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防教育体系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地方院校 国际经济贸易 实训实践 师资队伍
【课题项目】本文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中心2011年度对外经济与贸易研究课题立项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A-11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36-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中国企业也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企业对理论扎实,操作能力强,聘用后能直接上岗的毕业生“情有独钟”。“国际经济贸易”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其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强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地方院校“国际经济贸易”教育教学的实训实践一直以来都是未能有效解决的课题。通常,其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是从书本再到书本,纯粹纸上谈兵;由于缺乏稳定的实训实践场所,此类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实训实践的缺乏导致地方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操作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与当前社会的需求差距较大。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两个方面的建设。因此,从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稳定、专业、规范的实训基地,对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贸易”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国际经济贸易”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国际经济贸易”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要着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和关键。
1.课程内实践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开设一些实训类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来巩固、理解、运用之前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过程,可以依托软件平台开展课程内综合模拟实践,如使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等来创造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中的各种单项技能,解决外贸业务中出现的综合性问题,提高其外贸实践能力。
在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外贸跟单员资格考试、报关员考试、外销员考试等,做到课程内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培养、提高学生“国际经济贸易”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得到外贸企业的首个“敲门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就是带领学生到外贸相关领域如进出口企业、海关、港口或开发区等进行实践,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国际经贸的认识程度,使其了解国际经贸活动的一般要求以及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相关要求。
专业实习往往可以融合几门国际经贸类学科内容,如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和外贸实务流程等,可以很好地模拟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消化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它教学环节和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现场实习,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习外经贸活动中。[1]这种实习远离学校,是真实的企业体验,实践内容也是企业的真实工作,主要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使其提前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双重锻炼。
毕业实习可以采取集体统一到实习基地实习与分散个人到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熟悉并巩固进出口业务与国际贸易流程,包括外经贸业务各个环节的内容、操作和技能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出口业务,包括贸易磋商、签约、履约等相关各个环节;各种外贸单证的知识与制作,各种主要贸易术语的报价及其计算等。(2)了解外经贸公司、涉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背景、隶属关系、各项规章制度、发展过程、货源组织、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经济效益核算等内容。(3)了解国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政策及管理措施,及本地的国际经贸状况。(4)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相关情况。
毕业实习要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一般可选择行政事业机关中的涉外经贸管理或服务部门、有涉外经贸业务的企业或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办的服务贸易企业。[2]此外,实习岗位可选择以下几类,如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助理、报关员、单证员、外汇结算员等。这些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对实习者的国际经贸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要求全面,可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及发展,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撰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内容,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内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某些领域的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是再一次地在实际环境中验证、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确保各实训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学校应将上述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标准,确定必要的学分,同时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
二、“国际经济贸易”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教高〔2012〕4号文件要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稳定、规范的实训场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设:
1.学校自建实训基地
院校自建实训基地是当前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学校根据自己特点及需要,自己投资建设、自己管理。这种实训基地要充分体现实用性、真实性原则。要最大化的再现真实的企业情景,模拟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各项流程,使学生始终以企业职员的角色参与实践教学,将学习和工作深度融合。例如,可以建立校内国际经贸仿真实训实验室,成立虚拟进出口公司、报关公司、报检公司、货物运输公司等相关部门,按照国际贸易流程,分学期、分批次让学生在相应的“公司“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3]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很多的外贸企业精简人员,缩小企业规模,现已不具备大规模接收实训学生的能力,因此与这类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当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主要依赖于与行业协会、大型进出口公司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通过行业协会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推荐及介绍,与有进出口业务的大型企业建立双向的、长期固定的实训基地,学校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给学生做出鉴定;同时,可以适时的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4]通过这样的双向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指导,为企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这种校企共建的合作模式稳定、持久,可以有效地解决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值得借鉴、推广。
3.校校联建实训基地
通过共同出资,资源共享,校校联合建设实训基地也成为一种潜在的合作形式。这种模式下,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同承担,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学校优势资源,弥补自身资金、设备、场地等的不足。例如,可以有几个学校按照资金比例共同投资建设国际经贸实训基地,基地按照真实的公司模式进行运作,体现现代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建立实训基地,学校都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设立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加强管理和考核,使实训基地不断巩固和提高,充分发挥其实训实践教学作用。
三、实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实训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训实践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效、合格的实训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他们是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的保障。
“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训实践教学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实训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相关理论,了解外贸业务流程及外贸企业的运作过程,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外贸企业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参与国际经贸业务,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考虑从外经贸企业聘请或引进业务员和管理人员来充实实训实践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教师派往国外进修学习。
地方院校“国际经济贸易”教育教学旨在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经济人才,而其中实训实践教学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实训实践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在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地方院校需构建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发展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新形式的、更深层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训实践教学能力及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国际经济贸易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有旺,郭常亮.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4).
[2]房朝君.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2011, (3).
[3]戈雪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2, (1).
[4]方杰,李玲娣.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2, (2).
