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范文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第1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几乎就是教师照着书上的公式定理给解讲,讲完了就让同学做题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应付考试升学等。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个比方,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但具体到这个公式是从何来的,学生一概不知,考试时运用,记得公式的就做对了,不记得公式的就只能望卷兴叹,学生掌握不到位,课堂效率低,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时几乎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一个班上很可能就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听懂了,有一部分了解了,需要课后进一步学习才能掌握,还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直接没懂。这是低效的体现,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学生没有实现学习目的,导致学生白学,教师白教。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主要听,教师提问少,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的很少,久而久之,兴趣降低,自然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低下。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二、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及必要性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普遍效率低下,这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行,实现不了教学目的,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有得到充分挖掘,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面对种种函待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使上课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完全展现,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等。这些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地迈向更高的阶梯。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有些学生看来,初中数学比较枯燥乏味,研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以上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做了研究,以为:在课堂中实行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笔者的具体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学生小组方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点,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智力情况等。笔者在对小组成员分配中可参考以下搭配:①优差学生均衡搭配。笔者认为,优差学生搭配的分组方式,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针对性。这种分组方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具体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应相对平衡,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整体把握。在这种分组方式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给予促进,使得学困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取缔被动学习这种不良的学习方式。以上分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且可以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提倡。②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比较适合毕业班的学生。分层搭配分组方式的原则为:将学生按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也就是说,将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组为一组,将数学水平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的效果,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第2篇

一、认清高效数学教学的特征

1.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且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目标,才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2.力求做到“高收效,低消耗”

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学生在时间投入方面,是指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二是在结果方面,是指学生不但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有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时间是最为宝贵的,如果我们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没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那么对学生的损失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珍惜学生时间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室布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或组织学生进项一些有趣的制作。在校园内模拟商场、游乐场,也可以让学生走向街区,进行调查走访,获取所要的数学信息。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讨论交流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搞一些小发明、小创作之类的活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讲解思路,最后教师得出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500米。小红每分钟走20米。小明每分钟走30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同时,小明带的小狗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奔向小红,遇到小红后立即回头奔向小明。遇到小明后又立即奔向小红。如此往返,直至两人相遇。问:小狗一共跑了多远。

我和学生研究这道题目的时候,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讨。学生的传统做法是把小狗所走的各段路程加起来。这样,好几个量都是变化的,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各个面露难色。这时,我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量是不变的,我们能不能从不变量入手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继续探讨。他们发现:小狗所用的时间和小红小明相遇的时间是相等的,那么小狗所走的路程就很容易算出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思维,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课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受感性支配。对一个老师的情感,往往决定了他对这门课的兴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在生活上对学生以朋友待之,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乐学、爱学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精心设计练习,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87-01

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的是要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将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等背道而驰。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观念滞后。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一些教师还是“换汤不换药”,因循守旧,懒于尝试和创新。有的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害怕进行改革学生的成绩下滑,教师缺乏新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这也是大部分不敢于尝试的教师的真正原因。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成绩虽然没有下滑,但是教师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学生只学到了数学知识却没有数学能力。

其次,教学目标单一。新课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教师讲,学生听,课下进行练习,从而巩固数学知识,这种看似科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未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创新、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只锻炼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运算和推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较少,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现象非常普遍,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灌输而轻视学生参与。例如,教师在讲“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单元检测试卷课,从第一题一直讲到下课,在讲课过程中也没有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更没有抽学生回答问题,要是涉及到知识点的教师就讲一遍,学生也没有乱说乱动现象,大部分学生表情呆滞,因此,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且,初中数学教学也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联系较少,教学与生活相脱节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1)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新课改后,数学教材中增添了很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如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图片、数据等,能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技术,为学生展示成对称的图形,如翅膀成轴对称的蝴蝶或者蜜蜂等,展示的会飞的动物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很容易就接受和明白其含义。

