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客家文化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妈祖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妈祖,原不是神,上确有其人。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载:姓林,名黩,也叫黩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的一个渔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去世,时年28岁(实岁27岁)。妈祖,被视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榜样而千古传颂:“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墙一信风。”--这是宋代黄公度的诗句;“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这是宋代刘克庄的诗句;“桅樯出火海浪破,神鬼役使忘险艰。”--这是元代洪希文的诗句;“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这是明成祖朱棣的诗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疑是妈祖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诚然,妈祖本身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历史留下的只有一大堆神话传说。但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人类的某种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它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应当承认,也必须承认,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而妈祖神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海外评价的角度来说,它是中国的“土特产”,她自然也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妈祖,同神州版图的许许多多地名关联在一起,成为祖国统一和的一条精神纽带。传说香港的香炉峰是由于妈祖庙的流入港而得名。澳门之所以被西方人称为“妈阁”(MACAU),就是由于葡萄牙人初登岸见到妈祖庙殿阁即以之为名。澎湖列岛则由于“屿中曰娘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其首府马公市也是由“妈宫”间转而来。总之,从祖国东北的丹东至南海群岛的许多地名,都与“妈祖”有关。此外,以天妃宫或天后宫为乡、村、寮、街、巷、澳、路命名的则不能悉计。
妈祖,在中国和平外交史上享有特殊的美誉。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前后历时28年,访问了亚、非两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靠的是祖妈精神统率数万人的意志,才能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日友好关系的厉史更是同妈祖密切相关。自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的使船和琉球的学者、商人都是以妈祖为护佑而频频往来于两国之间,而长崎的自然航标野间岳(娘妈山的日译),则堪称历史上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门户。
妈祖,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纪录。
妈祖,对推动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重的作用。由于中国海运贸易与妈祖信仰息息相关,所以中国沿海沿江的许多港口、商埠的开发,也是以妈祖信仰在当地的开始传播为标志的。各地天后宫保存的清代以来的碑刻,都记载着极为丰富的有关海运贸易和商港开发的珍贵资料。
妈祖,这一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瞻拜妈祖,已成为许多华裔、华桥和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美好寄托,因此有了今天的“妈祖热”。
妈祖文化不仅是上述所提及的思想文化,妈祖文化的全部还应包括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等等。可以从各个领域去探索、研究。
客家人是汉族一个系统分明的支派。
客家民系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它继承着中华民族众多优秀传统品质,又是最具开放性和最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汉族民系。客家先民来到闽粤边区和当地土著民族杂居在一起,一方面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吸收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海洋文化,一方面面又顽强地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卓越贡献。
客家人所居的地方属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条件极为恶劣,交通极为闭塞,因而受外界的冲击和影响较小。千百年来,他们虽然也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前进,但在客家人的这个文化圈内却始终保留着一些古代的文化特征,诸如信仰习俗等。他们一方面保留中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吸收新鲜的东西,使之互相渗透、融合。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任长汀县令,为缩短运盐路程,沟通汀潮经贸往来,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接受了沿海一带崇祀盛行的妈祖信仰,从此妈祖信仰就融入了汀州民众民俗信仰的大潮,成为民间十分崇敬和信仰的“妈祖女哩”。(哩即母亲,把妈祖喻为母亲以上的祖辈之意)。妈祖是民众对这位海上女神的俗称呢称,天后则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的封号。在客家地区,妈祖信仰和福建沿海及广东潮汕地区一样,十分普遍。可以说,几乎每县都有妈祖庙(宫)。在长汀城区就达6座之多。此外,庵杰(龙门)、古城、策武、馆前、水口、濯口、铁长、羊牯等乡镇也在汀江或其它河边建有妈祖庙(天后宫),尽管规模不一,但建筑风格却大同小异,妈祖信仰还启遍及城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作为载体,对于了解客家人外传、海交、商贸、民间信仰、居民迁徙、会馆组织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可以认为,研究妈祖文化是研究客家大文化圈中一个有机的整体,应从广义的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去探究,应该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去发掘。三、汀江与妈祖
汀州天后宫,是汀州群众为纪念聪慧、善良的海上女神林黩娘而建的庙宇,它寄托着汀州民众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妈祖“升天化仙”的祖籍地湄州岛,后人建祠奉祀,这是陆地上最早的妈祖庙。妈祖原是一个地方的民间神,为什么会成为远近闻名至高无上的海上女神?以历史观点考察。总的来说应与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也与科学不发达,民众有迷信思想以及历朝皇帝出自统治的需要不断给妈祖加封有关。
“客家母亲河”汀江,是福建省四大水系之一,是福建省第三条大江,是唯一通往外省的航道。汀江发源于宁化治平赖家山将军凹,流入长汀境内大屋背、赤凹背、上廖、上赤、庵杰,穿过龙门,流经新桥、大同、汀州镇、策武、河田、水口,左纳南山河,右纳濯田河、再纳武平县桃兰河,经武平县店下,再经羊牯的回龙,直通上杭,经永定县峰市入广东,在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福建境内285.5公里,长汀境内153.7公里。“汀江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一度号称“上河三千,下河八百”。到了宋代,汀州已建成相当繁荣的城市。
古代,汀州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汀州各县市和外界经贸往来的通道主要是靠汀江航运。汀江沿岸居住的客家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汀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信仰和汀江航运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出任长汀县令,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使汀州与广东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但汀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有险滩27处,“三百滩头风浪恶”。州县吏和商贩们在潮州了解到妈祖作为海上航运保护神有祷必应的传说,很自然的接受了妈祖信仰,并按潮州“三圣妃”宫的样式在长汀自建一“三圣妃宫”以求得妈祖庇护。
四、研究妈祖要有正确的导向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外宣材料 英译
一、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客家人遍布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份,甚至远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分布广泛,影响深远。江西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州博物馆拥有大量客家文化外宣材料,对于赣州客家文化介绍非常详细,本文从翻译技巧角度研究博物馆客家文化外宣材料,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客家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
二、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技巧。从语言层面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翻译客家文化外宣材料时,应了解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这样才能最好地实现翻译内容的忠实与标准。
三、客家文化赣南地区外宣材料英译
赣州博物馆拥有大量客家文化外宣材料,对于赣州客家文化介绍非常详细,本文从翻译技巧角度研究博物馆客家文化外宣材料。文本翻译起着传播客家文化的作用,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能让译文语言的读者理解客家文化并感受其独特魅力。在客家文化外宣材料的翻译实践中,可以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或者直译加注法。
1.直译法
例一: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译文:The wild mugwort is comparatively fresh and tender during the period of Tomb-sweeping Day in March, and the Kakkasge gather this wild mugwort to make rice paste. The wild mugwort has effect of refreshing and nourishing.
2.意译法
例二:汤显祖第二次到大余时,适逢水涸,滞留月余,其间,他游览了南安府署牡丹亭,搜集了许多民间传说,之后便以南安府署内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创作出传名作《牡丹亭》
译文:There was a drought on Tang Xianzu’s second visit to Dayu,which detained him for more than a month. During this period,he visited the Peony Pavilion in the Nan’an Prefecture offices and collected many folktales. Based on the love story of Liu Mengmei and Du Liliang at the Peony Pavilion,he wrote The Peony Pavilion,a masterpiece for the ages.
3.直译加注法
例三:分布在江西、福建和广东地区的土楼是客家人的民居,每一个土楼都是一个封闭的社区。客家人的祖先原是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他们在1900多年前陆续迁移到南方。为了防御匪盗和野兽,他们修建了形同堡垒的土楼用于居住。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可能高达十几米。一个土楼住的下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
译文:Tulou or Earthern Towers,which can found in Jiangxi,Fujian and Guangdong,are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Kejia Chinese and each of them is an enclosed community. The ancestors of these people were Han People living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They started to migrate to the south over 1900 years ago. They built fortress-like earthen towers so as to(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families from bandits or beasts. The towers are round or square in shape,measuring over a dozen of meters high. One such tower is able to hold dozens of families with a total of several hundred people.
四、结语
本文从翻译技巧直译和意译角度研究博物馆客家文化外宣材料,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客家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于赣州客家文化的了解,加强传播。
参考文献:
[1]肖群.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149-150.
[2]王瑞辑.浅议中国红色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目的与改善――以井冈山老区为例[J].海外英语,2010,(1):96-98.
