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音乐成为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要想搞好初中音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目标编制上,尽力保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对教学目标和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努力做到阶段目标和长远目相匹配。初中音乐教学以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特点,结合年度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学期、具体课时,将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协调统一。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将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分解细化,使音乐元素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完善教学过程,传递教学理念,巧妙利用多媒体、视频、影视桥段、竞技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一些指向不清晰的问题,使音乐老师有时不知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清晰的表现,老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这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对音乐教学的探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提高。

3.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音乐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十五分钟对当天的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大致了解,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解决。在音乐教学与实践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从歌谱识别、实际唱功、后期音乐处理与制作等,根据情况对学生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和跟踪。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对学生状态的调整和跟踪具有重要作用。

4.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方法上,结合故事情景、背景介绍、音乐对比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鼓励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加提问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小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这些手段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初中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音乐课,怎样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提高艺术素质的目标。

1.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全面发展。 2.不断探索新教法,改变教学方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程中进行探索。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愉悦感

初中音乐的教学不是呆板生硬的,要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愉悦感。首先,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进步的。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再次,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引人入胜。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4.培养自信,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而进行纠正,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音乐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这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首先,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其次,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设备、网络、乐器等。 5.结论与认识

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统一和改进的方法,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力求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愉悦身心,达到新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代,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更新教学的方法,丰富自身知识和文化底蕴,不断地探究新课题、新方法,与时俱进开发课堂资源,拓展教育途径与教学方式,使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推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过程;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7-01

一、明确把握教学目标

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在音乐教学目标上要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音乐教学的目标要结合音乐教材,这样才能突显目标的针对性。音乐老师要从真正意义上把握音乐教材,能够知晓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音乐教材素材,这就要求音乐老师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教材、音乐素材,对有用的音乐素材要做到高度深入和透彻性领悟,教学目标的明确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首要前提。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力求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一致。力求教学目标安排的合理性,力求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协调,一般来讲,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的,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特点以及年度总目标出发,然后把学期总目标一一对应于平时的每节课,争取将“音乐知识、唱歌、音乐创造与实践、器乐、音乐欣赏等课程落实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需要恰当地安排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老师可以采用拆分的学习方法去安排教学内容,逐一实现教学目标。在传授某一音乐知识要点时,老师可以对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老师可以事先进行示范,然后鼓励学生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待老师检查完毕后在开始进入下一个目标的实现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牢固性把握,对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于音乐课堂上的大小目标也应该予以重视,小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是以大目标为基础和蓝图的,具有阶段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过渡阶段,而不是一蹴而就。老师要积极思考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更优质地完成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欲望,结合大目标,层层推进,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教学目标的实施是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教学目标的实施要从唱、看、动、听多个角度去深化。分解目标,坚持信息目标的交流充斥于每个教学环节上。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化音乐教学目标信息,需要音乐老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图片、视频、声音多媒体设备或者采取游戏竞技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习得知识,这种刺激学生神经系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提升。信息在教学课堂上的交流和贯穿坚持有意无意的强强联合。另外,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指向不准,甚至奇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老师应该予以重视,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应有价值,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和提升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最后,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争取在每堂课结束之际,老师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对此堂课的教学内容情况进行一次整体性质的反馈了解,从大体上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发现、所提出问题应该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各个阶段的正常开展。尤其是歌曲教学上,老师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发现学生从看歌谱、开口唱直至最后所进行的后期性艺术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状态。这是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调解事后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遵循恰当的原则,坚持以音乐为基础,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选择可以从生活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入手,逐步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譬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两种不同节奏,或急快,或平缓来表达同一句话,在学习三连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于“三人行”等词语来指导学生。其次,在联系生活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音乐素材意境、内容、感情等方面的想象和体会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学生的想象打开开启心灵窗户的钥匙,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情景教学,鼓励和指导学生切身体会音乐、感受音乐。

三、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过程的开展有效而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在导入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温故导入法以及开门见山导入法等。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另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活跃气氛等等,这些优势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唯有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几个环节充分整合起来,打造一个活跃、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流行音乐;课堂教学

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在网络多形式的影响下,汲取了西方欧美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更多年龄段的人喜欢它接受它,其中不乏千千万万个初中学生,他们在多种形式的影响下,对流行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育者应该重视流行音乐的存在和它产生的影响。

