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货风险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期货公司的客户风险,主要是指期货公司的客户信用风险,即由于客户穿仓而不能及时追加
保证金时期货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客户不履约或者无法履约,将由期货公司代为履约,当客户出现透支或穿仓时,保证金缺口的损失将由期货公司负担,这时期货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就变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投资者能不能归还期货公司代之垫付的资金,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还款能力,更要考虑其还款意愿。因此,客户的任何信用危机都将影响到期货公司的业绩。客户信用风险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客户因法人代表更迭,所有权变动等重大事件,经营状况的恶化及不可抗力的发生而不能履约;二是期货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价格急剧变动,使客户无力承受,无法履约。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期货市场高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事件也频繁发生?2004年,嘉陵期货公司挪用巨额客户保证金;寰宇期货公司客户“爆仓”,发生结算危机;中航油(新加坡)因总经理陈九霖的期权投机交易产生巨额亏损5.5亿美元以致破产清算;2005年,海口万汇期货公司高管携款潜逃?这些风险事件再次给期货市场敲响了警钟?因此,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对期货公司来讲尤为重要。特别是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国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完善,期货公司仅仅通过对客户的有限了解不足以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客户投资决策的失误和风险控制的不力,在其自身资信较低的情况下,将更多地转化为期货公司的风险。
二、国外对期货公司客户风险的研究
国外期货公司,对于客户风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客户保证金管理上,广泛运用SPAN系统,通过SPAN系统对投资者交易部位设定保证金需求,对交易风险进行防范。在客户信用管理上,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从理论演进历史来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70年以前,主要依据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分析来评估信用风险,如5C分析法;第二阶段是建立基于财务指标的信用评分模型,如Altman的Z分数模型,以及后来的各种Logit模型、Probit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是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在较为完善的数据基础上编制企业的信用质量评定和转移矩阵,并应用于测算信用风险,从而对风险进行防范。此外,台湾地区还在期货市场上建立“四级偿付链条”法。国外信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2)信用评价模型和方法,(3)信用评价过程。
目前我国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主要依靠调整保证金比率,期货公司能够运用的风险管理工具非常有限。风险管理手段多是事中和事后的手段,如强制平仓、追加保证金,而缺乏风险预警等事前手段。特别是在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股指期货即将出台的情况下,加强期货公司对客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期货公司客户风险控制分析
1.事前控制――建立客户档案。
即通过接触客户,搜集和整理客户信息,建立起完备系统的客户档案,为期货公司提供分类研究客户风险的最为直接、可靠的资料,使期货公司能够在进行售后服务的同时对客户进行连续的动态监控。客户既是企业最大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和资信评估。通过资信管理识别和选择客户,若发现信用良好的客户,则是期货公司的重要资源,值得开发和保持;若发现信用较差的客户,期货公司与这类客户交往时,需要非常谨慎。期货公司要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其风险意识,提高客户的交易技能,减少大幅度亏损的可能性。
2.事中控制――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目前,对于客户的资信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5C要素分析法,即专家意见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来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二是信用评分法,是指对评价内容的指标进行考核评定信用分数,按每一项目内容给定分数计分得出总分,最后按得到的总分确定客户资信等级。通过信用评分,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领域。本文选择从交易风险控制角度着重分析客户信用,并从结算数据中衍生出反应客户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以弥补财务数据的不足。
期货公司客户信用评级指标: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财务指标可以充分说明客户的资金状况和偿债能力,可以作为期货公司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级的基础。
(2)风险偏好指标
风险偏好指标包括持仓比例,最大风险度,客户追加的次数,连续追加的次数,以及强行平仓的次数。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出客户是风险偏好者,风险规避者,还是对风险持中性态度,从而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3)合规操作指标
合规操作指标主要通过合同签署的合规性,保证金安全存管,入金手续完整性以及入金承诺兑现情况等综合反映期货公司客户的资信状况。
根据以上指标分析,可将样本客户划分为以下五类,并定义其性质:
第一类客户为综合类客户。这类客户综合水平较高,各项指标得分都大于均值,这类客户的长期交易前景非常好,信誉优良,可以放心地与之交易。期货公司对这类客户在信用上应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可以设置相对较低的最低保证金比例;设立专门的大户经理,实行一对一的跟踪式服务,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维护与这类客户良好的业务关系;同时期货公司也应当定期地了解这些客户的情况,掌握这类大客户对期货公司的意见和要求,防止这类客户的流失。
第二类客户可以称为重点服务类客户。这类客户是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因子。他们在积极参与期市交易,并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这类客户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期货公司需加大这类客户的服务力量,分析其交易挫折的原因,帮助客户扭转亏损局面。这个级别的客户具有较大的交易价值,没有太大的缺点,也不存在破产征兆。对这类客户可以长期与之开展业务,但须严格按照保证金限额进行交易。这类客户往往数量比较大,期货公司应努力争取与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并不断增加了解;对这类客户定期地进行信息搜集是必要的,尤其应当注意其经营状况和其产品市场状况的变化。
第三类客户为潜力类客户。这类客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在期货市场上交易并不活跃,其交易量和交割次数都非常有限。这类客户对期货公司贡献力稍显不足,可以适度提高手续费率来达到期货公司与客户的双赢。
第四类客户为常规类客户。目前来看,期货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属此类,即各项指标都处于均值附近,持仓比重一般不会很大,盈利水平也比较稳定。他们贡献了期货公司大部分手续费,做好他们的基本服务,保证客户源非常重要。
第五类客户为关注类客户。这类客户一般都是风险偏好者,并且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这类客户虽然不曾有较大额度的保证金追加,但多次出现持仓比例过重的情况。鉴于风险管理是期货公司的生命线,所以这类客户需要重点关注。对其保证金比例要进行严格限制,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可以采取提高保证金,限制客户的最大持仓量甚至是暂停交易等措施,防范风险。
3.事后控制――对风险进行及时化解
在期货市场出现风险事件时,期货公司可以按照其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采取紧急措施如提高保证金、调整涨跌停板幅度、限制会员或者客户的最大持仓量及暂时停止交易等,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期货公司要谨慎为本,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及客户诚信记录和风险承担能力确定客户的保证金水平,严禁低于交易所标准收取保证金。期货公司应严格执行追加保证金和强行平仓制度,及时化解风险,严禁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期货交易,防止出现客户穿仓。期货公司必须以自有资金将交易所要求的最低结算准备金足额存放于保证金封闭圈内。当客户出现透支或穿仓时,期货公司应及时以自有资金补足。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设计速度300~350km/h高速铁路、200km/h客运专线、200km/h客货共线和200km/h以下仅开行动车组列车的线路均采用调度集中(CTC)的行车指挥模式[1]。其中,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如向莆铁路(向塘—莆田)、厦深铁路(厦门—深圳)、南广铁路(南宁—广州)、衡柳铁路(衡阳—柳州)等线路,尽管目前仅开行动车组列车和普通旅客列车,但近、远期都可能开行货物列车;200km/h以下的客货共线铁路,如沪蓉铁路(上海—成都)宜昌—万州段、太中银铁路(太原—中卫)、邯济铁路(邯郸—济南)、瓦日铁路(瓦塘—日照)等,运输指挥也采用CTC模式。CTC区段行车指挥由列车调度员直接办理,车站值班员/车务应急值守人员在日常作业中不再参与行车作业。我国铁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安全管理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运输安全管理体系。随着铁路运输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丰富安全管理手段,引入风险管理是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2-3]。我国客货共线铁路大多采用双线自动闭塞行车组织方式,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以下简称《普铁技规》)的规定,车站设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规模较大的车站还设信号员,车站值班员根据列车调度员下达的列车运行计划办理接发列车作业,作业时执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TB/T1500.1/2—2009),核对车次、时刻、命令、指示,必要时还需要与列车调度员联系。列车由车站发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车站值班员要向列车调度员报点,助理值班员要立岗接送列车。列车在进站、出站或运行中遇到非正常情况时,要执行《车机联控作业标准》(TB/T3059—2009),即车务、机务等行车有关人员要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按规定联络,提示行车安全信息、确认行车要求的互控方式。同时,我国部分200km/h及以下的客货共线铁路采用调度集中行车指挥模式,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以下简称《高铁技规》),车站设车站值班员或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不设助理值班员和信号员。正常情况下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不参与行车工作,由列车调度员直接办理,列车调度员与司机、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与司机间均不执行《车机联控作业标准》;在非常站控模式下只要闭塞设备良好,车务应急值守人员虽然担当车站值班员职责,但也不需要执行《车机联控作业标准》,司机等相关人员直接向列车调度员报告有关行车工作。
2调度集中客货共线铁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车务接发车人员
《普铁技规》规定,接发列车时,车务接发车人员(助理值班员)应注意列车运行状态,发现货物列车列尾装置丢失时,应报告列车调度员,以便列车在前方站停车处理。执行《高铁技规》的客货共线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车站不设助理值班员,确认列尾装置的职责落空,防止事故的作用也随之缺失。另外,铁路会发生列车抱闸运行的情况,有的发现后被拦停,避免了事故升级;有的没有被发现进而造成事故。如果发生旅客列车车辆抱闸,车站设助理值班员,可以及时拦停列车处理,防止旅客列车脱轨事故。
2.2货物装载加固
长期以来,煤、焦炭、矿石等散堆装货物占全路货物发送总量的70%以上,这些散堆装货物在运输途中容易发生撒漏,或者车帮、车顶残留的货物在列车运行中散落,造成击打邻线列车的事故。这些情况在非调度集中区段常被车站助理值班员发现并拦停列车处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而调度集中区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对高,客货列车会车过程中产生的负压很大,邻线货车车帮、车顶残留的货物(如砂石、煤渣等)在运行中撒落之后,极易击打旅客列车;邻线列车装载散堆装货物时,如果车门加固不良或门缝塞堵不良,货物在运行中也会撒漏击打邻线列车。
2.3车机联控执行
多年的实践证明,车机联控在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业人员认真执行车机联控,防止或避免了很多事故的发生或升级。例如,司机发现问题或险情时,及时报告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或列车调度员可以立即采取呼停后续或邻线列车等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或次生事故发生。同样,助理值班员接发列车时,发现列车抱闸运行或火灾、货物装载不良或坠落等情况时,也会通过车机联控及时呼叫司机停车处理。但是调度集中区段司机单人作业,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进行重复动作,极易产生精神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危及列车安全。一是可能会发生色灯信号机显示的灯光颜色与司机口呼的不一致,易造成冒进信号事故的发生。二是如果遇列车无线通信设备故障,难以及时发现,一旦遇到险情,无论是司机、车务应急值守人员,还是列车调度员,都不能及时通报对方,有可能因此酿成大祸。
2.4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并行地段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一般相距较远,互不影响行车安全,但在部分地区和铁路枢纽存在高速、普速铁路并行,并且线间距较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普速铁路的施工、维修作业会影响高速铁路安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规定,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施工、维修作业都实行天窗修,高速铁路实行垂直天窗,原则上不少于240min,施工维修作业都安排在夜间进行;普速铁路施工天窗不少于180min,维修天窗不应少于120min,实行“V型”天窗;单线铁路天窗不少于90min。因此,无论是施工还是维修,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天窗时间不一致且不一定同步,在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并行地段,如果二者之间没有进行必要的物理隔离,那么普速铁路在天窗时间内进行施工、维修作业时,人员、机具、路材路料难免侵入高速铁路限界,危及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同样也危及普速铁路施工维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普速铁路上运行的货物列车也危及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2.5旅客列车列尾装置故障
