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金融行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金融行业

第1篇

物流金融从其广义的层面进行分析,指的是面向物流运营的整体操作过程。通过对相关的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的利用,全面实行物流、商流、资金与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性整合,对供应链在实际运用中资金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高效性的提升资金运作的效率等相应的活动。从狭义的层面进行分析,物流金融在专业范畴内指的是,银行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跟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此方面所操作的全部过程,全面有效的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相结合,这是当前现代化物流金融业的创新性发展方向。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两者之间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环境下共同发展。我国当前在物流企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能够有效的降低客户在业务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并且有助于金融企业降低虚假信息等风险状况的发生,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物流金融服务逐渐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重要性的业务模式。然而,在物流企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中,其中也会遭受诸多风险因素的干扰,带来极大的风险性。

二、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作用

1.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适应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物流行业开始不断的进行对外开放,使得我国物流行业逐渐的向国际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因此,物流业在对其内部的计划、采购、业务制造与销售方面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有效的对物流行业内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如:资金环节的问题在具体业务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出现。因此,需要用过物流金融服务,有效的解决物流业在运营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行业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业务发展模式。

2.物流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国物流行业通过金融工具对其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存储与管理,通过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增强物流业的管理效率,高效性的将物流行业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优质化的金融服务,给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带来一定的利益收入。由此可见,物流金融服务对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物流金融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经常存在整体结构不稳定、资金欠缺等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的困扰。物流金融服务有效的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通过制定出一套完整性的物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物流业的资金方面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有效解决我国物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发生。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流金融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三、我国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我国物流行业实施物流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促进物流业与金融业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风险现状。物流金融服务是一种在物流与金融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物流金融服务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也就是说,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物流企业、银行业等领域中,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其内部系统中的风险与利益收入两者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现状,未能够有效的实现完整性的内部流动资产评估体系,且银行对于物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缺乏一定的经验,导致其在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风险管控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正是由于上述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问题攻击。当前,我国物流业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时,其主要面临的风险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即:

一是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此方面的风险是诸多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内部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多种方面所造成的,比如说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内部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与专业技能存在的欠缺,以及企业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错等方面。

二是物流行业的仓储风险。此方面的风险需要由金融服务提供商对质押物在库期间所存在的相关事项全面承担。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规程中,需要全面性的对整个仓库的质量安全性、内部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单的可信度等方面有效的思考与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质物保存的设施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确保其不会发生损坏、变质等现状。

三是法律方面所存在的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业而言,方面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在进行物流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合同条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物流金融业务会涉及多个方面,且质物的所有权在诸多方面之间不断的流动,进而会产生所有权纠纷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担保法》与《合同法》中的相关条例规定,对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不够完善.也没有其他的文件有效的为金融物流条款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关的业务合同中,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是社会方面的风险。随着专业领域中相关管理体系与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更加适应物流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我国物流行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1.与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物流行业若要进一步增强金融理念,需要金融行业为其提供大力的支撑。与相关的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业务往来合作性关系,有效的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与支持,进而高效性的解决物流业在金融服务中所存在的相关现状。当前,我国有部分物流企业实施统一授信的形势,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价值。在专业领域中,统一授信的主要做钥匙,金融机构将贷款额度通过直接的方式授权给物流业。接着,需要物流业按照客户的基本需求与相关的条件,有效的进行质押贷款等方面的操作。金融机构为物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过程中,银行需要依据企业内部的信用担保管理的相关条例规定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通过这些信贷额度为相关的物流业企业提供质押贷款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物流业在融资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有效减低先前质押贷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复杂性的问题。与此同时,有效的增强金融机构对质押贷款过程中的监管能力。根据上述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可知,我国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管理,取的其信任,进而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

2.物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与客户之间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为客户提供优质化、合理性的物流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客户相关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采取合理的策略与客户创建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有效的对物流金融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3.进一步有效的加强对客户信用方面的管理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在其中是关键性的内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信用是买卖双方进行业务交易的前提保障,是创建友好业务管理的重要性桥梁。我国物流行业在实施物流业金融服务时,需要有效的对客户相关方面进科学有效的分析与管理,尤其是对用户相关需求的掌握、为客户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的实施、客户信用管理、合同与结算等综合性的方面,进而有效的对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用管理。

4.开发出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物流业在实施物流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风险,需要有效的开发出与物流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相适应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此类产品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自身优质性的特征,即:其一,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与物流业自身的文化相结合,进而能够有效的得到物流业的高度认可;其二,实用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要需要与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协调,便与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其三,效益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刚开发的过程中,并未被诸多的物流业客户广泛性的使用。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方式,有效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其四,先进性特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其功能操作、业务办理等方面,要全面的与物流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物流银行 业务 创新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物流银行也称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物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与物流商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因此,物流银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金融服务抑或物流服务,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服务。物流银行以商业银行与物流商两个支点,为商贸公司架起了资金融通的大桥。

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新意识增强。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银行的诞生。物流银行是在运输与库存过程中,将凝聚在运输的资金剥离出来,让其“”流通,而没有占用生产资金,从而达到资金快速回笼,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相比较而言,引入物流银行的物流服务后,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流转,生产企业能用1元钱做10元的生意。物流银行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物流银行表现为物流金融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通过向企业提供“物流银行”的服务,构建相关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间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结合,有效简化付款流程;银行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凭贷,从而降低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因此银行便可向中小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利率,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物流银行的发展现状

物流银行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一)发达国家的物流银行业务

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银行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银行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二)中国物流银行的发展

国内物流银行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银行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银行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在国内实践中,中国储运集团从1999年开始从事物流金融部分业务。物流银行给中国储运集团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最近该集团公司总结了部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并在集团所有子公司进行推广。据了解,“物流银行”在山东省最早的“样板”是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近几年,“物流银行”被山东省物流企业所采用,目前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也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

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

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1/3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 ,商品周转时间缩短1/3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

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物流银行运营模式

物流银行运营要求银行针对现代物流运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服务。物流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一)资金贷款融资

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物流规划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或关键技术合作等与物流经营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性融资或大型设备租赁和技术参股;或采用票据性融资业务,使物流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物流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固定可抵押资产的状况而设计金融综合业务。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多项银行综合服务。一般最多见为融通仓业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提供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变现综合性物流服务。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

(二)资金结算业务

国内物流业务结算模式。资金结算是物流业最普遍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现行的结算方式主要运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等八种代表性的结算工具。

国际物流结算。物流金融业务延续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的传统做法,并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之更加便捷、规范,成为实现物流全球化的有力支撑。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l/c(信用证结算)、t/t(现汇结汇)、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以及多币种结汇、打包贷款等全功能贸易融资服务和非贸易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开办银行保理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

(三)银行保理业务

在物流银行服务成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物流业为保证资金及时安全回收、减少资金占用,需要银行提供与其贸易结构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及其它保证业务,主要包括关税保付保证、保释金保证、付款保证、为港口施工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退款保函等这些带有国际金融性质的物流银行服务产品。

(四)物流保险

供应链运行的各环节,无处不存在风险。物流保险作为物流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流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合理的规避物流风险的方案是保证物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环节,也是物流银行服务的重要职责。

物流银行发展的策略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实际也给物流金融创新以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加强物流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关注与控制物流银行新增风险

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银行分散机制

物流银行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四)建立物流银行的保障机制

开展好物流银行业务,需要在银行内部确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首先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考核机制。再次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最后制定快捷的信息传导机制。

另外,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

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服务的支持,同时银行本身也需要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吸纳、消化金融资金,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对银行的资金营运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银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少麟.发展物流金融.强化整合[j].中国国际物流期刊网,2007

第3篇

Abstract: First of all, explain how to distinguish the concepts of logistics finance from financial industry logistics; secondly, illust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industry logistics in China, gap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ed areas. In conclusion, emphasize financial industry logistics has a promising future in China.

