音乐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应该遵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音乐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条条框框,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性。
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2.1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一出现就以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吸引着广大的年轻听众。其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的特点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然而由于流行音乐的商品性,它并不像古典音乐,以艺术性为追求,而是以迎合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因而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良莠不齐,而青少年大多缺乏筛选的能力,这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原因。因而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在音乐筛选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2.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初中音乐教育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需要,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种创新,更对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从艺术性的角度筛选流行音乐,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筛选,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赏析态度。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音乐教育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而流行音乐的良莠不齐可以通过引入到课堂来引导学生吸收其中的积极部分。(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初中音乐教育本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现美的眼睛”。(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音乐教育不只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种融自然、社会、情感于一体的全面性教育,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普遍较高,引入流行音乐的元素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3.流行音乐引入的策略分析
3.1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流行音乐引入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大创新,也必须加以重视。首先要明确要提高初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同时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必须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自身还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引入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见多识广,筛选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迎合中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作品,还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加入流行元素,而不是简单的音乐欣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3.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
要引入流行音乐更要求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音乐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其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其大胆表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设计多元灵活的流行音乐教学活动,启发审美体验
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的流行音乐添加,而是应该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上添加流行的元素,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具有娱乐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接触主要表现在直观感受上,所以要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积极运用电教媒,通过乐器的演奏、音乐的欣赏、电影片段赏析、录音的评析等等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在体验中真正获得音乐知识和审美体验。例如,可以利用音频播放器开展音乐赏析、多媒体进行短片鉴赏,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手的访谈录等,让学生不仅可以从歌曲本身了解音乐,还可以透过歌曲看到比歌词和曲调更有内涵的东西。
3.4认真筛选流行音乐作品
筛选流行音乐作品是引入流行音乐的关键环节,教师的筛选行为不仅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取向,既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做到所选作品必须积极向上、富有内涵,还要注意作品的艺术性和多样性,保证作品能够传达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选择王力宏的《落叶归根》,让学生们在熟悉的歌曲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可以选择腾格尔的《天堂》等等。
4.总结
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这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但如何引导青少年筛选流行音乐作品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更将引导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 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003
【关键词】初中生 ; 音乐教学 ; 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37-01
1.初中音乐教学概述
作为成长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既有自身的特性,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任何教育的开展都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初中生的特殊性,音乐教育应该融音乐性、娱乐性、知识型与技能型于一体,既要关注学生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全面发展,为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初中音乐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中领悟美的内涵,在音乐课堂上获得审美体验;(2)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将音乐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要关注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3)音乐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应该遵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音乐教育不应该拘泥于条条框框,而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性。
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2.1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一出现就以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吸引着广大的年轻听众。其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的特点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然而由于流行音乐的商品性,它并不像古典音乐,以艺术性为追求,而是以迎合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因而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良莠不齐,而青少年大多缺乏筛选的能力,这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原因。因而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在音乐筛选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2.2流行音乐引入的意义