20世纪90年代末,列尾装置作为货物列车的重要行车安全设备投入使用,经过10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列尾装置在保证货物列车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和论证后,确定旅客列车列尾装置正式投入运用,同时取消旅客列车运转车长。旅客列车使用列尾装置后,运转车长的职责分解给司机、车站作业人员及车辆乘务人员。因运转车长的工作岗位固定在列车尾部,而车辆乘务人员的主要职责为检查并保证整个列车的安全,其工作岗位不固定在列车尾部,这样原由运转车长承担的部分职责将会落空。如果在进站前或进入长大下坡道前旅客列车列尾装置发生突发故障,车辆乘务人员同样难以及时赶到列车尾部承担运转车长的职责与司机核对列车尾部风压,司机将无法及时掌握尾部风压,影响行车应急处置,甚至错过防止事故的最佳时机。
2.6自然灾害
很多铁路线路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山体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不胜防,铁路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尽管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和防范,但因铁路点多线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防洪资金投入、防洪技术手段和防护人力资源等因素所限,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前发现并预防山体崩塌落石和泥石流冲击铁路的问题。自然灾害危及铁路安全的问题始终是铁路要解决的难题,提前进行灾害预警显得尤为必要。
3对策及建议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找出导致目标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实施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从而避免由其发生造成的对系统、环境和人员的伤害[5]。
3.1实行客货列车分线行车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铁路运输组织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分阶段推行客货分线运输,提高客货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旅客运输能力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普速铁路网也在逐步加密,30t轴重重载车辆将陆续投入运营,货物运输能力将大幅提高,未来几年内还将有更多新建铁路投入运营,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提高客货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时机基本成熟。因此,设计速度200km/h的客货共线铁路应逐步实行客货分线运输,取消货物列车[6];设计速度160~200km/h的客货共线铁路应减少货物列车数量;1950年至1970年建设的铁路,由于线路等级低、防洪防灾能力差,应尽可能减少旅客列车开行对数。这样既有利于旅客列车运输安全,也有利于运输组织。
3.2建设列车装载视频监视系统目前,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已有比较先进的“5T”系统,即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运行客车安全监控系统(TCDS),但对货物装载加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仍然不足。与此同时,还应加快开发铁路货车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对磁钢发出的磁感应信号对列车是否经过及运行速度进行判定,当列车经过时系统将同步开启照明灯、高清线阵相机、计数器、车号主机、热成像仪、声学传感器阵列等设备,并通过网络将列车速度、车号、视频、图像、音频等相关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对信息进行整合后调用适当的识别模式对车门开启、车窗开启、悬挂异物、烟雾、篷布飘起、抱闸等异常情况进行识别,最后将车辆综合识别信息通过WEB平台,并将相关报警信息发送给列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等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
3.3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
提高货车装载加固质量,减少货物列车运行中超偏载和货物散漏,必须从装车源头进行控制[7]。一是正确选择和使用货车,禁止使用技术状态不良(尤其是车地板、车门、车窗等技术状况不良)的货车。装车前,对车地板、车门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对存在破损问题的货车及时向铁路车辆部门报修,车辆部门及时修理。二是严格按照装载加固方案进行装车,使用符合规定的装载加固材料,不超载、不偏载、不超重、不偏重;使用敞车装载散堆装货物时,对车门缝隙必须采取牢靠的堵漏措施。三是加强途中货运计量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分析和货检作业,对已经发生变化和可能引起货物装载质量状态变化、引发货物超偏载报警各种条件的车辆进行重点监控,符合甩车条件时及时甩车。四是对托运人自装车的货车,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严格把好交接关,发现问题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和协议处理。五是装卸作业完毕后,托运人、收货人、装卸车单位及时清理货车上的残货和杂物,尤其是加强车体外部、车钩、手闸台等部位的清理。
3.4物理隔离高速、普速铁路并行地段
在高速、普速铁路并行地段,为了彻底消除普速铁路施工维修对高速铁路带来的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是采取物理隔离。在线间距确实不能满足物理隔离条件时,高速铁路必须采取降速运行措施,以降低安全风险系数。同时,普速铁路施工维修必须严格做好安全防护,人员、机具严禁侵入高速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内,驻站联络人员与现场防护人员须加强联系,高速线路有列车通过时,驻站联络人员须提前通知现场防护人员,现场防护人员按规定做好防护,普速铁路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注意避车,现场防护人员除对作业群体做好防护外,还应做好自我防护。
3.5推广使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
高速铁路沿线设有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对铁路沿线风、雨、雪、地震及上跨铁路的道路桥梁、隧道口的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报警或预警。异物侵限报警及地震预警、报警时,联动触发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紧急处置,有效防止或减少灾害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但是,该系统目前仅用于高速铁路和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而且仅对隧道口和上跨铁路的道路桥梁进行异物侵限监测,对其他地段未进行监测[8]。建议扩大应用范围,将该系统推广至200km/h以下客货共线调度集中区段铁路。同时,结合艰险山区复杂地质,可以采用北斗定位系统或GPS定位系统对危岩危石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发现监测目标移动时,系统报警提醒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处置;也可以采用激光扫描仪发射激光束,覆盖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形成警戒栅网,当网内出现障碍物时,系统报警提醒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处置。
3.6加强列尾装置管理和维修
列车列尾装置主机由车务部门进行管理、维修,已经具有成熟的经验和行车应急处置办法,但设备故障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旅客列车列尾装置由车辆部门管理维修,自2014年投入运用以来,设备故障和行车应急处置方面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保证列尾装置的正常使用,必须从设备制造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须加强设备管理维修,尤其是加强结合部的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多米诺效应(dominoeffect)是指在一个多元素的系统网络中,一个很小的初始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多米诺效应通常是指某个局部单元出现问题造成事故时,其燃烧产生的热辐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或爆破破片对周围的工艺单元或设备产生作用,当其作用强度超过某阈值时,就会引发二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只有当初始事故产生的效应可作用于二级单元且作用效果足够大时,才能导致二次事故甚至三次事故的发生;在满足传播条件的情况下,多米诺效应会持续发生,直到作用效果小于触发阈值停止[2]。多米诺效应模式见图1。
2池火灾引起的事故后果分析
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大量多米诺事故得出,火灾事故占统计事故的41.4%。因此,本文把火灾作为初始事故进行研究。在火灾中池火、罐火、喷射火、闪火、火球都是很常见的火灾场景。根据有关资料的数据统计,池火灾是化工园区储罐区最常发生的事故[3]。因此,本文以储罐区池火灾的热辐射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化工园区储罐区的火灾事故多米诺效应。1)燃烧速率在沸点比所处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在其液面上的燃烧速率为式(1)[4]。2)火焰长度池火的火焰长度在风的作用下有所不同,为简化计算,假设风速为0m/s,见式(3)。为了计算的精确和便捷,笔者基于VB6.0编写了化工园区储罐区安全分析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便捷地计算池火灾后果各项数据及池火灾事故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概率值。
3实例计算与分析
3.1距离因子的影响
选取甲醇储罐为一级单元,储量为1547kg;选取二甲苯储罐为二级单元,储量为8625kg。利用软件计算一级单元甲醇储罐发生池火灾事故时,二级单元二甲苯储罐发生事故的概率。假定池火半径10m,作用时间10s。利用Origin拟合得到发生二次事故的概率与距离变化曲线,见图2。由图2可看出,二级单元距离池火中心越远,发生二次事故的概率越小;当二级单元距池火中心大于30m后,发生二次事故的几率基本稳定在0.04。由此得出,该例中可把30m作为多米诺效应的临界距离值。
3.2储量因子的影响
选取甲醇储罐为一级单元,储量1547kg,二甲苯储量为二级单元。两单元间距为15m。利用软件计算当二甲苯储量由1t逐渐变化到4t,池火作用于二级储罐60s时的多米诺效应概率,见图3。由图3可以得出,池火引发二次事故的概率与二级单元化学品的储量呈线性增长关系。
3.3时间因子的影响
选取甲醇储罐为一级单元,储量1547kg;二甲苯储罐为二级单元,储量为8625kg。两储罐间距为20m。计算当作用时间逐步增加时发生多米诺效应的概率值,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池火作用于二级单元的时间越长,发生二次事故的概率越大,可能造成的破坏和伤害就越多。
4结语
一、案情简述
国内某生产性出口企业甲公司同某国大型销售商乙公司有长达十多年的合作历史,甲公司长期由乙公司授权,贴牌生产向其供应系列轻工产品,每年贸易金额在200万美元左右,该营业额占A公司所生产总额的2/3,尽管利润率低,但A公司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由于双方数年的合作,彼此互相非常信任,付款条件由当初的信用证发展到后来的D/P,一直到前几年的后40天T/T(即提单日期后40天T/T付款,一般货物从中国启运港到乙公司所在目的港所需要的时间为40天左右)。虽然付款条件的放松会对甲公司带来越来越多的风险,但是由于乙公司的良好经营和信誉,并未给甲公司带来许多应收账款或坏帐,双方的合作非常顺利。
然而,从2007年下半年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的爆发以来,由于乙公司所在国消费意愿的持续下降,乙公司的销售能力呈逐步下滑的趋势,资金回笼也越来越慢,拖欠货款的现象已经日益显现,而甲公司的供货仍按照当初既有的合同进行生产发运。 刚开始的时候,乙公司还能照常清关提货,后来由于资金问题接连把货物压在港口没能清关接货。等到甲公司后来停止供应货物进行盘点应收帐款时,发现乙公司已拖欠甲公司近100万美元的货款,资金的断链很快使甲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中。
甲公司曾经想把部分滞港货物转卖给其他小型零售商和经销商来舒缓困境,这些客商由于诱人的价格也有购买的需求,可是当得知产品是乙公司的定牌时,却因知识产权问题未敢转接货物。甲公司想把货物运回来改定牌,合计下来由于高额的来回运输成本、滞港费用和改牌的费用(主要改换客户定牌和去掉产品上乙公司的定牌和LOGO的费用)而告吹。虽然甲公司也投保了一部分信用保险,然而受制于小的信保限额和追偿欠款时间较长的缘故,而且所能解决的资金也只有较小的一部分,不能从根本解决甲公司的财务危机。
二、案例分析
1. 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恶化的大环境是诱发本案的主要原因
从甲公司和乙公司十多年的贸易交往来看,付款条件一直对乙公司越来越有利。乙公司的资信好,没有主观恶意拖延付款的现象是建立在甲公司好的产品、乙公司好的营销能力和良性的消费市场三者基础之上。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直接后果是使大批消费市场不景气,破坏了既有的基础, 从而影响乙公司的销售能力、库存增加、资金回收困难,进而造成乙公司的资金断链,对外支付能力降低。随着时间推移,甲公司的多批应收帐款未收,严重影响了其收支状况,促使其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2.不利的付款条件直接促使甲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后40天T/T(即提单日期后40天T/T付款)的付款条件属于乙公司的商业信用,对甲公司非常不利,虽然在次贷前未出现大的问题,但是一旦市场萧条或贸易环节出问题,甲公司将面临严峻的风险。乙公司主观上固然没有对甲公司实施任何的商业欺诈,但受制于大环境和自身的财务困境,不可避免要连累到甲公司。如果在本案例中,实施的付款条件是具有银行信用的L/C,也许甲公司受到的财务危机的冲击将大大降低。对于这种长期合作的业务,循环信用证的付款将是比较好的风险防范措施。
3. 贴牌的货物不能转卖套现加剧了甲公司处理财务危机的难度
货物的贴牌对甲公司处理滞港货物陷入极为被动的状态, 因为货物的销售对象只能是乙公司一家, 在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下,任何的转卖套现都难于实现,这样就加剧了甲公司化解财务危机的难度。即使实施退运改牌也必须征得乙公司的同意,高额的来回运输成本、滞港费用和改牌的费用,这在实际的业务中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当初出运的甲公司的自主品牌或中性包装,也许这个棘手问题就较为容易解决。
4. 甲公司不规范的操作以及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甲公司在大环境持续变差,乙公司销售能力持续下滑以及拖欠货款的情况下,仍按照当初既有的合同进行生产发运,把更多的资金套在具有风险的市场,属于操作上的不规范,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一旦销售下滑,资金回笼慢的情况下,必须与客户尽早协商,建议暂缓或暂停,甚至取消既有的合同,等市场明显恢复后,再来协商供货。这样,对贸易的双方都能减少风险。
三、几点思考
1. 出口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慎重采用贴牌出口
贴牌生产出口在中小企业生产型企业较为普遍,并占了较大的比例,在大环境好的情况下,虽然能较好的维持这些企业的生存,但也有相当的不利,首先,中小企业从贴牌生产中获利较低,对自身长久的发展难于持续;其次,贴牌出口容易造成一些知识产权的问题和争议,经常被出口国和进口国进行种种的查验,甚至带来官司;再次,当贴牌出口的货物遭到进口商拒付时,出口商无法转卖,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出口商处置货物的能力。最后,在当前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未收到或确保全部的货款,出口商应尽量避免贴牌生产出口,如果采纳贴牌生产出口,出口商应采取比较保守而且有利于自己的付款方式(策略详看第2条)。另外,在长期的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在接受贴牌生产出口订单的同时,也应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产品核心技术和经济实力等特点,逐步培育自主品牌,因为自主品牌能够改变企业发展的方式。即使没有自主品牌,也尽量采取中性无牌的策略,这样,在当前不利的形势下能够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来避免各种风险和纷争。
