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远程教学论文范文

远程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远程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远程教学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上海交通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开发的新型教育资源东西部共建共享的远程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七年的运行,对其远程网络教学的效果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搜集分析数据,建立模糊评估模型,应用计算机综合评判分析,得出一些影响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有价值结论。

一、引言

200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大学等七所高校创建了以“多校合作、面向西部”为模式、“名校实时课堂”为途径、“跨校教学支持、管理系统”为依托、卫星+局域网的“天地网”远程教育技术平台为支撑的新型教育资源东西部共建共享体系,其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系统经过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七年的运行,在帮助西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天地网”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所完成的远程网络教学质量与效果,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七年来对“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跟踪问卷调查,并对相关调查数据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对涉及和影响教学效果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基于模糊理论的评估分析,我们找出了一些涉及远程教育共性问题的有价值结论。

二、基于模糊理论的“天地网”教学效果评估系统

(二)模糊评估理论简述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科学,它揭示的是客观事物之间差异的中介过渡性引起的划分上的一种不确定性。而目前我国涉及到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案都是明显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明显的模糊系统。将模糊评价理论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它的模糊推理功能,适应远程教育教学效果评估本身的模糊化特征;另一方面可以把通常凭感性经验评价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转变为具体量化数据参数模糊信息处理过程,提高了评估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公平而合理。

现在,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天地网”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设论域U:{u,u,…,tl,}为评价指标或者评价因素的集合;设V={v。,v,…,v}为评价等级的集合,每一个评价对象确定了从u到V的模糊关系R,它是一个矩阵:

这个模糊关系矩阵,尚不能对评估对象做出完全评价,我们引入U上的一个模糊集合A,称为权重分配集或者权重。

同时引入V上的一个模糊集合B,称为决策集或者评价集。

令:B=A口R

式中:“口”是运算符号,这种算法,简记M。称上式为模糊变换,A为输入,B为输出。如果R已知。由输入,输出中任意一个可以求出另一个。A值采用超标加权法计算得出。B的求法,可以采用下列步骤:

B=A口R

将B值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即可确定影响“天地网”远程教育教学效果因素的综合评价值。

(二)“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评价要素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天地网”远程教学的学习者是在校大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途径、东部著名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法。通过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习者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对网络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和反馈。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网络交互程度:网络学习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教师与学习者的直接沟通,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所以“天地网”系统,采用BBS,网上论坛,E—mail,辅导老师面授等形式来加强与学习者的沟通。

——网络置疑情况:在远距离的网络学习中通过置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的主题。置疑内容主要包括:请教问题数量,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次数,这些信息反映了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和主动学习的参数。

——网络资源利用: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远程教学的一大优势。课程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及其相关的问题资源和电子图书馆等;互联网资源包括利用浏览器和网络搜索引擎来浏览和查询网络资源。

——作业和考试:平时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是根据学习者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平时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而考试则是对学习者网络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测试和评价。评价系统将根据作业和考试结果的反馈,对学习者下一步的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2.对教师的评价

在远程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角色。网络教学中的教师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讲授和辅导者,而非知识信息的直接传递者,知识信息的传递是由网络来完成的。网络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教师也可分为外地的主讲教师和本地辅导教师;学习者学习的场合也不仅仅限定在教室里。所以对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同步网络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表述的严谨性,远程传输后的效果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异步网络教学,则主要对传输的课件质量、格式和播出效果要严格把关。

——师生的交互程度:远程网络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和学习者之问,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问的互动和交流,否则学习者会产生孤独感,让网络教学变得被动与单向沟通,从而使学习者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网络交互和沟通方式主要有:远程课堂适时交流;教学论坛相互交流;E—mail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辅导教师面授;远程视频讨论等形式。

——学习材料的提供:远程网络教学中,教师要负责上载相关课程的有效辅助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南;如参考文献,教学参考书、网络搜索关键词以及相关课程信息等。据此,评估系统可以掌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知识更新程度,同时也了解教师对学习者需要信息的提供程度。

——学习者学习和考试成绩:由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这是对教师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但不能看成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远程网络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料和互联网资料。对课件的评价包括:内容和质量;结构和导航;练习和反馈系统;师生交互系统四个方面。

——内容和质量:评价要点是:课件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适合远程网络教学;能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引起深度讨论;课件内容是否更新及时。我们把学习者点播课件的次数和频率作为评判的数量指标。

——结构和导航:评价要点是:教学导航设计是否合理;页面链接和使用是否方便;具有学习记录和时间统计;有引航功能,不至于学习者迷航。

——练习和反馈:课件中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是拓展与积累,学习态度与情感的改进和培养,通过对练习反馈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并使学习者得到激励。

——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媒体的及时交互,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使学习者对学习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评价系统把师生交互的参与度进行统计。

4.对教学支撑平台和教学服务体系的评价

对于远程网络教学来说,教学支撑平台和教学服务系统对网络教学的影响虽然是非直接的,但对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评价方内容有四个方面:平台的技术系统;平台的教学系统;对教师提供的服务;对学生提供的服务。

——平台的技术系统:即网络学习平台本身,是为远程网络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平台的安全性、数据传递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十分重要。此外,对用户信息的保密,对教学数据的及时备份也要引起重视。

——平台的教学系统:“天地网”系统提供了功能相当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我院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对平台管理和维护,保证远程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平台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的服务:系统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与系统的可参考的量化标准。

——对学生提供的支持:提供教学平台的使用指南;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采用技术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与沟通;为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与问题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和测试的参考量规。

三、评价过程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各种评价的要素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但都经过评价前准备、评价的实施、数据处理和信息的反馈四个阶段。

