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社区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一条根据***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办法》中有关要求制定我院贫困生助学金申请办法。
第二条《**学院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和勤工俭学活动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助学金是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由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投入,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等多渠道筹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的资金。
第三条享受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学生,必须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负担学费、生活费而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和可能辍学的学生。
第四条在助学金有限的情况下,贫困学生助学金重点倾向来自特困地区的农村的贫困学生。
第五条申请贫困学生助学金,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我院学籍的学生,学生家庭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属于农村特困家庭,或因突发性灾难造成家庭临时经济特别困难的(突发性灾难是指人类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及人身伤害),或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接近农村低保或特困。
(二)申请助学金若农业户口的学生,需有当地县以上政府民政、教育部门出具的有关上述情况的证明,或提供区、县(市)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材料及乡镇政府出具的家庭收入情况证明,或者提供《农村特困户救助证》(暂未发《救助证》的由民政部门出具特困证明)及村委会、乡镇政府出具的收入证明;非农业户口的学生,提供《城市(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领取保障金的存折(须连续三个月领取低保金)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出具的有关家庭收入和享受保障金情况的证明;因突发性灾难造成家庭临时性经济困难的,提供相关部门和所在居民委、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乡镇政府出具的证明。
(三)学习成绩合格以上,或当学年考试不合格只有一门功课。
第六条我院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贫困学生档案要健全、真实,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核实和调整。贫困学生档案由专人保管,贫困学生名单和获得助学金学生名单,经批准后应及时在**学院网上公布。
第七条凡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学生均可申请贫困学生助学金,学院对申请人的有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审查。有必要时班主任或贫困生助学金专管人员到贫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
第八条对经审核合格的贫困学生,报校学生处审批。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评定和上报工作。
第九条贫困学生助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具体时间按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
第十条贫困学生助学金评定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实行公示制,严防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学院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处理举报事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第十一条积极开展贫困生勤工俭学活动,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贫困生到勤工助学岗位劳动,如帮助图书馆整理资料、校园保卫等工作,岗位工资按小时计酬,为贫困生获得额外的各村(社区)党支部、村(社区)委员会:
加强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就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村(社区)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以机制作保证,严把入口关,建立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村(社区)干部选拔机制,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村(社区)干部。在村(社区)支委的产生上,继续推行“群众推荐、党内推荐、党内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将群众意愿与组织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村(社区)委员会的产生上,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符合任职条件的村(社区)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任用。是镇党委管理的村(社区)党支部委员由镇党委下文任命,是由村(社区)民直接选举的村(社区)委会干部,按《村(社区)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社区)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由村(社区)民直接选举后报镇政府,由镇政府颁发《当选证书》。
村(社区)干部非经党委批准自动离职的,从离职之日起按规定不再享受村(社区)干部待遇,不给予任何安排。
村(社区)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因违法、犯罪给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村(社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罢免其职务,并依法追究责任。
每年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将根据有关程序罢免其相应职务。
完善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党委把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发现和培养,纳入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台帐和跟踪培养责任卡等形式关注后备干部的成长,将发展优秀分子入党与培养村(社区)干部有机结合。
二、村(社区)干部的教育、管理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1)理论学习实行“集中培训”、“定期培训”、“选派培训”相结合。除组织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市委党校集中培训外,党委每年集中举办1-2期村(社区)干部培训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实践经验学习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将先进典型、技术人才请进来授课,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考察,开拓视野,使村(社区)干部不断丰富知识层面,提升工作思路。
(3)学历教育实行“定向送培”与“函授学习”相结合。按照xx文件精神,经本人申请,村(社区)推荐,党委批准,每年按计划推荐45岁以下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培训,学费由市级财政补贴×××,市管党费补贴×××,镇政府补贴×××,村(社区)补贴×××,其余×××由个人承担,书籍资料费个人自理。
2、严格考核,接受监督
村(社区)干部考核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年度村(社区)级目标管理考核三个部分。
考核结果严格与村(社区)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
考核内容及方法:
(一)日常考核
1、考勤。①会议考勤: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与会的村(社区)干部迟到或早退每人次扣×××元,缺席每人次扣×××元。②工作日考勤:各村(社区)应建立工作日考勤制和值班制,村(社区)主职每周不少于×××个工作日,其他村(社区)干部不少于×××个工作日,采取不定期的抽查方式进行考核。
2、资料上报考核。应上报的各类报表、计划、总结等资料,上报不及时,×××次扣×××元,漏报一次或上报不符合要求×××次扣×××元。
3、交办工作考核。镇党委、政府和部门正式交办的工作,完成不及时,一次扣×××元;完成不符合要求,一次扣×××元;没完成,一次扣×××元(重大工作另行规定)。
4、重点工作考核。①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查环孕检每缺1例,扣×××元,计划外出生1例,扣×××元;②安全工作考核,发现非法生产×××起,扣×××元;③综治维稳工作考核,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事件×××起或上交未经村(社区)级调处矛盾×××起、群众越级上访×××起,扣×××元;④森林防火工作考核。发生一起由林业站以上单位组织人员参与扑救的山林火灾,扣×××元。
5、中心工作考核。镇党委、政府组织大型活动、突击活动或中心工作,安排有任务而无故不参加或不组织的每人次扣×××元。
(二)年度考核
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实行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各村(社区)年终召开全体村(社区)干部、村(社区)民代表、村(社区)民小组长、企业主、党员参加的村(社区)干部述职测评大会。每位村(社区)干部进行述职,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打分,凡测评合格率达×××且得分在本镇列前×××名的,经审计无问题的村(社区)干部可评为优秀,增发其个人绩效补贴的×××给个人。
(三)年度村(社区)级目标管理考核
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社区)签订村(社区)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镇党委、政府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访群众、看实地等形式对照目标考核逐条打分排名,按目标管理验收得分,计算各村(社区)村(社区)干部的绩效补贴,其绩效补贴总额为下拔到村(社区)经费总额的×××。
三、村(社区)干部的待遇
(一)政治待遇
1、政府重大决策征求村(社区)干部意见。
2、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村(社区)干部”评选活动,强化村(社区)干部的荣誉感和身份意识。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村(社区)干部(含下派和招聘工作人员)的,可优先作为下届村(社区)换届选举推荐候选人和社区聘用工作人员。
3、市委、市政府及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传达贯彻至村(社区)干部。
4、每年开展1-×××次征求村(社区)干部对工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活动。
(二)、经济待遇
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主任及村(社区)、支委全体成员的工资由基础工资、绩效补贴及年终补助组成,其中基础工资由镇财政所统一发放,绩效补贴及年终补助则在年度根据考核情况一次性发放。
1、基础工资
正职:元/月(书记兼主任元/月)
副职:元/月(包括村(社区)、支委员)
2、绩效补贴
按下拨到村(社区)经费总额的×××并结合考核分值发放。
3、年终补助
具体数额根据各村(社区)年终目标管理验收得分情况而定,数额不超过年度下拨到村(社区)经费总额的×××。
村(社区)干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的奖惩在年终绩效补贴中一并兑现。超过规定职数由村(社区)级聘请、聘用的村(社区)干部待遇,参照以上标准由村(社区)自行负责解决。(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开展拆村并居策略,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需要现代物业对其进行管理。物业管理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管理方式,综合了服务、经营、管理功能,其发展前景特别广阔。本文以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物业对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物业的基本模式,分析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管理的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模式
现在,将传统村庄合并改造成新社区,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有效方式。但是,当国家和农民投入大量精神与资本建设起农村社区后,物业却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其面临着纠纷、损坏、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所以怎样在农村社区开展全面物业管理,是建设和巩固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现在我国河北、福建、深圳、宁波等农村地区已经开展现代社区物业管理,并获得应有的成效。农村社区物业要改变差、乱、脏的问题,应该建立起回收、处理废弃物的服务机构,对农村庄稼秸秆、人畜粪便、污水、生活垃圾等进行处理与再利用,建立起相关的服务、维护、运用模式,进而推动农村生态、生活、生产效益的统一与协调。
一、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政府层面而言,在没有开展物业管理时,村委会通常承担如绿化、维修房屋、治安、环卫等物业工作,但其缺乏明确的责权分配,工作效率较差。另外这种村政府代管模式会提高集体组织经济负担。在农村社区开展现代物业管理,既可以减轻政府负担,也能增强资金运用的实效性。其次就物业管理单位而言,如果管理单位只收取物业费,其利润较少。如果其拓展经营范围、开展有偿服务,就会得到比较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后就业主层面而言,物业单位维护、管理房屋、设备、设施,提高它们使用寿命,能够保障业主切身的经济利益。
(二)能够增强社会效益。
第一、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能够让农村享受舒适、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它对于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和谐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完善的物业管理能够替国家与政府分忧。最后,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和谐新农村、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三位一体化,而农村社区物业服务的发展可以符合并推动这一要求的实现。
(三)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社区现代物业管理能够有效转变农村环境差、乱、脏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环境恶化的情况。如农业滥用化肥农药、禽畜养殖业动物排泄物、工业废物随意排放等问题导致的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在公共地方随意摆放私人农器具等治安问题。在物业对社区进行管理后,此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二、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村主导、村民参与的物业模式。
此物业管理模式由村委会组建物业服务机构,其工作人员是由村委会选择的具有管理能力和技术的村民,在经过专业培训后从事物业服务工作。因为此物业机构具有基层组织的特点,在开展管理时具有明显的制约性和权威性,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与接受。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差,但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在思想保守、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运用。
(二)具有农村气息的物业管理模式。
此模式以农民生活特点及农村现状为基础,在健全粪便处理、垃圾回收、污水净化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为农村社区提供全面的安保、维修、绿化、卫生等管理服务。在经济较好的农村地区,以村民自筹、社会集资、政府支持等方式共同构建起物业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村干部组织管理队伍,为农村社区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
(三)专业化、市场化物业模式。
以物业公司、业主及业主委员会共同组成专业化物业服务模式。此模式学习了城市社区的现代化管理,农村社区业主委员会以招标的方式聘请物业公司。业主与物业公司签订正式的合同,按照业主提出的服务要求,对其服务管理项目予以负责。此模式可以运用在经济水平较高、地理位置与城市接近的农村,这里的农民具有较高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他们可以承担物业公司提出的费用。
三、现阶段农村社区化物业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较少。
物业企业的利润较少,其流动资金比较有限。而农村物业市场特别庞大,物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只凭借物业公司投资,而收回成本的时间较长,会影响其投资积极性。现在物业主要的筹资方式包括营业性房屋收益、村民自筹、社会赞助、政府投资等。但农村社区实施物业管理的社会和政府资金较少,一些村民对于收费具有抵触情绪,难以解决物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大部分物业管理制度是根据城市要求而建立的,如果将普及到农村社区中,就会出现法律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农村物业具有特别复杂的权属关系,也存在严重的违规建设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平衡本土人情与法律制度间的关系是很难的。农村物业服务应该由哪个领域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应该运用哪一种制度实施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三)村民难以转变生活观念和传统意识。
农村社区以农民为对象开展物业服务,村民生活长时间处于封闭、松散的状态,农民以自由的方式进行生活,不希望被束缚和监管。而现代物业具有市场化、全面化、规范化的特点,所以让农民认可物业管理思想,全面配合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四)物业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
部分农村因为经济实力较差,村民不具备长时间聘请专业物业公司对农村社区进行管理的能力。部分社区运用宣传与培训的方式,让社区人员拥有物业技术和知识,但他们从未经过科学培训与全面的考核。当物业服务逐步深入,就会遭遇到不同的专业问题。所以怎样增强农村社区现代物业服务的技术性与专业性是物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四、完善农村社区化现代物业管理的策略
(一)规划农村社会,实施科学化管理。
科学、全面的规划农民居住地区能够让社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时期要体现出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将传统村子共同拆迁、合并建设的前期,政府部门要组织专业工作者对农村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客观环境进行严谨、科学的考察与勘测,和规划人员针对社区制定出系统、详细的规范。要规划好农村社区的配套设施、建筑类型、建设地点等具体事项,为农村社区开展现代化物流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让社区物业管理有法可依。
