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范文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班级教师情况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

第1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3.3%,较201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2%和5.3%。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依旧曲折。

2013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其中:第一季度增长7.7%;第二季度增长7.5%,比此前市场预测的7.6%略有下降。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其中:上海市完成 10 168.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浙江省完成 ,同比增长8.3%;江苏省完成,同比增长9.6%。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6.7%;贸易顺差亿美元,同比扩大58.5%。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呈现逐步回落态势:第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第二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5月同比增长0.3%,6月同比下滑2.0%。原油、煤炭、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的进口均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201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略降0.0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1.3%,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同期,上海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下降3.7%;江苏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略降0.1%;浙江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6.5%。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分别居全国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原因如下:(1)世界经济下行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出口增长受到抑制;(2)汇率、劳动力等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企业出口难度加大;(3)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原材料进口需求增长。

2 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

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各项数据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生产指标恢复高位运行,屡创新高;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数量及增速均明显超过2012年同期水平,创历史新高;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态势良好,但由于集装箱运价水平总体不如上年同期,航运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国务院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

2013年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回暖,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趋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特点。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3.516亿t,同比增长7.0%;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39.59亿t穔m,同比下降0.1%。同期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9.04亿t,同比下降1.0%,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比重为38.4%,其中:上海市完成2.24亿t,同比下降18.5%;浙江省完成3.56亿t,同比增长4.6%;江苏省完成3.23亿t,同比增长8.2%。同期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穔m,同比下降11.0%,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穔m,同比下降26.3%;浙江省完成亿t穔m,同比增长6.0%;江苏省完成亿t穔m,同比增长5.5%。

3 货物吞吐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1亿t,同比增长9.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5.97亿t,同比增长9.9%;内河港口完成16.13亿t,同比增长9.9%。同期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3亿t,同比增长8.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5.6%,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业发展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而且重要性持续增强。

上海市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精神,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平稳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政策、法律、人才等建设进一步加强。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4亿t,同比增长5.0%,较上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宁波港域15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项目启动,具备通行15万吨级集装箱船甚至目前在建的集装箱船的能力。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2亿t,同比增长8.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精神,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工程(三期航道上口至太仓段)已正式通航,这意味着长江深水航道最末端“血管”打通,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可全潮双向通航直达太仓港域,第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和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直达太仓港域,使深水航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江苏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4亿t,同比增长9.6%。

由图1可见,201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上海港、江阴港、常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长率低于5%,增长水平较低;其他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长率均在7%~20%,增长势头良好。

4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

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 149.62万TEU,同比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997万TEU,同比增长11.2%。同期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0%,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为38.2%,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同比增长2.9%;浙江省港口完成931.4万TEU,同比增长7.5%,较上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江苏省港口完成829.7万TEU,同比增长13.7%,较上年同期上升3.0个百分点。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由图2可见,201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连云港港、嘉兴港、温州港、苏州港、南京港、泰州港、南通港等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增长10%以上,其中:嘉兴港和南京港的增幅超过20%,泰州港的增幅达到42%。

及其增长率

5 外贸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

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3亿t,同比增长7.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9亿t,同比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同比增长8.7%。同期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59亿t,同比增长7.6%,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6.1%,比上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上海港完成1.87亿t,同比增长3.3%;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2.03亿t,同比增长8.8%;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1.69亿t,同比增长6.7%。

由图3可见,2013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南京港、镇江港、常州港等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率较高,超过20%,但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及其增长率

6 2013年下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形势展望

截至2013年6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分水岭上方,但第二季度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值仅50.5点,较第一季度均值下跌0.7点,表明全球制造业扩张步伐再次放缓。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发展渐现疲态,发达经济体实体产业反弹尚存隐忧,未来全球制造业仍将处于弱增长区间。

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外贸进出口情况来看,2013年以来,除1―4月欧盟进出口增长0.3%外,1―5月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进出口均呈现同比下降态势。就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预计2013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5%~7.8%,政府工作重点在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第2篇

关键词:测评系统;需求分析;逻辑设计;E-R图;关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921-02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Database

PAN Guo-rong

(Changzhou Liu Guo-ju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ngzhou 213004, China)

Abstract: An evaluation databas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requriment analysis of the school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t can realize themaintenance of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the query and statistics of evaluation data. The needs analysis,conceptual design ,logical design etc. was disscussed in the entire design.

Key words: evaluation system; needs analysis; logical design; E-R diagram; relational model

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测评是指学生对班主任教育情况及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1998学年开始,学校教务处会在每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或考试后,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测评。最早采用的测评方式就是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表格,测完后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供领导和教师查询,这种方式的主要缺点是查询不方便且无法统计分析;从2005学年开始,改为学生按评分规则填涂卡,教务处用读卡机读卡并统计,最后将所有测评情况汇总成册,供主要领导查阅,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作一些统计,但统计方式单一、查询不方便,也耗费资源,班主任和众多任课教师很难及时、方便看到测评结果,尤其是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及评价信息。在学校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下,学校于2008年初提出要开发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测评系统(简称测评系统),以提高测评工作的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系统设计过程的基础,要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内容和处理要求,并加以规范化和分析,这是最费时、最复杂的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以后各步设计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测评工作在我校已开展多年,本人对测评过程也比较了解,该项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教务处。教务室工作人员提供了原先使用的测评评价表(见图1)及测评情况汇总表,明确提出了对测评系统的要求,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学生能在校园网上登录系统,并且每个学生登录的用户名及密码是不同的;

2)学生测评时是不记名的,并且只能对本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测评;

3)测评的项目见图1测评评价表所示,这些项目和分值是相对固定的,即项目数不变,项目内容和分值在不同的测评中会有所调整;

4)学校领导及教师能在校园网上登录系统并查询测评数据;

5)测评数据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汇总并查询。

2 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对测评的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测评系统主要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由以上业务流程,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三大处理部分,首先,教务部门人员在测评前要对本次测评所需的基本数据进行准备,即要维护好参与测评的班级、班级的班主任、班级的科目及任课教师等相关信息;其次,组织学生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最后,领导和教师对测评情况进行查询。

3 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3.1 概念结构分析与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测评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表达工具采用E-R模型,基本过程如下:

1) 按照业务流程分析中划分出的三大处理部分,可以确定主要模块。

教师情况数据维护:对教师(包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课程情况数据维护:对课程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班级情况数据维护:对参与测评班级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班级科目数据维护:对参与测评班级的所授科目情况进行维护;

系统用户维护:对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学生对班主任的测评:学生对本班班主任的教育情况进行测评;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

2) 确定实体集。

在教师情况数据维护中实体集合有:教师;

在课程情况数据维护中实体集合有:课程;

在班级情况数据维护中实体集合有:班级,教师信息;

在班级科目数据维护中实体集合有: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

在用户情况数据维护中实体集合有:用户;

在学生对班主任的测评中实体集合有:学生信息,班级信息,教师信息,班主任测评信息;

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中实体集合有:学生信息,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任课教师测评信息。

3) 确定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学生是属于班级的,教师与班级之间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联系,一是教师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二是担任任课教师,一个班级开设有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有1位或几位任课教师,通过分析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便于设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 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按前面分析及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可以设计出各个实体及联系的属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实体,从理论分析看,学生是参与测评的主体,系统中应该有这个实体,而从测评系统具体实际出发,测评时只需记录一个学号,不需要学生姓名等其他信息,因此,系统中不设计这个实体。

