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关键词:学习小组;预习;互助解疑;训练;巩固;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61-01
3.1模式教学理论是在我校多年来教学模式老化、课堂效率较低的背景下,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情况,以我校为实践基地的高效课堂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习载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三有一不”(有指导、有巩固、有训练、一分钟都不能停)教学原则的进一步升华,是以课堂高效为宗旨,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让每位学生都高效、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效为目的。
一、“兴趣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各位任课教师每节课要具体落实“3.1模式”中的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因此,我就将本班学生以科目优势互补的原则(比如A同学的数学好、则在他/她的身边安排一个数学较差的);以座位集中的原则(一排两人、三排为一小组、组长坐中间);好中差平均分配原则(将本班学生根据学情分为好中差三等级并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组长负责制原则(将本班内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十位学生选为组长);将班内学生分为十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人。学习小组的建设特别是在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小组之间以每次的月考成绩做一评比,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制度。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3.1模式”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也有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有了这一环节,作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来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现自己的问题。有了这一环节,对于课堂的主导老师来说才能增加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从而提升课堂的高效。但怎样做才能使课前预习更有效呢?首先老师对学生要求预习的内容要具体、要预习到什么程度、量要适中,太少则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太多则学生无法完成,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关键的是老师一定要在课前跟踪检查,或让学习小组组长定时检查,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把它当做一种形式、敷衍了事。
三、互助解疑
互助解疑是“3.1模式”中的第二环节。小组成员将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到小组中来相互展开讨论,一方面即解决了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个人的问题在组内共享,如遇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解决。通过口头讲解、书面展示、黑板展示等形式互助解决,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在小组之间来回做宏观指导。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组长将组内共性的问题收集、统计,然后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加以整理,如有机会尽量在关键问题上加以点拨,给予机会启发学生自己动脑逐渐形成动脑的习惯,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在学生已经弄懂了的问题上无谓的浪费时间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岂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当然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知识点知识层次和框架的能力。同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讲解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以防好学生“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力求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五、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是“3.1模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一节课的有效巩固。首先老师要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训练题精心设计或挑选,而且还要在课前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设想,同时根据课堂中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组员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也可对达标训练题做一微观调整。达标训练也是把课外作业提前到课堂上,这样个体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小组和老师的帮助,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六、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是有效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所解决了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及时的加以巩固,同时老师要在已后的课堂上针对个性或共性的问题加以提问或以专题训练的形式加以巩固。看是否学生达到真正的巩固。从而将外在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学案;一轮复习;高效课堂
一、领悟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复习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通读,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努力构造知识框架,扫清知识死角,提高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规范解题的习惯。及时总结梳理做过的习题,从中悟出方法、技巧。通过习题练习达到巩固基本概念的目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明确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流程
就编写过程看:在集体统一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课前掌握的班级学生情况,重视个性化的发展,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研讨,切实提高学案的实效性。就目前看,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基本操作流程是: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学案。
就学案的形式框架看: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典例分析、变式练习、达标拓展、课后反思。
就学案的作用:体现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的作用;体现探究性,学案设计尽可能有提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体现层次性、阶梯性,小坡度、密台阶,注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学案设计具有变式练习、知识填空、举一反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握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原则
1、高效课堂对复习学案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求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案。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学生一片蓝天,创自主复习的学习环境。
2、一轮复习学案对基本知识的要求
一轮复习体现双基,学案要充分体现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梳理,通常采取问题式、填空式、图表式、图像式、知识框架等把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交流、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学案式一轮复习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高考说明,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提纲,学案要突出重点,力争形成知识网络,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有梯度,体现层次。
3、一轮复习学案设计中的典例剖析
学案中的例题要精挑细选,要有针对性、典型性、时代性、代表性,要能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一节课几个例题要统筹安排,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有体现。例题剖析要求教师精讲,重点剖析物理过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导作用,要系统、正确、快速、有效地传递物理知识和解题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剖析,领悟此类问题如何入手,如何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快速的解题,并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例题剖析、精讲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同学间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此过程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获取物理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的解题能力和解题习惯。其次,一类例题解答后要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用于学生巩固解题思路、方法或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变式练习设计要有台阶,有梯度,有变式。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练习实践解决问题,理解、体会、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
4、一轮复习学案学案教学中的达标练习
经过典例的精讲、变式练习的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有关的解题的思路、能力有所提高,在理清本节教学要求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小结本节知识,力争做到知识点一口清,此时应趁热打铁,及时推出达标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的达标程度,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测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迁移和升华。根据高考要求,结合学生能力,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当的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四、运用学案进行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思考
【关键字】数学课堂;多媒体;学习金字塔理论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工具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的确对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部分数学教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地位,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依然不高,这时常造成师生身心俱疲,收效甚微的结果。因而,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仍是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给力之处
