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临床知识范文

护理临床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临床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临床知识

第1篇

方法:选取10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率与血压变化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P

结论: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关键词:知识人群心率失常心率护理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2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激动次序以及传导速度等出现异常。患有心率失常的患者通常都会表现为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等,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极为关键[1]。选取5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对其进行胺碘酮治疗与综合性临床护理,疗效比较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53名男性,4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1.3岁,所选取的患者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所有患者病情都与WHO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有71名患者为冠心病,15名患者为高心病,10名患者为风心病,4名患者为肺心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注射治疗。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比较严重的患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做相应的吸氧,为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用药速度进行严格掌控,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忌烟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床头随时准备气管插管、除颤仪等药物和急救用品,便于紧急时能够用于抢救患者生命。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①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由于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而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心律失常[2]。所以,必须加强对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尽可能多的和患者沟通与交流,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多关系患者病情与照顾患者情绪,以使患者治疗心律失常的信心得以增强;②用药护理。耐心的向患者讲清楚用药重要性,嘱咐患者按时服用心率失常药物,避免出现自行停药或者减量用药的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患者服药后的临床护理与观察,及时治疗患者服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3]。严格掌控静脉滴注药物的滴注速度;③不良反应护理。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极易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护理。对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情况,如果患者产生药液外渗现象,必须及时停止输液,通过0.5%碘伏对患者红肿硬痛部位进行擦拭。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后的心率与血压差别进行对比与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t=27.82,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心律失常患者一般都会有失眠、心悸、胸闷等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加强心率失常患者综合护理与积极治疗。

我院通过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因为胺碘酮起效比较快,而且不会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具有极为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应用胺碘酮治疗极易使患者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4],所以,必须加强定期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静脉炎临床护理。此外,在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基础性常规护理基础上,必须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与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保证良好、健康的心情、情绪和战胜心律失常的信心。而且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可能性的敏感性观察,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5]。

对比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后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舒张压,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下降比较明显,而且其舒张压与收缩压也有所上升,但没有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必须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后进行严格监护与护理,提高患者不良反应与用药的认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华容,汤晓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28例临床护理.当代医学,2010,16(4):119-120

[2]雷春艳.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57-58

[3]王瑞源,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海南医学,2010,21(21):150-151

第2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4~86岁。使用TPN治疗4~10d。TPN方案包括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欣坤畅、葡萄糖、电解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液体量每天为2500~3000mL。TPN采用中心静脉输液93例,采用周围静脉输液7例,每天总液量在24h均匀输入。100例患者无感染发生。

2营养液配置及保养

营养液在专用配液间配制,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3L)作为容器,先将电解质、维生素配置在水溶性液体中,再将脂溶性维生素及药物配置在脂肪乳剂内,依次将水溶性液体、脂溶性液体配置入3L袋内,并摇匀混合,排出袋内气体,用调节夹及无菌纱布封闭入口,同时应避免将电解质直接加入脂肪乳剂内,防止发生沉淀。根据医嘱现用现配,常温下24h内输注完毕,因故不能及时输注时,应放入冰箱保存(4℃),注意保持清洁。

3插管前后的护理

插管前向病人讲解置管部位、配合事宜及置管后注意事项,简要说明TPN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告知输注高能营养液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以取得积极配合;穿刺包要严格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插管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患者有无发绀气急、呼吸困难,穿刺一侧有无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防止气胸。穿刺处每天更换敷料1次,发现局部潮湿或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妥善固定、通畅。每日更换输液器;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应用TPN的患者病情较重,要密切观察病情,正确留置标本。每周测体重1次,随时观察TPN的治疗效果。同时向患者示范保护管道的方法,如翻身、活动时要注意静脉导管的固定,防止扭曲、牵拉甚至脱出。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TPN疗法常见并发症是感染。当一个持续TPN的患者出现发热,要仔细检查有无感染源。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到插管感染的可能,可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则应拔除导管并剪下导管末端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改用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补给营养,查明感染原因后再进行治疗。新晨

因导管直接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很近,一旦有空气进入,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重者可致死亡。因此,要加强病房巡视,防止液体输完形成空气栓塞。血栓栓塞是深静脉插管的常见并发症,每天输液前需用无菌注射器回抽确认有回血后才能接输液管,输完后用浓度为10~100U/mL肝素钠稀释液10mL封管,防止营养液堵塞造成栓塞。封管时应采用正压封管,边推注肝素边缓慢退出,防止形成涡流造成堵管。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可抽少许肝素盐水轻轻冲洗导管,然后尽量往外抽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1]。血小板减少等凝血机制障碍及肝素过敏患者不应使用肝素液封管,可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封管[2]。

TPN是一种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当胃肠道功能因解剖或功能障碍而不能经胃肠道进食时,肠外营养作为患者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能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使胃肠道处于功能性的休息状态,可减少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3?4]。但是,随着TPN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如导管的感染、空气栓塞、高渗性利尿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因此,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医护配合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孙香荣,王丽佳.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90-2291.

