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产业化经济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加强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探讨与研究,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逐渐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内容有着必要的了解,正确地看待其对农村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寻找出合理的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相关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扩大农业产业化影响范围,也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更多要求。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农村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及发展理念的转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当前我国对农业产业化予以了更多的重视,主要在于:(1)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优化各种农业资源配置;(2)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占有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促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各种发展要求;(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保持现代农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水平,为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同时,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资源整合效果,保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良好性。
二、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将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保持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加快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在:(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三农”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是国家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而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将会拓宽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思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优化既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强化其创新意识,为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达到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2)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农业经济将会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提高各种农产品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增强产品质量可靠性,促使农村经济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出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传统农业产业格局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主动参加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3)在农业产业化影响下,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的经营方式,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安全稳定性2.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各种专业性指导,使其生产计划实施更有针对性,逐渐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将会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保障。具体表现在:(1)在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下,将会使农业与其它产业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让更多的专业性强、竞争水平良好的企业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以产业链的形式带领农民参加各种生产活动,间接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2)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农村生产效率将会逐渐提高,以股份制合作制的方式指导农业开展生产活动,逐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3)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各种农业自然灾害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降低了农业生产各种风险的发生率,为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3.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有利于提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实现农村经济与市场体制的相互融合,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性,间接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形成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将会与工商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间接地促进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各种途径
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拥有专业的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化生产,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概况,增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良好性。同时,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的各种农产品,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结合相关农业资源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2.提高创新生产技术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性。作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逐渐地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农业产业化。因此,需要注重创新生产计划的合理使用,像精加工技术、降低能耗技术等,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保持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性,促使各种创新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保持农业生产的良好性。同时,需要指导农民掌握各种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份额。3.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现代农业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实际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性指导,加快传统生产理念的转变,实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构建,逐渐增加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地考虑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扶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确保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逐渐实现农业产业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有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保持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性的同时满足农民的各种农业生产需求,增强和谐社会的发展稳定性。因此,未来农业发展中应重视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影响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促使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能够始终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涤非.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06).
[2]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03).
[3]薛永刚.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10).
[4]陈德梅.农业产业化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经济也不断地发展。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业生产为寻求生存,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力求将我国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采用标准化的生产,以大力发展农业,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开始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具国际化,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以往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将市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导向,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新农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使农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农业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优质产品数量增加,促使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农业开始慢慢转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产业链,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
