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路基础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电路基础》教学语言的使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是指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练,科学无误。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用语规范,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科学性是语言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准确,符合学习的思维规律。无论是概念的解释还是原理的阐述,都要运用准确的术语,正确的判断和严密恰当的措词,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更不能出现错误。因为《电路基础》是一门自然科学。
(二)逻辑性原则。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是指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析,语言具有说服力。《电路基础》教学内容中很多地方的逻辑性较强。我们的教学用语不仅要有思辨性还需要逻辑性。为使教学语言具有思辨性和逻辑性,教师要依据思维的规律,组织严密、完整的语言程序,控制如语言的表达范围,避免口若悬河,离题万里。
(三)直观性原则。语言直观是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语言的直观形象描述,加以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表象和想象。它是直观性教学的一种体现。
(四)整体性原则。一堂《电路基础》课会讲很多语言,这语言要有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二.《电路基础》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一)教师精彩的导言
《电路基础》课需要精彩的导言,描写式的导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起着引导、铺垫和衔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调,像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样,将学生们引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样才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意,有许多奇思妙想,但有时又不敢说出来。针对这一情况,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心中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并让他们自由地讨论、探究。由此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乐于畅所欲言。创造每一位同学施展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
语言本身虽然只是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但特定的句词却能使人们引起相关表象的联想乃至想象,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性。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形象的语言,当描绘人、事物或某一过程时,既要赋予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又要描述出真实生动的色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在《电路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思想性渗透在形象化的语言中,把科学性融合在艺术性的语言中,变枯燥无味为形象生动,变单调沉闷为多姿多彩。例如: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时,由于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学们对电流的产生条件,“电位”“电位差”很难理解接受。用水的流动来比作“电流”,用“水位”来比作“电位”,使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东西,通过日常的生活体验,大家都知道,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了电位差的两电位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这些直观、具体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四)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
作为《电路基础》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去解决问题,就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闲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
(五)教师教学语言的形式美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必须从教学对象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各种不同的课型,不断变换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调整教学语言表达的深度;同时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应和学习情绪,随时调节教学语言的节奏。如学生有些疲劳,情绪低沉,无多大反应时,教师可有意加快语言速度,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注意,调整学习状态;适时变换句型(如疑问、感叹交替使用)。
(六)教师教学中适当利用肢体语言
电路基础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有时同学们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电路基础课堂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肢体语言具有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在电路基础课的教学中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可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收到奇妙的效果。如:在讲授电路的短路状态时,学生不好理解。就把一个教具当作电源,然后两只手分别握住电源的两端,立刻全身抽畜,表现出被电死的状态。这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对短路的概念和危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理解,效果相当好。
总之,在《电路基础》的学中,教师恰当、适时地施展自己的语言才华,展现教学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并不断地巩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训教学模式;实习工厂;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高等职业技能,为社会和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学习新技术、新科技。《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好电工、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课。
一、把课堂教学搬进实习工厂,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论知识
如,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一节时,把三相电动机理论教学内容放到实习工厂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理论边识别部件,并用仪器仪表测量,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巩固了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在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有计划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可以分两步:
1.首先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向学生演示电动机各部件并提出问题。
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定子与转子之间有空隙。此外还有端盖、轴承、接线盒、铭牌等其他附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老师解释:机座作用是固定铁心和定子绕组,通常用铸铁、铸钢或钢板制成,固定前后两个端盖支承转子轴,有的外表面铸有散热筋,以增加散热面积。
(2)转子是异步电动机的旋转部分,由哪几部分组成?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机械转矩的原动机。
通过逐步拆解电动机各部件,讲解各个部件工作原理,通过实物与多媒体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当空间彼此相差120°的三个相同的线圈通入对称三相交流电时,就能够产生与电流有相同角速度的旋转磁场;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使转子旋转起来。
2.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
要使旋转磁场反转,只要改变电源的相序,即只要把接到三相绕组始端上的任意两根电源线对调,就可以实现旋转磁场的反转,也就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向。
二、设计合理的实训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习工厂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实训任务(电动机的实际计算与设计、旧电动机的拆装与维修、制作电动机绕组等),学生要自己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方案、实施步骤,这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
1.认识电动机型号及熟练常用计算方法
如,电动机铭牌上“Y132M-4”含义: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中心高132 mm、机座长度代号(S表示短机座,M表示中机座,L表示长机座)、磁极数。输出功率P2=7.5 kW,输入功率P1=3-2U1I1cosφ=3-2×380×15.4×0.85≈8.6 kW;效率η=■×100%≈87%。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电动机因故障或维护保养等需要拆卸和安装,如果拆装不当,就会损坏电动机零部件或绕组,因而必须按一定步骤和要求进行。
电动机拆卸步骤及要求:(1)拆卸皮带轮。将皮带轮上的紧固螺钉松脱,用拉具拉出皮带轮。如拉时没有松动感,则需要在紧固螺钉孔内加入油;如仍拉不出,可用煤油灯或酒精灯在皮带轮轴套外圆周围加热后再拉。(2)拆卸轴承盖及转子。拆除前轴承盖、风罩及后端盖螺栓、螺钉,然后用木槌向后端盖方向敲轴伸端,使后端盖与机座离缝,再用手或平衡吊将转子带着后端盖一起抽出。(3)拆除前端盖。绕线式转子在拆卸前,先提起或拆除电刷、电刷架和引接线,然后拆除前端盖。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试验
经维修而重新装配的电机必须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试验:检查引接线标志是否正确,接线头联接是否牢固;绝缘电阻测定;绕组应能承受相对相、相对地的耐压试验;空载试验;测量空载电流;匝间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通过完成不同的实训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在每个任务的设计中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适合岗位培训和创业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势,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对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电子软件,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可将MATLAB语言、MultiSIM9.0等电子软件用于电路教学中,一方面可节省大量数学计算的时间,将时间更多地用于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上;另一方面,数据结果的可视化也给予学生最直观的理解和启迪,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视实训教学,把课堂教学搬进实习工厂中进行,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就可以放松了,相反更要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设计不同实训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习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为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杨元挺,唐果南.电子技术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
【关键词】电子电路;教学;策略