初中音乐教育既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需要,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种创新,更对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从艺术性的角度筛选流行音乐,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筛选,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赏析态度。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音乐教育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而流行音乐的良莠不齐可以通过引入到课堂来引导学生吸收其中的积极部分。(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初中音乐教育本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发现美的眼睛”。(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音乐教育不只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种融自然、社会、情感于一体的全面性教育,初中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普遍较高,引入流行音乐的元素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3.流行音乐引入的策略分析
3.1明确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流行音乐引入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大创新,也必须加以重视。首先要明确要提高初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同时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必须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自身还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引入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见多识广,筛选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迎合中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作品,还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加入流行元素,而不是简单的音乐欣赏。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3.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
要引入流行音乐更要求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音乐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其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其大胆表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设计多元灵活的流行音乐教学活动,启发审美体验
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的流行音乐添加,而是应该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上添加流行的元素,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具有娱乐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接触主要表现在直观感受上,所以要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积极运用电教媒,通过乐器的演奏、音乐的欣赏、电影片段赏析、录音的评析等等手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在体验中真正获得音乐知识和审美体验。例如,可以利用音频播放器开展音乐赏析、多媒体进行短片鉴赏,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手的访谈录等,让学生不仅可以从歌曲本身了解音乐,还可以透过歌曲看到比歌词和曲调更有内涵的东西。
3.4认真筛选流行音乐作品
筛选流行音乐作品是引入流行音乐的关键环节,教师的筛选行为不仅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取向,既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做到所选作品必须积极向上、富有内涵,还要注意作品的艺术性和多样性,保证作品能够传达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选择王力宏的《落叶归根》,让学生们在熟悉的歌曲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可以选择腾格尔的《天堂》等等。
4.总结
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大众时尚、娱乐猎奇,这正迎合了初中生的追求新意、渴望认可的心理,因而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间受欢迎程度极高,但如何引导青少年筛选流行音乐作品一直是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更将引导学生不只是简单的从耳朵的来评判流行音乐,而是从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背景、音乐传达的主体等多角度来欣赏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
[1] 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003
关键词:初中音乐;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策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所以初中音乐课被纳入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既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但事实上,笔者经过对本校及周边学校的多方调查,我发现音乐课堂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音乐基础不同,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翻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分层教学策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笔者对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透,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内容,既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要从这里继续改革,将原来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分层教学制。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与接受能力进行音乐指导,不但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矛盾,教师也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十分有必要。
二、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制订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1.教学预设,目标分层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量、接受能力高低、自身音乐天赋等条件,科学地将学生分成几个水平相当的小组。然后,我们确定教学内容,按照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分层预设。Ⅲ等级目标能在鼓点或多媒体伴奏下,在通过教师的范唱后,要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中生能够相对完整地唱出歌曲《凤阳花鼓》;Ⅱ等级目标能在相同的伴奏下,要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初中生运用正确的发声状态,唱出比较完整的歌曲《凤阳花鼓》;Ⅰ等级目标能同样有伴奏,但必须要求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初中生不但能完整地唱出歌曲《凤阳花鼓》,同时还要求他们的声音富有感情。Ⅰ等级目标为最高要求,其中包含Ⅱ等级和Ⅲ等级要求,Ⅱ等级指标包含Ⅲ等级指标要求。依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分层教学时教师要着眼于完成Ⅱ等级目标,另外还要考虑到Ⅲ等级目标和Ⅰ等级目标。我们要力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中生能够完成Ⅲ等级目标,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初中生能够完成Ⅱ等级目标,至于能够顺利完成百分之三十左右的Ⅰ等级初中生,教师可以额外提高目标要求,进行重点培养。不过,课堂教学进度主要还是以能完成Ⅱ等级目标和Ⅲ等级目标的初中生为标准。
2.平等参与,小组分层
随着人们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度提升,上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现在初中班级的人数一般都在40人以上,甚至有些班级人数更多。学生的人数过多,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教师无法指导每位学生学习,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因此,平等参与、小组分层成了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重点。小组分层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而不是划分等级差别对待,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分层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高低等方面进行分组,既要保护学生的心理,也要保证平等参与,为志同道合的学生提供组成一组的机会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采取按兴趣、特长自由组合等方式进行小组分层,他们可以是音乐不同方面特长的互补组合,也可以是相同爱好的共同组合,然后每组选出一名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的担当小组长一职,带领大家一起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如果有喜欢跳舞的小组可以根据《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编排一段舞蹈表演给大家欣赏,其他组负责打分;有喜欢唱歌的小组可以现场清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从而锻炼自己的胆识,为自己的组增光;有喜欢乐器的小组可以根据《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曲,选择多种乐器演奏。总之,平等参与、小组分层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交流合作,互动分层