农业产业化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的生产更具有导向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使其生产更具有针对性。农业产业化将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效的结合,将小农户团结在一起,减少风险指数。通过产业链的形式,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发展,进而保障农户的收益不受到损害。农业产业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减少农业生产劳动时间,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创造更多的利润。其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农户或是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以使企业和农户共同承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一同享受所获得的利益,以实现产业经营一体化,扩大农业的收入来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
2.3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能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将农业与市场相结合,以实现城乡结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与工商业融合在一起的新道路,其能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形成,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3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形成的有效途径
3.1 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前提便是拥有专业的生产基地,以形成区域化生产。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基本情况,要以当地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此发展特色的农业产品,开拓产品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农业生产要重视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精加工技术和降低耗能的技术。深入农业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与时俱进,具有现代特点。要做好农业技术示范工作,教会农民如何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农业产品的高质量,促进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3.3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做好指引工作,制定科学的相关政策并贯彻落实;要在各地区之间做好桥梁工作,加强协调作用,以保障各地间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进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结束语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新时期下获得发展机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农业产业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融资渠道
Abstrac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market-oriented, leading industry-leading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integrated operations i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effectively l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value-added to improve theagricultural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a new agricultural mode of operation.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we must cultivat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eading industries; leading enterprises; financing channels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地方农副产品为特色,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利用区域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与市场接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使农业由分散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把农民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农业产业化把生产、加工和销售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农产品增值,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一、培育主导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应当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使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主导产业要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政府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促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向,使得农产品生产具有高附加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走区域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生产经营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企业应一头向市场延伸,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并通过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把个体农民联合起来兴办生产基地,从而把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作支撑,带动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龙头企业,以提高企业对市场波动的预防能力,降低风险。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做好服务、协调和运用工作,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营造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创业”局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龙头企业的宣传包装工作,树立龙头企业的形象,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农产品,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
三、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对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留印:关于当前农业产业化现状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0(17)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理念支撑 制度支持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对于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尤显重要。我国加入WTO,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又使我国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自主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其目的就是加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在新形势下,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现实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新型的国际农业市场形势要求我国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量的7%,供养了占世界21%的人口,1997年以后,中国是农产品的纯出口国,每年顺差在50亿美元左右[2]。在加入WTO之后,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困难增加。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以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3],这就要求我国农业改革的核心是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提高非均衡农业竞争力。
2.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农业实行产业化。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所需求的工人数量不断加大,导致许多地区的原农业人员进入城市。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导致了大量的农田荒芜,致使农地的使用效率低下,这对于土地本来就稀少的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国家对现有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业的基础投入。而目前我国产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基础,对农业进行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以提高农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追求产业间平衡协调发展。
3.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自身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有限以及农业在现代商业化金融体系中融资能力较差等内在缺陷。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的支持。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弥补市场的内在缺陷。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形式,肩负了重要的使命,这也被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曾有学者这样写道,“经济法是随国家与法的出现而出现的,因为经济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干预经济。”[4]虽然这一表述并不是很全面,但也足见经济法的国家干预经济这一特性。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滞后,这就更需要国家进行政策性的扶持。
1.从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实行农业产业化需要经济法支持。高王凌在《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指出,“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多方面地插手管理,在中国决非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是一个近代现象。在几千年前,政府即曾全面地控制着经济和社会的生活(当然其表现形式与现代条件之下有所不同),我把它称为古代的‘大政府时代’。即使是在干预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仍持有一种统筹的意识,看似未插手,却又似是而非,有质而无形,无居而不在。”[5]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对田地的赋税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定,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某些国家直到目前对于农业一直都给予大量的政策扶持,包括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等。
