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三化学大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三化学大概念

第1篇

升学考试试题简析

——王科

回顾去年升学考试,因课改第一学年,所以出题有了一定的新和改进,全卷主要分为五大块,分别是:单顶选择,填空,推断,实验题,计算题.分值所占比例大概是:3:3:1.5:1.5:1.下面我就以本次考试中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命题热点等三方面来对这次试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一、本次考试的命题重点:

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区别;化合价的推断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别;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气,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的性质及其比较;常见三种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外理等综合实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区别.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命题的难点:

(1)从考试内容上看有多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用规律性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综合实验或定量实验;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上述难点不是难在知识上,而是难在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考查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式试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求解.

三、命题的热点:

(1)本次升学考试继续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许多命题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试卷题型新颖,灵活,增加了开放性;主观性试题比例加大,结合现实情景问题,与实验研究有关的问题及题型大量涌现.形成了围绕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热点问题而出现的新理念题型.

第2篇

大家好!

我是本班的化学老师,我姓马,今天,借这个机会想和家长们交流一下孩子的化学学习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初三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可能好多的家长也听说过这们学科比较难学。确实是这样的,化学是整个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学生们最难搞定的一门学科,但化学又是中考当中拉分大、容易形成瘸腿的学科之一,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其次、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上学期,主要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较为抽象,要记忆的概念会比较多,与数学几乎没什么关联性,有比较浓的文科特点,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希望家长在和孩子谈化学学习的有关内容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就本学期而言,智力因素对化学学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考试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化学规律性的内容相对要增多一些,综合性增强,化学学科的这种理科性质也就开始显现,难度也会大一些的,到那个时候会比较容易出现分化现象,也就是学习化学入路的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想学,而似懂非懂甚至不懂的学生有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学心理,会越学越不想学,甚至干脆放弃。

再者,谈一下本次期中考试大概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满分50分,与中招考试分数一致。这次是市里统一网上评卷,改卷要求非常严格,少有一点问题就扣分,改卷之后,我把所有题的平均分加起来不到25分,也就是全市所有九年级学生化学平均成绩,由此可知这次出题难度大,当然化学这科学生初次学也难学。所以这次考试总体并不很理想,虽不理想,但同兄弟学校相比而言,我们也占优势。大家也看到了,我所担任的两班化学,九二班的成绩在煤山辖区三所中学中位居第一,九一班位居第二,当然这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也离不开家长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透过学生答题成绩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化学难学,又是新接触的科目,但学习态度是关键。首先,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指导进行学习,既能取得较好成绩,例如:

然而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自觉地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自暴自弃的态度,想这些学生,平时作业方面要么不交,要么随便抄别人的应付着交,要么交空白作业,有些甚至干脆不交。抱着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针对上面的一些情况我感觉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奋的学习,对于我来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对此次考试中成绩不好者多以鼓励,谈心为主,尽力使其不放弃学习。争取让学生们的成绩更进一步。作为家长,希望也能很好的配合我们,和孩子谈心交流,让其从内因出发,做到想学,乐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95-01

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们在身份上完美转化,但其思想指针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作为高中生应有的状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对初中化学知识能系统进行回顾,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从而顺利开始高中化学学习之旅,在新知识讲授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在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环节发力。笔者在高一年级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实验范围,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创新式实践,时隔一个学期,我对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细心做了记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高一新生在初步入新的学校后,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应对,待学生的激情减退,再道出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讲清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布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切不可将新课前的旧知识复习变成走过场,要对初中化学教材近年来的变化有所掌握,保障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说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复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教材内容的驱使。反观初中化学,其中定性分析的内容较多,强调对现象或结论的记忆,而高中化学除了继续夯实这一点外,对现象原因和参数多少的求知增多。同时,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是其最大亮点,一般是从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孵化出特定的概念或规律形式,而高中化学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的前提下,还从抽象的化学模型入手,学会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此外,初中教材的生动性、直观性表现在大量插图的运用上,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教材就显得严谨充实而形象不足,给人刻板难以理解的感觉。

第二,学生学习特征的需要。初中化学强调对概念或结论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学化学几乎成为常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学段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先理解后记忆逐步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消化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多了。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自主探索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渐趋凸显,自学能力的发展变得强劲迅猛,从被动依赖向独立主动转变。

