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分数讲解范文

小学分数讲解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分数讲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分数讲解

第1篇

一等奖(50名)

《别总带着“放大镜”》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级 徐

(指导老师 邓洁怡)

《读〈桂花雨〉有感》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罗 遥

(指导老师 张玉平)

《江湖险阻,寸寸埋骨》广州市天河中学初三级 彭可儿

(指导老师 徐艳伟)

《褪尽铅华方显人间大美》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二级 陈颍霖

(指导老师 董穗星)

《〈目送〉读后感》广州市第二中学应元学校初二级 李昕璐

(指导老师 唐玲莉)

《糖果中药味的复天》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初二级 陈纪宇(指导老师 郑文富)

《读〈桂花雨〉有感》广州市南沙区东涌中学初二级 陆晓珊

(指导老师 何润泉)

《淡淡桂花香,浓浓故乡情》广州市越秀区矿泉中学初三级 林嘉纯

(指导老师 卢少毅)

《最美遇见你》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骏中学初三级 韩晓敏

(指导老师 陈月影)

《棋上人生》广州市番禺区石第三中学初二级 郑丞恩

(指导老师 陈润贞)

《谁的青春不迷茫》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初二级 马艺涵

(指导老师 李香元)

《读〈城南旧事〉有感》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芳学校初二级 陈卓馨

(指导老师 陈建华)

《亭亭笔杆立心间》深圳市天成学校初二级 陈曼馨(指导老师 张荣波)

《陪你点灯》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三级 黄彦F(指导老师 张宏莉)

《要眇宜修,遗珠沧海锁清秋》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学初三级 王槿睿

(指导老师 赵丽俭)

《晚安,妈妈》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初二级 尹思琦(指导老师 邓运忠)

《平凡与骄傲》佛山市禅城区吉利中学初三级 黎秋洁

(指导老师 夏明刚)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初三级 杨依琳

(指导老师 李雁斐)

《沙漠中也能开出美丽的花》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锦屏中学初三级

何文洁(指导老师 谭雨燕)

《那喃喃细语中的温情》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中学初一级 梁顺芳

(指导老师 钟玉瑜)

《心灵之桥》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初三级 古 航(指导老师 张少兰)

《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佛山市顺德德胜学校初一级 廖倩

(指导老师 刘金华)

《有情处,便有家》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兴华初级中学初三级 林炳都

(指导老师 游帼雯)

《在阴霾的天空下乐观成长》佛山市三水区乐平中学初二级 何敏莹

(指导老师 潘秩玲)

《不再小屁孩》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初二级 温絮童

(指导老师 陈艳辉)

《后悔的冬天》中山市石岐中学初二级 朱乐林

(指导老师 黄艳欢 陆秀芬)

《愿荒谬怪事不再发生》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初二级 张景岚

(指导老师 张明雪)

《陪你走一段路》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初三级 薛颖茹

(指导老师 李锦聪)

《“亦秀亦豪”张晓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初二级 李伯扬

(指导老师 李秀芬)

《帮助我们的是善良》东莞市东城中学初三级 胡星屿

(指导老师 邓本科)

《生活永远值得去学习》东莞市道蛑醒С跞级 叶晓君

(指导老师 李小慧)

《时光时光慢些吧》清远市博爱学校 胡 婕(指导老师 闫建涛)

《读〈边城〉有感》清远市清城区盛兴中英文学校初三级 邓 璇

(指导老师 雷洁伟)

《成就他的,不止有美》惠州市博罗实验中学初三级 易 嫣

(指导老师 张耿敏)

《童真》韶关市曲江区第二中学初二级 罗马洪(指导老师 吴基穆)

《〈转运时光的伞〉读后感》韶关市乐昌新时代学校初二级 何歆怡

(指导老师 赖凤娇)

《与童年对话》肇庆市肇庆中学初三级 吴明颖(指导老师 陈 坚)

《来,和我一起飞吧》肇庆市端州区颂德学校初三级 刘 畅

(指导老师 梁亭婷)

《读〈桂花雨〉有感》肇庆市地质中学初三级 卢倩仪

(指导老师 黎 蕾)

《有你有幸运》肇庆市第八中学初二级 何玉婷(指导老师 余艳萍)

《惊醒蛰居的“世人”》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初三级 邱少宣

(指导老师 殷艳华)

《心,藏在槐花树下》汕头市蓬鸥中学初二级 赖仪萌

(指导老师 曾燕华)

《走进鱼的世界》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初三级 陈泰圳

(指导老师 林丹曼)

《种下斑斓的种子》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初一级 林 丹

(指导老师 林文珊)

《读〈广东第二课堂〉有感》揭阳市蓝城区桂岭初级中学初三级 何梓曼

(指导老师 何敏华)

《生命的蝶翅》揭阳市揭东区第一初级中学初二级 杨 楠

《人与动物,我们都一样》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联侨中学初三级

刘思宜(指导老师 刘丹霞)

《半夏花开的季节,我感动过》汕尾陆丰市金厢中学初三级 蔡远双

(指导老师 张瑞芬)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花》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玉燕中学初一级 杨嘉颖

(指导老师 温水义)

《不要放弃好奇心》云浮罗定市泷州中学初二级 黄 靖(指导老师 叶庆芳)

二等奖(100名)

《一代词宗,万世流传》广州市第七中学初二级 胡雨潇

(指导老师 李晓娜)等

三等奖(200名)

《木棉与离歌》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初三级 张佳莹

(指导老师 侯志红)等

优秀指导老师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 篮球教学 讲解与示范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84-02

1 讲解法与案例分析

1.1 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方法。它是体育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其他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依托于讲解法来完成。然而,由于体育教学显著的身体运动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使用讲解法,而是要做到“精讲多练”,讲得清楚明晰,练习时间足够有效。

1.2 讲解法案例分析

1.2.1 抓住要领、简单顺口

【案例陈述】在篮球课中“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这个技术动作的脚步动作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动作划分为几个学习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语言逐渐精确讲解动作要领。在初学阶段,教师可以将脚步技术动作精讲为:跨右脚一大步的同时拿球置于腰腹间,左脚跟上一小步并起跳,非起跳脚向前上方摆动,身体尽量向上腾起。到了动作提高阶段精简为:出右脚一大步拿球,左脚一小步向上起跳,身体向上腾起。到了技术熟练的阶段进一步精简为: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