一、现今流行音乐的教育状况和对学生的影响

我国现今的音乐教育主要以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主要教育体系,而作为三大音乐体系之一的流行音乐,较前两个体系明显落后,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音乐老师不喜欢流行音乐也不允许他们去欣赏,像个不愿意交流,而老师也不能掌握他们的喜好方向,更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当今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很多,方式也五花八门,它浅显易懂、时尚的娱乐性和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共鸣。而中学教育是严肃认真的,很多老师无法忽视学生沉迷不健康的流行音乐中。所以面对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之间所起的冲突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被定性为“不健康”,初中音乐老师应该适应音乐趋势大环境的发展,适当引进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秀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还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欣赏音乐,让学生在他们认可的“流行”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二、流行音乐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一)适应音乐社会文化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让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迅速的发展,直接导致流行音乐在社会中的传播速度,加上现在很多电视台的真人秀比赛、网络红人热搜等等的音乐传播类型,让流行音乐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流行音乐的音乐类型和表达思想感情上契合时代精神需求、引领时代潮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虽然有盲目的崇拜,但也促进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的责任就是正确的加以引导,防止他们盲目的追星、盲目的崇拜、提高欣赏的情趣,在课堂中加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喜好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应初中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其实现在音乐教学课本里已经加入少量的流行歌曲,在严肃音乐与民族音乐系统的教学体系的对比下,显得捉襟见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于民族音乐和严肃音乐领域,对于流行音乐的流行趋势不够重视。所以从教学的需要方面看,探究流行音乐还是有必要的。

(三)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流行音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贴近大众生活、表达大众情感、较强的时代感,之所以冠名“流行”二字,也体现了大众的审美方向和需求,因此,进行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的改革,不仅能跟随社会对音乐的审美趋势,更能促进日常音乐教学的发展。流行音乐经过长期的发展如今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快速更替性、参与性、即兴性、传播科技性的特性,多元化的流行音乐对很多传统音乐重新演绎,也充分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其中不乏有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内容。所以当很多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加入流行元素的时候,初中生还是乐于接受的,这本身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流行音乐怎样引入课堂

(一)选择适当的作品

流行音乐题材广数量多,很多音乐主题并不适合中学生听赏,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选取“可听性”流行音乐,像《好大一棵树》《国家》《平凡之路》等等的流行音乐,从主题思想到音乐旋律、风格、意境等等都很上档次,反映了一种健康思想、折射爱国情怀、积极世界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喜欢音乐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洗涤,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一歌多变灵活运用

现在很多电视真人秀演绎的作品中,很多是老歌新唱,歌曲虽然涉及严肃音乐或民歌音乐,但是重新编辑,加入流行音乐元素,让听者耳目一新。碰到这种歌曲我会老歌和“新”歌结合教学,同一首歌用不同的艺术感觉去演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配乐,意义和歌曲效果截然不同,在对比听赏的同时,学习了老歌听赏了新歌,两种艺术形式都有所了解,淡化了学习严肃音乐的抵触心理,巧妙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明确教学大纲轻重分明

第5篇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目标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要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表达以及欣赏音乐的能力,将文化的精髓融入到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仅学习中国的音乐作品,还要对国外的著名作品有所了解。

此外,《大纲》中还要求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以保证教学效果。现阶段的实施方法就是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将文字、图像、影视等形式交互展现给学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从而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仍然是传统的经验方法,与时展脱节,课堂上毫无生机,教师在课前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大量丰富的音乐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音乐的环境,使其对乐器、音乐常识和文化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由此对音乐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中的图文声像的有效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引进的,所以在音乐的教学当中,也要遵循着几个基本运用原则:

(一)多媒体技术的辅原则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因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完全代替教师进行课程教授,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不能全部依赖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课堂上需要用一个动画片中的片段呈现出西洋管弦乐器的特点,如果整堂课都用来看短片的话,不仅没有实际作用,且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在短片进行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会循序渐进。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其制作不能过于繁复,要简洁又不失美观,选择的内容合理得当,操作简单易行,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二)多媒体应用的声像并用原则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结合音乐和图像的共同演示,那么学生看到的画面要和听到的音乐保持一致的步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感受音乐的气氛。例如在学习《八音之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山南鼓舞的视频片段,为了使学生认识和熟悉视频当中听到的各种古老乐器,再把每种乐器的图片和声音单独播放给学生欣赏,与视频中出现的乐器声音保持一致的步调,环节紧凑,使学生在欢快的鼓点中激发对古老乐器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本着鼓励学生树立自己对音乐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声音和动画结合的方式建立在学生喜好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多媒体技术中信息适度原则

