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生活作风问题范文

教师生活作风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生活作风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生活作风问题

第1篇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赞美教师留下了许多名言佳作。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工作艰辛的写照。

新时期,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部分教师表现出淡漠奉献、追求私利的问题。人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料,在当今社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需求也是必需的。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现象。特别是受到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的侵蚀,使得部分教师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个别教师因贪污、受贿走上犯罪道路。第二,在敬业精神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不求进取、职业怠倦现象和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少数教师受消极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接受新事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学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新课改的标准。第三,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方面,部分教师存在着斤斤计较、敷衍了事的现象,缺乏合作精神。有不少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他们没有把教书育人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角色意识淡化,道德理想迷失。在教育过程中功利行为强化,跳槽、第二职业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很多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工作中更强调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联系直接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在师生关系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师生感情淡漠现象,对学生缺乏爱心。这些问题都具有极端性,做出种种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情。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的教师则放任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缺乏爱的表现。第五,在生活作风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疏于修养、自律不严、生活散漫、不拘小节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当老师就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学高为师”而言:第一,进一步提升学历。在教师队伍中,特别在农村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通过学历提高从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第二,按要求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各类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仔细听、认真记、积极交流,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所以,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是当之无愧的“师者”。

怎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呢?第一,立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站正教师在社会中的身影。第二,立正教师在学校中的身影。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纪。干工作兢兢业业,有创新;对学生、同事和和气气有爱心。在生活作风方面,教师生活作风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形为模式,是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教师形象生活作风与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考察教师不光从工作作风上考察,还应从其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中去考察。因此我们教师队伍应自觉加强自身生活作风修养、品德修养、端正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通过学习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突出问题,尽快整改落实,思想作风明显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中立正教师的身影。

第2篇

转作风提效能能担当自查报告篇【一】

一、参加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情况

自从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以来,我能够按照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无论是单位组织的职工学习会,还是小组学习会,我都按时参加,没有缺席。除了集体学习外,个人还坚持自学。学习之后,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对照要求,查找实际工作中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自己存在的作风问题。

二、自查自纠情况

对照教育局要求查找的几个重点进行自查,自己认为我个人总体上还做得比较好。一是服从大局观念好、有强烈的全局意识,在工作中和同志们的工作展开了更好更多的合作。不管是份内份外,只要有任务,只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认真搞好团结,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我一直把搞好团结作为我个人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团结的话不说,维护教师的形象。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作风上,个人也是做得比较好,十分注意工作纪律。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养成了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一般都要提前到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就认认真真地做事,没有擅自脱岗。四是责任感较强,精神状态好,我一直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信念,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所做的一切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五是能不断充实自已,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坚持学习,努力使自己不掉队。

当然,与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相比,与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个人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时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主动出击,只能被动应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跟不上形势,没有从政治大局考虑。在理论学习中,自己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从而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思想上出现偏差。

2、思想认识反思不够。平时总是认为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行,只要不违犯纪律、不犯错误,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对

如何开拓性地开展工作研究不够,没有从领导角度方面和政治高度方面考虑问题。

四、今后的整改措施

1、以学习教育为途径,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有关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文件资料的精神实质,把握起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质与思想政治水平。努力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要认真学习、精读有关重点文件,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多向领导、同事请教,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提高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加强自己工作能力和修养。

3、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学困后进生。

4、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 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牢固树立以法执教、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5、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转作风提效能能担当自查报告篇【二】

在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我认真做好学习阶段总结和心得体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严重损害公司形象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员工形象,为企业增光添彩。然而,在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一.工作作风

专业知识不够完善,从而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和改进,工作中责任心不够强,遇到问题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二.思想作风

不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降低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性。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的建设。

三.生活作风

对待同事不能做到言出必行,总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有时还会满于现状,甚至贪图安逸,使自己慢慢变为一个社会的负担,从而失去了梦想,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尊严。

对照以上问题,特为自己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1.工作作风方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要做好这一点,我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2思想作风方面

在开展干部整顿活动之前我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够彻底,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存在吃饱混天黑的消极情绪。既然进行了干部作风整顿的学习,我就应该有新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的为企业,为顾客,为理想而奋斗。

第3篇

一、总体目标

查找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学校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师德教风的现状,深入查找、剖析干部队伍在执政为民、服务师生、狠抓落实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教育行风建设、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安全隐患的方面的具体问题,树立勤奋学习、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廉洁自律的干部新形象,切实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二、总体要求

查找问题阶段的总体要求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务求实效。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要求,坚决反对八种消极现象,积极营造八种优良风气。通过查摆,要达到思想上要有真触动,作风上要有真改善,纪律上要有新加强,工作上要有新起色。