5) 画出局部E-R图。

分别画出班级选择科目及测评的E-R图,如图2、图3所示。

6) 集成局部E-R模型。

形成全局E-R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系统用户实体未画出。

3.2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

1) 将实体与联系转化为表。

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已画出全局E-R模型,现在只要利用范式理论,将实体和联系转化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表,将实体中的属性转化为表中的属性。测评系统所选用的DBMS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一般可以利用SQL语言来实现数据库、表、属性等的创建,并完成所有表及表之间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约束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2) 数据模型的调整与完善。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对设计结构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期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本测评系统中,学生测评完毕后,领导和教师要频繁统计查询测评结果,因此在表中增加适当的冗余是必要的。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该准确了解用户需求,以便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数据库。本人开发的基于Struts框架结构的测评系统已经在学校成功进行了4次测评,在最近的一次测评中,有90个班级近4300名学生参与了测评,同时在线参测学生达400人,查询统计非常及时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系统的实际运行证明,测评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是规范的,运行是稳定的、可靠的,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考试诊断监测研究项目组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学校管理层统一认识,集体研究,2015年成立考试评价项目组。项目组有两大核心工作,一是完成各种考试阅卷工作,具有考务职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考试数据;二是开展各种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培训和研究,具有研究和引领职能。通过考试诊断监测研究,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项目组全面负责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阅卷、培训、数据推广应用、经验总结等等一系列工作。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应用

1.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对考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入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后,各部门考务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细。学校考试流程如下:①备课组提前一周出试卷。②项目组统一制作答题卡、备课组长核对答题卡、打印室印制答题卡、备课组长做双向细目表。③科学安排考试(周二至周四)。④教师批改试卷、扫描、核对、生成分数、周四晚上出成绩。⑤周五备课组教师进行考试分析、班级试卷讲评。⑥考完试后一周进行年级组考试分析。

经过三年的使用和反复培训,备课组长在自己计算机上就能完成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点、能力点、题型的精准录入。考前一周,年级组长把考试时间安排、考场安排发给项目组,项目组负责把考场导入系统,制作考试流程表,详细记录并督促考试进程。考试中,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做试卷,预估学生各小题答题平均分和整卷平均分,对预估分数与实际考试结果比对,强化对学情的分析。考试后,备课组流水有痕阅卷,阅卷后到信息中心扫描、出分。周五教师浏览、下载考试诊断监测数据,完成考试分析,进行试卷讲评,大型考试学校统一组织集中的考试分析。

2. 分用户群有针对性地选取数据,让考试诊断快速准确

很多教师一看到大量的表格就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当学校考试诊断监测工作走完考务阶段后,项目组认为,影响数据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缺乏基于用户群的数据选取。项目组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用户群划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第二部分是任课教师,第三部分是备课组长,第四部分是班主任,第五部分是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不同角色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不同群体关注的几张图表做具体分析。

(1)学生3张表诊断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总科目成绩。学生总分及所有学科成绩年级班级排名,学生学科均衡程度从分数和排名两个维度充分体现出来。表2是学业评价报告。系统对学生整体考试进行了诊断,数据由成绩报道、评价分析组成,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本次考试的优势学科、劣势学科,各学科进退步情况。表3是学科诊断报告。以一个学科角度,从学生排名、试题、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五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诊断,学生学科考试情况一目了然。

(2)任课教师4张表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利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和教师两张表,从表中总体了解所教班级总体考试情况并与其他班级、其他教师对比,找出优势和不足。表2是学生单科小题汇总成绩报表,一个班本学科每个学生得分情况一览无余。表3是客观题选项诊断,表中统计了一个班每一道选择题正确答题人数,各选项答题比例。教师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答案的干扰选项,推断课堂教学时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落实情况。表4是试卷讲评,试卷讲评把每一道题学生答题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课堂试卷点评可以轻松地调取。

(3)备课组长3张表了解备课组教师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班级、教师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各种排名一表解决。表2是小题诊断,任意选择班级进行比较,所有小题的得分情况对比一览无余,深度解析了班级考试差异的成因,微观地解释了差异的具体题目。结合试卷题目很容易反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表3是试题质量诊断,此表从难度和区分度对学科每一道试题进行了数据和图表的说明。备课组长根据数据很容易了解试题质量,进而指导备课组如何出题。

(4)班主任3张表了解班级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各科汇总,班级所有学科总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包括均分、高分、低分、及格情况、优秀情况、班级贡献率等所有数据。表2是总科目成绩,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每一个学科总分情况、年级班级排名情况。表3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

(5)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5张表全面了解一次考试。

表1是综合指标年级汇总,年级所有学科整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各学科平均分、难度、优秀人数、及格人数、低分人数等等,一张表全面体现年级考试情况。表2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领导们分班级分教师整体把握一次考试反映出的教师情况。表3是班级学科均衡性,通过班级学科均衡性数据,找出班级优势和劣势学科,进而全面指导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表4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各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把握班级学生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工作。表5是试题质量诊断,通过此表,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者评价备课组出题情况,指导下一次出题更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不同的用户群体关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的出发点不同,项目组利用简单的几张图表就能快速地提取考试数据。考试后利用数据及时地进行考试诊断,完成考试分析,进行科学有效的试卷讲评,达到了使用考试诊断监测的目的。

3.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促进备课组命题研究

三年多的考试诊断监测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考试命题研究。2014年我校开始了专门的命题研究,聘请了市区级教研员指导学校考试命题,2015年我校与房山中学、坨里中学建立区域联盟,开始了三校共同考试命题研究。现在,每次考试三校同年级学科备课组在我校集中制作命题蓝图,命题蓝图做好后分学校出题,考前一周大家再一次集中,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三校考试试卷。学校每一次命题考试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对学科组教师强化教学内容的过程,这些研究在深综改背景下的学校学业评价研究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4篇

关键词:调动;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16-01

班主任除了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外,还须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积极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听取意见

班主任应经常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经验和不足。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智囊”作用,听取任课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多侧面地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收集各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找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任课教师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激发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育人意识。另外,班主任应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请任课教师指导班级具体工作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因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能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特别是在自己精力不济时,请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班级具体工作,班主任不仅可以得到他们的提示和帮助,也能促使任课教师养成协助治班的责任感,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局面。如我班的彭生兵老师和李华林老师都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如何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大课题。在班干部会上,我请李华林老师作了一次“如何当好班干部”的讲座,班干部受益匪浅。开学初,班上出现了打架、抽烟、上营业性网吧等违纪事件,我请彭生兵老师为全班作了一次“远离邪恶”的讲座,其中分析了学生中的一些危险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远离危险以及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巧妙地保护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更重要的是,有了任课教师的协助指导,学生们感受到了除班主任之外的所有教师的协同教育,也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三、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吸引任课教师

良好的班级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育人环境以及班风等。试想,一个脏、乱、差的教室环境是不会给任课教师留下好印象的,肯定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开学后,我让班干部征求学生的意见,用名人名言及画像等将教室简单地“装修”了一下,值日生每天将教室打扫得千干净净,使整个教室既整洁又清爽,让师生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用心。另外,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每个班都免不了有个别调皮捣蛋、甚至经常与老师顶撞的学生,在任课教师受到这类学生的干扰时,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协调好师生关系。

四、请任课教师广泛参与班级的班会、比赛等集体活动

第5篇

关键词:教学工作;排名,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有些方法使用不当,严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公正性,造成管理不科学、不公正,打击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误导信息。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的排名问题

无论是领导评价教师,还是学生评价教师,在很多单位都常用一种方法“排名次”。有些学校为了评价出学生欢迎的教师或者说评价出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就让学生将教师排出名次,然后根据教师担任的各个班级的名次相加,再除以班级数,从而确定教师的平均名次。这种方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如:现有甲、乙两个班级,三位教师A、B、c承担这两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在班级内的排名根据排列组合计算,甲班对三位教师有6种排列可能。同样,乙班对三位教师也有6种排列可能。举例如下(表1):

