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质;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92-02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才无疑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所在。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引进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无疑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的人才引进中,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来看,在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中,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等职业素质的需求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企业人才需求形势下,不再仅限于学生的学历、学习成绩等可以量化的标准,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也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上。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企业对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需求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人才需求趋势体现。

1 当下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人才职业素质需求方面的侧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这种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突出。在这种就业形势下,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是呈下降状态的,但是对于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则有着很大的需求,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不再仅限于毕业生的学历和学习成绩,更加侧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在当前而言,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1]。

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人才对于企业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才的职业素质相较于其学历和学习成绩更能反映出人才在企业中的价值,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普遍性认可。

从上面列举的职业素质可以说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职业素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与企业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因而重点关注这几种典型的职业素质,以此为标准选择毕业生,对于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积极引进所需人才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毕业生招聘来说,积极地进行人才引进有助于做好企业的人才储备,以为企业培养出能够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关键性人才。这也就要求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转变,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择标准,不再过分重视毕业生的学历和学习成绩,应当主要侧重于人才的职业素质。以职业素质指标为基础的、拥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通过获得培养和实践,也必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当前企业招聘毕业生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引进观念传统,形成人力资源优化障碍 在我国的企业毕业生引进中,传统的人才选择观念深重,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选择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学历的选择上。这种现象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依然是普遍存在的,这对于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毕业生的个人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一方面,企业过分重视毕业生学历,以此为门槛,就将很多真正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学历不好却有着较高职业素质的毕业生由于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而无法获得较好的个人发展。这种现象整体而言便是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够重视,这固然是由于职业素质无法像学历以及学习成绩可以量化造成的,但是主要原因也在于企业的人才引进观念依旧传统,不重视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因而也就给企业的人才引进造成很大的障碍。

人才选择标准存在偏差,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企业在进行毕业生招聘的过程中,人才选择标准存在很大的偏差,很难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这种选择标准的偏差不但体现出企业的人才引进观念存在偏差,也反映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在人才选择标准方面存在偏差,会给企业的毕业生招聘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在毕业生的招聘流程中,无法使得人才真正表现出其具有的职业素质,而且一些企业也会设立一些不合理的门槛标准,如学历标准、证书标准、户籍标准等。事实上,拥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未必拥有很好的个人职业素质,而且未必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我国的企业不够重视人才引进机制的建设,导致很多企业的毕业生招聘工作都不够规范,对于人才的选择也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充分了解毕业生的核心职业素质,这对于保障企业的人才储备以及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我国的企业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许多企业的决策层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适应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8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使他们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应重点围绕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等内容进行,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素质就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将其固化到人的身心,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优良品质和职业修养。

2.职业素质的内容

大学生将来在职场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质。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1)思想道德素质。它包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作为大学生应具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做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文化素质。它包含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等。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音乐、美术、艺术鉴赏力和高雅的品味,同时还应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

(3)专业素质。它包含科学素质和技能素质等。大学生应做到在工作中掌握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精神;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能尽快熟悉职业岗位;能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

(4)身心素质。它包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状况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职业素质的缺乏。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

科学地认识和选择职业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这其中,能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于职业活动而言,热情和负责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厌倦自己职业劳动岗位的人,他的职业劳动的价值量肯定会大打折扣。然而,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容乐观,比如缺乏敬业精神,更多考虑的是获取多少,而不是能奉献多少,缺乏诚信,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难以稳定就业岗位,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另据有关学者对某高校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只有约28%的同学认为“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是今后从业最主要的思想素养,而有约36%的同学认为“物质诱惑”是工作的主要动力,而“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已经过时。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人文素质欠缺

当前,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功利理性一时盛极,大大削弱甚至取代价值理性,这就使得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出现明显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关心社会,渴望成才,但缺乏相对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少主人公的参与与责任精神。追求美,崇尚美,但相对缺乏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们中普遍存在历史知识匮乏、文学艺术修养不足的缺陷。许多学生职业技能高,动手能力强,但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心理较脆弱,遇到人际交往或自身心理问题时,沟通协调和自我调节能力差。法律知识缺乏,法制意识较为淡漠。

3.职业技能欠缺

通过在大学期间三、四年的学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业生的技能掌握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实际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认同程度低,认为他们工作经验缺乏,职业技能和对工作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不足,不能胜任工作。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企业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现阶段只有10%的毕业生具备直接在公司工作的技能。

4.创新精神不足

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缺乏创新的意志力。有些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四是创新性思维能力欠缺。大学生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三、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能力强而没有道德的人,不仅对社会的前进无益,反而是有害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标准。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个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如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同时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这就决定了高校要坚持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并举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人文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环境与教师人格魅力影响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3.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更注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在职业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真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素质要求,才能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高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中去实践和锻炼。鼓励大学生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同时,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并没有减轻而是加重了劳动者的身心负荷,劳动者身心健康对个人、家庭、企业、社会越来越重要。同时劳动者的身心素质已经成为企业的人本生产力,所以企业愿意聘用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毕业生。高校首先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身心素质的要求,认识身心健康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积极确立保持身心健康的观念。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并自觉实践,从而做到主动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专业人才。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全面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1:13~17

2 刘 洁.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6:11~13

3 平 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商贸工业,2007.1:54~55

第3篇

职业素质在当今职场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从而更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就是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驱使劳动者去适应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制约和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实践经验、职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素质有关。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一是职业性,对于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二是自觉性,职业从业人员经过长期的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对于职业活动中的对错,具有自我识别,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的内化的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养的内在性;三是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积累而成,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后会随着个人的不断学习、积累和环境影响更加稳固。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素质培养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大学教育一项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它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取得事业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意义。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的场所,而社会对于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后者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校期间着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既是大学教育的本来之义,又是时展的迫切要求,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企业与校园的距离。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对于在校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数的本科高校只注重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偏于大众方面,而职业教育也沿袭本科高校的学生能力培养方案,忽视了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毕业后面向一线的企业,在校期间无法培养其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延长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2、大学生能力培育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在中功利性主要表现是实用主义至上,近些年出现一些“考证热”,很多大学生开始将能力培养的表象放到各类证书上,对于该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缺乏认识,虽有很多职业证书,但证书的含金量还需考究。例如考取“电工证”,即使拥有这个证件但对于电工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职业安全意识等等方面没有认识。3、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学校通过校内、校外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很多学生只当做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没有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一员来严格要求自己,把一些散漫的恶习带到了实训中,这样更谈不上职业素质了。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长效的考察机制,同时不断加强学生对于企业制度与职业素质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建立。其次要步步深入的教育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具体方法如下四个阶段:自我约束知道什么不可做。自我约束简单地说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行为,有原则地处理事情。有效地控制不良思想行为、言语情感、个人欲望。从学习中得到职业的要求,从思想上树立职业准则,在日常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行为,做到与企业一致的标准。不断告诫自己什么行为在职业领域是不允许的,从而树立严谨的职业操守。