当前电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传统教学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局限性,有时由于没能给学生必要的表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较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有的学生“不解渴”,有的学生则接受不了;高才生被抑制,低才生又赶不上。再者现在的技校学生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逃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屡皆是,主要原因也是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同步与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1. 实行教学方法创新 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依赖于创新性教育,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课程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科研性,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实际联系性,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创造性学习。
2. 进行教学手段创新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便于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创新认识。特别是在知识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化解教学难点,既节省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初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进行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其成长过程中,走出单一的分数评价误区,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评价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摈弃传统的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和考试成绩高低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质量好差的绝对静态评价标准,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自主探索能力、成绩上升幅度等发展过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科成绩进行评价时,可对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等做出定性评价,按照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中,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消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从而保护他们的学习上进心。例如,上实验课时,对学生的态度、线路连接、实验现象、熟练程度、故障现象的检修、元器件的检测等,均根据不同程度给学生打出不同的分数,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能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动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找到自己离目标的差距,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4. 课堂语言创新 在课堂上,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讲述应该能抓住学生的心,即教师要善于使用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讲述。在语言的使用上,教师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生动活泼的表述出来,而非照本宣科,往往就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学生在他们的好奇心的牵引下,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沉淀下来。《电子电路基础》作为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与生活中碰到的很多电器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能使用通俗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为演示将专业理论知识表述出来,即将理论在实例中表述,反之又将现实中的电子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联系实际,以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产生联想。这样,既能使教学简明流畅,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难免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所讲述的这门课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能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进行表述的程度,使得学生能在自己生动形象的讲述下,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又能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组织筛选的实例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学生普遍在生活中碰到和思考过的现象,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设计;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
电路基础是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电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地基。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应定位于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而电路基础的历史沿革却是理论计算较多,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掌握听力,所学和应用脱节。电路基础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满足夯实基础,提升技能的需要,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所关注、重视,并认真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研究专业岗位群,根据职业需求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电类各专业都开设电路基础课程,但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不同,所需技能不同,教学内容就要各有侧重,根据岗位要求完成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要确定本课程要为什么岗位培养哪些技能,以什么教学情境来完成知识目标的传授和技能目标的训练,各学习情境之间如何进行衔接。学习情境以实践为主,理论知识作支撑,使学生融会贯通。再按整体设计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能笼统,一定要量化,考核时有依据,教学时有的放矢。单元设计要把教学过程体现出来,各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通过什么教学手段来完成都要详细策划。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学设计。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证基础。虽然电路基础理论已发展到相应的高度,内容也很丰富,但作为电类基础课程,我认为仍应确保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学习,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以通俗简明的方法,指导学生顺利入门,才有可能进一步深造。“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二是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科学严谨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中把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整合进教学设计,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和最新科学动态,作为“扩展和思考”的内容,以开阔袖野,打开思路。这些内容不属于基本要求,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三是注重应用。电路理论源于实践。我在讲述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案例和习题的设计中,安排大量工程实用的电路问题,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掌握起来容易且扎实。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学会。
在教学中,逐步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工程实践、学习指南、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网络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方便学生自学,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长期发展。教师运用比较、类推、启发、实例等方法讲清讲透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以及它们的作用、联系、学习方法、记忆和运用的规律;同时进行有指导的学生自学、课堂指导、常见错误辩析等;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同步观测实验现象,加深理解。加强考核和互评,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纠正误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总结规律,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而自主学习。
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电路实验是电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教学手段。
为了使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做好实验的三步骤:
一实验预习。包括实验原理的预习、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结果的估算等;
二实验操作。其间教师要严把几个原则: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操作时科学、严谨、安全;学生实践操作中的误区纠正和指导。
三实验总结。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可实施性总结;实验结果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动手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电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钻研,结合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 电路基础课程 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64-02
电路基础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电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在高职电类专业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所有专业课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对其他专业课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的特点是概念多,知识抽象,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入学成绩普遍不高,高中的学习基础薄弱,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储备严重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上好这门专业基础课,对高职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提高高职电路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讲好第一节课
电路基础课在高职的教学计划中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这门课的第一节课通常也是学生入学以后的第一节和专业相关的课,如果能够成功上好第一节课,就能帮助学生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增进学习兴趣。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并不是立即开始课本内容的讲解,而是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本专业,完成从高中向高职的过渡。