【案例分析】“行进间投篮”的技术动作是中小学篮球课中重要的教学部分,该技术动作可以分为下肢的脚步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两部分。因此,在该项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脚步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将整个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进行整理、提炼、加工,此类方法符合讲解法中“精讲”的原则。

1.2.2 善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维

【案例陈述】在某次以突破分球为教学目标的篮球课教学中,老师以提问配合讲解的方法,向同学们传授突破分球技战术。

场景1:教师指定进攻队员①向左边突破,有两个防守队员,一个主防,另一个协防。进攻队员突破被阻碍,此时教师提问:进攻队员应该怎么处理球。学生回答:(1)造犯规;(2)强行投篮;(3)传球。教师继续问:如果我加一个进攻队员②,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将球传给进攻队员。教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样的配合在篮球比赛中叫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分球。

接着教师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个示范。

场景2:让学生快速持球突破,另一个队员不补防。

场景3:让学生突破慢速持球突破,不能成功突破防守队员。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示范,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1):成功突破,没有补防,直接上篮。学生回答(2):突破不了,不造成补防,没有空位,不能传球。教师问:根据这个例子,我再问问同学们,想要成功的进行突破分球,关键在于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吸引另一名防守队员协防,制造空位,把球传给给空队员。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分球的这个配合的关键,持球队员突破,吸引防守队员的补防,球传球空位队员,制造进攻机会。

【案例分析】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进行讲解。先提问再讲解,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如让学生先对问题作出回答后再讲解,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加深对正确答案的印象,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讲解也形成一种对比,使正确的信息得到强化,错误的信息得到纠正,遗漏的信息得到补充。

1.2.3 合理利用分段讲解

【案例陈述】同样是在篮球课“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讲整个技术动作分解成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来讲解教学。如前文所述,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脚步“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的技术动作之后,可开始像学生讲解手上的技术动作:腾空后持球手手臂尽量向上伸展,到达最高点时,以手腕为轴,通过食指和中指将球向上投出。学生基本掌握手上动作之后这样,可将该技术完整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达到上下肢动作的统一协调,使学生能迅速有效的掌握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

【案例分析】分段讲解是指将教学的技术动作分成若干段,逐步进行讲解,多用于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的教学,例如“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由下肢的脚下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组成,将该技术进行层次分明的讲解,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该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1.2.4 对比讲解,加深印象

【案例陈述】接着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例,有教师在教学中,刻意的采用了对比的讲解方法,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讲解,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手上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中讲到:同学们必须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才投篮出手,如果身体未到最高点出手的话,由于球离篮筐较远,且身体处于上升阶段,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投篮结果,只有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身体稳定性强,且球和篮筐的距离合适,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提高投篮稳定性。

【案例分析】对比法是将两个相对应的方面加以对比,逐一进行讲解,指出其偏差、正误、优劣等区别,如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比,讲“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手上投篮技术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对比性的讲解,让同学们知道了“到最高点出手”的重要性。这样对比的讲解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使得学生获得了更为具体、鲜明的认识,有利于加深对于所学技术的理解。

2 示范法与案例分析

第3篇

“发绣一枝花,天下谁不夸,巧手拈秀发,银针飞彩霞……”江苏省东台市是“民间艺术发绣之乡”,陪伴着这一古老技艺的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原东台镇手工业学校),走过了57年的发展道路,如今成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的首家县级分院(以下简称“东台分院”)。

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突破口,自2007年与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后,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升级校企合作内涵,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

磊达模式,开启校企合作之门

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磊达”)位于东台市南郊,总资产约65亿元,在东台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据公司张增贵总经理介绍,公司不仅是中国建材百强企业之一,近10年来已经形成了建材水泥、钢帘线、宾馆酒店、造船物流四大产业。2007年,磊达公司在东台经济开发区投资42.5亿的钢帘线项目技术含量高,需要人才的及时输送。东台分院抓住机遇与磊达进行校企合作,就学生实习的福利待遇、实习生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磊达进行了订单培养,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并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八年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磊达模式。

每年招生季,学校与磊达共同商定开设专业、招生人数、就业岗位及待遇等,如2013年磊达钢帘线厂预计招收员工120人,学校确定招生计划为200人左右。“自2013年起,学校每年与磊达合作开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钢帘线班2个、旅游服务与管理班1个、中餐烹饪班1个,实现了多种产业的订单培养。”东台分院校长虞静东告诉记者。

这些订单班实行三年学制,学生入学时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企业还为班级确定一名企业班主任。前两年半,学生以工学交替为主,最后半年顶岗实习。日常的教学课程按照校企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生在校就读的日常考核与管理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等部门负责。企业班主任依据综合成绩,每学期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为了切实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管理工作,在每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一周,校企双方首先要进行人员的对接。校企共同召集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具体为分管校长与企业经理进行对接,招就处与企业人事负责人对接,系部主任对接分厂负责人,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对接企业线长、大班长及指导师傅。他们对接后互换联系方式,这样一来方便双方及时解决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成第一步人员对接之后,学生开始进入企业实习;第二步,校企需要在学生培训方面进行对接,一方面学生经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以及职业培训合格后上岗,另一方面学校也负责对企业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双方利用学生和教师在企业实习这段时间,共同开发培训教材、企业员工手册、岗位知识培训资料;第三步,校企相关人员在问题处理上的对接,针对学生实习、就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前期以学校班主任教育为主、企业管理人员协助,后期处理则需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第四步,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对接,在这个阶段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进入企业后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争取发展机会。

以上“四个对接”模式横向覆盖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每一个方面。在纵向时间的管理上,校企还制定了“三定期”管理制度:一是每月底校企双方召开学生管理人员例会,协商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定期集中通报制,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在工学交替时间内每周安排半小时左右集中向学生通报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的要求;三是定期考核奖惩制,每月底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校企双方及时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学校还在校园网站及校报上进行宣传,并按月对相关管理人员、实习班主任、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考核、发放补贴。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情况的鉴定,并进行考核奖励。

磊达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为校企合作树立了典范,从而带动了其他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江苏领胜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捷士通科技有限公司、东台市永宁汽车城等10多家企业也相继与学校开展了紧密型校企合作。

传承发绣文化,校企合办特色专业

发绣艺术是东台市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记载,唐代海陵西溪镇(即东台市东台镇)佛教兴盛,信女们为表示对佛的虔诚,用青丝在丝绢上绣成观音、如来等佛像,朝夕焚香,民间女子受其影响,也以发丝绣成鸳鸯蝴蝶等赠送情人。宋徽宗年间,这一民间艺术被引入宫廷,兴于元明,衰于民国,几近失传。为更好地传承发扬发绣艺术,东台县工艺品总厂成立,使发绣这一民间绝艺重现生机。