(一)评价前准备

首先确定参与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目标。其次选择评价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信息来源有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教学活动日志,信息反馈记录等。最后依据模糊评价的模型,生成调查问卷库,评价项目库和指标体系库,其中评价项目库和指标体系库是在专家的参与和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二)评价实施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评价是通过网络测试完成的,在教学平台上向学习者测评表,说明测评的填写标准和规则并规定提交时间。及时获取评价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依据模糊评估的数学模型,对收回的测评表的评估信息,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形成综合评估意见得出总结性的评价结论。其中,评价结论包括:对学习者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规则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教学平台和过程的补救措施;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和补救措施。总结性的评价结论要包括对教师和学习者的选择性决策。

(四)评估信息反馈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形式可以根据情况以公告或Email通报给教师和学习者。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习者在公告中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和学习者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一般以Email信件反馈到本人。对教学平台系统和教学技术问题一般以评价报告和改进意见的形式,报告给系统管理员和课件开发教师。

第2篇

《远程教学系统》是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实现的,是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以WindowsNT4/2000Server为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SQLServer7.0为RDBMS,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系统不允许匿名访问,它要求用户提供帐号/密码,通过验证后才能进入系统主页,以此追踪用户身份。本系统将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他们都有各自的主页,访问系统的权限也不相同。其中权限最高的为管理员,其次为教师,最低为学生。权限高的能访问其下级所能访问的所有资源,反之则不然。例如教师能进入学生主页,而学生则不能访问教师主页所提供的功能(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本系统可同时为不同课程的多组教师/学生(上一门课的教师及其学生为一组)提供服务,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隔离性(例如某个教师帐号不能批改属于另一个教师的学生的作业等),又有资源的共享性(例如公共作业、试题的共享等),很好地解决了本单位各个教师负责不同班级,课程也有所不同的问题。《远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按用户角色的不同,划分如下:

图1《远程教学系统》体系结构

2.1管理员模块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可同时为多组教师/学生提供服务,各组间的课程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学生组间应具有一定的隔离性。例如一门课程的教师对其学生具有管理权,但不能对属于其它教师的学生进行管理、某个学生只能访问其教师的作业等。因此系统主页需要教师或学生均以帐号/密码登录后才能访问,以此追踪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身份。而用户帐号的开设与删除、教师与学生的对应关系、课程名称、学生人数等信息,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这里,我们将系统资源访问帐号作为操作系统帐号开设,由WindowsNT和Web服务器IIS负责进行用户验证。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使操作系统与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无缝集成;二是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其它辅助服务,如:电子邮件、个人主页、FTP服务等。使系统应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应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可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中包含了教师授课所需的各种功能。如:网上实时授课广播、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试卷、评卷、考试结果统计分析、网上答疑、课程资料(素材)制作、学生帐号管理(修改学生密码)、设置联机会议等。系统使用组件对象模型(COM)以及OfficeAutomation技术自动批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业并登记成绩。教师可对作业结果进行查询、统计。教师可利用OutLook向系统请求联机会议,以此进行网上答疑、群体或个别辅导。

2.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包含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或本地)做作业、测验(考试)、教师授课视频广播收看、点播、网上答疑、课程资源浏览、辅助服务等。学生使用浏览器访问系统主页时,需要提供帐号/密码进行用户验证,通过验证后,在浏览器关闭之前,均以该帐号身份访问系统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作业可直接在浏览器中完成并提交,对于《C语言》课程作业,为学生提供Web界面,完成作业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运行,一气呵成。远程考试功能既提供选择题形式的传统笔试试题,也提供实际操作形式的试题。考试通过WWW界面进行,有时间限制。学生在规定时限之前完成考试内容时可通过"交卷"按钮提交试卷;若考试时限到达时学生仍未交卷,则系统自动将考生当前的考试结果提交。试卷的批改、考试结果的统计均由程序自动完成。自我测验功能则提供测验试卷,不限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测验完毕后系统立即评卷并给出成绩及学生测验时的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照表,以便学生查阅。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本系统为每位使用《计算机公共课远程教学》系统的学生和教师提供Email、FTP、个人主页、BBS、联机会议(在线聊天Chat、应用程序共享、白板)、等功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另外,本系统还配备资源库,内置与教学内容相关或与网络应用相关的多媒体资料,供学生课外浏览、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功能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用户界面完全由浏览器提供,维护方便。其中采用了多项现时多媒体和网络的最新技术,如下所述:

3.1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

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ObjectModel,简称COM)是一个软件规范,它是基于对象的编程模型,只要遵循COM规范,应用程序和组件对象之间就可实现二进制代码级别上的重用,解决了对编程语言和环境的依赖。COM是Microsoft其它许多技术的核心,它允许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位于二进制代码中的对象,为其它语言所访问(或称二进制兼容)。COM技术已经渗透到Microsoft的各个产品中,如:WindowsNT/2000、SQLServer、VisualStudio、Office97/2000、BackOffice等。《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使用C++或ASP脚本、Perl脚本作为编程语言,其中大量采用了基于COM的技术,例如:

3.1.1ADO(ActiveXDataObject)

ADO是数据库访问组件,应用程序通过ADO访问数据库的原理如下:

图2ADO存取数据示意图

上图中OLEDB是Microsoft继ODBC后新的数据访问机制,它不但可以访问数据库数据,而且还可以访问其它非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如Email、目录服务(LDAP)等。ADO是位于OLEDB上层的应用程序接口,操作较为简单。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中作业、试卷、考试结果等信息都是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中,系统使用ASP脚本通过ADO对象访问数据库以及电子邮件、进行全文索引,如下图所示:

图3《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数据存取示意图

3.1.2OfficeAutomation对象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利用OfficeAutomation对象,使教师利用程序自动批改学生提交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Excel)的作业,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1.3ADSI

ADSI(ActiveDirectoryServiceInterface)是WindowNT/2000活动目录接口。利用该接口对象实现操作系统帐号的管理(开帐号、删除帐号、帐号属性设置)以及访问权限设置,简化帐号管理任务。

