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教育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等学校的所有的管理岗位包括后勤部门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咨询,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爱校如家的情怀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明确自身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德育工作者,牢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敬业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雨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授课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因为竞争压力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多。但所有问题的产生,一定会有其主客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春雨谈心运用了心理学的谈话技巧,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帮助他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案。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针对个性问题具体分析、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绪情感等多方困惑和问题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方式,注定要通过依附一定的载体方可实现。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或教育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这是一项细致、复杂、艰巨且永无止境的工程,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们创新思维、精心设计、共同努力。
(一)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入则增长知识和才干,出则服务祖国和社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体现了所有大学都应该具有的一般精神,同时体现了自身理工科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既体现了大学的一般精神,又很好地体现了重点培养教师的特殊性。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同时它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只是在学校期间,甚至于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高校校园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术类型的报告或讲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潜能和求知欲望;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各类参与性体育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能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各类文体赛事、三进社区、敬老院、儿童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促进良好的道德形成。
(三)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高等学校的所有的管理岗位包括后勤部门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咨询,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爱校如家的情怀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明确自身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德育工作者,牢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敬业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雨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授课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因为竞争压力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多。但所有问题的产生,一定会有其主客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春雨谈心运用了心理学的谈话技巧,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帮助他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案。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针对个性问题具体分析、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绪情感等多方困惑和问题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方式,注定要通过依附一定的载体方可实现。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或教育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这是一项细致、复杂、艰巨且永无止境的工程,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们创新思维、精心设计、共同努力。
(一)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入则增长知识和才干,出则服务祖国和社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体现了所有大学都应该具有的一般精神,同时体现了自身理工科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既体现了大学的一般精神,又很好地体现了重点培养教师的特殊性。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同时它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只是在学校期间,甚至于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高校校园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术类型的报告或讲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潜能和求知欲望;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各类参与性体育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能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各类文体赛事、三进社区、敬老院、儿童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促进良好的道德形成。
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把它贯穿在我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榜样等方式、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榜样也有近距离的,如学生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对于近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重在从小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行动,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德育情操。例如让学生放月假回家时,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进而内化为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管理;途径
目前的中职德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德育教育管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想要在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之中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针对其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针这些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性的开展。
一、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因为中职院校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是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育偏差。另外,如果从学生本身的特性角度上进行探究,许多中职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处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收到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其次,中职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是所有中职院校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职院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顺应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性人才,所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另外,学生也应该重视德育,认真进行德育学习,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2.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想要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德育环境与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德育环境。因为德育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中职学校要对其环境进行优化与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德育环境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等方式实现。此外,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给予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准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在德育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实现个性化教育。这里的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不同标准的道德准则,因为道德准则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对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所以在德育进行之中,要尽量做到个性化教育,基于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职院校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在校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拜访养老院、做社区义工等多种活动,以此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促进其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也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依然在理论体系、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中职学校需要在认识到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文林.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的有效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18):105.
[2]丁海青.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86-87.
[3]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途径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教学阶段,是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重要根基。其中,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注重引导,以此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一、加强小W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增长态势,犯罪者低龄化及暴力化的特征对义务教育德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水平;有利于对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加以全面把控;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形成,以此保证学生未来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虽然在礼仪教学、良好行为规范、爱国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然而在德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重视;然后,德育教学方式较为简单;最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致使德育工作无法高效展开,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资源