笔者通过教学观察与事实调查发现,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选择以主题为主的本组学习合作分层,也可以选择以形式划分的跨组学习合作分层,这样,不但给学生增加了课堂参与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实现了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上的真正主人的目的。我们可以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为例,学唱这首歌时,完成最高Ⅰ等级目标的学生,需要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Ⅱ等级目标和Ⅲ等级目标。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本组成员完成歌曲《青春舞曲》所有等级目标时,他们可以选择义务帮助其他不擅长唱歌的小组完成任务,比如“乐器组”“舞蹈组”“合唱组”“清唱组”等等。或者,他们也可以主动向这些小组学习其他特长,以备下一次音乐考核。同组之间互帮互助不但能促进学生与学生间关系的升温,还体现出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自由选择跨组与其他小组组间的学生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切磋,这种交流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适当引导,辅导分层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掌握歌曲的熟悉度,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例如,对于那些对音乐有天赋的学生(完成Ⅰ等级目标),我们要密切关注他们的音乐动向,无论是在音乐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要尽可能地给予相应的指导,希望他们在未来音乐发展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还有那些学歌曲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要杜绝嘲笑与批评,而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并且尽量抽出时间单独辅导,让他们感觉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热爱音乐。
三、初中音乐分层教学课堂的思考
初中音乐分层教学课堂和传统音乐课堂相比较,教师不再是统一授课,而是对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初中音乐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初中音乐分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生机。
分层教学法是教育制度下进步的体现,也是我们当代教学模式学习的典范。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适用于当今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能够尽情释放天性,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的人才也应该全面发展,最终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普及,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越来越倡导,音乐是一门共同的语言,是无国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作为副课,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下提供轻松的环境,近些年来,不少艺术类院校都开展一系列跟音乐有关的活动,足见其对音乐美育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是喜欢的,但这种喜欢的内容却与教师所要教授的学习知识不符,导致学生无法从音乐课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为了促进初中音乐的发展,教师将有效教学与初中音乐相结合,使其适应发展。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立足基本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采取教学措施使其获得巨大的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音乐教学,本文提出以下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音乐因其自身的形式可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它不是功利化的工具,是对人的认知体验和本身的情感表达,可见音乐对人培养的重要性。初中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喜欢听的是流行音乐,老师可以在上音乐课时先让学生听流行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这个大系统中的一员,简单来讲就是通俗音乐,它也是在音乐基础上进行改变创造,因此,老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中隐藏的知识点和书本知识相结合给学生进行讲解。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观看当下比较热门的音乐影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化地展示给学生观看,让书本中死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音乐学习,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快速吸收知识,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中。
初中音乐的有效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缓解初中生面临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58-01
在我国,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这一过程作为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被人们广泛关注和普遍研究。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1.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音乐课程设计从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到实施方法都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初中音乐课程设计并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对中学音乐课的要求是音乐课。唱歌课可有可无,对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功能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的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除此之外,还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2.优化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要层次合理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依照教学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它是教学设计最终指向和目的所在,对教学的实施起导向作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它具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层次。波兰音乐学家罗波尔曾指出,人对音乐学习的优劣、掌握程度高低与教学方式、方法成正比。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者的教学方式越科学、方法越得当,则学生们所学习、掌握音乐的效果就越理想。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里,音乐学习者已对音乐有了六年的学习经历,且此时他们脑部发育较小学时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中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为理想阶段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必须要制定层次分明、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两个不同的层次内达成共识和相溶。进一步说,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音乐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各个专业教学层次和听、唱、演等各个教育领域深入学习重要意义。同时,还必须保证将每个层次、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整体地考量,不能片面孤立地制定中学音乐教学目标。
2.2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2.3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立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第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新课改大潮的冲击下,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科学而高效。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璐璐.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118.
[2] 陈文林.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才智,2012,08:90.
