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务管理系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据库快照是sqlserver2005的一个新功能。是个指定时间点上数据库(源数据库)的只读、静态视图,相当于用户在某一个时间为数据库拍摄的静态图像。多个快照可以位于一个源数据库文件中,并且可以作为数据库全程保存在一个服务上。数据库快照是一个数据库的只读副本,是数据库在创建快照时刻的所有数据的映射。在意外或恶意损坏数据库中数据的情况下,数据库快照作为快速还原点将非常有用。但是,它不能用来替代备份,因为它不包含数据库中的所有记录。
在SQLSERVER2012中不能使用SSMS创建数据库,我们必须使用CREATEDATABASE语句来创建数据库快照。其语法如下:CREATEDATABASEdatabase_snapshot_nameON(NAME=logical_snapshot_name,FILENAME='os_file_name')[,…n]ASSNAPSHOTOFsource_database_name首先我们创建好JWGL数据库,并在其下面创建了student,teacher,score,course等表,然后在JWGL数据库库下面执行如下有操作:新建查询在命令窗口输入发下命令:CREATEDATABASEJWGL_DATA_8888ON(NAME=JWGL_DATA,FILENAME=’E:\JWGL_DATA_8888.SS’)图1数据库快照的创建ASSNAPSHOTOFJWGL至此,JWGL的数据库快照就创建完毕,见图1,我们可以查看到其和源数据的内容一样,但是其后来对数据库和数据表做的修改就无法还原。
三、模拟灾难的发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灾难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查询到的学生信息表的情况我们删除student,DELETEFROMSTUDENT此时分别查看下我们的源数据库和数据库快照中的数据,USEJWGLSELECT*FROMSTUDENT这时想看到的STUDENTs表中的数据已经删除。再次执行查看快照USEJWGL_DATA_8888SELECT*FROMSTUDENT此时我们仍可以看到STUDENTk的数据没有改变,因此我们知道,删除STUDENT后,快照中的文件并没有受一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灾难中奖数据恢复。
四、灾难的恢复
据库库快照不会因为某个表的删除而受到影响,并且因为有数据库快照的存在,你也不能删除数据库,除非先删除数据库快照,才能删除数据库,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来恢复开始的灾难。首先我们可以将快照中的表数据插入到JWGL数据库中的STUDENT中去,这个只影响指定的表,不会对数据库造成影响,因此是局部的恢复,执行以下的命令。USEJWGLINSERTINTOSTUDENTSELECT*FROMJWGL_DATA_8888.DBO.STUDENT执行后结果见图5,从前面我们知道有5个记录,现在已恢复到了STUDENT表中了。当然我们也可以执行全局的恢复,就是恢复整个数据库,这样其中的表肯定会恢复,只不过是这种恢复会对没有破坏的表也恢复,时间上会比较慢。全局恢复,就相当于我们已经删除了JWGL数据库及其下有表文件,因此我们只能从MASTER中能恢复,执行如下的命令。USEMASTERRESTOREDATABASEJWGLFROMDATABASE_SNAPSHOT=’JWGL_DATA_8888’
五、总结
1.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将某项任务分配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中,作为客户机来说,其功能是运行用户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应用程序,而作为服务器来说,其功能是提供客户机用户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软件上,该模型需要将各种应用或者软件系统依照逻辑功能,从而区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组件。作为客户端,其主要负责数据表示和应用处理,用于处理客户的界面,并能够接受系统传来的数据处理请求;作为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其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发来的请求服务,并进行处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融合了许多大型机的多种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时也结合了PC机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结构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例如TCP/IP、IPX/SPX)等,及时进行连接和通讯活动,经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各种需求服务,服务器可以进行响应并提供服务。
1.2三层Client/Server模式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引入一个应用层,从而将应用逻辑转移到应用层中。需要将客户端弱化,并成为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此种应用模式优点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缩性好、安全性高及节省开发设计等。中间的应用层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实现负载平衡,改善系统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服务器端(Server)为一方,浏览器(Browse)为另一方,通过浏览器来运行软件。它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兴起,是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一种发展和改进。其结合了WWW浏览器技术和多种Script编程语言,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是一种新式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在B/S体系结构体系中,当用户需要服务时,需要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那么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则可以接受请求,并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搜索处理后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浏览器。作为此种结构,其优点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强、运营维护方便、程序开发简单,用户共享性强、使用成本低等。但是这种结构也具有数据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慢等缺点。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需求分析
在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经验可以看到,作为典型的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院系所的设置、教学学习计划的管理、在线选课管理、学生各科成绩的管理等。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就是对本系统潜在的使用者进行调研,了解其关注的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秘书、各系教师等,从而找出其最想实现的内容。根据调研,可以知道大家主要关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系统的管理功能,能对院系、专业、教职员、教学条件等进行管理和维护。二是可以设置教学计划。三是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四是可以提供网上选课功能。五是可以对成绩进行管理。六是具有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七是容易使用,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功能模块: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即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管理模块、网上选课模块、课表编排模块、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事务、教学实践、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系统管理等。
2.2系统设计
2.2.1总体架构
经过对系统需求的深入研究分析,本次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定位为:在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使用专用客户端,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则需要使用浏览器来实现。因此,本系统主要采取B/S或DBMS结构模式,也就是说前端采用浏览器,中间则采用Web服务器,后端则为数据库服务器,其功能主要是查询和收集数据。比如学生查询成绩、查询选课结果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功能,如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则需要采用C/S结构来实现。
2.2.2逻辑结构及数据表现层
为了实现更好的功能,本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模型,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负责业务逻辑功能,还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提供对业务数据库内数据的完整保存、更新、删除以及查询操作。而系统的框架层则起到容器的作用,它既可以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并且还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功能放在系统框架层,这样就能做到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采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平台,则能够支持大多数据库系统,并能实现数据共享,一般来说,可以采用XML技术设计,从安全性、维护成本等方面考虑,这次设计可以采用SQLserver2000作为教务数据库管理系统。
