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1篇

一、“反映”与“核算辨析”

“反映”是指按照反映论的原理,对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于将“反映”作为会计职能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反映”包括观察、计量、记录、归纳、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在内,是深刻地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过程。即“反映”是对过去、现在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是对表象和实质的反映,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深刻认识。还有人认为“反映的过程就 是把大量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的过程。”

“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往往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上述“反映”和“核算”的概念中可看出,两者反映的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参与决策。两者的区别在于:!“反映”比较抽象、概括,“核算”比较直接、具体;"“反映”的范围大于“核算”,并且“核算”侧重于过程,而“反映”侧重于结果。

在讨论会计职能的过程中,究竟用“反映”还是“核算”的争议最初来自于对“观念总结”的不同理解,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还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或核算”。笔者认为,“观念总结”是指运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包括三层含义:!利用观念上的计量标准和尺度(货币),客观、正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记账、算账、报账,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将“观念总结”表述为“反映”源于马克思关于会计性质、作用的论述,因此用“反映”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观念总结”的原意,又能体现会计的本质,还能弥补采用“核算”的不足。|

三、会计本科与会计职能

从会计角度看,“控制”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监督”,一般理解为监察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来进行监察督促,使资金运动符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监督一般应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监督问题。由此看出,“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联系:“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笔者认为应将“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理由主要有:!从词义上讲,“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比“监督”要全面,控制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监督、分析、考核等内容,而监督只是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控制”符合马克思关于“过程的控制”的本意;#“控制”比“监督”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会计法》中将会计职能规定为“控制”(代替监督),在贯彻实施中就很难操作。同时,应看到《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的监督”和“对会计的监督”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而单位的内部监督是靠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本质上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信息,即“反映”;经济控制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加强经济管理,即“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本质,“反映”主要体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职能;“控制”主要体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职能。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应是“反映和控制”,它高度概括了会计内在的功能,揭示了会计的本质特征。

第2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基本职能; 基本要素; 特点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62-03

提及会计的要素问题,不管是财会人员还是非财会人员,总会大致说出会计的两个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利润=收入-费用”并从中归纳出会计的6个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应该说,这种会计观念的普及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结果,也是会计学科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表现。20世纪以来,随着公司制的出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会计学科也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速度之快却有目共睹。管理会计功能的不断扩展使有些学者坦言,未来的会计将内化原始会计核算的部分并朝着大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的美好前景可谓令人向往,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目前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文献的缺乏,使得人们对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基本假设、职能、要素等含糊不清。缘由有二:一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外来学科,外国“重实践、轻理论”的研究模式无法给予国内研究理论上的参考;二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理论上的模糊有待实践加以明确。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作为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不能因为以上现实因素而任之。此点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原因所在。虽然如葛家澍、余绪缨、李天民、孟焰、唐国平、张兆国等一批国内权威学者涉足此类研究,但目前管理会计学科体系依然很不完善。就管理会计的要素而言,其产生的背景决定了管理会计与会计学科、管理学科存在一衣带水的关系,也造成了当下管理会计要素与会计要素、管理要素相混淆的局面。本文旨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管理会计职能履行的角度结合管理会计自身特点梳理出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拙见,仅供学者斟酌。

一、会计要素概述

要素是什么?《辞海》把要素定义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因素。按照以上对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即构成会计的基本因素――会计与要素的关系好比高楼之与钢筋、水泥和沙石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没有明确的基本要素,会计学科大厦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会计要素在内容上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1 ],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2 ]。

会计要素在学科分类上可分为财务会计要素和管理会计要素两部分。针对财务会计要素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其认知基本大同小异,要素的划分涵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其中以美国的划分方法最为详细(如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核算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业主提款、业主投资、全面收益)。除此之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5个。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则为财务报表设置了7项要素。1992年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了6大会计要素的定义,把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总的说来,以上人们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性[ 3 ]。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要素研究,提及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文献资料则少了很多。葛家澍、余绪缨提出:“(管理会计)各种成本报表是由各种性态的成本所构成;而备选方案和业绩评估报告则离不开按货币时间价值折算后的未来现金流量。”[ 4 ]因此,他们认为成本(各种性态)和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应是管理会计的两项基本要素。孟焰和孙丽虹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一文中提到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从中强调了现金流量对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5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又将管理会计的要素细化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规划、决策、控制、责任会计制度、业绩评价等[ 6 ]。陈良华和戚啸艳在《会计学》一书中提到: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了8个管理会计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计量、传输、信息、系统、计划、反馈、控制、成本习性[ 7 ]。

二、管理会计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要素是管理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由管理会计的对象本身及对象的目标、本质决定的。对于管理会计要素的理解,归结起来有三种不同角度:其一是立足于逻辑思维的角度,从要素是对象的具体化、目标的载体出发来谈要素。其二是从管理会计现有的报表体系出发,分析各报表的构成来逆推要素。如前文提到的葛家澍、余绪缨学者对管理会计基本要素的观点即是基于该角度。其三是从管理会计各职能履行的过程出发,来探究管理会计的要素。本文对要素的探讨即是基于第三个角度。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在特定的环境中应当具有和发挥的作用。它是管理会计的内在功能,主要回答了“管理会计能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管理会计的职能具体包括哪些呢?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具有四方面的职能,即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 8 ]。任素芳和高俊英则提出管理会计的职能可概括为: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 9 ]。孟焰(2004)更是将管理会计职能作了细化,指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考核经济责任、反馈经济信息、参与协调组织等。对于职能的认识,个人比较同意隋志纯和蔡永鸿归纳的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和管理两种职能的继承和发展的论述。从管理方面而言,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基本职能。从会计方面而言,会计活动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具备了对生产过程的事后反映和监督两种职能。而管理会计承担着事前、事中会计管理的职能,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两重性,使得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成为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综合与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未来)、控制(现在)与评价(过去)[ 10 ]。当然,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其职能仍处在不断发展中,所以会不断催生出一些新的职能,如有些学者提出“资源整合”“创新”等管理会计的新职能概念即是为了适应当下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职能的新要求。但总的说来,当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计划职能”和“监督职能”。计划职能包括预测、决策(预算)职能,监督职能包括控制、考核和评价报告职能等。

而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即是其职能履行的过程――职能履行结束,管理会计的工作也就宣告结束。那么管理会计职能履行所体现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反映资源的要素

管理会计的工作伊始即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下,资源的概念并不是某一单一资源的概念,所以应注意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要素相区别。会计上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其空间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并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早已突破了资产的范围,不单单仅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往往涉及几个乃至多个跨地域的企业。除此之外,管理会计所涉及的资源类别也更多,囊括了人力、物力、资金以及信息、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的资产要素就不适用于管理会计。那能否找出一个类似于资产的词来替代上述各种资源呢?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涉及资源种类众多,而且这些资源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发生的,何不以经济学上的投入一词来概括。投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如:要“生产”披萨饼――所需的鸡蛋、面粉、热能、烤炉以及厨师的熟练劳动即是投入。投入基本可以涵盖项目所需的所有资源。至于以投入一词来概括是否恰当,有待后来学者加以验证,本文仅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二)反映资源耗费的要素

