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居住区建筑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居住区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四类:社会形态、家庭关系、住房条件、人口结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4、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吴龙洙.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

第2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也开始走向商品化和市场化,同时居住区的发展也变得非常的迅速,社会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化的发展也显得十分的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和进步,针对居住区的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

居住区的建筑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或前室、 贮藏间、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按照其使用用途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我们把它叫做集中活动空间;还有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根据使用用途我们就可以确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建筑设计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作为辅助用处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厨房内存的物品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好的通风,墙内设置通风道;连接服务阳台;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区建筑设计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出了关注独立的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这个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助新的技术对建筑设计优化

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

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五、居住区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一)居住区的规划理念

居住区协调统一的色调对于创造群体形象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跳跃性强的色彩能够加强单体和区域的识别性。在居住区的规划中应当审慎大胆的运用色彩,将居住区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居住区的整体特性,并且又能具有非常强的识别性,另居住区在整体的规划结构上更加清晰。如在居住区内大量的住宅建筑可以选用色彩相同的设计,而具有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例如在居民区中的商业建筑、学校、社区医院等)使用突出的色彩,能够明确居民区内的功能划分,画龙点睛。不同高度和不同组团的建筑可以通过点缀不同的色彩来加深居住区给人的整体印象。例在重庆的龙湖花园,墙体的外檐和屋面通过运用白、蓝、红三种色彩,将别墅组团和群体组团进行区分,使整个居民区的结构一目了然。

(二)居住区的设计个性

一个能够进行加工的意象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与周围的事物必须有明显的区别,而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可识别性,这一个性具有惟一的、独立存在的意义。色彩所拥有的丰富表现力对于创造出个性生动的意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的建筑造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条件和功能),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相比可变性较差,所以居民区的色彩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营造外部空间的视觉效果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经常会使用色彩的标志性、造型作用、构图和自由发挥来营造居住区的个性。例如巴黎位于拉·德方斯的一组高层公寓,通过使用自由流动的构图,在住宅楼上营造出浮云飘舞的效果,非常具有诗情画意;还有的高层建筑通过壁画的表达方式设计色彩,在外立面上绘制了整幅交通图,不仅使整个立面变的活泼,耐人寻味,还显示出设计师具有的浪漫情怀。一个色彩设计具有创意的建筑能够为生活带来非常强的魅力和活力,丰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彰显了建筑本身的个性。

(三)居住区的文化空间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内涵越来越重视,通过城市意象进行的研究对于人们在认识、感知的基础上如何对城市的环境进行评判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分析。从城市的空间分布而言,在城市的建设中居住区占的比例最大,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中运用了什么色彩对于塑造城市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内的空间在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空间的需求后,更要深层挖掘空间内的文化意蕴。通过色彩来辅助形成文化空间。法国的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科罗有关于“色彩地理学”的理论,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在文化、习俗和种族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色彩的不同表现,很大程度上色彩汇集成为国家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色彩是一个非常生动丰富的传媒,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形式,一种符号。比如巴黎,在城市的分区上十分明显,现代风格的大厦以拉·德方斯为代表,古城区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上仍然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是城市发展和积淀的一个过程,反映出城市的新荣旧貌,所以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除了能够给人以社会经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环境等影响,还可以高科技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冷漠感进行弥补。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设出现了大批品位高、质量优、环境美的居住小区,但也应该看到,规划建筑设计不好、工程质量与功能质量不高———甚至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的小区依然存在,以致造成大量住宅空置、积压,虽经降价,仍是销售不畅。以前在居住概念中,人们往往以能在公园附近居住而感到满足,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利用公共花园的设施和环境,“在花园中居住”已成为人们很实际的目标和需求。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 世纪现代居住小区建设的新理念。“人本居住”是过去居住产业始终如一的追求和理想。“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一、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建筑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居住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当今,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和期望,已从最基础的住宅工程质量要求,发展到对居住社区的综合品质需求。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 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 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4 类:社会形态、住房条件、家庭关系、人口结构。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 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所以,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 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套型是住户使用的居住空间, 户型是套型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我国城市户型规模在近20 年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已由每户5~6 口人转变到现在的3~4 口人,城市以“二代居”及“三口之家”构成为主。套型模式也从“起居、就餐合一型”—— 生存型向“起居、就餐分离型”—— 小康型转化。套型设计除了与户型的人口数目有关外,还与人口构成有关, 同时应考虑家庭成员的年龄、代际、性别等问题,使设计套型内的空间数及面积大小与户型相匹配。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套型模式多以“三室二厅”或“二室一厅”为多。今后,由于受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 会出现很多的单身老人及老年夫妻户。为解决今后老年人居住的问题,修建老年人公寓及养老院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静分区公私分离

以起居厅作为组织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方便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感受。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大中小卧室设计,方便日常使用。明亮的家务室可兼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3)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4)改进住宅部件,提高生活品位

采用诸如步入式衣柜、落地门窗、低窗台凸型窗、新型塑钢门窗、多功能户门、屋面老虎窗等部件,改进住宅使用状况,提高室内观感和趣味性。拓宽阳台和跃层露台,增加使用功能(如纳凉、健身、养花等),扩大室内外交流的空间。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居住区应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综合营造。只有把握每一阶段的设计内涵,才能使居住区独具品质和特色,焕发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马锦强. 对当前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J]. 今日科苑. 2009(12)

[2] 朱利捷,徐俊民. 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7)

第4篇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 空间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总体的状况而言,实际上,矛盾在于“商”与“住”这两个方面。

1.1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方面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应该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实现,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会中的要求。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的开发持有控制权,而开发商需与当局结成开发的伙伴关系,以确保开发的合理性。而在国内,开发商拥有较大的变动权利,这样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诸如,规划的滞后、分期建设、分批入住,导致达到规划的终极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影响居民生活。同样,规划规模的不合适,有些居住区开发商将投资和开发的重点转向商业地产,出现了商业建筑的开发过度,结果导致商业建筑“供大于求”,对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费。

1.2建筑内外部设计方面

(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

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在空间处理方面较为草率,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居住区多层建筑中,往往一层的经营和销售比较红火,但是因为没有提供通往二层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销售和出租均受到影响。

(2)外观设计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区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而大多数店面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商业建筑与居住区没有衔接。与之相反,一些商业建筑则是一味的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观,其主要缺点是忽视了商业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区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1.3商业主题定位方面

最近几年居住区商业建筑中,独立的大型的步行街较为常见,这种商业建筑设置是对传统的I临街铺面的一种革新,开始的时候会给人以方便清新的感觉,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商业建筑模式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正是这种一站式的购物街,包含的东西大多相同,时装、百货、休闲等等一应俱全,这样就失去了其个性元素,造成商业主题定位的模糊,区分困难,最终导致经营不佳。