为做大做强发绣产业,培养高水平的发绣人才,2012年由东台市人民政府牵头,东台市文广新局和东台分院联合开设了发绣艺术专业班。该班实行三年学制,每年招生50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依托东台地方发绣企业、发绣协会、东台发绣艺术馆等资源,与东台市天艺发绣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集发绣生产与学生实习为一体的专用车间,实现了学生在校内实习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由于发绣技艺的民间传承多以手口相传、师徒面授为主,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因此,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东台市发绣行业协会、企业专家联合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发绣专业建设、发绣人才培训方案的修订及发绣专业教材的开发,编写出版了《刺绣基础》《刺绣针法》《刺绣艺术设计》等专业教材,后期相关教材的研发工作仍在进行。

围绕培养发绣艺术基础型人才和发绣艺术大师两大目标,学校为发绣班配备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企业也配备了2名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指导学生实习。发绣艺术班采用半天理论课、半天实训课的教学模式,管理上参照磊达模式实行校企共同管理。

发绣艺术班的学生除了免学费和住宿费之外,每学期还享有助学金。当学生能单独完成产品并达到企业生产质量要求时,企业按照标准计件支付学生报酬,在顶岗实习时,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技能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价值,如学生盛星晨的作品《春晓》被天艺发绣有限公司收购,部分学生参与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发绣专业学生林娜获2013年光华创业精神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校企共同开发的发绣作品获2014年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发绣艺术班的开办为东台市发绣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东台发绣企业众多,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好,发绣专业成了学校的特色专业,发绣艺术班学生供不应求。”虞静东说到。

对接新型产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在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有一片由海水冲击而成的滩涂,每年以一万亩的速度增加。当地政府对滩涂进行围垦,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和新能源开发等。在虞静东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滩涂上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上面风力发电、中间太阳能发电、下边养鱼。一座座风塔上徐徐转动着的宽大叶片,一排排光伏矩阵,连绵不绝;广阔的电池板下方,清澈的水面上,鱼儿欢跃。参观过程中,一辆大巴上下来一支旅游团,带队的导游和记者打了一声招呼,虞静东说:“这是我们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东台富有鲜明的生态特色,除了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佛教文化园等,就是这片利用滩涂形成的‘风光渔’观光基地。我们利用沿海新校区的地理优势,与周边旅游产业基地也达成了校企合作意向。”

随着地方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成了东台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学校沿海新校区位于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借此机遇成立了新能源职教集团,集团主要是利用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中职、机电一体化高职等专业与风光电等新能源生产、相关的设备制造和维护企业的合作。上海电气东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东台市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致力于兆瓦级陆上、海上和潮间带大型风机的整机装配生产线及安装调试、维护,江苏捷士通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涉及新能源通信产品的生产和以太阳能产品生产为主。学校与这几家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据了解,上海电气东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后,2010年9月第一台风机下线,当年纳税超千万元,2014年8月该公司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公司发展之所以如此快,得益于与学校的合作。该公司一方面通过订单培养预定人才,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开办高级工技能提高班,目前已有36人参加培训,24人获得高级工证书,11人获得技师证书,1人获得高级技师证书。

江苏捷士通移动科技有限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对产业技术工人要求比较高。公司与学校合作的订单培养成了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公司50%左右的工作人员都来自于该校。今年,该公司打算与学校在电子技术应用、通讯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招生150人。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小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实质及运用理解不透,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拉大了数学成绩的差距。如何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分月饼的教学为例,分析设计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较难为学生所理解的一个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涵,并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通过实际教学道具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的与1的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及具体难点解析

1.从简入难地引入问题

利用课件出示一块饼,提问: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是四分之一块,板书出1÷4和,并让学生重点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表示的区别。继续提问:这里的是把谁看作了那个整体1?小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让大家观察板书,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明白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具体的数量。

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每一份是多少块?提问,板书出算式:3÷4。拿出圆形纸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四张,让学生亲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提问:几种分法,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回答并用纸板演示过程。第一种分法:按照3个月饼,均分4份,每人一份,把每个圆形纸板各分为4等份,然后每个纸板拿其中的一份,三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是完整纸板的。第二种分法:把三张圆形纸板叠放到一起,同时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叠的一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占完整纸板的。对两种方法做出比较,将两种方法下的纸板拼接好,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样大的,都是整块纸板的,也就是说,每人能分到个饼。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按照两种不同的分法,3个月饼的就是个饼,而1个月饼的也是个饼,即:3的与1的相等。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表示具体数量的含义。

4.课堂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和延伸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分数和除法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课堂内容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并鼓励大家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这个数是分数而不是整数怎样计算。

三、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认真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直观演示,利用各种教学道具,课件、图片等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在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时,要合理地提出疑问,巧妙地进行引导,结束讲解时,要及时全面地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不单单是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更是发现新问题并努力解决的过程,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关键。例如,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不但要为学生讲清楚课本知识的内涵,更要鼓励大家积极地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学习内容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怿玮.如何活化小学数学学习活动[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79-80.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新课改

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也要不断地优化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目标定的低,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虽然能增强自信心,但是不能有所提高。如果目标定的高,对学习基础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广大教师要探究出符合小学生特点,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知识以及潜力倾向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进行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1]。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成功性。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差异化基础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一)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定不同的层次目标,同时进行分类考核和评价。这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种常见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二)隐性分层模式

隐性分层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心理特征等,组成一个个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团。实际上,隐性分层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

(三)“个别化”学习模式

这是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流程是: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每个层次都设定适合此层次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考核资料等,每当学生达到某一目标,就会自动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中[2]。由于这一教学模式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不好掌控,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中还不够普及。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一般说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主要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是基础知识牢固,接受能力较强,学习具有主动性的成绩优异的学生;B层次是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一般,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次是基础较差,智力水平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是小学数学教学,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时候一般根据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成绩进行的,当然,这个分层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要注意以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观察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近期表现进行不断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授课分层

对小学数学授课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授课内容。一般说来,对A层次学生,要少讲多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练习中提高解题技巧;对B层次学生,要精练精讲,尤其是注重对课后习题和课本例题的讲解,对其进行拔高训练;对C层次学生,要降低要求,浅讲多练,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面积”时,可以帮助C层次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部分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即可;B层次学生要注意在夯实面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课本例题的精讲精练,摸清涉及到面积的基本题型;A层次的学生则可考虑增加难度,为其讲解添加辅助线解决面积计算的类型[3]。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努力,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训练分层