[2]张玉珍,董淑华,程军,等.晚期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现代护理,2006,12(5):453-454.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至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600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母亲均无宫内感染。依据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A组:新生脐带自然脱落。

(2)根据文献婴儿二次剪脐应在出生后36~48h左右最佳[2],故将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依时间分别分为出生后、36h(B1组)、48h(B2组)三组。

1.2 方法

1.2.1 传统断脐方法 胎儿出生后1~2min,用75%酒精消毒脐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排除脐疝情况,采用自行改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气门芯胶圈,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脐带,距结扎远端1cm处断脐,挤出残余血液,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燥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1.2.2 二次剪脐方法 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再无菌技术操作。晨间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至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有齿镊夹住脐带残端,然后用无菌手术剪刀沿脐根部气门芯上方处剪去脐带残端,注意不要损伤脐轮周围皮肤。用75%酒精再次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渗血者敷以明胶海绵,胎毒清愈脐贴覆盖脐部。观察新生儿二次剪脐后24h内脐部创面有无渗血,每天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及创面干燥愈合情况。

1.2.3 护理方法 每日行常规护理。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防止厌氧菌感染,再用75%乙醇清洁脐带残端与脐周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

1.2.4 评价方法 观察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干燥,无渗液、异味,脐收缩至脐轮以内)。

1.2.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比较

新生儿二次剪脐护理方式(B1、B2组)与A组比较,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缩短(p<0.05),见表1。

2.2 传统断脐法让脐带自然脱落,细心护理。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后形成创面,有不同程度渗血或渗出。出生后第5天统计脐带渗血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26例、5例、4例,(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3%、2.5%、2%);脐带分泌物渗出情况,A、B1、B2组分别发生40例、9例、7例,(渗出率分别为20%、24.55%、3.5%)。A组脐带渗血渗出发生率较各组均高(P<0.05)。48h后二次剪脐,渗血发生率明显减少,B1与B2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为减少渗血或渗出,应于36h后。见表2。

2.3 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脐带感染情况比较

传统断脐法发生感染21例(发生率为1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B1、B2组)分别发生2例,1例(发生率分别为1.0%,0.5%)。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各组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断脐法组。其中B1、B2组感染率最低(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二次剪脐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减少感染率,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最佳为36~48h。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的意义

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法通过人为干预有如下优点:(1)脐周愈合早,利于在医院内完成专业护理,减少出院后人为护理不当导致的脐部感染机会。(2)脐带残端脱落早,减少并发症。传统脐带自然脱落护理方法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较二次剪脐法长。B组采用二次剪脐法,较A组明显缩短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的产生。(3)减少脐带残端在自然坏死、脱落过程中产生的炎性分泌物,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0%~87.5%,而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死亡率达18.06%[3]。

3.2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最佳时机选择 有资料表明24h组新生儿因剪脐时间稍早,脐带未干燥,血管未完全闭合,胶质含水分多,脐带潮湿,剪脐后残端易发生渗血、渗液。72h组因剪脐时间较晚,脐带过干、过硬,增加剪脐难度,易发生坏死组织残留,且残留脐带坏死、脱落需要一定过程,故第5天仍有分泌物的情况较多,产妇出院后因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未能进行脐部护理,致脐部残留分泌物,增加了感染机会。[4]因此,本试验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时机为产后36~48h左右,其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短,脐部感染率低,脐部出血及渗血少。但特殊情况如脐带本身粗大或水肿者,因创面过大、残端未干枯或结扎紧度不够、脐血管未闭合等因素影响,容易出血,应将二次剪脐时间适当延后。

3.3 研究中未评估剪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如剪脐操作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水平不一,脐部发育不良等因素造成残留或损伤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国内护理同仁也在二次剪脐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兰晓娥等[5]提出根据脐带残端胶质的性状判断剪脐的最佳时机,剪脐出血率明显降低。此外,国内护理同仁在肯定二次剪脐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探索了断脐器械的改进。复旦大学顾春怡等[6]报道了一次性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取代了传统的多步骤操作,较传统方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操作繁琐、脐残端渗血、脐周感染等问题,是一种安全而实用的方法。

4 结论

新生儿脐带处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残端及早脱落[7]。传统气门芯摘脐留有脐带残端0.5cm,残端自然脱落时间为5~15d,甚至更长,残端在机化过程中有胶质渗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8]。采用二次剪脐法,则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脐炎的发生率。

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皖南医学院五年制实习前的 临床医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

1.2 调查方法使用《患者安全知识、态度、技能问卷》[4]进行 调查。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29个条目:A,"医疗差 错相关知识"7个条目;B,"医疗差错发生后我应该 怎么做"6个条目;C,"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4 个条目;D,"患者安全的个人态度"8个条目;E,"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4个条目。针对每个条 目采用5级评分法,最高计5分,最低计1分,得分 越高越好。在四年级课程结束后、实习前,由研究者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匿名答卷、逐项完成。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录 入并交叉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问卷完成达 到70%视为有效问卷,用样本的中位数替代缺失 值。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771份,回收有效问卷747份,有 效应答率96.89%。其中向护理本科生发放问卷451 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男47人,女388人);向 临床医学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男146人,女166人)。

2.1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男护生在"医疗差错 发生后的情感"和"有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 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护生全体和女护生得 分在另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全体临床医学生。

2.2 不同性别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临床医学女生在"医 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 学男生。而女护生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个维度得分上显著 高于男护生。

