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比较教育的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比较体育;学科特征;发展趋势
比较体育是从比较教育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现今,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科研究人才和寻找更多的理论研究方式。然而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商业化、科学化、产业化 、法制化、职业化、国际化等趋势的不断加强,向比较体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主题。比较体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无论从现实意义上,还是从历史意义上都十分重要,有大量的课题、问题亟待调查和解决。为此阐述比较体育的学科特征及研究该学科的意义,从而提高对该学科的认识,将比较体育带入到每个体育科研者的研究内容中,使更多的国人了解比较体育,并应用比较体育进入体育世界领域,了解当今体育的现状和趋势。
一、比较体育的学科特征
比较体育能从比较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是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和平的战争和一种健康的标志,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探求其内涵来自如下两种因素:一是体育的超前发展,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整合型研究主体化。二是人类对体育全新的认识,体育不仅仅是人与人的较量,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对抗。
比较体育是以国家为单元,是一种世界性的研究。比较体育的学科特征的最小单位是国家。比较体育作为一门新学科,对体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其特征上体现出来。比较体育在研究体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专题比较的方式,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的社会背景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某种现象进行评价和证明。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体育与运动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个不同国家体育与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律。
二、比较体育的研究意义
比较体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既体现在它的学科特征上,又体现在它对体育的作用及贡献上,这正是比较体育研究的意义所在。
从现实看,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研究和比较,就可以揭示体育的各种特征,并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当前我国体育运动水平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要对比较体育进行研究,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并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比如:对经济、各种国情、不同人种、不同环境、不同的社会状态和不同的体育体制等的研究,从其中找出适合发展我国体育的最佳方法和措施。通过对各国体育运动的研究,可以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国外的现状并加深对本国体育的认识。通过对国外体育运动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吸取国外体育运动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减少我国在研究体育方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还可以加强各国的交往与学术交流,使我们清醒地认识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
另一方面,比较体育的出现,揭示了许多其他学科发现不了的规律,它的不断健全也为今后体育的发展和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比如通过对不同国家体育体制及社会制度的比较,就可以发现体育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根源就是国家的经济能力,因为体育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以社会体制为根源的。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经济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体育的发展。又如通过对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的对比,可以对过去有正确的评价,还可以对现代体育运动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对未来的体育运动进行预测,并能找出体育发展的动力及现状。
三、比较体育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体育有着高度社会化、商业化、科学化、法制化、职业化、生活化、国际化,它们向比较体育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主题。学者们正在努力的去解释各种调查资料,从政治、信仰、文化、教育、经济、哲学等多种角度,寻找各国体育异同的原因及规律。另一方面,现代体育与科技进步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社会的不断改变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浪潮迭起,都为现代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因此,研究并把握比较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提高体育的发展和进步。
从其研究范围看,比较体育将有4 个方面不断拓宽:其一,研究范围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地理面积和资源上,都占绝大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将直接影响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素质发展的未来。其二,将改变单一国家的研究方式,转向以世界和以国家为对象的两个基本研究方式。研究人员注重跨国研究,国别研究,还有从总括角度进行世界性体育比较研究。其三,研究范围将扩大到各个领域,现在不仅仅要研究竞技运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体育现象,同时还要研究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国民经济、教育体制、文化习俗、社会制度、、人种差异、地理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制约体育运动的各种社会背景,从不同的发展水平来探讨、体现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规律。其四,同一个国家拥有不同的体育模式将被应用并倡导。由于体育发展的多样化日益加深,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体育发展差异将日益加大,区域研究以及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另一重点。
关键词: 自然手语 比较句 句法特征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母语,也是聋人之间最常用的沟通工具。语言学界的学者例如吕会华和高立群(2011)在论文《中国手语的从句关系》中明确界定:“中国手语是指中国聋人使用的,有自己的语法体系的一种自然语言,也就是中国聋人社群中通用的自然手语。”[1]自然手语具有不同于汉语的语法特征与语序规则。汉语和手语各有语法,但是有的时候两种语法是可以共享的。通过比较,可以了解手语与汉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手语的语言规则和差异。纵观自然手语中各类表示比较的语句,我们不难发现自然手语的比较语句多种多样:以语法结构为例,有繁式与简式;若以语言方式为例,则有明比与暗比;若从项目数上看,则有单项式比、双项式比及多项式比等。研究手语的比较句的句法特征的目的在于找出汉语和自然手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发现其中规律,寻觅它们内在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运用两种语言。
1.手语中比较句的语法特征
1.1繁式和简式
手语中比较句分有繁简之分,不同的说法,同一个意思,既可用较复杂的句式表达,又可用较为简单的句式表达。例如,“小李比小明力气大”,手语至少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用两个并列的小句。
汉语语序:小李力气大,小明力气小。
自然手语:小李/力气/大/是,小明/力气/小/是。
(“/”用来划分手势词界)
(2)用一个偏正复句。
汉语语序:小李和小明两人力气比的话,小李力气大。
自然手语:小李/和/小明/两/力气/比/小李/力气/大。
汉语语序:小李和小明要论力气大小的话,还是小李力气大。
自然手语:小李/和/小明/两/力气/大小/看/小李/力气/大/是。
(3)用一个简单的比较句。
汉语语序:小李比小明力气大。
自然手语:小李/比/小明/力气/大/是
以上多种句式,逻辑意义相似,附加语调色彩却有差异,这取决于自然手语的语法表现形式主要在面部表情等非手控特征、利用空间布局和部分手势词形变化等方面有所不同。
1.2明比和暗比
明比句更加直白明了,在语句中把相比的两端都诉诸语言,无论是描述的对象,抑或是比较的对象(或基准)都表示出来。
例如:汉语语序:土鸡肉比家鸡肉香。
自然手语:土鸡肉/比/家鸡肉/香/是
汉语语序:口比糖甜,心比煤黑。
自然手语:糖/口/比/甜/煤/心/比/黑
暗比句则更加含蓄隐晦,在语句中只把相比的一端诉诸语言,而一般会选择把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基准)略去。
例如:汉语语序:往右转走(比往直走)近些。
自然手语:往/右边/走/距离/近/是
汉语语序:坐飞机去(比乘其他交通工具)快些。
自然手语:飞机/比/快/是
汉语语序:这件衣服的袖子太短了。(跟一般的衣袖比或自己衣的标准比)
自然手语:衣服/这/袖子/小/缩短
这些比较的对象多是浅白易懂的,可以略而不谈,因为这样运用话题优先和重复一些关键词手势的视觉效果是增强了语气,突出了重点,更好地传达和表达了句子的意思。
1.3比较事物的异同和高下
在比较事物异同,或就某一特征比较高下(优劣)方面,汉语的句式多用随同格(和、同、跟),而在手语句式都一一省略,代替为“两”多用比较格强调视觉空间的位置,比较两个词汇的方式有时是先空间定位,后用指点手势提及或圈出提及范围进行表达比较级。例如:
(1)汉语语序:小麦和青稞不同。
自然手语:小麦/青稞/两/不同
(2)汉语语序:计算机与电脑意思一样。
自然手语:计算机/电脑/两/一样/意思/是
(3)汉语语序:你现在的样子跟以前不一样。
自然手语:你/样子/现在/以前/两/不同
比异同也可不用随同格,而用相似、像等,它们都位于比较对象之后。例如:
(1)汉语语序:他像小孩一样。
自然手语:他/小孩/像/是
当然,形容词根复合的形式(多少、高矮)在这里也适用。或是为了达到表示在某一特征上的异同关系的目的,而在形容词根加后缀的形式。例如:
(1)汉语语序:这两只苹果大小一样。
自然手语:苹果/这/两/大小/一样/是
(2)汉语语序:他们俩个子高矮一样。
自然手语:他们/二/身体/高/一样/是
1.4比人、比物和比事
某些时候,同一定义的手势标记,会同时在自然手语中两人相比或和两物相比中使用。例如杭州手语方言中,比人句用“大于”之意的手势表示“超过”。语法空间位置是以手语者以视角为标准诠释的,这些位置,朝哪个方向进行比较,都是从手语者的角度判断是超过哪个。例如:
(1)汉语语序:他比我快
自然手语:他/我/大于/快
汉语语序:这只黄瓜比那只黄瓜长
自然手语:黄瓜/这/那/大于/长
比事句跟比人不同。比事句涉及动词时,需要加上手势“好”往上的动作即比这个更好的意思强调句子中心。例如:
汉语语序:与其杀死母牛,不如留着挤奶。
自然手语:母牛/杀/不/留着/挤奶/比/好
汉语语序:你去不如我去。
自然手语:你去/不/我去/比/好
2.比较句的归纳分析
随着手语的发展,聋人沟通的自然手语越来越丰富,手语比较句也起了一些变化。从今天看,不仅今天跟以前有所不同,就是今天自然手语里面也有不同的汉语语序规则的分歧。就比较句的异同而言,我们也可以谈谈自然手语言中二物相比的句子,可以“A比B好”为例。通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对自然手语比较句的基本格式与类型进行了初步归纳。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2.1语序分析
让我们一起分析(A比B好)这个二物相比的例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一句子中包含四个成分:名词A(描写对象)、名词B(比较对象)、比较标记和形容词。
以上四项可用代号表示如下:名词A=X名词B=W,比较标记=than,形容词=Y。自然手语比较句的语序可以是:(1)“W+X+than+Y”,(2)“X+than+W+Y”,例如:
(1)家鸡肉/土鸡肉/比/香
(2)土鸡肉/比/家鸡肉/香/是
以上两句,语序不同,意思一样,都表示“土鸡肉比家鸡肉好吃”。由此可以看出自然手语比较句语序的一些基本特征:形容词Y(谓语)的位置是固定的,总位于句子结尾处;比较标记也是固定不变的,它通常排列在比较标准之后;而句子中唯一可以一互换位置而不改变句义的,则是描写对象和比较对象,描写对象必须置于比较标比(than)的前面。由此得出,以上格式改写成下面的形式或许更加会清晰明了:
(1)X+(W+than)+Y或X+Wthan+Y
(2)(X+than)+W+Y或Xthan+W+Y
综合上述,无论自然手语、汉语手势还是各种的语言交流,在就基本语序而言,它们都是一致的。若将句式加以扩展,语序安排相应就会更加复杂。以形容词前再加一个名词为例,就可以把事物的属性说得更详细。如“A比B好”可以扩展开为“A比B身材好”,“A比B学习好”,“A比B技巧高明,心更细”,等等。由此看出,这里句子的排列排序有多种,且全句整合了三个名词性成分。以“他比我学习好”为例,至少有四种说法存在于自然手语中:
我/他/比/学习/好他/比/我/学习/好
我/学习/他/比/好学习/他/比/我/好
如果全句名词项更多,语序排法自然就更复杂。例如“北京牛肉比南京牛肉价钱高”涉及“北京”、“南京”、“牛肉”、“价钱”四个名词成分。在自然手语的表达中,下面几种说法的意思是相同的:
(1)南京/牛肉/北京/比/价钱/贵
(2)牛肉/北京/比/南京/价钱/贵
手语比较句句式的这些表层差异是由自然手语的语序特点决定的,也与聋人在视觉上的认知方式有关。所谓“视觉语言学”这个名称是游顺钊在1983年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分析,证明了手语具有人类语言所应具备的所有成分。唯一不同之处是:手语这样的语言系统是以视觉―动作的管道而不是听觉―发声的管道作为沟通方法[2]。
2.2形容词Y分析
形容词在比较句中的用法有几种不同情况。在汉语里,形容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宾语。例如前面举过的例子:小明比小红身高,牛奶比羊奶香。在自然手语中,形容词根一般置于句末,很少出现单独作谓语的情况,后头要加点手势动作的频率和力度表示语气和程度。手语句子结构是主题在前,说明在后。自然手语里有一种表面上看来是以形容词比较级形式结尾的句子。例如:
这所房子比那所房子高自然手语:房子/这/比/这/高X2
这朵花比那朵花漂亮自然手语:花/这/比/这/漂亮(加力度)
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带有指向性的手势为辅助动词跟前面的形容词根缩合在一起了,在否定句和疑问句里有这个指向性的手势,直接指点,以人或地点代词,如:
这个是不是比那个高?自然手语:这/比/这/高/有/没/有
这个没有那个高自然手语:这/比/这/高/没有
2.3疑问分析
在不同的方言里,比较句的问法各有不同,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因地而异、格式不同。在自然手语中,一般疑问句从来不加以问号:吗?呢?呀?等,而脸部呈现疑问的表情:睁大眼睛和扬眉毛表示疑问。手语表示对事物的选择时,先要明确在几种事物中选择。然后伸出左手手指,几种事物就伸出几个手指,并指明哪个手指代表哪个事物。最后用另一手在几个手指中,比较提问时,就指明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手指代表的事物。同时面部配以疑问的表情[3]。
这个比那个高吗?自然手语:那个/这个/比/高/哪个?
这本书比那本书厚吗?自然手语:书/这/那/厚/大于/是?
男孩和女孩哪个大?自然手语:男孩/和/女孩/两/年龄/大/哪个?