2.出口商在金融危机下应采取较为保守的付款方式
出口商应尽量选择有利于自己保守的付款方式。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尽量多了解和试探客户的对外支付能力,对于信用证,同时也要相应了解开证行的资信情况,采取较为保守的付款方式来防范风险。金额较小的订单,宜采取费用较少,操作简单T/T预付的方式;金额较大订单,由于客户的资金问题无法实施T/T的,宜采取信用证的方式,这样有利于确保买卖双方都能够避免风险。后T/T,D/P和D/A等不利付款方式尽量不宜采用,因为在金融危机下,商业信用风险是非常难于控制的,虽然有些合作伙伴或客户没有主动进行商业欺诈的意图,但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难免碰到所料不及的商业风险,甚至连银行信用也存在风险,出口商也要持谨慎的防范策略去应对它。
3. 出口商在金融危机下应采取稳妥的业务操作
[关键词]网络分析法;国际工程联营体;合作伙伴;风险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6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57-04
0 引言
沙特作为第一大石油生产国,2010年石化产品年产量达6000万吨,计划2015年使产量提升至1亿吨。众多的大型石化项目吸引了诸多全球著名的国际工程公司来沙特进行投资建设,沙特的石化工程承包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种情势下,我国某承包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候选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细致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出最合适的承包商并与其组成联营体,成功中标沙特某石化工程EPC项目。本项目中采用的合作伙伴评价方法有助于选择出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对增强联营体竞争力,提高投标的成功率,降低投标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1 国际工程联营体
国际工程联营体ICJV(InternationalConstructionJointVentures)是指由一个国籍或不同国籍的两家或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包商通过各种形式(如资金、人力资源等)进行联合,共同参加某项工程的资格预审、投标签约并共同完成承包合同的一种承包行为。
联营体在此项目中采用了两种合作方式,在LLDPE和PP装置部分,双方采取背靠背(backtoback)的模式,在产品联合包装装置部分,双方采取合伙制。在背靠背模式下,双方事先划分好各自的工作范围,在其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作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成本和罚款)。在合伙制模式下,产品联合包装装置作为公共部分,由联营体共同负责,按照完全协商一致的原则组织实施,责任是一半对一半。
2 合作伙伴ANP分析
2.1 网络分析法(ANP)介绍
网络分析法(AnalyticNetworkProcess,简称ANP)是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它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各因素间和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充分考虑在内,以一种网络化的方式来表示元素之间和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超矩阵”对各相互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到各因素的混合权重,因而它可以深刻描述现实具有复杂关系的决策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分析过程
2.2.1 确定目标和准则
在沙特工程市场完全竞争的环境中,我国承包企业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沙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寻找可以与我国承包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的国际承包商,以最大程度提高联营体的竞争力。就某装置安装项目经过初步筛选有3家承包商进入了候选名单,分别是承包商A、承包商B、承包商C,要从中选择出一家参与联营体。
在对合作伙伴的评价因素进行详细分类整理并结合我国承包企业的特点和沙特实际情况,筛选出以下主要评价因素作为准则对3家承包商进行分析:①业务状况:投标倾向(稳健、激进)、当地影响、主营业务范围。②资历:资质及信誉、项目经验。③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融资能力。④行业优势:规模、信誉、工程人员素质、拥有设备状况、信息资源。
2.2.2 依据目标和准则构建网络
根据上述准则构建合作伙伴ANP网络,如图1所示。在该网络中包括元素组和元素,每一元素组都是由同一准则下的相应元素组成,元素组及元素之间的各种相互影响关系均用“”来表示,“AB”表示A受B的影响,或者B影响A,其中本身对自己的影响关系称为反馈关系。如“C4业务状况”准则元素组包括核心业务、投标倾向、实力影响范围3个元素,3个元素之间存在内部依赖关系,该准则元素组与“C1承包商”、“C2资历”、“C3行业优势”、“C4业务状况”、“C5财务状况”准则元素组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2.2.3 构建无权重超矩阵
在确定ANP网络后要构建无权重超矩阵,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元素间比较采用A.L.Sarry的1~9比率标度法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选择网络中某一准则Ci(i=1,2,3,4,5)作为主准则,以该网络中任意准则中的某一元素作为次准则,按照主准则中各元素对次准则的影响程度或按照次准则对主准则中各元素的影响程度构造判断矩阵,没有影响的元素则不用比较,例如以“C4业务状况”为主准则,以“承包商A”为次准则,可构造如表1所示的判断矩阵。
该矩阵反映出承包商A的营运能力和融资能力一样,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样,营运能力和融资能力要强于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然后对该判断矩阵求归一化特征向量。如此依次以网络中准则为主准则对网络中元素进行比较,求得归一化特征向量,汇总到矩阵W中,则矩阵W即为无权重超矩阵。
W=w11w12w13w14w15w21w22w23w24w25w31w32w33w34w35w41w42w43w44w45w51w52w53w54w55(1)
其中wij(i=1,2,3,4,5;j=1,2,3,4,5)表示准则Ci中的元素受准则Cj中的元素影响的向量矩阵。wij的列向量是由Ci中每个元素以Cj中一个元素为次准则,进行比较判断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2.2.4 构建权重超矩阵
无权重超矩阵的列不是归一的,只有各个子块wij是列归一的,因而该超矩阵不显示各元素的权重,需要对各准则进行成对比较分析,以使得无权重超矩阵转化成为权重超矩阵。依次以网络中各准则为主准则,对准则进行成对比较判断,得到5个判断矩阵,如以“C1承包商”为准则,对网络中各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得如表2所示的判断矩阵。
对各判断矩阵归一化,得归一化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合并得到反映准则间关系的权重矩阵A,如式(2)。其中矩阵A的第一列为“C1承包商”准则下各准则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A=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a25a31a32a33a34a35a41a42a43a44a45a51a52a53a54a55(2)
将无权重超矩阵按式(3)进行加权可得到加权超矩阵W。
W=a11w11a12w12a13w13a14w14a15w15a21w21a22w22a23w23a24w24a25w25a31w31a32w32a33w33a34w34a35w35a41w41a42w42a43w43a44w44a45w45a51w51a52w52a53w53a54w54a55w55(3)
2.2.5 权重超矩阵求解
利用幂法对权重超矩阵进行相对排序向量的求解,最后相对排序向量就是各元素在准则下的权重。经过反复迭代,得到趋于稳定的结果如表3所示。
2.2.6 结果分析
对3家承包商的混合权重0.0884、0.0581、0.0549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承包商的优先权分别为0.4389、0.2884、0.2725,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承包商A的优势比较明显,应该选择其参与联营体。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建立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首要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合作方的资质信誉、项目经验及财务状况、业务状况、行业优势等各方面情况,明确对方的优势与劣势,尽量选择那些能与己方达成互补性的合作企业;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在当地的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影响以及与当地政府是否有良好的关系,以便可以通过其在当地的良好的关系网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由于联营体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各自有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为了避免不同文化和理念引起的冲突,应该选择经营理念相契合,能够理解并且包容不同文化差异的合作伙伴,避免由此产生的冲突,有利于联营体的顺利运作。
3 联营体风险识别和分类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考虑可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种类。1999年Bing从风险来源角度上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分为了3类,即①内部的风险,不同联营体具有不同的内部风险,这是不同联营体所特有的,风险的产生主要来自内部各成员间的矛盾,比如选择了不合适的合作企业,管理的紊乱,没有将责权利划清界限等;②项目特定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项目本身很复杂的程度会影响工期,或者项目融资成本太高,导致资金运转不畅,拖欠施工费,影响工程质量等;③外部的风险,这类风险由外部环境造成,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等等。
2001年,Shen等人从风险涉及内容上进行研究,得到了5类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2004年,Gale与Luo(按照联营体的不同阶段,将联营体风险分为了3类,即①启动阶段风险;②联营阶段风险;③解散阶段风险。
根据沙特工程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主要风险,如表4所示。
4 联营体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上述风险,我国承包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及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研究,并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应对风险,从而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4.1 加强对合作对象的防范意识
初次进入沙特市场且没有在当地获得注册经营地位和承包资格的外资承包企业,都必须通过与有资格的当地承包商建立联合体、建立合资企业、转包或分包以及委托当地承包商等间接方式参与承包工程竞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企业在沙特进行工程承包,在组建联合体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急于竞标成功,我国企业会不自觉地不考虑后果地听从合作企业的指挥,结果使我国企业承受着巨大的风险,而项目工程的大部分利益却都被合作企业占尽,这必须引起我国企业的警惕,选择那些有信用,在当地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是比较稳妥的。
4.2 通过合同条款和建立沟通机制来协调内部关系
国际工程联营体内部各方应该以项目整体利益为总目标,以求最小化风险,最小化成本,最大化利益,为了达到目标,需要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划定各方的权责利,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方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为了能够维持联营体的高效运作,联营体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各方需要通过密切协调与合作来减少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能力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履约的积极性。在联合体各方的各部门之间建立专门的沟通组织,使不同国籍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业主、监理等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相互交流,从而能够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防止由于沟通不畅引起分歧,延误问题解决,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4.3 要认真研究与业主的工程合同
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容易产生风险的合同条款,比如支付、调价、变更、索赔、不可抗力等方面的条款,对这些条款,必须要求业主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对于模糊的地方,如有能力尽量到现场考证一下,无法到现场进行考证的必须要求业主做出合理解释,并要求业主承担相应风险。
4.4 营造友好的社会关系
联营体在维持好内部各成员间良好关系的同时,更要特别重视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的关系,切记不要引起本土人民的不满,不要让个别人的恶劣行为影响到本土人民对整个联营体的看法,要积极营造与当地人民的友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联营体“本土化”,雇用当地人,不仅可以解决由于语言、风俗、观念等不同引起的分歧,有效地处理好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到当地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这不管是对于现在的工程,还是将来的工程的承包都是有益的。另外,对各个供应商、分包商等与项目的存在利益相关的各方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会随着承包工程的地点、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何才能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动态的识别与控制,可以说从联营体组建到解散的整个过程,风险管理贯穿始终。
5 结语
对联营体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考虑合作伙伴的业务状况、资历、财务状况、行业优势等各方面的指标,要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分析。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要看其是否有互补资源可以弥补我方承包企业的不足,是否可以增加联营体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并不一定要选择实力最强的,而是选择最能与我方承包商进行互补的,弥补我方不足的承包企业。网络分析法充分考虑到了实际中各方面的相互影响关系,使联营体的选择这一复杂现实问题的处理更科学更具有实际价值。随着我国“走出去”政策实施不断深入,我国承包企业更应该总结与外国承包企业合作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对于风险识别和防范要特别注意,通过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3):44-50.
[2]王守清,柯永建,滕涛.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管理[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6(10):4-7.
[3]刘玉峰,任宏.国际工程承包商的核心能力[J].国际经济合作,2007(8):26-28.
