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

河道整治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河道整治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河道整治建议

第1篇

【关键字】:城市;河道整治;整治方案;

[ Abstract ]: taking Lanzhou city as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Lanzhou section of channel regulation scheme and release flood water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 scheme can not on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ase flood waters and did not cause the water level, velocity of flow and riverbed topography greatly change.

[ Key words ]: City; river regulation; regulation scheme;

一、河道概况

黄河兰州段位于兰州带状盆地,呈东西走向,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全长44.84km。全河段河槽宽窄相间,河宽变化较大,窄处仅120m,宽处可达600~700m(含江心洲)。河床基本上由砂卵石组成,且多卵石边滩及江心洲。主泓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河段洪枯水位变幅不大。洪水期河岸时有冲刷,水面比降0.9~1.3‰。河段枯水流量540m3/s,造床流量3000m3/s,百年一遇流量6500m3/s,1981年实测的最大流量5600m3/s。河床糙率为0.032,河岸糙率为0.030~0.35,滩地糙率为0.045,中水情况下综合糙率为0.035。

本河段历年演变特征是:年内具有涨水期淤积,退汛期冲刷的特征。随着年际和年内流量分配的不同,浅滩河段河床有着相应的变化。年际间具有枯水年淤积,丰水年冲刷的特征。由此可见本河段水流输沙能力强,其河床形态、输沙条件具有山区河流的属性。

二、整治线及整治方案

2.1 整治线确定的一般原则

进行河道整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河道整治宽度及整治堤线的合理布置。相应于设计的洪、中、枯水流量,就有三种整治线,而中、枯水整治线较重要,尤以中水整治线最为重要。中水整治线的位置,应根据整治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因势利导的原则,从河道演变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来确定。由于洪水漫滩时滩地水浅流缓,河道的轮廓对河道演变和水流形态影响不大,仅在设计堤防时,根据具体河段及水工建筑物的要求,对堤线与中水河槽岸边的相关位置作一些考虑即可。

2.2 用河相关系法确定整治线宽度

对本河段的自然演变规律分析得知河段冲淤基本平衡。为此采用阿尔图宁计算稳定河宽的公式计算。根据相对稳定的弯曲型河段统计所得河宽系数ξ的平均值为1.2,求得造床流量下河宽为248~260m,;取ξ为1.0~1.1,求得河宽为218~240m。故河宽240 m可作为中水整治方案。

2.3 优良河段类比法

在市区河段上选取了几个控制断面进行论证。黄河铁桥建于1909年,桥址断面河宽230m,七里河桥建于1958年,桥址断面河宽270m,其下游1.2km(k23+600)处河宽仅200 m,此几处河段均经受了1964年5660m3/s及1981年5600m3/s洪水的考验。盐城黄河大桥建于1979年,桥址处河宽305m,1981年的洪水顺利宣泄。由此认为,河宽300m可作为设计洪水最小堤间距的参考值。

三、物理模型

3.1 动床试验模型设计

根据黄河兰州段冲积河流属性,河床质以卵石成分为主,河床变形主要是卵石推移质所引起的。故根据水流重力相似、水流阻力相似、水流挟沙相似、河床冲淤变形相似、泥沙起动和扬动相似及河型相似等条件,并利用黄河动床河工模型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

3.2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3.2.1 天然状态

从河道横断面形态可知,当河宽B≤240时,河道断面单一,断面呈“U”型或不对称的“U”型。当河宽B>240m时,河槽形态已开始从单式向复式断面过渡。河宽超过300m的河段,随着河宽的增加,出现了边滩,或在河道中形成沙脊,断面形态呈“W”型,河道中出现河心滩。这说明河宽为300m时处于河中成滩的临界状态。

造床流量下垂线最大平均流速Vm、垂线最大水深hm与河宽的关系不明显,河宽大于240m时均会出现数值相近的值Vm=3.0~3.7m/s,hm=7.0~8.5m。但其断面平均流速随河宽的加大而减小,断面平均水深随河宽的增大略有减小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在兰州防洪标准百年一遇流量6500m3/s时,河宽在220m至600m范围内,Vm一般在3.8~4.5m/s内波动。流速V随河宽B的增大呈递减的变化趋势。垂线最大水深hm、断面平均水深h与河宽B的变化关系比较紊乱。可见河宽240m可作为中水整治方案的依据,河宽300m可作为设计洪水最小堤间距的参考值。在此基础上,对300m及350m整治线方案进行了研究。

3.2.2 整治方案及结果分析

350m整治方案:将天然河道宽度控制在350m,切除断面一侧边滩或滞流区,分汊河段则堵塞支汊,小于350m的河段仍保持原状进行试验。300m整治方案:切除河道中边滩或滞流区,对河道做一定压缩,使其河宽为300m,弯道附近减小至280m~300m,小于300m的河段仍保持原状。

从天然状态与整治方案水位变化看:适当压缩河道中的边滩或滞流区,并未引起水位较大幅度的增高。对于300m整治方案,流量为3000m3/s时,水位变幅为-0.13m~0.38m;流量为6500m3/s时,变幅为-0.13m~0.58m。对于350m整治方案,流量为3000m3/s时,水位变幅为-0.21m~0.28m;流量为6500m3/s时,变幅为-0.27m~0.48m。整治方案与天然状态相比水位变幅不大。300m及350m整治方案,并未引起水位较大幅度的增加,相反由于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使得断面地形趋于平坦,流速分布趋于均匀。

从水流要素看:整治方案较天然状态水深、流速最大变幅在12%以内,这样的变幅在该河段不会引起较大的河床变化,且因整治线较平顺,流速分布趋于均匀。

从河床地形看:整治后断面变窄,但断面地形起伏变化减小且趋于平坦,河槽趋向单一断面,河床纵向的冲淤变化也不大。

四、结论及建议

1.通过对黄河兰州段河道地形、河相关系、造床流量、设防流量及河中成滩条件的分析,得出了中水整治河宽为240m,防洪整治河宽为300m。

2.实施河宽300m方案,适当压缩河道中边滩或滞留区,并未引起水位及流速大幅度的增长。相反河流通过自动调节,断面地形趋于平坦,且向单一断面演变。改善了水流条件,流速分布趋于均匀。

3.整治方案的实施,使河道渠化目标得以实现,岸线平顺、固定。断面平均流速的提高,减少了污染物沉积数量,同时可确保行洪畅通。靠岸流速增大,为三条南河道取水提供了合理的渠首位置及水流条件,为工农业及人畜用水和南北两山绿化提供了方便和充足的水源,加快了再造秀美山河的步伐。并对滨河路的规划、通航及开发城建用地提供了设计参数。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4.考虑到上游水库的兴建,在来水方面表现为洪峰减小,枯水流量增大;在来沙方面主要是下泄沙量减小,泥沙的组成变细。故河道渠化可采用30m+240m+30m或60m+240m形式的复式断面,流量较小时在单式断面中流动,流量较大时在复式断面内流动。这样可在两边种植草坪,修建带状绿化公园,以美化市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5.亦可采用分段整治方案。兰练以上河段目前可不做整治,因为此河段河宽基本在300m左右。只是在水厂附近河宽约500m,此处为50年代修建的兰州市水厂取水口,至今运行良好。兰练至七里河桥段,河道长约15km,宽度在300m~600m之间,应进行全面整治。七里河桥至鸟岛前(k22+440~k24+300)河道宽度为220m~330m,在鸟岛处为330m,在为保护候鸟,建议此段河道以天然河宽为准,不做压缩整治。

参考文献:

[1] 张书农,华国祥。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

第2篇

关键词 农村河道 综合整治 建议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内农村河道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掌握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命脉,与美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亦密切相关。因此,整治好农村河道、管护好农村河道、美化好农村河道,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广德县农村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农村河道现状