第三,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需要。学生走进新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的教师、同学对个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学校步入高中校园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大概需要二三周的的时间,其间他们不但要学着迎合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尽快的熟悉学校情况和周围同学的情况,新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会有短暂的无所适从,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 帮助其做好过渡期的心理缓冲。

当我们对过渡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下面就要着手找寻适当的方法实战推行了,要想立竿见影,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扎实推进,逐步扫清过渡过程中的障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万事开头难,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是基于对教材的吃透。据我所知,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三年轮回制,教师从高一跟班走,一直到高三,然后再轮回,周而复始。一些化学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学校任教,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屡次更迭竟浑然不知,在带领高一新生进行旧知识复习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回顾的内容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脱节的情况,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因为教师对初三化学教材变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严重滞后。

第二,以重点问题为牛绳,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方式

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不是简单的过程性回顾,而是要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步调进行。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手段,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一带而过,对存在问题较多,不易学生消化的问题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下大力气解决。如,在复习前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新生对电解质概念及导电性能等方面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溶解度的计算方式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化学教师在安排过渡阶段的课程设计时,要侧重这方面的解析答疑,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瓶颈。

第三,强化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外延

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全程梳理,还要对薄弱或细节问题进行深挖弥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总结罗列出普遍反映强烈的三个方面亟待“修补”:

首先,初、高中教材的罅隙不断加深。经过笔者对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对比发现,这两种教材按理来说应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可事实胜于雄辩,两者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初中新版的化学教材删去的某些知识正是高一新生开始新教材学习的“软梯”,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以空白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材向高中教材的转变难度就加大了,当化学教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突然,甚至匪夷所思、晦涩难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过渡时,应注意盘点这方面的知识,将其合理的安插到过渡复习的环节中。

其次,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初中学段安排较少,一般不作为重点研究,但到了高中学段后,这却成了常规题,对此内容,教师在过渡复习时应适当加深。

再次,对一些选学内容,最好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既符合优秀生胃口,又照顾了学困生。此外,还要巧妙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度的延伸,比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时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必由之路,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材、学法及环境适应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才会快速消失,从而激发其强劲的学习动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考;成绩

1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跟踪调查情况

重庆市珊瑚中学《基于校本课程的英语课外阅读技能培养与训练研究》课题立项,作为课题组组长,笔者对参加英语校本课程13级到19级的参加相关英语校本课程的近2000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对这些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分析,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英语成绩影响极大。从所教历届毕业生发现中考成绩与英语阅读感兴趣有很大关联,可谓是“得阅读者得天下”,中考成绩高分数段的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更感兴趣,阅读习惯好,阅读量较大的学生,中考成绩较好。

2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2.1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缺乏时间保障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提出了要求,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初一学生课外阅读量,每天保证100词以上的阅读量,一学年要保证达到4000词以上。初二学生课外阅读量,每天阅读量在250词以上,一学年达10000以上。初三学生阅读量,每天阅读量在400词以上,一学年达到15000词以上。但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达到这样的阅读要求,究其原因是初中生学业负担太重,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回家还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初二物理和初三化学学科的增加,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如果每个学科30分钟的家庭作业,语数外加物理化学总共五个学科,就是两个半小时的家庭作业。初中生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做完五个学科的家庭作业,大都筋疲力尽,没有精力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时间缺乏保障,英语课外阅读尚属纸上谈兵,周末的时间大多被作业和补课挤占,能分配给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几乎为零。

2.2英语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技巧

初中生有阅读文学的习惯,但有阅读英语习惯的同学很少,能持之以恒的同学就更少了。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光靠提高英语成绩为目的的功利性阅读,而是自我意识提升的需要。不适合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目标不专一的初中生会逐步放弃英语阅读。笔者发现初中生大多不能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且没有养成良好课外阅读技巧。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初中生词汇量较小,阅读材料的生词阻碍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阅读过程中磕磕碰碰,导致无法顺畅读完全文;其二,没有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学生遇到生词,不会根据词根来判断句子的大概意思,一旦句中有一个生僻单词,即使不影响整句的意思,但学生们缺乏灵活使用略读等阅读策略,加上畏难情绪影响,导致英语课外阅读习惯难以自觉养成。

2.3课外阅读习惯欠佳

目前初中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并有新东方学习英语的经历,有的同学从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学习起点不同,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英语阅读水平也大不同,阅读方法差异较大。在阅读中,有些学生喜欢抑扬顿挫朗读,有些学生喜欢默读;有些学生喜欢用手指着逐字逐句读或者逐行逐行读,用手指着读这个阅读习惯非常不好。课外阅读,学生要学会范读而不是精读,课外阅读自由度较大,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依赖于字典,要学会利用上下句之间的关联读懂大意,提高课外阅读的速度,培养阅读思维的连贯性,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