通常第一节课的内容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介绍本门课的学习方法。高中时候的学习模式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而进入高职后学生可以自由安排的学习时间有很多,如何自主安排好这些时间很重要。第一节课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给学生介绍适合本门课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进入到高职的学习模式中。(2)介绍本门课的学习内容和作用。许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的,对此,第一节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提前渗透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介绍本专业在实际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介绍电路基础课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3)考核方法。让学生了解最后成绩取得的方式,这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二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电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课堂枯燥的理论讲述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枯燥的电学理论和电学元件形象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电感元件”内容时,抽象的电学理论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和记住。讲课时,可结合身边的例子,把电感元件比作生活中的一个人——他很懒惰,喜欢保持原状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变化,所以对方向不变的直流电很愿意让它通过,而对方向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就很不情愿“放行”而产生阻碍作用。这样就非常生动鲜明地让学生理解了电感元件的“惰性”,并牢牢记住了电感元件“通直隔交”的这一电学特性,而且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三 制定有效的课堂激励制度
高职学生最后的成绩通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卷成绩两部分组成,一般平时成绩的考核都采用“扣分制”,即通过课堂点名的方式进行考勤,对缺课或者未交作业的学生适当扣分。这样的制度下,有些学生为了不扣分,虽然人坐在教室,但是心却没有在课堂上,作业也是相互抄袭应付了事,这样的评定方式并不能够保证真正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扣分制”与“奖励制”并行的方法。规定学生的初始成绩为零分,课堂上每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到黑板上来演板做对一题可以加一次平时成绩(5分或者10分),旷课或者旷交一次作业则扣一次平时成绩,最后成绩的总和就是该名学生最终的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课堂提问和演板题目的难度,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采用这样的激励制度可以使学生真正用心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 针对文理兼收的专业采用分层教学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有些专业在招生时是文理兼收,对基础差别甚大的学生同堂授课,若采用同一教学目标进行同步教学,很难促进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协调发展。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1.以分层开始,最终目标统一
电路基础课用到的理科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多的,文科的学生和理科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还有思维模式上差别较大,文科生对这种理科基础课程要建立新的思维和学习模式与方法。所以在学习最开始的阶段必须采取分层教学,让文科的学生迅速查漏补缺,缩小和理科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的差距,在学习的中期使文科和理科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水平。在学习的中后期,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所掌握内容均已经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这时教学中的分层要逐步取消。最终能达到一致的教学效果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也才能真正完成本课程教学的任务。
2.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既要考虑到文科生基础知识的缺乏,需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让文科的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同时也要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加深,使理科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课堂提问的时候,对文科的学生内容要适当简单,注重基础,尽量是书上直接有的内容,而对理科生的要求可以更高,涉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以帮助文科的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理科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3.分层教学的实践环节安排
电路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学安排中一定会有实验的环节,在实验中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相差很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每组中既有文科的学生也有理科的学生,实验课进行分组学习和分组考核。这样,每组中理科的学生可以指导文科的学生迅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缩短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的差距。
随着高职教育的革新和发展,电路基础课越来越重要,作为任课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 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最优化实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电路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09-02
电路基础是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电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把各个知识点都能够融会贯通,是任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要使学生学好本课程,就要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首先,要对所讲课程做简要介绍,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整体脉络。对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寻求与同学们生活联系紧密且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每一个课题开始学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电路知识的广泛性,进而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电路抽象的概念较多,也不易掌握,所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些实验现象,可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三相电路分析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直观形象地表现三相电压间的相位关系,同时将软件仿真技术穿插在教学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形象的曲线图形。学生观看到实际效果后,将对电路产生更大的兴趣。最后,扩展知识面。电路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在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直接引申到以后专业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习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参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按照大纲要求、在尊重学校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思考题供课后探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采用多鼓励、多辅导等方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目前高职院校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除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比如采用设问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调动同学的注意力和思维,问题通过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类现象引入,可以由教师设置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从而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作用。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前,设置提问:“日光灯电路中整流器的作用?”“闸刀开关拉下或合上的瞬间,开关的接触片之间总是产生一些电火花,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在这种方法的调动下,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入主动求知状态,只要在上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其思维,那么就一定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绝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要及时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学生的观点即使有正确的,也要征求其它同学的不同看法。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呵护学生的自尊。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调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学生掌握介绍新知识,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已掌握的旧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到以旧导新,例如在讲授电路的暂态过程时从电容器的充放电引入等等。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授课中,对重要的概念、定律及定律的分析计算方法必须在简化繁琐的数学验算和推理的基础上精讲,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或制作一些电路实物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象配合理论知识来教与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由于电路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所以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要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电路基础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进行结合,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在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达成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路基础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等。