2、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分为两种,内部空间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起来的,一般是使用诸如墙、柱、屋顶等建筑实体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内空间,同时也包含由建筑实体围成的内街市、内庭院等等。相对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是指由建筑实体分隔而成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很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阳光等的影响。

2.1内部空间围合和开敞的变换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隔断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例如,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断,进行灵活的分隔。打开后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空间;收起来,可以变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小的独立空间。通过变化的隔板,实现各个独立空间的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满足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对所需空间的要求。

2.2内部空间的竖向高差的变换设计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竖向高差的合理变换对于内部空间设计至关重要。高差的设置可以区分不同领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从而到达―种特殊空间的效果。比如,通过台阶处理地面的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动人的线造型。在多功能空间或者内部空间有限的地方,将台阶作为休息设施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同时,当基面之间的高差较小时,可以将不同边缘空间有效的划分,保持空间的连{卖眭,使身体容易接近。

竖向高差的设置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处在于占据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居住区集中式的商业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要素包含:材料和质感,光环境和色环境以及声环境。物理环境设计对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质感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的形态取决于空间界面的形状构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材料分为人工和自然材料两种。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亲切感。人工材料色泽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合理的选择变化可以达到丰富的效果。材料的质感要求注重整体性,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体现商业环境自身的气质。

(2)光、色、声环境的设计

光使得建筑产生了生命力,没有光就没有空间造型。光环境设计可分为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类。在居住区商业建筑中这两类设计都非常重要,一般从利于环保,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

色彩具有改变物体形状及空间形式的功能,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不仅可以弥补某些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顾客传递一种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两种环境设计一样,声环境同样是内部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某些利于舒缓人们压力,消除空间噪音的设计元素是利于改善声环境的,诸如,雕塑、柔美的音乐等。

2.4外部空间的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依托商业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间,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从自然环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

(1)商业广场

一般的商业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汇边缘,则在此地带对于行车的视距与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与疏散、车流的组织都需要适当的安排缓冲地段。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为商业活动的舞台,这种形式活泼自由,充满轻松的氛围。有力的增强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顾客,可谓是一举两得。

(2)沿街退让

这种外部空间设计是一种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可在街道的边缘地带平行于街道退让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空间。它可以搭造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之间的桥梁。

(3)建筑周边灰空间

柱、廊、棚、架等都属于商业建筑周边的灰空间,这些结构具有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共同特点,和室外空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和室外空间相比,它可以使人们少受到自然不利条件的影响,起到保护作用。

3、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的发展建议与方向

3.1对我国当前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建议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还比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乏特色,设计手段雷同等。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建议:(1)使用全过程设计系统。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设计与服务,达到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开拓全新的城市商业

建筑空间。每一项设计,不单是一个设计,更是一个真正为居民服务的作品。(2)针对具体设计实例,完成与周边环境,人文要求,商业气息等结合的创造性设汁。

3.2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1)街区型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街区及底层一般多是商业建筑,内部为住宅。这种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同时可取长补短,根据周边环境有机整合整体设施。(2)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多种商业经营和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随着家庭汽车的普及,这种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为主流。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和心里预期,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应该是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的浓缩的写照,对于传播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1 2)

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设设计;特点

一 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快,户型结构失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定位不准,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商在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希望尽可能大的去获得住宅的利润空间,因此在进行商品房的开发时大户型所占的比例就会要大很多某单位在广东江门的一个楼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项目位于蓬江区滨江新城南端,洋房均价约9500元/平方米,面积228-242平方米,房子总价最少两百多万,这样的价钱在当地可以买一套别墅了,如果自己买地可以盖好几套别墅了,而开发商出于对价值的追捧,片面的追求高容积率,全是30多层的高层洋房,日照间距总是找技巧去量,使得楼盘价值降低,从内部销售情况得知到目前为止仅卖出数量极少,这样一方面造成开发商最后落入困境,从现场得知项目现在由于资金原因已陷瘫痪,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建筑和土地的浪费。

其次就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往往会较多的考虑到造价的因素,也就是在片面的去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的造价,这样一种状况从长期的效应来看是不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后一点就是现代环境下的住宅设计往往是为建筑而居住,也就是说,住户往往需要去适应于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而基本上是很难参与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去的,而在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往往对户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极度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关注与研究,这就使得大量户型功能性空间的设计都不合理,住宅的设计水平严重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

以下本人将针对几个建筑平面户型的优缺点尝试进行简单分析,以阐述各自该如何合理使用。

二 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一梯N户围绕着一个核心筒布置,他楼高16层,均为复式单位,就是说每个单元层为两层,核心筒的位于一侧,到达楼层后先通过一个公共无封闭走廊联系着各户,入户的地方为平台花园,就好像一座座别墅叠起来的,,这样保证了外走廊能取得大限度的采光及通风,这对于住户居住质量邻里关系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主要是能够提升户型的情趣和新意。

但也同样带来一定的缺点,廊式建筑的长廊一般长度都比较大,因此每一户在交通面积上所分摊的也并不少,降低了电梯使用率,跟节能的发展方向是违背的。除此之外,廊式平面中廊本身对于户内的干扰也是比较大的。

3.2 板式居住建筑相比于塔式的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房间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且房间多为南北朝向,因此在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也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也就是说,板式居住建筑更多体现居住本身的舒适性。

但同样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现在的开发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往往就希望能够多出面积来,这样一种想法一旦在现实中加以实现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居住区的进深过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暗间。针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开发商在进行设计或者是建设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将这样一些不利的为止设置成为卫生间或者是储存室等一些不需要太好采光或者是通风的房间。这样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

3.3 板式居住建筑还具有的特点就是在形式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包括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以及一梯四户等多种具体的组合形式,实际上,多种套型的组合设计就正是这样一种户型的最大亮点,能够满足户主在进行选择时的多种不同要求,也能够在户型的面积上加以平衡。

四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的设计优点分析

在这里我们同样是通过多方面内容的探讨来说明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的设计优点所在。首先就是在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内能够实现四面的开窗,因此在视野上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是一层四户的标准层平面的话。那么其四周往往就会有更建好的开窗条件,相应的也就会有更加良好的视野。其平面基本上就是呈现为风车型,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一方面是房间整体的采光和通风条件都会比较好,另一方面就是存在着西晒或者是南向的房间也都会比较少,因此相比之下更加的适合于南方地区。其次就是相比于板式的话,塔式的居住区建筑一般在用地的节约性上有着更好的表现,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小区内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再次就是塔式建筑往往体型饱满,这不仅仅是在外观上会更加的优美,也会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的交通面积分摊变少,这样既能够实现建筑节能,也能够提高电梯的实际利用率,在现今的条件环境下可以说是非常适宜的。最后就是塔式居住区建筑在进行小区的群组建设时,往往能够更好的保障各个群组之间的通风。

结语:人们在现今环境条件下对于住房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居住区建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新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分析与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07.