关键词: 金融物流;金融行业物流;空标银行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financial industry logistics;blank bank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13-03

1 金融行业物流概念及其与金融物流的区别

金融行业物流与金融物流是不同的两个物流概念,二者服务的内容、范围与涉及的货物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金融物流(Finance logistics)也可以称之为物流金融,根据潘永明[1]等人的研究,金融物流起源于“以物融资”业务活动,是指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该业务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质押监管业务。根据吕玉兰[2]的研究,质押监管,即出质人将银行认可的货物以质押方式申请融资,并存入银行指定的监管区域(包括仓库、堆场等仓储区域),由监管方进行监管。该业务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企业将资产(原料、产品等)的所有权抵押给银行并从银行处获得贷款;②银行指定物流供应商保管这些资产;③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并重新获得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在金融物流的服务中,服务主要集中在被质押资产的保管以及交接。

而金融行业物流也可称之为金融票据物流,是指利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为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金融行业及相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单证、票据和文件的延伸配送、票据整理、影像、仓储、查询等多种服务的物流业务。金融票据的数量巨大,根据戴国强[3]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票据业务发展非常迅速, 1999年我国票据承兑量是5036亿,到2004年二季度达到16000亿。目前,在我国,票据结算已经占到了全部结算的60%以上,而金融行业物流就是围绕这些金融票据提供服务的物流业务。

以服务方式和手段来区分,金融行业物流又可以细分为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传统的金融行业物流包括现金押运、银行票据的递送与传输等。随着现代it网络、通信传输、数据管理、影像扫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空标银行(Blank bank)、分配及收发室管理”(Mailroom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MDM)、认证(档案)/信息管理(Records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IM)等一系列新兴的物流服务,极大的改变并扩大了金融行业物流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

2 金融行业物流在发达国家、地区的应用

2.1 空标银行 空标也可以称为白标,是指一家交易商向另一家希望成为交易商的公司提供平台服务,使其拥有自己的LOGO标识并以自有商标面向客户报价,成为交易商。

空标银行也可以称为白标银行或贴牌银行,其诞生与银行业本身非常符合80/20法则的特点关系密切。这就是说,银行需要投入80%以上的资源,增设分支机构、扩建网点并招收人手,这些资源主要用于收储、工资、换汇等零散、耗费人工且直接回报很低的传统银行业务;而贷款、投资、发行等可为银行提供80%以上收益的业务反而对类似的资源需要较少,这就促成了空标银行的诞生。

空标银行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金融行业物流供应商,只不过其需要处理的货物是现金或者有价证券。像一般的物流供应商一样,空标银行在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布设网点(类似一般物流供应商的仓库或操作中心等)、投入电子系统,面对银行客户提供同质的标准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这样,银行可以更专注于投入少且收益高的高端业务,而将大部分收益低、投入大的低端业务外包给空标银行。

这种运作模式的核心是,物流供应商提供标准化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市场通道以及服务,银行外包部门低回报业务。这种模式避免了重复投资的同时提高了物流供应商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设想,当进入某个空标银行营业点时,需要存、取现金的客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将现金存(取)在不同的银行,而一切都是在一个柜台前完成。

2.2 票证的分配与收发——票证影像扫描/补录及数据传输 为便于了解票证影像扫描/补录及数据传输的意义,有必要介绍一下相关票证在银行系统的流转过程。以支票为例,理论上,任何一张支票必须流转回开票行进行真伪和信用审核后才能结算,也就是说,在交易双方的开户银行不同的情况下,收款方收到的支票要流转回付款方开户银行进行审核后才能结算。

举例来说,商户A与商户B进行交易,A的开户银行是招商银行而B的开户银行是工商银行。这样在交易中,A支付给B的就是招商银行支票,而当B将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行工商银行结算时,工商银行理论上是无法对该支票进行审核并结算的,于是这张支票必须回到招商银行进行审核并完成结算。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数量巨大且重复无序的往来核算,银行系统采取结算中心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即所有票据不必回到开票行,而直接在结算中心进行审核与结算。

但是,由于支票属于实物,因此在其流转的过程中,需要物流运输的制约。在这种制约下,两地相隔越远则支票物流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这使得支票的使用受到较严格的地域限制。一般来说,票据交换受到“2小时交通圈”的限制,距离太远不仅导致成本高昂,而且无法留出足够时间给银行完成票据审查、退票等相关处理。票据交换范围过大,反而可能延迟本地区的票据结算时间。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通的个人支票业务之所以在中国无法推广,地与广大、物流流转时间过长而无法实现异地支票结算是主要的原因。

目前,先进、专业的影像扫描设备的精度和清晰度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在迅速扩大。根据樊强[4]等人的研究,高精度非接触式激光扫描测量系统,采用高精密点式激光头,通过数据采集与扫描过程的协调控制,数据采集点间距可达5μm,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0μm,该精度对于票据的审核已经绰绰有余。这样,通过精密设备对实物票据进行扫描,就可以将实物支票转化为电子数据。

另一方面,电子数据的传输速度当前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根据德国教授Freude[5]等人的研究,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把一束激光中的超过300中不同的光的颜色的光分解出来,每一种光被编码成它自己的信息串来进行数据传输,其速度可以达到26terabits/秒。按照这样的传输速度,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收藏都可以通过光纤在10秒内传输完毕。

伴随上述影像扫描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突破,传统的票证人工实物审核可以转变为对票证的影像数据的审核。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票据流转对实物物流的依赖,也使得大范围内的支票结算成为可能,更为实现跨区域的离岸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设想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通过香港支票的结算的升级、变化来进行说明。

2003年以前,香港银行的支票处理一直沿用“交换所模式”,即所有的银行将受到的票据运输集中在交换所也就是结算公司,使用票据清分机处理。据美国NCR公司测算,香港结算公司每天处理的港币跨行支票超过50万张,票均处理成本5~6港元。

2003年,美国NCR公司开始为7家香港银行提供 “RIM(港称:支票影像结算)”服务,根据统计,每天处理票据30万张左右,占香港票据总量的50%。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票据量占香港票据总量的35%,借助RIM服务,汇丰银行通过网络将票据影像和数据传输到上海或广州业务处理中心,当地的人工、设施成本远低于香港,使得票据平均处理成本降到0.3港元左右,仅为原成本的5%。

目前,香港地区的金融行业物流已发展为成熟产业,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广州分行分别签署“港币支票联合结算备忘录”,结算公司和深圳、广州结算中心达成协议,开通深港的港币支票单向交换,2004年10月开通粤港的港币支票单向交换,2005年6月开通三地之间的港币支票双向交换。

2.3 档案及信息管理 金融行业流通的各类票证种类众多而且数量巨大,由于大部分金融行业单据的寿命较长(一般为15年,即使是使用过的支票或者存单,根据国家规定也需要保留10年以上),部分单据如人寿保单等远远超过该年限。因此,这些票证在保存期间的仓储、检索和查询需求量是非常巨大和繁琐的。以中国银行北京一地为例,每年各类金融单据将近20万箱(类似A4纸箱),且每年都有增长。

想象一下,在我们国家,这样的票证,目前保存的方法大多数就是打包在一起然后往仓库里一堆……。由于传统的仓储只能提供较为单一的仓库储存,这些文件实际属于死档案——堆积如山的各类单据很难进行快速的检索、调阅和查询,往往查询某个特定的单据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现在,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WMS系统以及数据库的建立,使得文件的检索、调阅极大简化。一方面,现代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以为每份文件规定独一无二的库位号码,方便在查找时迅速定位;另一方面,借助于先进的影像扫描技术,在妥善保存原始文档的同时,可以把文件以数据的形式保留在数据库中,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随时调用文件的影像数据,既方便查询也方便保存。

3 我国当前金融行业物流的现状及差距

在我国,金融行业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成熟的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技术、管理及营销差距。上述较为先进的物流服务大多尚未在我国投入实际运营,部分服务也处于摸索和区域小范围的运行状态。

以空标银行为例,根据易丽[6]的研究,在我国,少数外资银行正在采取这一服务方式逐步渗透市场。如2007年丹麦盛宝银行(SaxoBank)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在北京成立代表处。作为贴牌银行,盛宝银行为合作伙伴提供其内部开发的网上交易平台,包括先进的外汇交易技术系统、风险控制和报价支持,而合作伙伴可完全以自己的品牌来命名,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加以改进和增补,但目前这一服务模式并未涵盖到物流服务阶段。

金融档案管理方面,根据张伟[7]的研究,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业务流程正进行着新的重组,金融行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相对优势领域,而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外部专业机构去进行。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增强自身持续发展能力,但,体现在业务实例上却较少成功案例。

反观物流供应商方面,目前,国内主要的金融行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大多为护卫公司或现金押运公司,另有部分供应商提供同城银行票据快递业务等低端服务,这些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大多内容单一、区间较短。其中,护卫公司或现金押运公司主要负责现金的收集、转运以及各种ATM机的补款工作,这些业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这里不再多做介绍。

以同城银行票据快递业务为例,大家稍微细心观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很多城市的银行,都会有一些背着带锁背包的快递摸样的工人往返于各个银行和结算中心,这些就是同城银行票据快递业务的业务人员。他们负责将各个银行网点的有价票据收集后集中到结算中心进行审核与结算。根据王东雪等人[8]的研究,由于票据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安全性、时限性要求较高,而且不同票据的传递流程不同,所以对承担其票据递送工作的单位有着较高要求。但在我国,该业务仍然处于体系不成熟、递送网络分布不合理的状态,无法满足金融行业票据递送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这基本上就可以代表我国金融行业物流服务的大致现状。

至于档案及信息管理服务,目前国内只有个别供应商在天津、武汉、深圳等地提供部分服务,其他区域则尚未涉及。其中,天津地区有一家中信银行与新加坡企业合资的供应商可以提供较为现代的档案及信息管理服务,且在规模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加之银行运作体系复杂、客户接受程度低等原因,相关企业形成跨区域、全国联网运作面临的障碍较多,使得该业务一直无法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4 结论

综上,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物流的整体市场接受程度、技术水平、服务内容、管理及营销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同时,正是由于存在巨大的差距和尚未开发的市场,金融行业物流在我国也具备快速发展的机会和巨大的需求市场。

2006年11月9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谢众透露,央行正考虑逐步开放支付清算服务市场,允许非金融机构从事该服务,并制定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央行将根据电子支付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情况,出台有关电子支付的规范性文件。另外,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加快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建设,支持支票全国通用。尽管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时至今日,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还在讨论中,尚未正式出台,但是国家提倡并鼓励产业升级、加快金融行业物流发展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可以预见,一旦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在硬件技术、物流运作理念方面已经有非常成熟经验可以直接采用的情况下,未来我国金融行业物流市场的发展,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永明,纪富镇我国金融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0,2:27-32.