会计上某一目标的完成,一方面表现为产出增加或商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原有资源的消耗。管理会计在其职能执行过程毫不例外也要消耗资源,那么如何对资源消耗要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定义呢?当下能较为全面体现资源耗费的概念有成本、损失、负现金流量等。

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成本即我们熟知的费用概念,而广义成本一般被定义为企业价值的支出、牺牲或放弃。如195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或创造有形或无形资源而有意放弃或将予放弃一定量的价值”即是属于广义的成本概念。广义的成本概念看似与管理会计意义上的资源耗费相近,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只立足于过去和当下而未能有效考虑资源耗费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性。从历史经验看,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相对弱化了会计年度分期的标准,认为以特定项目的寿命期限作为分期更具合理性。即,一个项目有可能短于一个会计年度也有可能跨越几个会计年度,与之相应,特定项目资源的消耗可能发生在寿命期的任一时段,因而资源耗费的要素应当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故以成本来定义管理会计的资源耗费要素显然存在缺陷。而损失虽然也表现为价值的丧失,但其含义从某种程度上更侧重于经营失败的结果,本身含义较为狭隘,显然也不可行。负现金流量概念是从组织内部现金流出的角度来定义耗费。虽然组织内部某些资源的消耗并不一定在当期直接表现为现金的流出,但是其资源耗费追根溯源表现的即是组织内部现金的流出,且现金流量能较好地对资源消耗的时间性进行解释,所以不妨将负现金流量作为管理会计投入耗费的要素。

(三)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

任何项目的完成,不可回避的一个流程就是要对项目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不仅体现项目执行的最终结果,而且对于某些可持续性项目的后续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应当体现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一般意义上反映业绩的要素有利润、损益、利得、净现金流量等。会计上的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具体表现为收入与费用上的差额;损益则包含减少和增加两部分。以上二者均反映的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区别在于呈现经营成果的方式不同。而一般意义上的利得则是与损失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净现金流量是企业特定时期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至于哪个更能全面概括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时间价值因素引入决策,从而使决策更具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对业绩的反映自然也不能脱离时间价值的范畴。利润、损益、利得不管是基于何种角度对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不可避免的弱点在于无法有效考虑时间价值,这是管理会计工作所不能接受的。故以净现金流量作为反映业绩方面的要素相对更为合理,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四)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

组织安排生产的过程是组织在组织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将总目标细化为子目标并加以执行的过程。目标执行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性。管理会计的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生产前后的产品产量差异、质量差异;也可能是当期产品市场销售数量差异、市场份额差异等。而对差异的分析则体现为管理会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职能的发挥。通过对目标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节点,从中落实组织内部各方的经营责任最终达到矫正差异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要素中反映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对于经营组织责任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反映:各级部门对上级所分派资源的充足程度、执行过程的尽责程度、子目标的实现难易程度、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度等。故经营组织责任本身更多体现在主观层面。那么如何定义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就必须作进一步考量,这里,不妨将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此满意程度是一个涉及多方的概念,不单包括上级对下级的满意程度,也包括下级对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满意程度。当然满意程度的具体划分标准应以各个项目组织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管理会计要素的特点

(一)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主要分支,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职能逐渐偏向于管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管理会计仍然与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其管理的过程,不管是资源的投入、消耗,还是经营组织的业绩评价依然离不开货币的计量。不同的是,原有会计具体核算过程的一部分已逐渐被内化为管理的基础,成为实施管理的最初阶段,如管理会计预、决策阶段的预算编制即以以前年度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另一部分依然在管理会计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控制阶段的经营组织责任落实以当期财务数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基础。除此之外,管理会计实施管理的过程还突出了非货币计量的方式。如人力资源要素、环境资源要素的计量,组织内部责任要素的计量等,均采用的是非货币计量方式。因此,管理会计的要素从计量方式上看,是货币计量要素与非货币计量要素的统一。

(二)要素是一个体系,具备层次性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对要素的理解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素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另一方面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要素具有层次性。具体来说,要素相对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同样,管理会计的要素也是一个体系,具备层次性。首先,就上文阐述的管理会计职能履行方面所体现的要素而言,从资源的投入、资源的耗费、业绩考核到组织经营责任的归属,前后要素在时间上即体现为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来说,没有资源的投入后续资源的耗费就无从谈起;没有对组织的业绩加以考核也就无法有效落实组织内部各部分的经营责任。所以管理会计前一阶段职能履行所体现的要素应是后一阶段职能履行所体现要素的基础。其次,就单个管理会计要素的内部而言,各阶段的要素可根据情况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更为具体的子要素,如资源投入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人力资源要素、技术资源要素、资金资源要素等;资源耗费的要素可进一步划分为购买原材料现金流出、设备使用现金流出、职工工资现金流出等;经营组织责任的要素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对上级所分派资源的满意程度、执行过程的尽责程度、子目标的实现难易程度、意外发生的控制程度等等。

【参考文献】

[1] 唐国平,孙贤林.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素[J].会计研究,1999(3):55-56.

[2] 孙兰婷.会计基本要素的探讨[J].齐鲁珠坛,2005(3):12-14.

[3] 杜兴强.关于会计要素几个问题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4):30-37.

[4] 葛家澍,余绪缨.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会计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 孟焰,孙丽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67-70.

[6] 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 陈良华,戚啸艳.会计学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第3篇

关键词:航空公司 飞机维修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会计职能

一、分析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现状,探寻会计核算信息的需求

(一)传统飞机维修成本管理职能滞后

在分析飞机全寿命维修的经济性时,传统的运输企业往往在核算成本时以会计年度作为核算周期,将当期维修损益体现在维修发生上,暴露了会计信息表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停滞在单纯记录和反映情况阶段,显而易见,这是非常表面化的管理方式。这种核算方式,仅仅将当期机型的成本进行了核算,无法涉及到飞机发动机周期性大修的特质,严重时将会使飞机航线经营的成本失真。不可避免的发现,从会计职能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飞机维修成本管理对会计职能的应用刚刚起步,片面化,局部化的飞机维修成本基础和系统模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粗略的会计信息与国际通行的飞机维修成本系统还有差距。产生了国内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成本数据与国际航空公司的成本数据代沟,阻碍了航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现状亟待解决。

(二)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结构参考

传统现状的缺点需要借鉴国际方面的管理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取长补短。那么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管理结构有何特点呢?首先,制定维修方案,对特定的维修工作的成本进行独立核算水平。举个例子来说,将A检、C检、D检的成本数据进行各自单独的归集和整理,与飞机制造商和同行业的维修费用水平进行“对标”,传统成本管理在这一点上则体系欠缺。其次,维修费用的分项划分,详细归类也是体现的一个优势,其分类细化到发动机大修费用、更换费用、起落架维修费用、机体大修费用等等。另外,传统的维修成本将公司自我维修费用归属性模糊化,也与国际通行的外包方式成本核算结构有所出入。