(二)建立物业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与机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社区,是农村社区得到完善、有序管理的前提。要针对具体问题与实际情况,对农村物业进行现代化的分段管理。村组织为主体、物业单位配合的阶段为第一阶段。由乡镇政府及村组织设计出详细的物业服务管理方案,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全面引进物业管理概念,对各个方面的权利、职责予以明确,开展物业管理的前期工作。如建立机构、完善设施、投入资金、配备人员等。物业管理者要根据方案的相关规定,组织人员实施示范性物业管理,并培训与教育社区居民。在农村社区建立起物业管理框架,群众凝聚力和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后,要强化社区自治与物业管理是第二阶段。社区自治的定义是每栋住宅楼的居民推选出代表建立起社区议事会,由议事会成员选举出社区监委会和管委会,管委会又包括物业管理和综合管理两个机构,让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与其他管理更加系统。此阶段物业公司可以招聘居民中管理能力较强的留守人员、失业者、退休者等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农村社会物业管理在此阶段后期,要根据自己特点,在市场上承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社区独立运行实施物业管理是第三阶段,此时可以适当减少专业物业服务人员的数量,让社区居民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因为专业人员数量减少,物业公司要搭建出咨询平台,当农村社区物业工作出现问题时,此平台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完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教育的模式。根据全面管理、延伸服务、开拓网络的工作理念,对岗位、责任、人员予以固定,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服务平台。
(三)完善管理制度及职能,开展双重化管理。
因为农村社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物业管理必须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在管理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提高社区管理与为居民提供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将服务与管理全面统一起来。综合事务管理机构要勇于打破村组原有界限,实现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政福利、就业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目标。物业服务管理机构的责任是收取费用,并承担安全事务、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工作。农村社区管理者的职责既包括物业管理,也包括行政事业服务;既保证在各方面提供服务,也要保证完善的与村镇对接,体现出管理服务兼顾的效果。
(四)增强服务水平,进行市场化动作。
在提高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要鼓励社会资金及群众参与现代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以市场化规则为管理模式来整合资源,以市场化思想对社区服务,可以确保社区管理的完善性与持续性。如建立家庭车间、加工厂,既可以适应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增强经济收入,也能够增加社区管理经费;可以运用社会资金建立起电信大厅、医疗卫生室等,以保障社区管理具有更加充足的经费;也要建立起图书室、健身广场,让物业服务管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进程,农村居民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生活。物业公司要促进其经营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经济效益,提升村实力,也可以增强社区服务及管理的能力。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发展,在农村社区引用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但农村社区物业发展中还存在如经费投入较少、法律法规不完善、村民难以转变思想观念、管理者专业知识少等问题。需要规划农村社会,实施科学管理;建立物业管理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职能,开展双重化管理;增强服务水平,进行市场化动作等策略以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对实现农村社区稳定性、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韩俊丽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孟鸿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物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李晓洁,张金娟.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与完善[J].中国房地产,2012,(13).
[3]单凯.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农业,2013,(24).
[关键词]新常态;物业管理;新型农村社区
1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经济增长转向第三产业。“新常态”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更注重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发展。由于物业管理具有社区、人文、环境、服务和管理的综合功能,在改善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拓宽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村物业管理还在探索中发展。2010年以来,北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显著,其中物业管理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城乡接合部地区668个村庄,根据城中村、平原村、山区林地村、特色产业专业村等五种形态,全面实行社区化管理,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多亿元,建设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新农村政策的推行,让农民们“上楼”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2014年6月,门头沟军庄镇东杨坨村开始接受北京天合立信物业公司进村管理,村委会则负责协调、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经过几年发展,不仅使当地农村环境清洁有序,农村社区物业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邻里物业纠纷也有所缓解,同时还带动农村物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将成为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2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物业管理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解决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诸多问题
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社区建设中的许多内容需要依托物业管理服务来进行。很多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由于先天条件不足,起点较低,存在诸多需要解决问题。乡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认识不一致,职责分工不明确,房屋没有专项维修资金、缺少专业队伍管理,全靠村集体经济支撑、村委会代管。村集体贴钱管理小区,村民们颇有微词。如果没有专业管理和资金保障,新型农村社区的很多公共设施,特别是电梯、消防、二次供水等设施持续使用会出问题。北京市政府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农村政企分开、政府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管理分开,各村镇根据不同形态社区采取不同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出台相关政策与临时指导文件,在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城市小区标准配备物业管理用房,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全面实施物业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可以选聘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各镇根据物业服务成本核算进行补贴。物业服务不仅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还能为村民房屋保值增值,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2.2物业管理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大多来自社区村民,土地流转后,不再种地,部分村民通过招聘参与物业服务,实现了社区村民就近就业,减轻了政府压力,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针对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没有培训和相关证书的情况,北京市农委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办法,一名农民市级财政补贴培训费200元,农民可以免费参加电工、焊工、家政等各类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后就业,避免了一些农民上楼入住新型社区后,收入不见增长而生活成本增加的困扰。物业管理不但有利于解决村民就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有重要作用。据估算,在房屋七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物业管理对公共设备设施维护及房屋修缮的费用与购房费的支出比例为1.3∶1,物业服务管理所创造的经济总值将越来越多,新农村物业的市场价值会越来越显现。
2.3物业管理有利于维护新型农村社区稳定,改善农村治安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推进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城郊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流动人口多;社区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矛盾产生纠纷繁多,常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给社区治安带来一定隐患,影响社区和谐稳定。如大兴区推广实施村庄社区化物业管理以来,村庄刑事发案数与2008—2010年三年同期平均刑事发案数相比下降了25%,群众安全感由原来的48.3%提升到96.5%。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维护农村治安和社区秩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协助村干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监管工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公安派出所对外来人口登记,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另外,物业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落实安保责任,规范安保制度,布置安防系统设备,实现24小时监控值班,定时保安巡视、进出口有门岗值班,规范停车管理,保障和维护好社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村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2.4物业管理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新常态”下,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社区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通过策划新颖的活动项目,运用宣传、教育、娱乐等多种形式,培育村民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意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引领村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北京怀柔区汤河口镇新地村在村中60多块墙面上建起了文化墙,书写诗词、名人画像、弟子规图画、爱国英雄、尊老爱幼图画等,倡导新农村乡风文明新风尚。色彩缤纷的文化墙也成了新村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3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再提升的建议
从北京市实施物业管理的农村社区反馈看,物业化管理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可大大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也势在必行。
3.1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要提前谋划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物业管理是房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这种理念已不能与时俱进了。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为提升物业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根据目前物业管理取得显著效果的成熟经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提早谋划物业管理工作,提前参与。这对于提升社区物业管理质量、减少物业纠纷、保障村民权益有积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物业提前参与不同于城市社区物业提前介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请物业管理专业化团队提前参与,对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做好引导与开发,提前培养专业化团队。2013年被北京市新农村委员会定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村的平谷西古新农村,也是中国养老示范基地。规划四个大区:以道教文化和灯彩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区、养老产业区、观光农业区、新民居住宅区。物业管理在规划阶段进入,对产业发展和建成使用都有更长远的意义。另外,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向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会面临很多由农村具体情况引发的新问题,如物业费收缴。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早做准备,有必要通过前期调查,尽可能多地发现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3.2推行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
新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是指突破农村社区自给自足和内部交换为主的物业管理初级阶段模式,经过公开市场过程,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在选定物业服务企业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物业资质、物业管理方案、投标报价、企业信誉、管理业绩等条件,综合评判,确保最终选定服务收费合理、专业技术力量较强、管理行为规范、信誉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专业公司。这样,总体服务质量必然有保障,不仅节省村民物业服务费用,也会减少物业管理争议。物业管理收费不是福利,新农村物业管理必须尽快摆脱收费难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受经济来源、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消费习惯的影响,入住后,部分村民不愿意交纳物业费和公摊电费等,影响物业管理的正常运营,从而影响社区的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讲,免费、廉价、低值的服务,对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是一种损害,无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长久、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下,物业管理消费,是“花钱买服务”、物业保值增值,享受社区建设成果。新常态促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观念更新,通过注重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推行市场化模式,企业化运营,是提高物业管理总体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切实可行,不仅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也是长效管理的必然趋势。
3.3坚持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
在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实践中,也有些物业管理公司前期服务表现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质量越来越差,究其原因,与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尚不规范有关。如何扭转服务质量下降的状况,如何规范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已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其物业管理模式虽不同于城市,但可借鉴城市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从长远发展看,提高农村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是农村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主要包括小区文明建设、业主(居民)自治管理和综合服务规范、重要事务决策规定,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治安消防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维护、绿化养护、重要信息公开等。培养农民“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意识,建立了包括业主(村民)、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物业管理评价体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的逐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必然水到渠成,稳步提升,并能始终如一保持高水准不变样。
3.4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特色化
物业管理服务能力的体现,不只在于提供所谓高档奢华服务,而在于提供恰当的服务。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更加注重以村民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切实可行的特色化的物业管理方案。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相对独立的特点,建立24小时应急服务机制和专项措施。依照“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推出了老人护理、学生学习、儿童看护、送洗衣、代送代收快递等针对性较强的特约服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也逐步形成资产统筹管理增值升值意识。在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有着与村民距离近,联系紧密的天然优势,建议物业公司拓展资产经营能力,逐步成为村民资产经营的合作伙伴。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适时开展房屋租赁、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多种经营活动。物业管理公司在“保姆”“管家”的位置上的提升,可以与社区村民共赢,农民获得了预期收益,物业服务公司也可取得经济效益。在“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物业管理从城市逐步延伸到农村,也不应仅局限于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对于农村大量存在而且是发展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基础设施、设备等农村公共资源,更应该引入物业管理模式,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农村公共资源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磊.京郊城镇物业管理一线调查[J].城市开发,2011(5):52-53.
[2]黄文良.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物业管理,2006(10):21-22.
[3]余霜.浅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物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84.