[2]吕玉兰,物流企业业务扩展的新途径[EB/OL].万联网资讯中心,2011-11-17.

[3]戴国强.金融票据的风险防范[EB/OL].新浪财经,2005-12-15.

[4]樊强,陈大为,习俊通.高精度激光点扫描三维测量系统及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2):64-68.

[5]Wolfgang Freude,Laser puts record data rate through fibre[J].Nature Photonics,2011,5:9-10.

[6]易丽.丹麦贴牌银行落户中国[J].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3-02.

第4篇

关键词:钢贸企业;物流金融;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070—02

一、钢贸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钢铁贸易行业在整个供应链上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钢铁贸易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行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且全国60%的钢材销量是通过钢铁贸易企业来完成的,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钢铁贸易行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之本,也是钢铁贸易企业日常经营和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国内目前具有大约20万家以上的钢铁贸易企业,而且其中95%以上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在买方市场的情形下,钢铁贸易企业对钢厂的供货往往需要全额付款,这就为钢铁贸易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挑战,可见其在上游资金链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在卖方市场的情形下,钢铁贸易企业又需要对客户垫付资金,从而造成钢铁贸易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的资本流动中处于劣势地位,议价能力极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国家政策中又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

可见,钢铁贸易企业融资难度大是众所周知的,而且钢铁贸易企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不能用于担保并借入信贷资金,如果通过某种模式或者某种经营方式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源进行信贷担保,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钢铁贸易企业摆脱贷款难的困境。

二、钢贸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分析。钢贸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外部优势条件分析如下:(1)政策环境优势条件,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文件,该文件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大对物流产业的金融支持。2009—2012年,中国迎来了物流行业政策的密集期,这些政策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性作用,营造了良好的金融业和物流业外部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金融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为钢铁贸易行业发展物流金融提供了相应的正常支持。(2)制度环境优势条件,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是一种资产支持型的授信业务,所涉及的是执行担保功能的货物或者其他动产,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编制了《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科学地提出了中国对动产担保交易法的衡量标准,并将中国现存相关的担保交易制度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需要具备开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条件,只有转化自身劣势,提高融资能力,并建立科学的资金运营体系,提高还贷能力,保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才能顺利开展物流金融,并保证资金链的顺利运行。因此,内部优势条件如下:(1)经营规模优势,钢铁贸易企业的仓库、库存、物流设施、销售网络、从业人数、客户结构、资金流量等一切可以反应其经营规模的指标,都将是银行信贷调查的基础,尤其是钢铁贸易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是反应企业经营规模的最直观的数量指标。(2)经营模式和产品优势,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模式,即业务、现货业务、直供业务、期货业务的结构和比例,是出资单位尤其是银行必须要考察的条件,具有此方面优势条件的钢铁贸易企业,必然有着良好的资质和有限的销售业绩。而钢材产品种类繁多,钢铁贸易企业只有经营富有竞争力的钢材产品,才能得到授信单位的认可。(3)财务管理优势,目前钢铁贸易行业具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企业,是能够开展物流金融的,它们不仅具备专业的财务处理能力,而且其资产负债、销售盈利等财务数据记录等原始资料能够经得起授信单位的核查。

2.劣势条件分析。(1)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外部局限因素。首先,当前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和物流及金融机构缺乏合作意识。钢铁贸易企业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建设,没有意识到物流业和金融机构对钢铁贸易行业的强大的影响力。其次,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开展物流金融模式,无疑可以为钢铁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其他参与者和银行带来利益,但是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风险因素。而目前中国的相关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健全,比如《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最后,现行金融体制和法律也制约了物流金融模式的顺利开展,目前,中国的社会和法律体制都对金融行业实行专业经营,并执行了各种严格的监管制度。而非金融机构不能提供金融服务,也不能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即使某些物流公司代客收取贷款的服务项目,也是不允许的,只能边缘化操作。物流金融是解决钢铁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提升其产业链水平的有效途径。物流金融能够帮助钢铁贸易企业迅速融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销售、配送网络、仓库监管等一体化的融合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2)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内部局限因素。首先,钢铁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情况不稳定,国内宏观调控结构性调整、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国内相当一部分钢铁贸易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难。其次,钢铁贸易企业物流金融人才匮乏。由于物流金融是新型的融资模式,专业性强、技术性高,需要大量专门的管理和操作人才,而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大多是粗放型管理,缺乏大量中高级物流金融人才,再加上资金实力不足,才高精尖人才的聘用上没有竞争力,使得优秀人才大量流,这就严重制约了钢铁贸易企业物流金融的顺利开展。

第5篇

[关键词] 物流金融;风险;综述;发展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54

[中图分类号] F253;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26- 03

0 引 言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支持。但我国物流金融并不成熟,还存在着众多的风险,制约着它的发展。发展金融物流业务虽然能给金融物流提供商、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商却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物流金融的外部融资行为将受到法律、政策的限制和影响,也给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增加了诸多不_定性。同时,我国的物流产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1 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风险有行业系统风险、运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担保物风险,见图1。

1.1 行业系统风险

物流金融行业系统风险的专题研究文献较少,个别文献在研究物流金融业务整体风险影响因素时会有所涉及,如陈祥锋(2005)、冯静生(2009)等,也有文献直接构建包括外部风险因素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与模型来分析整体风险。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观点,行业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1.2 物流金融的运作风险

在物流金融风险中,运作风险导致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已经呈现出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趋势。金融实务界和监管机构非常关注运作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组织框架的探索与构建。

于洋(2003)认为,操作风险包括仓储企业或者银行内部操作失误的风险以及仓储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衔接操作失误的风险。陈祥锋(2005)则认为解析运作风险应首先需要揭示各阶段资金缺口或风险发生的可能点,然后再在风险多发点上采取相应措施,特别地“付现”至“销售”阶段,最易招致风险的发生,此时大量货币现金转变成动产形式存在,资金缺口为最大。物流金融依赖于供应链,供应链衔接将受到诸如文化观念、监督管控、交通状况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管理不善(如效率低下、违约风险等)都会给整个物流金融的运行带来风险。随着物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物流金融的运作风险已逐渐贯穿于整个业务的全过程。物流金融研究应当从担保物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作用、风险控制指标、风险预警及违约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李毅学(2011)在后续的研究中,把操作风险总结为合规风险、模式风险、流程风险、具体操作风险四个方面,其描述较为详尽。

1.3 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

物流金融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务表现形式之一,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信用风险隐患。对于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学者建立了众多模型进行研究。关于信用风险评价方面,学者们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和博弈论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价模型,据此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信用实施评价管理。唐少麟(2006)则用纳什均衡矩阵模型概括了物流供应链中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方(多为中小型企业)和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关于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应对措施方面,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应建立共同的提出防范措施,适当规范的授信和物流融资商品市场选择及其统计分析,培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健全制度,强化对质押货物的控制,进而构建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1.4 物流金融的担保物风险

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它关注的不仅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盈利能力等基本财务报表层面的东西,还在于抵押担保物所承载的各类信息,如:规格、型号、价值、价格波动走势、市场供求情况、交易双方实力等各个因素。物流公司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成为连接金融机构和融资方两者的桥梁和纽带,物流公司如何控制好它的担保物对物流金融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胡剑(2009)认为,担保物风险应当从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风险、质押物监管风险、质押物产品市场风险和质押物变现风险这几个方面分类归纳。张忠辉(2011)则进一步细化了担保物风险,并把担保物风险具体分解为:担保物自身的风险(包括质押货物选择、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稳定性、质押货物是否投保、质押物合法性和所有权归属等)、仓单质押技术风险、仓单风险(仓单的灭失或造假)等。吴春平(2016)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提出了“三个确保”:确保货物质押率、货物存放地合法合理有效;确保仓单内容的真实性和唯一性;确保货物的保值率以及它的真实存在。

2 物流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化发展

物流行业的简单运输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物流公司或者下设的子机构会演变为专注于某个产业的形式以求增加其竞争力。比如天猫超市会为普通商品和生鲜产品,配备有不同物流运输系统。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呈现专业化细分。同时,物流公司对某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能够使得物流公司更了解其货物信息,从而减少物流方和银行方跟抵押物有关的风险。

2.2 大型物流公司承担“物流银行”功能

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该规划积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进一步加速自身发展,也表明了他们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相应市场秩序。我们可以预见,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阶段,并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其中,个别物流公司做大做强,资金力量更加雄厚,加以利用收现付现时间差,甚至可以直接担任某些中小企业的“物流银行”,使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串谋所造成的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3 大数据下的“一体化”物流金融模式

物流金融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管理不善,货物、仓单的电子化监控以及物流金融蓬勃发展所伴随的各类烦琐而又冗杂的数据等都急需物流大数据金融平台的搭建。现物流大数据已经有所发展,而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一体化”模式,一种强大的智能化互联网共享技术连接起物流金融参与各方以及货物仓单等各种相关信息,使得物流金融业务不仅得到流程上的简化,更能帮助其消减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风险。

2.4 物流金融将迎吸纳资本井喷期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国的物流金融行业正处在成长期,它的行业吸引力逐步呈现。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有关研究表明,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有近70 00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出台了诸如《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此外,我国将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物流金融行业将迎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金融、物流等企业也因此开始重视起物流金融行业,加大投融资力度,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占先机。

主要⒖嘉南

[1]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3):4-6.