[2]邓影.李秀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07(2)

[3]史曼柏 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

第6篇

关键词: 居住区 设计 生态建筑 生态住宅

1 前言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生态世界观为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使建筑学从跟随科技的发展而探讨技术世界的问题转向思考人类真正的生活世界的意义, 追问生命的价值, 寻求人类建筑与自然界、社会经济及技术协调发展的健康导向。随着建筑师的醒悟和思考, 建筑界开始提倡树立生态意识, 一些先进的建筑设计已经把“生态”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经济要素。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推出, 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又一迈进, 虽然一定时期内还属于小范围的尝试, 但它的导向不容忽视。居住区生态建筑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生态建筑的探讨将具有现实与积极的意义。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组成, 可以视具体的规划设计而区分为建筑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 一般包括了占居住区主要建筑比例的生态住宅和外环境中的一些园林建筑及小品。

2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 对生态环境的理想营造, 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考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逐渐建构、形成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和方法中, 特别强调了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如整体有序原则、永序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有偿使用原则等。结合对居住类型生态建筑的实质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探索, 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做一探析。

2.1 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住宅里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 使室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 达到一定标准的热舒适、光舒适和声舒适; 外环境里, 要营建必要的土壤绿色环境、水环境, 有适宜的能遮阳的大树, 甚至有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有花香鸟语等怡然自得的天成之趣。

2.2 高效清洁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30 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 由此预计, 21 世纪上半叶, 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在各类消费品中, 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

房屋投入使用后, 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等, 这就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 讲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 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资源, 还涉及节约资源( 如建材和水) 、减少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 应尽量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2.3 和谐优美

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从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力和义务, 使人类由牺牲环境、牺牲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子孙后代幸福为代价换来的, 当前大部分区域短暂的“繁荣太平”的气氛中转变为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征的“绿色文明”。在生态社区里, 真正让人们体会到: 什么是民主、平等和祥和, 什么是尊老爱幼, 什么是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 什么是诗意的栖居。

3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

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生态建筑是一个总体复合的概念, 在考虑材料再利用, 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 应该把它放到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 也可以认为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 许多技术问题, 比如能源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采用和处理问题, 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 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的住宅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产界推出的住宅更多的是集合式住宅, 少量的是别墅和Townhouse , 由于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化, 城市住宅还不能主张发展独立式的或低层式的, 在此处探讨那种别墅式的住宅生态技术和艺术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 重点还是立足于多层、高层这种集合式住宅的生态技术。

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有两种趋势: 一是从生态概念向建筑设计渗透, 复原已经退化的环境区域, 采用天然材料完成从“生态到建筑”的过程, 呈现和谐、自然的风景特色; 另外一种趋势,是将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于建筑的保温、通风、采光, 改善小气候, 形成舒适的小环境。二者的共性都是需要生态原理、生态技术作支撑。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绿色生态住宅的出现为居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 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新的建筑设计方法, 以满足人们的舒适和精神需求, 以及降低能耗是这一时期生态住宅发展的重点。此外生态住宅的设计同时也促进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居住建筑外观造型的新变化。如罗吉德设计的瑞士比尔市生态公寓, 通过布置在住宅南面的阳光温室, 充分利用太阳能改善和调节室内温度, 增加新鲜空气, 同时, 建筑师将住宅温室与阳台设计成不规则的流线型, 大面积玻璃面起伏变化, 映入其中的室外绿化与室内环境交相辉映, 变化微妙, 整幢住宅外观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些对设计生态住宅和生态社区都是一些很好的启示。

目前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 一批高质量的生态社区推出了, 既重视住宅的生态要求, 又重视外环境的生态标准, 其舒适的硬件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已经为广大市民所青睐和接受,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住宅建设的长足进步。生态住宅的设计不是单一的生态造型或生态设备选用的问题, 它的设计应该包括如下多个层面: 如何使建筑利用好天然能源、减少耗能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问题; 如何组织好通风的问题; 如何通过有机共生、循环再生、持续自生的生态原则决策建筑方案的问题。

生态住宅在形式、朝向和开口等方面对采光、通风的考虑,对有效太阳能的利用, 对自然循环中可再生的天然材料的应用, 如木材、石材的利用等, 另一方面促使建筑师去思考传统建筑学以外的问题。

4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手法

我国发展生态社区,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向思考生态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 1) 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 利用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主义设计手法;

( 2) 着眼于高技术表达, 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 3) 既重视地方性, 又适当地引入新技术的“折衷式”设计手法。

这三种主要的生态设计手法视具体的自然环境、风土文化及历史传统等因素及经济状况、技术水准来作适当选择和调控, 应有近期、中期、远期的区分和筹划。我国发展居住区的生态建筑, 不能不切实际地追风跟风, 也不能东施效颦, 其生态技术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来加以尝试, 以节能为例: 第一层次, 是充分利用传统技术, 其含义并不是沿袭旧的传统做法不加更改, 而是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初始阶段, 首先充分利用已经研究开发并取得成效的节能技术, 使这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并在应用中发展, 这种做法属于近期行为。第二层次, 发展现有技术, 其含义是在现有建筑节能技术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 取得发展提高, 并付诸实际应用, 这种做法属于中期行为。第三层次, 利用高新技术, 在建筑节能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使高水平的新的换代技术得到发展, 这种做法是长期行为。如住宅上采用红外线热反射技术, 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 中空玻璃, 低辐射玻璃, 利用硅气凝胶) , 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的收集、贮存) , 热回收装置等等, 需要做的文章很多。

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推动着人类建筑的不断进化发展, 而所谓高技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其本质上仍属于技术的范畴, 生态建筑中存在问题的高技术解决方式, 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本身起着极大的促动作用, 这一点也是住宅产业靠推广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期目标。

通过生态技术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一些价格高昂的东西慢慢会降低成本, 一些复合性的生态材料和技术设备会得到普及。因此, 未来的住区生态建筑通过对那些富有成效的高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对传统或普及型技术的尊重, 进一步充实生态理念的内涵, 它的发展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居住区;分析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近些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国家能源日趋紧张,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将节能减排纳入国家发展层面。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建筑的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住宅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为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建筑节能技术

