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培优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30
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想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平台。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要通过思和分析考,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
1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创造思维开发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本身就要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课堂就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实施创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提到创新教学手段,一般想到的都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小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借助问题,自主想象自主发问,脱离原有理论的束缚,便是创新的体现。其实,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是创新的表现。除了教师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而且必须创新。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将具有时代特征的趣味性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理论、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地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 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部分决定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相当于创造的翅膀,学会正确地联想和想象能够丰富自身知识内涵、举一反三,唤醒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联想,如何由现实问题和事物产生相关联想,再通过联想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模式,利用语文课文课堂抽象化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课文中的实际事例来创造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创新能力。总之,正确地想象和联想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2.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有疑虑才会思考,思考就是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起源于积极活跃的思考能力,思考的前提是要有问题被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反过来,由学生自发提问并解决问题,或者由教师故意提出有“问题”的问题,鼓励学生反问质疑。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和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其内容设置疑问,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置疑问。把问题的探索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文章,可以使学生带着探究和解惑心理主动性学习,积极在文章中划出关键词汇和语句,在巩固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会显著提升。
2.3 注重课堂实践合作,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将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改为师生间实践合作模式。课堂活动开展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大胆展示个人风采,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现出来,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可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总之奉行畅所欲言的准则,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参考和学习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彼此欣赏、取长补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自新课改后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被提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改的意义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占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3).
[2]吕会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J].大观周刊,2012,(36).
[3]谢亭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金色年华(下),2013,(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目前,素质教育及创新理念的倡导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各个教学工作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最主要环节。
一、创造舒适的教学氛围
一个舒适的教学氛围的创造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作用,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利用一切条件建立出一个能够发挥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必须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中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提供各种教学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要强调的最重要的工作在于思想教育工作。一个思想作为正派的人才能够有较高的思想创新意识,因为他的创新意识来自于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崇高理想的追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要通过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利用著名科学家及身边的人和事来激励他们学习,给他们讲述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引发他们对于发明创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科学家是如何用蝙蝠在夜间进行活动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的故事来激发同学们对于身边事物的思考,比如可以请他们将生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搜集并就各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请同学们讨论,经过交流之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观察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开阔的视野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视野的开阔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在学生创造性意识的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上,使学生在各种活动的进行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自由性及独立性,对于学生的奇特的思维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进行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对各个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特长,可以请具有各种不同特长的学生用自己的特长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比如可以将自己知道的与课文意境相符合的诗歌朗诵出来;可以将课文中的景色用画笔描绘出来;也可以将一首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曲子弹奏出来等等。总之教师要创造一切的机会为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基础条件和设备。比如在发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各种发明创造的东西,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看看他们能想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发明创造还有那些,并鼓励学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来丰富自己的想象。
四、提倡质疑问难,探索求知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刨根问底的询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开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内在的动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尽力钻研,不压抑他们的独立见解与思考,使学生敢想、敢问、敢答。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还有许多的矿物有待于我们继续的发现,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及其工具去发现它们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小学语文的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条件,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放在首位来抓。
五、结语
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传统模式的转变,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长期的教学引导过程中,真正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延伸、创新运用等事项进行渗透运用,使学生在掌握住更多的知识的时候,有效的提高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一、语感的涵义