2.经济法的宗旨及其价值理念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达到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经济法的宗旨即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协调平衡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涵盖范围是多方位的[6],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平衡、产业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等。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而且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同产业水平差距巨大,如不实行农业产业化,则会影响国家综合水平的提高;其次,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支持农业实行产业化。经济法作为社会责任的本位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追求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自由以及整个社会的实质公平[7]。同时,把追求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等作为行为准则。农业是一个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收益不稳定的产业,但农业对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故其社会效益更强于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一直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更注重的是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此外,农民是现代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进行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业的必然途径。因此,实行农业产业化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一、农业产业化内生驱动的原理
依靠农业经济系统的内生驱动来完成产业化的进程,这在学界似乎是被否定的观点。理由在于,难以在封闭、弱质的经济系统中完成这一工程。实则不然,该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假设条件:即农业产业化只能从农产品深加工的途径来实现。而现实却是,伴随着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中也逐渐引进了文化产业的要素。这样一来,在农村金融系统的中介作用下,便能将该产业的收入针对性的用于农业其它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新亮点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国家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合理挖掘旅游资源。这里的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核心产品,即切实的旅游项目;还包括在核心产品延伸下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手工产品。不难发现,农村旅游产业的建立符合当前专业农社的组织要求,也满足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式经营的需要。这样一来,在配合其它传统产业的发展,便能形成内生驱动所需的资金积累。
(二)关联产业间的资金联动形成驱动力
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中介科学、合理的开展资金供给,便成为联动各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笔者指出,在依托农村金融机构时不仅需要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创新;还应在目前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村民间金融的中介功能。由此可见,以文化产业作为资金积累的新亮点,并在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下,则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内生驱动。
二、内生驱动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以成都农村地区首先创建的“农家乐”为起点,目前类似于这种休闲旅游项目已根植于我国农村的大江南北。作为目前最为普通的农村旅游项目,却能成为内生驱动形成的经济学分析的切入点。
(一)产品价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不难看出,农业传统产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产流通领域,这就使得农产品的价值中间渠道上被层层分割;与此同时,农产品的种植周期与市场价格波动周期往往出现背离的态势。从而,后者便增大了农户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风险。而以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亮点,其本身就依赖于现实存在的地理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该产品的价值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并直接面对消费者(或通过旅行社)。因此,在产品价值形成上具有无限潜力。
(二)产品使用价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产品使用价值体现为满足消费者效用的方面。不难发现,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也日益重视。包括乡村游、古镇游等都成为他们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农村的自然人文差异性很大,但也正因如此才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的偏好。由此可见,传统视阈下的劣质资源,就转换成具有区域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了。而在该产业资本积累的驱动下,便能形成农业半封闭形态的资金供给。
三、经济学分析基础上的实践
实践领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项目选择
项目选择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发挥区域比较优势;(2)结合区域关联产业;(3)调动当地农户的组织资源。以湖南凤凰县为例,该县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地理位置偏僻、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等因素的束缚。然而,以凤凰古城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却独一无二。因此,该地农业产业发展应从开展乡村游开始。并且,应在产品组合上形成与古城游配套的旅游项目。当地以苗族人口居多,因此调动当地农户的组织资源就在于,通过引入苗家歌舞、土特产、艺术品等要件,来增强乡村游的文化价值。
(二)中介构建
对于经济过后的广大地区农村,农村信用合作社只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而邮政储蓄则只存不贷。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在于民间金融以及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相互拆借方面。根据重庆经验,农户专业合作社能为本社农户创业提供启动资金,那么作为以各社之间能否以拆借或产业项目入股的形式,来完成直接融资活动则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农业产业所面临的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及如果从这个市场环境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基本概述一下,一个就是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偏低,第四个就是政府不成熟,这四个方面来讲就是基本上概述了国内目前农业所面临的一个整体的局面,这个经营主体分散实际上是很容易比较的,如果与我们其他的行业像工业企业,竞争程度非常激烈的像彩电这一类的,大家可能比较清楚,它原来也是经过十几年的竞争,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三四个所谓寡头啦,就是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从农业来讲实际上有没有到那个程度?跟咱们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整个主体是有关系,但是从竞争最后的一个比产选择来讲是应该走上一个相对集中期,产业化程度也偏低,再就是联合机制这一块儿,实际上就因为是前两个因素,使得它联盟的机制也比较欠缺一些,还属于一种相对的单一化的作战状态,如果向海外进军,这种单一主体比较力薄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个就是政府措施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已经不断的注意到这一点,政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减少农业税,但是对主动性的投入这一块儿是不足的,我想在座的专家对这方面了解的更多一些,更有体会一些,尤其农业企业。
第二方面就是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应该要走产业化的模式,这个模式一个基本概况来讲是企业化和标准化,就是相对的集中一些,这种集中是带有一定的竞争所带来的选择,这个可以重点讲一下标准化,标准化的概念实际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走一个工业化必然的一种模式,农业产业化说的更实在一点就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标准化就是从整个生产的过程,流通的过程和交易的过程,都比较标准,像荷兰的花卉,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有兴趣目睹一下,它这是很壮观的,花卉的销售额占全球,他自己一年的出口量是非常惊人,据说是将近两百亿美金,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它的整个交易过程花的过程都做成标准化,多少多少单元,然后调码技术,前面有同志介绍了这方面的技术,所以这个标准化应该是最后农业选择走向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结果。第三方面就是国内的农业的一种比较优势。
应该说我们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土地密集型,所谓大农业的概念就是大粮食,玉米、大豆这一块儿说我们的竞争力不是很强,尤其是跟美国人比,加拿大,他们的土地资源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非常大规模的去耕种,而我们的优势在劳动密集型,有机农产品的劳动密集型是不可替代,你拿机器是做不了,像花卉就是劳动密集型,像日本的花卉出口就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劳动密集型太高,但是因为很复杂,所以后来就不愿意干了。它的劳动密集型优势就体现不出来。
有一个数字是去年2003年上半年的一个统计数字,去年的农业出口达到24%,同比增长27%,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园艺产品实际上就包括了果类,花类,还有蔬菜,其中蔬菜达到30.7亿吨最大的一个出口,而且它可以解决一个很好的就业问题,大概每年可以直接给中国的农业就业达到1600亿的就业机会。 第三方面就是政府的支持导向,这里我想简单的说一下。应该讲任何的国家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刚才讲了一下我们政府的支持是不足,我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政府官员,他们也公开的承认这一点,确实是如此,这一点来讲有硬性的还有软性的支持,硬性是财政金融,还有一个是短期的体制上的支持,这就涉及到像技术、标准法规和税收补贴这是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就是金融方面,就是有一些风险基金的储备值,调节基金这一块,农产品调节基金这一块儿国内有,但是量很小,它是尽量通过金融方面的支持,减少农业的价格波动性。因为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变化、气侯影响,这种不可测因素自然会导致农业的量的波动,怎样去平滑这个波动,不是哪一个企业能够做得了的,一定要政府做调节,这方面国内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这个上面迈的步子并不是很大,但是我相信新届政府对三轮经济的重视我想在整个体制上会有一个大的波动,所以这也可以说能够看到一个可喜的局面。