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课堂资源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加以充分利用。首先,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为主,增强与其他科目的德育教学联动性。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思想品德的科目教学上,还需与其他教学科目,如语文和社会等科目,加以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以不同学科之间所具备的相同教学目标为导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进行培养。例如,在音乐学习中,通过对经典红歌《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进行欣赏和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在德育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较为薄弱的客观因素,因此,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彩生动的图文影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例如,通过PPT或是Flas以及具有教育内涵的电影,展开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树立学生榜样。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优秀事迹的表彰,为班级同学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可表扬那些平时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以及积极打扫卫生的热心学生,这样在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带动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
2.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与家长配合,为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教师需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够向家长及时反馈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感,以此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通过校信通、班级群组等现代化沟通交流媒介,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家长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需注重对学生和家长亲子互动性的培养,使家长切实地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来,从而增进亲子互动,使家长对孩子的品德发展进行实时了解,并能够从旁协助孩子对不当处加以及时改正。例如,教师在进行“尊老爱幼”的德育教学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可给出参考意见,比如为母亲洗脚等,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成长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德育思想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使家长对学校的相关规章和管理进行了解,从而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够采取适宜的方法,而非传统的责骂、动手等过激方式,通过这种互动交流能够使学校和家长一起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优质品德的形成。
3.以身作则树立教师典范
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引导者和教学者,在进行德育教育中必须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严格规范,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典范。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自身专业素养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加强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言行一致,以此收获事半功倍的良好德育教学效果。例如,德育教师需要定期参与学校或者是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德育教学培训,同时,注重对优秀德育教师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吸收和借鉴,并通过互联网方式搜集相关的教育教学实例,结合本校的德育工作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展开德育教学工作。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还需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想法,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德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教师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丰富德育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现代化社交软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促进德育工作的展开效率。并且,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朝华.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 时代教育, 2017(2):190.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幼儿园 154211
[摘要]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
关键词 ]幼儿;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但很多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即是让幼儿学读、写、画、唱、跳等等,忽视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事实上,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且并不尽善尽美,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日活动有机渗透,提高实效我们认准“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每周一各班老师带幼儿参加升国旗仪式,大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随后由老师作国旗下的讲话,让幼儿在升旗仪式中受到爱国教育;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要懂得问好,离园时懂得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人家给你东西或帮助你时,要学会说“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平时交往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又如: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吃饭不依赖老师喂,饭后要漱口及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巴,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了。另外在游戏时,要求幼儿不争抢积木玩具,不争抢角色,学会合作及分享,游戏后要求幼儿帮老师把场地收拾整理好、把玩具放回原处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
2、在不同领域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拔萝卜》的故事,说明了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听故事时,幼儿会全神贯注的,此时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
3、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三八”节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以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五一”节爱劳动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通过各个节日活动无一不在孩子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4、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带幼儿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秀丽山河,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凤凰山公园、荔枝公园、古谯楼名胜古迹等参观游览,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乱大小便,爱护花草树木等;带幼儿到步行街参观摄影展,从照片中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难以忘怀,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5、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6、发挥榜样作用
以点带面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结语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的品德教育更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渗透,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关键。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刘利.现代幼儿园德育教学方法之我见[J].内江科技,2010(06).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从事德育教育工作30年。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校的孩子个个成为品德优秀的学生。如何才能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凭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教育者首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结果直接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在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好的形象,这样才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
二、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如:在进行科技教育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我国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为国作贡献的伟大与自豪。立志做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又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从而达到既能学好学科内容,又能教育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让道德教育走出课堂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都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让道德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之外,我们还必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慰问五保老人,为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打扫公共场所等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让道德观的培养在实践中体验形成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组织好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五、抓住机遇实施德育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要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让他们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学校开展的“六一”体育运动竞赛和文艺表演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小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七、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八、加强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少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3.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德育教育 途径
一.在高校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风化雨的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等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1.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
2.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验式德育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8-02
一、企业对中职生的德育要求
近年来中职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主要是因为中职生以技能学习为主,动手能力强,能很快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到企业马上就能上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所以就业率居高不下。我们也走访了一些企业调研,了解他们对中职生的素质要求。这些企业的观点基本相同,他们认为中职生动手能力强,能马上就上岗,但是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待加强。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眼高手低,娇生惯养,对住宿条件、工作环境要求过高,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够,经常抱怨,不能吃苦耐劳,不够稳重。归纳起来就是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敬业、稳重踏实、谦虚好学、懂得做人、能吃苦耐劳、与人沟通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根据企业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把