验证性实验是以电路基本理论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调试,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思考出来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书写报告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项目制的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空间,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得的基础。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可以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首先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理论知识,提出实验要求、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报告的填写要求,强调实验操作流程和仪器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事项,组织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报告认真评阅并及时归纳总结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实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电路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焊接、组装和调试一些简单的实用电路,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增强感性认识,检验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并掌握了电路焊接、装配、调试等工艺,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强调加以解决。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平等、活泼的学习氛围,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甘祥根.电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子电路基础;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当前电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传统教学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局限性,有时由于没能给学生必要的表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较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有的学生“不解渴”,有的学生则接受不了;高才生被抑制,低才生又赶不上。再者现在的技校学生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逃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屡皆是,主要原因也是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同步与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一、《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材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目前,技工学校电子类专业使用的《电子电路基础》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讲授的是诸如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种参数的推导与计算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工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逐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们的学生厌学、逃学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3.由于《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学好这门课,其原因之一也是在于陈旧的教材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技校学生的特点。
综上几个原因我们有必要对《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些总结。
二、《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1.现场模拟法。现场模拟法就是,把所讲授的内容以实际行动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真实感,这样就将抽象问题实际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本证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时,我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现场是教室,人物是学生和老师。我将一部分学生排成晶体结构,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电子,老师是其他作用力。老师没有命令之前(相当于常温下),学生都老老实实的站着(相当于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中);当老师一声令下(相当于热激发),使第一个学生离开原位(相当于一些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留下一个空的位子(相当于共价键上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相邻的学生也移次向相邻的空位移动,那么空的位子就相对于向后移动,这样既有移动的学生又有移动的空位(相当于本证半导体中就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移动形成的电子流和空穴相对运动形成的空穴流),参与的学生越多,移动的学生和空位就越多。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是参与学生的多少(即载流子的浓度)。这样就将抽象的问题给学生真实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掌握。这种方法的优点:学生参与教学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使得抽象问题简单化。
2.游戏互动法。为了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电子电路基础》课教学中,引进快乐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造民主、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抓住技工院校的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的特点,设计游戏――“我来问,你来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这种方法我是用在教学回顾中。游戏规则是:采取加分制。先将学生座位按列分组,每一组的学生可以选出一个代表答题,第一组先开始,如果第一组的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抢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老师在课堂表现中多给加分。例如,我在讲授负反馈的时候想调查一下学生对上次课的理解程度,问:“共发射极电路中,如何判别反馈类型?”第一组的学生马上回答“集出为压,射出为流,基入为并,射入为串”,同时其他组的学生都聚精会神的听答,准备着随时找出差错或随时抢答,好为自己多加一点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达到互动同时使得抽象问题简单化。
3.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法就是,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听课,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这种方法适应于例题讲解。例如,我在讲解估算法时,大部分学生一看到计算就头痛,心里面就产生厌烦情绪。讲课完成后好多学生都听的一头雾水,此时老师可以写出两道相关的例题,一道是老师示范讲解,另一道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到讲台上讲解,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假如这个学生不能解释出答案,老师可以在一边协助学生回答,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见解性的问题,这时其他同学也会跟着一起思考回答。
我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有时老师讲解学生很难听懂,原因是老师用到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现在我让学生与学生沟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流讨论,还能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在学生讲授过程中出现不够到位的地方或者有错误的地方进行强调和纠正。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能力和交往能力。
4.百位名人教我学。由于技工学校面向招生的区域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一个老师可能很难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邀请更有经验的老师个别辅导。同时,每个星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求教时间,让他们向专业相关的老师请教,听听其他老师的讲解。每个老师的授课方式都不一样,总有一个老师的方式会适应不同的学生,同时学生从其他老师那里也会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内容。据学生反馈,他们能学到不同方面知识,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可谓是受益匪浅。这种方法的优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沟通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方法,用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实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有所差别,心理特征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是个特别重要的原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异,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不断创造出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蕙.《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电路基础 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电路基础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首选的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实现教学要求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课程模式。
1.《电路基础》课程项目的选取
表1 电路基础课程项目
项目式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原则是兼顾实用性及趣味性,同时还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电路基础》课程标准,将《电路基础》理论知识重新整合成四个项目:电动车照明电路的设计、万用表的设计、日光灯照明电路的设计、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项目选择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最终设计,又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先简单、后复杂,先测试、后设计;先单元电路、后总电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测试任务后,顺理成章地完成每个设计项目,如上表1所示。
2.项目式课程的教学方法
(1)将Multisim仿真运用到教学中。目前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2001由于可以对电路性能进行直观、动态的仿真,因此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例如在讲解串、并联谐振电路时,适时地将Multisim仿真添加到课堂中,可以直观地展示输入、输出波形;模拟品质因数Q对谐振波形的影响。通过仿真,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结合。例如:在“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位”的教学中,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下面听讲的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这种形式的活动让讲者和听者同样都思维集中,人人参与,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由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同时留足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晓庆.基于“项目驱动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8(5).