再一个就是全球的农业补贴是三千亿美金,非常大,而我们实际上这个农业补贴非常少,而且我们还要从农民那边拿税,这块来讲确实是差距就出来了,一加一减,再一个就是包括农民延期纳税,尽可能的去跟一般的企业,就是工业性企业有一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去平和农业方面的负担,我想政策应该有,实际上这些经验很多是现成的,因为我们在接触这个行业,跟外界打交道多一点,这方面很多是现成的,但是拿过来怎么样能适合中国的体制,还要研究。农业导向这一块儿还是要举具体的例子,wto里面有个协议,实际上是允许中国我们国家给农业的补贴,可以达到gdp的8%,但是我们国家不到,只有3%,所以这块的支持力度,整个这个数字上就能看出来。而我再举个例子,日本人是多少,日本人大概相当于20%,非常高!现在可喜的提出来一个三农政策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多予少取,放活,这么一个方针,新届政府提出来的,然后逐年取消农业税,这个应该也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整体,今后向着良性循环的局面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个wto整个的框架下,我们农业要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所具备的一些基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了,刚刚我讲去年03年的总数同比增长7%,如果按照8月1号达成的多哈协议,它是在06年,这样的话会使得我们农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地位会大大提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整个农业的商品,尤其是谈到质量问题,这个质量问题是我们问题,竞争实际上就是一个质量和规模的竞争。质量这一块儿上不去的话确实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的茶叶出口,接近全国茶叶的40%到50%左右,但是这两年划落比较大,比较是茶叶农产品残留物这一块儿的指标提高的很厉害,而我们这边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技术那边怎么样适应,还有信息,信息这一块儿是更需要有待解决的,信息流的流动性,整个的沟通,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一些成本很大,这个来讲尤其现在目前我们的硬件条件应该是具备,网络经济这一块儿,中国的网络经济在世界上是相当不错,这一块儿怎么用,在农业方面怎么用这值得深入的探讨,还有物流和营销。在这么一个大的局势下产业化的经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不应该再去延续这种个体的,或者单一的竞争主体方式,对今后来讲我们整个的竞争是处于一种相对的,不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的状态下。所以这个提法应该讲我这里简单说两句为什么wto下来也没有说外贸,所以现在的商务部是原来的内贸和外贸合起来,没有什么外贸内贸,尤其再过两面你可以到人家那儿去,人家也可以到你这儿来,应该说是在整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来做,所以你要在国外竞争,应该是有一定的优势,但主要是受它一些软环境的制约多一些。国际市场上这个机遇是来了,尤其是8月1号,是划历史的一天,值得纪念的一天,它如果实施整个的框架结构以后,农业将会看到一种竞争态势来进行贸易交换的话,这对我们国内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怎么去把握这个机遇,这就值得我们大家去探讨,这个课题不仅是在企业界,政府这一块儿,各级政府都应该主动去探讨,我正好是上个星期取了山东一趟,山东政府召代表开了一次会,山东对国外农业外贸出口是排得上名的,尤其是对日本和韩国,他们现在开始转向欧盟,就是探讨怎么样在目前的形势下,尤其是多哈会议的,因为多哈会议整个的补贴三千亿里面,欧盟占了将近70%,欧盟是一直不同意,最后是美国人施加压力,才让步,所以欧盟主要就是探讨怎么向欧盟进行出口,所以山东政府这一块儿它已经开始做这方面工作,这也是从两方面,一个是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来把握这个机会。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 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 注重人才培养
建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文秘站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__!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进建宁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七届五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为立足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创新农业经营理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做大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建宁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建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文秘站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__!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二、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引进。改变山区县无法发展工业的旧思维模式,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破区位、资金、能源等劣势,在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通过资源开发、资产重组、技术对接、嫁接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区外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成长,促进原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前重点是要通过引进,盘活县猕猴桃厂、胶合板厂等一批老企业。二是加强帮扶。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确定扶持的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至少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帮扶。每年择优选调10名以上科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当前,要重点帮助鑫达、文鑫、孟宗加快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系列、万吨莲系列、100万箱笋系列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县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万元资金作为县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补助和奖励。此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服务,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并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一、首先是形成了一批具有农垦特色的优势产业。比如,农垦的粮棉胶乳种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黑龙江、内蒙古(大兴安岭、海拉尔)、吉林、辽宁、湖南、湖北等主要产粮垦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体系。目前,农垦粮食生产能力达1500万~1700万吨水平,粮食商品率达到82%,提供商品粮占全国的近7%。海南、云南、广东三垦区天然橡胶产业持续发展,总产量占全国的70%。大中城市垦区和部分东、中部垦区的牛奶产业也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其次是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截至2003年,农垦系统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龙头企业达51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87.4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龙头企业85家。各类产业化组织直接带动农户约182万户,农户增加收入37亿元。近5年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万。
三是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农垦的各种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中,仍以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带动的组织形式为主。同时,一些垦区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组织,有力地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
1、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为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一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并引导使其发展成为带动和组织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品生产的购销集团公司,更好地带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2、积极扶持各类重点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以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3、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持续动力。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要采取鼓励企业兴办绿色基地、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等多种办法,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以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4、加强科技服务引导,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速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推动力。一要加强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攻关;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目前,随着农业发展和国企改革都步入新的阶段,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首先是如何深化改革,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集团化经营。在现有龙头企业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既是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资产重组、并购、拍卖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并使之成为农垦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柱。
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使优势更优。农垦优势产业大体可以分为战略优势产业和一般优势产业。战略优势产业主要包括粮食、天然橡胶等产业;一般优势产业是指除战略优势产业以外的其他优势产业。要通过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形成以战略优势产业为核心、以一般优势产业为骨干、新的优势产业快速成长的产业发展格局。
