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政课的实践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实践 教学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Build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chanism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ZHANG Hongsh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Hubei 438002)
Abstract Buil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vocational schools practical teaching mechanism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ruth of students to ensure that teaching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help meet the new era of soci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s. Mechanism to build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cept of improving education, 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faculty;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a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ology; prominent social practice, to build a larg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comprehensive means to build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chanism
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学方法陈旧,一直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感染力;有的习惯于讲述空洞的理论,难以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导致学生不相信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教育效果不佳。加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改革,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1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意义
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创设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真理,激发其践行真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知行合一”,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育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具体讲,有两层涵义:一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实践活动,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实践中,构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强化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形成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育体系。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真理的可信度,确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满足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2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基本途径
2.1 提升教育观念,建设理论实践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引导学生接受先进思想熏陶的主力军,其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的成败,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提升教育与教学理念,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其一,要优化教师队伍。精选政治理论素养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中来,一些具备先进教学理念的非政治专业教师亦可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同时,将少数只懂理论、不懂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转岗,创建一支精干高效、一技多能的师资队伍。其二,要建立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建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队伍,既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专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无缝接轨,培养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聘请擅长组织党团实践活动与宣传教育活动的政府与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聘请从事社会教育和法律普及教育的专家,担任兼职政治教师。其三,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培训。除外派教师培训和内部培训外,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教研活动,重点转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2.2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与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育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加快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步伐,优化课程结构成为现实的需要。一要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内容、综合实践内容、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内容等,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惑,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二要调整课程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课及校园活动实践课的比例可为2:1,而理论课也应创设便于学生实践的教学情景,教师精讲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达到1:1,让学生充分体验政治思想理论正确性与科学性。三要增设思想咨询与思想诊断课程。建立于类似于“心理咨询”的活动性课程,突出强调师生互动性,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的疑惑,开展思想引导和答疑活动,着力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的不良社会现象,避免思想摇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3 改进教学方式,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纯碎的理论讲授,不仅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且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现实指导意义。课堂教学中,应创建实践性教学方法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究性,促进教学相长。可增设“新闻评述”环节,要求学生搜集热点新闻,如中东北非形势、药家鑫案件、陈光标捐款等,课堂进行评述,教师给予引导,既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意识,又可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思想认识。可增设辩论课,针对社会现象,结合政治观点,以小组对小组方式组织辩论活动,提供课堂实践机会,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深刻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公共道德水平。可开展情景模拟表演训练课,指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编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景剧或小品剧,组织课堂演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政治理论的熏陶,体验正义的力量,促进其自觉提升思想观念,践行正确的思想理论。可结合学生普遍对现代信息技术感兴趣的特点,课堂适当插播反面警示性与正面典型性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严格要求的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总之,要广开思路,融入演讲、辩论、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动”起来。
2.4 突出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
认为,实践出真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构筑实践教学开放大课堂,有助于学生相信真理,验证真理,践行真理。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拟定调研方向,如各类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调查,企业员工要什么样的思政政治素质,人才市场对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等,要求课题小组撰写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分类评级,列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开展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认真聆听基地工作人员的报告与讲解,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要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假期到社区参加义务扫除、到农村参加义务植树、到工厂参加短期实习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察社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增强爱国、爱家、爱劳动的意识。当然,这也需要加强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2.5 综合多种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应摒弃单靠试卷评价学生的做法,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可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党团学生会组织评价、政治教师评价及书面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得出学生的成绩;可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日常表现、课堂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参与校园活动的表现与书面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以增强评价全面性与客观性;可将学生日常社会调研报告成绩、作业情况、心得体会材料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作为政治课考试得分依据;可增设“不知情面试考察”情节,创设“老人晕倒”、“交通事故”、“学生纠纷”等情境,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身临其境,观察处置态度,评判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当然,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思想表现,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考试成绩较低,但在救助同学、见义勇为等现实活动中表现突出,其日常行动已表现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应当给高分;而有些学生虽考试成绩优异,但现实生活中表现不佳,受到校规校纪处分或治安处罚,现实生活未反映出较高的思想素质,不应给高分。
当然,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机制还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增建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最关键的是,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政治学科建设,创新思路,从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法改进、评价制度等多方入手,促进政治教学向实践化、实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教学会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 2009B173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明.论高校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北京大学学报,2010.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的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来健全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它对促进高职学生内化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接受、内化理论,牢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掌握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的事例;二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热点、焦点问题;三是来源于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要具备知识素质,处理好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选择能力。二是要具备政治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较强的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新闻观,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奋斗道路。三是要具备能力素质,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案例教学要充分依靠教师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作用,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开辟自主思维的空间。