[3]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那么,客家学研究如何才能向纵深发展呢?哪里是它的突破口呢?我认为这突破口应放在客家文化研究上。为什么?因为民系指的就是在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共同语言与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共同语言与共同心理素质即文化。所以,区别民系最重要的标志是文化。作为南迁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广州民系、潮州民系等等都是炎黄子孙,在血缘上是没有区别的,只能从语言上、风俗习惯上、认同感加上区别。因此,客家文化研究是客家学研究的中心与重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许多矛盾中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抓住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客家文化研究如果能得到深化,客家其它问题的研究也就容易带动起来。
二
客家文化内涵是什么?目前客家文化研究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我随手从几本有关论著中摘录如下:
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美德;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反抗的精神;念祖恩,爱国爱乡的美德;团结奋斗的精神。
崇文尚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风尚,艰苦卓绝,开拓进取,勇于冒险,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
开拓,崇文,爱国,刻苦务实;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尊师重教,热爱知识;勤劳实干,开拓进取;重视家庭,夫妇互助,弟兄和睦;爱国爱乡,不忘祖宗。
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
从上面摘录中可以看出,这些论著对客家文化内涵的阐述,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共性阐述多,个性阐述少。因为这些内涵是和客家文化一样以中原文化为主
体的其它南迁民系文化所共有的,是南迁汉族各民族的共性。世间万物之所以有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的个性各自不同。个性是具体的,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民系文化的个性是这个民系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研究这个民系文化的个性,不仅是把握这个民系特色的需求,而且更是发扬这个民系优秀文化的需要。不善于区别客家文化的个性,客家文化研究只能停留在一般化水平上。
三
有许多民系文化或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可供客家文化研究借鉴。
作为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因为巴蜀山川奇绝秀丽的环境,造就了它的独具异彩。《华阳国志·蜀志》,对蜀人特征作了精彩的概括:
一,多斑采文章;二,尚滋味;三,好辛香;四,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五,多悍勇。这就是巴蜀文化的特质,是巴蜀文化区别于其它地域文化或民系文化最突出的个性。
至于燕赵文化,送别荆轲的一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可以概括为燕赵文化的个性。“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之士那种不畏、重信义与气节的燕赵之风,乃燕赵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再说与客家比邻的潮州文化,潮人研究学者是怎样概括其内涵的呢?他们认为:潮州文化的主体是中原文化,但又不是一般的中原文化,它是作为移民文化进入潮汕地区的。而在汉人入主之前,潮汕地区早就存在了一个百越文化。入主潮汕的汉人,面对陌生的环境,不能不产生一种入乡随俗的心理。百越文化由于长期处于自治与半自治的状态,有较强的“山高皇帝远”的边陲意识。这边陲意识在被汉化之后,转移到潮人身上,就成了潮州文化的一个内核,因此,赋予了潮人对正统中心保持某种较自由的心态和独立取向,即使是读书人,虽然也有凡事讲究正宗,以遵古法制为荣者,但也未成为潮人普遍心理。
客家文化研究鲜见如此鲜明的个性概括!
四
客家文化内涵的研究停留在一般化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恐怕是研究者没有从罗香林大师因历史局限而产生的对客家研究欠缺中走出来。
罗香林等大师当时为了批驳对客家民系的污蔑,在正本清源上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真理往往往前一步就成了谬误。由于过于追求正本清源,力图求证客家人是纯粹的汉民族、客家文化是纯粹的中原文化,这就自觉不自觉忽略客家先民在迁移过程中,观念与习惯不得不受到新环境的挑战,因而不得不有许多变通与修改。特别是客家先民在长江流域停留了几百年时间,楚文化、江淮文化不可能不影响到客家人的观念和习惯。因此,入主闽粤赣三角地区之前的客家先民已经不是中州本土的汉人,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先民文化也不是中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了。由于过于追求正本清源,力图求证客家人是纯粹的汉民族,客家文化是纯粹的中原文化,这就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当客家先民进入闽粤赣三角地区后与早已存在于这个地区的百越文化的融合。融合后的客家人已大大不同于中原本土的汉人了,融合后的客家文化已大大不同于中州本土的原生文化了。
这种忽略而造成的欠缺,影响了后来许多客家学研究者,使他们在研究客家文化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搞“直接瞄准”,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直接对应,把论证客家文化就是中原文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甚至于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完全等同起来。中原文化是南迁各民系的母体文化,中原文化的特点自然就成为各民系文化的共同属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要善于从共性把握中去把握个性,也要善于从个性把握中去把握共性。
怎样把握客家文化的个性呢?我认为,一是要从源上去研究,即从作为客家文化的母体——中原文化上去研究,看看客家文化中那些是仍保留着中原文化基因的,哪些是这些基因的变异与发展,这些经过历史考验仍保留在客家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二是从流上去研究,即从客家迁移过程中的当地文化中去研究,看看客家文化中哪些是从异质文化中吸收过来的,哪些是与异质文化混合而派生的,这些吸收与混合的东西,往往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三是与兄弟民系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中容易找出不同点,这不同点就是客家文化的个性。
[关键词] 洛带古镇 客家传统 蜜蜂 兔子
洛带古镇位于西部客家之乡的成都市龙泉驿区,距成都市区仅18公里,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他们说客家话、穿客家衣、吃客家饭、行客家礼、住客家大房子,使这块西部花果之乡充满了浓浓的客家情谊,因此国家旅游局对洛带古镇的评价和期望很高,称为“南有丽江、北有平遥、东有周庄、西有洛带”。
由于洛带古镇几年来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对文艺资源和节庆文化的开发相对较多,比如洛带古镇的客家火龙节、水龙节就受到旅游者的喜爱,被称为中国的狂欢节。但是,由于观光旅游重游率低、消费低的特点,洛带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国家旅游局的期望也还有很大的差距,急需以客家文化的深度开发和持续发展作为突破口。实际上,客家文化中的艺术资源、建筑资源、民俗资源等都还有很多未应用到旅游业中来。本文试以客家建筑中的两个符号“蜜蜂”、“兔子”为例来做一说明。
一、隐藏于建筑符号中的客家秘密――高踞屋檐的蜜蜂和守候祖屋的兔子
建筑是凝聚民族文化的大舞台,民族审美思想、民族心理就隐藏、固化在其中,不易变化,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常常变成一个个的符号嵌进建筑里,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
在洛带,荷香清幽的福池对面是一座清乾隆18年江西籍客家移民筹资兴建的江西会馆,该馆整体布局严谨,空间安排合理,构思独特,古色古香的精美木雕将人们的记忆引向久远的时代。但是很少有人们注意到,这座会馆的瓦当上雕凿的花纹,除了蝙蝠等瑞兽,竟然还有一种普通的小昆虫――蜜蜂。我们知道,能够站在高高房檐的瓦当上的,一般是人们认为可以镇宅、招财、祈福、迎祥的神兽、瑞兽,或者是一些吉祥图案,如青龙、白虎、朱雀、蝙蝠等等,除了客家人,中国历来就没有将蜜蜂这一不起眼的小昆虫雕塑在瓦当这一富有神圣意味的物件上的传统。经过细致的调查,我们还发现,客家人不仅让蜜蜂站上了会馆、祠堂那高高的屋檐,而且在客家人祖屋内的神台上,也雕刻上了蜜蜂。这一不容忽视的细节向我们揭示了客家人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原来,客家人在从中原南迁至南方丘陵山区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养蜂取蜜的技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因此如果有蜂群降落在自家的仓库、箱中或衣橱,客家人不仅不会害怕、驱赶,反而视为招财进宝的吉兆,对蜜蜂十分友善、喜爱、照顾。正因为客家人视蜜蜂为“吉祥物”、“摇钱树”,所以才在祖屋、会馆等十分重要的地方刻上蜜蜂的形象。客家人中还流传着许多赞扬蜜蜂或以蜜蜂设喻的山歌、民谚等。在男女恋爱对唱的山歌中也常常将女子比喻为花朵,将男子比喻为蜜蜂。而蜜蜂勤劳的本性,也与客家人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传统一致。所以,如果要选一种最能代表客家人品质的动物的话,也许还真是蜜蜂莫属。
洛带古镇上有一个巫氏大户人家建造的“巫氏大夫第”,是洛带镇建筑最早而又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由巫氏入川后第二代传人巫作江建于乾隆末至嘉庆初年,在这个主体建筑由大门、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等组成的民居建筑群里,最高的建筑就是客家人必不可少的存放祖宗神位的堂屋,而就在堂屋的大门两边,精雕细刻的梁枋下面,居然雕刻着一对奔跑的兔子,两只兔子一左一右守在堂屋的大门边,构成一幅富有动感和人情味的场景。人们不禁要问,客家人为什么要以兔子而不是鹿子、狮子或其他惯常使用的动物形象来装饰堂屋的大门呢?客家人为何对兔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原来,客家先民虽多数来自中原大户或贵族,但当其在南方的丛山峻岭中面临营养短缺的窘境时,能毅然创新思变,把原来排除在“六畜”之外的兔肉做成美味佳肴和营养保健品,形成了“飞禽莫若鸪,走兽莫若兔”、“无兔不成席,一兔顶三鸡”的生活情趣和价值取向。由客家人长期选育而成的通贤乌兔经现代研究证明是所有畜禽肉类中烟酸含量最高和胆固醇含量最低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客家人毫不讳言对兔子的喜爱,给婴儿也戴上兔头帽以求吉祥。
这两种装饰在建筑的重要部位的动物都是与客家人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贡献之一,具有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他们反映了真实的客家生活状态,构成了客家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
二、客家蜂文化和兔文化的现代意义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客家蜂文化和兔文化不仅代表了客家人艰苦创业的历史,也蕴含着客家人的生活智慧。现代科技证明,蜂和兔这两种动物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非凡价值和特殊的益处。蜂蜜含有约15种矿物质、20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维生素B群、 丰富的维生素C、13种有机酸、3种无机酸、多种活性酶、乙酰胆碱等,对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肝脏病、神经系统病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蜂蜜中含有70%以上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饮用后不必再经过消化就马上可以被吸收,经过约20分钟后即可进入人体血液中,因此蜂蜜既是体质衰弱者、胃肠功能不佳者、产妇、幼儿等合适的滋补品,也是运动后、熬夜者、工作疲劳者消除疲劳的最佳饮料。《本草纲目》把蜂蜜的作用总结为清热、补中气、解毒、润燥、止痛,原蜜造血功能好,对女性是是很好的美容食品。男性常服能保肝、强身。因此,蜂蜜被人们看成是“使人保持愉快和青春的良药”。而兔子价廉物美,兔肉是古今中外公认的美容肉、益智肉和保健肉,李时珍称兔肉为“食之上品”,陶弘景也称赞“兔肉为羹益人”。其中客家珍品通贤乌兔肉质细嫩鲜美无膻味,对改善皮肤新陈代谢功能和提高人体高密度脂蛋白具有较高疗效。客家人对兔肉有最好的利用,如美味的蒸汽白斩兔、兔肉焖芥菜心、满月兔蒸汤等,福建客家菜的满月乌兔蒸羊耳三点,汤鲜肉滑,消食益气、健脾利尿,是开食婴儿和幼儿的最爱,被称为“客家第一汤”;另一客家名菜黄酒炖乌兔公集美味滋补于一体,对肾气渐衰的老弱病人和哺乳妇女催奶有立竿见影之效。
旅游业由于综合性较强,对文化含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传统产业常常会起到提高附加值、促进新产品开发、形成新的产业链条的作用。如洛带所在的龙泉驿区是我国的水蜜桃之乡,政府利用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观花赏果的近郊旅游休闲业,为人民增收提供了重要途径。但是龙泉驿区由于气候资源不突出,观光农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由于对具有客家特色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方面的产品开发不够,洛带古镇上充斥着缺乏特色的廉价旅游商品。区、镇政府每年花费数百万来开展各项大众文艺表演虽然聚集了人气,但是古镇上乏善可陈的旅游商品却难以激起旅游者的消费欲望。因此,对古镇来说,开发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丰富古镇特色、提高旅游业产值的必由之路,对客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
以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蜜蜂文化和兔文化来说,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旅游开发。如设计蜂、兔形象的系列旅游商品、食品、纪念品、工艺品,以蜂、兔为主题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并形成品牌,在文艺活动中穿插蜂、兔内容的节目,甚至可以形成蜂、兔主题的节庆活动,等等。在发展策略上,以一两个重点品牌带动整个蜂文化、兔文化的全面开发。
比如,针对城市近郊旅游中女性比例较高、女性在旅游出行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的特点,结合现代女性注重美容美体健康的潮流和蜂、兔产品特别适合女性使用的特点,开发富有女性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借以带动整个蜂文化和兔文化产品链的开发,号召“常饮客家蜜,人比桃花美”、“常食客家兔,人比桃花艳”的客家旅游消费时尚。
近几年的中国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女性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年~2001年我国女性游客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并且一直超过男性。随着现代女性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她们具有强烈的旅游需求,并且对购物的需求大。洛带古镇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比较适合女性旅游,如购物旅游、美容旅游、保健旅游、春季郊游、花果赏玩等。
参考文献:
[1]《洛带镇志》
[2]叶必森:蜜蜂朝房的由来.蜜蜂杂志(月刊),2007.6
关键词:江西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79-01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经过几次历史大迁徙后,主要集中居住在赣江流域相对稳定下来所创造的具有传承性的文统。客家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客家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客家文统的一支江西客家文化史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我赣江流域的赣州。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有着丰富而绚丽的客家文化。然而,由于历史久远,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洗礼,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急需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保护。
一、数字博物馆较之于传统博物馆的优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一个新方法,特别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提出,掀起了一场文物博物馆界的信息化新革命。建立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尤其注意的是作为抽象的文化形式存在的客家民俗和客家歌曲。由于这些抽象的文化形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及陈列馆所能形象陈列或详尽说明的。这便是数字博物馆之于其它陈列形式之首要优越性。江西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的日趋不完整性以及其抽象载体的陈列不可行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将其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护。
数字博物馆较之于传统博物馆,有以下几点优势。表现在时空方面,不受时间、地点、展品条件、展览场地的制约;表现在技术上,具有数字化的多媒体呈现以及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并能有序组织和自动化管理;与此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传输能力,适应海量信息的要求;对于使用者来说,能提供方便直观的浏览和咨询服务。数字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主题与功能设计顺应江西客家文化可持续发展需求
经过上千年的传承,江西客家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实的文化体系。广博而丰富的江西客家文化涉及面极广,不可枚举。建筑方面,龙南关西围、燕翼围、安远东生围等;还有特色景点、民风民俗、特产、客家歌曲等。可持续发展江西客家文化的关键不是停留在简单方式上的保护,而是要做到世代相传,传承和传播使其人闻皆知。