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和工具似乎只有书本、黑板、粉笔和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这很难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数学图形间的变换和情境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深入到数学课堂,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动画演示、音乐或故事等,这样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不自觉的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换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师更方便、灵活的进行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观察所学知识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通过动手画、剪纸等活动来探索三角形的全等的条件,经常会出现测量的误差或者难以测量等困难,而通过教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较为形象直观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使教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来描述这些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负面影响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图片、动画和声音等,但是,如若使用的量过多过杂,则会导致一种“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将容易集中在动画、图片等上,导致对所学知识应有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播放速度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要快很多,一些教师注意不到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了“走马观花”,导致学生上课似乎都听懂了,课下做题做不来。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失去实质性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片以及勾股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等,本来这可以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这些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发现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是的”、“嗯”、“对”等的机械回答中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的一堂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虽是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时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也称为“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结论跟埃德加·戴尔的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学习金字塔(上图)揭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所能记住所学内容的量(平均留存率)不同。据图可知,学生通过听讲方式(最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通过阅读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10%;通过视听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20%;通过演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30%;通过讨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0%;通过实践方式学习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75%;通过教授给他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90%。
我们可以发现,两周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为被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听讲、阅读、视听和看演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三、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没有感官的参与就没有学习,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
合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的机会。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给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要谨记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只有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听、思和做等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必要途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主动的学习方式包括讨论学习、时间学习和教授他人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生互动平台,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而且时常还会有新的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适时适度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或合作者,数学学习多有抽象和难懂的知识,教师要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当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度的进行点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适时放手,与学生互换角色
学习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平均留存率高达 90%。由此可见,适时放手,让学生担当“小老师”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为保证数学课堂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培养学生担任“小老师”时,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题”,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并说出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题意、解答及拓展等方面的思考,实现在以生生互动为主的交流中完成目标的教学方式[2]。“说题”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它是做题的一种有效补充和丰富,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苏建强,“说题”,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 2 )。
作者简介:于莉,女,出生年1990年,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2011级研究生,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数学)
论文关键词:“破窗”理论;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学风建设
高考扩招后,高校的教学质量出现较多问题,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破窗理论中的“破窗”现象,任课教师虽然精心准备了课堂教学内容,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情况,如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等。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任课教师设计得好,还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破窗理论”的含义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这一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纵容别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和防微杜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理论的根源在于要掌握“源头”,控制“第一”,即第一块“被打破的玻璃”要及时得到修复,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玻璃”会接二连三地被打破,事态会越来越难被控制。由此不难发现,不良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一旦有人开了头,若不加控制,任其蔓延,则会诱发多数人的有意行为的发生,最终呈现出最大化的倾向,使管理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将这一理论和启示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破窗”现象
1.规章制度的“破窗”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保证高校各部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工作和学习秩序提供了保障。但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总会有些人想方设法钻管理制度的空子或漏洞,如旷课、考试作弊等。任课老师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制止这种行为,其他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加入“破窗”行列。如果任课教师执行不力,再好的课程管理规章或校纪也将会重蹈“破窗”的覆辙。
2.管理学生实践中的“破窗”
(1)不适应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入学后,在很多方面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尤其是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生上课睡觉、课堂上吃早餐、抄袭作业、不按时交作业、学习上提不起精神。学生由于入学后不适应高校生活或专业不对口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没有及时妥善解决这些小问题,就会使整个班级产生一种颓废的心理,就会使某些学生加入课堂教学管理的“破窗”行列,扰乱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2)说教为主,缺乏正面引导。现在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网络、外来文化、社会或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在行为、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烙印。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发展规律和对象特征的教育新方法,而不能单纯地以说教为主。
(3)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使其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工作人员要从源头抓起,即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而不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双困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逐年增多,贫困使一些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部分“双困生”产生了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经常逃课或对学生不感兴趣。对“双困生”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加强个性化指导,要尊重、信任、宽容和激励“双困生”,转变其自卑思想。
三、“破窗”理论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没有正常的课堂秩序,也就无从谈起好的授课质量。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可能造成一种暗示性的纵容,在无序和麻木的氖围下,导致学生道德失范、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甚至激化矛盾。要遏制与修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破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转贴于 1.加强学风环境的建设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高校的硬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高校的硬环境一般都较好。而软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大学的办学理念、学风、教风、校风,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由软环境所决定,硬环境中被破坏的“窗户”容易发现也能够及时修理,而软环境中被破坏的“窗户”则往往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容易立即修复,所以,积极地避免和及时地弥补软环境中的“破窗”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制定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管理制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讲、演、练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健全和完善课堂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是抑制学生“破窗现象”的根本保证。作为任课教师要结合课程性质制定该课程的管理制度,对第一个破窗者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在全体学生中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课堂规章制度,才能有效遏制“破窗”现象。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要和学生签订“合同”,例如迟到或旷课几次取消考试资格,对抄袭作业者予以处罚,对作业认真者予以奖励等,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在下一届学生中就会出现“破窗”问题。
3.有效执行规章制度
再好的制度,如果空置也是徒劳的,所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才是关键,不能让制度成为装饰。“破窗”理论对于我们教学上的启示是:制定良好的制度以后,要确保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而老师却视而不见的话,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学生在课堂上犯一点小错误,这门课的任课老师是许可的。这样一来,不当的课堂行为和违规的课堂行为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有序的课堂就会无序化。而无序的课堂管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能说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睡觉,而老师不去叫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戴着耳机听mp3、利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等,而老师不去制止,他的学习效率会如何?当然,要将制度的实施由始至终都完全做到一丝不苟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由于教师偏于教学而渐渐疏忽。但一定要做到开学初一到二个月坚持下去,并依据所制定的规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对违纪者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和纠正,必将事半功倍。