自我管理知道什么可做,只有单一的做事。在不断自我约束行为成为习惯之后,这时就要发展到自我管理,这个阶段学生会明白什么可以做,从而去参与生产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激发,这个阶段的学生知道做什么,而且做得很好,这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摸索,从而得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生产方法,但他的前提是符合企业生产的标准,符合职业的需求。自我学习这个阶段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得很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这时,一个成熟的职业从业人员就培养完成了,他不仅有严格的职业操守,而且在自身岗位中,能够不断地学习,能够不断改进操作技能。

四、小结

新时期,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仍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我国高校目前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校、社会、学生等各方面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新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董红波.高职毕业生素质现状调查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2008.22.

第4篇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职业素质 培养方法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主要包括了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六个方面”[1]。它们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多个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和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所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素质的社会成员,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90后”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身上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大学阶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90后”医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水平职业素质的人才,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获得职业发展的奠基石,是到达理想之岸的顺风船。因此,加强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并非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一蹴而就,当前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医学生要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自我修炼的能力。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研究的科学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2]。它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本是大学生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渗透力和影响力”[3]。

医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人文素质修炼能力,除要学好专业课程外,还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外,平时应多看经典作品,多听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讲座,多参加文化艺术类活动和人文类竞赛活动,提高人文修养水平。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里的丰富资源,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有意识地提高职业素质。

(二)高校要强化医德教育,适时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部分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倾向于专业课,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医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熏陶。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做到:

首先,强化医德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常言道:医者仁心。仁心从更高层次上体现出的便是道德。医务工作者除应具备一般人所应具有的一般人文素养之外,其首要必备的品质是医德。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4]。大学阶段对医学生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医德教育就是对医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灌输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把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内化为医德认识、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5]。要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医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灌输传统的医德教育观念,更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医德教育不只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医德教育的途径[6]”。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还必须从医疗行业和医学生的特点出发,采用情感化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7]。针对“90后”医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较重,接受社会信息和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等诸多特点,结合社会上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和各类新闻报道,还可以通过校园BBS、QQ群、微信群、博客等网络工具这些学生所熟知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和交流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活动。总之,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又包含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

其次,要依据当前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一,从大学生入校之初开始,高校就应将职业素质培养方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工程中,使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应明确告知其专业与职业、人生与职业的关系,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引导其树立职业意识,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大学职业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的设置力度,安排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第三,在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应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积极探索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通过设置选修课、专题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使人文课程和专业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培养。

最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多引进一些具有高素质水平且专业对口的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亦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平时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对学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不断提高人文修养水平,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多方面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影响学生,使医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的自我修炼和提高,积极培养职业素质。

(三)家庭教育的及时跟进和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孩子们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在心理、情感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适应,但某些家庭只重视物质的满足,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孩子在大学里的事情很少过问甚至不闻不问。某些学生因长期受家庭教育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消极,乃至有失偏颇,这导致他们在校园里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对以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漠不关心。这些都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整个大学时代,医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家庭教育的跟进和进一步完善。家庭与学校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经常的沟通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他们有抒发心理情感的正常通道,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培养高水平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利益化、淡漠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负面影响较多,这对当代医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若医疗卫生行业中的歪风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长此以往就难保医学生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不出问题。因此,进一步净化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医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特点和今后所要担负的社会使命和职责,培养其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外在推动力,但更要依靠内在的动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样更需要发挥其内在因素。因此,每一个医学生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素质,实现医学生内化与外在行为的统一,真正做到“精”与“诚”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霞玲.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29.

[2]李敏智.论中医药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1):96-97.

[3]范思敏.浅谈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增刊),2014(17):49.

[4]游元军,胡铭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4):54-55.

[5]王卫平,温锦旺,王国祥,等.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和医德教育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院报,2008,,6(2):20-25.

第5篇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是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民办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促进新时期民办高校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推进和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强,各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渐长,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成为制约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探讨其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渠道,创新其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成为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增加和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之现状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三十多年来,全国超过四百余所民办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业意识淡薄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具体表现是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等。职业意识既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调查表明,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了解不足,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认识不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等问题。有的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快速适应新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频繁出现“跳槽”“裸辞”等现象。

2.就业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获得工作的能力较差、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大学生不注重提升交际能力,不善于推销自己;有些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佳,不能合理定位自己适合的单位或岗位。在工作能力方面,有些大学生虽经过专业训练,但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欠缺;还有些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忽视实习实践,不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以致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经常濒临被让出岗位的危机。

3.心理素质欠佳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在现实面前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产生心理失衡。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暂时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工作,而某些平时表现差或能力一般的大学生由于其他人为因素反而获得了热门岗位,必然挫伤其他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厌世心态等。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其就业不稳定,对待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品质,将初次就业当成跳板,先求稳定,再另谋高就,这势必造成有用人才的流失。

二、深化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建构模式

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办学体制等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难题。与普通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个人全方位、多角度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深化“学生—高校—社会”立体式职业素质培养模式非常必要。

1.学生自我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处激烈就业形势,想要脱颖而出,就势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如做好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也是整个模式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做好正确职业定位的客观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才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或方向,进而顺利找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逐步锻炼和培养职业意识。