三、查找范围及内容

认真开展“六查”活动,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查宗旨意识,重点查找对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群众的感情方面,是否存在群众观念淡漠,严重,忽视学生及其家长的来信来访等问题,引导干部、教师树立群众观,增强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二查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查找是否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引导干部、教师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克服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

三查工作态度和方法,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办事拖沓,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引导干部、教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克服浮躁情绪和私心杂念,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

四查纪律作风,重点查找学校、个人是否存在管理混乱、纪律松懈、政令不通,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讲团结、讲政治,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自律意识,严格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自觉抵制贪图享受、铺张浪费

违规经商等行为,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树立良好声誉和形象。

五查师德师风,重点查找教职工是否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从教不廉等问题,引导广大教职工依法从教、严谨治学,真情关爱学生,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乱收费、乱办班行为,树立良好教育行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查各种安全稳定隐患,重点排查学校校舍、设施设备、食堂卫生、校车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等是否存在安全稳定隐患,督促“定人、定责、定职”,建立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密切掌握教职工队伍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化解矛盾,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四、查找形式与方法

要按照市委“坚持思想发动为先。领导带头为要,批评教育为主,突出主题为效、组织领导为基”的要求,采取“自己找、群众评、互相帮”等方式,抓好问题查找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和电子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表;深入学生、教师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学校干部职工、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

2、自我检查剖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和干部个人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剖析材料。剖析材料包括: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干部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今后干部作风转变的方向和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个人和单位的剖析材料,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要按时上交市教育局作风整顿办。

3、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征求意见、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广大干部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进行通报,并报市教育局。

4、开展民主评议。邀请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领导干部要在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剖析并接收评议。

五、具体要求

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取得实效。查找问题阶段是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关键环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对自查材料要实行审查制,对评议效果差、满意度低者要责成重新剖析。

第4篇

一、善学精思,学以致用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就把“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摆在第一条。我们教育局也指出: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存在忽视学习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重视学习是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只有学习,才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才能立足当前,学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学先进、赶先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要从书本知识中学习,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教育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才能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真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记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中第一条指出:读书修身——读书是教育之母。朱熹的《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如今知识更新这么快,作为教师如果不读书,这水怎么活得起来?

“教师首先是读书人”。(--高万祥语),想想老师自己不爱读书怎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很可能平庸地度过,教师也是一样,但是如果能努力地追求,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可以称为出色的教育专家。其根本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位教师来讲,读书即是最好的备课。

那么真正的教育应当做什么?其实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在于读书上。教育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读书习惯,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和前提。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于儿童来说任何教育都不能取代阅读,少年时代是人生不可再生的黄金时代。

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然后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你的学生,让你的学生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就是行大善、积大德、有大智慧的教师了。

另外,我在读《学校管理的艺术》后感受也颇多,其中关于环境文化的篇章,我觉得可以借鉴。文中指出,校园一景一物都会育人,其设置的初衷都必须面向着人应运而生。我校属于安居配套工程,绿化率高,约占全校占地面积的50%,有棕榈树、孝顺竹、桂花树等等,真是绿树荫荫、鸟语花香,这么好的资源不好好利用,真是浪费。每位客人来到我校都会说这里环境真好、绿化真好,那么如何发挥这个优势值得我们思考。美丽的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理想课堂,是学生和家长放飞希望的神圣殿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使人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应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陶冶着师生的情操。可以这么说,每一种植物,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去寻找、去感悟。针对以上情况我向学校建议:让校园里的花草“说话”来提升文化品位。

我觉得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对总务工作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当然,要学的东西很多,我们要抓重点,要善于学习。

二、真抓实干、服务师生

学校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学校承担“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公共服务职能,肩负着教育后一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学校工作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好职责,解决好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我们都应认清自己从事的工作虽然十分普通,但它是党的整个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干部作风建设要落实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行动中去。作为后勤管理人员更是要有服务意识,凡是对师生发展有利的事就应该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对师生,我们要真心诚意,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心系教育、服务师生”的良好风气。

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如今的社会诱惑太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甘于清贫,以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口、眼、手、心,不要乱吃乱喝乱说;不流连于酒桌、牌桌,要坚守家里的饭桌、书桌;不要乱拿乱用,不要偏听偏信;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提高认识,主动接受监督。要做低调的人。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仔细查找我校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措施,开展集中整顿。通过作风建设,使全校教职工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精神面貌明显转变,促进党风、政会、教风、学风和行风明显好转,为实现2014年全年工作目标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领导,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决定成立“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目标任务