广德县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基本形成具有蓄水、排洪、引水、灌溉等综合功能,同时兼有水生态、水环境功能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农村河道长期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理,加上近几年的经济加速发展、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导致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削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健康。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达不到设计标准,还有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防洪能力偏低,遇到较强洪水就可能造成大的洪水灾害。

1.2.2水土流失严重

县内地貌大多为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大,坡面径流系数大。由于过去的疏林以垦代抚、顺坡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经济活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原本较好的生态基础遭到破坏,极大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2.3河道萎缩形势严峻

由于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严重,加之早期的无序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倾倒垃圾、违章建设等侵占河道现象,同时由于多年来未实施清淤整治,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大为降低,对沿河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2.4水环境污染加剧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建设,污染物的排放逐年加大。部分乡村截污不彻底,尤其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在农业生产中,各种氮磷肥的施用,很大一部分通过地面径流也进入了河道;沿岸居民生活以及家禽养殖,排放物无组织乱堆放现象也比较突出,这也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河道的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5水生态系统脆弱

水环境污染加之保护力度不够,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过度开发侵占河滩地,剥夺了动植物的栖息地。

1.3成因分析

1.3.1无系统规划,群众意识淡薄

广德县经济发展建设中对农村水系的系统性衔接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水系规划,导致农村水系较为紊乱。另外,河道在广大群众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就是引、排水,认为河道环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农村家前屋后的河塘无需管理得那么严格,保持得那么整洁。当地居民对靠家前屋后的河道乱侵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靠各家田边的就各自为阵,乱扒乱种。

1.3.2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河道治理一直以大江大河治理为主,农村河道治理的环节较为薄弱。在治理手段上还是以防洪保安为主,对水环境改善等综合治理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截排和净化,不能很好的对河道进行疏通和清淤等。经费问题成为农村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和长效管护的瓶颈。

1.3.3管护缺乏

管护队伍未能真正组建运行到位,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管理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相应的管理设施未能配套齐全,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的布设未能到位,无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运,难以杜绝污染源。

2广德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2.1提高防洪标准

农村河道长期淤积,行洪断面明显缩窄,使洪水危害性增强,更容易淘刷岸坡导致崩岸等灾害发生。因此,对农村河道实施综合整治,是提高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交通、城镇建设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有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对县内河段的整治,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3旱涝保收,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步伐,扩大河道有效行洪能力和灌溉能力,提高区内的农田灌溉保证率,增加旱涝保收面积,避免或降低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3对策与建议

3.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着眼于改善农村水环境,综合考虑治理河段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为重点,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布局,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

3.2沟通水系、截污治污

应当定期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使河道无水变有水,死水变活水,河道水质提高,充分发挥河道排洪排涝的能力。完善村庄居民集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及时将垃圾运至合适的位置进行处理,鼓励使用低度、无残留物的农药等综合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保护,提高河网水系的自净能力。

3.3稳滩固岸、合理整治

护坡护岸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安全实用,便于维护,生态亲水,尽量避免对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区河道的护坡护岸主要体现生态性、美观性、多样性,考虑沿河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和需要,结合河道水景观建设需求,在居民聚集区部分河段设置下河台阶及防护栏杆;生产区河道的护坡护岸主要体现生态性、自然性。

3.4生态景观、人水和谐

对于流经村庄段且两岸岸坡较宽的河段,考虑设置亲水平台,给村民提供临河活动的漫步空间,促进人水和谐;在场地较为开阔、两岸多为浅滩的河段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修复河流水体;结合河道河势,于生活区下游布置小型跌水以抬蓄水位,营造山区河道的水环境;迎流顶冲岸段设置挡墙硬护砌,并于墙顶种植藤蔓植物,以改善周边环境。

3.5建管齐抓、全民参与

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加大对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倡导文明生活风尚,进一步增强爱护河道的主人翁观念、公民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筹集一定的维护资金,增强村民的成本意识。还可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使保持河道清洁畅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结束语

第3篇

七*路,位于市中区,北起二七新村南路,南至二环南路,距离约2公里。该路路面存在着龟裂、下沉、破损等严重问题,交通经常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特别是沿途附近广大社区居民对此问题反映尤为强烈,急需对该路段进行综合治理。去年,我在政协会上已就此事提出了议案,但尚未彻底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道路特别是*小区路段年久失修,即使维修也是小修小补,未能彻底解决道路严重损坏、脏乱问题。

2、由于该路段道路严重破损,路面坑洼不平,造成车辆通行速度缓慢或绕行;沿途附近居民增加,而且车流量不断增大,都加剧了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时更为严重,致使市民出行很不方便。

3、由于道路严重损坏和环卫清扫不够及时,而且由于今年冬天道路管道施工更造成路面砂石、尘土较多,每当车辆通过时就扬起沙尘,刮风时更是尘土飞扬。

4、由于道路严重损坏,在夜间或雨天(部分路段严重积水)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二、建议

七*路长期存在着脏乱差问题,不仅影响交通,影响市民特别是沿途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与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坏了*市的省会城市形象。为此建议有关部门深入现场和社区调查察看,并尽快采取措施对道路实行重点整治,全面提升道路功能,从根本上改善道路状况。

1、针对七*路脏乱差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确定该路段整治方案,全面启动改造工程。

2、要重点对该路段路面整体翻修改造,不能再满足于修修补补。

3、按规定加强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及时发现破损路面并修补,加强道路环卫清扫,及时洒水降尘。

4、加强农贸市场的统一规划、修缮和管理,既方便群众,又改善了环境,是从根本上解决路况拥挤、脏、乱、差的途径之一。

您提出的《关于七*路进行综合整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和改进城乡环境治理与管理,加快城乡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步伐,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贯彻落实省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和谐城市、和谐镇(街道)、和谐村(居)三个层次,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重点,重点围绕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以及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村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标准,净化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明显进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整治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环卫治理。一是实行道路分级管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A、B、C三级质量标准,全面推行“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环卫保洁体制。A、B级道路,实行动态巡回捡拾作业模式,机扫冲洗车辆确保每日两冲洗、两机扫;保洁员实行两班制,全时段、全覆盖巡回捡拾扫保,达到路面无积存尘土、砂石遗漏,人行道路面颗粒物不超过30克/平方米,遗撒污物15分钟清理干净,达到“五净五无”。二是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力度,达到“户集、村收、镇运、区集中运送”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行压缩车收集生活垃圾方式,按照1台/2万人的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压缩收集车,按村(居)总人口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区政府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补助资金优先用于环卫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镇、街道承担;按1个/100人或1个/30户的标准在村(居)内配备与压缩收集车配套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实行定点和定时投放,杜绝二次污染;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收集,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区环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的要求,负责做好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加大镇、街道卫生保洁和垃圾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镇、街道和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作业人员配备到位。四是强化建筑工地治理。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施工、拆迁管理程序,实行处置证制度和工程竣工勘验制度;抓好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许可证制度;实行工程文明施工保证金制度,加强工地出入口管理,有效控制施工工地带泥上路;城区和交通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必须按标准设置施工围挡,按标准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出工地车辆进行冲洗,严禁带泥土污染道路;所有进出工地的运输粉状物料车辆必须封盖严密,杜绝撒漏。

(二)市容治理。一是认真开展广告治理。拆除所有楼顶广告、大立柱广告、落地式广告及刀旗广告;清理各类小广告、活动广告牌;整治门头牌匾、标语牌、橱窗、大型屏幕、霓虹灯、横幅、拱门、标语等其他户外广告;按照《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定》的标准,制定户外广告整治方案,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达到整齐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二是开展店外经营整治。全面治理店外车辆维修、清洗及公路集市贸易、探头市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露天烧烤等现象,并与沿街经营业户签订管理协议,实施户籍化管理,彻底杜绝店外经营。三是规范摊点设置。城市A级道路严禁沿路设置摊点,B级道路经批准设置的便民摊点经营规范有序,C级道路经城管执法局审批按实际需要和便民原则合理设置摊点。四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在医院、商场、银行、学校、宾馆、酒店等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必须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其他道路按照实际情况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杜绝乱停乱放。停放区域要做到每100米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车辆集中停放区域每100米应不少于2人。五是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拆除各种乱搭乱建,杜绝擅自破墙开店、装饰装修,清理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擅自设置的斜坡或斜梯,治理随意将路沿石开口、向路面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利用路政设施设置广告等行为。六是严禁乱倒垃圾。对沿街单位、商店、居民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吐乱丢,以及沿街饮食店、娱乐场所、茶楼、烧烤店等乱倒餐厨垃圾、乱泼油污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七是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管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保证道路平整、无坑洼,人行道、路沿石平整完好,排水设施运行正常,桥梁、护栏无安全隐患。