[4]陈志勇.国际石油工程联营体承包模式风险分析与应对[J].石油工程建设,2011,37(4):73-76
关键词:火灾荷载 低组织 公众聚集场所 火灾风险分析 防火对策
1、研究对象概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特指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且人员组织无序、环境情况复杂、物品管理松散及安全工作任务重的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指一些批发商场、零售商场、仓储超市等大型或超大型商品经营场所。
2、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及危害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其火灾危险性主要在于火灾荷载大,人员组织无序,环境情况复杂,物品管理松散及安全工作任务重等。具体分述为:
2.1 人员组织无序,容易威胁人身安全
人员众多,情况复杂。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商铺业主、休闲消费人群等,可容纳人员众多,在营业时间人员高度集中,单位面积上滞留人员多,不同区域人群密集程度不尽相同。商场超市的休闲消费人员,常常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并在不同楼层和区域流动,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员组成有场所内工作服务人员、外来消费休闲人员,各种年龄阶段、各种身体状况、各种层次结构人员等,他们对场所环境、内部结构、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的熟悉程度差异很大。
组织无序,疏散救助难。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内,由于人员众多、高度密集、流动性大、情况复杂,难以实现短时间内服从指挥、有序组织;人们的身体状况、消防安全意识、火场逃生与自救能力等不同,如发生火灾,人群易惊慌失措、盲目自救,秩序混乱、拥堵通道,消防人员和救援人员难以安全有序组织疏散、实施有效救助。
威胁生命安全,社会影响大。人员众多的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发生挤伤、踩踏、烧伤、窒息、采用不科学方式自救等特大群体性恶性事故,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给其本人、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和负担,家庭的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2.2 环境情况复杂,容易造成火势蔓延
空间跨度大,设施物品众多。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一般营业面积比较大,内部多设有自动扶梯、升降货梯、共享中庭、敞开楼梯间等开口部位,配备货物存储仓库,竖向井道多、分布广,室内装修装饰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为满足照明需要在顶、柱、墙上安装大量荧光灯具,为衬托一些商品的视觉效果在柜台、橱窗内部等处安装众多射灯、彩灯,楼房外立面霓虹灯箱、广告牌林立,遮挡建筑窗体或安全设施等。
经营规模大,商铺林立。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其营业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各类型和功能商铺众多,各商铺面积大小不一,内部陈设商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装修装饰风格迥异、装修材料用量大,内部结构复杂、导向性通风性差,铺面即库房、商场即库房,货物堆放在商场内过道内楼梯间内、形成前店后库或以店代库局面,为配合主楼整体建筑风格及效果,商场内大多未设置窗体等。
用电设施多,线路复杂。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内,各种照明装饰灯具,大多采用埋入式安装在吊顶且数量众多,商品橱窗和柜台内多安装射灯,大量安装广告霓虹灯和广告灯箱,节假日安装各种彩灯,用于展示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常常处于长时间工作状态,电梯扶梯货梯高负荷运转,商铺内服务部、维修部使用的各种加热电器,夏季降温设备,冬季取暖设备等。品种众多的用电设施,数量庞大,长时间工作,线路复杂,如设计安装使用作业不当,很容易引起过载短路,从而造成火灾事故。
引发火势蔓延,难以扑救。环境复杂的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如初期扑救措施不力,各种竖向管道井和中庭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火焰和热气流很快通过开口部位迅速蔓延,导致大面积立体性燃烧,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给消防扑救带来困难。
2.3 物品管理松散,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商品品种丰富,规模庞大。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商品品种丰富,包括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艺窗帘等纺织品,皮衣皮鞋皮包皮箱等皮革制品,冰箱洗衣机彩电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洗发水护发液等洗护用品,工艺美术品、儿童玩具、汽车用品、小商品等,各类商品品种丰富,花色齐全,规模庞大。
可燃易燃物品多,堆放杂乱。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内,纺织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化学品等等都是可燃物品,一些商品如指甲油摩丝发胶气体打火机充气罐(丁烷)等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商品大多数陈列在货架柜台内,有些商品如服装鞋帽纺织品工艺品箱包等悬挂展示在商铺中通道内,货物堆满铺面过道楼梯间,商品高度集中,堆放杂乱。
火灾荷载高,经济损失大。物品众多的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如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蔓延至临近柜台铺面,日用品、化纤品、塑料品、化妆品、家电、家具、纺织品等商品一旦燃烧,在通风条件差空气供应不足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而形成浓烟和含CO、H2S等有毒气体,可能造成烟雾和有毒气体无法排到室外,直接危及商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火灾后商场商铺等暂停营业,还会造成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2.4 安全工作任务重,容易妨碍灭火救援
安全意识差,隐患严重。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通常大都处于正常营业和安全状态,管理和工作人员、业主、顾客等对火灾等偶发安全事件缺乏必要的认知,使得人们对于安全工作容易放松警惕,忽视安全宣传和教育,轻视安全预防和救援预演;商场疏于安全管理,业主忙于经营,顾客全心购物休闲。人们防灾意识差,缺乏逃生和自救常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出口被锁、消防通道被堵塞、违章电焊或冒险作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隐患严重。
设施疏于维护,严重妨碍救援。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一些硬件消防设施配置和后期维护改造投入不足;一些在建设期间消防设施配备完善,后期设施维护和隐患治理投入不足;一些建筑二次装修后造成消防设施损坏或瘫痪,个别存在擅自关闭、停用消防设施的违法行为,火灾发生时,出现消防水源缺乏、供水设备停工、安全出口封锁、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形同虚设、消防报警延误等情况,严重妨碍灭火和救援。
3、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防火对策
灾害的防控,包括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和防止灾害的扩大,其目标是达到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火灾的防控也是如此。为尽可能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内火灾隐患,发生火灾时在最短时间内知晓火情,最及时地依靠消防设施灭火,保证建筑结构的耐火强度,尽快安全疏散及撤离建筑内的人员,人们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有效的防火对策。
3.1 被动防火对策
火灾预防是从源头防止或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环节,采用合理的建筑设计、有效防火分隔、提高或增强建筑构件或材料承受火灾破坏能力来限制火势扩大和保证人员财产安全,称为被动防火对策。采取被动防火对策的主要实施手段,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国家相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包括建筑选址、防火间距、建筑结构、防火分隔等符合要求;根据建筑的规模及用途、场所及部位等规定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等严格限制使用可燃和易燃材料;通过阻燃技术改变某些材料的燃烧性能;采用防火(隔)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阻火设施将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控制可燃物与点火源的接触等。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建筑内的可燃物数量,尽可能降低火灾荷载密度,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3.2 主动防火对策
人们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和设施,以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对策,如采用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或其他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手段及时发现火灾,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控制烟气流向等称为主动防火对策[1]。采取主动防火对策进行主动防护,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主动防火对策,主要包括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防止和减少火灾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声光报警器、火灾应急广播),以及其它具有辅助功能的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反馈信号模块、消防电源、传输和控制线路、火灾报警联动一体机、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的控制装置、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使用更加方便可靠。近年来,许多科研院所、研发机构、设备厂家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新型火灾报警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越来越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这就为系统组合创造了条件,可以构筑更加高效的网络结构系统。
灭火系统,可以在火灾早期及时将火灾扑灭,或将火灾的影响和破坏控制在限定范围内,有效地保护室内设施免受破坏。应用各种灭火剂等介质,采用隔离、冷却、窒息和抑制等方法,可达到控制或扑灭火灾。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燃烧材料的差异、火灾发生发展的特性不同,设置自动固定灭火系统。
火灾烟气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危害性主要有毒害性、减光性、恐惧心理。其危害性表现在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危害两方面。火灾时,这些危害体现在大大妨碍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行动的组织,造成火场混乱,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行动的实施带来困难。在建筑内设置防烟排烟设施是十分必要的。防烟排烟设施的作用是对火灾烟气进行控制。在建筑内创造无烟或烟气含量极低的疏散通道或安全区域。控制烟气的合理流动,使烟气不流向疏散通道、安全区域和非着火区域,将烟气引导流向室外。防排烟系统,包括设置自然通风排烟系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控制火势发展,疏散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扑灭火灾。灭火过程中要考虑火灾连续燃烧时间、火势发展变化、灭火水渍情况、有无坍塌征兆等异常情况;特别是建(构)筑物内部可燃物品的数量、性质、存放位置、燃烧情况等、着火建筑物的构件形式等,防止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
3.3 高荷载低组织的防火对策
(1)高荷载的防火对策;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降低建筑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及火灾荷载。1)建筑施工控制。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合适的电气及电路铺设,合理的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大量应用阻燃技术,严格限制可燃易燃材料使用,采用先进的阻火设施。2)二次装修控制。在业主的二次装修中,严格控制装修材料防火性能,电气及电路铺设简单有效,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安全疏散出口保证通畅。3)经营管理控制。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严格管理场所内物品的堆放及保管,严格各种纺织品、塑料制品及包装、洗护用品、化学用品等易燃易爆商品管理,严格火源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控制市场区域商品存放总量,区分店与库的功能,合理布置商店和仓库的位置,杜绝店库合 一,避免进一步加重建筑内火灾载荷。
(2)低组织的防火对策;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通过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消除各种存在于工作经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提高场所内人员组织层次。1)调动消防安全积极性。消防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保护人身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别教育;立足于消防中坚力量中管理人员是主导,业主商户经营人员是主力,顾客消费人群是重点。通过安全培训,着重普及人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素质和消防技术技能,树立安全经营,安全消费意识,有利于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组织。2)保障安全疏散顺畅有序。防火安全措施,重点是消除各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不利因素。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严惩占用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经营,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消除可能阻碍人员安全疏散的危险部位,管好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防火门、应急事故照明、防烟排烟设施等,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措施。3)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做到防火安全教育不松懈,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人员安全疏散预案演练,消防专业力量责任到位,消防设施设备经常维护,疏散示意图随处可见,且易读易懂,做到消防设施正常有效运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工作和灭火救援工作有序展开,避免进一步加重火场及火场周围人群的心理恐慌,给整个消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4)实行分级次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消防力量和业主商户的岗位防火职责。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必须采取各种防火对策,设置消防设施,配备专兼职消防力量,制定消防管理制度,火灾发生时及时组织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明确管理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严格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日常安全检查落实到位,做好定期定时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有序组织参与消防灭火救援。业主商户的安全责任,主动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与教育,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做好二次装修,物品堆放保管有序,加强火源及易燃易爆品管理,能够熟练使用消防设施,熟悉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分布,紧急情况时主动配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和财产转移。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具有火灾危险性因素多、危害性大的特征,必须采取积极的主动防火对策,有效的被动防火对策, 尽可能降低建筑内的火灾荷载密度及火灾荷载,通过采取有组织化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消除无组织化的各种因素,达到消除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工程 招标管理 风险 策略
一、招标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分析
1.招标机构风险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油田招标机构与招标机构的委托合作日益增多。但是,有的招投标机构搞恶性竞争,或唯建设单位领导意见是从。有的人为设计市场准入门槛,本地的交易市场只对本地企业开放,外地企业进入相当困难,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公开、公平竞争。还有种种不规范的收费行为,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还为减免或少缴费用存在严重的营私舞弊行为,滋生行业腐败。
2.招标流程风险分析
招标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从而决定了它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流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石油类物质种类繁多、情况各异,从而对其可能突发的情况很难全面预计。加之石油物资的特殊性和专有性,中级环节多,招标过程少则一个月,长则数月,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出现组织不完善、废标或结果被投诉等情况,要是处理不当轻则对石油生产建设或石油工程进度产生很大影响,重则违法、违规,风险极大。
3.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风险分析
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石油项目物资供应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招标文件中的技术参数稍有疏漏,势必在实施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石油物资技术复杂且特殊性强,易出现物资统一规定与实际使用效果不相称,使各装置通用设备不配套、供货时缺件或没有按所需安装顺序供货,形成采购风险。
4.投标人行为风险分析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投标人在竞标中,为谋取中标,以虚假方式、虚假材料参与投标活动,投标件时提供虚假资质,伪造、变造的销售业绩,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检验报告,甚至伪造投标保函等等。或者大幅度降低投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竞标,而低价中标的背后却隐藏着获取“不正当”利润的阴谋,投标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往往降低自身材料采购成本去弥补竞标中的亏损,造成了石油物资质量隐患,给招标管理带来较大风险。
5.评标过程风险分析
评标是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投标人的过程,是招标投标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评标专家是评标过程的主要依托者,应本着为招标人负责的态度评标,但不排除一些评标专家借此机会,违规评标或与投标人串通。另外,由于评标专家评标水平参差不齐和知识结构差异,评标时不能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评审过于草率,或者评标时间过于仓促,不能保障到评标工作质量和深度等,都会影响招标质量,形成风险。
二、招标工作中的风险及应对对策研究
1.谨慎选择招标机构,减少招标风险
油田委托招标公司招标,要选择信誉好、责任心强、人员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公司来完成,争取做到招标过程严谨缜密,各个招标环节都严格合法合规。健全完善对招标机构的惩处激励机制,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协作的清出力度,对招标发生严重事故的机构,要严肃处理。招标单位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估计,对预期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制定特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将各种信息与招标方和管理单位进行沟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控制措施,确保服务的时效性和公正性。
2.提高石油物资招标工作人员责任心,杜绝流程风险
由于招标工作事项繁琐、细节多的工作,需要招标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把工作顺利完成。因此,全面提高石油物资招标从业人员责任心,是杜绝流程风险重要手段。招标工作者需认真、仔细做好招标事前准备工作,努力规范招标流程各个环节,妥善处理招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况,避免造成废标、违法、违规等。同时,应尽量缩短招标周期,保障石油物资的及时供应以确保生产进度。
3.规范编写招标文件,避免技术风险
招标文件的编制逐字逐句都应严谨缜密,每一条款都要清晰明了,更要掌握石油物资具体技术参数,并细心检查核对以免张冠李戴,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个潜在投标单位,将各项条件和要求充分体现在招标文件中,在各项条款中充分考虑潜在风险,避免出现物资统一规定与基础设计不相符,各条款互不协调等情况,以致在今后的实施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
4.组建石油物资市场信息体系,防范投标人行为风险
投标人为获取中标,不择手段,伪造资质、财务状况和业绩等,给石油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招标管理风险。要想杜绝这种风险,可以组建石油物资供应环境的市场信息体系,对供应商建立重要石油物资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和建立同类物资的价格目录,掌握供应商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规格性能等可靠信息,随时进行比较和选择,合理制定招标价格。另外,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项目招标管理的一部分,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供应商“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从而有效的保障石油物资供应质量,减轻招标的质量风险。
5.严格甄选评标专家,防范评标过程风险
对于评标定标,评标专家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评标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是否能认真严谨的进行分析评审,是否能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招标的质量。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根据改革进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努力改善自己的素质构成,才能使评标工作具有深厚、扎实的根基,才无愧于评标专家的光荣称号。
三、总结
随着我国项目招标的普遍化,招标管理的风险因素也将与日俱增,招标的风险管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石油行业的项目招标工作者更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在招标过程中时刻注意招标风险防范,将招标风险管理有效地融入油田各种项目招标工作中,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玉忠.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7).