2.学校责任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民办高校有责任有义务运用职业发展理论,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帮助他们完成由“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使他们成为职业素质高、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实现全程化,应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具体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其次,学校要坚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课程教育,通过有效训练和实践使其掌握基本的就业理论和技巧。还可合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校得到锻炼。最后,学校还应培养有专业就业指导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指导工作。

3.社会共同培养模式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除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政府和用人单位也应提供相关保障。政府可继续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前的实习,扶持职业素质教育的咨询辅导机构,以满足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可逐步完善实习制度,深化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三、创新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途径

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彼此反馈,最终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民办高校要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科学系统地为大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自觉认同并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形成向既定目标努力的强大合力,最终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

2.组织技能训练和资质考试

民办高校各学科专业技能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效果明显,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大学生热衷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等资质已经成为相关职业准入的基本标准,它是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的量化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另外,民办高校聘请用人单位优秀人才或优秀校友为大学生传经送宝,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3.重视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注重发挥社会实习实践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生产劳作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要大力抓好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载体,如组织开展向历届优秀就业创业校友典型学习交流活动,举办职业素质学习评比、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处不在,落到实处。

4.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民办高校要积极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抓紧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对具备创业实力的大学生团队给予重点帮助、扶持。加强大学生见习训练工作,确保见习训练体制机制正常运行。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加大定点培训机构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制,举办创业大赛,完善“进展会、进社区、进县市、进校园”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产生更多“创客”。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要求,对于促进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深化改革、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备良好职业素质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实现个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只有把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意识,形成合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才有望真正养成。

参考文献:

[1]张伟平.以素质拓展为主线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D].2011.

[2]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48-151.

[3]刘洋,付小美.从就业市场需求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0,(3):118-119,121.

[4]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52-54.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培养模式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也短缺,而就业难则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在大学生普遍反映“工作难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抱怨“人才难求”。

而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它主要包括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理念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1]。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他的职业生涯状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了解大学生职业素质状况,探讨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意识淡薄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入职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环境,组织忠诚度较差,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

2.就业能力不足

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获得工作的能力较差、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2]有些学生不善于推销自己,把求职当作学校、老师、家长的事,坐等工作自己找上门来。有些学生分析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定位自己适合的单位或岗位,造成找工作屡屡受挫。在工作能力方面,有些学生虽经过专业训练,但动手能力较差,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欠缺。还有些学生过于偏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却忽视了职业职责、内在品质等的培养,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以至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

3.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有时自视过高,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没用,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又定位太低,目标很轻松就达到了,这使他们又产生了自负心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种种现象,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它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员工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培养所需要的资源不仅涉及学生个人、高校,同时还需要社会、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因此需建立“个人—学校—社会”全方位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1.自我培养模式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做好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努力学习专业技能,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提高职业素质,这也是整个模式体系中最重要的途径[3]。一般而言,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模式有:(1)做好正确的职业定位。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是大学生做好正确职业定位的客观基础。这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只有做好职业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才能顺利找到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年轻人而言,职业选择是否适当,将影响其将来事业的成败以及一生的幸福。大学生应从入校开始就重视职业规划,做好职业规划,及时修正职业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凭借良好的职场敏感度达到职业成功的彼岸。(3)增强专业技能。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要不断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只有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才能真正增强专业技能,更快地实现职业目标。

2.学校培养模式

高校是大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高校有义务运用职业发展理论,构建高校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4],使他们成为职业素质高、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首先,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实现全程化,应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和渗透于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的确立和价值观的成熟。其次,学校要坚持实施大学生职业素质相关课程教育,通过群体性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就业知识,得到基本职业训练。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围绕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使学生在学校就得到锻炼。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如生涯辅导机构专家、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开设讲座,提供可供借鉴的职业咨询服务。另外,学校应培养一批有专业就业指导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工作者,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指导。

3.社会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除了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政府和企业也应提供相关的有效保障。政府方面,可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项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开发,也可以扶持一些职业素质教育的咨询辅导机构以满足目前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企业方面,可以逐渐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目前我国仅有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吸纳大学生实习的意识。因此,应倡导企业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这些企业的实习制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机会。如果我国能形成大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将提高大学生整体职业素质,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真正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148-151

[2]黎家华.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1(5):16

[3]刘洋,付小美.从就业市场需求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0(01):118-121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需求;职业素质教育内涵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推进,社会政治经济与国际快步接轨。在同内经济发展和国际接轨的进程中,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但是在人才市场上却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高校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毕业生,大学生随处可见,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扰;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可企业发展却面临着“人才在哪里”的困惑。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应遵从社会需求。

一、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了解社会对人才要求。

(一)现代社会需要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

科学技术活动的日的在于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面对的主要是物质世界,探讨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科技活动的主体是人,在探求未知世界和应客观规律来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服务的活动中都涉及人与人的关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包含有人文素。人文素质内涵又主要体现在开展科技活动的动力、方法和对科学结果的态度与对科技成果的利用上。因此,高科技为生产力的跃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人类提高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蕴藏着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秩序、使人堕落的危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逻辑关系表明:高科技与人的高素质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而不是灾难。

(二)现代社会需要善于终身学习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人才

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圈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所指出的:“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的目的。现在的社会需要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现代社会总是通过教育的传递和塑造功能,把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生生不息的传递下去,并在这种传递过程中,不断塑造和完善人类自身,不断实现人类自身的价值。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特征之一,人们积极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人们希望终身接受教育,正是人类不断追求自身完善,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完善自我的体现。

(三)现代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的不确定性在逐渐增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人才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

高校学生走出校门,如何尽快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在社会各层次岗位和谐就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和社会人才要求,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最基础的日标和使命。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具不具备社会各层次岗位所需要、成为必求之才,就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

高校是社会先进知识的聚集地,应紧随社会进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使教育成果顺利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高校充分认识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有助于高校教育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有助于降低人才培养周期、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有助于为大学生成为“社会准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高校教育管理应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地位,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充实职业素质内涵。

