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糖的预防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

第1篇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物理难懂,一度成为学生口头语,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选科时,不愿选物理,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喜爱物理,最后我觉得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自然就喜爱物理。本文作者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教学体会,提出激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措施。

【关键词】激活;角色;对话;课堂气氛

1. 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激发自身灵感,丰富知识面,为更好激活课堂打下基础 教师担当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角色,他的教学形象、语言形态和语言能力、人格力量和情感品质,是传输教学内容、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对于各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直接决定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益,面对同样的文体,同样的学生,同样的社会生活资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反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的综合化,学习领域的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知识。在过去课程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许多教师教教材,导致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课堂死气沉沉。而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给学生学习带来动力,也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压力。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面对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没有丰富、博深的知识是不能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进行“宇宙航行”教学时,运用我所掌握的天体知识以及我国发射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州七号、嫦娥一号一些知识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还讲述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成就,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浓厚,学生积极讨论探索三大宇宙速度形成原因。课后我想:若没有丰富宇宙课外知识,教学又照本宣科只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也达不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更失去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在实施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在教学中产生灵感,不断意识到自己从未发现过的潜力,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2. 通过转变角色,激活课堂教学 以前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没有活力,教学效果比较差,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

例如:我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教学中,若按老教材的教法老师当“演员”独占课堂,按设计好实验步骤做实验,学生做“观众”观看教师做过实验之后再做实验,学生听得毫无兴趣,做实验也是敷衍了事,转换角色后,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让位给学生,教师退居“二线”只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方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讨论实验方案有四种之多,让学生获得独到的感悟,提高了探究能力,案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引领者,师生一起充当探索者,在课堂上不断涌现出奇思妙想,激活课堂。再如:我在“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时,我让10名学生臂挽臂站在教室讲桌前,左边同学当振源,其余同学作为波传播的质点,当作振源的同学上下起立时,带动各质点也上下振动形成波。通过此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波传播,传递的是波的形式和能量,而作为传递波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同学们臂和臂间相互作用也解释了波传播是靠质点间相互作用把波的形式和能量传递出去。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了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舞台,这种互动式课堂变得更灵活更开发。

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备课、教学方式、教学语言、课堂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要相应改变。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可采用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用案例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进行“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教学时,利用案例教学激活课堂,例题,汽车刹车后在地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痕迹,路警同志测出痕迹长S,刹车后车轮与地面间摩擦系数U,车重G,计算出刹车前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我在教学时通过投影或播放鲜活的交通事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认真分析、思考,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学生以后有汽车时自然把安全放在首位。

3. 在师生对话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我国教育界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是激活课堂最有效方法。在交流对话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片段“推导动生电动势大小的表达式”。

师:下面对图2中“动生”来实施对电磁感应现象研究;

图2导体棒ab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A: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师:能确定吗?

生B:不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感应电流,因为没有闭合电路。师:这样回答就精确多了,ab棒没有构成闭合电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会产生什么呢?

生B:产生力的作用。

师:力?什么力?谁受到的力?生B:当ab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棒中自由电子随棒一起在磁场中垂直磁场运动将受到洛仑磁力作用。

师:自由电子受洛仑兹力作用怎样运动?生B:将向b端移动。

师:很好!这样就会在ab棒的两端分别积累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从而使ab棒实际上成为一个……生:(全体)电源(池)。

师:对!电源,谁能给出这电源的电动势定量表达式?

生:思考、讨论。

师:想一想,当ab棒的两端积累的正负电荷不再继续增加时,随之运动的自由电子受哪些力?什么关系?

生:哦!我会了。

师:指名学生板演“动生电动势定量表达式”导出过程。

这是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从清晰流畅的逻辑线索中引领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留下久远的回忆,同时用简捷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思索,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4. 敏捷地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高中物理课,每次课往往觉得时间很紧,总是想按照计划把课程内容上完,才会松一口气。往往忽略学生的感受。这种以“教师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要求,下面案例体现教师敏捷地捕捉到学生状态并加以转化利用,而且善于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案例:星期一早晨,天气阴暗。我走进高二(9)班教室,一心想着怎样按备好的课进行教学。但是,当我走进教室时,我觉察到学生刚从家回来,可能是学生在家做家务活或星期天玩得很愉快、太劳累了。多数学生趴在课桌上休息,现在的课堂气氛不适合上课,我用唤起注意的方式给同学们讲了杰出物理学家和化学化法拉第的故事,在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不断注意到谁在听讲,谁提不起精神,或心不在焉。在讲法拉第全家6口人就靠父亲打铁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7岁上学,9岁退学,13岁到里波书店当送报童,后因勤快,吃苦耐劳、爱动脑筋而被老板里波先生收为书籍装订学徒工,随着故事深入,全班同学都仔细听。学生们的聚精会神促使我把法拉第如何发现“磁生电”讲得更加有声有色,为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这节课做了最好引入,也激活了课堂。

事后,我想:不论我课备得多好,或者我对课的内容多么富有激情,若学生无动于衷,没有反应,再好的备课也没用。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情境就是这样,我必须想方设法,用我的激情、思维灵感激活课堂,这样才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室里的生活是充满偶发性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具体情境。要善于捕捉动态课堂气氛,激活课堂使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篇

【关键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1 前言

语文教学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2.1 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初中知识虽不深,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老师的语言综合素养要求高。初中语文课不仅要讲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起着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培养情感,思考未来学习、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想从事文字工作的学生而言,因此,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课程改革和社会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许多老师知识陈旧对学习新知识感到力不从心,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个由于初中语文不属于考试拉分大的科目,从而它不像其他数学,英语,物理等受到重视,因此,很多有资历、专业及综合素养强的老师不愿意初中语文的教学。