[2]李宏勋,王松乐.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石油企业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 价值工程. 2010(17).
摘要:材料采购是基本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与劣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采购风险巨大并且无法回避。本篇通过采购面临的风险分析,提出识别采购风险依据。
关键词:采购风险;基本建设;分析;识别
材料采购是基本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建设中,材料采购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管理的成败,已成为建筑施工业重点关注的领域。材料采购是从组织外部获取资源和服务过程的管理,采购费用往往占整个建设项目所要求的绝大部分资源和服务:例如在电子器件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40-60%,建筑材料的采购费占工程总造价的50%以上。
在材料采购工作中,采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都将影响到材料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意外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计划编制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多出预算、供货商供货不及时、提供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供货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等等。采购风险管理对于保证材料经济性、营造安全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而材料采购管理需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控制、监控以实现目标,因此,怎样科学的识别材料采购风险是风险来临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材料采购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人为风险。
1.系统内生经济风险。包括:(1)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当。卖方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小利,不能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采购主体未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采购控制制度,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步骤没有交易授权,没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支款审批与支款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以致为一些弊端的产生提供了空间。(2)价格风险。一是因为供货商与相关人员在投标前相互串通,透露标底,使材料采购遭受损失。二是当采购人员对价格预测失误而进行批量采购,造成价格风险。(3)采购围标、串标风险。围标是指多个投标单位在其中某一投标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投同一个标,并确定谁投高标,谁投低标,确定谁中标;或者多个投标单位自行组织投标,协商谁投低标,谁投高标,谁中标。串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单位虽然分别单独投标,但暗中协商投标,并暗中联合。即不管谁中标,都联合完成本合同任务,投入和利益共同分成。围标、串标不仅严重损害了采购人的利益,还扰乱了整个市场经济秩序。(4)采购合同履约风险。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供货商的推迟交货、质量不满足合同约定、规格型号上货不对路等违约行为,虽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了具体违约罚则,但还是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影响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采购质量风险。一是因为供货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建设项目不能展开,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供货商提供的材料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到建筑成品的整体质量、工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3.计划风险。请购单位或使用单位、项目管理部提出的采购计划不准确或不科学,直接导致采购过程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质量等与采购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离,这既不利于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也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4.验收风险。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等等。
5.存量风险。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满足建设之需,建设中断造成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进货量多于所需,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降低了资金周转率,从而产生存量风险。
6.道德素质风险。缺乏对采购人员的廉政教育和知识培训,在进行采购过程中,滋生部分有意识、无意识采购人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采购风险。
(二)意外风险。
意外风险是指在采购过程中因自然环境、经济政策、战争等因素造成的系统外风险。意外风险主要指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采购失败而形成的风险。虽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完全保证实现采购目标。
(三)技术进步风险。
技术进步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给供货链带来的风险。一是因为技术进步引起无形耗损造成已购材料积压或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二是因为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所购材料已退出市场或使用效率低下;三是技术变革使维修备料变为呆料。
二、材料采购风险识别
通过上述分析采购活动中各种风险,找出采购风险的来源及促使的诱因,也就找出了识别风险的依据,以提前规避风险并提出解决办法。据Michigan大学(2003)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大约有50%的企业实施供货链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比传统的买卖关系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对供货链系统中各类风险不能准确识别和管理造成的。风险来源于系统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它会利用供货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货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供货企业以至整个供货链带来损害和损失。风险识别是材料采购风险管理的前提,按照风险产生的缘因,诱发材料采购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四部分:人为因素、经济因素、意外因素、技术因素,它们是识别风险的依据。
(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人为造成采购系统内生风险的因素,是采购风险源头,包括供货商、发包商、监管可能造成的风险:计划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经济风险、存量风险、验收风险等都是因为供货链各节点各单位独立经营的法人属性,致使供货链各人员之间不可避免存有潜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和影响到其它合作伙伴,进而冲击整个供货链的正常运作以产生供货链风险。在采购之前也就是从计划开始就得展开采购风险识别工作:例如供货商选择中的控制点:采购标准、供货资金链分析、供货商财务状况调查、供货程序、团队信誉等是否符合要求,发包商确定采购在招标中的角色定位、采购计划(需用计划、合同类型、采购人员、潜在供货商、评估标准等)是否合适等。并且风险识别工作还需贯穿采购工作始终:如询价期间价格预测是否与市场匹配;合同签订期间合同签订是否遵循《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否能避开合同陷阱,合同类型选择是否把风险分配在卖方,供货商是否达到利润目标;供货期间交期是否跟上计划变化,供货链系统的信息是否及时掌握,来料质量问题的处置办法以及避免质量风险的进一步扩展的办法是否有效,是否遵循采购职业行为风险防范的总体原则,职业行为实际操作是否符合采购道德3戒律,采购员的权责能否匹配,库存是否达到安全库存(是否会造成积压,是否会欠缺而影响建设),那些风险因素逐一识别、筛选。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因政策、市场需要、经济环境改变引发采购风险的因素,是造成采购外生风险的因素。影响采购成本最直接的因素是市场供需情况,在资源紧缺,供不应求时,供货商就会涨价;反之,则降价。国家政策对采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银根放松,采购价格下降;银根紧缩,采购价格上调。在采购之前直至材料进场都需对下列经济风险因素逐步识别:如国家政策有无改变以及怎样改变,市场需要是否改变,国内乃至世界经济环境是否改变以及对材料价格是否影响等等。
(三)意外因素。
意外因素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而引起采购风险的因素,也是造成采购外生风险的因素。例如美对伊拉克开战曾使油价不断上涨。因此在采购之前至结束都需关注国际关系是否恶化、自然环境是否改变(气候是否骤变、地壳变动)等等。
(四)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因为技术进步、项目开发周期缩短而造成风险的因素,也是造成采购外生风险的因素。例如随着技术进步,高层建筑建设、隧道建设等不断增多,传统挖掘设备退出相关市场。所以在采购过程中都需对相关技术进步发展趋势、技术是否更改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一、商业连锁集团企业常用纳税筹划方法
(一)利用分支机构核算方式选择进行的纳税筹划
根据《公司法》规定:子公司具备一定的法人资格,需要依法负担民事责任;分公司没有相应的法人资格,自身具体民事责任交由总公司承担。一般情况下,公司设置分支机构,而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同时不可独立进行核算,而由总公司集中进行所得税缴纳。企业可运用这一特点合理组织税收筹划对自身的所得税压力进行调节。企业在进行机构设立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设置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通常,选择设立分公司比较有利,如出现总公司和分公司一方盈利、一方亏损的情况,盈利可在扣减亏损后再缴纳所得税,最终达到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
关于税收优惠,假如只有企业的总机构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可以设立分公司,由此分公司可以和总公司同时享受优惠政策;反之,假如只有分支机构所在地区存在税收优惠,则企业可以设立子公司,也可以将之前的分公司重新进行子公司的注册,由此使子公司享受优惠,实现税收筹划目标。
(二)存货采购环节的纳税筹划方法
关于总分机构的货物配送,企业可以按照具体的需要加以科学的筹划。总的来说,总部到分支机构操作较为简单,依据“总部―分支机构”或者“总部―地区总部―分支机构”的形式,前者属于内部移库,总公司集中进行核算;后者可由总公司销售给地区总部,此销售价格可以结合总分部具体的应税利润进行制定。此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如向一般纳税人进行采购,采购价格非常高但是可抵扣17%或13%的进项,寻求小规模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价格偏低,但是只能进行3%的抵扣。如企业向小规模纳税人进行采购,销售时销项税可能是17%或13%,但进项为3%,税差大,定价时要充分考虑该因素。合法运用各项税收政策对具体的货物采购流程进行设计,由此达到企业税负减轻、毛利提高的目的。
(三)向供货方收费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法
大部分商业连锁企业在同产品供应商进行合作时,都会结合具体的合同规定收取供应商相应的费用。通常来说涉及下列多项费用,比如管理费、广告促销费、商品上架费等,这些费用可统一称为信息服务费。此外,企业同时需要根据年度销售状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获取返利,部分企业会收取高昂的服务费和返利,甚至高出产品进销差价。针对企业向供货单位收取各项费用与具体的商品销售额、销售量不存在必然关系的,同时企业提供劳务收入发票的,需要根据服务业标准征收增值税,一般税率为6%。针对企业收取供应商的和商品销售情况有关的返利,需要根据平销返利行为相关规定增加当期的增值税,一般税率为17%。由此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费用设置,合理安排服务费和返利,来实现税收筹划,假如需要抵扣更多进项税,多收返利较有利,假如不需要抵扣,根据所提供服务收取的服务费仅需要上缴6%的增值税。通常,商业连锁企业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和供应商进行费用结算:例如,当出现100万元收入,根据合同约定,供应商需要向商场支付10万的费用,其一是供应商向商场开出100万的增值税发票,而商场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收取10万元的费用,并向供货商出具10万元的发票,商场实际承担税收为10万元的6%;其二,票扣方式,供货商给商场出具一张抵扣费用之后的价值9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商场实际承担的是10万的17%增值税,最终以抵减成本的方式减少成本,增加毛利。
(四)促销方式的纳税筹划
商业零售企业很多情况下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商品销售额,往往会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打折促销活动,例如,返利销售、降价销售、买一送一等。连锁零售企业在促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促销方式,不仅需要结合具体的营销效果,还需要充分考虑税收成本。促销方式不同,选择的税收筹划方式也不同,在选择促销方式时可以结合扣除税收后利润确定合理的方式。企业的无偿赠送将视同销售行为需要计提销项税,但是有偿赠送则不会另外增加税负;降价或者打折促销方式,可以使企业税收和收入直接减少,但同时也会使供应商返利减少。买一送一的方式中,赠送商品视同销售需要计提销项税;采取赠送折扣券的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类似于打折促销。
“营改增”之后,部分企业还可以通过商品和服务的组合销售来进行税收筹划。比如,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商品销售的毛利一般需要征收17%的增值税,而服务收入只需征收6%的增值税。因此,企业如将收入中的合理部分作为后续提供服务的收入,既降低了税负也提升了服务的内涵,如出售家电时,将部分收入作为后续提供延保服务的收入处理。
二、商业连锁集团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的风险分析
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是指因为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当中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或干扰性条件,导致纳税人遭受税收损失或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的风险。
(一)纳税筹划面临的风险
1.政策风险
该风险是指企业在筹划活动时,所制订的筹划方案和当前国家的法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冲突,由此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比如在该集团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及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没有进行正确全面的理解,而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集团企业通常是由财务和会计部门来制定纳税筹划,但是如果参与筹划的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没有深刻理解税收和法律政策,在制定纳税筹划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最?K引起相应的筹划风险。此外,还存在税收政策调整所引发的风险,如“营改增”的政策变化。因集团企业所制定的纳税筹划并非一成不变,筹划工作也是随税收政策调整而改变的,假如税收筹划方案依然坚持原来的策略,一旦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以前所实行的方案则会变得不符合法律,由此使得税收筹划方案无效,进而引发相应的风险,遭受一定的损失。