训练分层主要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训练的时候,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主要是指将训练题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则是指训练需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圈。基础练习为全班学生都要完成的基础练习题,变式练习主要针对B层次学生设计的,题目的难度也主要以B层次学生的能力为限,综合练习的难度较大,主要为A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是为了开阔A层次学生的眼界,提高综合解题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是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学习训练的时候,C层次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练习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B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则以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为主,A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则注重百分数的应用层面,比如纳税、利息的计算等。

(四)考核评价分层

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就是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分层考核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分别确定考核评价的标准,能够让学生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增强上进心,并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在分层考核方面,许多教师做出了积极的探究,AB卷、附加题等形式都是较为成功的方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作为新课改的重要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学生具体状况,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编排,使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进步,不断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秀艳.浅议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4(21):90-91.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动手操做

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中,计算能力尤为重要,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只有从小学阶段打下基础,才能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实物演示,积累表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没有成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东西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具体的表象感知,当感知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就会提高。

在讲授乘法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带了一些数学模型的小方块进行现场模拟。课堂开始,笔者先用加法来引入。首先,笔者给了A同学一个小方块,给了B同学两个小方块,给了C同学三个小方块,然后笔者又拿出一个小方块给了A同学。这个时候,笔者问A同学,你有几个小方块,A同学回答两个。笔者让他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A同学回答:1+1=2。当笔者问到有没有预习、可不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A同学为难地摇了摇头。接下来,笔者给了B同学两个小方块,问他现在有几个,B同学直接给出了一个乘法算式:2×2=4。到这里,笔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通过加法引出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乘法。随后笔者给了C同学3个小方块,让C同学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后给出一个算式。随后,我们进入了这堂课的正式学习。笔者给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乘法,乘法和加法的区别,以及加法和乘法同时出现时应该怎么办。课堂的最后,笔者在C同学所有的小方块中又取出了一个,让他用数学式子表示自己现在一共有多少方块。经过一节课的学习,C同学给出了准确的答案:3×2-1。这样引出乘法算式,能够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具象的理解。主要是抓住了直观教学的原则,贴近学生生活,生动而又有趣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够用数学表示,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实践是最深入人心的。当一个人亲自做了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以一种具象的、有画面的停留在你的脑海中,和单纯地听人讲授比起来,有真实感。

在讲解分数的乘法时,因为概念比较抽象,于是笔者给学生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用折纸的方式来具体化这一过程。课堂的开始,笔者先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分数的乘法核心在于平均分配。当一个数乘以时,意味着这个数所代表的具体物象被平均分成了两份。随后便开始了这节课的折纸游戏。首先,笔者让同学们想办法把自己手中的一张正方形的纸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这个步骤几乎学生都选择了同一种方式,将手中的纸对折,但是也有的学生将纸沿对角线裁开,分成两个三角形。随后,笔者让学生们把手中的这两张纸平均分成4份。这个时候学生们根据上一步选择做出了自己的决策,有的同学分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有的分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还有的分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当然,也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分出来的纸片并不是完全相等的。这时候,笔者再一次提出了分数乘法的内涵,即平均分。笔者让学生们看着自己手中的纸片,在黑板上写下了:1×=。最后向学生们解释道,这个式子的意思就像我们手中的纸片,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最后就会得到这样四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如果最后的纸片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就不是平均分了,和我们这里讲得分数的乘法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课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和学生们谈心的过程中,有几位学生和笔者说,对这节课的印象极其深刻,这节课讲的内容也一直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更多地采取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迁移规律,掌握法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计算能力训练方式时,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算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迁移规律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

讲解完分数的乘法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的记忆更加牢固,笔者紧接着讲解了分数的除法。因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已学的知识,让他们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结合起来,并且把分数的乘法的理解方式迁移到除法上来,有利于加深印象。正式讲解开始,笔者带着学生们复习了之前学过的整数的除法,然后讲解了分数除法的本质“除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并且根据这个规律,所有的被除数是分数的算式都可以转化成乘法”。随后,笔者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学分数的乘法时是将一张纸分成了四份,那如果给一个式子1÷结果会怎样呢?这时有学生说除法就是减少了所以,结果还是一张纸分成了四份。有的学生说,除以四分之一等于乘以四,所以一张纸变成了四张纸。同学们各执己见,最后笔者公布了答案,是变成了四张。觉得结果和乘以四分之一是一样的学生是将整数的除法迁移到了分数,但是这种迁移是不适用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寻找规律之前,真正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第7篇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分数应用题比整数应用题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教学素材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趣味。”对此,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为学生讲解分数应用题中常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后续解决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会涉及“折扣”这一术语,其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如商品打折、话费促销等)进行教学。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八折”“五折”“七五折”“买三送一”等常见的折扣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打几折就是现价占原价的几分之几。应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实惠,因此学生对这类问题兴趣倍增。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教师可结合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例子教学这个知识。

例如,同一种钢笔售价都是10元,a店打八折出售,b店“买三送一”,请问哪家店更实惠?

通过计算对比,可知:

a店:10×4/5=8(元)。

b店:3×10÷4=7.5(元) 或 10×3/4=7.5(元)。

很明显,买数量少于3的钢笔到a店买会实惠一些,而数量大于3时到b店买则更实惠。

通过这个生活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分数应用题与生活的联系。

二、引导正确审题,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关键是正确审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改掉不审题或审题不深入就盲目解题的坏习惯,向学生明确提出在解答应用题之前至少要读三遍题目,读题时不放过一词一句。教会学生审题时,通过标注关键词句、作图反复比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把分数应用题所叙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所表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例如,对于分数应用题:一个排球60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排球的5/6,一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笔者讲解前,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题中的单位“1”和“几分之几”的比较量(分率),使学生能够正确列出关系式。“1”是指60元,比较量是“篮球的价格”为“1”的5/6。根据数量关系:一个数×分率=具体数量,可得篮球的价格为60×5/6=50(元)。

为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进行如下变式:一个排球的价格是60元,是一个篮球价格的5/6,问一个篮球要多少钱?教师在审题时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把数量关系?挠τ锰庵谐槔氤隼础Q?生通过分析最后得到:60=篮球价格×5/6,即将篮球价格分作“6份”,其中的“5份”就等于60元,则“1份”是12元,所以篮球价格=6×12=72(元)。