目前在很多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信息量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确实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看完大容量的信息,教学课程的进展一定会停滞,相当于变相的“满堂灌”,这种形式不仅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收不到好的课堂效果。例如介绍《百鸟朝凤》,教师需要利用下载好的大量图像视频进行讲解,但在制作课件时如果不将内容进行甄选,一口气让学生看完所有相关内容,课堂效果一定会从一开始的活跃气氛跌落到结尾处的停滞状态,学生会因内容过多而无法吸收,大脑一片混乱。所以在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使用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精致不花哨,教学内容不能多得使人眼花缭乱,也不能少得吊人胃口,要适当提取资源中的有效、有趣的信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设置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提起兴趣,从而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

第6篇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力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丽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我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看法、认识但这些见解、看法、认识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没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于是乎得出以上结论。其实这是他们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高中音乐欣赏的目的所在,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为此我从各方面寻找资料从一些方面引导同学们,使他们懂得音乐才能包括多方面,高中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从听赏的角度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能力,高中同学经过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有音乐才能,提高自己的音乐才能,树立赵学习的信心。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悟解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我认为必须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单纯理解“参与”为可见可听的律动、歌唱,面更重要的是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动脑筋”。高中生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体察别人的情感。而音乐作品则“最完美的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戴里克.柯克)这就使高中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不是太远。高中生有较强的成人意识,你让他们再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心中的反感,无助于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而适得其反,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思考,灵活变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多用讨论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各抒已见,集思广益。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做利用“中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较大”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同学的鉴赏力都有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教师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设计课时,不能仅凭主观的臆想来创设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目标地去编排每一节音乐课。

一、教师应明确、把握教学目标

1.俗语说治标不治本,要想整体课堂被优化,就要优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应该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对于音乐的教学目标应该使之具有科学、有效、合理、明确以及可行性等特点。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应该懂得推陈出新,把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前提下,更要贯彻到课堂上,把音乐知识教活,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全面地去了解音乐教材。

2.教师应该有机地统一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拟定,完善教学目标,让其更加合理,把教学大纲作为其基础部分,把握好教学目标的精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地教学,在每一节课堂之中,都争取做到把音乐知识与历史以及音乐实践和创造完美地结合,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器乐,增进自己的音乐思想锻造,而这和教师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是离不开的。

二、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

1.对于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讲求适度的原则,在坚持音乐作为其基础的前提下,更应该确立好教学方法,让它更加有效。首先,教学的方法优化与选择能够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与所感作为切入点,缩小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跨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忱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两种不相同的节奏去表达相同的一句话,可以通过缓急让学生了解三连音的全部过程。

2.对于联系到生活的音乐链接,教师可以以此来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可以通过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形式,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在音乐素材的内容、意境与感情等方面,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想象这扇窗户来开启内心深处的音乐之门。教师可以适度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导与鼓励学生的切身体会,通过感受音乐来了解音乐,从而掌握音乐的精髓,增强自身的音乐素质。

3.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过程,过程是结果的前提,优化整体的音乐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与恰到好处。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插播一段音乐人物的小故事,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悬念导入方式以及温故知新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对于课堂进行之时,应该鼓励学生带着怀疑去学习,多提问、勤思考。也可以有组织地展开一些课堂上的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把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初中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标志着小学生向中学生身份的转变,但是思想和小学阶段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学习性心理较强,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初中音乐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灵感思维,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缓解学习疲劳等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策略方面的因素等,针对此种情况,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已经把音乐有效教学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那么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如何实施,涉及到的具体教学策略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思。

二、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狭隘。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观念狭隘,认为音乐又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就是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不会受到表扬或奖励,只要按照正常的教学任务授课即可,至于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学的多或少,掌握音乐知识的深浅程度,一概与教师无关,这样的教学心态,教学观念,又怎会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转变教师观念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所在。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为,教师台上精彩的讲解,照本宣科,学生台下被迫的机械的听讲,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无比,枯燥无味,整节课结束,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学生似乎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下课后反而变得活泼好动,这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目前有很多老师依然在采用,久而久之,学生们在严肃而紧张的教学氛围就会产生对音乐的厌烦心理,进一步在课堂上表现出抵触行为,如打瞌睡、无精打采、分神等等,在这种教学情况下,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3.师生关系不和谐。