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的是因为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实施错误的经营策略,进而不利于实际经营的,或违背了企业未来的长效发展。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分析,纳税人所遭遇的经营风险,明显体现在投资决策所造成的风险。税收政策属于国家调控经济所使用的杠杆工具,除了国家所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各个地区和省份也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集团企业在组织税收筹划时,应从各个子公司所在地区细则的实际差别入手,否则极易造成税收筹划无效,同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纳税筹划需要一定的成本,在实际运营??中,不但涉及税收筹划所造成的成本费用,同时还有由于实行该项筹划方案而舍弃其他利益所要面临的风险。
3.财务处理风险
这一风险指的是集团企业在税收筹划时,会遭遇财务处理风险。财务机构作为企业最为核心的部门,负责企业各项财务工作,所制作的各项财务报表无论是年报、季报还是月报都必须准确、明了、有根据。但是根据当前对部分集团公开资料的财务状况分析,其财务管理中依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未对相关财务风险加以很好的防控,致使税收筹划难以顺利实施,会严重威胁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而,财务风险处理必定是企业后续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自身的财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可有利于财务风险的解决和处理,改善税收筹划效果。
(二)商业连锁集团企业常用纳税筹划方法及其存在的风险
1.利用设立分支机构核算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风险分析
首先,关于分支机构利润分配方式及其相应的责任风险,分支机构自身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对于独立分配利润非常不利。与此同时,分支机构一旦遇到风险以及法律责任,往往会连累总公司的正常经营,但是子公司却不存在这样的顾虑。然后,商业连锁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到底是采取统一核算还是进行独立核算,针对各分支规模都相对大、业绩相差很大的企业为保障各个机构亏损和盈利得以均衡可以进行统一核算。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机构的设立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设置子公司还是分公司,一般情况下设立分公司更有利。然而,设立子公司除了可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以及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以外,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还可能出于地区划分或者业态整合的需要。因此,规模大的企业集团一般会将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方式结合使用。例如,永辉超市属于大规模的连锁商业企业集团,就采取了两种方式相结合方案,根据2016年半年报,其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45亿,2015年同期为208亿,同期上涨了17.68%,截至2016年6月30日,下属62家子(孙)公司,涉及四种业态,309家门店。
但是,该项纳税筹划也存在不足。首先,该筹划方式可能对企业税收缴纳的灵活性造成影响,未来其运行模式一旦出现变化,其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则无法再发挥效用,税收筹划方案极易失败。其次,最新进入的企业所承担的成本会提高,可能无法将其成本全部抵消,达到预期目标。
2.存货采购环节的纳税筹划风险分析
这一环节的税收筹划风险更多是体现在低价采购,高税支出的问题上。比如,商品供应部由于不需要供应商发票直接以240万元的价格采购了260万元的材料,从表面上分析,这一行为为企业节省了20万的成本,但是站在财务层面分析,企业不获取发票,所支出的这240万无法计入成本也无法将其进行税前扣除,由此企业需要为这240万承担25%企业所得税,价值60万元;此外,因为企业没有获得相应的发票也无法有效的抵扣进项税,企业需要根据240万销售额多缴纳17%的增值税,价值34.87万元。因此连锁企业在这一环节的税收筹划极易出现片面性风险,单纯追求表面上的低价,最终反而造成了企业税负的进一步加重。
3.向供货方的收费方式选择的纳税筹划风险分析
该方式的关键是将供货商收费得以合理的分解,但是企业也会面对片面性或者政策方面的风险。在选择相应的收费方式的过程中,假如企业仅仅关注眼前税负降低,过度提高服务收入的比例,会在加重供货商负担的同时,也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利益,全局考虑可能不到位。但是由于各地优惠政策不同,以及政策的不断变化,由此收费过程中也会使企业遭遇政策风险,导致企业税负增加,面临税收筹划风险。
4.采取不同促销方式组合的纳税筹划方法风险分析
企业所实行的税收筹划主要是运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差别以及弹性制定的,但各种税收筹划方案的特点是不同的,也会遭受企业外部环境极大的影响。在企业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最为有效且合理的促销方式为打折销售,效果最差的是销售返还现金。企业在考虑促销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成本组合以及扣除税收后的净利润。此外,针对商场提供的各种抵扣券以及现金抵用券,如仅仅可在后续的购买当中使用,该形式只对资金自身的时间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会对促销方式造成影响。所以商场在保障销售增加的基础上,打折销售的形式对企业所造成税负影响是所有方式中最为有利的。企业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确定的销售方案并非是最佳的,需要结合时间环境的情况、产品供应商、税收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否则企业将因为方案的问题遭遇不同的风险。
三、商业连锁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商业连锁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1.构建纳税筹划风险防范机制
为快速高效的应对风险,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根本上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一,明确各项税收筹划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组织各项活动。其二,和税务局进行有效沟通,了解自身各项资料,掌握税收最新动向,及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调整,更好地防止企业遭受风险和损失。
2.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为控制和降低税收筹划风险,需要将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位。必须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保障企业账务清晰明了,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此外,必须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积极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3.强化和税务部门的协调
为了更好地降低纳税筹划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同税务部门的沟通,有效规范自身的税务筹划工作。其一,可以明确具体的税务流程,学习税收法律政策,保障纳税筹划方案合规。其二,及时向?务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内容,明确各项条文规定,防止筹划存在纰漏。
(二)商业连锁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
1.规避纳税筹划风险
制订随时规避风险的筹划方案,较之应对风险的对策,该方案存在较强的局限性和不足,但属于一项可以最为彻底消除税收筹划风险的方法。在方案筹划环节,企业需要科学的预测自身可能会遭遇的风险,分析是否可以选择规避税收筹划风险措施。
2.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较之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更为主动。该方法含有损失抑制和预防两个层面。由于企业做出的纳税筹划反映出一种预先性,所以关于筹划风险的预防和抑制更多的倾向于损失预防方面。
3.分散纳税筹划风险
假如可以把税收筹划风险进行分解,分散在多个独立企业中,可以降低由于风险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程度。企业常常不可能仅仅针对一个商品、一项业务或者一个税种组织税收筹划,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量,以企业的发展全局为着眼点,针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纳税筹划。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各项筹划组合方案,可以针对同一项业务实施多项筹划组合方案,假如相关方案的实施可以形成最佳组织,则可以很好地实现分散纳税筹划风险的目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471;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81-01
1 质量风险概述
一般指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影响(GB/T24420),这种影响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企业的质量风险则是由于质量问题或消极质量事件产生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获利、生存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供应链式结构,链上节点企业的质量风险具有相关性、积累性和传递性等特点。整车企业作为链上的主导企业,其质量风险既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行过程中,更来自于众多的一、二级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质量风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产品质量本身,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人员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变更等要素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本研究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将供应商质量风险分为四个大类:产品风险、过程风险、产能风险和变更风险。(1)产品风险这里是指与产品本身属性密切相关的一类质量风险,包括产品质量的控制状态、实物抽检状态、缺陷产品鉴别等。(2)过程风险过程能力指的是输出特性满足规定要求和标准的能力,而过程风险表示该过程处于稳定(加工)状态下的波动性,反映了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3)产能风险产能风险是由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原因,在合同规定的时点内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涉及生产设备效率、故障停线时间、订单交付等。(4)变更风险由于软硬件资源(人、机、料、法、环、测)发生了变更,可能会对供应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部分影响被认为是变更风险。
2 质量风险分析方法
质量风险分析是供应商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过程之一,更为供应商的质量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主观分析包括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客观分析包括目标偏离度法、测量系统能力法。(1)主观分析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变更风险,这些指标需要供应商向整车企业进行实时通报,以便整车企业及时知晓变更的情况。由于变更之后对供应商的质量既有可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变更的情况进行优劣的判断。整车企业应针对各种变更风险,建立专家评分调查表,质量管理专家根据收到的供应商变更信息完成表中问题的评分工作,必要时须前往供应商现场进行变更核查。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问题间的权重,得到专家对于变更风险的加权得分,进而确定风险高低程度,实现主观层面的量化分析。(2)客观分析与主观分析的专家评分相对,另一部分风险指标能够经过客观的数据分析过程来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以达到准确评估风险的目的。
2.1 目标偏离度法
对于可以直接通过日常数据计算得出的风险指标,如产品合格率、设备综合效率、订单交付率等以百分率作为指标,以偏离目标值的幅度大小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低、中、高。目标值的确定应充分参考顾客(上级供应商或整车企业)的期望、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水平等,明确目标值后,可采取层差法、插值法、比例法等方法设置各个风险等级对应的百分率区间。使用该种分析方法的风险指标主要包括产品风险和产能风险。
2.2 测量系统能力法
优异的测量系统是进行其他过程能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测量系统的波动会造成供应商生产、加工过程的输出问题,为了防止或降低测量系统的风险,需要考察人为操作或者量具误差所产生的波动大小,同时还要横向评测测量产品间的波动,进行测量系统风险等级的综合划分。对于计数型测量系统,使用假设试验分析―交叉表法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次计算评价人之间的一致性(Kappa准则)、评价人与基准间的一致性,在两者一致性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评价人的有效性G1、漏判率G2和误判率G3来综合确定测量系统性能G。风险等级以三项指标对应的最高风险等级为准,即LG=max{LG1,LG2,LG3}。
3 提升汽车零部件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供应商高层及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为质量提升争取足够的资源
对于业绩差、难于管理的供应商,其中最大的题来源于供应商管理层不重视质量提升,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效益上,质量意识淡薄。供应商的管理层对质量提升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提升的成败,因此提高供应商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是推动供应商质量提升的关键。提高供应商管理层质量意识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汽车企业管理层与供应商管理层互访沟通传达汽车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要求、召开供应商大会、适当增加供应商的危机意识等推动质量提升进程。
3.2 和供应商成立质量提升小组,双方参与团队合作
业绩差且难于管理的供应商普遍存在部门之间合作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各部门推卸责任不能相互合作及时解决问题。对于这种供应商,汽车企业要参与质量提升的全过程,成立覆盖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部门的质量提升小组,并建立横向和纵向沟通渠道,以会议沟通如制造系统及质量晨会制度和微信沟通为主要形式,保持信息沟通流畅,决策效率高,对问题反应迅速、有效,配合供应商管理层消除各部门之间的障碍。
3.3 重视过程质量,找出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
质量提升的重点应该是找出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提升。汽车企业组织的工厂审核以及汽车企业和供应商以外的组织实施的二方审核都是供应商寻找生产过程薄弱环节的有效方法,工厂审核是基于汽车企业的质量要求,二方审核该能够比较全面地发现问题。对于业绩较差的供应商,建议采用二方审核,审核的重点是过程控制,找出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质量问题,确定薄弱工序,将薄弱工序作为质量提升的重点,并要求供应商薄弱工序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作为质量提升的主要责任人,实行全员参与。
4 结语
质量风险的分析仅是供应商风险管理的环节之一,风险管理还应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环节,因此风险分析方法的科学、合理和可行性需要放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当中进行衡量。本文主要是对质量风险指标的部分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没有涉及全部的风险指标和方法,只期望能够在供应商质量风险分析方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索。
参考文献:
[1] 樊玮.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5.