语感,其实就是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较为迅速、直接的感知的能力,也是语文水平的组成部分。语感主要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体会、分析和理解、吸收这一个过程的浓缩。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够在接触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产生有效的直觉。尤其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很强感知能力的人不但可以敏锐、迅速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信息,还可以正确感知语言的意味以及其中的情感,进而领会其意境。可以说,语感是一种具有很强经验色彩的能力,涉及心理、学习、生活、情感、判断、理解以及联想等多个方面的经验。可见,语感并不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而要通过长期有效的实践才能获得。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反复诵读的习惯
对于一些好的诗文需要经过反复的诵读,并且要仔细揣摩,从而将文章的意蕴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可见,只有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揣摩和诵读都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文章的揣摩和诵读。在诵读这一过程中,其实就是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增加其词汇量,丰富语言句式,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正确发音,确定朗读的语调,同时要利用声音的轻重、高低以及快慢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可见,也只有通过对课文中的情节描写、文章格调、布局构思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把握,学生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规律的理解,然后再经过学生自己不断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可以实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把握,这样就可以真正分辨出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感,教师指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从而获得了情感的共鸣。
2. 传授适当的知识技巧,并与语言培养相结合
掌握修辞以及逻辑等语言知识和技巧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语感的必备条件。语文知识与技巧是一种理性经验,它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见,语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感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语文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并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对学生语感的实践训练,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例如,对语言流畅性的训练,它与句子的顺序、形式、句型变换以及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语文阅读中的形象感与情感的训练,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相关的文字表达手法,还有联想、想象之类的知识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语文知识和技巧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接触并初步了解语法规则,这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听、说、读、写的指导,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经验的把握,从而不断丰富自身语文学习的理性经验,最终促使学生在语感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联想与想象
培养学生的语感,单单通过揣摩与诵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亲身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一切真实的语感往往都是建立在亲身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因此,语感的培养和发展一定不能单纯从文字和语言上去揣摩,更要联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利于加强学生个人形象思维的活跃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学科的语文,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变为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被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手段而代替。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课堂虽然实现了解放孩子天性的目的,变得活跃,但是从实际来看,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获得提升。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新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尺度标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过于活跃,因为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课堂纪律涣散,进而搅乱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影响教学进度。(2)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使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因为教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依然实行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只是在课堂中加入了一些谈论以及提问,但是往往对整体教学并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1.合理使用教材
著名语文教育家范祥善曾经说过:“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善教授者,一时间内,变化多端。务使儿童对于教科书,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触类旁通,增长见识,启发思维,则是上乘。故以教科书为文字之借径则可,以儿童为教科书之奴隶则不可。”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应该熟读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思想,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超越以及发展教材,同时恰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使得语文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促使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还需要及时挖掘出教材中可以创新的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展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种种语文活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多媒体也慢慢出现在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承担着辅助教学作用。作为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综合于一体的作用,可以实现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作用。首先,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具象化,多媒体可以立体展示教学内容,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实现具象化以及形象化,进而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其次,多媒体信息承载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上扩展内容,语文学习重在积累,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成绩。最后,多媒体传输速度比较快,可以第一时间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多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以及理解语文知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做到科学分组,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有清楚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成绩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把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内,有可能会出现组内讨论两极分化的状况,谈论争抢和鸦雀无声,如此反而达不到想要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而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培优补差,确保小组之间公平竞争。与此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组内学生的角色,比如具有良好协调能力和组织安排能力的可以担任小组长,口头表达较好的学生来担任汇报员,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中,应该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点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讨论时间,促使其可以自主、合作探究。避免在提问后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将答案给出来。如此一来,合作学习只会变为一种形式,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课堂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学生应该有充足的谈论时间,但是应该把握尺度,不能让学生随意畅谈,教师应该做好点监督和提醒工作,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
从总体上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比较多,而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以及创新,进而深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自己观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9):76-77.