3讨论

    3.1 重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临床医学生更加 紧迫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问卷调查得分均在60%左右,对患者安全的理解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实习 前对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要并驾 齐驱。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相比,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其余维度护理学生 得分均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这与Nie等[5]的研究 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 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 全息息相关。目前,医院对护士的患者安全教育培 训比医生更加严格,护士在教学过程中将患者安全 知识融入到护理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当前有关患者 安全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护理学生。由于 患者安全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结果,其最主要的障 碍是缺少医生的参与。因此,强调患者安全教 育时,临床医学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水平较临床 医学生高,所以临床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更加迫 切,为临床医学生设置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有助于提 高患者安全全体水平。

3.2患者安全教育可减轻学生发生医疗差错后的 负面情感反应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临床医 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护理女生得分 也显著高于护理男生。女生出现医疗护理差错主要 是恐惧、羞愧、内疚、不安的负面情感反应,这与 Patey等[12]和Mull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 的男性性格特点是果断、领导、冒险和自信。相比 之下,女性接受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比男性差,比 男性更害怕犯错误。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 度上,护理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护理女 生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女生;护理男生显著高于临床 医学男生。Gorini等[14]对249名医护人员和学生(38 名医生、11名医学生、127名护士和73名护生)的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生和高年资护士比医学生和 资深医生在出现不良事件后更担心被惩罚而感到害 怕。Nevalainen等[14]的研究结果与Gorini等[15]的 研究结果相似,其对307名医学生进行不确定性接 受度的调查,结果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接受 医疗差错的不确定性,其中女生占27%,男生仅为 11%。造成这些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增加如何处理 医疗差错的学习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和不确定感是明 确的。因此,我们倡导尽早对学生进行患者安全教 育,提高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减轻学生发生 医疗差错后的负面情感反应。

3.3建立非惩罚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是提升学生 患者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 感"维度(总分20分)平均分最低的是临床医学男 生12.97分,平均分最高的是护理女生17.01分。这 说明,无论是临床医学生还是护理学生,医疗差错 发生后都趋于负性情绪。虽然WHO极力倡导非惩 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但责备文化的影响仍非常深 刻。责备文化的特点是将医疗护理差错归咎于医生 护士的无能、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道德,而 不是视其为医疗系统本身的问题。责备文化对 医疗护理差错采取的是惩罚性处理方法。不良事 件发生后,因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或同事工作有失 误,也担心因为失误受到惩罚、甚至解聘,医生和 护士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主动上报医 疗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妨碍了医生护士从错误中 学习。不从根本上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 化氛围,就不能建立卓越的患者安全教育的师资队 伍,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 木。Day等特别强调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 文化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提高 知识和技能,建立和培育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 氛围,对于临床医生、护士形成正确的患者安全观, 正确对待医疗护理差错并勇于承认和上报,让大家 以更开放的态度从错误中学习非常重要。这样的氛 围既有利于患者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又能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医学生和护 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提升未来医生、护士的患 者安全知识、态度和技能,最终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第5篇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

护理临床路径是指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监测、护理等制定的一种护理计划,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1],目前在护理和健教育两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手术,存在术后康复时间长等不足,目前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2]。本研究通过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男34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1±4.1)岁;病程3~9年,平均(5.9±1.3)年。观察组男33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5.5±4.3)岁;病程2~8年,平均(5.6±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措施如下:①入院护理:入院时评估患者体征、症状、过敏史、既往史等,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并对其个人卫生进行指导,告知患者规章制度并大概了解住院环境等,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关心,使患者尽快适应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对手术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6 h禁水禁食、备皮、排尽尿液,以减少对膀胱的损伤,有过敏史或褥疮高危人群,责任护士需向手术室巡视护士交代清楚病情及注意事项。③术后o理:患者取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术后12 h若无胃肠道反应可给予流质饮食,关注患者排便情况,阴囊处用丁字带托起,冰敷,以防水肿,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有无感染,如出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办理办理出院手续相关事宜,指导患者出院后禁止做剧烈运动,避免手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饮食指导多食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3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定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包括掌握(≥92分)、基本掌握(≥62分)、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较对照组的79.79%明显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人员工作理念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将护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表现出来[3-4]。临床护理路径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标准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的护理模式[5]。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有预见性、有序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的提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促使护患关系加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谈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43(1):13-16.

[2]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334-336.

[3]秦微萌,康杰,樊友本,等.人性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4):349-350.

[4]王莹,杜易芳.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0(11):1311-1313.

[5]陈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83-1484.

[6]刘春.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腹股沟疝围术期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07-109.

