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安全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是指从风险管理角度,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运用相关技术和手段,系统地分析档案馆建筑所面临的风险,评估灾难事件一旦发生可能对档案馆造成破坏的范围、规模、强度等,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对策和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就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认识的加深及对防灾减灾课题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关注“风险”问题已形成一种明显趋势。人们发现,原先侧重于灾后应对以及灾后救助的灾害管理机制,缺乏对灾害以及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使社会对灾害只能进行被动式反应,具有很大盲目性;而带有前瞻性、宏观性和多样性的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更多考虑灾害动态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灾害最终结果,所以能更好地对灾害的发生及灾害造成的破坏进行有效预测和预防,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们的观念也从“减轻灾害”逐渐转移到“减轻灾害风险”,风险评估也就成为采取成功减灾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步骤和基础环节。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1.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工作大部分档案馆建筑都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风险,如部分老旧档案馆建筑采用的是砖木、砖石结构等墙体承重体系,抗拉抗剪强度较差,延性差,抗变形能力小,容易造成结构破坏;部分档案馆建筑在雨水、日照、风化等自然因素侵袭下,结构出现老化和损坏情况,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部分新建和已建档案馆建筑因为节约成本或改扩建等方面原因,构造标准在设防烈度以下,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部分档案馆建筑的灾害应急系统不足,缺乏对档案库房等重要部位的保护机制;部分档案人员缺乏灾害应急知识,灾害应急能力不足等。由此可见,档案馆建筑安全应该是档案安全的基础。2.是实现档案馆建筑安全持续性和动态性的保证风险评估贯穿档案馆安全体系整个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直至废止,都要保证安全的持续性。同时,由于各阶段安全需求不同,使得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也有所不同,实现安全的动态性。因此一切安全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3.是正确评估档案馆建筑各种风险的前提通过建立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能有效地改变凭主观印象随意评估的现象,从而实现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风险的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动态地反映内控措施与风险隐患的关系,有利于采取最适当的控制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4.是确保档案馆建筑安全适度保护的需要所有建筑安全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评估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存在的风险做出科学判断,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从而既不会出现保障不力,也不会造成过度保护。5.是强调档案馆建筑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的要求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相结合,才可以建立真正的安全体系。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技术指标
目前公共建筑的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已逐渐成为国内建筑发展的新热点,汶川地震后,国家出台了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已开始对不符合新的防灾设计标准的档案馆进行风险评估和改造,如天津市档案馆进行的消防系统改造项目、保定市档案馆进行的抗震达标改造工程。2000年国家档案局与原建设部联合修改、颁布的强制性标准《(JGJ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同时要求“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特级档案馆为国家级档案馆,甲级档案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其使用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城市用地评价与选择、抗震防灾措施应根据城市的防御目标、抗震设防烈度和《(GB5011——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标准确定,列为强制性条文。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
1.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估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它的形成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致灾因子的强度评估。一般根据自然灾害的变异程度(如地震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以及对受灾对象造成破坏的程度来衡量(如地震烈度,表示用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的大小)。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评估。一般根据一定时段内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来确定。对于具有规律性的致险因素(如台风等),可以通过检索相关部门的有关数据获得其年发生频率;当一个特定事件的年发生频率没有办法获取的时候(如地震等),可以根据一个统计时段(如五年、十年)内的灾害发生总量,除以统计年数,得出灾害发生频率的年平均值。一般来说,致灾因子的强度与其发生频率是紧密相连的,某种自然灾害的强度越大,发生的频率就越小。致灾程度综合评价。是把致灾因子的强度、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及致灾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档案馆建筑所面临的某种自然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课题组在汶川地震后,提出档案馆灾害预防机制,建议绘制一张全国地震带档案馆建筑防震标准示意图,标注各地区档案馆建筑防震标准,同时规定强地震区的档案馆,应将特别珍贵的档案备份或寄存于弱地震区的档案馆。
2.档案馆建筑承灾体脆弱性评价
目前而言,信息化发展非常快,如何将已有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应用到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中是目前软件开发的重点和核心。对于城市大型建筑物安全运营风险管理而言,需要建立基于信息共享、协调控制、技术集成等于一体的城市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框架体系;集成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性状跟踪、监测、预警、应急等专项技术;设计集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框架,以提升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技术水平;提升风险跟踪监测与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缩短预警和应急联动控制反应时间。基于上述关于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目标,结合目前国内外建筑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调研,亟须开发的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1)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分析与识别技术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影响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的事故案例及相关建筑结构信息,构建集建筑结构类型、建筑功能等关键信息的大型建筑安全运营数据库,通过系统开发实现数据知识推理。通过建筑信息和风险发生信息的相关性分析,建立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基于典型建筑的工作分解结构与安全运营风险结构,得出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识别技术。2)大型建筑安全运营动态风险评估技术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和建筑本体功能特性分析,建立城市大型建筑抗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建筑物风险承载能力、风险等级等因素,软件系统自动建立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建筑安全运营风险发展态势,研究态势风险的关键指标,得出如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基于贝叶斯网络等技术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风险,通过知识推理系统自动生成风险预控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3)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动态控制与应急响应关键技术根据城市大型建筑安全动态风险跟踪特征参数,建立大型建筑运营监测和预警关键指标体系;进行典型建筑人员密集程度与分布规律、人员类型、风险发生时行为方式等调研和分析,在不同类型安全风险发生时疏散与逃生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安全风险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模型,得出城市大型建筑运营突发安全事故防范与快速处置技术。
2系统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关于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和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本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拟由数据存储与维护层、业务层以及数据表现层3个层次组成。数据存储与维护层包括数据层和支持层2部分,其中,数据层由勘察与设计、施工资料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运营监测与安全管理数据库3个数据库构成,涉及建筑工程中大量文档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监测与安全监控数据的分类存储,并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扩展与维护;支持层包括统一数据访问接口、数据安全性检查员、数据交换中间件。业务层包括应用层和表现层2个层次,其中,业务层描述了系统的功能架构与业务流程,与业主方开展安全风险管理项目工作的工作流程一致,由数据上报、数据分析、安全评估、预警、警情处理等步骤组成;表现层包括无线网络、IE、视频监控等,为安全运营风险管理采用的技术手段,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持现场终端设备,实现安全巡检、预警预测与应急状态下的专家、人员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上报;视频监控应用于对现场状况的及时监视和控制。用户层展示了参与信息系统协同工作的各方,包括业主风险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咨询机构、运营管理方与第三方监测方。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系统逻辑结构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流程分为评价分析、决策支持2个部分,其中评价模型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3个模块;决策支持有风险跟踪、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响应3个模块,采用基础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数据库的主要作用:①存储风险评估计算结果;②为风险决策的技术预案提供信息,并存储决策信息;③记录和存储风险跟踪情况。整个系统由评估模型、基础数据库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输出模块4个部分组成。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3.2系统功能结构(见图3)1)风险识别模块通过把建筑安全运营事件与风险库进行比对,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预测、辨识、推断和归纳,生成安全运营风险清单,对风险发生概率大小和可能性进行知识推理,得到其量化指标。2)风险评估模块对风险清单进行分析,确定各类风险大小的先后顺序,确定各类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估风险事件等级。风险等级包括:①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②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包括可能发生的运营工期损失、费用损失以及对运营的质量、功能和使用效果方面的影响;③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量和风险等级。3)风险跟踪监测模块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效果,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目标。风险跟踪的关键在于培养敏锐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从“救火式”风险监控向“消防式”风险监控发展。4)风险预警模块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由风险特征参数、风险控制目标值等组成,有助于决策人更好、更准确地认识风险整体水平、风险的影响程度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风险特征参数是对引起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分析,得出权重较大的风险因素设置为风险特征参数;风险控制目标值一般是根据运营经验或者参照设计预估值对风险特征参数给出一个数值,当超过这个值时,给出工程预警,并要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5)风险应急响应模块依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设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信息保障机制。通过高效的控制机制,预防、减少、遏制或消除建筑运营风险。3.3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如图4所示,运营监测数据、现场巡查数据以及勘察与设计、施工资料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工程文档数据通过客户端系统与Internet连接发送到信息中心数据库,经由风险咨询机构专家组的综合分析,确定预报警等级、应急响应措施,预报警信息通过网络与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并对事件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自动记录。系统还通过Internet为用户提供查询、报表输出、数据预测、事务管理等操作。1)输入信息项目的基本信息后,可将信息分为勘察与设计、施工资料数据信息、地理信息数据以及运营监测与安全管理数据等。提供这些完整的输入信息后才能进行下面的数据处理流程。2)风险估计根据输入信息,通过需求方提供的算法以及事故数据库、风险事件清单库、风险事件损失库、风险事件概率库、风险事件预控库、风险事件案例库进行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损失计算。3)风险评估通过前阶段的数据处理后,开始风险识别,生成风险识别树等一系列的操作。风险识别结束后,再进行风险评估。4)输出信息通过前阶段的风险识别生成风险清单,风险评估后生成风险事件P,C值,风险事件等级,还有风险事件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其中P代表风险事件或风险状态发生的概率,C代表风险事件或风险状态造成的损失价值。根据以上的输出信息及输入信息,打印报告。5)动态评估在运营过程中,将最新信息当做输入信息重新运行一遍,可实现系统动态评估。