江西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的主题是展示江西客家文化,联系国内其它的客家文化资源。主要功能是视觉引导、资源管理、资源实现、资源检索、信息交互。关于主题与功能的设计,正是顺应了客家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是实现江西客家文化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获得的有效途径。
(二)内容资源有据可循
在建立江西客家文化数字博物馆的过程中,内容资源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此,把它划分为文档、图片、音像、虚拟展示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文档方面,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书以及网络资源中关于客家文化的信息。图片主要源自于亲临采集以及网络图片,包括活动、人文、故事、风景等。音像方面,可以收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音乐以及描述江西客家文化的纪实录像等。其中最有特色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方面,便是虚拟展示。其实现是通过制作一个虚拟展厅,用来展览江西客家文化的资料。
二、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文物管理部门和单位开始加强使用计算机进行文物信息保护的研究和探索,国内各地大型博物馆先期开始了建设数字博物馆行动,带动了地方博物馆的数字化工程。其中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共同开展“数字化敦煌壁画合作研究”项目与2001年“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影响力尤为显著,推动了一批人文艺术类的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德育资源和德育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文章从资源和途径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将德育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提高美术课堂的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客家文化;美术教育;民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G621;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06-02
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学校在新时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美术课程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传统文化本身所象征的文化精神,意识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文化的基本信念,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因此,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家传统文化丰富美术课堂的德育资源
1.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汉族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该民系在发展及变迁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逐渐形成自身刚毅的性格特点。惠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隋唐时期起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阶段仍然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因此,惠州被称为“岭东雄郡”。惠州地区有大量的客家人,在迁移及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吸收和融合各个地区的优秀文化,不仅具有惠州地区的文化特点,而且含有福建、江西等地区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在语言、音乐、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例如平海楹联、客家山歌、客家围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当时南方土著文化,具有寻根意识、重教观念、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2. 发掘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惠州地区的美术教师可以接触到很多客家文化,受到客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奇特而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能够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同时这些客家传统文化也是对该地区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资源。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挖掘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所蕴藏的德育资源和德育价值,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 发掘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意义
客家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客家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客家优秀文化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文化实践和体验来深化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客家文化中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品位,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开发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使客家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二、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引入美术课堂的有效途径
1.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部分青少年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对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感到陌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让学生深刻了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能够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德育资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作为惠州本土的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掘惠州本土客家建筑文化元素,探究本土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的德育价值。例如,教学湘版五年级上册“家乡古建筑”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惠州本土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屋”引入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客家围屋整体造型、布局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关寓意及深刻内涵。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围屋的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等方面了解其建筑特点,认识到客家围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美,显示出客家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最常见的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含义,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反映出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要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理解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明白客家围屋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多专家誉为民居建筑中的奇葩。这样,可以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做一个发愤图强、有内涵、有朝气的中国人。
2. 发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含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教师要了解惠州本土的客家传统节日文化,认真挖掘并利用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探寻节日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感受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例如,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寄托着伟大的爱国情感。教学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家乡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惠州本土的节日文化资源,围绕端午节文化,设置“话说端午、诗诵端午、端午倡议、端午创意”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话说端午”环节中,要让学生说一说端午节的文化习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诗诵端午”环节中,要让学生寻找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作品进行诵读,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让学生传承优良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在“端午倡议”环节中,要让学生提出对端午节的建议,创新端午节的人文色彩;最后,在“端午创意”环节中,要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端午节文化的情感和畅想。学生在“话说端午”“诗诵端午”这个过程中,通过查找和阅读历史文献资料、优秀诗文作品,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端午倡议”“端午创意”等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纷纷融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抒发自己的爱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和带动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发掘客家文化中“美”的精髓,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中,美术教师可借助客家民系相关的特色服饰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服饰并非局限于保暖功能,还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色彩、组成、造型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客家服饰具有朴素简洁美。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相比,客家服饰具有简洁及朴素的特点。在色调方面,客家服饰主色调是白色、蓝色及黑色三种颜色,具有优雅的特征。同时,深色、素净的暗色给人素雅严肃的印象,也反映当地人内敛的性格。颜色比较深,也比较耐脏,比较方便客家人进行农耕活动。其次,客家服饰具有实用经济美。在功能方面,客家服饰具有经济性及实用性的特点。就客家妇女蓝衫服饰来说,蓝衫大襟上直扣的配置止于腰线上,方便哺乳,与此同时,在干农活过程中,可将前身折短塞于腰带。在袖口设计方面,袖口比较宽大并可翻折,方便放置一些随身的物品。这完全体现该种服饰的实用特征,同时也体现出当地人朴素及勤劳的特点。再次,客家服饰具有自然和谐美。在原料方面,客家服饰主要来源于大自然,蓝衫服饰材料多采用棉质天然材料。在染色方面,当地居民所采用的染料是天然的,绿色环保,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这也体现客家人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点。这样的美术教学,能让学生感受服饰的美学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美术学科是现代W校教育的常设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健康人格。美术学科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它其实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学习,更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一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客家服饰往往通过象征的符号表达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其图案的象征、寓意及色彩的装饰与审美功能均集中体现客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家服饰常常绣上一些表示生存与繁衍、情与美、乐观与繁荣的纹样,如寿字纹、鱼纹和牡丹、百合花样,这些纹样常采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寓意。谐音达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质朴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正是当前美术教育应该强化和弘扬的。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担当起复兴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秦瑞芬(1975-),女,广东惠州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德育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景艳,黄小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
[3]侯秋霞,何尚武.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建刚,刘运娟,甘应进.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1、个人参与。有两层含义:作为阅读主体—学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参与;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自我发起。就课堂上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化的表面上升为阅读的本质—理解内容并伴随着各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阅读情感的实际体验与交流。
3、自我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美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当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从而缺乏相应的、及时的课堂教学环节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检测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问或讨论,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而大多数学生更多的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方法必须加以改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语篇内容的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学和课堂评价一位一体;课堂评价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评价始终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是进行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实施的理论依据—形成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确规定:“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还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思想,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恰当,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处,调整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的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实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阅读的具体目标及策略。学生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运用了这些策略,这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
李静纯先生的“阅读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大的参照性,见下列卡片:
卡片一、阅读过程
1、Consideringthepurposeforreading.