[2]严正国,苏娟,吴银川.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辅助和指导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72-73.
[3]余群,舒华,陈新兵.Multisim进行电子电路设计的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5):118-120.
关键词:课程 计算机电路基础 重点 学习《计算机电路基础(1)》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课程是由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难度。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教学对象既有在校普通班学生,也有开放专科计算机班成人学员,还有业余培训等等,通过近几年针对这些不同教学对象的授课和对这门课讲述和理解,积累了一些对这门课的教学体会,在这里,阐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本课程的作用、地位以及本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中其它课程的联系,是深入细致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门专业课,学好它才能为本专业中后续课程《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课程打下一个基础,才能给自己以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当然,学习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具备《电工技术》、《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方便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基础知识,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授课前,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应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正确认识本课程中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各章的地位及相互联系,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
本课程共分七章,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第二章《半导体基本器件》是属于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重在电路分析与计算。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至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阵列》属于数字电路知识,其中要求重点掌握的是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部分内容要求学习时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章、第二章学习时要求首先回忆起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电路中串联、并联的情况,然后重点学习第一章中的KCL与KVL定理,特别是在学习KVL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电压是升高的,哪些电压是降的,两者加起来之和为零,这一点不能搞错。第二章重点学好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及三个工作区。
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理论》与第四章《门电路》及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要搞清楚门电路的输出端及其内部结构,学好这三章为后面第六章(本课的重点)打下伏笔,学好这部分内容,后面部分内容学习就相当顺利。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一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两部分组成,本章重点是学好触发器电路。学好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内容,本章学习起来就相当顺利了。
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一章内容作为一般性了解,只要掌握好RAM和ROM的定义就可以了。
三、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本课程内容
1、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特别是在学习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内容的时候,尤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电路的逻辑规律。
2、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教学与学习,除通过实物、教具方便理解外,还可以经常性地进行网上学习,如通过点播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网上的《计算机电路基础(1)》这门课的VOD,可随时随地听省电大老师讲课;如有学习中有疑问,可参加网上的BBS讨论。此外,还可向任课教师进行电话答疑。
3、学会使用较多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去记住专业术语。由于本课程专业术语比较多,因此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地用生活中的常识、规律去想象比较深奥的专业术语,如KCL定理,指对某节点来说,流入电流多少等于流出电流多少,学习此内容可联想自来水流入与流出情况,这样就方便理解了。通过使用对比记忆法,可以将RS、JK、D、T四种触发器表达式、功能、逻辑图对照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一个,其他几个就好记了。另外,学习中遇到难记的知识点还可根据谐音来记忆理解等等。
此外,还有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有助于本课程学习。
四、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千万不能讲空头理论。在讲述前五章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使同学们更直接地了解有关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选择方法,以便于加强记忆,后几章内容要多做实验来验证。像我们通州电大,有专门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边接受理论学习,又能同时得到实物的具体练习,教师讲完一个基本电路后,可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接线练习,这样方便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性认识,仅供大家参考。相信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志注重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课程重点,持之以恒,一定能把该课程学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基础;动态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现状;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示范性。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实用性分析,掌握计算机电路的有关知识,学会计算机电路的应用设计技巧,为计算机组成、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应用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掌握的知识点不同,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授课时数都有所限制,一些电类基础课程(如电工基础等)已经不可能作为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那些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目前的教学环境。本文从课程的衔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课程建设几个角度入手,阐述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
2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我校“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理论知识系统性太强。鉴于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侧重点不同,课程涉及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这在大多数学校是作为三门课程开设的(分别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现在把它们压缩成一门课,而且总学时只有64学时,外加一个平均48学时的小学期实习课,这是学生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根源。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仅限于考试合格,并没有真正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比较被动,通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
最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仍旧比较传统,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该课程也应当脱离一个粉笔一节课的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针对上述几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在建设“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过程中也注意采取了相应方法。例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贯彻重点基础理论知识不能丢和实践联系密切的理论知识不能少的原则。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出版了《计算机电路基础》教材,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除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之外,还专门安排一个小学期进行集中实习,使学生可以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任课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通了对应的教学网站,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有互动的论坛,供学生和教师答疑解惑。借助良好的交互性,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
3课程内容动态变化
学习“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知识,如果在授课时只考虑教材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听课就会如同雾里看花,教师课后辅导也是苦不堪言。因此从实际出发改革课程内容,打破学科性,减少理论性势在必行。我们强调基础理论部分要突破一成不变的格局,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着重基本概念、基本物理过程和基本公式的应用,淡化繁琐的理论推导。例如半导体器件部分,以建立必要的概念为一种尺度,不必过多讨论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内部结构,也不必在载流子如何运动等问题上花大量理论课时,而将重点放在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测试和使用方法上。又例如逻辑门部分,也只需按要求了解它们的基本工作过程,不必详细讲解各种逻辑门内部电路的原理,只要在负载特性和连接特点上下功夫。教学内容的动态变化会使学生更快掌握并应用新知识。