[3] 徐晖. 美的设计成就美的音乐课堂--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2010,10:126-127.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音乐;对应策略;探讨
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素质教育的践行是为学生以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打基础。所以,初中音乐教学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好音乐,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出现的难题
截止到现在,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音乐课程课时少,教学止于表面。初中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段;而在初中的教学中,不管是校园、老师抑或学生父母都将初中当做了进入理想高中的跳板。所以,不管是哪一方面,对要应试的科目都极其看重,而音乐显然成了“选修课”。音乐课只有皮肉没有灵魂,音乐教学也是浅尝辄止;学生对音乐课也仅限于放松所用,仅仅掌握了音乐课的一些皮毛。另外,学生难以在短暂的课时中提升自身的音乐造诣,这让学生对音乐科目的认知出现偏差,对其它应试教育学科则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二)初中音乐教程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学生的感受。因为课时少得可怜,而且音乐测验往往以乐理性理论为主。所以,大部分音乐老师忽略了或低估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教授偏重于理论讲授;而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乐理知识来自编自唱更无疑是天方夜谭。笔者通过对初中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音乐教学中老师只传授基础的乐理常识,而且音乐课要时不时地让位于“重要科目”;在一个学年度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教材还是崭新的;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走,学到的知识大部分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或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单调、滞后。在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中,通常是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学唱歌曲,老师在旁边讲解,在学生听歌完毕后老师再领着学生演唱。这类教学形式的生命力很强,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伴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概念的出现,学生对这种老旧、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再买账。这类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对其进行改良已经避无可避。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
应试教育已经遭到素质教育的严峻挑战,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要体现教学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其对策包含:
(一)让音乐科目回归本位。让音乐科目回归本位恰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让音乐科目回归本位其实就是要重新校正音乐科目的地位,让音乐课能够重焕光彩,并在教书育人的前提下开展。因此,要让学生远离对音乐科目认识的误区,让师生共同携手,完成对音乐课的学习——尤其是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另外,音乐科目的构建以及进步要权衡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态度;要让“音乐课只为对付测验”的想法再无立锥之地。唯有师生一同转变音乐课学习的理念,才能实现音乐课的教育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必要时融合语文、英文等课程的特色,实现跨学科的交叉。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中,王菲曾经找专业音乐人操刀谱曲,并形成一首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王菲的这首歌,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古时词人的情怀。这不但能够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更能让其对语文这个科目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让音乐科目的教学目标清晰化。让音乐科目教学目标清晰化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音乐课,同时为达到该目标而挑选一条恰当的渠道。笔者在研究了教育学以及心理学著述后认为:在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并未被条条框框束缚,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正在逐渐成型,其思维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学生对待周遭人和事的态度不可避免地有失偏颇。所以,老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时,应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所以,老师要在音乐课中播放多样性的音乐。例如:郎朗的钢琴演奏、迈克尔.杰克逊的摇滚、周杰伦的节奏与布鲁斯等等。这样,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够在多元的音乐文化中找到自己所喜爱的或朗朗上口的歌曲。
(三)仔细研究和解读音乐教科书,拓宽音乐教学的范畴。教科书是学生了解音乐的“跳板”,有乐理知识与演唱技巧的精华,亦是中心理念的抽象萃取。所以,老师在讲解教科书相关知识的时候,必须探寻根源,搞明白知识点的源头以及重难点,并在这样的前提下拓宽教科书内容,最后将自身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学到珍贵的音乐常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科目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演唱某首歌曲;而要让学生体会到歌曲蕴含的情绪和文化意味。例如:老师在演播《让世界充满爱》这类歌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探究爱的含义、爱的呈现方式等等,并让学生在这一连串疑问中演唱歌曲;另外,老师在讲授此类歌曲的课堂起始阶段,演播一部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应是地震救援现场、希望工程等等。也就是说:老师应在音乐课的初始阶段准备好前导措施,让学生可以被音乐感染,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学有所得,点燃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这也是学校美育的一部分,学生从中能够发现美、享受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老师是学生的“引路明灯”,其能够照亮学生的“前程”,而并非可有可无的鸡肋。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初中音乐课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益。老师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负责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为自身“充电”。
[参考文献]
[1]梁洪来,张平,黄侃夫等.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0节录像课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20-24.