在接触文本之前的几秒钟内对阅读目的进行定位。
2、Identifyingthetypeofthetext.
确认文本的体裁
3、Predictingwhatmassagemightfollow.
随着视觉扫描进程不断地对接踵而来的信息进行预测。
4、Controllingthespeed.
依据阅读过程的实际需要把握阅读速度。
5、Scanning
跳读
6、Skimming
略读
7、Decidingwhattheac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积极词汇。
8、Decidingwhattherecep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需要暂时接受的词汇。
9、Decidingwhatthrow—away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词汇。
10、Storingimportantinformation.
为了后续的需要,把扫描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暂时存储在头脑中。
11、Recognizingthepresuppositionsunderlyingthetext.
确认作者根据接受对象而预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implicationandmakinginference.
确认隐藏在文本“深层”的因素,并据此进行意义上的猜测。
卡片二、阅读策略
1、Keepingupconfidencein&nb
sp;comprehension.
自始至终保持进行理解的信心。
2、Usingcues,cluesandhintstodetectthehiddenrelationships.
运用各种暗示点对隐藏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行探查。
3、Mappingideasintomeaningclusters.
在头脑中汇合并合乎逻辑的重新组织意思。
4、Jumpingoverdifficultiestofollowalineofthought.
排除语言困难,跟踪全篇思路。
5、Referringtolifeexperiences.
能够恰当的参照生活经验。
6、Formingpicturesinmind.
能够把文本连续不断的转换为心理图像。
(二)实施中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容易导致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做法,比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强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按照这一改革的导向,教师应该为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而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使得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都包括评价。也就是说:促进探究教学的过程也是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其它教学活动一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的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学,我主要采取四人一组的小组学习形式,设计阅读课教学的程序,即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合作评价四种评价形式,使课堂每个教学环节评价化,详见下表:
表格一、课堂阅读教学评价化程序。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评价形式评价意义
限时阅读课文大意学生自读,找出个人的疑难问题。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及需要帮助的地方。
解难释疑
就课文内容编习题小组竞赛形式:
甲组A学生提问,请B组学生回答,反之亦然。如果B组B学生答不出,C学生继续答,这样其它小组的任何一个学生(包括不会的B学生)在听他人节使得过程中也在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对错评价。自我评价
互相评价使学生有机会检查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逐步增强“我也能做”的信心,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气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合作和向他人学习。
必要时教师讲解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内容的同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教师要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管理学生学习,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
划分段落中心思想
口、笔头复述课文
拓展知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评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教师、学生合作评价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反思和自评,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再及时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当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和学生互评或学生本人自评时,无论成绩是优、良或中,效果都是非同一般的:学生喜欢听老师和同学描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因为学生这样做就能感到他们的价值和学习责任。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同学和老师都表示出对他的信心,具体分析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间的交流过程就是相互认识、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这样,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咨询,学会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三)实施后
认真收集两种反馈:学生作业反馈与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以使教学相长。
表格二、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馈表
编号评价项目是否具体情况(在提示词上打勾)
1你是否在课上自我评价中检查了语言知识?全面迅速部分掌握少量掌握未掌握
2你在课堂上是否精力集中?很集中集中一般有时集中
3你在课堂上是否感到心情愉快?很愉快愉快一办有时愉快
4你是否积极呼应了老师或同学的提问或指令?次数1、2、3、4、5、6、更多
5你在课堂上是不是主动提问或主动讲话? 次数1、2、3、4、5、6、更多
6你是否接受了与过去活动有关的阅读材料?教材评价手册课外读物练习册
测试题
7你是否与同学一起评价课上的活动?积极主动评价有时评价偶尔评价
8你是否愿意接受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积极采纳部分采纳很少采纳
9你是否能读懂课文大意?全懂大部分懂少部分懂不懂
10你是否能口、笔头复述课文?完全能少部分能不能
11你是否能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能差不多能不能
12互评与合作评价对你帮助大吗?很大大一般无
13你喜欢阅读课的这种教学方式吗?很喜欢喜欢不喜欢
14你对老师有什么要说的心理话?
三、阅读课教学程序评价化实践的收获与不足
收获:
1、学生阅读时,心理上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极大的降低了畏难情绪。
2、学习信心增强。
3、阅读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
1、课堂上评价标准不甚明确,不太系统,记录无连续性,没有精确的反馈数据做参照,导致对教师教学的反思模糊。
2、提高阅读能力,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多进行课外阅读,向学生们推荐浅显易懂的英语读物,以使阅读形成习惯。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课堂程序评价化教学,不应只体现在阅读教学上,还应广泛用于听、说、写的技能教学上。
2、下一步要建立学生学习的个人档案袋,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资料,通过师生分析、交流、共同协作,建立起学生个人需要,以及班集体需要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3、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可操作的课堂表格化评价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葛文山“新《标准》新特色高要求”《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
2、陈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3、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关键词:互联网络 电子商务 顾客价值 优化
一、顾客价值优势理论
顾客价值优势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采取顾客价值领先策略所获取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的关键优势。构建并保持顾客价值优势,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不断追求动态优化的过程。企业的一切优势均可以转化为顾客价值优势,顾客价值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高层级。
二、顾客价值优化与提供体系
在这一部分的分析中,笔者借鉴李扣庆在《顾客价值优势论》中提出的顾客价值缺口模型,以顾客价值优化缺口为线索,建立网络对顾客价值优化体系。
(一)网络对顾客诉求感知缺口的优化
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始于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也就是对顾客期望的分析。了解顾客的利益要求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企业对顾客利益要求的知觉是错误的缺口。互联网在获取顾客个性化需求信息方面的作为具有多层面、多层次的特点。既有大型数据库支持的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价值顾客的精细化管理;又有电子邮件、BBS、留言版、虚拟社区之类的大众化工具,及时有效的获取顾客需求信息,使得企业有机会更有针对性的满足顾客的具体要求。
(二)网络对顾客价值设计与诉求间差距缺口的优化
企业在根据自身对顾客需求的理解,在进行顾客价值设计时,可能出现第二个缺口,即顾客价值设计与顾客价值诉求之间的不一致。此类缺口在网络环境中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电子商务环境,增强了顾客的主动性。顾客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向企业提出要求,这样使企业识别每一位客户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同时,网络环境中经常使用的CRM系统,其决策功能中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可将客户资料系统地储存与管理,不仅方便CRM营运功能的执行与运用。也可通过资料分析工具,如在线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进行客户、交易与产品等相关资料分析,从而了解客户对企业的贡献度、客户的喜好与需求,甚至预测客户未来的消费行为模式与商品结构等,并将结果作为营销策略的决策依据。
(三)网络对顾客价值设计与提供间差距缺口的优化
该缺口存在于顾客价值设计和顾客价值创造的提供之间。企业对顾客期望的分析是正确的,但是企业实际创造和提供的顾客价值却可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企业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网络对顾客价值设计与提供间的差距。
(四)网络对顾客价值提供与传播间差距缺口的优化
该缺口存在于顾客价值创造、提供与顾客价值传播之间。这种缺口主要表现为企业向顾客宣布的价值超过其实际能够提供的价值。产生此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各部门问工作不够透明,资料共享性较差。在解决此类缺口问题时,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工作流程合理化,透明化,资料、资源能够迅速共享,真正做到企业内部知识与资源共享的境界。
(五)网络对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期望间差异缺口的优化
企业经营中最后可能出现的缺口是顾客实际获得的利益与其消费前的期望之间的差异。顾客期望与实际感受的顾客价值之间的缺口是一次经营循环的结果,这种结果构成顾客的经验,直接影响到下一次循环开始时顾客对企业所提供价值的期盼,关系到其再次购买决策。对这一缺口的优化实质上就是在对顾客价值创造的五个缺口优化。下文中,我们将对企业如何提高顾客感知价值,从而实现顾客价值优化进行深入分析。
三、基于感知要素的顾客价值认知差异实证研究
(一)研究模型设计及假设提出
本研究引用Zeithmal 1998提出的顾客感知价值模型和前人对顾客价值研究的成果,建立顾客价值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分析顾客价值内部、外部、抽象和货币属性。
在此研究模型基础上,针对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假设:
HI:顾客对顾客价值感知与企业人员对顾客价值认知存在显著件差别。
结合顾客价值的9个构成价值要素,上述假设可分成9个子假设:
H1a:顾客对“体验(F1)”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体验(F1)”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b:顾客对“服务(F2)”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服务(F2)”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c:顾客对“信息(F3)”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信息(F3)”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d:顾客对“品牌(F4)”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品牌(F4)”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e:顾客对“时尚(F5)”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时尚(F5)”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f:顾客对“绿色(F6)”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绿色(F6)”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g:顾客对“品质(F7)”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品质(F7)”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h:顾客对“归属(F8)”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归属(F8)”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H1i:顾客对“价格(F9)”的感知与企业人员对“价格(F9)”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别。
本文主要是为了检验“H1”及其9个子假设是否成立。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检验顾客与企业对顾客价值的认知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存在怎样的差别,从而针对各个差距进行优化策略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采集
本研究问卷采用7级列举比量表测量。用测试问卷预调查了30个消费者,对30个变量分别计算其均值、方差,进行频次统计,将那些期望程度较低、方差很小、数据集中的表述删除,又根据被调查者的意见,调整和增加其中一些变量,得到一个有45个变量的问卷。正式的问卷调查仍采用7级列举评比量表形式,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通过街头拦访、网上调查等形式共回收了210份顾客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0份。仍采用如前所述对顾客调查的45个变量,设计成对企业员工的调查问卷。通过向中百、武商量贩等企业不同岗位员工及武汉地区一些商业店发放近100份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共得到65份有效问卷。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 利用因子分析得出顾客价值影响因素
对样本进行分析得出:KMO值为0.727>0.7,相伴概率是0.003<0.01,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45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并进行正交旋转,得到11
个解释因子,该11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91.453%。旋转后的因子负载结果显示,其中有38个变量在前面9个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负载,而最后两个因子解释变量负载都较小,将其删除。9个因子,即“体验”“服务”“信息”“品牌”“时尚”“绿色”“品质”“归属”“价格”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4.192%,具有较大的代表性。