2.2 教材知识相对落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我们的思想认识及社会实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初中语文课本上还基本是以前的文章,其中很多文章不能体现当前社会的实事,不能表现当前人们的情感,因此,很大程度上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学方法革新较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初中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老师授课生动和更易理解。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易完全消化接受。更主要的是,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际还是偏向于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使得学生对知识难以有系统的掌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调查等课程的的比重有所增加,然后在实施上,理论课与实践是严重脱节的,社会报告通常在寒暑假就那么一个,平时所有学习都是注重考试。

3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要接收者。中国有句谚语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论语中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好知之不如乐知之”。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知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乐趣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他们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和涉取知识。只有在思想上有了对语文的重视,才能积极的采取行动去完成语文的学习。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学习语文,直到得到所想要的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断的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量。具体的实施策略有:

3.1.1 加强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枯燥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老师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学展、作文比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自信心和满足感。

3.1.2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课文或文章去构造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从中的启发。在想象中体会语文意境的优美。比如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朱自清的感受,老师可让学生试着想想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3.2 拓展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性和独立性

所谓开拓教学思维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炎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事物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去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过去偏重记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其基本的作法如下:

3.2.1 强化课程导入设计

老师要认真的设计新课的导语,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好的导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使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新课的熏陶下积极的去学习新课,对新课文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

3.2.2 转变提问方式

老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难易程度,尽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要知道看哪个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较高质量的完成预习的任务,看哪个学生能够首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看哪个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最快最准确。在语文课堂上。,要尽量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的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提问设置,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思考、大胆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3.2.3 及时进行课堂点评

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良好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有动力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做既让学生提高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使学生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可以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为解决问题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3.3 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引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把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老师把授课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教授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只是通过老师简单的描述并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王维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怀与意境。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风景图或塞外游牧等相关的视屏,也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大漠的情怀,老师也可以把诗的情景通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伟.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学习( 上)2012.(01) .

第3篇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措施;

目前,对于广大职业高中生而言,数学已经不再是一门陌生的初学者的课程。经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和了解,相信学生对数学知识都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和理论模型的领会。因此,在高中继续学习数学这一学科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能够将对初中数学的感官性认识转化为自身学习的理性思维,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只是局限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逐步领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数学教学质量和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一、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下从不断变化的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各学科教学的发展实际经验,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学习要求,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主体、只注重单向灌输式的机械教学模式,拓展了数学教学中综合性探讨式的互动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新课改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践和理解能力,使其了解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贯通性和协作性,培养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的氛围,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教学工程。因此,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要求的挑战下,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是现代数学教学体系创新式改革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是当下所要重视和发展的课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仅是体现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精神,还是加强职业高中数学教育贯彻和落实的关键。

二、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

1.转变教与学的地位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的是单向式的传授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为中心,这一方面严重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流学习;另一方面,从知识消化上来讲,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容易导致知识不能被学生彻底消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较好地理解数学世界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改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将数学这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其对数学的探索性兴趣,是教师所要重视和改进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课改的教学思维,积极转变教、学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发展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的模式,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学习与实践能力。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学生在得到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主体者的身份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

2.充分重视数学理论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是一个集合了知识与实践的综合性学习,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理论模型的建立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参加数学模型的直观学习方式,避免复杂的理论逻辑,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来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将课堂中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进行更深入地认识。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紧密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学能力的扎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了解,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难懂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从而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利用质疑创设情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的感性情境,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对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善于转化知识的课堂呈现形式,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数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课堂上,利用数学知识、趣味故事创设情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研究数学的方法、思路,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总之,我国职业高中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不断钻研和探究,加强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同时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更好地完成学习数学、学习思维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2(1).

[2]张翠英.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N].学知报,2010-09-13.

[3]冷东霞.浅析如何学好高中数学[N].学知报,2010-08-30.

第4篇

【关键词】 骨折;高血糖;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4]潘长玉 .糖尿病学 .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1154?1163.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群体;三高;预防宣传;急救措施

临床上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统称为三高症,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有老年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1]。老年群体对于卫生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人群。本文就对老年群体所展开的健康宣传及临床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的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06例,患者平均年龄在50-62岁之间,辅助诊断支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已有数年,坚持服用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236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对患者有关三高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同时通过健康宣传是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经过健康宣传及临床治疗后,观察患者了解三高疾病的程度及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2 结果

2.1 经过2个月的健康教育后,此组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注】将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达到:了解及一般统计为健康教育有效,由表一可见,健康教育的整体有效性达:80%。

2.2、统计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注】:将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达到控制及好转的患者统计为治疗总体有效,由表二可见,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8%。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发现,对老年三高患者在进行积极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阶段对于老年三高人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试相结合的。药食本同源,药偏致病,食为养生,三高症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临床上药食同源疗法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高症一般不会出现危急症状,但临床上有一些患者放纵病情发展,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治疗,也会出现急症。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及糖尿病被公认为是引起卒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三高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情况,需要作紧急处理,及时准确地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在短时间内使得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是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治疗原则主要有:迅速降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合理准确地选择药物。若出现合并症时,如脑出血、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等等,不可一味地盲目降压,需要权衡器官关注量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是高血糖的并发症,在处理过程中,要求做到病情良好控制,及时地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及其它诱因,尽量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消除诱因,注意病情变化过程,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三高人群的治疗,总体上要把握住改变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得到患者积极的配合,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老年人属于生理衰退阶段,患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出现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需要长期服药。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教给他们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健康。预防教育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知识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怎样和社区医生联系。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排泄慢,且肝肾功能减弱,因此治老年病不应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老年人应该学习良好的养生心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修身养性充实精神世界,自然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正视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地提高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自我护理能力,使得三高人群获得规范的治疗和理想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亢秀英,刘文玉.老年人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治指导[J].青岛医药卫生,2003,35(1):28-29.

[2]莫洁玲.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2):67-68.