1.大学生应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刻苦钻研,为科学献身的人格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运用科学精神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运用创新能力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我们的国家在才会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2.大学生应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完成学业步人社会,无论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岗位,首先都是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基层劳动者。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对集体、个人的责任感,可以让社会放心大胆的使用和依靠大学生,增强他们的可信度,获取社会各个用人单位良好的信任,在岗位上担当重责。

3.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合理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增强自信和面对一切的勇气;有助于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对社会需求之人。

4.大学生应具有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校是培养学生团队的最佳场所,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任何一个集体、组织都必需具有的意识。而任何一个行业和职业工作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团队的协调运作。同时,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是每一个从业者都要面临的现实。

5.大学生应具有服务意识和服从意识

服务意识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各类人才都要通过服务社会大众而获取合理合法的报酬,并在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成功。服从意识是社会组织所必需的,是一个组织正常运作的保障。这两种意识往往是大学生最为欠缺的,也是职业素质的要点。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并且实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为了有效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就一定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而职业指导就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职业指导内涵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指导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应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从高校职业指导角度而言,职业指导的内涵就是由指导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规避风险,使学生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在高校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设置相应的课程,组织相关职业指导培训人员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依据。现阶段,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充分运用了一些信息技术与心理测试软件,设立了相应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与信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方向进行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就业。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对职业指导任务进行了明确:大一时,重视学生职业认知与规划;大二时,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大三时,重视学生职业定向指导;大四时,重视学生择业指导和职业服务。这样就可以很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与此同时,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各高校和人才市场、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设置的一些专业也脱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缺少一定的特色,课程设置不够规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的教育机构不够完善,相关的人员也没有落实,经费紧张,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

二、职业指导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与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促使大学生的成功就业。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仅出现了期货市场、产品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还出现了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在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择业与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就业形势与毕业生增加的需求。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时,一定要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成功就业。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采用科技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职业者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学生的背景档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导咨询活动等,让职业指导者的工作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高效化。

2.强化课程教学

通过正规的教学方式,设立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安排专职老师或者职业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专业需求培养职业素质,适应职业需求。在设置教学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创业与就业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可以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创业方向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在进行择业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成功率,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可以突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优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的逐渐增加,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各高校来说,一定要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努力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加深教育体制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与创业。

参考文献:

[1] 刘玉泉,李一鸣.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02).

第9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大学生职业素质亟待提升的现状,阐述了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从辅导员角度提出对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可以预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相当严峻。激烈的人才竞争也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除了要求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外,更注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敬业奉献的精神等职业综合素质。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辅导员要从大一新生开始做好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能从容地展现自己,在职场脱颖而出,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其重要性表现在:它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可以改变人生;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大学实际是“半个社会”,而在校大学生,实际是“半个社会人”,一支脚在校园,另一支脚已踏上了社会。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缺乏认识,且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离职业素质培养的方向还差很远,或者可以说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没树立好或建立起职业素质的目标,更别提培养。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显示,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每年的比例有所下降(总体上还是比往年有所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招收规模在扩大。也就是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人数,增大了高职高专的大学生人数。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校时就及时有效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

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新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在职业素质方面,有41.56%的学生认为提高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高职学院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认识,有35.58%的学生想在大学里学到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说明大部分学生读大学的目的是掌握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相比于老生,新生的诚信意识较高,有45.77%的学生能做到诚信、40.95%的学生基本能做到诚信,但有39.36%的学生认为学校诚信教育不够,应该加强诚信教育。说明当前高职高专的大部分新生对职业素质在就业中的重要性已经有明确的认识。在此种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能得到大学生本人的支持,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笔者认为,辅导员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职业观念的培养。

高职高专大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考试当成自己学习的指挥棒和一种动力,自然而然形成了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不利于完成学校学生到社会人才的角色转换,而学校也很少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培养,只是光靠几堂就业指导课或到学生快要毕业了才安排几个讲座,搞一点咨询和指导,学生不解渴,教师干着急。作为辅导员,我认为,高校新生进校后,就应在入学教育的同时,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启蒙教育,这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着力点。只有让学生从一进校就对职业有所了解,树立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才会给学生成才增加新的原动力,因为对职业追求的目标高,学习的动力自然就大。因此,辅导员应对大学新生及时做好早期的职业观念的启蒙教

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参观考察、谈心活动、校友成才报告等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逐步让学生形成围绕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观意识,将读书学习与锻炼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大学生活的一开始就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从而更好地把求职的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树立职业理想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职业理想,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只有让大一新生趁早建立职业观念,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有利于大一新生更好度过大学的时光,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学校资源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自身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二)职业道德观的培养。

职业道德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职业中,优良的思想道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自强自立、自尊自律等诸多方面。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感恩教育。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均很看重大学生的“德”,把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忽视自己的职责和价值,重功利索取多,强调责任和奉献少,因此亟需高校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奉献精神且拥有感恩之心的学生。

2.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面对挫折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做到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自强自立的坚强性格。作为辅导员,要关注大一新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新生到了大学校园后,学习、生活环境等变化太大,面对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带来的压力以及经济问题的影响,容易产生悲观、压抑情绪。要关注贫困生的内心世界,许多贫困生存在既自卑又自尊的心理矛盾冲突,因此要培养贫困生具有内在价值观的自尊心,完善自我意识,即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养成健康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3.要培养大学生讲诚信的素质。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共处的道德规范。有些学生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在求职简历里作假,就业违约现象不时发生。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给学生分析专业的利弊,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就业的现场和认识形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指引学生以后的发展之路;通过QQ、博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问题,确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强诚信教育,尤其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评比工作中,杜绝学生弄虚作假行为。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

锻炼实用的职业才能是培养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支撑点。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才能相对比较重视,即使毕业的学校、专业一般,只要能力素质较高,往往也会被优先考虑。因此,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另外,应鼓励大学生还要利用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做一些社会工作,利用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接触社会生产的实际,利用“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等长假,到一些单位去见习。只有在校期间多一些社会工作的阅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职业素质的提高才有可能。

四、总结

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各项措施,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前瞻性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4

第10篇

Abstra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composi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innovation abi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career consciousnes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lack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依托项目;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素质;路径