4.课堂教学的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任课老师要善于通过重视细节来抑制课堂教学中的“破窗”现象。“破窗”理论反映了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细节对事件结果具有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一件细微问题倘若不予重视,在它的激励或纵容下,也许将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所以,任课老师要重视细节的力量,细心观察,从小事入手,密切注意课堂细节,关注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动向,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逐渐严重之后才去制止。发现问题时要力争把事情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经常退到、旷课或上课说话睡觉的学生,找他们谈心,从根上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5.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破窗理论”揭示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和诱导性的道理,所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抑制“破窗”现象的条件。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要避免出现对学生成长构成威胁的“破窗环境”,尽量减少“破窗”的机会,加强校园的“软环境”建设,例如设立优秀学生表彰栏、优秀班级的标杆管理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我约束意识。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
高考复习参考资料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把握高考的大方向,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复习,最终达到高考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将最新、最有效的复习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是随心所欲或按部就班将别人的东西不分学情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搭建的平台才能构建基础知识网络,了解高考的具体要求,毕竟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没有时间和能力亲自去研究高考动向等深层次问题。好的复习资料最基本的要求是体现该省份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不同的学情。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高考教辅层出不穷,我认为这些资料在课堂教学时仅仅可以作为师生复习的参考书籍,如果把它们当成复习的全部载体,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些书籍根本就没有依据具体省份高考考试说明去编写,为了增强其市场占有力,却故意标上“某省专用”或“配套某版本”,但里面的具体内容很少能够体现该省份高考的核心,甚至对该省高考地理的考试形式和要求一窍不通。选用这样的资料,只能是低效徒劳的复习,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情绪。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还关注了学生的学,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智慧的传递,因此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能够提高复习效果,正确对接高考。
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精确瞄准高考原则
在内容编排上,一轮复习导学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按具体考点分课时编写并最终涵盖考试说明中所有考点。高考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级目标有具体的要求,尽管高考不能覆盖所有的三级目标,但在复习时还是要求考点全清,所以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要求覆盖所有考点,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在能力训练上,导学案的设计要瞄准高考能力要求,适时进行达标训练。高考不仅考查学科基本知识,同时更多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体现其选拔功能。所以,导学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专门的框体对本课时涉及的能力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近年本省和相关省份的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生本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对接高考,但最终要通过学生的使用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导学案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智力等具体学情。
高考复习,不同于新课学习,所以在基础知识梳理时更多的是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学生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向外扩展至新复习内容或拓展内容,切忌面面俱到。疑难问题、能力训练等内容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推进,由易入难,让学生在情感愉悦的同时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3.动态反馈原则
“人无完人”,导学案的编写虽然凝聚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但在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和课堂教学使用后师生仍然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要通过适时调整使导学案无论从内容还是能力培养方面都能更好地符合教学要求,成为建立在动态反馈基础上师生智慧的结晶,成为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主要结构
1.明确考点
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本课时考点,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在梳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洋流等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些较难的问题设计“动手构建”、“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地理原理本身出发,动手、动脑去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3.核心知识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对重点、难点知识和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通过文字分析、图表解读等形式理清考点核心知识,同时安排“对点检测”等环节,突破重难点,攻克核心知识。
4.技能训练
高考地理不仅涉及地理基本知识的考查,更侧重于对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每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一轮复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还要有计划地将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之中。
5.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高考试题是最有效的复习材料,也是高考复习的风向标,所以引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高考试题考查的角度、试题难易程度,提前感知高考,树立必胜信念。
6.考点达标检测
精选对应考点的经典试题,搜集最新模拟试题,整合后选择合适数量的题目,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达标训练,检测所学知识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试题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形式要贴近高考,内容要契合考点,同时关注最新的时事热点,发掘新闻事件中的地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应用。
7.考点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学习、课堂师生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以后,学生对本考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每一考点复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本考点思维导图或知识框图的形式,将分散的考点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绘制时注意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的前后联系。
8.自我反思、我的疑问
学生将课前自主复习及课堂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课堂教学师生活动环节分配,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步骤
首先,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本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分解考点,确定本课时复习内容。
其次,搜集与本考点有关的本省及相关省份的最新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最新模拟试题,研究高考命题趋势,确保导学案编写能精确瞄准高考,符合本省高考要求。
再次,翻阅相关复习资料,上网搜集本考点对应的试题、导学案、教案等,筛选有用信息存档留用,确保导学案能集百家之长。
第四,备课组教师集体分析讨论各版本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找出核心知识,整合教材,理清共同的知识点。从学生已学过这一角度出发,设计如何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技能等。
第五,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组内意见着手编写导学案。初稿完成后,备课组集体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修改,形成定稿。将导学案印刷,在一课时最后十分钟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并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交老师进行批改。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导学案相关内容或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继续根据自己的反思和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导学案作进一步修改。
五、结束语
构建高效课堂,精心编写导学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笔者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导学案,时刻瞄准高考、关注学情,将凝聚教师集体智慧的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载体和精彩的课堂预设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构建高中地理考点知识体系。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复习,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时师生活动能集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为构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效课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相较于内科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外科理论教学内容具有零散性特征,对学生知识学习体系的构建、外科理论思维的形成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外科理论教学中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较差,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课堂反馈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外科理论学习需求、学习特征等展开教学指导活动,能够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的课堂话语量,是高职院校外科理论指导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1 课堂反馈教学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的提升作用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对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 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外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相较于内科学知识,由于外科学知识点繁多且?论内容较零散,学生的实际理论知识掌握效果不佳[1]。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包括教材的选取,内容的选择、授课侧重点等等都由以教师全权安排与掌握,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多数不佳。即便当时课堂效果不错,也不能排除都大部分学生人云亦云的参与。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知识学习期间的应用,可以融入更多的案例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且自主收集与外科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的外科理论知识学习印象[2]。
1.2 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课堂交流
课堂反馈式教学法可以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其中,在学生外科知识学习期间,结合学生的思维现状、学习情况等展开针对性指导。教师作为思维的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交流。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等方式打造“互动型”的高职院外科理论知识指导氛围。通过实时课堂反馈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真实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存在的问题等[3]。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学生外科学知识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实施针对性外科学知识引导。