2.1 墙体节能技术

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是当前墙体节能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技术,其中外墙内保温应用较为广泛。在强调和推广建筑节能之前的建筑设计中,由于不需要进行节能考虑,建筑墙体的材料采用一般是单一的材料,比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强制性措施的要求和需要,这种单一材料的墙体由于其导热系数太大(一般是保温材料的20倍)导致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继而被淘汰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承重材料与保温材料组成的复合墙体,这种墙体因保温材料的位置不同,将节能保温技术分为多种形式。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尚处于初级发展和应用阶段,在前期外墙内保温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使得其在推广应用方面比较容易,其优势特点就是成本低、施工比较方便。随着我国住宅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内保温的节能技术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相比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对住宅建筑的主体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和延长建筑的使用时间。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将保温层设置在外墙体的外部,将墙体本身包围,阻碍了与外部接触的程度,继而减少了墙体的受损速度。比如,温度变化、有害气体入侵、紫外线的照射,这些影响都会对结构墙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通过这种外部保护层进行隔离和保护,延长有效使用年限,并降低了长期以来受雨雪等自然损害带来的维修费用的增加。

2)降低热桥影响。外保温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同时可以消除这种现象带来的热量损失。

3)无需设置隔气层,墙体保持干燥状态。外保温技术能够使外部水汽与墙体材料处于隔离状态,从而保护了墙体中的渗透性高的材料不受湿气的影响而降低自身材料性能。这是内保温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4)室内温度能够保持稳定。当室内温度受到内部环境影响上升或下降时,墙体的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量,来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如果保温隔热层设置在墙体内侧,墙体就起不到吸收或释放热量的作用,继而无法维持温度的稳定。

5)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或者装修时,首先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外保温属于外部作业,室内可以正常生活,其次,装修时,保温层由于在墙外,而不会受到装修得影响。另外,外保温的保温材料在墙体外侧,不影响房屋的使用面积。

2.2 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架空板隔热、种植绿化、倒置式三种节能技术。

1)架空板隔热技术,是指在屋面和外部环境之间设置一道空气层,利用空气层进行隔热和节能。具体方法就是在已经完成的防水层屋面上方,通过架设平板和设置通风屋脊、风口等,形成一个空气隔离带,将屋面和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屋面不直接照射到屋面,而是通过隔热板下方的空气层进行热量交换。

2)种植绿化技术,就是在屋面进行绿化,通过种植花草将屋面隔离开来,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防水性能。对防水十分有利。

3)倒置式屋面技术,是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结构层往上依次是防水层、保温层、砌块保护层。倒置式屋面将憎水性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同时具有低热导性、高抗压性能。保温层在防水层上方,可以避免防水层受到阳光直射,其温度受到保温层的保护而稳定,不易结露。

2.3 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是维护室内温度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夏季的空调耗能、冬季的采暖。据相关研究,门窗消耗的能量占据热量损失的一半左右。因此改善门窗的保温性、气密性是提高住宅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保证日常的采光、通风等要求的条件下,要尽量减少住宅外门窗的孔洞面积、减少风渗透、提高气密性和门窗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主要有以下节能技术措施:

1)住宅窗墙比的严格控制。窗墙比是窗户洞口面积与所在立面的面积比值,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住宅的窗墙比有明确的规定,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需注意不同朝向的住宅的窗墙比。

2)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通过在窗户和门边设置一些泡沫塑料封条、使用密封性较好的门窗减少空气的渗透。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填补材料主要有弹性松软型(毛毡)、弹性密闭性(聚乙烯泡沫)、膏体密封。框和门窗扇之间需要用密封条(橡胶、塑料、泡沫型)、回风槽、高低缝等进行密封设计。门窗扇之间的密封可以用缝外压条、高低缝、密封条,门窗扇与玻璃之间可以使用各种弹性压条。

3)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在门窗的中间层空腹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板、聚苯乙烯;窗户的玻璃积极使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窗框使用塑料或者钢塑复合型。减小小窗扇的使用,推广使用大窗扇,合理减少各种缝隙和衔接,对开启窗扇的面积要适当减小。

4)温度阻尼区的安设。在进行住宅节能设计时,例如将阳台的外门窗全封闭,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治冷风的入侵、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型。这样可以将室内和室外通过一道中间层隔离开来,减少风渗透和热损耗。

2.4 太阳能技术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拥有无限的开发潜力,该能源环保、无污染,而且可以说是可再生资源,我国幅员辽阔,日照时间长,可以充分利用。在住宅建筑中,主要的应用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主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水等等。

3、结束语

住宅区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和使用量占据我国能源消耗的大部分,如何开发了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大力开展和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保温材料的使用,是当前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需要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视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位、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永亮,朱菊梅.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优化设计的探讨[J].陕西建筑,2005.

[2]黄定钟. 住宅工程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0.

[3]宋金宝. 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J]. 民营科技,2012.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小区生态建筑 生态住宅

1前言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生态世界观为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使建筑学从跟随科技的发展而探讨技术世界的问题转向思考人类真正的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生命的价值,寻求人类建筑与自然界、社会经济及技术协调发展的健康导向。随着建筑师的醒悟和思考,建筑界开始提倡树立生态意识。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推出,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又一迈进,虽然一定时期内还属于小范围的尝试,但它的导向不容忽视。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组成,可以视具体的规划设计而区分为建筑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一般包括了占住区主要建筑比例的生态住宅和外环境中的一些园林建筑及小品。

2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对生态环境的理想营造,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考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逐渐建构、形成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和方法中,特别强调了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如整体有序原则、永序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有偿使用原则等。结合对其他居住类型生态建筑的实质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探索,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做一探析。

2 . 1 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住宅里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达到一定标准的热舒适、光舒适和声舒适;外环境里,要营建必要的土壤绿色环境、水环境,有适宜的能遮阳的大树,甚至有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有花香鸟语等怡然自得的天成之趣。

2 . 2 高效清洁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医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 年一30 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由此预计,21 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

房屋投划吏用后,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等,这就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讲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资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如建材和水)、减少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应尽量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2 . 3 和谐优美

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从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力和义务,使人类由牺牲环境、牺牲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换来的,当前大部分区域短暂的“繁荣太平”的气氛中转变为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征的“绿色文明”。在生态社区里,真正让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民主、平等和祥和,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什么是诗意的栖居。

3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

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生态建筑是一个总体复合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认为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住宅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地产界推出的住宅更多的是集合式住宅,少量的是别墅和Townhouse , 由于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化,城市住宅还不能主张发展独立式的或低层式的,在此处探讨那种别墅式的住宅生态技术和艺术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多层、高层这种集合式住宅的生态技术。

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有两种趋势:一是从生态概念向建筑设计渗透,复原已经退化的环境区域,采用天然材料完成从“生态到建筑”的过程,呈现和谐、自然的风景特色;另外一种趋势,是将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于建筑的保温、通风、采光,改善小气候,形成舒适的小环境。二者的共性都是需要生态原理、生态技术作支撑。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绿色生态住宅的出现为居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能耗是这一时期生态住宅发展的重点。

4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手法

我国发展生态社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向思考生态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1)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利用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主义设计手法;