显然,他们的“平均名次”都是2。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如果教师担任授课任务的班级比较多,情况会更加复杂。难道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三位教师在教学中学生的平均排名是第二名吗?显然不行。从该情况分析,三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学生对他们的认可程度是不同的,甚至差别较大,如教师A在甲班是第一名,而在乙班却是第三名。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甲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适应的,而乙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不适应的。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学生基础状况的差异、周边环境的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班主任的教育、排课的影响(一个班级始终是三四节的重复课,另一个班级始终是一二节的新课)等。同样,B、C教师也存在这些情况,但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这三位教师在教学中学生的平均排名都是第二名。其实用这种方法排名,他们的学生评价平均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即学生对教师们的平均教学效果评价不分上下。

二、一票否决制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师各有特长,“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有的教师善于表达,活泼开朗,课堂教学效果可能好一些,学生欢迎一些,但他的科研、论文方面就不一定强;而有的教师可能不太善于表达,教学效果可能稍差一些,但他的科研、论文可能多一些,学历、职称高一些;还有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等等。各种情况比较复杂。从国家高校办学评估细则来看,涉及需要教师努力(不是领导方面的因素)的项目也很多,如:学历、职称、科研、论文水平、学术氛围、实践能力等等,只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分数,学校的总分才能较高,因此,各方面特长的教师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出来,不能“一票否决”、“一棍子打死”。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分数化”,把各种条目进行分数量化,教师们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这样也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如果一票否决,如:学生评价不是第一、二名就不能当先进或某某人才。这样势必严重打击了那些善于科研、论文比较多,但学生评价不是第一、二名的人。

三、一堂课定终身的问题

在教师教学评价中,专家听课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但不能一堂课定终身。教师讲授的一堂课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上下内容的衔接、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状况、专家们的知识倾向,甚至教师的精神状况等等,而随机听课,往往听课专家不太了解学生上下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已经掌握、预习的知识状况及学生的其他实际情况,因此,随机的听教师的一堂课,如果发现情况比较异常,那么应该分析被听课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查找原因,决定是否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听课,也要要请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后给出被听课者的课堂教学结论,而不能一堂课作出结论。

四、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考试程序基本还是过去沿袭下来的做法:期终学习结束由教研室主任统一安排指定教师出题(A、B卷),如果有多门课程或者不同进度,主任一般考虑到工作难度安排不同的教师出题,但基本都是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相同进度的班级一般使用同一套考试题目时,有些班级的考试试题就可能不是任课教师自己出的题。除此之外基本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即使不是自己命题,任课教师也知道考试题,考试题目出来之后还要教学科长审批签字。因此,一个班级的考试题有如下人员知道:命题人员;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通过校园网OA办公系统或学校电子邮件发送时,学校服务器管理人员也可以下载;教务部主任、副主任;教务管理人员;文印部工作人员。一个班级的考试题目上述8类人员一般都知道。如果考试题目8类人都知道,并且从试卷确定到考试实施一般有接近一周的时间,可以说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一旦发生泄密事件,也很难追溯,这么多人知道试题,如果考试成绩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的话,我们还能保证考试成绩的公正吗?

五、开展的各种(先进、优秀教师等)评比排名问题

第6篇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此时,班主任就成了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协调工作,使班里学生和任课教师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这一关系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多下功夫。

(1)学会正确树立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选择恰当时机赞扬科任教师,树立科任老师的正面形象,通俗一点说就是要给其他老师的形象加分。但是这种赞扬要注意坚持恰当合理原则。即在科任教师特长发挥充分的时候赞扬;赞扬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科任教师的优点,树科任教师的威信;赞扬的方式要合适,可以选择集会活动时集体教育,也可以个别谈心。形式上,可以选择:①班会、集会、集体活动时介绍科任教师特长;②个别教育时;③引用学生赞扬科任教师的话,同科任教师交流,增强科任教师的成就感。

(2)及时鼓励教育学生。通过了解科任教师对班级及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沟通、协调学生和科任教师关系。科任教师在分析学生方面有班主任不及的优势。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能让班主任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全体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可以借科任教师之力鼓励学生。首先,听取科任教师对个别学生及班级的评价,并把评价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其次,在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摩擦时,应教育学生主动认错,并传达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弱化矛盾;再次,在个别场合,可以引用任课教师的肯定评语,鼓励学生,向他暗示科任教师对她的赞许,增强其信心。

(3)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班级环境因素使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环境会给科任教师带来一种心情上的轻松和愉悦,积极的心态便于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班级环境或形象的独特是相对的。比如纪律严明,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干部交往能力强,学习气氛浓,这些是无形的;教室清洁,布置雅致,这些是有形的。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班级的成长,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激情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增强其参与意识,不能自己说了算,闭目塞听,否则会影响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责任心。

(4)巧用节日与活动培养师生情感。一般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孩子跟科任教师间的感情也不是很深厚。班主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沟通科任老师与学生的之间的感情。比如教师节到了,让学生为科任老师献上节日的贺卡,还可让学生组织联欢,热情地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指导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并安排适合各教师的节目,让师生一起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彼此的了解,而且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此外,班主任同科任教师也要经常沟通,向科任教师说说自己班的孩子的长处,帮助把师生感情的桥搭好。同时也要把班内一些小团体的情况,特殊脾气的孩子情况定期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班主任要能够妥善处理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冲突。

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如上述案例,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却说明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变复杂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先不要双方在一起谈,而是分别谈,这样好让双方都能冷静下来。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说明科任教师说话方式不对,不该说让学生出去那样的气话。这样学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科任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她好的,如果老师不管她,那才是对她的不负责任,只是在那样的氛围中说了不该说的气话。并告诉她科任老师之前对她的肯定和赞美。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引导学生主动向科任老师认错。当然要做好科任老师的思想工作,以免矛盾激化。在学生向科任老师认错的过程中,科任老师也会主动的说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不会让科任老师丢面子,还会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欣赏老师。

第三,班主任应该主动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有些科任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才能使科任教师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客观,切合实际,使工作更有成效。此外,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因此多跟科任教师交流班级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以上工作与科任教师不断取得联系,增进信任,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逐步使科任教师感受到和谐集体的工作优势,体会到与班级搞好关系

,才更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科任教师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也就成为自然的事了。师生冲突是教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冲突,更不能压制冲突,因为压制冲突只能为下次更剧烈的冲突埋下隐患。因此,我们教师不但要建立看待冲突的正确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把冲突视为可解决的问题,注重师生冲突的协调。

第7篇

二月底,在某幼儿园教师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正对门的白墙上用彩色图钉订着第一周工作安排,上面的“周五上交本学期班级计划”被红笔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唉,又到学期初该制订班级计划制订的时候了”,真真老师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空落落的本子,冥思苦想,不时地抬头看看对面的芳芳老师,做个鬼脸,苦笑一下,叹了口气,又低头思索……

芳芳老师对她会心地一笑:“又不知道该如何写了吧!”“到底怎么写啊?又是老一套,你也给点建议吧?”“其实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老套的实在没有意思,想有点突破但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确实,每学期初,在制定班级计划的时候,教师们都会碰到上述情景中的问题。班级计划的制订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也是班级工作开展前的首要任务。班级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教师全面梳理、分析班级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为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指南;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效能。那么,幼儿园班级计划制订时要考虑些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人试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哪些因素会影响班级计划的制订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制订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教师、家长、幼儿、社区人员、管理者等)物(班级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园内资源、自然资源等)、社会(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等)都可能对班级计划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1、主观因素

制订班级计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在制订时要考虑到整个班级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必然涉及到参与班级活动及管理的各个成员,这些人员的观念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既受班级计划制定活动的影响,同时又成为班级计划制定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最重要,表现最突出的是来自班级计划制订的主要实施者一一教师的影响。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重视不够。这是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常言道:意识决定行为,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持有不同的态度,那么就会对某事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所以说教师对“制订班级计划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话,直接会影响教师的做法,导致其在教学活动前不科学地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或出现教学活动实施与所制订的计划完全脱离,造成教学随意性太强等问题。