3.1.4DeveloperStudio对象

Microsoft的VisualStudio相信是广大程序员喜爱的开发工具,但大家都不太注意其中的DeveloperStudio对象:

ApplicationDebugger

BreakpointProject

使用他们,可以使程序的开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许多在VisualStudio集成环境下通过菜单完成的命令或功能,都可以用DeveloperStudio组件对象的属性或方法来实现,如程序的语法分析、编译、链接、调试、表达式求值等。而这些都是教师批改C语言作业所要进行的操作。我们使用这些对象辅助教师批改C语言作业,减轻教师负担。

3.2视频流技术

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文字、静态图像信息的传输是不成问题的。对于视频/音频信息的传送,则由于网络带宽等原因,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而远程教学系统中的授课功能就要求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传送大量视频/音频数据,以便实现教师授课的实时广播和视频点播(VOD)。在有限的网络带宽资源的限制下,视频/音频数据必须经压缩处理后才在网络中传输。以往多采用MPEGI等压缩技术,其特点是用户必须等待压缩文件完全下载到客户端后再播放,增加了客户等待的时间。目前,视频/音频数据采用经特殊算法处理的流技术,使视频/音频数据边下载边播放。流技术的典型代表是Microsoft的MediaTechnologies(Netshow)和RealNetwork的RealVideo/Audio。《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主要采用了MediaTechnologies压缩技术,使用其Multibit功能在一个流文件中压缩适合多种网络带宽(从28.8Kbps~3Mbps)的视频/音频流(最多6个)。由视频服务器根据客户访问时的实际网络传输能力选择其中一种带宽流向客户传输。另外,还根据Netshow和RealVideo/Audio支持多播(Multicast)的特点,在网上对教师授课场景进行直播(广播)。在授课功能中,单是教师的授课图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有同步的教师授课演示文稿(Powerpoint或HTML网页),真正将课堂搬到网上。

图4同步视频点播

3.3网上实时交互

《计算机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的实时交互,以此实现课堂讨论、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学生个别辅导等功能。教师通过浏览器或Outlook向系统发出联机会议(OnlineConference)请求,在联机会议持续时间内,学生可通过浏览器加入会议,并使用系统提供的聊天(文本)、白板(图画)功能与与会者进行讨论;教师可通过应用程序共享功能向全体与会者演示某个程序的操作过程,或(通过语音)要求指定学生完成某个操作(个别辅导)。客户端使用NetMeeting,还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视频/音频交互、聊天、白板、文件传输等。

4结束语

第3篇

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第4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西部农村的孩子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如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是一个新的课题。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不能仅仅是通过多媒体教育室或网络教室、光盘播放室来进行,这种应用也不仅仅是教学这一唯一的定义,它应当是教育这一更为广泛的定义,因此,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应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正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农村的孩子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与沿海城市在教育资源的差距。但如何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是一个新的课题。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各项目学校的教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上仅仅停留在通过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将远程教育资源展现给学生这一方式上。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效益的发挥,使资源与设备反而成为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瓶颈。

笔者通过分析远程教育各类资源,结合部分项目学校的实际经验,认为:远程教育的资源运用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应用,它的定义也不仅仅是教学这一唯一的定义,它应当是教育这一更为广泛的定义。因此,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应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一、综合利用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应用为各部门统一协调的综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并不只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资源的呈现不一定都得通过计算机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它还可以通过接收人员打印出来的方式或者通过其它电教媒体再次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就远程教育工程所传送的教育资源而言,从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导处——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教师发展”这一板块进行教师教育或校本培训。这一板块中,可以充分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一专题栏目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也可组织教师收看通过以泰文件接收系统接收的基础教育“同步课堂”(同步课堂既可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的资源),学习名优教师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或播放室里进行,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采取骨干老师先学习,再组织其它教师学习的方式进行(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上,可根据硬件条件的客观条件灵活机智的选择不同的运用方式)。

2、团支部或少先队——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专题教育”这一板块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专题教育”中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日常行为规范培养的视频资源又有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还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其它德育资源。资源的形式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其激趣性和德育性并重。这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模式二、模式三学校现有的条件都可以做到。

3、学科教研组——一是利用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教师发展”这一板块进行研究学习。这一板块中的教材分析可以作为教研组进行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同时,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探讨IP数据中“课程资源”里所包括的“教案示例”这一板块的内容。“教案示例”不仅仅是教师备课使用,在学校计算机不多的情况下,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人员可以在学科教研组或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将这一内容打印出来供教研组备课时作为研究的材料使用。当然,学科教研组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所能选用的资源在远程教育所接收的资源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

4、模式一项目学校受设备设施的限制,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不容易直接利用,需要模式二项目学校通过刻录光盘或组织村小教师到模式二学校进行学习、利用。

二、资源呈现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呈现方式为多渠道、多时段的呈现方式。所谓的多渠道,是指资源的呈现可以通过其它的常规电教媒体来进行。所谓的多时段,是指资源的呈现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来进行。

下面仅从远程教育所接收IP数据中的“课程资源”(这一资源是老师们最为在意的资源)、“学习指导”和“少年文化”(这一资源是最有可能被忽视的资源)三个板块举例谈谈运用的策略:

1、“课程资源”中,每一种资源都可以通过其它的渠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通过计算机,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老师们最为关心的“媒体资源”这一部分内容,在没有计算机呈现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将特别需要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或画面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制作成幻灯片,通过投影仪呈现在学生面前。“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等内容既可以通过幻灯片呈现,也可以先打印出来由教师书写在小黑板或是读出来呈现给学生。

2、“学习指导”这一板块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在计算机教室使用是最好的方式。但在客观条件限制情况下,老师可以将一些内容通过其它的常规电教媒体呈现给学生。比如说将课文的朗读通过语音座或录音机呈现给学生,同样可以收到指导朗读的效果。