4结语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
1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强,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规划要考虑综合开发与建设的可能性,从应对灾害、突发事故、人文、环境、海绵效应等多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2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损失大、风险大
大型公共建筑在安全运营与操作中,伴随的损失往往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耗时、成本高、建设技术要求高,发生事故或破损后的修复难度很大、修复时间久。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隐患,带来的严重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发展受阻、人文景观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紊乱。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一般会建设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集中的地区,一旦发生意外或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巨大损失。
2.2运行风险的多元化
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包括建筑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干扰、人为因素等等。其中,由于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使得城市大型建筑所受灾害复杂,包括受地震、风灾、海啸、洪灾、地质灾害的威胁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运营风险往往难以控制。
2.3风险连带特性
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对经营风险的连锁反应引发的问题。城市功能的整体性增强,让很多居民参与到了大型建筑的使用和享受之中。因此,大型公共建筑安全中,大型建筑的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引起众多复杂的连锁反应,对周围一系列的人群和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巨大的灾害发生。
2.险防范的难度大
大型建筑风险防范难度大。由于城市大型建筑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网复杂,而且组织结构也复杂,在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很难保证达到统一标准,其中有些灾害是由于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的,无法实现风险的前期预测和主动控制。
3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行创新策略
3.1强化风险评估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化和系统化的工程,在步骤上需要在前期判断大型公共建筑的整体风险定位和标准,认真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指标和数据,在建筑物运营中,要根据建筑物运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进行动态监测,在风险因素的判断中,认真评价具体的风险级别,从优化和完善风险防范的具体基础做法入手进行改善;其次,在建筑物安全运营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特性与功能进行规划,对外界的环境与突发事件进行动态调控、预警、应急救援等一系列措施。
3.2完善城市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具体体现如下:(1)对灾害或突发事件、事故的辨识与评价,确定响应的应急启动机制及应急管理等级;(2)对人力、物质和工具等资源的管理、确认和准备;(3)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科学、高效的应急组织实施体系;(4)设计应急行动开展的程序及战术;(5)制定训练及演习计划。
3.3构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当前,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稳定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未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好的帮助,有效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公共安全信息平台需要集中处理各类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与数据,并将事件严重性进行分级,并与历史上的事件或案例进行对比,查询具体处置方法与方案,预先设计一种事件的机动窗口与应急方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按照紧急方案进行管理和控制。(2)公共安全信息平台的发展与信息整合实现要进行联合处理,用户可以根据警报处理对事件级别进行控制,对警报流程和信息警示,对民众的安全疏通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引导。(3)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则,进行联动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需要适当创新,采取人性化思路改进各项措施,这样才能保障公共建筑安全的稳定运行。
作者:乔五洲 单位:大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模式;房屋建筑;房屋安全;房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是人们进行生活,生产,学习等一切活动的场所,可能是人们一生中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安全保证。人们对于房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很多的人,认为有自己的房屋就是有了安全感,房屋是人们的感情在物质上的寄托。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媒体上频频报道过,因为房屋质量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损害的情况。大的安全事故,不仅给房屋的主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是给我国经济造成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出现房屋建筑安全问题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
房屋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问题在城市里体现的比较明显,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表现在房屋建设上的就是大规模的建筑的增加。现在建筑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我过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房屋建设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也已被很多的企业所认可,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对于房屋建设的管理可以做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解决,这样就能降低房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一个大国,13亿的人口就意味着在房屋上有着巨大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建筑行业中,从业人数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基础建设上我国的投资是居世界首位的,在建筑行业中每年几乎都有大的安全事故发生,每年都有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现在注重建筑上的施工安全,房屋建设安全已经是建筑行业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隐患,但是一般都是能够避免的。只要在建筑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安全方面提高警惕度,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建筑行业中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露天作业的,也就是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的多,这样就比一般的工种受到自然能因素的影响要大。还有就是在建筑行业内,高空作业也是相比较来说比较的多的,这样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危险系数,不仅仅是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周围人的危险系数,比如说路人。还有就是建筑行业中的工作一般情况都是接触一些石头,砖块等等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如果没有小心注意,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也是比较的危险的。在房屋建设中实行房屋建设风险模式,首先可以是对于建筑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排除与管理,也就是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就对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做好良好的预防。在建筑事故风险源的控制中,一是,可以通过已经完工的建筑工程来进行危险风险项目的归总,或者是对于过去的已经发生事故的工程资料重新进行整理,然后整理出系统的问题单,找出可能会发生危险事故的源头。二是,利用事故树分析法,一件事情的发生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一个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肯定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还有间接的原因,进行一定的逻辑分析,用逻辑树把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从事情的结果开始分析,得到事情产生的原因。还有就是用专家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重视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或科学理论的应用可能就会让一件事情发生彻底的改变,不管是在以后的国家发展中,还是在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又或是在个人的成长中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在建筑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专家对建筑问题进行评定,得到建筑工程的风险之所在。这就对于专家的要求有所提高了,他们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深厚的建筑理论知识,以及风险理论知识,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头脑风暴法了。
现在的建筑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问题