[关键词]农业经济 产业化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14-01
青口镇是赣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明星镇、江苏省百家名镇、连云港市第一镇,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现有19个行政村、42个社区,人口1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286人。2011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9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810元。
一、农业经济现状
1.高效农业成规模
近年来,青口镇坚持用“城市规划的理念,工业园区开发的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高标准建设农业园区,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齐、效益调高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首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铺设了朱稽河北堤路,打通了朱稽河至青口河南堤、殷宋线与青沙线、青沙线与青班线之间的道路,实施河塘疏浚工程,完善排灌设施,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为高效农业走上规模化打下了基础。然后以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万亩优质稻麦基地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产业带。在原有高效农业面积4600亩,设施农业5000余亩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二沟、贺岗等新青沙线沿线的15个村重点打造万亩优质稻麦基地,同时围绕申城农业生态园进行西进北扩,投资1500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大棚1550亩,建成自动卷帘日光温室120座,无支架大棚200座,兴建千亩连片生态蔬菜种植基地。2012年又重点打造了二沟村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创意农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业总体发展水平。
2.特色养殖上水平
为促进特色养殖上水平,青口镇大力推行“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协会)”模式,在继贺岗村、大沟南村生猪养殖、野猪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把碱滩村、太平村,西河村纳入畜禽养殖基地范围,大力发展特种皮毛动物养殖、肉鸡、蛋鸡养殖,镇蛋鸡养殖合作社和生猪养殖合作社相继成立,为养殖户提供育苗、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在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太平、碱滩、大沟、陈沟、贺岗等村发挥传统畜禽养殖优势,抱团发展,规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其中大沟南村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野猪养殖场,效益比普通生猪提高5倍;贺岗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建成占地200亩、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生猪基地。全镇现已建成养殖小区18个,蛋鸡存栏量上升至32万只,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大户300多户,出售皮张40万张,全年实现畜牧业收入11890万元,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3.海洋经济大发展
青口镇地处海州湾畔,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达5万亩,浅海域面积16.5万亩,目前已开发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基地和5万亩紫菜养殖基地,90余家水产品育苗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产品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近两年随着青口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高涂围海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青口镇海洋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当前实施的青口蓝湾现代渔业园一期工程上半年投产,将形成3000亩综合养殖区、1700亩微循环养殖区、1000亩海珍品育苗区、500亩高位养殖区和500亩海洋人工牧场等五个高效养殖区,年可创产值2.6亿元,拉动海洋经济开发区人均增收2300元。
4.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全镇目前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已发展至16个,种植、养殖专业户已达2800户,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名优品牌,农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其中富裕食品有限公司已跻身全省14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申城生态蔬菜基地,万泰野猪肉、永和合作社的辣椒、“绿泉”牌梭子蟹等6个品种分别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培植了一大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营销能力强的蔬菜合作社和协会。利用农产品流通协会,积极培育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2.科技含量不高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
4.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搜集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手段落后,通讯工具仅仅是电话、手机而已。销售渠道不宽,多为过去建立的客户群体,缺乏开拓意识。与此同时,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受自身条件限制,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提供全面、持续的市场信息。“信息入乡”工程进村入户到企工作任务艰巨。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1.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是加大农业科研课题的工作力度。充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
汝南县是农业大县,素有“豫南粮油鱼米之乡”之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水稻等。近年来,汝南县以“三项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经济和资源优势为突破,狠抓农业产业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1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
2 推进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2.1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汝南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平安崛起的主抓手,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
2.1.1 强化组织保证。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蔬菜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畜牧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林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业企业领导小组等4个专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2.1.2 提供政策支持。该县先后出台了《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汝南县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1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出台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2.2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布局,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打造生产集中,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区,逐渐形成“南经北粮东西菜”的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引导禾丰牧业、常兴振兴面粉、豫中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品牌优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打造为豫南有影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同时,鼓励村办、私办或联户办等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突出重点。
2.3.1 突出发展重点产业。汝南县结合自己独特地理位置和区域资源优势,把蔬菜、畜牧、林业作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此作为支柱产业,聚积吸纳启动内外资金,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2.3.2 突出发展专业乡村。为尽快形成特色优势,汝南县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服务、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支持专业乡村发展。目前,汝南县三里店、官庄等5个乡镇已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乡镇,老君庙孙屯、方庄等16个行政村被确定为特色村,三里店乡十里铺、老君庙镇方庄被推荐为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
2.3.3 突出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化关键是龙头企业。汝南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重点,放在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率。把龙头企业建设与老企业挖潜改造相结合。对影响面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保护,使其能够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发展。