(三)奠定会计核算信息成本管理基础

综合分析国内外航空公司飞机维修成本管理核算的特点,不难看出,从会计职能的角度奠定核算信息基础尤为重要。分门别类的归纳为几类:特定项目与等级类,体现在改装项目、按定检级别等,对成本对标分析提供需要;重大事项与成本驱动要素类,体现大项目的核算费用;自主维修类,体现在不同的业务类型航空公司自身可以进行维修的成本转结算;特殊细化类,如对发动机、机体的大修记录,有助于对不同范围维修费的分析比较。

二、确立飞机维修成本核心内容,改进会计核算体系的职能

(一)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预测性、计划性和决策性

会计核算体系是最终可以左右飞机成本管理核算的导标,它可以利用记录到的大量数据,分析飞机维修各环节的成本,可以给予成本预测的参考;可以对计划内各项成本指标的确立,给予计划期内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措施。会计核算体系也利用各种成本数据,可以对飞机维修的有关经济活动确立最优化的方案提供行动指南和参考。

(二)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控制性、核算性和分析性

会计核算体系是最终可以左右飞机成本管理核算的尺度,它可以按照既定目标,详细的计算、调节和监管整个成本形成过程,纠正误差,比较差距,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后期进行校对核算,如实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将维修的成本进行及时且真实的信息反馈;会计核算体系还可以结合统计资料,充分分析控制方法和因素。一步步完善制定更为适宜的举措。

(三)核算体系对飞机维修成本的经济性、差异性和影响性

会计核算职能从多角度体现了成本管理的基础是飞机维修成本。具体来说,不同型号的飞机设计与制造的不同决定了其维修成本的不同;随着机龄增长,维修成本也水涨船高;而维修市场的竞争也在外部环境里使维修经济成本有所差异。即使是相同型号的飞机,在不同的航线飞行,所面临的飞行环境,也将维修成本给予了区别和影响等等,这些都在核算体系中详细规划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涵盖飞机维修成本相关因素,建立会计核算管理的模型

(一)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及相关因素

飞机维修成本最直观的是直接维修成本,即纯维修费用。譬如,发动机翻修费用、部件修理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其特点是可控制性强,因而备受关注。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直接成本计量,公里成本和飞行循环成本。而飞机的机龄、航段长度、设计制造水平、尺寸等则是直接维修成本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二)飞机间接维修成本及相关因素

既有直接维修成本,也有间接维修成本,也成为维修工程机队资金成本。包括的内容也有很多,诸如飞机执行改装、维修机构设施、器材和非生产人员的支出、勤务等。可以对间接维修成本产生影响的是员工水平、库存设备和维修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也有其复杂性。

(三)飞机维修成本管理模型的建立

建立维修成本的管理模型即是有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依据,以定量化的飞机维修费用为数据基础,将实际投入生产的维修事项及作业量与实际飞机维修成本数据相对比和匹配。制定中长期成本预算,将以以往计划外维修的原始数据错位修正和补充系统模型的预估尺标。形成预期维修成本的动态数据,将依据管理信息的不断修正和维护技术标准。评估和调整年度维修计划,对维修成本的调控形成年度维修成本预算,最终输出的是定量化系统化的飞机维修费用数据基础和参考。

四、控制飞机维修成本运营方法,开展会计核算专项的分析

(一)谨慎决断维修成本决策,制定机队维修规划

机队是航空公司的脊梁,是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维修成本、营运安全的奠基石,包括机队规模的优化、维修要求的评估和飞机选型几个方面。机队的规划按照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的维修成本决策,也是对航空市场的反馈结果。谨慎做好维修成本的决策,是避免维修成本无故浪费的基本保障。其相关业务如外委维修决策,修理方案决策、维修等级决策等都关乎着维修成本的长期持续和发展,应当给予相对的重视。

(二)优化实施维修管理方案,专项分析评估项目

为了正确及时的评估维修成本项目,航空公司有必要在会计职能完善的评估能力中建立完备的评估程序。一般来说,不涉及改装后的安全隐患的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厂评估,其决定性要经过技术经济等因素分析后才能做出,而应急设施、动力系统和飞机结构等相关项目,会给飞行安全产生巨大影响,那么评估通告要坚决迅速执行。在此,专项的评估就有深远的意义,其成本的有效分布将会使钱花在刀刃上,充分解决成本的流向,也大大提高了应急维修的效率和保障。利用针对性的分析,将评估、核算、管理等会计职能发挥出来,对飞机维修成本的控制有了长足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和国际飞机维修成本的管理和核算水平对比,介绍了飞机维修成本的概况,从会计职能的核算、评估等角度,充分利用合理的方式,探寻解决飞机维修成本降低方案,取其精华促使科学优化管理的系统体系建立健全,进而围绕体系中如何开展会计评估只能进行运转操作进行分析。为航空公司从会计职能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和节约提供了借鉴的思路,为维护成本的管理和核算提供了时效性和可靠性,将管理水平和能力给予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浅谈飞机维修成本管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2004.03

[2]程志贤.机务维修成本管理对会计职能转型的要求.中国民用航空.2007.1

第4篇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可以概括为保证资料真实、保护资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但仅只概括了监督职能。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不应仅是这样。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看,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有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信息质量的功能,还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责任考评的功能。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释:Accountingcontrol指“通过会计进行的经营管理。……大体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供会计资料,根据会计资料对计划和控制作出决断。第二种方式是:把会计同企业经营组织上的其他系统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会计能自动地发挥管理机能。……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方式的重要性也相对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发挥所谓保全财产的消极机能,而且要进一步使用企业资本计算的组织方法,发挥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全局观点出发,集中地、有效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对各种经济活动制定计划、调节其实施过程和评价其实绩等等。”这种解释较只从监督角度看待会计控制,要全面、深刻得多。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4.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的发展,指导会计实践。新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体系是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继承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发展之;既强调会计基础工作,又突出会计控制职能。按照质量目标,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同时并举,较之已有的会计基本目标的几种提法,更为全面、合理;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较为全面的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职能系统。会计目标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又密切联系,组成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子系统。

第5篇

管理会计,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融入会计信息,因此其最初的职能是依赖企业存在的。它主要是帮助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发展经营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的财务管理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却愈加明显。除了需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人才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去考量。因此,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将管理会计运用于军队财务管理便成了当务之急。管理会计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起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还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

目前,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摸索的初级阶段,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关注。因此,将管理会计与军队财务管理的相融合,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是会计的几项基本职能。但是,目前我国军队间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多大的差异,大部分都是采用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是最常见的核算制度。但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极少情况下,甚至根本就不能为军队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本不能行使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管理会计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四个:预测--即为制定财务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控制--即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时进行核算和跟踪管理;决策--通过核算在可选择的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评价--对实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测评,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在不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对象和事件,如何合理充分的运用管理会计进行财务规划、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评价,是现今军队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独特的预测方法,如果可以合理有效的履行其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在众多的可选择方案选出最优方案,为军队的发展提供有效决策基础,进而可以为军队的发展制定计划及确定最低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军队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投资决策