1陈旧的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弊端
1.1禁锢了一线语文教师的思维,也束缚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和改革的手脚在只注重平均分的教学质量评价下,学校为了使平均分提升,不断地对教师施压,而教师为了得到平均分提升就会不断地的进行填鸭教学,通过延长课时,加大课后作业负担,使小学生不断地机械地背、写一些词、课文、词汇解释等等。教师为了能够教学省事,采取整堂课的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只有被动地听。为了提高成绩,减少考试中的失误,教师还会在课后布置一些重复性的机械的练习,这些都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是违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1.2产生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很多教师采取的是“抓中间,培优秀,带后进”的教学管理方法。而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多数情况是中间的学生抓好了,好的优秀的学生也培养了,却忽视了后进的学生。这就形成了:好学生更好,差学生更差。作为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正是需要被培养的阶段,需要老师不分成绩好坏的给予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小学生慢慢就会纠正了以往的学习习惯,也会避免了两极分化的产生。
1.3学生的智力开发受到了抑制小学生正是想象力很丰富的年纪,给他什么样的学习环境、给他什么样的智力开发引导将会影响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旧的评分机制下,导致了教师机械式的课堂教学,这就降低了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内容的兴趣,机械的灌输也剥夺了小学生语言想象力的发挥。语文本是一个很优美的、充满各种创新意念的课程,如果只是机械的灌输,那就妨碍了小学生智力的开发。繁重的课业负担也将使学生逐渐厌倦学习,厌倦学校的这种生活,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改革措施
2.1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2.1.1导向性原则现代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导向性,通过执行这个评价标准,对今后教学的方向、方法、思想和行为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使得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往这个标准上靠拢。导向性一定要能够体现目前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一个新的整合与提高。同时,也要能够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标准要能够体现出教育的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学习相融合的现代教学观。
2.1.2有效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是教师、学生能够认可与接受,也是可执行的。有效性是指评价标准能够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相适应,能够根据这个标准准确地衡量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际水平,并能根据结果可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来提高最后的评价级别。
2.1.3开放性原则要打破旧的以平均分来确定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模式。应使用开放性的评价标准来全面、准确地给予教师以及学生公正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根据其学生主体的特点,势必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模式,将重结果的评价模式改为重过程,将评价的标准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用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等等特殊的个性特点,那么就要求评价的标准也不要成为死性、硬性的数字、数据的考证,而要将概率这个理念引入,比如语文词汇掌握的百分率,参加各种语文课堂互动模式的活动的发言率等等。这样使得孩子的创造性得到鼓励,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
2.2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改革措施
2.2.1确定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以往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平均分为评价的主体。改革就要改掉这个主体错位的理念。一切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都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学校这个环境下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知识能够积累得更多。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看一些死性的文字能在学生头脑中存在多少、存在多久。以往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如今我们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转变学生本身。
2.2.2解放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从教室里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繁重的课文背诵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早起晚归,每天的作业负担很重。因此,我们为了学生的整体发展,更应该将其从繁忙、劳累的童年生活中“解放”出来,活用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孩子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引言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运用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阶段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阶段。因此,做好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发挥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导向是关键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建立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首先,作为教师,要注重主体的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因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等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习激情,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体验学习的乐趣。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这也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积极评价,让学生都能根据学习成败自我奖惩,自我强化。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故此,更新教学观念,需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调整传统的教法,将教与学真正组成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使全体学生都能更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探索者。与此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认真做到五个转变:首先,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成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其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上来;再者,由过去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开发性教学模式上来;第四,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转变到即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上来;最后,由课堂教学的“独角戏”转变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式上来,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这样,语文课堂的面貌也会大为改观。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小学生自尊心强,尤其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愿意融入到课堂实践当中。反之,如果师生间的关系不好,学生也不会喜欢上这个老师,肯定也就不愿意融入课堂教学中,也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故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高效学习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主动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会不定时地带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尽量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被重视。当学生感受到温暖时,自然也就会愿意跟教师说实话。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不仅要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让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技术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变得灵活多样,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学课文《黄山》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关于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播放给他们看,让他们更真实、生动地去感受黄山之美。通过多媒体技术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还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都能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
五、重视个体差异性
鉴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优辅差能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如可以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通过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也可在课外加强他们的辅导工作,在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使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马斯洛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渴望成就的心理,一旦正视了自己的成就从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则会兴致盎然,干劲十足。学生同样如此,当他们的学习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后,学习效率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另外,教师也要合理地梳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掌握学习难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学习,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作文写作打好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多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案例,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教学,为让学生在我们的有效指导下学习到更多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美祥.提高开放性—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过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8).