这样变换问题形式,可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形式和情境多变,结构复杂。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灵活应用,解这类题的思路必须宽阔。因此,教师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锻炼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还能使学生找到多方面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触类旁通。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可先出示问题:光明小学有学生36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光明小学有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然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寻求解题方法。

学生很快得到如下解题方法。

方法一:

360÷(5+4)=40(人)

男:40×5=200(人)

女:40×4=160(人)

方法一是先求出一份,再求男生占的5份和女生占的4份分别有多少人。

方法二:

男:360×5/9=200(人)

女:360×4/9=160(人)

方法二是把各部分数的比转变为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多层级理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38-01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生需要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内涵及运算。分数一般理解为一个分开的全体的各个部分,小学生对分数的理解需要循序渐进,因为分数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中最难的部分了。为了保证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充分理解分数的含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定义,分数可以理解为"份数"、"商"、"测量"、"运算"以及"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理解,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数及其运算。

1.分数的多种含义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先从整数开始,因此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的时候难免受到整数思维的影响,由于分数与整数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使得学生以原有的整数思维来理解分数,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分数的本质。根据相关研究理论可知,分数可以指两个独立的自然数,分数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还可以理解为两个整数的比。小学生由于理解力较弱,对分数的理解往往从第一个层次发展到第三个层次。当小学生把分数理解为两个整数的时候,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还停留在整数阶段,无法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真实关系;当小学生把分数理解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此时学生基本掌握了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明白分数代表着一个整体中的某部分,但是当分数大于一时,学生就会感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当学生把分数理解为两个整数的比时,此时不论分数的大小,学生都可以以比的形式来理解。

小学生对分数的理解需要从多角度来进行,而且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解释方式,首先引导学生将分数理解为"份数",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而且也比较容易理解,在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可以把"商"的概念介绍给学生,以便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2.根据分数的不同含义进行教学

2.1份数。在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时候,老师一般把分数定义为不同的份数。为了保证学生充分理解份数的含义,老师需要先为学生解释两个概念,分别是整体和平均分,因为将分数定义为份数的时候需要运用这两个概念,"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分数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他们之前学习的都是自然数,而且自然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应,比如三把椅子,五个苹果等等,但是分数是建立在对整体进行平分的基础上,所以把分数理解为份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思维来领会分数的含义,老师可以运用具体事物来为学生进行演示,比如如果5个苹果是一个整体,那么1/5表示的应该是一个苹果,而不是1/5个苹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道理,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2商。在学生对分数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分数的真正来源是自然数的除法,为学生把分数解释为份数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具体的内容,通过对物品的分割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还需要从数学定义上为学生解释分数,这就是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即为商。比如向学生解释把3个苹果分给五个人,小学生经过学习可以知道这时需要运用除法,但是难以除法的结果难以用之前学过的整数来表达,所以就运用到分数。

2.3测量。除了将分数理解为份数以及数学上的商的定义以外,还可以把分数通过图像进行表示,以2/3为例,这个分数的含义指的是在数字线上表示到0的距离具有两个1/3的数,这样可以把分数准确地展现给学生,通过测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如找到数字线上的3/4等,由于小学生对于理解分数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把分数解释为测量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侧面来理解分数的内涵。

2.4运算。分数还可以以运算来进行理解,一般来讲与分数相关的运算就是乘法和除法,运算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对某一事物的大小变化,比如当学生在解题:"女生的数量是男生的2/3,若女生有8名,问有多少名男生",这就需要老师先让学生充分理解班上男生与女生的数量关系,运算对分数的理解要求较高,由于分数的"运算"意义所涉及的问题需要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准确理解,或者同一事物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要比强调简单的份数定义、数学意义上商的定义以及强调图形意义的测量的定义都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前几种理解方式以后再向学生讲解。

2.5比。在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时候,老师一般将分数解释为份数,当学生对份数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另一种含义,也就是比。份数指的是一份或者几份,那么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比。为了小学生易于理解,老师会把分数解释为两个整数的比值,比如让学生明白白球与黑球的比是1/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数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1/3还可以表达为2/6、3/9,分数之所以可以拥有多种表达方式,正是因为它具有比的内涵,这是学生进行分数运算之前需要理解并掌握的。要让学生明白分数的等值并不容易,因为小学生容易被具体的数值吸引,看不出其中数字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完全明白不同数字的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意思。这就要老师让学生把分数理解为比,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认识到每个分数的含义,进而促使他们对分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行深入理解,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分数的比的含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要帮助小学生学会区别对待,比如一场足球比赛,某队在主场和客场的的比分分别是1:2和1:3,那么两场的结果就是2:5,而不是把两个分数相加得到的数值,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区分,避免因为对分数的理解不深在做题时出现各种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分数比较难懂或者难学,这是因为小学生接触整数的机会较多,对分数感到相对陌生,而且分数无论是在解释方面还是书写方面都比整数要复杂得多,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免觉得困难。分数的运算具有多种法则,分数的运算与整数的运算比较起来更为复杂,小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为了促使小学生完全掌握分数的运算,就需要他们充分理解分数的含义,本文介绍了分数的不同理解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小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一般将分数解释为份数,接着让学生摆脱以实物来理解分数,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讲分数理解为两个数的商,这样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最终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彩兰."画数学"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上旬,2015,(10):125-125.

[2]申玲."画数学"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妙用思路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6):177-177.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为:首先,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其在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客观条件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公平的发展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灵活引进现代教学模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而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则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层面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自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划分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A层次为数学基础扎实,新课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且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次为数学成绩处于中游,能够领会消化大部分学习内容,且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C层次则为数学基础薄弱,成绩较差,知识接受能力不高,且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其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层次的划分,由于层次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动态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层次进行流动管理,这样可以为B、C层次的学生确定奋斗的目标,进而激发其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层面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够根据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知识讲解的全面性,既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将重点放在“打基础”上,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并适当进行基础练习。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让C层次的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让B层次的学生能够正确完成此类问题的列式与解答;对于A层次的学生t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量力而行,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习自信。

3.训练层面

训练环节是教学中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实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有层次性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进而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分层教学的训练层面,教师可以将训练内容确定为两个部分和三个层次,所谓两个部分是指试题中既要包含必做题,又要包含选做题,而三个层次则是指题目中必须包含基础类题目、变形类题目以及综合拓展类题目,例如,在“分数乘法”的练习设置中,教师应该为A层次的学生设计应用拓展练习;为B层次的学生设计同分母分数相加与分数乘以整数之间的关系一类的题目,为C层次的学生设计分数乘以整数的运算法则练习的基础性题目。