将“作风建设年”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全县“工作作风大整顿,工作效能大提升”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管理促进作风建设,通过作风建设,促使学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师队伍提高对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推进学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思想作风、学风、师德师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奋发有为、堪当重任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敬业爱生的党员干部教师队伍。

四、具体措施

(一)大力弘扬勤奋学习的风气,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1.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学校和各专业团队要组织教职员工深入细致地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法规文件以及优秀模范教师事迹,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交流,引导教师自觉规范教学行为。

2.建立学习考核制度。整个学习要有计划、有时间、有组织、有笔记,作风建设领导组将对学习情况采取不定期抽查,作为年终作风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大力弘扬团结务实的风气,全力推进领导作风建设。

1.开展“四是”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行政领导实行挂牌上岗,同时深入开展“加快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我的第一职责,真心实意为民是我的第一承诺,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是我的工作目标,拖拉推诿是我的严重失职”为主要内容的“四是”主题教育活动。

2.要服从大局,加强团结。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共同谋事,形成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维护团结,坦诚相处,互相尊重,互谅互帮,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凝聚人心,提升人气,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各项工作。

(三)大力弘扬干事兴业的风气,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1.要忠实的履行职责。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勤奋务实不甘落后的意识、勇于奉献的意识、追求完善的意识,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多招生,多培训,广开渠,勤服务,严管理。

2.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执行办公室禁令,不做违背师德的事,做到“”八个严禁”和“六个禁止”。

“八个严禁”:

1)严禁上班时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炒股、看影视等。

2)严禁上班时间在娱乐场所从事唱歌、跳舞、喝茶、打牌、洗脚、按摩等娱乐休闲活动。

3)严禁上班时间未经批准缺岗、离岗。

4)严禁值班人员不遵守值班制度,缺岗、离岗。

5)严禁参加全县性会议和全校性会议未经批准缺席。

6)严禁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推诿扯皮,不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

7)严禁工作日和公务期间中餐饮酒。

8)严禁私驾公车,公务车不得停靠休闲娱乐场所。

“六个禁止”:

1)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私自外出兼课办班;

2)禁止教师讥讽、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用粗鲁的言行对待家长;

3)禁止向学生推销、变相推销教辅资料或其它商品;

4)禁止接受或索要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行为。

5)禁止招生考试和其它有关对外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

6)禁止向有关高校卖生源。

(四)大力弘扬清廉高雅的风气,着力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1.重仪表。做到举止文明,言语规范,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教态自然,表情亲切,庄重慈祥,富有朝气;衣着得体,美观大方,朴素典雅,端庄整洁。

2.讲操守。追求健康的情趣,注重生活的细枝末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择善而交,克已慎行,不迷恋于权力金钱,不沉醉于声色犬马,不参与迷信赌博。

3.求节俭。坚持勤俭办学,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反对“”。

4.守清廉。坚决刹住“吃、拿、卡、要”歪风,不利用职务之便故意刁难当事人、学生及家长。

(五)着力解决热点焦点问题,全面推进行风建设。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建立激励机制,树立典型,推出标兵,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抓常规、捉养成、正学风。要通过抓学生的常规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通过抓课堂教学改革来进一步转变学风。

3.继续推进政务、校务、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健全财务管理、接待、工程招标和物品采购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对涉及学校重大决策,收费、学生资助、考核奖惩、人事管理、财务支出、物品采购等,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4.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明确分工负责,完善约束机制和督察机制。

五、方法和步骤

学校作风建设年分宣传教育,查提剖析、整改巩固和总结表彰四个阶段。把学习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规范管理贯穿全过程,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校

1.召开动员会

2.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查提剖析阶段

1.广泛征求意见

2.开展“四查四看”活动。一查学校的重大决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查学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看是否存在执行力不强问题;三查校务公开情况,看是否存在信息公开不畅问题;四查教职工与学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看师生对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满意。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

第三阶段:整改巩固阶段

1.认真进行整改。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大力推行“五办”作风: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立即办”,对突出问题,要“主动办”,对难解决的问题,要“分步办”;对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督促办”;对政策性强、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要“公开办”。

2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行为、教学行为,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

第6篇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总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既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树立品牌的需要。因此,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课程的不断改革,只有校长具备了现代管理理念,就能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进而引领教育的不断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生为本;学校大计,校长为魂!管理理念是校长的灵魂。无数事实证明,校长的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好的管理理念,会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培育核心素养,办出一所名校。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作为学校发展的设计者、指挥者,一定要加强学校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引领教育科学发展。