师生关系不和谐是目前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很多老师不论是在教学或日常生活中,始终把自己摆在教师的地位,对学生始终是严肃而紧张的态度,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一种绝对权威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形象,学生们对老师本来就是敬畏的心理,如果老师平时的表现不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不是经常和学生们一起交流,探讨的,不是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好朋友来看待的,学生们也就只好敬而远之了,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加快,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已经受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因老师而异,各不相同,本人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而引领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授,更是认真,负责任精神的传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首先对音乐的认知方面,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音乐同其他学科,如语数外一样同等重要的观念,无论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都应该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去教授,最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进而好好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种音乐器具的使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避免传统以往的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迫听讲的局面,其次还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之前,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流行歌曲或古典音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再次除去课内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实现音乐的有效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3.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4.改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不和谐,致使老师和学生一见面就会表现的剑拔弩张,老师看见学生是面无表情,一脸严肃,而学生一看见老师就头疼,哪里还有心思听老师讲解?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為一句空谈,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讲,从而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顺利的实现了。

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思路;重要意义;音乐素养;艺术气质;素质教育

一、增强现阶段我国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重大意义

世界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语文)、数字(数学)、音符(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久地沉浸在音乐世界中,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气质、熏陶人的性情、建立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音乐的学习是学生成才之路上的一大助力。因而,增强初中音乐课堂实效性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1.学习音乐知识,增强音乐素养

学校开设音乐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音乐知识,了解到构成音乐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全面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感受力和理解力,使学生真正步入音乐的殿堂。

2.增加感性认识,陶冶心性

推动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发展,使学生在增强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情操,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心性,一举多得。

3.增强学生智力

音乐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以其动人的旋律和名种频率的音高、不同音域的名种音色全面刺激听觉神经,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美好感知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神秘的想象,在不自觉中强化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敏捷性,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以极大的强化。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暴露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初中音乐教学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仍旧有很大的局限性。

1.教师音乐素养低

由于缺乏系统性地音乐学习,存在相当一部分老师自身音乐素养低下,对音乐理论知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由缺乏音乐知识的其他科目老师兼带,教师音乐素养的欠缺也成为长久以来制约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障碍。

2.缺乏音乐教学环境

目前,许多学校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内容,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副课”的层面上,对于音乐活动和课程安排偏离教学大纲,自然无法有效增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音乐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

三、关于增强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与学习的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1.注重教材的最优化选择

初中的音乐教学毕竟不是专门音乐教学,不是以培养音乐技能为最终目的,课程内容无需太过专业和高难度,因此,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慎重至极,既不能过分艰深,又不能流于浅俗。不以介绍专业音乐知识为目的,而应该侧重于对音乐鉴赏和熏陶为主,同时也不要忽视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2.丰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音乐教学是艺术鉴赏课程,不同于传统文字性教学,应改变以往以教师纯粹性讲授为主的套路,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感,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鉴赏电影电视音乐、戏剧艺术、音乐知识报告会、演讲会,甚至于自然世界中的鸟声、水滴声、花开的声音,以至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都要留心借鉴,充分运用,不要依赖教材上的乐理知识教授。

3.营造民主氛围,加强课堂互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加强师生间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现场演唱,为此,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增添多媒体因素来实现。

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教育经验就音乐学习的意义作简要阐述,即:(1)学习音乐知识,增强音乐素养。(2)增加感性认识,陶冶心性。(3)增强学生智力。并指出初中音乐教学的问题:(教师音乐素养低,缺乏音乐教学环境)最后提出本人有关增强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与学习的实效性的几点建议:(1)注重教材的最优化选择。(2)丰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营造民主氛围,加强课堂互动。由于本人阅历有限,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权作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法;实践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5-01

初中音乐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主要平台,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学生只会张口唱,不能睁眼识谱,这是一个败笔。这就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音乐课,怎样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提高艺术素质的目标和艺术性。

一、正确认识音乐课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中音乐课教育教学当中,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二、灵活运用教法及教学方式

