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企业调研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就业紧张局势下产生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就业市场的紧张局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恐惧心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对于他们而言,离开学校是起点,也是他们肩负养家糊口使命的开始,如何找到一份满意而又薪资不错的工作,是他们在毕业前的奋斗目标。然而大部分同W由于缺乏对职场的了解,害怕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压力与担忧一直伴随着他们,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就业过程中,这一部分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甚至不寝不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端正心态找到好的工作。
2.盲目从众心理。就业过程中的随大流心理,是非常常见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想找什么工作,于是干脆跟着其他人一起,看其他人在哪些公司投递了简历、参加哪些公司的面试,缺乏自己的想法和准备。对于这一批同学,因为缺乏主动性和规划性,他们总是急匆匆的准备简历和面试,面试过程中也回答不出令面试官满意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即便有一小部分的幸运儿可以找到工作,但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对所找工作的认知,这些同学也容易轻易离职。
3.自负挑剔心理。对于一些就业地区偏僻、就业环境差、薪资不高的职位,有一部分专业知识并不扎实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了四年大学,不应该将就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应该要寻找各方面条件都达到自己需求的公司来投递简历。这部分同学在这种挑剔自负的心理状态下,无形中就缩小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导致自己获得面试的机会大大缩水。
4.自卑孤独心理。对于一些家庭贫困、专业成绩并不太突出的同学而言,他们与自负的同学相比,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状态。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家境贫寒,从小缺乏锻炼,在面试场合胆怯不敢表达自己;而有的同学觉得自己专业基础不扎实,面试的时候底气不足,面试时不敢表现自己的其他方面,这些同学在遭遇面试失败时候,非常容易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沟通,容易导致自己陷入一种心理困境,无法调整状态重新去找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1.教育体制的相对滞后。从大的环境上来说,大学的专业教育是相对固定的,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还是教材设置,这些设置都不可能随时更换,然后市场这种大的环境却是风云变幻的,这就导致了高校的教育体制对于市场而言,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对滞后。如果在课程教学上,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把握这些变化,将导致教学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与市场的需求脱离,这就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市场所要求自己具备的专业结构知识,容易影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
2.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的用人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基础知识上,而是扩大到了求职者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资质、领导力、人际关系等方面。正是这种高标准,导致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容易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求职障碍,从而产生众多的心理问题。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高校虽然对大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有些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课程设置的效果并不显著。另一方面,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比较短暂,学生在课程中的受益较少,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课程结束之后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便有了初步的规划,也很少有学生会坚定去执行。除此以外,高校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不能给学生形成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而言,无法辨别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适合的工作,容易在就业的过程中形成盲目、从众和迷惘的心理状态。
4.缺乏专业认同。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自己自主选择的,而是听取了家长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失去兴趣,甚至厌倦自己的专业,无法对自己的专业形成较高的认同感,更不会积极主动去研究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这样一批同学,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就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水准,难以找到好的工作,容易在就业障碍下产生自卑的心理。
5.缺乏就业指导。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主要给学生介绍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求职问题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有些问题学生自己也无法解答。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更不能替代具体专业方向的人力资源专员,因此学生在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情况下,不能很好的总结求职经验,容易在求职障碍下产生心理不适。
6.缺乏就业心理疏导机制。大学生找工作都是自己投递简历、参加面试,面试的结果也不会及时反馈到学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容易被忽视,一旦缺乏这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排查机制和心理反馈机制,不能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开导,容易在就业障碍中产生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对于市场的千变万化所导致的专业滞后性问题,可以通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的变化来进行弥补。教学改革是教师肩负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为人才市场和学生之间搭建着重要的桥梁,通过适时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争力。
2.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给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专长讲座,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获取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形成对个人有益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里需要为自己未来求职准备哪些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与专业对口的人力资源人员,让他们给学生讲解求职过程中,人力资源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告诉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去准备;与此同时学校和学院也可以积极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就业动向。
3.开展应聘模拟训练,提高求职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应聘模拟大赛,全程模拟应聘过程,让学生了解整个求职过程,通过投递简历、多种类型的面试,让学生对求职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提高学生求职技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4.健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反馈和排查机制。为了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需要健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咨询机制,加大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排查和心理咨询力度,形成班级――班主任――学院――学校的心理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应届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学校和学院也可以开展就业心理问题的专场讲座,给学生介绍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心理不适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结束语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作出努力,既要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也要培养学生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和职场适应能力,只有多维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他们才会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吴新中.大众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
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
1.1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
1.2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
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
1.3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
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
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原因分析
2.1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
2.1.1焦虑心理。
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
2.1.2抑郁、畏难心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1.3自卑抱怨心理。
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2.2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知识转化率低。
目前,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2.2.2就业理念滞后。
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2.2.2.1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
2.2.2.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
2.2.2.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2.3就业的客观因素
2.3.1全国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1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3.2对薪酬有所期望。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09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
2.3.3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
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
3.1心理适应模式
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
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
3.1.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气质、性格)、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又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
3.1.2有助于客观认识当前社会。
大学毕业生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状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等等。对这些社会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
3.1.3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建立新型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尽最大的努力。要从长远目标着手,积极谋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理想职业,学会调整心态和目标。
3.2就业新模式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我也对已经毕业的2008届毕业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
1.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
A.基础理论 B.专业知识
C.实践环节 D.自我总结经验
2.您认为在学校最需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
A.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B.掌握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C.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D.提高综合素质
3.您认为学校在课程设计哪些方面应该特别加强?( )可多选
A.专业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外语课程 D.计算机课程
E.人文艺术课程 F.人生指导课程
G.社会实践活动 H.体育课程
4.对已经走上社会的您来说,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A.很大,不可缺少 B.一般,稍有作用
C.不需要,浪费时间
5.在过渡阶段,您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什么?( )限选三项
A.交际能力 B.组织能力
C.口才 D.协调能力
E.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F.创业意识和能力 G.都不需要
根据问卷调查,凡是有关实践的选项比例都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很重要。虽然学校有社会实践课,学校在就业之前有实习,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实习显然是不够的,时间上也过于紧张。跟真正工作相比,显得作用甚微。社会实践应在同学们专业明确的情况下开设。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
3.2.1建立产学合作运行的长效就业机制。
所谓产学合作,即产业与学习相结合,学院对专业建设与产学合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院成立产学合作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院产学合作和专业建设的决策与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产学合作方案”。各系按专业(群)聘请行业知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产学合作、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就业机制。然后,拓建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学习技能,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拓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以职业为导向,准确定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转贴于
3.2.2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院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每学期企业都定期派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我校学生授课,做到了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性教学资源问题,也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3.3开设应届毕业生公务员适应培训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公务员”一类的职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公务员”考试培训已开展得相当成熟,但入门以后的适应性培训还是所见不多。所以,学校应当开设“公务员”类的机关事业单位适应性的培训,一方面使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思考“公务员”等一类职业是否适合他们,避免盲目追风。第一,就需要加强岗位专业技能的培训,熟悉公务员等类的工作的特殊性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加强应届毕业生公务员的职业认知。高校针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职业认知模糊、职业定向不清的情况,在他们上岗前每人分发一份关于他们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清楚界定和详细规定他们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拥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等,使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对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3.2.4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开辟学校“创业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即是让你明白毕业后你适合去做哪些事情。在此基础下,学校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所长,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业”。如温州城市学院创业园就是在学院提供场所等优惠政策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音乐、服装、手工等工作室,除了面向学院内部外,还面向社会,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中的心理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7-149.