一、校长制度管理理念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校管理中,这个车头并不应仅仅是校长一个人,而是整个学校领导班子。要想在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校长必须学会“借脑”,“借力”,强化制度完善理念,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整合学校管理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把校长从义务性劳动解放出来,使学校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畅通无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除此之外,还要把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做到在管中理,在理中管,有效避免了“家长式”作风,“以罚代管,以奖代管”的现象。凡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开创制度严谨、人情温馨、人心舒畅的工作局面。为学校的发展下良好的基础。

二、校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人作为学校管理的对象,单靠制度约束是行不通的,校长在治校中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目中有人”。就学生而言,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使学生获得自身个性发展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学校管理要体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做到“人心”上,营造一个被教师理解、关注、接纳和支持的宽松环境。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舞台,为教师能力提高和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校长“为师生服务”理念

要使学校教育科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改变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树立“服务师生”的办学思想,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就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服务,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次打造“服务型校长队伍”,要想实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打造一支“服务型校长队伍”,一是建立学习机制,让校长既能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改革动态,又能增强服务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考评机制,考评中既要注重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考核评价,还要考评其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三是建立交流机制,在考评结束后,必须对校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以促进办学思想的交流,办学行为的交流,实现办学经验的取长补短,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型校长团队。

四、校长要学会与教师沟通的管理理念

沟通是学校管理一缕温暖的阳光,校长加强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好的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校长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其次,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面征求意见、全员沟通、会议沟通,沟通还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任何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校长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召开班子会,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将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

总之,有效沟通是学校干群关系的剂,是教职工参加学校管理的兴奋剂,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融合剂。因此可见校长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意义是深远的,能有效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校长的自我管理理念

校长自我管理就是校长个人行为要规范,办事要公正,决策有根据,处理问题有尺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碰到困难迎难而上。首先要自觉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正谋事的工作作风,发扬民主,讲究领导艺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中实事求是,待人宽厚,用一颗包容的心与人合作共事。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个性 培养

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育人功能,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培养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一、端正教学态度,实现师生互信

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自身生命的一部分,是自身意义的反映。对待学生就要象对待我们自己一样。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是可感化和等待感化的一代。粗暴的方式只能暂时平息愤怒,却就此长久留下隔膜,并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样,当学生表现优美、成长卓绝时,我们投之以赞赏的目光和会意的微笑,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悟到人生的意义,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的态度还表现在我们对待教学的具体工作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时对生活的态度中。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学品质,健康向上、豁达优雅的生活态度等都会给学生以人性的启迪。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手中握有一本思想品德教科书,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以其特有的人格精神风貌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在用期盼的眼神想从中读到人生的真谛。把教科书的精神融入教师的性格,用教师特有的风范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和谐的理想追求。

二、体现教学个性化,增强教学影响力与感染力

一个课堂上精神饱满,善于旁征博引,富于演说家风范的教师,当总能以其独有的感人肺腑的讲演打动学生时,在必要的时候,就不应以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幌子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吝啬起自己的激情与睿智,让学生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的受教育契机。一个性情温和,善于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而乐于组织学生的教师,只要能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下,培养出思维活跃,能言善辩的学生来,就没有必要羡妒某位教师的演说家式的风采。以雄辩式的讲演带动学生是一种教育,以“产婆术”式的置疑鼓动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尽管两种方式表面各异,但二者都包含引导与启发的性质。再比如,我们在看到有的教师以其工整有序的板书设计,以其严谨规范的语言表达、以其朴实端庄的生活作风深刻影响学生,促进他们方正、严谨、朴实的个性品质形成时,也不可忽略了这样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他们不拘言笑,时尚入流、见多识广、不落俗套。而也正是这些新潮的风格影响着学生开放、积极、向上、奋发的精神品质的形成。教师要做的是扬长避短,既体现教学的共有规律,也体现教学的个性特点。这也是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多样性与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三、提倡教学生活化,在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个性升华

教学不能装模作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自然而然地呈现内容,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就容易学到手。比如,初一思想品德教材有一课内容是交往有艺术。谈到待人接物时,说它是内在心灵美的外化,首先表现在语言上,特别还提到与陌生人交往是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与陌生人交往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扩大交际面、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告诉了学生基本的文明用语等等。既然有如此贴近学生生活又实用的知识,为什么那位孩子就不能很好付诸实践呢?我们可以想见,假如前面提到那位孩子在课堂上参加过或看见别人表演过有关文明交往、礼貌用语的情景剧的话,或者说至少他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内心通过了思考转化的话,是不会出现上面那一幕的。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过于重视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机械地记忆,这样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新意识,这与现代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在学习中突出发现、探索与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挑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也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教师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当然,学生求异的过程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有创见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通过教学中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初中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初中学生发展的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互相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若能有效考虑这一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我们同时认识学生主体中的依赖性与独立性特点,要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依赖性出发,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增进和优化学生的独立性。在我们的情感投入上体现出一种从以关心、爱护为主到以信任、尊重为主的方式的转变上,辩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结语