Key words: project-based;financial difficulties;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pat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41-03

0 引言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就业质量,是学生综合能力和自身职业形象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尤其对与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相对而言在综合能力上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影响职业素质的发展。因此,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素质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1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及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些基本品质与具体职业相关从而对现代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国内有学者提出,人的职业素质包括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理念素质、健康素质四大要素,每个要素又分成若干个子要素。[1]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将素质划分为五方面,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动机,并以此提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2]认为一名员工的职业素质就像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外边的1/8 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形成的基石。

本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素质构成,应从现阶段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就业、实现自身发展三个维度为导向,具体提出大学生职业素质核心是: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生涯意识(见图1)。知识技能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任何职业都必须的。尤其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意味着人们更多是专门从事某项事务,这就需要有特定的知识、能力,且能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应用与工作中。创新能力是现在社会的核心素质之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一个企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越多,企业越能向前发展,没有创新意味着停滞和自我淘汰,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企业核心骨干。心理素质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前提要求。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知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调节负性情绪,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做到与周围人、环境和谐相处。在注重合作的职业氛围中,这些素质能够帮助他们更高效完成任务。生涯意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价值属性。职业是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主要场所,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职业不限于工作,更指的是一种事业,它不仅能满足个人物质上的需求,更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具有价值意义,职业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职业发展过程,个人价值得以不断实现,精神需要得到逐步满足。站在人的整个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待职业,生涯意识包括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生涯意识的提出,能够完善学生的职业观,帮助学生从生涯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培养具有生涯意识的职业素质。

2 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目标

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在就学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且缴纳学费、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没有经济保障的学生[1]。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简朴、自立自强、意志坚强,有很强的上进心和求职渴望。也存在综合能力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1 综合能力不足导致职业素质欠缺

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除了经济条件差以外,因受地域教育条件限制,他们接受的教育模式往往比较单一,他们大多埋头学习,并不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面对多才多艺的学生,这一差距更为明显。职业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短板影响了职业素质的提升。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2.2 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缺失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职业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健康的心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本人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在改善和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方面是卓有成效的。经济困难学生相较于其他同学,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更需要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为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做准备。

2.3 职业素质培养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载体多是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虽然很多学校给予了大量的物质支持,但是形成了重物质轻精神的资助方式,在面对充足培养经费的同时,忽视了职业素质培养的育人功能。培养方式单一,缺少连贯性和培养平台的建设。

因此,本文提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的三方面内容:依托项目的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

3 依托项目的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路径

3.1 项目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的重点在于:一是提高综合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处理压力、情绪调节、挫折应对等;三是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培养平台,为经济困难学生为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载体,保证培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依托项目“经济困难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旨在通过项目运行,达到综合能力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助力平台搭建的目的。

3.2 职业素质培养路径(见图2)

3.2.1 开展职业辅导教育活动

职业辅导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每个学生的需求不一致,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例,有的学生还没有规划意识,有的学生有规划的方向,但是不了解职业,有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欠缺,本项目提出“分层次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一是面向全体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讲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通识教育,介绍职业规划的内涵与方法等。二是面对有规划意识的同学,为进一步剖析自我与职场而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团体活动设计“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团体辅导方案,围绕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模拟招聘、模拟面试五方面内容,针对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信息。

3.2.2 培养综合能力、搭建培养平台

职业素质培养需要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项目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展“经济困难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利用学院优势资源,立足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为贫困生创造更多地学习实践机会,争取科技创新的课题,每学年建立或审批10个项目作为科技创新的研究课题,每个项目由3-5人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增进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巩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平台,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提高丰富的研究资源、优秀的教师资源,学生通过平台,锻炼自己的沟通、交往、实践、创新、科研能力等。发挥了平台建设在创新、实践方面的积极作用。

3.2.3 建立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营

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营是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训练营的活动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和讲座,通过两种方式结合,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上进的心理品质。训练营的内容包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能训练、优化个性发展训练、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训练、抗逆力的训练、求职准备前的心理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参加训练营中的任一活动主题。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能力、处理压力、情绪调节、挫折应对等能力,为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做准备。

3.3 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本项目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职业认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现状,尽早开始职业准备,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项目为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出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可以促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生涯意识四个方面,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出现的综合能力不足、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缺失、职业素质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职业辅导教育活动、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建立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营。并依托“经济困难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项目开展实施,帮助学生从物质、精神脱贫。体现在经济扶持基础上,开展多渠道的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这是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的一种尝试与突破,也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的一种可借鉴模式。

4 结论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尤其对与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相对而言在综合能力上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影响职业素质的发展。因此,依托项目培养经济困难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路径。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素质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32-35.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21-02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分析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情绪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经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具有下列特点:

(一)职业价值期望不合理

在一项针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调查中,73%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水平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劳动所得应该远远高于目前的薪金水平,愿意从基层做起的同学虽然达到了80%以上,但是却都认为不能忍受长期在一线服务。职业价值期望偏高,功利性偏强;职业评价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欠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害怕创业失败,创业热情不足等等都体现了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期望不够合理。

(二)职业道德水平欠缺

在对用人企业的了解中,我们发现,企业非常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许多学生的不尽如人意,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受拜金主义影响,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的物质收入,对于工资的多少非常看重,而且平日里组织纪律涣散,随便请假,如果迟到没有处罚就会任意迟到早退,个人对工作任务内容和业务内涵不求甚解,没有刻苦学习和向前辈请教的意识,眼高手低,爱岗敬业和奉献意识差。

(三)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除了那些经过校企合作班的长期培训的毕业生以外,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职业技能的后期培养才能够真正达到岗位的要求,因此,毕业生们在岗位上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能否在岗位上发展得更好,许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对工作采取的是应付的态度,对自己的岗位发展没有规划,对个人的能力水平过于自信,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同时伴随的还有相关的岗位适应能力不足,诸如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