3 继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1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在产业化推进年活动中,继续围绕优质小麦、蔬菜、畜产品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无公害为标准,以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为发展方向,以高产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3.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引导农民在志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3 积极服务于龙头企业,开展考核评审工作。积极服务于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尽快制定出台培育扶持县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并采取措施坚决落实,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关键词:农业发展;产业化;制度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72-0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农业产业化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有效地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寻找获利机会。这既节省了监督成本,又增添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是农业经营中制度绩效较好的形式。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缺陷。例如,农业利润的流失,在于农业内部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本应归农业所得的利润被其他产业侵蚀。那么,如何通过现存制度的变革将外部利润内部化,使农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获得平均利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二、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内涵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者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寻求一种合适的农业产业化制度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强化农业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延长产业链。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论”对产业的联系效应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农业特别是农民所从事的小规模农业是缺少联系效应的。“联系效应论”无疑是用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但就现代农业而论,其“联系效应”决不比工业等其他部门弱,而且正呈不断增强之趋势。农业生产需要向其他产业部门购买机器设备、肥料、农药、饲料、种子等,具有后向联系;农产品产出后,要向其他部门销售,作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加工原料,又具有前向联系。当然,“联系”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联系。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与工业和国家经济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多是一种不公平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农业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的根本要旨即在于重建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商业和市场联系,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内在有机关系,降低小规模、分散的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
1.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1.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结合白山区位和产业实际,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参、药、菌、果作为产业重点进行发展,稳定参业面积,扩大药材、食用菌和葡萄、蓝莓发展面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实现无公害、有机栽培。目前全市参、药、菌、果等产业都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业化链条;调整养殖业结构,把林蛙、野猪和长白山梅花鹿作为重点发展。进一步提高林蛙养殖的密度和资源利用水平,扩大野猪集群总量,提升长白山梅花鹿种群质量。目前林蛙养殖已成为白山市继人参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野猪和梅花鹿已被市场所认可,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以开发出“长白山鹿宴”和“长白山野猪宴”,并成为吉菜系的一大亮点,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调整种养结构,通过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白山特产名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独特 的优势和雄厚的资源基础。
1.2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2009年全市实现参业总产值7.65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4%;农民人均人参收人1206元,约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25%;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北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56392亩,年产干品793吨。200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323万元,是白山市继人参之后的又一后续产业;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食用菌发展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其中黑木耳发展面积550万平方米,香菇150万平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山葡萄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蓝莓种植面积达6063亩;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长白山区山珍、野果的主产区。2009年采集量达2.2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其中松籽采集量8084吨、山菜采集量2.5万吨,其他采集量27724吨。主要依托利生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特产有限公司、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松宝集团为龙头。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白山市是中国长白山林蛙的主产区,八道江区是中国林蛙之乡,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封沟已达到801条,封沟面积达210万亩,年回部商品蛙1.2亿只,年产蛙油4580公斤,白山市是著名的国际矿泉城,现已查明白山市饮用矿泉水水源地有130处,其中完成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的有31处,经勘察和测算可开采量为23.14万m3/天,占白山市地下水补给资源量的6.48%、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6.7%,目前全市矿泉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50万吨/年;白山市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82亿立方米,在白山市境内的省属林业企业有6户,地方林业企业有11个(林场),木材加工有一定的基础和资源条件。截至到2009年年末,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143个,主要有木制地板加工、木制家具生产、木制百叶窗、通风扇等,年实现木材加工销售收人15.8亿元,实现利润9.89亿元,实现税金8962万元。
1.3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带动功能日趋增强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户,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85户。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总量,提高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推动了白山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1.4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通过多年的发展,白山市人参、中小药材、食用菌、山珍野果、山葡萄、矿泉水和木材加工等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20户,比2008年增加186户,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9.98亿元,比2008年增长33%;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76亿元,比2008年增长20.5%;实现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比2008年增长19%;利税实现15.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实现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2748元,占全市农民总收入的63%,进一步促进了白山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大产业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自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
3.对进一步加快推进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3.1从实际出发,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
3.1.1稳定发展人参产业化体系 根据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人参留存面积要稳定在1500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林下参稳定在34万亩,人参产量稳定在1000万公斤,西洋参稳定在150万公斤,参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同时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3.1.2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到2015年末,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成一批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群体。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省主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格局基本形成。
3.1.3积极发展生态医药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具有长白山特色的道地中小药材和深加工,基地建设要坚持GAP标准和SOP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精深加工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3.1.4稳步发展林木加工产业体系 要以林木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突破口,逐步由出售原料向半成品、终端产品转化,实现增值增效的最大化。目前主要加工生产木制家具、木质地板、木制门窗、木制百叶窗、透气扇等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出口创汇总量。
3.1.5协调发展矿泉水产业化体系 要在全面查清全市天然矿泉水的基础上,完成特大型和大型天然矿泉水水源地的 评定和鉴定,到2015年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规模企业达到50户,生产总规模达到500万吨/年。
3.1.6快速发展长白山特种畜牧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林下蛙、野猪、梅花鹿和其他经济动物等畜牧产业。要以林蛙养殖、加工为重点;以野猪养殖、加工为后备;以梅花鹿养殖繁育、加工为骨干;以其他经济动物养殖为补充,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加、销体系。