2.4否定分析
比较句的肯定式加上否定词即“是”要加点头的动作或“不”摇头的动作,是以摇头皱眉的面部表情就构成否定式。但这个否定词加在哪里,自然手语的语序就不一样。在聋人手语里,否定词“是/不”也可以直接放于形容词后面或句末的。例如:
这个比那个不高。自然手语:那个/这个/比/高/不
汽车没有火车快。自然手语:汽车/火车/比/快/不
他体力不像我这么强自然手语:他/体力/我/强/相似/没有
否定比较句在形容词后面是手语与汉语语法的一大区别。手语中的否定词在句末,是对前面所述事情的否定,这样的句法结构聋人容易理解。
3.结语
在自然手语中,比较句的类型多种多样,难以一言以蔽之。以上的一些初步分析只针对其一特征和双项比较句,而未能对几种比较句的句法特征、语序结构、具体句式的使用语境等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讨。目前,中国手语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手语研究资料比较缺乏。世聋联主席马克・约肯尼先生简述了联合国《维护和促进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全面综合国际公约》,在此公约草案中,更确立了手语为正式语言,确认其存在的地位和价值。1998年10月,世界聋人联合会(WFD)主席莉莎・考比宁博士(Liisa Kauppinee)率团访问中国,曾提出:中国需要手语研究[4]。挪威心理学家特亚。贝斯列提出一个饶有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我们接纳一个人,也就已经接纳了这个人的语言;如果我们排斥一个人的语言,也就排斥了这个人。因为语言是我们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5]。足以证明手语研究的重要性,任重道远。这是值得关注的自然手语的语法问题。中国一些手语研究专家,虽然在自然手语领域尝试过诸多探索,也有过“柳而花明又一村”般的收获,但终究对手语语法系统深入研究不足、手语句法特点很多,很难总结。未来,我们在悬而未决的问题永不止步、让更多的手语语言学及聋教育专家共同努力发展中国手语研究事业,促进聋人文化及手语教育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吕会华,高立群.中国手语的从句关系.当代语言学,2001,VOL13(2):116-123.
[2]游顺钊.视觉语言学论集.语文出版社,1994.
[3]沈玉林,邵宝兴.中国手语实用会话.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4]戴目.中国手语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何霞,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广州/51148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现状调查与激励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TJK168)、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现状分析及激励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C-G-3)及暨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本土化构建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生存特征研究为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借助广东省某高职院校2007~2012年人事档案数据及生存分析方法,对高职教师的离职率和留任时间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教师留任时间普遍较短,留任时间的均值和中值分别只有3.05年和2年,且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Kaplan-Meier估计显示,知识结构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留任时间具有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岗位选择等因素后发现,知识结构对高职教师留任时间的影响依然显著,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高职教师流失;知识结构;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 一、研究问题
拥有一支素质高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教师离职率高、留任时间短等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教师的严重流失。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经济待遇、管理体制、考核标准、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透彻分析,并在激励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1]然而,高职院校教师的生存特征往往表现出持续期短、不稳定且具有负时间依存性(negative duration dependence,即随着留任时间的增长,教师的离职风险下降)的特点,单纯依靠静态的激励研究并不一定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设计和制定教师激励措施的同时,应结合高职教师留任时间的生存特征差异,细致分析教师从在职转向离职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尝试采用生存分析方法[2],深入探讨知识结构对高职教师生存过程的影响,为降低高职教师离职率、延长教师留任时间提供实证依据。对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识结构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高职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键特征。依据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拥有丰富经验、较高学历和能力的教师更期望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和薪酬。[3]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职业迁移的意愿和能力就越强,而受教育程度和职称则是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主要特征①。因此,本文以受教育程度和职称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变量”,将难以衡量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两个易测变量,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教师留任时间及制定教师激励制度。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将基于统计学的生存分析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基于知识结构,对高职教师离职率和留任时间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第二,应用生存分析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各研究因素对高职教师留任时间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以往对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要么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模型来预测事件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要么采用Logistic回归来预测结局事件是否发生。这些传统方法都是基于截面数据的静态分析,无法反映教师离职或留任状况随时间而改变的规律,也不能对观测期内不同时间截面上的变量取值变化给予正确的描述和解释,从而造成信息的损失,甚至引起系统估计的偏差。生存分析方法通过为预测变量设置相应的示性函数,对分布复杂的时间数据进行生存函数估计,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限制,揭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生存特征,而且也精确地反映了预测事件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本文将采用生存分析的寿命表法(Life Tables)计算不同知识结构的高职教师在各时点上生存函数的估计值(留任率),从时间维度上反映高职教师总体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知识结构教师的留任时间差别;采用Cox Regression模型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知识结构对高职教师生存状况的影响。
·高职教育· 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师生存特征比较 (二)数据处理
定义高职院校教师留任时间为教师从进入该校到辞职离开(中间没有间隔)所经历的时间。为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本研究以“年”为单位,对高职教师的留任时间进行记录。教师离职称之为“失败事件”(failure event)。关于数据处理有两点需要说明:(1)数据删失(censor)问题。数据删失是生存分析中非常普遍但须加以控制的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 左删失(left censoring)和右删失(right censoring)。前者是指事件在观测之前即已发生并持续至观测期内的样本,后者是指到观测期末仍未终止的样本。右删失问题对于研究分析没有影响,生存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进行处理,但对于左删失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大多数研究采取舍弃左删失观测值的做法。本研究的样本为2007~2012年高职院校离(在)职教师,进入观测期内的样本都记录了明确的起始时间(即入校时间),因此可以恰当地处理左删失问题,避免了教师的留任时间被低估。(2)多个持续时间段 (multiple spells)问题。这是指高职教师如果在学校持续工作一段时间,离开学校后(至少一年),有可能再次返回该校工作,因此同一名教师可能存在多个留任时间。我们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将同一名教师的多个留任时间视为相互独立的留任时间段。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广东省某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该校离职教师数据,共221例,留任时间为教师入校时间与离职时间的差值;二是该校在职教师数据,共373例,留任时间为教师入校时间与研究截止时间的差值。由此,我们得到了594个观测样本。接着,我们对高职教师的留任时间进行统计,为每一个时间段定义了结局变量(out variable),并对多个持续时间段进行了标记,最终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一)高职教师留任时间的总体情况
表2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第1行针对全部样本,给出了高职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和中值,分别是3.05年和2.00年;第2行将分析样本局限于离职教师,此时的均值和中值都有所下降,分别降至2.03年和1.00年;第3行选择了在职教师样本,相对于离职样本和全样本而言,留任时间均有所提升,均值和中值分别上升至3.65年和3.00年。整体而言,离职教师的留任时间普遍较短,并拉低了全体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和中值。
(二)高职院校不同知识结构教师的留任情况
表3的上半部分反映了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的留任情况。这里,我们将高职教师留任率定义为高职院校在职教师人数与总人数之比。总体而言,高职教师留任率普遍偏低,平均留任率为6279%,其中最低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为3929%;最高为大专学历教师,为6892%。数据结果与高职院校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表3的下半部分反映了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的留任情况。从表3可知,在发生离职行为的221名教师中,无职称教师43人、初级职称教师88人、中级职称教师7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0人。平均而言,高职教师中留任率最低的是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为35.48%;最高的是无职称教师,为67.18%。原因可能在于,职称较高的教师更容易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如果其对学校工作满意度较低,就很容易发生辞职行为,从而导致双方聘用关系中断;无职称人员大多为刚入校不久的新教师,他们可能会由于没有职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弱而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暂不考虑离职。
四、生存分析结果
(一)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的生存特征比较
1.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率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中,我们得到了调查截止时点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的留任率,但这一分析结果无法反映高职教师留任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我们采用生存分析的寿命表法对不同时点高职教师的生存比例进行估计,从而动态地描述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率的变化情况。
利用寿命表法,我们对样本数据中四种学历的高职教师的留任率进行了估计,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观测个体有28人,大专学历的有74人,本科学历的有286人,研究生学历的有206人。表4反映了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率的分布情况。例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职教师来校当年有78%的人留任;来校1年后,有68%的人留任……。从表4可知,除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外,对于相同时点(如来校后的某年),留任率随高职教师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留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专、本科、研究生。留任率最低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高校历来比较重视求职者的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在高职院校的生存环境较差,故留任率较低。2.Kaplan-Meier估计
采用生存概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乘积极限法(Product limit method)对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的留任时间进行了比较。表5是利用样本数据获得的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和中位数估计。由表5可知,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为5.225年,大专学历教师为9.799年,本科学历教师为7.054年,研究生学历教师为4.082年。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高职教师的留任时间大幅度缩短。同时,我们还利用Log Rank、Breslow、Tarone-Ware方法分别对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的留任时间进行整体比较,查看他们的留任时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3种检验统计量的P值均小于0.05(Sig.=0.000),证明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在留任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图1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时间的生存特征曲线
图1是高职院校不同教育背景教师留任时间(年)的生存曲线。图中显示,除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外,其他学历教师生存曲线所在的位置与其受教育水平呈反方向变化,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存曲线所处的位置越低(即教师的生存状况越差)。留任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大专、本科、研究生、高中及以下学历。Kaplan-Meier的分析结果同样支持该结论,教育程度较高的教师在劳动力市场更容易获得工作,具体表现为留任时间相对缩短。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不同学历教师留任人数下降速度最快的时点以及生存函数曲线的趋稳时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学历较高教师的流失主要发生在来校后的1~3年,学历较低教师的流失主要发生在来校后的5~6年;平稳时间由早到晚分别是研究生、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本科。结合生存表可知,研究生学历教师的留任率趋稳时间大约在5年左右、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在6年左右、大专学历教师在8年左右、本科学历教师在9年左右。
(二)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的生存特征比较
1.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留任率的分布情况
利用寿命表法,我们对样本数据中四种职称教师的留任率进行了估计,其中无职称教师有131人,初级职称教师有240人,中级职称教师有19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有31人。表6显示了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留任率的分布情况。
从表6中的数据来看,高职教师留任时间随着职称的升高而降低,分别为15年、11年、11年、9年。第0~6年中,对于相同时点(如来校后的某年),留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级、初级、无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第6~14年中,对于相同时点,留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级、无职称、初级、副高及以上职称。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级职称教师在全时段留任率最高,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在全时段留任率最低;初级职称教师在前5年留任率较高,但超过5年之后,教师流失较大;无职称教师则与初级职称教师相反,超过5年之后,教师留任情况反而趋于稳定。
2.Kaplan-Meier估计
我们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的留任时间进行了比较。表7是利用样本数据获得的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和中位数估计。
根据表7可知,无职称教师留任时间的均值为8.584年,初级职称教师为6.485年,中级职称教师为7.294年,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为4.367年。从中位生存时间的估计来看,中级职称教师的中位生存时间大大超过其他组别,为11年;无职称教师和整体估计一致,为8年;初级职称教师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年;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中位生存时间最短,为3年。表7中的整体比较结果也证明,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在留任时间上差异显著(3种检验统计量的P值均小于0.05)。
图2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留任时间的生存特征曲线
图2是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留任时间(年)的生存曲线。图中显示,中级职称教师生存曲线所在的位置最高。这说明从一开始,中级职称教师的生存状况就明显好于其他组别,全程也都比其他职称教师更好。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流失速度最快,流失主要发生在来校后的第3年,且基本在9年内流失殆尽。无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由于后期存在失访数据,所以两个曲线都有高于40%的累计生存率,且在第6年两条曲线发生了交叉。在第0~6年,留任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中级、初级、无职称、副高及以上;在第6~14年,留任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中级、无职称、初级、副高及以上。因此,Kaplan-Meier的分析结果也支持了上述寿命表的分析结果。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的生存状况(留任时间)在全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各组别的生存曲线没有重叠。结合生存表,我们得出各组别生存函数曲线的平稳时间:无职称教师8年左右、初级职称教师9年左右、中级职称教师8年左右、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8年左右。这说明不同职称教师留任率趋稳时间差别不大,在职8、9年左右各类职称教师的留任率都趋于稳定。