(四)职业心理素质弱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一些毕业生在访谈中反映,由于自己高考没有发挥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在入校后常会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没有兴趣,生活中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激化矛盾。而表现在岗位中的就是,不能接受前辈的正确指导,不听取他人意见,工作中时常闹情绪,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不得不转换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决定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习惯,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还是源自于他多年来形成的性格,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注,不合理的赏识教育过多,适时的惩罚教育太少,导致许多学生盲目自信,过于自大,认为自己能力强,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初入职场又不懂得尊重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同时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对工作挑三拣四,不乐于奉献,敬业意识弱。

(二)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式各样的不良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受炫富、拜金主义影响,许多人淡化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担责任的价值观,更多的是追求不劳而获和各种物质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碰撞时,私心太重;同时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不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让许多人丧失了立足于基层、靠个人打拼进而获得成功的信心,转而去追求所谓的捷径。

(三)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孩子从小受父母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有的学生的父母对社会不满意,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差,给孩子造成了工作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心理,当来到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的外企时,许多人仍不转变这种态度,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导致了适应不良,工作表现不佳,却又不知错在哪儿。

三、以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懂专业、会应用、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如何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中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探索新理论,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将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创职业素质教育新领域、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强大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利阵地,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阵地,积极探讨与此相关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品德课堂是一个重要的学生道德水平培养阵地,随着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礼仪诚信、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品质的培养,这些同时也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将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二)第二课堂学习与职业技能提升相促进

面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不足的情况,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除了理想信念教育、礼仪道德教育,也应该将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纳入进来,以第二课堂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吸引同学们专业学习的兴趣,例如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各类学习型社团、专业讲座等形式,将第一课堂的内容巧妙地引进到第二课堂中来,让各色学生活动的主题不单是为了单纯的娱乐,更多的是寓学于乐。

(三)心理健康与职业心理素质相融合

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我们发现高职心理素质现状有待提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50%以上的受访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反映面对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大学生缺少足够心理准备,当遇到困难时没有能力合理解决,出现各种心理矛盾,产生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造成了高职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困难。我们要提高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的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使他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关心和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或向心理咨询教师反映。第二,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情绪问题,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指导解决,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存在的某些特殊问题。

(四)职业规划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引导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描述和把握,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盲目求高,贪恋物质的职业价值取向,可以开展“职业榜样在身边活动”,将往届优秀的毕业生或者和专业相关的优秀职业人士请到学校来,让同学近距离接触职业榜样,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要更好地引导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和劣势,基于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自我培养,更有利于大家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五)社会实践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1.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平台,我们学生工作应该抓住这一有利阵地,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公益性活动,到农村进行宣传服务,关爱孤老等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培养他们的善意公民意识。

2.社会实践中将所学进行检验

社会实践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和未来岗位可能相关的工作,在实践中,有机会向社会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意识,就积极推进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为先,让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英语 职业素质 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能够满足不同岗位要求的,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要满足这一条件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以外,还需要提高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英语课程是学生的一项公共基础课,同时英语能力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在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围绕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促进各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进步。

一、职业素质概念及其特点

职业素质是人才的一种综合能力,能够体现出个人对职业以及社会的适应程度,是个人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职业素质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解:第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在职业生涯当中个人各优良品德的总和,例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科学严谨等;第二,通用职业能力。个人在职业生涯当中处理各项工作能够普遍应用的能力和素质,例如组织协调、沟通交往、文字运用等;第三,专门职业能力。每一个人的职业或者是所处的岗位不同,而这些职业或者是岗位都对个人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那么这也就直接决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职业性特征。每个人由于所处的职业和岗位不同,那么对于个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存在相应的差异;第二,稳定性特征。职业素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时间的工作当中积累形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三,整体性特征。个人的职业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素质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够片面的将素质能力进行分割;第四,内在性特征。职业素质可以说是本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内化逐步形成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内在品德;第五,发展性特征。虽然个人的职业素质相对稳定,但是通过继续学习还是能够得到继续的发展和提升。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综合素质。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融合到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不仅符合英语课程大纲的教学要求,也能有效推动综合素质提升。现在的职场要求中,英语能力也是关系到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重点因素。高职英语的教学涉及到听说读写多个环节的内容,这些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交流表达、语言应用等多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提供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改革,并且注重增加实践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满足社会需求。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核心目标,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及提升英语课程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同时也为高职英语教育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相适应作出保障。高职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学生的英语语言训练进行有机整合,提升英语教育的实践价值以及职业性,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将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的人才培养手段也会让大量的职业化人才脱颖而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基于英语能力突出的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毕业生将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因此,高职英语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是满足社会需求,确保教育和时代接轨的重要方法。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性,还会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发展。为了更好的在高职英语教育当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必须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教育指导作用,由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具备超强的职业素质,影响和激励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职业素质的熏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根基。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渗透职业素质。高职英语教育不能够单纯的强调知识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除了要掌握静态化的语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语言的人文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主动的探寻知识,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接触社会在课堂教学以及课下为学生渗透关于通用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有效拓展英语教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学生健全职业素质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职业教育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改革高职英语教材内容。高职英语教材承载英语知识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原本的教材以及教材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现实需求,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对此,要积极选编与职场相符能够体现高职教育重点的英语教材,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职业情境,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对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到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特征和要求,突出职业性;(2)考虑到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3)考虑到教材内容必须要包含丰富多元的语言信息,从而保障好教学效果;(4)教材创编要符合实用原则,同时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另外,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以邀请企业当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其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其中的职业性内容,发挥其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巨大价值和促进作用。例如,可以适当的增加贴近学生职业需求的英语内容,如外贸英语当中适当增加与今后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A Japanese company and SINOCHEM have entered into a new contract;We both want to sign a contract, and we have to make some concessions to do it;We sign a contract when we are acting as principals.(“principals” refers to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等。