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可以保障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及资源配置过程向市场化、货币化转变,军事经济活动也当然不会例外。如何充分合理的履行管理职能,如何能使资金增值,规避财务风险等,是目前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基于军队是一种特殊的非盈利组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在军队财务管理中也可以运用到概率分析的方法对相应的风险和报酬做出相对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等作为评价绩效的指标,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

(2)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相关控制规划职能的主要体现,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为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种指标被重新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向拥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传递这些信息,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对于军队来说,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要尽力做到详细清楚,增强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3)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具体指的是企业内部有专人承担相应的规定的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满足经费责任制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责任会计可以对军队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对责任会计的重视,对各责任中心的充分利用,对于调动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方面有很大作用。

在军队财务管理中推广管理会计的方式

(1)在我国军队的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系统。在军队财务管理中,有时需要用到比较复杂的数学方法,仅靠手工计算,确实很难计算准确。因此,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在适应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同时,管理会计在进行相应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时化繁为简。

(2)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我国军队的领导者和管理会计人员都应该更新传统的观念,提高灵活性,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决策中来。其次,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事后报账算账的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创新意识。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现今阶段,我国军队的管理会计人员教育程度相对落后。为了更好的使管理会计适应我国军队情况、更好的发挥作用,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养适应我国国情需要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军队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4)完善管理会计理论

我国管理会计是以西方管理会计为基础的,并不适应我国国情。特别是对于我国军队组织等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在会计的实践活动中,应该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军队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

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报告 管理会计理论 影响

内部报告,又称管理会计报告,它是相对于外部报告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为满足董事会、 管理者及员工的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管理状况的信息文件。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可以更加明确管理会计的定义与本质,从而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框架和具体内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管理会计定义

尽管管理会计的概念提出已久,然而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学术界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目前,管理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比较狭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第二种是比较广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的定义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施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还有一种较为中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这些定义尽管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仍有争议,然而对管理会计的本质看法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本质上更多的是基于会计的管理,这实质上是偷换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二、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定义与本质上的影响

内部报告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基础上的。所谓会计的相关性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的决策需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会计相关性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则是站在内部工作人员需求的角度,侧重于内部决策的需求。企业作为价值创造实体,其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决策和控制活动,价值管理需要持续、动态的管理和控制,需要通过种种财务的、非财务的信息来对其活动状态进行反映。内部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正式的沟通媒介,通过在企业内部按照一定的方向传递,协调和沟通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从而使得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相结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

由于基于会计的管理不能反映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管理会计的本质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关于管理会计是一种会计还是一种管理的问题,首先应从会计的本质谈起。如果将会计本质确定为是一种会计管理活动,那么现在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基于管理的会计,还是基于会计的管理,都应理解为是会计。但是,如果将会计本质理解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那么,只有基于管理的会计才能称为管理会计,基于会计的管理就不是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报告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复杂和全面的相关内部信息提炼加工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相关内部信息的提供客观要求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试想,如果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考核等活动,那么提供这些信息又会是谁的职能?因此,内部报告的提出和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明确管理会计的本质问题,即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

三、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

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内部报告涉及内容的范畴看,除了提供财务信息与数量信息外,内部报告还提供一些非财务信息和非数量信息。它不仅注重历史信息,同时也关注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从理论上讲,只要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内容,都应纳入它的范畴,都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内部报告应同时包含短期与长期,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具体与综合的各种与内部管理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内部利益相关者,无论是高级管理层,还是中层,甚至可能是员工,都可以从内部报告这一最集中的管理会计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益于自身进行战略、管理和各种作业层面的决策。因此,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应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企业动态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视野,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的价值思维及体系边界的扩展。管理会计边界由相对静止向逐渐变化的动态发展,对当前的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的角度讲,服务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更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四、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目标的影响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就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谁,即究竟要向何种使用者提供信息。内部报告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系统和最全面地反映,它与管理会计在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而内部报告只服务于内部管理人员还是同时也向诸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如果内部报告的服务对象涉及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则会造成内部报告对外部报告在内容上的涵盖,从而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说的会计本质上就是管理会计,这样造成管理会计的范畴过度宽泛。财务会计产生于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的背景下。由于股东不能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了适应股东的信息需求,财务报告应运而生,从而促使了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务会计,并根据财务会计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但两者在会计主体、 服务对象、基本职能、核算依据、方法及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如果将两者强行融合在一起,反而不利于会计学科的发展。与传统的仅仅满足于内部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不同,内部报告作为最系统、最全面的内部信息, 它应满足所有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不仅包含董事会、经理层等高级管理者,还应包含企业中层乃至每一名员工。

五、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影响

要界定会计的目标与职能,首先必须认识到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所 规定的,而职能又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有了职能才能实现目标。一般认为,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而反映 又是首要职能。那么反映又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来说,通过输入经济交易和事项,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载体一财务报告。然后, 通过向外部财务报告,实现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 决策有用信息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认为财务会计的直接职能就是编制财务报告。而内部报告作为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编制的并为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保证的各种报表、附注及相关辅助资料的集中反映,它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应与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相似。因此,管理会计最直接的职能应是编制内部报告,而不是利用内部报告上的信息进行决策,如评价、考核等。

六、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框架和内容的影响

基于会计的管理,简称为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响应。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没有财务管理的背景下,“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都有更大的概括性, 应用“会计管理”概念要比套用西方“管理会计”的概念,于理于事更为有利。而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过度考虑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对会计的核算职能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管理会计侵犯财务管理的职能。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使得管理会计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其直接职能一一编制内部报告,向内部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潘飞,陈振婷.《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改革进程中,财务管理应是首当其冲的,把现有的财会人员根据职责和管理需要细分,增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形成以成本核算为基础,重在管理、预测、决策的企业管理体制,是医疗机构管理改革的必要转变。

一、医疗机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

医疗机构可将原主办会计职责根据医院改革发展的要求,改革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设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岗位。这对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疗机构的成本会计,其基本职能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成本管理。医院最初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进行考核计奖,以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和结果作为各科室奖金分配的依据。随着医院经营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重点将转移到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和分析上来。奖金分配只是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本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按照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满足管理者经营决策的需要。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包括:(1)人力资源成本;(2)卫材药械成本;(3)固定资产成本;(4)管理费用。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中心可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专门技术方法,将医院合理的收入、控制成本支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核算,并汇总编制损益表及比较分析表,以便掌握成本费用构成、分布及变化规律,了解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找成本升降原因,寻求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途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总结或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分析,医院可大大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信息和分析资料也有助于医院领导决策层动态掌握全院、各科室的成本水平,适时采取成本管理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其财务系统不仅能在事后提供财务核算信息,更需要为医院未来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例如,管理会计根据成本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实际业务量数据,经过特定分析计量,根据成本总额是否随同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成本性态,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以揭示成本同业务量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特定数学模型,为开展成本预测、制定短期经营决策、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而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医院对医疗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竞争能力。