专业技能学好,更重要的是将职业素质培养好,要先学会做人。近年来我们觉得学生的“质”大不如从前,感觉一界不如一界,教师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虽然有部分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和希望,想在职校学点知识,学点技能,为自己将来能自食其力奠定一定基础。但也有部分中职生道德情感现状不是很理想。
1、学生不爱学习
主要原因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有些学生选择职校是因为父母的意愿,他们根本就不想继续读书,不爱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学了也没有用,出去也是要从基层做起,工资低又辛苦;由于现在正值用工荒,就业门槛低,即使没有高学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因此有些学生觉得学不学都一样。
2、行为规范及自律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不参加劳动,缺乏责任感。他们明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有时候就没办法控制自己,自律能力差。
3、心理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到企业见习,初到企业有时候在工作岗位上还不够熟练,难免会被主管领导、老员工批评,学生就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有时候工作量大一些,学生就受不了。
4、意志力差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好,父母比较宠爱,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什么事情都让家长来解决,物质给予多,精神给予少;有些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苦,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娇生惯养使孩子们形成懒惰的行为。当学生见习的时候,嫌工作累,跟家长诉苦之后家长就让学生回家不同意继续见习了。这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遇到困难,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
三、中职生德育教育培养的途径
中职生是经济发展第一线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还应该要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传统德育教育偏重说教,缺乏交流和融入生活,没有注重德育实践,忽略了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效果不明显。在此我们突破德育教育单一的说教方式,引入全心的体验式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力求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内省感悟、思想升华、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都不大好,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一技之长,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表现自己,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有一个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机会,去感受成功者的喜悦心情,体验成功。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例如:技能比赛、文艺汇演等。我校每年都举行技能大比武,学生都踊跃参加一显身手,而且技能比武是采用小组为单位,因此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齐心协力,只要有一个掉队,那整个小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通过技能大比武,学生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
2、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在实践中获得体验
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实践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上,更多的是他们接触到社会就会领悟、体验到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例如:耐挫能力 、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与别人的合作意识、独立工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遵纪守法的自控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等。例如:我校09旅游班的同学,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部分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可是到了企业参加见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是和正式员工一样的,是不能迟到的、旷工的,否则就要扣工资,情节严重也是要开除的,学生通过这次实践工作体验到了要遵守纪律按时上班,回学校后在纪律方面也表现的好多了。还有些同学刚到企业就哭了,吵着要回家,经过老师的了解学生是觉得住宿条件差、工作辛苦,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和鼓励这些学生都能坚持到见习结束,学生也从这次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提高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平日里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什么都是父母包办,到了企业什么都是靠自己了,工作是独立完成,而且还要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协调、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到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比老师的传统说教更有效,对于其良好的道德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补充,优化和融合已有的道德体验,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我们也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不是很了解,有部分学生知道是做什么但是觉得毕业出去不能马上做管理层,要从基层做起就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稳重踏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是很有必要的。要培养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历史教育,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他们对本专业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样,他们对于专业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对于专业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变得主动。我们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培训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此为目标。我们也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学校给同学们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在校生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工作都是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上成功,有利于培养现实化,培养学生稳重踏实。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引入全心的体验式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力求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内省感悟、思想升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 雪.浅谈中职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一、小学德育育德分类
(一)品社课程直接育德
目前,小学品德课程在一、二年级是《品德与生活》,三——六年级是《品德与社会》,这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渗透育德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找准结合点,加强德育,但切忌安“德育的尾巴”,为德育而德育。
(三)集体活动专题育德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德育很多时候是通过集体活动来完成的。学校德育处或者少先队大队部要通过集会、集合、专题讲座、主题班队会、课外实践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实施途径
(一)说服教育,晓之以理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学校通过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三风建设上墙;注重更新学校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和黑板报,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一砖一瓦都发挥德育的作用。
(三)示范引领,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
(四)表扬激励,批评纠错
1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然性
1.1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有适应它发展的具备某种优良品德的人,尤其是作为民族未来与希望的小学生更是如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分辨社会中的是非善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个性;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
1.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很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是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小学生健康成长,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需要正确有效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2.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2.1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重视德育管理者基本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位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将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功效。因此,要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以其强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从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影响着学生。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教师从多方面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人生道路。所以教师要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典范。久而久之,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成了自己的榜样,这样就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以表扬为主,学会赏识教育,每位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
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做的事是发现他们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一面。鼓励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要学会恰当运用表扬,使学生的积极因素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教师要用期待、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教师在工作中要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位学生,要运用情感和爱心来引导教育学生。
2.3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既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转化小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力,能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彼此间加深情感,建立友谊,使大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理解。为使德育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2.4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做到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三方携手,形成德育合力共建