(2)着眼于高技术表达,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3)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新技术的“折衷式”设计手法。

5实例分析

2008~2009年,本人参与的深圳潜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曼海宁花园南北区项目。该小区位于深圳市龙华二线拓展区北侧,西邻新区大道,北邻和平路,东侧为上塘路,南侧为建设路,地块分为南北两块,中间规划有区间路,北块用地面积为23570.72平方米,南块用地面积为26429平方米。本项目的开发内容包括住宅、商业零售区以及地下停车设施。潜龙曼海宁花园的设计理念的指导原则就是将项目的两块用地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将本项目作为一个城市公园,即“绿洲”进行设计,创造出一个植被繁茂的公园般的环境,达至和谐优美,促进其住户的身心健康。这种场地布置方式有助于实现下列目标:

1.将相对低层的点式建筑布置在西边,相对高层的连体建筑布置在东边,从而使所有的住宅单元都能最大限度地望到西面远处的山景及水库,强化了远景山体的重要性

2.建筑主入口设在两块用地中间,用一个大型的入口广场组织起来,带出一种开

放而欢迎的感觉,同时让居民们免受干扰。底层商业裙楼自然形成六米高的大型

开口,标志着通往中心庭院的入口通道,并且成为两个庭院景观之间的取景框。

3.虽然南北两块用地之间的区间道路将两侧的住宅分隔开来,但是二者仍然可以通过开放式庭院和中心广场以及架空廊道实现相互联系。而且我们认为如果两个区间路能实现部分下沉的话,两块园地通过中心广场及庭院平接,是能有效解决内外部的交通矛盾、环境矛盾,可以使整个片区人居环境得到很好的质的提升。

4.错落有致的平面布局形成中央庭院。院内设有湖泊等非参与型景观,庭院中心设计为一个参与型休闲区,设有会所、泳池及室外娱乐场地。在商业零售区裙楼屋顶设置了一个架空层,在上面精心布置了绿化、茶室以及休闲娱乐空间,以泛会所的形式作为整个小区休闲活动的重要补充。

5.商业零售区主要为一层,沿上塘路、建设路及新区大道布置为访客、游人和本地居民提供支持服务。用地东南角沿上塘路设置了一个MiniMall,丰富了整个商业的结构空间。区间路两侧设置商业步行街,巧妙地与中心广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整个小区的门户。

6.大部分住宅单元的主要朝向设计为南向,以利用西向的景观。大部分住宅单元或可望到远山,或可望到庭院景观; 同时, 这些直通的单元也拥有相反方向的景观,从而获得采光和通风方面的优势,并可看到附近开放空间。

7.为了将类似公园的感觉和氛围延伸到住宅区内,小区在采用更高级铺地材料、围墙和大门设计元素之外,还将种植类似植物;路灯和花园座椅等将与庭院设计相结合。

8.大部分交通和停车位安排在地下部分。通往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将予以美化,且不会出现在人们漫步的视野中。地上街道结合景观设计,精心设计街道走路,创造出精美的建筑和景观。总体规划的关键就是入口的序列以及穿过和围绕小区的路线。

1.砌块外墙设计――外墙彻砖饰面的组成部分,从外向内分别为:浅色砌块饰面、2英寸聚苯乙烯隔热层、气密/水密/汽密膜、内含钢丝网的水泥找平面、混凝土砌块填充层。

2.窗户和玻璃――窗户系统为外涂Kynar涂层的铝窗框,配以有low-E涂层的一英寸隔热透明玻璃,用于隔音和天气保护。

3.木材――木制壁板和水平木板条用作面和遮阳材料,铺设在隔热板之上。

4.石材――金属支架固定在结构性框架上,而石板就安装在这些金属支架上的金属夹具上。

5.铝板――有隔热和无隔热功能的铝板通过金属夹具安装在框架系统上。

第9篇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 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 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商业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 空间设计 问题

1、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总体的状况而言,实际上,矛盾在于“商”与“住”这两个方面。

1.1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方面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应该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来实现,这样才能较好完成建筑本身溶入社会中的要求。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的开发持有控制权,而开发商需与当局结成开发的伙伴关系,以确保开发的合理性。而在国内,开发商拥有较大的变动权利,这样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诸如,规划的滞后、分期建设、分批入住,导致达到规划的终极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影响居民生活。同样,规划规模的不合适,有些居住区开发商将投资和开发的重点转向商业地产,出现了商业建筑的开发过度,结果导致商业建筑“供大于求”,对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费。

1.2建筑内外部设计方面

(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

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在空间处理方面较为草率,平时生活中经常看到居住区多层建筑中,往往一层的经营和销售比较红火,但是因为没有提供通往二层及以上部分的通道,因此销售和出租均受到影响。

(2)外观设计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区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而大多数店面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缺乏特色,不能和外部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商业建筑与居住区没有衔接。与之相反,一些商业建筑则是一味的为了博得眼球,刻意的使用一些花哨的外观,其主要缺点是忽视了商业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和居住区的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2、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方法

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分为两种,内部空间设计和外部空间设计。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起来的,一般是使用诸如墙、柱、屋顶等建筑实体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但包括建筑的室内空间,同时也包含由建筑实体围成的内街市、内庭院等等。相对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是指由建筑实体分隔而成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很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阳光等的影响。

2.1内部空间围合和开敞的变换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隔断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例如,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可以使用具有分隔功能的隔板隔断,进行灵活的分隔。打开后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空间;收起来,可以变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小的独立空间。通过变化的隔板,实现各个独立空间的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满足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对所需空间的要求。

2.2内部空间的竖向高差的变换设计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竖向高差的合理变换对于内部空间设计至关重要。高差的设置可以区分不同领域。一般可以采用多种高差设计手法来实现内部空间的二次划分,从而到达―种特殊空间的效果。比如,通过台阶处理地面的高低变化,连接高低不同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动人的线造型。在多功能空间或者内部空间有限的地方,将台阶作为休息设施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同时,当基面之间的高差较小时,可以将不同边缘空间有效的划分,保持空间的连续性,使身体容易接近。

竖向高差的设置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中有利也有弊。其不足之处在于占据的空间较大,因此在居住区集中式的商业建筑中一定要慎用。

2.3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物理环境设计要素包含:材料和质感,光环境和色环境以及声环境。物理环境设计对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材料和质感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主要的形态取决于空间界面的形状构成方式。界面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材料分为人工和自然材料两种。自然材料淡雅含蓄,具有亲切感。人工材料色泽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合理的选择变化可以达到丰富的效果。材料的质感要求注重整体性,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体现商业环境自身的气质。

(2)光、色、声环境的设计

光使得建筑产生了生命力,没有光就没有空间造型。光环境设计可分为自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两类。在居住区商业建筑中这两类设计都非常重要,一般从利于环保,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