医疗机构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在于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调控经济运行活动,以会计、统计、数学等特定技术方法,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帮助管理层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全面实现经营目标,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效益。管理会计的重心不应仅仅是数字处理程序的建立,而应该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不仅要提供和使用与医院长远竞争地位攸关的非财务指标,综合地衡量医院的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还要促使医院将重心转向有效管理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管理会计还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专门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医院可确定有关投资方案、项目的最佳现金流量,以使各项目未来投资报酬达到最高或收益最大。

医院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医院还可借助本、量、利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分析、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二、设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岗位的重要意义

通过职能划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他们并不能各行其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需要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其发展的过程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发展,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而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由此造成了当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的模糊。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

目前成本会计已不再是单单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而且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涉足的领域;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

第8篇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使用一些与财务会计并不相同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步发展完善,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企业财务以记账、算账、结账为主的核算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短板”问题。企业运用现代管理会计在生产经营、战略投资中的管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管理会计含义特点和职能

(一)现代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与会计的结合。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将管理和会计融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用专门的计算方法分析会计资料,通过归集、分析、编制、解释等工作,提出相关可行性方案,选择最优化方案,并全面评价其经济效果,将管理工作定量化、具体化,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层,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主要作用是控制现在已经发生的业务,为预测企业未来并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基本特点是:面向未来。管理会计中的所有预测与决策分析都是在企业具体的生产和经营之前进行的,根据以前发生的经济状况提出解决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必要方案(包括本单位及外单位),将管理和会计工作拓展到未来统筹中。这是现代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最大不同点,也即它有战略管理会计的延伸,它将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变化、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既考虑到了企业的局部利益,也兼顾了全局利益。直接作用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方案。现代管理会计是高科技、新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相结合、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种新思维,而这一新思维对传统管理会计的观念、方法和原则,尤其是对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晚于财务会计,两者在各自的职能上存有差异。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与决策。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记录。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四部分:第一,组织职能。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第二,规划职能。在企业中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来确定。它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第三,控制职能。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第四,评价职能。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计划、领导、组织、控制以及创新。在这些管理职能中,决策是中心,是方向。决策的正确与否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为领导者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 、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一)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

运用最优化的原则来决定方案,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决策的实质。决策包括两个方面: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

经营决策就是企业在某一阶段内的相关经济活动决策,它主要考虑的是财力、人力与物力的合理配置,把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其核心是利润问题,所有的经营决策都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经营决策一般从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成本决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可以从控制生产费用,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入手。第二,定价决策。定价方法有多种,除了简单的成本相加法之外,还可以利用顾客特定心理或产品的某种性质来进行定价。如新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暂无同类产品竞争,又适应市场需求,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取巨大利润,但产品若处于成熟期,则应降低价格,以增大市场占有率。 第三,生产方案决策,用科学的方法得出几种方案,进行详细比较、分析,然后用最优化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一般是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较长期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决策,又称长期决策。投资决策是企业所面临的许多决策问题中的主要决策问题之一。投资决策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金额较多;二是资金占用时间较长。所以在这类决策活动中,必须考虑期初投资,各期追加投资,支出费用的大小以及它们所能带来的收益等问题。由于这些支出和收益可能延续期间较长且跨越的期间个数不等,所以又必须考虑到由于时间因素而产生的利息问题。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就是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使得战略投资决策中分析的对象不再限于企业自身,而是运用内外对比的方法考察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的对象拓展到了企业的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价值链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息息相关,企业管理者只有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动态,并以此调整企业战略,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在竞争中取胜。因此,竞争对手分析是现代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另外,企业的长期业绩与企业所处的社会价值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企业在向顾客提供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创造的价值也不同,因而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一样,分配到的超额利润往往数额不等。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分析整个社会价值链的结构及自身所处的位置,通过战略性的投资决策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二)控制企业经营偏差

在以前的经营中发现偏差并得以在今后的经营中防止是控制的实质与作用。控制的重点是成本控制,企业在生产中,首先调查整个市场趋势,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目标成本,然后严格监督各项成本投入使用,对每一项生产费用的支出都进行一定的限制,最终达到目标成本。成本控制可以从资源消耗方面入手,对生产材料实行计件定额消耗标准;也可以从人员管理方面入手,加强对员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目前,现代会计理论中的“管理会计控制作用”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是“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即分析、计算企业以往的生产成本,并结合现阶段市场发展情况,预测未来的变化因素,综合多方面情况,最终确定目标成本。这种目标成本实质是一种预计成本,它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把成本管理工作从原来被动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主动的事前分析控制,这样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可以以此为目标,把实际成本尽量控制在目标成本允许范围内,实现预期利润。

三、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实际应用途径

第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实行经济制度,实行所有者负责制度。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就是实行所有者负责制制度。在股份公司中董事会的权利最高,经理则自始至终都将受到董事会的钳制。而董事会成员往往都是持股人,也就是资本所有者。明确企业产权,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让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拥有应用的空间和环境。

第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按照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在国外早已发展成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企业要使现代管理会计理论融合在自身的企业管理中,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积累经验,少走弯路。另外,要全面观照国内与全球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及整个经济社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宜生搬硬套。

第三,管理会计理论的学习与培训。管理会计理论能否在企业顺利应用并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人。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对管理会计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赞同这种做法,可以让管理会计理论和相关措施在企业迅速地推广,并得到良好的应用。否则,现代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重重障碍。管理会计实质是一种管理的活动。所以首先要提高企业内部高级管理层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认知程度,重视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并积极支持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另外,现代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文化作为依托,建立企业优秀文化,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等。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管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从自身实际发展出发,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合理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益,以利在全球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1.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首先,财务会计论文与管理会计它们同属于一种管理活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企业的经济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它们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即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来参与企业经管理的。管理会计则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和技术,通过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 

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服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处于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环境中,它们的工作对象基本相同,都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核算、监督、控制和报告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则是利用财务会计记录的各种经济信息,通过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加工和利用,以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对其过程加以控制和评价。它们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满足外部的信息需要服务。 

1.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认识事物的关键还是要弄清事物之间的区别于联系,在具体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往往使人对它们之间的若干概念弄之不清,因此在对两者进行研究之前先要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弄清楚。 

1.2.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决策研究为核心的高度综合的“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首要职能。因而从事决策研究的现代管理会计自然就成为与管理融为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性质是与现代化管理的性质为转移,并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性质的发展而发展。研究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严密的概念框架,用来指导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实践。 

1.2.2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帮助各级管理人员预测经济前景,判断经营环境,确定最优的经营和投资方案分析差异,控制成本,挖掘潜力,消除浪费划清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并在评价和考核业绩的基础上奖勤罚懒,以便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工作。 

1.2.3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由于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所以管理的职能也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为实现这些职能,需采取运筹学中的一些先进技术方法,作为预测和决策的手段,其中以预算的形式将决策所选择的方案具体表现出来,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以责任会计制度作为对预算的控制体系。按其职能分类可分为计划会计和控制会计两大类,决策与业绩考核也是管理的职能,也可划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控制与业绩考核会计”两大类。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只要能够满足本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可以不拘方法和内容。美国会计学会(AAA)l958年度委员会报告书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包括标准成本、预核管理、本量利分析、差别成本分析、弹性预算、分析、责任会计等七个方面。 