2、专题研讨,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
专题研讨是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践方法,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定命题下,经历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观点、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研讨的一种实践过程。
专题研讨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学有所用,针对性强。它将理论知识直接和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尺度。二是自主学习,兴趣性强。研讨题目涉及领域广泛,具有开放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强,便于学生独立思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三是知行合一,实效性强。专题研讨的观点和结论是学生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实现“行”,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故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专题研讨作为一种思辩与创新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选择好专题研讨主题。教师要精通教材,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拟定一些研讨题目。如国内时事焦点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恋爱交友、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问题。其次,要具备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团结合作品质、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组织协调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引导课堂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题研讨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口头表达通顺、流畅,临场表现大方。
二、校园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校园文化,教师应该具备六种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关的内容,表现为学生的社团活动、读书小组、征文比赛、办报办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文明(班级、宿舍)工程、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它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的良好风气,营造环境管理与人格管理相得益彰、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氛围,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有道德、守纪律的品格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做人。
要组织建设好校园文化,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一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好各项活动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点琴棋书画的技能。三是审美素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四是道德素质,具有爱心,牺牲精神。五是语言表达能力。六是魅力,即教师要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
2、网络引导,教师应会扮演两个角色,具备六种素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大学生行为和群体的存在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害信息和错误观点的传播、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共存,可能影响学生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想。长期沉迷于虚拟群体交往还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和信任危机,影响学生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虚拟形象也会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化,不利于健康成长。
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这个阵地,就要扮演网络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的双重角色:一是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做好宣传工作。二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三是通过与学生网上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四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五是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网络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是一项政策性、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胜任这种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勤奋、敬业。二是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四是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五要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六是要求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特点与规律。
三、社会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应该树立一个新观念、具备三个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活动,第一,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体验、融入社会,在实践中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更亲切、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考察,了解和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落实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第一,教师要落实开放意识,认识到政治课的非封闭性,把政治课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结合,用鲜活的社会现实,诠释政治理论的可信度;第二,教师要落实参与意识,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让学生被社会假象迷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得到本质的认识。第三,教师要落实创新意识。要利用好社会这个舞台,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潜能,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实践途径、方法、规律,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2、建立教育基地,教师必须具备两个素质
利用本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种基于认知与感受的实践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基地是“活”的思想政治课实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基地的材料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直观生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育教学视角、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达到寓教于乐,得到“知行统一”。其教学效果是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建立德育基地,要求政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选择判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遗址、旧居、陵园、风景名胜,法院监狱都是德育基地的选项,教师必须找到基地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考虑参观时间、经费的局限性,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一旦确立了基地目标,教师还要凭借交往能力,调动社会关系、发挥口才,与基地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取得基地的配合与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力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梅平、姜彦飞,《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6)
②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③李晓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及其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小组合作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对创造性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和出发点,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构造模式。由于这种学习方式自身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研教改的重要探索方向。
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单向输出,缺乏双向和多项交流,学生缺少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因此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然而,研究性学习侧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拓展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呈开放的学习态势,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学生可以走入社会大课堂,自主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社会调查、现象观察、收集信息、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探究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这些优势,对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的范围,以及为拥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因而它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价值”。
近几年来,我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实践证明,它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确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要求
我在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往往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制定有效的合作研究方案,它可以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会分享与合作,提高合作意识与能力、人际的交往和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和个人独立研究形式相比,它可以克服力量单一、孤军作战,缺乏研究的支持力量和互补性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固定的研究小组。
在学期伊始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分好固定活动小组和固定学习座位,注意事项如下。
1.分组要科学。要考虑成员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因素优化组合,尽量缩小组际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在组际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固定学习小组”有利于在一系列课题或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之间不断深入交流和融合,在课堂的展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组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组际之间有利于形成积极良性的竞争关系。