(三)污染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契机,大力开展新一轮环保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狠抓源头控制、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定最严格的准入标准,应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落实最严厉的执法尺度,坚决打赢污染治理翻身仗。实施公安环保一体化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关停污染重、能耗高、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化工异味、扬尘粉尘专项治理和燃煤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快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运输车辆密闭运输,严格道路冲洗,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全部达标排放。

(四)河道治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建,搞好、、河流域后续综合治理,提升河流断面水质,扩大生态涵养区面积。清理境内河道内及周边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保持河道整洁,将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洁。及时清理城区雨水、生活污水排水管线沿线及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等,防止管道堵塞,确保排放畅通。加强河道绿化管理,及时补植缺株断垄,及时清除死株枯枝。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涉河项目审查、审批行为,维护正常河道管理秩序。

(五)绿化治理。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绿荫行动”,以栽种大乔木、提升大绿量为重点,加快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突出抓好“二沿三环”绿化、山区造林、庭院绿化等城乡绿化工程,形成绿美相拥、森林环抱、林路相依、独具特色的城乡生态环境;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广泛吸收先进规划思想和设计理念,积极探索我区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2012年底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组织编制全区三年绿化建设计划,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等事项,确保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顺利进行;对已建成道路绿化,进一步完善植物配植和栽植结构,对桓公路、中兴路、牛山路、一诺路进行大树补植,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建好大道绿化升级改造、齐兴路绿化改造及晏婴路东延、学府路西段等新建道路绿化工程;按照全省开展“绿荫行动”的总体要求,广泛实施“见缝插绿”,对长期空闲地、转角地栽植大乔木、花灌木,增加绿量,对人民广场、太公植物园以及街头游园,充实乔灌木,实施“提档补绿”,形成景观良好的林荫公园、林荫广场;全面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做到林带内基本无病虫害、无杂草、无种植高秆作物现象,抓好日常管理,绿化带内无杂草、垃圾、白色污染,不得种植农作物,无人畜毁坏林木现象。

(六)路域治理。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净化、美化、硬化、拆除、清理、规范、遮挡等方式,从2011年12月中旬至2012年3月底,对纳入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23条主干线、8个重要出入口和齐鲁石化厂区部分道路,进行集中攻坚治理,做到边沟无垃圾、杂草,路肩边坡整体密实、稳定、平顺、畅通、美观;路面扫保及时、洁净,树木常年保持涂白;全面取缔车辆维修、清洗、乱停乱放及公路集市贸易、打场晒粮、占道经营等现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公路的行为;绿化带整齐美观,道路两侧林带不少于15米,穿村路段绿化不少于5米并砌筑排水沟,实现路宅、路田分离;公路两侧建筑美观、整洁,无残墙、断壁、破房;坚决制止和拆除道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物;广告严格按标准设置,达到齐整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重点路段、较大平交路口硬化,经营路口和店前场地硬化,并划停车位;高标准设置垃圾箱,逐步取消垃圾池,保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整齐洁净,无垃圾、粪堆、杂物堆、白色污染等。各镇、街道辖区内其他道路也按照此标准一并治理。专项整治结束后,配足配齐保洁、养护人员和设备,建立和落实日常保洁和定期检查制度,转入长效机制抓好管理。

(七)村容村貌治理。优化镇村发展布局,抓好23个两区三村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朱台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路水气电医学”等公共事业,年内改造农村道路130公里,继续深化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将全区农村划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标准,全面完成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五化(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督导考核。要严格日巡查、周检查、月通报、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治任务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整治档案。同时,要将整治活动方案、工作进度,及时报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区综治办要严格督导检查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第5篇

一、总的要求

以实现村庄整洁、道路整洁、河流整洁、田园整洁和办公休闲区整洁、工贸旅游区整洁为目标,突出垃圾污水治理、街道庭院改造、绿化美化提升,全面落实保洁经费、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卫生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努力创建天更蓝、水更清、田园更整洁、村庄更美丽的农民幸福家园。

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梯次推进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梯次渐进式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县级主体原则。建立省办指导、市(州)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县一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

――部门协作原则。各级发改、财政、农业、住建、环保、卫生、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动作,形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合力。

――农民参与原则。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建立村规民约,落实生活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制度。

二、主要任务

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以治大、治散、治乱为重点,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计划,突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二)整治农村垃圾污水污染。坚持不懈地开展春秋两季农村垃圾专项整治活动,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

1.清垃圾。清理公路主干道及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解决好垃圾围村、围田、围路问题。特别是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地带,做到无积雪残冰、无垃圾、无树上浮挂物。

2.清柴草垛。清理乱堆乱放的柴草垛,统一堆放在房屋下风头,远离村屯房屋,尽量避开公路视线,整齐美观。

3.清粪堆。清理村内街道两旁和田间地头散落堆放的粪堆,发酵后肥田。农户饲养的畜禽新产生的粪便要及时清运到屯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屯内空气。

4.清院落。清理院落内私搭乱建、墙壁乱涂乱画、室内环境卫生不整洁问题,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室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拆除残垣断壁与废弃的棚架、圈舍和仓房等。解决好“地趴粮”问题。

5.清路障。清除村道和屯内街路边堆放的红砖、砂石等建筑材料,清除废弃的农用车、建筑废料,清除木头杆子和木头疙瘩等。

6.清沟渠。道路两侧建有排水沟,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清理村道、屯道、巷道两侧的排水沟和村内小流域、河流等内的垃圾污物,保持排水通畅。

7.清死角。清理城郊、镇郊、村屯相邻地带、公铁路区间相邻地段的卫生死角,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环境整洁。

8.清小广告。清除内容低俗、不健康的户外广告和各种推介产品的野广告,根治乱贴乱画,治理墙面“疥疮”。

9.清病死畜禽。清除丢弃在村庄周围、路边沟、沟塘河渠里边的畜禽动物尸体,实施填埋处理。

10.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畜禽粪便培肥地力,建筑垃圾用于平整道路,柴草等综合利用,废纸和废塑料回收利用,依法依规处理废弃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子、废弃日用化学品、丢弃化纤衣物、病死畜禽等有毒有害垃圾。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1.维修农村道路。通村、通屯的砂石路和土路要逐步实现水泥路、柏油路硬化,加快推进对破损农村公路的维修和重建。

2.整修农户房屋。加强现有危房改造,有条件地方对砖瓦房统一更换彩钢瓦、墙面保暖和粉刷涂料,更换塑钢门窗等。

3.整治围墙大门。对现有破损和断条的围墙大门,做好修新和改造,有条件的建设高标准的围墙大门或栽种绿篱。

4.建设垃圾场点。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垃圾临时收储场点、配备垃圾转运车辆、设置垃圾箱等。

5.改造r村厕所。积极推广水冲厕所,达到村屯、农户无臭味,减少蚊蝇繁殖,切断病虫害传播。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6.推进人畜分离。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7.综合利用秸秆。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禁止野外焚烧秸秆。

8.保护水源地。村屯地表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清除用于农村饮用水的河流、塘坝、泵站等水源地各种化工污染源、建筑垃圾污染源、畜禽粪尿等污染源,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9.加强绿化美化。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四周、道路两侧绿化美化,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和花海旅游基地,推进整镇、整县、整市美化。