[2]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9,7(11):51-52.

[3]代剑环,闫英,付林. 基于AHP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52-54.

[4]于洋,冯耕中.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J]. 管理评论, 2003,15(9):45-50.

[5]陈祥锋, 石代伦, 朱道立. 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 [J]. 科技导报,2005,23(9):30-33.

[6]孙颖. 浅析物流金融风险 [J].金融理论探索,2007(3):27-28.

[7]李毅学.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分析 [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35-39.

[8]潘永明,刘辉辉,朱茂东,等 基于BP-DS模型的银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研究[J].价值工程,2015(6).

[9]李政道,任晓聪.博弈论视角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信用管理[J].企业经济,2016(11):183-187.

[10]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 (2):99-102.

[11]所娜.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J]. 经济视角,2013(33):123-124.

[12]赵长明.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7):36-38.

[13]胡剑,李伟杰. 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 2009,28(7):65-68.

第6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SWOT分析;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活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创新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为商机。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推动现代城市金融创新,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在现代城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多年来,宁波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发展主旋律的当今,宁波市加快发展物流金融对促进宁波市物流业转型升级、强化金融服务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

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1.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内部优势

(1)宁波航运物流业实力雄厚。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形交汇处,是江海联运和国际远洋航线的紧密结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航运物流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截止2011年,宁波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港口货物吞吐量4.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 451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6位,宁波港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远洋干线港和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当前,宁波以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正在加速推进,将成为宁波航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宁波市有着良好的金融基础。宁波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多样化金融体系。目前,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8家,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77家,保险业金融机构45家。全市有各类金融网点2 367个,金融从业人员5.16万人。近年来,宁波市积极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沪甬金融合作、增强同城化效应。同时,宁波银行业围绕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将银行的业务系统与宁波“四方物流市场”平台对接,共建“网络物流银行”,重点打造四方物流“结算平台、融资平台”,积极推动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自身劣势分析

(1)宁波物流金融专业化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物流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的初级阶段,业务规模不大、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意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间缺少有效沟通平台,导致银行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金融产品设计缺乏个性。金融机构精心设计的物流金融产品,物流企业也不了解,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

(2)高素质的物流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既懂金融又精物流运营的人才参与。目前宁波市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的物流管理及金融知识教育,多数是从其他相似行业转入。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对物流金融也比较陌生。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较,宁波市在精通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量上差距很大,人才的缺乏势必将制约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

1.3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机会分析

(1)宁波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对新形势下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都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亚太国际门户的主要城市,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宁波将依托上海,全面加强金融合作,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区域金融市场,共同参与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领域的金融试验探索。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平台载体,全面强化沪甬在国际航运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提出将浙江省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将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一战略背景下,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宁波市对发展物流金融的政策支持。为支持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宁波市政府2010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航运物流金融发展促进宁波市现代航运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宁波物流金融业务,加大对航运、物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应收款、专用设备等资产支持的信贷业务,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完善航运、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支付结算和融资支持功能,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保险。该指导意见还提出六项政策和举措来完善航运、物流金融发展配套保障体系,政府还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加大对航运、物流金融的财税扶持力度。

1.4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威胁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宁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城市之一,经济结构中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因此易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蔓延等影响,宁波外贸进出口呈现增长乏力的态势。2012年上半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与外贸密切相关的航运物流业也大受影响,工商企业对物流需求和物流融资的需求将萎缩。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物流金融服务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的业务创新,必须迎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2)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加大。物流金融服务关系到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货主等多方利益,在具体运作中常伴随着资金、货物、单证等的流动,因而存在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尤其是近期国内经济增长趋缓、企业亏损面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大宗商品、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担保品的市场风险加大,进而增加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

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2.1 重点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

未来几年,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是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统一授信、融资担保等增值服务。当前,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扶持本地物流仓储企业做大做强,为标准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创造前提;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仓储企业的诚信水平,降低非标准仓单的提货风险。鼓励仓储企业依靠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仓储货物质押监管业务,并对现有第三方监管企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将动产质押监管业务延伸到中小企业。完善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及同业组织加强合作,发展物流企业联保、互保贷款业务,探索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或专项担保资金。

2.2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回避等金融服务。宁波块状经济发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具有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银行与供应链的关系内部化,实现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一般借助核心企业信用,通过掌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中产生的现金流,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稳定产业链各成员之间的生产、购销关系,帮助其建立战略性联盟;可以节约各节点企业的资金占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2.3 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在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对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首先,宁波市政府应尽快从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人手,完善物流金融业务的外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或提高现有法规执行力度来规范惩罚违约行为。其次,建立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有利于各方实现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便于银行和物流企业对业务的监管,便于客户对服务的跟踪,提高物流金融的整体效益。

2.4 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是宁波市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宁波市应积极整合在甬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资源,打造航运、物流金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可以在完善员工福利机制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从上海等地引进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宁波市的金融机构也要善于向已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行学习,通过派遣工作人员到其单位观摩学习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物流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露,李严锋. 物流金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陈雪松. 商品融资与物流监管实务[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第7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合利用多方力量、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改进措施,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绿色物流金融:金融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极大的推动。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产值南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7.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07%。物流业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组织部门的重要的链接纽带。物流业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物流标准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技术有待创新、专业人才缺失等。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意识水平提升,更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减少物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何更充分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等方面。本文主要就焦点之一的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绿色物流金融

金融机构(银行业)面向绿色物流运营,通过应用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为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融合的产物。

2.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 为绿色物流运营提供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方式或组织形式。我国现阶段普遍应用的是物流业主体模式、金融业主体模式、核心企业主体的供应链运营模式。

二、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实现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改进传统的物流金融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绿色物流运营模式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

1.运营模式创新后劲不足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是对传统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该模式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实际应用价值上对于物流金融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抵(质)押融资、物流财务、租赁服务、付款及保险服务方面均能关注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但由于金融组织自身、物流企业及外部经营环境等问题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建立及应用动力不足,发展创新无后劲支撑。更多的是在思想上创新而非实际创新与推广。

2.绿色物流金融参与者少

日前,在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上实践的大部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实力的优势为追求商业利润和树立组织形象会推出针对物流企业的金融产品,并在金融服务上注重绿色金融服务。而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多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这就造成供需双方参与者少。这对于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及绿色物流金融的实现都是不利的。

3.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短缺

现如今面向物流企业的专业绿色金融产品类别甚少,创新能力也不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如大型国有银行在多变的金融环境下自身的组织功能、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凋整与创新都略显吃力,更何况新型的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此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还要注重安全谨慎、运作风险及回报问题。因此,更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开发进度迟缓无力,进而导致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

三、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创新

1.整合利用多方力量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不能单靠政府或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包括政府、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社会及国外资本的参与。在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绿色物流金融利益主体联盟、建立适应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形成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尤其是政府要加强发挥产业方向引导并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与鼓励多方力量联合。

2.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

实施绿色物流金融的金融组织机构应扩大其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使银行业通过向物流产业链内的经销商进行融资,间接盘活整个资金供应链从而实现产业链成员共赢。加强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发绿色物流金融及融通仓模式。可针对不同实力的物流企业开发专业的绿色仓单质押、绿色保兑仓、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

3.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

第8篇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早在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物资银行的概念也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此后,随着物流学的兴起,相应的研究开始增多。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2002年,学者孙宁;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2004年,学者邵辉等对此都进行了研究。该业务与物流业发生紧密联系只是近几年的事。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融通仓”的研究。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至此,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基本确立,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了一系列的运作模式。在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学者做出探索。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但因其相对于“物流金融”在表达上不够准确,续用者不多。物流金融领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与普及。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从2004年底至今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中储与华夏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公司、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银行的合作等等。物流银行业务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可以看出“物流银行”是“物资银行”业务的升华,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物流金融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物流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罗齐和朱道立在2002年提出。朱道立等人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他们认为,因为融通仓所涉及的对象数量众多,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等三种。他们设想的融资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环境与规模类型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基本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运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程序,实现对仓中动态的物资的计价,使它们可以与资本实现转化。资本、物流、仓储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流动资产的三个代表性的形态,它们覆盖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全部流程。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注重基于银行服务的讨论,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结算职能,但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讨论。

物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物流银行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地运用动产质押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广发银行在国内物流银行业务的开拓上走出了第一步。广发行对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内部的调剂,分散了风险。“物流银行”与前面的“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保持了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努力寻求在扩大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发展