关键词:创新;初中;音乐教育
音乐,是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媒介,它不受国籍、语言等因素的干扰,只要心中有情感,都能够通过音乐来传递,从而引起心中的共鸣。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就是从教材中所选择的内容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唱等活动来理解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位于初中这一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初中生在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关键时期。音乐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想象,对于学生的个性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之外,还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速度加快,对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问题解决之前,首先要明确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内容是不相符的,学生对书本中陈旧的内容缺乏兴趣,使得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然而由于音乐课在初中课程安排中地位较低,学生甚至教师都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久而久之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也就进一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目前,我国的受教育群体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从而获得知识以及培养能力,也就意味着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就要从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入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教师要做的就是采用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借助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因此要想实现初中音乐的创新教育,就要先从创设一个创新型教育环境入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结合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功能或者以实物演奏等方法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音乐的学习都是在专门的音乐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加强音乐教室的创新度设计,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是进行创新的关键一步,所谓的想象力就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从而在事物的原有基础之上建立新形象的一个过程。当人们在聆听一首歌曲或者演奏时,通过声音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想象,从而表达出对音乐的审美。因此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从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展开想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中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音乐中寻找创新的灵感。
3.鼓励学生勇于在音乐方面进行创作
学生都是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的,希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表扬。对于音乐的学习,学生在认知理念上会产生较大的分歧,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音乐这一领域,要在音乐方面展现自己的创造力非常困难,同时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不重视音乐课堂的学习,会对音乐产生畏惧感。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就要跟学生讲明学习音乐的用处,鼓励学生勇于在音乐方面进行创造,在面对他们有不准确的表达时予以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提高;质量
音乐虽是初中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初中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等,并没有将音乐课程放在核心教学地位。音乐学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有重要影响,但是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一直不如人意,本文将从分析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音乐教学理念
尽管新课程改革政策下,全国初中学校都注重培养全面人才,音乐教学相比以往得到重视,但是音乐教学理念还是较为陈旧。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鉴赏、创作等多方面能力。但是大多数的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还是停留在音乐教材书本上的知识传播,教学目标不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是为了学生相关的素质考试达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音乐教学死板,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错误认识,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终身音乐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二)学校在音乐教学上投入较少
国内大多数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课堂就是平时学生教室,并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或者较少。教学的音乐作品,大多是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乐器,学生很难听到由实物乐器进行演奏的音乐作品,所以学生们无法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水平。更不要说乐器教学课程了,学生们没有机会自己演奏乐器或者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三)音乐课程安排与教材选择不合理
学校在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音乐课程时间较少,为了确保学校的升学率,会安排大量的文化课程,相应的音乐课程时间就会减少,学生音乐时间较少,教学质量自然不高。
音乐教材选择,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养成、教学效率等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初中音乐教材内容大多是比较严肃经典的音乐,像是民族音乐、世界名曲、合唱曲目、歌剧等等,缺少欢快通俗的流行音乐,当下信息技术发达,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学生日常接触到的流行音乐较多。相比较音乐教材,他们更愿意接触通俗音乐,也当下传统的音乐教材并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很难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四)音乐教学手段陈旧
初中音乐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是采用的方式较为陈旧,与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一致。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通过音乐知识点讲解、音乐节奏分析,自身演绎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然后再由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演唱,就算教学任务完成。单一老套的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堂较为厌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音乐作品特点作出教学调整,尤其是音乐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老师机械式的教学,导致学生演绎出来的音乐作品比较生硬,没有感彩,毫无音乐美感可言。
(五)缺乏综合实力较强的音乐教学团队
音乐老师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初中学校的音乐老师较为稀缺,有些学校只有一个专业音乐老师,这给学校的音乐教学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相同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也会影响老师教学水准的维持。其次,学校音乐老师大多数是音乐专业毕业生,音乐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有些乐器或是音乐作品,老师自身也不是很精通,教学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理念
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学校应该提高音乐教学意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学校应该认识到音乐教学不仅是为了应付新课程改革的相应检查考核,音乐教学还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全面素质,以及调节学习节奏与氛围。面对压力较大的文化课程学习,音乐课程学习可以为学生陶冶情操,消除学习压力,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为社会培养大量身心健康的人才。学校应该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并将教学任务分割到各学期、每节课,从而明确初中音乐教学方向。
(二)加大音乐教学相关投资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为学生配备成套的音乐学习设备与器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体验来记住不同乐器演奏特点,与音乐作品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乐器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终身学习乐器的兴趣与习惯。
(三)科学合理安排音乐教学时间与内容
根据学校的音乐教学目标,学校应该合理安排音乐课程时间,确保教学时间足够完成初中教学目标。另外,以往学校在音乐教学安排的时间都不好,是学生学习低峰期,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时间,确保教学质量。