关键字:总承包项目;商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总承包定义
项目总承包指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的企业,承包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丰负责,可以依据法律文件将承包工程中的其中一部分工作发包给拥有相匹配资质的企业,分包企业依据分包合同的规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二、 商务管理的具体实施
(一)合约管理
1、设立合同管理机构或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均设在预结算部门,在项目组织机构中并没有独立的合同管理机构,经过多个项目实践后认为,应该依据项目的大小结合工期等因素灵活掌握,一个合理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对合同管理部门的权责及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接口的合理界定,是合同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需进行在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同的合理合法及公平公正性,减少在项目总承包中的合同纠纷。
2、加强合同宣贯
合同签订后,必须对项目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合同宣贯,只有加强合同宣贯,让所有管理人员对合同理解到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处处以合同为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按合同办事,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严格落实和执行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
我们在项目合同管理中,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这是我们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合理的检查制度、奖罚制度,促进合同管理落到实处。
4、建立电子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效的共享信息己成为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立合同管理电子平台,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合同的实施情况,同时其他部门也需要将合同文件、变更记录、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各方的来往函件等文件及时传递给合同管理人员,使得合同管理人员能及时更新电子信息。
(二)招投标管理
1、市场价格变动风险:当招标价格确定后,一旦市场价格上涨,工程就会陷入被动之中。招标时期相对较低的价格并不能规避后期价格风险的发生,价格预期不足成为一项主要的问题。在招标工作中,招标方制定设计方案后,都会存在压低价格的倾向,希望寻找到投标价格较低的承包方,这是成本控制的保障,但又会导致招标方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重视不足,所以依据工期合理界定合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幅度,也是保障合同顺利实施一个条件。
2、变更洽商风险:通常招标人均希望所有成本均是可控的,甚至是固定的,招标方对于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的单位,很大程度上是从成本报价的角度实施筛选,后期出现的成本增加概率会比较高。招标方所面对的投标方施工经验和技术会存在差别,有的投标方能够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对部分施工环节的欠缺,从而在投标阶段就对后期的施工工艺加以改进,这是避免成本变动的重要举措。
3、明确监理职能:在招标阶段,招标方需选择监理单位负责今后的施工监管,选择的方式各有不同。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确立监理单位,监理工作都存在着难度。
(三)各阶段投资分析、成本目标测定及确定
基本建设项目均存在总投资控制,落实在各个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亦有详细的投资计划表,但仍经常发生三超情况,究其原因有很多,工程项目建设一共分为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投资不确定因素及风险因素很有必要,才能保证投资估算的精度。工程设计人员将方案进行优化后,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建设投资的金额降至最低点,从而达到质量和资金双赢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材料选择,这也是建设投资中的一项重要开支。其次就是建筑的结构设计,建筑的总体结构会对建设投资有着不小的影响,因为结构决定了选材,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行项目工程的优化设计必须要全面,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四)各阶段资金使用计划
此项工作为商务管理的日常工作,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资金的连续性;避免资金的重复性;保证资金量的合理性,在施工的各个阶段,依据工程造价中预算的资金,进行各阶段资金的投入,保证资金量的合理性。
(五)成本管理
1、加强成本预期分析:市场价格变动与经济整体的运行有着紧密的关联,运用科学深入的分析,能够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做出预期。业主在选择承包人时,究竟是选择报价低的单位,还是选择报价略高,但更具说服力的单位,
即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评判。因此,结合工程的施工周期开展成本预期分析至关重要。业主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最优化的成本预算。
2、建立方案优化制度:在设计时间,应合理选定工程的建设标准、设计标准,贯彻国家的建设方针。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设计方案。同时,业主还应采取激励的方式,鼓励承包人从设计方案中发现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变动工艺。
3、切实落实监理单位的职能:应明确施工中所涉及的监理纠纷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从权责的角度赋予监理单位更强的监督效力,并在合同中严格约定工程分包、转包、工艺变更等问题产生的允许条件,以及违规操作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严格把好结算关:对工程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建设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都应有详细的成本计划,以成本计划为依据检查工程造价的执行情况。对实际成本与计划目标出现偏差的工程项目,应按照一定标准筛选出成本差异,然后进行重要成本差异分析,找出造成此项差异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5、工期对成本的影响:建设项目的成本与工期基本上成正比,工期越长,成本越高。如何组织好项目对工期有较大影响,而且建设项目资金量一般都比较大,如果工期延长,仅资金成本一项往往也是较大的浪费。
(六)预、结、决算管理
1、明确预结决算管理机构:明确预算部的职能,这样不仅能够在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还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并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督促预结决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
2、建立健全台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台账的建立,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合理设置台账的科目、完整的台账明细,对预结算及决算工作极其重要。
3、建立管理体系: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定义上来说指的是对经营、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计划。有了这个管理体系,预结算人员可以依据体系进行规范的工作,同时成果亦能良好进行管理。
(七)大宗材料、设备采购管理
1、做好市场调查:影响大宗材料(设备)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
2、制定采购计划:由于大部分大宗材料(设备)的采购并非是一次性的,项目部可以在合理范围内与供货商达成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购计划,此办法可以规避部分市场波动风险。
3、引入招标机制:根据自身的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招标人提出的条件向招标人投标。招标方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资源分布、生产及价格构成情况,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良好供货厂家,即供方能满足需方在价格、数量、供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具有执行合同的能力,能够提供最佳服务及优惠条件等。
(八)各阶段风险分析及预案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主要是指根据施工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分析,明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产生何种影响。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施工项目进行识别后,根据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地了解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
3、建设项目常见风险:
(1)合同条款风险
现行的施工合同存在国家模板,但也经常会发生合同纠纷,但针对劳务合同及分包合同往往存在诸多不合理条款,再详尽的施工合同亦可能会存在风险,所以商务人员的职责是尽可能分析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相应在合同中约定。
(2)市场波动风险
由于建设项目存在建设周期,不可避免会存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建设周期越长,风险越大,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均是以固定总价加风险调整,所以承发包人应合理界定市场波动幅度风险范围。
(3)不可预见恶劣天气风险
不可预见恶劣天气发生的概率可根据不同地区进行区别对待,但在一些特殊地区是不可忽略的,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进行相关约定。
4、关于工程保险:
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转移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风险转移的最好方式就是保险,工程保险的产生为施工项目风险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承担者。工程保险是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各种机器设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进行赔偿的保险。
(九)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项目后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项目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做为总承包项目,项目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概述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医疗器械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对于医疗企业来说,实际生产中,避免产生质量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便是预防。因此,风险规划管理和预测监控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风险,避免和减少诊断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方面更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对于产品质量提出多种多样的要求。医疗器械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国际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03),其中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应保持风险管理引起的记录。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风险管理文件支持:在研发阶段有成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每一个组成部件也有各自的风险分析报告。而量产之后的任何变更也都必须有风险规划和监控,避免更改造成失败的后果。医疗企业的风险管理一般遵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ISO/IEC 14971:2012)来控制风险。ISO 14971要求企业在已经将一种医疗器械的所有单个风险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程度后,必须建立全部风险等级。这种全部风险等级必须反映单个风险的累积效应。风险管理认为在产品开发周期中做出的风险估计必须是有可靠依据的猜测。根据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初步风险分析,并且根据这些更新资料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 案例介绍
医疗器械中,结构件是器械的支撑部分,关系着产品功能是否能精确实现,是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一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选择外协生产,因此在变更时,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关系到物流及供应商等各方面。本案例中,为降低供应风险和成本,需要再开发备用供应商,下面以此项目为例说明风险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的应用。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原有认识来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研究产品每个零件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并确定各个失效模式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影响,用以在实际设计、生产时预防风险,通过不断评估、验证及改进再验证,使产品不断改善,最终得到可靠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结构件更换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通过积极主动而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识别、评估及监控,以达到将正面的计划最大化,将负面的影响最小化的目的,确保针对所有的风险都有确定的行动。
3 风险识别
第一,根据WBS识别每一项任务在人员、技术、管理、合同、物资、供应商、保障等方面是否存在进度、质量、成本等风险。
第二,参考以前类似新开发结构件的风险分析报告。但是由于产品不同,对于结构件的要求不同,有时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
第三,头脑风暴法。可以召集项目相关人员不受拘束地提出任何可能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构件更换的风险有如下五类:(1)技术风险(尺寸变化、性能变化、设计缺陷、工艺缺陷等);(2)进度管理风险(项目拖延等);(3)外部风险(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法律法规的变更);(4)物流风险(库存和新产品的过渡方法、新产品的供货是否及时等);(5)成本管理风险(超支)。
4 风险分析
4.1 定性分析
先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根据其后果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等程度,一般后果分为对客户的影响和对生产组装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优先考虑对于用户的影响,如果对于两者的影响同时存在,以严重度高的等级为准。供应商制造能力和法规风险为非常严重风险;关键尺寸和物流风险为严重风险;其余为一般风险。
4.2 定量分析
有三个因素决定风险重要值: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风险评估系数=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详细分类,再使用主观评分法,参考评分标准,对每一项风险的严重度、可检测度、发生频率进行打分。对于这些新引入的风险项均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将在开发中进行验证及整改。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了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析评估表显示,由于供应商变更,总共有7项风险。有1项的风险评估系数≤50,这是广泛可接受的。有4项的风险评估系数为≥51以及≤100,这些风险项是合理可行的,将会采取相应的建议性措施。有2项的风险评估系数高于100。因此,明确了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尺寸对性能的影响需要在验证中进行验证,确保尺寸符合接收标准,并且由质量部进行控制跟踪。而材料变更造成的重新注册也必须尽快解决,才能符合法规要求。在模具正式量产后再填写跟踪报告,确认RPN值均低于50,并整理风险分析报告,以备以后的项目进行借鉴。
所采取的措施有:(1)和供应商充分沟通,保证供应商熟悉公司质量标准。图纸需通过公司审核;(2)根据近期订单量通知供应商提前备库存;(3)原料检测部门检测零件外观和尺寸;(4)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5)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6)由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监控;(7)新零件和原封样确认一致方可生产,否则需要供应商调整后重新送样通过,并保存在质量部。
“零库存”存货管理是丰田生产模式下的一大核心理念,国内一些汽车厂家在没有掌握其精髓的情况下,采取了简单的照搬复制的方式实施“零库存”供货模式,其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汽车厂家要求供应商将其生产的零部件储备在附近的仓库之中,由汽车厂家根据生产需求随时领用但不做购进账务处理,然后通知供应商对已经耗用的物资开票结算。这种“零库存”供货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经营成本的转嫁,把原先由汽车厂家承担的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分摊到各个供应商,从而实现汽车厂自身效益的提升,却增加了供应商的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
二、“零库存”供货模式下供应商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汽车厂家为了满足自身的装机需求,要求供应商在其找指定的仓储物流企业设置中转库,根据汽车厂家的要求形成产品的常备库存,并由零部件厂家向仓储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仓储配送费用,在增加供应商库存资金占用的同时又增加了仓储成本支出。
(二)由于汽车厂家领用物资结算一般是按照月度进行,总有一部分物资流转在汽车厂家的装配过程中,导致供应商的货物在出库和开票结算之间形成了一个时间差。而税法中对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只要供应商没有就已经领用出库的货物按照规定纳税义务时间申报纳税,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就有偷税的嫌疑,处理不好可能招致税务行政处罚,增加了涉税风险。
(三)由于仓储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由汽车厂家指定,其初始设计职能是服务于主机厂家的装机需要,尽管其主要收入来自供应商的仓储费用支出,但是却不能按照供应商的需要提供细致、准确的仓储服务,如果供应商对库存产品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势必会造成产品丢失、毁损、滞压,增加了企业库存产品的安全管理风险。
(四)汽车厂家在办理客户结算开具发票后,还要延长货款的结算期,一般是3-5个月,这对于供应商的流动资金形成了无偿的占用,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给企业带来资产运营中的流动性风险。
(五)由于汽车厂家占用了供应商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大幅下降。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就要不断的向金融机构借贷,又造成利息支出的大幅上涨,给企业带来盈利风险。
三、供应商对“零库存”供货模式风险的应对
B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汽车行业中居于龙头地位,并成功上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极具代表性。为了应对“零库存”供货模式下的不利局面,B公司财务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制定了诸多有效的管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完善仓储合同争取合理权益。仓储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格式文本合同更多的关注了其本身的权利和供应商的义务,很少提及供应商作为仓储合同的主体以及仓储费的实际承担者所应享有的权利。B公司以补充合同的方式实现了仓储企业对于库存产品定期对账的配合、月度库存报表的提供、产品损伤风险的赔偿等合理诉求,理顺了和仓储企业的合作关系,降低了库存产品的管理风险。同时加强各月中转库月度出库产品的统计对账工作,实现出库产品的尽快开票结算,压缩无效资金占用。
(二)降低涉税风险。在与汽车厂家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货物领用后的货款延迟支付期限,将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由货物发出的当天延迟到双方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并将当前主机厂家的零库存结算模式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做好备案,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降低涉税风险。
(三)制定各种产品的库存定额
根据主机厂家的装机需求,严格控制产品的常备库存定额,对于超库存发货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权限审批,并实施严格的审批追责。
(四)加强对中转库的账务管理。B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中转库管理制度,派驻专人负责中转库的库存账务管理,并由财务部委派专职人员负责各中转库的库存账务稽核,对于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整改,确保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五)定期清理中转库中的不良库存。B公司根据管理需要,在公司的ERP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库龄分析功能,定期对每个中转库的库品产品根据入库的时间按照先进先出的出库原则进行库龄计算分析,对于库龄达到一定期限的产品,责成相关人员做出情况说明和并制定清理计划,限期完成对不良库存的清理,减少不良库存的资金占用。