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刘高勇(2004)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他论证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可能,其中信息充当物流和金融整合的媒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徐莉、罗茜、熊侃霞(2005)介绍了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并就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设想。王颖琦(2005)介绍了物流保险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唐少艺(2005)以UPS和和广东发展银行为案例,描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准备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针对市场现有状况合理运作的建议。邹小(2005)在《管理塑料价格风险的利器: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而建立的中远期仓单市场,是全新的流通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业界规避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的需求。该书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仓单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阐述仓单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形成、现状、功能作用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入手,对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交易者、交易行为、交易目的等进行论述,对市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制度作了详细的解说,研究了衍生品交易和物流服务如何结合并产生效益和控制风险。唐少麟、乔婷婷(2006)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控制。

现实世界里,“资金”、“原材料”、“库存”这三种资产形态经常相互转换,而转换过程通常很难受到全程不间断地跟踪,特别是“物流”的过程在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是很难被考察的。因而传统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在研究企业运作时通常取其“现金”或“库存”的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动态的转换。“物流金融”的长处就是能解决运动中或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资产利用的问题。它好比社会科学中的“微积分”,使商业领域中的变量可以计量。

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物流金融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明确了融资、结算、风险控制等主要职能,总结出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和反向担保等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收到成效。UPS的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中储股份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广发银行的“物流银行”、TCL应用融通仓思想开拓手机市场等案例对理论做出很好的印证。

第9篇

关 键 词:物流金融;风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3-0027-02

一、物流金融发展现状简述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现今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供应商、采购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多方盈利的利润增长点。物流金融整合了物资流、资金流和多方信息流,实现了全程供应链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近年来备受关注。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只有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客户群并且资信良好的物流公司有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但还不能完全称其为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把它们叫做物流银行业务。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首先,物流金融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物流企业是主体,而物流银行则是物流产业资本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金融机构是主体,物流银行是一种过渡形式;再者,物流金融实现了物流运输与融通资金的同步进行,而物流银行则是在物流运输结束之后才可以申请融资,在中间步骤中物流金融当然比物流银行更进一步,更加快捷高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因为国内的物流公司还没有能力也不允许像国外那样让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资本公司,自行解决融资问题。从我国目前来看,物流公司业务自主性不强,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高。

美国的UPS(Supply Chain Solutions)是物流金融发展最完善的企业之一,物流金融业已经成为它最大的利润来源。UPS由四部分组成:UPS包裹公司、UPS物流公司、UPS资本公司、UPS零售,真正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业务包括物流财务、租赁服务、环球贸易融资、付款解决方案和保险服务。其中也有我国现行的一些业务,如垫资服务和货到付款服务等。其最大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资本公司,可以自主借贷。UPS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但这家物流金融机构在我国法律的约束下还只是进行一些咨询业务,真正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进与开展。

UPS依靠物流金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形成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声誉甚佳。广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把目光投向了物流金融这一盈利亮点,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内地物流业务的80%是工商企业物流,综合经营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仅占2%,可见我国物流业务的发展还存在巨大的空间。再看一组宏观数据,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受调查的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总额为1694亿元。其中,配送业务、业务、信息及相关服务业务、流通加工业务等现代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9.8%、52.8%、50.8%和36.1%,明显高于运输收入、仓储收入的增长幅度,说明我国已经开始进入物流金融的探索期。

广东发展银行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先行者,80%以上的客户为中小企业,70%以上的贷款投向这些企业。广发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带来存款近20亿元。除了广发行,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物流金融产品,包括信贷业务、结算类及中间业务和现金管理类业务;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融资服务逐步从“单一融资”向“全流程融资”转变;四大国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都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已经辐射到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和运销各个环节。企业方面,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是国内质押监管业务规模最大的公司,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主要利用其遍布全国的仓储网络,为近500家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监管服务,质押融资规模累计达150亿元。现在中储与中信、华夏、建设银行均签订了合约以谋求共赢发展;另外北京宅急送公司在2001年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已经为6家客户提供融资监管服务,同6家银行有过友好的合作,为客户贷款融资规模达8亿元左右;百利威也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先行者之一,它和中信银行合作。

虽然国内进行物流银行业务的企业和银行已不在少数,但这种业务仍仅限于规模较大的物流运输总公司和银行的合作,至今天津的许多物流企业都还没有进行此项业务。据调查,物流银行业务只是在公司内介绍和认识,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这与我们下面谈到的风险是分不开的。

二、物流金融风险

(一)业务风险

1.垫资模式风险。在此种模式下(见图1),银行在④步时先预付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资金,待⑤步之后而银行将收回垫款后的剩余款项交付供货商。该模式对银行的风险,主要是垫资的利率、汇率风险和采购方违约风险。

2.结算服务中介模式风险。该模式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代收货款。这种物流金融模式可以帮助甲乙双方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也是物流公司扩大客户群的有效形式。此方式也应用于交易对象规模较小或新贸易对象之间的贸易,应用物流公司的资信规避企业的违约风险。此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是收付款中介,金融风险小,主要承担信誉风险,结算双方一旦有一方违约都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无形资产”的损失。

3.融资业务模式风险。(1)仓单质押,它是由借款企业将动产抵押给提供融通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由它向银行进行仓单质押,银行审核单据后给借款企业一定的信用额度,其业务流程见图2。(2)保兑仓,其业务流程见图3。与前者的区别是仓单质押模式是质押单据引发融资,而保兑仓是担保融资。此模式的风险:第一,质押物风险,包括质押物保管过程中的变质、损毁等保管风险和质押物变现风险。第二,担保风险。这是第二种模式下②、③步骤可能产生的。风险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销商可能形成联合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二是担保合同责任风险。

4.统一授信模式风险。此模式见图4,在物流公司提供担保的前提下银行将授信权交由物流公司,借款企业只需向物流公司提供质押即可获得贷款,而不必和银行交涉。此模式银行的授信风险较大,无论作为中介的物流公司违约,还是借款企业违约都可能使银行受到损失。物流公司是此业务模式的核心,如果借款企业有违约风险,那么它将承受最大的损失。

5.共性风险。(1)链接风险。银行、物流公司、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衔接受到企业文化、人员监管、运输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一方的低效或管理不当甚至违约都会给供应链的运行带来风险。运输也是风险之一,物流业务中运输是重要的一环,运输途中可能产生意外风险以及由于运输人员不负责任延误运输或货物损失,比如天气灾害、货物变质等。(2)委托风险。供应链的完成涉及多方利益,这也就容易产生此类风险。每一方都可能因为一己之利而在业务流程中造成其他方的损失。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供销商是共同利益的联合体,在全程供应链中有担保关系,有信贷关系,有买卖关系,每一个关系都涉及至少两方,这就引发委托风险的发生。

(二)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这就会使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可能形成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且法律风险也可能引发其他风险的发生。

(三)宏观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因素是影响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如汇率和利率因素以及国际物流整体需求因素等,物流业务的国际结算必然要牵涉到这类因素。另外还有我国物流业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虽然发展迅速、业务剧增,但是成本高,资质差等,都是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

三、加强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国物流金融业还处在发展中,且有巨大潜力,但是在业务量激增的同时也暴露了风险所在,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实体的风险都成为限制物流金融发展以及影响物流金融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风险管理将是推动物流金融正规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1.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金融业务。需要在逐步的摸索中建立物流金融的法律,并完善物流金融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如担保法。在法律约束的同时应该建立由中央银行和物流管理委员会牵头的宏观管理机构,对业务实行规范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惩罚程序和措施。

2.设计更加丰富的物流金融产品。现在我国进行的物流金融业务大多是仓单质押业务和保兑仓业务,应该适当创新业务,寻求利润增长点。比如,可以把保证金率、抵押率、期限和信用评级相结合,针对不同期限、不同产品和不同公司信用设计多种产品;可以和银行进一步合作拓宽业务对象,只要是有能力的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参与进来。

3.金融投资的创新。在供应链运行之中会产生一定的资金沉淀期,在资金沉淀期如何利用资金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其中的风险更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现在的操作都是将这笔款项贷给资信客户,还可以由银行设计一些信用衍生工具,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润。

4.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评级体系和信息系统。首先,银行和物流公司应该建立统一并且规范的信息系统,将客户资料、信用情况、产品信息等一系列信息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联网操作。其次,在信息体系之上建立风险评级体系,针对指标和数据以及专业部门的实地考察、业务监管进行信用评级,并且事后备案,以减少风险。

5.适时成立物流金融公司或者物流企业的资本部门,专门从事物流金融业务。因为我国现在的物流金融必须是靠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合作进行,依靠优势互补来进行操作,但这仍然会因为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或种种风险存在诸多弊端。再者,我国现阶段的银行间业务以及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仍然有衔接的诸多不便和漏洞。如果建立物流金融公司将二者合二为一,那么风险必将大大减少,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使物流金融业务更加专业化,也给监管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文胜,何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UPS的物流金融模式[J].物流技术,2006(6).

[2]邓金娥,周荛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05(7).