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3.1课外阅读开展的起点:阅读词汇的积累

初中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积累。很多学生不喜欢背单词,觉得背单词枯燥乏味。课本上的词汇本身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轻。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自觉热爱背单词,老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校本课程英语课,老师会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境,结合词根举一反三,反复巩固和练习,帮助学生寻找单词规律,利用规律督促学生记忆单词、流畅阅读。老师会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拼读法、前缀法、后缀法、词根法、比较记忆法等方法,多记单词,夯实阅读的基本功,遇到易混淆的单词记录在小纸条或者笔记本上,优美的句子也记录在摘抄本上,这样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扫除阅读上的障碍。“学以致用”告诉我们:单词只有在不断使用的情况下才能被记住。我们举办的“词汇大比拼”“词汇之星”“我爱背单词”等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同学背单词的兴趣。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会记单词、巧记单词、多记单词,会用单词,扩大词汇量,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3.2课外阅读能力养成的关键:阅读方法导航

纵观历年的中考,阅读材料可谓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如: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幽默故事、哲理小说等;体裁有议论文、叙述文、说明文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有限,“读什么”“怎么读”才能让学生尽快提高阅读能力呢?目前市面上的英语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辅材料,为了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课题组的老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对学生有吸引力,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初一以培养兴趣为主,《英语奥斯卡剧场》《英语电影配音》《希腊神话》等有声材料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减少阅读的难度;初二以培养阅读方法为主,《英语悦读技能培养》《英语潮流电台》《美剧欣赏与点评》《英语经典名著导读》;初三以中考话题为主,《每日一练》《每周一话题》等,没有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推荐他们悦读《新东方英语》《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21世纪报》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课程。除此以外,老师们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对简单易懂的文章可以先细读全文,再回答问题;对难度适宜的文章可以先粗读全文,浏览所有问题,再作答;对生词较多、难度较大而题材有不熟悉的文章,可先浏览所有问题,再带着问题找答案。“跳读”“略读”“查读”“研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拥有了一些阅读技巧。

3.3强化阅读习惯的保障:阅读时间的保证

有了中考这个指挥棒,学校和老师都会非常重视英语,笔者所在学校每周都有5节英语课,1节英语阅读课。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效利用在校时间,笔者会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用全英文自编自导自演小品、话剧,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同学都参与活动,同学们会积极投入活动,剧本的挑选就是同学们阅读的过程,《白雪公主》《花木兰》《皇帝的新装》《西游记》等故事都会被同学们搬上讲台,一节课下来,学生经过40分钟的听说练习,进步很快,阅读兴趣提升。每周一次的英语测试,让学生提高应试技巧,提升英语成绩,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对语言的运用。

4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高成绩和综合素质

4.1积极调整学习心态,保证学习兴趣

面对琳琅满目的阅读材料和学习压力,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积极参与课堂以及课外活动如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课本剧的表演等形式,让自己在活动主动积累单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阅读时采取精读和泛读两种形式,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精读时要求对词、句进行深度理解以及应用。不管什么形式的阅读,“开卷有益”。

4.2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保持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拓展学生阅读渠道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把寒暑假阅读的好书、社会实践、游学等做成PPT,配上英语解说,让同学们在班会活动中一一展示,也会让学生拍微电影,配上全英文,让学生把课堂上的英语学习用于实践中,还组织同学们进行趣配音比赛,同学们跟着自己喜欢的台词、对白朗读,有利于提高英语语感。推荐同学们跟着盒子鱼读英语,跟着老外洋腔洋调读英语,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有利于同学们英语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5篇

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本的教学行为取向(倾向性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新课改核心理念指导之下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品德良好的公民。

我们知道,教和学是一物两体,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因此教的方式的转变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既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也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制约。要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现代学习的“五个特征”[3]。

陈兆勇[4]认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他指出如果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就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就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就教不好,并进一步提出“走进”学生、变革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而顾丽红[5]更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她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并要求教学方式必须随之变革,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沈国强[6]则强调了新课改的目的性,为此他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向积极方面转变。谢岱燕[7]则更关注新课改中的新教材的实施问题,她认为新教材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质量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有效载体,这对于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而王德志,徐基仁[8]从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学习兴趣出发,认为教学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丰富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极探究自然变化的奥妙,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自然学科的自信心。