3、“少年文化”这一板块内容是最容易被老师们忽视的远程教育资源。其实这一部分内容以于西部农村的孩子尤为重要,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算是对于老师,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拓展自我。这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渠道非常多,时间段也比较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人物星空”为例,文科老师可以结合所教学内容,在上课以前或者是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为学生读一读;以“科普之窗”为例,理科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在课前或课中为学生通过幻灯片或是小黑板呈现一些科普知识,学生一定会拓宽视野,并且学习兴趣倍增。

4、其它的远程教育资源都可以由不同学科的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队(团支部)活动时将其通过其它电教媒体或者是老师本人呈现给学生,一样可以达到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当最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不能忘记一些常规的电教设备还可以发挥它的功效。教育资源的呈现,不一定得通过媒体,通过老师来呈现说不定会收到意外之喜。

三、资源整理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被动接收资源为多途径的主动存储、善于搜集资源。

1、延长资源存储时间。

这一策略既可能解决教材版本的问题,又可能解决与教学进度同步的问题。首先分析教材版本问题:由于课程标准是统一的,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必然包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理科尤其如此,文科中选用的课文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会有相同的内容)。在这一年中所面临的教材版本问题中,笔者在远程教育资源网站上发现有些学科的课程资源在其它学期的资源中能查找到)的资源中能找到,一些课程的资源由于编排体系的不同可能有的播出在前期,有的播出在后期.因此,只要能将远程教育资源存储时间适当延长(存储一年以上,第二年就可以用上年的资源)就可能解决教材版本配套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加硬盘或移动硬盘(两都价格相差不是很大,但移动硬盘优势更为明显)来保证资源的存储时间的延长。考虑到全部学校都增加投入来储存资源有一定难度和浪费,市电教站统一下载保佑资源,供项目学校使用。

2、开发资源、共享资源。

第5篇

远程开放教育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各级电大系统在教学管理方面各俱特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推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等教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不统一。一是现在各级电大使用的教学平台众多,如地市级电大除去自身的教学平台以外,还有3至4个省级以上教学平台,不要说学习者分不清,连教学者都容易混淆。二是教学平台之间互不联接,网上资源建设重复,资源更新不同步,教学信息的分散,教学引导的方向较乱,造成了学习资源的过量和关联性较差,缺少系统性和统一性的建设和规范,致使教学平台多而无效,建而无用。

第二,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力量不足。一是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电大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失衡,再加上对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以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出现了有的专业教师无课上,而有的专业无教师上课的失衡现象。二是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电大系统内的教师资源没有得到有力整合和优化,分散在各地的优秀人才未形成合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技术职称不高,还存在中职系统职称及非教师系列人员带课的情况。教师之间交流互动不够,以江苏省为例,全省系统内教师之间的交互只流于网上对话形式,几乎没有其它形式的交流、培训以及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信息不畅,作为系统办学来说,没有真正发挥出系统的优势。再加上没有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进修培训制度和工作机制,造成了地市级电大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不强。

第三,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一是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成人学员继续学习深造,目地就是想用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获得学历,再加上工学矛盾的突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差,在网上学习时只做旁观者,不能有效的参与网上的交流、讨论及任课教师组织的网上学习互动活动。二是部分学员不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有效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联系不够密切,互帮互助式的学习还没有更好普及,良好的网上互助学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二、对新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伴随着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在新环境下继续开展好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是我们电大人必须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教学平台建设要相互统一,融会贯通。首先,统一平台。打破现有电大的三级教学平台之间的屏障,统一使用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使分布在各地的教师共同使用该平台。制定和完善使用云平台的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云平台的平稳运行,使该平台真正发挥四通八达的作用。分地区、分批次开展使用云平台的技术培训,让系统内的教师掌握使用该平台的方法。其次,建设平台。云平台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其是不是适合教与学。云平台除能完成招生、教学、教务、考试、评估等工作之外,还要实现相互的衔接和运行的协调,使各种教学活动都能在平台上开展。云平台上要具备省、市、县电大参与建设和开发的功能,体现各自特色,进行错位发展。云平台是面对全国系统内的教师和不同学习人群的,要能体现出它的无所不能和包罗万象,使其适合各种人群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习。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要共同发展,形成团队。一是组建教学团队,形成跨省市、跨学科,既相互协作又共同发展的分布式教学团队,弥补基层电大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二是建立教师发展管理中心,制定系统内教师从业标准、聘用考核、专业发展、进修培训的制度与工作机制,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和成长。三是大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教等教研活动,消除彼此的差异和距离。四是在云平台上建设教师研修网络,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学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组织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五是坚持名师教学、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分布式的教学团队中选拔名师担任课程主讲和教材主编,选拔优秀的教师担任课程责任教师,充分调动教学团队中优质的师资力量。

第三,教与学要相互协同。云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有教学平台的瓶颈。全国开放大学(电大)系统的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者共同使用这一统一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学者的教学服务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要协同进行,确保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全面开展和协调运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对于教的协同:一是协同开展教学设计,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学习群体,共同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过程,多渠道、全过程、个性化的进行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二是协同分解教学任务,把原有教学任务分割成若干个模块,针对教学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协同开展“导学”工作,精心编制学案,在教学前对学员的学习进行具体的指导,通过有目的导学把学员引入学习状态。四是协同开展“导考”工作,增加网上形成性考核比例,做好网络学习测评和考试预约,根据协同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考试服务。

第6篇

(一)远程课堂以丰富的视听技术

极大方便了教师、学生的互相交流,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即时通讯技术的运用,教师与学生可通过音频、视频网络与教师、同学,包括其它地区的同学即时交流思想、学习中的体会、学习困惑等。在这里教师仍然起着引导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关照所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视频将一些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分享给所有的学员,供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虚拟的视听技术,师生更容易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但这并不妨碍融洽课堂气氛的形成,如利用得法反而更加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习者通过音频、视频技术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远在异乡的同学等交流思想、互相认同、互相鼓励等,也可能因为“距离产生美感”,与远在他乡的同学更容易深入的交流。距离的原因既是远程教育课堂的缺点,在一定的意义也是优点。