[2]姚庆斌.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首都医药,2008:13-14.
[3]邓碧会,邓维.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67.
[4]周春开.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J].教育与职业,2003,(5):47.
关键词: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全国性、全省性、全院性大学生创业比赛,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特别是通过向在校学生征集创业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兴趣,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
【关键词】大学生 胜任素质 创业能力 提升路径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试图利用大学生自身的优势通过创办大量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大学生本身具有社会经验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领导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非常小。因此笔者认为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创业者的激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创业者的能力。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创业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创业能力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89)认为创业人员应该具备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等。陈秀珍(2007)认为创业能力由创业认知能力、创业自主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创业竞聘能力、社会能力组成。余可发(2008)认为创业能力由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能力组成。
笔者运用胜任素质模型设计了20个影响创业能力的因素,并将这20个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因子,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
变量说明与数据描述
样本来源与特征数据描述。笔者以成都市创业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调研数据。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8份,有效率为88%。
由样本特征数据可知,男性的创业比例(73%)明显高于女性创业比例(27%)。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女性更倾向与安稳工作的心理特性相符。高职高专类和本科生(38%)的创业比例要高于研究生(13%)的创业比例,这与我国大学生创业多为生存型创业,创业风险高、收益低的特性有关。理工类(44%)和管理类(28%)大学生的创业比例要明显高于人文类(11%)和经济类(9%)大学生的创业比例,这说明理工类和管理类大学生所学知识更适合于创业。
创业能力调研结果分析。基础问题分析。在创业导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基于兴趣创业的比例(48%)高于基于财富(24%)和社会地位(13%)创业的比例。由此可见相当部分大学生进行创业是为了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并非单纯为了挣钱或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创业资金来源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基于合资(36%)和自有资金(28%)创业的比例高于基于国家贷款(5%)创业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创业一般为小成本、生存型创业,所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少,通过合资与自我融资可以满足企业初创期的资金需要;二是申请国家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通过率低,很多创业大学生不愿申请国家贷款。
在创业项目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基于启动资金少(37%)创业的比例高于基于基于专业(26%)和热门行业(20%)创业的比例。这说明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考虑的第一要素为资金,其次才是自己的专业和市场。在创业盈利状况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利润率在20%以上(28%)和10%以上(16%)的比例要高于负利润(13%)的比例,这说明大学生创业领域多集中在盈利水平高、规模较小、进入门槛低的行业。在创业瓶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缺乏社会关系(40%)、资金不足(33%)、缺乏人才和技术(33%)、经验不足(30%)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
创业能力测评指标构建。笔者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和问卷法,运用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创业能力的20个影响因素划分为5大因子,以此来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指标。
估计结果
为了对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因子重要性进行排序,笔者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数据求得回归方程为:
Y=3.318+0.513F1+0.282F2+0.324F3+0.338F4+O.28F5
其中F1,F2,F3,F4,F5分别为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决策影响能力。其中可决系数为0.581,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555。对方程整体检验的F统计量值为21.927,说明方程在整体上显著水平很高,很好地拟合了样本。
由F1,F2,F3,F4,F5的系数可知,五个因子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领导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决策影响能力,且领导沟通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四种能力。这说明作为创业者,一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领导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具备比较均衡的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决策影响能力。
提升路径
树立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一是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创业的冲动,我们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冲动,并把这种创业冲动转化为自主创业的意识。如通过学校社团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积累创业经验。
二是要塑造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需要从领导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决策影响能力五个方面入手,而根据每种能力对创业能力影响力度大小的不同,在塑造的过程中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首先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一个合格的创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说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有比较大的几率获得创业成功。其次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抗击挫折的能力、一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清醒认识事物的能力等。
加强自主创新教育。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创业培训内容。对创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归口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和培训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素质和创业能力。培训内容应涉及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知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包括毅力、人格、眼光等方面的培养。创业知识素质包括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培养。
采取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培训方式。首先,政府部门可依托学校、社会机构和企业,邀请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企业高管和创业者代表组成强大的师资阵营,开设工商管理课程。其次,组织内容丰富的创业专题讲座,培养创业者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三,组织实地参观和实例观摩,让创业者积累经验。第四,定期举办创业者和企业家论坛,针对创业环境和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第五,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开展社会化、网络化的辅助教育培训模式。
设立创业培训基金,建设创业培训基地。建议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和创业培训基金,或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各类创新基金、各类就业基金等渠道中明确划出一块,专门用于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
[关键词]成功创业;大学毕业生;成长轨迹;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75−03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政府政策引导及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许多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相关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兴趣比例高达76.7%,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不足1%,而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比例又不足3%,与美国20%的成功率有7倍差距。为了向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建议,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通过采取访谈调研、问卷调研、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山东省淄博市、烟台市、济南市、聊城市等地107名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成长轨迹做了调研。
在107名调研对象中,男性92位,女性15位,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创业主体是男性,女性比重偏低。其中专科学历占52.4%,本科学历占45.8%,硕士学历占0.9%,博士学历占0.9%,对大学生创业而言存在学历越高,创业率越低的现象。通过分析,我们对成功创业大学毕业生的成长轨迹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一、创业目标的确立
对于创业目标的确立时间, 57.2%的受访者选择大学毕业后,21.4%的受访者选择形成于大学期间,11.9%的受访者选择是小时候的梦想,9.5%的受访者选择上大学前就形成了创业目标。可以看出大学毕业后形成创业目标的占大多数,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由于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他们对于问题的认知不断深入,当毕业后有较好的创业机遇时,有一定的把握能力。
为什么创业?37.1%的受访者选择就业压力和个人理想兴趣,26.4%的受访者选择准备创业的朋友的带动,24.2%的受访者选择有资金或项目,12.3%的受访者选择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目标的确立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自主选择的因素,指受个人性格、爱好、理想等主观自我影响的因素;二是资金、项目等硬性条件因素,指具有商业稳定性价值的实体资本稳定性因素;三是外界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周围环境的带动、社会就业压力等客观性因素。其中个人理想兴趣占较大因素,家庭和学校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创业准备