其次,认为没必要改。有老师说:“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不是也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死板的工作程序限制自已的行为呢?”客观地说,持有这种想法的教师为数不少。有的教师的教学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她们认为没必要改变现状。的确,在过去的工作中,幼儿园的教学更多地是依附于经验,不讲科学程序,因此也致使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

再次,是不会制订。在幼儿教育日趋受到重视的今天,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具有了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意识到了班级计划制定的重要性,但他们对班级计划到底怎么制订,从哪里入手,还存在许多困惑。另外,家长、幼儿、社区人员、管理者等人员也可能存在上述教师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还会存在上述因素以外的原因。如:班级计划组织大班幼儿进社区劳动,社区成员嫌麻烦,不予配合,那么班级工作计划中的进社区劳动这一安排只能取消。由此看来,家长、幼儿、社区人员、管理者等这些人员的主观态度与行为也是影响“班级计划制订”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教师全力以赴积极制订班级计划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其他人员的必须配合时,那么同样会影响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成效。

2、客观因素

这是由外在事物或环境所造成的,教师难以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如:班级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园内资源、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班级计划的制订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比如大班某个班级的计划中有一个主题是《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为配合主题活动,计划中准备安排一次组织幼儿乘坐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的体验活动。而和公交公司联系后,公交公司认为公交车以营运为目的,如果幼儿与乘客同行,安全可能得不到保证,但公交公司很支持幼儿园的活动,并提出单独安排车辆让幼儿体验一趟。这样的安排有些象包车游览,班级教师觉得违背了本次活动的初衷,没有意义,于是教师们在商量后作出调整,将本次活动计划改成“我和爸爸(妈妈)乘公交”,请幼儿家长支持,利用休息天专程带幼儿进行乘坐公交车的体验。

可见,幼儿园班级活动计划的制订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多种客观环境或其他部门或人员的配合等,因为受到其它部门的工作性质限制,或受玩具数量少、场地小、家长不能予以配合等方面情况的限制,都会对班级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造成影响。因此,制订班级计划前,班级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园内资源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客观因素。

二、班级计划的制定需要注意些什么

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制订好一份班级工作计划,必须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必须明确班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必须充分了解班级过去的工作,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是保证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具体地说,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目标

目标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幼儿园的班级工作计划都必须要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检验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计划是不合格的计划。因为计划本身就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而制订的。因此,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时要贯彻目标性原则。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突出班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目标是否适合于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制订的目标应该在幼儿的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当然,要制订合适的目标,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全面深入的洞察和了解,还取决于教师把握儿童发展的自我需求的能力,取决于教师融汇贯通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的能力。

(举例)某幼儿园大班班级工作目标

例:大(1)班工作目标:以《幼儿园教育教学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观念。1、关注个体,让幼儿在丰富快乐的活动中得到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2、以中文游戏活动和英文游戏活动相结合、区域游戏和自主游戏相结合、各领域活动相互

整合为主要日常生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将《纲要》转化为教育实践,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重点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学习能力、游戏水平,把工作重点放在让孩子在愉快的大班生活、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变化。5、通过审美课程、集体引导、个别交流,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6、充分吸纳家长、社区等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并合理利用于班级一日生活、教育的各环节,做到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兼顾为家长服务。

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看到,教师在班级工作目标制订时突出了六个重点目标。这些目标的制订都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总体情况的把握、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充分分析、了解的基础上的,体现出了目标达成所应有的挑战性和可接受性,并且还在班级目标中呈现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2)要把握好班级工作目标的全面性。班级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班级保教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注重班级工作目标的全面性。班级工作目标的全面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向班级的,班级工作目标要涉及班级发展、管理的全方面;另一方面是指向幼儿的,幼儿发展是班级计划制订的最终目的,因此班级工作目标有关幼儿发展的定位,也要注重全面,只重视幼儿某一方面(知识或技能)的发展,忽视另一方面(情感的培养或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算是全面发展教育。

同样是上文中的例子,它有指向班级发展、管理的目标有充分吸纳家长、社区等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并合理利用于班级一日生活、教育的各环节,做到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兼顾为家长服务的;也有指向幼儿的:关注个体,让幼儿在丰富、快乐的活动中得到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孩子在愉快的大班生活、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变化。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等等。兼顾了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目标和情感培养、习惯的养成。应该说,这个班,教师在制定班级发展总目标时,考虑得还是比较全面的。

2、注重整体

整体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幼儿园班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班级各种因素互相联结的一个综合体。同时,幼儿园班级又是幼儿园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幼儿园这个系统在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等方面应保持一致和兼容。因此,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应贯彻整体性原则。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重组成班级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合。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是组成班级的要素。固然人是众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但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班级各要素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联合体,它们之间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人的创造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忽视了财力、物力的支持,那么再能干再肯干的人也有可能难成大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2)要注重与幼儿园计划保持一致。幼儿园的工作计划,是班级工作计划制订的依据,幼儿园工作计划中的目标必须是全园每位职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时,必须要从整体出发,要把班级计划的制订放在幼儿园的整体系统中加以考虑,体现整体性原则。

3、关注差异

所谓差异性原则是指班级工作计划的独特性和鲜明的个性,是它与园务工作计划和其他班级工作计划所不同的地方。一份好的班级工作计划,它既不是园务工作计划的翻版或摘录,也不是其他班级工作计划的雷同。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不同班级教师的不同经验、不同专业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等独特优势等。遵循差异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客观公正地总结上学期的工作。上学期计划完成的情况怎样,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工作要加强等等,都要加以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以便把今后目标建立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现实条件下工作内容的独特性。

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 问题 建议

一、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是班主任责任制,也就是说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是班主任,这一模式强化了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性。鉴于大多数学校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功力性教育行为,任课教师的挑选主要集中在数语外这三科上。而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分地突出了班主任的作用,导致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参与不足和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实行班级管理的意识

班级管理意识即是对班级管理各种问题的基本认识,其中包含班级管理的目的、本质以及具体实施内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任课教师上课时班级学生出现纪律差的情况,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管理而是将责任推给班主任。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任课教师认为“任课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而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份子。简而言之,这种任课教师将班级管理的责任推卸到班主任身上,缺乏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2.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缺乏沟通交流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减少误会、化解误会,有利于分担教学工作压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班主任缺乏和任何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味地认为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的工作。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在对班级坐位编号时仅仅考察班上学生的情况,而不咨询任课教师的意见,导致排出的坐位表不适合任课教师教学课程的安排。这种现象的存在,表明部分班主任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往往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有绝对的权力,其他任课教师应服从班主任的安排。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那么误会冲突就会加剧,不利于任课教师在班级威严的树立,势必导致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难度增大。

3.现行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明确

目前的班级管理模式并没有明确划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责任与权力,学校班级管理制度有必要在法律法规上作出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执行班级管理的义务,但是对任课教师的责任范围不予明确。这样使得任课教师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想要管理但又不知道该管什么。(2)学校对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任课教师激励措施不足。对于参与班级管理的任课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着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压力,但是任课教师却与班主任的考试制度和奖励差别很大。并且任课教师缺少晋升的机会,只有班主任才享有国家的补助,这些均易造成降低任课教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二、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本文所提出的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加强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的参与度、提高任课教师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以及明确管理责任等方法解决。具体可参考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意识

任课教师应以教书育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任课教师应关注所任教的每个班级,不能因班风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努力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班级。这有助于加强任课教师对不同班级的了解,更好地获取教育资料,有助于互通信息,鼓励不同班级间的竞争。(2)任课教师不仅要管理班级纪律和营造学习气氛,还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以多视角思考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任课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取学生的信任,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3)任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在教书的同时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对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意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给与任课教师一定的自利,使任课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成员。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遇事多向任课教师咨询、采取合理的建议等方面。例如,在有关班务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制度的实施要求等方面,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上的进步,逐步地使任课教师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3.完善任课教师管理班级的相关制度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将班主任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把班主任工作作为重点教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班主任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对任课教师的各方面职责没有做出具体的划分。因此,为了提高任课教师主动管理班级的思想觉悟,教育部应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应充分地考虑两者在工作中的差距与共性,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考核方式重新设定。适当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津贴,对表现优异的任课教师给予奖励。