[2]徐利广.构建小学语文“导—探—拓—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全国的应用,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着重大的冲击,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对文化的需求,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还存在许多与新课改发展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对新课改的应用造成严重的阻碍,同时更加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下列是对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有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应对的策略,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每个学科的教学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学科的语文,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变为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被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手段而代替。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课堂虽然实现了解放孩子天性的目的,变得活跃,但是从实际来看,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获得提升。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新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尺度标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过于活跃,因为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课堂纪律涣散,进而搅乱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影响教学进度。(2)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使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因为教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依然实行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只是在课堂中加入了一些谈论以及提问,但是往往对整体教学并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1.合理使用教材。著名Z文教育家范祥善曾经说过:“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善教授者,一时间内,变化多端。务使儿童对于教科书,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触类旁通,增长见识,启发思维,则是上乘。故以教科书为文字之借径则可,以儿童为教科书之奴隶则不可。”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应该熟读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思想,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超越以及发展教材,同时恰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使得语文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促使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还需要及时挖掘出教材中可以创新的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展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种种语文活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多媒体也慢慢出现在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承担着辅助教学作用。作为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综合于一体的作用,可以实现弥补传统教学缺陷的作用。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做到科学分组,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有清楚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成绩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把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内,有可能会出现组内讨论两极分化的状况,谈论争抢和鸦雀无声,如此反而达不到想要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而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培优补差,确保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在小组讨论中,应该留够充足的时间,进行点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讨论时间,促使其可以自主、合作探究。避免在提问后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将答案给出来。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困惑,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展一切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那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欲望和能力。质疑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前进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解惑的训练,并且鼓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实现思维的灵活变通。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一种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教师要将更多的学习信息发散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产生疑问,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和鼓励,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正面的表扬和肯定,再加上侧面的矫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合理吸收其中的精华,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都能在讨论交流中有所收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根指挥棒,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保护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比如课文的朗读、生字新词的学习、关键词句的分析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互评,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掌握着课堂的进程,所有教学环节都由老师来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取,师生二者的相互交流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老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已学生为教学中心,留个学生富余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之间或者与老师进行更多的沟通,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习惯,并勇敢提出个人的观点。这样使学生去寻找更多的途径来主动地获取知识。
结束语:从总体上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比较多,而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以及创新,进而深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自己观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举一些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教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教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1.前提测评要有层次性
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前提特性、教学质量。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在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往往重视后两个变量而轻视前提认知基础。目标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检测评价与提高。这是目标教学最重要的一次初始行为。强调前提测评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它是目标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学新课这前,对本节课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其作用在于判断具体学情,查缺补漏,为建立新的知识作铺垫,打基础。所以,前提测评的题目要分层,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新课作铺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各层面的学生同时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定目标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规律,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因此在认定目标时可认定达纲目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有方向,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完成达纲目标以外,争取完成提高目标。总之,要设法让全班几个层次的学生都进入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
3.导学达标要体现分层教学、因材导达的要求
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目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特点,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落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4.达标测评要有层次性
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为此,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又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鉴于这个指导思想和达标反馈的原则,教师要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测评题目。