[3]杜红权.我国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金融,2005(6).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2;F832.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07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15-0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物流金融业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一、企业物流金融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二)国内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进行物流融资业务的主要有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专业担保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金融机构是资金的提供者,主要是由提供资金等间接融资渠道及结算等其他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和提供直接融资渠道的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包括物流公司、市场公司),一方面提供货物运输或仓储服务,对在物流环节中的“物”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基于对客户和货物的了解,也在物流融资中充当融资担保人或承诺附条件购买货物,实际上分担了融资风险。专业担保公司(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为信誉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外部信用增级,使其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企业(包括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这些经营主体可以是物流融资的需求方,也可以通过承诺附条件购货、指定发货或充当融资担保人等方式在物流融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他机构是一些大宗货物交易平台网站(如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市场、金银岛交易网等),网上交易平台也积极参与该领域业务的开拓,它们在客户来源、“物”的价格监控、质物处置渠道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此外,包括拍卖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典当行、公证机构等一些机构均在物流金融的某些环节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企业物流金融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整个物流金融市场和对各参与者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业银行

第一,多家商业银行看好物流金融市场,并以物流融资为重点加大力度开拓或继续延伸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市场影响。第二,现正在推出各种“物流银行”的产品,如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光大银行的金色链等等,并将上述产品作为一种特色产品逐步在全行范围内推广。第三,各家商业银行参与的程度和已占有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大,综合来看股份制银行的积极性、灵活度、参与程度最高,国有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最低。市场份额与之同向发展。第四,商业银行大多选择了与物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将监管货物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第五,银行充分发挥了营业网点的优势,将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有机结合。第六,通过几年的实践,物流金融业务使得银行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利润收益可观,同时坏账率也控制在银行认可的范围内。

(二)物流公司

以中储、中外运、中远等为代表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涉足物流金融领域;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获得银行认可的程度较低,部分物流企业计划发挥各自优势结成物流企业联盟与银行进行合作;物流金融业务更多利用了物流公司的仓储优势和运输及物流管理等业务优势;作为发展物流融资业务的主要合作者和配套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集成的创新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展物流金融使得物流企业扩大了企业规模,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三)核心企业

多为供应链中绝对强势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公关的难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钢厂、煤厂等资源型行业,或如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核心企业的加入,增强了融资企业的信用,使其更易获得银行贷款;反之,融资企业获得贷款后,向核心企业交纳更多的预付款,变相增加了核心企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核心企业希望扩大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核心企业也为融资企业额外承担了监管货物或回购等责任,使得上下游在谈判中始终存在利益的博弈。核心企业只对合作期限长、信用记录良好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并通常有一套控制风险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尝试,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规模,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四)担保公司

国内多家担保公司都在尝试开展库存/仓单/货权质押担保等物流金融业务,尤其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现代物流业发达的地区;与银行相比较,由于实力差距较大,尚未形成担保机构的特色产品;银行和物流公司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为了避免和银行正面竞争,除银行认可的行业外,向其他行业渗透;反担保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更为灵活;担保对风险防范和处置手段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

物流金融的长远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基础上的,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有利倾斜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而且还需要在培养从事物流金融方面的精英和人才上下功夫,要开拓创新,不断拓展市场空间,逐步强化金融服务于物流工作的内容,同时在物流工作领域更是有创新金融的理念。

(一)必须将创新的金融与物流发展成集成式服务

物流金融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将金融的元素纳入其中,使客户享受到了金融与物流的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这种理念已逐步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供一种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系列的集成式服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物流与金融的双向发展。

(二)必须将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合作

物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为达到这种有机的长期的合作,物流企业务必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以赢得金融机构的最大支持。金融机构要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这样长此以往,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就会向有益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物流金融越来越高效可信,逐步提升银行合作的层次(上升到分行级别),与银行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扩宽双方合作空间和业务范围。

(三)必须用保险的理念分担物流金融的风险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逐渐拓展,传统运输仓储的范畴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社会对物流业的需求,从而向集运、存货管理、分拨服务、加贴商标、订单实现、属地交货、分类包装等多领域发展。各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任何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大损失,因此迫切需要配套的保险服务予以支持,以分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四)必须有效拓展各方面业务的发展合作

加强行业发展合作,按照集中优势、由简入难、纵深推进的原则,先从比较熟悉的大宗产品入手,并同时对汽车物流、机电设备物流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地域开发,遵照重点推进、逐步完善和扩展的原则,以几个大中型城市为辐射点扩展开发区域。强化企业模式应用,以基础模式为核心,逐渐推广物流公司模式、核心企业模式,直至综合模式,并逐步探讨创新应用。重视产品开发,以发挥功能集成优势、增加担保现金流入、降低业务开发成本、突出资源整合特长为原则,推广担保保证金制度,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中长期担保产品,加强担保与其他功能的协同效应。培养加强担保后的管理及处置能力,借鉴投资银行业务,扩宽担保下或有资产的处置渠道。

参考文献:

[1] 张原彰.供应链观点――商、物、金、资讯、人力流的整合应用以及创新商业模式[J].2007,(01).

[2] 熊元俊.银行营销实战兵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德】JoachimGoldberg&RudigerVonNitzsch.行为金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美】玛丽安・伯克・伍德.营销计划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庄春光.供应链融资另辟蹊径还是新瓶旧酒[J].当代金融家,2007,(04).

[6] 刘璇、凌建平、李严锋.我国金融物流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07,(01).

第11篇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行业的供应链中,将金融工具运用到这个业务活动当中,这样就可以更有效的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对资金在供应链中的运作可以更好的进行组织和调节,从而实现资金价值增值的一系列业务经营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金融公司与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运作的时候,像所服务的对象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贷款、租赁、保险等。

二、现代物流与金融的关系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金融行业也同样需要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可以说物流是一种基础,资金是一种形式,它们之间是需要互补的,只有做到相互促进发展才能形成一个物流金融生态圈。物流和金融这两个行业的融合,形成了是一种新型的业务领域,它们的协同发展既是现在的一种趋势也是共同盈利的一种选择。

从物流行业的角度来说,物流金融可以有效的推动资金在这个供应链中的使用效率,这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物流企业需要和银行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银行对客户抵押贷款的物品进行管理,同时增设一些配套的功能,这样它的附加值就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说,物理金融的出现为这个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也成为拓展新型服务领域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物流公司在日常运营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资金在供应链中运作,与其有合作关系的银行可以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所提供的理财服务中,这些做法都是金融行业不可小觑的经济利润来源。

三、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盈利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物流金融合作关系

物流公司需要和金融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物流公司需要他们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在建立合作关系时一定要以长期互信为基础,这样才能得到他们最大的资金支持。首先可以对物流业开展统一授信,就是将银行的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然后物流公司可依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质押贷款和最后的结算。但是物流公司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向银行做好担保工作,然后就可以将银行所提供的信贷额度与其他公司灵活的办理业务,在办理业务的过程当中银行是不会参与的。这种模式减少了传统贷款中一些复杂的步骤,从而提高了办理业务的效率,可以让企业更加容易的融到资金。在运行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与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二)增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物流行业的发展正在趋于全球化,所以要尽快地建立起物流金融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金融保险市场已经完全的开放,这将非常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促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现代的物流行业需要建立起自己供应链服务,同样需要金融机构可以快速的融合到其新的经营模式中去,就可以更方便的向物流企业给予资金的服务。

然而,近些年金融行业各方面的不断改革也让物流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现代化金融结算方式让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更加的通畅方便,并且去除了一些繁琐的步骤,使资金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国际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下,金融行业中的服务与技术正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而我们也正在学习国外一些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将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因为这才更有利于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金融协同发展要给予相互的支持,物流业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不仅仅只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各种先进的金融结算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辅佐。

(三)加强物流保险,化解物流金融风险

现代物流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货物储存和运输,而是一种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产品后加工、营销策划、组织等一体的多技术、多领域、多环节、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为了将这些风险降到最低,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运用配套的风险管理技术、保险技术化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还蕴藏着许多的市场,例如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保险行业,因为物流公司中大量的货物都需要买保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需要借助保险服务轻装上阵,增强物流产品国际化竞争优势,以保障物流业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四)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监控物流运行的全程

金融机构必须对物流的运行过程做充分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这个市场的动向、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措施。一个良好高效的金融市场应该是成本低廉、资金透明度高、管理模式完善、运行平稳的市场。要实现资金的高效运作,首先一点就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因此,银行必须加大对金融资金运作的监管,防范企业风险,监督企业加强内部核算,科学而合理组织资金资源的分配与使用。

第12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是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供应链物流和金融涉及了许多的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类型,它的服务运作模式相当的复杂,而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将供应链的和成性、合作性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三者融合到了一起,从而为了良好的运行提供了很好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3-02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慢慢发展着,然而在发展的脚步声中存在着一些困惑企业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研发的热销产品突然在库房中积压、单位内部资金出现冻结、银行贷款不及时等等.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扩大自己服务范围时,往往只重视物流服务里面的决策而忽视了金融在本行业的决策,也忽略了金融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只重视了生产东西在质量上的提高而忽视了金融业对融资产质量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到了各个生产型企业的良性发展,也在影响着国内各大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打击了物流行业的积极服务性.因此,为了能很好的讨论出加快物流行业物品更好的进行市场流通,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率,减少物流行业之间的费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服务营运模式显得极其重要.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的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的异常突飞猛进,瞬间成为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新闻.