色彩具有改变物体形状及空间形式的功能,创造舒适的色彩环境不仅可以弥补某些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向顾客传递一种性格和信息。

和上述两种环境设计一样,声环境同样是内部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往往被人们忽视。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某些利于舒缓人们压力,消除空间噪音的设计元素是利于改善声环境的,诸如,雕塑、柔美的音乐等。

2.4外部空间的设计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依托商业建筑之外的室外空间,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从自然环境中界定并加以改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外部环境。

(1) 商业广场

一般的商业建筑如果定位于道路的交汇边缘,则在此地带对于行车的视距与交通安全、人流的聚集与疏散、车流的组织都需要适当的安排缓冲地段。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的疏散,并且可以作为商业活动的舞台,这种形式活泼自由,充满轻松的氛围。有力的增强了城市活力,吸引了顾客,可谓是一举两得。

(2)沿街退让

这种外部空间设计是一种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可在街道的边缘地带平行于街道退让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空间。它可以搭造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之间的桥梁。

3、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的发展建议与方向

3.1对我国当前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建议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还比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乏特色,设计手段雷同等。

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建议:(1)使用全过程设计系统。使用一整套有特色的设计与服务,达到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开拓全新的城市商业

建筑空间。每一项设计,不单是一个设计,更是一个真正为居民服务的作品。(2)针对具体设计实例,完成与周边环境,人文要求,商业气息等结合的创造性设汁。

3.2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1)街区型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方向。街区及底层一般多是商业建筑,内部为住宅。这种布置模式,可以方便利用现有城市资源,同时可取长补短,根据周边环境有机整合整体设施。(2)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多种商业经营和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随着家庭汽车的普及,这种居住区商业建筑集中化和大型化必然成为主流。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计,设计中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和心里预期,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应该是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的浓缩的写照,对于传播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1 2)

第11篇

以沈阳市为例,本文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阐述日照分析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日照分析充分考虑到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作为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的参考内容,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调整,缩短开发周期,在土地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居住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 年版)

第12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整体设计观;空间;节能;节地;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Xiayangjincheng second period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etails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concept, space concept, energy-saving and ecological view,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nning.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space ; energy saving;land saving; ecological view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居住区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向着更人性化、更节能生态的方向发展。以下就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下文简称二期工程)为例,探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

一、二期工程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面是赵重公路,西面是厂房,北面是西张土泾,南面是已建成的夏阳金城一期工程(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占地77992平方米,容积率1.2,总建筑面积107971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359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4381平方米。基地被一条东西向景观河道穿越,分为南北两块。北块占地47952平方米,南块占地30039平方米。基地北面的西张土泾与基地内的景观河道这两条水系成为本项目的鲜明特点。基地南面与一期的商业街相邻。周边均为新建或拟建住宅区,配套完善。

设计将联排别墅布置在基地景观河道以北,7层带电梯多层住宅布置在景观河道以南。小区最南面布置二层商铺与一期商铺相对应,形成商业街,沿赵重公路转角处设置集中商业。商业总建筑面积为10553平方米。

小区主入口设于东侧的赵重公路上,小区南面与一期入口对应处设次入口。主干道在基地北块独立成环并以组团路联系每幢联排别墅。从主入口到次入口另有一主干道联系,多层区与别墅区的道路系统既通畅又互不干扰。小区可停机动车534辆,停车位分别布置在联排别墅处、地面停车、地下车库以及集中商业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在多层住宅地下室与集中商业地下车库内。

二、 居住区规划的整体设计观

整体设计观包含“形”与“思”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形态的

整体性,例如建筑体量的整体性、空间的完整性、立面的延续等;另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的整体性,即由宏观到微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的相对统一,这种整体性甚至可以延伸到同一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及其它相关的细部设计。在二期工程设计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1、注重一期、二期形态的完整性,尊重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一期工程以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将多层住宅布置在南面,与一期的多层住宅形成建筑体量上的完整形态,同时对道路的天际线起了统一作用。

2、在二期工程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时,设计初衷即将此社区定位为具有实用性、经济性、适应今后居住功能变化的普通住宅。并且将此理念从规划设计一直贯彻到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细部设计,景观设计。尤其在多层住宅房型设计中,以小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一室一厅与两室一厅占多层户数的90%以上。除两幢为六跃七层复式外均为七层,均为一梯两户带电梯房型。小户型占多数与多层电梯房的设计均考虑到普通住宅适应今后老龄化社会居民的需要,体现了人文关怀。

联排住宅的部分房间用半砖墙作为隔墙,考虑到了今后使用的灵活性。

三、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观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表征不仅仅是实体的建筑,而且是建筑围合的各种空间。居住区的空间包括居住区在城市界面中的外部空间和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居住区外部空间倡导建筑群体的秩序、道路界面的延续,天际线的韵律等,使得单个居住区能个性又不突兀地融入城市空间。而居住区内部空间倡导的是宜人的尺度,亲切的交流空间,以及多个不同空间组合创造的生动的,步移景异的居民感受。

在二期工程中,多层住宅设置在商铺的北面,既阻隔商业街产生的噪声,又可以在空间形态上延续一期,使一、二期建筑群由南向北呈现中-低-高-低的起伏,丰富了大空间的层次。住宅依路而建,沿河而布,建筑之间形成自然的角度,围合出不同形态的流动的空间。联排别墅在两条水系之间既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又自成一片,不受干扰,形成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中运用内庭院、阳台、露台等多种灰空间的设置创造居室内部与外部空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节能生态观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各国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建筑物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40%,是工业能耗的1.5倍,要想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减少建筑物能耗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节能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四项基本内容,如何确保这四项内容在建设过程中以及之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实施,节能理念应在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里贯彻始终。节能与生态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节地”在居住区规划中是最早体现的,要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通过几条量化指标来进行设计.例如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研究问题的视角既从宏观角度,即整个居住区的规划来进行研究,也要从微观角度,通过一些具体指标例如日照、间距、退界等来指导设计。作者认为在居住区容积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节地的最好体现就是通过比较各个方案最终取得各种类型住宅的最佳配比,从而确定建筑单体规划布置与层数。这个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还应尽量体现资源配置的均好性,例如景观、阳光、通风等。

二期工程规划伊始,在郊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住宅的市场定位是首套住宅+改善性住宅,且改善性住宅是面积偏大的类型。开放商希望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开始要求做尽量多的联排住宅。而建筑师追求的是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甄选与说服,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北面布置联排,南面布置多层,联排与多层住宅的面积比为1:1的较为合理的方案。多层住宅以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为主,多以4-5个单元拼接而成。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非常紧凑:平面开间为5.7-6.7m,进深均为12m,平均建筑面积为217平方米,大多为六户连拼。如此布局体现了规划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并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均好性。