[4]王洪宇.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与推广[J].乡镇经济,2008(4):14-17.
[5]张艳.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l、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管理工作,协调使用本社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做好社区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慢病防治、康复医疗、疾病诊治、卫生监督协查等工作。
2、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定期督促检查,有工作总结。
3、负责督促检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做好居民档案和社区档案管理,确保管理质量,及时准确汇总、上报公共卫生各类相关报表。
4、负责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外联系信息网络,做到工作信息灵通、及时、准确。
5、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考评工作的组织、指导。
6、教育并带领社区责任医生及团队人员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7、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工作人员职责与各项管理制度,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对社区责任医生的考核。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职责
主要承担常见病的诊治和转诊、健康教育、责任区域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防治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工作。
1、协助落实疾病防治措施。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他防治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对区域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进行管理和跟踪服务,配合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按规定要求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职业危害及农村集体聚餐、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人口流动等信息。
3、做好健康管理。组织开展参合农民2年1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充分利用健康检查、临床诊疗、无偿献血、婚前检查、重点人群服务等体检资料,结合上门服务,协助做好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动态管理工作,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活动。
4、定期开展重点人群服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进行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
5、提供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卫生服务;落实双向转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6、做好村委会参谋。以健康为中心,组织实施村(社区)健康教育,设置健康教育栏,定期更新内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及时上门宣教,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7、协助卫生监督所做好农村集体聚餐、托幼机构、饮水和食品安全的卫生指导工作。
8、对创建卫生村、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医德规范和廉洁行医的规定,恪尽职守,文明行医,礼貌待人。
2、根据规定收集、整理、统计和上报辖区有关信息,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3、坚持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
4、积极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和老年保健,全面落实精神卫生指导、残疾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配合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开展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运动。
5、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执行会诊、转诊制度,做好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基本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卫生服务。
6、做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2年1次的体检工作,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7、以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教育网络,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8、建立并完善居民档案和社区档案。执行登记、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分档管理,按期汇总上报。
9、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遵守财务制度。
10、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组织职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四、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职责
1、综合运用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通过发放社区责任医生服务联系卡等方式使辖区内的每户居民都知道社区责任医生的联系方式及服务项目,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2、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协助中心做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二年一次的体检工作,并建立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4、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免疫规划、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5、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6、协助开展责任区内医疗机构、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监督及管理。
7、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8、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上门宣教、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9、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工作时必须佩带胸卡,使用工作包。
10、及时将各项工作做好记录,存入责任区档案中。五、农村社区护士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学习并掌握常见病、急性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常规,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交接班等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协助医师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治,按医嘱对病人进行处置,如有疑问,必须询问清楚方可执行,配合医师做好重病员的抢救和各种诊疗工作。
3、在责任医生带领下,参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责任区内人群护理信息,了解责任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分布,注意发现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参与对影响人群健康不良因素的监测工作。
4、参与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咨询、行为干预和筛查、建立健康档案、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5、参与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参与传染病的知识培训,提供一般消毒、隔离技术等护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6、参与完成社区儿童规划免疫和儿童系统管理任务。
7、参与社区康复、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与管理、营养指导,重点对老年人、残疾人、婴幼儿、围产期妇女和慢性病人提供康复及护理服务。
8、承担诊断明确的家庭病人的访视、护理工作,提供基础或专科护理服务,配合医师进行病情观察与治疗,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护理指导与咨询服务。
9、参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宣传教育与咨询。
10、为临终患者提供临终关怀与护理任务。六、农村社区卫生药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在中心主任、科主任(站长)领导下,认真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负责药品的领用、分发、保管、登记、结算、统计和处方调配等工作。
3、随时检查药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报主管领导处理。
4、对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按其管理规定执行,并监督临床安全使用,防止差错事故。
5、经常检查、保养所用衡器、冰箱等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6、做好用药咨询,结合临床做到合理用药。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不断改进药品供应工作。
7、做好新药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并提出需要改进和淘汰品种意见。
8、收集国内外药物情报资料,向有关科室和医务人员介绍、推荐。
七、农村社区卫生财务人员岗位职责
1、根据《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发现有违反制度的应及时纠正,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中心主任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负责中心(站)的财务会计、成本管理、绩效奖励、医保物价及收费结算工作。
3、组织编制中心(站)年度预算并组织实施,按有关规定和权限加强管理。
4、负责审核会计报告和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5、加强对中心(站)的收费和医保工作管理,指导物价和医保工作。
6、运用财务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参与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审核各项经济合同、协议,对违反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损害单位利益的经济合同和协议拒绝执行。
7、负责资金筹措,协调与金融机构及相关管理机关的关系,确保和平衡资金的供应。
8、接受(待)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社保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依法提供真实的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八、农村社区责任医生上门巡诊制度为保障广大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及早发现与治疗疾病,最大程度的减轻社区居民因生病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社区责任医生应积极开展上门巡诊,并努力实现“医生知人人,人人识医生”的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成立巡回医疗小组或责任医生团队,人员由社区责任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2、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巡回医疗的重要性,使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3、按照“定期+按需”的原则,开展连续的巡诊上门服务,内容包括健康体检、老年病普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发放健康处方、免费测量血压、健康教育等。
4、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巡诊服务时应随带血压计、听诊器、常用药品、健康教育资料、健康处方和责任医生名片等。
5、对已发现的老年常见病通过家庭随访的方式进行跟踪,以保证随访对象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6、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肿瘤、肝炎等)病人开展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行为干预等。
7、对巡诊中发现的病情严重者,应建议并负责联系住院,出院后积极做好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工作。
8、社区责任医生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基础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工作,在巡诊过程中或结束后要及时认真记录巡诊情况,并归入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
9、每年每户居民上门免费服务次数不少于4次;对于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可签订保健合同,在规定的4次免费服务外,提供有偿服务。
九、农村社区卫生会诊制度
会诊是指患者在诊治期间,由于病情原因需要相关科室或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诊疗时,由经治医生提出会诊申请和被邀请会诊医生书写意见的行为。
1、遇有疑难病症需要会诊时,由经管医生提出,科主任同意后及时申请会诊。会诊前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简要阐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理由和目的,并签名。
2、会诊包括科室之间、服务站之间、中心外会诊。急诊会诊被邀请的医师,必须随请随到;科室内会诊由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科室之间会诊由经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天内完成,并写好会诊记录;中心内、社区站会诊由科主任或站负责人提出,经中心主任协调安排,确定会诊时间、参加人员。
3、中心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和会诊医师,进行中心外会诊;科室或经管医生不得擅自进行中心外会诊。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人到中心外会诊。
4、会诊前,经管医师要做好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经管医师无特殊原因应当在场,并详细介绍病史,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5、会诊医师应书写会诊记录单并签名。全科医生要把会诊指导意见及时准确记入病程记录,及时按会诊意见修正诊断、检查和治疗。
6、中心内会诊应在病程记录中注明所有参加会诊的医务人员的姓名、职称、科别及他们发表的意见。
7、经管医生、经管科室和被邀参加会诊的医生有责任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代表告之有关病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后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8、需要及时转诊的病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执行。十、农村社区卫生双向转诊制度
1、与上级定点协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渠道畅通。
2、执行国家和上级卫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3、限于本中心(站)技术和设备条件,对诊疗范围以外和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转诊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确保患者途中安全。
4、转诊前应同上级医院相应的科室或专家进行联系,确保病员得到及时治疗。转诊时应将转诊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转交接收医院。
5、在上级医院治疗的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病情稳定后或康复期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时,中心(站)应根据病人病情落实延续治疗工作,要密切观察转入病人的病情,及时同上级医院的有关科室进行病情反馈,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治疗,保证病人治疗的延续。
6、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诊断及治疗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与中心或上级医院取得联系,并负责按规定进行转诊,以方便患者到中心或上级医院医疗就治。
7、为更好地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心有责任对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指导以及带教培训工作。
8、转诊或接收病人时,转诊(或接收)医师需填写好《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单》。
9、中心(站)应建立疑难病例转诊联络方式和电话。十一、农村社区卫生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主要指因病情、医疗质量、教学科研以及法律法规等需要开展的讨论。
1、病例讨论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但每月不少于1次,由相关科室(站)负责人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主持,参加者以临床医疗人员、各社区责任医生为主,护理人员、实习、带教医生及其它相关科室医生也应参加。
2、病例讨论包括出院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手术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和慢病病例讨论。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服务站将应讨论病例统计、上报。讨论前应预先通知,各参加人员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讨论的质量与效果。
4、讨论内时由病例的主管医生详细陈述疾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已采取的诊疗措施。
5、医务人员开展讨论、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疾病的情况及发展趋势,发生原因分析,诊疗是否得当及经验教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总结病例分析结果。
6、病例讨论过程必须规范记录并归入病案存档,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简要病情、讨论目的,每人发言和意见,主持人审签;记录应保证真实、完整。
7、不得以病例讨论为借口涂改、伪造病例。
8、各有关人员需按时参加讨论会,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十二、农村社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管理制度
1、掌握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基本信息,按照参合农民两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要求,对其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动态健康档案。
2、开展定期随访工作,每年免费随访4次;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对于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可签订保健合同,在规定的4次免费服务外,提供有偿服务。
3、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的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实行分类专册登记,及时汇总和上报信息。
4、按照肺结核病项目管理规范及要求,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及随访管理,督促病人规范服药和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每月及时汇总上报管理情况。
5、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宣传资料家庭覆盖率和公共场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为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人员提供转介服务;在必要条件下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内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
6、掌握社区精神病人和综合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对精神病人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合理用药,定期随访。精神病人(重点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综合管理覆盖率达80%以上。
7、组织查灭螺专业队,按规定开展查灭钉螺和环境改造;开展查治血吸虫病工作;对发现的病例、疑似病例及时报告专业机构,协助做好疫点处置。十三、农村社区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1.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2.家庭病床收治的病种范围应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3.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担任,经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诊治、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