教法和教学方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程中进行探索。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吸取经验,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音乐教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施教,贵在创新

前人道:“教无定法”,初中音乐的教学不是呆板生硬的,要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兴趣。首先,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进步的。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再次,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引人入胜。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自信,激发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而进行纠正,这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音乐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这却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首先,教师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剂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其次,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报刊、杂志、乐器等。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统一和改进的方法,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11篇

音乐之美在于荡涤人心,它从听觉器官入手,给世人传播美,从而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特征,并且把握其特点,加以利用,让音乐动起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如此,初中生才会真心喜爱音乐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学会感悟。通过音乐课,让初中生从简单的听进入对其内涵的感悟和理解,听懂音乐的神圣,听懂它的唯美,使学生真正热爱音乐课,拓展他们的见解,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初中音乐活力课堂,让音乐迸发能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这样的活力课堂该如何构建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音乐活力课堂

课堂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殿堂,只有课堂环境良好,初中生在其中才可以放松身心,将心思都放到学习中,他们才会学好。老师要想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必须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设氛围,让他们拥有主动性,愿意认真学习音乐。只有做到这点,才会激发音乐活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讲故事、唱歌跳舞、播放视频等等,都能达到理想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看似高深莫测,其实有时只需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方法就能实施得很好。例如,老师可以在给学生授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然后从这个故事入手引出这节课,如此可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一开始就进入这样的故事情境。现在多媒体使用方便,就要懂得将其利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它给学生播放音乐视频,不仅要从听觉上给学生一种享受,还要让视觉从旁协助。

二、打造互动空间,生成音乐活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是学生,授课人是老师,两者都是主体,缺一不可。要想让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效益,就需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即打造一个互动空间,让老师和学生和睦相处,让音乐课堂响起和谐的动听之音。很多初中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部分原因就是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代沟,在课堂上感觉不自在。老师需要了解这一点,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填充师生之间的这条鸿沟,让初中生愿意与老师交谈。如果老师有什么做得不正确的地方或者学生有其他见解,老师都应该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诚恳地接受批评,虚心采纳学生的意见。学生一旦没有了隔阂感,就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音乐活力课堂自然也就生成了。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歌曲,然后开一个讨论会,针对这首曲子,大家各抒己见,老师不给学生任何评价,只当一个听众,学生之间可以唇枪舌剑。除非出现过分的争执,否则老师就只当学生的听众、朋友,而非老师,将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如此,师生之间是静的互动,而学生彼此之间是动的互动,打造这样一个空间,让课堂氛围活起来,生成音乐活力课堂。

三、实践创造性思维,展示音乐活力课堂

理论学习得再多,终究只是绣花枕头,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学习也是如此。初中生上音乐课,不仅仅只是为了听,更是为了悟、为了懂,而如何证明他们真的从中感悟到了美呢?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来证明。老师让学生听过音乐后,不能就这么结束了,必须要让他们再通过实践创造性思维,形成自己的感悟能力,通过大脑运转,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而音乐课的价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初中生通过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自然也展示了音乐活力课堂的意义。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不愧于音乐学习,对得起自己听到的这些美妙之声,展示初中音乐活力课堂。例如,听过一段歌曲,老师需要让学生自己唱一遍,当耳朵听到的音乐再从自己的嘴里被唱出来时,这样的过程就是实践,能教会学生很多。然后,大家从歌曲中也会受到不一样的启发,无论是音乐创作方面,还是生活感悟方面,这时候可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认识,谈谈从中得到的感触。通过自己的声音,学生对音乐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听,而是深入内涵的说,实践创造了思维,展示了初中音乐活力课堂。

让音乐活力四射,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这是当前教学大纲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老师就要将它践行到底。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音乐活力课堂;接着打造一个互动空间,生成音乐活力课堂;最后是通过实践创造性思维,展示音乐活力课堂,这样的“三部曲”,可将初中音乐活力课堂真正构建好,让音乐迸发活力,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生 音乐赏析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展音乐赏析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国初中学校要重视音乐赏析课程,借助音乐的力量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主要研究初中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初中音乐赏析课程的主要任务

初中音乐赏析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具体而言,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通过音乐赏析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作品、音乐体裁、音乐家、音乐史等音乐赏析基本知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赏析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其次,要通过音乐赏析教学,使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我国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观点,抵制庸俗、低级音乐的影响和侵蚀。