(2)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情境,让复杂知识简单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的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教师在讲解同一类型的函数图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时,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有限,这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如在研究二次函数y= ax2+ bx+ c(a≠0) 的图象和性质中, 对于函数 y= x2、y= x2- 1 以及 y= x2+1 的形状是否相同时,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技术,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为学生直观演示函数的变化图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教师引导的密切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除了创设情境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根据课程需要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合作能够实现教学互动、互促,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自身能力进行设置,而小组合作更需要教师在大量的教学案例中总结出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方案,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一方面检查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一方面总结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引导,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面对和探究的课题。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他们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不断减少,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就更少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让他们学习完初中的全部数学课程,并且一部分成绩较好的要送入重点高中,继续学习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另一部分要送入中职学校,学习走入社会做工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寻求和探究高效课堂教学。

1 “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来开展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如何操作?这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需要寻找的答案!有一天,某校管教学的副校长,在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宣读了某省某校的教学经验,他们的经验是:一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5分钟,完全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整个学校学生成绩得到了飙升,大家听完后觉得不太现实。后来,笔者尝试着:把一个教学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将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一上课教师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自我感觉效果有些。但没有坚持,也很不完善。直到2011年的一天,学校请到谢仲卿教授为我们作了关于“两先两后”与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这才使我感觉真正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良方。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更缺乏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谢仲卿教授介绍的“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对学生,相信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交流合作并取得成功。对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以学定教,提高教的效率,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学生先学先练先探究反馈的信息来讲课。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来的,而是靠“做”来的,即实践出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先听后做;“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则是先做后听。具体的就是:先做后教,先练后导。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是高效课堂教学必备的氛围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有效研究数学,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全体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部分参与;并发挥其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作用。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老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一个宽松、活跃的良好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大脑皮层会产生极度兴奋,自觉忘记疲劳和辛苦,思维与记忆将进入最佳状态,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数学科长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上课是不管纪律的,管纪律太杀“风景”,管纪律是班主任的事。笔者认为这句话不全对,但也有他的道理:保证了课堂气氛的宽松、与活跃,师生平等,人心舒畅,学生群体自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主体地位、主体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所以我们数学科长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全年级前茅。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作为基础。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

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的点点滴滴,一道解答题的分析,一个证明题的书写与指导,学习方法的交流,知识点的归纳与小结,数学易错题的收集,以及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使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忘记疲劳与辛苦而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有所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3 兴趣是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阶梯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密切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的创造性、科学性的劳动过程。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完成这一劳动过程的必备条件。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新教材在每个章节都安排有探究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它又服务于实践;它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不完,研究不尽;同时它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将会使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聪明。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的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

(上接95页)

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ab=a′b′、ac=

a′c′、bc=b′c′、∠a=∠a′、∠b=∠b′、∠c=∠c′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画出的三角形与原abc是不一定全等的,至少要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才有可能全等;其中如果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及另外几种判定方法。通过这种探究而获取到的知识,既记得牢,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真正理解新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有人说: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探究”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第5篇

一、精心备课

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个人初备、集体备课和个人细备三次备课。个人初备过程中,定好目标,典型例题教师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集体备课时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个人细备时教师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分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的几点

1.先学后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预习分为整体预习、周预习和单课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阅读下学期教材。周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预习下周要学内容,重点是找出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做好记录。单课预习指每次上课前的针对性预习,即我们平时进行的预习。这些预习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

2.精讲勤练。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练习。

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4.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5.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教师要适时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2.课堂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在课本上要勾画;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

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根据我们平常教学经验大家知道要及时进行一些反馈性练习,如当堂练习中的面批面改,以及小卷测试等,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成绩。

第6篇

【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互动;高效;效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