3.2从强化龙头企业实力入手,推动农业产业化层次升级
3.2.1实施产品名牌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人国内外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对已有的名牌产品,要加大支持和推介力度,保持和提高其商誉。
3.2.2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不断最求卓越,最求进步,最求发展的理念。龙头企业的壮大,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每个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壮大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3.2.3实施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新格局,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应力 区域性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重点产业,通过提供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全市要统一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抚松要发挥人参之乡的优势,把人参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靖宇要以西洋参产业为重点;长白要以人参和北五味子产业为重点;江源要以食用菌产业为重点;临江要以中药材和水果产业为重点;八道江要以蔬菜生产为重点;从而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合理布局的区域经济格局。
3.3从农民的迫切需要着眼,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信息体系、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要规范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行为,集群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发挥传播媒体和科技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和企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形成网络,引导农民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3.4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优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连接农户和企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法规,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桥梁、纽带和龙头带动作用。要抓好人参协会、食用菌协会、野猪协会、鹿业协会、山参协会、林蛙协会的组建和完善。同时要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民的关系,不断探索新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增强共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
3.5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备潜力
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主要集中在县乡村三级干部、农特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各种专业户、示范户等生产骨干,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需求紧密对接。特别是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群众公认、能够对农户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农户,通过政策扶持和专家指导,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载体,全面推动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3.6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几年来,泌阳县县委、县政府必须以市场动态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产业优势为依托,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泌阳花菇》国家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和《夏南牛》国家标准通过国家预审的品牌资源优势,并积极开展优质的畜牧产品与高效经济作物,使培育出的产品不仅形成当地的特色品牌,还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在粮食生产逐渐趋于稳定的同时,还要顺应市场需求,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以及安全的农产品,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特色性,并围绕特色抓产业,此外,还要不断建设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要大力推广应用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以“牧、林、菌、烟”为核心,大力发展具有泌阳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小杂粮、夏南牛、泌阳驴、金铜山烟叶、菇皇牌花菇、铜山湖白鲢、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象河御枣、陈庄板栗、羊册心大白菜、高邑大米、张湾萝卜等优质农林牧渔业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争取建设并完善七个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以花园、官庄、杨家集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以泌水镇、马谷田、春水、羊册为代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铜山、郭集、高店、花园、、王店、双庙街、赊湾为代表的“金铜山”烤烟生产基地;以陈庄、象河、贾楼、付庄、王店、马谷田为代表的优质林果业生产基地;以泰山、高邑、花园、杨家集、官庄、双庙街、马谷田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板桥、下碑寺、羊册、郭集、官庄、泰山庙、黄山口、春水、象河为代表的夏南牛生产基地。
一是积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生产。继续发展花生、油菜、金铜山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和芝麻、绿豆、黑豆、红豆、豇豆、扁豆、豌豆、红薯等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快林果、中药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泌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浅山丘陵林地及“四荒”资源丰富等优势,种植具有泌阳特色的优质水果和优质中药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优势农业生产格局,培育出十个以上具有完整选育、生产、加工、营销体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从而使绿色产品的生产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以此同时也促进了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更陕的发展。
二是稳步发展泌阳县的支柱产业食用菌。稳定香菇生产的同时,大力推广、发展草腐菌生产。继续按照“一品为主,多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就能充分利用泌阳农作物秸杆、林业枝丫条资源的黑木耳、白灵菇、猴头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相关政府部门要资金投入来行进研发新技术,并大力推广应用香菇生产替代原料的科研开发和成熟技术;把林业与食用菌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这两种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这样就能保证食用菌产业能够持续的发展;要完善食用菌的产业链,使产品经过粗加工、精加工以及营销等环节进入市场。成立泌阳县食用菌销售公司,聘请县内外专业营销人员,使泌阳县的食用菌迈入更大的市场,并把食用菌的产业链逐渐拉长,从而推动其向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生态化以及效益化方向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管理制度,实现对传统生产手段、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改造,推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200亿斤提高到目前的700亿斤阶段性水平,平均每隔5-7年时间总产量就提高100亿斤左右。按照农民自留量120亿斤计算,现阶段粮食商品率稳定达到80%以上,为发展以粮食为饲料的畜牧业、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进入新世纪以后,吉林省在大力发展粮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畜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粮食加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准确把握。
一是主导产业地位突出,但经济优势不强。种植业是吉林省农村的优势产业。玉米生产在吉林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其商品率还是商品量,都居全国前列。但是,以玉米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产粮大县的经济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国产粮大县前10位中吉林省有6个,而全国经济百强县中吉林省产粮大县一个也没有。人参、鹿茸是吉林省两大特产,具有绝对的生产优势,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0%,占世界的65%,鹿茸产量占全国的60%,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撑。
二是总体生产规模大,但整体效益不高。吉林省农业虽然总体生产规模较大,但整体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产业关联度低;传统生产方式仍占较大比重,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低;商品生产组织程度不高,农民进入市场能力低;改革不配套,城乡经济结合度低。
三是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但开发层次低。吉林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农副产品的生产居全国前列,但一直处于出售原料和初加工产品为主的状态,资源深度开发层次低。今年,全省玉米年商品量可达2200多万吨,其中加工转化增值不到60%;主要以淀粉、酒精和饲料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相当于变向出卖原料,像长春大成那样的精深加工企业还太少。畜产品主要以屠宰加工为主,生化制药、高端食品加工比重较低。全省人参产值13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出售初加工产品获得,深加工增值部分不多。
四是市场作用增强,但经营机制不完善。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功能的增强,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势头。但由于经营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和服务机制,造成产销脱节、供求矛盾突出、工农利益严重扭曲。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上,难以形成有机联系的利益群体,难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难以提高整体产出功能。