创业者需要具备强烈的创业精神、突出的管理能力、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能力。在我们的多项选择调研题目设置中,对于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选择“强烈的挑战精神”项的占64.3%,选择“出色的沟通能力及交际能力”项的占61.9%,选择“良好的社会关系”项的占50.0%,选择“对市场的认识水平”项的占45.2%,选择“较好的专业知识”项的占40.5%,选择“管理及领导艺术”项的占33.3%。对创业者素质要求的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成功创业对创业者知识层次、综合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为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在创业之前的准备工作中(多选),选择“了解创业相关政策”项的占54.8%,选择“结识志同道合的大学生”项的占28.6%,选择“参加创业设计大赛”项的占7.1%,选择“求助优秀企业家”项的占26.2%,选择“到相关企业实习”项的占33.3%,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讲座”项的占26.2%。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准备主要集中在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团队的组建、政策解读、实地考察学习等几个方面。统计结果表明,面对创业准备,更多的创业大学生首选对创业政策的解读,这说明了要引导大学生创业,国家需要出台更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参加创业设计大赛为创业提供的帮助,受访者认可度明显不高,各种创业大赛的组办方需要进一步提高比赛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三、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它阶层的优势在哪里(多选)”问题时,71.4%的受访者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项,45.2%的受访者选择“专业素质较高”项,19.0%的受访者选择“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项。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突出优势,较高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优势,而这恰恰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大学生创业除了发挥自身优势,还要合理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是大多数创业大学生面临的难题。在创业项目的来源上,40.6%的受访者选择“由自己兴趣决定”,30.4%的受访者选择“受市场环境影响”,18.6%的受访者选择“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创业”,8.0%的受访者选择“由亲戚朋友推荐”,2.4%的受访者选择“受媒体影响”。可以看出,创业大学生较为理性,在项目的选择上受亲戚朋友和媒体影响较小,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环境进行合理选择,注重发挥专业优势,与自身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四、预期创业发展,避免急于求成
大学生创业要有合理预期,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根据调查,大学毕业3年内创业成功的仅占35.3%,毕业7年以上才创业成功的占32.2%。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的规模比重分别为:小型企业88.1%,中型企业7.1%,大型企业4.8%。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必然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慢慢成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此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大学生将赚钱作为创业的唯一或者主要目的,但是从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看,将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作为创业目的的仅占23.8%,64.3%的人将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自己创业的主要目的。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有明确的创业目的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五、克服创业障碍,进行多方融资
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受访者个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选择“创业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占23.8%,选择“家人反对”的占7.2%,选择“资金短缺”的占69.0%。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选择“无法承担风险”的占21.8%,选择“人脉关系不够”的占31.0%,选择“没有启动资金”的占47.2%。这些问题说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来自方方面面,需要创业者认真对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创业经验,以取得最后的成功。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家庭也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创业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
上述数据表明,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中,用自己的积蓄和家庭给予帮助的占53.5%,朋友给予帮助的占21.2%,通过贷款进行创业的占25.3%。可以看出,家庭资助、朋友帮忙和自身积蓄是大学毕业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贷款进行创业的仅占少数。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资金支持政策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多方融资,以顺利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资金支持时,除了制定完善的创业帮扶措施,不断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为大学生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减免税费,提供小额贷款,为他们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进行职称评定,并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不断扩大企业市场准入范围,对经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适当降低门槛,予以资金扶持。
六、注重创业指导,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接受高校的创业教育是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对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我们设置了“如果高校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创业教育,您更倾向于哪一种?”和“如果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些方面?(可多选)”两个问题,对于前者选择“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项的占55.7%,选择“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项的占18.6%,选择“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项的占18.6%,选择“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项的占7.1%。对于后者选择“注重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项的占59.5%,选择“注重创业案例分析”项的占31.0%,选择“注重创业者素质培养”项的占57.1%,选择“注重创业基本知识”项的占31.0%。
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创业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师资配备上应注重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搭配,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对于创业者具有较大帮助的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同时,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受访者对创业者素质培养的实用性课程需求较大,对创业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等理论知识课程侧重程度较低,这也反映了他们对创业课程的需求急功近利的一面。
七、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多方引导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08-03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中外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中,随着内涵与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度的增强,加强该学生群体的研究,对做好中外合作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组精心准备,充分讨论,进行了此次调研与总结。
一、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总体,对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并对部分抽样调查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的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的开设等,共32道题。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7%。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在本次调查中,在选择现在专业的依据问题方面,23.2%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30.8%的学生选择“好就业”,20.8%的学生选择“听别人说好”,15.2%的学生选择“估计还可以”;在你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1。
图1 大学生了解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去发展调研分布图
在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方面,41.4%的学生选择“自己的体会”,36.2%学生选择“别人的评价”,13.6%的学生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8.8%的学生选择“免费的简单的测试;在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问题方面, 29.8%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2%的学生表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24.2%的学生表示“目标模糊”, 9.8%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在你了解自己学校本学院与其他学院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区别问题方面,36.0%的学生表示“了解”,39.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5.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
从这些数据看,相当大一部分大学对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
在调查中,对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个问题方面,16.2%的学生选择“了解”,38.4%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2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2.0%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2。
图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分布图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这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不少毕业生过度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很难进入职业稳定期。但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调查中,你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问题方面,调研结果如图3。
图3 大学生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的调研分布图
从调查数据看出,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有一点规划或者没有规划,这表明,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结合学生对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学生已越来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同时也表明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对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业生涯规划教育还任重道远。
(三)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确立途径的认识