讲授“计算机电路基础”的时候,也要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紧密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就要涉及到寄存器、存储器、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具体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在讲授涉及到专业课程的知识单元时,要多选讲这些元器件能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具体应用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碰到类似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只强调系统传授知识,而忽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没有实际本领的“书呆子”;如果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能力发展的一面而忽视教学可促进能力发展的一面,那么也势必使学生缺乏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知识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从下面几方面切实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本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培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内容多是验证基本定律和定理,更严重的是实验环节不重视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增强实践操作性和设计创新性的内容;并在课程结束后开展集中实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验实习课程也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考核,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动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
4.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实习实验时,教师不应对过程讲得过于详细,否则学生没经过大脑思考就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照猫画虎,有的学生甚至连实习实验做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更何谈动手能力的提高呢?要安排一些强制性预习内容(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选好仪表的量程;了解芯片各管脚的作用;熟悉实验步骤和相应的表格等)。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实习实验的深度。
4.3重视综合实习实训课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集中安排2~3周的综合实习实训是很必要的。学生通过对电路的设计、焊接、调试等步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受到工程设计方面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我们的实习实训课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验证型、设计型、综合设计型三阶段进行。
5课程建设的特色
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建设中,我们的做法具有以下特色。
5.1课程内容的整合
“计算机电路基础”涵盖了三门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是比较大的问题。若选用现成的教材,学生至少要选择三门相关的参考书,这样会严重影响知识的连贯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扰。为此,我们编写课程建设需要的教材,为慎重起见,先以讲义形式在校内使用,经过几年试用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课程建设要求的应用型教材。
5.2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作详细讲解。本课程涉及到电路分析、中大规模集成芯片等内容,如果全部在黑板上作图演示,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还很难完成课程的进度要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易懂,单位课时内传授的信息量也比较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5.3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该课程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时存在相当难度,对于一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为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部分改变演讲
式的授课方式外,教师还在习题和思考题上作了一些设计。我们还经询学生的意见,调整授课内容、进度、方式,尽量使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除固定答疑时间外,还在网络上设立讨论区,教师轮流值班,对提出的问题都会给予热情的回应。通过多样化、讨论式地解答问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5.4建立互动性较强的教学网站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开发了交互性比较强的教学网站,网站上除了有电子版图书、教学资料、课堂讲义、多媒体课件等内容外,还提供在线测试、课程教学论坛、教学录像等互动性很强的内容,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网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是教师和学生讨论问题的乐园,学生也会把自己学习中得意的地方拿到讨论区“晒一把”,对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6结语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电路基础”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强调实用、够用的原则,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才是“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纪成. 电路与电子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徐玉如. 构建精品课程动态教学模式的思考[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
[3] 魏淑桃. 计算机电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魏则s. 计算机电路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数字电路基础;一体化教学;四环节法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在经济、科学、社会等不同方面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职业技术过硬的学生有着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这个背景下有了质的飞跃。作为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点基础技术课程――数字电路基础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由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变换电路、时序逻辑电路、A/D转换和D/A转换六个基础模块组成,其教学目的是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掌握与集成芯片的功能、使用相关的方法,是一本实践性非常强的教材。
一、数字电路基础应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鉴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偏向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的特点,我们的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在其教学结构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该多运用电路实验和实践活动,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规划,发挥出实践活动辅助教学的潜在功能,使得我们的教学在表现形式和联系方式上更加现代化、多样化以及视觉化,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去充分地揭示出数字电路相关概念、公式等的形成和发展,生动地展示出电路的变化过程,使得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和多次实践教学实验,我们的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在其具体的教学结构上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四环节法”,四环节包括仿真的实验环节、设计PCB的环节、PCB板的DIY制板环节、焊接与调试环节,这四个环节可以很好地实现课程的一体化式教学,切实地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数字电路基础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分析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以信号的传递流程为主线,逐步展开典型数字通信技术实现的具体分析。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通信技术实现的讲解不应贪多求全,而要精选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具体方法是建立积木式教学模块,将全课程的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分解为信源编码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传输模块(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同步模块四个核心模块。针对每个模块精心进行分析,挑选经典技术进行分析,对经典技术坚持目的驱动的教学方式,核心是建立知识体系,充分认识和接受数字通信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模块的分析方法。
建立了各部分的知识模块后,必须精选相应模块的典型技术。例如,在频带传输分析中,选择ASK、FSK、PSK、DPSK等基本的数字调制技术作为必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典型数字调制技术的实现、解调、带宽分析、画图分析和抗噪声分析等内容。将多进制调制技术和现代调制技术列入增强模块,仅进行简单的介绍,以知识扩展为目的,不做应会的要求。
在对典型技术进行微观分析时,应注重比较研究和概念提炼,避免数学推导和理论复制,应以大量的图示进行理论知识的诠释,强调知识的运用。以数字调制方式的带宽分析为例,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调制方式的带宽图示比较上,不进行频域的数学演算;同样,在噪声分析中,不引入误差函数等概念,仅比较各种数字调制方式的抗噪声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带宽、抗噪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当考虑带宽、抗噪声能力等因素时选择哪种调制方式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三、教学实践分析
数字电路基础是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然而由于课程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很多同学认为数字电路比较枯燥且难以理解,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没有信心,因而也就学不好该课程。因此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针对这一现实,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我校选用了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写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该教材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思路清晰,便于学生首先从感性上接受。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一位教师主讲,两位实训师进行辅助,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根据其特性有三类课程可以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电子线路》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1.仿真实验的环节