我国的房屋建筑上现存在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国经济水平的影响,当然也是因为受到地方上经济水平的影响,现在依旧有很多的危房,并且大多数是集中在学校,民宅,还有很多的农村自建房屋。这样的现状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再就是房屋建筑本身的问题了,有一些房屋建设中,施工不完善,施工管理不到位,建筑材料不合格,等等的安全问题。再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露天的作业多,体力劳动多,施工中的人员流动比较的频繁,这都是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影响建筑安全的还有自然因素,随着全球的环境变化,经常会有一些自然灾害的出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是非常的大的,这也是存在的安全隐患。还有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他们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到位,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也非常的大,统一的管理培训难以进行。这样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保证。再就是在施工上的人员安排没有到位,因为建筑工程的工作是非常的复杂的,就容易使得施工单元工作上的配合得不到协调,就经常会导致返工,务工等现象。再就是质量上管理没有到位,因为在质量管理上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现有的规定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很多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也就影响到了工程的进度。施工技术上的问题,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再就是很多影响房建工程质量的比较隐形的因素了。 在施工单位讲度上讲,现在的很多的投资方由于多种的原因,使用一些资质不够的单位承担起工程的施工任务,或者就是有些的单位超越自己的现有资质承包工程。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建筑行业内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些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了。
三、风险模式在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建筑安全的管理中,进行风险的回避措施,也就是我们在施工之前就对项目活动进行风险上的评测,对一些存在很大风险系数的作业,要立即停止,或者采取改变,放弃的办法来进行风险的规避。再就是在建筑安全的管理上可以实行损失控制,也就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那些可容许风险进行损失控制,这种损失控制是风险的管理中比较积极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就是进行风险的转移,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利用合同进行风险的转移,还可以利用工程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进行合同的制定时明确的制定好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义务,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责任免除条款;保险的这种转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保修公司作为第三方,它的风险承担能力是比较的强的。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的常见的,效果也就比较好的。
总结:
在建筑行业中时常发生安全事故,但是这种事故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要想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就要在多个方面上去努力。风险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也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能够实现对风险深刻,系统,全面掌握的一种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爽.浅谈我国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J].科协论坛,2008(02)
[2]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0(07)
[3]张青.政府在房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建筑信息,2008(06)
【关键词】既有公共建筑;评估时点;安全性风险
任何一个建筑都要经历前期建设和使用维护两个阶段,其中使用维护阶段跨越时间较长,也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使用阶段跨度时间更长,出现问题后对社会影响更大,理应是安全性风险的重点评估时段。但是目前我国针对既有公共建筑的风险评估没有详细完整的规定,只是针对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事件约定了评估的机构和内容。此外虽然有规定要对危房进行鉴定,但却要先由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提出申请之后方能进行鉴定,并没有涉及房屋强制性定期检测的问题1。相关部门无法律依据来对既有公共建筑整体进行强制性的周期安全评估,也无法强制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建筑进行整修。所以,针对既有公共建筑研究其安全风险评估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研究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的评估时点设置问题。
1 国外建筑物风险评估时点情况分析
在众多的国外建筑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中,真正涉及风险评估时点的内容并不多,而且由于执法力度、气候、地理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大。相关研究中只有新加坡和日本在这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外还有德国的行业约定俗成值得参考。
1.1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法制性较强的国家,其《建筑管理法》中就明确规定除临时建筑物和独立和半独立住宅外,建筑物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政府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住宅项目规定每十年检查一次,对非住宅项目每五年检查一次,以确保其能安全使用。这是国外相关资料中对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时点较为明确的规定。但该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结构安全,并不包括建筑内部人员活动的安全性,因此该时点设定的并不全面。
1.2 日本
由于日本属于地震频发国家,所以日本在建筑物抗震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2,对一定规模的剧场、影院、超市、医院、学校、体育馆、美术馆和宾馆等公共建筑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在建筑竣工后第5年、第10年及之后每10年,对建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该项定期检测时点可作为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时点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日本对住宅类建筑还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年限和修缮周期3:房屋结构三年检查一次(包括基础、地国梁、墙柱、梁板、楼梯等);房屋设备每年一次;外落水设施三年一次。虽说住宅类建筑不能代表全部的建筑物,但该修缮周期还是可以作为建筑物使用阶段安全评估的参考时点。
1.3 德国
虽然德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的具体时点规定,但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定――在建筑物即将到达使用年限时,原设计单位有义务向该建筑物的现有者提供延续使用或更改用途的设计建议及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部位。即由设计单位发出提醒及相关建议,由业主进行该项工作。由此可知,在德国,由于其质量较好,建筑物在设计寿命期结束后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其内部的各个部分都将进入到一个质量无法保证的阶段,因此如果想继续使用,则应在设计寿命期结束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2 安全事故的统计资料推断
对既有公共建筑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和推断,可以得出既有公共建筑风险评估时点的应设时段。
2.1 从使用原因导致事故推断
从目前统计的资料来看,既有公共建筑因使用和维护原因导致的安全质量事故并不在少数,表2-1详细列举了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具体原因和所占比例。
表2-1 既有公共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类型 事故原因 频率(%)
维护管理不善 未建立清灰制度(减轻屋面荷载) 16.7
未设计和考证便注胶治漏
疏水缝堵塞
下水管堵塞致使水压升高
线路老化
拆除不当
使用不当 随意改变结构用途 23.3
长期无人使用
二次装修不当
天燃气管道泄露
超荷载使用
地下水位变化 过量抽取地下水 6.7
长期不定时的滥灌水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电梯违章操作 23.3
年久失修 超寿命使用 3.3
渐发型因素 钢筋锈蚀 26.7
水土流失
久雨后贴面砖吸水饱和
无排水沟,水渗透严重
下水管破碎,生活污水浸入素填土地基
大量污水渗入地基土
气候导致冻融交替次数增加
地基长期浸泡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渐发型因素和使用不当及维护管理不当是造成既有公共建筑安全事故的主因,其中涉及到装饰材料的一般发生在使用2~5年内,因此该时段中应设立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涉及到管道材料的一般发生在使用2年内,因此在装饰材料设置时点之前还应设置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涉及到钢筋锈蚀的一般发生在使用8~10年内,一旦钢筋锈蚀就容易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该时段也应设立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
此外关于超寿命期使用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有涉及:重庆一使用100多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突然倒塌,在倒塌前老屋便已年久失修存在危情。老屋原本是作为图书馆兴建的,其设计寿命大大低于实际使用年限,当其设计寿命期到达后并没有进行任何评估和鉴定便继续使用,最终造成倒塌事故。通过该事故我们可以看出,在到达使用年限时,为了确定能否继续使用该建筑,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保证安全。
2.2 从事故发生时间推断
既有公共建筑风险评估的评估时点还可以从事故的多发时段来推断。表2-2中列举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多发时段及其所出现的频率。
表2-2 在使用阶段发生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时段分析
事故发生时间 2年以内 2~5年 5~10年 10年以上
频率(%) 因使用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34.6 23.1 19.2 23.1
从表2-2中可以看出,使用2年内是所有安全事故的多发时段,该时段离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束期相距太远,故在该时段应设置一个风险评估时点,以保证建筑能安全使用,完成其使用价值;使用2~5年和使用10年以上也是事故频发的时段,因此这两个时段也应分别设置评估时点对建筑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使用5~10年是事故发生频率最低的时段,原本作为评估时点的参考时段价值不大,但因使用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在该时段发生的频率将近20%,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比例,所以该时段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设置一个风险评估时点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3 使用阶段结构疲劳及损伤研究 建筑物在建成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各部分结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疲劳及磨损,一旦这种疲劳和磨损达到一个“临界点”,结构便会产生裂缝、渗漏、剥蚀等问题,给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影响继续使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结构疲劳和损坏的“临界点”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应该设置安全风险评估的时点,进行定期检测和周期性维修,能够预防病害和破损的发生、发展,保持设备技术良好,安全适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1 我国建筑物保修期 通过我国目前对建筑物保修期的规定可以看出当前各个部分结构的正常使用年限,从中可以间接得出结构的疲劳及损坏“临界点”。
我国规定,建设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最低保修期限4: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 5 年;供热与供冷系统,为 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 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3.2 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结构耐久性分析 由于混凝土自身耐久性差等原因,许多建筑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现象,其他部分也常常由于材料的耐久性差而出现问题,因此应对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找出耐久性失效的时段。
3.2.1 混凝土耐久性 我国多数既有公共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然而,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混凝土耐久性失效多见的是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
(1)混凝土碳化5 混凝土的病害主要有裂缝、渗漏、剥蚀三种,其中影响安全和使用的最大病害是裂缝。而混凝土出现裂缝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碳化导致的,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达到使用寿命的标志一般认为是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或钢筋锈蚀后构件出现顺筋裂缝。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因素:混凝土密实度越大,碳化速度越慢;二氧化碳浓度越大碳化速度越快;环境温度越高,碳化速度越快;环境相对湿度在50~70%时,碳化速度最快。这些因素可以从时间中体现出来,基于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碳化模型认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D与碳化时间t的关系式为:
D=α*t1/2 (3-1)
