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问题范文

小学数学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数学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数学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建议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教育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是,笔者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大改善,实质上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在影响着数学教学,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现象也时有出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以教教材为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的内容结构主要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部分,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布于各个年级、各个单元。教师单纯的以“教教材”为目的,将教材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忽略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使得学生在升级及教材版本变更时,知识出现断层。

2. 课堂以教师教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满堂灌”还是存在于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圆的认识”一节,首先是多边形到圆形的复习导入,然后是包括用圆规画图、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扇形三部分的新知识讲解。直到下课铃响教师还没有结束讲解,满满一节课,教师讲得累,连续四十多分钟的工作量却得不到相应的工作成果。

3. 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较为困难。

关于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就小学实际来说,落实这些要求目前是不可能的,教学重点以知识为重,学生掌握了知识取得高分才会得到关注,过程是次要的,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探求规律方面,只要记住规律会做题就可以,数学小实验也只是“课外阅读资料”。科学合理的情感目标只出现在教案中。

4. 教师缺少教育机智的运用,无法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

教育机智指的是教师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能。教育机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心理能力,也是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素质。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尤其是数学课堂学生思维的灵便需要教师较强的教育机智能力才能驾驭。教师的想法是,首先要把本节教学任务完成,学生要紧跟我的思路,有其他想法可以课下与我交流,出现错误也要在课下证实后纠正。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沉默中熄灭,师生进步的阶梯在教育机智的缺乏下折断,有效课堂生成的机会流失。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建议

鉴于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1. 正确看待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合理处理教材中的实例。反复钻研教材,依照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联系学生实际把“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对于学生不懂但通过讲解可以明白的脱离,日常生活的实例做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的疑问,对于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实例果断舍弃,变换实例,突出教学重点。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带入数学课堂。

2. 关注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

课堂主体从教师教到学生学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要做到的是关注学生。一是课前了解,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随机访谈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情况,合理调整新知导入的难易,避免出现“教师要讲的,大多学生都知道了”;二是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最长、注意力最集中,在课堂得到的学生的信息更加鲜活、自然,从学生的动作、眼神了解他们的状态、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三是作业分析,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体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3. 逐步实现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从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缺一不可,必须落实。一是有意识的将教案中的目标当作教学内容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二是时刻提醒课堂上的自己要落实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三是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完成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例如进行爱国教育是各个任课教师的职责,尽管是数学教师,也要负起向学生讲述共和国历史的任务。

4. 注重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一是教师精心的“预设”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研读教材后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起点,预先设计多种可能出现的教学情景,应对课堂突况,弥补教育机智的不足,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二是为“动态生成”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有的教师本身思维不活跃,课堂气氛呆板僵化,教学缺乏活力,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自身更多的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关注时事,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多的与学生交流,逐步实现课堂宽松愉悦的氛围。三是教师逐步提高素养,拥有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建议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教育机智的培养除了外在的援助,自身的处事能力和教学经验尤为重要,从生活着手逐步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

一、课堂中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能提出问题就其意义来说,确实不亚于解决问题。以往课堂教学中多存在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往往是教师把学生能产生的疑问都想到了,有序提出来了,学生只好依问而答,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不会问的现象,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发现、尝试、体验,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使得课堂活跃起来,为学生求知提供平台。

1.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有创造,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各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问题。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用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有一天,猴妈妈只有一个苹果要分给两个猴娃娃,这回猴妈妈难住了,你能帮助她吗?学生立刻沸腾起来个个抢着要说,有的是“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有的“你一口我一口把它吃完”。我接着问这样的一份该怎么表示呢?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依据情境中的信息,联系主动发现数学问题,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当我提出分数时,学生立即提问“为什么用分数,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注意问题的质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或异想天开,与知识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重视问题的质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也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来自生活,通过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挑战性,即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通过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积极探索,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需要经过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也就是要将问题再放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乐趣,使学生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学习。

二、采取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又缺乏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探索处理办法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的步骤:“理解问题―寻求问题―实施解答―检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点,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信任和关怀他们的个性,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意志力。

1.在教学中要鼓励个体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包办、不提示,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即使学生是错误的、不成熟的,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中有很多具有思考性,单凭个人的能力是不容易解决的。这就要求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同桌间,小组内,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出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小组间讨论,讨论也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认识或方法上的不一致,这就形成矛盾,需要小组间共同讨论,攻克难点,达成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及时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表达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过程,并尝试总结所得到的结果,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在教学中要认识每一个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肯定其探索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个体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变为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并使之在其他领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实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课程改革;创新;应用