4.正确处理与班主任间的关系

任课教师应明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班主任工作。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技巧和管理风格,对此任课教师应给与支持和理解。任课教师应给与班主任足够的尊重,确立其在班级管理的主导地位。(2)主动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对于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问题,班主任是最了解的。任课教师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主动地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相互沟通、获取间接的经验。(3)协助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可以反映自己察觉到的近期班级动态和学生的问题,积极参与班主任组织的各类会议,承担起班主任缺位是班级的管理工作,努力协助班主任的工作。

三、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大家都知道,在五星班级上课相对要轻松许多,但在“特色”班级上课老师们就经常感觉到“一个头两个大”。所以,我们科任教师,都要面对班级管理和课堂纪律这一现实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作为英语老师及副班主任,下面就用我们本班的点点滴滴谈谈科任教师与班级管理几点个人看法。

1.把对孩子们的爱与严表现出来

易同学的故事:易同学因不知道自己违纪,对记他名字的同学重拳出击。我记得当时是这么处理的:我只问你二个问题:(1)假设发生一些事情,你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打一顿,你服还是不服?(2)你打人之后,你所关注的问题得到你自己满意的结果吗?你考虑10分钟后自己到办公室找我。妥善处理这件事后,第二天我们进行二次谈话:如果你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你以后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继续这样子,就眼前来说,班上是没有人愿意做你的朋友,长大后你还会是形影单只,你愿意这样吗?

当学生知道老师是爱他的,关心她的,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老师的追随者,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不过,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老师必须要严肃地给学生提出来,并帮助其改正。

2.树立权威,言出必行

杨同学和孟同学因我奖励的笔,争执不下,大打出手。他们一起来找我时还说一句很可爱的话:“莫老师,你说,这是不是你给我的笔呢?”我立刻收起我原有的笑容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对奖品的重视,但你们之间的友谊还不如一支笔吗?奖品丢了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一支笔,这件事到此为止,否则取消你们以后的获奖资格。”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老师说话要算数,而且还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老师在班上说的话,给同学们的许诺,一定要兑现,哪怕是惩罚学生的规定。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严格的,是说到做到的。

3.与孩子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新学期开始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跟孩子们交流只限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吃饭添衣。尽量不出现闲聊胡扯的情况。我跟孩子们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刺猬取暖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季,刺猬们在一次次的伤害和靠近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保证能有足够的温度,同时又不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不难看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此理。老师与学生亲切到没有老师与学生之分,学生可以无所顾忌,任意而为,那样会有失老师的威信,也会对班级管理造成麻烦。为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你琢磨不透,不知你是否会按常规出牌。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敬则从,畏则服。

4.培养一个好的课代表

我对我的课代表非常满意,因为她找过我很多次,都问我:老师,我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与班主任商量:给我的课代表颁发“优秀课代表”的荣誉称号。

课代表在学科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节课,我就当着全班宣布课代表的作用定义:课后课代表的行为就是我的行为,课代表的角色就是老师和班级,学生之间的桥梁。课代表的任务就是准时收发作业,传递老师要求,反馈班上的英语学习情况及自主整理的纪律情况。英语课代表是我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纽带。

5.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成长

当班级整体情况都比较浮躁时,不要一味地批评与责骂学生,有时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讲大道理,他们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借助一些身边的事例、故事来感染他们,更有助于他们分析自身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对班级的不良影响。我在工作中的经验也表明鼓励、表扬和信任,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但奖励学生时应把握时机、掌握分寸,避免学生的虚荣感膨胀。

总之,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既可以优化班级风气、促进课堂教学,又可以密切与学生间的感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9,(04).

第9篇

关键词:园本教研;班级生活;专业引领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深入反思、在研究中发展自身、改造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研究形式。伴随着《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涵》①的,园本教研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幼儿园针对园所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也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园本教研作用的发挥,未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实现园本教研的价值。

一、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1.园本教研脱离班级生活

首先,班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难以被发掘。园本教研主要围绕集体教学活动,而这些集体活动从内容到场地甚至参与的幼儿都是经过挑选的,我们很难从这些孤立的教学活动中看到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未能得到推广。园本教研围绕着“教学”展开研讨,甚少涉及班级的一日生活,很多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无形中流失。

2.园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首先,缺乏对教师进行思维引领。研讨过程中,很多教师羞于表达,研讨中无法产生思想的碰撞,不能引发教师的反思。也有很多教师在研讨中思维方式容易雷同,不能对教师的固有观念造成冲击。其次,疏于对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参与教研,就更加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引领以提高效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引教师如何准备教研、如何主动参与教研。

二、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对策

1.围绕班级生活开展园本教研

一方面,园本教研应该多从班级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教研题材。笔者基于对班级生活详细而全面的记录,归纳整理出六大类教研题材以供参考:

(1)教师在班级中开展行动研究的案例,如关于“幼儿在音乐剧中快乐且有规律的生活”的行动研究。

(2)在班级工作中能体现教师的优势与特长的案例,如在有男教师的班级观察男教师带班对幼儿的影响。

(3)对班级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诊断式研究,如诊断某班幼儿损毁玩具事件频发的原因。

(4)富有特色的班级工作方法,如某班教师的睡前故事让幼儿平静入睡。

(5)班级中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如观察班级环境布置对幼儿秩序感的影响。

(6)班级中发生的生成性教育事件,如,一次故事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擦玻璃的保育老师吸引住了,教师便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内容改变为“清洁劳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基于班级生活进行案例记录与分析。对教研案例的记录与分析应以班级生活情境为基础,把握班级生活的整体性和前后关联性。记录时应尽可能详细与全面,记录信息应综合反映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变化过程,记录项目应该包含核心事件和相关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察核心事件与情境中其他事件的关联,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解析。

2.加强园本教研的专业指导

(1)指导教师做好教研前的准备工作。教研前的准备内容主要包括:观察记录工具、阅读并搜集资料、相关研究综述报告。园本教研的观察记录工具,较常见的有观察记录表、摄像或摄影工具等,选用的工具应该以有效且不影响正常班级活动为原则;园本教研组织者在教研开始前的一个星期将教研主题和推荐的阅读材料告知教师,倡导教师提前阅读与教研主题相关的文献,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物品和影视资料,教师之间也应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搜集到的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相关研究综述报告能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使研讨具有理论根基,园本教研组织者可以将其分成几个部分,教师分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综述报告。

(2)加强对研讨环节的指导,提高教师发言的质量和专业水平,倡导反思与质疑,营造宽松包容的研讨氛围。当有教师提出独到见解时,园本教研组织者应该要具备专业的敏锐度,将这些独到见解提出来共同探讨,引发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在宽松包容的氛围中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这样才能真正锻炼教师的思维,促进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足球专选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8-04

传统的足球专选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书本上的战术内容,以讲授的形式和黑板表达的形式来教授学生,这称之为传统教学法。而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为分清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劣,本文拟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为研究对象,对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