4.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定期查房,并对家庭病床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供康复指导,必要时安排会诊、转诊。
5.为医护人员配备适用于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
6.家庭病床的收费应执行国家统一医疗收费标准。十四、农村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分文本类和电子类。
2、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基本人口信息,主要慢病患病现况、治疗、康复情况,慢病相关生活行为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保证记录真实、准确。
3、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对健康档案实行集中保管,按行政村(居委会)名和编号顺序,专柜分册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无污损,无丢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辖区,应将该辖区健康档案存放在服务站。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设立档案室管理员。健康档案主要由辖区责任医生保管、阅览或利用,不得转借、涂改和丢失;确保个人隐私不向外泄露,严格保密制度。
5、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按照60岁以老人、困难群体、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有索引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6、实行动态管理,生活行为因素每季度免费监测1次。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7、资料管理人员及社区责任医生,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责任医生应将非本人责任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
8、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可以把病人原始档案里的资料借给转诊医生,但须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出院后及时归还,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9、社区健康档案,每年更新增补1次。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等。
10、非社区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除辖区责任医生外的本中心(站)人员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须经档案室管理员同意;非本中心(站)工作人员,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须经中心主任同意。十五、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落实健康教育人员,明确健康教育职责,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2、利用病人就诊、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各种时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程度、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
3、协助乡镇设置并管理本责任辖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接收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结合季节防病重点,及时在宣传栏内张贴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每年更换不少于4次。
4、结合群众健康教育需求或当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门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包括常见症、慢性病、重点管理疾病的防治知识等;引导正确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证每户居民每年获得至少1份健康教育资料或健康处方。
5、以高危人群为重点对象,以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为内容,开展社区健康知识讲座。
6、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责任医师在随访中应针对病情开展口头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7、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健康教育人员业务水平。十六、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
1、按规定要求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上报传染病疫情、集体中毒、职业危害及农村集体聚餐、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人口流动等信息。
2、发现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照规定时限上报专职公共卫生人员,由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3、获得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爆发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环境污染事件、饮用水污染等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重大动物疫情(如自毙鼠、鸡鸭的成批死亡、疯狗咬人等)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认为需要监测和报告的其它事件的相关信息,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4、掌握辖区人口出生、死亡等基础资料,每月1次收集整理并上报。当地和外来人员基础资料:包括人数、居住地点、户籍、免疫规划信息等。
5、指导村级卫生联络员开展早孕摸底和报告孕产妇、出生、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等情况。
6、填写围产儿和0-5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按时上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现孕产妇死亡,24小时内通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率达100%,配合做好死因调查。
7、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按时上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的乡镇)十七、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员、社区责任医生和卫生联络员例会制度
1、公共卫生管理员、社区责任医生和卫生联络员例会至少每月召开1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决定召开。
2、社区责任医生例会既可和公共卫生管理员和卫生联络员例会一起进行,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分开进行。
3、例会内容主要为业务学习、传达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决定执行措施、任务完成进度及质量通报、填报相关报表、交流工作经验以及布置下月工作计划等。
4、有关问题需要在例会上讨论的,相关人员应在例会前做好发言准备,并在例会上提交讨论。
5、公共卫生管理员、社区责任医生和卫生联络员必须按时参加例会,原则上不得无故缺席,参加者必须亲自签名,并做好记录。
6、公共卫生管理员、社区责任医生和卫生联络员参加例会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十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差错事故防范与投诉调查处理制度
1、成立医疗质量监控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医疗质量负责人任副组长,中心(站)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监督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医疗纠纷调查、核实工作。
2、制定防范、处理预案,主要内容应针对容易引发医疗差错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行目标管理。
3、工作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4、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后果。
5、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争议的登记和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应尽快报告本中心医疗质量监控小组,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与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争议的病历档案资料、标本等,不得涂改、伪造、藏匿或销毁。与之有关的病历如医疗上不再使用,须立即送交病案室封存,未经中心主任批准,不得查阅。
7、对日常工作中接待的医疗投诉,如确实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应由科室主任或医疗质量负责人负责做出解释,当事科室以书面形式上报本中心医疗质量监控小组。
8、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应对医务人员、科室在医疗差错事故中的责任进行逐级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及程度。
9、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应根据责任程度,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进行相应处罚,并根据造成差错事故的原因,责成责任人、科室、机构进行整改。
10、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佳等引起的工作人员被病人投诉事件,经调查核实,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处罚。十九、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制度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培训,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及参加学术活动。
3、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和人员情况,有计划地选送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
4、支持职工积极参加函授、自考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取得高学历,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参加函授、自考等继续教育的职工,必须预先向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
5、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培养方式主要为自学、在职学习、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
6、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等岗位培训活动,所需经费由单位落实,并可享受工作时间待遇;单位派往参加学术活动、年会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等所需经费、时间由单位按有关规定落实。
7、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不少于1次;并定期安排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学习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对各专业人员每年进行业务考核不少于1次。二十、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与考核制度
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经过岗位培训,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须准时上岗,服装整洁、佩戴胸卡,不擅自离岗,请假、病事假、外出等处理办法,依照有关制度执行。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自的岗位职责,熟悉业务,工作作风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积极钻研医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实行岗位责任制。
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倡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不推诿拖延患者就诊,不乱收费,不,不开人情方,不收受贿赂或“红包”,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得涂改、伪造、销毁病历等医疗文书;不得收受药品、器械生产经营单位给予的促销费、开单费等不正当利益;不得违反国家医疗法律有关规定,不违背社会道德准则。
5、服从上级安排,接受组织调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不服从安排、以不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6、建立考核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考核办法,并将结果与劳务补贴发放办法挂钩。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懈怠、违章乱纪人员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二十一、农村社区卫生药品管理制度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2、购药计划应根据临床的用药需求,实行计划采购,计划供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拟订购药计划,经主管主任批准方可从规定的药品销售单位购置药品。
3、临床要求的新药,需由中心药事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填写首次购药审批表,由主管主任签字方可购入。
4、对购置药品的质量、数量、购入和领用,必须健全入库验收、出库手续,严格执行入库验收、核对等工作,每月必须将药品销售情况报送财务科进行核算。作好药品的期效、品种、账目等项目登记工作。注意发现存放药品的变化,若出现问题,及时与该药品销售单位进行联系,更换或退还,并做好各项登记。
5、药品应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放置,分类摆放整齐,有相应的通风、温储等设施,做好药品的养护。毒、麻、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6、建立进、销、存账目管理,做到日清、日结、月盘存,每月对库存药品进行1次质量抽查。
7、品、严格执行《品、处方管理规定》、《管理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以及卫生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要求。二十二、农村社区卫生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财政政策,认真执行《会计法》,以《会计法》为准则,加强财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所有收支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财会人员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
2、加强经济管理,认真执行收费标准,合理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必收,防止多收、漏收、少收,监督和控制各项支出,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加强财务稽核。
3、根据中心的收支情况,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并按月编报表,做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严格按照物资采购审批制度,对外采购开支的原始凭证由主管领导签字、经办人签字,保管验收、入库,并由财务审核后报账。
5、财务科应对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定期清查库存,搞好折旧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帐物相符,防止浪费和积压、损毁,要充分发挥物资设置的使用价值。
6、监督现金和支票管理,做到日清月结、记载清晰、数字准确,收入当日存入银行,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国家规定限额,不准挪用公款,不得以白条抵账,不准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
7、负责工资、奖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和核算及发放,对各项原始凭证,要按照规定严格审批手续办理。
8、加强药品的管理,按月进行盘点,合理使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防止亏损和积压。
9、涉及职工考核分配、本中心收支、预决算等内容,应在单位内进行公示。
10、按国家档案局规定,妥善保管各种账册、凭证、报表等。二十三、农村社区卫生设备管理制度
1、医疗仪器设备、药品和贵重物品采购实行民主决策,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
2、后勤保障部门每年根据现行设备运行状况、储备情况、使用年限,编制采购计划,报中心主任审批。
3、凡属贵重仪器、大型设备的购置计划,由管理小组集体讨论通过,按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手续办理;一般设备的购置由中心主任批准,会同有关科室及总务人员统一采购。
4、购入、调入的贵重仪器、设备等,由中心主管主任和后勤、使用科室有关人员参加验收,无误后入库上账建卡并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严格出入库手续。
5、各科领取设备后,一般医疗器械,由护士长负责保管,每班要认真交接,专人负责检查、更换,保持性能良好;贵重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应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经保管者检查性能并签字;各种仪器应按其性能不同,妥善保管。
6、器械库房应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并做到账册往返相符。
7、失去效能的设备、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拨,应由科室填写清单,经部门审核后送中心主任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8、各科室需维修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通知后勤保障部。由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二十四、农村社区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做好治安防范工作,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每年签订一次责任书。
2、从事电工、高压消毒、驾驶员和放射性物质等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证方能上岗。
3、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和腐蚀性物品要设专人保管,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防止因管理不当出现意外情况。
4、动用明火需书面申报,取得同意后方可使用,非医疗需要禁用电炉。
5、加强消防器材和设备管理,定期检查,严防丢失损坏,严禁挪用。保持防火通道通畅,防止堵塞。
6、严禁将个人现金及贵重物品存放在办公室或办公桌(柜)内,病房要加强病人的物品保管,防止丢失。
7、各科室(站)下班前应做好安全防范检查,切断水、电、火源,无人时应及时关窗锁门。
一、总的原则:
1、“集中核算”是将村级集体经济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分离,把握“统分结合、用管分开”的原则,将村级集体所有的账目、资金上收到社区进行集中核算和管理。原属于村级集体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
2、“集中核算”范围包括:村级集体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支活动,如:“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土地承包收入、土地征用补偿费、救济扶贫款、上级各类拨款以及各种代收代支往来款项等其他资金的收支活动。
二、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1、设立社区村级财务核算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1名,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设核算会计1人,由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工作人员兼任;资金会计1人,由社区“两委”研究确定并报乡镇经管站备案。社区财务核算办公室是社区所辖各村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村级资金收付结算、会计核算、票据管理、财务审计、监督及档案管理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是本社区财务主管负责人。
2、社区各村设报账员岗位,各村报账员在社区集中统一办公,实行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设置村级备查账簿,在社区村级财务核算办公室的领导下,规范和强化对本村财务的管理。报账员负责现金收支的申领、保管工作和报账、对账工作;负责按时上交各项现金收入;负责办理票据的领购和缴销,并定期与社区核算办公室的核算会计、资金会计对账。
3、社区财务核算办公室核算会计,具体负责凭证制作,登记明细账和总账,编制村会计报表,撰写财务报告,及时向社区负责人报送会计报表,按月与乡镇财政所核对银行存款,与各村报账员核对现金余额,及时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各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并负责村级票据的发放和核销工作。社区核算办资金会计具体负责将收取的村级资金及时存入乡镇财政所村级专户,拨付各村申请使用的资金;核算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定期与核算会计和各村报账员核对有关账项,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三、资金运行管理:
1、乡镇财政所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社区账户。社区账户下分设各村明细账,本着“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原则,对各村财务账目进行独立核算。
2、启用社区党总支、社区村民委员会及财务专用章。社区财务专用章由核算办主任保管,对社区所辖各村发生的财务收支业务,一律实行社区党总支书记、村支部书记“双签字”制度。