2.固定组员座位。小组成员按“半圆形”、“圆形”等排列方式合围而坐,为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其实质是在成员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共同使用学习材料,彼此交换意见和信息等。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方便教师随时观察活动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3.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人太多会难以控制,并会出现人多不干活现象,降低活动效率;太少则难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形成多方有效的交流和信息整合。
(二)科学选择、确定研究性的课题或专题。
进行正式研究前,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课题是否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研究性学习课题或专题的选择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遴选的课题或专题一定要具备“思想教育性、科学性、现实迫切性和研究可行性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如在课题的选择设置上不能太难,范围不能太过宽泛。我给学生布置过一个研究性专题,《文化产业在中国发展滞后的研究分析》,在各个小组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后发现,这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课下我调出学生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相关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了症结所在,研究专题涵盖的范围太广,涉及的相关子课题太多,文化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等许多相关产业,这个专题的研究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量,而且要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时间精力是很难做到准确把握和分析的,超出了研究者的掌控能力和研究水平,因此无论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还是教师提供的研究性专题,都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看看专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基于这次经验,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小的研究性专题――《关于动漫产业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专题的研究范围大大缩小,学生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最后实践证明这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
我针对课程的特点还设置了以下研究性专题,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思品课中设置了《对当地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分析》、《对当地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分析》;概论课中设置了《家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对当地的洋快餐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和《对当地电脑市场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等等。这些专题和学生的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感兴趣,在时间安排上小组成员可根据本组成员的时间,在周末灵活安排考察和调研,同时市区可供考察的地点多,交通方便,客观上也为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制作课件、相关视频及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小组成立后,组织学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小组成员拟订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活动研究方案,确立课题负责人、成员的分工、研究内容、使用的研究方法、实施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分工,按照既定的计划,通过广泛收集信息、现场采访、多角度现场观察等方式,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最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汇总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处理信息,制作展示课件,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四)课堂展示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交流中每个小组派出一至两位同学,走上讲台展示课件,汇报研究的过程、得出观点或结论。每组汇报完毕,其他各组及教师提问和评议,师生、生生间互动答辩,总结优点,发现不足。经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信息、创意成果和经验,课堂展示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结果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研究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最后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师的总结和成绩的评定。
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情况、最终成果和实施的意义进行总结和评价。我就此对学生的学期作业进行改革,以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分工和所作的贡献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和每位成员的成绩,特别把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与学期总评成绩直接挂钩,尽量避免“课题组长累死,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学习盲区”,提高小组成员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活动效率。
三、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促使他们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纷纷表示,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精神,就不可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胆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接触社会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也是受益者。
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有“研究型教师”,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使大多数教师不习惯探究,“强调学生探究,却找不到研究型教师”。我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促进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实现由“重教”到“重导”角色的转变,真正把教师推向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个新环境,至少在专业成长方面是有益的。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尚未完善的阶段,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实践,我认为,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1.对课题或专题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有整体和科学的把握;2.“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监控和指导要到位,对学生研究活动的掌控和要求越具体翔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就越有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3.制定规则促使组内形成有效的良性合作机制;4.由于研究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因此专题研究在一个学期安排多少次,安排在哪一章的问题;5.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合理地穿插结合。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相信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一定会探索出适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使理论真正进入头脑并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1.提高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力。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大学生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靠单纯的理论灌输,知行分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教学要求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查、参观、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参与实际活动,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现象或事件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把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品质,最后养成行为习惯,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城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这是学生普遍关注但又很困惑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而要改变这些偏激的看法,单靠课堂上理论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很难奏效。实践教学使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有利于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去思考,去理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了解认识国情和发展现实,解决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社会问题认识上的错误观念,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育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对国情了解不够,有些消息难辨是非,很容易被误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实施过程中其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以下一些现状:形式单一。目前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单兵作战”或“闭门造车”,形式比较单调,多以参观为主,学生以接受者的身份被动听、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覆盖面窄。组织实践教学涉及诸多方面,如经费、安全、师资等,这必然影响参与学生的人数,使实践教学不能覆盖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上的广泛性。时间不连续。很多时候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进行或集中起来搞一些突击性活动,没有连续广泛的开展,断断续续,缺少稳定一贯的运行机制,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实效性不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主题讨论时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睡大觉,参观考察一路留影拍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自己写而是在网上抄袭,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思想观念不正确。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是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政治素质、思想意识等培养要靠“灌输”;部分领导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没必要开展,或者虽同意开展,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一些学生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保障机制有欠缺。比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组织起来更复杂,涉及诸多保障条件,如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等,这些保障条件的欠缺,使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协调合作不畅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依靠任课教师,它还涉及宣传、团委等诸多部门,没有建立通力合作的协作机制,得不到认真的关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好。考评体系缺乏科学。考核的标准、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缺乏一个客观、明确的规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操控性,很难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看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实践体验中自我思考与提升的效果。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革新。