式中,a为碳化速度系数;D为混凝土碳化深度(mm);t为测定D的碳化时间(年)。
由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建筑物使用10年其结构碳化深度一般是15~20mm,使用20年的为20~23mm,使用30年的大约在25mm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造成碳化深度不同。我国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目前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酸雨会导致混凝土碳化加剧(酸雨中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雨水直接与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使混凝土碳化速度加快),我国目前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中最薄的仅有15mm(一类环境、C25~C45、板、墙、壳),根据上述资料所表明的碳化深度有必要在使用10年进行一次安全性风险评估。除此之外,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进行该评估之前也应适当增加一个评估时点。
(2)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腐蚀6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是影响服役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在有水、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混凝土中埋置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逐渐破坏,钢筋就会发生锈蚀,并且随着锈蚀的加剧,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破坏,钢筋受力截面减少,结构强度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导致结构耐久性的降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3-1):
图3-1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过程示意图
从图3-1中可以看出,t0> t1> t2> t3。即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破坏现象后,很快结构便需要进行全面大修,因此,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顺筋开裂的临界时间点是一个安全评估的关键时点(t0+ t1)。上面已经讨论了碳化时间,在此基础上考虑氯盐污染可以得出t0大大低于碳化时间,又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看出,t1大约为t0时间的一半,t0+ t1基本可以定在使用10年。
3.2.2 其他材料结构耐久性 其他材料结构主要包括装饰工程和水电管道工程,该结构部分对建筑整体稳定性影响没有混凝土结构大,但因其与既有公共建筑中人员活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该部分耐久性也是使用阶段安全性风险评估时点需要研究的部分。
对于防水材料来说,其老化期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约为8~15年。虽说很多建筑物防水耐久性最低为10年,但因为目前在防水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施工不过关和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实际上防水材料普遍在5年内便出现老化现象,尤其是中小学的校舍,往往使用不到3年,防水材料就需要重新进行铺设或加盖。对于内墙面、地面装饰来说,由于既有公共建筑中人员流动性较大,使用频率较高,其老化要比防水材料早,如: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多发于使用3年;地面空鼓开裂、大面积起砂多发于2年;门窗翘裂、五金件损坏也多发于2年7。对于外墙面砖尤其是许多大型公共建拥有的玻璃幕墙来说,其发生脱落的时间大约为使用5年。既有公共建筑的管道和供热供冷系统较多、使用也较频繁,故此其结构老化的速度也较快,大约在使用2~3年。
4 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文中第一节通过对国外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值得我国借鉴的评估时点为使用5年、使用10年及之后每10年、设计寿命结束;第二节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现有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时点的建议时段为使用2年内、使用2~5年、使用8~10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第三节罗列了我国的保修期、相关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时点的法规,还对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构的疲劳及损伤“临界点”为:2年、5年、10年。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考虑,针对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时点设置问题,本文通过上述研究给出以下建议。建议设置在:使用2年,使用5年,使用10年及之后的每10年,设计使用期结束后每年。具体见图4-1。 值得注意的是,既有公共建筑在其较长的使用维护期内,发生对建筑物使用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事件的可能性较大,故还应对这些偶发事件(地震、恐怖袭击、非常规性暴雨、使用功能改变等)进行研究,分析其给建筑物带来的安全性风险,进一步确定既有公共建筑的特殊评估时点。
图4-1 既有公共建筑安全性风险评估时点
参考文献:
[1]《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1989制定,2004年修正,建设部第129号令).
[2] 肖元真,叶松青 发达国家抗震救灾的有效方法及启示[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3] 潘其源 房屋修缮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 2000年1月10日.
[5]《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进展》.
[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7] 《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 安全管理 风险模式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房屋的建筑施工中应用风险模式能够确定建筑中的风险范围落实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捉进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确定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范围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场地以及项目工程实际的情况,有序、系统的对风险范围进行识别,对施工作业不同的类型进行划分,以确定风险分布和存在的范围。1.建筑工程地理分布位置,地质、气象、水文条件,工程外部环境、交通、资源条件,以及工程所在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等。2.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生产、施工等区域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有害设施及物料、易燃易爆物品的布置,建筑物卫生防护、安全建筑距离留置,建筑材料运输道路的布置等。3.建筑工程用于工作人员生活、办公之用的临时场所的建筑,以及建筑工程防雷、防雨、防风、防火、通风、采光等。4.施工电梯、压力管道及容器、车辆、设备以及起重、施工等各种建筑机械。5.工程配电站、锅炉房、氧气站、油库等。6.辐射、噪声、粉尘、明火、运输、起重、带电、高空、地下等危险作业。
(二)对工程施工当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彻底的排查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类型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上对风险分布及发生范围的划分,我们可以对工程风险进行逐个逐项的识别,在对风险进行彻底排查的基础上,杜绝建筑风险的发生。
1.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可能会造成风险事故发生的来源,这其中包括了有害物、重要能量是否存在,不安全的人员行为以及物品状态是否存在。2.哪些物品和人员在工作当中会受到损害或是伤害。3.这些损害或是伤害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发生。4.伤害发生后果的程度如何。5.对建筑工程当中的部门、作业类型进行判断。例如,在进行高层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如若楼面的一些孔洞没有用盖板覆盖,高层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很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而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的不良后果。在对工程预制构件进行吊装焊接时,如果焊接施工的下方存有易燃的物品,焊接所产生的火星很可能会将这些易燃物引燃,而对施工作业区的材料、设备、人员造成一定的火灾损害。
(三)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范围进行辨识和排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要对这些危险源的承受度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在危险发生前或发生后以便于我们能够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价常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繁度或是可能性,来对其可能等级进行确定,并根据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严重等级进行确定,之后在综合严重性、可能性这两种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风险等级。而由于建筑工程类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风险等级可通过定量、半定量、定性三种方式来对其进行评价,其中半定量和定性法是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方法包括:1.直接判定法,如可以对照分析法、类比法、经验法等。2.故障树法,以事件、事故、故障为起点,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其可能引发风险后果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3.施工环境风险评价即LEC评价法,其中L为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E为在这种风险环境下人体频繁暴露的程度,C为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LEC=风险等级D,风险随着D值的变化而变化,D值越大,风险就越大。
(四)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通过评价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我们确定了工程风险的等级,之后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及日寸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采用的一般原则为:1.人员防护,降低、消除事故风险隐患。2.应急、保护、预防等措施相结合。3.在对事故风险以及企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对那些超出企业承受范围之内的风险项目要禁止施工作业,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要进行及时的整改,对风险较小的项目要加强保护和监测,而对于那些可以被忽略不记的风险只要稍微注意即可。
对建筑工程风险事故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包括:1.制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指标、目标,组建工程安全管理机构,对机构组成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落实。2.制定内容详细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案,其中包括技术、管理等措施。3.在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制定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指导书等文件。4.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及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及测试、测量工作。5.对具有一定危险的工程施工场所、设备、作业,在施工当中要加强控制。6.工程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关键岗位及全体工程建筑人员的安全工作能力和意识。7.在发现工程风险事故隐患、苗头之后,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
(五)落买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