我们进行数字电路基础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辅助教学,首先会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选用切合实际的仿真手段,实验中选择的元器件与仪器也注重与实物是否接近,会选择相似性最高的。当前使用最多的EWB软件,就是其中使用口碑较好、应用较为广泛的。该软件的元件库可以提供数千种电路元器件供学生选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元器件准确的理想值,如果对实验分析精度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具备具体型号的元器件模型。
2.设计PCB的环节
要将仿真实验转变为现实可以通过设计PCB这个环节来实现。在日常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先要通过设置Protel99SE原理图与PCB及仿真课程为这个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具体的PCB板设计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各种芯片和元器件进行封装设计。学生在自行设计封装的过程中,通过参照集成芯片的实物,可以对各芯片抽象的引脚功能做一个更加具体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设计完成后,软件里的3D显示功能可以立体地显示整个电路板的最终设计成型,可以激发学生们制作现实电路板的兴趣。
3.PCB板的DIY制板环节
通过上一个环节对PCB的设计,PCB板在尺寸、材料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的制作数据。本环节的DIY制作应该根据具体设计的数据,(1)选用一块尺寸恰当的敷铜板材,清洗干净后,用细砂皮小心打磨板材敷铜的一面,除去表面的氧化层。(2)用激光打印机将已经设计好的PCB图纸打印到热转印纸上,将该纸贴在敷铜板材上,放置到热转印机的胶辊下。(3)将热转印机设定到合适的温度后,再将PCB图与敷铜板一起送入,完成PCB图的全部转印,放入已经调配好浓度的腐蚀液中进行腐蚀。(4)等腐蚀到一定程度后,用台钻打好孔,再将松香水均匀地涂在已经做好了的PCB板的表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结合亲自示范与下组指导等方法进行。
4.焊接与调试环节
在成功制作出PCB板之后,我们要进行焊接和调试,即将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焊接作业,固定在PCB板上。待所有的焊接都完成后,再用直流稳压电源对电路进行调试。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的特点,介绍了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数字电路基础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对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实践,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梁耀民,李连成.单片机实践教学与数字电路基础拓展和深化[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136-240.
[2]黄东先,柳辉民.《数字电路基础》教学中protus仿真软件的应用[M].北京:中国教育发展出版社,2009:63-224.
Abstract: For the new avi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ircuit basis"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oject development fro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关键词: 项目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Key words: project development;teaching mode;teach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9-0203-02
0 引言
航空通信技术专业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新增专业,2013年上半年通过座谈、企业走访等多种方式,并结合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内容,根据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制定出了适应行业与企业发展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依据标准对“电路基础”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选取与编排,基于项目开发的理念,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实施课程教学,对“电路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
1 教学内容设计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由实践教学项目与仿真教学项目两部分组成,所有教学项目都是围绕航空通信技术专业的技能要求来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精心设计,将每个项目分解为几个子任务,通过任务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取证、专业技能抽查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1 实践教学项目 通过精挑细选实践教学项目载体,确定实践教学项目3个。为确保项目实施过程贴近实际工作过程,所有实践教学项目均在“教、学、做”合一的实训场所完成。项目一——万用表的使用、安装与调试: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搭建常规直流电路、故障检测与排除等能力。项目二——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要求学生掌握单相交流电的基本特征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正确识别和选择常用配电和照明电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照明电路的识图、设计、安装和维修等能力。项目三——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要求学生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低压电器及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等,培养学生电动机拆装和维护,低压电器识别和选择,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的电气图识读及控制电路的安装与排故能力。各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与实施过程如表1所示。
1.2 仿真教学项目 精选仿真教学项目3个,安排在仿真机房实施。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RLC谐振电路、电路过渡过程及非正弦周期信号合成与分解进行模拟仿真,形象逼真地对电路进行频谱分析、瞬态分析及傅里叶分析等。各项目的具体任务及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电工电子电气设备的安装、测试和维护”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设备、实训场地与仿真机房”为基础,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任务化”教学[1]。对每个项目里的每个任务,又分六个阶段实施教学[2]:资讯——下达任务书,学生接受任务根据任务描述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计划——分组讨论实施方案,论证其可行性并在组内进行任务分配;决策——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本组的学习基础及动手能力情况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步骤、任务完成时间等;实施——每组根据方案进行项目实施,组员协作完成既定方案,汇集工作中的问题,交流工作中的收获;检查——通过过程检查、在线检查、总结汇报检查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评价——通过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对任务进行整体评价。在项目与任务实施过程中,同时借助FLASH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合情景模拟、操作演示、分组讨论[3]、专家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将所有课程资源上传至学校校园网和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同时还在网上建立群空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与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基础参差不齐,采用分层次教学 高职学校生源多元化,既有理科生、又有文科生与职高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职高生由于中学时接触过电路,学习起来相对轻松,而文科生普遍感觉课程太过抽象,学习起来很吃力。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分层次教学[4],将任务进行分解与扩展,对于动手能力欠缺的学生只用完成必做任务,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目的基础上还要完成扩展题。
3.2 英语底子薄,仿真项目实施困难 仿真软件Multisim是英文版本,即便汉化也只是对主命令与菜单进行了汉化,具体的参数设置与操作说明依然是英文。然而高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多数学生看不懂说明、搞不清命令,导致仿真项目实施困难。解决办法:将软件中常用命令及重要参数的中英文对照写出来以供学生共享使用,同时在机房电脑上安装英语科技词典,方便学生对应查询。
4 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多数学生尤其是文科生不再惧怕抽象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而且愿意甚至喜欢上了动手操作。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基于项目开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修改与调整各项目实施方案,使仿真教学项目内容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更强,使实作教学项目任务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更贴合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蒋媛.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电路基础》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48.
[2]陈湘令.“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教学思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2(2):63.
论文摘要:《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要求较高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让很多学生感到很有难度,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和研究。
《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计算机电路基础》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更好的学习,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难度大、不易懂。学生的这一反应,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笔者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浅析。
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就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自身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度。但是,基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等等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之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物理》、《电工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学生也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3.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