(四)构建综合实力较强的音乐教学团队
学校应该配备足量、高素质的音乐教学团队,老师自身应该具备全面的音乐素养,熟知音乐知识、相关音乐历史,音乐鉴赏能力优秀,乐器演奏可以达到专业水平等等。配备的老师应该具有互补作用,根据不同课程安排不同音乐专业老师。
(五)采用多种音乐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体验不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普及到全国各校,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全面体验音乐,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构建音乐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音乐,更容易让学生掌握音乐感情基调,进而掌握音乐中的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方式对于音乐教学也很重要,可以加强师生间的音乐、情感交流沟通,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进而做出调整,有利于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为教学质量提高带来帮助。
(六)加强音乐考核力度
考核是我国教育体制下,督促学生学习的最有效措施。以往由于学校对于音乐教学不重视,在音乐考核上也比较宽松,这也造成了学生不重视音乐学习,不注重课堂纪律,经常在音乐课堂上看到学生睡觉、讲话、玩手机,甚至是做别的学科作业。对此,学校应该加强音乐考核力度。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项目,音乐考核应该包括音乐历史知识、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多方面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集中注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应该得到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多方面才能,确保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获取优势。
参考文献
[1]向文;对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几点问题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好奇多动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他们之间开展的难度。
首先体现在课堂秩序的混乱。初中学生大多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模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音乐课堂上常常出现嘻嘻哈哈、讨论激烈、偏离主题的现象,更甚者,音乐课教学时间变为学生放松娱乐的时间。这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肤浅,在教学中失去了实在的意义。
其次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上较为简单,表面上看人人都可以参与,但是实际上没能引起人过多的探究欲望和深思,久之,就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可有可无,从而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果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生而言,不啻为一种学习的负担,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课堂的实践背道而驰。
最后,教师未能合理规划合作时间和合作任务。教师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比较随意,没有做好时间和任务方面的规划,以至于学生探讨问题时不是有的放矢,而是随性漫谈,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效果,也影响到整堂课的质量。
二、初中音乐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建议
1.营造互助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我们在开展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初中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与他们讨论的积极性成正比例关系,友好度越高,他们就更愿意与教师相处,也就更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建立合作小组。通过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成员在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便会感觉到他们是一个共同的学习团体,自己是这一团体中的一员,长期以往便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开展竞赛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竞赛活动,如小合唱比赛、我爱记歌词、歌词大接龙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2.强化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欲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鼓励他们分析观点,互相请教问题,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第一,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初中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们善于表达和倾听。任何单方面的倾听或者表达都不足以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第二,让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比如在音乐模仿教学中,乐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主动帮助那些有待提高的同学;音乐表演或者舞蹈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合作互助会使他们表演得更好。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这一宝贵的合作互助资源,要从各个方面以鼓励的形式褒扬互助。
3.精心设计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一种形式,交给学生的那些任务即使不通过合作也能独立完成。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音乐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若干教学任务,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适时地、恰当地安排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对他们也能够形成一种挑战。
4.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任务
为了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时间,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保持合作学习高效性,促使其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根据音乐教材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概况,从多个方面对合作学习具体时间设置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安排出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一、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部分的分析
2012年版新教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全国共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16套音乐教材。综观这些新的教材,歌曲部分在整个教材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教材中歌曲的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思想性融入艺术性之中,贴近生活。歌曲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即人物、历史事件与风俗习惯, 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并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培养其音乐感。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歌曲部分的构成与内容,现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至九年级)为例做简单分析。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12册,简、线各6册)共有演唱曲目四十余首、欣赏曲目百余首,演奏曲目近十首、自主选唱(随心唱响)曲目十余首。从歌曲的类型和题材来看,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校园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和民族风格为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增加了外国歌曲的数量;八年级上册在歌曲类型方面有所变化,出现了外国歌剧咏叹调、声乐套曲和通俗歌曲等体裁;八年级下册的歌曲以中国古典歌曲、合唱曲目为主;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多首京剧音乐唱段、加大了通俗歌曲的数量;九年级下册增加了黄梅戏、评剧、豫剧和越剧等曲种的唱段,也选用了多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流行歌曲。
从以上分析来看,教科书中所选的曲目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经典歌曲作品,所选的作品仍然侧重于美育、人文因素,体现了音乐教育重要的宗旨。编排方式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选编歌曲的训练体系看,所选歌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高度统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词曲的鲜明特色,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品格;在读谱训练、歌唱技能的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使学生领略歌曲美妙多彩的同时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无疑这些经典的歌曲能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歌曲学习带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歌曲美、旋律美和节奏美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歌曲作品选择恰当与否决定唱歌教学的成功与否。那么,在歌曲曲目的选定方面如何考虑呢?