第6篇

责任护士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对病人要诚恳、热情、礼貌;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机智果断;对同事要热情帮助,平易近人,不偏激,不独断。视病人如亲人,并把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关心、耐心、责任心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二、医疗护理知识要全面

责任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另外护理技术操作要熟练敏捷,如静脉穿刺、灌肠、洗胃、吸氧、换药等。动作要轻巧、麻利,所以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是对责任护士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三、工作要有灵活性

护理工作繁忙,事比较多,经常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所以责任护士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工作中边处置、边思考,做到各项工作都准确无误。

四、要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力

责任护士除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外,还要观察病人细微的行为,躯体动作和语调等变化。责任护士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去获得病人的直观资料,以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7要有敏锐丰富的想象力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求责任护士具有准确的记忆力,而且还要有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对病人有一全面的认识,以作出正确的评估,将发生的、可能发生的、潜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才能达到实施有效完美护理的目的。

五、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

责任护士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始终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对病人做到一视同仁,以乐观、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影响病人,以自身的积极言行去感染病人,激励病人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切忌因个人生活、家庭、工作中的烦恼和不快去迁怒病人,影响病人的情绪。

六、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

第7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临床效果;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27-02

本文将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前来就诊的100例各科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优质临床护理服务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各科室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在18至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36±5.27)岁,科室分布情况:心血管内科22例、骨科31例、神经内科23例、呼吸内科17例、妇科7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科室分布情况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1] ①所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对患者自身感受进行主诉;②排除患者患有各种急重病症等情况;③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情况;④排除患者无法理解调查内容情况;⑤排除临终患者;⑥患者意识清醒,无休克、昏迷等症状;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优质临床护理服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

1.2.3 优质护理 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实施护理责任具体包干制度,明确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具体患者,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内容:①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或过度担忧治疗效果将导致其心理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可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将要实施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其进行治疗,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适当增强患者自信心[2];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及湿度应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进行消毒从而防止交叉感染;③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态度应耐心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了解患者所需并及时提供服务;④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优质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3-4]。

1.2.4 护理效果判断 ①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使患者对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内容等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越高[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无显著差异,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00%,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进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整体评价与满意度。优质护理是在日常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生活及心理上的护理,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尽快进行身体康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6-7]。研究表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若得到优质临床护理服务,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因此,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已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负面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护理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但改善幅度并不明显,且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不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文研究可知,患者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其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整体形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小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和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42-243.

[2] 夏喜艳.优质护理在老年病房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0):162.

[3] 吕海燕.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3-334.

[4] 任正华,周敏.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5):459-460.

[5] 殷伟.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2,14(3):438-440.

第8篇

资料与方法

1996年在内三科、外一科正式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试点工作,至2000年各科室全部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

方法:⑴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展开的,只重视严格执行医嘱及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忽略了患者的要求。现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护理工作既要完成多种操作技术,同时也应注意对患者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如果思想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整个护理工作就无法展开下去。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全员培训(培训率100%)、组织整体护理相关知识理论考试等措施,加强护士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反映整体护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广、总结、完善,进一步提高和促进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使整个护理得以顺利开展。⑵领导重视是整体护理工作实践的关键:医院成立了整体护理实施与应用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对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给予全力支持。2004年2月26日,开始实施“二项社会承诺”服务:①开设方便门诊,免费进行健康咨询和就医指导,为患者办理复查性的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免收挂号费。②建立绿色通道,开展导医服务,对老、弱、病、残、急重进行全程陪同就医,实行优先挂号、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取药。③为就诊患者免费供应纯净水,在所有候诊、候检、交费、取药大厅设置纯净水饮用点。⑶将健康教育行为贯穿于护理程序实施的全过程: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行为往往易停留在卫生宣教水平,简单地对患者宣读一下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和出院宣教内容。鼓励护士每次与患者接触中都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着想,帮助患者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同时在医院门诊及住院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并按季度更换内容;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健康处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义诊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相关药物知识、入院须知、术前宣教、出院指导的内容,使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80%以上;护士长在查房时及时了解患者对自身保健与疾病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功能锻炼的效果,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⑷不断完善和改进支持系统,保证整体护理落实:创造一切条件,切实发挥后勤支持系统完善,解除临床的后顾之忧,让护理人员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为整个护理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如药剂科将药液送到病区;供应室、被服室实行下收下送;陪护人员送患者标本及检测报告单;担架队护送患者进行各种检查;为患者增加热水供应等,这些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保证了专业性护理工作的进行。

结 果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从开展整体护理前的77.5%上升到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后的97.9%,提高了20个百分点。经问卷调查,7项综合满意度平均97.75%,其中,门诊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96.71%;住院患者问卷调差发出100张,收回100张,满意度98.8%;患者征询意见卡,满意度97.9%;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了相关疾病及健康知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去年同期相比,住院患者增加9.9%,门诊患者增加10.2%,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讨 论

第9篇

【关键词】临床观察;护理质量;病情变化;影响因素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1-01

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从病人身、心需要来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国际护理学会护士守则》指出:“护士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疾病和减轻痛苦。”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把尽可能多的危急情况都扼杀在摇篮之中。护理工作已从传统的服务于治疗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护理技术不再是简单型的低层次或机械性操作,而是综合性理论指导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执行医生的医嘱,配液体、输液、写交班,这些机械的工作就算不是护理专业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会完成的很好。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火眼精睛”,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病情观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护理危重患者的前提。比如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排泄物、分泌物的异常,都为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提供了依据。