学生在学习中个性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目标,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枫.论职校生劳动态度的培养[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周乐.高中生不良网络行为引导策略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3]余娅.关于如何设置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第8篇

【关键词】教师;威信;形成;维护

威信,即威望和信誉。按照心理学上的说法,威信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实践证明,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其威信之高低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当前,不少老师慨叹,现在的学生没有我们以前老实,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处在知识网络时代,受各方面的影响比较多,实在难管难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老师本人缺乏威信所致。威信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威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那么,老师的威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树立教师自己的威信,从而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1.从品质方面来讲,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身正气、品格高尚,以优良的的品质去感染学生,即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乐于奉献,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什么、教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言行举止常在学生的目光下,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师德和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教师,毕竟知识与生活阅历比学生多,思想也比学生成熟,要有坦荡的胸怀,对学生的过错能容纳,对学生的成绩能欣慰,而不是一味地求全责备,严辞呵责。例如,我校个别学生因对调整宿舍不理解,外出露宿,使班主任、学生科的老师四处寻找,虽然找了许多地方,担心了很久,但老师见到他们时,并不是批评,而是流着泪说:外面不安全,赶快回校吧 ! 充分体现着班主任母亲般的爱,宽容、坦荡的胸怀,用自己的行为在同学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威信。老师们以自己的亲身行动无声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为人处事上体现着教师的威信。

2.在知识层面上,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好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才有道可传;有了高超的技能,才有业可授;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超的教学技能、方式方法的运用,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旁征博引,解决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也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授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充分吸取知识、信息的满足中油然而生钦佩之情,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育威信。

“知识就是力量”对于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知识丰厚、个性成熟的教师,“传道”幽默生动,“授业”纵横捭阖,“解惑”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接受“指点”心悦诚服,并能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能不“信其道”而“亲其师”吗?

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上以下情形:当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钻研不透彻,学生一质疑,教师就不知所措,回答起来模棱两可,这时,学生投来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及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就能被学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要树立威信,“学识”两字须牢记在心。当然,学识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承认每一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才能真正堪为人师。

3.从情感方面上讲,教师评价尤为重要

应把真情和关爱送给学生,把激励和赞美送给学生。赏识、鼓励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恰当地批评使他们反省,明辨是非,改正缺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所以,“爱”成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有些教师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有人甚至认为鞭打的威胁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前提。其结果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反而只能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另外,还有些人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他们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懒得深层管理,这样的教师虽然和学生的关系也可能是融洽的但这种人在学生心目中却重量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所以说“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他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再就是,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你,敬佩你。如此,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了。

但是,教师的威信树立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进行维护,也不会长久,那么怎样维护教师的威信?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热爱教育,珍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光和尊严。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人敬的,先必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重自爱,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平易近人、作风民主等优良品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不过。教师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话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体,如有不当,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做自我批评,敢于让学生提意见,并虚心接受,不能与学生斤斤计较,这样会更有利于维护提高自己的威信。

三、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精神风貌甚至衣着服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举一动均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教师的仪表、风度、气质包括教师的穿着、举止、情态等一系列外部表现,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心理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如果教师平时作风不正、行为不端,整日精神萎靡、邋里邋遢,其形象自然会在学生心目中矮了三分,甚至是被鄙夷不屑,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威信?所以,“言教”还需“身传”,“学高”更需“身正”。

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师想永久地维护自己的威信,那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更高的威信。

五、勤于笔耕,善于创新。作为一个老师,要经常写一些东西,并让自己的文章能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得到一定的声誉。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可以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威信。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3]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第9篇

【关键词】教师;威信;形成;维护

        威信,即威望和信誉。按照心理学上的说法,威信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实践证明,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其威信之高低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当前,不少老师慨叹,现在的学生没有我们以前老实,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处在知识网络时代,受各方面的影响比较多,实在难管难教,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老师本人缺乏威信所致。威信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的使学生感到威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那么,老师的威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树立教师自己的威信,从而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1.从品质方面来讲,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身正气、品格高尚,以优良的的品质去感染学生,即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乐于奉献,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什么、教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作为教师,言行举止常在学生的目光下,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师德和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教师,毕竟知识与生活阅历比学生多,思想也比学生成熟,要有坦荡的胸怀,对学生的过错能容纳,对学生的成绩能欣慰,而不是一味地求全责备,严辞呵责。例如,我校个别学生因对调整宿舍不理解,外出露宿,使班主任、学生科的老师四处寻找,虽然找了许多地方,担心了很久,但老师见到他们时,并不是批评,而是流着泪说:外面不安全,赶快回校吧 ! 充分体现着班主任母亲般的爱,宽容、坦荡的胸怀,用自己的行为在同学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威信。老师们以自己的亲身行动无声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为人处事上体现着教师的威信。