3.创新优化英语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育要有效贯彻落实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就需要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为实际教学提供动力,增强改革的活力,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注重实践创新,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最为关键的是要增强学生实践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英语语言的实用价值和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巨大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学习完外贸函电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搜集英语外贸函电句型和内容,并且能够指出实际的应用场合。学生会在任务的指导之下,积极的搜集材料,同时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日常积累来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如1. Please draw on us for the amount of your invoice and attached the documents listed below to your draft. 2. We propose to pay by D/A at 30 d/s. 3. We agree to accept the goods in 3 shipments and you may draw on us at 60 d/s from the date of dispatch of each shipment. 在教W手段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扩展学习内容,提供科学高效的学习手段。最为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通过对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实践应用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时空范围,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职业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英语实践交流学习。英语知识的学习不能够单纯的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为主要的还是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这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有着关键作用。同时学生要想更好的适应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活,实际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就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并切实将英语语言用于跨语言交际实践当中。因此,高职英语教育除了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积累的平台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拓宽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展开贴近职业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交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要考虑到市场以及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并结合职业技能来强化对学生的英语培训,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当中适应职业生活,积累丰富的实践交流经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质量。第二,在日常英语教育当中要注重对实践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英语交流。例如,设定酒店预定的场景,可以进行简单对话练习:A:Good afternoon. welcome to the Peace Hotel. May I help you ? B:Yes, I'd like to check in ,please. A:How many nights would you stay? B:A week. A:would you like a single room or double ? B:Single room please. A:ok , 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do for you ? B:May I have a telephone number ? A:Yes,here you are.

四、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有效阵地,通过英语教学,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英语知识,也可以强化职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英语能力。在新的教学目标下,我们应将素质培养其贯穿于英语课程的教学环节,发挥英语教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当中的天然优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实践环节,要注重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英语教材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强化英语实践交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桂香.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1,25(8):54-55.

[2]谢玉林.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12.

[3]崔晓会.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5,(1):107-109.

[4]王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20):72-74.

第13篇

关键词 就业素质 国贸专业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87

Abstract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foreign trade industry is changing rapidly and show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 angle. China's export products also shift from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to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trading patterns from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mod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online platform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graduate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The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professional market information show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renew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mploy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quali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joint industry talent concept.

Keywords employment quality;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当前是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正在愈演愈烈,越是发展迅速的行业就对人才知识积累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就更高,由此可见,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行业导致了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演愈烈。因此,国贸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调整好就业心态,正确认识到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好专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1现有国贸人才就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大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变。就业是每一位大学生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他们要从学生的角色变成职员的角色,要从同学老师的校园氛围中走到同事主管的办公室氛围中去。

在学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很多辅助环节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而到了办公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没有人能像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你,就业大学生就会难以适应自身岗位,无法完成岗位职责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种心理冲突或者职业挫折往往会影响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2)就业大学生在就业中忽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就业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总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为贯穿大学生实习期间以及毕业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职业设计。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期间自我规划意识浅薄,注重职业生活的显性条件,对未来三年甚至更远的职业规划缺少理性思考和规划。

就业大学生只看中当前的职位,没有注意到外贸行业的未来发展、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自身未来的发展,这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

(3)国贸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期间跳槽频繁不重视积累行业知识。就业大学生在求职期间,并没有认真地把个人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求职的时候没有清晰的职业目的和职业归属感,很容易对已有的职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产生频繁跳槽的现状。比如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条件不好、加班多以及办公室氛围不好等都会成为跳槽的理由。

外贸行业的核心关键就是把握业务把握顾客,而这都必须从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知识、外贸进出口流程 知识等一步一步进行积累,从而成为一位优秀的业务员甚至一位优秀的业务主管。频繁跳槽会导致就业大学生缺乏一定时间的知识积累和人脉积累,使得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晋升中后继无力。

2国贸人才就业的原因分析

第14篇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78-02

创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创业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识能力,而且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创新、学会创业、具备创新思维、掌握创业理念、具有创业能力,为未来创业作好准备。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中,由于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创业教育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成功地开创事业作好心理准备,高校教育要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并着重加强创业心理培养。

1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1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创业的艰难决定了创业心理是成功的关键。任何事业起步都不可避免有各种困难和障碍,尤其开创前人和旁人所不曾有过的领域,只有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心的人才会坚持到底,获得最后成功。当前大学生普遍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脆弱。因此,高校要使大学生成就人生事业,就必须培养大学生开创事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其次,大学生未完全成熟的特征使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都表明,大学生未完全成熟,处在青春期后期和青年前期,由于大学生有许多是独身子女,心理成熟较晚,仍有许多青春期行为特征,逆反、冲动、不能自控、感情用事。因此,高校要担当起培养他们成材的重担,就必须首先使他们在心理上早日成熟,为未来事业开创作好心理准备。

1.2不良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

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心理品质不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大学生动机不纯、信念淡漠、金钱至上、贪婪自私,一遇诱惑便把握不住自己,稍有所成就忘乎所以,偶有挫折就悲观失望;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有的大学生常常为空虚、消沉和烦恼困扰,兴奋时忘乎所以,抑郁时了无生趣,消沉时放纵萎靡,痛苦时万念俱灰;有的大学生庸俗、自负、狂妄、懒散、嫉妒。这些,既有害于自我发展,也有害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和大敌。

2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心理的现状

2.1缺乏坚定的创业信念

首先,缺乏对创业成功的自信。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业的欲望和冲动。创业是有风险的,想创业的人必须对自身能力有充分了解和估计,并能针对自身能力确定切实可行的创业目标,既不盲目冒险,又不害怕风险,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自信,才会创业;有自信,才能创业;有自信,创业才能成功。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都不可能成为创业成功者。其次,缺乏创业的责任感。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担当创业重任,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自己谋出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敢于从事创业的大学生仍旧很少。

2.2缺乏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坚决果断;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创业者需要具备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1]。欲创业者必须意志坚定,乐于冒险,喜欢挑战,迎难而上,不轻言失败和放弃,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善于变逆境为动力,具有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变化,确定正确而且令人奋进的目标,并能战胜逆境实现目标。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方面,缺乏一颗永远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三心二意,知难而退,或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垂青于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违规获利者也许能暂时成功,然而最后的成功应属于以德获誉、以诚取信的人,最后的成功,不仅是创业的成功,也应是做人的成功。

2.3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是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中的各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即调节、平衡心理的过程,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一种关照[2]。当代大学生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有抱负,但却缺乏创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抗挫折能力不强,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一旦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无法自拔,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心理发生扭曲,走上歧途。这些都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的外在表现。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