二、课改后的中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化学教学为例

近年来,初中化学开始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开发、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性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方式转变影响中学化学师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该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化学新课改逐步推进,课改新理念越来越渗入一线教学者的思想中,影响着化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化学对现代生产显得越来越关键,并由于其理论和实践融合、主观和客观并行的特点,成为了新课改中的一把新亮剑。化学课程对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科学精神培养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化学课的教学中贯彻新理念,实现化学教学方式转变,以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2]。

在新课改实施后,为了对崇左市中学化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我们特别走访了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中学、天等县天等镇中学、龙州镇中学、江州区太平镇中学、宁明一中、凭祥一中和雷平中学等五县一市一区现任初二、初三化学教师共15人,以及初二、初三200余名学生,并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置了相应问卷调查,调查中学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化学方法”和“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而教师部分我们设置了教师对新课改的主观价值判断“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教师的客观实践“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情况”等三大部分进行。

通过以上问卷形式,我们对两级师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以期寻求对策。以下是本文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情况。

1.对学生学习化学方式的调查研究

据调查发现(见表1、表2),该地区的20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普遍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课前计划预习的只占26%,有55%的学生甚至从不预习,而在听课方法的问卷中有45%的学生选择“边听边思边笔记”,还有10%的学生选择“只听老师讲”,另有45%的学生表示在听课做笔记时“有时开小差”,这说明新课改理念在该地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仍然是以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做练习题与实践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66%)选择看书做作业的选项,有一个可喜之处是,仅有3%的学生选择“只做书面类不做实践类”的选项,这说明新课改在实践层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可喜的是,在“做活动与探究时”,大部分学生(61%)是独立完成,另有39%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解决问题时,有56%的学生选择“和同学交流”中完成,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倾向,也就是说新课改在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学习兴趣调查方面,在一开始就有兴趣的学生有27%,而有53%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有兴趣,这说明后天教师的努力可以改变学生的兴趣,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进一步问及“学习化学的态度”时,有44%学生表示“喜欢”,说明新课改在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也有37%的学生选择“不让师长失望而学”,这说明传统的学习态度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我们知道,学习态度是比学习兴趣更持久的学习心境,标志着学生对学科知识已经内化为稳定的学习倾向。

表1 “学习化学方法”的调查表

表2 “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

在问及化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时,多数学生(44%)表示“化学实验”最好学,而仅有23%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最不好学,与此相反的是,多数学生(37%)表示“化学计算”最不好学,而仅有26%的学生认为“化学计算”最好学,而在无论是在问及“最不好学”还是“最好学”时,选择“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学生比重都较低,这体现出较为突出的两极分化倾向。

在问及“最喜欢的栏目”时,分别选择“插图”、“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的学生依次为23%、32%、14%和4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新课改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感兴趣,说明新课改标准理念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2.关于新课改后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研究的化学教师共15人,以年龄29—45岁的中壮年教师为主,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三成,这些教师都是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成长起来的,有的还是经历了从传统课程标准到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当然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较为成熟的时期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的样本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在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方面,教师普遍比较谨慎理性,大概53.3%的教师认为“比较好但还需要进行适当改进、修订”,而认为“不好”和“非常好”的学生均低于30%,这说明新课程具有一定科学性,但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也日渐暴露出其固有的问题来

表3 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的

理论和实践的认知情况

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方面,结果显示,有53.4%的教师认为课改后,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比较顺利”或者“非常顺利”,有47.6%的教师认为进行得“很不顺利”或者“不太顺利”,这说明新课程的实施的影响正面因素为主,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方面,调查显示,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所有教师均表示“能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而93.3%的教师则表示“能有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3.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另有60.0%的教师认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新课改对中学化学师生的影响是主要方面,但在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师的影响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总的来说,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对学生有较大影响作用,对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学习兴趣方面也具有一定影响,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产生一定作用。不过,调查也发现,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仍以传统学习方式为主。就教师而言,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方面明显要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理性,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教师思想中,当前主要问题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上,即新课改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力明显大于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由此,我们认为应在“国培”中加大对教师的新课改实施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各种化学教学直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1.

[2] 王玮.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3] 周平儒.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2006-3-24.

[4] 陈兆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3).

[5] 顾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初探.现代教学研究,2010(10).

[6] 沈国强.论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