(三)Cox Regression过程
实际研究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知识结构是否还能显著影响高职教师留任的持续时间。这需要借助统计学领域中的Cox Regression过程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建模,基本结构如下:
h(t,X)=h0(t)e β1X1+β2X2+…βkXk
其中,h(t,X)代表在k个因素同时影响生存过程的情况下,时间t处的风险函数(Hazard Function);h0(t)代表没有任何自变量影响下的生存状况;X代表一组影响生存过程的因素。
对上式取对数,移项得:
Log[Rh(t)]=Log[h(t,X)/h0(t)]=β1X1+β2X2+…+βkXk
在这里,回归系数β的实际含义是,当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教师离职风险改变倍数的自然对数值。Cox Regression过程使用最大似然法来估计β值,并标记为B。其虽不能给出各时点的风险率,但由于Cox回归模型对生存时间分布无要求,并可估计出各研究因素对风险率的影响,因而应用范围更广。对于生存时间不连续的情形,Cox回归模型也可以通过Logistic变换将函数表达式推广到离散情形。因此,本文尝试利用Cox回归模型,在控制包括性别、年龄和岗位选择(含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等变量的情况下,探讨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影响其留任时间。Cox回归结果见表8。
2 倍对数似然值 整体(得分)无效模型 Cox回归模型 x2 df Sig.2584.096 2512.794***(2548.463***) 67.533(35.633) 10(7) 0.000注:a.对照组是女性;b.对照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c.对照组是无职称教师;d.对照组是教辅人员;e.***、**和*分别表示参数的估计值在1%、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f.括号中为仅包含性别、年龄、岗位选择等传统变量的Cox回归结果。
表8显示,在纳入所有自变量后,Cox回归模型的“-2倍对数似然值”为2512.794,x2值为67.533,自由度为10,P=0.000
高职院校不同职称教师的生存系数估计以无职称教师为对照组。整体而言,随着职称的上升,离职风险先下降再上升,呈∪型分布。离职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无职称、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离职风险是对照组(无职称教师)的2.796倍,初级职称教师的离职风险是对照组的0.845倍,中级职称教师的离职风险是对照组的0.650倍。当然,U型风险曲线的结论还要在后续研究中利用精确的类间两两比较加以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中找出2007~2012年间教师离职情况的真实数据,在控制性别、年龄、岗位选择等传统变量的前提下,以受教育程度和职称作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替代变量,对教师留任时间和留任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其一,知识结构的确是影响高职教师离职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引入性别、年龄、岗位选择等传统变量的基础上,依次加入学历和职称这两个反映知识结构的变量,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提高了47%。换而言之,包含知识结构变量的生存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x2值为67.533)要远好于仅包含传统变量的模型(x2值为35.633)。其二,不同知识结构特征的高职教师之间无论是平均留任时间、在某一时点的留任率、留任人数下降速度还是留任率趋向稳定的时间都存在差别。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对工作单位的依存度明显较弱,研究生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离职时间主要集中在来校后第3年(见图1、图2)。高职院校中,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教师的生存状况最好,高中及以下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生存状况最差、流失率最高。其三,具有年龄和性别优势的高职教师离职风险更大。年龄是高职院校教师生存状态的保护因素。高职教师在整个生存时间内,年龄每增加一岁,发生离职的风险会降低2.2%(Exp=0.978)。目前,高职院校在职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小(本样本均值为32.995岁),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失风险。性别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离职的重要因素,男性教师离职的可能性更高。在样本数据整个生存时间内,男教师的离职风险是女教师的2.027倍,女教师的留任时间更长。其四,从岗位选择来看,专任教师的离职风险最大,是教辅人员的2.371倍。而行政与教辅人员由于工作任务和性质较为接近,因此离职风险差别不大(Sig.=0.079>0.05)。
在政策操作层面,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作为教师离职的根本内因,知识结构会放大高职教师对自身市场价值的成本收益比较,因此通过分析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生存特征可以预测教师离职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揭示教师任职的初始状况和目标状况之间复杂的变化过程。例如,根据留任人数下降速度的时间特点,我们认为解决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群体流失问题应主要集中在其来校后的前3年。实践中,我们通常以3年为界对新教师进行入职管理,但缺乏实证支撑。本研究利用生存分析方法证实,入职3年是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产生离职意愿的敏感时期。因此,人事管理中,可将3年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界值加以合理应用;在这段时期,采取差异化培训、多元激励等措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数据分析结果也显示,在知识结构的变量中,职称对高职教师留任的影响更大,教师在职称评定前后的职业稳定性会有显著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对这类教师群体给予特别关注。样本数据中,本科学历、中级职称教师在来校10年后发生重大流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忠诚度实际上是最高的,但现有的激励机制忽视了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此外,生存分析结论也解释了传统政策的困境——性别、年龄和岗位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教师的离职选择,因此在制定教师激励政策时可针对高职教师的这些特点进行设计与调整。
注释:
① 用受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等特征变量知识结构是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知识结构问题时常用的方法[4][5],本文用受教育程度和职称来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亦是此类方法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何霞,袁祖望.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个体成因类型调查[J].高教探索,2009(6):119-122.
[2]陈家鼎.生存分析与可靠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Gomez-Mejia, L.R., Balkin, pensati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M].Cincinnati, OH:South-Western, 1992.
【关键词】助词 “?/?” “?/?”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观点认为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黏着性是阿尔泰语系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靠助词和词尾来表现语法现象,其中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韩国语初学者经常会在补助词和主格助词的使用上出现遗漏和混乱。
如何正确使用助词“?/?”与“?/?”,对学习好韩国语初学者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助词“?/?”与“?/?”的语用特征,分析两组助词语法意义的异同点和使用方法,为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掌握和使用这两种相近助词提供解决方案。
一、主格助词“?/?”的语法特点及用法
“?/?”主格助词,但是意义与功能不同。以闭音节结尾的体词后用‘-?’,开音节结尾的体词后用‘-?’。
1.表示主语,例如:
?? ???.下雪了。
?? ????.春天来了。
??? ??? ??.哲秀在学校。
2.与‘???/??’搭配使用时表示补语。
??? ???? ???.哲秀成了大学生。
??? ?? ????.这个不是书。
????? ????? ????.李世民不是美国人。
3.当谓语是形容词或者自动词时,‘?/?’在句子中可以出现两次。这时,前面的‘?/?’表示整个句子的主语,后面的‘?/?’是谓语部分的小主语,比前面的‘?/?’管辖的范围小。此外,前面的‘?/?’一般表示“排他性对立”或“指定”。例如:
??? ??? ???.英语的发音很难。
???? ?? ???.大象的鼻子长。
? ?? ? ???? ????.那位不是金老师。
二、补助词“?/?”的语法特点及用法
“?/?”补助词,用于名词、副词、其他助词或词尾后面,给前面的词或词尾添加意义。接在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时,代替格助词在句子中使用,除此之外,可以和其他助词搭配使用:有时和词尾或副词搭配使用。
1.表示谓语索要说明的主题,用于句首的名词后,表示谓语所要说明的主题。
?? ??? ?? ?????.我早上很早起床。
??? ?? ? ????.孩子吃饭很乖。
??? ??? ???? ?????. 泡菜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食品。
2.表示区别对比或强调,前后两个分句存有对比关系。
???? ?????? ??? ?? ????. 老师在讲话但是学生却在睡觉。
??? ?? ?? ??? ??.妈妈在干活孩子在玩耍。
3.用于其他助词后,表示对照或强调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用于部分副词或词尾后,以添加对比或强调的语气。
????? ???? ???.不要再教师里打闹。
??? ??? ???只带走一点可以吗?
三、助词“?/?”与“?/?”的使用区别
1.在上下句中组合使用,主语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在句中重复出现时则使用“?/?”,以此进行区别。
?? ?? ????.? ?? ? ?? ????. 那里有个房子,那个房子在山上。如果用英语来解释可能会有更直接的效果,如:There is a house. The house is on the mountain.
2.“?/?”表示一般陈述内容时使用,“?/?”多在转折句中使用。
?? ????.(??? ??? ???.) 花儿开了。(然后蝴蝶飞过来了)
??? ???.哲秀来了
?? ????.(??? ??? ?? ???.) 花开了。(但是蝴蝶并没有来)
(?? ??? ?? ???? )??? ???. (其他人没来,但是)哲秀来了。
3. “?/?”表示对体言的强调,“?/?”则表示对用言的强调。
?? ??? ???? 谁去参加聚会了?强调谁去了聚会。
??? ??? ???. 哲秀去参加聚会了。强调是哲秀参加了聚会。
??? ? ???哲秀在做什么?强调做什么。
??? ??? ???. 哲秀去参加聚会了。强调参加聚会这个动作或事件。
4. ?,?,?,??时与“?/?”连用,构成??,??,??,??。上下句,主语相同时,可省略后句主语及助词。
?? ??? ????谁去参加聚会了 ??. (去聚会的人是)哲秀。
??? ? ??? 哲秀在做什么???? ???. (哲秀)去聚会了。
5.助词“?/?”与“?/?”同时使用时,前句的“?/?”表示的主语是全句的主语,后句“?/?”表示的主语是分句的主语。
????? ????? ?????. 训民正音是世宗大王创造的。
四、结论
本文考察了韩国语“?/?”与“?/?”的用法,通过语用特征比较与偏误分析,进一步解析和总结出以上两组助词的异同点,希望本文能够对韩国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其针对韩国语助词进行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进一步减少语法偏误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生态旅游者;动机;NEP;百花山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1―0075―06
1 引言
国外很早就开始对生态旅游者的研究予以关注。弗雷尔和厄格鲁(Fennell&Eagles)认为游客是生态旅游框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0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促销和推广――支持可持续发展产品和消费者”是其中重要议题之一。在此之前,世界旅游组织(WTO)还特别委托专家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7个重要生态旅游客源国的游客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世界生态旅游峰会c组的总结报告中强调,“更多地去理解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中那些正在对生态旅游产品做出反映的人们是重要的。”
从全球角度讲,发展中国家往往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而发达国家往往是生态旅游的客源地。生态旅游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因客观环境的不同,应存在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研究和发展的侧重。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主席伍德(Wood)注意到,生态旅游如操作不当,也会像传统的大众旅游一样危害环境。生态旅游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本土化是关键。如何在接受西方生态旅游新观念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本土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课题。而对中外生态旅游者异同的透彻了解正是生态旅游本土化研究的前提。
2 研究背景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距市区80千米,所辖范围总面积约为17平方千米,共由9座海拔超过1900米的山峰组成。200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笔者在百花山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3份。采用K阶最近邻(KNN:K-Nearest Neighbor)和反向传播(BP:Back-Propagation)前馈型多层神经网络所构成的综合分类器对百花山游客中的生态旅游者进行识别,最终分类结果为生态旅游者139名,非生态旅游者284名。分类结果经预测有效性、内容有效性、理论有效性和收敛有效性检验,效果较好。
问卷各部分的设计尽量采用较为常用的问题形式,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结果对比的需要。其中:
人口统计特征部分,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年均收入4项。重点在于测量游客的人口统计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定位。问题设计时既考虑了国际惯例,也考虑到中国本身的研究习惯。年龄段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划分。
动机特征部分,调查了对游客选择目的地构成影响的34项主要出游动机,以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保护区的游客管理措施是否对游客的动机实现构成威胁直接影响到游客是否对管理措施做出响应,因此动机特征是问卷调查的重点。该部分表格设计主要参考了厄格鲁(Eagles)在“加拿大生态旅游者的旅行动机”(The Travel Motivations of CanadianEcotourists)一文中列出的旅游动机目录。该目录在1983年“加拿大人旅游态度和动机研究”(CTAMS)中首次使用,当时有11500人接受了调查,后来又有多位学者在多个地区的调查中使用了这一动机目录。本次调查通过预测试在该目录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环境态度直接影响游客的出游动机。该部分列出涉及环境问题的叙述6项,用以评判旅游者的环境素质。环境态度的测量,采用NEP尺度(NEP:NewEcological Paradigm)。NEP尺度,是国际上测量环境态度时最常使用的工具。改进的NEP尺度在不对测量效果造成显著影响的前提下,由原来的12个条目缩减为6个。
3 特征比较
3.1人口统计特征
从澳大利亚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程序(NEAP:The Nature and Ecotourism Accreditation Program)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看,与生态旅游产品相对应,对生态旅游游客国际社会基本形成了自然旅游者、生态旅游者、严格的(高级)生态旅游者3个级别的认定。其中自然旅游者通常指到访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本文除北京松山的案例是对自然旅游者特征的探讨外,其他均对自然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有明确的区分,主要是基于NEAP“生态旅游者”层次的比较研究。特别是百花山、中国台湾(3个沿海湿地的生态旅游者)、波兰(Oicowski国家公园的参观者及居住在附近的生态旅游者)3个案例,调查时采用了大体相似的生态旅游者判定标准以及动机列表。
案例选择时,除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外,主要考虑了该国家或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文化背景两个指标。除百花山外,还包括:
(1)松山: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百花山客源基本相同,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百花山生态旅游者调查结果的验证;
(2)中国台湾:与北京在文化上基本具有同源性,不同的是台湾的生态旅游开展得相对较早;
(3)波兰:波兰与北京相同,生态旅游开展较晚,不同的是波兰从文化上讲属西方文化的范畴;
(4)欧美: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生态旅游开展较早,可供分析的案例也较多,目前,对该地区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认识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
3.1.1 性别
无论是取自百花山、松山,还是我国台湾的样本,生态旅游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男性化倾向,而西方国家无论是处于生态旅游发展较早阶段的波兰,还是生态旅游开展较为成熟的欧美,都显示出相反的女性化倾向。不过,据维尔(Weaver)分析,欧美国家早期的生态旅游者案例研究结果也曾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男性化倾向。
引起性别倾向最直接的原因可能与不同阶段生态旅游产品特点不同有关。早期,成熟的、商业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尚未形成,生态旅游多是自发的、小规模的、无向导的、对体力要求高的和探险型的,因而也是更适合男性的。澳大利亚旅游研究所对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市场的调研就表明,入境的女性游客更喜欢参加对体能要求不高的活动,如有向导的旅游或路程距离少于两个小时的无向导旅游;而男性游客则更喜欢参加观鲸、潜水以及长距离、无向导的旅行。但 女性对生态旅游的兴趣可能要高于男性,在百花山的调查中,以生态旅游兴趣尺度EI(EI:EeotourismInterest)作为衡量游客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程度的指标,结果显示百花山游客中女性比男性对生态旅游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当生态旅游逐渐步入稳定发展阶段,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商业性的旅游产品,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得到保障,甚至开发出更多适合女性特点的生态旅游产品时,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性别就会逐渐向女性倾斜。
3.1.2年龄