4.考核评价层面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收集教学反馈,增强学生继续学习信心的重要环节,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有差异的评价体系,例如,某教师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评价中,设计了甲、乙两套试卷,其中甲试卷主要为A层次以及部分B层次的学生准备的内容,这其中的题目不仅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重难点练习,还包含附加题目,以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乙试卷则是为C层次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B层次的学生准备的,这份试卷中多数为基础知识,集中考查了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的运用,进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运用分层教学可以兼顾小学生的基础性及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然后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特点以及思维能力去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自学能力 方法 注意点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教什么他听什么,老师要他学会哪题他学哪题,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一遇到没讲过的题目,他就无法下笔,开放性的题目基本不会。还有一些孩子低年级数学成绩“呱呱叫”,一到高年级就“偃旗息鼓”了。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自学能力、学习自主性差、不会独立思考。

一、“自学”也要得法

数学课本中有插图,有文字。插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字的内容各不相同。有概念,有法则,有应用题的分析讲解,有图形和表格的说明……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学,必须给予具体的指导。

1.先理解,再识记概念

对于数学中的概念,我告诉学生应当把上面的具体材料一步步弄懂,再看看结论是怎样总结概括出来的,上面的具体材料是讲道理根据的,结论是从上面的具体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果没有仔细阅读上面的具体材料,就不会懂得结论的来龙去脉。要花很长时间弄懂具体材料,只有看懂了具体材料,结论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要求学生按次序先看三幅图,每一幅图要看下边小字讲解说明。第一幅说明几分之一,第二幅讲解几分之几,第三幅接触并理解单位“1”,之后就明白什么叫做分数了。分数看懂了,再去看什么叫分母、分子、分数单位。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明白了。

2.弄清计算时的“关键点”

我告诉学生遇到计算时,不能光看竖式,特别要认真看小注。这样有利于理解每一类计算题的规则。例如数学课本中,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简便算法。教材中讲,要先从被除数和除数中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就简便了。但是有余数时,还要把划去的0再添上,竖式旁边就有这样的小注。“注意:余数末尾要添0”,抓住了这个“小注”,一步步思考:为什么从被除数和除数中划去相同个数的0?为什么有余数就要在末尾添0?是不是划去几个0就再余数末尾添上几个0?这样学生自学就抓住了这类简便计算的关键之处,自然计算起来会得心应手。

3.解应用题理清“事理”

讲应用题时,例题的下面有分析讲解,这是编者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而设的。开始时,学生不注意看这部分内容,而是看完了题目之后,就急急忙忙去看列式。这样做,学生虽然能学会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但是,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因此,独立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就不会提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好课堂自学讨论,对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学、做好复习课自学归纳等。

二、自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

自学能力是不断培养的。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成就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荣誉感。哪怕是自学中的一点点进步,老师,请把您的表扬“大方地”送给他。它可以助学生顺利到达彼岸,而且旅途充满快乐。

2.自学要“因人施教”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表现在自学上就是理解能力有差异、能否找到知识的关键所在、是否会总结等。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容易,而有的学生却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自学问题和自学要求。教师不要“浮躁”,更不能“急于求成”,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都能提高自学的能力。

3. 先扶后放,扶放结合

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来安排。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对学习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装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在书本中探寻,明白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低年级宜以“扶”为主,高年级宜以“放”为主;难点处宜以“扶”为主,简单的宜以“放”为主。总之,需要教师认真揣摩选择合适的指导自学的方式。

第11篇

目前,全国各个地区正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此改革相对应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己在国内陆续使用。而现在使用的《数学分析》教材是在原高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的,由此产生了数学分析课程与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衔接上有脱节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就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1新课标下数学分析课堂教学现状

1. 1《数学分析》教材与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出现不连续的脱节现象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做了大量的增加和删减,由于删减过多,出现与数学分析课程内容的脱节现象。如在数学分析教材中涉及到反三角函数的导数和积分,以及反函数求导法则等内容,而学生在高中没有学过反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对于不定积分计算应使用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但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讲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在数学分析教材中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区域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二重积分的计算等内容上,都要用到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相关内容,但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内容被弱化了,到了大学学生基本都不知道,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2《数学分析》教材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出现较大重复现象

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与原来高中教材相比增加了极限、连续、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第一换元积分法等数学分析中的内容,但无论是知识的内涵还是知识的深度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够,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仍然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模仿和套用公式的阶段。而数学分析课程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而且第一学期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等相关内容,所以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些内容在高中都学过,对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了求知欲,学习动力不足,很难入门,这必然会对数学分析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1.3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

数学分析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该课程是学生所有大学课程中课时最多、学分最高的课程。但通过讲授该课程发现,近年来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期末考试不及格率也逐年上升。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入学水平较低,特别是二本院校,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太好,大部分学生投身数学的兴趣不高,很难学懂、学会数学分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本身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时就长,而现在大部分数学分析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手段也多停留在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上,教师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也累,教学效果却往往不是很好,甚至有时会助长某些学生的依赖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也有一些教师重点讲解一元函数的相关内容,对于多元函数内容的讲解只是轻描淡写,简单介绍一元与多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学生对多元函数分析性质很难深入理解,更何况多元函数的图像大部分很难用手画出来,因此不能像一元函数那样利用直观图来理解分析性质。

1.4枯燥无味,理论性过强,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明确,并且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数学分析的教学注重理论的完整性,知识的系统和推理的严谨性,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且教学过于强调对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灌输,不善于概括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有乏味之感。因此,各方面原因使得学生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

2改进措施

2. 1查漏补缺,补充高中教材删去的知识

在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高中教材删除的知识点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补充,实施查漏补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知识的过渡。如在讲解第一章函数的内容时,应补讲反三角函数的相关定义、性质、图像及计算方法。在讲第二章的函数极限求法时,可以补讲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为了便于学生记住公式,可以顺便介绍一下积化和差公式的顺口溜:积化和差相加减,二分之一排在前,正余积化正弦加,余正积化正弦差,余弦积化余弦加,正弦积化负余差。在讲解参数方程求导法则时补讲参数方程。在讲定积分的应用时把极坐标作为新课处理,讲清楚极坐标的概念,以及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的转换。