调查中,在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的依据问题方面,有24.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25.2%的学生选择“特长”,30.2%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13.7%的学生选择“社会热门职业”,6.8%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你愿意参加有关的职业咨询或相关活动的问题方面,52.4%的学生表示“愿意”,24.0%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17.4%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6.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的问题方面,46.4%的学生选择“开设职业规划课程”,29.4%的学生选择“举办职业规划讲座”,14.8%的学生选择“学校网站开通职业规划测评系统”,9.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更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方面,调研结果如图4。
图4 大学生喜欢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比例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这一问题上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在参加相关咨询活动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更希望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这对高校的教育教育安排和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最喜欢的咨询方式是面对面咨询,这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套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自身要求已严重不适应。
(四)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在职业指导的期望收获方面,学生选择依次是“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的指导”、“从专业知识方面择业”、“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和“职业礼仪、形象指导 ”;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选择中,28.0%的学生选择“资金”, 16.0%的学生选择“政策”, 20.0%的学生选择“技术”,16.0%的学生选择“机遇”,14.0%的学生选择“创意”,6.0%的学生选择“其它”;在面临就业时的信心问题方面,28.0%的学生“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35.0%的学生选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25.0%的学生选择“虽然找到的工作不一定很喜欢,但是就业应该没问题”,12.0%的学生“一点信心都没有”;在出国的学习计划问题中,24.0%的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42.0%的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14.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毕业找工作为目的,不是长远的规划;在自主创业的因素中,学生没有明显的倾向,这一方面反映当下自主创业的综合要较高,也体现了学生对创业的难度的情形认识;在就业的信心方面,大家普遍反映出较高的信心,这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较好,就业的压力并不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出国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出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出国的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五)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
调查中,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问题中,37.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6.8%的学生选择“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6.1%的学生选择“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26.9%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最重要,28.1%的学生认为“薪水高低”最重要,26.4%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13.6%的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最重要,5.0%的学生选择“其他”;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单位的选择问题上,20.1%的学生选择了“国营企业”,30.6%的学生选择了“政府机关”,23.7%的学生选择了“外资(合资)企业”,17.7%的学生选择了“私营企业”,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认为就业时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方面时,24.3%的学生选择了“专业”,22.7%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知名度”,34.6%的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 15.7%的学生选择了“学历”,2.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数据表明,大部分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随意性较大,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快速流动的大环境有关;在就业岗位上,学生的兴趣爱好、薪水、发展空间三要素之间基本持平,反映学生对岗位要求的全面性;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政府机关稍高于外企、国企和私企,这一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的愿望,也看出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在就业的个人素质方面,普遍认为个人能力是最主要的,专业和学校紧随其后,体现当前企业招聘人才的特点。
三、调研结果得到的启示
(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涉猎。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性较高,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作为高校,应积极捕捉时展的需求信号,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努力打造学科团队,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借鉴成功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切实保障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多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自我独立性较差 ,缺乏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应尽力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测试与分析,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确保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对学生建立认知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在帮助大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个性方案,实现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还是在读高中时,听说大学生每年暑假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我既感到神秘和好奇,又非常羡慕和向往。步入大学后,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暑假期间走农户、进车间、下矿山、积极调研,深入实践,主流是好的。但是,理性分析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尚存在目的不明确,信息不灵通,关系不协调,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应付差事型。一些同学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对参加实践活动思想上懈怠,行动上消极,实践活动的内容表格或靠打电话问熟人,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去填报。实践活动的鉴定不是家长填写,便是家长找人填写,这种现象势必造成高分低能,知识僵化,最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2、单枪匹马型。独立特行,有想法、有抱负、单独前往企业调查,无可厚非,但由于个人经验欠缺,知识及阅历局限,虽然身入心也入,实地参观了企业,了解了运营形式和管理模式,却难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的问题无法提出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3、闭门造车型。数据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一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调研,都离不开翔实的数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掌握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唯数据是听、唯材料所用。一些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只注重查看企业的简介、历年的工作报告及经验材料,忽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对被调查企业的困难和挑战视而不见。调查材料洋洋万言,但空洞乏味,苍白无力,被调查单位一无所取,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4、雾里看花型。笔者了解到一位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县级法院实习一个月,每天上班8小时,所做的工作却是收文发文,接电话叫人,打扫卫生看门。法院开庭他因值班不能旁听,群众来访说他因经验不足不让参与,偶尔看到案件卷宗,却不能直接见到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纠纷,好似雾里看花,难辨真伪,致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形成“两张皮”,互不关联。
5、观光旅游型。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行动上随意浮躁,放暑假后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既不商议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也无人牵头做准备工作,而是攀亲比贵,找关系显能耐、借车辆、要物质、兴师动众,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活动内容,不但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自身没有受到锻炼,而且在群众中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6、打工挣钱型。极少数同学因家庭困难,利用暑期打工挣钱。不可否认,打工本身也是体察民情、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增长阅历的好形式。但一般大学生打工主要是做零活,而不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不但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而且更不能很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时还会导致本人丧失学好专业的信心。
上述六种情况的存在,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事关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三个结合”至关重要。
1、把个人积极准备与学校组织培训相结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必须准备充分。这种准备包括思想认识的升华、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活动方式、调查提纲及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重点培训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吃苦精神教育;二是传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三是确定好负责人并做好组织方面的落实。通过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建议学校公开实践活动的内容、经费、考核标准、奖励办法,对考核标准要有硬指标,以期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把个人努力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调研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自己的积极努力,更离不开被调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转为平民教育,人们对大学生没有了过去的神秘感,但对90后在心理上却有一种怀疑抑或不放心的态度。尤其是被调研单位,既要介绍情况,还要关照吃住行,所受麻烦较多。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首先要放下架子,用吃苦耐劳的精神,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感激的心情,打消人们的疑虑,赢得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使调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真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一份心,尽一份责。