百花山的调查,与科思特托等(Kerstetter etal.)对我国台湾生态旅游者的调查结果相同,小于35岁的年轻人占绝对优势(见表1),比例都超过了75%。石金莲等所调查的北京松山的生态旅游者年龄稍大,但也以年轻人为主体,小于45岁者占到72.5%。黎洁对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生态旅游者的年龄构成上,以29―35岁的年轻人居多,占一半以上(51.6%)。欧美国家的统计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生态旅游者主体为大于35岁,甚至40岁的中年游客,波兰生态旅游者年龄也略高于一般游客,但不很明显。
导致我国与欧美国家生态旅游者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
(1)与旅游体验有关。我国大陆地区,旅游业19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因此现在的很多中老年人,即使是大众旅游的体验也很有限;欧美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旅游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进入中年,人们大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在旅游实践中体味到珍爱自然的重要,因而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有益于自然的旅游产品。
(2)与收入有关。生态旅游产品的花费比一般的旅游要高,因而对旅游者的经济实力要求也较高,另外,收人较高者往往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态度更好,这也有利于他们选择生态旅游产品。在我国大陆地区,小于35岁的青年人属于“”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收入,而中年人多多少少受到“”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程度较低,面临着下岗、失业等诸多压力,经济基础使之很难问津生态旅游;在欧美国家,近几十年的历史多未受到重大事件的冲击,中年人既有精力又有经验,因而往往是社会上收入最高的群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生态旅游产品。
(3)可能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我国台湾地区的游客就旅游体验和收入而言大体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但生态旅游者也以年轻人为主;同样,上文提到,波兰的生态旅游虽然也处于早期阶段,但受调查者同样以女性为主,这两种现象都有可能与东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有关。杨瑞霞认为从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态上讲,中国属半封闭的大陆环境,历来与外界来往较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主静”文明,旅游者心态呈现“内敛稳重”的特性。与此相反,西方沿海民族则以赚钱为荣,他们远行,冒险出游,到海外寻宝淘金,形成一种“动态”文明,以及这种文明所赋予西方人的精神勇猛、进取较锐的冒险品格。在东方“内敛”、“主静”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相对更富于探险精神的男性与年轻人来说,自然成为了中国生态旅游最主要的部分。
3.1.3教育程度
生态旅游历史较长,发展较为成熟的我国台湾和欧美国家生态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偏高,受过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者超过了70%;生态旅游还处于早期甚至萌芽阶段的北京地区和波兰,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要小一些,受过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者在生态旅游者中的比例在60%左右。特别是在百花山的调查中,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者在生态旅游者中的比例仅为53.2%,与一般游客中50.0%的比例差距非常微弱。
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或地区,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差距小的原因与二者的分异程度不大有关。如在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中有相当比例的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他们作为生态旅游者的身份是不稳定的,与一般游客的差异是相对模糊的,他们要成长为真正的、严格的生态旅游者,还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否则将被淘汰为一般的游客。生态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偏高,更准确地讲,是针对严格的生态旅游者而言,如百花山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受大学及大学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就达到了61.0%,超过一般游客约11个百分点。
3.1.4年均收入
足够的收入是促使有生态旅游出游动机的消费者最终购买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要保障,以往几乎所有研究都显示,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游客拥有更高的收入,百花山的调查也如此。我国台湾地区呈现出不太相同的趋势,陶等(Tao et a1.)对自我认定为生态旅游者调查也显示,75.4%的人在1998年的家庭收入低于1250000台币,相比之下,1997年台湾一般人口中只有68.8%的人收入低于该数字。我国台湾生态旅游者收入偏低与其年龄相对较轻有关,他们大多正在读大学或刚刚大学毕业,收入自然要低些。大陆地区的生态旅游者虽然年纪也较轻,但上文谈到,他们由于有很好的教育和更好的机遇,收入并不低。
3.2动机特征
加拿大的数据来源于厄格鲁1992年对以往若干关于加拿大生态旅游者调查的总结。动机特征部分的调查采用的是4点李克特量表。
3.2.1重要动机上的差异
表2中分别列出了对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加拿大生态旅游者最重要的前10位出游动机,对其中6个动机,二者都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它们是:“未破坏的自然区域”、“在大自然中学习”、“可以观鸟、其他野生动物或绿树野花”、“风光摄影”、“活动筋骨,以喜好的方式自由活动”和“时间允许,看尽可能多的东西”。对于百花山生态旅游者比较重要的其他4个出游动机,即“改变繁忙的工作状态,实现自我恢复”、“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参与运动”和“品尝到新的美味”,加拿大生态旅游者同样比一般游客认为更重要。因此,总体而言,百花山与加拿大生态旅游者在最重要的动机方面差异不大,说明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
3.2.2差异程度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将更加突出,与一般游客在动机特征上的差异程度也将有加大的趋势。以百花山调查和厄格鲁对加拿大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的统计为例,二者所涉及到的相同或相近的动机特征34项,其中对于“可以观鸟、其他野生动物或绿树野花”、“露营”、“在大自然中学习”、“学习新的户外技能”和“风光摄影”5项动机因厄格鲁的统计缺乏一般游客的资料,不便比较。在剩下的29项动机中,在90%的显著水平上,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在7项动机(“兴奋刺激、大胆冒险”、“改变繁忙的工作状态,实现自我恢复”、“观看运动”、“利用旅费降低的机会”、“拜访亲友或故乡”、“三星级以上的旅店”和“可以进行室内运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加拿大差异显 著的动机项则达到24项,仅在“三星级以上的旅店”、“享受美食的高档饭店”、“唤起美好的回忆”、“温暖的气候”和“观看运动”等5项动机上不存在太大差别。在95%的显著水平上,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存在显著差异的动机减为3项(“兴奋刺激、大胆冒险”、“改变繁忙的工作状态,实现自我恢复”和“观看运动”),加拿大则仅除去了“室内运动”1项不太显著的动机,减为23项。
波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推断,在波兰,诺维兹克和弗雷尔(Nowaczek&Fennell)就49项出游动机对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做了统计,结果表明,在95%的显著水平上,二者仅在“夜生活和娱乐”以及“拜访亲朋”2项动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台湾地区,陶等就18项动机对自我认定为生态旅游者的游客和未认定为生态旅游者的游客进行了比较,结果是在95%的显著水平上,二者在“在大自然中学习”、“参与游憩活动(如徒步旅行,观鸟)”、“鸟类”、“生态保护区”、“荒野/未破坏的区域”和“地貌和地质遗迹(features)”等6项社会和吸引物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
上述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的差异程度大小与该国家或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高低基本一致,该论断如能在以后的案例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印证,可将其作为衡量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应用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工作。
3.3环境态度特征
很多研究表明在人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环境态度是行为的预报器,不同的旅游者,其对环境的态度不同,在旅游中的个人行为也往往不同。改进的NEP由6个问题构成(见表3),回答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5级构成,计分分别为1―5分。计算NEP分数时,正面陈述的调查分数直接计入总分,反面陈述则由6减去问卷调查的分数再计入总分,因此,最高分为30分,中立者的分数为18分,大于18分的表明具有较好的环境态度,小于18分的表明其对环境不太友好。
百花山的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在环境态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NEP的平均得分来看,一般游客为21.47,环境态度中等,生态旅游者平均得分则为25.45,环境态度较好,其中,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NEP分数更高些,都超过了25分,分别为27.98分、25.98分,相比之下,经常的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得分略低,为23.06分,低于24分,属环境态度中等。维尔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旅游者类型,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往往具有强烈的生物或者说环境中心论态度,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则展示出明显的人类中心论倾向。百花山的调查与维尔的结论基本相同,不太相同的是发现在一般的生态旅游者中也有一部分游客具有较好的环境态度,他们每年去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旅游的次数较少,被称为偶尔的生态旅游者。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经历了实践的洗礼更加稳固不同的是,偶尔的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则多来源于理论,相对是表面的、不太稳定的、需要巩固的。黎洁对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调查显示了大体相同的结果,调查采用了由9个陈述句构成的NEP法,结果表明,所有游客的均值为34.7分(平均为3.86分)。环境态度大体介于百花山一般游客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之间。
陶等用类似的方法对台湾游客的环境态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自我认定为生态旅游者的一组环境态度要好于自我未认定为生态旅游者的一组。
4 结论与讨论
(1)人口统计学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呈现出男性化、年轻化、与一般游客教育程度差异小等特征。说明受生态旅游发展阶段以及东西方文化渊源的影响,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会呈现多样化形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应成为生态旅游游客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应研究自身生态旅游市场的独特之处,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生态旅游游客管理体系与营销模式。
(2)动机方面,比较发现,百花山生态旅游者最核心的出游动机与国外生态旅游者基本相符,但典型性不高,与一般游客的差异程度较国外要小。相符的动机特征说明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差异较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还较低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属于“生态旅游者”的人群是不稳定的,甚至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随时跟踪我国生态旅游者特征的变化直至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是必要的。
关键词男性少年犯,中学生,人格特征。
分类号B848
1引言
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多种容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态势[1]。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除了受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外,亦与其自身的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探讨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的关系[2~8]。但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是EPQ、MMPI、SCL-90等工具,在全面反映少年犯的人格特征上有其局限性。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1年后的重测信度为0.65)和效度,可用于对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管理潜能、工作绩效、A型行为、违法及社会偏离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和预测[9]。虽有研究者[10]用该量表对男性罪犯做过研究,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但使用CPI对少年犯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还尚未见过。本研究采用CPI-RC为工具,探讨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之间的人格差异,以其为寻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提供依据。
2方法
2.1被试
湖南省少年犯管教所男性犯人178名(有效被试),其平均年龄为16.8±0.4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63人,初中或高中肄业106人,中专肄业9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7±1.46 年;犯罪类型为:抢劫罪72人,罪36人,故意伤害罪32人,杀人罪18人,寻衅滋事罪8人,其他12人。少年犯被试中出生于城镇家庭的为64人,出生于农村家庭的为112人。从长沙市(79人)和湘西农村(140人)选取高一男性中学生219人(有效被试),其平均年龄为16.6±0.85岁。
2.2研究工具
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该量表共有440道测试题,包括23个分量表,各量表的名称为支配性(Do)、进取能力(Cs)、社交能力(Sy)、社交风度(Sp)、自我接受(Sa)、独立性(In)、通情(Em)、责任心(Re)、社会化(So)、自我控制(Sc)、好印象(Gi)、同众性(Cm)、适意感(Wb)、宽容性(To)、顺从成就(Ac)、独立成就(Ai)、智力效率(Ie)、心理感受性(Py)、灵活性(Fx)、女性化(男性化)(F/M)、内向―外向(V.1)、常规趋向―常规异向(V.2)和自我实现(V.3),其中前20个统称为通俗概念量表,后3个统称为结构量表。
2.3施测过程
测验采用团体方式进行。由于部分少年犯的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题量大,为了控制进程,采用主试念题、被试逐题作答的方式进行。高中组由主试分赴各地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统一回收。
2.4数据统计处理的方法
对答卷进行审查,删除未完整作答和习惯作答的答卷。用配套计分模板统计出每个被试在23个分量表上的原始分数,转换得出20个通俗概念量表的标准分,再结合Wb、Cm、Gi三个量表判断无效资料,从中剔除无效问卷24份(少年犯组11份,中学生组13份)。根据V.1、V.2采用粗分划界,划分出Alpha型(外向―常规趋向)、Beta型(内向―常规趋向)、Gamma型(外向―常规异向)、Delta型(内向―常规异向)四种人格类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及分析
3.1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CPI标准分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除Sy、Sp、Sa、Em和V.1外,少年犯在其他18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同龄中学生,并且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下面我们将23个分量表分成五类加以具体分析。
在自我确认和人际适应方面的7个分量表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在Do、Cs、In三个量表上差异显著,在Sy、Sp、Sa、Em四个分量表上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与同龄中学生相比,少年犯缺乏自信、进取心和独立性。
在社会价值内化程度的7个量表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差异均非常显著。这表明:(1)少年犯缺乏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2)他们抵制常规和准则,不守惯例,执拗、任性、强求,易生怨恨,易冲动,有强烈的感情和情绪,而且很少加以掩饰,易激惹,当愤怒或烦恼时便直言不讳;(3)自我中心,缺乏抑制,过分追求个人快乐,其行为出自自发,倾向于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把自己看成与众不同,过分关注健康和个人问题;(4)对前途感到担忧,敏感多疑,对周围世界持明显的审视和怀疑态度,对他人存在着不信任感。
在成就潜能的3个量表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一方面,少年犯在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的场所难以做好工作,不喜欢受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在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明确的方法和标准的场所也难以做好工作。存在着刻板,无进取精神,做事时缺乏始动性的人格特征。
在生活和社会态度方面,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就心理感受性而言,少年犯对实际和具体事物比对抽象事物更感兴趣,更多的注意人们在做些什么,而不是他们有何想法和感受;就灵活性而言,与中学生相比,少年犯缺乏变通性;在女性化/男性化方面,少年犯表现出更多的男性特征。
在三个结构量表上,V.1分量表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V.2分量表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特征表现出常规异向的特点。在V.3分量表上,两者差异亦非常显著,这表明少年犯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感较低,缺乏自我确定感,不满情绪较多,对变化不定和复杂纷繁的事物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在生活中受到打击,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志向。
3.2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类型比较
在人格类型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Delta型(内向―常规异向)为主,其次是Gamma型(外向―常规异向)。