在工程建筑中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有决定作用,所以要落实下述的安全生产责任:(l)建设单位要确定并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与安全管理费用;(2)确保勘察、设计、建立与施工单位在工作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肩效控制工程进度;(3)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资料相关部门要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备案。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措施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落实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并建立健全的生产制度。3.3落买监理工作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单位,也是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要落实监理单位对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监理归到监理规划中对承包商、施工单位与施工个人的安全生产资格与安全管理措施都进行审查使其达到标准条件;其次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科学的监理细则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监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就是监督建筑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系列动态化的过程,它会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条件及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风险事故的等级以及危险源的分布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及时、定期的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修订和评审,以确保其实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注意评审时机的选择,如新项目、新工程开工之前;危险、特殊项目施工之前;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用之前;施工现场的整体布局、组织管理机构以及审计等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的对工程风险进行评审。其中评审内容主要包括了,工程施工当中有无新的风险源产生,风险识别的条件充分与否;控制风险的措施适宜、有效与否;风险等级的评价合理与否,在程度上风险是否发生变化;是否需要对风险管理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石海霞,王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田.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2]梁亦彬.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叶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黄立平.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监控体会叶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2期.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督导组一行将督导**的情况作一反馈。
按照**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2021〕8号)要求和根据《全**房屋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整治集中督导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组成房屋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整治集中督导组,其中第一组由应急厅牵头,相关督导组成员和专家参与,从**月**日开始对**市开展了近两周的督导工作,现将有关督导情况反馈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督导要求,督导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采取蹲点驻守,深入一线,通过查阅资料、随机抽查、走访问询、暗访等形式,对**和**房屋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及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重点督导抽查了学校、医院、养老院、老旧小区、城镇自建房、农村经营性用房、非经营性农房和非自建房等**个点位,发现各类问题隐患**余条,采取督导清单的形式,每天将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移交当地进行整改,并明确整改时限,及时跟踪整改。截止目前,已整改**条,其余问题隐患正督促整改中。
二、督导中发现的亮点工作
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房屋建筑和人员密集性场所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深入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了房屋建筑和人员密集性场所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亮点:
一是健全排查整治机制。**区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地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了明细的工作台账和详实的工作资料;二是落实排查整治资金。**县财政预算资金900余万、**县财政预算资金400余万,专项用于保障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三是排查整治措施有力。**区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所有存在结构风险的农房及城镇房屋进行了鉴定,并对C、D级危房实施分类处置,乡镇、街道以及市级部门持续跟踪C、D级危房处置进度,并按要求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县采用“三步排查法”对经营性农房进行了确认和鉴定,“一户一档”的建立经营性农村房屋安全档案,对存在风险的经营性农房聘请了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及加固设计,并匹配了相应资金予以补助,整治措施到位;四是排查整治同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县将安全隐患风险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结合,实施“一楼一策”,隐患整治效果突显。
三、存在的问题
从督导情况看,各地均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期城镇和农村既有房屋排查还存在未全覆盖的现象,尤其是对部分农房建新未拆旧的房屋和部分单位附属房屋未及时录入信息平台,未做到应录尽录;二是部分信息录入不准确,如信息录入与现场勘查情况不一致,城镇房屋与农村房屋混录等情况;三是个别县区工作开展还未形成合力,未有效的统筹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开展此项工作,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四是对部分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房屋应急防控措施力度不够,如**县邮政局住宅小区D级危房,多年未得到有效拆除,且危房内还有一栋小区居民从危房通道通行,****家属区40栋和41栋、**已鉴定为D级危房仍有人居住等问题。
四、工作建议
一是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各地对表对标及时整改;二是建议各地建立“抽查核查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对前期排查数据进一步核查,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三是对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城镇老旧房屋,建议属地政府协调各部门,统筹推进,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估量的时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且需要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出评估,估计出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等。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为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提供方向和角度的,而风险的估量主要是为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及途径
建筑工程方面的安全风险来自各方面,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方面的风险
1.1 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1.2 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2、 社会方面的风险
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3、 经济方面的风险
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4、 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5、 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
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三、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体系的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实施要通过各种途径强调提高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生产责任,要制定并实施责任到人的有效措施来建立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应要求项目负责单位评估安全风险,并制定事故紧急措施预案,提交相应管理单位,并实时更新。这些措施都是为完善和加强责任管理体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降低安全风险。
2、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提升
要设计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各项施工作业都有序的进行,同 时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 机械设备对于施工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必须要保证机械设备 的质量,定期 的对其进行维修和检耍以便于避免机械设备 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
3、提升建筑风险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评价人员不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那么也将会使得建筑风险评价形同虚设,评价结果失真。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建筑风险评价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此来提升起综合素质。所以,施工部门应该根据评价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应该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风险的管理方面; 工人干部等人的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标准的学习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要重点培训期在施工现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4、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如果机械设备的性能一且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要提升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首先是建立完善 的装卸标准,保证使用 的 安全性,其次是在机械设备进场之前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最后是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检查工作。
5、制定合适的安全控制机制
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工程项目负责人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并在这种机制下,服从安排,使所有的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有序进行。保证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进行,涉及到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创造一种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要职责分明,但不失团结;要加强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从原料的准入安全、人员施工安全、机械操作安全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作出相应的评价,以作为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相应机制的依据。
6、对常见风险进行重点防控
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其风险有很多,而且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风险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生过相类似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建筑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时候,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风险因素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并从一开始就对这些风险进行重点防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常见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产生。
7、加强安全教育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和以往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项目技术的复杂性上,还是安全事故发生等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安全教育培训除了能增加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外,还能有效地让工程人员了解到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相应的教培实际案例,让工程人员提高对事故的深层认知,加上相应的现场紧急处理演练,也可以提高工程人员的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施工人员要重视安全风险问题,只有将这些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稳定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实践,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会娟,高继威.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工程管理,2015( 2) .