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根据实际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引导学生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真正体会到外科知识学习的乐趣,且不断增强学生的外科专业知识掌握能力。
2 课堂反馈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外科理论学习中应用的方式
2.1 提前告知课程内容,以便学生资料查询
在展开外科学知识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程的学习内容,以便于学生展开资料查询活动。
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资料查询的情况,清晰标注出自己理解的内容、未理解的内容等等。教师需要针对课前学生资料查询结果进行收集,且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2.2 展开案例分析活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课程教学期间,主要是针对前期所收集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安排,并结合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教学,发挥“因学而导”的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以骨折为例,学生需要分析骨折的发生原因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等,且可以提出“人体的骨主要包含哪几种类型?”、“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等问题。多媒体播放“骨折处理不当的视频”,且组织学生分析“可能会产生的二次损伤类型、并发症”等等。案例引入的方式下,学生能够结合案例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骨折知识的学习印象,且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个人经验,增加学生互动。
2.3 重视课后效果反馈,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课堂反馈教学法应用期间,需要重视课后效果的反馈,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错误之处展开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价值,不断完善外科学教学模式,提升外科学教学的质量。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习题、案例引入的方式,当堂检测学生的外科学知识学习情况,对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课后需要注意效果的收集,在课后由学对学生进行询问调查,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老师进行反馈。
1.1 小组合作学习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实现合作学习的关系和活动,绝大多数的学习小组由3到7名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学员通过共同的自主学习和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促进合作小组学员之间的课程知识学习的成长,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
1.2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利用固定的资源,而取得最大的收益.高效课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应当把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物理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利用课堂内时间,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增长.
1.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中物理小组组员,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课堂进行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用团队组员的智慧与个人知识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习小组中各个组员的物理成绩,提{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增强小组组员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实现物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高效教学策略.
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存在的问题
2.1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存在问题
虽然高中物理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中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偏低,导致学习效果偏低.针对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一,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员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组员与组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助;其二,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没能有效的规则和约束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问题讨论的有效性;其三,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不能更好的将问题与组员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与组建合作小组的目的相悖;其四,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学习的管理机制,合作学习目标并未实现;其五,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合作兴趣和保障,不能很好的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足.
2.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兴趣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兴趣,发现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并不高,绝大多数学生觉得高中物理较难理解和掌握,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自觉性偏低,并对物理知识学习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高中学习课业压力过大,再者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化,让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2.3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行为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较大,绝大多数学生在物理课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的预习,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单方面的听教师讲授物理知识内容,而当遇到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内容时,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及时提出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这使得物理相关知识的疑问从此产生,对后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对学生期望值过高,所布置的物理作业难度偏大,学生自身或小组都很难解答,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小组合作学的教学准备方面是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之前应当做的准备工作,以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1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组建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之前应当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成绩、学生的性格、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并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与此同时,通过采取自愿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意向调查,最大程度地以学生意愿为前提,分配并组建较为科学的、合理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2 明确规范合作小组规模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规范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各学习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每组人数大概规定为6人左右,座位方式采用前后各三名成员之间连在一起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和讨论.
3.3 进行合理化角色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应设置小组组长一名,主要负责营造本组学习氛围、检查组员学习情况和负责解答组员问题,如果小组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其他组员共同研究、解决,组员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学习模式.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形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学习对子,让合作学习更显灵活多变,合理化角色分工,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4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4.1 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当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重要的是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之前应当进行独立的物理知识学习和思考分析,不能让学生只一味的依靠其他小组成员来解决全部物理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应当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爱.
4.2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学会表达和倾听
开展物理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以外,还应当培养小组成员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与组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首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应当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充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是指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组长将本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平台,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与此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3 善于肯定,敢于质疑
在开展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让学生善于肯定,敢于质疑,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开展讨论,有利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某一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时,首先由各位组员进行发言,其次对每位组员的发言进行分析和辨别,最后大家通过肯定和质疑,判断出正确和错误的结果,达成共识并归纳出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大胆提问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4.4 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与竞争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的作用,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的合作学习关系和公平竞争关系,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小组组员的个人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高效的解决组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实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印象,进而让学生产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辅助小组组长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让小组中的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参与合作学习.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物理知识竞争,让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既紧张又愉快.