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查阅足球案例教学法和其他体育项目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二是访谈法。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的部分教练员和队员进行访问。从访谈中了解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07运、08运和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三是比较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运、08运、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四是问卷调查法。对常规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所需要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指标。调查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85%。五是数理统计法。应用IBM计算机和EXCEL应用程序,对案例教学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获得科学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足球专选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1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通常是采用教科书上的足球战术内容,运用讲授法和黑板演示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讲解和示范,然后给学生布置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督促学生去完成。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听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按照教师所布置的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依次完成。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从中积累吸取经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刻板反复地将理论告诉学生,也不是单一孤立地将理论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自身吸取的经验,而不是学生用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去获得教师讲授的内容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往往是对案例进行解析和引导;学生则对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再经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系统的理论阐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显现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机会表现的个性特征,如胆量、反应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力等。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与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常见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利用案例给出的各种条件,主动去识别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大量战术知识和战术基本概念来解释案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学生也可将这些知识作为回答问题的支撑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前沿信息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无形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其一,案例教学引用的都是真实、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使得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会被课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此往往会主动开动脑筋,引发思路。其二,案例教学是对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事件中感悟出不同的道理,吸取经验,从而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三,案例教学法不只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还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设计或是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去分析讨论,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是互动的。其四,案例教学的形式不是让学生独立学习,而是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与教师集体参与合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五,案例教学是从学生自身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中进行思考,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探索,并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二)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情况

1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方式的对比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比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法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核心,一切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是遵从者,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用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摸索和实践以及自我评价。

2 实验班级在实验之前与实验之后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学习兴趣、专业技术运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践、战术意识、团队意识、球队的凝聚力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见表2。

从表2实验班级实验之前跟实验之后的对比可以看出,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在学习兴趣、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战术意识以及学生相互交流和球队凝聚力方面,在实验之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表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和凝聚精神。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3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技术课上交流、呼应、讨论、观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并对此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3。

从表3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首先,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多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呼应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善于观察到比赛的发展趋势和发现己方与对方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能快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练的意图以及教练布置的技战术内容。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4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课上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4。

从表4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来看,在理论课上,实验班级的学生要比对照班级的学生更善于进行讨论和分析,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回答老师的提问。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课上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生和老师互动性更强。

5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所取得的成绩的对比情况。本人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中所取得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级05运取得过2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好成绩,而06运也取得了1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成绩。与对照班级相比,从体育学院取得的成绩上看,实验班级很明显地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成效更显著,是可行的。

6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人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人选过校队的人数,以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6。

从表6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入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对比的情况来看,实验班级入选过校队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个人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上,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三)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结果分析

1 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它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践,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强调,单一地进行理论讲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比起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是纯粹讲授基本原理,而是用实证性的教学给予学生说服力,让学生信服。学生在这种真实、直观的教学方式刺激下,往往能够充分动员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与此相关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特殊、典型的案例和事件,而这些案例和事件在发生之后,学生对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于是学生会具有不同的启发,积累不同的经验,从而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理论课上的情况以及人选校队人数和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足球专选教学中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而且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得更灵活更全面。但我们也应注意,案例教学法在拥有自己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完善。

1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一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案例教学法都是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是真实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二是更具有直册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情景教学,所以学生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和体会到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三是更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而教师是组织者,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形式,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同学、教师相互之间达成互动。四是更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大多都是利用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发生在学生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能更好地将之运用到实践中。五是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既有实战观摩、多媒体观摩又有模拟、讨论等教学模式,这使得教学生动。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其一,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一些经典的案例、学生自身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而且要求灵活多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忽视主题,滥用一些缺乏针对性的案例。其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大量地收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收集和整理案例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探讨、介绍案例、引导学生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课程。其三,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和设计问题的难度较大。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不能凭空想象或者随意捏造和杜撰,而且还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一定根据,确保案例的真实和严肃,因此难度较大。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没有比较固定的形式,但是案例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所选择的案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所教授的知识和内容相结合。二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同时,还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三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来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四是在选择案例或讨论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和严肃性,避免滥用案例,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背离实际理论。

第11篇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班级;班级管理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作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十分新颖的尝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需要深入班级,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创设班级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意识。因此,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1]。

一、以学生为主体概述及高中班级管理要点分析

(一)概述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观念也是班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始终保持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班级活动的管理,包括学习需求、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这种管理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个性的发展,并且打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也能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达到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目的。基于以学生为主的班级管理角度,高中班主任务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要点分析

第一,要注重构建自主管理模式,是指以学生为本管理思想的一种实质性体现。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管理,也可以受到管理,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更能对班级事务管理较为上心,从而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职责。第二,要注重制定班级制度。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时刻注重公平平等,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大幅度调整,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3]。还要注重制度的设立,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错误,找到正确的做法。因为高中生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时期,目前心理状态仍然不够成熟,在设立制度时切不可过于死板,而是要具备灵活性,必要时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三,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实际情况是,班级管理更多是教师的事情,学生的参与感不强[4]。长此以往,师生对于班级管理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但是,在以学生为主的这种新型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生也可以发表意见,师生合作,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创新理念,对教师而言更是挑战,有着巨大的价值[5]。

二、高中班级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与初中生相比,许多高中生的思想十分成熟,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控能力而言,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存在叛逆心理,再加上一些高中的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很容易带来更大的压力,无形中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6]。若是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个性化的发展,也没能严格遵循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导致高中班级管理效果不够理想。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于班级管理的理念有待更新。一直以来,高中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学生的管理模式。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许多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认知存在片面性。班级管理的方式过于老旧,以教师为主体。虽然在短时间,这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出现隔阂。2.班级管理的策略有待改进。由于许多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些学生个性极强且较为叛逆,若是采用打压、严格约束等一系列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和良好氛围的营造。再加上这种过于刚性的管理,很难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教师制定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管理班级,却没有考虑到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生以及是否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没能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使得班级的管理只是形式主义。3.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这也是最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对于自主管理的认知不足,再加上缺少应有的独立能力,甚至一些学生带头对于班风班纪破坏。没能严格遵循教师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也正是因为缺乏管理意识,教师和学生针对班级管理很难达成一致。

三、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创设良好班级氛围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务必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一种理想的情景,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也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第一,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就是可以在每隔几周或者几个月,利用班会的时间,针对这一时期班级出现的事情进行适当点评,或是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针对一些事情开展讨论,得出结论,在班会结束之前,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和总结,由教师进行点评,有利于增加学生彼此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想法,从而打造一种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第二,要开展常态化的班级辩论赛,通过辩论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观点,为教师今后进行班级管理提供明确依据。高中生正处于极度的敏感期,在这一特殊时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理解,也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因此,进行常态化的辩论赛,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会引发社会争议的案例特征进行分析时,更能让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发表意见,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优化策略之一。由于高中生虽然处于敏感的青春时期,但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教师可以将适当的班级事务主动权交还学生。这并非是放纵学生自由安排班级事务,而是需要一定界限内的自由,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让学生有序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班级管理重点,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对于教师和学生彼此配合,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班级而言,由于文化建设内容较多,例如班级纪律,促进学生挖掘更大的潜力,也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除此之外,教师更是需要做好表率,通过正向的语言和行为,向学生传达积极思想。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文化建设与学生进行商讨,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做到相互监督,更要注重客观环境的建设,包括班级卫生情况、整体环境打造等等,让学生在一种明亮宽敞的空间学习,使更加轻松、干净、愉悦的环境逐渐感染学生的心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

由于高中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需要从学生认知和心理状态出发,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进行班级内部管理。而对于班干部的选择,不仅要只注重成绩,也注重其他能力。为了保证公平、公开、透明,需要让学生自由竞选,集体投票。不仅民主,也能够选出学生心中最为理想的结果。在选出班干部以后,教师需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对于班干部而言虽然是一项挑战,但是更能激发责任心,也能让班干部在不断地管理和实践中发展个人的认知和能力,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总而言之,班级管理作为高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转变以往的认知,赋予学生更大的权利。而对于学生来讲,也需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让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成为班级的一分子,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雅柳.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以数学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3).

[2]马静.中学班级管理与德育相互结合的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7(04).

[3]刘伟,张旭.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

[4]鱼进洋.浅析农村中学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窘境及应对措施[J].读写算,2020(18).

[5]陈露.基于高中生自主学习计划能力的班级管理策略[J].卷宗,2017(25).