初中音乐赏析课任务繁重,开展音乐赏析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关键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生音乐赏析课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赏析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由具体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师生的音乐水平及经验等因素决定的。赏析教学常用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调查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

赏析教学是双边教学活动。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必须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中学音乐教师除学习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应当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或对新生进行音乐考查、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小学音乐课中所赏析的曲目和赏析水平等情况,为制订教学计划和研究赏析教学方法,奠定实际可靠的基础。

(二)将欣赏与分析有机结合

音乐赏析课不同于学生在课外自学或听听音乐,仅限于官能赏析感知一下好听不好听就罢了。初中音乐赏析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赏析分析方法,通过初听(官能赏析)感知作品,有个初步印象。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师生对作品讨论、分析后复听,进行对作品的感情和理智赏析,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赏析分析作品,可根据作品的难易或大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注重实效。对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作品,可先赏析后分析;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复杂、较难的作品,可先简介分析,后赏析;对交响曲等大作品,可以分乐章边分析,边赏析,归纳小结后复听全曲。从直接听音乐入手或从教师介绍音乐作品理论知识概念开始,学生都没有离开感性认识的基础。它只是在感知的形式上,感性认识表现序列上不同,可直接从表象开始认识。所以,教师可通过选择的典型事例和音乐曲例,实现学生认识的飞跃,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赏析、分析,分析、赏析互相交织配合的使用方法,实质上也是学生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认识互相交织,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了调动学生赏析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使用视、听和记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电唱机和唱片、录音机和磁带、幻灯机和幻灯片、闭路电视以及音乐录像、乐器演奏图、音乐图表等视、听觉直观教具。条件不具备的,则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范唱或范奏,可运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法,让学生直接赏析。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范唱或范奏,可直接而形象地和学生交流感情,具有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性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运用,注重实效。

(四)将音乐赏析和唱歌、音乐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机地配合

为了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唱歌,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歌曲作了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揭示了歌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赏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唱歌教学中初步接触过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结合赏析内容分析讲解,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加速学生对赏析作品的理解。有的音乐知识教学必须结合赏析课进行,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使之成为理性认识。如学生赏析了各类人声的演唱后,教师再进行“人声分类”知识的讲解,学生就有实感。教师介绍某项乐器的形状、构造和性能后,必须赏析该乐器演奏的音乐。学生通过音响实际认识了乐器的性质、音色和表现力后,才算真正理解了该乐器的性能。教师给学生讲解民歌的分类和特征时,一定要让学生赏析各类民歌。在听的过程中,对各类民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对不同类型民歌的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就不会发生相互混淆的情况。

(五)适当安排一定练习

赏析音乐作品若只听一遍,学生一般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中,通过复听,分析和小结,用复习、巩固的方法,不断地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以后的教学,在复习巩固旧课的基础上教学新课。这就是所谓新旧教材交织和旧教材渐离的复习、巩固教学形式和方法。具体复习巩固的方法很多,可运用问答法;识记,抄写,听辨和视唱音乐主题;做音乐赏析作业等复习巩固题加深理解记忆,防止遗忘。

