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生价值概念范文

人生价值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生价值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生价值概念

第1篇

一个概念能扛多久?

有产品概念、品牌概念、企业概念;很多企业老总认为概念一包装就神奇了,于是乎就出现了很多什么风靡美国、日本等国际背景的概念,反正国内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美国、日本,更甚者说风靡欧洲,反正欧洲那么大,即便你过去国外你也不可能整个欧洲你全去过啊!还有一种是说成份含有什么“OSM/FWQ等”(随便写的,如果真的有也是巧合,绝无他意义)根本无法正常思维拼读的字母,称之为美国什么大学的斯蒂文什么什么教师或者国内某某研究所或者医院的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才研制出来的,同时为了效果更好,采取1比500的比例提炼出精华出来,他们的辛苦造福了众生,当然不排除真的有这种情况或者真是好产品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宣传方式也借鉴此道,但相信毕竟是属于少数。一个行业一点因为出现这种概念的包装获得一些效果后,这种广告就开始漫天飞。

随着这些产品的增多,同样的手段不断上演,现在消费者也理智了,单纯的概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他们需要真正能解决他们所需的产品,于是慢慢的开始抵触了。消费者的变化,使得很多尝到甜头的企业由此陷入困境,此招逐渐失灵,欧洲、北美等国际背景和各种字母的高科技的成分都已经用过了,还能用什么?接下来那怎么办?

这就涉及到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究竟靠的是什么?

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企业是否良性的衡量标准。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是非常多的,但笔者认为众多问题中最核心的就是就是企业能给消费者提供什么价值。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才是一个企业存在发展的理由。

曾几何时,概念满天飞的情况下也造就了很多风靡一时的产品,那究竟是不是概念不新了,概念的生命力到底有多久?很多企业至今还沉迷于对概念的片面追求,认为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创造不同的概念来取胜,当然这个思维也没有错。但关键是这个概念就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概念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才是长久的

现今成功的企业更多是考虑如何在创新中规避竞争,而不仅仅是玩概念,如果不是建立在产品功能诉求和消费者利益的基础的概念是空洞及苍白的。关注消费者是成长型企业唯一的焦点。企业是否给消费者提供价值是关键,在价值确定的基础上需要对诉求的创新是正确的。

从概念营销到价值营销,营销思维的升级是众多以概念打天下的企业转身的最好法则,从对消费者洞察开始为原点,认真审视自己企业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哪个层次的需求,有没有地方需要改善和修正的地方,并确定企业如何用自身产品最出众的一点作为直接的产品利益诉求,同时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各种消费心理,看如果既能从功能上满足消费者,又能从心理上满足消费者的心理。

营销的本质在于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我们也可以对目标消费者年龄职业特点、生活形态、购买习惯、消费心理以、购买决策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确定他们的价值追求。攻战在于攻心,把消费者的心理了解了就进行市场定位。如果说产品利益确实不太明显,那着重研究竞争对手,看是否留给我们缝隙。

[/b]价值营销更在于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b]

以上所述内容是在于如何认识价值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2篇

概念是物理思维的细胞,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物理学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由物理概念组成的判断和推理的逻辑体系.由此可见,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是物理概念,如果把物理定律比作构成宏伟、壮丽的物理学大厦的支柱,那么物理概念便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砖瓦基石.所以说: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必然地物理概念的教学就成为物理知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完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正确科学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分析与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把新的物理概念与已有的物理概念进行联系与比较,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认识和理解刚建立的物理概念.在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程中,还要用到数学方法来表述物理概念.形成了初步的物理概念以后还要经过积极应用来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

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宏观层面,它是教学理念;另一个是中观(介观)层面,它是教学方法;再一个是微观层面,它是认知教学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不仅使认知心理学找到了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也使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更加接近教学实际的一次分化——认知教学心理学.认知教学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第一,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录或吸收;第二,学习依赖于知识,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第三,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境具有高度一致性.日趋成熟的认知教学心理学不仅为我们洞察知识和能力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及方法论框架,也为我们处置教学问题,造就人的各种胜任能力,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基础.学习效果好的应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寻出的通向良好学习效果的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方式.所以说物理概念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事实上,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的阶段,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严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讲物理概念,应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讲,讲怎样反复纠正错误的概念,现在的概念是什么,使学生懂得所学的东西、将来是要有发展的,不是死的.这样就把概念讲活了.否则,学生就以为物理概念是天经地义的、绝对不能破坏的,从而形成一种僵化的思想.事实不是这样,物理学永远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

2概念教学的程序

概念属于智慧技能,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

概念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表象—概括—定义—再认识—系统化.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习得.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知识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领会、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1感知阶段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把头脑中的各种感觉按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综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映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感知方式有两种:直接感知与间接感知.