作者简介:
《开放大学建设初论》由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构成。上篇就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基础——远程教育的发展,从战略地位、社会思维、民生价值、文化视角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中篇就开放大学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如本质意义、主要职能、组织架构、政策保障、基本原则等提出了思路与建议;下篇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背景,讨论了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模式创新。彭坤明在该著作中围绕开放大学建设这一主线,辩证地分析了远程教育发展、开放大学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开放大学的建设蕴含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远程教育的发展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基础和主要任务,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实体依托和重要途径”,逻辑地实现了“远程教育发展、开放大学建设、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世界上最早的开放大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时隔半个世纪,讨论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问题,应该说与50年前成立的英国开放大学相比,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开放大学本身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多媒体时代远程教育的发达是思考当今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放大学建设初论》一书将远程教育的发展视作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基础,置于上篇展开讨论。彭坤明认为人们对远程教育认识的发展经历了工业化思维、现代化思维和人本化思维三个阶段。虽然在现代化思维的指导下远程教育得以迅速地发展,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远程教育的发展只被看作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及形式,或者归结为教育技术革新的产物,而不是被看作社会发展的现象及范畴,在理论的层面上,也往往把远程教育的发展归入教育技术学的框架,这不仅影响了对远程教育发展本质意义及特征的把握,也制约了对远程教育发展社会价值的判断及认同,在实践上容易导致远程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所谓人本化思维,是对远程教育认识的一种思维创新,“是要突破狭隘的教育与技术观,立足于社会发展的人本化、学习化进程,进一步确立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着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揭示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价值”。彭坤明在对我国远程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认真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远程教育确立了改善民生、促进平民学习的价值取向的重要观点。我国远程教育选择了一条平民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把平民确立为服务的对象,依据平民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状态构建相应的服务模式,而且以促进平民的发展作为服务的宗旨,把平民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优化作为质量评价的标准。”正是这种平民学习的价值取向、平民化的发展道路使得远程教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我国远程教育几十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这是《开放大学建设初论》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彭坤明从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依据、本质意义、主要问题、基本思路几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彭坤明认为,“基于社会发展的学习化进程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遵循,建设开放大学是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建设开放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途径。”开放大学建设的本质意义在于,“基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改革传统的学习制度,构建开放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学习制度的改革、开放模式的构建不仅是开放大学的重大使命,也是开放大学建设内涵的核心要素。”开放大学建设将面临着许多复杂而又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譬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坚持社会化与人本化相统一的认识视野;如何以学习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来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如何坚持大学属性、学习平台、服务体系的三位一体,实现学习模式、教学模式、服务模式的高度开放;如何以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尊重实践与注重创新的有机统一,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设计合理的路径和可行的方案,就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彭坤明就开放大学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保障因素这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思想解放对于建设开放大学也是十分必要。彭坤明的观点是:“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已有了科学的决策,目前已进入了破解难题的阶段,而破解难题的关键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本质意义上讲,开放大学的建设是重大的思想解放工程。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创新战略为驱动,以破解难题为重点,正是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开放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广播电视大学怎么办?《开放大学建设初论》下篇就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办学转型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经验。彭坤明认为广播电视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模式优势、系统优势、发展特色这三个方面。所谓模式优势主要指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开放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开放的教育模式,实现了从教学的时空开放到学习的过程开放、从校本开放到人本开放的重大转变。所谓系统优势主要是指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系统性办学体制,这种体制实现了广播电视大学服务体系的完整性,其服务功能辐射到农村、基层、企业、社区等广泛的社会区域。所谓发展特色主要是指广播电视大学长期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和战略定位,以开放大学作为发展的目标追求,并在办学理念、功能定位、组织形态、服务模式等方面彰显开放大学的特征。正是由于广播电视大学所具有的这些特色,使得它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依托。彭坤明在分析了广播电视大学所具有的特色的同时,也指出了广播电视大学存在的开放的局限性、系统的相对封闭性等问题。如何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转型呢?彭坤明认为:“基于开放大学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服务定位,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显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任务,需要实践路径的科学选择,其战略重点之一就是要高度关注并自觉参与社区教育的开展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
随着《规划纲要》中“办好开放大学”目标的明确以及开放大学试点项目的确定、启动,开放大学建设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开放大学建设不仅需要积极的改革实践,同时需要认真的理论探讨。彭坤明教授的《开放大学建设初论》是作者结合长期从事远程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拓展性、创新性研究的结果,相信这本力作对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深入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收稿日期: 2012-05-20
作者简介:胡建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
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10097)。
“云计算应用与数字化学习实验室”揭牌
2012年5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云计算应用与数字化学习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据悉,该实验室的设立旨在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先进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改善学习体验,实现学、测、考、考试监控一体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实现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优质实践平台。
我们不仅要热爱伟大祖国,还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爱祖国,就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
作为消防部队中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双重职能,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消防监督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积极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有着共同利益,谁也离不开谁,特别在新疆“三个离不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处在祖国的边疆、时刻守卫着祖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新疆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从以前是一穷二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等于在白纸上画画。如果离开了祖国大家庭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大发展的新疆。新疆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重大成绩,无不饱含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援和全情投入。
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央又将出台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的新举措,新疆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好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让支援发挥最大效益,对消防部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责任、也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