病情观察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无论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情况还是从病人自身及家属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都需要护士具备训练有素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判断能力, 对病人的异常状况要表现出护士的职业敏感性。病人说话的声音、面部表情、头颈的摇摆度、肢体活动情况及姿态这些均需要护士养成习惯下意识地去注意、去观察变化。比如发现病人有水肿, 就要进一步观察, 是全身性水肿还是局限性水肿, 观察要点: ①水肿部位、特点及程度:长期受压迫部位有无发红、破溃、渗液和坏死等; ②伴随症状: a 肝肿大、心脏扩大、颈静脉怒张。b 黄疸、蜘蛛痣、腹水及脾肿大。c高血压、尿少。d 满月脸及向心性肥胖等; ③记录出入液量及体重; ④辅助检查: 电解质、血浆蛋白、血尿常规等。通过以上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①加强皮肤护理, 床单整洁、干燥柔软。严重水肿液体外渗者局部可用无菌纱布包裹, 防止继发感染, 必要时可用红外线理疗。受压部位加强褥疮预防护理。水肿病人的皮肤对外界刺激敏感性较差, 使用热水袋取暖时防止烫伤。②局部性水肿须抬高患侧肢体, 必要时外敷消肿药。③限制钠盐饮食及水分摄入, 低蛋白血症者给优质高蛋白饮食。

夜间护士值班时,应把新入院病人,暂时诊断不明的病人,危重病人,心血管疾患及术后病人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夜间观察的技巧在于提高警觉性、仔细推敲,提高判断和研读能力、听声音、看、查呼吸。比如:高血压病人,入睡后出现比较响的鼾声,应注意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是否并发脑出血,对新出现的疑点无论是异常的鼾声还是特别的气味或轻微的声,都是夜晚值班护士应密切关注的内容。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应特别注意其意识脉搏的变化,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病人最易发生心律失常。对睡眠中打鼾,肥胖,及伴有高血压的病人,应观察有无鼾声如雷,间歇性呼吸暂停,发绀,多汗等,警惕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发生,最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入睡后发出较响的鼾声,要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做到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早采取措施,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完善的病情观察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有重点,又要全面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重点。第二,要细致而准确。不能忽略任何的细节。第三,认真记录,仔细观察,重点扼要的进行交班,发现异常和危症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而影响病情观察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思维的广阔而深刻性、灵活性。

具有这种思维素质的护士能全面分析所观察到的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受限于表面现象,并能分析观察到的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主动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同一种临床症状可产生于多种疾病,其临床意义也不尽相同,如何鉴别,这就需要周密的思考。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患者感到某种不适,尽管临床上并未表现出来,也应引起注意。

2 高度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病人因为病痛来医院就诊,把希望交给我们医护人员,如果咱们不在意,生命会不经意的从我们手中和眼中逝去。临床工作中护理是细致入微的,详尽的观察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的变化,经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分析,去伪存真,马上反馈给医生和患者,可尽快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正确处理,防止出现不良后果。同样是去做一件事,仅仅抱着把事情做完的思想去做,和内心里抱有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做好,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行动上主动去做和被动去做的区别。有了要把工作做好的责任感,就会为把工作做好做相应的准备。当每个护理人员都逐步提高自身水平,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会上一个台阶。

3 护士的个人素质。

知识面越广,经验越丰富,职业道德越高,性格越稳重灵活,病情观察越细致入微。偶然主动地发现问题肯定是你平常养成的观察病情的好习惯促成的。比如遇到一病人静滴硫酸镁就会去数呼吸。

病情观察的方法是通过视、触、嗅、听以及医疗仪器设备的检查等。带着问题去询问病人,而不是一味的让病人自己告知,有些时候病人没有意识到某些情况需要告诉我们或者忘记告诉,那么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系统的病情观察提问方式及内容。带着责任心去观察病人,让细心养成防微杜渐的好习惯。比如以病人额上出汗,得问是否心慌,再数脉搏是否增快,是的话可以判断低血糖,予以及时处理。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

护理质量=实际护理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期望值。若差值为零,说明服务质量正好满足服务对象的期望值,因此对护理质量满意;当差值为正值,说明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的质量很满意;当差值为负值,说明服务对象对护理的服务质量不满意。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优质的服务。况且2010年出台的创建“护理服务质量优质工程”在全国拉开了序幕,相关部门更看重护理服务质量,人民群众都希望感受到更全面更优秀的医疗护理,而与护士息息相关的绩效评价包括了工作量、护理质量和科研三部分,其中护理质量占70%的比例,这要求我们对每个病人要有个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病情观察都做不到准确和及时,还谈什么个性化服务、谈什么护理质量,连最起码的挽救病人生命,完成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都是难题。社会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各行各业都提倡人性化服务,护理也不例外,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带着责任心、爱心去照看,去观察,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护患关系,更会在偶然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减少意外。提升护理质量在医院病房管理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所以,病情观察必不可少,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训练有素的病情观察能力,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一起把科室护理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9±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8±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具体内容为:

(1)加强风险意识: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对手术室工作风险因素的认识,特别注意低龄护士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健全培训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学习,手术室药物管理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积极、及时地的报告,学习掌握药物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禁忌。

(3)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保证严格,卫生清洁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使温湿度保持适宜,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出入手术室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使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量减少。

(4)责任心的培养: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应该首先对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药敏结果等进行认真的核实,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手术,避免对血液循环、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选择正确束扎部位,避免神经损伤。