        2.在知识层面上,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好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才有道可传;有了高超的技能,才有业可授;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超的教学技能、方式方法的运用,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旁征博引,解决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也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授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充分吸取知识、信息的满足中油然而生钦佩之情,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育威信。 

“知识就是力量”对于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知识丰厚、个性成熟的教师,“传道”幽默生动,“授业”纵横捭阖,“解惑”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接受“指点”心悦诚服,并能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能不“信其道”而“亲其师”吗?

        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上以下情形:当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钻研不透彻,学生一质疑,教师就不知所措,回答起来模棱两可,这时,学生投来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及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就能被学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要树立威信,“学识”两字须牢记在心。当然,学识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承认每一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才能真正堪为人师。

        3.从情感方面上讲,教师评价尤为重要

        应把真情和关爱送给学生,把激励和赞美送给学生。赏识、鼓励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恰当地批评使他们反省,明辨是非,改正缺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所以,“爱”成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有些教师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有人甚至认为鞭打的威胁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前提。其结果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反而只能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另外,还有些人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他们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懒得深层管理,这样的教师虽然和学生的关系也可能是融洽的但这种人在学生心目中却重量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所以说“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他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再就是,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你,敬佩你。如此,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了。

        但是,教师的威信树立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进行维护,也不会长久,那么怎样维护教师的威信?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热爱教育,珍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荣光和尊严。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人敬的,先必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教师要自重自爱,努力在教育教学中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平易近人、作风民主等优良品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不过。教师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话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体,如有不当,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做自我批评,敢于让学生提意见,并虚心接受,不能与学生斤斤计较,这样会更有利于维护提高自己的威信。

        三、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精神风貌甚至衣着服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举一动均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教师的仪表、风度、气质包括教师的穿着、举止、情态等一系列外部表现,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心理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如果教师平时作风不正、行为不端,整日精神萎靡、邋里邋遢,其形象自然会在学生心目中矮了三分,甚至是被鄙夷不屑,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威信?所以,“言教”还需“身传”,“学高”更需“身正”。

        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师想永久地维护自己的威信,那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更高的威信。

        五、勤于笔耕,善于创新。作为一个老师,要经常写一些东西,并让自己的文章能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得到一定的声誉。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可以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威信。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3]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第10篇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衣着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教师个人首先情操的外在反映,它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品格修养,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耳濡目染的感化作用。因此,又称它为“无声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因此,教师务必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美好形象的塑造。

教师的形象集中地显示出教师的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国初有位教育家李更生曾说:“以言教人、不如以身教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而行动又是无声的语言,即用语言晓之以理,又用表率作用导之以行,才能使学生信服而仿效。

当前人们大都反映教师的仪表形象存在很多问题,那么美好的仪表形象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大方朴实,庄重文雅的仪表。

即仪容端庄,举止大方,仪态从容,像《容止格言》中所说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态度严肃而不失亲切,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不失其度。服装穿着要与教师职业、性别、年龄相称,与季节相合,整洁而不拖沓,美观而不妖艳。夏天男教师不穿汗衫、背心、拖鞋,女教师不穿透肉纱进课堂。

第二,适当的动作与熟练的操作技巧。

夏天不要边上课边扇扇子,冬天不要把手拢在袖筒里或插在裤兜里,教鞭指点的部位要准确,与讲课的内容一致,讲课时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要老低着头看教案,更不能背朝学生等等。

第三,准确、精炼、生动、丰富的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思维的衣裳”。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性,语言是教师表达教育思想的媒介,我们誉教师语言为学生心田的犁头。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矣”有节奏感和鼓动性,抑扬顿挫缓慢适宜,有强烈的吸引力,启发性语言具有“言未尽”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广泛深刻的联想,讲授避免语病,重复罗嗦,力求准确、精炼、简洁、明快。感情真挚的语言,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学生接受知识扫除障碍,铺平道路。因此,教师的语言应用亲切感期待感。反之,语言生硬,会引起学生反感,教师还要力戒在学生面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以免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诚挚慈祥,文明礼貌的态度。

教师在学生面前讲礼貌,这也是给学生以文明礼貌的示范,教师要说话和气,礼貌待人,从而建立起一种融洽、平等、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第五,循循善诱,热烈充沛的感情。