1.转变思想观念。思政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校内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动员一切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实施体系,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实践教学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实践教学开展的经费支持。
2.完善课程管理。根据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实践教学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出具体的规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3.加强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多路径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1)安排合理灵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又要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2)坚持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3)明确成绩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
4.建立实践基地。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性工作,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载体,真正做到课外课内相结合,理论实践相促进。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措施
一、引言
职高思想政治课是集智育和德育为一体的学科,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都不感兴趣,并认为此课程非主要课程,不学也无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堂的氛围就是十分沉闷的,没有活力和激情,很难达到教学的完美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都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下不断地予以完善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职高政治课如何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我们政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职高生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多变;其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最后,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明确,视野比较狭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不强,在如何回报社会和家庭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定位。
三、做好职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有效措施
1.理论结合实际
目前,职高政治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原因在于职高生毕业的时候,不考政治,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政治的怠慢,导致他们不愿意学习政治,也使得教师很难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厌学是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障碍。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人生观”这一节的时候,在如何处理金钱和人生价值的问题上,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在商品经济中,金钱有着重要的作用,金钱多一些,物质生活水平就会高一点,吃的和穿的方面也会比较优越。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金钱固然好,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它无法买到事业、家庭、婚姻以及生命等很多东西,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而非对金钱的追求。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比如一些高层领导因平时过于放松对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而做了金钱的奴隶,最终成为了罪人。用这些现实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能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令他们理解并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说理论结合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2.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守教学的规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置,以掌握知识为主线,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做到学以致用。首先,政治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刻研究教学大纲,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的主体方向,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最终目的,以此制定简单的教学计划,进而有效地用其来指导教学,把握好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教程的基本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之内,难度过大或者太小,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尤其要避免出现单调的、低水平的教学内容,要时刻注意创新教学内容,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其次,教师可通过“读读、讲讲、练练”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保持其思维的活跃性。
3.为人师表,躬亲示范
教师是育人的园丁,其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实的专业知识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不断充实和深造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要尽最大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民主和公平的职业作风,并注重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其实,职高的学生不仅有很多优点,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他们也很乐意和教师打交道,很希望和教师建立朋友关系。只要教师为人友好,有足够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就完全可以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想境界。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大部分学生也会通情达理、明辨是非,不会轻易刁难教师的。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争取做到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教师的微笑伴随学生的微笑,并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调整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快乐的心理和压抑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良性刺激,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就是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有足够的力量去学习。此外,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提供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学好政治课。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人不可能在被迫中学好知识,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5.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教育中,应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利用广播录像、电视录音、多媒体投影仪等进行教学,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深得学生的欢迎,并且广播电视中出现的材料一般都具有典型性,可信度也比较高,针对性也和说服力也较强。总之,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政治课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但是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紧跟形势,把握好方向,认真研究并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此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少求.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7):34-35.
【关键词】政治课堂;生活化;实践性;时代感;开放性
初中政治课堂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政治教材虽紧跟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但由于受时空的制约,教材仍不能及时的反映飞速变化着的社会实际。且思想政治课条条框框多,学生不容易记忆,而教材的事例比较陈旧,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会致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政治课堂如果缺乏时代感,那就会失去活力。为此:
一、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的矛盾中探究、感悟和内化。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例如,在学习了理性消费之后,不妨让学生学着制定1份“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增强学生做人的责任感;在学习了“国民经济”后,可组织学生对附近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提高的影响因素,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针对存在问题,拟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案;也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知识积累,开展诸如“环境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网络技术面面观”、“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等专题性研究活动。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二、突出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显然,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媒体(如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既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但我们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为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本着从实际出发,以转变学生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挖掘和发挥各种媒体技术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避免使用中的片面性,注意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用性”和“度”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而是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来进行的。因此,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样做也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范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特点。
总之,作为政治老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生命课堂,秉承“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让新课改焕发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美国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
一、必要性分析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满堂灌”,读书划书,满足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学生考完就忘。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2)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