第6篇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治疗,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引起某些严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部病变就是严重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使患者致残,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据统计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足发病率为0.9%-14.5%。何谓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本病轻者只有足部轻微疼痛,重者下肢出现坏疽。由于其危害严重,致残率高,如何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预防措施

1.1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足部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足部和(或)下肢血管病变致患处微循环障碍,又因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性,出现感觉障碍,而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出现溃疡和(或)坏疽。高血糖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趾(肢)的主要诱因,高血糖影响伤口愈合。因此,要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使患者自觉地严格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定期检测血糖,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血糖的周期。

1.2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前提和基础,控制总热量,三餐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在进行饮食治疗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 做到严格禁烟、酒,少吃食盐。

1.3选择合适的鞋袜:鞋不合适,容易使趾甲及足部皮肤病变。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选择方头,要保证鞋较足略宽、透气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及塑料鞋,还要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袜子应选择棉质地和羊毛质地为好,既吸汗又透气。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不要穿有补丁或破口的袜子,以防脚的压力不均,影响血循环。纯棉五趾袜,可以使每个脚趾分开,透气性好,可有效地预防趾蹼间糜烂,对预防糖尿病足有一定的作用。

1.4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但洗脚前,一定要试水温,必要时使用温度计试水温,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温性肥皂清洗,

1.5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1.6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可自己利用足镜等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定期检查足部,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需尽早到医院就诊。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锐器自己修脚或是用有腐蚀作用的药膏涂抹,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足癣、甲癣、跖疣、胼胝、鸡眼等足部疾患,应积极治疗,以防感染。

2 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加之长期经济压力,甚至面对截肢的危险,容易使病人产生悲观、恐惧甚至绝望情绪,加强沟通,及时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病人和家属,使其了解,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是通知饮食控制、终生治疗、规律生活和适当体育锻炼而避免并发糖尿病足,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以消除悲观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解除焦虑紧张心理。可以与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家属和朋友多给予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的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建康指导

护理人员采用讲座、谈话发放小册子,图片。利用典型实例教育患者,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针对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的危险人群建立教育规划,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学性,增加足部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的知识,使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盒自我管理的自学性,增加足部防护意识。定期检测血糖,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二到三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进行检查。指导病人掌握并自觉执行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盒措施。为病人准备一份常用食物营养素含量和替换表,是指学会自我饮食调节。

第7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分析;预防 在干休所中,我们临床治疗老干部及家属遗属老年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发现其有低血糖症状相伴随,特别是那心肾功能不全些65岁以上的患者,有1/5左右出现低血糖症,在这其中伴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的患者仅占1/4[1]。做好初期的准确诊断工作,不仅对老干部患者的临床治疗,而且对其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就我们干休所36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做回顾分析,并简单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组的36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和12例,患者的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为75岁。上述病例与1999 年 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都相符合,均为 2 型糖尿病。

1.2临床表现 本组有24例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的程度不一样的表现,有着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肢体发凉等等;2例发生精神异常;有3例表现为视物模糊、嗜睡;2例发生昏迷;2例出现偏瘫;1例有癫痫样发作;2例没出现任何症状。检测出0.8~2.8 mmol/L的血糖,全部为阴性的尿糖与尿酮体。

1.3方法 对上述病例确诊是以临床症状、血糖值和尿液分析为基本依据,其中能进食的病情轻微患者,应让其把糖果、果汁或糖水等食物进行口服,能基本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不能进食的严重病情患者,应及时将50% 葡萄糖液静脉推注40~60 ml,并注射液静脉滴注10% 葡萄糖,若依然无法缓解可在10%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00~300 mg氢化可的松做静脉滴注。

2结果

经及时治疗本组的36例患者,其有34例(94.4%)立即缓解了低血糖症状,有2例(3.6%)还遗留着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不灵敏等症状。全部病例身上消失了症状与体征,恢复到正常的血糖,明显有病情好转。

3讨论

低血糖症这一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的引起原因很多,而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为其临床主要表现,通常的诊断标准为浓度小于 2.8mmol/L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有很多因素可导致发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用药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本组有18例(50%)属于这一情况。在大量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加了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本组有9例(25%)的低血糖为胰岛素所引发。这基本符合10%~25%使用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的文献相关报道[2]。由于在实际降糖成份的剂量方面把握不好,一些中药降糖药物或保健品就可能因过量服用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另一种原因是运动不合理。在本组中,过量运动导致降血糖有6例(16.77%),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可因运动而得到明显增加,大量运动后补充不及时,就有运动后低血糖症状出现。此外,并发症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组就有4例(11.11%)属于这一情况,对相当多的糖尿病老年患者来说,其基本都有着多样的基础疾病且病程也长,也有多样伴发症和不好的肝肾功能,代谢过程排泄降糖药也不快,低血糖反应就可因上升的游离的降糖药物浓度而产生[3]。

当通过降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必须对低血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这是由于糖尿病低血糖与高血糖有着基本差不多的危害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更为凶险。可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增加分泌低血糖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能导致高血糖的反映性,这非常不利于对对糖尿病的代谢实施的控制。另一方面,在机体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器官中,大脑为其一,血糖几乎提供了大脑所提供的所有能量,但极其有限的中枢神经组织本身的储备能量显然不够。所以,当低血糖出现了而补充又不及时,损伤大脑神经组织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一系列严重不适,如嗜睡、意识模糊、幻觉、烦躁等等情况就出现了,严重者可能有低血糖昏迷与不可逆的脑损伤等情况发生。

总之,在干休所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低血糖症应引起重视,尽早治疗是首要措施,同时,必须重视预防工作,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与家属对这一症状的基本知识有着必要的了解,从而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Veiny C.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J].Diabetes Metab,2005,31(2):5374-5381

第8篇

1糖尿病人容易招惹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不仅造成营养障碍,同时也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因此,很容易发生各类感染。在糖尿病人中,女性的尿路感染颇为常见。糖尿病人患结核的机会较正常人高3~5倍。唐代诗人杜甫也患有糖尿病,他在给友人的诗中写道:“我多长卿病,肺枯渴太甚”。说明他并发了肺结核。长卿,指的是西汉大词赋家司马相如,他也患了糖尿病,司马相如在诗中提到自己肺部病况时说:“肺竭久衰”、“高秋流肺气”,表明他也并发了肺结核。合并结核的糖尿病人大多无明显的结核症状,而且又很容易扩散,尤应引起警惕。