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耐心细致,采取积极疏导,正面教育的方针,特别是对心理障碍生要有诚挚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

第六,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153-01

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框架需要进行完善。按照时展的要求来重视教学的实用性,并通过生活化的设计来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环节中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由于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导致思想政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践,这也就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实际教学过于理想化。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实现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其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习惯与行为方式进行培养的重要渠道。但过于理想化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立足与实际生活,简单的说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其仅仅是注重高度,这也就导致教师过于宏达的理想化教学难以真实反映生活,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式与内容过于传统,枯燥乏味缺乏生活气息。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很多教师只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严重忽视了教学的社会性与文化性;教学内容也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过于抽象化,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对现阶段社会生活的动态发展进行直接的反应,具有教条化的特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三观的塑造、情感等方面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具象化理解,将教学变为知识传递的过程,难以让学生真实的体验生活。

(三)教学缺乏互动性

互动性不足是现代教学的一大弊端,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其主要通过灌输式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降解,很多教师并没有体会到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就缺乏创新,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将教学作为任务来应付。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由于缺乏生活化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所塑造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这也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如果教师没有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教学,就难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设计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所谓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将生活化的方式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中,将生活与知识有效的结合,以此来实现高效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保障课堂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将教材中的知识转换为生活化的话语,以通俗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以此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这就要求在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广泛的结合现实生活,将抽象化的概念具象化,为学生营造情节性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解,明确现代学生习惯性的表达方式,通过学生的角度来阐述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理论知识的传递。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对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具有主导性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明确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众所周知,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培养,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师生平等的关系,通过民主、平等的互动来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对生活化技术的应用,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过渡使用,也不可以将课堂变成缺少生活气息的环境,课堂教学时进行知识与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平台,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技术的运用,但不可本末倒置。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环境,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最主要从价值内涵与表现形态方面建设,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的作用,并不断加强师生的教学、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作风建设,以此来营造和谐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作风。同时,还应该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以规范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让生活与思想政治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传统的教学为现代教育带来一系列的不足之处,这就要求高校教学更新观念,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实现生活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一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生活化教育[J].学理论,2014(09).

第12篇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一则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下面本人结合一些教学实例简要阐述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一、走进社会,接触自然,体验情境,求知明理

让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结合教材辅以讲解,将社会情境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如在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以下教学案例出处同上)《感受社会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接触自然,在教师介绍本地区“昨天”面貌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在“今天”的发展,体验本地区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周边环境的现状,让他们感受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鲜活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感受到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还明白了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过程中,还存在着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这远比单一的课堂环境、空泛的理论说教有实效。

二、图片再现情境,绘画感受情境,提高认知水平

教材中的插图、网络图片、教学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教材情境,为教学服务。还以《感受社会变化》为例:通过本地区新老城区、新旧农村、新旧生活照片的视频展示。学生获得的社会变化感受真实、自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绘画来勾画社会发展的未来蓝图,从而升华其情感,提高其认知水平。

三、实物演示情境,激发联想

即以实物为中心,以必要知识背景为辅助,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激发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笔者在教《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变化,还带领学生参观了洪泽湖历史博物馆。这一行为不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同时让学生在领略“大湖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对从夏禹时期到今天农业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的参观,感受到社会的变化。

四、音乐渲染情境,推波助澜谋升华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取不同主题、风格、题材的音乐创设、渲染情境,可以起到推波助澜谋求升华的效果。教师或采用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或自己演奏,或采取让学生演唱、哼唱、跟唱等形式来渲染情境。如在《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教学中,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用流行音乐激趣导行,创设主动探究情境,巧妙切入主题,民族知识、民族团结被歌曲作为有效信息在课前成功地传递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自然有“感”而发。再如在《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唱歌曲《雾里看花》,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面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混乱现象,作者禁不住要“借我,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能将认知升华到“用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层面上来。

五、利用表演激活情境,提高思想认识

表演创设情境多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以《艰苦奋斗,走向成功》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艰苦奋斗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小品《我爱穿名牌》,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确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艰苦奋斗不是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表演激活情境,必然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提高思想认识。

六、语言描述情境,实现精神升华

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表述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的语言表述可以起到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的作用。

1 教师的引导表述。例如在《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教学中,配合音乐情境,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拨开迷雾,让花容显现?怎样才能让我们具有“慧眼”呢?最行之有效、最权威的方法是哪一种呢?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主题。

第13篇

学风建设,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让艺术类学生学会做一个有规矩、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做事之前学会做人,因此学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的好坏就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毅力是否持久、同学之间是否能和谐相处做到互帮互学、学习求知欲和竞争意识是否强烈等方面。