3、把个人心得与同学们的经验交流相结合。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调研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程度上都有许多收获和经验,有的同学对专业问题有了新认识,有的同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新理念,有的同学对民生有了新体会等等。辅导员应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实践活动所触及的社会消极腐败现象,要采取科学引导的办法,解疑释惑,提高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实践出真知,调研出智慧。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需要不断输入新的内容和内涵的课题;既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要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教育体制、机制和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与生产科研的联系越来越紧,千百万大学生暑期实践蕴藏着巨大知识和能量,只要组织有力,注重实效,就能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强大动力。
还是在读高中时,听说大学生每年暑假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我既感到神秘和好奇,又非常羡慕和向往。步入大学后,通过几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暑假期间走农户、进车间、下矿山、积极调研,深入实践,主流是好的。但是,理性分析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尚存在目的不明确,信息不灵通,关系不协调,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通过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梳理,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
1、应付差事型。一些同学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对参加实践活动思想上懈怠,行动上消极,实践活动的内容表格或靠打电话问熟人,或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去填报。实践活动的鉴定不是家长填写,便是家长找人填写,这种现象势必造成高分低能,知识僵化,最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
2、单枪匹马型。独立特行,有想法、有抱负、单独前往企业调查,无可厚非,但由于个人经验欠缺,知识及阅历局限,虽然身入心也入,实地参观了企业,了解了运营形式和管理模式,却难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调查的问题无法提出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3、闭门造车型。数据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一切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调研,都离不开翔实的数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掌握重要的数据和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唯数据是听、唯材料所用。一些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只注重查看企业的简介、历年的工作报告及经验材料,忽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对被调查企业的困难和挑战视而不见。调查材料洋洋万言,但空洞乏味,苍白无力,被调查单位一无所取,自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4、雾里看花型。笔者了解到一位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暑期回到家乡县级法院实习一个月,每天上班8小时,所做的工作却是收文发文,接电话叫人,打扫卫生看门。法院开庭他因值班不能旁听,群众来访说他因经验不足不让参与,偶尔看到案件卷宗,却不能直接见到当事人,分析案情,解决纠纷,好似雾里看花,难辨真伪,致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日常学习形成“两张皮”,互不关联。
5、观光旅游型。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行动上随意浮躁,放暑假后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既不商议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也无人牵头做准备工作,而是攀亲比贵,找关系显能耐、借车辆、要物质、兴师动众,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活动内容,不但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自身没有受到锻炼,而且在群众中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6、打工挣钱型。极少数同学因家庭困难,利用暑期打工挣钱。不可否认,打工本身也是体察民情、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增长阅历的好形式。但一般大学生打工主要是做零活,而不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不但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而且更不能很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时还会导致本人丧失学好专业的信心。
上述六种情况的存在,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组织领导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事关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三个结合”至关重要。
1、把个人积极准备与学校组织培训相结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必须准备充分。这种准备包括思想认识的升华、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技术资料的收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活动方式、调查提纲及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培训,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重点培训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吃苦精神教育;二是传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三是确定好负责人并做好组织方面的落实。通过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建议学校公开实践活动的内容、经费、考核标准、奖励办法,对考核标准要有硬指标,以期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把个人努力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调研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自己的积极努力,更离不开被调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转为平民教育,人们对大学生没有了过去的神秘感,但对90后在心理上却有一种怀疑抑或不放心的态度。尤其是被调研单位,既要介绍情况,还要关照吃住行,所受麻烦较多。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首先要放下架子,用吃苦耐劳的精神,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淳朴的语言,感激的心情,打消人们的疑虑,赢得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使调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真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一份心,尽一份责。
3、把个人心得与同学们的经验交流相结合。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调研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程度上都有许多收获和经验,有的同学对专业问题有了新认识,有的同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新理念,有的同学对民生有了新体会等等。辅导员应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实践活动所触及的社会消极腐败现象,要采取科学引导的办法,解疑释惑,提高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零首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
一、“零首付”企业基本情况
自2009年2月推出大学毕业生创业“零首付”政策起,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总共1,882户,其中已注销企业121户。在现存的1,761户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 56,462.7万元(平均每户32.06万元),实收资本10,935万元(平均每户6.21万元)。
1、企业新设情况。2009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1,273户,月均设立116户。2010年全市共设立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488户,月均设立 4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的设立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这一时间段正是研究生和大学生毕业时间,在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后,一毕业立即创业。而进入下半年后,新设数量明显下降,最低点出现在10月份左右,此时正是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见,大学生申请注册企业有其规律性和周期性。
2、实收资本缴付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现存的1,761户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中,已有10.3%的企业(182户)足额缴纳了全部的注册资本,2.8%的企业(50户)在法定最长缴付期限内缴纳了部分注册资本,86.9%的企业(1,529户)至今仍未缴付出资。
3、各区县分布情况。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企业在各区县之间分布并不平衡,嘉定、杨浦、闵行、浦东和松江五个区最多,共有1,066户,占设立企业总数的 60.5%,其中嘉定、杨浦最高,均达到了15%。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企业集中在大学校区较为集中区域(上述五个区均有大学校区)。主要原因是大学校园集中区创业者较为集中,创业机会多,创业政策的扶持及宣传力度也较大。
4、注销企业情况。从对已注销的121户企业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已注销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1年(331天)。注销企业中,从事贸易类企业共计59户(占49%)(其中7户为电子商务),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17户(占14%),文化及娱乐业18户(占15%),计算机和软件业1户(占0.8%),商务服务类22户(占18%,其中咨询类17户,翻译服务1户,服装等设计类4户),其他类型共4类(包括建筑、工业设计2户,地暖工程类1户)。贸易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往往会成为创业者的首选,但是这一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流动资金要求高,对于人脉和资金不多的“零首付”大学生而言,创业难度较大,同时因准入成本低而导致大学生放弃创业成本也较低,因此在注销的企业中从事贸易的就占了接近一半的数量。
二、“零首付”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成本高。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企业经营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税费成本高。不只一户企业称其于两年前在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创业有税收减免,但是至今尚无一家享受到减免政策。还有企业提出,虽然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对于初创的企业而言,每月向大企业一样缴纳残疾人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税费,会对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用工成本高。由于上海市“三金”缴纳标准较高,创业企业雇佣员工需要支出高额费用。社保部门虽有社保金补贴,但是对于雇工的户籍有要求,不少企业无法享受,因此只有通过兼职或劳务派遣的方式降低成本。场地成本高。尽管“集中登记地”政策可以大幅降低创业之初的经营场地成本,有些区县也有租金低廉的创业基地,但是当企业需要扩大经营时,租赁市区的商业用房的成本往往让企业难以为继。
二是融资渠道少、难度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资金的缺乏基本上是创业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初期需要启动资金,中期需要扩大经营的资金,资金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创业始终。从事新兴行业的企业尚可以希望于风险投资,融资困境对于从事贸易等传统行业的企业尤为明显。由于利息较高,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无法适应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创业企业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本身资产不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也是凤毛麟角。目前,上海市提供无息创业贷款的只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但由于其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本身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享受到基金贷款的企业不多,而且基金贷款还存在周期长、数额不高的不足。