第12篇

关键词:情感艺术;班级管理;家长沟通

对于新时代的班级管理,幼儿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班级,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运用有效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情感态度与沟通方法十分重要。

一、“80后”幼儿家长教养观念 (1)在教育责任上的特点是:一方面承认幼儿的教育在上幼儿园后并不能完全依附于幼儿园,自己应该付出大量精力,另一方面自己却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多半由祖辈教养。

(2)在对待幼儿园教师态度上的特点是:对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够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很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很大提高”;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

(3)与其他家长相比,“80后”幼儿父母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层次较高,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启蒙、更重视掌握早教知识、更注重教育模式育儿,理论多而实践操作少。

二、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教师在管理班级中的困惑,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普遍认为班级管理中,难以把握规范管理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尺度。

在家长沟通的问题上,不仅是新教师,即使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老教师也时常产生许多困惑。造成的现状是:

1管理制度过于严格,家长不理解、不支持

(1)有个别家长经常违反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教师为了确保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会劝说家长。这种劝说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使家长对班级教师产生排斥,从而阻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幼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有的家长只重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缺少关注和了解,从而对班级工作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

(3)幼儿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各项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与家长有差别,引发家长的不满。例如孩子在违反常规时,教师认为应批评指正,而家长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责备。

2过分关注家长动态,引来更多无理要求

面对个别不理解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家长,部分教师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加以正面引导,而寄希望于通过自己更细致的工作,迎合家长的要求,得到家长的理解,这样的结果是有时会招致更多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要求和不符合教育精神的要求。

由于家长们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一致,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会遇到很多阻力,教师对于如何应对这一类的家长,如何进行情感投入,进行更好的沟通,十分为难。

3教师对情感艺术的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100%的教师认为教师在与家长和幼儿沟通时,情感艺术起到了心灵桥梁的作用。80%的教师认为情感艺术可以体现在对幼儿、家长的教育上,认为教师本身就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扮演,既是母亲,也是师长,还是朋友玩伴,只有在严格要求中表现出来的爱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这里可以得知,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是以幼儿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他们认同情感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深知在遇到实际班级管理问题时,并不能以简单的制度一并解决,但是在情感实施的方法上经验比较缺乏。

4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

(1)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制度规范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关系,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主教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对于班级工作交流不够,没有形成教育一致,情感表达方式上差异太大。

(3)教师心理学知识欠缺,即使有理论也缺乏方法。

(4)教师重视班级教学效果,而轻视班级日常管理。

(5)教师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缺乏方法。

三、情感艺术在家长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1经验引领

经验引领是指教师运用专业幼儿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激发家长的积极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一方面,经验引领不等于说教。教师要讲的主题是“亲情教育”,要以情动人,就必须从多角度阐述亲情的重要性,提出情感交流缺失后果的严重性。站在幼儿角度,又从个人的感受讲述使家长在心理上产生振动,然后教师引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分析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亲情沟通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亲情教育。另一方面,明确经验引领的中心思想。教师在以情动人的同时不要偏离自己的中心思想,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目标,使情感煽动和专业知识相互配合,使得家长真正受益。

2移情能力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就是一种换位思考,自己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一方面,分析家长担心的问题,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主动考虑到家长对于教育问题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自然会心存感激,支持班级的工作。另一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要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用变通的方法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必然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3细节关注

首先,关注教师自身的细节。例如,家长对家访的教师有个初步印象,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今后家长工作的开展。因而,教师着装、言行都要十分注意。其次,关注幼儿细节问题,分析幼儿的不同家庭背景。教师要想做到有针对性的家访,那么对于幼儿的家庭背景及父母亲的情况要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细节非常重要,采用不同的关注点进入,容易和家长引起共鸣,从而获得家长的信任。最后,关注家长的行为及言语细节,适时给予细节反馈。

4实践反思

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变换自身角色,在不违背教育理念和精神的前提下,巧妙灵活地运用情感艺术。在每一次的沟通交流后,教师还应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难不难做,关键看教师是否方法得当,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通过良好的家长沟通和有效的情感投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 1]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 [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课题来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品牌形象下的幼儿园办园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XJK08BJD016]的阶

第13篇

中学阶段的班级,是由若干名教师以及几十名学生构成的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当中,班主任是直接的管理者,但是所有的科任教师和班级的每一名同学,都是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科任教师作为班级的成员之一,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二、现状分析

在目前我国的教学实践中,班级管理工作往往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专利。大多数情况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因此,许多科任教师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不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这样就导致许多科任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师生关系疏远。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学生跟教师关系不好,就可能导致其对该教师任课科目不感兴趣,并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同时,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还要承担自己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强度过大,可能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以及教学效果不佳等一系列不良结果。

三、科任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更多的是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冲突和矛盾。并且,如今的中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对于班主任要么存在畏惧心理,要么存在抵触心里,不愿意在班主任面前敞开心扉,这就不利于学生的问题在根本上得到解决。而科任教师大多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处理问题起来可以更加缓和,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科任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对班主任来说还是要小一些,有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好的精力去思考解决办法,这也有助于学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另外,科任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也有助于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让班主任能够解决班级问题时能考虑地更周全,同时也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做好教学工作。科任教师参与管理,做得好能起到片言只语、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

四、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一)团结协作,共商“班”是

班级的全体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大家是一个集体,不能把班级管理完全抛开班主任一个人。班主任在建班初期,就应该向班级的科任教师传递这样一种观念,主动将科任教师纳入到班级管理当中。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尽量由该堂课的科任教师自行处理。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公开顶撞教师,这种情况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如果说教师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知所措,下课之后向班主任“告状”,让班主任处理,使这名学生受到处罚。这样的话,该科任教师的威信将荡然无存,而且有可能助长学生的不正之风。遇到这样的情况,科任教师应该尽量自行处理,课堂上不能处理,就在课后处理,不一定非要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学生内心当中是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所谓的“面子”,才不愿意低头认错,“软硬兼施”的办法是对付这类问题的“良药”。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也能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

(二)潜移默化,树立威信

一般来说,学生最敬畏的教师是班主任,对于科任教师的认识大多还仅限与“管不着”他们的阶段。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在班级中树立起科任教师的威信,让学生意识到科任教师跟班主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科任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让学生信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坚持原则,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接受自己,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的管理。

(三)加强交流,互补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有自身固有的性格缺陷,在某些方面都会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把一个班级的所有教师放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定要加强交流,可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定期把班级所有教师召集在一起,对班上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集思广益,共同想出解决办法。例如:在面对学生早恋这个问题上,有的班主任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但事实上所有的教师都经历过学生阶段,说不定班级的某位科任教师自己本身就有过早恋的经历。班主任就能让这样的教师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有助于分析学生早恋的心理,也就更能够理解学生的一些想法,从而能够找出更好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因为早恋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融入学生,传递温暖

在日常班级管理当中,由于班主任大多以比较严格的姿态面对学生,导致学生有些时候并不能真正跟班主任交心,在交流的时候也会因为畏惧而有所保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科任教师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应该主动跟班主任交流,同时要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主动关怀学生,让学生信任自己。学生一旦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温暖,同时又少了与班主任交流时的拘束,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内心当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笔者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件事情,班主任因为一些误会严厉地批评了班上几名男同学,那几名同学觉得班主任批评地没有道理,拒不认错,于是双方闹得很僵。于是笔者主动找到学生,首先给学生说明跟老师对着干是不对的,同时也安抚他们,告诉他们任何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让他们理解班主任的难处。并劝他们就算不认错,也应该主动跟班主任交流,让他们明白交流才有助于问题解决,一味地对抗只会是情况更加恶化。最终,学生们在笔者地劝说下主动找到班主任说明情况,促成了事情的圆满解决。

第14篇

案例背景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的历次总分的追踪性对比。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可方便地得到“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对比”图表,由此可追踪班级整体发展和规律,借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班级发展情况;若参考“总分”、“名次”和“标准分”的追踪性对比,则可反映不同侧面,如学生是否出现了层次的分化等。