四、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我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教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2.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为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几点体会
小学阅读教学经过半年多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改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教师备课难度较大
每次备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和达标检测题,而且要掌握好坡度,因此工作量大。但以往课堂中只顾中上生的现象已消失了,中下生积极起来了,这样可促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质量。
2.学生方面
不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堂上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学习目标,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素质的是高。
一、运用音乐、美术、表演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如若运用恰当,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抛开刻板的旧式教学方法,无论音乐、美术还是表演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活泼的天性正需要兴趣去引导,才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总是能给人带来美妙的感受,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环境,音乐总能给人带来无限向往。当然,语文教学更需要这种引人入胜的情景,音乐在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古诗《春晓》为例,无论音乐还是舞蹈的表现方式,效果都胜于传统朗读的方式。
2.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且需要绘画表现得更为简单直观。美术毫无疑问需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的整体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之美。恰当的运用美术表现语文教学,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课文《春天来了》,让学生绘出他们心中春天的样子,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能理解春天之美。
3.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师生交流,而即兴表演更能体现教学的需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都可以通过即兴表演来体现。即兴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还可以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如,《秋姑娘的信》非常适合学生分角色表演。
二、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钻研的任务。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上,课堂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还需时刻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结合当今顺应潮流的教学新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想办法预设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改变课堂氛围,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为参考,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相等的机会。创建具有特色风格的课堂,以及适合学生的课堂,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
三、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需要培养的是习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好奇心与好胜心的阶段,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学生自发竞争,评选表现优秀的班干部,做好班级组织工作。另外,无论课堂表现,作业成果还是值日成果也要进行定期评比并给与奖励,选出各方面突出表现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
2.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是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定期开展读后感分享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多种题材的作品,为写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朗读记忆。
3.小学语文教学还包括学生的写字能力与水平,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调,注意帮助学生改正写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尽量体现文字美,对书写进行严格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能力。
四、加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教学必然存在差异,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共同成长。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差异尤为明显,如何培优辅差考验着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在班级中成立合作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让表现优秀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学习,给每个学生创造同等的机会,让后进生也能充满学习的信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存在差异,教学经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接受程度。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的表现相似,存在的问题类似,相对活泼好动。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与引导。对于学习习惯存在问题,作业无法按要求完成的学生,教师也必须及时要求学生改正,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遇到作业态度不太端正甚至无法及时上交作业的学生,应多加关心了解,积极制定适合这类学生的学习计划,逐步帮助他们改变学习中太过被动的状况。总而言之,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降低班级学生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积极创新,打破陈规势在必行。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符合如今课改要求,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让语文课堂加入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元素,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广泛,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扬长避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每一节课堂都充满活力,达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本学期,我校继续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高效课堂,为此我扎扎实实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深入探索高校课堂。要实现高效课堂,备课中要充分分析学情,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和欢迎的人,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要培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以下是我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粗略认识。
一、分析学情、有的放矢
不了解孩子就教不好孩子,更别说构建高效课堂了。所以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下工夫备好课。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分析学情。如二年级的孩子需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他们的概括能力很有限。因此设计“填空”题,孩子们面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问题便不会有无从下手之感。许多学生都会大胆展示自己,连学困生也会高举小手、跃跃欲试。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1.要让学生对语文老师感兴趣
要成为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要做的很多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你这个语文老师得爱学生、爱语文,爱教语文。不管我们自己有什么事情,不管再累,上课时我都要求自己精神饱满,会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来上这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其次要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我们得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现在的小学生很聪明。整天只有一套的“老夫子”很难让他们感兴趣。我们要向同事学习,要认真聆听同事的公开课,取长补短。课余常把自己备好的课说给别人听,议一议,评一评,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及时修改教案,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还应常常和同事交流教学心得与方法,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升自我,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方能成为学生爱戴和欢迎的语文老师。