皮肤是人体防御细菌与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染非常常见,如疮、疖、痈及下肢溃疡等。另有一种感染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警觉,那就是恶性外耳炎,其死亡率高达50%以上。该症多发生于3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所感染的细菌常是绿脓杆菌,患者出现耳痛、耳道流脓、发热等状,感染向深部组织发展,可侵犯腮腺、乳突、下颌关节及脑神经。游泳或使用助听器常常是诱因。此外糖尿病也易遭真菌(霉菌等)的感染,这类真菌大多为白色念珠菌;较常见的有会阴炎、阴道炎、皮肤瘙痒与口角炎,其中的霉菌性阴道炎对患者影响最大。

2糖尿病性口腔病: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可使糖尿病患者口腔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牙龈肿痛、出血、牙齿叩痛、松动甚至脱落,口腔粘膜溃疡等。口腔并发症常常成为发现糖尿病的信号和线索。

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梗塞,以腔隙性梗塞占首位。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患脑梗塞的几率增加了2~6倍,但脑出血较少见。并发脑梗塞者,常常会使糖尿病加重。

4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人因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易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皮破损,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脂类沉积形成斑块,又因高血糖和高糖基化蛋白,直接引起红细胞粘稠度增高,形成冠脉血栓而诱发心肌梗塞。

5糖尿病性眼病:高血糖可以侵犯眼球上的每一个部位,如结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以视网膜的病变最为严重。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在10~15年就有可能并发眼病,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而视网膜病变则是糖尿病人致盲的主要原因。

6糖尿病性肾病:这是糖尿病又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往往是决定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信号,标志着患者的肾功能将每况愈下。可以认为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人具有特征性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与肾小球肾炎具有较相似的表现,即出现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等。如果出现严重蛋白尿,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糖尿病肾病患者如血浆尿素氮超过60毫克/分升以上,其中的多数患者将于二三年左右涉临终末。所以说,糖尿病人一旦并发肾病,便很难逆转。

7糖尿病性胃病:凡病程超过8年的糖尿病患者,大约有10%的人会发生本病,主要包括胃炎、胃轻瘫、胃潴留等。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疼痛及胃蠕动功能减弱。糖尿病人本来都有个“好胃口”,如果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应当考虑为糖尿病胃病。糖尿病性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8糖尿病性肠病:本病是糖尿病所致植物神经病变中的又一个较为突出的并发症。伴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20%的人可发生肠功能紊乱。主要症状为顽固性、间断性的腹泻,其中的1/3患者伴有脂肪泻,多为无痛性腹泻,每日至少3~5次,大便培养常呈阴性。

9糖尿病性肝病:糖尿病对肝脏的侵犯主要是脂肪肝的形成,因为,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的情况下,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迫使体内脂肪组织分解,游离脂肪酸明显增加,肝脏内中性脂肪合成亢进,从而促进了脂肪在肝细胞的堆积。脂肪肝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且是可逆性疾病,控制病因可使脂肪肝得到控制和改善,主要是积极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者应同时降脂治疗,伴有肥胖者宜减轻体重。同时要绝对禁酒,对肝细胞有损害的药物要慎用或禁用。

10糖尿病性阳萎:男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障碍,常见的表现有阳萎、减退、逆行及。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者的阳萎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这是因为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男性生殖系统(尤其是)血流量减少,如再有精神因素参与,往往使阳萎加重。

1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周围神经营养不良。反复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也是诱因之一。所累及的通常为四肢运动与末梢神经。患者开始仅有皮肤感觉障碍,四肢体表远端有蚁行感,进一步发展则有手足麻木,甚至有带手套、穿袜子样的感觉,也有的病人有脚踩棉花胎样的感觉。当周围神经病变严重时,四肢疼痛不堪,令人难以忍受。对此,现尚无确切的特效疗法,唯有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前提下,应用一些神经调节和营养类药物。

12糖尿病性足痛:本病俗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主要因高血糖、高血脂引起血液的高粘稠状态,使血流缓慢、血液淤滞,组织缺氧,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性和缺血性病变。开始时仅下肢浮肿、感觉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足部受到外伤如烧伤、烫伤、冻伤等,就很容易引起感染,弄不好就会形成下肢溃疡,甚至酿成坏疽,如果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很可能遭受截肢的厄运。由于糖尿引起的下肢坏疽而需要截肢者,比一般病因所致者要高出20倍。故患有糖尿病者,应该重视腿部的保健。

13其他并发症:除了上面简述的急、慢性并发症属临床较为常见外,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在高血糖的“威胁”中,胆囊、胱膀、肌肉、骨骼、皮肤等均不能例外,如糖尿病患者易致胆结石;由于血糖升高引起膀胱敏感性降低、收缩无力而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的糖尿病性膀胱病(或称迟缓性膀胱);成为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另一种表现的糖尿病水疱病;由于糖尿病引起骨钙含量减少而骨质疏松的糖尿病性骨病;以及由神经病变所引发的糖尿病性水肿,均可以佐证。

第9篇

不论是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对孕妇与胎儿都是潜在性威胁,称之为孕妇与胎儿的“隐形杀手”。

糖尿瘸对孕妇的影响

患糖尿病的妇女受孕率低,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不孕率为2%。糖尿病妇女约2/3的人月经不调,重症病人由于生殖系统受影响,排卵不规则,影响受孕。即便受孕,各种妊娠并发症也远远大于非糖尿病妊娠者。

流产率高 糖尿病病人怀孕后自然流产率达15%左右,主要是由于生殖内分泌失调所致。妊高征多 糖尿病妊娠者患妊高征的机率是正常妊娠者3~4倍。主要是由于高血糖使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多,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等所致。