第1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43-01

音乐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教人以歌曲或乐曲,还可以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音乐一方面给人以美,另一方面引人向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意义是深刻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思想情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把音乐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分析、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用心、用情感受、体验、表现,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在音乐艺术美中寓于德育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这样论述:“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音乐教育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美育手段,对于学生品行修养和情操陶冶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旋律、节奏、音色、节拍、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将其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诱导学生进入歌曲、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理解、表现、鉴赏美好情感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如教师在开展《义勇军进行曲》教学实践时,在单纯教授学生如何发音,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后,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作词、作曲时代背景、作词者、作曲者的生平,同时,更要理解和掌握歌曲中如冲锋号角式的呐喊,在一阵阵“前进”“前进”“前进”的呼声中,表现了对苦难承受的限度及对祖国未来无限希望的憧憬。同时,特有的三连音的音乐艺术表现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演唱者对祖国无比热爱,进而树立强烈时代责任感。每一个同学们在演唱时,强烈的感情迫使其严肃、自豪。如在讲授《送别》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李叔同其人其事,要让学生知道《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讲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是人生的天问风景,在清词丽句行间,蕴藏着禅意,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给人以几多凄美、几多思量。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深刻领会、感知歌曲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这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充满美与善的艺术形象,使善与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开花结果。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通过艺术的美感教育来启迪和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将欣赏与感知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特殊优势,这完全可以和死板的政治教育区别开来,更有别于向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硬性灌输。相反,而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的艺术美感巧妙结合起来起,以美来开展社会教化,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不经意间接受德育教育。从《诗经》到现代歌曲,我国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十分丰硕,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目的的选择音乐作品,一方面注重作品要思想性和艺术性俱,另一方面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展示音乐作品丰富内涵及艺术形象。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一直被人们经久传唱,歌曲的旋律有浓厚的民歌特色,意境悠远,通俗感人,节奏坚定、平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教会学生用镇定、舒展的歌声来表达抗日英雄王二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的爱国主义歌曲,可以达到重塑学生心灵的目的,使他们不断地感知、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各种课型中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教学、欣赏教学、综合训练四个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于各种课型之中。关于欣赏教学,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音乐艺术美的感悟过程过程,在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与此同时,可以感知音乐里面蕴含的道德元素,如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感知这些力量的同时,学生的人格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思想觉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得到熏陶,心性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为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歌曲中的思想道德元素,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思想境界。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各方面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其所能、尽其所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贯串于音乐教学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蓉.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J];大众文艺,2011(03).

[2] 郑长娟.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素养;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18-01

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主要阵地。当我们直面"如何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时,却呈现"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差异性。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音乐教师,我是《新课程标准》的忠实贯彻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在寻思的问题,也是我努力工作的方向。鉴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我认为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三点,即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课后反馈是关键。

1.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石。音乐教师不仅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换句话说,能胜任新型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身兼多职、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堂备课能力的展现,也应当包括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顺利备课的前提条件,而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环节。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过程,备课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音乐教师必须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确定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也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体验能力、表现能力缺欠等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以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教材为媒介而进行的一个特殊的双向认识和互动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备学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也能反映出备课的充分性。总之,作为教师素养的提高决不能只看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备课也决不能只备教材,还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又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进而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语言、授课技巧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课堂讲授是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精讲"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将重点、难点、疑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好基本知识,这时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指语言的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更重要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地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和运用,讲求言简意赅,力争科学生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时地集中到知识点上来对其进行准确地把握和领会。也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直击目标,使他们在明了之中,亲近音乐、接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当然,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也只是相对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插入故事,讲笑话或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用语就具有幽默、风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身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更要生动形象,不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轻重急缓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魅力独具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增强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必要的授课技巧来有逻辑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3.课后反馈是关键

课后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布置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这种终极评价方式中,学生也能从教师认真的批阅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习题,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但是,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检验音乐课堂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现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有效性。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课后反馈至少应当包括课外音乐活动、文艺表演等应用范畴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方面。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培养其音乐实践的能力,而音乐实践能力的养成必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2010(23).

[2]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3] 李焕之.谈谈中学的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1951(01)

[4] 袁盛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快乐阅读,2012(10)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知识;理解能力

中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东西已经有一定的理解,通过音乐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感受音乐即享受音乐,有了理解音乐的基础,才有可能使精神受到陶冶,故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视为重点任务去完成,这方面的任务主要体现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思考。同时结合教材,按照教材规定教授音乐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比如识谱等能力。

由于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受环境和心情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音乐对不同的学生可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同一音乐对不同心理的学生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这跟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情绪、心理都有关系。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只要学生听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有道理的,而且的确引发出了符合本人心情的联想与想象,教师就应当给予承认,因为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引发听者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并非仅仅局限于该段音乐的标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听者的心情不同,引发出的心理反应有别是可能的,但对音乐所表现的感情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分歧的(因为正常人产生感情的心理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有个别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大家出现了分歧,必定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导致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障碍,不要一概否定,更不要打击讽刺,要仔细地诱导并研究,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素质能力。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学生愿学、乐学,学生愿意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音乐里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正常的表现。因为有感才有爱,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顺利推进。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这标志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当今音乐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遇到一些困惑,在音乐乱象的环境中,怎么才能给学生大脑输送一些健康、积极向上、激励人生的好音乐,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到真正的真善美的东西,是许多教师探索的问题。

我们必须重新理解音乐的教学内涵,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学生的心理,理解《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也就是说《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