2.要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我一直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上语文课昏昏欲睡或心不在焉,何谈课堂的高效?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为此,老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如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的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听得很认真,一遍过后就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忧伤的旋律也激发了他们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重视习惯、培优补差
良好习惯不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因而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注重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和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各种良好习惯进一步养成,课堂自然事半功倍。
老师在课堂内照顾后进生,每次自学检测时先提问后进生,后进生不会时让中等生帮忙,中等生错了,让优等生纠错。小孩很喜欢当“小老师”,在这种“生教生”“兵教兵”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中培优补差,效果较显著。课后要为学困生单独辅导,他们不掉队了,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四、改进方法、培养能力
1.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段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老师既要利用汉字造字规律帮助生识记生字,又要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如听写、默写。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拼音、笔画、偏旁等知识,积极引导,坚持训练,不断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积累的汉字越多,课文就读得越准确越流利,课堂效率就会越高。
2.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阅读的各个阶段,我都把指导学生的读书和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初读时,给充分时间让生读课文。在精读时,通过指导、点拨和精当的讲解,帮助生理解词句和课文内容。在积累运用时,结合熟读、背诵、复述,使生储备语言材料,实现词语、句式的转换迁移。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了内容,陶冶了情操、发展了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我是**小学的一位语文教师,现任专业技术职称是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十一年,**年获得现任职称。
在现任期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语文教学工作。几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在担任4至6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几年来,班级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并在作文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贯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第二课堂的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培优工作。抓好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发掘有语文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在第二课堂进行培养,并按年龄、基础等情况分为语文兴趣小组初级班和创作班。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划、步骤,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学生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后,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本校特色的书法班、文学班,各方来宾对学生的表现有着较高的评价。并在精神上支持我们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我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信息论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讲,学生答的教学,最好的善也只能获取15%左右的信息量。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全体学生共鸣的全员教学形式,定属低效率的教学了。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1、前提测评要有层次性
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前提特性、教学质量。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在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往往重视后两个变量而轻视前提认知基础。目标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检测评价与提高。这是目标教学最重要的一次初始行为。强调前提测评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它是目标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学新课这前,对本节课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其作用在于判断具体学情,查缺补漏,为建立新的知识作铺垫,打基础。所以,前提测评的题目要分层,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新课作铺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高年级教材一般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可出示前提测评的题目:A、读准生字的字音。B、能正确朗读全文。A题可提问中下生,因为读准生字的字音是单一要求,而且能独立识字是大纲对高年级的学生的要求,中下层面的学生过关就即是全体学生都过关了。如果不过关,就要做补救工作,否则给日后带来更多遗漏问题。B题则提问中等以上的同学。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恐防中下层学生熟字回生,让中等以上的学生读,可以带动中下层的学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补救的做法。这样做,使各层面的学生同时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定目标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规律,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因此在认定目标时(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可认定达纲目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有方向,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完成达纲目标以外,争取完成提高目标。总之,要设法让全班几个层次的学生都进入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
3、导学达标要体现分层教学、因材导达的要求。
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目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特点,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落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1)设问分层
设问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目标教学中实行设问分层,就能在群体教学中渗透个别化的教学因素,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所谓设问分层,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就能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局面。如黄岐区中心小学杨小华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在仙台》的第一自然段第一、二句时,她设计的思考提纲是:A、一、二句各讲什么?B、理解“物以希为贵”、“尊为”、“美其名曰”的意思。C、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显而易见,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提高的,是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
(2)提问分层
问题的设计既然已经分了层,老师在提问时京要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如上面设计A题就是提问中下层面的学生。B题提问中等生。C题提问中上生。这样做,就可以解决差生吃得消,优生吃得饱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更有信心。
(3)有足够时间让中下生考虑问题
布卢姆通过教育实验确认:“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应其特点的帮助,一个学生能学好的,其他学生也能够学好;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
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当前,尤其要花力气提高中下生。在上课时,由于设问分层和提问分层,中下生就可以用别人思考两个题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题,甚至三道题,就可以向高层面靠近。这样就可在达到低层面目标后做好“培优”的准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达标测评要有层次性
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为此,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又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鉴于这个指导思想和达标反馈的原则,教师要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测评题目。其间应注意:
(1)同一知识点,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
同一知识点的达标测评的题目,既要有达纲的基本题,即是95%以上学生应掌握也能掌握的问题;又要考虑尖子生的需求,设计一些他们有能力解决的更难一点的题目。如中心小学的陈莺老师,在设计低所级“读懂全文,回答课后问题”这类题目时,就分两步走:一般学生简单回答就可以了,尖子学生则要引用课文的句子回答。这样做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需求,又能满足尖子生需求。但这过程中各层次之间又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层次的达标测评题,中下生也可以争取完成,要鼓励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一步。
另外,还可在达纲目标完成后,根据差异理论要求设计弱性作业。同一知识点,各个层面都出一道题,让学生择题而做,这样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增强儿童的自主意识。
(2)不同类型的知识面,也可以分不同的层面组织训练。
一节课有的不单是要求掌握一个知识,而是要求掌握多个知识的。那么,在设计达标检测题时,可以参照上面同一个类型知识。多个层面展开训练的原则来设计,要体现知识的迁移性训练的要求。