心肺负担加重 糖尿病妊娠者羊水过多,加重孕妇心肺负担,使孕妇心肺功能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泌尿系统感染率高 糖尿病妊娠者抵抗力下降,由于增大的子宫尿路压迫,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同时患者白细胞吞噬作用下降,易产生泌尿系感染性败血症。

滞产多 临产时,由于患者对葡萄糖利用障碍,子宫肌及其辅助组织器官能量供应不足,收缩无力而导致滞产。

产后出血多 因为子宫收缩力较差,子宫肌纤维间血管开口不能正常闭合,异致产后出血多,甚至大出血。

糖尿瘸对胎儿的影响

畸胎率寓 糖尿病妊娠者畸形胎儿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2―3倍。畸形多见于骨骼、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孕期的高血糖成低血糖均可引起胎儿畸形。

巨大胎儿多 巨大胎儿是指出生时胎儿体重大于4千克以上者。糖尿病患者形成巨大胎儿机率比正常妊娠者高得多,造成分娩困难,难产率高,胎儿与孕妇死亡率相应增加。

围产儿死亡率增加 由于糖尿病导致胎盘功能障碍,供氧量减少,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窒息、死亡。

早产儿多 糖尿病患者对妊娠耐受力差,加之胎儿巨大,需要营养物质与氧分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导致早产增多。

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影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尿病患者生育后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肺脏发育不健全,可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新生儿及婴幼儿低血糖 糖尿病孕妇自身血糖水平越高,其新生儿、婴幼儿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

新生儿及婴幼儿相关疾病 糖尿病妊娠者的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低血钙、低血磷等异常情况,对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

妊娠合并糖尿病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其预防措施要区别对待。

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应积极治疗糖尿病,治疗期间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待糖尿病病情完全控制后,选择血糖控制最佳时期怀孕。妊娠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波动。

第10篇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性低血糖,主要是由过量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其他某些药物引起,也可由服药后未按时进餐造成;另一种是自发性低血糖,可见于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多与精神状态、体质情况、饮食与运动过度有关。其中,有三类药物容易引起低血糖,患者需提高警惕。

引起低血糖的三类药物

1.胰岛素胰岛素是最容易导致低血糖的降糖药物。引起低血糖多与胰岛素的不规范应用相关。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少于预混胰岛素,但易出现夜间低血糖。此外,胰岛素联合磺脲类降糖药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

2.胰岛素促泌剂使用中、长效磺脲类降糖药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的概率可高达20%,其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慢、持久、不典型,也最危险。

3.其他口服药物部分抗感染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心脑血管药物,如卡托普利、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特殊情况下也可引起低血糖。

应对低血糖措施

为了防范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在家中、车中或单位常备糖果、巧克力等食品,以备不时之需。当低血糖发生时,首先要采取自救措施,意识清楚的患者一般可先吃15~20克糖类食品(以葡萄糖为佳),后吃含淀粉类食物,如饼干等,每15分钟监测1次血糖。使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需高度警惕,不能大意。其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查找导致低血糖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出现低血糖昏迷,有条件者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液20~40 毫升静脉推注,并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平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运动引起的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独使用很少引起低血糖,但若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仍可能发生低血糖。此外,原有无症状性低血糖、长期胰岛素治疗、病程过长(10年及10年以上)及年龄高于70岁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表现形式多样

第11篇

我们的心脏片刻不可休息

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有我们的心脏是唯一一个片刻不可休息的器官,当我们的生命在母亲体内开始孕育时,心脏就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需要,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了许多威胁心脏健康的因素出现,比如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心脏疾患的发生,让心脏逐渐不堪重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年轻不代表心血管健康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新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200万和50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患心血管病,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也就是说,每10.5 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不但高发而且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不等于心血管就健康。年轻人患心血管疾病,大多与工作压力大,不注意好好休息有关。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对心血管疾病要积极防御

要想拥有一颗永远健康年轻的心脏,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防御工作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每天至少吃五种以上蔬菜和水果,少摄入饱和脂肪,低盐饮食;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身体活动;戒烟限酒,戒烟后一年,冠心病的发作风险可下降一半,而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和体重增加;控制体重,减小腰围,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超标的人群要积极进行减肥;学会自己减压和放松,因为压力是心脏病和中风的直接危险因素;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肥胖的患者,除了上述防御措施外,还应采取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保护心血管的中成药和阿司匹林、降脂药等,医学界倡导预防心血管病的“金三角”方案就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含有五种独特的虫类药成分,其中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以清除血管中的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抗凝集的血小板,能使血液中的“垃圾”一扫而净无法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使血流顺畅,心脏供血恢复正常。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阻止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以起到稳定或消融的作用,可以增加斑块包膜的厚度,并且可以改善血管的硬化,能有效防止斑块破裂,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通心络胶囊稳定斑块这一良好疗效不仅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实验证实,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12篇

【关键词】猝死;病因分析;预防措施

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临床上遇到的死亡患者中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遇到的死亡患者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1],39份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

1.2 方法 将39份心源性猝死病例分别按病因、诱发因素、猝死规律、心电图显示、现场心肺脑复苏抢救经过及生存与死亡的转归,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病因 在39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30例,占76.9%;心肌病5例,占12.8%;心律失常4例,占10.3%。

2.2 诱发因素 受不良情绪刺激者22例,占56.4%,劳累者17例,占43.6%。

2.3 猝死规律 春季4例,占10.3%,夏季6例,占15.4%;秋季10例,占25.6%;冬季19例,占48.7%。

2.4 心电图显示 心室颤动30例,占76.9%;短阵室速,RonT现象继发室颤6例,占15.4%;心室停顿3例,占7.7%。

2.5 心肺脑复苏抢救转归 复苏抢救成功19例,占48.7%,死亡20例占51.3%。

3 讨论

3.1 猝死病因

3.1.1 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是主要病因,冠心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引发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2]。