(5)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确定整体目标,明确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标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细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2]。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计划完成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手术操作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7.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2.5%。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12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5%;观察组患者中23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0%。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136.38±13.69)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95.64±10.2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科室、跨学科合作,再加之麻醉和手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可以对手术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差错、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并对手术治疗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临床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将“以人为本”基本临床护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3]。

参考文献

[1]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第11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医患纠纷。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身心兼顾的整体护理。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因此护士在医疗告知实施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对住院患者全面实施了护理告知制度,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护理告知制度的重要性

1.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新的医疗形式需求,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专科专病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降低护理人员风险,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进行护理告知

护理管理者要组织病区护士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检查及所承担的风险有知情同意权,实施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3 制定合理规范的告知制度

包括:(1)明确知情同意的范围、内容和责任人;(2)制定规范化的临床护理告知程序;(3)对于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应制作出相关的告知书,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操作风险告知,患者或家属须签字同意。

1.4 建立检查监督制度

督导检查临床护理告知的落实情况,保证临床护理告知落到实处。

2 临床护理告知的实施原则

临床护理告知涉及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病患相关疾病、操作及告知内容贯彻到护理工作中。切实把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到工作中。(1)尊重、维护患者的权利;(2)明确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3)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临床护理告知的保证;(4)把握告知的时机与适度是提高临床护理告知效果的有效技巧;(5)做好告知记录,这点较重要,在行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无书面知情同意书之前,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告知内容并请患者委托人签字,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6)注意强化告知,加深患者印象,如发口服药时,发药护士告知药物种类、主要作用、不良反应等,责任护士会再次强化“告知”,进一步加深患者的记忆和理解。

3 临床护理告知程序的内容

3.1 入院告知

住院环境及住院须知介绍,安全防范告知,如物品妥善保管,注意人身安全。

3.2 疾病护理告知

主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告知,告知饮食、各种检查、用药、、管道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3.3 住院费用告知

包括日清单告知,特殊费用的预先告知等。

3.4 健康指导告知

如功能锻炼方法、注意事项及方式等。

3.5 护理操作告知程序

其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所做的是什么操作;(2)操作的概念;(3)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适应证;(4)操作前要做哪些准备;(5)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6)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配合方法;(7)操作后的注意事项;(8)操作可能造成的风险及拒绝操作的后果,并让患者及家属明白。

3.6 出院告知程序

包括正确的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积极情绪调查、复诊时间等。

4 临床护理告知的方式

4.1 口头告知

其特点是简捷、明了、通俗易懂,缺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4.2 书面告知

其优点是随病历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缺点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或家属在阅读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问题。

4.3 公示告知

包括:(1)医院简介;(2)就医指南;(3)收费查询;(4)药理信息。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存在问题。

5 临床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的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符合患者的病情;(2)护理人员所提供的让患者知情的信息及维护患者知情权行为与院方及医生意见相一致,防止护理行为影响医院与患者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3)患者在社会人群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病情及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护士在进行护理告知过程中要注意告知技巧,要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用意有效地传递给患者及家属;(4)要加强对护理告知工作的管理,及时总结和分析护理告知现状及问题,不断完善告知内容。

6 临床护理告知的成效

6.1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告知,对复杂、疑难病例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和不足,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最完善的护理。我科2008-2009年各项质控数据较2007年均有提高,全面完成了护理部年初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6.2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全员参加,营造了安全氛围,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培训,护士掌握了与护理有关的法制知识,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和后果有了预见性,使护士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以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技能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服务,保证了护理质量。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二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1]。

6.3 加强了护患沟通

经常性地回答问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的交流更加自然,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促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护理程序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施以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6.4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

护士告知意识及告知技巧不断增强,和谐了护患关系,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士逐渐将维权意识和义务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与和谐,全年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升至97 %以上。

6.5 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强化了大家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部每日均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由2007年的95.3 %上升至2008年的97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6 保证了护理安全

护理告知要求护士对住院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做正确及时的评估,并且针对评估的问题做相关的告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情做到“早知道、早告知、早预防”。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全年住院患者中,无1例发生坠床、跌倒、走失、自杀等护理意外。2008-2009年,我科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无差错发生。

患者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已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2],医疗服务中“以患者为中心”不应仅是句口号,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医疗行为体现。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而临床护理告知贯穿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告知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告知程序是体现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体现患者知情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告知制度,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和意义,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将护理告知工作落到实处。总之,通过护理告知,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医护的自身权益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真正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导师制; 护理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10-01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临床实习应树立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一基本观念。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为中心,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毕业后的不断学习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1]。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提出始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制度,是15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2]。引入‘导师制'实现了护理带教从‘教学'到‘导学'的突破,体现了临床护生在实习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了专科带教、全程督导,这有助于动态掌握学生实习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导师制。

1目前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

1.1临床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方法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地开展启发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思维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如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时不能引申出其病理生理变化、生化代谢异常等,不能明确阐述实施的理由和优点。同学在独立处理问题时,则显得茫然、盲从。

1.2‘专人带教'或‘跟班带教'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师如果是主管护师职称,在病区内多负责主班护理工作或担任整体护理责任组长工作,夜班较少,实习学生不能在教师的跟班指导下分管具体病人,做护理记录,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师如果是低职称护士,教师由于基础理论、临床经验、自身素质及繁忙临床工作等因素的束缚,致使理论讲解少,学生具体操作多。而每周更换教师,不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影响教学效果。

