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居住区建筑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居住区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四类:社会形态、家庭关系、住房条件、人口结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4、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吴龙洙.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

第2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也开始走向商品化和市场化,同时居住区的发展也变得非常的迅速,社会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化的发展也显得十分的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和进步,针对居住区的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

居住区的建筑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或前室、 贮藏间、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按照其使用用途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我们把它叫做集中活动空间;还有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根据使用用途我们就可以确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建筑设计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作为辅助用处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厨房内存的物品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好的通风,墙内设置通风道;连接服务阳台;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区建筑设计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出了关注独立的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这个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助新的技术对建筑设计优化

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

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五、居住区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一)居住区的规划理念

居住区协调统一的色调对于创造群体形象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跳跃性强的色彩能够加强单体和区域的识别性。在居住区的规划中应当审慎大胆的运用色彩,将居住区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居住区的整体特性,并且又能具有非常强的识别性,另居住区在整体的规划结构上更加清晰。如在居住区内大量的住宅建筑可以选用色彩相同的设计,而具有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例如在居民区中的商业建筑、学校、社区医院等)使用突出的色彩,能够明确居民区内的功能划分,画龙点睛。不同高度和不同组团的建筑可以通过点缀不同的色彩来加深居住区给人的整体印象。例在重庆的龙湖花园,墙体的外檐和屋面通过运用白、蓝、红三种色彩,将别墅组团和群体组团进行区分,使整个居民区的结构一目了然。

(二)居住区的设计个性

一个能够进行加工的意象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与周围的事物必须有明显的区别,而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可识别性,这一个性具有惟一的、独立存在的意义。色彩所拥有的丰富表现力对于创造出个性生动的意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的建筑造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条件和功能),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相比可变性较差,所以居民区的色彩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营造外部空间的视觉效果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经常会使用色彩的标志性、造型作用、构图和自由发挥来营造居住区的个性。例如巴黎位于拉·德方斯的一组高层公寓,通过使用自由流动的构图,在住宅楼上营造出浮云飘舞的效果,非常具有诗情画意;还有的高层建筑通过壁画的表达方式设计色彩,在外立面上绘制了整幅交通图,不仅使整个立面变的活泼,耐人寻味,还显示出设计师具有的浪漫情怀。一个色彩设计具有创意的建筑能够为生活带来非常强的魅力和活力,丰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彰显了建筑本身的个性。

(三)居住区的文化空间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内涵越来越重视,通过城市意象进行的研究对于人们在认识、感知的基础上如何对城市的环境进行评判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分析。从城市的空间分布而言,在城市的建设中居住区占的比例最大,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中运用了什么色彩对于塑造城市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内的空间在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空间的需求后,更要深层挖掘空间内的文化意蕴。通过色彩来辅助形成文化空间。法国的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科罗有关于“色彩地理学”的理论,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在文化、习俗和种族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色彩的不同表现,很大程度上色彩汇集成为国家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色彩是一个非常生动丰富的传媒,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形式,一种符号。比如巴黎,在城市的分区上十分明显,现代风格的大厦以拉·德方斯为代表,古城区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上仍然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是城市发展和积淀的一个过程,反映出城市的新荣旧貌,所以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除了能够给人以社会经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环境等影响,还可以高科技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冷漠感进行弥补。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设出现了大批品位高、质量优、环境美的居住小区,但也应该看到,规划建筑设计不好、工程质量与功能质量不高———甚至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的小区依然存在,以致造成大量住宅空置、积压,虽经降价,仍是销售不畅。以前在居住概念中,人们往往以能在公园附近居住而感到满足,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利用公共花园的设施和环境,“在花园中居住”已成为人们很实际的目标和需求。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 世纪现代居住小区建设的新理念。“人本居住”是过去居住产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理想。“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一、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建筑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当今,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和期望,已从最基础的住宅工程质量要求,发展到对居住社区的综合品质需求。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 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 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4 类:社会形态、住房条件、家庭关系、人口结构。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 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所以,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 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套型是住户使用的居住空间, 户型是套型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我国城市户型规模在近20 年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已由每户5~6 口人转变到现在的3~4 口人,城市以“二代居”及“三口之家”构成为主。套型模式也从“起居、就餐合一型”—— 生存型向“起居、就餐分离型”—— 小康型转化。套型设计除了与户型的人口数目有关外,还与人口构成有关, 同时应考虑家庭成员的年龄、代际、性别等问题,使设计套型内的空间数及面积大小与户型相匹配。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套型模式多以“三室二厅”或“二室一厅”为多。今后,由于受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 会出现很多的单身老人及老年夫妻户。为解决今后老年人居住的问题,修建老年人公寓及养老院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静分区公私分离

以起居厅作为组织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方便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感受。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大中小卧室设计,方便日常使用。明亮的家务室可兼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3)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4)改进住宅部件,提高生活品位

采用诸如步入式衣柜、落地门窗、低窗台凸型窗、新型塑钢门窗、多功能户门、屋面老虎窗等部件,改进住宅使用状况,提高室内观感和趣味性。拓宽阳台和跃层露台,增加使用功能(如纳凉、健身、养花等),扩大室内外交流的空间。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居住区应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综合营造。只有把握每一阶段的设计内涵,才能使居住区独具品质和特色,焕发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马锦强. 对当前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J]. 今日科苑. 2009(12)

[2] 朱利捷,徐俊民. 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