4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在自我确认和人际适应上,少年犯在支配性、进取能力、独立性量表上的得分低于同龄中学生,且差异显著,这与袁玉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0];而在社交能力、社交风度、自我接受和通情分量表上差异不显著,又表现出了与其结果不一致的地方。究其原因,可能与被试的选取有关,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犯人的人格特征是不同的[5]。少年犯属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尚浅,入狱前尚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说,他们是从学校走向监狱的,这一点不同于成年罪犯。因此学校教育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就少年犯而言,他们在学校里大多调皮捣蛋、厌学、学业不良,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列入差生行列的群体。这一不利的心理氛围最终对少年犯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缺乏进取精神,有的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另一方面,他们还是渴望得到人们尊重和社会承认的,这就促使他们去寻找能够实现“自我价值”、释放心理能量的新的组织或群体。在新群体中,少年犯的人际适应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与同龄中学生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在社会价值内化程度、成就潜能、生活和社会态度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8]。
在人格类型上,在内向―外向(V.1)维度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有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3,8],国外Farrington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11]。在V.2维度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特征表现出常规异向的特点。结合V.1、V.2类型划界的人格类型显示,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Delta型(内向―常规异向)为主,其次是Gamma型(外向―常规异向)。Delta型人格特征者兴趣指向内部世界,难以接受传统习俗价值体系,爱沉思默想,有些怪异,情感疏离,最差者有强烈的内心冲突,容易失去心理平衡;Gamma型人格者兴趣指向外部世界,难以接受传统习俗价值体系或持怀疑态度,对事物不完善处较敏感,最差者难以管束、偏狭、自我放纵。
在V.3维度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差异极显著,表明少年犯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水平较同龄中学生要低。这与袁玉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0]。
一般来说,少年犯的不良人格特征在入狱前即存在。这种差异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减少青少年犯罪,降低少年犯罪率,除了要保证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三者的协调之外,还应加强对青少年个性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懂得合理宣泄情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成熟度,以抵抗外界的诱惑。另外,对于少年犯的改造也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狱中不仅要强调少年犯的个人行为特征的改造,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与人格的改造。因为对于限制自由的监狱环境,如果采取消极的认知和消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就可能导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12]。
在本研究中,虽然考虑到了取样和施测时的诸多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未予以严格控制,如为了保证少年犯与中学生城、乡被试的比例等同,在选取中学生被试时只是从湖南的两个地区取样;再如在对少年犯施测时采用主试念题、被试逐题作答的方式进行,亦与对中学生的施测方式不完全相同,还有两组在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上不同,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这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改进。
5结论
(1)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少年犯的自我确认、社会价值内化、成就潜能、生活和社会态度、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水平上均较同龄中学生差。
(2)在人格类型上,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常规异向居多。
参考文献
1 朱营周等, 青少年犯罪, 人民日报, 2003.12.24
2 孙春霞等.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男性犯罪少年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29(4): 233~235
3 苏月桐, 傅以容. 犯罪少年行为习惯及人格特征的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6(2): 121~122
4 张素馨.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点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7(3): 21~23
5 邓芸菁, 窦刚, 张锋. 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8(3): 160~161
6 周运生, 赵海萍, 俞维等. 违法犯罪青少年心理因素及个性特征调查.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7, 19(1): 28~30
7 张慧, 樊旭辉. 狱中犯人心理状况及个性调查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6(3): 183~184
8 房明, 杨旭, 纪术茂. 男性少年犯的人格类型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2): 103~105, 115
9 杨坚, 龚耀先. 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手册. 长沙: 湖南医科大学, 1993
10 袁玉华等. 男性服刑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00, 8(2): 100~102
关键词:三维动画;平面动画;艺术特征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图形的概念逐渐被嵌入到动画制作领域,而虚构的三维空间更是迅速成为促使动画产业成长的摇篮。因为计算机具备强大的物理特性与计算能力,动画这一艺术形式也能够以更细腻的动作和还原度更高的色彩来陈述动画中的剧情与主题。在近20年的时间中,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一直共同存在于历史舞台中,也因此,人们常常会把两者拿出来比较,特别是近些年来三维动画电影受观众热捧,票房直线飘红。但在探讨两者技术上的区分与联系时,仍需从制作的每一环节进行具体的深入分析。
1动画制作前期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
和影视剧的制作步骤一样,不管是三维动画抑或是平面动画,都是利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说情感。因此,完全可以用“视觉小说”这一概念来评价初期的动画作品,这一阶段,动画故事的情节及内容将会直接左右还未孵化而成的动画产品的优劣性。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在制作前期,并没有本质的艺术区别。
在这过程中,动画设计人员最需要做的便是角色设计以及场景设计等。在动画制作的分镜头设计、角色设计以及场景设计阶段,必须要有丰富经验的动画设计人员的参与。此时,正是以手绘为背景的创意视觉化环节,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皆是如此。
2动画制作中期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
动作制作中期,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完全可以用“手工作坊”与“大型工厂”来说明。平面动画仍然是绘画的一种延承形式,绘画的作用目的就在于以透视原理为原则,在平面上对空间的表达,而以此为背景的平面动画也是这样。平面动画中表达动态的表象时,往往只能利用不同画面的切换,制作出一种生硬的动感。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将平面动画看作是绘画在影视照相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延续。毫无疑问,平面动画的发展也是以电子媒介的普及为基础。对比之下,三维动画的艺术特征则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内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雕塑”组成。计算机除去是一个“工具”外,还有着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肯定,这种结果是人和电脑一齐作用的衍生品。绘画通过透视与投影法则将现实空间还有思维空间表达在平面,这种技术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相较而言,三维动画进入“动画门槛”则更低,其艺术特征的本质就在于在虚拟的空间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空间。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对平面设计中的透视原理过度依赖。在虚拟的空间中,设计人员者能够随时随意地变换角度来观察、完善虚拟对象,并且任一角度都属于透视完全正确的画面。三维动画环境中,计算机直接取代创作者完成了动画制作。但在平面动画手绘阶段,设计人员则不得不权衡每一个物体、每一个空间的每一个透视及角度问题。把透视技术由人工转向自动,能够极大地提升动画制作的效率。
除此之外,在计算机中生成立体图像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加适宜基于物理模型的运动控制技术。毋庸置疑,每一个物体的运动必定要遵守相应的运动定律。例如,乒乓球的弹跳、游泳的水波,都有相应地物理模型。一旦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来实现,施加于立体真实的物体上,这一物体的运动便能更加逼真和自然。反之,如果作用在平面动画对象(二维对象)上,运动就很容易走形,究其原因,在于平面动画不能够变换不同的角度。不仅这样,计算机硬件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三维动画提供了全新的突破。而平面动画的运动实现需要根据最初的动画剧情明确关键帧,再通过动画师绘制部分静态的重要画面,之后再按照相关的插补规则完成整个画面。尤其是对某一复杂的动画作品而言,如果对关键帧中每一个角色形象、姿态以及表情等实施精致的设置与调整,是工程量非常大的繁琐与困难的工作,这不仅要求动画设计人员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与专业技巧,而且动画作品的呈现效果绝大多数上要取决于动画创作者的主观意识,而意识往往又无法精准把控。
3动画制作后期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
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的关系绝不是“二选其一”的“对立”关系,现实的动画制作往往会综合应用这两种艺术形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迪士尼动画《星银岛》中的海盗形象。这一形象非常完美地结合了平面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艺术特征,海盗身体上看似比较柔软的部分所应用的是手绘方案,而“机械手”则是通过三维技术制作完成,最后利用三维转二维的非真实渲染手段把这两者艺术特征合而为一,不仅成功了规避了技术难度的繁琐性,又满足了现实的设计要求。
平面动画的重点是按照图层的原理来完成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动静联系。在合成过程中,背景、前景、动态层往往会被放置于不同的图层中,这样也更加方便分层动画,并且互不影响。三维动画在合成过程中也是以图层原理来表示,图层间的覆盖关系按照alpha(图像通道)来定义。多数三维动画作品中都包含了两种技术,通常背景使用平面动画方式绘制而成,而动态的前景使用三维技术实现。动画制作后期,三维动画技术与平面动画技术的结合充分说明了“技术为内容服务”。所以,一个动画作品的成功,也并非直接受到先进技术的新颖和稀有属性的帮助,而主要还是运用互补的技术表现艺术原有的饱满。
三维动画与平面动画在视觉的表现截然不同,平面动画的艺术源于手工,动画的线条与色彩通常都会受到手工效率的制约。而在工业生产条件背景下,动画制作商为了追求商业最大化,一定会要求设计人员通过简练的线条与少量的色彩完成某一画面。所以,平面动画的视觉特点就是线条非常简练,色阶较少,反之,三维动画就全然不同。三维动画在色彩上的拘束通常只会来源于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所限,而现阶段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这一弊端也逐渐消失。三维动画中的“非真实渲染技术”基本上能够实现平面动画的艺术特征效果,而合成软件又能够把平面动画中的艺术元素和三维动画的艺术元素完美结合。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构建
所谓会计质量特征,指的是依托于会计目标的现实要求,具体描述或者规定会计信息本身应该具有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会计信息具备为实现会计目标所必备的质量,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综述
1.美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研究
早期关于会计领域的文献资料中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但始终未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会计界才关注到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目标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于1980年12月公布了财务会计概念《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必备的质量标准进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了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分析体系,直到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最完整的理论体系。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会计信息特征的规定
IASC关于会计信息规定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以及可比性等四大质量特征。其中,可理解性指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信息必须是使用者所能理解的,但对于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部分复杂事项除外;相关性,就是指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要与使用者决策的做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里所侧重的是会计信息的预测及确证价值;可靠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准确无明显偏差,使用者可以将其反映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可靠性则是指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并且实质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可比性,就是使用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可以掌握相关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变化趋势。
3.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我国于2006年2月的新基本准则被看做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我国会计环境角度分析,新准则对会计目标做出了恰当的定位,但是,对于充当概念框架纽带作用的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位却有待商榷。新基本准则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代替了原来的“一般原则”,并删除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内容。根据新基本准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有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以及谨慎性等。新基本准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采用会计术语、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层次划分,更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明确哪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会计理论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会计环境是认识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可见,会计环境影响或制约会计理论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IASC和FASB把有用性置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位置。笔者认为在我国这种生产要素不发达的会计环境下,应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国外将诸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成一个多层次的框架体系,而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由一系列平行条款组成。他们相互之间缺乏主次关系,未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国学术界虽做过一些划分,但大都将各主要的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找不到一个总领性的逻辑原则,同时未真正明确会计目标在整个体系中的逻辑导向作用。比如对于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个信息质量特征没有提出具体衡量标准,也没有体现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层次。
二、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之比较
1.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关注程度及作用方向规定之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专门列举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深入细致的介绍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以及各个质量特征之问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将界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其做出了明确的列举。国际以及中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种规定方式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及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财务目标的明确化;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对会计确认、记录以及报告处理程序等事项的指导作用。通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使用者对于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财务事项的理解变得更加轻松,会计准则发展的分析及评估也就具备了理论依据。在确保符合财务目标的前提下,将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纳入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也随之扩展,具体来说,除了债权人及投资者,还涉及到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层;除了法人,还涉及自然人;除了现实关系人,还涉及潜在相关人;除了国内使用者,还涉及国外使用者。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关注点也有所区别,因此会对会计信息进行质量特征的综合考察和衡量,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会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来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权衡,从这一角度来说,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造成影响的变量之一就是多元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要将其纳入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当中进行综合的考察和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保证财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问的统一性,财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导向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会计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变革,确保会计信息概念框架在稳定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十分重要,因此,在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上,将其界定为决策性以及受托责任并存符合我国当前现实国情和会计环境。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在联系之比较