2 顾客与企业对顾客价值认知的数据分析
以下为顾客和企业员工对9个顾客价值要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体验方差分析的F统计量为12.712,其显著性概率P=0.004<0.05,说明顾客与企业员工对于体验认识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假设1.1成立。同理:顾客与企业员工对于服务、绿色、品质的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体验、信息、品牌、时尚、归属、价格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顾客对于“体验”重要性认知的样本均值为5.15,并以95%的置信度保证其总体均值位于区间(4.6062,5.6936);而企业对于“体验”重要性认知的样本均值为4.4414,95%的置信度保证其总体均值位于区间(4.0197,4.8633)。因此企业对于“体验”重要性的认知小于顾客,即顾客比企业认为“体验”对于顾客价值更重要。同理:相对于顾客而言,企业对“信息”、“品牌”、“时尚”、“归属”、“价格”重要性的认知更大。
(四)实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处理和分析得知,对假设1的实证检验结果为:
H1a、H1c、H1d、M1e、H1h、H1i成立,H1b、H1f、H1g不成立。
四、基于感知要素的顾客价值优化策略
(一)核心要素层顾客价值优化策略分析
核心要素层,是绝大多数顾客都认为是重要的顾客价值要素,包括服务、品质。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和顾客对服务和品质的重要性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企业应注重互联网络潜能的开发来实现顾客价值优化。
(二)竞争要素层顾客价值优化策略分析
竞争要素层,是指顾客认为比较重要的要素,但顾客态度又比较分散而明确,主要包括体验、品牌、时尚、绿色四个要素。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顾客对体验的重要性认知高于企业,对品牌和时尚的重要性认知低于企业,而在绿色这一要素上,二者对其重要性认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为此,企业应着重从体验要素人手提高竞争力。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体验作为实现顾客感知价值的一种创新,正在电子商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部分公司通过提供顾客“选择菜单”产品的属性选择,让顾客获得自己需求的产品属性或产品特点从来增进自己的价值,实现自身参与价值的创造。
(三)期望要素层顾客价值优化策略分析
期望要素层,指顾客态度不很明确的要素,包括信息和价格。对于期望要素层,企业应通过差异化方式消除顾客的不满,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我们将选取价格要素分析期望要素层的管理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的搜索成本大大降低,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通过个性化顾客价值提供,为消费者提供针对其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在成本和价格透明化趋势下增强自身市场权利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应根据提供的产品、服务及消费者特点,利用心理定价策略,在充分掌握消费者价格灵敏度的基础上区别定价,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论文摘要:为了促使化学课堂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必须拥有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介绍了制定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理念和评价指标等,突出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需要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指导思想,构建新的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创立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包括专家评价)在内的量化和质性(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成为教师、学生以及评价者等课堂教学参与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为此,笔者对如何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行了探索。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课堂教学评价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1.为学而教,以学评教。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会在学生方面得到体现。在“为学评教”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在“以学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更要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但应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评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能否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所做、所说、所想,能否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能否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
3.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先导。教师的角色应由重“教”向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转变,由简单地呈现教材内容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传统或现代教学媒体,也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能否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的学习方法指导,能否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二、课堂教学各项评价指标的内容
课堂教学各项评价指标着重考查教师的教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1.听课者(同行或专家)评价内容。
(1)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
*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实验操作、粉笔、铅笔、普通话、简笔画,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本学科相关知识水平及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其次,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且要体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落实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重基础,学科特色明显。
*学习动力——创设和提供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一直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科学方法——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重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育。教学过程体现问题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表达交流。
*人文关怀——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的选择,均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
*活动广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中的动脑、动手、动嘴、用眼等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广度。
*参与方式——学生参与方式多样,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群体间的交流协作、动手操作等。
*学生状态——浓厚的兴趣、较高的热情、饱满的情绪、强烈的求知欲。
*活动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时间。
*学习品质——善于倾听,很好地与他人沟通,能质疑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想法和观点。
*参与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力发展趋向的形成。
*生成状态——学生学习中的投入、认识提高的情况;是否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显现。2.上课教师自评的指标。
*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情况。
*落实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落实知识,提升能力的情况。
*教学创新——利用学科特色,进行价值观教育和教学中的创意突破情况。
3.学生代表对学习效果自评的指标。
*知识与技能——主要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已较完整地学会了所学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过程,所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度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使用和结果表述
1.课堂教学评价流程。
*评课者熟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研究和阅读教师教案,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
*运用座谈会或书面检测等方法进行课后测验与调查。
*评定课堂教学评价表(附件略)各项指标的达成等级。
*对等级赋值计算。
*写出评课意见并反馈。
2.数椐处理和结果表述。
对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用等级赋值方法计算后,再用等级表述评价结果。
*指标得分计算:
评价指标的等级赋值为优:95分、良:80分、一般:65分、差:50分。
指标得分=等级赋值×权重。
*评课总得分:总分=∑指标得分(所得总分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数)
*评课结果的等级表述:总分在95~86分为优、85~71分为良、70~56分为一般、55分以下为差。
*评课结果的定性描述。
3.评价方案的应用拓展和反思。
*本评价方案不仅适用于化学学科,若对指标、指标权重进行微调,还可用于大多数文化课的课堂教学评价。
*本评价方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听课者进行“他评”,执教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自评”,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对评价表的统计处理建议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处理,能更迅速准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文字 规范化教学 重要性 对策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此,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已成为时代和全社会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商品交换、信息流通的范围、规模和频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现代化工业、交通业、农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以及国防事业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普及普通话和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直接影响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效率。在计算机大踏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掌握普通话和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规范字形的重要性。汉字在数量、字形、字音、笔画、笔顺等方面的标准化以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逐步普及,保证和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又强烈地要求在全社会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步伐,要求更大范围的人群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必要工具,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大。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将在世界的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乱用词语,逻辑混乱,滥用网络语言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忽视母语的学习,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教师自身汉语水平有待加强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思想上重视
虽然当前教育机制一时间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化为行动,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教育部、国家语委2002年3月颁发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同时还应有计划地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汉语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应组织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督促教师写好汉字。
(3)增强师生规范意识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传闻,说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每说错一个字就要扣一百块钱。当时听了觉得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人性,主持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说错,凭什么罚钱?现在细思,却觉得这样的规定也有它的道理。没错,主持人是人,但他们的工作是主持,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们肩负着传播文化,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的使命,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我想老师也是一样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想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教师必须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同时还应在校园内大力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在校园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并杜绝盗版教材,注重校园用字规范,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4)重视学生语言文字教学
在学生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文字教学,特别是汉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甚至美观。
(5)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形形的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是一种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我们应对它作全面审视、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可以说是 “另类思维”之下衍生的一种“另类语言”,符合年轻人求异求新的心理,是多元多彩社会现实的折射。所以对于青少年热衷于创造和模仿网络用语,我们不需要搞一刀切,全盘否定,这样只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任其发展,任其泛滥,因为一些粗俗、暴力的网络用语会给青少年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滥用。
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问题较多,成因复杂,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CiteSpace;电子档案袋;电子学档;评价