(3)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可通过数据存储仓库,提取到其他数据,如通过“考试总体情况”数据、班级历次或单次的成绩册来细致研究每一位学生,或者某一特异性群体的学生;查看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数据报告,则可反映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有些就是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教学问题。

2.关注备课组,研究纯粹教学上的细节问题

(1)关注备课组,从统计学角度细致研究整体与个体、全局与部分。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学科或总体成绩的单次考试成绩“箱线图”。“箱线图”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五数总括(最高值、最低分、中间分数、上下四分位数)和数据散布规律、异常值。当然,若对统计图表较为熟悉,也可以分析和使用“茎叶图”,则可更为细腻地刻画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结合“班级平均成绩—班级标准差对比表”,则可反映学生成绩的集中或离散与总体平均分情况。

(2)关注备课组的单一学科历次考试班级对比,以追踪教学与管理的变化。使用“标准分追踪对比图”来反映班级成绩的变化,则使对比不再依赖具体试卷难易等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整体与个体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同样,在标准分计算时所反映的差异数值,则可反映班级学科成绩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协同性。

若备课组长参考“卷面质量分析”、“命题分析和能力分析”等数据,则从知能基础及学生个性特点上把握管理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班主任数据、任课教师数据,进一步去研究和反思问题。

3.关注学科教师的统计数据,以探求教学、管理和学生群体的知能问题

(1)学科教师分析成绩,应关注发展性和“人”的因素。只依赖一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来表现和反映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不完善,也不客观。但它是必然的导向。同样的,没有建立数据模型,不从数据出发,不用数据说话,这种分析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就更为荒唐了。在当前已经进入“细节管理”、“数据管理”的时代,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本质上是某一方在管理中极为微小的进步超越了对方,那种一方大幅度超前于另一方而获得发展的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2)统计的学生数较少时,对数据更有意义的处理,不仅仅是统计,而是分类、追踪和挖掘。从学科教师角度看,较少学生的分数是否趋中或正态,现实意义不大,此时针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的意义更大。

(3)学生成绩相对于知识、习惯、能力、态度等,在成绩数据上是如何表现的,需要对现实与发展同时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现实或发展的一种情况。必须承认,学科教师的数据统计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成绩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教师“追踪性”地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借助当前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从各个角度研究班级总分、对比历次考试成绩的变化、研究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关注进步与退步的具体学生,落实、定位到个人,以解决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

(5)反思个体作答与试题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反映,本质上是操行的意识与习惯问题。例如,以网络技术采集数据,可从学生作答的“小分统计”,研究每个题目的得失分;“知识点统计”对应到知能问题;“错题名单”对应到个人。基于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作答分析,实现了人、题、答的一一对应,从而为“定位”和“盯人”做出了技术和实现的准备。三个要素的对应,本质上指出了教学与管理中要寻找的问题—— 个体与知识、能力的情况与后续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经验性”的容易知识点,数据却显示出现实与经验的大相径庭。数据会揭示教师、学生和教与学双方作用的变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情况的不同,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做法,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而数据则将显示这种改变与方向。

(6)从数据指导管理,让数据说话,以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和内省性的学习与自我管理行为。数据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将指引教学的管理。例如,提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二次利用作答分析数据,做出知识与能力的考点“灰度矩阵图”,用灰度表示通过程度,迅速掌握个体的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迅速对学生进行辅导层面的分类。这是一个富有启发的实务性的工作,它可以被利用到管理的很多方面。

案例反思

学校的年级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教学、德育和组织管理的资源调配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年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成绩及操行表现的整体提高,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需求。

管理必然要涉及评价。以“教学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为教学管理在年级层面上形成一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有积极意义的客观性描述,这种客观性描述,描述教与学的事实本身,促进教师思考与改进,促进学生思考与改进,同时也促进年级管理人员和家长、社会在服务层面上改进服务质量。借鉴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方法,实现成绩统计与分析从“经验型”提高到“数据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科学性;从“分数型”深入到“知能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积极性;从“横断型”转化到“追踪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发展性。在这三个方面力量综合起来的状态下形成师生自我反省并积极改进的价值管理理念,从而能够调动全员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规避只有年级管理人员才去管理年级的局面。

第15篇

这天,晨间户外活动一如往常热热闹闹开展着,一位妈妈抱着女儿来到孩子班级活动的地方。看到自己班的孩子来了,两位当班教师不约而同地迎上前去,一位教师顺势接过了妈妈手中抱着的小女孩,似乎是看到了孩子情绪不够稳定,教师细语安慰着。孩子妈妈则把视线转向另一位教师,两个人开始交流起来。而此时,该班的生活教师正在饮水处照顾孩子们喝水、擦汗。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状况,一边是教师抱着、安抚着情绪不愉快的孩子,一边是教师与家长之间近距离交流,那场面似乎还很温馨。但再细细一瞧,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由于班级两位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后来园的家长和孩子身上,以至于班级的绝大部分孩子都游离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外。

分析与思考

从两位教师接待家长来园的情况看,她们都有主动热情接待家长的意识,也知道针对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看到家长有需要沟通的愿望,能及时满足,仔细倾听。单纯从做家长工作看,两位教师的做法无可厚非。这也说明,前期幼儿园针对新教师做家长工作存在的弱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收到了成效。但两位教师的表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组织与实施的要点,教师自身的岗位职责与分工,以及针对特别或突况的应对原则与方式,等等。

跟进策略

我们将此作为案例,依托年级组组织新教师进行讨论与分析,大家形成了如下的观点与共识。

首先:针对入园时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安抚稳定幼儿情绪。但是在这过程中,带班教师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影响正常的活动组织开展,必要时可请搭班或生活教师协助。

其次,正在带班的教师不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与教师沟通的,建议用电话、当面告知的方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与空班教师沟通。一般情况下可让家长与教师通过预约等方式,进行个别的交流。

再次,上述案例反映出部分幼儿来园较晚,出现了正常的户外运动时间没能得到保证的问题。由此,需要班级教师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让幼儿准时入园,确保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有序进行。

案例二:孩子哭闹时

有一天,我正在进行常规巡视时,隐约听见教师办公室传来了孩子的说话声。循声而去,只见一位名叫露露的宝宝正安坐在办公室的一隅,该班教师在与她说着什么。我一看时间是上午的9点半,正值教学活动时间,此刻露露为什么会在办公室,而不是在班级和小朋友们一起正常活动呢?我很是疑惑,随即询问在一旁陪伴着的班级老师。“顾老师,事情是这样的,因为露露刚才在教室里哭闹不停,张老师没办法组织活动了,所以让我把她带出来。露露生了两天病没有来园,再来园可能是有点陌生感,刚才哭闹得厉害,经过安慰,现在情绪基本稳定了。”高老师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

分析与思考

确实,孩子哭闹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个棘手问题。一方面,新教师对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本身还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另一方面,缺乏接待新生及稳定情绪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尽管通过培训获得了一些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消化与吸收。所以当孩子哭闹不止时,是先关注全体正常活动还是先照顾个别孩子呢?该班教师采取的方法是让配班教师先带走哭闹的孩子。

跟进策略

首先,我们肯定了两位教师能互相配合,在当班教师需要照顾大部分幼儿的情况下,配班教师能协同做好个别幼儿的情绪稳定工作。

其次,我们对两位教师提出了问题,让她们共同思考:在当时情况下,除了让配班教师将哭闹幼儿带离教室,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探讨,两位教师知道了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对于一般哭闹的孩子,带班教师应当先设法进行安抚,及时稳定其情绪;而当孩子哭闹比较厉害时,可以请配班教师协助,先在教室内陪伴,稳定孩子的情绪;如个别孩子的哭闹严重影响到正常活动的进行,可以将幼儿先带离班级活动区域,进行个别化的安抚,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