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当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教师作为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的新型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通过讨论、交流对话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互动式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优势: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领导者,而学生被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没有互动,造成了知识的传播仅仅是单方向的灌输,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不符合新的教育形式的要求。而采用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与老师建立沟通的纽带关系,教师不会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学生不再害怕因回答有所偏颇而受到老师的质疑或其他消极评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讨论中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而且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带着自信积极去提高自己。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一中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下“正襟危坐”的倾听者,而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与老师或同伴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仔细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或见解,清晰地为别人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一起进行合作、交流。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愿地与他人交流数学知识,而且也在不断的互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兴趣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的最好的力量,初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体系上还是内容数量上都与小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这样的突然变化,许多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没有兴趣学数学,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而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根据所讲的知识创立相应的情境,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交流,积极思考,在这样不断的探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多元化的开发,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互动促高效的具体途径

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互动促高效的具体途径主要有:

(一)提前备好课,为互动式课堂做好准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备课室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提前做好备课工作,能够为课堂的顺利开展与进行提供基本保证。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例如:在讲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在备课时要紧密结合生活,为学生创立情景,启发学生用数学思维参与到互动课堂中。比如说:在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三只羊,要用到数字“1”、“3”,没有人就记作“0”,那么冬天北方城市的气温常常是“零下10度”,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这些用数字都怎么表示呢?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再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进行讨论解决。这样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之中,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在互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互动效果。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虽然也有跟学生的互动,但只是表面上象征性的给与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大部分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学生没有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互动、探讨,造成互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想提高互动效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深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初中数学“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之前都学过或者认识那些图形,学生会说:“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这些都是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见到的还有哪些,比如说:“房屋建筑、水杯、沙漏”等等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互动效果。

(三)在互动结束时,及时对学生的互动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与反馈,因此,教师在结束互动课堂时,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老师在互动中注意自己了,让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很近,这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有自信继续努力,为以后的互动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手段,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热情与兴趣,还能够在互动中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良好性格的发展以及科学认知态度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认真的贯彻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5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现代教育研究者们对初中时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期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将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尽管初中在小、中、高等时期里占据重要地位,对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承前顾后”的作用。但初中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要与其它两个时期相互统一,这是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特点。

(二)复杂性。无论是有理数运算或者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均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很难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的运算技巧,这些复杂性特点对学生个人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而并非单独集中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前期是一个准备环节,注重数学课堂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熟悉教材。掌握数学教材的组成结构,熟悉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数学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书本教材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展开教学[1]。但是,对于一些潜在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书本且深入研究。如:有理数这一章节里,教师不仅要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内容,还应熟悉教材中对有理数符号的应用,在课堂上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前期组织好教学方案且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是很关键的,其关系到后续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结合此次课堂的授课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适当地规划编排,从而实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如: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有理数方面的素材,以此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流程的编排,从加、减、乘、除等方面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制作课件。教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开始普遍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辅助教师用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书本教材。新课标体系下,许多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师,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书本教材,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制作教学课件,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也易于学生对数字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堂过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理数教学里,可注重学生对数字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划分等知识,经过适当地引导便可取得教学成效[2]。但是,面对几何知识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如:“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我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等三个基本线形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讲解知识才能让学生领悟书本教材的内涵,掌握数字、图形等知识的规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应深入性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为例,除了在理论上对两种线形进行阐述外,还必须画出两种线图以作对比。可从“是否存在焦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把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内在区别。

(三)能力训练。数学能力主要是针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说,全面训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做题能力。如:分式方程教学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转换能力,通过适当地习题训练,使初中生对分子、分母的换算更加熟悉,简化分式结构再进行计算;勾股定理教学中,学生掌握两个直角边与一个斜边关系后,选定不同尺寸的直角三角形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运算训练,既锻炼了数字运算能力,也牢固地掌握了定理的本质内涵。

总之,数学学科在许多行业研究中均得到了推广使用,自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以来,数学就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学科内容,一直延续着其日常教学活动方案的执行。制定教学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应详细地了解初中数学的特殊性,以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季广成.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现代数学,2009.14(1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策划者和参与者。在提倡减负背景下,当前有很多教师课堂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笔者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教学实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应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从理念上、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对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用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这样可以弱化数学知识的枯燥感。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一章时,教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把直尺,测出旗杆的高度和鱼塘的宽度吗?”“这些应该怎么去测量呢?”让学生对整个问题充满了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的,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安排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