2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不足

2.1艺术类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富有创造性,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的淡薄。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偏离正确轨道。

2.2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学习的比重比文化课要高,艺术类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加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原本就较差,这就使得他们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更加不浓,文化素质普遍较差。

2.3追求自由,组织纪律性弱,艺术类学生由于注重个人追求、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加之专业授课方式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单一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个性化,生活环境安逸化,这些相对宽松的负面影响,造成艺术类学生自身约束力差,追求自由,因而较普遍的存在着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随意迟到早退、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学场区衣着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他们追求轻松安逸的校园生活,学习上吃不了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总是铺张浪费,一味贪图安逸、追求豪奢、爱慕虚荣。

2.4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艺术类学生注重自我,喜欢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进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虽然培养了自立能力,但是却导致了个人主义,集体观念淡薄,团队合作精神差,缺乏全局、大局意识,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一味的做自己的事而不管不问与自己无关的事。

2.5艺术专业采用小班授课,或单独授课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较其他专业的师生更为密切,专业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事等将直接影响找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教师不健康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行程也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当前高校的艺术类专业仍沿用传统艺术教育,过分注重技艺化,忽略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不利于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完善教育制度和管理手段,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良好学风

第14篇

我们认为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主体。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其主体意识是德育的关键。这种德育模式充满着对成长中的人的爱护与尊重,“对人及人类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二职中形成了“修身修德修技、创造创新创优”的新二职中精神,并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更有着长远的影响。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应试的压力,开展德育工作的条件更加优越,但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发展差异也较大;同时,这个阶段是学生成人的关键时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确立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内心需求,使其成为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并为学生提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实践体验的机会,取得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的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引导帮助下才会不断增强和发展,通过教师自身成熟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成为学生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的保障。师生间是一种“你与我”的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主被动、主客体的关系。

人文修德

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以集体智慧结晶形成了“修身修德修技、创造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二职中精神,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对学校整体和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发挥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直观体现。学校通过设立“二职中名人墙”“学生休闲文化中心”“教师文化静享园”“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让师生学有榜样,乐有其所,思想能交流,文化能共享,心灵能沟通,喜悦快乐共拥有。

学校提倡“我最重要”“赛马不相马”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管理理念,始终倡导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三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红五月”艺术节、技能体育艺术文化周、“创新杯”技能大赛活动,就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场所。

学校师生在关爱、尊重、宽容、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和成就动机,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养成修身

寓主体性德育于养成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想作风、崭新的精神面貌、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团队合作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和“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主体性德育融入养成教育,一是组建“成长导航”讲师团,利用校会、升旗仪式、电影晚会等开展系统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制订了《玉溪二职中文明礼仪公约》和《“六讲”“六懂”“六有”“六会”二职中人规范》;三是组建“三生教育”团队和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业余法校、公民教育学校”的阵地教育作用,通过党员联系班级,担任班级的德育辅导员,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困生”及学生宿舍,教师联系学生,发挥导师功能,扶志、扶学;四是学校以“半军事化管理”为手段,通过抓好军训的“三部曲”有针对性地开展主体性德育,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少毕业生在学校贴吧里,发文表示这种严格管理带给他们的益处。

自主修“我”

校园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养成规范的施行,基本解决了“我”将是谁的问题,部分解决了我将如何成为谁的问题。主体意识的“我”,在于“我”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和行为方式。

“我”的另一层含义是学生自我管理。二职中学生全员参与换位互动自管自治活动已成为加强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载体,成为实施主体性德育工作、独具创新特色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亮点。学校实行学生轮流戴卡课余值周制,学生的学习、纪律、活动、卫生、绿化、文明礼仪以及作息管理等全都由值周班检查、督促和评分。

第15篇

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德育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深感忧虑。在新形势下,我国未成年一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产生了追求物质利益,淡化人格精神的倾向,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消极有害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上传播的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路。因此,坚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是现实和长远的迫切需要。

学校德育的重要性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忽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有近50%是因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德育,学校积极推广“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1.为人师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教师应把学生视作公民看待,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使他们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有了教师的模范作用,就可以帮助他们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推崇良好的社会风尚。2.为人师表有助于学生强化养成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很重要,要求教师在学生和公众面前,表现的是礼貌健康的语言,正派的生活作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文明的举止,勤劳刻苦的敬业精神,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能学善教的身教楷模。3.为人师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我国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历史上可用作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典范比比皆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熟悉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适时地宣扬民族文化精神,运用于教学改革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德育才能被摆在首要地位。

学校德育要注意和

家庭德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