(二)课堂教学仍旧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远程课堂教学虽没有传统面对面教学那样直接、快捷,但随着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及各种新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程课堂的即时性、直观性与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非常相似。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3.6%的学生更愿意参加面授,而不是选用视听教材学习。追究其原因,一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认为传统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二是面对面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更加即时,除此之外,教师的丰富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是其它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三是经济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因学习而增加的开支,比如车旅费等,另外,相比较而言,面授课的费用会更高,学生选择远程课堂教学。四是学生思想交流以及寻求交往的需要。在远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与老师、同学交流问题,互相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与空间,这是现代学生所渴求的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尤•克•巴马斯基(1927年-1987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科学院副院长等身份于一身。在20世纪60年代,巴氏看到他生活的地区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大面积地存在留级现象,为了克服此种现象,在以此后的20多年里,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研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巴氏以其深厚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吸收并借鉴现代系统论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①巴氏体会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学条件、因材施教等多个方面。影响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都被研究,并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逐一分析,揭示在教学教程中作用与重要意义,最后,探明提出了一般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规律。巴班斯基指出:“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时条件选出最佳方案。”②“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条件),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构成了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③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等,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状态,选出最佳教学方案。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限定

按照唯物主义实践的、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教学过程也不能例外。那么,教学过程“最优化”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结合实际,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某种评价标准,当然,该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最优的状态,然后在此标准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达到一种相对“最优化”的效果。巴氏指出:从所提出的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④“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⑤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一种综合安排与控制。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安排与控制的作用,教师须有意识地、科学的组织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案,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远程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一)结合实际,研究学生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指认,其前提就是对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条件,制定合适的教学依据与评价依据。作为能动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其认知结构和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差距,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教学,肯定不能有的放矢,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而言,更不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目前,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反正不与学生见面,只要将课讲好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是故,远程教育更倾向于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基础知识等的研究较少,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条式的执行,其结果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或者事倍功半。

(二)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更需精心设计,提高单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协作过程,需要各个要素的密切配合,且相得益彰,力争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使每个要素互相促进,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远程教育的中介环节更多,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就难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为了以上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需要将他们看成一个整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组合方式。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比不上传统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活动,设计出更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案,才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正确看待教学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只有解决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才能解决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学年的整个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对整个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宏观的理解,梳理出一条基本线索,结合每节课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其相互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有之意包含着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没有时间的限制,任何教学效率都不值得一提。没有了时间的限制,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最优化,无法比较哪种教学孰优孰劣。远程教育课堂管理更应该视时间为教学的生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系统考虑时间在课堂中的分配与占用,视时间为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合理的时间消费”。课堂的时间管理就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因其它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到最多的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视域中的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管理

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的设计、控制与引导。考虑到远程教育的课堂管理的特点,远程教育更应该注重前期的对学生的研究、教学设计更加全面科学、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等,换言之,前期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远程教育更似“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过程,可弥补的机会少。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设计等是远程教育课堂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上文一直强调的部分。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在与教师对应的另一端———学生,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中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软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保健因素”,这是也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特点关注的方面。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远程课堂教育成功的关键内因

因为远程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手段欠缺,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成了课堂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决定着教学效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师,倾向于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管理暂搁一边。其实,教师不论如何研究学生,教学设计如何富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如果作为受体的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而是在课堂活动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课程内容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比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等。惟其如此,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课程内容才能有效传递,才能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的支撑下有效放大,产生内涵更丰富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纪律的自我约束者,又是知识被重构、被重新理解的组建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其原有的知识、理解为背景,对新的知识加以甄选,然后重组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督促者。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不再搞灌输式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以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本就通过网络以及多媒体的帮助实现连接,双方的思想交流以及情感的认同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学过程脱离双方的情感认同之基础,教学活动还未正式进行,就已经中途夭折,教学活动陷入被动局面。“课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课堂上,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⑥鉴于上述情况,结合教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实现,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一定难度,但不是没有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且有意义的人生感悟与学生分享,或者向学生提出一些自己设计好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向学生请教,最终找到一些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这样,便可以接近与学生的距离,为营造融洽的课堂创造了思想基础。当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思想境界、人生的感悟、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谈话间都可能流露出教师的综合素养。近些年来,教育界出现的一些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欠佳,这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与一位职业水准不高、思想道德欠佳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更遑论听其教导。

第7篇

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情况,研究人员详尽地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为专门人员随机发放,一共下发了250份调查问卷,有13分问卷没有收回。

二、调查结果

1.当前安徽农业大学的招生情况

受访人员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40岁,性别基本呈对半分布。大部分受访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访人员只有大专学历,极少数的受访者具有初中学历。上述调查结果证实了,“一村一”计划囊括的人才层面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别,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习状况

(1)专业不同导致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受访者所修习的专业基本围绕在兽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养殖、园艺这几个专业当中,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开展。

(2)受访者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受访者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导致不同的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的相关知识一般只能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假如学生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学业很容易耽搁下来。

(3)真正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的领悟不同,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喜欢教师集中授课,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

(4)通过学习来保证远程教育服务在远程教育当中,通过学习建立起与服务间的支持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普及率的关键性方式。在本次调查所涵盖的电视大学当中,大部分学校都能提供教材、录像等资料,都有较好的校园网建设基础。这也是“一村一”计划开展的基础。

3.使用网络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一村一”计划当中,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学习的实际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学员的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学员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速度也比不上年轻学员。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不能保证及时进行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来解答自己的问题。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

学会利用学习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学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开展后继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十分赞许这种学习方式。