听十遍不如做一遍,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合理地安排一个强效、短时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方式的效果反馈给教师,可以让教师较早地发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正,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不便。笔者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在课堂的最后留下15分钟的时间来做课堂练习,如果时间过短将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如果过长就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课堂练习要循序渐进,实行分层练习,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易到难。最底层为基础层,检查学生对书本中基础公式的运用;其次是提高层,检查学生运用公式的灵敏度,做习题时是否能够很迅速地对公式进行变形运用;最后是创新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在一些与生活实践有关的应用题中,考查他们对公式的创新综合性运用。

四、创建和谐、民主、愉悦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严肃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充满尊敬。同样也是因为这样,让学生对教师心存“敌意”。要实现高效课堂,前提便是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高效的教师,更需要高效的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活动中,和谐、民主、愉悦的师生情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情感输入,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沐浴在教师的关爱中,不断增强自信,克服畏难心理,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期待与信任。特别是针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尊重和关心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五、善于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传统的初中数学评价方式是采取考试的形式,但考试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的评价方式要有所改革,除了考试成绩外,平时的表现也应算在成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高效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能及时给予鼓励, 发现学生解题出错时不应该直接批评,应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倾听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以减少学生心中来自于教师和知识的压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使课堂焕发出积极的活力,激发学生全部的潜力,将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初中数学课堂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

当前许多教师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用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县教研室为了促进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聘请我县教育专家认真编写了一套适合我县学情、生情的导学案,以便我县教师有章可循、参照实施。可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我县的部分教师为了减少劳动量,就直接使用了导学案,根本不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盲目跟进,机械使用,以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按照导学案的编排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不负责任的模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导学案的使用价值,致使使用者的课堂效率是低效的、零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从而产生了对“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

误区之二: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于是一些老师就片面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于是在我县高效课堂教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小老师,拿着教鞭,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代表着各自的小组积极地发言,大胆地在课堂中展示着自我。这样做的好处确实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老师也渐渐地淡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讲台。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确实能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但是,本人坚持认为:学生决不能代替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老师的灵敏度与洞察力,学生也没有老师的丰富知识与高深的教育机智。所以,本人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关键知识点必须由老师传授讲解,不能以“学生展示”代替“教师讲解”。

误区之三:以“掌声”代替“鞭策”。

我县“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这也是我县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运用课堂教育评价体系,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语言。”这都是本次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于是在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中,老师们把教育评价真正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黑板上出现了每个小组绚丽的名称,代表着成绩的五角星也赫然醒目,课堂中出现了噼里啪啦的掌声。尤其是在各级此类观摩课中,掌声更是连绵不绝,忽而热烈,忽而轻快,忽而杂乱无章。而真正发自内心给予的掌声是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麻木的和机械的掌声。这就让接受掌声和给予掌声的学生都感到很尴尬和很无奈。教学中不能没有鞭策,否则,这样的教学就是不完美的。

误区之四:只重视“形似”而忽视了“神似”。

改革之初,大家确实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老师的角色彻底转变了,学生的成绩好像也真的“提高”了。这样的改变让老师们感到惊喜,让学习变成了乐趣,让学校出现了勃勃生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新鲜感没有了,积极性降低了,于是借助座位的便利说起了悄悄话,有的甚至拉起了小手。更令老师措手不及的是学生的小动作更加隐蔽、更加大胆甚至是肆无忌惮。于是许多教师有点力不从心,个别老师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堂纪律都无法维持,这样的课堂又怎会高效?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探究性教学。