2. 2引伸提高,对重复内容的区别与提升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同时也将部分高等数学内容下放到中学教材中,从而导致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重复。内容重复主要表现为:一种是二者的知识点基本相同,但中学教材对这些知识点的处理视角、讨论的方法等都比较浅;另一种是知识点和讲解深度基本相同。对不同的重复形式,教师在讲解内容时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第一种情况,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应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点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提升和补充。对同一内容,高中和大学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的应重点突出,所以这部分重复内容可作为新课处理。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学时可以简单地复习一下知识点,也可以忽略不讲,这样可以节省课时,使得在讲授后面的教学难点时有充足的学时。如在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把导数的应用作为重点讲解,所以在数学分析教学中,这部分知识可以略讲。

2. 3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它比较直观生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图文并茂。如在讲定积分的定义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对积分区间划分越来越细的过程,体现出积分的思想。又如在讲解多元函数的分析性质时,可以利用Matlab, Mathematics等数学软件画出多元函数的图像,学生通过图像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并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各种分析性质。然而,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定理的证明、题目的演算推导过程等内容在黑板上演示效果会更好,从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教学,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加重多元函数的教学份量,利用数学软件画出多元函数的图像,结合图形理解所研究函数的相关性质。

2. 4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讲解,讲清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的讲解数学史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由来,了解名人的科研探索精神,以及他们背后动人的故事。例如,讲集合时,可以把集合论的创使人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Cantor)的一些小故事讲给学生;还有数学发展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微积分的创立、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数学史中都包含很多有趣的故事.在讲微分中值定理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罗尔、拉格朗日、柯西、费马等数学家的简介以及他们对数学的贡献。通过实践发现,把相关数学史的内容穿插到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

G623.5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活学活用,数学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力度,在百分数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窍门,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数学的思维。

一、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关键

对于小学百分数的教学而言,其难点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应用,而在此之前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教学程序。百分数的教学难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教学,首先要让学会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了解,如百分数的又来及其原理,其次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由于学生之前接触过小数,所以对于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最后就是单位“1”的方法解百分数应用题。

二、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上文中讲述了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中的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单位“1”的解题方式等教学重点,而小学数学中的百分数应用题的的教学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下文对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百分数概念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百分数这一章节当中,首先就是对于百分数这一概念阐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者百分率。在对于百分数的概念介绍上,如果仅仅只是对于百分数的概念进行讲述,那么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会太深,但是在其概念的介绍同时加上一些实例或者是趣味的百分数,而言就是另一种效果了。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中的“百分数认识”这章节的教学,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加主观的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理解,设置了“趣味数学”这一栏目,将数学的百分数与成语相结合如“百战百胜的胜率的百分之百”、“一箭双雕的命中率的百分之两百”、“半壁江山所占的比重是百分之五十”等,将百分数的概念理解将成语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百分数这一概念的同时将其与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

(二)通过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

通过找单位“1”的方法来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百分数应用题解答的常见方式。而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位“1”已知,另一种是单位“1”未知,而这两种情况又有着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下通过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单位“1”的两种不同情况所对应的解题方法。

例如,六一班女生人数为20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问六一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根据看单位“1”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首先找出单位“1”的存在,根据常识一般“比”的后面是单位“1”,而题目中“比”的后面是女生人数,所以单位“1”是已知的,则大体上进行乘法的运算,并且通过其中的关系量可以列出算式20*(1+20%)。

例题2,六一班男生人数为20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问六一班有女生多少人?

依旧根据单位“1”的方法来解答,首先寻找单位“1”,根据常识得知单位“1”是女生人数,而例题当中女生人数是未知,所以运用除法运算,男生比女生多依旧是加法,所以列算式为“20/(1+20),得出结果。

类似的例题,同样的单位“1”,但是由于“1”的已知与未知情况的不一样,所列出的算式也就不一样,教师在进行单位“1”这种方法的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寻找单位“1”,有个题目单位“1”是在“比”的后面,但是有的题目并没有“比”这个字眼,所以单位以的灵活寻找与运用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运用小数与分数的转换解决应用题

在小学百分数的应用题解答中,常常会列举一些携带着百分数的一些算式,而在其进行换算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学生由于对于百分数定义的不了解或者是刚刚接触百分数,对其运算的方法有些生疏而导致运算的错误,所以教师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解答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教会学生将其中整数与百分数的运算转化整数与小数的运算。

例如,韩庄村去年人均收入为8970元,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了15%,问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对应用题中单位“1”方法的理解,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为8970*(1+15%),而学生在列出这个算式之后,面临的是解答的问题,将这个算式进行下一步运算则是8970*115%,而对于这种比较大的百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仅仅是靠分母与整数之间的互相转换是不能轻易得出结果的,所以最后还是要做乘法的运算,而这种类型的算式,建议的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而计算器中的百分数单位虽然可以呈现,但是也仅仅是在结果上呈现,比如计算器中得到的数字是0.2,按下百分建则会现实20%,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却无法呈现,所以在对于8970*115%的运算中还是建议学生将其转化为8970*1.15的方式进行运算,这种转化则需要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非常的熟练。

三、结语

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贯穿着小学与初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摸索,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熟记于心。

参考文献:

[1]宫静.浅谈小学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研究策略之作图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2):150-151.

第1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教学 方法

当前社会,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所需要的热门人才。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小学学科教育,更应遵循和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为之不懈努力的教学活动。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思维的学习时机,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合作互助、探究实践、思维创新等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和巩固。”由此可见,探究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因素之一,在学生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在新课程下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注重外部环境的创设,实现学生探究内在情感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内在积极情感的有效激发,认为内在情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可见,外部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够对学生内在良好学习情感起到强化和助推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知识活动中,不能采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模式,忽视良好教学氛围、教学情境等外部环境的创设和营造,以免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和增强,达不到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预期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要求,设置充满调动特性的教学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习探究能动性的有效促动。如在教学“分数”知识过程中,由于分数知识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较远,学生会产生畏惧、怕难情绪,导致探究的积极性受到压制。教师可在分析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基础上,将生活中“吃蛋糕时,将一块蛋糕分成几等分给孩子吃”、“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几等分”及“将零花钱分给孩子买东西”等隐含分数知识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入到教学新知的导入环节中,利用准备好的教学器材,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实现对分数知识内涵的初步感知,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重视知识内涵的讲解,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方法的掌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向我们深刻阐述了“只有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才能实现问题内容的有效解答和掌握”这一内涵道理。著名教育学者汤其眺曾经指出:“教师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作为能力的传授者,更应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探寻和掌握解题方法,实现学生学生探究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认真研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基础上,应重视学生解题方法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中,能够对问题知识中所隐含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教学知识体系等内容,有明确、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使学生在教师问题内涵的讲解过程中,实现解题方法和要领的准确掌握。