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明确界定了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内在的主次逻辑,并对主要及次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的结构层次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可靠性选定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主要有可理解性以及可比性,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层次划分,一方面,有利于财务目标更加明确,另一方面,该能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核心内容更加突出。再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规定,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主要是: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以及可比性,在相关性质量特征中,又包括具有一定约束性的预测作用、确证作用以及重要性等会计信息次要质量特征;在可靠性质量特征中,又包含着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审慎以及完整等次要质量特征。
关键词:比较句识别;文本分类;中文比较模式库;类序列规则;关联特征词表
中图分类号:TP391
0引言
比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同类产品间的异同和优劣。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博客、微博、日志、社会网络、论坛等新型网络元素迅速兴起,网络信息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这些信息中不乏对各种新事物、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观点、新艺术等进行评论和比较的主观性信息,对这些主观信息的比较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同类产品的异同和优劣,可以对观点挖掘、信息推荐等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从海量的评论信息中准确地识别比较句是研究比较关系的前提工作。
在国内对中文比较句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包括比较的范畴、典型的比较句式、比较的语义以及比较的共时和历时研究等。刘焱[1]在“除去特定语境影响的前提下,看一个句子在形式上是否具有比较句的结构特点、在功能上是否表达了比较意义”这一思想指导下,指出比较范畴应该是一种“语义—句法”范畴。车竞[2]从词汇短语角度研究了比较句的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分析,讨论了比较句的分级和等级的度量。尚平[3]认为汉语比较句的研究不仅需要坚持语义同句法形式的结合,更要追求简洁明晰的分类结果。庞倩[4]从结构和功能上分析了等比句和差比句两种句式的基本特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比较关系的挖掘有着指导意义,但并不能直接运用到计算机的自动挖掘上来。
最早用计算机进行比较句识别的是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Jindal等[5],他们采用模式发现和监督学习的方法对英文比较句的识别进行了研究,达到了79%的准确率和81%的召回率。后来他们又用标签序列规则[6]作为特征对比较句中的比较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北京大学黄小江等[7]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分类器和类序列规则挖掘的方法对中文比较句进行识别。Yang等[8]从韩语文档中提取比较词汇作为关键词特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比较句。大连理工大学的宋锐等[9]通过构建中文比较模式库和条件随机域模型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句识别和比较关系抽取;黄高辉等[10]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RandomField,CRF)的算法进行比较句的识别和关系抽取;李建军[11]利用熵值平衡算法提取句中的统计特征和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句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识别中文比较句,但是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句的结构特征,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原理建立关联特征词表,并结合规则征词的关联方向,建立了规则与特征词表之间的有向联系进行中文比较句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关联特征词表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识别中文比较句。
1比较句研究问题分析
比较句识别实际上就是判断一个句子是比较句还是非比较句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属于一个文本分类问题。准确识别比较句的关键是找到一种能够区分比较句和非比较句特征的方法。从语言特征上看,比较句与非比较句之间在词汇和语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传统的文本分类计数和序列模式匹配方法用于比较句的识别成为可能。在英文比较句中,由于比较词特征比较明显,一般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所以对英文比较句进行识别时,在语料预处理阶段,使用英文特有的词性标注工具,能够很好地分析出具有比较意义的形容词与副词等有效特征词。而中文比较句表达方式中不具有比较级或最高级的形态,往往普通的词语、成语以及谚语等信息就可以表达多个事物之间比较的含义,格式上也灵活多变,给准确地识别比较句带来了很大困难。
1.1中文比较句式分析
从语义上分析,中文比较句描述的是同一类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在同一个属性上的比较。在语言学领域认为一句完整的比较句通常包含四个基本要素[2]: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属性和比较结果。如例句:
1)诺基亚N8的屏幕不如iPhone的好。
关键词:德彪西;拉威尔;音乐风格;比较
一、德彪西与拉威尔的概述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是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印象主义”的概念最开始是由德彪西引入音乐领域的。早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时,德彪西就已经显示出他的音乐才能。德彪西于1873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并在那里进行了长达12年的学习。他不仅具有卓越的钢琴演奏水平,并且创作才能十分突出。德彪西在他的音乐学习进程中,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束缚,他大胆的和声处理方式及非正统的创作态度,令他的师长们十分为难。尽管如此,德彪西的音乐才能还是得到了认可。
莫利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是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和德彪西一样,拉威尔也有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背景。拉威尔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预科。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期间,他跟随贝里奥学习小提琴,并师从佩萨尔和福雷学习和声和作曲。拉威尔并没有受到循规蹈矩的学院环境的影响,不断大胆追求音乐上的创新。尽管五次失利罗马奖的角逐,但这却给拉威尔在创作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德彪西与拉威尔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
1.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创作几乎囊括了所有音乐形式:管弦乐、钢琴、室内乐、合唱、艺术歌曲以及歌剧等。德彪西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的。德彪西早期的音乐创作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很大,为了营造出一种模糊、飘渺的意境,他在创作中不断地运用不协和的音程,七度、九度、十一度,并经常在这个调的和弦上叠置另一个调的和弦,产生多调性的感觉。此外,德彪西在创作中还使用了许多平行的纯音程,如五度、纯四度和纯八度。
值得一提的是,德彪西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印象主义只是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一个方面,他的许多作品中并没有出现印象主义的痕迹。他在《儿童园地》的《木偶的步态舞》中讽刺地引用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在《练习曲博士》中开车尔尼的玩笑,完成于1888年的两首《阿拉伯风格曲》更是接近于浪漫时代的沙龙音乐。晚期作品中,芭蕾舞《游戏》、双钢琴作品《白与黑》等也不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2.拉威尔的音乐风格
在拉威尔的整个音乐创作生涯中,西班牙音乐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他母亲的西班牙血统,拉威尔在创作中更加偏爱西班牙音乐。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模仿西班牙民间乐器、采用西班牙特色节奏进行的创作,如拉威尔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镜子》中的第四首《丑角的晨歌》就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音乐特点:曲中的节奏型采用了极具感染力的西班牙舞蹈的节奏,拉威尔还运用了同音轮指的演奏技巧来表现出西班牙民谣吉他拨弦的效果。
相比于德彪西大量的钢琴作品,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在数量上并不算突出,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水的嬉戏》《镜子》《库普兰之墓》。《水的嬉戏》是拉威尔音乐创作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拉威尔对曲式结构的重视,这部作品受到李斯特《艾斯特庄的喷泉》的启示,作品中丰富的和声色彩的变化以及最后一连串的十一和弦、属九和弦、大小七和弦的运用,展现了拉威尔高超的创作技巧。
拉威尔晚期的音乐创作流露出了明显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创作于1917年的《库普兰之墓》采用了拉威尔十分喜爱的法国羽管键琴作曲家库普兰时代的舞曲体裁。拉威尔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不仅运用了优美典雅的古典主义音乐线条,而且融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
关键词:于连;艾玛;形象;特征;爱情;人生悲剧;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19-02
于连和艾玛都是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但却很少有人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因为在他们各自生活的法国的社会,他们一男一女、一穷一富,一个生活在逆境、一个生活在顺境……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两个人基本不会有什么可比性。孰不知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们都有过两次虽称不上惊天动地、海枯石烂但却给他们的一生造成了一种“大转折”式影响的爱情,他们都以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折磨、痛苦。
一、于连的形象特征
于连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男主角,小说以于连从18岁开始到23岁生命结束为主要内容。于连自身形象的多侧面性,贯穿于全文的各个角落。于连出身于一个叫维尔叶尔的小城,他从小就有着与父兄不同的想法,他想要改变自己平民的命运,而且他深知只有知识才可以使他赚到更多的钱,才有可能上升为贵族阶级。也正因为他的这些被大家都认为“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常常遭到父兄的打骂,也时常会因为他平民的出身而遭到贵族的歧视。他在一位拿破仑时代老士兵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在拿破仑失败后他能够违背自己的喜好把圣经倒背如流,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年俸十万法朗的大主教”。于连对待他无论怎么样的逆境、不堪的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一种奋斗的激情和一种令人钦佩的坚定意志。于连从不逃避他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平民的职责。在他见到他第一位爱人德日那夫人的最初,面对德日那夫人对他的轻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握她的手,这时他是代表平民阶级去握一个贵妇的手,他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他的职责;他要去征服她,而原因是因为德日那夫人轻视了他的尊严――一个平民的尊严。这里于连的心理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是多么的敏感,对于一个别人都未必以为然的轻视――一个贵族阶级对平民的轻视而表现出如此复杂的心理斗争。也许除了他自己,没人会在乎德日那夫人对他的轻视。与德日那夫人的交往除了满足了他的自尊之外没有给他带了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他们都没有感觉到真情,反而与德日那夫人的被发现后他还不得不客走他乡。在贝尚松神学院期间,于连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他日后可以到德拉穆尔侯爵家当私人秘书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让他认识到了社会是多么的虚伪,使他学会了即使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也要变得虚伪。在德拉穆尔侯爵家,侯爵唯一的女儿马特尔小姐爱上了于连,爱上了他那与其他贵族不同的高傲的气质。在侯爵家于连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而这些并不是与马特尔小姐的婚姻所能带来的贵族的地位、丰厚的收入以及在军队的官衔,而是作为贵族的尊严。所以,当德日那夫人使他断送了前途,也就意味着再次失去尊严时,他才会愤怒到想要杀死德日那夫人的地步。当他在监狱中,已经接受了一切归于零点的事实后,才意识到自己心里最爱的人依然是德日那夫人,而对马特尔小姐只是头脑中的爱。这也是于连为什么会断然拒绝马特尔小姐为他所疏通的道路了,因为,此时也只有死去他才能拥有他此生的两个最爱,一个是尊严,一个是德日那夫人。
于连对于死亡是不惧怕的,而且于连对于在最后选择结束他的生命也是没有任何痛苦夹杂在其中的。在狱中的于连的心理,是他从小说的开始到此刻这段期间中最平静的时候,他还有一个百分之百的机会去继续他的生命,是他自己拒绝了,于连是在平静之中等待死亡的。正是他这种性格使原本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爱情”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这并不说明于连这一生没有过澎湃的爱情,正因为是澎湃的,所以他才会选择在最后一刻结束生命。于连爱德日那夫人,正如他知道德日那也爱他一样,如果他选择了去生存就等于选择了马特尔小姐。这样一来,于连就会同时失去他的尊严与爱情来换取可以继续活下去的生命……很多人会给于连一个悲剧的评价那他就错了,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他并不悲剧,也许他还会因为奋斗的目标――尊严得到了而感到很幸福。
二、艾玛的爱情悲剧
艾玛跟于连不同,如果说于连与她同样都追求贵族的身份地位,那么于连想要的会是作为贵族的尊严,而艾玛则想要作为贵族的奢华生活。福楼拜与司汤达都是通过人物来达到一种讽刺社会的效果,表现一种当时社会的典型性。福楼拜在小说的开头就奠定了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他并没有针对艾玛,而是在针对社会。艾玛,作为一个女子,在这样的社会中她注定要深陷沼泽,对她自己而言是悲剧的、不幸的,而对于其他人则是认为她是咎由自取的。总之,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艾玛自身来看,与于连最大的不同是她的悲剧性是确实存在的,不论别人怎么看艾玛,艾玛自己最后看自己都是悲剧的、痛苦的。这一点,在艾玛将死时身体与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与于连的平静相比较来看,艾玛的悲剧是确实存在的。
《包法利夫人》以艾玛的爱情为线索,可以将她的爱情变化导致她悲剧形成分为三个变化:第一次变化发生在艾玛的少女时代,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她一直梦想着贵族的生活,可是她的动作又充分说明她仍然是个农民、乡下人。第一次与夏尔见面,在夏尔眼中艾玛是个很漂亮的少女,但是无论怎样她都依然只是个农村姑娘。夏尔看艾玛的指甲的心理描述是很干净但是不漂亮,可以看得出夏尔是很爱艾玛,但是他也认为即使外在再怎么修饰她也不会与贵妇有什么联系,但夏尔是爱艾玛的。从艾玛的第一次爱情约会就奠定了艾玛悲剧的基底,夏尔根本不可能给她想要的贵族生活,而艾玛以为夏尔可以给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她也认为自己是爱夏尔的。婚后的生活,让艾玛感到很无聊,但她从没想过会背叛夏尔,直到她参加舞会时看到了什么是真正贵族的生活,在那艾玛遇见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情人莱昂。处世不深的莱昂认为艾玛就是他此生的最爱,却遭到了艾玛的拒绝,去了别的城市。夏尔为了让艾玛高兴带艾玛搬去了大一点儿的城市,在这儿艾玛遇到了使她跌入无底深渊的的男人,罗道尔夫――一个专门玩弄女人的坏人,一个有自己的庄园有钱有头脑的成熟男人。他与艾玛的约会是艾玛的第二次爱情约会,是打破了艾玛平静生活的约会。在与罗道尔夫通奸期间,艾玛也后悔过,她认为只要夏尔有钱了她就会爱他了,所以当夏尔手术失败,面对人生彻底无望的时候,艾玛开始又回到了罗道尔夫身边并且极度地放纵。也许此时的艾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已经体现在她生活的各个方面了,也许她意识到了但是她内心的空虚已经无法让她控制自己的行为了,所以她能做的只有放纵。艾玛的第三次爱情约会后使她败空了丈夫所有的钱财还欠下巨款,摆在面前的事实让艾玛不得不去承认,说她没有颜面再去面对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的夏尔也好,说她胆小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也好。总之,艾玛的爱情给她带来了死路一条。大多数人对艾玛的评价以咎由自取居多,也有些人认为艾玛的爱情并不是悲剧等等。在我看来,艾玛的爱情结局是悲剧性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爱的过程中艾玛也曾享受过爱情的美妙与快乐,艾玛的不幸是因为她爱上了她的爱本身,而非是某个男人,这与于连是最大的不同。
福楼拜在最后能够体会得到艾玛的切肤之痛,他说“我就是艾玛”,所以,福楼拜并没有讽刺艾玛的意思,更没有否定现实的意思。没有真正把心放在艾玛身上去体会她的感受的人没有资格去妄加评论。也许于连真的比艾玛幸运很多,至少在于连的生命里没有碰到过一个像罗道尔夫一样的坏女人;也许从小就在逆境中生长、从未得到一丝溺爱让于连学会了独立思考、自我控制,于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于连想要的尊严相比艾玛想要的童话办般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要容易得到的多;也许是因为艾玛从不肯自己努力而是逼迫夏尔,于连则不同,他知道凡事都得自己努力才会有收获。
司汤达和福楼拜分别在借于连与艾玛的遭遇、结局来讽刺社会的黑暗,对于人的摧残。对于于连与艾玛,我只能说两个人都是不幸人的,纵观于连与艾玛两人的爱情链,也只能说在爱情这一方面于连比艾玛的不幸遭遇要少。遭遇是上帝给的,人只能用自身的性格去抵挡,如果抵挡不过,我想也不要说他们是悲剧,只不过是每个人的不幸不同,或者是谁比谁更加不幸罢了。
参考文献:
[1] 兰守亭.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否定之否定人生道路[J].学术探索,2008,(1).