[关键词]人本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病理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51―02
《病理学》是一门概念多、内容抽象的形态学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最难学的学科之一。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为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达标,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学好病理学为基础,充分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拓宽教学空间,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统治教学讲台,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丝毫不能改变。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在讲台上虽然讲得丝丝入扣,但目中无人,忽视了“人”的存在,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虽然教学结构紧凑,样样俱全,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参与。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违背了“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学互动,知识自构,情感体验,乐学、创新”的素质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标志着教育改革由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改革,是教育观念的一次深刻革命。因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迫在眉睫。
2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结果。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乐学,自我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特征是:
2.1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创建一种生动、活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精神,挖掘他们的潜能;其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需要选择学习,体现了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2 体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媒体的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体现主体与客体、认知与情感、教与学、内部思维与外部活动的双向转化、多维互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的多维互动的过程。
2.3 强调情感体验乐学
创新教育是注重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悟、领悟、体验学习中获得新知,滋生学习的活力与灵性,进而达到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是培养“躯体、心理、智能、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呼唤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有美的享受,情感的共鸣。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强调情感体验乐学。这样教师由“要我教”变“我要教”: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学会”变“会学”。师生之间共同创造一个愉快求学、奋发上进的学习心理氛围。使师生之间能够分享经验和知识,能够彼此交流情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3 有效性教学策略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活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这块传播知识的主阵地,如何实现教学环节的最佳控制,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病理学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的存在,体会到课堂教学魅力之所在。
3.1 加强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注视过程,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课堂管理措施,实现有效性管理的前提。课堂观察的内容多,范围广。笔者主要对学生的听课情绪进行观察,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如讲课时观察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有分心现象时,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病理的微观结构放大,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听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2 注重情感对流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了愉快的情感,就会满怀激情去渴求知识,甚至创造奇迹。课堂情感对流就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反应,能及时选择恰当的处理办法,更好地控制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情感对流”又有“知识对流”,“知识对流”,通过“情感对流”来实现。因此,积极创建课堂教学“情感对流”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又一策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一片爱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把握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传播的张弛、快慢及其他有规律的变化。适当的课堂节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使学生感到获得知识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艰苦劳动。要保持良好的课堂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对全班同学进行“察言观色”,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设疑、诱导、点拨组织学生多向交流、多维互动。既能激发“”,也能留下“悬念”,既能“山重水复”中又“一村”之感,也有开凿水渠接纳百川之效。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4 病案教学
病案教学具有直观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病案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经过学生对该病案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使抽象的理论变为感性认识,再用感性认识去验证理论知识,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病案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和陶冶,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如联系实际,列举肺结核造成肺组织干酪样坏死,风湿性心脏病伴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展示不同肿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学生直接观察其形态、硬度、数目,“耳闻目睹”后,印象深刻。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论 评价体系 高职 英语课堂
公共英语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其有效性与学生英语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效性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必须引起重视。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费时多,收效低,处于无效或低效状态。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要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公共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督不到位;(2)评价标准单一,教师多依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教学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3)教师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彩,且没有落实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4)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评价的结果对于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没有明显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不大,评价意义缺失。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建立一个适合高职院校的具有多元评价主体、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切实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二、有效教学理论下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1、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有效性特点,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保证高职学校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又是学校所有活动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首先需要对教师的劳动成果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以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关心学生、更新教学思想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为重点的教师自评制度;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为重点的学生评价制度;以方法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等方面为重点的专家评价制度;以实践教学水平、学生操作能力、学生意志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为重点的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制度。
2.确定明确的评价目标。开展教学评价的目标是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能当作管理或者评优的需要。依据有效教学理论的目标性原则,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强调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的作用,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情况进行评定。
3.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自身评价需求的体系。当前的高职院校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专家评分,然而专家的主观因素会使评价的结果存在主观性,因此,需要创建创新有效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方法。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在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时,应当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集思广益的集体评分方法,不应当仅仅依赖专家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广大专业的评价机构、企业和教师的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代表学生的利益,企业和机构代表社会的利益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效利用机体评分的方法,不断对集体评分方式进行创新,齐心合作,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最终目标。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主体机制。多样的评价主体参与机制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职责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些技能的都需要由多样的评级主体来实现。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应该仅由一份成绩单来表示,它应当由各种评价主体机构共同参与。比如,教师的教学成果要经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方面完成;学生的能力评价要经过教师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来完成,不同的评价主体占到评价体系的不同比例。