如:“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已知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摩托车后座可带一人。现在有三个人,并为之准备了一辆摩托车使三人能够从A地到达B地,那么需要耗费的时间需要多长?(保留一位小数)”在讲解这一路程方面的数学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观察,学生通过问题条件的分析,发现这是一道有关路程方面的应用题。这时我再适当引入“比例”知识,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活动。学生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抓住了进行这一路程方面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通过采用运用比例知识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有效提升了解题的效能和效率。

三、凸显探究过程的反思,实现学生探究良好习惯的形成

第14篇

(一)重视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将所谓的“动机原则”当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核心,觉得其教学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指的是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内在动力,无论是什么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学习欲望,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努力奋斗。而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成绩的提升,肯定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师在平时教授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数学文化学习以及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实施共同教育,使得学生知道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祖国的太阳,背负着国家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大责任,唯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天天向上,日后才可以充分地为国家以及社会所用,成为有用之人。教师在这个方面,必须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融入数学,使数学成为劳动以及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小伙伴,无论是什么事物都不可以脱离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含有数学史的教育元素,使学生对数学的价值作用倍感重要。同时,还可以探讨关于某些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培育学生宏大的理想和愿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使他们吸取学习动力,对数学课程学习富含热情,充满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兴趣。

(二)紧抓日常教学,培育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培育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乃至提高,对学生日后小升初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教授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例如:在上课前应准备好学习工具等,作业时间的设定应有较为明确和合理的教导。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该多注重让学生独自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以及反思总结等。这样能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多多让学生进行自己探索,自我学习完成后再进行探讨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会独立学习,还可以学会沟通交流、合作学习,实施研究对比。而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长期持续坚持这样做,就会很容易形成习惯,拥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美好的学习品质。

(三)优化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在紧抓日常教学的基础下,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六年级数学教学,除了要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使学生把握好较为基础的知识点外,解答数学的方式以及过程都是其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对这一核心尤其重视。每个班都会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学生解题的办法和方式不尽相同,教师应给他们切实的肯定。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进而选取最佳的解题办法,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较为形象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充分体验到数学为他们所带来的愉悦,从而培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营造美好的数学兴趣和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学习较为简单容易,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精神上的饱满程度,培育学生动口、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四)分析学习状况,注重对后进生培育

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呢?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是教师务必要清楚明了的。数学成绩在一个班中排名较后的学生,一般会被称为后进生。在各个班级中都有后进生,但依据后进生表现种类的不同,其形成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长处,进行积极地引导。身为一名教师,务必要用博爱之心对待他们,爱护优等生的同时也要爱护后进生。除此之外,看待后进生应多投入情感,因为后进生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问题学生,没有所谓的尊重,无法得到该有的理解,这样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产生变化。因此,教育后进生需要以尊重和友爱为基础,用爱转化成坚实的后盾。例如:在课堂教授中,尽量把知识说的浅显、易懂,备课时应关注到后进生能否听得明白,课后多花点时间教育他们。同时,对后进生的教授,不仅要严格有序,而且还需要一视同仁。除此之外,对待他们要因材施教和反复教导。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摸清后进生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依据不同的特点,对后进生采取特制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同时需要考虑好教育的因人而异以及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错误是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够改正的,教师在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切勿过急,要反复对他们进行教导,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去教导他们,循环往复。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后进生的转变。

(五)健全学生知识结构,建立学生终身发展平台

六年级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个年级,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都会开始有知识遗忘以及较多的缺点等,特别是最后的复习阶段,而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成为了一大难点。有些教师提出了复习于六年级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健全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确实也是解决难点的良好方法。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得以持续发展。倘若对六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个版本还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编者都在编制新的知识中,融入了以前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这个章节中,就设计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以及平均数应用题等。倘若使学生在解答这样的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讲一题、带一串”的办法,就能够使学生复习有关数学知识,适宜地对学生复习知识进行补救,提供较大的缓冲影响,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知识结构更加健全,提高其数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

(一)学生层面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层次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授课层面

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挑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功夫。比如:在六年级数学书中学习“分数乘法”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地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应用;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分数乘法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训练层面

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六年级教师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是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

(四)考核评分层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不同层面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

三、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分层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12-01

分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数学备课、上课、作业及辅导等环节上,对学生深入分析,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分层提出要求,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学习难度较高,同时数学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下,进而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让小学生数学成绩更优秀"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1.新授课分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在进行新授课过程中,主要分为三大步骤,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学,合作交流及反馈小结。具体内容如下:

1.1创设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比》一课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考虑到比是新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了有效调动学生比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选取我国神舟飞船升空有关知识,从而引出教学比的内容,飞船上的红旗长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1.2新课教学,合作交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再次结合数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合作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进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深入了解,进而采取分层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讲解,解决了班级里学困生的学习难题,进而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1]。例如:在进行《比》一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比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比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优秀学生与学困生之间的配合引起一定的重视,在小组、进行重难点交流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1.3反馈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全班W生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测验的方式进行测验,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判断是否达到要求。在数学测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班级里的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进行分层次测验,从而在测验结束的基础上,进行分别指导,进而使得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2]。

2.练习课的分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三大步骤,首先题型分类,精准练习、;再次练习小结,促进提升;最后纠错讲解,巩固知识。具体内容如下:

2.1题型分类,精准练习。在小学练习课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提前设计好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将题目分类,以此使得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此外,数学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对学困生多一点帮助,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困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以此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做最后的练习重难点讲解[3]。例如:在《比值》一课练习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出相对应难度的例题,供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以此促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2.2纠错讲解,巩固知识。在小学数学练习课堂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进行纠错讲解。练习的目的就是通过习题练习,加强对本章节的数学知识点理解记忆。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分层次练习的应用,有助于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数学练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由于对每个学生要求不一,教师在纠错过程中,可以学生互批方式,以此提高纠错讲解效率。例如在进行分数除法练习讲解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将优等生及学困生互搭,从而在纠错时,优等生可以学困生进行帮助,以此提高数学练习纠错效率。

2.3练习小结。在学生练习结束时候,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问题题目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做题方法,进而达到学习目的。此外,在小结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题的速度及准确率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求比值的练习中,学生容易将比值与比的概念弄混,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小学生不能进行分班管理教学,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一,给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小学数学课堂的不断改革与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推广运用。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郝懿,李美娟.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规模测验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04: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