3、严肃财经纪律。各村一律不得设立账外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收付现金时,必须使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专用票据,各村实现的一切收入,必须在收入实现的2日内,经社区上交乡镇财政所开设的村级资金专用账户,并与社区票据管理员核对票据使用情况。各村发生的支付业务,原则上要求一律经村、社区民主理财把关,社区总支书记签字后,集中到社区核算办支付。日常零星支出,由各村根据情况临时垫付,待每月集中审计后,一次性从社区核算办领取。
4、社区所辖各村不再留备用金。各村因工作需要,确需预先领取资金时,应先填写《领取资金申请表》,由村主要负责人、报账员分别签字,上报社区党总支书记签字后,到社区核算办办理预领资金手续。
5、各村所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支出必须在规定时间入账,并坚持每月进行民主理财会审。各村报账员于每月25日至30日将本村所发生的收支业务进行梳理,集中到社区核算办进行对账、审计、记账,并进行现金及银行账户余额盘点核对。
四、财务监督管理:
1、社区成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从社区所辖各村的村务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负责社区重大事项监督、社务公开、财务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
2、社区所辖各村的财务收支业务必须按照“一审两访一例会”制度的要求,进行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财务监督的主要组织,各村的财务收支单据一律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章后,方可到社区核算办办理支付业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会审村级财务问题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
3、社区内各村财务情况实行社区集中公开与各村分别公开相结合的“双公开”机制,公开时间为每月5日至10日。每半年进行一次半年度财务收支公开,年底时进行一次全年度财务公开。同时,实行“网上晒帐”制度,由社区财务核算办负责将每月财务审计情况上传到党务公开网,进行网上公开和网上监督。
4、社区各村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时,必须由社区派员参加有关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处置方案,进行公开招投标、竞标。重大事项必须按照一审两访民主施政工作法的要求,采取入户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
5、涉及社区所辖各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的事项,合同的发包、招标、订立、鉴证,必须由社区财务核算办公室人员全程参与,相关情况应及时张榜公开公示。
五、责任追究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高血压的治疗管理分析。方法 选择我县招贤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研究人群共为189例,其中男性为113例,女性为76例,年龄分布为64.7±6.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患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研究显示Ⅰ级高血压为134例,Ⅱ级高血压为37例,Ⅲ级高血压为18例。结果 研究人群在干预前后不良生活习惯均明显得到改善,其限盐饮食、加强锻炼、限制吸烟、限制饮酒、体重控制和多食蔬菜等都生活习惯发生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
【关键词】高血压;农村;社区
高血压是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之一,其临床治疗没有简单有效彻底的方法,需要进行生活习惯改善和药物治疗。本研究选择我市农村地区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市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研究人群共为189例,其中男性为113例,女性为76例,年龄分布为64.7±6.4岁,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3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患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研究显示Ⅰ级高血压为134例,Ⅱ级高血压为37例,Ⅲ级高血压为18例。
1.2 农村社区高血压治疗管理方法 对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管理前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各种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依照患者自身的病情及血压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管理方法,随时进行血压监测服务,及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血压患者按照要求进行服药。举行定期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实施不定期的家庭随访,制定患者可以改善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举行定期的高血压控制患者交流,介绍自身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心得,为有效的控制血压提供保障。
1.3 统计处理 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法变化情况分析:对189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分析研究显示,研究人群在干预前后不良生活习惯均明显得到改善,其限盐饮食、加强锻炼、限制吸烟、限制饮酒、体重控制和多食蔬菜等都生活习惯发生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
2 研究人群干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分析
研究人群干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分析研究显示,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发生变化,均为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指在患者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的情况,同时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情况为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肝肾和视网膜等生理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临床研究显示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存在高血压。随着对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研究深入,部分农村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高于全国的高血压水平[1],说明部分农村地区的高血压应加强足够的重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高盐因素,缺乏锻炼、吸烟饮酒、肥胖和高脂饮食等。部分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2-3]。由于我国现状,对于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研究和认识较少,放松了对其加强管理和控制,故而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应加大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有针对性的社区高血压干预和治疗管理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 状况,有利于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曙.农村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71-172
[2] 袁晓华,马军.血脂异常与相关疾病[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2004,2(2):1281
[3] 童思未.社区契约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效果[S].天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07:15
作者单位:324200 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中心卫生院
(上接第381页)
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印象,[2]良好的首因效应是我们接触此类患者的前提条件,由于此类患者文化程度偏低,普遍缺乏性知识的基础教育,怀孕后,面对周围环境的巨大压力,往往害怕被人发现,表现为自卑、恐惧、敏感。从而对周围环境持敌意,不信任态度,她们通常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来判别自己的处境。我们认为“宽容的微笑”是表达美好感情的语言。所以首先用微笑来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隐私权。满足患者的需要,允许患者用假名住院,安排单人病房,避免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与别人私语,再取得充分信认和有效的护患沟通的基础上,采用个人谈话及口头讲解的方法进行辅导,辅导中,避免简单、粗暴的说教、应将性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贯穿于患者目前最关心的手术及术后保健知识中,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专业知识的辅导又得到心理、伦理道德的辅导。
2.2 性教育内容
2.2.1 性生理教育:介绍性器官的生理知识,了解基本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功能。教授记住何时来月经、月经持续多长时间、周期有多少天。这样便于了解自己的月经类型,也可估计下次来月经的时间及判断排卵期时间,但要说明排卵期并非绝对安全,说明毫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将有可能怀孕,教授避孕知识,强调一旦怀孕,应及早正规终止妊娠。进行青春期常见的疾病的防治教育,及性病的防治及教育,并结合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对生殖和妊娠、优生、优育等知识有所了解。
2.2.2 性心理教育: 让患者了解在月经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抑郁或喜怒无常等情绪改变,还可能伴随身体的不适,随着年龄的增大,还可能会出现经前期综合征。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产生性冲动、望都是正常的。要学会培养自己性适应的能力,可通过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社交、性幻想等正常途径使性生理能量得到释放,通过转移、代偿、升华等方式削弱和化解性冲击力,加强自身控制能力的训练,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性冲动。鼓励正常的异往,与异往时应表现自尊、大方、稳重,避免性的和诱惑。
2.2.3 性道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性问题不是个人的生活小节,而是严肃的社会问题的组成部份,使之对性问题有正确的法治观念,严肃对待恋爱、婚姻等性问题,在提高性道德认识水平方面,应正确认识两性关系的社会属性。人的性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男女两性的交往和结合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采用一定的社会方式,并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进行,所以两性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3]任何一个社会都要通过道德和法律形式,规定两往的社会准则,不能把性看作是男女之间的私事,随心所欲,要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
3 体会
一、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发展基本概况
***镇共有19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作为青浦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镇区内企业多,外来人口大量导入。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的来沪常住人口均数倍于本地常住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19个村户籍常住人口32426人,但是来沪常住人口达到148323人,来沪常住人口占全部行政村总人口的82%。镇区内企业2000余家,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目前约80亿元人民币。这一方面带动了各村经济的增长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大量的来沪人口导入和大量企业的进驻给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和严峻的挑战。
1、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委会组织建设情况
我镇共有19个行政村,19个行政村中符合“空壳村”条件的共有7个行政村,多数为满足“80%以上土地已被征用或使用”及“80%以上村民农转非”。其他不符合“空壳村”条件的行政村也存在“土地被征用或使用”及“村民农转非”的情况,只是80%的标准还未达到。因我镇无撤制的行政村,故我镇不存在“城中村”现象,辖区内亦无“村改居”情况。
在村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近年来各项村级制度也日趋完善,我镇19个行政村都有村民代表、户代表例会制度、各村都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与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较好,各村都开辟专门的村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栏,将村里发生的重大事务、资金使用情况、村干部待遇情况、党务情况等各项重大事项每月进行公示,镇纪委、党群办公室、经管中心、社区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栏进行抽查。应该说,随着一方面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农村社区自治的热情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此类事项逐步纳入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和暗查,两股力量共同“逼迫”着各行政村两委班子将本村的事务公开化、透明化,将其放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另外,每年镇党群办和社管办两部门分别对各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进行班子及个人的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参加评议的人员包括了各村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户代表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评议结果也作为年终对各村考核的重要依据。
2、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来沪人员基本现状
上文已经提到,我镇19个行政村户籍常住人口3万多人,但是来沪常住人口达到14万多人。由于镇区内对房屋管理较农村相对严格,不允许群组及违法分割房屋情况,且镇区内房屋的租金价格相对农村要高出许多。因此,大多数来沪人员都租住在离工作场所较近的村民家中,而本地村民也将自己宅基地房屋分割出租给多位来沪人员,甚至搭建违章房屋出租给来沪人员租住,租金价格相对便宜,但是总量相当可观。据保守估算,每年这些来沪人员的房屋租金收入可为每个行政村的村民带来至少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额外收入,对于那些厂房集中、来沪人员多的行政村,这一收入可达上千万元人民币。作为当地政府和所在行政村,一方面我们感谢这些来沪人员对全镇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这些来沪人员学历层次不高,文明素养不强,给我镇及各行政村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违章搭建、计划生育、环境治理、治安管理等方面。但是对于有房出租给他们的本地村民而言,来沪人员无疑是这些村民的“衣食父母”,每年能带给村民们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房租收入。这也助长了违章搭建、动拆迁补偿等工作的难度,可以预见,对这些村民在今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动拆迁工作将变得十分难以开展。
3、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我镇历来十分重视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虽然村民委员会是由各村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但是镇党委政府还是通过对各村党支部人员的考察和任用,达到了对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的有效管理和组织监管。
目前,我镇农村干部队伍主要表现出“二高一低”的特点:收入较高、年龄较大和学历较低。
收入较高。由于我镇经济实力和各村经济发展较快,各村干部收入水平较高。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收入根据各村经济水平和年终考核确定,再根据各村党支部书记的薪资进行打折发放。各村党支部书记的每年薪资为20万—30万元左右。村主任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70%,村党支部副书记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55%,村委会副主任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50%,村党支部委员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45%,村委会委员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40%。
年龄偏大。目前我镇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但是随着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和干部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70后和80后加入到村两委干部的队伍中。
学历较低。我镇各村大多数村干部的学历都是高中、在职大专等,较高文化学历的非常少,这给目前和今后越来越沉重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管理脱节”,很多老方法、老经验变得没有以往有效。
由于目前各村的工作量持续增大,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我镇各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现状。从2006年起,市、区选派了多批大学生“村官”到各村任职,至今共计选派了近20人大学生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较大,镇组织部门又从2011年开始对每个村选派了年轻干部到各村进行挂职锻炼,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年轻干部,有效地帮助各村缓解人才缺乏的困境。
关于妇女干部的培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了“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我镇也大力宣传,积极落实此项政策,目前全镇19个行政村中有18个村都有妇女在村委会中担任职务,各村的妇女干部也都由妇女担任。
4、撤制和村改居
我镇共有19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在这224个村民小组中,生产组人均耕地少于0.2亩的共有87个村民小组,接近总量的40%。共有4个行政村全部生产小组人均耕地少于0.2亩,符合撤村条件。上文也已经提到,我镇共有7个村符合 “空壳村”条件,其他不符合“空壳村”条件的行政村也存在“土地被征用或使用”及“村民农转非”的情况,只是80%的标准还未达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可以预见,我镇在未来“十二五”期间和不远的将来将掀起撤村和大量村改居的热潮。
二、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存在问题和困难
1、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瓶颈
城镇化必然带来大量村改居和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
我镇属于青浦工业重镇,目前农业生产在我镇经济规模中所处的比重相当少。而且由于务农辛苦,收入也不高,我镇本地村民中务农人口非常少。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各村都将耕地打包出租给外来人员进行种植。随着我镇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未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村民居住区和大量耕地难以避免地会走上商业化开发的道路。由于本地村民基本已经不再务农,耕地的存在和中央18亿亩的红线会在政策上制约各行政村的撤村和村改居进程。出现城镇化建设中“道路一面是高楼大厦,另一面是水稻农田”的情况。
城乡结合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困境的另一大原因是动迁难度大。上文已经提到,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带来大量村民的动拆迁。而一方面随着土地价格的持续走高和房价的快速攀升,村民对于动拆迁的补偿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许多村民每年把房屋出租给来沪人员,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遇到动拆迁情况,他们对于政府的额外补偿也会提出很高要求,这会对城市化进程带来很大阻力。
2、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日常社区管理难度日益增大
虽然目前各行政村还是将经济发展摆在村级发展首要位置,而且村干部的薪资与本村经济相挂钩。但是随着来沪人员的持续增加,社会管理所带来的难度和问题正在持续增大,集中表现在来沪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环境卫生治理和治安管理、违章搭建等多个方面。基层干部将越来越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这些工作中去。
3、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较差
目前,我镇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社区建设缺乏硬件,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道路狭窄坑洼、公交线路匮乏、商业配套较少、房屋年久失修与新建住宅区形成巨大反差等。村容村貌的脏乱差也是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于街道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中的社区居民区,由于辖区大多封闭,小区内环境卫生由物业进行管理。小区外就是人行道、沿街商铺和马路,环境卫生由社区居委和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另外城市居民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对他们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小。而我镇各村由于大量来沪人口的导入,人员素质较低,且环境卫生由各村自行负责,这给无疑给原本就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地区的管理“雪上加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环境状况和城市无法相比。