10.推进村屯亮化。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11.规范公共场所建设。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休闲广场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既要美化亮化清洁化,又要整齐规范有序。

12.绘制文化墙体。墙体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宣传栏。

13.有序管理小城镇、农贸集市和旅游景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保证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

(四)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做到有经费、有队伍、有手段、有制度。

1.强化经费保障。要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

2.建立保洁队伍。集镇和农贸集市要配备充足的环卫人员,以解决好人流大、垃圾多的问题。有条件的要设立公益岗位,解决环卫人员的后顾之忧。村组要雇佣保洁人员,落实好保洁费用和垃圾清运责任。各地要积极探索利用公益性岗位解决农村保洁人员短缺问题。

3.完善相关设施。村组要配备必要的垃圾清运车辆,设置必要的垃圾箱,按需要建设垃圾堆放点、分类场所和填埋场地。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设备。

4.健全管护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设施维护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五包”、“八不准”",即:农户包新建院墙大门维护,包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清除积雪,包花草树木成活和路灯管护,包路边沟清理;不准乱垛柴草垛,不准乱堆放粪堆,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在墙体乱写和张贴广告,不准畜禽散养乱跑,不准随意焚烧秸秆,不准在庭院内外随意摆放物品,不准在街路随意停放车辆。

三、实施步骤

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申报阶段:1~2月份,有意向开展整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向县(市、区)提出申请。

(二)集中整治阶段:3~6月份、9~11月份,集中开展春秋两季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章立制阶段:7~11月份,推动各行政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日常保洁长效机制。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份,县(市、区)对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提出整改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部署,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y筹政府性基金和公共预算各项资金来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乡村和农民积极性,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物资、捐建、捐款、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和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强化督导,综合考评。各地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督查力度,重点督查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安排部署、专项资金落实、环卫队伍建设、垃圾清理情况、环境整治效果等。督查结果将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衡量指标。

第6篇

    第九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职责权限,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抽查等方式,检查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检查结果。

    第九十六条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和其他下级税务机关的相关行政行为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可以制作行政复议意见书。有关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纠正相关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报告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制作行政复议建议书,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的建议。

    第九十七条 省以下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交行政复议、应诉、赔偿统计表和分析报告,及时将重大行政复议决定报上一级行政复议机关备案。

    第九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行政复议案件资料立卷归档。

    行政复议案卷应当按照行政复议申请分别装订立卷,一案一卷,统一编号,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分类规范、装订整齐。

    第九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百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定期总结行政复议工作。对行政复议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和被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活动中,违反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则规定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一百零二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规则。

    第一百零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可以使用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在行政复议中具有同等效力。

    第一百零四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规则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日”、“7日”的规定指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第7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妥善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而犯罪是对社会和谐的严重破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刑事司法活动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作用,保证刑事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要通过刑事和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各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我国实行刑事和解不仅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如重和合的文化传统,而且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刑事和解注重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平衡,被害人和犯罪人权益的平衡,是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理念在刑事司法领域的体现。我国应立足于中国传统调解,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并立足于传统文化和法治的本土资源,对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与可能性从五个方面作了详尽分析,最终提出了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初步设想。

以下正文:

在当今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处在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进行调整的地步。当我们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潮流时,有必要对一些已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化民主和法治的价值理念进行借鉴和移植。就这一意义而言,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刑事和解制度折射出来的现代性民主和法治的具有普适性的观念价值。

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等国司法实践中适用以来,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世界刑事司法轻刑化的发展趋势,刑事和解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也引起了我国法学界的热烈探讨和司法界的积极探索。 这表明:在通常由国家行使刑事追诉权的刑事诉讼中,也有合意的空间。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领域的悄然破冰,蕴含着刑事司法从“有害正义”到“无害正义”的转变。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

刑事和解是又称犯罪人与被害者的和解,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通常是那些经过专门培训的法律专业人士)充当中立的第三者,使犯罪人与被害者及社区代表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犯罪人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以使犯罪者回归社会、平抑社会冲突。它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不但有助于加害人的矫正与回归社会,而且也有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

刑事和解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私人分割赔偿,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理论,其发端于20世纪中叶,是西方社会从国家本位转变到个人本位的新刑事思想和法律价值观变化的产物,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的破冰,直接的动因来自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与审判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背后则显现了多重价值追求。它在维护成文法权威的前提下,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刑事司法从“有害的正义”到“无害的正义”的进步,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当下社会的和谐理念。

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现代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现代刑罚结构,虽然实现了对犯罪行为惩处的法律效果,但在被害人损失的弥补、被破坏社会关系的恢复等社会效果上却力不从心,带来了成本过高、改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对犯罪的治理,不仅要着眼于国家公权力的追究,更要讲求对受害者的弥补。简单地对犯罪行为进行刑罚制裁,只是一种“有害的正义”,它在对犯罪人加授损失的同时,并没有恢复被害人和社区受到的损失,对犯罪的矫正效果也不佳。而刑事和解改变了传统的以国家公诉为主导而造成的被害人边缘化地位的情况,使被害人从犯罪人真诚的道歉补偿中寻得心理平衡,受损的社会关系得以修复,试图达到一种“无害的正义”,使情、理、法有机融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

法律的目的之一在于建立并维持社会秩序。而刑事和解可以“恢复在依法的解决中很容易失去的平衡,并进而实现某种社会连带关系”。 刑事和解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推广有其内在的合情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传统的刑事司法观念中,犯罪被视为犯罪人对国家利益的侵犯。刑罚是一种公权,对犯罪人的追诉只能由国家进行,而不允许和解。作为真正受犯罪影响着的被害人在诉讼中的作用被弱化,诉求被忽视。在许多伤害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都是熟人,犯罪的发生大都因琐事纠葛、邻里关系等民事纠纷引起,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较小,社会危害性较低。犯罪发生后,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并未完全打破,如果不加区别,以该通过刑事司法程序定罪、处刑,会进一步恶化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扩大双方的矛盾。而刑事和解程序注重发挥犯罪人与被害人在解决刑事矛盾中的能动作用,努力为双方营造对话的氛围与空间,促进双方的谅解,在相互磨合中化解矛盾,从而达到减少社会冲突、增强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提升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维护被害人权益。

刑事和解以被害人利益为中心,大大增强了被害人在解决刑事纠纷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同时,它以犯罪人的真心悔罪和有罪答辩为前提,这使得被害人能够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告诉犯罪人,犯罪行为对自己造成的身体、情绪和经济的损害后果,了解犯罪人犯罪时的动机,接受犯罪人的道歉。这种交流有助于减轻被害人的焦虑与仇恨,尽快恢复心理与情绪的稳定。

目前,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犯罪发生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和通过经济赔偿方式实现的精神损失难以得到充分、及时的赔偿。而在刑事和解中,赔偿协议是一个双方合意的结果而不再是传统司法模式下的强制判决,犯罪人的积极履行保证了被害损失的及时修复。

(三)有利于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通过被害人与犯罪人就犯罪影响进行的讨论,犯罪人能够深刻地体会自己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害,从内心反思过错、真诚悔罪。由于司法机关和被害人对犯罪人的尊重,使犯罪人消除了一些误解和敌视,从而自愿地接受惩罚,积极地承担责任。这种特殊预防的效果是通过严格的司法过程及矫正措施所难以达到的。

“司法系统会对个人造成很多的伤害:犯罪记录会使个人永久性地无法从事某些职业,鉴于经历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犯罪的标定效果会使个人对其产生消极认同,进而会促使个人实施更多的犯罪。” 在刑事和解程序中,因为和解协议的达成与履行而不再启动或中止对犯罪人的刑事追诉,犯罪人避免了进一步的审判及刑罚执行对其造成的“标签”式影响,可以更加自然地实现再社会化。