在“三为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引下,我县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排对探究性教学非常重视。本人坚持认为,初中数学中的有关公理、定理、性质、数学思想的教学,如果过分偏重于通过探究性教学去获得,那将是徒劳的,因为初中学生是无法通过一两节课时间就能探究出诸如勾股定理、韦达定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是严肃的,数学也是严格的,数学更是严谨的,不是通过学生的随便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及时反思,走出误区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现如今,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想法和理念,主张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更具创意性、个性化与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此类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能营造更为轻松、快乐的氛围,从而可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条件。为便于学生获取更为详细的数学知识点,应重视对数学教学的规范性设计,规范设计流程,确定好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了解到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限制与影响,使得整个初中数学在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全面的突破,从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初中数学效率与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1.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且其主要是将讲授内容作为核心点,在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所忽略,最终使得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全面提升。2.实施教学时,教师未提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师生间的沟通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学生丧失一定的学习兴趣。3.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通常更为重视理论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严重缺失,且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点无法和实际生活进行明确联系,进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始终采取涂鸦式教学,尽管学生成绩也能有所提升,但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此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环境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三、基于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意识到初中教学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兴趣、数学能力等的不同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能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便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况,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计划,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偏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应适度降低教学目标,旨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能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借助多媒体打造趣味课堂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基础教学设施,主要是以多媒体为重要平台和载体,来丰富与优化整个教学系统,主要是借助电子系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处理,让抽象知识点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对知识点格式的转换,能充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轻松、愉悦,便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速度。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内容时,为便于初中生更为科学地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意识到三种线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力更强。借助多媒体平台,能将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基本形态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利于加深学生对几种线条的记忆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3.创设趣味性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纵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现状,为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应从教学模式上着手,选择更具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创设成为一种最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为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应强调情境创设的个性化与趣味性,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元素,让整个情境更为充实、更为丰富。数学知识点通常会比较抽象,若学生抽象性思维不强,且想象力不丰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在思维上受到限制,进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教学内容要与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相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的相关内容时,为锻炼学生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能力,可借助电子平台来展示路口车辆统计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来计算路口车辆平均每天的经过数量,还要对车辆类型进行统计,能让学生及时地联系日常生活,从而把握数学统计技巧与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是终结性评价,仅仅通过最终的考核成绩单来评判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是不合理的。为应对此类问题,应重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相互结合,主要凸显教学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让整个教学系统变得更为完善,也是现代教学改革亟待完善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应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变革,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模式,都实现了质的转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体系中,应合理配置课堂教学内容,应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模式要呈现个性化、趣味性特点,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90+104.

[2]蒋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9):117.

[3]孔强志.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17):53-54.

第11篇

一、设置数学背景的方式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中,教师应该按照设计数学背景的模式进行数学目的的引导,使得增强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相关知识模式的设计,比如在《勾股定理》的课程安排中,可以先讲述一个故事:小明买了一张底面边长为260cm正方形的床垫回家,回到家之后才发现按照他们家门高250cm,宽100cm的距离并不能将床垫送到房间内,在传送的过程中,还不能将床垫进行弯曲,对于该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让同学们按照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想象,并对相关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这种问题设置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将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充分的调动,并且,还可以将数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针对性的展现,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种习惯的培养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接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由于初中的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本身就属于一种比较枯燥的学科,想要将学生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就应该按照学生的个性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优化,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可以使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设计,比如在讲述乘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使用折纸的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的累计,这种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展现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相关课程问题的设计中,还应该进行问题悬念的设计,使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从而保证初中数学高效学习目标的展现。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课程优化中,可以按照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分组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更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还可以按照学生自身的优势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充分的展现,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提升。小组教学的模式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按照相互知识交流的模式进行相关内容的结合,在最终的结果完善中,也有比较全面的展现,在该学习状态的培养中,教师就是一位引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在新课程的要求中也有针对性的展现,将课程的主体变成学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课程中进行自我思维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间接性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按照以上的教学优化,可以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实现高效课程目标的展现。高效课程的规划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充分的结合,将数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渗透,在使用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数学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讨论。高效课程的实施可以按照现实社会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提升,以便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12篇