3.1.2 不良情绪刺激与劳累易发生心血管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焦虑、恐惧、愤怒、激动、噩梦等,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在心脏结构异常情况下,加之某些功能改变,可影响心肌的稳定性,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应急时心肌面临暂时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危害,导致心室颤动而发生猝死。

3.1.3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因气温下降,冷空气易使人体小动脉收缩、痉挛、冬季运动量小,饮水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微小血栓易形成,易引起微循环障碍或栓塞等因素。

3.2 心肺脑复苏抢救 本组心源性猝死39例中有19例在猝死发生5~10 min内即刻现场按CPR程序,ABC的顺序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其余20例均在10~20 min后进行CPR抢救无一例成功,符合文献报道[3]。

3.3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心脏骤停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在预防心脏骤停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4]。

3.3.1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性较高。应及时选用抗心肌缺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做好冠心病的一、二级的预防治疗。

3.3.2 心律失常,尤其是频发、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发现,如用心电图临测或24 h全息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心室晚电位、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心室的异位兴奋灶。及时选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应用β阻断剂或用消蚀术等方法处理,抑制或消除这些异位兴奋灶,对预防心源性卒死的发生很有帮助。

3.3.3 对三高患者(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应及时治疗,通过预防性服药,能有效挽救心脏骤停高危险因素患者的生命。如血胆固醇偏高者每天服用调脂药舒降之(辛伐他汀)40 mg,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心脏病危险事件的发生。如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大并发症时,每天服用氯沙坦(科素亚)除治疗高血压外,还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对高血糖患者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轻对心血管的损害,对预防心源性猝死有益。

3.3.4 对因受不良情绪刺激和劳累诱发的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心理治疗。脱离引起精神紧张的社会、工作、生活环境,应用镇静或抗焦虑药及β阻断剂。

3.3.5 由于心源性猝死可以在家中、工作地点或于其场所随时随地发生,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半数患者生前无症状。因此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的知识教育,使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都能掌握这一措施,则一旦发现立即就地抢救,同时教育人民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防病和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性治疗;对尽可能的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68.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50.

第13篇

关键词:老年群体三高宣传预防急救效果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related departments of the Railway Enterprise for retired workers health investigating 180 cases collected in the course of three high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sugar, high blood fat) patients for the study, more objects based on conventional medicin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personnel to three high-publicity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hope aroused much public concern and attention.

Keywords: older age groups three high preventive effect analysis of first-aid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从临床医学的研究角度上来说,通常将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病症定义为我们俗称的“三高” [1]。从相关调查研究资料当中不难看出:三高病症一直以来都是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综合疾病。除常规性的临床治疗以外,针对老年群体进行三高病症及相关急救措施的宣传与落实有着重要作用[2]。本文现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随访调查中出现三高症状的老年患者共计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三高患者共计120例,女性患者共计60例。全体患者年龄在52~71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59.8±7.4)岁。患者三高症状存在时间均在一年以上,且通过服用降压类、降血糖类以及降脂类药物,三高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1.2 方法 安排专人针对以上180例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即在患者正常服用降压类、降血糖类以及降脂类药物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患者有关三高疾病的认知与急救措施宣传运用。在此过程当中鼓励患者在服药期间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平衡的膳食结构,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与此同时,针对三高类病症基本医护常识向患者家属进行宣传[3],树立老年病患及患者家属对于治愈三高病症的积极性,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当中。三个月后针对患者对三高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患者对三高疾病的控制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调查。

2 结果

2.1 老年群体患者对三高病症的认识程度分析:通过以上宣传方法的有效落实,三个月后老年群体患者对于三高病症的认知程度如下表所示(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将老年群体患者对三高病症了解与一般了解类型划分为宣传预防教育有效的话,此过程当中对于三高疾病的宣传教育有效率为83%,效果显著。

表1:三个月后老年群体患者对于三高病症的认知程度示意表

2.2 老年群体患者对三高疾病的控制程度分析:通过以上宣传预防措施以及急救措施的有效落实,三个月后老年群体患者对于三高病症的控制程度如下表所示(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将老年群体患者对三高疾病的有效控制与好转划分为宣传预防及急救措施落实有效的话,此过程当中对于三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为89%,同样效果显著。

表2:三个月后老年群体患者对于三高病症的控制程度示意表

3 讨论

通过本文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在针对老年群体三高患者进行常规性临床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有关三高病症基本病理知识与急救措施的宣传工作能够使老年群体对自身患者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与了解。基于对病情的正确认识树立治愈疾病积极性,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相关工作的开展。现阶段,临床研究中针对老年群体三高问题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配合饮食习惯规范性治疗所开展的[4]。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针对老年群体三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均衡的营养摄入问题进行处理与改善是极为关键的。

与此同时,从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的分析角度上来说,三高症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瞬时性的危机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三高症状是能够被忽视的。如果老年群体三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三高病症的治疗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样可能导致老年群体患者出现卒中,死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针对老年群体三高症患者进行宣传预防的过程当中,应当鼓励患者对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改变,合理控制饮食选择与饮食时间,同样可起到有效控制各种伴随性病症问题的产生与蔓延。

本文实验当中发现,针对老年群体宣传预防三高以及急救措施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群体三高症患者对于三高疾病基本知识的认知,建立对三高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还能够辅助常规治疗方式的开展,并获取显著的三高疾病控制结果,综合效果极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翟宏丽.高强.王丽等.民航学院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情况调查. [J].中国校医.2003.17.(04).335-336.

[2] 栾玉明.刘达雄.广州市海珠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模式探讨.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06).576-578.

[3] 苏定冯.恢复受损的ABR功能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策略. [J].生命科学.2006.18.(01).1-3.