一、序言

问题式教学方式是建构在问题解决体系上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原有知识的串联和应用,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按照课本进行循规蹈矩的知识点记忆和教学,这样学生们所学习到的知识是死的,而且基本上在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而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要求进行了提升,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数学化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

二、问题式教学方式的提出

数学学科是带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学科门类,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当中提出,教师应当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们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知识,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建立实际和抽象的数学联系,将单调而枯燥的数字学习转化成为带有情感和兴趣的学习。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化,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人教版的数学学习教材,开始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培养,将数学计算教学与学生们的问题解决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在教学内容当中会出现关于奥运会等现实生活问题。在学生们的课程作业当中也出现了猜想、尝试、规律发现等相关题目,可见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正在朝着问题式的方向延伸。

三、问题式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问题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们数学思想的培养,鼓励学生们运用数字化的思维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规律,分析社会现象,在主动地知识运用过程中形成惯性的数学意识,在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当中感受到数学作为基础的工具学科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整合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们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对学习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问题过程中,而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点,以问题为线索进行知识的相互联系,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整合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摆脱传统的知识点教学方式,形成系统和整体化的学习思路。

3.提升学习主动性

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在了学生们的手中,学生们只有通过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才能够获得知识,并且在小组化的集体问题解决当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分享意识,让学生们了解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个体的独立思考,更需要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4.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问题式教学方式,教师提出与学科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汇总与学习,在实际生活当中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多种方式和方法,而问题式的教学正是鼓励学生们积极拓展思路,探索每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逐步形成学生们的探索意识,并且对于常规问题提出创新式的解决方法。

四、当前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于问题教学的认知错误

根据观察以及咨询等方式可以了解到当前很多教师将问题式的教学理解为通过做题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练习题上面,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巩固原有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的练习题很容易让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则忙于为学生们搜集各种练习题,最终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结果。正确的问题教学思路关键在于问题的理解和设置上面。教师需要联系知识体系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为学生们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情境,形象化和趣味化的问题教学吸引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最后达到通过问题教学塑造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2.问题设置的不合理

当前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在学生们的问题设置上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问题当中无法很好的进行知识体系的前后联系,体现数学特有的教学思维,容易将问题设置成为与数学关联不大的情境。例如在乘法分配学习当中,导学阶段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儿歌“大家好,我叫苗苗,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第二阶段是让学生们看一道数学例题:10×5+3×5-5×(10+3),让学生们计算一下两个题目的最后结果,最后比较儿歌与数学题之间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这道题实际上将语文思维与数学特定的数字思维进行混淆,学生们通过文字理解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违背了数学学习规律。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一种生硬的拼凑,而没有真正吃透如何进行问题的设置。

3.忽视教学过程

问题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当中,最后的学习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仍然将学生们的学习结果放在第一位上,在问题提出之后追求的是学生们是否给出正确的数学答案,而学生们如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创新点在哪里等等都没有很好的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思维基础上。

五、问题式数学教学策略

1.合理建立问题情境

小学生在没有接触过高深的数学理论的情况下,普通的数学知识学习会感觉到枯燥,教师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创立生动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习情境当中,让学生们获得愉快的学习经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数学题目的运算当中可以借助学生们经常见到的场景,坐公共汽车、排队买票等,通过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应用结合在一起,让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2.引导和拓展学生们的学习思路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以及思路的拓展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以点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形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仅仅将思路局限在某一个知识上面,思路的拓展帮助学生们真正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在未来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同样学会用固有的思路和知识进行探索和解决。

3.开放式的习题

课程内的学习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当前学生们的课外练习仍然以重复课堂学习内容为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以及知识层面的拓展,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课外习题当中给学生们一些新鲜的知识,保持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好奇和新鲜度,同时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也锻炼学生们自我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个核心问题,多个不同的提问方式,多个不同的解答方式来变换数学的思路和角度,例如1班一共30个人,2班一共45个人,1班比2班多几分之几,二班比一般少几分之几,两个问题一多一少,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不同的,这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学生们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获取上面,而是应该放在学习能力的提升上面,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实际应用教学目标的提出,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讲求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们的主动参与以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符合当前数学学习要求以及学生们的数学接受规律。

参考文献:

[1]郑宝霞.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J].成才之路,2010(03)

[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