四、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2、评价进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进,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根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不成功的机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激发各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才能推动各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争取小学语文教学大面积丰收。
五、几点体会
小学阅读教学经过半所多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改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教师备课难度较大。每次备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和达标检测题,而且要掌握好坡度,困此工作量大。但以往课堂中只顾中上生的现象已消失了,中下生积极起来了,这样可促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质量。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总结一转眼,一个学期快过去了。在这个学年中,我和平时一样都是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我很乐意跟大家说一说在这一年中我的工作情况。
一、思想认识。
这一学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学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学年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年的教学任务很重。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这学年主要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思想品德、科技、社会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培优扶差是这学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 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三、领班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四、出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年里,我班学生在校刊上发表作文10篇,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校运动会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上学期期末调研中语文 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8%,本学期期中调研中语文 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6.2%。
总之,我在工作上发扬了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个人总结本学期,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始终做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工作上,始终贯彻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本人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教学相长”,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一、师德方面:
本人一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能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能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记下了三万多字的政治笔记。平日的工作里,能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辱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称号。
二、工作纪律:
工作中,我从不迟到早退,并能坚持早到校上班。我能够按时参加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有课时能坚持“候堂”制度。作为班主任,我能够做到学生集会时坚持跟班;有晚自习时,常常督促学生洗漱、就寝并安定下来后,才签字离开。工作上坚持有病有事先请假。我热爱自己的事业,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踏实肯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
三、业务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每节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课程标准、基本思想,哪怕是每句话、每个字我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等。还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储备,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课堂上,我注重搞好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要特别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等等。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和差生交谈时,应该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工作绩效:
本学期,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低段识字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受到了校内同行的一致好评。我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论文《让学生动起来》,被选送到省级教研部门去参评。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参加学校、组内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虚心请教
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同组老师学习。开学一段时间,坚持每天听年级组长周老师的课,以便尽快掌握一年级的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自己遇到不够明白的地方虚心向组内老师请教。平时作业的布置都向组内老师请教,得到了组内老师的好评。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充分利用资源,为自己上课作好准备。同时,我经常上网寻找有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经验论文等,与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具体教学工作
(一)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动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如和孩子用卡片做读拼音的练习。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抓好写字训练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1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1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能写条理比较清楚、内容比较具体的简单记叙文。初步学会写复信。写记叙文和应用文要求语句通顺,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初步形成珍惜时间、艰苦奋斗的品德。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听说训练一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二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听广播说感想三懂得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把自己的作文改具体 四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听录音,发表自己的看法五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 六提高默读的速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对象说几句毕业赠言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写感谢信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这样几项:一是继续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第11册已安排过两次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一次是理解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一次是怎样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本册安排了借助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第一单元)。二是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第二单元),提高默读的速度(第六单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七单元)。这样安排,显示了对指导读书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视。三是有关句子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训练点:分辨文章中的事实与联想(第四单元),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第五单元)。四是为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册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第三单元)。
习作训练,本学期安排了2次记事(第一、五单元),3次写人(第二、四、六单元),1次修改作文(第三单元),1次写感谢信(第七单元)。听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6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396个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会修改作文,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会异型合理的想象续写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5、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据不同对象说说(写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6、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同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爱科学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