一、在保留传统中创新德育形式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德育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心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在其他学科教育上,要求每个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本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切实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工作,探索出了在学科中渗透、在生活中熏陶、在阅读中领悟、在生活中体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在廉洁文化进学校活动中,通过开展演讲、主体班队会、古诗文诵读、歌咏比赛以及参观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廉洁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加强德育科研建设。为提高学校德育科研水平,我们在坚持每年开展德育论文评比活动的基上,进行了创新德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去年组织召开了“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德育课题开题会,邀请德育专家实地指导。目前,申报参加了“十一五”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各实验学校已从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体系着手,认真开展了学校和谐德育模式研究。
(3)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五小”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敬他人的“小伙伴”;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另外,我们在各小学广泛开展了“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和“拒绝、健康成长、远离、自我保护”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4)全面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到了与学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考核评估、同步总结奖励。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创办家庭论坛、举办报告会、建立学校通讯网站、开办家教咨询室等多元化的办学形式。采取启发、讨论、提问、咨询、互帮互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家长学员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
(5)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在各小学成立了“红领巾护绿小分队”、“红领巾监督小分队”、“红领巾交警小分队”,三支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街头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据统计,各小学“三支小分队”成立以后的十年里,出勤人数达二十多万人。另外,在各学校坚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雏鹰争章”、“成像少年手拉手”以及社会调查、志愿者义务服务等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教育内容
(1)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行为实际,结合各年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按照“分层实施、逐级推进、全程监控、循环提高”的工作宗旨,开展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通过评选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班”“示范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规范、宣传规范、遵守规范的积极性。目前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日常行为达标生”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星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
(2)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根据《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先后组织了三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中心校统一部署下,各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主体班队会等形势、迅速掀起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4)扎实推进“三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三理”教育相关课程,设立“三理”教育活动室和咨询室、开展“三理”教育工作骨干培训,聘请专家开展教育、咨询等活动,把“三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各学校关心一下代工作小组的作用,广泛吸收“五老”、医生、社区工作者、家长等参与“三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辅导员、监督员、宣传员,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通过以上切合实际的德育形式和成效显著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上阵,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参与的大德育格局,为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途径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以班级的形式展开集体性教学,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来展开,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下面以自身的经验对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的教学中,班会的召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班会教师能够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如果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更加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当然,楸Vぐ嗷峥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应当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不要每次班会所讲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德育教育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中学的德育教育中主要以国家发展历史为基础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师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
教师在实施班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对学生尽可能的宽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同的对待,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日常的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予以指出,让他们能够顺利的改正。除此之外,当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错误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对教师真正的认可之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和实施德育教育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本人认为需要多角度的升级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使用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亲切度不断提升,这样他们更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不断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现代社会是网络的时代,需要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因为这些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网络微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营造。
四、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周几节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最终完成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模板。现在国内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版本选择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相关生词认识,阅读、写作能力训练之余,进行有侧重的德育教育,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其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有着这一基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时,在进行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语段进行重点理解,这一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融入生死人生观教育,怎样才能死后重于泰山,对于这种生死观的德育教育可以融入文章中心思想及重点段落理解的小组讨论之中。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实现学生参与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动性提升,更好的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融合教育
如果单单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学上述两点论述很多,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家庭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有效平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多引导正能量,少释放负能量。社会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不断拓展德育教育进社区,让学生到社会活动室,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实践他们的德育理论知识,树立正面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结束语
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兴趣等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积极的加以配合,希望我国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很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拜金主义、暴力等。如果中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很难抵制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德育――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也应该成为是我国全面发展,真正施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创设环境,在活动中体验满足感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多方面因素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后,我们可以把规章制度交给学生,改变传统习惯下的“必须遵守”为“讨论遵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改进,不太成熟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即可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我们也可以借鉴生活中学习生活的相关情节,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教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学生会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自己组织、设计、安排,最后取得成功,这样就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而丰富的道德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形成品德认同,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教学方法,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
学校、教室作为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常常表现为被动接受者,单纯的说教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单纯的感化而不伴之说理,也难以让他们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感知,因此,我们应在点点滴滴的交流中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三、加强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与学生交往中要以身作则,推己及彼,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他们模仿性强,判断力差,行为偏激,易入误区。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培养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得良好品质。
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调动和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其自我完善意识,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健康的心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