(3)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轻技能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节,学习兴趣丧失,思想政治课实效性不理想。因此,构建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需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性教学模式首先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2)教师主导的原则。研究性教学模式还要坚持教师主导。课堂45分钟教师的定位是启发、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3)灵活多样的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可以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1)设定情境和提出问题。这一步骤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提出来一些存在疑问的难题,并且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比如“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一课,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查找收集我国历代钱币资料,然后带到课堂进行展示,为同学们介绍有关知识。
(2)搜集资料和分组探究。通过上一个步骤的问题情境的设定,学生们都非常踊跃,每个人都收集很多古代钱币图片,他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过程,加深了自身对货币的认识,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经验,也加深了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自学,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有的负责搜集外国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搜集我国古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搜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搜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搜集各种典型事例等。各小组各负其责,并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便上课交流使用。
(3)汇报交流和总结评价。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搜集的观点事例,还要发表自己对这些事例和观点的看法。要求学生进行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相互之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出总结和评价;最后,教师作出适当的点评,并给予学生平时成绩。教师的点评可谓画龙点睛,包括对每个参与讨论的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对讨论问题的点评。对讨论问题的评价要客观,不仅要分析问题的背景、基本原理,而且要指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路径,需要结合书本有关知识并适当拓展。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重在鼓励。
(4)解决问题和学以致用。学习的结果最终还需要应试的试卷测试来检验。在运用试卷测试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仔细体察中,发现学生个性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也是各不相同。一般可划分为三个不同档次:A档,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他们智力因素好,思维能力较强,学习全力以赴,在追求中等待表扬,以享受成功的快乐;B档,约占学生总数的65%,他们智力因素一般,或非智力因素没能很好培养,对学习有使命感,往往勤奋刻苦,渴望得到表扬,但又担心贬斥,时而热情,时而冷漠,忽上忽下;C档,浮动在20%上下,他们既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是学习的被动者。为此,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印象阶段。有时过低估计学生,有时则过高估计学生,缺乏科学的方法。体察、发现学生个性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周密谈心法。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谈心前,教师要考虑好谈心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谈话时,要正确掌握谈心技巧,可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再引到所要谈的问题上来。成功的谈心并不会自然产生,它要求教师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考虑,明确表达谈心主题,及时捕捉谈心时机,合理选择谈心地点,准确表达谈心意图,灵活运用谈心方式,自觉控制谈心情感,合理把握谈心进程,扼要记录谈心内容。通过谈心,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理想、抱负、爱好和志趣,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谈心要经常、及时、广泛进行,不能在学生中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找哪个学生谈心,就是哪个学生有问题。
2.细心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或公益劳动时,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就会自然地反映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倾向、组织纪律、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的行为习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仅要观察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也要观察学生在同学中以及在社会上的表现。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个性中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不要只凭一两次观察就主观地对学生下结论。要善于深入到学生中去,掌握他们丰富的真实的材料,认真分析,多方印证,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3.问卷调查法。即指在没有施行控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每接一个新班时,可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影响、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查的内容尽可能多一些,具体一些,以求结论的可靠性。
总之,观察、发现学生个性的方法还很多,且各种方法互有优势。要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研究学生,必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会运用某一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运用一定的方式把调查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建立起学生的学习档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现和掌握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育。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凸现学生个性
任何一种类型的个性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健全的个性,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它要靠丰富的活动来表现和巩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有着广阔的天地。
1.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政治教师可有计划地举行讲故事竞赛、时事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才智勃然而生,往往会取得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绩和荣誉。这样他们便会由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观念、自强意识,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2.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到多姿多彩的社会中展现和丰富个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我们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正确的看法。
常听到一些人抱怨物价涨得太快,并担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学习高一《思想政治》以后,我组织了班上10多位学生骨干,走访了嵊州城关的多家商店和集贸市场,同时又了解自己家庭在改革前后的经济生活状况。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便进行分析研究,生动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只听人讲涨价如何如何,自己不调查、不分析,那就会对改革产生误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同学通过社会调查,将政治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既可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想认识也在实践中更加成熟。
3.构建课外活动框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合适的氛围。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应有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政治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组建各类活动小组。如法律兴趣小组、演讲小组、书报小组、时事小组、哲学兴趣小组等。在定期组织的活动中,既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构成了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都有施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在良好氛围中,展现学生个性
所谓展现个性,一般是指发展每个人的合理兴趣、多种才能和健全的性格。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每个学生去克服弱点,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实个性,培养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和谐社会新人才。现在有些教师口头上承认个性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实质上却以其教师中心主义的思想去剥夺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可能性。个性被压抑,等于创造性被扼杀了,为了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应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适时引导,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与完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内在潜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1.提供优裕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简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实行单向传授,实行“我讲你听”,其结果必然是“师劳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不少学生由苦学而厌学,由厌学而弃道,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又从何谈起?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低谷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呆板的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感召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这样课堂就步入了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激动人心的“主客体相互”之运动。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展性、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全身心的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识的、情意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地统一起来,它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人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刻。这时,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从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最终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本身发生兴趣,并且喜欢爱独立探索。或是概念比较,或是知识串连,或是观点辨析,或是材料综合,或是疑难解答,或是热点追踪……总之,遵循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规律特点,把兴趣发展作为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达到敢想敢说、多想多说、会想会说的境地。