5.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希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还要有网络文本等资源。根据学生这样的需求,学校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6.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来提升学员满意度。学校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一村一”计划的积极性。学生对学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对学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反馈。

三、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村一”计划应当注意的几点。

(1)在该计划当中,学员年龄层次较大,最小的25岁,最大的超过40岁,并且受教育程度较低,计划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参与该计划的学员都是以服务乡村教学为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由园林技术、乡镇企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组成。

(3)为了进一步贯彻该计划的初衷,学校对日常工作开展了坚实的支持工作,学员也普遍肯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园网更新较快,网上解答较为及时,学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便如此,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还有待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

2.在“一村一”计划实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提高基层人才选拔的质量。为了推动“一村一”计划的发展,地方招收的计划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报名之后,首先由党委、工委对学生进行评估,当学生自身素质满足计划所需之后,再上报给相关大学进行汇总,研究学生的录取工作。因此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社区选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从基层就开始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择,才能确保计划的高质量执行。

(2)确保培养过程的高质量。以往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教学形式死板,对学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师应当学会用远程教育作为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的因素。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

(3)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村基层。安徽农业大学有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直接联系,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有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较大问题,专业体系不稳固,导致一些专业毕业人才与农村基层联系不紧密,到农村之后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学校都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积极引进农学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应当灵活分析自己的教学系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研究,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到农村工作当中。

第8篇

关键词:网络与多媒体;音视频传输;会议电视;课件教学;个性化教育;社会教育

1引言

随着网络普及与应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手段,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2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是现代教程教育主要原因,其次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熟并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3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社会的需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而赖于实现的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以技术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系统形式下可以用音频、视频技术将教师与学生以实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将现场实况互传,电子白板的交互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文件、图表等信息的互传共享。对于习惯于亲临教室学习的人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有较浓的现场气氛,教学实用性强,但需要投入较大的硬件投资。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又根据所采用的通信传输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专线型的大型会议电视系统和基于IP视频、通过局域网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由于采用了专用数据通信线,其数据传输带宽能得以保证,因此,可以保证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始终如一。专线型会议电视通常是以H.320作为标准,传输信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E1、DDN和ISDN接口,组网时可以采用专线方式或拨号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只有在2M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才可实用于现代远程教学。此时具有分辨率为352X288,活动图像达25至30帧,可保证图像的连续性,无迟延闪烁的动画感受,静止图像可以达到704X576的分辨率。

此外,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通常还可以在互传音视频信息的同时保留部分带宽作为数据通道,用来传输基于计算机文件形式的多媒体数字信息。也可用来共享电子白板,以供参与远程教学的各方交流讨论。基于局域网络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会议电视系统采用的是H.323标准,由于H.323标准是针对IP网络来定义的,因此,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主要不同点就是:H.320会议电视系统需要占用昂贵的专用线路,而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是直接运行于IP网络的,IP网络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以此作为传输途径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只限于某些专用场合,它可以广泛使用在所有的IP网络中。由于适用的场合不同,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价格定位远远低于H.320会议电视系统。作为以接收教学内容为主的学员一方的设备甚至可以是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但相应的音视频传输质量要相对差些。由于传统IP网络通常难以保证远程教学所需的带宽预留,因些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通常是以四分之一的CIF图像(176X144)大小,以窗口的形式显示视频图像。在带宽保证的情况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传完整的CIF图像(352X288)。传输图像的刷新频率可以根据网络实际可使用的带宽设定成每秒15至25帧不等,并可以随时调整。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本身就是建立在IP网络上传输的,因此进行远程教学的各方除可以交互传输音视信息以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数据文件的交互享以及电子白板的共享

H.320会议电视系统可以通过LAN/WAN网关实施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互连,各自的用户不必关心传输对方的物理位置和所连接的网络情况,直接呼叫对方的地址码,就能自动连接,而且具体连接的细节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H.320会议电视系统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结合使用,可以既保证特定场合的教学显示效果,同时又能兼顾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远程教育,是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基于TCP/IP的互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用户无需专门的硬件投入,软件设置简单,操作容易。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课件服务中心,基于WWW形式实施,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课件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浏览查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可以自主地选择所学的内容,完全能满足个性化自由式远程教学的需要。这种形式可以满足任何有条件接入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实现远程教学的接入。但是由于目前Internet网络的带宽的限制,基于Web的课件与单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考虑,虽然可以运用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各种多媒体形式来完成,但不能大量使用多媒体生动演示的功能,而应更多地考虑文字内容。

4现代远程教育体会

(1)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物,本身需要很高的前期投入,无论是人员、经费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现代远程教育将逐渐走向社会教育,其牵涉面广,远非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实施完成的了。

(2)现代远程教育已纳入正常教学管理之中,既有对教学传输网络保障的管理,也有教学平台的技术和日常管理,以及对教育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学员就学的管理等。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校内、校外并重实施校园网络建设上投入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各校区之间以及校区内部都已遍布光缆连接,广电的传输主干网络也已与校园网络实施互连,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迅速地展开远程教育。校内的远程教育是学校的特殊结构而形成的迫切需求,并不具有代表性。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广泛的需求是在校外,然而,利用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实施远程教学试验,以校内试点积累经验,逐渐向社会铺开,是我校远程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

(4)实现教育内容的改革,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育方法要改革,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学,在全校掀起一股制作教学课件的热潮。远程教育中心、现代教育心、研究生院、教务处等各部门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投入专项经费,在全校内开展课件制作。学校也专门对全校已完成的一百多种教学课件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加以推广。

第9篇

关键词:网络与多媒体;音视频传输;会议电视;课件教学;个性化教育;社会教育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04-11172-01

1引言随着网络普及与应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手段,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2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发展是现代教程教育主要原因,其次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熟并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第10篇