5.构建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职业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和普通的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大量的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独特性,构建有力的评价指标当作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最终需求,提升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6.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评价的反馈,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显著,W生的评价反馈对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够认识到到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督促他们不断探索和提升,提高教学能力;学生也能意识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师生沟通,改进学习的方法。
三、小结
教师在教学中要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进行探索,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构建高效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惠敏侠.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研究[J].价值工程,2014,(07):237-238.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课堂问答效率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elation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Learning Theory to Improve Classroom Answers Effects
——Take High School Political Class for Example
Abstract Classroom Q & A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occur due to actual high school classroom, classroom Answers, the effect is not good. Behaviorism, cognitivism, humanism,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has a larger role in the revelation of these learning theories help us improve classroom Answers effects, and thereb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
Key words learning theory;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velation
课堂提问与回答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氛围、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等的重要作用。课堂问答效果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问答行为所收获的成效。在实际高中课堂中,课堂问答存在各种问题,如老师问题不明确、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学生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不仅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会妨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提高课堂问答效果是必要的。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观点与提高课堂问答效果有机链接,并从高中政治课堂的实践角度探讨了将这些学习理论融入高中政治课堂问答环节的一些方式、方法,以期提高高中课堂问答效果。
1 对提高学生回答问题自主性的启发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信、不敢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若教师处理不当,会导致课堂问答参与者只有少数成绩优异且愿意展示自己的学生,这会影响课堂整体氛围,让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违背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主性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倡导情感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对学生抱有真诚态度。在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一些及时、诚挚的鼓励,培养学生在课堂问答过程中的安全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主性。例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可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如“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人人平等,同学们也要努力抓住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促进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高中政治老师在请同学归纳联系的含义时,可自己先举例说出生活中联系的例子,如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联系、季节与植物的联系等,由此拓宽学生思维,再让学生举出联系的例子,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联系的含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回答问题自主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两方面都切实提高了课堂问答效果。
2 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启发
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在问答过程中会出现不理解、不能回答老师问题、语言组织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观点的情况,此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提高课堂问答效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实现的。因而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主动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思路时,教师应该将问题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此启发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出问题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似性、参考性的学习内容。如在高中政治课中,在回答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方法论时,教师可提醒学生参考已经学过的联系观的方法论结构,依据联系观的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得出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教师应有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接受是指教师要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成功时的惬意。罗杰斯常用“移情的理解”来说明理解,即“换位思考”,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想来“框套”学生。在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表现出畏惧犹豫时,教师不应表现出烦躁或者直接让学生坐下,而是应该让学生不要着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的原因,再进行引导。如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让学生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释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而学生无法回答时,应该先考虑学生是否不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或是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引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这说明了学生探索的重要性,体现了学生思考与教师引导的关系。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将程序学习的处理直线式与分支式。在教师提出多个渐进式问题时,学生若顺利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继续进入下一问题,若学生无法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就给予提示,然后继续进行问答。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教师根据书上食用西红柿最后说明西红柿无毒的例子提出问题:(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2)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想一想,人的正确意识是从哪里来的?这三个问题就是渐进式问题,当学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按直线式进入第二个问题,随后进入第三个。当学生无法回答出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就应提示学生阅读材料找到信息,由此进入第二个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总结材料中不同例子,归纳出材料启示,由此进入第三个问题。
但是采用这两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提示要适度,不要自问自答,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错或回答的不是自己期待答案时,就会武断地打断,然后自行回答,或者是忽视学生的提问与反问。这样会让课堂都是教师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得到尊重,不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对问题难以形成系统综合的看法,独立性也得不到锻炼,将会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3 对教师给予学生回答情况评价的启发
在课堂问答过程中,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可能完全回答正确,也有可能完全回答错误或是回答不完整,此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
人本主义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特别关注师生关系的品质。这在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直接给予“你完全跑题了”、“不用回答了,先坐下”等消极评价,甚至专门针对成绩差、上课没认真听讲、开小差的学生,在其不能回答时,给予批评、讽刺等评价。这些消极反馈,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降低学生交流愿望。所以,在给予学生回答情况评价时,要避免使用消极的评价,而代之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学习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时,学生回答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但是没有答出还要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时,教师首先应要肯定学生对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理解,然后在指出学生认识不足之处。在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鼓励表扬,但教师也应注意,鼓励与表扬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要过于笼统,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哪里做得好,应坚持,哪里做得不足,应改进。如高中政治课中,学生正确举例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后,教师应给予肯定,然后就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有针对性、贴近生活实际、易于理解等方面作出具体评价。
4 对处理问答结果的启发
课堂问答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知识信息,特别是在正确完整的答案中常常有着教学的重点以及知识的结构条理。因而教师不应在教学问答过程结束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应对问答结果有一定强化。
行为主义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强化是成功的关键。在课堂问答过程中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刺激,给予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答。如当学生无法回答出联系的三个特性时,教师可说出多个生活中联系的例子,提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联系,引导学生答出联系具有普遍性;由人不能让河水向西流、太阳从西边升起,提示学生联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引导学生答出联系具有客观性;由事件到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陷入政治僵局,两国人民关系僵化,提示学生联系具有多样性。对于教学重点的问答,在学生回答出完整答案后,老师可再次强化,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认为教学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一理论对连续性、渐进性问答有所启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前一结果可以加以利用,将其作为问题回答的基点。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强化问题答案,为之后的教学问答环节做好铺垫。