4、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干部与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首先,现任农村社区干部及工作者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解决社区建设各种问题的方法不活、招数不多,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缺乏应对能力。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其培训过于形式,且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帮助基层干部有效地提升素质。往往是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系统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
三、相关对策建议
1、寻找农村社区管理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方式
随着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模式向纵深发展,如有更加有效地管理好农村社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我镇各单位、村、居都在积极探索。2012年,我镇杨家庄村民委员会推出的“讲理堂”项目获得了“喜迎十——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的第十八名,也是全区唯一进入到50强的项目。我镇的叙中村,在去年创建“上海市自治家园”的过程中,推出了“道德坊”项目,让村民在“道德坊”中熟悉本村事务,参与到本村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工作中来,达到了“自治”的目的。但是,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借鉴价值毕竟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过大的治理难题。这要求全社会集思广益,并借鉴国外城乡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城市化进程惠及更多的百姓。
2、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应该说,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是基层的干部,各项工作落实的程度,执行的优劣都与基层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息息相关。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加快的过程中,更需要这支中坚力量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对基层干部能力的建设,每年都会开展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以及条线干部的各类培训。着重培养他们对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民生保障、村(居)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民主自治的各类知识。通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工作态度和大局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从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培训情况来和实际效果来看,培训的效果还是有限。这也给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毕竟比不上个人的主观学习,如何营造我们几十年来所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学习氛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3、破除旧观念,服务好新时代的“新居民”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正向城市居民所转化。但是正如城乡存在二元结构,目前的转化也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中,他们和居民之前始终还存在“一层窗户纸”的距离。他们对社区管理、基层民主、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社区的各项工作,为这些“新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对此,我们要时刻鞭策自己走在时展的前沿,破除旧观念,使自己的理念“新起来”,符合时展的方向。
4、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和法规
目前,针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多,但由于全国各地农村的差异很大,许多法律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我镇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第十三条中规定了“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可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但是这一规定目前我区各乡镇都将外来务工人员从实际操作中排除在外。因为一旦允许他们参与选举,那么数倍于本地村民的来沪人员势必将“夺取”我镇各个行政村的村委会行政职权。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来沪人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据理力争,并且我们无法给出拒绝其参选的正当理由,可能会发生不稳定因素,这一点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根据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研究。
另外目前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选举,基层干部也纷纷建议将换届周期延长至五年。因为目前每三年中就要进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次大范围的选举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占用了基层干部很多精力,而且以三年为周期,对于一个新当选的干部来说,今年当选,明年适应工作,后年又要选举,会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应该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城乡结合部地区正逐渐向镇区化、城市化方向过度和发展。转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给全社会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许多问题是以前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其中的许多问题还可能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这些都是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期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型农村 社区 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355-01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根基。具备城镇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社区,对优化和发展城镇化体系是一个创新和进步,对未来村庄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是社区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需要大批经过专门培养的新型管理和服务人才,为社区的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才能对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
一、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现状
1.缺乏优秀的管理和服务人才
目前农村社区普遍缺乏思想好、能力强、社员公认管理和服务的人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够,大局观念不强。同时,社区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处于较低层次,社区工作人才的职业归宿感不强,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工作人才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压制了自身的发展。另外,多数农村社区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社区工作知识、技巧的训练,缺乏社区工作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将导致无法为社区提供个性化、系统性的高水平服务。
2.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结构失衡
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农村社区工作人员观念落后,市场经济观念不强,致富能力较弱。在人才结构方面,存在这样那样不合理情况。一是性别比例结构,男性工作者只占极少比例,不利于社会群众工作的开展;二是年龄结构,“两头小中间大”,新生力量相当薄弱;三是知识结构,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背景,而且知识更新的进度不理想;四是区域分布,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面对的困境可以概括为事多、权少、难度大导致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人难选、心难稳、人难留”的“三难”问题;二是农村社区对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培训机会少,对培训“说起来条条重要,干起来无关紧要,忙起来根本不要”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培养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对策
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素质高低。因此,对农村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储备人才,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1.严把“入口关”
严格、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入口”,构建民主开放的考试录用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优先录用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吸纳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
2.强化培育,提高素质
通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可采取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社区与高校或地方党校的合作等方式,对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的职业素质、服务技能、服务规程等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对有志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农民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运转储备人才。
3.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的收入待遇,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专业素质与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实现薪酬机制的合理化;二是扩大社区工作的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社区工作的良好环境。要积极营造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受尊重的良好社区氛围,树立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让社区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激发广大社区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三是完善职业晋级与选拔提升制度,建立通畅的上向流动机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物业管理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兴起了广大农村地区拆村并居,建造新型农村社区之风。当传统村落改建为新型农村社区后,必然要求完善的物业管理,否则仍会面临乱差脏、使用低效、纠纷不断等问题。因此,对新农村社区有效的物业管理,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引入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变村貌村容、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现代的生活习惯,农村社区的发展迫切要求配套的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
目前,农村现代化物业管理的推广,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清洁的投入、生产和产出,已成一种必然。新农村建设需要专业化、社会化物业管理,需要构建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服务机制。在农村实施现代物业管理,实现居民与管理者分离,由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专业服务、市场运作。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农民生产和生活成本,减轻负担,还可以回收和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我国民主化管理进程。
2、物业管理是维护好农村社区治安的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农村社区基础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改善了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但与城市的公共服务相比,农村社区稍显薄弱,尤其是安防系统不到位,短期内若要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达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物业管理肩负重任。真正实现服务于民,确保农村社区业主生命和财产安全,担负起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的重任。
3、物业管理负有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
新农村社区人口密度大,邻里街坊串门现象普遍。增进感情的同时,由于综合素质偏低,也容易发生矛盾或纠纷,造成社区的不安定和不和谐。而农村社区的纠纷调解员往往由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兼任,常由于工作人员短缺或不专业等造成调解延误。物业管理的引入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新农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压力,通过与农村社区居委会建立协作机制,发挥其村民调解能力,使一些内部矛盾尽可能在社区内部得以解决。
二、新农村社区中引入的物业管理模式
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实际情况不同,新农村建设中引入的物业管理模式不宜“一刀切”。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民主选择,探索不同类型的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
1、以村委会为主成立物业管理公司
此模式是物管机构与农村基层组织进行合作,具有权威性,凸显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职能。专业的物业管理机构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使农村社区拥有一个完整的管理机制。该模式在单一产权(农村公共资源设施)管理中,能充分体现其效果。在多元产权的情况下,这种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要避免村委会独揽大权,应充分发挥包括村物业公司在内的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和职责,才能确保此模式长期有效的运行。
2.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模式
将农村社区由所有权人(业主)采用招投标或协议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并由业主支付相应的物业管理费。此模式的优点是两权分离,物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由两个独立的法人组成。从长远看,这种模式是农村物管推广的主方向,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竞争。该模式符合物业管理企业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
3、民营物业管理公司模式
在农村,田、水、路、林、村、农用机械等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大,它们多规模小、分布广、治理成本高,适宜民营物业管理。因此,在农村物管市场中,民营企业前景广阔,潜力待挖。民营物业公司应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施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4、按现代化企业制度组建物业公司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农村,由于城镇化进程快,物业设施相对丰富,住房相对集中,管理水平较高。加之居民市场意识较强,条件比较充分,可以先从这些地方入手,组建农村的现代化物业管理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在运作过程中,先从管理农村公共资源设施等物业开始,然后结合当地特点,规模可由小到大,以点带面,服务项目可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突破一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全面开展。
三、新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资金短缺
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微利行业,流动资金较为有限。面对未来异军突起的新农村社区,必然需要庞大的物业市场相配套。如果仅凭有限的物业服务企业投资,加上较长期的投资回收期,怕会使各物业投资公司望而却步。目前,已有的筹资渠道主要有政府补助、社会集资、村民自筹、相关收益补贴等。但是随着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规模的日益扩大,仅靠政府、社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村民对物业收费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村民自筹的方法亦不能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2、村民的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农村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农民,长期以来,村居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自由并且不喜欢被约束的,而物业管理是统一、规范化的方式。因此,如何使农民适应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理念,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工作是很亟须解决的问题。
3、相关法律法规的困境
现存物业管理制度大多以城市为基础,若要向农村推广,将必然会遭遇与农村现行的风俗习惯相冲突的困境。农村的物业权属关系错综复杂,违规建筑也相对较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如何权衡法理与本土风俗习惯也是很让人头疼的。该如何制定针对农村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哪种制度为基础、由哪个政府部门来管理最有效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四、提升新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1、落实各乡镇物业管理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
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与物业管理行业对应的行政管理部门,使得控制力不足,缺乏专业人员深入研究怎样推广现代物管制度和如何发挥物管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乡镇应将各村物管行业划归乡镇政府某一部门统一领导,指派专门负责人与各村联系并筹划物管工作,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中现代物管制度。
2、强化物业管理服务意识
目前散布在乡镇的物业管理公司多数资质较低,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而对农村物管市场的开辟工作中,会有大量复杂的工作等待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管理素质要求较高。要想公司在农村物管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各方面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更好的拓展市场,获得村民,即业主的认可。
农村物业管理公司应尽快设立“客户服务中心”,不应仅满足于处理业主投诉的阶段,而应对居住者的潜在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收集分类,大胆尝试对有个别要求的业主采取专项的物业管理服务、特约个性化服务。也可举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加强业主、开发商、物业公司三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塑造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
3、对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进行培训
应制定专业和持续的员工培训计划,积极组织落实,注重员工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组织专业课程和讲座,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挺高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物业管理专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宇.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与推广.《乡镇经济》.2008-04-25.