[2]张开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 建筑安全,2015( 3) .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事故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要想对建筑施工的风险了解,就不防要先知道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于是,国内外的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就致力于对建筑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研究,终于得出了一系列的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理论。下面重点介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点:
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都是有5个比较大一点的因素在一起安照某一个顺序连起来反应的。5个因素分别是:外界环境以及管理上出现的缺陷使人发生了过失;然后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物质机械方面产生的危险;随后就发生了意外事件;在过了就是人身的伤害。就是以上5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了连锁反映导致了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综合因素影响理论
综合因素理论强调的是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中的原因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的过程,必须要更加深入的对建筑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进行研究,还要把这些基本要素合理的分类和排序,开始从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开始分析,找出事故的间接原因,还要分清楚它们的主次关系和研究方法。实际上就是分清楚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安全领域的主次之间的关系。
3、人的失误理论
人方面的理论主要就是在安全事故的发生类型以及这些所发生了的事故是怎样发生的这些方面进行强调。通过分析那些可能发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但是得不到准确的问题,这些就是理论当中没有给出的解释,所以上面谈到的那些在建筑施工当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分析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不足。需要人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在这些方面更加的去强化。
尽管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建筑实践经验表明,建筑安全事故产生事故的原因可以说有很多,根本的原因应该都是在建筑安全管理的整个方面系统的漏洞。建筑行业在我国1990年以后发展非常的迅速,后来闻风而动了很多的乡镇企业,所以现在的建筑行业极其的复杂。除去国家认可的那些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公司以外,在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承包团队。虽然这些团队在一定的方面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是他们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就是企业当中的管理层的人员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工作年限也少。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了43.4%,高等职业教育的占了16.6%,接受过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只有26.7%,由此可以得出,建筑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够的,这个从根本上就限制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他们的工作年限上来看的话,参加工作在6年以下的为29.5%,占了三成还不到。如果管理层的工作人员从事工作的时间过于短的话,他在实践当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经验相对肯定是少的。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询问、交谈:和现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获取危险源资料。
现场观察:亲自到现场去观察现场的环境、施工器械,分析出操作行为、安全状况,获取危险源资料。
安全检查:到现场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安全隐患,就用预先设计制作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记录,分析得到危险源资料。
事故树分析:针对各种事故用联想展开的方式思考分析问题,得到危险源资料。
对于不同施工环境,使用的方法是可以不同,最终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分析事故辨识危险源。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包括了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下面重点的介绍风险控制当中的具体方法: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风险当中是有风险评价的,对于风险进行了等级的评价就需要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的时候一般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对于那些不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工程要立即停止作业,有重大风险的需要整顿修改,中度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进行整顿修改,轻度风险就要在监测保护方面重点加强,对于那些可以忽略的风险,在该方面进行关注,不采取相关措施也可。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如下:
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地方的建设施工安全的有关规章制度,出台能够和相关专业相关的实施细则,依法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建立起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国家监察的一体化、全面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仅如此,还要建设施工安全法则,对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实施。
需要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的建设上进行加强,目前我国市、区两级的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是非常薄弱的,而且人员配备不齐全、专项开办经费方面可以说没有。
政府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方面的监督,要保证施工费用是专项费用;还要不断的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对于那些跟不上步伐的要进行淘汰,还需要在工程施工安全方面设立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建设施工安全的技术水平,尽量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
在大型的施工机械安装、运行以及拆卸方面都需要制订制度进行监管控制。
在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上要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对于那些可能发生重大的施工建设当中的事故风险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工程名称、地址、施工单位及联系方法、危险源类别、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危险源登记的时候需要填写的重要资料。
总而言之,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常有的事,原因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合理运用管理的方法,在全面的危险源上进行辩识对风险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就能系统、动态的控制各种隐患的发生,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目的。
四、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风险控制就是用最经济、最科学的办法去解决风险问题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事故,减少对国家造成直接的损失,以及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害。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这些方面,对风险进行客观而且科学的判断、决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科学、标准的进行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1]孙维珉,于瀚滨.关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难点和对策[J].建筑安全.2005(1):50-55.
[2]丁传波,关 柯,李恩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2004(3):112-116.
[3]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建筑安全,2005(3):8-13.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0.引言
我国己经加入WTO,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重要的途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风险管理建筑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目前我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的特点
建筑工程与其它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流动性大,一项工程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往往立即迁至另一个工地;二是临时性强,工地的建筑物、设备和设施、机具、材料、人员等都有很强的临时性;三是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设计特点、平面布置都不一样;每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开工至竣工,施工阶段的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作业人员变动很大;四是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往往由多家施工单位、多专业、多工种交叉施工;五是人员组成复杂,既有企业自身的,又有分包单位,人员又有户籍、岗位、工种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在建筑工程中运用风险管理,应针对这些特点,以增强其实效性。
2.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诸多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建筑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体系,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论文修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需要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的投入也需要法律法规予以保证、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不适应实行工程风险管理。目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更注重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重视不够。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2风险管理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局限于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编制的一些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对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论文修改。
如投资方为了早日发挥项目的效益,违背客观规律,单一追求施工进度,迫使施工单位大量增加人力物力投入,简化施工程序,压缩合同工期,对施工场所所需安全措施费用不予认可,拒绝支付安全生产所需经费,导致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施工单位过分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个别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一种“纯消耗”,投资安全管理会降低收入,从而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员,致使安全生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施工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
2.3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80%以上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建筑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3,管理人员仅占4.%,特别是专职安全员数量少,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较低,在风险识别、控制、措施制定等方面很难是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修改。
2.4施工方案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安全防护设备有待于提高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有序施工和规范管理的基本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也是防范安全质量事故风险的首道防线。有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缺乏必要的计划书或蓝图,施工现场组织或管理结构混乱,技术性操作缺乏应有的安全保障。典型的弊病如脚手架搭设方案无针对性,高层架体无设计计划书,结点设置无详细图纸,悬挑架未按设计要求搭设等,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触目惊心。安全防护设施一方面未按规定设置或设置不齐全,另一方面设施简陋,起不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个人的安全防护装备落后,质量低劣,防滑鞋、安全防护服装等配备严重不足。
2.5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没有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主动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组织结构中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判断决策,一些决策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带有盲目性。使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3.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在我国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有些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当前, 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要研究合理的工程时录、工程保险收费标准及费用计入办法。
3.2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
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都必须有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而风险就是在项目实施中形成的;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
3.3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加大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风险管理不仅要投入资金,而且需要一批有丰富的风险管理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多方面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如: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高校或社会招聘相关人才、利用中介机构力量等。
在施工现场有许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甚至监理人员都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不懂安全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建筑工地,如果管理人员都不懂得安全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熟视无睹,又如何去行使管理的职权呢?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包括对全体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纪律的教育和对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进行本专业、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措施的教育。
3.4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有序施工和规范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防范安全质量事故风险的首道防线。应重点把好三个方面的关口:一是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二是认真落实技术领先的基本原则、三是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要制定现场执行和过程优化管理方案,确保每一个工点、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方案实施预控,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能留下方案预控记录,从而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
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当设立专人来管理,及时的向施工人员发放性能符合要求的、清洁有效的防护用品,并对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细心保养。对洞口、临边作业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应规定由专人负责搭设与检查,以保证安全可靠。
3.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由于风险具有掩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 绝大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 有些所谓的“形象”特事特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也上马,企业只要介入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进行分类并衡量对比,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评估, 采取相应的对策, 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多变的高风险作业、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风险管理已经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不尽人意。我们要充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全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逐步提高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及决策水平,并取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龙卫洋,龙卫国.工程保险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彭卫华.工程保险及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南京:河海大学,2003.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 风险分析 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周期长、体积大、流动分散、露天高处作业多、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支撑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课题。建筑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分析也就成了工程施工中必不可省的一步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责任划分不合理
在我国,施工安全普遍被认为是施工单位的事,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只关心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问题,因而经常出现拖欠工程进度款或迫使施工单位抢进度、赶工期而漠视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的情况。某些施工单位负责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法律意识,在监督不严的情况下, 存在着把减少安全投入视为节约成本的错误观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一些施工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 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对安全过问不多。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重生产,轻安全,拼体力,拼设备,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甚至有的认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可避免。
3.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不够
在建筑施工安全执法方面突出问题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政府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方式、应承担的安全责任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明确; 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工伤事故瞒报、漏报甚至少报的情况;给我国开展建筑安全预测预防研究、企业安全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险调节机制等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
4.安全评价方法单一
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我国现用两个标准均采用的是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 根据“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更适应我国国情的, 能充分反映建筑安全状况的安全评价方法体系.