[2] 李有华.自我实现的悲剧牲――《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6).
[3] 孙睿超,何江胜.包法利夫人的爱情与悲剧原因解析[J].译林,2008,(2).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郑州大学文学院、法学院、传播学院2005级大学生600人,收回有效问卷588份,其中独生子女296份,男147份、女149份;非独生子女292份,男146份、女146份。被试平均年龄为20.1岁。被试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均未遇到过重大生活事件。
2. 测验工具: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 测验方法:团体测验,每教室30人,一人一桌。由有资格的主试对学生进行施测,实施统一指导语,40分钟内答完,过时为无效答卷。
4. 记分与统计:卡氏16PF个性测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分析
1.自变量的选择。以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类别作为自变量,以16PF的16个因素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分别是恃强性(t=2.397*)、敢为性(t=2.549*)、独立性(t=2.475*)和自律性(t=3.647**)。其中在自律性、独立性二因子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5.331.23,5.431.63)显著高于独生子女(4.581.20,4.681.46);在恃强性和敢为性二因子上独生子女的得分(5.501.55,6.031.64)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4.582.09,5.251.37)。在其他8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注:*代表P
2.同性别比较。为了消除性别因素的干扰,进一步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的差别,我们又进行了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比较,结果表明:独生子与非独生子除在恃强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外(t=2.523*),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明显;在独生女与非独生女的比较中,在自律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244**),独生女的得分(4.431.15)则显著低于非独生女(5.202.14)。(注:*代表P
研究结论
1.环境差异。独生子女是伴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长起来的一个社会群体,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的确存在差异性,比如,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期望;他们享有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条件;但他们在生活中也缺少玩伴等等[4]。本次个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16种人格因素中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性格差异。独生子女在恃强性和敢为性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所谓“恃强性”是指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不谦虚顺从的个性。独生子女的恃强性较强意味着他们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过分相信自己,很难接受不同的建议,支配求胜意识较强。所谓“敢为性”是指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的个性。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一般来说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处在相对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其意见和建议能受到一定的尊重,其成长过程一般比较顺利,其愿望一般能够实现。第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好,这在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一种优越意识,也有能力承担冒险所带来的一定的代价,独生子女一般不会为此造成的损失受到过多指责,这些都利于恃强性和敢为性个性的形成。
3.独立性、自律性方面差异。独生子女在独立性、自律性因素上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立性”是指自立自强、当机立断的个性特征;所谓“自律性”是指知己知彼、自律严谨的个性特征。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有以下原因:(1)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市,同时他们的生活环境条件一般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5],在优越的环境下遇到挫折较少,依赖心理比较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和帮助过多。由于家庭的精心呵护阻碍了独生子女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发展。(2)而目前非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农村,成长经历一般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感受过在激烈的竞争中走进大学校门的艰辛,以后的路也只能靠自己去走,独立、自律、严谨和自我奋斗精神较强。
总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个性特征的某些差异也在所难免。况且,他们的差异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我们做学生工作或做心理咨询工作时,建议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考虑进去,注意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和自律性,培养非独生子女的敢为性,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6-58.
[2]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78-79.
[3](美)phillip L.Rice.著,石林译.压力与健康[M].心理学导读系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6.
关键词:家用电动工具 设计特征 比较研究
从工业设计角度讲,电动工具是功能、形态、安全、人机工程、产品识别因素的统一体。电动工具的设计由于考虑因素多且各设计要素本身又相互制约,工具类产品适用人群广泛而显得任务艰巨。而好的电动工具设计是其品牌存活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动工具产品的设计成为了设计师的考验。满足技术与安全条件,形成产品系列风格,人机要素的充分考虑,品牌的易识别性,只有将这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家用电动工具产品。
一、中西家用电动工具设计产业的现状对比
家用电动工具产品在欧美市场早几年前就已经十分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而国内家庭对DIY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相关产品的准备都还不充分,大部分渠道销售的电动工具产品还是以工厂型和专业人员为主的,人机造型和外观审美性并不能满足家庭用户的需要。现在部分国内电动工具品牌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动工具产品的设计上。但是这项设计产业若想在国内形成成熟的市场还需要企业和设计人员继续探讨努力。
我国家用电动工具市场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咨讯方面,建材市场的工具配件型号种类并不齐全,很多产品缺乏详细的说明材料。消费者对电动工具产品的主要了解渠道仅限于工具专卖店、展销会、洽谈会、业务员推荐。这就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品牌缺少考量,盲目选择购买和使用后才对电动工具的品牌质量有所了解。这一点国外的电动工具公司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美国品牌百得(Black&Decker)、德国品牌博世(BOSCH)等一些国际知名的电动工具品牌将工具的材料、尺寸型号配合、安全技术等资讯清晰的展现给广大用户,还附有详尽的说明书,工具的配件有多种购买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综上,我国家用电动工具设计行业在保证设计的高质量基础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产品的配套设计质量,从而建立高品质的电动工具品牌。
二、家用电动工具设计特征的比较
1.色彩设计
目前在电动工具产品的开发上,西方国家的企业都比较注重色彩设计。一般来说有名的电动工具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品牌色。比如,得伟的黄和黑的搭配;博世公司的整体色彩采用其公司的代表色即“博世蓝”,商标采用红字,与机壳的蓝色更加协调。而在国内,许多企业则是依照外商来样或是国外的热销产品的色彩来设计生产。
中国本土的电动工具色彩设计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特征。一种过于循规蹈矩,不敢做任何变化,使得产品色彩单调,没有精彩的视觉效果,也没有自己产品设计的色彩风格;另一种却是随意将几种颜色拼凑在一起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协调感。
相比而言,国外电动工具企业给予设计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大胆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给电动工具产品以生命力,让使用者远离沉闷。欧美电动工具企业在追求功能的同时,更追求一种个性,一种物质享受。
国外工具类产品色彩的应用遵循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均衡,两种以上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时,色彩的明度、色调、面积等在视觉感受上要稳定;二是色彩调和,在电动工具产品的色彩中加入共通性的色彩,使产品部件视觉上达到统一调和;三是律动,电动工具产品色彩通过律动可以使产品视觉信息更丰富,造型更精致;四是层次清晰,产品上对比效果最强烈的色彩为主色调,以主色调区域为中心随着电动工具的结构变化色彩排列有渐次移动的效果。
2.造型设计
电动工具产品的造型对产品结构、形态组合、功能形态分区以及材质运用的设计要求很高,使其产品拥有科技感和精致感,好的设计更是能够提供给用户观赏的乐趣,体现品牌的高档感和品位。同时造型也可以表现出该品牌一定的个性、理念和风格:是大气还是细致,是轻巧还是稳重。
博世(BOSCH)作为德国著名的电动工具品牌,秉承了德国产品的一贯设计风格,强调理性的设计,坚持人体工程原则和功能性原则。其产品的造型有两个特点:
一是通过产品造型符号来体现某些特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用户该产品的操作使用步骤及方法。例如通过造型本身的关联性设计的按钮的造型,根据按钮的大小和材质、按钮位置所在机体的比例、凹凸形式等视觉信息来传达按钮的操作方式和功能种类;通过造型的相似性,对手柄的造型、材质及肌理纹的设计能够暗示手的抓握方式。
二是针对不同区域的人群使用习惯对产品造型进行调整的人性化特征。以电圆锯手柄为例,美国惯用左手的人比例较高,所以美国市场的电圆锯手柄及其扶手位置同样适用于惯用左手的人(图1)。
以手电钻为例,美洲产品的主手柄一般设计在工具的中部(图2)。而欧洲市场通常是将主手柄后置(图3)或使用“D”型手柄(图4),而亚洲市场对电动工具手柄的造型设计有独特的要求,例如手柄的尺寸相比欧美电动工具的手柄尺寸而言要小。
相较之下,中国的家用电动工具设计并没有体现出具有明确中国特色的设计观念。
三、中西家用电动工具品牌设计特征的对比分析
1.中西家用电动工具品牌系列化设计
西方家用电动工具的设计都趋向于系列化,系列化设计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三大特点:一是灵活,洞察市场需求后灵活推出多种相应的产品以达到适应更广泛市场的目的。二是迅速,为了适应市场竞氧要求生产厂家推出产品要快。系列化设计可以缩短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所用的时间,从而迅速占领市场。三是提升产品品质,主要是在色彩、材质、外观结构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设计,使产品整齐美观增强视觉效果,给用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5)。
中国的电动工具产品设计行业并不成熟,缺乏长远规划和足够的设计储备。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照单设计的阶段,种类繁多的工具并没有明显的风格联系,很难形成自身产品系列。而其他中小型企业甚至仿制国外的某些单一热销产品,以此来降低设计成本和开发风险。
综上,国内电动工具企业必须向专业的产品设计师寻求帮助,系统的进行整套工具开发,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建立自身的产品系列与企业品牌识别。
2.电动工具的品牌特征与识别设计
设计要素服务于品牌特征,能够最直接体现产品品质的便是产品商标的品质。电动工具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因此要特别注意商标的材料、贴放位置结构处理。颜色是品牌识别系统的另一个要素,例如得伟的黄和黑、博世的蓝、灰和作为辅助色的红。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为了体现同家族产品的特征和系列化、增强品牌识别度,同系列产品通常有规律的使用一些标志性的构造符号元素。
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家用电动工具品牌如德国BOSCH、SKIL美国BLACK&DECKER、DeWalt等等通过设计将自己品牌的产品理念以及设计概念注入具有代表性产品,都来加深用户对品牌的印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所以在历年的国际工业设计大奖上,不难看到电动工具荣获殊荣。
我国是电动工具的生产大国,但电动工具的设计并不领先。多是定牌生产,自创品牌相对较少。而我国出口的电动工具,除外资企业及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外,绝大多数是定牌生产、“中性包装”,很少有采用自己品牌出口的产品,更没有名牌产品。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电动工具的市场相当繁荣,国内市场相对落后;另外企业缺少电动工具的设计人员,特别是工业设计师。
关键词:网络零售;网络零售市场;中国网络零售市场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B
步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络零售异军突起。网络零售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的需求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属于针对终端顾客的电子商务活动[1]。美国著名的Amazon网上书店是网络零售成功的案例,国内的淘宝网也是网络零售运营的典范。网络零售改变了传统零售的交易渠道和交易模式,具有省时多效等优点,传统企业进行网络零售是大势所趋。与传统线下零售市场比较,网络零售市场具有不同的特性。网络零售企业更深入地认识网络零售市场特征,是提高企业网络零售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子。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特征,是目前我国网络零售行业发展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也是亟待理论解释的重大课题。本文选取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消费结构、消费金额和频次、行业集中度、区域表现等代表性指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特征。
一、文献回顾
网络零售市场特征是抽象化的网络零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趋势,同时也是国家、政府、企业制定政策、制度的考虑因素之一。目前,“网络零售”这个新兴领域开始吸引学者们的注意力。尽管中外学者对零售市场特征研究已有一些成果 (程华[2],刘戈[3],Guan and Zhang et al. [4],Hoe-Kyun Shin,王斯[5]),但针对网络零售的评价指标体系则基本上处于空白。作为全新的零售模式,网络零售有其特殊性,用对传统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显然不能完全适用网络零售模式(李骏阳,赵晓北)[6]。因此,统一网络零售市场特征是本文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网络零售市场特征主要包括定量特征(规模、效益、市场占有能力)和市场定性特征(网络零售并购、政府政策)等,归纳如表1。
二、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主要特征
市场包括有可能对一种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的全体公众(雅克・朗德维)[7],所以网络零售市场主要包括网络零售企业、消费者、政府以及其他网络零售相关者。网络零售市场各部分行为及相互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特征,学者们从市场规模(仲文[8],栾慧[9])、集中程度(李卫兵[10] ,肖挺,邹晓琴[11]),考察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由于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和地区政府法律法规以及基础设备、供应商关系的影响,地理结构不同和经济差异造成中国不同地域的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区域表现也是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一个重要的特征。因此,本文根据已有文献,选取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消费结构、消费金额和频次、行业集中度、区域表现作为网络零售市场的特征指标,并建立网络零售市场特征的概念模型,如图1。
图1 网络零售市场特征概念模型
(一)规模
1.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指当年互联网渠道交易商品的价值总额,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经持续多年高速度扩张。从2008-2010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00.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供求两旺,一方面网购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显示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商、渠道商进入网络购物市场,市场供给日渐丰富。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此市场潜力无穷。
虽然亚洲新兴市场的网络零售逐渐繁荣,但欧洲和北美依然是全球网购比例和网购频率最高的两个地区。美国网络零售综合在全球网络零售中居第一,英国是欧洲最大的在线零售市场。尽管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迅猛,但是其在社会零售总额中占的比例还远远低于网络零售市场发达国家(见表2)。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5 131亿元人民币,超过社会零售总额的3%,而同期在韩国这个比例为6.3%,美国为7.8%,英国则高于10%。
2.网络购物市场用户规模。网络购物市场用户指每半年至少会在网上发生一次购物行为的用户,网民渗透率指网民数量占一国国民数量之比,网络购物渗透率指网购用户数量占网民数量的比例。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8亿人,占互联网网民的32.9%,较2009年增长 365.8%。但这样的比例并不算高,当网购渗透率达到70%才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结构。尽管中国网购网民随网民总体规模同步增长,但其增幅要小于后者。这是由于网络购物是较为成熟的应用类型,而大量新增网民网络使用是从娱乐类的应用开始的,商务类应用使用率较低。因此,网络购物网民的增幅相对较缓。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的增长,及网络购物接受度的提高,中国正在步入全民网购时代,表3计算了部分国家的网民渗透率和网购渗透率。