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以上是笔者总结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提高课堂问答效果的启示,希望对这些学习理论的研究探索有助于我们切实提高课堂问答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那么,小组合作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基于目标意识的课前准备
1.优势互补,分工明确
在高中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中,小组合作讨论法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布鲁纳小组规模研究的经验,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6~8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合作小组构成要注意优势互补,分工明确。
我每次带一个班级,在分组之时,每个小组都要集体协商各组的月度目标、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这样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接下来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行轮番而治: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都得到体验磨砺,从而变革行为、实现发展。
2.精心设疑,目标引领
教师可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和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例如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一课,我提前在学生中做了“民意”调查,问他们“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投票结果――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议会等名列前茅。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关注的热点,我将教学内容细化为三个小课题,如议会的由来、变革的政治前提、权力的转移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组成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就搜集、分析、综合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基于民主、互动的课堂展示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氛围
经过精心的课前准备,讨论课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就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疑问(质疑),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释疑)。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与别人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例如在学习必修三《》一课时,我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西学组和传统组),通过“文化魅力串串烧”“思维观点碰碰撞”等环节,将教学内容渗透在竞赛、辩论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这样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及情感,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3.基于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的思考时间。
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说话”为“交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如在讲授《1787年宪法》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华盛顿,美国会走向民主化吗?我首先肯定他敢于大胆设疑的精神。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历史的本质属性,我就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从美国是移民国家、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两面性等多方面因素去考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发现,原来美国的强国之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必然性,真正做到了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基于系统学习的课外延伸:直面问题,变革行为
讨论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抽出相应时间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史书、撰写历史小论文以及举行演讲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更动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这样,课内与课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有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见,课后活动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以史鉴今”的作用,成为历史课堂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高效教学;理论学习;学生为本
为了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进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积极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活动。对于高效课堂,我的理解是:学生在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而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最根本的方法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解惑,教师真正起到组织、引导、解惑的作用。就是说,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此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就结合我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很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写;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堂总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不高。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的教学现状,真正认识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探究、解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达到互助互学、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坚信课堂高效,克服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偏见或误解
高效课堂实施之初,一些老师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比如:让学生自己学,能学会吗?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有这个能力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且课堂展示,这不是给了学生玩耍和说闲话的机会了吗?课堂教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时间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还有课堂交给了学生,老师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活动之初困扰着大家。但通过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才发现老师的担忧是多余的。首先,高效课堂教学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质疑、探究、解惑,而不是教师把课堂全部交给了学生,教师在一边看热闹。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绝不是“自由市场”,而是在教师有序、有效的组织、引领下进行的,就是说,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着。第三,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讨论,并积极各抒己见,并不是让学生围在一起玩笑。第四,学生动起来了――动手、动口、动脑,课堂学习求知的氛围就越浓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提高了,这样的课堂学习只能节省时间,绝不会耽误时间。而且,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
三、灵活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教学真正有实效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课堂教学虽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同样有模式可循,只不过我们教师不要死搬硬套、不知变通。我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一套教学模式。首先,安排好课前预习工作,先学后教。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预习案,学生针对预习案,先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授课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即预习案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教学中有的放矢。第三,学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第四,小组合作学习:针对预习案中布置的问题,交流自己课前理解分析的结果。大家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第五,当堂展示:小组推荐发言人,陈述本组的观点,各组互相补充。展示分口头陈述、上台板示、投影或幻灯片演示。第六,学生点评:小组展示完之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上台点评,如评价书写情况、答题结果等等。第七,教师点评、点拨、解惑:教师针对学生展示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尤其针对一些问题较多的、争议较多的、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做详细周到的讲解。第八,巩固测试(堂清训练):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适当安排点题,进行巩固训练。
四、以学生为本求高效,防止高效课堂教学走向极端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的目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课堂教学有没有实效,要看这节课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学生有没有在老师的引领下真正去主动质疑、探究、解惑,学生是不是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掌握了得到知识的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一句话,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求高效。我们不能为了高效,而盲目地搞花样、走形式,更不能盲目追风而不顾学情地搞“”。对此我个人认为:开展这项活动,一定要防止走向以下极端:一是防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教师成了“一边站”;二是防止教师不去引领、指导,任由学生陈述展示;三是防止课堂无秩序、无纪律,课堂变成“乱堂”。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小组点评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引领,让学生活动有序起来;四是防止只图课堂热闹而忽略学习实效;五是防止课堂讨论学习无深度、无广度。六是防止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方法的指导。
总之,让课堂教学有实效且高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共同追求。全国各地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还在继续,我相信这项活动一定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全新的、有效的变化。我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投身到这项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让我们的每节课都能真正高效起来。
一、工作目标任务
(一)抓好常规教研,促进教学进一步规范。