中国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91-04
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和评价工具,以“评价促发展”作为评价的基本理论。传统的评价只注重教学成果和学生获得的成就,采取考试为最终结果的考核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无法适用于当代课程的评价标准。我们应该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只是关注结果还应强调过程。本研究采用CiteSpaceIII对国内期刊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电子档案十余年主要研究的领域、热点及其发展方向。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工具采用的是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Chaomei Chen)博士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CiteSpaceIII。该软件按照一定运算程式生成若干信息可视化网络以及相应的分析结果,直观表现出所要研究的内容,给出分析结果,对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了深度分析,并通过该软件直观呈现分析内容[1]。
2.样本数据
本研究通过CNKI数据库,用检索词为“电子档案袋、电子学档、e-portfolio、eportfolio”进行关键词检索,学科领域选择社会科学Ⅱ辑,截止到2016年4月1日,共检索到167篇期刊论文,包括158个来源单位。223位作者。2001-2016年电子档案评价相关内容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2001-2010年,研究期刊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呈阶梯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2010-2015年略有下降,并在2015恢复最高水平,由于2016年截止到4月1日只有2篇,所以不作为趋势影响因素。但整体还是呈逐步上升趋势,证明国内学者对电子档案有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共被引图谱与主要文献和关键词分析
1.参数设置和图谱获取
运用软件设置阙值为1年,共15个时间分区。节点选择为关键词,通过Label clusters with indexing terms和LLR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如图2的聚类图谱。通过“Clusters”下面的“Summary of Clusters”和“Export” 下面的“Network summary table”,每一个节点为一个关键词,共259个关键词,585个节点,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使用次数大小有关。
2.关键词被引和凸显度分析
通过软件中Export的Network Summary Table功能,导出关键词的表格,包括被引频次、凸显度等,总结得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电子档案袋”、“电子学档” 、“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发展性评价”、“自主学习”和“过程性评价”为最显著的节点,被引频次前八位。从凸显度来看,“发展性评价”、“学习契约”、“电子学档”、“数字化校园”、“终身学习”、“远程教育”、“量规”和“自主学习”这些关键词位列凸显度前八位,反映出电子档案袋主要在应用评价、应用效果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网络学习等方面较多一些。应用评价研究包括“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应用评价作为重点,同时应用的效果也是大家最关注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以学习者的发展成长为宗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作为直接目的,而不再是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2]。
3.文献共被引频次分析
对想要研究的领域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可以找到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本文以参考文献 Cited reference 为节点,通过设置阈值大小,分析整理得出表2。
从表2可知,在被引频次文献中,王佑镁在2002年发表的《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排在首位,被引频次高达129次,通过电子学档国内外研究,探索电子档案袋的概念、特征和功效,并扩展了电子学档在当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新模式构建。[3]位居第二位的是庄秀丽在2005年发表的《电子档案袋评价与网络互联学习》,其主要对国外有关电子学档的功能与概念和国内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子档案袋和社会化学习进行整合提出建议。[4]第三位是王佑镁的《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王佑镁再一次的出现体现了他在电子档案袋方面的研究是具有代表性的。该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档案袋信息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以及评价的思路、模型,还包括质性与量性的评估。[5] 第四位是王玉琴和王咸伟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研究》,该文探讨了高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方式并提出了电子学档应用中注意的问题。[6] 最后两篇为赵蔚与姜强的《电子学档:一种适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有力工具》和王佑镁的《论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前者在电子学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设计思想并提供了开发案例,[7] 后者从利用电子学档进行学习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电子学档学习的特征、策略和评价。[8]以上六篇代表了我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方向。
三、主要聚类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网络教研”、“师范生”、“信息化教学”为最显著的三大聚类,三大聚类呈递进关系,构成了电子档案袋文献研究的逻辑思路。
1.师范生聚类分析
这是图谱中最大的聚类,以“师范生”为核心,该聚类具有51个共词,主要包括 “高校教师”、“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习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自主学习”等,同时还包括“网络课程”、“社会学习软件”等当下热点的关键词。
经过聚类分析发现,“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为电子档案热点内容。根据上述热点内容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电子学档的一般认识:首先是一个过程或学习档案,重点是学习过程。这是学生的重点,包括学生反映,让他们的同学与老师给予评估并接受反馈。另一种目的是展示能力和成就。这里的重点在于展示,而不是评估,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而不是过程学习。第三种是准备一些不同形式的评估,其中的重点是外部评价或判断[9]。
通过观察聚类,得出以下观点,电子档案评价注重真实记录,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体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其次注重课程管理,在实验教学时通过网络监督实现课程的最大效益化。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从结果出发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多元化评价既可以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也可以让教师通过档案袋中的资料了解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真实的学生水平。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子档案袋,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及时进行反馈,在自我评价和参考别人的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达到“自省”的效果。电子档案中拥有大量学生的详细材料,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范例,方便教师进行研究[10]。
2.信息化教学评价聚类
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中心点,该聚类主要关键词有“信息化学习”、“网络环境”、“档案袋”、“教育技术能力”、“学习管理”、“信息化教学”、“电子试卷”、“评价量规”、“评价工具”等。
在进行实践课程时,电子档案袋能够明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越是全面的电子档案袋,越能更真实全面的把学生情况表现出来,得到深入的反馈信息。电子档案袋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通过自我反馈,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完成工作和运用。这一方面体现了电子档案袋促进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采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电子档案袋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加入图像、声音动画等,方便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多元化认知能力。通过实时记录,可以巩固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记录,又可以培养学习者多项能力。在过程中恰当予以指导,锻炼学习者自主探究的能力[11]。
在高校,电子档案袋可以作为个人成长记录的评价工具,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求职道路上展示自己,让企业了解认识自己,同时方便自己定位,提供更适合的职位机会。电子档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载,经过反思可以刺激学生的客观评价、自我反思能力,合理的发挥其功效,更好的服务于师生之间,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符合教育信息化规划要求[12]。
3.网络教研聚类
以“网络教研”为中心,共词和关键词主要有“网络学习”、“信息技术课”、“高校教师”、“教育评价”、“档案袋”、“评价平台”、“专业发展”、“多媒体”、“在线评价”、“评价单”等。
将电子档案袋应用于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上传和分享教学资源,方便教师进行学习和使用。教师在对自己平时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反思和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需要这些资源的教师提供了分享和互动的平台空间。把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呈现给需要的教师和学生,加速了知识共享,进一步缩小了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差距,也提高了电子档案袋的质量。[13]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例如通过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对教师进行电子档案设计,不仅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进行终身学习的有效工具。
电子档案袋强调的是过程评价、真实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电子档案袋的多元化评价可以让每个学习者获得学习动机,达到进一步努力的效果。学习者本身应该对每个学习任务有责任感,对获得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驱动,而是让自身成为评价者。通过网络互联学习,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共享。电子档案袋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同时了解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学习者再根据教师的评价内容进行自我反馈,精益求精[14]。
四、结束语
通过CiteSpaceIII软件的文献关键词分析得知,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热点包括“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评价”、“网络教研”等为核心主旨,利用“档案袋”、“档案系统”进行“电子档案袋评价”、“过程评价”、“学习评价”、“表现性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在线评价”、“电子评价”、“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教师培训”和“网络学习”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根据当前教育和就业形势对“高校教师”、“师范生”等提出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把握住了当前的教师发展和学生就业趋势。又包括“远程教育”、“网络化电子档案袋”、“体验式外语教学”等热点话题,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还涉及到了像“创新社区”、“信息共享空间”、“教学服务模式”等研究前沿领域。
笔者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出电子档案袋的以下三种认识:首先,电子档案袋是一种可储存的视觉和听觉数字内容的容器,其内容、设计等支持多种教学过程和评价目的。学生在一个知识技能丰富的环境中成长,个性化的电子档案符合高校教学的当前趋势。其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电子档案这个概念可以扩展,因为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支持学习变成一种更加个性化的、与以往不同的方法。最后,电子档案紧密连接对工作场所的学习,并且提供真实的评估和个人水平的发展规划。智能化的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可以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提高教师评价效率。
毋庸置疑,我国对于电子档案袋的研究略有不足,从2001年到2016年4月总计167篇文章,出现了文献数量不多、研究范围较大等问题,主要涉及层面在理论和设计开发方向较多。我们很多研究还是主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和知识,主要停留在电子档案袋的框架建构和开发的方法与策略方面,以及在网络教育方面居多,我国对于电子档案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我们在进行电子档案袋研究时,要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对电子档案袋评价及其评价系统的反馈,切实符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ChenC.CiteSpaceII:Detectingand 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刘洋,兰聪花,马炅.电子档案袋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2):75-107.
[3]王佑镁.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18-22.
[4]庄秀丽.电子档案袋评价与网络互联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5(7):56-58.
[5]王佑镁.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1-66.
[6]王玉琴,王咸伟.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研究[J].现代远距离研究,2005(2):26-28.
[7]赵蔚,姜强.电子学档:一种适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有力工具[J].现代远距离研究,2005(12):46-49.
[8]王佑镁.论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2(6):37-40.
[9] Marguerite Maher,E-portfolios as a Pedagogical Device in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 The AUT University Experience [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34(5):43-53.
[10]李园.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9-102.
[11]王丽霞.电子档案袋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兰台世界, 2013(7):8-9.
[12]白瑞斐.新型高校学生电子档案设计方案探究[J].兰台世界,2011(10):16-5.