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学生创业者受过的高等教育并不能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调研中发现缺乏以下三个平台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显得竞争力不足:(1)缺乏交流平台。不少创业者反映在两年的创业中往往是埋头创业,很少能有与同样创业人交流的机会,没有他人经验的借鉴,有时会走不少弯路。(2)缺乏推广平台。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经历较少、关系网较窄,最初创业时往往凭着一腔热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市场拓展的瓶颈。对此,现有的行业协会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关注不够,当前也没有专门为大学生创业者组成的社会团体或协会来从事相关的组织推广活动。(3)缺乏培训平台。大学生创业者团队都是学校同学组成,多数学习的是同一专业,特别是一些从事技术开发的团队,在法律、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司运行必不可少的知识上存在盲区。
四是部分“零首付”企业在两年内难以完成实缴。根据“零首付”的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注册资本应当在2年内缴足,但从调研的情况看,2011年6月底前应当完成注册资本实缴的企业中尚有86.8%的企业(668户)没有完成全部实缴。在没有完成实缴的企业中除了由于资金缺乏、企业盈利不足无法缴足的企业外,还有部分“零首付”企业虽然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财务、工商知识的缺乏,没有将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通过验资计入注册资本,现在如果在短期缴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从调研反馈的情况看,在未实缴的企业中拟在到期前完成实缴的占26.4%,拟转让给他人经营的有1.4%,拟减少注册资本的占4.5%,拟注销并停止创业的占14.2%,希望能够延长出资期限的占12.3%。其中不少创业者希望能延期2年,甚至有人建议延长3年。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本次的调研中与267户企业未能取得联系,其中多数为实收资本未缴纳的企业,期限到期后可能涉及注销或吊销。
三、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工商企业登记
2010年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通过走访和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创业资助服务模式,即包含了“雏鹰计划”与“雄鹰计划”的“双鹰模式”。
1、“雄鹰计划”与工商登记免产权交易。所谓“雄鹰计划”,是一种股权型的资助模式。对于部分成长潜力较大,并已经初步具备雏形的企业,继续沿用现有的公益股权投资模式,关注项目质量,筛选有成长前景的优秀企业;在孵化及服务资源上对该类项目予以重点倾斜。雄鹰计划资助对象主要为依托高校科技成果和行业经验,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早期项目,鼓励有行业和管理经验的青年人加入创业团队。资助对象范围放宽到全国毕业五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对这类项目,基金可给予3万元以内的股权投资,资助期延长为三年(原为两年)。与此同时,分基金会将联合社会资源,重点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条件。企业在资助期内退出基金时,在双方意愿一致的前提下,企业可原价回购大部分股权,由分基金保留小部分股权。具体操作方法是:企业1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20%;企业2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30%;企业3年内完成退出,分会可最多保留因其资助所形成股权的40%。
“雄鹰计划”是对基金会通过股权投资形式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主要发起人来创办企业这一传统方式的延续,并扩大了适用范围、延长了资助时间。考虑到这些投资金额不高(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一般不高于30万元)、公益性强(基金在其资助企业中所占股权不参与分红,退出时可以原价退出)的特点,我局定期向全市登记窗口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资助企业名单,并规定在工商登记时对大学生创业基金公益性投资的退出免收产权交易证明,为基金会和创业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计办理了57户创业企业变更登记,涉及资金882.73万元。今后,工商部门对于“雄鹰计划”公益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将继续实施这一免收产权交易证明的政策。
2、“雏鹰计划”与“零首付”企业对接。所谓“雏鹰计划”,是一种债权型的资助模式。其资助项目的特点为所需金额较小,能快速实现收益并偿还贷款。其资助原则为“申请简便快捷、评审公正透明、偿还严格规范”。资助对象为全国毕业两年内的青年群体(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归国留学生),公司注册在上海即可,申请人不受户籍地和生源的限制。具体操作上,“贷款模式”采取委托银行发放“小额贷款”模式,由银行向经基金会审核的创业项目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创业企业的首次贷款为免息贷款,额度最高为 10万元(创业者个人信用贷款5万元,如有亲戚担保可再放贷5万元),贷款期限为两年。若企业正常还款,可继续申请股权资助模式并获得优先支持。资助期满,若创业企业难以还款,考虑到创业企业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创业企业可与分基金会签署展期协议。若在协议约定时间内,仍无法按照协议内规定的期限还款,该笔不良记录将记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雏鹰计划”是基金会2010年9月推出的新的小额贷款式的资助模式,支持所需启动资金较少、在资助期内能偿还贷款的创业者。“雏鹰计划”不要求创业者投入大于资助金额的自筹资金,比较适合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者。由于其资助的群体与工商“零首付”政策受众相同,因此有着政策衔接的空间。将来对于运行较好的“零首付”企业(工商注册一年内),在申请基金会资助时可予以加分支持,同时通过基金的资助,促进“零首付”企业尽快补足注册资本(基金资助时要求创业者投入一定资金进行配套)。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部)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刚.创业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108-05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对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834份。问卷根据男女性别、生源所在地(农村、城镇)、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所学专业等分门别类进行了统计分析。问卷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打算”、“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了解与认识”、“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大学生创业热情不高的原因”、“大学生创业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认识与建议”等内容。参与问卷调查的1 834名学生中,有男生729人,占39.75%,女生1 105人,占60.25%;农村大学生1 114人,占60.74%,城镇学生720人,占39.26%;一本学生583人,占31.79%,二本学生641人,占34.95%,三本学生138人,占7.52%,专科学生472人,占25.74%;大学一年级109人,占5.94%,大学二年级612人,占33.37%,大学三年级476人,占25.95%,大学四年级637人,占34.73%。本次共有21个专业的学生接受调查,其中理工类专业7个,文科类专业14个。
二、相关问题统计与分析
1.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打算
如图1:
由图2可知,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占4.87%,选择先就业再创业的大学生却达20.90%,说明大学生逐渐认识到创业的风险和创业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对于创业的选择趋于理性和谨慎。
2.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认识情况
认为“很好”的有61人,占3.33%;认为“比较好”的有490人,占26.72%;认为“一般”的有1 036人,占55.40%;认为“不好”的有208人,占11.34%。统计表明,约30%的大学生对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比较满意,持明显否定态度的只占少数,说明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创业环境较前些年有所改善,持正向肯定态度。
3. 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统计表明,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了解,而绝大部分并不了解,说明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但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程度和关注度逐渐升高。
4.关于创业想法
统计表明,受访的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有或者曾经有过想法的如图4,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创业想法也有较大悬殊,如图5。
如图5所示,在创业方面,男生创业意识比女生强烈。调查也表明,曾有30%以上的男生和女生萌生过创业想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对创业的认识变化和创业风险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逐渐消退了创业的想法。但有14.56%的男生和20.18%的女生从未有过创业的想法。
5.关于不打算自主创业的原因
关于不打算自主创业的原因,统计显示主要有7种,人数分布如图6,生源性别比和城乡比如图7,具体而言:有349名大学生选择“担心失败”,占19.03%。其中男生为129人,女生为220人;城镇学生142人,农村学生207人。有1 221人选择“缺乏资金”,占66.58%,其中男生为494人,女生为727人;农村学生为806人,城镇学生为415人。有1 129名学生选择“缺乏经验”,占61.56%,其中男生为437人,女生为692人;城镇学生418人,农村学生711人。有604人选择“缺乏好的项目”,达32.93%,其中男生为260人,女生为344人;农村学生为363人,城镇学生为241人。有446人选择“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占24.3%,其中男生为152人,女生为294人;农村学生为294人,城镇学生为152人。有311人选择“创业太辛苦,风险太大”,占16.69%,其中男生为98人,女生为213人;农村学生为164人,城镇为147人。有127人选择“其他”,占6.92%。
在以上原因中,调研显示了明显的排序,排名前5的依次是:缺乏资金、经验、项目、能力以及担心失败。关于缺乏资金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66.58%的受访者选择缺乏资金,显示该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而该项选择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多出391人,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城镇差,无法提供更多的创业资金。关于缺乏经验的问题,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学习上,严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加之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经验、社会关系等,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关于缺乏好的经营项目,一般大学生大多是为了就业或继续深造,很少涉及到相关创业项目的问题,特别是文科生在这方面更为欠缺。关于缺乏自主创业能力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缺乏创业的实践锻炼,创业知识匮乏,融资能力、经验管理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创业能力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创业风险较大,社会又无规避风险的措施和政策,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6.大学生创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帮助
调查统计显示:在“资金、项目、创业培训、场地、相关优惠政策”等选项中,有1 326人选择“资金”,占72.3%,排列第一位;有857人选择“创业培训”,占46.7%,排列第二位;有779人选择“资金”,占42.5%,排列第三位;有712人选择“相关优惠政策”,占38.8%,排列第四位,只有15.3%、3.4%的人分别选择“场地”和“其他”。
调查再次表明:大学生最为关注资金问题,在此选项中,女生高达“75.4%”,男生达“67.6%”,女生较男生更希望得到资金扶持;农村学生高达“75.1%”,城镇学生达“67.9%”,农村学生较城镇学生更渴望得到资金的扶持。显示了男女差别,城乡差别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其次是“创业培训”。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创业培训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重视和渴望。再次是“创业项目”。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重视;另一方面表明大学生希望在该项目上得到相关的支持。
7.关于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
选择“一般”为51.3%,排列第一位;“很好”为34.4%,位居第二;“不好”为7.8%;“不知道”占6.4%。