2.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固守拘泥于一种教法,课堂气氛似死水一团,难于活跃,时间一久,学生必然感到兴味索然。为此,我们应该重视教法研究,努力改进教法。改进教法不是要我们撇开所教内容和要求去摆花架子,玩新花样,为“法”而“法”,而是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的统一。同一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而同一教学方法也可以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服务。但是适合于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佳方法决不会是多个。近些年来,我努力探索,提出了因材因人而异,因时因势而异的教改原则。其具体做法是: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般采取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引出观点、深理浅讲,并使新旧知识巧妙衔接;如遇到重点、难点、社会热点或学生有思想疙瘩的教学内容,则采取点拨引导,讨论问答的教学方法,从而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天地;要把理论知识进行纵横归类,使之系统化的复习课,往往采用知识结构图表法,以此帮助学生从中找出掌握知识的规律;许多教学中“顺着想”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引导学生“倒过来想想”,使学生恍然大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实现教学宗旨,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潜力,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交往等方式,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联,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取得现代的意识,学会现代的技巧,感受现代的问题……拿起现代文明的钥匙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化文件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它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广大政治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翔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但运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并非就是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设计上,运用的指导思想应突出现代教育观点上,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件的运用并不局限于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辅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成新的“满堂灌”。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体现在探索和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广大政治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必须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工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当然这种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精美图画的组合,绚烂色彩的堆砌,各种声音的合成,多媒体技术的炫耀……因为注重花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课件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有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朴实、简练、“此时无声胜有声”。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艺术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运用艺术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艺术性的一种表现。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的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方面。
构建课件的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不应流于形式,其关键是能将课件的艺术性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的冲动和喜好,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会处在最佳状态,不断有所创造。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给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与艺术性也对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教育手段一旦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必然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这火花首先表现在教学思想的变革上,我们期待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引起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革命。其次,要求广大政治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走入课堂后,容易使教师忽略教学基本功的掌握和提高。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基本功,又如何能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更为简洁、明快、少而精,更易于点拨和启发,这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得到提炼和升华。再次,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能较多地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自己设计和编写课件或尽可能多地参与设计和编写课件的全过程,所制作的课件就会比较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示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使用时熟练操作,教态自然,控制自如,课件的时代性与艺术性也会得到充分地表达和传递。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必将引起课堂教学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许惠英著.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走进新课程.
导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导趣,即通过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视为一桩乐事,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教学要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调查,了解如生猪、鲜鱼、VCD等某种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变动性质与原因,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论文。又如讲述国际新秩序时,可联系北约东扩与南斯拉夫问题;讲述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可联系我国军民的伟大的“抗洪精神”;而讲述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可联系黄河断流与黄河治理……总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思想政治课一旦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亲切可信,有趣实用的学科,学生就自然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导思
立足“学情”,精选背景材料,巧妙构思问题,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将知识体系提纲化。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是本教学方式的操作起点。精选什么样的教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本环节的关键。作为教学起点的材料,既要紧扣材料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具有导学功能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材料,又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为此,可以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时事政治等素材,运用演绎设疑、归纳设疑、扩展设疑、发散设疑、辨析设疑、层进设疑、反向设疑等方法,引导学生入课,唤起求知热情。例如,在讲授“当代国家的政体”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位公众人物的肖像:奥巴马、布莱尔、。然后设问:“你认识照片上的人物吗?能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国籍和职位吗?”再问:“他们都是所在国家的政府首脑,为什么其职务称谓会不同呢?”(因为各自所在国家的政体不同)再深问:“为什么世界各国会有不同的政体呢?”这样,借助时政图片资料,配以层进式提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教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开阔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35-03
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看,普遍存在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实际竞争力。而目前社会层面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既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注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我们应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传授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20世纪20年代运用于哈佛商学院。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应用和推广。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指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因此,案例教学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问题为起点,以探寻问题解决的对策为主线,以相关专业知识的思考和应用为载体,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标共同构成了案例教学的核心理念。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模式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堂主体,案例则成为教学的客体。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通常成为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和学生享有共同的控制权,甚至学生的控制权更大一些,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处于次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不采取直接讲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观点和看法作出评价,并且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实践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美国高校案例教学和模拟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有1400多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精心制作的,这已成为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案例,最好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围绕具体案例的特定情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导入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和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进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题讨论法。除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列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形成讨论稿。在教师专门安排的课堂讨论中,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阐述观点,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的课程讨论一般每门课可进行2~3次。在培养公共管理创新人才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道什么”到“怎么知道”转变。在这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导读”小班课程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在1999至2000学年,斯坦福大学总共开设了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21%为只有1名学生开设的课程,52%为只有8名及不到8名学生开设的课程,75%为只有15名及不到15名学生开设的课程。这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所喜欢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课程。而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小班课程常常因为教育投入和成本的原因被取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反思。