[2]王洪宇,唐先锋.试析现代物业管理制度在宁波新农村建设中的适用与推广.《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03-20
[3]孟鸿玲.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物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2-20
一、认真传达县动员会议精神,让干部群众明白整合的意义
自4月30日全县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议后,我们办事处高度重视,深知搞好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先后召开几次会议,让党员干部明白整合的目的、原则和步骤。首先召开了党委、政府成员并吸收片总支书记参加的党政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县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其次召开了部分村庄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让他们知道在整合过程中坚持的:一个永久不变,两个暂不触及和五个不变一不降低。确保了基层干部的思想情绪稳定。再就是召开了培训会,让组织委员、总支书记、片长、经管站长、民政助理了解掌握整合的方法步骤,成为整合工作的明白手,力争不走弯路。
二、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
三、撤销了村委会,并加强了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公章管理
四、下一步确保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力求做到合稳合顺
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文件规定,依法撤消原行政村村委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和有关组织规定,将依程序撤消原行政村党支部并建立社区党支部。从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和村情出发,在村庄整合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为达到“合稳合顺合大合强”的原则经办事处党政联席会研究,我们制定了社区干部选举和任命的干部名单。其中由党员直接选举的村庄一个,是Xx社区,支部书记为Xx,脱产干部任支部书记在社区选举的三个,Xx社区支部书记Xx,Xx社区支部书记Xx,Xx社区支部书记Xx。其他七个社区适合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审批后由街道党委直接任命。再就是召开全办事处的基层干部大会,让干部群众知道办事处的实施方案和人员任命方案。让干部更快的进入角色,便于更好的开展好工作。真正起到合大合强的目的,让县委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
1、社区两委班子的配备在目前开展阶段我们觉得不适合在党员中大面积的选举或任命原村支部书记为社区支部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要因村而异,不能够搞一刀切。可以先任命后选举,先有人干事,不能够出现空档,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对一起条件不成熟的社区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这样有利于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给下一步社区支部和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的配备打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构建
社区是社会的组织细胞,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又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战略基点,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转变为政社分工与合作共治的多中心治理。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通过集中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并在此过程中让农民主动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让农民既不远离土地,又能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二、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区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图形式走过场。许多农村社区并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多数还是以村务管理老办法来对待,社区管理不到位。大多数村干部没有受过社区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管理,容易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2、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有些地方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弱,没有形成便捷有效的社区建设的参与机制。
3、公共服务薄弱,服务水平不高。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社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农村社区还没有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上仍显不足,如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便民服务资源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乡村管理服务向社区管理服务的转变。
4、社区意识淡薄,居民文明程度不高。社区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管理办法和创新意识,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不少地方都配备了大学生助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仍不能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需要。
5、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村级投入不足。三是社会投入不足。
6、社区文化缺失,业余生活单调。
三、实现农村社区有效管理的创新及路径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以生活方式转变带动生产方式转变,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路径选择。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1、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领导机制。要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2、积极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将村民自治引入社区建设,使村民在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社区建设活动中享有话语权、参与权,这样必然有助于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3、培育公民意识和社区文化中有所作为。在社区管理模式上,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自治之中,发展公民意识,培育社区文化;社区一般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娱、体育、科技、教育服务;社区环境整治。并使志愿服务及社会工作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文化活动和协调、以促进社区内的公共参与,从而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保障建设
在寒暑假和双休日,有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高邮车逻镇社区,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孩子、家长、学校和政府的重视,其协助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举办校外教育辅导站,连续三年为市、县提供观摩现场,受到了原教育部副部长、江苏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湛的充分肯定,《新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推介。从2012年开始,车逻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社区育人”功能》省级课题研究,本文从车逻镇社区角度对加强农村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一、明确教育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管理和组织领导机构
社区教育志愿者必须坚守信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必须尽己所能,不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任何盈利性活动,帮助孩子,服务社会。
车逻镇社区教育志愿者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工委、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倡导,由社区教育中心具体负责统一的招募和管理。为方便有效地开展工作,志愿者经批准后进行登记注册,发放《车逻镇社区教育志愿者》证书,即成为社区教育志愿者。社区教育志愿者接受社区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指挥,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制订一套教育志愿者管理制度和章程
车逻镇社区教育中心制订了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和章程。在社区教育志愿者管理制度和章程中,规定了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志愿者的招募、登记注册、分级和注销。明确了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权利义务、日常管理、培训与奖励等内容。
有好教师就有好学校,同样,有好的志愿者就有好的社区教育,就能充分发挥社区育人功能。“专业技能”是志愿者的立身之基。同时,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孩子的期盼,客观上要求志愿者务必勤于学习,不断以新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关于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1.凝聚“五老”力量
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艺人,这“五老”队伍是我们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主体力量,目前共有“五老”82人,其中18人正常参加活动。他们中有省劳模、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陈普山同志,有二胡能手、爱好曲艺的周道元先生,有吹拉弹唱、一专多能的文化站老站长陈德璋同志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些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亲情优势,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2.动员在职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争当志愿者
镇教育中心校从211名在职教师中,推荐26名党员、骨干教师光荣地成为首批志愿者,大多是扬州市、高邮市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他们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
四、关于教育志愿者队伍的服务内容
车逻镇教育志愿者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构筑“德育”课堂,开辟公德育人新天地。开设科技创新辅导,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才能。举办文化学习辅导,提高基本技能技巧。
近三年,车逻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志愿者免费办班,开设舞蹈、二胡、笛子、绘画、书法、口语交际、思维体操、自然探索、百树林文学社、电脑十五个兴趣班,吸收学员400多人。
为了检查教育效果,社区教育中心还建立了考核奖励制度,对接受志愿服务的孩子进行考核验收,观看他们的才艺展示和成绩展示,对成绩优秀的学员发给奖状和奖金,对完成任务好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
五、关于阵地建设和经费来源
车逻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把发展社区教育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镇“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协调共建。明确经费由镇财政承担,专项经费“一事一议”,并逐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搭建服务平台,真正让孩子们感到“学者有其所”“乐者有去处”。
目前,社区教育中心占地32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有标准教室12个,配备了教师办公室、书画室、音乐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乒乓球室、健身房、舞蹈房,有36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1个,图书8000多册,多媒体、音响、一体化文印等设施齐全。
一、江苏农村新社区的三种类型
根据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直接动因,大致可划分为“征地拆迁安置型”、“耕地整理安置型”和“康居示范型”三种主要类型,且各种类型特征鲜明。
征地拆迁安置型新社区。以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农村新社区,是典型的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主要特征是:第一,新社区规模大。第二,居民社会身份改变。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农村新社区,以“双失型”居民为主体。绝大多数居民已完全失去了原有承包耕地(包括自留地)和农村宅基地,其社会身份特征已经彻底“非农化”,其生存形态也已与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第三,居民原有的社会组织隶属关系被彻底打破,基层社会组织必须重新构建。
耕地整理安置型新社区。通常以“万顷良田工程”等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为抓手,在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下形成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变。新社区绝大多数居民仍保留原有集体土地承包权和自留地经营权。但在承包地经营方式上,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苏南多数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类土地流转平台,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具体经营方式上,以大户承包经营为主,部分为农业企业承包经营,少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市、镇两级政府为鼓励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往往实行政策性财政补贴,每年每亩补贴规模经营者300元左右。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基本上仍维持原有的分户经营方式,有些地方政府为解决农户集中居住后耕作半径过大、路途太远的矛盾,每年给农户发放一定数额的农业生产交通补贴。
第二,居民社会身份未变。与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变相对应,耕地整理安置型农村新社区居民的农村户籍身份没有改变。对于非整村拆迁的新社区居民而言,虽然居住地离开,但与原行政村仍保持着所属关系,特别是经济上仍保持密切联系,如村委会换届选举等重大活动也都要回到原行政村参加。在社会保障方面,苏南大多数进入各类企业的职工基本上已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而仍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及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只能参加“新农保”,目前每月每人领取的最低养老金标准为60元。在我们调查的吴江震泽镇,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60元。
第三,社会管理上双重架构。耕地整理安置型农村新社区规模通常较大,同一社区内往往集中了不同行政村的居民。事实上新社区居民的生活居住地与村民自治组织往往形成了空间上的分离。一方面,由于其与原行政村在土地承包等经济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另一方面,当然也要接受现居住和生活所在新社区的管理,这就形成了新社区居民受原行政村和新社区组织双重管理的态势,原行政村管理职能在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占主要地位;新社区组织着重负责社区治安、生活服务和社区环境保洁等,居相对次要地位。
康居示范型新社区。康居示范型新社区,是目前全省各地最为常见的农村新社区,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它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新社区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并非是行政指令性的大拆大建,而以农户自由选择为导向,入住农户规模多在100户左右。第二,居民社会关系不变。社区居民原有土地承包权属关系不变,自留地隶属关系不变,新社区居民与原有村组自治组织的隶属关系也维持不变。第三,新区建设统分结合。即新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由村集体统一建设,以优越的环境条件吸引村民自愿落户新社区。居民住房则按规划的地点和宅基地面积由农民自建为主,农民自建房较少有政策性补助,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投入负担较轻。许多地方对农户旧房翻建有强制性规定,即必须迁建到规划的新社区。第四,社区管理村社合一。新社区建设规划中,各地通常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地点、村民生活服务网点设在新社区。
二、江苏农村新社区管理的困境
管理体制不顺,“管不着”与“不服管”并存。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大型农村新社区,居民跨区域居住、与原基层自治组织空间上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集中居住的村民仍要在原村进行选举、获得集体资产分红、享受相关福利待遇等,因此他们与原村的关系很难割断,心理归属也倾向于原行政村,户籍关系留在原行政村。理论上新社区管委会与原行政村对社区居民实行双重管理,但两者管理职能上难以有效整合,双方的责、权、利难以协调统一。原居住地村委会往往因“跨界”管理不方便而“管不着”。新社区村委会则因不是本村的村民,管理起来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加之集中居住的村民又觉得居住地村委会不会给自己什么利益,往往也“不服管”。还有部分在集镇购房定居的村民则出现“无人管”的状况。
拆迁安置政策前后不一,居民长期积怨影响安定。征地拆迁安置型新社区,通常是边拆迁、边建设,居民拆迁工程也是分期、分批进行的,往往是建到哪拆到哪。拆迁安置和补偿政策缺少连贯性,使得新社区干群关系“先天不足”,给新社区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及和谐社区建设带来很大麻烦和阻力。
社区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维修难。总体而言,目前农村拆迁安置新社区的房屋质量远不如商品房,居民意见很大,新社区管理人员每天为各种问题消耗大量精力。此外,新社区建筑质量不高,维修压力自然就很大。而农村新社区物业维修难,没有物业维修的经济承受能力,而申请使用物业维修基金,则难上加难。据了解,农村新社区基本上不可能申请到物业维修基金使用权。
社区管理经费无着落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苏中、苏北农村新社区,至今未见靠收取物业费维持社区日常运转的。目前不同类型的农村新社区,物管经费筹措的来源也不相同。康居示范型新社区,居民来自同一个行政村内的一个或相邻几个自然村落,实行村社合一社区管理体制,也即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社区管委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物业管理经费来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户规模的康居示范型新社区,每年的物管经费在15—20万元之间。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农村新社区,目前的物业管理经费通常由地方财政承担。
居民对新社区归属感不强,民主管理亟待加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足,社区凝聚力不强。部分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村民自治不能有效落实,村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设流动票箱、拿钱买票的现象也不鲜见。此外,部分社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政化色彩,管理干部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居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有限,社区民主管理和居民自治流于形式。
新社区管理者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原行政村比较而言,已建成的农村新社区,尤其是以拆迁安置为主体的新社区普遍规模较大,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十分繁重,社区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大、强度高。当前社区管理人员中大部分由原行政村干部转任,与所承担的繁重管理工作任务比较而言,社区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江苏农村新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