在此选项中,选择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好”的高校学生排列情况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生47.0%,排列第一;湖南师大树达学院学生42.8%,位列第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生39.0%,位列第三。
调查表明:认为大学生创业不好的只占7.8%,而认为大学生创业很好的却达到34.4%,有高达51.3%的大学生选择一般。一方面,说明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是一条较好的出路;另一方面,受各级政府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影响及各高校的宣传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有所增强。
调查同时表明:学历层次越低,就业越困难的学生赞成自主创业的比率越高。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相对其他高校学生而言,其就业压力更大,赞成自主创业比率最高。当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还与学校宣传教育、所学专业等情况有关。如湖南师范大学,虽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但由于学校创业教育抓得较紧,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创业热情越来越高,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多。
8. 关于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看法
图8显示了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不同看法的人数分布,图9给出了比例分布。
调查再次表明,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和潮流。
9.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认识
图10显示了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有高达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富有挑战性,并能得到锻炼,积累社会经验,持正向肯定的态度。此结论与前面的相关选项调研基本一致。同时,调查也显示: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创造较大的精神财富的学生达19.7%,认为有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学生占18.1%,而认为能创造较大的物质财富者只有8.6%。表明大学生更认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影响和社会意义,对物质财富的创造信心不足,期望不高。
三、相关问题及对策
1. 调研体会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正面而肯定的态度 高达85.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只有8.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6.5%的大学生“不知道”。
(2)自主创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项目、团队、资金、创业知识与能力等受到较大关注与重视,政策支持与经营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而对经营场地则相对不太重视。
在调研中,66.7%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项目”最重要,排列第一位,而58.6%的大学生把资金排在第一位;36.9%的大学生选择“项目”,排列第四;48.1%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资金”最重要,排列第三位;63.0%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团队”最重要,排列第二位;55.2%的大学生也把“团队”列为首选,排列第二位 [1 ]。说明“团队”成为企业负责人与大学生的最大共识。44.4%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创业知识与能力”最重要,位居第四位;37.4%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政策与经营环境”很重要,排列第三位;22.2%的中小企业负责人也认可此看法;只有8.8%的大学生认为“场地”重要,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负责人也认为“场地”并不是最重要的。
(3)当前的创业优惠政策与创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起到了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大幅增加 2年前,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兴致不高,特别是文科类高校和师范生,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2 ]。如2年前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不到1%,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不到0.2%,而本次调研表明希望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达到25.96%(包括毕业后立即创业和先就业再创业的学生)。近2年来,毕业后真正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达到1%左右,是2年前的5倍。说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前的创业环境、就业形势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创业意愿与学历层次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 统计数据还显示一本大学生选择创业(包括“毕业后创业”和“先就业再创业”下同)的共96人,占一本大学生数的16.51%;二本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共144人,占二本大学生数的22.46%;三本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共27人,占三本大学生数的19.57%;专科生选择创业的共209人,占专科生数的44.28%,其中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专科生选择创业的比例高达51.22%。
为何专科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本科生,而二本、三本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又高于一本生呢?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形势、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相关因素有关。
(5)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创业愿望强烈 调研表明,有51.99%的男大学生曾萌生过自主创业的想法和愿望,而女生则为41.36%;从未萌生过创业想法的女生为20.2%,男生则为14.5%。即曾有过创业愿望的男生较女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而从未有过此想法者,女生的比率较男生高5.7%。
2. 相关问题
(1)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不够深入 调研显示,对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了解的大学生仅占3.33%,比较了解的仅占15.87%,而完全不了解的大学生则高达80.80%。说明该项政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
(2)高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不够 调研表明,67.9%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已采取相关措施”,有21.4%表示“正在制订相关措施”,而有10.7%表示“暂时没有”。本项目组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真正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采取实质性有力措施的高校并不多,仅有中南大学等极少数高校较为重视,如中南大学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有专门的创业基地、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指导课程(计学分,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创业成绩较为显著。其他高校则大多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上,缺少实质性的政策与措施,从而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
(3)政府部门相关扶持政策落实难以到位 一是关于扶持对象的划定与实际需求不对称。如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本政策意见所鼓励和扶持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是指具有高等专科院校学历以上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或毕业两年以内在长沙初始创办各类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担任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法人代表。”但本项目组调研情况表明,在读期间真正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到0.1%,毕业后2年之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也不到1%。由于缺乏资金、经验和社会关系等,大学生毕业3至5年后才会在这些方面有所积累 [3 ],因此扶持对象与实际需求不对称。二是本地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有待改善。如长沙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中心申请最高50 000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并具备一定自有资金和相应反担保条件的,可按共吸纳人员人均50 000元以内的额度给予担保贷款,最高为500 000元。对于大学生自主创办的新兴项目,根据企业规模可给予最高为2 000 000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可实际情况是:贷款必须要有本市房产抵押或本市公务员担保,大多数自主创业学生都不具备此种条件,因而很难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贷款扶持。
三是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亟待加强。政府推动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建成较少,仅有的几个创业基地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是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住宿、饮食都不太便利;其二是有的创业基地不大适用,既不太适合做门面,也不太适合办公,更不适合做仓库。因而,众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不太热衷。
3. 解决对策
(1)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和典型的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知名主流媒体,开辟大学生自主创业专栏,充分宣传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相关事迹;二是由有关单位牵头,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竞赛活动,树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并组成 “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巡回讲演团”,宣传激发广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形成创业教育正能量。
(2)增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首先要取消户籍限制,切实加大贷款力度,放宽贷款政策,只要在本地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论户籍,都可以申请贷款扶持资金。其次是放宽担保限制,除公务员担保和房产抵押外,建议放宽至本市教师及其他事业单位员工、知名企业员工担保亦可。再次是提高贷款额度,由提供5 000元小额贷款提高至50 000至100 000元。最后是扩大扶持对象的范围。如将原定为扶持对象的“高校在读大学生及毕业后2年之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放宽至“毕业5年之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具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3)加大对“创业受挫”的帮扶力度 如根据其创业受挫的损失程度按比例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设立“创业风险基金”,对创业遭致挫折或失败者由“创业风险基金”予以适当补偿。以减轻众多大学生想创业,但又因风险太大而不敢创业的畏惧心理 [4 ]。
(4)加强创业帮扶指导和基地建设 采取成立“创业导师团”,组建多个由知名企业家、知名学者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并制订相应计划,定期为“大学生企业”进行会诊,对有意向自主创业或正在初创之中的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帮其出谋划策,并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 [5 ],完善创业基地的管理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董金秋,贾志科.大学生选择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0所高校2827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29-136.