(一)情感方面

人的情感是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情感的趋向可以影响人对事物的判断。在一般的成人思想教育中往往忽视成人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其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致相同,机械式的传授,完全不考虑学员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几乎完全忽视。学员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消极对待,没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员的情感需求来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思想教育教学奠定基础。针对农村的学员,因为其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成人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学员的兴趣与情感,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无意识方面

无意识因素在思想教育中也占很重要的作用。有意识的教育往往过于死板,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无意识寓于有意识中,在无形中对学员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暗示和熏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利用惩罚的方法来促进学员的学习风气,运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指导学员学习。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但要重视课程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影响完成的因素。比如:校园的文化环境对学员思想的影响,要进行选择性的教育,帮学生选择正确的文化影响。

(三)个性化方面

人的性格是非理性因素中的重要内容。每个学员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对事物的认识也都不同,因此,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也就是个性来进行个别教育。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趋向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趋向要给予纠正。每个学员的性格都不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学员的优点来发掘学员的潜力。对学生的缺点可以慢慢引导,帮助其改正。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员来说,地区的因素也是塑造性格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思想教育。

(四)自主性方面

人的自主性是学习效果得到实现最重要的因素。自我意识是自主性形成的基础。自我意识决定了人需要独立和受到尊重。因此,在对成人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教师要以学员为主体,树立平等的观念,尤其是对农村成人学员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其知识水平的有限,教师不能因此而歧视学员,要有耐心,循循善诱。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也不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特别对待的情况不要出现。也对学生尊重,这样才能在思想上体现学员的自主性,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五)体验性方面

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的氛围或是学习的环境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一个紧张的学习气氛具有双面性,这个度的问题是不容易把握的,过于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学习,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精神紧绷;而太不紧张的气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斗志。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既不过度紧张,又不过分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调节学员的情绪和心情,使学员乐于学习。

(六)结语

第11篇

办好开放大学,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开放大学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开放大学的特色还在于它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以实施远程开放教育为主,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社会各角落,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对于大部分在职人员而言,由于工作、生活的原因,他们很难有大段的时间用于学习、接受再教育,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又迫使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因此他们对教育学习资源的要求也趋向于碎片化、微型化、灵活化、智能化,以满足自主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新要求。传统电大远程教学资源往往过于冗长,且与智能移动终端的兼容性较差,未能满足现代移动微型学习的要求。而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二、微课程的概念、属性及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一系列“微”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研究者关注较集中的是微课程与微课。微课程与微课,从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微课程与微课是不是一回事呢?学者金陵的研究发现:微课、微课程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还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技术角度看,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微课是教师授课课件的浓缩版或改良版,但单纯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微课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更加容易对接。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引用金陵的观点为微课程下操作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由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它应当具有课程的属性。从课程学角度看,微课程至少应具备三个属性: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存在,它的实施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使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容易满足人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进行思考,也可以在不理解的时候重新学习领会,直至完成学习目标。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前,把内化知识活动挪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制作得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前,才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因此说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有研究者将微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

三、微课程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也从最早的电视教学到网络教学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学习,相应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也逐渐的多元化,从教育电视节目到网络课程再到微课程。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转型发展而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最能体现开放、灵活、全纳、公平、国际化等先进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特色还在于能够尽量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包括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广大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走在科技的前沿,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网络,用现代技术手段,集聚优质资源,推送优质资源,让老百姓共享优质资源。只有这样,国家开放大学才能壮大和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wfz。nerc-edu。com/)宣布正式启用。这成为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开放教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预示着微课程在我国开放教育领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微课程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情景化、智能化,并且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开发,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学习环境要求低,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自主学习,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分析,微课程“模块化”设计,更适合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学习者可灵活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在上下班途中、在午休间隙等都能进行短时间的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开放大学秉承了原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模式以远程教学为主。众所周知,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移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联系。微课程除了能够满足常规远程教育的要求,还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同时,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它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建构,这种课程模式更加符合远程学习规律。将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常规远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远程学习的效果。

四、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构建与建设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有研究者通过对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

1.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应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应该将“生活”看作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节点的获得,新连接的形成,最终聚合成更大的网络,或者解构成更小的结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并与周围的世界积极互动,或建立新连接,或强化已有的知识网络,从而学会学习。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准备情况,为微型课程的设计打下基础,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课程学习的共同经验,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在微型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共同经验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或事件谈起;或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标、模型;讲解学生熟知的故事;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可以挖掘和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置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架和指导。

3.突出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型课程目标明确,一般只设置一到两个学习目标,应清晰地描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微课程的内容精,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应尽量选择合适的例子、案例、故事,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来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在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

微课程的设计应清晰地描述微型课程的问题背景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于真实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设计学习发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相关,并且能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而“学会合作”则被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成为个人和信息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基础,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合作学习作为高级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必不可少;因此微型课程应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可设计“笔记本”、“书签”、“学习跟踪”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资源。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即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而目标定向的资源链接会吸引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甄别、比较、提炼,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7.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支架。

在指定给学生某一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该提供支架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提前了解学生在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尽量提供设计好的工具与模板等学习支架。学习支架可以采取图标、活动板、word文档、excel电子制表以及概念图等形式,随时可获得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有目标。

(二)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属于微型课程体系,它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实施和微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微课程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程设计首先要遵循前文提到的七大原则;其次要充分把握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等特征。微课程开发,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7个基本步骤。微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通过灵活快捷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微课程应用模式,将开放大学微课程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各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课程资源,主动获取知识,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微课程的评价,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开发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还要引进包括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自身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五、微课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12篇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体制

1.传统的成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中国的成人教育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成人教学课程也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而有所调整和完善,加之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使得成人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为主,辅助以成人实验课教学,导致教学缺乏独立性设置。由于成人教学内容参考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职业特点和社会人才需要展开教学,因此成人教学模式上与高校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多的雷同之处。在成人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成人教育延续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延续着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内容,因此成人教育的理论教学成为了成人教育的重点。