1.2.4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与管理会计同为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以外提供财务报告,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 

1.2.5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 

首先,它们的工作主体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只有一个层次,即财务会计,主要以整个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以实现完整的反映和监督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需要。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则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的一个部分,如车间、部门,班组、甚至个人。 

其次,提供信息的范围不同。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的使用人除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外,还包括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使用人,则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 

此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工作的侧重点、作用时效、遵循的原则、信息特征和载体、方法体系、工作程序,观念取向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也有所不同。 

2.1差异性分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从核算目的、核算重点、核算依据、核算对象、核算程序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现以下具体说明了二者的差异。 

2.1.1两者核算的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情况的财务信息,主要为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服务而管理会计则通过选用灵活多样的专门方法和技术,不定期地编制各种管理报表,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管理决策的有用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服务。 

2.1.2两者核算的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着重反映过去的记账、算账、报账,单纯地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虽然也要算账,但着重点在于能动地利用已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 

2.1.3两者核算的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在我国,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和颁发的统一会计制度而管理会计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依据经济决策理论和数学公式,没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2.1.4两者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在我国,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和颁发的统一会计制度而管理会计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依据经济决策理论和数学公式,没有强制性的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2.1.5两者的核算程序不同 

财务会计核算程序比较固定,有强制性,凭证账簿、报表有规定格式而管理会计核算程序不固定,可自由选择,一般不涉及填制凭证和复式记账问题,报表没有一定格式,可按管理需要自行设计。两者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会计在一定时期内,统一以货币计量单位系用同一种核算方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核算时只需应用简单的算术方法和原始的计算工具而管理会计在一定时期内可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提出不同的选择方案。核算时大量应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来确定最优方案。 

2.1.6两者核算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力求准确而管理会计不要求绝对精确,一般只要求计算近似值。 

2.1.7两者编表时间不同 

财务会计是定期编制月、季、年报表而管理会计不定期编制, 根据管理需要,可能天天编,甚至每隔几小时就编,也有些报表可能长达数年编一次。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也经常互相渗透,密切联系。 

2.2关联性分析 

2.2.1它们的原始资料很多是相同的 

管理会计一般不涉及填制凭证和按复式记账法和登记账簿的问题,它经常直接用财务会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调整、改制或延伸, 再结合其他有关信息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编成各种管理报表, 为改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2.2财务会计有时也把一些原属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列入对外会开发表的范围。 

财务会计有时还把塑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主要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实际利润与目标利润的对比数作为对外报表的补充资料。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两大会训体系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 

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不仅必然、可能,而且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 

3.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灵活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在《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中提出了企业报告综合模型?要求必须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系统向以未来的预期与设想为主的预期型系统转变?更多地关注非财务数据等信息?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前提。作为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质量特征?严格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显得越来越困难。 

3.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3.2.1.融合的技术基础 

反映分析对象的同一性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技术基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反映和分析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是同一的?都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与物质运动为基础?以信息为载体?反映与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者反映分析对象的一致性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3.2.2.融合的理论基础 

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条件。首先?在现金流动会计法下?财务报告直接提供现金流量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信息?使得投资决策与业绩评价相结合?投资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从而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达到了融会贯通。其次?增值会计模式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由此进一步形成了信息通用、方法互补的有机会计系统?这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再次?资本成本会计统一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成本口径?协调了投资项目的配置效益与使用效益?为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贯通的统一会计体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事项会计的迅速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对接的平台。事项会计所要求的多重计量属性以及将财务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并提供以事项为主的信息?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今天?可以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彻底打破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预示着未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将走向融合。 

3.2.3.融合的人才支持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形成为会计融合提供了人才支持。经过二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我国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会计学、管理学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91年开始实行全国会计师职称系列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以来?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参加培训、考试?近些年来还加强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些措施促成了我国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的形成?为实行会计融合提供了人才保障。以上是笔者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所做的初步探讨?并把其应用于成本核算过程中来检验其可行性?以期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探讨中更深入地做好此方面的工作 

第11篇

近年来,会计工作在企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点,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二者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出来。管理者应当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其能够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并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性

财务会计工作即为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内容可以反映出企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会计信息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考证性以及真实性,所有的财务报告以及评价信息等均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各项规定以及会计准则,整理完毕后需交给企业管理层,以供其进行参考。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受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原则的规范与约束。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由管理控制系统以及成本会计两部分组成。这一会计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较杂,如计算机学、运筹学与统计学等。管理会计的工作目的在于为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活动提供资料信息,以便于展开评价、预测、决定以及考核,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使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能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的不同,由于这些差异,两项工作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相比之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原则性更强,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对企业信息做出真实反应,并全面记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分析、处理、归类企业的活动资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其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予以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1.均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隶属于会计部,财务会计负责记录并规划企业的财务账目,而管理会计则负责收集、加工、调节、监管财务资料,虽然分工各不相同,但是二者都能够有效展开高质量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另外,二者虽然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财务管理信息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2.均具有相同的终极目标

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提供企业管理水平、维护各主体权益,提升整体效益。具体来说,管理会计需要编制面向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信息,而财务会计需要为企业编制面向外部的财务报表,二者都能够对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智力资本并没有被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工资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获得必要的创新,保证经营者、债权人、所有者、法人等权利主体均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

3.均具有相同的控制与考核职能

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评价企业人员、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经济预算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检查、核对经营成本,分析预算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究其本质,二者的工作职能都是控制、计量、?_认资源要素的实际交易情况以及产权变动情况。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改革的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与设备被应用到了会计工作中,因此其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时会计工作面临的要求与挑战也更多,为了适应外部形势、提高竞争力,企业应当积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优势互补。

2.适应内部发展的需要

为了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对内部结构予以有效的调整,使各部门能够加强联系,协调展开工作。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对职能划分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各部门的职能被细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职能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交叉性,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就是如此,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将企业竞争的实际情况完全呈现给管理者,需与管理会计进行密切的配合。

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

企业应当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在新形势下,会计的管理功能愈加突出,管理者应当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对其予以完善,使其能够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有效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在保证财务会计基本职能可以全面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提升其管理水平,使会计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可以全面发挥出来。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高二者的融合效果,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传统的会计将记账等基础性活动作为自身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需求。因而企业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基础会计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参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兼具财务会计能力以及管理会计能力,从而为财务关机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以参与会计工作,不合格者需接受进一步培训,或对其予以其他处理。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推动二者的高度融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是企业会计制度,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内容予以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工作标准、准则,保证各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从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能够推动二者融合,可以提出有效意见的员工,应予以必要的奖励,而不能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工作中消极懈怠的员工,则应予以适当的惩罚。严格的奖惩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

4.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

为了使融合可以顺利展开,企业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企业应当对两种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加深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挖掘融合的入手点,然后逐步展开工作;其次,企业应当保证现有财?栈峒乒ぷ鞯挠行?性与科学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会计体系予以完善与整合,保证二者融合后企业会计体系仍可以正常运作;最后,还应当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以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为融合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5.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工作