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反应存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而教师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能够做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分组分项目学习,分组实践,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交流能力。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在计算机电路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观点负责。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3.2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问法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因此,笔者提供一些提问的方式,仅供参考。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4 结语
本文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的分组法,但原理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打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要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胡浩.《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2] 易路平.《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与试验设计[J].天津电大学报,2005,(09).
论文摘要:《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要求较高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让很多学生感到很有难度,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和研究。
《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计算机电路基础》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更好的学习,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难度大、不易懂。学生的这一反应,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笔者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浅析。
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就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自身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度。但是,基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等等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之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物理》、《电工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学生也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3.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
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反应存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而教师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能够做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分组分项目学习,分组实践,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交流能力。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在计算机电路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观点负责。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3.2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问法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因此,笔者提供一些提问的方式,仅供参考。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4 结语
本文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的分组法,但原理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打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要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胡浩.《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2] 易路平.《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与试验设计[j].天津电大学报,2005,(09).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究;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58-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并且能获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就变的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可以是: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特点
1.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理想,基本上属于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又是出于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在上初中时很少被老师关注的“差生”,很少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来学技术,不愿意接受文化课的进一步充实和深造。
2.爱心缺失、集体观念模糊
现在的家庭子女少,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娇生惯养是普遍现象,学生所需的物质精神所求,无论合理与否,家长都给予充分满足,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促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差,骄横跋扈,就更谈不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课程设置概念不清楚,专业目的不明确,盲目性很大,因此出现学习无目标,从而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态度不端正,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学历上都提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家长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上不了高中在家也无所事事,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学习,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
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些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70%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和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怕脏,过于娇气,缺乏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修养缺失,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实施开放课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自主探究潜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教学方法给以改正。我所教授的《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有一些复杂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及一些复杂的推理计算。这些分析与计算对于了解、安装、调试和维修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认为本学科很难学习与掌握。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尽可能的对教材改革,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注意深入浅出如在介绍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时,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只需要要求学生知道放大器只能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信号具有相同的放大效果。而对其它信号可能就不具备放大作用,很自然地又可以引出通频带的概念。
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子的相关概念比较抽象,电路组成比较复杂,相关电路工作原理也比较难理解,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与演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学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发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把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现象具体、易感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开放式教学,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严格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合作者的关系。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首先,教师要为课堂上的探究与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次,学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实验作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然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多样化教学方式相互融合
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学生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素质和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电子实训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逐人、逐题、逐项地进行操作训练的指导,以保证学生完整和准确地掌握技能技巧。
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还应树立如下全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要紧密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我们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的能力。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广大教师要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切实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力争做一位新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方献:
[1] 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2.
[2] 寇戈,蒋立平.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