(四)有效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国家对司法资源的投入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一方面刑事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轻微的刑事案件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大量司法资源被消耗在应对不严重的犯罪和犯罪人身上,影响了重大刑事案件的办理。因此,如何在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刑事案件不断增长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需要公正的案件更加公正,需要效率的案件更加有效率” 显得尤为重要。刑事和解能使某些案件的处理绕开审判程序,快速、合法、有效地解决大量轻微案件的责任归属,使司法机关合理配置资源,全面提高诉讼效率。

(五)体现合意的契约精神,实现程序价值。

诉讼的参与者经过自由选择并有意识地参与到裁决的制作中,尤其是让被告人摆脱司法奴隶主义而达到自我决定主义,这应是刑事司法的最高境界。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诉讼形式并不限于对抗,协商、对话与合作也是一种司法民主的表达,而且在诉讼进程中十分必要。萨默斯认为,程序正义原则的要求之一即为协议性(consensualism),这也是程序价值的要求,不论结果如何,建立在有关公民自愿选择基础上的协议性都是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本身实现的“程序价值”。 为了刑事治理的有效性,刑事司法不应只是谋求国家公权力如何获取单方面的胜利,还需要注重协商与谈论在诉讼中的独特功能。而刑事和解就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通过对话与协商,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处理结果,即通过当事者之间的“合意”完结诉讼。这样一来,不仅为正义的多面性提供了现实基础,避免了单一正义的不足,并且能缓和基于“事实”与“规则”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和谐语境下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探讨

一种制度的设置与存在,自有其思想文化背景与需要。将法律视为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必然要涉及其他社会现象,法律问题从一开始就明显不仅是法律问题,而同时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 从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我国存在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有利因素。

(一)“无讼”观念是刑事和解的思想基础。

诉讼观念作为深层结构的观念性文化,必将影响和制约着诉讼制度的确立。同时,法律的发展也不能与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变化着的情感和要求相分离。 “‘法意识’的概念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社会学上所说的‘滞后效果’,即相对社会结构的变化来讲,文化和象征体系的变化总是会落后的现象。” 崇尚和谐的儒家思想文化为传统诉讼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在社会关系领域,和谐观念演化为一个具体原则,即“无讼”。古人把“和谐”奉为社会中的绝对目标,并以此为道德衡量标准,认为能够识大体、明大义,忍让为先,不与人争者必定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而以争为胜,以讼为能者必定是小人、悍民。古代法律仅仅是实现“和谐”目标的手段,只具有否定的价值,因此争讼必然是绝对的坏事,在人们心目中,争讼本身就缺乏道德上的正当性。 “如果说无讼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那么,调处则是实现息讼、无讼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中国古代是由来已久的,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形成了整套的制度,是世界法制史上少有的。” 不过,这种调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是为了平息纠纷,追求无讼的和谐统治状态。

(二)和合文化是刑事和解的文化基础。

“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 “和合”一词常常被人们引用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特质。美籍华人学者孙隆基在《中国人的人格发展》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化的一个至为重要的原理就是‘和合性’,因此,总是认为‘合’是好的,‘分’是不好的。”儒学大师钱穆也认为“中国人的天性,所谓我们的国民性,是‘合和’的分数比较多过‘分别’的。 和合精神是儒学的价值理想,强调天人合一。这一哲学观推及人类社会生活,便是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他们处理与别人的关系以是否合乎情理为准则,不要求什么权利,要的只是和睦相处与和谐。“ 在儒家看来,”礼“提供了实现”和谐“理想的途径。”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任何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人对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犯罪者往往重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不愿使自己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公敌“;而被害人在自身权益得到维护的同时,向往平安和稳定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时时处于担忧和防备之中。因而,通过犯罪者的悔罪和受害方的谅解化解或修复旧的矛盾,藉以重新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三)轻刑化是刑事和解的实践基础。

随着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对刑罚报应论的否弃和对刑罚预防论的趋同,二十世纪后期,非犯罪化和轻刑化的刑事政策逐渐成为主流话语,轻刑化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和潮流。在对重刑主义否弃的同时,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辩诉交易、保安处分、社会处遇等刑事和解模式。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认同于“刑法是一不得已的恶”, 对于刑法的扩张和滥用,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不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当前,轻刑化在司法实践领域出现了辩诉交易的个案和上述朝阳区法院将庭外和解引入刑事案件的探索。刑事诉讼是建设现代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交叉题域,刑事和解等一系列新的刑诉取向变化则是融会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契合点。

(四)人本主义是刑事和解的社会基础。

传统的刑法观念过于突出国家的主导作用和绝对权威,而湮没了个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诉求。在刑事司法中,不仅对被害人的地位和诉求重视不够,对被害人的权益进行实质性的保护不力,而且对犯罪人的权益保护也表现得更为漠视。刑事和解则将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即加害人与被害人)作为和解的主题突出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成为直接参与和解的双方进行到和解程序中来,司法机关、社区机构则退居次要位置,在其中主要发挥帮助调解、确认公正、监督落实等作用。

刑事和解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犯罪人(即加害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现代刑法对人权的尊重。一方面,被害人的利益补偿不再通过国家公诉下的刑事附带民事的诉讼方式来解决,而是毕其功于一役,在刑事和解中一揽子解决。另一方面,被纳入刑事和解而受到社会处遇的犯罪人通过和解对被害人进行实质补偿和悔过道歉,也使其自身避免了身陷囹圄,有利于维护犯罪人的尊严、颜面,更利于保护犯罪人的人权,并可避免犯罪人被投诸监狱而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和重新犯罪等设施内处遇的缺憾,从而有效地降低这部分犯罪人的再犯罪率。

(五)现代法治是刑事和解的法律基础。

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传统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里,进行法治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而且也要注意挖掘、吸纳优秀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刑事司法领域看,西方法律文化对轻刑化的奉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如前所述)趋向在对一般轻微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等刑事案件的诉讼上达成了共识。即都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消弭冲突为目的,将惩戒寓于教化之中,体现了现代法治中的政治民主、人人平等、契约自由、人权至上等精神实质,切合了法治现代化的发展进路。通过将实行刑事和解后的犯罪人纳入社区中进行矫治,有利于修补被破坏的社区和谐,更有利于加速犯罪人再社会化的进程。

现代法治不仅表现为国家法治权威的确立,更表现为国家权威对个体公民利益的尊重和保护这一终极目标。因此,通过刑事和解的探索,也开始逐渐突破国家法垄断的坚冰,而出现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互交融的趋势,传递着现代法治取向变化的微妙讯息。

四、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及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的过失犯、初犯、偶犯。对未成年人适用刑事和解是各国通例,也是刑事司法国际准则对少年司法特殊要求的具体化。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宣言)》1.4条规定,对未成年犯罪人,应减少根据法律进行干预的必要。根据这一精神,该《规则》18.1条(c)款规定少年司法中以补偿和赔偿作为监禁的替代措施。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之外,各国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正在逐渐扩大到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的过失犯、初犯、偶犯。由于其犯罪的主观恶性较浅,教育、改造的难度不大,从加害恢复的角度,理应将他们确定为刑事和解的适用对象,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应当适应这一趋势。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1、刑事和解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包括各类过失犯罪,以及亲属邻里关系中的盗窃,数额不大的诈骗、敲诈勒索等。上述轻微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主要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较小,适用刑事和解不致于造成对被害人、犯罪人利益保护和公共利益保护的失衡。

2、不适用于重刑犯罪和公害案件。近年来,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实践开始向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拓展。但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人主动认罪的可能性甚微,以和解来换取刑罚的折扣无疑会极大地损害公共利益。对于公害案件,比如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以及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由于侵害的是公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且公权具有不可让渡性,这类犯罪亦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结案。

(三)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刑事和解应以有罪答辩与双方自愿为前提。有罪答辩意味着加害人承认犯罪并认识到犯罪的实际危害,刑事和解是为被害人提供疏通情感的渠道,如果不以有罪答辩为先决条件,或者当事人的参与是基于强迫、威胁、引诱,则无法达到刑事和解的预期效果和价值目标。