一、初中数学教师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也不断加重,初中数学的学习,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授课教师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特别注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宣读,而不对书本中的定义、定理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增加科学合理的板书

第1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枯燥而深奥的数学原理,具有重要作用。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我根据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探索高效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喜欢与老师作对或唱反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需要充分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应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产生较高的听课积极性,有活跃的思维和迅速的反应。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中教师为了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真正提升,应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基础,并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对每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确定。首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应掌握教材的关键点、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1)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未知的数学法则、规律等进行前置应用。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充分激发起来,进而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可先进行这样的导入:依次折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张5次,对纸张的厚度进行列式和计算,引导学生观察纸张的厚度是否在成倍增长。教师就此引申提问:若一层楼的高度是3米,那么连续折叠20次0.1毫米的纸,会有多少层楼高?要想超过珠穆朗玛峰,要折叠多少次?这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最后公布答案:若连续折叠20次,高度会达到35层楼,而若要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则要连续折叠27次。学生得到答案之后,感到无比兴奋和震惊,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觉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容易理解、枯燥而又乏味。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施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圆周角”的知识时,可对以下活动情境进行设计:安排学生做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再画出对应的圆心角。对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分别进行测量,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再做任意的圆周角,看结论是否相同。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得出关于圆周角的结论,最后再证明结论,通过顺畅而自然的引入活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

对认知目标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就是安排高效的课堂练习。安排有效、短时和紧凑的课堂练习,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同时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而帮助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重要手段,就是有效的课堂练习。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课堂练习的最佳时间。课堂练习可采用分层练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和分层递进练习。为了保证练习时间,应将教学时间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对课堂教学管理时间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有效调控。

5.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反馈是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向预期目标发展的前提。通过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肯定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对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调整。同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我评价,能够对数学的学习进行有效改善。在课堂和课后时间,教师应就学习心得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应满怀耐心和爱心地和学生交往,建立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结语

要建立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和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学实践主动进行探索,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国强.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王建荣.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3]李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华章,2011(17).

[4]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1(05).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创设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与同行教师分享,以求共同进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一个良好开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往往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果,引起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比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刚和同学五个人一块去植树,10分钟他们可以种植5棵树,请问1小时内小刚和同学五个人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树?他们每个人分别种植了多少棵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首先必须明白时间的对应关系即:1小时等于60分钟,然后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参与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启动机”的角色,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这一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的四边形和圆的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进行圆和四边形图形的制造,并让他们制图的过程中思考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再对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原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9-02

在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相应的有必要做相应改革,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有必要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进行新的探讨,并在新的教学课堂设计原则下,研究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下,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并在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创新。

一、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建构性学习方式原则。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建构性的学习方式原则是值得提倡的,在这种教学设计原则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比较明显的不同。新课程环境下,有关初中数学教学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只限于传统的接受、记忆、练习或者模仿。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将传统的被动接受积极转变为主动创新。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新课程环境及新标准要求的。

2.交互性教学设计原则。新课程环境中,教师有必要将自己以往的角色进行转换,教师将以学生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单项交流。教师的身份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也就是说,在新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也得到了转变。因此,交互性的教学设计原则是新课程环境下适应新的教学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原则。

3.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即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配合,比如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概况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字处理能力等。但是,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观察发现、感官判断,并且需要应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启发学生的这些能力,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情境创设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是有必要坚持的。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有些学生看来,初中数学比较枯燥乏味,研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以上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做了研究,以为:在课堂中实行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笔者的具体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学生小组方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点,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智力情况等。笔者在对小组成员分配中可参考以下搭配:①优差学生均衡搭配。笔者认为,优差学生搭配的分组方式,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针对性。这种分组方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具体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应相对平衡,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整体把握。在这种分组方式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给予促进,使得学困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取缔被动学习这种不良的学习方式。以上分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且可以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提倡。②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比较适合毕业班的学生。分层搭配分组方式的原则为:将学生按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也就是说,将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组为一组,将数学水平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的效果,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