1.3临床带教教师未经过专业培训目前,我国并无临床护理教学的专业师范院校,各教学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数未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凭经验带教,不能灵活多样,因人施教。

2导师制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导师的责任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临床工作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带领学生讨论临床护理问题,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理论及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具有‘导向'、‘导心'和‘导学'的全面职责[3] 。刚进入临床护生会由于考研、就业等各种原因导致思想上的波动,导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会充当家长、朋友的角色,利用自己的阅历为学生提供意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学生通过与导师接触、交流,许多内心的矛盾和烦恼都能及时得到排解,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心理问题。

2.2导师的选拔指导老师的选定是导师制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医德是医护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德,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懂得救死扶伤的重要性。医院可以通过个人自荐、集体竞选等方式,选拔师德高尚并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独到专业见解的临床工作者或在校专职教师担任导师,以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

2.3导师的分配来医院实习的护理实习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有本科,专科,中专。医院在实习开始前组织一次导师见面会,可以通过交流谈话进行双向选择,并且根据学生、导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安排时间让导师和学生单独见面,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和了解,建立师生感情,约定沟通时间和方式。每位导师负责指导2~3 名学生,对每位学生进行全程、连续和主动地督导实习。

2.4因材施教导师通过每次与学生的交谈,应首先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性格及爱好等,根据她们的特点制定属于个体学生的带教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对性格急躁者,要强调动作的稳与准;动作缓慢者应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对性格外向者应强调仔细、冷静思考,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性格内向者应主动与其接近,有意安排其发言。对于临床技能掌握比较欠缺的学生,应尽量为其提供操作机会,反复强调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应鼓励她们阅读一些相关的医学参考书、医学护理文献,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国内外护理医学的发展动态,为以后在护理科研、教学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一些本科生,他们有优越感,并且大量本科护生毕业后转行导致经验丰富的护士短缺的现象,导致本科护生在专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针对这些学生应该从思想上教导,提高他们对护理的兴趣,指导他们调查病人病情资料,列出相应的护理计划等,让他们了解到护士不只是简单的执行医嘱。

2.5双向评价通过出科小结和学生参加医院的反馈会进行双向评价,更能客观的反应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导师和学生都可以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相互之间的不足,再进行沟通与交流,逐步完善整个临床实习过程。

3 导师制所带来的影响

3.1对实习护生 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 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业务技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导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经过这样的锻炼,再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时,学生就能形成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找出主要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并加以解决这一系列的模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另外学生有固定的导师,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也可以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地反馈上来,及时处理。

3.2对导师本身牛津一位教授曾说过:最好的学生就是能教给我一些东西的学生[4]。因此,我们应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不再是仅仅洗耳恭听,老师也不只限于谆谆教诲,而是双方共同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3.3对临床护理教学通过导师制在临床护理教学的实施,同学们对导师的带教计划,带教方法等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同学们的操作实践,理论成绩,以及一些观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归纳总结等各方面都较传统的带教方法提高很多,为实习护生以后进入临床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临床护理教学应用导师制还存在的问题

4.1师生比低的问题 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这样才利于导师和护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从而对护生进行个性化引导,护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近几年,因为研究生的扩招,在一些护理学院中,仅仅导师和研究生比就达到1∶10以上,有的甚至博士加上硕士研究生,达到1∶15上。在高水平教师资源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教学导师制,保证让每个护生都能得到导师切实的帮助,这是目前在临床护理教学实施导师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4.2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善及临床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很多医院都没有制度确立,导师的职责也不甚明确。部分护生在反馈表中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并希望导师能具备更加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然而现在导师制运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主要用于带本科护理实习学生,但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才高品质的需求,借鉴国外护理教育先进经验, 不断探索我国护理教育的文、理、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护理人才的各方面水平会逐渐提升,临床护理教学师资也会逐步提高,队伍也会越来越庞大,各方面的体制也会日趋完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Cadela,loriED.A case for learning-centered curricula [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6,45(2):59-66.

[2] 高昀.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8(4):23-24.

第13篇

【关键词】 实习护生;教育管理;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420张,每年担负着大量实习生的带教任务。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招收护生人数不断增加,护生素质的参差不齐,给医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2007年我院护理部针对近年来护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建立并完善临床教学管理组织,通过完善带教管理系统,建立临床教学组织,做好实习护生下科室前的准备,规范科室带教内容等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完善带教管理系统,建立临床教学组织

为完成教学管理任务,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我院护理部由一名副主任负责护理教学管理,各科室成立带教管理组织,由护士长任组长,2-4名带教老师组成。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效仿的榜样,是护生进入护理角色的指导者,也是护生开始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启蒙者,老师的言行举止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带教老师的挑选,临床带教老师需具备3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或具备大专学历、护师职称以上人员;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足够的护理学基础知识,能准确快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具有职业责任感,对患者有爱心、耐心,对学生热情,认真负责乐于施教。带教人员名单上报护理部,经审查后认可。