以上问题,实质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所至。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粮食大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条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证实了的成功之路。如美国和法国的农业一体化、欧共体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德国的农工综合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深层次问题的现实选择,从吉林省农业实际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是吉林省农村经济已开始步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农产品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粮食和畜产品商品率均超过80%,特产品95%以上都是商品;二是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日趋明显,东部的林木、特产,中西部的粮食、畜牧业,城郊的蔬菜等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正在加速积累,农业非农村经济在经营方式、组织形式、投资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吉林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乘势快上,推动农业资源加工转化迈上新的历史台阶,进而农村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举措
(一)科学配置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坚持从区域资源优势出发,确立并逐步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步骤。近些年来,吉林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逐步开发培育了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以牛、猪、禽为主的畜产品和以人参、梅花鹿、林蛙、山野菜、食用菌、野生中药材以及蔬菜、果树为主的特产(园艺)品等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提高了其开发的科技含量、组织化程度和总体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中部地区继续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发挥玉米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如梨树、农安、榆树、公主岭、扶余等县(市),粮、牧、多、企得到了协调发展,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在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了人参、鹿茸的产品优势,同时利用丰富的资源,以创名牌,创名特优新产品为先导,加大了培育新的主导产业的力度,如人参、林蛙、山野菜、食用菌、野生中药材等五大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三是在西部地区主要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积极发展畜牧业,重视发展经济作物,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重点建设了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设施,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
(二)抓住关键环节,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龙型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也是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践证明,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一个或几个产业的兴旺,富庶一方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的是建设好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内联外拓的功能,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有效地解决生产与流通、生产与市场的矛盾。近些年来,吉林省重点扶持了一批以玉米深加工和畜产品、人参鹿茸制品为主的龙头企业。目前,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7家,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品结构不断更新,市场份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同行业的排头兵。其中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赖氨酸、化工醇等重大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去年加工玉米3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成为世界同行业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超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大型龙头企业的成功发展,为加快推进全省农业资源加工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建设特色鲜明的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只有产业优势明显、生产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够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否则,难以与龙头企业形成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农产品基地建设,必须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实现基地与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从吉林省实际情况看,基本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小群体、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主要是家庭经营搞生产,连片发展成规模,集中起来找市场,有的就地行成批发市场。比如,久盛不衰的榆树、公主岭等养牛大县;梨树、农安、九台等养猪大县;德惠、前郭等养禽大县,抚松、集安等人参生产大县,等等。二是专业户带动规模生产。吉林省积极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逐步转向专业化生产,着力培养了一批规模生产经营大户。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5万户以上,带动农户近百万户。全省现代牧业规模养殖场达到80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三是走兼业化发展之路。吉林省抓住工业向农村扩散,城市向农村推进的有利时机,重点扩大了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逐步提高了以农为辅的兼业农户比例,在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
(四)引入产业化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有效途径。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必须广泛运用产业化机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连接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新的经营机制,走集团化的经营的路子,以凝聚产业群体优势,把小产业与大市场有效的连接起来,汇聚资金,集中科研、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实行多层次、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联合,实现生产要素的大跨度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最终达到控制生产总量,调控市场价格,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总体产出功能。吉林省在继续发挥粮食优势,大力发展以玉米精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扩大畜牧规模饲养,加快产业化进程外,还加大了企业整合力度,促进同一行业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壮大了具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大成、阜康等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形成了皓月、华正、广泽等大型畜禽加工企业;形成了以紫鑫、益盛等骨干企业为主体,科工贸、产加销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大型参业企业;形成了科研育种、种子生产、加工、推广和经营一体化的科技先导型种子企业,等等,增强了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完善政策、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政策去引导、去保护,靠政策驱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此,吉林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专项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基地、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建立并完善了土地承包流转机制,积极探索依据政策使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发展规模经营的途径和措施。引导企业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和利益返还制度,在生产、加工、经营各个环节提取风险金,用于产业化组织平抑市场风险,把加工、经营环节的部分利润给农民,扶持生产。体制不顺,是推进产业化的最大障碍因素。为缓解它的反作用,吉林省突出抓了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责任。要求各部门转变职能,明确分工,协调运作,打好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战。各产业主管部门不仅抓生产,还抓加工,抓销售,搞好产业衔接。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涉及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牵动环节多,政策性强。实现农业产业化并非一时之功。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加大推进力度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资源优势是形成产业优势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对经济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需要把现实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是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规则不完善,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矫正市场运行不规则行为和偏差,干预调节市场配置资源中出现的不合理倾向,做单靠市场机制做不到的事情。农业产业化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初期形成是缓慢的,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当然,这种引导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更多的是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所以,在实施产业化过程中,应把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统一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场牵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确保产业化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