第14篇

关键词 糖尿病 低血糖并发症 病因 症状和预后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35-03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将葡萄糖的来源和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就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即空腹血糖4~6 mmol/L,餐后2 h血糖4.0~7.8 mmol/L。该平衡被破坏时就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同时,血糖浓度低于3.8 mmol/L,就可确诊为低血糖。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还将其分为轻中度(2.2~3.8 mmol/L)和重度(低于2.2 mmol/L)。重度低血糖患者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提供碳水化合物、胰高血糖素或其他抢救措施[1]。血糖严重过低而又得不到及时和恰当处理,可导致患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所以糖尿病患者由于降糖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引发低血糖的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简要归纳和分析这一并发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后果和预防措施。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1次严重的低血糖和由此引发对身体的伤害会抵消长期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归纳如下[1-9]。

药物选择不当或过量摄入降血糖药物

据统计,60%以上的低血糖患者是由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常用降血糖药物引发低血糖的危险程度依次为胰岛素(经常性)、磺脲类(间或性)、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不发生或者偶尔发生)。另外,药物的协同效应,如阿司匹林、双氢克尿噻、β受体阻滞剂、ACEI会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导致低血糖发生。

肝肾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使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的代谢和肾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升高。

葡萄糖摄入、生成和吸收不足

如过度控制饮食可使葡萄糖摄入量太少,延迟用餐、肠胃炎和呕吐等亦可引起葡萄糖吸收不良,饮酒和肝病等可导致葡萄糖生成下降。

过度运动

过度运动使体内葡萄糖大量消耗,一般可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几小时之内出现低血糖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出现夜间低血糖。而且,发病次数与运动强度有关,间断性的高强度运动,比间断性的中等强度运动更易导致夜间低血糖。因此,尽管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应告诫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警惕低血糖(包括延迟性低血糖)的征兆和症状,同时,在需要的时候补充营养。

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受损

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觉察能力受损是引发低血糖的最危险因素。在健康人体,相对过量的胰岛素能通过上升调节血糖维持葡萄糖平衡,而这一机制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通常无法生效。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血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水平并不会相应下降,胰高血糖素水平也不会随之提高。而且,机体交感神经的反应性减弱,导致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受损。低血糖感知能力受损人群出现重度低血糖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6至17倍。

其他危险因素

其他危险因素有性别(女性高于男性)、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高者)、高龄人群(老年人每增长1岁,低血糖发生概率增大3%)、糖尿病病程(>15年)和有低血糖病史。不恰当的修改和调整治疗计划亦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低血糖发生时的症状和后果

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以及当时的血糖水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焦虑、颤抖、出汗和感觉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幻觉、易怒、头晕、视物不清、神志紊乱,抽搐和昏迷等。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低血糖发生后可引起诸多后续反应,包括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增加恐惧感和焦虑感,以及降低工作效率。如果症状严重,不良反应更大。据报道在曾出现轻中度低血糖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9.9%的患者担心症状再度发生,而在曾出现重度低血糖症状的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84.2%。不少患者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低血糖症状而摄入更多的食物,从而有可能导致血糖的再次升高[1-8,10]。

低血糖可使患者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与无低血糖发病史的患者相比,曾出现重度低血糖的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危险较高,而且发生率与发病次数呈正比,这是由于与其他脏器相比,低血糖对脑细胞的损伤最为严重。

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可增加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曾出现重度低血糖患者的大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非致命心肌梗塞、非致命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6.8%,而在其他患者中仅为10.2%,而且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发生率为19.5%,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9.0%。

此外,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的后果更为严重,例如,即便是轻微的低血糖引发的头晕可导致摔伤以致骨折。

避免或者减少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措施[1, 5-6,10]

制订个性化的控制标准

虽然一般的共识认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的控制目标为6.5%~7.0%,但是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可制订较为宽松的A1C目标(7.5%~8.0%):①有重度低血糖病史;②预估寿命有限;③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病史;④同时患有多种疾病;⑤长期患有糖尿病而经过干预性治疗仍难以到达原订A1C目标。

制订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将降血糖药物分为引发低血糖风险的低危和高危两类。胰岛素和磺脲类促胰岛细胞分泌药物属于高危类型。其他降血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TZD)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等被认为是低危药物。

在高危药物中,胰岛素引发低血糖的可能性最大。在胰岛素类药物中,与见效快的类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谷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等)相比,常规的人胰岛素见效慢、高峰迟缓、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低血糖。但是,见效快的胰岛素类药物比较容易引发即刻低血糖症状,尤其当食物摄入不适量或者延迟时。在磺脲类药物中,优降糖比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由于低风险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因此引发低血糖的风险最小,而且几乎不引发重度低血糖症状。然而,当低危药物(尤其是TZD)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同时使用时,引发低血糖的危险就会增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谨慎制订用药方案,嘱咐患者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和观察低血糖症状的出现,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在新的降血糖药物研发中,引发低血糖风险度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目前,已有2类新的降糖药物正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评估,它们在降糖的同时不容易引发低血糖症状,一类是半衰期超过24 h的超长效胰岛素,能带来超过42 h相对平稳和连贯的降血糖效果,如德谷胰岛素,其引发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另一类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Canagliflozin和Dapagliflozin,通过轻微的渗透性利尿和增加排尿降血糖。当它们以适当的剂量分别与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合用时几乎不发生低血糖症状。