欧美国家凭借网络的高普及率和高度发达的工业背景,在网络零售业市场中称霸。网购渗透率和网民渗透率远远大于中国的数据。但是,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上网人口不断增加。由于这两个国家网民基数庞大,随着新增网民网络使用逐步成熟化,以及网络购物相关服务不断优化,可以预见这两个国家网络购物人数在未来会有较大规模的增长。
(二)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按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或消费的具体形式,可以形成吃、穿、住、行、用等形式,这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主要分类方法。网络零售中的产品结构和传统零售市场消费的产品结构有所差别,表4列出了中国、韩国、美国和法国的网络零售市场中排名三的商品结构。在2010 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最常购买的商品结构中,服装、饰品类商品排名第一,用户比例达 46.1%;其次是图书音像类、虚拟卡,用户比例分别为9.4%、8.6%;化妆及护理品类、IT产品类分列第四、第五位(艾瑞咨询集团)[12]。IT、图书、化妆品消费比重总体都有所增长,体现了我国零售消费结构由以货物消费为主转向货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发达国家的电影、旅行等服务类消费支出明显比我国的支出多。发达国家网络零售市场的商品以服务消费为主,而我国的商品仍以货物消费为主。结构数据一方面反应出了中国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逐步成熟,另一方面也反应了网络零售厂商在商品结构分布方面的变化特征。
(三)网络购物消费金额和频次
网络零售市场日渐成熟,用户对网络购物接受程度正逐步加深,整体消费水平提升迅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购物消费金额逐步上升;二是用户网络购物频次增加。中国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日常购物份额不断走高,交易金额也滚雪球式地增长。2010年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消费3 259元,增速超过50%,其中B2C购物网站人均年消费金额为2 049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3]。网购金额超过2 000元的用户占网购消费者的43.9%,超过5 000元的占21.4%。网络购物的异军突起也成为其他国家零售业的一个亮点。2010年日本人均互联网购物花费折合人民币为8 352元(冯武勇)[14]。2010年英国每个网络购物者花费1 031英镑,折合人民币10 722元(Mintel)[15]。新加坡和韩国的网络购物平均消费额,分居亚洲地区最大和第二。新加坡网络购物者人均一年网络购物消费在2008年已达20 588元人民币,韩国则为18 900元人民币(efairshop)[16]。
在网络购物频次方面,我国网购用户购买频次提升显著。2010 年中国累计网购3-10次的用户比重最高,达到28.9%,低于2009年的37.6%;但累计网购11-20次、21-30次、31-40次、40次以上的用户占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年累计网购40次以上。经过具体换算,2010年53.5%的网购消费者的网购次数在6次以上,即每2个月至少有一次网购。35.3%的消费者网购次数在12次以上,即每月至少有一次网购。每个网购消费者年均网购15.8次,平均22.8天进行一次网购(北京正望咨询)[17]。中国网络购物人均消费额虽然增速迅猛,但和发达网络零售市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加,会有更多的新网民进入网民群体,成为网购群体的新生力量。
(四)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 CRn(Concentration Ratio)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对该行业的垄断竞争程度。作者通过搜集数据,计算了各国网络零售行业集中度(表5),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贝恩市场结构分类法,如果行业的集中度 CR4≤30%或者CR8≤40%, 即属于竞争性行业。如果 CR4>30%或者CR8>40%, 则该行业为寡头性行业,65%-75%为极高寡头垄断性行业。
在中国,网络零售商通过抢占先机、并购扩张等策略使网络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势力非常明显。与美国、韩国等全球网络零售发达国家比较,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处于相对集中水平,即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被几家网络平台所占据。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CR4和CR8均在89%以上,该数字远远大于美国同期的CR100。目前,中国网络零售行业是一个高度寡头垄断性行业。美国网络零售业从2007-2009年的CR4和CR8均在40%以下,属于竞争性行业,网络零售前4强或前8强已经形成了行业领导地位,其中淘宝网占据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拍拍网、易趣网。2010年淘宝网交易规模是拍拍网的8.5倍。这要是因为淘宝网这样的网络平台的产业链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在趋近饱和的市场下,创新商业模式,寻求差异化、垂直化发展是市场参与者的重要发展方向。
(五)区域特征
研究区域特征指标是为了分析网络零售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结合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比较在中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网络零售活动所表现的不同特征。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农村网络零售将迎来发展良机――一方面,农村网民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城镇网民,如2007-2009年,农村网民年均增长71.6%,远高于城镇网民年均增长34.6%的速度;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增长空间巨大。
网购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是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均的表现,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2009年北京、上海和广州网购渗透率分别达到 51.3%,52.6%和 35.2%,京广沪三地网民数量虽然只占到全国的8.4%,但网购用户规模却占到全国的15.6%。从全国来看,网络购物渗透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代表,这一区域整体网络零售环境较好。环渤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网络购物渗透率以北京、天津为代表,这一区域网民网络使用正在深化,是未来可能的网购用户高增长区。西部地区是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另一潜在区域,其中陕西和四川的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相对较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网络购物市场发展较缓。2013年,中国网购市场容量预计将超过1万亿人民币,而单靠沿海省份的容量,无法满足这种发展的诉求。因此,二三线城市,甚至中西部区域和农村,是网络零售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三、研究结论
为系统直观地从规模、消费金额和频次、集中度水平等方面,比较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与国外网络零售市场,把握和总结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特征,本文制作了其中三个指标的综合比较雷达图(图2)。
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远大于韩国、欧洲等一些国家的市场规模,中国的网民渗透率和网购渗透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网络零售市场,零售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我国衣着类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消费支出主要还是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发达国家网络零售市场的商品以服务消费为主,而我国的商品仍以货物消费为主。
3.我国网民的网购金额和网购频次增速迅猛,但和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4.中国零售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水平高,即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被几家网络公司所占据,市场结构不利于新兴网络零售企业在中国零售市场中成长和壮大。
5.二三线城市,甚至中西部区域和农村地区的网络零售市场增长速度较快,未来将成为网络零售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参考文献:
[1] 沈红兵.网络零售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 程华.美国网上零售的成功.渐进式创新[J].经济管理,2003(1).
[3] 刘戈.俄罗斯网上零售(电子零售)市场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11).
[4] Guan, H. and X. L. Zhang, et al, A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based E-tail Brand Equity and Web-market Outcom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s Security[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Trusted Computing,2009.
[5] Hoe-Kyun Shin,王斯.韩国网络购物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8(20).
[6] 李骏阳,赵晓北.网络零售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J].管理学报,2005(4).
[7] 雅克・朗德维,德尼・林顿.市场营销学[M].张欣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4-36.
[8] 仲文.二五年中国化妆洗涤用品市场规模1200亿[J].上海轻工业,2006 (1).
[9] 栾慧.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6.4亿[J].电子商务,2009 (6).
[10]李卫兵.从中国金融行业看产业集中度与绩效[J].当代经济,2006(1).
[11]肖挺,邹晓琴.产业集中度与绩效--对中国金融行业的一个考察[J].经济师,2004(12).
[12]艾瑞咨询集团.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简版[EB/OL].[2011].艾瑞网.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
[14]冯武勇.季节和政策因素推日本零售额[EB/OL].[2011-01-06].新华网.
[15]Mintel.Online Spending Habits-UK-February 2011[R].英国Mintel调研机构,2011.
一、相关性信息提供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信息的初始目标是满足所有者考核企业管理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财务会计信息又成为所有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财务会计的相关性信息的主要提供对象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与管理当局的管理需要相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信息的提供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和相关管理人员。
二、相关性信息提供的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报表由企业管理者编制,而外部使用者不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在利益驱动下,企业管理者容易通过操纵财务会计报表,误导外部投资者。这样做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为了减少财务报表的舞弊的可能性和便于投资者对报表之间的相互分析比较,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进行信息的加工与报告。因而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标准体现在公认会计准则之中,通过制定与颁布公认会计准则进行刚性约束。在会计实际操作过程中,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标准体现在对公认会计准则的遵循上,而不是直接根据信息相关性特征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都是内部管理者,而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不需要政府、社会进行监管,也不需要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标准强调的是符合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的逻辑关系,对会计信息标准没有硬性要求,目的是更好地、灵活地支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
三、相关性信息提供的内容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通过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信息,范围被限定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则是广泛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内容,一般而言,它既包括大量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I既包括内部信息,也包括外部信息,由于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又可进一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因此,它能够髙度体现收人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财务会计只将成本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并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分配所发生的收人与成本,因此,它无法体现收人与成本的因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财务会计提供给外部投资者信息是综合性信息,而管理会计提供给内部管理者的信息是细节性信息。
四、相关性信息提供的作用时效不同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我们要么“向前看”,要么“向后看”,所谓“向前看”就是展望未来,而“向后看”则是总结过去。财务会计只处理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提供相关性信息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而管理会计则是为了支持决策,而决策必定是面向未来的,因此,管理会计提供相关性信息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
五、相关性信息提供的准确性要求不同
财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决策有用,而有用的财务信息必须符合两个质量条件:可靠性和相关性。应该说只可靠但很不相关,或者只有相关但很不可靠的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其对决策的有用性。财务会计往往更加注重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但也尽量保持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财务会计更多的采用历史信息,.以确保可靠性,只有在保证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但也尽量保证合理的可靠性。管理会计大量的运用预测财务数据来描述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自然对决策更有意义,但管理者要认识到预测的财务数据或多或少是不可靠的,自己应该不断提升预测能力,尽量保证信息的合理可靠。
六、相关性信息提供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一)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人员并不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
他们只要有能够反映经营活动的凭证就可以工作。这也是企业财务会计可以外包的原因》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所以不了解经营活动的人员一定无法开展管理工作。鉴于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样,又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其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由于管理会计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也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果断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财务会计工作则需要基础知识扎实、操作能力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才来承担。总体而言,管理会计较财务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也是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
1. 旧准则规定
企业通过研发而取得的符合法律程序的无形资产的人账价值应当由取得时的律师费和资产注册费等费用构成。无形资产取得前的研发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人企业当期损益。
2. 新准则规定
按性质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是指为获取或者理解新知识而进行独创性研究时所发生的支出。在新准则下,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全部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指企业为了生产新产品或者对产品、装置等进行实质性改进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项设计或计划中所发生的费用。企业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相关条件之后,可将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直接计人无形资产的成本。
3. 点评
笔者认为,新准则通过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和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的形式,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进行分类。不仅体现和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真实性原则,而且有效遏制了资产流失现象。
(三)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1. 旧准则规定
当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可收回金额事后回升,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