近年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逐渐由“习作内容的真实”迈向“习作过程的真实”。在实施过程中念好“真”字诀,更加关注鲜活主体的真诚习作态度、无痕情境中的真恰习作目标、发展思维的真效习作训练、丰富体验中的真切习作认知,将作文学科价值科学转化为学生学力。
[关键词]
生活作文;内容真实;过程真实;学科价值;学力
“生活作文”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的省级课题。课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生活作文”理论的根在陶行知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那里。“生活即教育”与“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是“同”曲同工,陶行知先生说的是教育,叶圣陶先生说的是作文教学,他们都在指引“生活作文”教育走向真实的生活,以“人”为“文”,以“文”化“人”。这个课题,从1996年开始做,做到现在,已经20年。金加锦、周志高、唐广泉三位校长率领教研团队一如既往地坚持做,认真做,探索做,不断开拓“生活作文”教育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以下以笔者执教的《最美南京推介会》为例,试析将“生活作文”学科价值科学转化为学生学力。
一、科学转化,有效激活习作主体的“真实”学力
杜威“做中学”理论影响“生活作文”学科价值要科学转化为学生学力,必须念好“真”字诀,在“真实的习作过程”中提升学生学力。
(一)鲜活主体的真诚习作态度决定习作高度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提出“立诚最为贵”的观点――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地反映充实的生活。《最美南京推介会》要求学生端正真诚的写作态度。首先,在写作原材料上要真实。要求学生介绍好吃的、好玩的,必须是南京当地的、原汁原味的。其次,写作情感要真挚。怀着对南京的敬畏之情,写家乡的内容,展现家乡之美,体现南京人的自豪感。再次,要注意作文与做人合一,说做一致。不仅用文字将南京好吃的、好玩的演绎得精彩纷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赞南京美味,爱护南京美景。
(二)无痕情境中的真恰习作目标点燃习作动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诗词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拔高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不是不作为,而是在乱作为。教师理应贴近学生生活指导教学,为他们现在和以后更好地生活做铺垫。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已介绍了书信的写法,学生在周记或者日记中都曾写过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内容。在《最美南京推介会》设计中,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摘到“好吃的”“好玩的”,学生发现作文是好写的。现在创造性地让书信载着“好吃的”和“好玩的”,载着孩子的期待去结交新朋友,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为真实的习作对象而习作,学生认为,这样的习作是有价值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内驱力得到调动,由“要我写”自然转化为“我要写”。4月份,笔者在江都实验小学四(12)班上过《最美江都推介会》之后不久,建湖实验小学四(2)班的孩子就收到了12封来自江都小朋友的来信。
(三)发展思维的真实习作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超过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在此研究下,笔者在设计介绍好吃的美味时,让学生寻找藕粉圆好吃在哪里,预设的内容是外形、味道、做工,预设的数目没有超过3个;设计介绍好玩地方的时候,提醒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注意点是两个,让学生选择的景点是2~3个。根据韩礼德的研究:主位为话语的出发点,一般位于小句的句首位置,述位是说话者对这个出发点所做的陈述,一般位于主位之后。文章内各句子间的主位、述位是否相连可看出文意是否通畅连贯。介绍好吃的时候,将外形、味道和做工作为主位,相关的具体介绍作为述位。一般学生会潜意识地从教师提供的介绍建湖藕粉圆的范文中自然运用到这种结构,如有部分同学出现偏颇,教师可及时进行指导。根据汉语空间方位的言语表达技巧,教师在介绍好玩的地方时注意参考“点”加“方位词”的方法。学生在介绍南京玄武湖公园时,教师首先提醒他们说玄武在南京的什么地方,然后从中间和东南西北介绍玄武湖公园,这样言语表达体现了逻辑性,片段描写条理清晰,扎实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技能。
(四)丰富体验中的真切习作认知提升习作育人
在美国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写作能力的发展》一书中,伯雷顿等人认为,写作能力与认知发展有关。在日本,在处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上,把生活放在第一位,重视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写作对习作主体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教育写作史上,写作也经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为修己,到为事功,到为功名,到为文章,到为立诚,再到写作主体良好的人格意识的养成与作文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以“人”为“文”,以“文”化“人”。遵循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将儿童的生活、实践、阅读、情趣等有机地融合在作文教育资源之中,借助儿童的言语写作、言语交往、言语成长来促进儿童生命的发展。他们在习作实践认知中“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美南京推介会》演化成南京、建湖学生真实的书信交往,透过带着温度的语言,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为他们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做好积淀,打好底色。“生活作文”教育逐步迈向人的“生成”境界。
二、多元开发,理性推进习作课程的“真实”发展
要在更高层次上将“生活作文”学科价值系统转化为学生学力,理应在课程论视阈下对“生活作文”习作课程继续进行开发。
(一)基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生活作文”课程资源开发
要从现实生活世界中直接开发有利于真实习作目标达成的写作课程资源。目前,“生活作文”在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习作教材进行适切儿童的“二次开发”。围绕“生活作文”开发了“生命践旅”“小公民调查”“班集体建设”等三个习作系列四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教材。在此基础上,将进行跨学科的习作课程资源开发,扩大作文课程资源,焕发作文教学新的生命活力。《最美南京推介会》是从“生活作文”的“生命践旅”系列四年级校本习作课程教材《最美建湖推介会》中演化而来。
(二)基于语文能力统整的“生活作文”课程资源开发
“听说读写”尤其是“读写”能力的结合对“生活作文”课程有很深的影响,通过阅读积淀文章样式、习作技巧、习作知识。但从认知写作对深度阅读的促进来看,“读写”结合的教学还应该适度开发“习作促进阅读”的循环课程资源。将作文纸张贴在教室内或分组传阅,学生在阅读后,对欣赏的创造性的表达写上简短的评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悦纳个性语用。《最美南京推介会》在最后的环节借用美国教育家唐纳德・纳普提倡导的找“作文优点”,将作文纸张贴在教室内或分组传阅的方法转化成在展台上展示,评讲学生好吃的、好玩的习作,不做任何错误的标记,让全班学生用“点赞”的方法发现习作者的创意语用。“读写”成为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过程。
(三)基于现有作文课程的“生活作文”课程资源开发
《童话作文》的倡导者、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吴勇于2015年春在《江苏教育》重磅推出童话作文年度策划――适合儿童的习作课程开发研(下转第13页)(上接第4页)究,从课程论的视觉去探索童年文化生态下习作课程开发的逻辑路径、结构系统和方式方法。这些理论和实践助推“生活作文”习作课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更加广阔的研发领域升级跨越,研发出适合建湖学生的“生活作文”习作课程。“生活作文”这艘课程航母将载着孩子们向更远处起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建湖实验小学“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将在“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校本理念引领下,不仅基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从教学引向育人实践。为学生漫长人生打好底色,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串鲜亮的言语足迹。
[参 考 文 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魏占峰.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8-9).
[3]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4]方明生.日本生活教育作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5]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和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与此同时,乡土文化还蕴含着独特的语文课程资源。乡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语文课程资源,却尚未发掘,这些课程资源是我们现有语文教材无法提供的。以导游词篇单元教学和楹联篇单元教学为例:平时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提供材料的基础上来写作,但能将写作和口语表达结合运用的资源几乎没有,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与写作素材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写作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而导游词篇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结合景点介绍或特色饮食的基础上完成导游词的写作,最后上讲台演讲,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楹联是传统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学生对楹联已非常陌生,而楹联篇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搜集丹阳各处景点楹联的基础上,总结出它的内在规律,这是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缺乏的内容。
《丹阳市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价值如下:
第一,研究校本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强化实践能力。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既要考虑提高语文素养,又要注重强化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努力去设计贴近现实、容易操作的活动方案,力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家乡名胜古迹相关的解说词为例,学生先要搜集相关名胜古迹的资料,也需要实地考察,再把资料整理出来,写成导游词,最后上台演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了强化。
第二,研究校本课程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丹阳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为了学校开发一本校本教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学校,而是教师自身,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探究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教师从过去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转变为主动编订者、完善者。
第三,研究校本课程可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的独特风格。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学生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等。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改变以往全国或省编课程“大一统”的局面,为学校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风格,开发本土丰富的课程资源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渠道。笔者所在学校以艺术类为特长,尤其是其中的美术绘画,几乎校内每个学生都有兴趣拿起画笔,为你画一幅素描图像、画个简单的风景图等,本课程的完成有利于彰显学校艺术类特长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独特风格。
第四,研究校本课程可以传承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丹阳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人对于丹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更不用提现在的年轻学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丹阳的一些文化正在逐渐面临失传的境地,如丹剧,虽然被确定为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丹剧团却每年只有60万的政府拨款。这对于其保护和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保护丹剧这样的乡土文化遗产,我们也应发出自己的呼声,加强对丹剧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从文化传承及认同的角度来看,只有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了解丹阳的过去,把握丹阳的未来。开发丹阳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同时,学生会系统地了解丹阳的古今人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自然山水等,最终学生也会在学习本课程时爱上自己的家乡,对家乡也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才能枝繁叶茂。
第五,研究校本课程可以培养人文情怀,感悟生命的美好。当时代的推土机气势如虹地碾过故村旧巷,砖瓦青石发出骨骼断裂的声息时,我们在做什么?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旁观者。参加编写丹阳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我才明白:为什么很多美好的事物没有毁于岁月侵蚀、没有毁于战火、没有毁于外族蹂躏,最终却在这个和平盛世轰然倒塌?
