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浅谈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会厌学?为什么在和同学之间稍有言语不和就大打出手?为什么在受到教师的批评后伴有过激言行?为什么在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上轻言放弃?为什么会经不住物欲的考验而犯罪? 这些困扰着我们中职教育的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作工作实践,我认为这主要在于我们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应对挫折。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连续发生的十几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虽然与社会和企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受害者意志相对脆弱,对人生的挫折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应对能力。

挫折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历程,如何看待挫折、如何承受挫折、如何战胜挫折,正是人们所说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逆者。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提升中职生对挫折的忍受能力,积极进取,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那么中职学校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每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如果一个人只从单一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走向极端,钻牛角尖,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压力。为使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我多次召开“如何对待难题”的主题班会。会上我让同学讨论“遇到挫折时,我们是甘愿放弃,等待老师讲解;还是自己开动脑筋,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自己解决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认为解决难题犹如攻克一座科学城堡,不进则退,只有树立坚强的意志,放弃“等、靠、要”的思想,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我还举办了“战胜挫折”的讲座,以霍金、王树明等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英雄事迹为例,使学生明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荆棘和坎坷,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压力。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不能把挫折当作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应当把它当作一块垫板并从中走出来。

二、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在中职生的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客观地分析,及时恰当地引导,提出一些克服困难的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在《论人民民主》一文中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因此,要教育学生,挫折虽然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更好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树立目标,更上一层楼。

三、坦然面对挫折,提供承受挫折的实践机会

有的学生之所以面对挫折感情脆弱,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学生面对挫折能够拥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要靠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只有让学生经受挫折的考验,他们才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在挫折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给学生创造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如演讲、各科竞赛、辩论、文艺表演、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在各种活动中进行磨练,以克服他们的适应性挫折、失败性挫折等,让这些挫折成为“家常便饭”,从而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组织学生一起去爬山,也可以让学生坚持一项体育锻炼等,在活动锻炼中,学生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如招聘、实习、勤工俭学等使他们及早融入社会,克服就业性挫折,培养其创业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教师群体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群体,教师的挫折感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因为日益增加的师生矛盾并不都是学生的过失。教师受挫后的情绪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

当代教师在不断地充实自我、更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更新观念,这有助于有效地减少挫折感。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教师应主动提高受挫力,更多地表现出理智性反应,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无形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正确面对挫折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为自己插上坚强的翅膀。显然,教师成为了学生不畏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社会多种利益冲突的夹缝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不经受挫折的洗礼,又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准备,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因此,中职学校应将挫折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重视学生的挫折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沃土,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人

不同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若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若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若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若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若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当然要把溺爱与关爱区别开来,学生犯了错误总是要酌情处理和批评教育的。

二、激发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

从根本上讲,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培养他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三、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情感,体现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构成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索质有关。可见,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面向初中生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我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扩大学生知识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索质的核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关;三是注重向学生传授新思想,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的科技影响他们,促使他们人格尽快现代化。

四、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是重点

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索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格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发展和形成的。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初中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初中生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

五、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初中生的人格教育,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对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而且对初中生自身进行自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不可能不受社会规范和制度制约,积极通过健全的规范和机制对初中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控,是保证其思想品德、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强化那学校、家庭、社会需要的思想行为,制约或惩罚那些超越学校、家庭、社会规范的言行,让他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社会倡导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从而明确是非,掌握行为准则和规范,逐步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六、心理健康教育

1、要创设优良的班级心理氛围。首先班主任要用自身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开朗、热情的个性,敢于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善于处理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教材。其次要创造健康心理的氛围。班主任要用爱心和民主管理班级,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要经常在班上表扬好人好事,使整个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尽力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要自负,也不要自卑,而要自信。

第3篇

一、拓宽体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体校的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各级专业运动队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在计划经济时期,体校毕业的学生除了一部分进入专业队外,大部分由国家分配,主要是分配到小学任体育教师,还有一小部分分配到其他单位。由于国家包分配,毕业生的出路得到保障,因此体校的招生的生源没有问题,甚至成为热门。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各级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包分配,由毕业生自主就业,这就给体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困难。一是小学教师的学历已经提高到大专水平,体校毕业生的学历不够:二是体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与同龄其他学生相比较,就业的竞争力差,由于毕业后的出路不畅,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入体校学习,体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如何解决体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体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

二、体校学生进入大专院校是毕业后的主要出路

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年轻人就业困难,在目前我国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最好的出路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获得更高一级的学历,以便能够顺利就业。

1.高等院校招收体育专业学生对文化分数的几种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招收体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特招。特招是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后。一些院校可以自主招收体育特长学生的规定。特招要求这些学生的体育运动等级为运动健将或一级运动员,文化考试成绩成绩为本科录取分数线的60%,或者更低,由学校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

二是运动系单招生。这是专业的体育学院、师范院校设立的运动系进行单独招生,要求学生达到二级以上的运动技术等级,文化课考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出题。各个学校自主考试,自主招生。文化课分数线是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列,文化分数线高则录取的可能性就大。

三是体育系(学院)招生。我国专业体育学院,师范院校都没有体育系,很多综合性院校和理工院校近年来也增设了体育系,因此体育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主要招生单位。参加体育系招生考试的学生要参加全国文化课的统一考试。文化课分数线也是按照本省体育专业考生的考试分数从高到低排队,将排到前面的相当于录取人数的120%的划入分数线进行送档。

因此可见,对于报考运动系和体育系的考生,其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必须进入到全部体育考生的排队分数线之内,否则就没有机会。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这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现实。

三、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建议

体育运动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现实中能够进入省级以上高水平运动队的只是其中一少部分,而其余学生则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必须在体育学校的学习期间学好文化知识。以便能够在走入社会与同龄人处于相同的水平,不至于落后造成就业困难,目前很多体育学校的基础建设在文化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在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时间有了保证,但是很多领导和老师,教练员,学生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重训练,轻学习的观念,具体表现在:课时内容没有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高,考核不严格,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体校“出”的渠道不畅,“进”的渠道就会受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运动员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毕业没有出路,势必影响家长的积极性,其后果就是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来训练,后继无人,竞技体育的根基动摇了,这样就会影响体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文化知识的欠缺将对正常就业带来极大障碍,这已经是不变的事实,因此,学校各级领导,教练员,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以使很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从教材上进行变更。目前大部分体育运动学校采用的文化教材是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的体育运动学校专用教材,这套教材对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体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要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显然必须采用相同的学校教材,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目前山东省已经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