[2]李湘玲.自我决定理论在大学生创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9):36-38.
[3]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 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
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
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 2、八亿时空 3、长城 4、戴尔 5、方正 6、方佳 7、海尔 8、海信 9、惠普 10、金翔云 11、蓝星 12、浪潮 13、联想lenovo 14、联想thinkcentre 15、明基 16、苹果 17、七喜 18、清华同方 19、清华紫光 20、tcl 21、神舟 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 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 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
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
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
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 广告策略
3. 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 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 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 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最后我们要将二周以来的实习情况撰写成实习报告,调研的成果完成调研报告。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语言太过缺乏,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通过报告的撰写,将三周以来的辛苦劳动转换成文字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2、八亿时空3、长城4、戴尔5、方正6、方佳7、海尔8、海信9、惠普10、金翔云11、蓝星12、浪潮13、联想lenovo14、联想ThinkCentre15、明基16、苹果17、七喜18、清华同方19、清华紫光20、TCL21、神舟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3.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最后我们要将二周以来的实习情况撰写成实习报告,调研的成果完成调研报告。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语言太过缺乏,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通过报告的撰写,将三周以来的辛苦劳动转换成文字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7、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通过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完美简历比赛、就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证书展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启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年3月28日
园林园艺学院、人文学院**年毕业生就业讲座安排表(表一)
时间主讲人题目地点备注
3月22日曹忠民职业的选择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3月29日谢国文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分析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4月4日马茜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观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人文学院2002级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统计表
(表二)
2002级社会工作专业
总人数40人调查表回收数37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1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2份23份1人0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0%77.5%52.5%25%27.5%32.5%7.5%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5人写作10人体育15人
文艺6人英语2人茶艺2人
演讲2人社交6人摄影1人
书法1人驾驶执照2人
(表三)
2002级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
总人数56人调查表回收数55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9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33份7份2人7人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5%75%69.6%41%36%15.4%5.4%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8人写作5人体育17人
文艺12人英语1人茶艺1人
大学生这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而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各所高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基于此,为了准确把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和威海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探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查。山大学子对于创业持怎样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已经先人一步进行了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们需要学校提供何种支持?带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展开了此次调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概念: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2、现状:从2002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也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所占的比重则更大。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自身的创业意识密不可分。二、研究目标(核心问题)
1 2 3 4 5 6此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及需求的调研及访谈,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需求状况,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响应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由学校相关部门依此来制定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及制度,以积极引导山大科技园威海分区所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调研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问卷。在每个学院随机选取专业,在选定的专业中随机选择班级,并且使男女人数比例为1:1,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
四、问卷基本情况
1 2 3 4 5 6第二部分 本次调研需要显示的几个核心问题
一、描述现象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以及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已经开始创业,还是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
2、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联系。
3、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问题
1、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
2、调研对象所认可和倾向的创业模式。
3、影响我校学生创业实践的缘由。
4、调研对象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提炼观点
1、为提高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做哪些工作。比如,宣传推广创业赛事等。
2、学校应该给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提供哪些帮助,给与什么政策扶持。
3、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提高创新水平。
第三部分 调研数据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不同年级的选择上,2006级—2009级的选中人数比例基本为2:3:3:2,研究生一共选择50人,约占总数的7%,符合调研前期的计划安排。
1 2 3 4 5 6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实践状况
1、调研对象的创业意向
(1)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在调查中,总共599人回答了“您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状况如何?”这一问题,其中,有191人表示“从来没有过创业打算”,占总人数的 31.9%;表示“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创业”的人数为379,占总人数的63.3%;正在进行创业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6%,有超过半数的调研对象“考虑过创业但是有疑虑而未进行”。
(2)调研数据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创业
(3)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有一定的关系
在调查中,商学院与其他学院相比,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在人数上明显多于其他学院,在比例上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创业意向与专业及学科是有一定关系的,无论在何种层面上说,商学院的同学都更加容易接受有关创业的相关信息,因为与学科关联性较强,创业对于商学院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遥远
2、对创业教育的了解
1 2 3 4 5 6以下是调研的相关数据
(1)对 “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
(2)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 的了解程度
(3)对“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的了解程度
(4)对“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的了解程度
(5)对“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数据资料可知,调研对象对诸如“教育部门试点创业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SYB项目”、 “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 “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等项目了解较少,表示不了解这些项目的同学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对于“多个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被调研的 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总数的73.0%。这是因为,“挑战杯“赛事是我校长久以来大力宣传的重大赛事,而对其他的项目宣传推广较少,甚至还未启动。由此可见,学校对相关创业赛事的推广和宣传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参与这类竞赛的前提,也是普及创业教育、推进创业的保障。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创业需求调查
1、 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心态是大学生认为创业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
1.每位同学针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2.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3.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
4.开学后交于各团支部,(以纸质稿件兼电子稿形式)统一交到校团委。
附: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题指南
1.调查当前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当地企业,调查金融危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等。
2.面向当地居民,调查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成效。
3.结合低碳环保主题,调查当地环保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开展低碳环保主题宣传。
4.结合世博会主题,开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开放文明"相关宣传调查。
5.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大学生开展“大国国民心态”问卷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6.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主题,走进当地劳动管理部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7.通过与长辈沟通交流,了解时代变迁给国民带来的生活变化。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9.大城市“蜗居,蚁居”的现象实践调研。
10.宿迁大学生村官相关问题调研。
11.结合宿迁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主动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单位开展见习,总结撰写见习报告。
12.深入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13.面向宿迁留守儿童开展服务性实践,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研。
14.发挥旅游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开展支教服务,并进行专题调研。
15.关于市民防震意识的调查研究。
16.关于当代青少年信仰问题的调查研究。
17.关于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