2、“节能、节材、节水”在二期工程中通过建筑设计及细部设计都有所体现。

住宅的立面风格简约现代,尽量减少体量的凹凸,获得良好的体型系数;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采用保温材料;多层外立面采用涂料,联排在河浜的对岸,外立面采用经济的面砖,立面设计各有特色,只用暖色调的主墙面颜色取得统一。

小区采用智能化管理,保安及信息系统,推广IC卡计量,计费智能表具;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简式变压器供配电和分时计价用电;新型单元楼防盗门技术,采用经济的结构形式与设备,力求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与综合评价指数。

3、二期工程的生态设计着力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是两条水系西张土泾与景观河道的相互融通和渗透。规划设计用蜿蜒的水景将两河道联系起来,在小区北块形成南北向的中心绿化带,并与贯穿小区主入口的横向绿带形成了小区北块十字形绿化骨架。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驳岸的处理,以及开挖河道的土方进行的微地型的设计,体现出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风貌,人们或散坐草坪或滨水散步,仿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区南块的锲形中心绿地由多层建筑围合而成。南北两块中心绿化与滨河绿带、城市绿带、联排住宅的庭院绿化、屋顶绿化一起构成有层次的绿化系统,使整个小区生态自然,环境宜人。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要注重整体设计观、空间观、节能生态观等,这是作者的一些经验与总结,旨在不断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从2006年开始规划设计,直至2009年底大多数号房竣工验收,并获得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 “2010上海优秀住宅设计”三等奖,这也是众多参与工程的设计师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第13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居住区;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07-01

前言:一个人性化,完善的多功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经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居住区公共建筑概述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公共建筑对应的建筑形式,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体现小区的整体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区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断居住区文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关键内容。

1、商业服务类

形式包括餐饮建筑、医疗服务机构、零售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邮电所、储蓄所等公共建筑。

2、教育配套类

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的公建形式。

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

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会所、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建形式,现代社会通常以综合性居住会所来表现。

4、市政公用类

主要包括路灯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或煤气、垃圾收集地点、水泵房、变电所、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建筑形式。

二、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三、商业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

1、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建设

托儿所和幼儿园应建立在一起,这样方便家长接送。因此,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⑴幼托应布置在小区中心或小区入口处,这样利于家长接送孩子;⑵幼托应有足够的场地,供幼儿活动之用;⑶幼托所处的环境应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⑷幼托在联合布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防止相互影响。

2、小学建设

小学在布置规划时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其布置应该满足如下条件:首先,小学生上学不应穿过马路;其次,学校服务应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便利的交通和明显的出入口;另外;学校应该有良好的环境;最后,远离交通枢纽和噪声源。学校具有的本身特殊决定了其异质性。功能单一的住宅构成了小区同质的面貌,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其标志性的建筑。

3、居住交往类建筑的设计

在进行这种条件前提下的建设的时候,应该将这种建筑的建设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央的草地进行布置,并且能够很好地和附近的商业服务区能够很好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交往类的建筑小区。在这种建筑设计中这个公共活动的中心就是整个小区的中心。这种建设不仅能够瞒住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更能够使得人们精神上的到很大好处。这样的建筑能够更好地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

五、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包括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这类公共建筑适合与居民小区的中央绿地规划设计在一起。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这类公共建筑的规模应该扩大,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情味原则,要方便居民日常的生活交流。

六、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合理布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车家庭越来越多,车库的问题成为每个小区都存在的问题,对车库的设计对居住小区十分重要,车库的设计主要包括分散布置以及集中布置的两种,多层的住宅车库建在底层,其布置比较集中,同时,车库的设计还要保证存取车的便利,在高层建筑中,大多数车库以地下或半地下为主,但是也有在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来布置的,只要将车库的外观设计好,室外车库不仅不会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成为在小区内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的的位置既要相对隐蔽,又要容易找到,通常可以将公共厕所设置在沿街处但又不是正面对着街的地方,各个厕所要使用明显的标志,以便小区居民能够快速找到其位置。

垃圾站是居民居住的小区内不能缺少的设施,但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垃圾站与自己离得近,但是居民生活又离不开它,因此,在进行居民小区垃圾站的设计时,务必要在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设置上垃圾站,并且要使用的是盖式垃圾桶,盖式垃圾桶能够降低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其使用后统一由用物业管理部门收取,最后将垃圾运送到垃圾站进行最终综合的处置。

七、结语

综上,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注意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上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及行为轨迹。在做公共中心的时候,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的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建筑风水学;居住区;规划设计

引言

风水术是一种有关城市、村镇、住宅、园林等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伦理学、心理学、测量学、美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运用于古代的建筑及城市规划中。由于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至今对当代规划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最为典型。

1建筑风水学的含义

建筑风水学,不仅仅是研究建筑的风水,还研究了古代的“生气”。生气指的是世界上的生物的生发之气,总得来说,建筑风水学是集地理学与建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的学科。建筑风水学是利用风水学中对各种事物的安排,来影响建筑奠基、室内装饰等。建筑风水学的运用,对于人们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获得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风水学不是封建迷信,它是一门科学的理论。风水学是我们传统的文化,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流传的民俗,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文化,也是人们对于长期实践的经验的积淀。

2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风水学的运用

2.1对居住区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风水学的应用

①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当中,风水学上要求建筑物是要坐北朝南的,而建筑物坐北朝南与我国的气候与地理位置是有着重要的关系的。在同一个居住区中,高层建筑应该尽量建在北边,使得北边的建筑物成为南边的建筑物的靠山,从而将小区打造成为理想的居住环境。除此之外,高层的建筑还可以与居住区内的小公园结合在一起进行布置,我们应该把小公园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北侧位置,这使得居住区里面构图的处理变得更简单。②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当中,“藏风聚气”是风水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为了在建筑中实现藏风聚气的效果,在对建筑物进行布局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建筑物布置的错落有致,形成许多与院落相似的空间,并且还给此处的居民提供了活动空间。③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当中,风水学要求在设计当中要避煞。简单来说,就是避开对于人不利的因素。风水学当中的避煞在我国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一部分人在为自己的建筑物选择地址的時候会应用避煞这一原则。因而,在建筑设计当中,设计者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的文化素养与心理因素。

2.2对居住区的绿化进行设计的时候风水学的应用

我们居住区的绿地也是影响我们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植物与人有着互补的特点。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植物有着遮阳、防尘、防风、绿化环境等的功能。而对于风水学来说,植物具有避煞气、藏风聚气等的功能,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居民对植物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善恶的习惯性的印象。我国所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居住区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植物与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些小的问题也会对居住区绿化的规划设计工作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绿化区域中对植物的规划设计工作。