3.“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主客体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即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着去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实践中去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国内许多高校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的筹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各环节入手,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实践环节的学分须达到总学分的30%。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在社会调查、电子政务实务、人才招聘模拟训练、大学生心理和性格测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模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借助实验平台来进行电子政务等模拟实验。由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等特点,对提高学生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处理政府事务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施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政府管理流程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2.倡导双循环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双循环教学方式。“走出去”是指专业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企业、公共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生动教案,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见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参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然后在实践中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这样会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在这一点上,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鼓励教师结合所讲授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比较政府》课程的主讲教师带学生到厦门市监察局开展调研,实地了解现实政府运作流程,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有一些高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授课,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向学生传授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就目前专业培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府、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使学校未来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开展适合专业需要的社会调查活动。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如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先后组织学生围绕“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先后在厦门市、福建省、广东省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国外,无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在长期的公共行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更强调实践导向,更注重政策实施的管理和评估,由重视知识到强化技能的特点。由此可见,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的积极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理论,又能迅速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就无从开始。对专职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选送一部分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去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和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的大学访学,也可以去国外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实地的调研,使教师既通晓理论又能增加实践经验,这样即可更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教育的角色正在被逐渐弱化。由于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许多教师忙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忙于科研论文的撰写,因为如果这些科研硬指标完不成,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岗位聘任,最直接的结果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不能得到晋升。而被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真正角色定位反而出现错位。如果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造成影响。以下表格数据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一些其中的端倪。通过对上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与他们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真正应该扮演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正逐步被过渡到边缘地带。这种角色错位最终可能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因此,当前我们应积极促进高校高学历的优秀杰出教师、知名学者、教授向教育者角色回归,使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科学研究的角色实现融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当我们把目光投入国外的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时,确实国外的一流大学都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美国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教师,由在研究、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担任。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著名大学中,教师中有的当过白宫顾问,有的曾担任过政府部门长官或州政府行政长官,有的至今还是联邦政府某个改革委员会的委员等。这些教师既对公共管理理论有着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有非常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实践教育的理念和逻辑,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把实践教育纳入培养方案中,并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师资配备、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唯有此才能逐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绪刚.公共管理案例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葛秋萍.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4]于志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5]赵宏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许吉.新公共管理范式下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7]杨述厚等.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关键词】激趣;关注时政;开放型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性和探究性就是其主要特征和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相比,确实存在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的特征,加之在中招考试中所占分值又比较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生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方面下工夫,以求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主动性学习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注重教学过程。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学习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兴趣的学、乐意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1.1激趣,使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联系社会生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讲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问题时,由于学生对企业比较生疏,表现得疑惑不解,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更是“一头雾水”。这时,我设计了两道讨论题:一是“国家对企业体制改革中''抓大放小''政策在我市具体做法是什么?”二是“企业改制,造成职工下岗,但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你能否解释?”由于学生对部分厂矿关停有所了解,家长下岗的学生也深有体会。所以,讨论中能举例,有争论,学生思维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小结就很受学生关注:一是我市一些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的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后,象天海集团这样的较大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二是下岗职工经过培训,或自主创业,或被外来投资企业吸收,全市经济出现了发展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更有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通过师生的课堂互动,学生对教材的观点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增强。
1.2关注时政,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把学生关心或熟知的热点问题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能起到双重效果:一是增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把学生熟知的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为问题去讨论研究,对学生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在讲述“我国面临严峻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形势”一节中,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牺牲环境和资源而换取经济增长的弊端以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数据。如何让学生能切身感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严重性,以便深刻理解“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所在。为完成这一目标,我设计的讨论题是:“用身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事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对我市老城区和开发区不同的环境有着切身感受,所以讨论中能举出实例、能表达观点。老城区周边被几个煤矿和化工企业包围,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众多小煤矿私挖乱采,破坏煤田,资源浪费严重。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市制订了“煤炭深加工,实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几年努力,我市煤炭行业已成规模,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 试点市。老城区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淇河上游没有污染企业,而被誉为“北方唯一没有污染的河流。”距离老城区20多公里的开发区依托淇河优势,一开始就严把环境关,杜绝一切污染企业入驻。使得穿城而过的淇河两岸绿树成荫,鱼虾漫游。新城区内虽然企业林立,但环境洁净优美,植物枝繁叶茂,成为闻名全国的宜居城区。
通过对比和讨论,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也深刻理解了国家提出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
2. 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本来教材内容就比较单调,教师如果照本宣科,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和教材联系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适时抓住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教材中的问题,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实践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那么,如何体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呢?