(六)对于所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账龄计算分析,账龄达到一定期限的欠款责令责任人实施清理,严格按照汽车厂家规定的信用期限实施货款的回收,实现了主机厂家欠款与信用期的同步。
近年来,电力监管部门为健立电力业扩工程领域市场秩序,推动供电企业开展了“三指定”专项治理(三指定: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取得了明显成效,严厉打击了违背电力市场化原则的行为,市场稳步放开。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三指定”行为变得更加隐蔽,需进一步健全业扩工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维护好市场秩序。
一、实行“三不指定”后存在的矛盾
供电企业实行“三不指定”后,电力客户的选择面变得更广,但随之而来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一是电网安全面临考验。客户会因追求经济效益而选择价格偏低的产品及服务,从而影响其受电设施的稳定运行,一旦因质量问题发生跳闸,会直接危及外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员工廉政风险加大。各类业扩工程承揽企业为争取到业扩工程,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和腐蚀供电企业干部员工,利诱企业工作人员充当“电托”,介绍电力工程,人为设置障碍或技术壁垒,变向开展“三指定”,干涉用户自主选择权,损害了企业利益和社会形象。
二、业扩服务人员廉政风险分析
第一,违规出售客户信息。业务受理是业扩工程廉政风险发生的首要环节,潜在客户信息已成为宝贵的资源,谁掌握了有业扩需求的客户信息,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因此某些不良厂商会提前介入,从业扩受理人员手中购取客户信息,形成灰色利益链。
第二,推荐利益相关企业。业务受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向客户推荐与自己存在利益关系的设计、施工和供货单位,以流程短、价格低、进度快等理由干预客户选择。而许多客户因不了解“三不指定”的原则和业务流程,往往容易被动接受。
第三,进行权力寻租。一是业扩服务人员对特殊客户进行特殊照顾,对审批手续不全、电能质量不合格、电源接入点不合理等情况把关不严,刻意帮助客户通过申请,减少客户投资;二是在业扩流程诸多环节中人为设置障碍,拖延处理时间,更改设计方案或添加技术壁垒,借机索要好处;三是有意接受业扩工程承接单位的请托,在业扩流程环节中帮助疏通,减少审批检查环节、降低审核验收标准、违规通电等。
以上这些风险的发生将扰乱业扩工程领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不良工作作风,严重损害客户和供电企业的利益。
三、加强业扩工程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的举措
针对目前市场环境下业扩工程服务人员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结合实行“三不指定”后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应采取内控外联的方式,打造一个管理规范、选择自由、质量保证的阳光业扩平台。
第一,开展业扩工程廉政风险效能监察。加强对业扩环节、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分析和梳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组织学习和廉政教育等形式提升业扩人员的岗位敏感性和廉政意识;严格执行重要敏感岗位定期交流制度,对存在不良行为的个人调离岗位,保证人员素质合格;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严查到底,对业扩流程实行定期抽查和跟踪督查;征询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决杜绝损害客户和企业利益的“三指定”行为。
第二,完善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认真梳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业扩报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统一业扩报装工单、工作流程、各细分环节工作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所有信息在客户申请报装时以书面方式进行一次性明确告知。同时向社会加强“三不指定”的宣传,引导客户了解相关政策,共同监督业务人员的行为。
第三,建立加强业扩报装全过程考核监督机制。营销部门应加强业扩报装内部考核管理,明确各类业务人员的工作标准与职责范围,确保业扩工程验收质量,缩短业扩报装周期,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对业扩工程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四,应用业扩工程典型方案。推广应用“业扩公平秤”,尊重客户的知情权,明确告知客户自行选择权,展示业扩工程典型方案,引导客户规范选择设计、施工和供货单位,了解基本工程信息及典型造价,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被不良厂商蒙蔽。
第五,严格执行入围单位的评价制度。为规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市场秩序,打击挂靠、借用许可证行为,维护电力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供电企业应对所有设计、施工、供货单位进行严格的准入审核和把关。
【关键词】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企业 风险管理 方式
一、融资租赁基础概念的廓清
(一)融资租赁内涵的恰当理解
随着我国金融业态的丰富与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细分,融资租赁在银行信贷之外的非正规金融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已然成为企业获得生产设备、工具的重要途径。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形态,企业以租赁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既规避了银行信贷的严格监管,使得企业融资更为便利,又具备节税优势,优化了企业财务报表。融资租赁的制度优势所在,使得其已然成为企业获得信用支持的又一大渠道。[1]
目前国内关于融资租赁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且从多个角度对融资租赁的租赁物登记、监管问题、税收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证,然而,大多忽略了对融资租赁基础理论的研究。从融资租赁的界定来看,融资租赁的内涵有进一步丰富的趋势,笔者结合学界对融资租赁定义及特征的研究,结合融资租赁行业的新发展,对融资租赁的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在学界来看,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不一而足。例如有的学者认为融资租赁是指在出租人与承租人达成租赁意向的基础上,由承租人按自己的意愿对租赁物及其供应商进行选择,由出租人提供资金向承租人选定的供应商购买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再将该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并承担租赁物风险的一种以融物方式融通资金的交易模式。[2]也有的学者认为融资租赁的内涵还包含租期届满后,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处理,具体由哪一方以何种方式取得等问题,而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甚至超越了融资租赁业务本身,还隐含着企业自身的管理及其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等。[3]笔者认为,融资租赁内涵不仅涉及企业融资的问题,还涉及企业管理、法律构造、交易安全等相关问题,应从融资租赁的基本架构中辐射到管理、法律、风险、税收等具体的内容上,从而全面、动态地把握融资租赁的内涵。
(二)融资租赁风险的界定
融资租赁是负责的融资活动,同时具备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功能,因此为大量初创企业运用,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金融类公司等也纷纷布局融资租赁业。但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融资租赁金融业态的同时,也相应的产生各种不同的风险。融资租赁风险,是指,交易各方在实践融资租赁活动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交易活动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因素,并因此对各方造成效益的潜在损害。风险,意味着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是指时间及其可能性的组合,而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在营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负面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合同履行风险等使得企业面临或然损失的因素。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金融租赁风险的研究并不多,在外文文献中,也仅在有关手册或教材中见到对金融租赁风险的介绍,如国际上最著名的租赁教育和咨询机构Amembal & Associates(2000)出版的《国际租赁完全手册》专门辟出一章介绍国际租赁中的基础风险―政治风险、商业风险、货币风险、税收风险和翻译或语言风险,并对风险的转移和分享问题作了讨论。[4]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则是针对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如在PeterK.Nevitt与Frank J.Fabozzi(2000)合著的《设备租赁》一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提出了通过事前评估、租赁期间密切关注以及租赁设备到期处理全链条控制承租人的信用风险。[5]约翰・B・考艾特、安东尼・桑德斯等人提供了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主要有结构法和缩减法。[6]其他的一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市场风险。如罗伯特・A・克兰、安东尼・G・科因和杰斯・莱德曼(1999)研究出一种用来对评价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分析框架;而汇率风险方面,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类等风险特征方面转换到风险计量来计算和控制汇率风险。[7]
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Ansley和Cleverley(1983)认为风险控制也要是系统工程,应结合租赁物本身特性及金融业的特性考量,防范于未然。[8]Ambrose和Yildirim(2008)指出结构性信贷风险模型经常遭受一个常见的批评,那就是公司的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是不可观测的。而开发一个简化型的信用风险模型,可以避免出现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可观察的情况,数据分析表明,承租人信用风险对租赁期限结构具有实质影响。[9]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界定、特征的概括、管理手段的研究都相对比较多,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类型及控制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在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特性方面,庞跃华(2014)认为,融资租赁用途复杂性决定出租方风险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引起出租方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离性、复杂性、长期性、低流动性。[10]在风险类型方面,李宗勇(2015)将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概括为信用风险、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风险等。[11]而范长河(2014)则将融资租赁的主要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前者包括违约风险、技术风险;后者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12]此外,也有实务界人士认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落后的风险等。[13]
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我国学者分别从宏观管控、风险类型、区分项目、当事人视角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研究。王筝(2015)认为,应根据融资租赁的风险特征,建立“资产+信用”的风险管理模式,总结、抽象出衡量实物资产好坏的关键因素和指标,建立起一整套租赁资产的风险评级体系。[14]高雅洁(2015)则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细化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同意行业监管、拓宽资金来源、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管理建议。[15]李家洛(2015)以出租人角度提出,首先在对出租人所有权风险的保护上应当建立公示制度防范所有权风险,应变更添附原则来控制风险;在针对出租人债权风险的保护上,则应增大惩处力度、扩大解除合同权适用范围并健全取回权制度。[16]
融资租赁企业作为出租人,串联租赁资产原所有权人与承租人,由此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若无相应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措施,出租人的正常运营将面临困境。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分析及其管理
(一)关于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分析
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在于“融资+融物”,而相对于承租人而言,租赁物的使用权取得是核心目的,这也是融资租赁融资方式区别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本质区别。基于此,融资租赁业务不仅须面对一般金融风险,也须面对租赁业务的具体风险。笔者认为,对于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分析,应当根据不同维度对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以便管理风险对症下药。从总体上来看,融资租赁企业面对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等。
首先,以主体的差异来分析,融资租赁的主体主要包含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针对于出租人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租金违约风险、租赁物损耗或灭失风险、承租人无权处分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取回权行使障碍等或可主观避免,或只能降低损失的风险;针对承租人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租赁物故障风险、出租人未按约定支付价款风险、租赁物不符合约定的风险、出租人的违约、不可抗力风险、其他违约风险;针对供货商而言,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瑕疵担保责任、经营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等。[17]
其次,从具体的项目类别上分析,不同的类别隐含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应当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因此相异。例如,以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租赁的视角进行风险分析,主要隐含的项目风险有: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配套制度不健全、公路收费标准调整的风险、政策风险、经营性风险(公路运营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流动性风险、政府违约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以船舶租赁项目的视角进行风险分析,主要隐含的项目风险有:
融资租赁的发展存在两大隐忧:一方面,融资租赁风险控制(简称“风控”)薄弱,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其中信用风险是各种融资租赁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这也导致员工控制在融资租赁信用风险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关于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方式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应当从多维度进行考察,例如,从风险自身特征、企业内部管理、宏观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
1.内部管理维度的风险管理。出租人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系统工程,而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其防范风险的重要路径。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立融资租赁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体系架构,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提出建立项目风险跟踪控制、强化资产监控机制、设计多样化资产处置方式等。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管理必须渗透到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第一,在交易发起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当尽职尽责,应对所负责的项目实施终身负责;第二,在交易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当保持与承租人的持续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承租人的现金流流向,预防信用风险发生;第三,在交易终止阶段,应当完善结算程序,若因非正常原因终止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报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商定补救措施。第四,完善内部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时候处理机制;对承租人的欺诈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18]出租人应当在事前控制债权风险,积极采用保险等方式转嫁租赁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在项目相关合同中约定租赁物质量瑕疵责任的索赔权,并通知供货商,以降低出租人承担租赁物质量瑕疵责任的风险。
2.针对项目特征的风险管理。在各类专项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管理上,应当有针对性的完善风险管控方式。例如,船舶融资租赁项目中,应重视船舶损耗或灭失的风险,有针对的增加保险险种及保险额度;在汽车融资租赁中,应当结合汽车销售、贷款、保险等系统的特征,由银行、经销商、中介、保险公司及汽车制造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在高校融资租赁项目中,应当准确计算高校现金流量,精确预测租赁物的未来状况及市场价格的变化等;在大型机械设备的融资项目中,应当完善质押抵押的制度规范,完善取回权的设置等内容,以此完善项目风险管理。
3.宏观风险管理。当前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势下,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强宏观经济方面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业务选择方面,应着重选择若经济周期行业;第二,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流动性;第三,进行实质风险分析,以小额分散为原则,规避信用风险;第四,完善业务流程的内控制度体系,明确权责,防范操作风险;第五,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四、结语
融资租赁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融资租赁行业同样面临着风险高及融资困难的问题。据统计,2014年年底,新增融资租赁企业比例为75%,而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增幅仅为50%,由此来看,融资租赁业务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伴随发展的同时,新生企业应当加强融资渠道的拓新,并加强融资风险的管控,由此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参见高圣平,王思源.《论融资租赁交易的法律构造》[J].法律科学.2013.
[2]庞跃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3]参见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第四版)[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4]See Sudhir P.Amembal.International leasing:the complete Guide. Amembal & Associates.2000.
[5]See PeterK.Nevitt & Frank J.Fabozzi.Equipment Leasing,Wiley;2000.
[6]参见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一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参见安东尼・G・科因,罗伯特・A・克兰,杰斯・莱德曼.《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译本)》[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See Ambrose,Brent W.,and Yildiray Yildirim.Credit Risk and the Term Structure of Lease Rates: A Reduced Form Approach [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
[9]See Ansley.C.E..and W O Cleverley.Lease financing and risk in the hospital industry[J].Topics in health care financing.1983.
[10]庞跃华.《企业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
[11]何佳.《融资租赁公司风险控制水平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4.
[12]李宗勇.《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5.
[13]范长河.《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
[14]王筝.《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15]高雅洁.《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统计.2015.
[16]李家洛.《融资租赁关系中出租人的风险和利益保护》[J].商场现代化.2015.
[17]黄曦.《融资租赁中的风险控制》[J].法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