1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理念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指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整体运作的一个过程中,物流公司、货主方、金融单位等上下游通过一起合作完成有效的组织对资金和物流进行的一种协调,为物流单位需要资金提供一定的质押和监督管理、质押进行融资、核算、保险业等将金融业和物流的服务,其中包括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贷款、租售、抵押、保险、存储环境、单据管理、固定资产的评估等等.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强调的是将一种集成化和协同服务里的风险共同承担的一种供应链式的管理理念,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都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该系统通过面向资金流向、物流和信息流三者之间合作一起运作,提供物流和金融两者的服务,满足货物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需要,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外部贸易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减少企业内部出现资金挪作他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与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规章制度,包含面向资金流动的物流融资、物流核算、面向物流的资产抵押、固定资产评估,以及面向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管理系统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中西方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整个资源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资金流动、物流和信息流动性的传播,提高了物流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大大增加,有利于实现银行金融业服务发展的创新、各大物流行业公司内部物流服务进行创新以及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化管理,从而实现三方互赢.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脚步而出现的第三方物流单位并且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物流行业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致力于金融行业的业务,当时物流行业一年的贷款额度仅为3000万元,到20世界中期,物流行业的贷款额度上升为137亿元,平均年增长度达到200%-300%.一些研究物流行业专家指出,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物流行业和金融业的论述、运作模式、融资通仓等方面.研究家首次提出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一起融通服务的概念与运作方法,有些研究家就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出融通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的京城化协同服务模式,面对这些研究家的深刻研究和讨论,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管理理念是适应了21世纪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进行创新提供了新的保障、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面向资金方面、物流和信息化之间三者的合作,在一定基础上提供金融行业的服务,满足与货主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一种需要,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货和物品之间的周转,减少企业出现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出现.在这个服务中心,货主单位主要是指一些需要进行融资的各种各样的供给、生产和自销的单位,这些就是这个服务行业中资金链的需要方,金融机构则指的是能够进行对各种单位提供资金的机构,比如银行、担保公司以及抵押公司之类的,这些就是资金的提供方,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则是指提供本单位的一种抵押物即不动产或者是在仓库中物流服务的单据以及相关部门或者是拍卖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服务方式的中间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既然是中间部门,那么该企业必须实习雄厚,再通过担保和抵押管理或者承诺收购等方式对货主单位出现的融资担保不顺利进行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单位的物流服务,为单位带来了新的货源,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同时也帮助了金融行业提供物流服务和资产之间的管理服务.这样,物流公司即带动了与货主单位之间建立的良好的互信互赢的合作伙伴,拥有了固定的仓储服务来源,又与金融行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给评估价值企业提供了和质押监督部门等中间服务,通过三方面的协同服务合作,增加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增值,也让三方企业达到了互赢.

2 在资金方面的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中与资金方面相关的业务,主要包括物流行业的抵押融资、物流双方结算、物流保险等.在这些方式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为货主单位提供了资金的融资、核算以及保险等服务,三个单位进行共享集成的一种信息化服务,在应对资金方面的流动环节中,通过合作,实现自身效益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在存货的抵押融资中进行协作管理是指企业在自己的经营范围里生产累计的库存商品提供抵押而取得金融行业的贷款支持.一般是由金融行业派出固定的、有一定资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间单位,根据该企业经营范围的需要对抵押的库存物品进行监督管理,从中协调该库存物品的市场流动性和资金融资的流畅性等等.存货抵押融资主要适用于能保证正常生产需求的的库存商品数量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流动性很大而且资金回收率极强的单位.存货抵押融资协同运作的过程是指货主单位用本单位所有的库存商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抵押申请,物流企业主要负责对抵押物品进行质量是上的验收,市场价值评估记忆监督管理,根据这些调查向金融行业提供出该单位的贷款抵押证明文件,金融行业在收到文件和物流行业出具的货物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后,按照规章制度对货主企业收取一定的抵押库存商品费用,该抵押物品具有资产的抵押特性,在抵押期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正常销售.第三方物流作为货主企业贷款的中间方,必须确保货主单位账号的正确性,以便金融行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到账时间.货主单位利用货物的销售所得款对金融行业进行还款,物流企业在此承担相应担保人责任,如果货主单位无法偿还贷款或者无力偿还,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整个供应链库存商品抵押过程中,货主单位即获得了金融行业对其的融资,提高了本单位的资金的流动性,减少和避免出现单位内部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物流企业也带来了许多增值服务,提高了本行业的利润,金融行业在放款融资中获取了一定的利率,实现了供应链里共同赢利的理念.

3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中,物流业在抵押物的选择和验收上对货物进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规章管理制度.为了避免风险,物流行业在对抵押物的种类上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限制,要选择出市场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存储环境简单、变现能力大、不容易变质、规格准确明了、方便计量的物品,例如黑金属、米面油、布匹、棉花等.物流企业在收到抵押货物时必须派专门人员对该物品进行严格的验收,面对合格没有异议的抵押物,物流企业和货主单位共同协商出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报告发案以及费用等等.之后开设专门的仓库进行对抵押物的保管,货主对该仓库进行背书交给金融行业并提出贷款申请、金融行业申请成功后,签署一份贷款合同与仓库合同,按照抵押物品的价值做出一定的比例放款给货主单位在本金融行业所开设的监督管理账号.

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合作执行抵押保证书后,对抵押的货物的保管附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如果货物在抵押的过程中出现丢失或者损坏都有物流企业进行赔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接受了金融行业的委托,对货主单位抵押物在抵押期间进行供应链全程的一种严格监督管理和控制,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对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并且在抵押物变卖时寻找客户源,进行代收货款和运输货物的服务等.

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中,货主单位、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三者之间应该积极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从而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供应链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三者的相互合作下,搭建一个舍用于三者的互联网体系,该体系包括抵押物实时动态查询、抵押物的库存数量报表、物流配送范围汇总、仓库单据的处理、物流行业服务费用的结算等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个互联网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该系统的中心位置,为金融行业和货主单位提供更全面方便的物流服务和的信息传达,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该系统里面强大的数据库,为三方合作企业单位都提供了数据上的帮助,让各单位在有效的时间里实现双方互赢的合作方式.

4 结束语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形成,是从供应链的集成化和协同化与风险共同承担的管理理念出发,为资金需要的货主单位、物流企业、金融行业等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物流扩展服务.通过这三方面的合作,金融行业可以吸收资金,提高授信规模和范围,物流企业增加业务量,扩大物流规模和服务,货主单位通过融资解决了单位资金链短缺而出现的一系列状况,提高规模扩大经营,增强单位实力,创造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实现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协同创新管理的合作与管理,带动三方互惠互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闵嘉宁.加速物流金融业务过程的信息共享协同服务[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13(1).

(2)彭白颖.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物流金融与物流业协同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何卫萍.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段晓鹏.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模式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第13篇

关键词 物流 物流金融 业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65

Abstract Logistics finance is an innovative logistics service product,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it will be logistics servic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but als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 credi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logistics financ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gistics finance and its business model.

Key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financial; business model

1 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物流金融是运用相关金融工具,面向物流行业构建的一种新型运营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物流企业通过与相关金融机构展开合作,高效调节物流活动过程中的资金流与信息流,最终通过多方协同,达到缓解物流企业融资困境与活跃金融市场的目的。

在国外,针对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涉及了物流金融的发展演变、运作模式等方面,并且分别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等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该项业务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最早的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成果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Albert,Dunham对物流金融在融资模式,经济环境、法律支持、运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随后,不断地有学者对物流金融这一领域进行探索,60年代至90年代,Eisenstadt(1966)对存货质押贷款业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归纳总结。①Barnett(1977)研究了当时该业务的运营状况及以后发展趋势。②Robinson(1981)梳理了物流金融发展史,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阐释了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脉络。Samuel(1998)对当时的物流金融发展状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Solomon时期,已经开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物流融资业务中,并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与阐述。21世纪初,Guerrisi(2001)、Fenmore(2004)、Dan(2004)等研究了供应链金融中的订单融资业务,供应链中资金管理方式的滞后性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性,并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利用改进的金融工具和解决方案等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金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针对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淮(1987)针对物资银行进行了可行性研究。③张平祥、韩旭杰(1997)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问题进行了的研究。④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学者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了更深度的挖掘和拓展,朱道立和罗齐(2002)首次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这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一项创新型研究成果,该运作模式以中小型融资企业的动产和商品仓储为基础,结合第三物流企业,将仓储、配送、传统商业、电子商务等方面与企业信用进行整合再造,致力于创建一个集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物流金融平台。⑤这一模式相对于以前的物流金融模式涵盖范围更广,其功能也更为先进。

2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梳理

物流金融业务是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有效合作后的产物,对于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早在1987年,陈淮提出了“物资银行”的概念,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解决当时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任文超(1998)则以物资银行为出发点,阐释了如何通过物资银行去解决企业的三角债;⑥王志通过研究,继续丰富了“物资银行”的内涵,他们指出在企业现金流紧张,急需要资金周转,但同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固定资产或第三方作为担保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仓储企业,与其签订相关协议,将公司所拥有的流动资产进行动产抵押,并据此获取银行的贷款,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根据质押物的不同,提出了“权利”、“流通货物”两种不同的质押模式。