患者教育和患者自理

实施患者教育和患者自理的目标是预防或减少低血糖症状的发生。一旦发生必须及时觉察,尽快治疗。与此同时,要找出诱发因素,修改糖尿病治疗方案。具体措施可归纳如下:①从治疗开始,医生就要对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包括有无低血糖发病史、症状是怎样被察觉的和如何应对的作全面的了解。要求患者在治疗和生活上,理解并严格遵守治疗计划的各个方面。医生需要就低血糖可能发生的症状向患者讲解,并且特别要警惕在夜间发病。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教育,解释低血糖的征兆,尤其是神经性低血糖症状,因为家人可帮助患者察觉低血糖的早期征兆和症状。另外,还要特别强调,患者不要在询问医生以前擅自服用治疗方案外的任何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草药。例如,有些患者因误认为消渴丸为中药降糖药,没有不良反应而擅自应用,导致低血糖频频发生。②医生要与患者共同制订自我监控血糖计划,并训练患者进行自测、记录结果。患者和家属必须定期查阅和熟悉计划内容,学会根据征兆、症状和血糖水平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一旦确诊为低血糖,就要通过补充食物脱离危险,特别要注意补充富含糖分的食物,如口服葡萄糖、巧克力、糖水和糖果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担心吃糖后血糖会升高,不敢吃,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就有可能引起脑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影响更大,后果更严重。如果症状严重,必须及时就诊或拨打急救中心电话求救。连续的血糖监测系统是目前发现未觉察低血糖的重要方法,有作者对早期妊娠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发现20例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在妊娠6~12周期间,有11例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主要在午夜至凌晨6点,说明连续检测血糖有助于监测未察觉的低血糖。HypoMon检测仪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低血糖监测装置, 通过测量人体生理参数(皮肤电阻、心率、QT间期等)的变化监测低血糖,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78%和93%。③与患者共同探讨发病原因(如未及时进餐、剧烈运动、过量乙醇摄入、用药方案变更等),及时修改治疗计划,包括调整药物种类、服用时间或剂量;修改A1C目标水平;改变饮食习惯(如食物种类和食量、进食时间和零食),以及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告知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等。④对于没有低血糖意识的患者,要通过教育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低血糖意识。对患者低血糖意识进行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给患者上课,讲解相关知识,并且通过日记和自估血糖方式训练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意识能力。经过6个月的训练,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低血糖的意识能力明显提高,察觉低血糖的临界值提高,能更好的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状。此外,这些患者所经历未察觉低血糖症状的次数,以及轻、重度低血糖发病率都有明显下降。

对于已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必须及时修改治疗方案。有研究报道,在出现轻中度低血糖症状时,给7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43%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改了胰岛素剂量;而在出现重度低血糖症状时,给78%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58%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改了胰岛素剂量。

综上所述,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多种因素可导致低血糖发生,过度的药物降糖治疗和患者缺乏低血糖意识为主要原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有效的患者教育和患者自理对于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发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医生、患者和家属三方面之间的配合也是防治低血糖并发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Tenzer-Iglesias P, Shannon MH. Managing hypoglycemia in primary care[J]. J Fam Pract, 2012, 61(10 suppl): S1-S8

陈月华, 孙士杰, 韩佳琳, 等. 糖尿病低血糖研究进展[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6(1): 66-67.

刘丽娜.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增刊1): 141.

方秀梅.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及原因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 4: 50-51.

孙丽静, 王运兴. 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情况综述[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7): 398-399.

唐雪.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8): 94-96.

何黎.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1): 99-100.

肖热风, 肖海霞, 赖怀恩.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J]. 亚太传统医学杂志, 2013, 9(7): 165-166.

赵雪霞.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16): 2090-2091.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48-1

我科从2006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34例,通过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病人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50~72岁,有糖尿病史6~30年,平均11.2年,糖化血红蛋白(HBAIC)8%~14.5%,平均11.04%;下肢血管B超显示有动脉粥样硬化者34例,血管重度狭窄4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8例,良好2例;肌电图检查符合周围神经病变的34例;诱发因素中,烫伤10例,误伤4例,足癣5例,鸡眼3例,甲沟炎10例,其他2例。

2结果

经治疗后,治愈、好转28例,6例无缓解。

3病因分析

3.1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美国每年因此而截肢者逾5万人,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1]。糖尿病健康教育滞后,从所选病例中可以看出,年龄大、病史长;病人在患糖尿病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健康教育,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而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出现缓慢,使患者在短期内没有看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影响了患者对足部预防的重视程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长期神经营养不良,自我护理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足部并发症,应尤为重视。

3.2血糖控制不良

对血糖的良好控制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最有利的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使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内膜不光滑或阻塞,血糖是合成糖蛋白的原料之一,血糖控制不良,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3.3周围血管病变

由于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因为蛋白质的糖基化使动脉壁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破坏,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局部血液灌注不良,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引起肢端坏死溃烂,本组34例病人均给予下肢血管B超,结果全部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度狭窄3例,局部血管闭塞1例。

3.4感染

由于血糖控制不良,组织内血糖升高,为细菌提供了培养基,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血运不良,抵抗力下降,血液灌注不良,局部组织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给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局部溃疡分泌物中可以查到致病菌。溃疡浅表,侵及皮层,多为G+球菌感染,波及肌层及骨、关节者,多为G-杆菌感染。

4护理

4.1有效控制血糖

近年来,2型糖尿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及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的认识。由于部分糖尿病病人早期并无症状,估计在出现糖尿病症状并确定临床诊断时,大约有3~5年的延迟,因此,部分糖尿病在得到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血糖控制相当重要。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病人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糖尿病足感染时,病人血糖增高,本组34例病人中,HBAIC平均11.04%,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糖和感染是相互影响的。血糖增高会加重感染,感染加重又会使血糖难以控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足部感染溃疡也会明显好转。为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糖尿病确诊后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联合治疗。随着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使部分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病人的血糖得到稳定且理想的控制。

4.2有效控制感染

有效控制感染,可以促进血糖的良好控制,因此,要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根据血糖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全身加局部用药,效果更好。

4.3足部溃疡的处理

局部采用清创的方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不能急于大面积清创,尤其是侵犯肌腱时,为保护肌腱的功能,避免肌腱萎缩坏死,更不能因清创而暴露肌腱。根据局部溃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紫草油纱布引流,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运,也可用654-2加胰岛素加抗生素局部湿敷。

5体会

因此,除了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外,应强调社区护理干预,加强督促和指导,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足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也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