一是必须遵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唱歌教学的导航灯,只有研读透,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唱歌教学的困惑。
二是应该尊重教材文本。2012年版新教材丰富的内容给唱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与音乐教材亲密接触,走进音乐教材的世界,真正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才能领略教材歌曲音乐构成的绚丽风光,才有可能上好唱歌课――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歌曲海洋里领略音乐的美、实现歌唱教学的真正目标。
三是唱歌教学歌曲学习的目标。歌曲对体现唱歌教学的核心价值起到了关键作用。教材的歌曲内容虽丰富多彩,但音乐老师要有“歌曲意识”,在突出歌曲作品的特点、找准歌曲学习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要素、整体目标呈现等几个方面重点考虑,注重情感态度、歌唱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歌唱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唱歌教学的起点
在唱歌教学中,教学的起点往往决定了师生唱歌的方向和质量―唱什么、怎么唱、从唱歌中学到什么。
在以往的一些初中音乐唱歌课中,教学的起点往往由教师掌控,学生在教师的调度下,以“情景”进入唱歌教学,或以“歌词分析”进入唱歌教学,或以“认识作者”进入唱歌教学……看上去虽然紧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在进入教学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歌曲,但在看似直接的掩盖下,掩盖的却是初中唱歌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唱歌曲,讨论歌词的构成框架、指出需要注意的歌词和节奏,然后反复地纠正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一是停留在孤立的歌曲学习上。这种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声音与歌词大意;二是唱歌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这种割裂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歌唱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三是低起点。这种唱歌教学看上去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歌唱学习的价值体现,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面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
那么,初中唱歌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感受体验的获得。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决定了唱歌教学内容应该以歌曲为主,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歌曲体验的初步知识,即使有些不熟悉的歌曲,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强调学生对歌曲体验感受的关注,对音乐的理解自然会发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寻找所学歌曲的审美要素和表现要素,融会贯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音乐的教育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学习文化的多元化、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音乐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音乐已然成为学校教育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往往一味地关注传授音乐知识,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重视音乐课程,加大投入,同时老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推陈出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音乐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够唱会某一首歌,却往往忽视对于学生审美情操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美的认识、对音乐美感的认识。同时课堂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仅仅以学生学会唱一首歌、欣赏一首歌,学会基本的音乐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上不注重与学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不高,音乐素养不高。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具有较强的艺术素养。
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中,初中教学主要以数理化为主要部分,音乐等课程作为学生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是以其他主要课程为主,音乐等课程作为一种辅助课程开展。学校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将优势的资源都放在基础学科上,各种评价标准、检测要求都是围绕基础学科来开展,导致老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和学校的声誉,一味地加大考试科目的投入,对音乐等非主流学科听之任之。学校的非正确态度使得音乐的教学停留在很基础的层面,畸形发展。
3.学生及家长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致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将学习和考试作为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考上重点高中是唯一的奋斗目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音乐课只是作为一种放松的课程。学生及家长对音乐课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导致音乐教育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过于重视流行音乐而忽视古典音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日益加深,不同文化的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到校园,流行音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对大多数青少年都具有很大吸引力。伴随网络的盛行,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更多,也更加方便,同时大多数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展现出的爱情观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使得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时过分偏重于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古典音乐的教学。古典音乐具有独特风格,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固然以其通俗易懂的优势易于让学生接受,但是古典音乐对于美的诠释对于引导初学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流行与古典并重,注意音乐的多元化。
5.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
在初中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思维会越来越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同。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对于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随着学生思维的成熟,理性判断不断增强,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喜欢程度逐渐降低。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老师却没有关注不同学生对于音乐态度的变化,只是机械地进行教学,没有积极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上老师一味讲授知识,而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尽管老师努力教学却达不到教学目标,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二、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改革策略
1.学校应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台,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不应该仅仅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引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人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
2.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