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物理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

间接感知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两种感知方式应当相互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形成表象、观念.

2.2理解阶段教学

理解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它是指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质的特征,能够区分相似的事物,能够比较确切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属于抽象思维阶段.

2.3运用阶段教学

从教学目的讲,第一,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第二是解决物理问题形成的技能与技巧,发展学生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情景,把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意图,对物理问题进行抽象与类化,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物理表象,寻找物理量,运用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其次,运用数学进行解题,然后验证.

总之运用是由认知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经.

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速度和效率,同样,也达到巩固、深化、活化概念的作用.

综合上应当指出:以上三个阶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是相互依赖的、相互作用的.

3概念教学的注意事项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是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思维的起点在哪里?思维的起点正是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因为,概念是思维内容的基本单位,物理概念是揭示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2)许多概念是以一定的物理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这一概念又是其他概念的基础.这样可以说物理学大厦就是由一个概念建立在另一概念的基础上的概念建筑.如果某一概念掌握不好,势必影响后一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概念的学习中注意复习原来的有关概念.为新概念的学习打好基础.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需要两方面的准备,一是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能超前学习和讲完)

(3)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比如:根据效果相同来命名的物理概念:合力与分力,运动与分运动,平均速度,重心,热功当量,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平均值、有效值,等效电路,等效电流,等效电源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多种背景下的等效方法:等效力、等效运动、等效场、等效条件、等效模型、等效物理量、等效电源、等效电阻.

第3篇

【关键词】认知结构;概念流程图

学生的认知结构历来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Piaget认为认知结构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图式,认知结构的评量也被视为是学习者科学学习成果的重要的指标之一。根据安德森的认知神经理论认为,图式中节点越多,连接越强,图式内信息的稳定性和可获得性就越强。而且安德森提出,可以利用概念流程图来外显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个方法可以在访谈者最少的干预下,提供受访者认知结构的相关信息,台湾的Tsai和Huang认为“概念流程图分析法”能有效表征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够帮助研究者得到最多认知结构的相关信息。而台湾的吴颖p也利用该方法,发现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下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势。

虽然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者在探讨和研究科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科学学习成果的影响,然而,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以发现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成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却鲜有发现。因此,本研究旨在尝试利用“概念流程图分析法”了解学习者在学习后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表征展现,以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六年级三位各科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

1.2方法

课程内容采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按照正常进度教学,在完成《电能从哪里来》一课的两小时内,对3名学生进行测试。

本测试采用访谈记录法进行。测试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电能从哪里来》这课你能想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或内容?

(2)你还能补充的更加详细些吗?

(3)你所提到的那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可以用线将相应的概念之间进行连线。

根据学生的笔记进行整理、绘制流程图,并按照课程内容,解析前概念和课程概念,通过分析以了解通过正常的科学教学后,单元概念在学生大脑中的呈现情况,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及知识的建构过程,为教学提供参考。

2.结果与分析

2.1概念流程图的绘制

通过访谈记录绘制概念流程图,概念流程图严格按照学生陈述和记录概念的先后顺序进行绘制,每一条陈述内容前的数字代表该条内容的陈述顺序。在概念流程图中的“直线连接线”代表受访者的陈述内容的先后,也代表该条陈述在大脑中出现的先后;而“回归连接线”,代表概念流程图中相关陈述的连接。据此对这些学生的概念流程图进行数据分析。

2.2概念流程图的数据分析

概念流程图中的“直线连接线”代表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数量”,而“回归连接线”的数量代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情况”,而通过计算“直线概念复杂程度”,来表征学生大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其中直线概念复杂程度=回归连接线/(回归连接线+直线连接线)。此外,对概念流程图所提及的不同概念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概念编码表,进行分析。

3.讨论

3.1概念流程图的应用

概念流程图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知识是如何在学生大脑中建构的过程,利用概念流程图分析法可以第一时间将学生在课堂上建构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详细的表征出来,同时表征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优点在于能够发现较短的一个教学区间内,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避免了某一教学策略,在长时间应用后再行评价,对学生和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3.2概念流程图应用于学生的评价

研究发现,基于Anderson和Demetrius的研究而进行的概念流程图分析或许会更加准确的定位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3.3概念流程图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分析

基于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和课程概念的复述情况,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发现,在更多的拓展课程宽度的前概念和课程概念的掌握情况上却具有较大差异。从而我们可以精准的知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差异情况,换而言之,经过一堂课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知识的建构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状态都能清晰的看见。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利用概念流程图分析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将学生的认知结构外显,有利于清晰的洞察学生的认知结构变化,从而指导课堂教学,而且也更加精准的定位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Anderson, O. R.& Demetrius,O.J.A flow-map method of representing cognitive structure based on respondents’ narrative using science cont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93.30.95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