尽快理顺新社区管理体制。要在积极借鉴城市居民小区管理经验的同时,较好地适合农民集中居住的特点;农村新社区管理也不能是单一模式,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新社区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社区管理模式。对康居示范型新社区,由于新社区居民与基层自治组织的经济纽带和社会组织关系没有发生改变,现行的管理组织体系也无需变更,需要重新适应的是新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方式,还有新增加的社区物业管理成本的消化。对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农村新社区,其居民身份、生存状态已完全城镇化。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专职、稳定的社区管理队伍,管理人员部分从乡村干部中分流,部分采取面向社区和社会公开选聘;二是发动和依靠群众,教育农村居民改变原有不良生活习惯;三是针对失地农民建立创业机制,帮贫扶弱,提供公益性岗位,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四是努力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组织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对耕地整理安置型农村新社区,一是要建立专职、稳定的社区管理队伍(包括明确职级、报酬、经费来源);二是要加强新社区组织与原行政村相互间理解、沟通与工作交流,努力探索并建立制度化、高效率的协调工作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三是组织筹建物业委员会,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社区管理人员目前以原有村组干部为基础,今后应逐步引进年轻新型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明确扎口统筹管理部门。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涉及许多政府部门。如建设局负责小区规划、选址、审批、施工许可、验收以及房屋维修基金管理;民政局负责社区居委会设置、审批、选举、公共服务,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培训、上岗、使用考核,社区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等;农工办负责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农民收入等;小区所在镇政府则具体负责农村新社区的投资施工建设。根据当前部门工作职责分工的实际情况,农工办比较适宜担当这样的扎口统筹管理部门角色。
加强长效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的城西花园社区,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完整地制定了一整套社区工作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民公约、社区民主自治制度、社区民主理财制度、社区门卫值班制度、创建工作奖励制度、公共秩序(保安)管理制度、绿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公共设施维修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治安调解工作职责、学习培训制度、志愿者工作制度、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制度,等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水平不同,不能要求各地建设统一的新社区管理和服务硬件设施,但加强新社区长效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度软件建设,应引起各地更多的重视。
积极处理拆迁遗留问题,努力消解居民怨气。拆迁安置和补偿政策缺少连贯性,是各地较为普遍的现象。各地应认真吸取这一深刻教训,保持不同时期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可比性、连贯性,充分保护被征地拆迁农户的应得利益。各地基层政府和新社区管理人员,要通力协作,不回避矛盾,积极调解处理拆迁遗留问题,真心实意地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消解这部分社区居民的怨气。
培育“造血”功能,构建良性物管经费保障体系。目前,全省各地农村新社区物业管理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康居示范型新社区物业管理经费通常完全是由村集体买单;征地拆迁安置型农村新社区,物管费基本上是由地方财政买单;耕地整理安置型新社区物业费,通常由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集体共同承担。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8个乡镇,2011年用于全区拆迁安置新社区物业补贴投入高达3000万元。随着农村新社区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完全由政府和村集体承担的物管经费筹措方式,不仅会日益加重村集体和地方财政负担,长期下去难以为继,也不尽合理和缺少效率。努力培育农村新社区物业管理的“造血”功能,多渠道筹措物业管理经费,是今后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鉴于农村新社区居民在转型期处于“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城市贫民社会保障”的弱势地位,不应照搬城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社区居民交一些、社区商业配套用房赚一些、政府财政补一些”的良性社区管理经费保障体系,比较符合当前社会现实。
而由新社区管委会通过出租社区商业配套用房获得租金收益,是培育农村新社区物业管理“造血”功能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但不少地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开发商,违反相关政策规定,将社区商业用房全部买光了,使得社区居委会接手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对此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严加防范,严肃查处。征地拆迁安置型农村新社区,大多数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居民身份绝大多数也已转为非农业户口,可以在这类社区进行“社区居民交一些”的先行试点。努力引导居民转变习惯性思维,确立付费获得服务的观念,并随着物业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向住户收取一部分物业费,逐步减轻政府负担,努力形成良性可持续的社区物业管理经费保障体系。
努力引导和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与城市居民小区相比,农村新社区的管理有其特殊优势。一是与城市居民小区常见的邻里甚至对门邻居老死不相往来不同,农村新社区是一个熟人社会,或沾亲带故,或来自同一个村组的邻里关系,熟人好办事;二是农村新社区有大量原村组的老干部、老党员等组织资源;三是农村新社区有大量刚刚失去土地的中老年闲置劳动力资源。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殊优势和宝贵社会资源,把热心的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努力引导他们开展民主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亲和力和凝聚力,达到实现充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如淮安市城西花园社区将整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网格有几幢楼,充分利用原行政村的老党员、村组老干部资源,聘任他们担任“格长”和“楼长”,参与小区的管理。要求格长每天走访辖区内两户家庭,既了解民情,又广泛听取小区内居民对社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该社区还组织社区热心公益的居民,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校外辅导站”、“社区志愿者工作站”等群众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有序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包括前述社区家庭困难居民以提供绿化、保洁和突击性劳务抵消物业费的方式,也都是很好的自我服务形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农村档案;社区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和对策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也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农村新型社区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字、图像、照片等记录形式,需要进行建档保存,以保证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可见在进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服务,减少档案管理失效所带来的问题,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能够为未来农村新社区建设带来更多的便利。
一、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特点
1.1档案内容较为繁杂
农村新型社区具有我国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即是社区形态,也不能完全脱离农村生活方式,因此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对的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较多。在档案内容当中,包括土地规划、村居改造、居民创业、就业等基本建设内容,也有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内容,还包括社会救助、残疾人权益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其相应的档案管理需求,也使得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呈现出内容繁杂的特点。
2.2形成周期差异较大
许多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有着规划-建成-投入使用等较长的时间跨度。时间跨度大,意味着农村新社区档案的形成跨度较大,对农村新社区的档案收集和管理,需要较长的形成周期,而不同的是,如计划生育、医疗、社保等档案的形成周期较短,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这对不同形成周期的档案,需要不同方式的管理。
二、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农村新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将社区建设和居民利益放在首位,进而忽视了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特别是领导层,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当地新社区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工程建设、美化建设上,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甚至出现未设立相关管理部门的问题,档案资源严重不足,档案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2未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农村新型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一些新社区并未设置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闲置”状态,而一些新社区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管理过程中,并未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缺失,最终直接影响了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档案不够全面,无法健康开展新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
1.4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当前许多新社区的档案管理部门不受重视,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空间非常狭小,甚至有些没有固定的部门办公室和档案存储室,档案在公共区或借用的临时办公室内放置,不单单影响档案的归档和分类,在档案收取时造成档案的管理问题。而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农村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极为少见,许多档案的收集、利用和管理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写方式进行,这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提高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3.1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
从认识上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这对当前许多农村新型社区的档案管理意识不足,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可以从社区领导层开始,进行宣传和培训,帮助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当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安排。与此同时,对新型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和收集意识的宣讲,充分的在整个社区工作过程中将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对于出现村、居合并形成新型社区的,则要充分保证原档案的完整性,并在原档案的基础上,对新的档案进行衔接,保证档案的合理性和时效性。作为新社区档案的关键,将农村新档案的变革资料保存完整,是帮助未来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保障和前提。
3.2建立严密的规范制度
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和基础。特别是当前的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为了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严密的规范制度十分必要。当前我国对档案管理制定了一定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中严格要求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内容,如档案装具的消毒、出事和消防措施;档案的调阅、查询流程等。农村新型社区在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把握上述管理规范的原则,将管理制度与管理现状充分的融合起来,使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在已经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并未有效开展和实施的新型社区,则要对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规范日常工作,并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4提高档案管理硬件水平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问题,应充分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完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投入,积极的建设高配置的档案管理设施,特别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并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存储、调阅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档案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蔚. 对农村新型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 北京档案,2014,01(01):28-29.
关键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山区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均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对于农村山区农业及经济发展均具有较好促进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通过有效途径及方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保证其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1当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山区水利工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对于农村山区水利工程而言,其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从而保证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然而,在农村山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及生产方式的改进,对于水利工程也就有着更大需求及更高要求,而由于各个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仍旧比较落后,现代化农村水利工程相对而言仍旧比较少,已不能够适应农村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一些使用中的水利工程也未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管理,对其实际应用也就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其次,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机制。在农村山区水利工作建设及管理工作过程中,建设及管理机制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可得以较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仍旧比较落后,缺乏合理建设及管理制度、方法,未能够较好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所选择管理方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管理机制,很多工作人员也就未能够积极开展建设及管理工作,最终必然也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水利建设及管理人员属于关键影响因素,工作人员素质会直接影响建设及管理水平。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仍旧比较差。具体而言,在水利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仍旧比较少,很难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求;另外,专业化建设及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因而建设及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也就比较低,由于很多工作人员未能够掌握现地化管理理念及方法,也就很难以现代化方法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从而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未能够较好开展[1-2]。
2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有效途径
2.1强化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及管理
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为能够保证工作得以较好开展,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该工作加强重视,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及支持,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从而使水利工程现代化得以实现,使其更好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对于一些老旧水利工程应当加强维护管理,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应当及时发现,并且通过有效方法将其解决,从而保证已建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好工程效益。除此之处,对于一些废弃水利设施应及时拆除重建,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使水利工程利用率能够得以提升。
2.2构建科学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
为能够更好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首先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机制,从而为该项工作更好开展奠定理想的基础。首先,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管理制度,并且应当真正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从而保证该工作得以更加良好开展;其次,应当选择合理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传统管理方法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对传统管理方法及模式进行完善,从而使管理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得以提升,保证更好开展建设及管理工作。
2.3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在农村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过程,还应当积极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及水平,从而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较好人才支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从而提升其专业水平及能力,保证其能够更好利用专业方法及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应当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水利工程管理各个方面工作均保证较好开展,保证水利工作作用得以更好发挥[2-3]。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