高度的数据共享是融合的必要前提,为了保证共享的顺利展开,企业应当首先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设置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需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录入以及编码等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并对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数据设置目录,以便于对信息进行搜索与查找。另外应当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使所有会计信息都可以被存储到电子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与共享。

第12篇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指的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当中的分支,为单位或企业提供强制性财务报告以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目的是满足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对特殊信息的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不但要反映单位或企业的过去,而且要利用这些历史信息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能够参与单位或企业的决策,并规划未来,对未来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其实是经营型会计,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指的是根据会计制度或空间准则,核算并监督单位或企业的一切业务或经济活动,对外部提供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财务会计其实是报账型科技,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的外部。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二者都属于单位或企业的管理行为企业会计其实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够通过收集经济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对经济信息进行利用,对单位或企业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而在整个管理活动当中,管理会计师通过各种经济数据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单位或企业的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重点在于过程控制,并通过决策、预测和预算编制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则将重点放在了单位或企业实际运行状态的总结和记录上。二者共同为单位或企业的管理服务。

2、二者的核算对象基本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将企业现在的资金运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作为核算的对象,而且在核算的内容上也会出现重叠和交叉。比如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将会根据当期的损益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而财务会计则会为期末的存货进行计价。

3、二者的基本职能相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实现对单位或企业的成本控制,并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控制,对经济活动中的人员进行评价和考核。而财务会计的职能在于监督和核算,其监督职能就是对单位或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进行检查和考核,而且主要检查的是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是否和成本预算、企业目标相一致,若存在差异,应积极地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有效措施。由此可见,从本质上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对产权变动和资源交易的计量、确认和控制。虽然二者由于分工不同,其侧重点会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维护企业管理者的权益而服务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一)控制过程在不断融合

目前,在企业的综合性的控制管理方法和具体的管理会计活动中,总体的流程都较为相似,主要包括了战略的分解、目标的制定、实际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分析和考核等步骤或环节,而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财务会计工作。比如在预算管理当中,管理的终点就是财务预算,并通过预计财务报表的形式来表现,而该表的表现形式其实和财务报表的形式一致,从而便于后期进行预算考评[5]。这其实是对单位或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查和监督,而在整个过程中,实际的经营成果将会与预算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出财务会计数据,包括成本、收入、利润以及各项费用支出等。如果在比对中发现二者数据存在偏离,单位或企业就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出现的环节,并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行持续地改善和提高。

(二)成果表达的不断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的资产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些无形资产很难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表述或确认,从而无法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而在管理会计当中,由于促进了量化结果和描述性说明的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和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公司一段时期的财务表现,而财务数据通常与绩效评价指标挂钩,并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薪酬可能受到的影响。与此同时,管理层在进行管理措施、控制措施的决策时,同样也需要财务会计信息作为估值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作用

(一)促进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减少坏账的有效措施当中,合同管理是方式之一,其实合同管理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和工作中,并没有对管理会计的岗位进行单独设置,其具体的工作仍然是由财务会计进行。合同管理的步骤包括了签订合同、发出货物、资金回笼、销售提成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及时的、真实的反映出执行合同的情况,并对逾期未回笼的资金或货款进行跟踪管理,从而降低资金回笼的风险,并保证单位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确保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各个单位或企业在年初就会对全年的生产目标以及各项成本的开支限额进行预算,并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划分,细分到季度和月份,从而保证能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和排名。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将考核的结果进行通报,做到奖优惩劣。每月将各项成本费用编制成考核报表,并和预算的指标对比,如果出现了超支必须进行及时的分析,找到超支出现的原因和环节,从而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虽然预算管理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依赖财务会计进行工作,并会受到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的影响,因此只有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四、结束语

第13篇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管理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数量与非数量信息,为企业战略战术的制定、执行和考评,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

研究对象是对某一学科研究范围及内容的高度概括。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在于,它是学科研究的起点,只有确立了的研究对象,才能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当是价值流,强调的是顾客是否满意并关注其价值贡献和价值流的横向联系。

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提出了四个有代表性的观点:“信息资源论”、“经济活动和价值活动论”、“竞争地位论”和“价值流论”。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最基本一部分,因为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战略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对象的界定。确定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其理论结构的一项基础工作。

基于战略管理会计环境和企业竞争的考虑,国内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有三个层次 即: 核心层、基本层和具体层。1.核心层是战略目标,即为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而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评价,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2.基本层是战术目标,即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需采取的各种战术,如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方法、手段和理念等,企业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以及企业本身的控制系统等等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确定,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的行为准则。根据这个基本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是要为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整体经济效益服务。3.具体目标是职能目标或者说是执行目标,即具体执行基本层的各种战术,完成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具体目标是在其基本目标的制约下,体现其本质属性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和促进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的。它要求管理会计要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提供和控制程序。不仅要和特定阶段的特定战略目标相适应,而且要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时、空、量上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限定,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基本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即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应坚持的原则,是判断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因研究视角的不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关于战略管理下的的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成本效益原则

这一原则用来判断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的可行性,即如果因活动或行为而发生的成本低于因活动或行为结果而产生的效益,那么该活动或行为是可行的;反之,如果活动或行为发生的成本远远高于活动或行为结果产生的效益,则活动或行为是不可行的。

(二)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原则

这一原则是对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随着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原则贯穿于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的始终。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包括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利用和分配的结果是否增加价值,是否降低成本以及是否改进质量等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三)价值增值原则

这一原则是对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原则之一,归属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原则。价值增值原则也是判断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如果活动或行为的结果是价值增加或者说活动或行为对价值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该活动或行为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活动或行为的结果并没有使价值增加或者说对价值增加没有产生任何意义,则该活动或行为无效。

(四)降低成本和改进质量原则

这一原则也是对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原则之一,同样归属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原则。是否降低成本、是否改进质量也是判断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有效性的标准。如果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的结果是成本降低或者是质量有所改进,那么该活动或行为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活动或行为的结果既没有降低成本,也没有改进质量,那么该活动或行为则为无效。

(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原则

这一原则是评价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的根本原则,是战略管理环境对现代管理会计所要求的活动或行为准则。如果管理会计活动或本文由收集整理行为不符合本原则,那么依据上面所描述的四个原则所从事的管理会计活动或行为都是无效的。

第14篇

摘 要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功不可没,只有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才能促进其发展,营造出名利双收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管理会计 调控 规划和决策 评级考核