刑事和解还应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条件,这一证明要求与我国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判决有罪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四)刑事和解的提出与受理

和解的提出,应由当事人及其各自的诉讼人或检察机关提出。刑事和解结果与当事人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作为刑事和解的双方当事人,提案权是其当然的权利。检察机关也可主动提出刑事和解,但必须在查明案情、预计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需要特点的基础之上作出。法院在接受提案之后,应当从以下方面审查提案是否具备刑事和解必要性与可能性:被告人是否承认犯罪及其悔悟程度,被害人愿意参与刑事和解的具体原因,案件的种类及其特点。经过审查,如果法院认为具备了刑事和解之必要与可能,通过和解能够产生符合各方利益的结果,即可以受理案件并展开和解前的准备工作。

(五)刑事和解的结果

刑事和解的结果是忏悔与宽恕,以及和解协议的达成。根据犯罪人造成损害的性质,和解结果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意义上的和解,包括损害恢复、赔偿、提供义务服务,主要运用于对被害人造成实质性危害的案件,如人身伤害、财产毁损等;另一类是精神意义上的和解,如赔礼道歉等,主要适用于给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案件,如侮辱、毁损名誉等。 在程序处理上,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作为从轻、减轻或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依据。

第8篇

[关键词] 政治干部 政治工作 能力

全面提高政治干部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实际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政治工作法规制度落实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部队建设的全局。因此,党委领导和政治机关应长期把提高各级政治干部依法工作的能力素质,作为贯彻落实政治工作法规制度的关键环节来抓。从当前情况看,由于系列配套的政治工作法规的相继出台,各级大抓法规制度的学习培训、检查监督、考核评估以及部队以法治军大环境的形成,政治工作干部走上了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轨道,使政治工作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在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政治干部的能力素质也不断得到跃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能力上:

一是依法谋划指导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各级政治干部依法谋划指导工作的法规意识得到强化,基本做到了思考问题坚持从法规制度出发,时刻想到法规制度是怎么定的,防止和克服了习惯于看领导怎么讲的、会议怎么定的、过去怎么办的不良倾向;基本做到了筹划部署工作坚持以条例法规为依据,按照法规制度办事,防止和克服了不考虑部队承受能力,提一些过高过急要求的现象;基本做到了组织指导工作坚持以条例法规为准绳,遵循部队建设的规律,防止和克服了脱离部队实际乱出新点子、乱提新口号,甚至搞一些有悖于条令条例的东西。一句话,做到了善于运用法规制度理清工作思路、想问题、作决策、实施指导。

二是依法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对政治干部来说,无论是抓经常性工作还是完成临时性任务,都会按制度、按程序、按规定办,做到事出有据,严谨细致,合乎规范。认识到提高依法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把条例法规学懂弄通。各级政治干部清楚地知道:对于本系统业务范畴和本职岗位所涉及的法规制度都要搞得明明白白,否则就是不胜任、不称职。

三是依照法规制度抓落实的能力得到加强。政治干部能按照法规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工作秩序和要求,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指示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做到严格落实条例法规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条例法规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条例法规有始有终,使政治工作正规有序,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四是依据法规制度创新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对部队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依照法规制度的精神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并及时把政治工作的新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比如,依据法规制度推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方面,着重在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加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和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等方面,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拿出了新的对策和办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但也由于有的部队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氛围不够浓厚,有些政治干部对部队建设的责任心不够,个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不强,在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观念错位。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是依法治军方针在政治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观念错位的现象在各级都有表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以权代法,在工作中不能依法行政,作决定、发指示,有违法律法规的现象,习惯于以权办事而非依法处理问题。有的以情代法,遇事不是依法处理,而是看关系、靠感情。只要感情深、关系近,什么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都可以办;使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主要精力转到找靠山、拉关系上来。有的以罚代法,不是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办,而是靠一些“土政策”抓工作。

二是认识不足。在新的形势下,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是确保部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加强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我军政治优势的重要保证。当前有的政治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对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军队颁布的法规、制度上升到法的高度来看待;有的缺乏从我做起的意识,把落实依法行政看成是领导的事,大差不差就行了等等。没有认识到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认识到政治工作法规是我军长期探索政治工作特点、规律,用法规的形式规范的治军法典,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就是遵循这些特点规律开展工作;没有认识到政治工作法规制度是对我军光荣传统的继承,是革命先辈鲜血和生命的结晶,是我们党指挥枪根本原则的一种制度体现。

三是知法不多。知法是用法的前提。当前,一些政治干部对政治工作法规制度不熟悉、不掌握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法规制度的落实。一方面,是不愿学的问题。有的政治干部由于学习不及时或者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但一部分政治干部还是由于再学习的意识差,或是认为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不愿学;有的对法规制度学习不够,往往是“年初岁末学一学、检查考核背一背”;有的学习法规制度心浮气燥,坐不下来,钻不进去。有的把法规制度当工具书用,遇到疑难问题时搬出来查一查,用不着的时候放一边。另一方面,是一知半解的问题。有的政治干部对法规制度学得不认真,钻得不深入,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对法规制度不熟悉,要么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凭“习惯”靠“感觉”行事。有的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法规条文不掌握,有时提出的工作建议和决策与法规制度相矛盾相抵触等等。目前在政治干部中,比较缺乏“法规迷”、“法规通”这一类的人才。

第9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from now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gle,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he management way.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to the municipal road project an important mean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also directly decides the whole city road project goals. It i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国家在市政工程领域招投标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渐规范,承包价格趋向合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手段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近几年来参与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经验,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为市政道路工程由于具有工程施工的目标明确、工程施工的的设地点固定、建设一次性以及工程实施时序强等特点,就会使得市政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提供了各施工工种,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以及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

1.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要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收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文件。二是拟定具体的市政道路施工方案。三是根据方案要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四是根据方案来编制资源需求计划。五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最后一项规划就是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一是市政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全面部署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定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还要结合施工工具、力量以及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条件;二是整个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还有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地点以及规模等。三是要确定市政道路的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使整个现场能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同时也是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最后就是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准备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反映了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安排,编制整个工程的资源需求计划,时间和人力安排计划。

2、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施工管理与组织问题

2.1施工过程中各个分包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由于涉及的分包商多、范围广,往往导致各个分包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特别是当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时。例如市政电气分包方、市政土建分包方以及市政园林绿化分包方三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时,就会造成工序的遗漏以及工期的耽搁。各个分包商在主观利益的驱动下就日益导致很多工期的延误和工序的遗漏。

2.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不合理性。由于施工中确实存在经验不足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一系列内在原因,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存在编制顺序上的错误以及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先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后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先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后拟定施工方案。还有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没有认真收集施工项目的具体资料,例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检查井、雨水井的位置确认错误,这样的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实际情况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严重不符,根本无法正确指导施工活动。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质量观念是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顺应外部市场经济的变化,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的自身状况以及行业的固有特点,在对工程质量高度认识的基础上,促进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并且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着力于解决好质量与进度之间的关系。如在企业内部建立互检与自检以及专检内部质量检查体系,推行内部监理制度,并对质量工作小组赋予质量否决权。使得内部监理工程师可独立地行使质量否决权、监管权和奖惩建议权。

3.2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要经历决策、设计、立项、施工等等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就要实行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还要在项目实施时实施动态控制。在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先制定的工程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或者不合理,就要对目标进行调整。例如在工程项目实施时如果发现原先制定的工期过短,就要及时调整工期目标,即使综合采取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以及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后也根本无法按期完工时。确定项目控制的计划值,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定期对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就需要采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经济措施等进行纠正。例如市政道路施工时要收集沟槽回填压以及路基填土的实际密实度,以及在市政道路施工前要对沟槽回填压以及路基填土的密实度设定一个计划值,

当两者出现不符合时,施工单位应该及时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从技术措施上可以采取在路基总宽度内,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填筑;从组织措施上可以采取向作业者做好技术交底。

3.3完善施工中质量管理策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并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使要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坚持检验制度,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做到对每个结构层次,每道工序以及每一关键部位的全方位监控。首先制定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要依靠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法律、标准等规范合同内容,相应的工程、试验和检测原始记录。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施工单位的检测数据按核定频率进行复检和抽检,在工地必须设立试验室,进行独立检测和试验,为节省费用,提高效率,要坚持采用派施工管理人员对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结语:实施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控制,应着眼于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推动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控”的作用。应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 坚持质量标准;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工程的质量控制是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只有工程参建各方切实有效地履行质量职责,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波,常新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北方交通,2008.4.