2.3对居住区进行交通设计的时候风水学的应用

①在居住区的交通设计当中,在对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道路是畅通的,不能出现错位或者是死胡同的现象。在整个居住区划分了各个小区或者是独立的道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这些道路时可以互通的,避免出现道路的错位或者死胡同,进而使道路形成了死胡同或者是丁字交叉口。同时,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不能够在正对着道路的地方设置建筑物,这不仅在风水学中是非常忌讳的,还会给居民的出行与生活带来不便。道路的错位形成了很多的交叉路口,这些路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②在居住区的交通设计当中,在进行主路的设计的时候,应该保证主路是平直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弯曲。这不仅对工程管线的设置于工程经济有着有利的影响,对于风水学中对环境的要求也有着有利的影响。道路的弯曲所产生的反弓与路冲方向对于建筑的布置有着不利的影响,这也是风水学当中忌讳的现象。③在居住区的交通设计当中,道路交叉点要求尽量正面交叉,避免斜线的交叉。斜交对于工程管线的设置的不利的,不仅对交通有所影响,还会形成了风水学当中的剪刀煞地段,这不仅不利于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还会对此地段的环境与土地利用价值产生不良的影响。

3居住区绿地系统的风水规划

3.1小游园的风水规划

1)选址适当。小游园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以方便居民使用;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原有绿地、水面、冲沟、回填地、坟场等不宜建筑的地段,同时兼顾城市总体绿化,与之形成一个绿化体系;小游园如果偏向一边、一角,则宜适当分开,以利于居民使用。2)布置合理。居住区小游园,应按主要服务对象布置。儿童活动区与成人活动区应当分开布置,避免干扰;在不佳景观方向应植密林或置假山石加以屏障;在优美景观方向应适当留出视廊或置园林小品加以框景。游园内的游路应成环,往返自由,避免断头路。游园内应有小广场,便于集聚晨练和居民交往,且应布置在林木中间,不宜敞向居民住宅门窗。3)配置得当。植物配置应以当地适生植物为主,确保成活率和养护合理性。a.选择旺盛的乡土树种、草坪、花卉。少病虫害,不需施药施肥的植物。b.树冠大的乔木,如北方的槐、榆、杨;南方的樟、悬铃木等。c.常绿树和花灌木,如桃、李、枫等。d.攀缘植物,如北方的地锦、爬山虎;南方的常春藤、络石等。同时,植物配置避免单调,应多品种,有高低变化,有四时风貌。宜孤植、对植、丛植,除行道树、绿篱外,一般避免行列、等距规则植。但应注意,忌用多飞絮,有毒刺,有刺激性和不良气场的植物。如柿树、小叶杨(雌株)、夹竹桃、榕树等,在风水中这些为不宜近宅的树种,但当适当远离居住区时还是可用的。

3.2宅旁绿地的风水规划

宅旁绿地上的植物,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便利居民使用,因此必须从生物学及风水学角度加深研究植物与人的关系,妥善布置,科学应用。1)植物有灵性。植物之间,植物与人之间经常存在一种场———生物场。2)植物有阴阳。喜阳的植物,如置于阴湿的环境,则体弱,无花,无果或死亡,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等;开花结果的植物,喜欢异性同栽,不宜同性片植或孤栽。3)植物合五行。植物之间以及万物之间,都存在“场”。在场的作用下,各物体的微粒子能够相互影响,互相转移变化。用植物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布场,不仅考虑观赏性,而且具有功能性,可调整环境,调适性情。

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建筑设计

Abstract: advocate diverse, for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ional style of the space art, with nature as the main line, open up the person and nature fully clos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continue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design ably confluence for an organic whole, make a one of the people to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the better get to enjo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过渡和协调 ,包括绿化 ,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能源的利用,道路 、围墙、大门、平台、山石水池、照明等各种建筑小品的配置,以及人流车流的合理组织等 ,以丰富建筑的情趣 ,营造温馨和谐的绿化氛围。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应突 出地方特色、楼盘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使其发挥最佳 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 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林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 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这作为设计原则。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如棕榈植物 、乔木、 灌木、 滕本植物 、地被植物等科学的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3、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 ,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4、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 例如,御景园居住区通过喷泉、 流水等水环境,营造可观 、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5、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如儿童游乐区;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 群体。 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 阳光、 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 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 强调人间和谐的意义。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应该让人的活动参与到景观中来, 加强对人的关怀、 加强对人性的关注, 使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才能达到亲地、 亲水、 亲绿、 亲子的目的, 才能使景观真正的服务于人, 这样的景观才更有意义。

2、社会性原则: 赋予景观环境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 通过美化生活环境, 体现社区文化, 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和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联系起来, 使居住区富于社会性和人性。

3、生态性原则: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 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 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倡社区植物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 且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

4、共享性原则: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 首先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规划时尽可能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 让所有住户平均享受; 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 形态各异、 环境要素丰富、 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 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 创造温馨、 朴素、 祥和的居家环境。

5、经济性原则: 既要兼顾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 也要考虑长期的养护成本, 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景观规划设计应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注重节能和节材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使用新技术、 新材料和新设备。

6、 文化性原则: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 应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 通过建筑与景观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把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统一起来。

7、设计手法多样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初期, 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 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 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平面与空间相结合, 有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 设计上要讲究节奏, 注意动静节奏、 软硬铺装、 种植规则式与自然式、 材质节奏、 水系节奏、 竖向节奏等变化。

三、 居住区景观建筑设计

1、总体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空间的营造合适的尺度。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始终将城市大环境与居住区的小环境相结合, 创造出移步换景, 小中见大的庭院, 将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对城市绿化功能的延伸和过渡,让人们始终置身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 景观的核心是生态; 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 民族的、 现代的、 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 方便于人、 服务于人为宗旨, 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2、科学、 艺术配置植物景观, 营造出 “虽由人做, 宛自天开” 。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 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配置植物材料时, 应按照自然、 生态原则进行设计, 通过明显的季相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 要合理搭配乔木、 灌木、 花草地被植物。

3、园林小品的合理配置。通过园林小品、 建筑物、 园路充分融合, 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活、 文化的有机联系, 并在空间组织上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山石其本身的形态美、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堆山叠石不仅在传统的造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在现代园林中的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环境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景观点、 线、 面构成中, 属于量大面广的 “景观面” ,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4、建筑外型、 色彩的组合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 其体量大、 类型多, 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置错落有致,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 比例适中、 色彩协调, 与环境配合相宜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要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建筑群体围合一个公共性的建筑空间, 围绕公共空间的周围形成若干个次空间; 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建筑组团被分割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空间。居住建筑的组合形式是多样的,空间内部形式变化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建筑单体设计, 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形的优美, 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协调, 创造生动、 优美的居住区空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