3.1坚定的创业信念

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人相信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作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创业成功,他是不可能去争取和追求的。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现代大学生应担当创业重任,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自己谋出路。再次,要有逆境中创业的心理准备。虽然身处逆境,却能拼力抗争,不断追求,这样,才能造就壮丽的创业人生。

3.2积极的创业心态

积极的创业心态能发现潜能,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进而帮助他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财富。积极的创业心态应包括:一是拥有巨大的创业热情;二是要清除内心障碍;三是要努力变不可能为可能。

3.3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品质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决断果敢;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

3.4鲜明的创业个性

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一是敢冒风险。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要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冒风险是理智基础上的大胆决断,是自信前提下的果敢超越,是新目标面前的不断追求。二是痴迷。对目标如痴如醉,全身心融进创业行动之中。三是独立自主。做到"内心自由"和"精神自由",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和问题,而且心理稳定,不受各种外来紧张刺激的干扰。

4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途径

4.1创业思想教育

不同创业价值的动机、理念,体现了不同的人生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并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创业环境陶冶

首先,经受竞争环境考验。不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往往表现于自卑胆怯,它往往来源于成功经验的缺乏。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展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只能从行动中来,从竞争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年轻人应积极参与竞争中去,不要坐等机会的来临,只要有机会就大胆地去争取,多从事几种职业,多参与几次竞争是好事并非坏事,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通过竞争取得自信的快乐,通过竞争战胜孤僻、害羞、怯懦等心理障碍。

其次,经受不利环境的磨砺。生活比别人苦点,工作比别人累点,环境比别人差点,这也是一种磨练创业心理品质的方法。环境在给人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为人准备了一份智慧和才能。人们最出色的事业往往是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取得的。

4.3创业实践体验

创业活动以实践为纽带,以实践成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与学习结合,灵活运用各类知识于新的情境,并努力探索新知识的所有学习实践行为的有机组合。同时将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学会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

4.4创业榜样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行为和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让学生从中感悟成功创业者应备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对照标准,经常看看自己的心理品质是否符合要求,时时端正自己,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敢为精神,让他们创业有动力,学习有典型,追赶有目标。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终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4.5创业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一种要求个人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自我改变历程,通过训练将使个人对自己有更真实的了解、更恰当的引导和更主动的控制。也就是让一个人自己掌握自己,而不是被环境、习惯和以往经验所控制。

一是通过课程传授心理知识,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将心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端正对创业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增强创业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使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成为自己和他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与创业不良心理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指导大学生学会以适当的方式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内心平衡,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解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为社会发展、国家繁荣、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 核心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33-02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27万,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所造成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就业市场的另一端,用人单位却仍是求贤若渴,很难招到满意的、合适的人才,这种一边是找不到满意工作,一边招不到满意人才的供求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究其本质,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需求减少、知识缺乏和经验不足,而是职业素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将提升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在相应的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内在要素和品质,这些要素和品质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从而对职业活动起到关键作用。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提出“素质冰山”理论,认为职业人像漂浮在水中的冰山,露出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是显性职业素养,隐藏在水下部分占个体素质 7/8 的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构成的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隐性职业素养是显性职业素养的内在驱动。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认识不到位

职业素养是决定职业发展理想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但是很多大学生片面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求职技巧的提高,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麦可思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例如,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口头沟通能力,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满足度为8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79%;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谈判技能,本科毕业生的满足度分别为7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74%。[1]

(二)高校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存在差异

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很重视,但是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高校一直重视“教书”,但往往忽视了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忽略了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育人”功能缺失导致个体职业素养的缺失。事实上,当今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更看重的是基本职业素养,职场成功的关键更多取决于职业素养。很多企业之所以招聘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并且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才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高校内部各部门对职业素养教育责任落实有错位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融入到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学生管理和服务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但当前提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多认为是就业指导部门的责任,教学部门由于不负责就业工作,导致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要缺乏对接,专业教师教学与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缺乏职业针对性,只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硬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软技能”的培养。

(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职业素养提升重视不够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多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往往忽视职业素养教育这一核心目标。在课程建设上,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课程体系,不能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主线进行教育引导;在教学计划上,没有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多停留在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流程、求职技巧等方面,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重理论宣讲、轻实践训练,无法发挥大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的主体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开展职业指导

(一)高校职业指导要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无论是就业观念的树立,还是职业素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均无法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2]职业指导应该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开始实施, 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实现教育的全程化,并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进行, 职业指导内容的设计应各有侧重。通过系统性、阶段性、模块化的职业指导教育,将“职业人”的思维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一天都有所思考、有所锻炼、有所提升。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着重进行大学适应教育和专业认知教育,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准备教育,对毕业班学生着重进行求职择业和职业适应的指导,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和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缩短职业适应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高校职业指导要全员参与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必须建立课堂引导、活动内化、服务认知、实践提升的“四位一体”全员参与育人机制。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校内环节要和企业育人这一校外环节共同围绕职业素养教育这一核心目标来开展,攥成拳头,形成合力,积极构建以校园教育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全员参与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三)高校要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

每一个大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特点不同,相应的价值观、就业观和自身的职业素养基础也不尽相同,职业发展目标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因人而异,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指导,各补所需。其内涵一是对每一类别的学生定期进行集中指导,二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3]个性化指导的前提是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个指导对象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指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这需要一支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工作队伍,同时也需要一支数量足够的兼职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方面的经验,设立学业导师。学业导师由校内专家、教授担任,配合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的、持续的跟踪指导,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阅历、经验予以一对一的帮助,指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四)高校要创新职业指导内容和手段

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开展职业指导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创新职业指导内容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要积极和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将成熟的企业内训用的职业素养培训教程、素质拓展项目引入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来,开发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生特点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开放、灵活、互动的拓展训练项目,从“适应性素质拓展”到“提升性素质拓展”,从“感性基础”到“理性提升”再到“能力提高”,用素质拓展的手段实现职业素养的锻炼和提升[4]。在职业指导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