[2]单建国.浅谈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0.11.

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道德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是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在广大社会成员个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新生教育核心理念内容之一。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参加就业之后的从业工作态度等,都是职业道德核心价值理念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职业院校在校就读学生个人职业素质的前提条件,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体指在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以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基本教学准则[1]。在此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教学理念。相应教学内容的设计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对学生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和乐于与他人团结合作”等方面职业道德素质内容的培养。

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以往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在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当中,授课教师以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和主体,自己则作为知识内容的教育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作为思想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将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在相关知识内容方面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新型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工作目标[2]。

二、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满足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相符需求。

业院校是教育行业中的一个较特殊的教育院校,职业院校培养的多是技能型人才,其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在办学中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即为各个职业岗位输送符合职业要求和标准的学生。不同职业除了专业技能各有千秋外,其同一个要求就是对从业人员有着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之中提到“爱岗敬业”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教育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各自需要的专业技能外,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职业观是极为必要的[3]。当代职业院校已经将职业道德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并且从各个方面开展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以此培养适应社会新需求的新型建设人才。职业院校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符合现实要求的,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一致的,必须坚持。

(二)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者需求。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符合当前社会对新型建设者的需求目标。职业道德是每一名职业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这既是岗位要求,又是社会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深刻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职业规定标准执行工作内容。职业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将职业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这是当今职业院校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表现[4]。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从注重专业技能到重视职业道德素质,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想成果。当前社会对新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要求更严格,需要在具备才能的同时,有良好的德行。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认识到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这不但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对学校的声誉、发展有重要影响。职业院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将其输送到工作岗位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造良好的院校形象。

(三)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强调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与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相符合。当前,我国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并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外来观念影响着年轻人的思想。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应当肩负起重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重担,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为社会输送兼具诚信、文明、礼仪等素质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5]。通过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全面打造“德才兼备”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栋梁,这样才能消除社会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构建真正和谐、友好的社会。

三、有效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人员素质。

职业院校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应强调教师队伍人员的素质。应该着重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素质水平如何对学生将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引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才能使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对此,职业院校需要严格规定招聘程序,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时,积极引进业务精、觉悟高的教师,对于不符合教育职位标准的人,应该坚持杜绝;思想政治教师入职后,应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获取最新理论知识,融合各种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制订充实的学习计划,改进课堂授课方法;职业院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可以聘请这些专业人士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中的兼职教师,以此提高整体团队的教育水平。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

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容易引发学生的不良行为,这都会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职业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同时开办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咨询室,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倾诉对象,缓解压力,安抚情绪,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W生保持平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更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习。学校围绕职业素质进行授课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导入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让职业院校学生认识到具备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向不同的学生灌输该职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为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三)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活学活用。

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握职业道德是什么,能够活学活用。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开展为期1个月的短期实践,让学生提前作为职业人感受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直观观察职业人的工作内容和行事准则,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性活动,比如“学雷锋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总而言之,以职业道德为基本核心理念、构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手段。只有职业院校相关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核心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最终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立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52-54.

[2]林秉智,林海榕,陈淑芳.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可行性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8.

[3]林秉智,林海榕,陈淑芳.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新模式途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8-20.

第11篇

[关键词]小檗碱;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的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导致不孕、痤疮、多毛、肥胖、月经紊乱而且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症、2型糖尿病等并发症。近年来,相关学者发现,PCOS主要病理的改变以及其发病中心环节是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因此,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在PCOS的治疗当中逐渐引起了重视。小檗喊又叫黄连素,是一种传统抗炎药物,在治疗肠道感染上广泛应用。相关研究证明,BBR能够让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让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让血糖降低,改善脂代谢的功能。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檗碱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疗效,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知情。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50例患者,年龄22~29岁,平均(26.1±2.5)岁;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3―29岁,平均(25.9±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CPA和BBR治疗,在患者月经周期或者是撤药性出血的第5天起开始服用CPA,每天晚上服用1片,1个周期为21d,总共服用3个周期;BBR,每日服用两次,每天服用1.0g。对照组患者,让其单独服用CPA,剂量和对照组中的一致。盐酸小檗碱片(哈尔滨仁皇药业有限公司,H23020514);复方环丙孕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65479)。

1.3观察指标

脂、糖代谢的指标:患者在试验前的2d正常进行饮食,在试验前的12h开始空腹,在试验当天上午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测定FIN以及空腹血糖(FPG)、血脂。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来对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总胆固醇(rI℃)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软件SPSS16.0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变化比较

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FIN、FPG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观察组中患者的下降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脂代谢变化比较

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LDL-C、TG、T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及两组患者的HDL-C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且观察组中患者LDL-C、TG、TC的下降程度以及HDL-C的升高程度都要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第12篇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

各村、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根据平谷区人口计生委关于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的工作安排和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设立专门的奖励扶助账户,确保各项奖励政策按时足额兑现

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市、区有关规定,镇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进行奖励和补助。

二、积极推进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

1、对独生子女家长入养老保险予以补贴。镇政府按当年实际独生子女家长的参保人数,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对独生子女家长养老保险金的补贴。

镇政府对所有达到领取最低标准(即现行的最低领取标准是每月领取100元)缴费的独生子女家长参保人员进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

男方25-34岁每人每年补贴50元,35-44岁每人每年补贴60元,45-54岁每人每年补贴70元,55-59岁每人每年补贴80元。

女方24-29岁每人每年补贴50元,30-39岁每人每年补贴60元,40-49岁每人每年补贴70元,50-54岁每人每年补贴80元。凡达不到最低缴费标准的,不享受政府补贴。本补贴办法只适宜2005年。

2、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实际,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放养老保障金。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未发放养老金的,从独生子女父母开始发放;第二,已发放养老金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原发金额的基础上再增加额度;第三,已发放养老金的,独生子女父母可提前领取;第四,以上几种模式也可综合运用。

三、全方位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

在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过程中,可参照以下优待或优先方式,尽可能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好事、实事:

1、在独生子女入学、入托方面予以现金补助。

2、在入合作医疗、就医方面可适当给予优惠。

3、在划分口粮田、自留地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优先考虑。

4、采取减免承包费、减免义务工、建独生子女父母致富基地等方式对独生子女家庭予以照顾。

第13篇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不育不孕症

不育不孕是指正常育龄夫妇同居1年以上,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能成功妊娠,引起原因分为男性不孕和女性不孕,一项研究不孕荟萃分析报道,排卵障碍、异常、输卵管异常、不明原因的不孕是其主要病因[1]。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与不育不孕密切相关[2]。本文通过对70对不孕不育夫妇生殖分泌物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与不孕不育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对不育不孕夫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3.3岁;同期选择65对正常生育夫妇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6±3.5)岁。试验组和对照组夫妇都经过详细的男科和妇科检查,试验组夫妇甚至经过专业的专科检查。