2.传统的成人教育采用了集中授课的形式传统的成人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说教法”的教学方式,针对理论课程内容的实践课程内容相对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相当于普通高校教育的补充,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的职业需要,却在教学形式上,面授的时间越来越短,多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以缓解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但是由于成人教学模式没有创新之处,教学过程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在课程上有所调整,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导致成人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基于采取了集中授课的形式,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因此而调整,依然延续着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长时间接受“填鸭式”教学,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影响,而很难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更不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传统的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少在我国成人教育的课程的设置比例上,理论课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实践课所占有总课时的比例相对较少,导致成人教育并没有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更没有突出成人知识体系实用价值,使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并无法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这种成人教学内容与成人职业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成人教学质量,对于我国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1.没有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成人教育体系传统的成人教育是建立在普通高校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并没有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成人教育体系。在教学资源上,往往会享用普通高校的部分资源,而没有形成具有独立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植入性的成人教学模式,使成人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投入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使得教学质量以及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都难以有所保证。

2.成人教育在教学管理上难度相对较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成人教育教学要比普通高校更难于管理。主要是由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生源复杂,来自于不同的职业,知识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组织教学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难点。从高校的角度而言,为了便于学生参与面授,并领取教学资料,高校的成人教学点往往设立在生源较为集中城市,而普通高校则进行协助式教学管理,并组织成人学生参加成人教育考试。成人教育的各个函授点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一致性,但是由于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导致教学资源严重浪费。特别所在位置比较偏远的教学点,教师要实施现场教学,还需要承担教师的交通费和食宿费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成人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流动性比较强,对于参与课堂教学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学生的到课率较低,甚至于会出现学生流失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情况,根据成人教育的实际授课情况实施动态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成人教育无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主要是由于共享服务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成人教育管理效率低,并且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现代远程教育

我国的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的基础之上,适应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多媒体手段,现代远程教育跨越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界限,将学生、教师与多媒体之间建立起新型的通信联系,以其为载体开展系统化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的传递则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分离式教育。远程教育模式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之后,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作为一项教育重点,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服务。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交互性强的特点传递大量信息,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以使信息覆盖面逐渐延伸,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新的方向。

三、远程教育对传统成人教育的影响

(一)远程教育的影响下,成人教育可以实施开放式教学成人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接受教育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基本工作能力,那么,成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远程教育是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了开放性教学。由于远程教育具有资源共享平台,教学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开展,不仅使教学内容的设置更为灵活,而且还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不仅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使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综合性应用,以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实施远程教育充分突出了教学围绕着学生展开重点。在课程的设置上,远程教育制定了多个教学计划以及课程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知识的需要进行资助选择模块。远程教学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主要是由于课程内容可以多样化组合,原有的学科知识系统之间所存在的明显界限被打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远程教育的影响下,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主要体现为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成人教育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则是信息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体现。现代的远程教育,就是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则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显然,远程教育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开放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展开,学生可以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获取有效信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以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作为参考,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比如信息的浏览、使用和下载;对于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并文字处理;在掌握网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会参加网上考试。熟悉网上教学的操作程序,教师所制作的课件要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学情景。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参与网上讨论,进行虚拟实验,并网上自我测试,以刺激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结语

第13篇

教育部直属远程高校所建立的课程,编著,研究论文以及期刊论文等都是由高级阶层所提供的;较低的等级主要是在教案,教学参考书,考题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资源库的不断拓展遍布各个门户网站(其中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目录搜寻,各种素材资料,数据的搜查),教育网站衔接(接入到Carnet、国际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调整(其中有资源质量承诺,资源转换等),资源评价等。并且,阶层和内容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学习人员可以到资源库中的各个阶层中,获得更多高质量,全面,便于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第14篇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自身特点,教学资源库应该是多方位的,可以划分成为国家级资源,省资源以及市,县级资源,级别的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相同。教育部直属远程高校所建立的课程,编著,研究论文以及期刊论文等都是由高级阶层所提供的;较低的等级主要是在教案,教学参考书,考题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资源库的不断拓展遍布各个门户网站(其中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目录搜寻,各种素材资料,数据的搜查),教育网站衔接(接入到Carnet、国际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调整(其中有资源质量承诺,资源转换等),资源评价等。并且,阶层和内容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学习人员可以到资源库中的各个阶层中,获得更多高质量,全面,便于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出现有关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而且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中,本文首先对于在现行的远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对于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

1针对于远程教学的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质量不佳,约束着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质量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联,它能够决定远程教育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在当前社会中,尽管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能够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资源却少之又少,教育内容较为老套,同时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不够精细,展现的教学内容多是对于教材的复制,而且课程的精讲部分与重点部分不过是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景再现,不具备创新性,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依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进行教学,较难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致使远程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1.2远程教育趋于模式化,致使教育资源被浪费。在现代社会中诸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远程教育,但是存在同样的专业领域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相似,缺失个性化,高校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招生的门槛设置较低,致使生源的质量不佳。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获得学校文凭,这与远程教育的设置目标相悖,最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

2浅析微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

2.1微课程的特点。首先,微课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广泛。微课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教学,且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是针对于较为具体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尽管视频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其次,微课程具有较明确的目标,且独立性较强。微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专题,具有容量小,时间短,目标明确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2.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微课程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微课程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某知识内容为核心教学,做好组织设计,重视学习的主要情境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能够把一个完成的课程或知识点区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主要运用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设计方面。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案,与对微课程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编辑微课程教学的图形文字,文本文字以及动画文字等等,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目的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且微课程的整个流程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3.1重视人机交互,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在细节上做好深度设计。微课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某一个课程切分成多个小的专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细节上,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人机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3.2建设好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济宁学习,利用微课程中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扩充学习的内容,在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展开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3.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微课堂。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学生手中都会有信息技术设备,促使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