在改革开放伟大国策被提出和大力实行以来,我国实现了包括社会意识和国家形态在内的两大重要蜕变,即从物资匮乏,需要购买凭票的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国企和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共同繁荣的市场经济。除此之外,还从思想比较闭塞,生产方式有待改善的农业国转向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工业国。众所周知,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账目核算、统计、上报等方面。然而管理会计是所有会计中比较高端,比较具有全能特点的一大种类,能视野更加开阔地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更能立足于市场情况,通过发挥专业技能为医院争取更强的竞争力,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是任何企事业单位或类似于医院这种“半福利”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本文简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并罗列出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何种作用――调控作用、规划和决策作用、以及评价考核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作系统全面的监督与核算,以便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即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工作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为决策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并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当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财务和会计工作分为十个层次,这十个层次与不同层次的财务和会计工作岗位密切关联,但是这些层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层次探讨了财务和会计工作,并指出了这四个层次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其中最基础的层次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第二层次是对外报告,第三层次是对内报告,第四层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从这四个层次中分析其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发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其他相关利益者造成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如今新型经济市场下的各企业和机构的需要紧密贴合,本身拥有良好前景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运用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抽象性的数学模型,从而探寻医院内部经济状况以及其运营规律,然后进一步将经营效益推向一个崭新高度。哲学上说,人类若想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征途中倘若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按规律办事。从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管理快递所应用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因为他面对的需求是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其重要性最明显的一个职能就是不断思索,力求钻研出各种各样的管理细则和切实可用、含金量较高的发展策略,从而不断帮助医院在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为广大病患提供优质服务,统筹兼顾,任何一方面都不偏废。

二、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作用

(一)调控作用

管理会计是医院管理的“掌舵人”,对医院内部的整体管理工作起到调控作用。无论何种规模的医院,在其整个日常经营医治过程和管理方式的制定流程中,管理会计可充分发挥其专业理论知识,把效益中心理论和效益中心原理以及成本控制理论都进行切实运用,并以医院本身的现实规模、经营情况以及近期目标为基本依据,来对相关环节进行调控,从而查缺补漏,在最短时间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医院的经营有条不紊,发展势头日渐进入或保持正轨。

倘若着眼于科室成本的统筹规划,管理会计也功不可没。因为管理会计眼光长远且睿智,能够以科室的而定收益与实际的业务数量为根本依据,为科室确定一个与其实际状况紧密贴合的边际利润和目标成本。除此之外,还能够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审核,倘若发现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则及时改正,为医院的发展进程扫清障碍。

(二)管理会计能起到规划和决策作用

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还起到规划和决策的作用。医院本身也可以现如今不断发展更新的医疗市场的切实需要为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思维,将管理会计中的常用方法加以利用,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并分析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其走势做出评估,从而有提出富有正对性的宝贵决策,不得不说,这对医院内部一些规模较大的投资建设项目会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管理会计还能结合难免预算和科室部门的责任预算,运筹帷幄,科学合理地确立经营目标,从而对医院的日常经营和大事小情都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管理会计的方法众多,其中最为常用的莫过于“回归直线法”,评估并核算各个不同发展时期医治患者的总人数以及总盈利数额,并估测各种不同病症的宏观发展趋势和攻破的难易程度。并且,以此作为依据来深入分析,算出并确立医院的边际利润和目标成本,帮助其抓住市场脉搏和大致走向,使其在投资时避免盲目性。

对医院而言,虽然其以医治伤患,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为根本要则,本身在盈利性方面,与企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然而其也有相同之处。无论是医疗机构或是企业,如果其内部的财力和人力能够合理配置,就能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宏伟目标,在将来更好地发展。

(三)评价考核作用

评价与考核的作用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和口号,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员工是否能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巨大的热情投入工作,除此之外,还与责任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管理会计应以院内的各项责任目标与经营目标为根本依据,再融入医院的切实管理需要以及各个科室的实际工作内容,周密考量,统筹兼顾,研究出一个含金量高、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的考评价值方案。

第二,依照方案的各项明文规定,并与各个科室的考核指标做一个系统性的对照,从而对收集具有反馈意义的讯息和资料。并对各个责任单位的本亮进行依次查验。对院内的动态以及将来的发展势头进行估测和前瞻。

第三,以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为基本依据,管理会计可对各责任单位所秉承并践行岗位职责时的切实绩效进行一个总体的、细化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科室采取整改措施,敦促其改进。反之面对成效优异者,应给与其口头或实际奖励,例如现金、额外福利等。这样以来管理会计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还能持续为医院创造良好口碑,提升其在病患心中的形象以及信任度,并有助于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举多得。

财务是保障一家企业或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井井有条运营,在将来不断发展腾飞,早日实现集团化甚至国际化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力度也不断加大,医院从其经营宗旨而言,是医治伤患和谋取利益的统一,鉴于管理会计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功不可没,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所以更要做好管理会计在医院中应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晓东,应黎滨,陶月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中的应用探讨.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10(04):87-88.

第15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会计 环节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有关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推行管理会计的建设,是顺应国家财政制度,符合整体的趋势,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手段。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含义

管理会计又可以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功能在于通过对财务会计中种种指标的参考,其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并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就目前的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加深,这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体现。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当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作为最终的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作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向内部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对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规划、控制、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也具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属于会计的范畴,起源相同,都是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基本相同,只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向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的。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主要不同: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中价值的形成和增值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评价,能够从各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进行更好的定量分析,相比财务管理,更加侧重后面的分析和评价功能。而财务管理是以活动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工作的主线,主要任务是确保各种资产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可见,二者在工作的范畴和工作的职能上有明显的不同。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供内部管理人员使用,是不可外泄的。相比之下,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悉。同时,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主体上也存在不同之处:管理会计是提供便于管理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同时不局限于会计规则,不受会计规则的限制;但是财务会计必须以会计准则等为标准进行核算。同时,二者在计量单位上也存在不同。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在坚持法律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来完成,这是保证管理会计严肃性和有效性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对会计法作出了修改,修改后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成为了推动财务会计转型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和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必须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来实现,将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会计信息,依据相关的法规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和审查。也就是说,管理会计的工作中包含了财务会计的工作,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外部条件形成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具体实施成了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内部管理条件。主要是能够为管理会计提供职能活动具体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不仅仅来源于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来自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在对具体信息进行收集时,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要使其能够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如出现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这一点十分重要。

建立完善的适应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其必要的支持条件。上文中我们提到,管理会计所使用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一部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的信息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整和加工。因此,为了配合管理会计的工作,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和工作要服务服从于管理会计的信息需要。

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基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类别和性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根据政府批注的职能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并且根据基本的职能划分活动的项目和基本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中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研究,仔细明确成本项目和归集方法。根据项目成本费用和任务涉及的范围大小确定项目的基本类别和属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以及技术方法与其他企业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和范畴,管理会计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之前提供预测和专业的决策,即通过对财务会计中的信息的分析,判断出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判断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力度。在管理会计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必定能够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能够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对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行政事业单位依据相应的规定和职能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并且开展相应的常规职能活动和专项的职能活动。在技术方法上,预测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成本时,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成本,采用相应的科学计算方法,比如移动平均法和时间函数法等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依据这一点,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及有关信息进行参考,以此确定成本。

事后的分析和评价环节以及技术方法在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产出、成果与财政预算资金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成果的经济性、效益型。通过产出指标考察职能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效益指标衡量职能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对职能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评价。

(作者单位为子长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张瑶瑶.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会计报,2013-10-18.

[2] 王泽彩,程瑜.绩效是改进预算制度的内在要求[DB/OL].中国管理会计网,2015-01-26.

[3] 从推进国家治理的高度推动管理会计发展[N].中国会计报,2014-11-28.

[4] 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