5.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投入不足
设备老化情况普遍存在现在施工的投标基本采用的是清单报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多是低价中标,本已经有限的资金又被优先安排在保工程形象和进度方面, 安排到安全名下的资金不足,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落后,配备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强调工程进度,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安全的现象相当的普遍。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大致由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企业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构成风险;②安全责任制不到位,考核淡化构成风险;③总包监督不到位,以包代管构成风险;④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落后的生产技术构成风险;⑤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构成风险;⑥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 发生,直接构成企业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直观的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 危险趋势未及时遏制时突然发生,追溯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 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2. 物的不安全因素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三 .强化项目管理,降低管理风险.以科学态度对待风险,以法律手段规避风险
风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还能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低价中标是项目管理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在项目管理上,应实行施工前成本分析预测制、项目经理管理目标责任制、预算财会人员公司委派制、项目管理绩效全员考核制等措施,有效降低效益风险,使施工的成本管理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但其产生和消除也是有规律的。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风险只要预防得力,一般都能化解或规避,即使出现也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散和转移风险,在消除和规避某些风险时,只要方法正确、策略对路、技巧得当,善于以法律手段实施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就可以防范风险,减少损失。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严格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建筑企业自身的实施情况,科学分析建设项目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加强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监理 分析研究 处理应对
2003年-2013年的十年间,是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化进程以及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理部门以及技术人员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理中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和优化方式,充分认识引发安全监理风险的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1 建筑工程安全监理风险诱因分析
1.1 建设单位因素
建设单位没有严格依法依规推进工程建设,能够产生较大的安全监理风险,有些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出于追求自身更大经济利益的目的,钻了当前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空子,将自身不规范行为的风险传递给了监理单位。也有的建设单位资金不够充足,不具备开工条件背景下盲目上马建设,对于安全监理工作具有消极作用,尤其是当前较为盛行的施工单位全额垫支或者大比例垫支行为,导致监理单位及其技术人员在施工监理工作中,话语权、权威性受到制约,无法有效发挥监理环节对质量与进度控制的能动作用。
1.2 施工单位因素
施工单位的整体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对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全额或大额垫支开展施工,一旦建设单位资金出现断链或者滞后,监理技术人员对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监理效果将会明显下降,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质量隐患会让监理单位及其技术人员受到连带责任牵连。也有的施工队伍属于挂靠性质,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参差不齐,违章作业、不按质量与技术要求进行操作等方面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监理单位以及监理技术人员提出的整改意见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将会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风险。
1.3 监理单位因素
监理单位要强化队伍建设,监理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一旦因为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导致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监理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建筑质量要求以及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履职,一旦出现安全责任事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严重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
2 有效防控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监理风险的途径
2.1 强化监理单位自身建设,有效提升监理工作成效
监理单位要立足建筑行业发展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强化队伍建设与内部管理工作。首先要强化监理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通过专业学习、现身说法、案例教育等方式,提高监理技术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并增强合同管理意识以及依法依规思想,明确自身岗位与工作定位,在履职范畴内深入分析安全风险隐患,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其次,监理单位要对安全监理规章制度、控制细则等方面内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针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项目建设特点等情况,制定安全监理工作实施细则强化具体监理工作的指导性作用。另外,监理单位还要强化对监理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层层签订岗位责任状,将安全监理工作作为重要的方面,并与监理人员的奖惩、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监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注重防范业务合同风险,夯实安全监理工作基础
监理单位在业务承揽以及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严格把关,能够有效控减安全风险系数。首先要认真查验业务类型与技术难度,应当在本单位的承接范畴之内,符合资质要求,尤其是对尚未开展过监理的工程项目类型,要全面考虑和决策。其次要对建设与施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一旦建设与施工单位资金实力不足,并且后续融资渠道不佳,在业务承揽环节要深入调研论证。第三,签订监理合同时要将需要明确的双方责任、义务明确表达出来,并协助建设单位选择施工方,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也提出明确要求,绝不能随意迁就。另外,对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的变更要开展科学评估,表明态度和意见以及形成固态证据,对施工中的“抢工”现象要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增加安全措施,对于一些建设施工中的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发挥监理岗位职能。
2.3 强化监理岗位职能履行,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监理的过程中,监理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条例》中的相关条款,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依据监理合同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质量与进度控制,督促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措施。对于应当由施工单位承担的安全责任,监理单位要依据自身的工作职责明确提出来,并指导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需要强制停工或者返工的,应当出具相应的规范手续,确保安全责任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由于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并非隶属关系,因此,在更多时候需要监理部门采取书面意见表达、协调分析等方式表明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必要时可以联合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多方探究,保障施工的安全与顺利。
2.4 重视安全监理保险工作,有效转移消化监理风险
在当前安全监理风险不断加大的复杂形势下,运用保险进行监理风险的转移和消化,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与方式。部分监理单位没有牢固树立起这样的思想,尤其是对保险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合同投保工作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进行分析,一旦工作环节出现差错或者遇到其他一些不可预测因素,造成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因此,在当前建筑监理风险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强化保险工作是有效预控监理风险、提高安全系数的重要方式,应当引起各级监理单位的重视,并有效运用起来。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因素,监理单位以及技术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有力夯实,最大限度地控减和避免安全事故,促进建筑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对有效实施安全监理的几点建议[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风险进行具体的量化,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有关部门只有全面了解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并深刻分析安全风险的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应对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问题,才能切实提高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成效,为项目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1、风险概念、特征及分类
风险是指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具备不确性和产生损失后果两方面条件,风险研究是围绕有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展开的,风险与人的行为存在联系,客观条件变化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基本特征为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风险存在,一旦诱发条件成熟,就会造成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的随机性,风险事件发生及其导致的后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识别性和可控性,通过相关理论方法能够得到风险发生概率,预测风险产生的后果;风险相对性,不同的主体承受风险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风险可变性,风险的性质会随着活动的发展而变化;风险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建筑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风险种类也繁杂多变相互影响。
风险按照存在性质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按照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按照产生根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按照承受能力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按照性质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发生后的损失。其基本流程为风险规划,通过风险规划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预防方案;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步骤为收集资料,预估风险形势,依据项目特征识别风险;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的可能先后顺序,分析因果关系;风险应对,减少实际发生损失,降低风险威胁;风险监控,详细记录识别风险的发展动态,检查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的差异等。
3、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事故,使安全施工的投入与收益达到最佳的效益比,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其基本过程要注重系统性、动态性和完整性,主要内容有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应对和安全风险监控几项。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1\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为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确定风险事件及其后果、对风险进行归类、编制风险清单四个步骤。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是为了能深入全面地识别项目风险,保证风险识别的完整性。收集数据时应对项目建设环境、类似工程数据以及工程勘测、设计数据重点收集。通过分析研究收集的数据,确认项目风险事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后,进一步确定项目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类。风险清单是对风险成果的整理,主要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估计,根据需要也可以对项目风险征兆以及潜在风险编制风险清单。
2\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对于安全风险来说识别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德尔菲法、访谈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
德尔菲法选取一定人数的专家匿名分析识别,要求专家分析项目风险,并针对风险问题给出专家意见,最后整理专家意见,并反馈给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循环反复几次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德尔菲法根据反馈意见循环征求专家意见使分析过程保持良好的沟通,另外采用匿名意见可以避免权威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
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地访谈项目负责人,专家或者与项目密切相关的人,让其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应选择合适的人作为访谈对象,并向访谈人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对风险进行分析。访谈法适用范围较广,负责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地选择针对性问题进行访问。
头脑风暴法较为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邀请6-12位不同层次的人以会议的形式分析和识别风险。头脑风暴法可以鼓励参会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运用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进行风险识别。
三、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1)在施工之前,施工工程的管理部门的工作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珍惜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