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方向性特点
古今中外,任何社会的任何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都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所有国家的统治阶级,都会充分利用其手中的各种工具,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力图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其阶级意志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鲜明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意志,而且使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与其他的教育实践形式相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而上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为任务的,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广泛地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意义存在物的人的精神家园的关注,突出强调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其一,精神生产是一定社会形式的意识生产,确切些说,是意识社会形式的生产。物质生产属于社会存在的领域,精神生产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物质生产出主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而精神生产的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其二,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也能改变外界,对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反作用。这种改变对人是直接的,对社会与自然的改变是间接的,是人们的精神(包括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通过人们的行动,产生对外界事物的推动作用。它要经过两次转化,即受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首先改变自己,而后再外化为行动改变客观世界,两次转化或改变都具有客观现实性或实践性。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就是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的总和,它在人的素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从各门课程教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他课程教学也担负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就整个社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之中。因此,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培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尽的义务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1、预设教学目标要实
实即实际,就是一切从本地、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区别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
1)、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认真分析当今社会和当地的社会风土人情,选用一些正反典型案例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中,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当今社会和当地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勇于担当建设国家和美好家乡的责任。
2)、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历史特色、人文文化、优良传统、优秀人物和事迹等资源渗透于政治教学中,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加深对学校的情感,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
3)、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多关注、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努力学习,为班集体争光。
2、方法手段要灵活
1)教材处理要灵活。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备课时,做到“五备”,即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备学生,一要备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二要备情绪,了解每个学生的情绪,研究激发每个学生情绪的方式和方法;三要备基础,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四要备问题,要发现问题,认真设计好问题;五要备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及能力水平。教师在备课程时,要做到备目标、备知识、备技能、备意义、备资源。备情境,指教师要备问题情境、备媒体情境、环境情境、活动情境、思维情境。备自己,指教师要备自己的弱点、期望、形象、话语和风格。备设计,指教师要备教学过程、方法、时间、知识拓展和课件。
2)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在上课时,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作用。
3)教学手段要灵活。
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如下特征:一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教师和学生,但必须是立足于教材,有课程标准依据,同时应有启发性,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三是教师充当好组织者、顾问和参谋的角色,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指导预习
杰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教学生学。”在美国,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契机,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新课,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本,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自主性研究,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刻苦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创设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景又能增强学生内心的体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31%,其他(嗅觉、触觉等)只占6%。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引导他们对问题作出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进而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3、组织讨论(辩论)
心理学表明,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有研究表明,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和对学习问题的探究欲,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开始创新学习。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和权威,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深刻理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讨论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互助合作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质疑问难引进政治课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鼓励学生勤学好问,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难质疑,进而引发起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5、演示、实验
杜威所倡导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从做中学”。教学中学生应是其中心,是做的主人,他所扮演的角色应具备主动探索精神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主张应组织学生多从事一些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从而探究获得有用的经验。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把演示实验引进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激起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唤起学习知识的热情,政治课教与学的过程才会有创造激情和冲动,学生的视线方可冲破教室的四角天空,学生的思想才能冲击思维定势的禁锢,学生的悟性才能表露出来并得以完善和发展。
6、总结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面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学生在过分的恐惧、担心、害怕的环境里,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好奇心降低,求知欲减弱等心理现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分数往往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老师常常简单划一地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而不分对象的差异。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所以必须在总结评价上实现根本转变。
关键词:课改;教学;高效
随着我区开展新课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摆在了我们面前;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更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在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学校的实际,构建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不断提高自己,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风格感召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具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近人的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质。试想,一个风趣幽默、衣着得体、知识渊博、谈吐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只要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就喜欢上你的课,自然就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前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打造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课堂,课前备课必须充分,既要备“教材”,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所以我平时备课会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备课时我还会翻阅大量试卷,看看同一个内容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题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般的课堂都会安排5至10分钟的练习时间,这些作业练习要有典型性、有代表性。如高一教材《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中,我就选用了一道选择题:2012年温总理的报告中要求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4%,而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道题既考查了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复习到了上节课的重点“通货膨胀的影响”。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心环节
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我平时采用的导课方法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常用的有:温故知新导入法、时政热点导入法、身边的事例导入法和开展课前“新闻播报”活动。如在学习高一第一单元第三课《消费面面观》时,我首先提出“关于压岁钱”的主题,“压岁钱”是每个同学在新年时都会得到的,但随着时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数额越来越大,它成了一把“双刃剑”,让学生讨论和自己是如何使用的。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学习。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动用教学方法,争取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氛围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五、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辅助条件
现行政治教材拥有大量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图文并茂,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把课堂变得很精彩。另外,作为政治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看世界》等,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政治生活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是值得我们政治课教师不懈探索的一个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于一.社会工作的起源及本质特征[J].中国妇运,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