1、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研员对常规业务的指导能力,加大检评指导力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学习市教学策略,领会策略的精神实质,指导教师,使之提高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学科研讨活动,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我镇网络交流平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施行网上交流,实施网上“问题教研”;开展实践性作业创新活动,规范作业设置,创新作业形式,使之更具有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实践,快乐创新。
3、继续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指导课等活动,加强教师互动评课活动,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督促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4、做好教学质量的调研和检测工作。本学期教研室将继续加大对全镇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和调研活动,及时分析检测结果,对出现的问题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方案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好晨读和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抓好学生蓓蕾读书和个性特长发展培训(写字、英语口语、实验、信息)等工作。
(二)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本学期继续在语数两科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认真组织教师科学的设计预习提纲,使预习提纲成为指导学生自学的好帮手;改变教师观念,学生能自行获取的知识放给学生,教师应讲的是学生不理解的或是本课的重难点,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多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帮扶与激励共施,使学困生觉得学习更容易。
6、教研员要坚持深入课堂,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度,要多上实践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互动评课,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研队伍。
7、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业务讲座、示范课、外出学习、理论学习和考核等培训活动,多渠道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增强全镇教学研究能力。
8、继续开展双周教育故事交流活动。通过一个个生动鲜亮的教育故事让每一位老师都分享着其中的经验,引发教师的思考,体会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碰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教干和青年教师在博客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师撰写教育故事上交镇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网站公开发表,供大家交流。同时每月由教研室牵头向全镇教师推荐一例学习材料,由各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撰写学习体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9、借助“农远工程”平台,提升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弱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着力解决这些弱科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及时将教研信息、先进理念、优秀课堂等农远资源传送给一线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对教干和青年教师的博客使用管理,及时总结通报,定期举行优秀博文评选活动,编写博客文集。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县市网络教研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博客平台的积极作用。
11、继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向教师推荐部分经典名作或教育教学类书籍供教师阅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督促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把理论学习搞扎实,改变过去为了迎检而进行应付的现象,让理论发挥作用。同时定期进行教师理论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评估,对参加县理论知识竞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12、加强对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开题的课题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强化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认真组织课题研究人员科学试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做到研究出成果。杜绝课题研究走形式做法。
二、具体安排
八月份:
1、进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理论知识培训。
2、组织好课改年级参加课程改革培训学习。
3、组织教研员参加县组织的教研员考核工作。
4、参加县组织的乡镇教研员、小学教导主任培训。
5、举行新分配教师业务培训学习。
6、召开教导主任会议,布署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蓓蕾读书经验交流会。
2、教研员活动周。
3、安排语数预习提纲设计活动。
4、语数英教研员示范课观摩。
5、实践性作业设计活动。
6、组织出版博客文集。
7、布置教师读书活动、每月一荐活动。
8、“高效课堂”调研活动。
十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课堂达标活动。
2、举行教师理论知识竞赛。
3、调研各学校“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
4、“高效课堂”经验研讨会。
5、迎接县“百人听课团”课堂教学评估工作
6、教学常规半学期调研、检评。
7、参加全市小学数学第十届年会。
8、名师、专家课堂教学观摩。
9、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培训指导。
十一月份:
1、教师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案例评比。
2、迎接县教学工作专项督导。
3、调研各学校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
4、迎接县评估验收第二批星级教研室,复验第一批星级乡镇教研室工作。
5、讲故事比赛。
十二月份:
1、考查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笔试、技能)。
2、教学常规检评。
3、城乡分片联研“手拉手”活动。
一、工作目标任务
(一)抓好常规教研,促进教学进一步规范。
1、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研员对常规业务的指导能力,加大检评指导力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学习市教学策略,领会策略的精神实质,指导教师,使之提高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学科研讨活动,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我镇网络交流平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施行网上交流,实施网上“问题教研”;开展实践性作业创新活动,规范作业设置,创新作业形式,使之更具有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实践,快乐创新。
3、继续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指导课等活动,加强教师互动评课活动,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督促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4、做好教学质量的调研和检测工作。本学期教研室将继续加大对全镇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和调研活动,及时分析检测结果,对出现的问题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方案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好晨读和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抓好学生蓓蕾读书和个性特长发展培训 (写字、英语口语、实验、信息)等工作。
(二)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本学期继续在语数两科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认真组织教师科学的设计预习提纲,使预习提纲成为指导学生自学的好帮手;改变教师观念,学生能自行获取的知识放给学生,教师应讲的是学生不理解的或是本课的重难点,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多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帮扶与激励共施,使学困生觉得学习更容易。
6、教研员要坚持深入课堂,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度,要多上实践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互动评课,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研队伍。
7、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业务讲座、示范课、外出学习、理论学习和考核等培训活动,多渠道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增强全镇教学研究能力。
8、继续开展双周教育故事交流活动。通过一个个生动鲜亮的教育故事让每一位老师都分享着其中的经验,引发教师的思考,体会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碰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教干和青年教师在博客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师撰写教育故事上交镇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网站公开发表,供大家交流。同时每月由教研室牵头向全镇教师推荐一例学习材料,由各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撰写学习体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9、借助“农远工程”平台,提升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弱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着力解决这些弱科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及时将教研信息、先进理念、优秀课堂等农远资源传送给一线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对教干和青年教师的博客使用管理,及时总结通报,定期举行优秀博文评选活动,编写博客文集。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县市网络教研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博客平台的积极作用。
11、继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向教师推荐部分经典名作或教育教学类书籍供教师阅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督促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把理论学习搞扎实,改变过去为了迎检而进行应付的现象,让理论发挥作用。同时定期进行教师理论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评估,对参加县理论知识竞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八月份:
1、进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理论知识培训。
2、组织好课改年级参加课程改革培训学习。
3、组织教研员参加县组织的教研员考核工作。
4、参加县组织的乡镇教研员、小学教导主任培训。
5、举行新分配教师业务培训学习。
6、召开教导主任会议,布署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安排。共2页,当前第1页12 九月份:
1、蓓蕾读书经验交流会。
2、教研员活动周。
3、安排语数预习提纲设计活动。
4、语数英教研员示范课观摩。
5、实践性作业设计活动。
6、组织出版博客文集。
7、布置教师读书活动、每月一荐活动。
8、“高效课堂”调研活动。
十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课堂达标活动。
2、举行教师理论知识竞赛。
3、调研各学校“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
4、“高效课堂”经验研讨会。
5、迎接县“百人听课团”课堂教学评估工作
6、教学常规半学期调研、检评。
7、参加全市小学数学第十届年会。
8、名师、专家课堂教学观摩。
9、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培训指导。
十一月份:
1、教师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案例评比。
2、迎接县教学工作专项督导。
3、调研各学校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
4、迎接县评估验收第二批星级教研室,复验第一批星级乡镇教研室工作。
5、讲故事比赛。
十二月份:
1、考查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笔试、技能)。
2、教学常规检评。
3、城乡分片联研“手拉手”活动。
4、迎接县教育局年终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