1.2 方法 支原体培养试剂、衣原体培养试剂均购于英国UNIPATH公司 ,男性的支原体培养使用无菌拭子取其尿道分泌物和;女性使用无菌拭子取其宫颈分泌物或者阴道分泌物。①衣原体检测 将标本置于试剂管中,然后进行10min的80℃温箱提取,在样品窗内滴入5滴,观察15min;②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 采用无菌接种将标本置于支原体培养基,在37℃的温箱中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3],24-48h后观察;③血清抗抗体检测:对血清抗抗体的检测采用的是采用试管玻片凝集试验和明胶凝集试验;④分析检查:以方式取,按WHO推荐方法进行常规分析[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解脲支原体与衣原体检出结果 试验组70对不育不孕症夫妇中,CT阳性男3例女5例(5.71%),有60例(男26例,女34例)检查出UU阳性(42.86%),有6例(男3例,女3例)检查出MH阳性(4.28%);而在对照组中有2例(男1,女1例)检查出CT阳性(1.54%),有8例(男3例、女5例)检查出UU阳性(6.15%),有2例(男1例,女1例)检查出MH阳性(1.54%)。

2.2 不同年龄和性别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 女性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46.03%)、男性尿道感染(52.32%)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47.12%)与对照组在25-29岁这个年龄段的感染率相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 解脲支原体的活动率和抗抗体(AsAb) 在感染UU的68例中,所有患者的活动率小于50%;抗抗体检查出呈阳性者有60例(87.78%)。在未感UU的23例中,抗抗体检查出呈阳性者有8例(34.85%)。试验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与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2.4 前列腺炎、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 在26例前列腺炎不育男性中,有13例检出解脲支原体阳性(51.28%);在16例非前列腺炎患者中,有6例检出解脲支原体阳性(37.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例宫颈糜烂的不育女性中,有13例检出UU(+)(53.7%);在14例非宫颈糜烂不育女性中,有5例检出UU(+)(34.38%)。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有不洁性接触史与解脲支原体感染 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目前由于对男性科学进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男性的不育不孕症因为生殖道的感染而逐渐增加。有20%-60%的男性由于生殖道感染而导致不育不孕[5]。研究证明,有40%的不育不孕症是由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造成。本文检测结果表明,70对不孕不育夫妇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感染检出率43.40%。而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本文研究发现UU感染率与年龄有关,在25-29年龄段,试验组UU感染率(47.12%)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不孕不育症患者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检测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感染率最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成活率和活动率,体现出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因此应加强对不孕不育患者常规性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有利于不孕不育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Maroulis GB.Effect of aging on fertility and pregnancy:Semin Reprod Endocrinol,1991: 9:165179

[2] 刘镇平,窦宇红,熊远香,等.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39-440

[3] 曾静.不孕不育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24):191,194.

[4] 刘睿智,王忠山,许宗革,等.白细胞与男性不育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0,24(2):327

[5] 贺锐.兰州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性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31(06):550-551.

第14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以发作性晕厥1天从县医院转入我院本科。患者15天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发作性晕厥,当地县医院查心电图提示:间断性室速,用利多卡因及补钾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T:36.6℃,P:103次/分,R:22次/分,BP:140/80mmhg,抬入病房。心电监护示:间歇性室速,发作间隔30-40分钟,持续3-5分钟或更长,同时有间歇发作,立即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用1:1浓度维持,同时给与直流电复律,一个小时后再次出现室速,短阵室颤,给予几次电复律,给予20%硫酸镁针40ml静点,普罗帕酮140mg静点并维持,经多次电复律用药无法维持窦性心律,间歇室速的QRS波群振幅波峰呈现周期性改变为尖端扭转,Q-T间期为0.66秒,并出现预激,故治疗上给予硫酸镁针2.0g静推并20mg/min速度维持,同时另一通道以利多卡因1∶1浓度维持,观察15分钟后恢复窦性心率,24小时后停用利多卡因,室速又复发一次,在重新维持,并开始减量,改用口服盐酸美西律维持(150mgTID口服),硫酸镁减量缓慢停用,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嗜睡、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而无明显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当时辅助检查:血常规、离子系列、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心脏B超、头颅CT均未见明显异常。

2 讨论

利多卡因及硫酸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本例根据本院条例常规单独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联合用药得到优异的效果,没用出现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该两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以下简述看法:

镁是机体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细胞膜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细胞膜的通透性,电解质穿透膜流动等都受镁的调节,镁是各种离子通道电子流动的调节剂,通过这些调节维持心肌细胞膜相对稳定性,使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自律性有所下降,传导加快,还通过钙化胆碱作用,慢反应自律细胞4相钙离子内流减弱促使钾离子外流而抑制自律性,利多卡因促使动作电位3、4相钾离子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之距增大,自律性降低,传导性增强,而这两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同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外镁离子可促使钾内流,可能抑制3相钾外流,延长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不应期,这可能与利多卡因的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轻度缩短不应期,不应期在动作电位时间内所占的时间相对延长的作用相互起取长补短的作用。

镁是Na、K+、ATP酶激活剂,在动作电位4相通过激活Na、K+、ATP酶进一步促使外出的K+离子向内转运,细胞内的Na离子向外转运这与利多卡因抑制0相Na离子内流促使3相K+离子外流的作用起协同作用。

镁通过扩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氧、营养物的供应通过扩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细胞的耗氧重构及损伤,利多卡因也扩血管起协同作用,镁是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参与能量的传递、储存和利用,在细胞核内参与DNA、RNA的合成过程及mRNA与核糖体的接触,这些作用利于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损伤细胞的修复。

第15篇

患者女,56岁,以发作性晕厥1天从县医院转入我院本科。患者15天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发作性晕厥,当地县医院查心电图提示:间断性室速,用利多卡因及补钾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T:36.6℃,P:103次/分,R:22次/分,BP:140/80mmhg,抬入病房。心电监护示:间歇性室速,发作间隔30-40分钟,持续3-5分钟或更长,同时有间歇发作,立即给予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用1:1浓度维持,同时给与直流电复律,一个小时后再次出现室速,短阵室颤,给予几次电复律,给予20%硫酸镁针40ml静点,普罗帕酮140mg静点并维持,经多次电复律用药无法维持窦性心律,间歇室速的QRS波群振幅波峰呈现周期性改变为尖端扭转,Q-T间期为0.66秒,并出现预激,故治疗上给予硫酸镁针2.0g静推并20mg/min速度维持,同时另一通道以利多卡因1∶1浓度维持,观察15分钟后恢复窦性心率,24小时后停用利多卡因,室速又复发一次,在重新维持,并开始减量,改用口服盐酸美西律维持(150mgTID口服),硫酸镁减量缓慢停用,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嗜睡、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而无明显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当时辅助检查:血常规、离子系列、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心脏B超、头颅CT均未见明显异常。

2讨论

利多卡因及硫酸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本例根据本院条例常规单独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联合用药得到优异的效果,没用出现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该两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以下简述看法:

镁是机体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细胞膜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细胞膜的通透性,电解质穿透膜流动等都受镁的调节,镁是各种离子通道电子流动的调节剂,通过这些调节维持心肌细胞膜相对稳定性,使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自律性有所下降,传导加快,还通过钙化胆碱作用,慢反应自律细胞

4相钙离子内流减弱促使钾离子外流而抑制自律性,利多卡因促使动作电位3、4相钾离子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之距增大,自律性降低,传导性增强,而这两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同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外镁离子可促使钾内流,可能抑制3相钾外流,延长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不应期,这可能与利多卡因的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轻度缩短不应期,不应期在动作电位时间内所占的时间相对延长的作用相互起取长补短的作用。

镁是Na、K+、ATP酶激活剂,在动作电位4相通过激活Na、K+、ATP酶进一步促使外出的K+离子向内转运,细胞内的Na离子向外转运这与利多卡因抑制0相Na离子内流促使3相K+离子外流的作用起协同作用。

镁通过扩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氧、营养物的供应通过扩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细胞的耗氧重构及损伤,利多卡因也扩血管起协同作用,镁是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参与能量的传递、储存和利用,在细胞核内参与DNA、RNA的合成过程及mRNA与核糖体的接触,这些作用利于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损伤细胞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