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关键词:学习小组;预习;互助解疑;训练;巩固;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61-01
3.1模式教学理论是在我校多年来教学模式老化、课堂效率较低的背景下,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我校生源实际情况,以我校为实践基地的高效课堂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习载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三有一不”(有指导、有巩固、有训练、一分钟都不能停)教学原则的进一步升华,是以课堂高效为宗旨,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让每位学生都高效、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效为目的。
一、“兴趣学习小组”建设
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各位任课教师每节课要具体落实“3.1模式”中的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因此,我就将本班学生以科目优势互补的原则(比如A同学的数学好、则在他/她的身边安排一个数学较差的);以座位集中的原则(一排两人、三排为一小组、组长坐中间);好中差平均分配原则(将本班学生根据学情分为好中差三等级并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组长负责制原则(将本班内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十位学生选为组长);将班内学生分为十个学习小组,每组六人。学习小组的建设特别是在互助解疑的一个重要组织环节。小组之间以每次的月考成绩做一评比,并辅以相应的奖惩制度。班级“兴趣学习小组”的建立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3.1模式”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也有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有了这一环节,作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来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现自己的问题。有了这一环节,对于课堂的主导老师来说才能增加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从而提升课堂的高效。但怎样做才能使课前预习更有效呢?首先老师对学生要求预习的内容要具体、要预习到什么程度、量要适中,太少则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太多则学生无法完成,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关键的是老师一定要在课前跟踪检查,或让学习小组组长定时检查,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把它当做一种形式、敷衍了事。
三、互助解疑
互助解疑是“3.1模式”中的第二环节。小组成员将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到小组中来相互展开讨论,一方面即解决了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个人的问题在组内共享,如遇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解决。通过口头讲解、书面展示、黑板展示等形式互助解决,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在小组之间来回做宏观指导。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组长将组内共性的问题收集、统计,然后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加以整理,如有机会尽量在关键问题上加以点拨,给予机会启发学生自己动脑逐渐形成动脑的习惯,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在学生已经弄懂了的问题上无谓的浪费时间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岂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点拨方法与思路。当然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知识点知识层次和框架的能力。同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讲解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以防好学生“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力求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五、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是“3.1模式”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一节课的有效巩固。首先老师要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训练题精心设计或挑选,而且还要在课前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设想,同时根据课堂中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组员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也可对达标训练题做一微观调整。达标训练也是把课外作业提前到课堂上,这样个体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小组和老师的帮助,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六、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是有效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所解决了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及时的加以巩固,同时老师要在已后的课堂上针对个性或共性的问题加以提问或以专题训练的形式加以巩固。看是否学生达到真正的巩固。从而将外在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学案;一轮复习;高效课堂
一、领悟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复习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通读,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努力构造知识框架,扫清知识死角,提高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规范解题的习惯。及时总结梳理做过的习题,从中悟出方法、技巧。通过习题练习达到巩固基本概念的目的,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明确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流程
就编写过程看:在集体统一备课的基础上,通过课前掌握的班级学生情况,重视个性化的发展,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研讨,切实提高学案的实效性。就目前看,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基本操作流程是: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学案。
就学案的形式框架看:复习目标、基础知识回顾、典例分析、变式练习、达标拓展、课后反思。
就学案的作用:体现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的作用;体现探究性,学案设计尽可能有提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体现层次性、阶梯性,小坡度、密台阶,注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学案设计具有变式练习、知识填空、举一反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握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的编写原则
1、高效课堂对复习学案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求是“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求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案。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过程还给学生,还学生一片蓝天,创自主复习的学习环境。
2、一轮复习学案对基本知识的要求
一轮复习体现双基,学案要充分体现基础知识的再现和梳理,通常采取问题式、填空式、图表式、图像式、知识框架等把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交流、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学案式一轮复习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高考说明,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提纲,学案要突出重点,力争形成知识网络,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有梯度,体现层次。
3、一轮复习学案设计中的典例剖析
学案中的例题要精挑细选,要有针对性、典型性、时代性、代表性,要能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一节课几个例题要统筹安排,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有体现。例题剖析要求教师精讲,重点剖析物理过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导作用,要系统、正确、快速、有效地传递物理知识和解题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剖析,领悟此类问题如何入手,如何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快速的解题,并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例题剖析、精讲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同学间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此过程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获取物理知识,并形成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良好的解题能力和解题习惯。其次,一类例题解答后要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用于学生巩固解题思路、方法或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变式练习设计要有台阶,有梯度,有变式。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练习实践解决问题,理解、体会、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
4、一轮复习学案学案教学中的达标练习
经过典例的精讲、变式练习的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有关的解题的思路、能力有所提高,在理清本节教学要求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小结本节知识,力争做到知识点一口清,此时应趁热打铁,及时推出达标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的达标程度,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检测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迁移和升华。根据高考要求,结合学生能力,针对本节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当的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四、运用学案进行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