(2)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要严格要求,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面试者的技术考核标准要严格,要求其具有丰富的高空操作经验,技术精湛。另外最关键的是施工人员要有合格的技术证才能工作。
(3)在施工开始之前对员工的心理素质进行教育,对员工的身体进行体检。对于那些恐高、有心脏病等不适合高空操作的员工要提前分配到其他岗位。
2、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更换、维修
(1)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的程序进行施工,比如在搭设脚手架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全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在施工使用中的安全。
(2)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要进行全面的检测,查看机械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另外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施工的安全。
(3)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常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更换,定期对设备进行零件的检查、维修,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做好安全措施,制定预防方案
(1)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后,要带好安全帽,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更是要系好安全带。
(2)在施工场地设置安全防护栏和防护网,尽量避免在高空操作时有物体坠落砸伤工作人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在设计施工方案的同时做出预防事故发生的预防方案,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针对相应的事故根据指定的方案进行处理。
4、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提升
要严格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的工作。并且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合理的安全施工组织作业,做好技术交底的工作。在施工的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还应该注重施工机械的检查维修工作,保障相应的施工设备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另外,在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也要符合安全标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安全造成影响的事物,应该采取专项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论证。另外,现场的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的规程。要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的用具以及施工设备等,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这项管理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安全、行动为安全”,就一定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3,(05).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风险 管理 评价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类型较多,例如施工技术上的风险、施工材料上的风险、施工制度上的风险等等,不同的安全风险需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另外,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评价分析方法,解决固有的安全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展开讨论。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它不但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给建筑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当中,必须注重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首先,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将每一个部分的施工风险都计量在内,通过制度上的硬性措施和管理上的弹性手段,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必须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唯一的有效措施就是预防,尽量不让风险发生。例如,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提高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要能够在遇到突况时,在短时间内疏散工作人员,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企业内部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施工理念,通过定期展开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二)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
安全监督机构在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制度落实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应加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机构各成员综合业务水平,使安全施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需要相关机构的介入,减少恶性循环,提高安全系数。因此,在日后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监督机构的建设。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安全监督机构的执行标准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类型,制定相关规范,强化执行力度。其次,必须从源头控制安全风险,也就是“招投标”问题。当下的很多公司都在招投标的工作中,通过某些操作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顾及到安全问题,导致在后续工作中,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第三,实施监督时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规定,从事监督工作,出现违反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此保证监督工作有效落实。
(三)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不仅仅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趋向于综合性的管理,要从客观上和主观上进行努力。首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对人员施工、排班安排、技术实行、材料加工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以材料加工管理为例,管理人员不能是单纯的管理者,需懂得一些技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与施工人员之间的冲突,提高材料的性价比,促进建设的质量提升。其次,现场安全管理还表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这需要在施工之前,设定好相关安全措施,安全疏散通道,甚至是安全避难所,要随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设安全,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第三,现场安全管理措施,需在固有框架上进行有效的更改。一方面要不断的融合新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工作的承受能力,避免恶性循环。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分析
(一)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识别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形式多种多样。对之前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可将其概括为倒塌、高处坠落、触电等。首先,倒塌事故。在建筑工程当中,倒塌事故波及的范围很大,甚至是造成大量工程人员死亡,导致工程搁置,引起社会舆论,日后需通过技术性的措施及安全管理手段,彻底杜绝倒塌事故的发生。其次,高处坠落,这一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多数情况下,高处坠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以及客观上的工作不合格所导致的。第三,触电事故。该事故在前几年发生的比较频繁,因此国家开始大力整顿,近几年的发生频率较低,并且基本上被杜绝。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
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或者是施工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日后需通过有效措施来解决。
1.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在提升,此时的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从以上的阐述来看,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较多,日后要想在发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结果,必须实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是一项持久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融合最新情况、最大风险、最有效解决措施,实时解决建筑工程当中的各项风险。其次,安全风险体系的建设或者是执行,要与当地的发展互相配合。部分地区在未来会大力发展建筑行业,部分地区会努力发展农业,不同的发展重点,促使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存在差异。第三,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实现更大的发展,间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性循环。
2.从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以往的安全风险评价,都是统一管理,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日后的安全风险评价,需从人、事件、物三个方面来进行。“人”的方面,主要是减少主观错误,提高理性判断;“事”的方面,体现在对施工的有效谋划,协调进度与质量;“物”的方面是提高施工技术、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彻底降低倒塌、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需从客观实际进行,逐步消除固有问题带来的影响,通过全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式,实现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总结:本文就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展开讨论,从目前取得的工作成果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在日后的各项工作中,需将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分析作为核心工作,以此来展开,减少主观上的错误,实现客观上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建筑工程比较特殊,其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价分析,也要从特别的角度来进行,才可以得到理想的成果。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静静.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Abstract: a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accidents. Caus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frequent reason is very complex, in addition to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ltitude, cross homework mor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usceptibl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objective factors outside, still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oo fierce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fit level is low, safety investment, less construction workers (80% for migrant workers) culture quality low, safety consciousness, legal aware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or reason! Therefore, reduce safety accidents and protect state property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has been construction priority,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 born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在实践上,现已涌现出不少新一代面向项目的企业───项目型公司,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但涉及具体的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内容不是很多。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使许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明显得到缓解,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中,某一个环节往往被忽视或不重视,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项目风险管理还是侧重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之所以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项目管理程序中没有风险分析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业主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析能使可行性研究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项目科学决策。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都存在着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可为项目创造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好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关于危险源总结以下几类:2.1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2.2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2.3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3.1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3.2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3.3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4.1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几十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4.2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4.3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4.4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4.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5、结论:
我们应当看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多样和人员流动性的加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等,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形成‘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的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建筑业安全事故的频发,原因十分复杂,但运用风险管理方法,采用全面的危险源辨识、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
总之,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好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的各种风险。施工安全风险,作为项目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分析清楚,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