应试教育束缚学生的发展,初中是学生兴趣开始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不应该给予学生过分的压力。面对考试的压力,家长和学生普遍将文化课的学习作为检验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家长的认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将音乐课的学习作为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休憩,对于音乐课没有足够的认识,敷衍了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逐渐转变,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作为今后音乐教学的重点。应该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得到提升,学生才会重视音乐课的学习。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意识的薄弱,导致大多数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不强。音乐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和良好的音乐素养。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还应该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由于先天的不足,多数学校在音乐的教学上方法简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舞蹈、现场演唱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4.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并举,展现音乐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的风格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变化。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易懂和鲜明的个性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流行音乐与时代紧密相关,抒发现代的爱情观、价值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古典音乐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美的理解,善于营造美的氛围,能够让人在嘈杂的世界中回归最初的宁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现代流行音乐的教学而忽视古典音乐的教学,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接触到现代流行音乐的个性和热情,又能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大量涌入,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背离主流文化的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接受不同风格音乐的同时坚决抵制低俗音乐。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有辨别优秀与低俗音乐的能力。优秀的音乐所展现出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加强优秀音乐的教学,使学生接受主流的价值取向。
5.音乐教学应该注意层次性、民族性、区域性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接触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结合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欣赏,也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展示当地的特色音乐,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音乐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轻松的教学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虽然不是主流音乐,但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族音乐引入到教学中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从注重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变,通过导学案等科学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入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增加课堂师生的互动、讨论、实践等教学形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当今音乐教学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不仅有学校的因素,还有社会和学生的问题,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晓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学研究,2015.
[2]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郑玉梅.简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5.
[4]刘庆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音乐教育,2012.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教学质量 提高方式
初中音乐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对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观念和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音乐教学并不只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是让全体初中生参与音乐课堂中,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注重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创编、聆听、艺术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但是,在现实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初中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没有跟上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校在音乐师资方面的投入较少,某些学校缺乏音乐教学设备和现代化的音乐教室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音乐的导向作用、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就成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基础教育、激发兴趣、拓展训练、师生关系、作品赏析五个方面探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教育,奠定扎实的音乐基础。
初中音乐教师要想音乐课具有特色,为初中生带来知识性和趣味性,必须认清现实,抓好常规教育,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和方向,认真钻研音乐教材,充分备课,领略新课标要求,注重对音乐重点和难点的指导,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方式,让全体初中生都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为深入学习音乐做好铺垫。某些初中音乐教师过于强调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难度较大的歌曲或者音乐知识,导致中等生或者下等生不能充分掌握,造成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反感。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乐理讲解、作品赏析、试听训练、历史普及等,从而规范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培养初中生利用所学音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启发初中生大胆想象。
二、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促进初中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多媒体技术是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同时,经常应用到的教学手段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比如在讲《爱我中华》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舞蹈,让学生猜民族,这种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有利于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环节,确保音乐教学正常开展。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音乐课时量有限,许多音乐知识无法在初中音乐课堂全部教授,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在课外拓展教学中锻炼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初中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音乐教学效果。音乐课外拓展是辅助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综合应用技能。初中音乐课外拓展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发育情况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组织初中生成立音乐兴趣小组,让有音乐爱好和梦想的初中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或者城市里的文艺表演等,为初中生提供全方位的技巧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初中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四、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初中生喜欢上音乐课。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构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师生关系是初中校园永恒探讨的话题,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常规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让初中生喜欢上音乐课。比如我在音乐教学中会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可以向教师发问,可以交流互动,可以鉴赏音乐,可以自主学习。师生关系的改善还要以组织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为纽带,形成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只要音乐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师生共勉、共同进步的状态。
五、适当组织学习进行音乐作品赏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音乐教师适当地组织初中生进行音乐作品赏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乐趣,从而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对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具有推动作用。音乐作品赏析是通过音乐自身的力量引导学生成长,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初中阶段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音乐教师要注重音乐作品的难易程度,给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赏析作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虽然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初中生的音乐鉴赏力,让初中生真正学会欣赏,从而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