2.2.3数据存储层
对于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功能,主要为教务处或者二级管理单位服务,因此可考虑采用.NET技术架构实现,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功能,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服务,同样采用.NET技术架构,以C#、C++、WEB作为开发语言。
2.2.4数据接口
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对接口进行处理,本系统采用XML技术来与其他系统进行实时通讯,故设计时参照XML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留接口,将部分数据接口开放,当学校有其他系统需要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互通。
2.2.5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映射法进行建模,也就是说面向的对象应用程序,主要围绕关系数据模型进行建立,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类图中元素进行转化,并通过面向应用对象的方式,最终将这些对象合理组织起来,从而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发展过程。
2.2.6系统实现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多个子系统来实现,这些子系统有教学计划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安排子系统、安装与配置、系统安全设计等。不同的子系统包含不同的下级目录,从而实现不同用户的需求。
3结论
1、各分院各科室之间数据流通不畅。
2、教务处与各教学单位存在数据交换形式不统一、不科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3、现有的教务管理软件下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工作需要。所以如何更好的开发教务管理系统,以此来满足教务管理的当前需要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学校信息运用将变得轻而易举,故此,信息技术走入高校管理已是必然趋势[2]。
二、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一个作用于教务管理工作各项环节的功能性软件,是面向全校各教学部门使用的多模块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相关技术
本系统主要运用了.NET开发技术架构、ASP.NET开发技术、SQLServer数据库系统、C/S与B/S系统架构等相关技术。
3、教务管理系统的组成
3.1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活动中最基础工作,它由学籍信息管理、学籍日常管理、学籍异动管理三大块组成。学籍信息管理是学生到校入学,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个人数据信息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所在地、入学时分配的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宿舍号等个人原始信息。学籍日常管理则是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项情况,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评价、奖惩信息、入党情况等。学籍异动管理主要是记载学生学籍状态的变动情况,包括休学、复学、退学、留降级、转学等等。系统设置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分院、专业、班级、学号等相关的关键字段,管理人员输入相关信息得以建立学生信息库,用来区分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为后期成绩登入、选课、评教做好相关基础数据。做了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数据重复,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
3.2考试管理
学校都是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成绩来评估教学过程是否全理,如何改进和完善。考试管理主要任课老师出题,教务处组织考试、学生根据考试安排应考。系统设定考试时间、考试课程、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姓名、监考老师等关键字段,管理人员制定好考试信息,即可随机安排监考老师,学生上网查询考试时间,从容应考。
3.3教材管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所以教材管理要十分谨慎。首先由任课老师挑选出符合教学计划的教材,报教务处核准教务处向供应书商进行采购,课本入库后发放给学生,最后入库结算。系统包括教材选定、教材征订、教材发放、教材入库四大方面,设定课程名称、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ISBN编号、单价、使用班级、订购数量等关键字段。教师填写教材书目信息,教务处审核,批量出成征订书目报送,教材入库都在系统上完成,做到数据统一,审核环节完善。
3.4成绩管理
成绩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凭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毕业。但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成绩,光看考试成绩是不够,就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日常参赛、评优评先等都纳入考核的依据,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客观的评价学生。系统设定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评、补考时间、补考考场等关键字段,通过教师录入成绩,系统即可按6:4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学生可在教务处公布成绩上查到自己的相关成绩是否合格、是否要补考、在哪补考等相关信息。
3.5选课管理
本校院校均采用学分制管理,而选课则是学分制的中心。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在校期间修完足够总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这校保证了学生学习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又灵活地满足了学生自己的意愿,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学校公布开设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务处汇总选课结果,公布未成功选课的学生姓名和不达标准人数的课程,让学生进行课程重选,仍未到人数下限的课程取消不予开设。系统设定了课程名称、课时、考核方式、任课教师、教室号、开班人数、选课结果等关键字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校园网的任何电脑上都能看到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选课,在教务处汇总后,再进行重选、补选,最后完成全校的选课活动。
3.6评教管理
为了更加公平、客观的考核教师,学校将评教管理进行改革,从以前由领导单一对教师评价改为领导对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更全面、客观的对教师工作给予公平的评价,让教师从中找到问题,并合理的改进及不断的完善,以此来提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系统设定教师姓名、所授课程、所授班级、总课时、评分等关键字段。领导、教师、学生在规定时间上,在网上进行相关评比,教务处汇总,避免了手工评分的数据错误、缺失,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公正性,让教师更好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3.7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的来设定总的课程安排、学习形式。二级学院根据总纲性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大纲,并分配教学任务,组织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授课计划。系统设定了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所在院部、年级、学分、学时、考核形式等关键字段,工作人员对课程的基础信息进行输入维护,二级分院再来创建教学任务,生成班级课表。
三、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促进数据信息的规范化、统一化,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教务管理系统建立起统一的规范代码,并且整个系统都使用同一个,保证信息的一致性、规范化。专人分级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数据准确性。
2、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易出错,不堪重负,而教务管理系统让工作人员从手工操作出解脱出来,大大减少了重复工作,减少了人为差错,共享信息资源,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3、统一了管理模式,促进教务信息的共享性
教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整地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迅速、及时传递,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信息共享。
4、促进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如何更好的操作教务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操作人员明确定位和分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去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
5、方便整理汇总、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