关键词 小班化 课外阅读 语文大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此,我校开展了《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以小班化语文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面,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班化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孩子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大舞台,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1 探索独特新颖的小班阅读方法
小班化阅读的指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小班优势,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的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1 校内指导
我们成立了阅读指导公关小组,针对小班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做了尝试和研究。我们把其分为以下几类: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1.2 分层阅读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筹划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引领学生的有效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1)书目推荐有层次。分层推荐,依据低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比如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以优秀校园读物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和人物传记为主。版本可以为注音版、少儿版、青少版、原著。同时,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即把学生必读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推荐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以趣味与个性阅读为主的作为松散层读物。(2)读书过程有层次。读书的对象和书目不同,我们把阅读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浏览—通读—精读—研读—疑读—展读。(3)读书反馈有层次。学生读书反馈有很多种,我们也经过了分层,比如年级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反馈时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诵读、背诵、表演、写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今天的展示活动,每个年级段的效果反馈的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层次进行逐层推进的。
1.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研究式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发现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小组讨论,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以五年级阅读课外《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实施。
(1)小组讨论打开多项信息交流渠道。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自主阅读时间,给了学生四个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个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从书本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可以制作成PPT,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离不开语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透彻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又要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而富有说服力。比如有小组同学针对刘备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例举其三顾茅庐时,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隆重,他的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打动了诸葛亮;但是也有同学却说刘备虚情假意,论武艺不比关羽张飞,论谋略更不如诸葛亮,为了网罗人才辅佐自己当皇帝,大打亲情牌、眼泪牌,并例举出赵云救阿斗,刘备摔阿斗是假仁慈,不是堂堂男子汉所为。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能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班课外阅读教学中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优势。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小组的成员比较适中,不但有利于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更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读《三国演义》,有些小组为了充分地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自发地阅读了《品三国》和《曹操》等书籍,在小组讨论时,他们的观点新颖独到,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他们的创造性诠释让听课教师也叹为观止。从教师角度看,班级中的组数减少,使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个体得到语文素养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小组阅读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起了“催化”的作用。
2 维护个性张扬的小班阅读效能
2.1 尊重个性差异
人的先天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阅读”。比如,我们在五(3)班做过一次调查,以读《水浒传》为例,阅读调查涉及到 “喜欢读哪个版本(少儿版、青少版、原版)的《水浒传》”“阅读时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能大胆地质疑”“能否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和感受”“是否经常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争辩”“喜欢哪一种阅读检查方式(朗诵、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等发现这个班级共有32人,其中3人阅读能力突出(可以阅读原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14人阅读能力强,13人阅读能力较强,而有2人阅读能力较差(只能阅读少儿版的读物,阅读反馈只选择朗诵片段)。以上的调查给了我们启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阅读,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自己决定阅读书目的版本、感悟和反馈方式。
2.2 倡导个性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的程度(即阅读的深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反思,阅读无非只是一种经历,永远不成为经验,这就是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语文水平却不高的原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阅读评价体系
从小班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出发,我们通过多元化评价的途径来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1)日常阅读:关注记录;(2)活动阅读:关注表现;(3)课堂阅读:关注方法;(4)终结性测试:关注结果。
关键词:体育评价;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文化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22-04
体育领域从1997年开始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育与可持续发展有密切联系…。尽管人们对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见仁见智,但对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1)体育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整体、综合、内生的发展观,它从更大的人类系统、社会系统视角俯瞰体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体育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研究在体育运动中保持与环境的协调,还研究体育如何与一定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综合环境”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保持协调。
3)体育可持续发展可能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体育如何为社会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体育自身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其中以第2个含义为主。
4)在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摆脱“套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却没有任何体育特征”的问题;二是如何摆脱“只是发展研究,没有体现可持续内涵”的问题。
区域划分与分类相似,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研究体育可持续发展,从方法论和操作性上来讲,应先从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开始,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这也是本文选择南部沿海区域的初衷。南部沿海区域包括福建、广东、海南3省,总面积33万m2,2009年总人口12128万人。这一地区毗邻港、澳、台,对外开放程度高。南部沿海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历史长河当中孕育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闽、粤、琼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南部沿海区域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这个区域在我国具有十分特别的地位: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这些无不体现出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的优势,这种文化生态优势对体育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文化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和理论来研究文化。生态学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目标是维持整体的生态平衡,这就需要组成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要素)要相互协调。文化生态学理论认为,文化的生态环境包含4个层次,由外及内分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海拔等)、经济生产方式(生产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社会观念和心理(风俗、宗教、心理等)。文化生态学对环境的4维度分析法,可以具体运用到区域体育的研究中,用以分析体育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所突出的特点
已有的相关研究也建立过一些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除了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简单性、针对性、可比性、可获得性和灵敏性以外,还突出了两个特点,或者说是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1)以文化生态学视野和相关理论作为构建的理论基础。文化生态学对环境的4维度分析法,即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观念和心理成为本文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指标体系将从这4个方面,分别评价体育与它们各自的相互关系、如何与它们保持协调发展。体育自身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直接比较非常困难,也不好操作,但体育这个系统中,也可以分为体育物质、体育经济、体育社会、体育文化等不同层次或要素,它们分别对应于外界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观念。所以本文要建立的指标体系可转变为分别研究体育中的体育物质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体育经济与生态环境中的经济、体育社会与生态环境中的社会、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中的社会观念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发展。
2)突出南部沿海区域的特点。按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育在文化生态环境中生成、发展,它受到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南部沿海区域体育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南部沿海区域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相适应,保持协调发展。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的特点及其对体育的影响,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华侨文化对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发展的作用;(2)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南部沿海区域体育的产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3)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南部沿海区域体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41多彩的历史人文环境对南部沿海区域体育的发展具有持续性的影响;(5)文化生态的兼容性和海洋文化底蕴,使南部沿海区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态势。
2 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变量选取的依据。
研究主要依据文化生态学对环境的四维分析法,以及南部沿海区域的文化生态特点来构建指标体系。实际上,本指标体系需要考证的是体育中的体育物质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体育经济与生态环境中的经济、体育社会与生态环境中的社会、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中的社会观念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发展问题,另外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必须考量南部沿海地区文化生态的特点。
2)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搜集和罗列了可能涉及的具体评价指标变量。
(1)常用的衡量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变量:自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耕地保在量、森林覆盖率)、经济(GDP、人均GDP、政府财政拨款、第三产业产值、收入、消费)、社会(人口、阶层、余暇时间、城镇化率、失业率)、文化(价值观、教育投入、科技投入)。
(2)常用的衡量体育物质、体育经济、体育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变量:体育物质(体育场馆数量、人均占有公共体育场地数量、体育从业人员数量)、体育经济(体育事业经费、体育产业产值、体育消费)、体育社会(体育人口、国民体质合格率、体育活动时间、体育阶层)、体育文化(体育意识、体育教育水平、体育科学事业投入)。
(3)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指标变量:华侨、水乡、民族传统文化。
(4)南部沿海区域文化生态特点的体育指标变量:华侨体育捐赠金额、体育对外交流次数、水上运动项目体育场地数量、水上运动项目获得的世界冠军数量、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次数。
然后,采用特尔菲法,请10位体育理论的相关专家学者对指标进行了2轮筛选,最终形成了初步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这15个指标当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指标,第1类是发展指标,这类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标实际数值越大越好,比如体育场馆使用率、体育人口、国民体质合格率等;第2类是协调指标,这类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指标实际数值保持在一定区间较好,比如体育投入水平、体育产业贡献率、人均体育活动时间比重等。
作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应该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本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3层的梯阶结构,第1层是目标层,第2层是4个维度层,第3层是分属于各维度的15个指标层,对于这种梯阶层次的建构,比较适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维度、各指标权重。因研究条件有限,这一部分工作争取在后续研究中进行。
3 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1)发展类指标的评价。
发展类指标反映的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般而言,指标实际值越大越好(在本指标体系中,只有城乡体育人口差距指标是一个负向指标,指标数量越小越好)。首先,确定指标标准值。指标标准值是反映该项指标发展程度的评价标准,可以世界体育发达国家或我国体育发达地区的相应数据作为重要参照标准。再结合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确定该指标的标准值。比如体育人口指标,世界体育发达国家一般为50%~70%,广东省目前大约为38%左右,据此,可以确定该指标的标准值为50%。然后,将该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相除,得到该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2)协调类指标的评价。
协调类指标反映的是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能力,一般而言,指标实际值在一定的区间内应属较为协调,而并非越大越好。首先,确定指标标准值。同发展类指标相同,可以世界体育发达国家或我国体育发达地区的相应数据作为重要参照标准,也可依据专家问卷调查,再结合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确定该指标的标准值。然后,计算指标区间。指标区间=|实际值-标准值|。最后,计算该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协调类指标可持续发展程度=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
比如竞技体育投入水平指标,通过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的数据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该指标合理的标准值为50%。如果某地区实际的竞技体育投入水平为80%,那么该地区竞技体育投入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为1-|80%-50%|/50%=0.4。
3)综合评价。
很明显,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所以最终必须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计算总的实现程度。其主要步骤为:
(1)计算各单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计算方法见发展类指标与协调类指标的评价。
(2)将各单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与其权重相乘,得到各新单项指标的实际得分,将同维度的各单项指标实际得分相加后,得到各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3)将各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乘以该维度的权重,得到各维度的实际得分,将各维度的实际得分相加,得到体育可持续发展总的实现程度。
以上方法计算的实现程度在0-1之间,依据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设计出一个5级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价标准,来综合判断南部沿海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及其状态。
参考文献:
[1]潘迎旭,钟秉枢,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38-39
[2]曹或,董新光,中国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理论构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1―3
[3]吕树庭,张宏,王玉昕,广东省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