2 做好实习护生下科室前的准备

2.1 做好岗前教育 护生进入临床毕业实习,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单纯的校园初步走向了准社会生活。同学之间亦由原来的班级按实习点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出现了新的人际关系;另外护生年龄普遍偏小、大多为独生女,因此,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十分重要。岗前教育由护理部统一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及教育管理相关规定,力求使学生了解实习环境、实习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尽快适应护生角色。

2.2 合理安排实习科室,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实习科室,优先安排力量较强的科室实施护生第一站的带教,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院临床科室按专业划分,护生实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科室全部轮转,所以在学生入科前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护士礼仪、安全教育、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各科室常见病的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计划中将具体讲课时间制定好,以便学生按时参加,同时要求做好学习笔记。

3 严格实习生管理

一是严明的组织纪律及严格的考勤制度,带教老师严格把关,护生不允许带手机上班,避免上班用手机聊天。护理部建立护生请假、消假登记本,病假有本院医生出具的疾病证明,同时与学校沟通,三天以上请假由学校出具证明,这样可较好的控制学生的请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二是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中放手不放眼,培养护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4 规范科室带教内容

4.1 入科教育 护生初入病房时,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应热情接纳。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给新入科室的护生介绍科室的具体情况,如床位分布、常见疾病种类以及护理特点;介绍各室物品摆放位置和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注意事项;介绍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应达到的实习目标等,使护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

4.2 加强实习各阶段管理 多数护生在实习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注意了解护生的实习态度,及时发现护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以人为本防止过激行为伤害护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3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 科室组织护理讲课每周1次、护理查房每月1次,鼓励护生积极参与护理查房活动,大胆发言。护理部每月安排1-2次专题讲座,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详细讲解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原则和手术前后护理等,并做好随机提问,促使护生主动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护生观察、分析、交流沟通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护士长对带教情况要经常跟班检查,定期进行讲评。坚持对护生实施出科前考核制度,实习结束时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并做好书面鉴定,激发护生学习的信心和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4.4 加强护生的护理安全意识 加强护生的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教会护生与患者交流的技巧,避免护患冲突。带教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不能让护生在没有带教老师指导下单独操作,更不能把护生当作劳力使用。指导护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三查七对制度,减少护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4.5 提高护生注重生活护理的意识 生活护理是临床最基础、最贴近病人的护理,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非服务精神最直接的体现[1]。然而部分护生认为进出护理不能很好体现护士价值,相比之下更愿意从事治疗性护理工作,学习专业技术。张俊红等[2]调查结果表明,80.8%的实习护生表示在实习之前没有接受过“基础护理重要性”的教育,对基础护理的基本定义认识不清,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可采取定期对护生开展相关内容的教育、规范生活护理操作,加强晨晚间护理带教等,让她们能正确认识和审视自己的职业。

5 关心护生,关注护生的心理、生理状况

护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她们的独立性及吃苦精神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护理部每年组织实习护生召开座谈会,指出她们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征求她们的意见,并从多个层面了解护生的思想状况,多倾听护生的意见,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总之,临床带教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富于创新的工作,要较好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市场型的优秀毕业生”,需要护理管理人员、带教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它不亚于课堂教育。2007年以来我们通过不断加强护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护生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好转,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等明显提高,差错发生率明显减少,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护理告知;护理工作;临床意义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有了更新的要求[l]。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我院病区的护理特点,实施了护理告知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程序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而且充分尊重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缩短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床位120张,护理人员47人,年龄在19~47岁之间。其中,主管护师为9人,护理师为28人,护士为10人;本科学历者有10人,大专学历者有21人,中专学历者有8人;最长工龄为25年,最短为1年;1~5年的护士有15人,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的40%。

1.2 方法

1.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每年进行1次法律知识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

1.2.2 建立合理规范合理的告知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制定能保证医疗护理知情权得到落实的制度。

1.2.3 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流程规范 如入院流程、手术病人流程、危重病人流程等,科护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告知内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从而使告知程序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 明确护理告知的内容

2.1 入院时的告知内容 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告知,如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须知,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及科主任查房时间;介绍治疗、作息、探视、就餐时间。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耐心听取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询问,把相关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方可执行。

2.2 公示告知 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医院简介、就医指南、收费查询、药理信息、就诊手册等。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转贴于

3 效果评价

因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企业医院,每月出院的病人平均为180~200人次,护理部每月向150个出院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的内容有护士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对疾病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最满意的护士及医生、出院的健康指导等15项指标,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统计,2008~2009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而通过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后,2010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6.7%,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2008~2009年无护理纠纷,仅有护理投诉4例;2010年无护理纠纷,护理投诉仅2例。由此可见,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讨论

4.1 临床护理告知贯穿于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应该履行的告知义务及知情权,同时也给予患者技术性的建议和专业指导[2],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

4.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护士正确履行告知义务,减少护理纠纷的根本保证。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职业,要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必须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护理活动,而护理管理体制正是护理安全的核心[3]。我院根据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护理专业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使护士在告知过程中有章可循,护理管理监督有据可依,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从而真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有效地实施护理告知程序,使护理工作变得积极主动,既保障了医护人员自身的权益及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护理人员获得了成就感,使医护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从而使患者在诊疗期间得到了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小平.“告知”医方面临的新课题[J].医院,2005, 5(2): 76-77.

第1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国家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