1992年,在对“物资银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中储公司开始为相关企业提供“仓单质押”服务,仓单质押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的质押物进行验收,并将其储存在自有仓库中后,向融资企业提供相应的仓单证明。该仓单是融资企业申请贷款的有效凭证,融机构收到融资企业出示的仓单后对质押物进行有效评估,继而向融资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

朱道立(2002)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深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融通仓是一种全新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它分为三个部分,“融”是代表相关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通”即流通,“仓”代表的是物流企业。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调配、协同运作,构成融通仓模式。相对于仓单质押模式而言,融通仓模式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质押成本;第二、能对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信用情况优秀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服务;第三、通过第三方企业的担保,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风险。

随着针对物流金融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到中小企业。物流银行业务应运而生。2003年,杨晓依通过“民营100”,在广发银行推出物流银行业务。同时,冯耕中(2007)探讨了国内的物流银行业务,并对物流金融业务的管理和未来发展做了相关阐述。物理银行模式的开展,是通过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联通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的。并以此为基础,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银行综合服务。相较于其他的模式而言,物流银行模式以成熟的物流企业为核心,这也决定了该模式专业化、规范化的特征。

除此之外,唐少艺认为可以从物流金融的三种运作流程将其划分为垫付货款、仓单质押与保兑仓模式三种;⑦李蓓(2006)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区分物流金融模式,她认为物流金融包括出口模式与进口模式,其中,出口模式又可以细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与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两种;进口模式则包含现货抵押、信用证合作模式。⑧巫钢(2007)从期货交割的视角将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划分为卖方客户授信与买方客户授信两种。同时,他针对期货市场的特征,提供了物流金融I务与期货交易协同的思路,这样在推进期货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敞口。⑨王开勇,王丰,龙运军(2007)在详细探讨了物流金融业务适用于物流企业的基础上,根据3PL的综合实力差异,为其匹配了相应的运作模式,同时他们提出了融资租赁、保险等新型业务模式;⑩罗跃龙,陈泰光(2012)提出了“融e仓”这一物流金融模式有效运用了专业交易市场的电子服务平台(e平台),e平台运营商将银行与物流企业通过在线对接的战略担保联盟,实现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共享,这一模式将物流企业和银行各自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地调度和整合,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商流、物流等全程管理的动产质押融资服务模式;Z何炜、朱庭军、纯阳、殷承来、郑莹(2013)分析了传统物流金融模式,提出了以物流公司作为核心企业的“物流金融集成项目模式”,并针对该项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构建了的可行性评估体系。[

3 结论

物流金融是物流公司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虽然该业务还处在探索阶段,但因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盈利空间,己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界定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并提出了以不同主体为核心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多种模式。但是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仍然要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控制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何针对物流企业建立可靠的信用评估体系等,这些细节问题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注释

① Eisenstadt M,A finance company's approach to warehouse receipt loans. New York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66(36):661-670.

② Barnett W. What’s in a name-A brief overview of asset-based lending[J].The Secured lender, 1977.53(6):80-82.

③ 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3):2-3.

④ 张平祥,韩旭杰.粮棉油贷款仓单质押的意义与建议[J].山东金融,1997.6:45-46.

⑤ 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⑥ 任文超.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1998.2:18-20.

⑦ 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18-21.

⑧ 李蓓.物流金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2006.10:66-67.

⑨ 巫钢,姚伊娜.物流金融与期货交割相结合的价值创造[J].经营与管理,2007.2:22-24.

⑩ 王开勇,王丰,龙运军.3PL开展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44-46.

第14篇

现代农村物流资金支持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地方财政大部分是吃饭财政,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农村物流建设。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物流交易所建设,完善行业监管机构,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包括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对地方财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二)融资渠道不畅。目前,融资难、融资渠道堵塞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撤离农村,支农功能趋于弱化。农村金融资源向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集中。农村资金的外流,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筹资和用资成本高,而农村小型企业还贷风险过大,导致小额高利贷在农村盛行,农村中小物流企业很难从公共渠道获得资金。

(三)金融机构贷款难以满足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信贷额度较低,审批时间较长,仅能为少数中型物流企业提供一少部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到800万元,仅为企业全年收购资金的三分之一;而大多数小微物流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少数能获得的贷款额度一般仅为20万元至50万元。

(四)担保体系不健全,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担保机构未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金融机构要单独承担物流企业无法还贷的损失,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投向见效快、收益高的行业,对涉农中小企业投放较少。物流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评估登记手续繁琐、收费高。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与金融机构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担保业务开展缓慢。

(五)农村物流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实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在组织形式方面,在金融产品及服务方面也应有所扩展。目前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服务机构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而且服务对象往往是大型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缺乏金融组织的多样性以及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对农村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物流金融的国家支持,也助推了一部分企业骗取国家信贷与拨款,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增加。

加强现代农村物流资金支持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由于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金融需求的多维性,需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一方面,建立由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银行、民间资本等多元利益主体组成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中心以地方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银行与民间资本为依托,有效开展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等农村物流金融综合;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非股权组织,这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行为和有弹性的非股权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可平衡非股权组织各方的目标,构建广泛健全的信息反馈网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双方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此外,还须创建现代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物流金融业务,以经济(非行政)手段引导各金融组织支持农村物流的建设。总之,建立完善多元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组织架构,是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组织形式创新。

(二)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分散农村物流企业贷款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小微物流企业信贷特点,建立科学灵活的授信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全年小微物流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改进信贷审批发放流程,下放对小微物流企业的信贷管理权限,加快小微物流企业贷款拨付速度。因为农业物流企业经营的特点就是要迅速、安全、便捷。要开发符合仓储物流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从而使信贷资金更安全。利用“制度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物流系统建设的支持,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引导并鼓励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的投入。积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现代乡村银行,并不断拓展建设范围。通过价值链联保小组,实现农户或农户联盟、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需求方四类主体共同发展。允许仓单质押融资,以农产品储存的价值凭证作为仓单,在乡村银行进行抵押。建立贷款保险基金,预防部分风险。

(三)强化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创新。

考虑建立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国“十二五”规划蓝图早就将发展农村经济、进行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创新以及建设现代物流金融中心设定为既定目标之一。我们应该借此契机,依托江海湖泊、公路、铁路以及空港等各方面优势,建立不同层面的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和民间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通过农村物流金融中心将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周边政府及企业凝聚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共荣发展。

第15篇

关键词:物流融资传统运作模式创新业态

放眼全球经济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领域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身处其中的企业莫不期望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著名船运公司马士基与大型快递公司UPS,近年来无不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巩固了自身市场竞争地位,从而在各自行业保持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见,依赖物流与金融相融合的物流金融业务是达成其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内还属于新生的商业活动,虽有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勇敢尝试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国内重量级物流企业的积极探索,但是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如何高效利用金融对资源的宏观调控功能和服务特于物流行业,创造出符合资金需求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运作新模式,进而提高物流业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物流金融传统运作模式分析

1.1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概念。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所指何谓,这是要先行回答的一个问题。根据物流与金融企业在实践中的多年摸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主要是指物流金融运作的形式、流程、方法与结构的有机结合。我国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按照其业务范围一般可分为三类运作模式:一是物流结算金融模式,二是物流仓单金融模式,三是物流授信金融模式。其中,物流结算金融模式中又可分为:代收货款业务、垫付款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三项主要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摸索与国内学者对我国传统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理论的研究论证严谨而充分,因此笔者不再做过多赘述。这里仅选取我国物流金融的传统运营模式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资金需求企业中实际应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两种运营模式为抓手,深入剖析我国传统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创造业务。1.2我国传统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分类。1.2.1权利质押物流财务模式。所谓的收费权模型也是典型的仓单质押模式,是企业参加下的权利质押业务。它在签订仓储保管合同的基础上,以物流企业出具的仓单为核心,资金需求企业以仓单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质押担保贷款。从物流金融的角度来看,质押仓单价值作为融资对价的价值、融资期限、资金金额、贷后管理等以质押仓单为基础。一般传统理论认为它将扩大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适用范围广,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我国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存在,实际情况不容乐观。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并不完善且长期处于探索阶段。加之“上海钢贸案”等鲜活的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让从业者对这一传统模式潜在的巨额损失风险心生恐惧。其外显结果就是使得该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在国内发展速度急剧放缓,仓库收据的作用更多地是作为库存证书。1.2.2动产质押物流金融模式。动产质押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又称库存质押融资,是指自有有色金属、钢铁、纸浆、粮食和食品、家用电器、汽车、原油等社会公众认同为稳定价值和市场流动性的资本需求型企业的动产作为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质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由于商业银行并没有保管动产的专业场地、设备和人才,便将质物委托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进行保管。事前筛选质押的动产品种是该模式风险防控的基础与前提,它虽能部分规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不过一旦风险真的来临,商业银行绝难抵御质押动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质押品价值低于所贷款金额的资金巨额损失风险。1.3我国物流金融传统运作模式的弊端。上述物流金融传统运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其中,权利质押物流金融模式就蕴含着质押物价格波动、损毁灭失、重复质押等诸多方面风险。操作上为降低上述风险发生概率,银行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整个方向进行质押产品价值评估,总结控制风险概率,评估质押产品在法律层面的所有权和市场功能价值的变化情况等,一旦价值下降,要求质押方及时提供相应的补偿方法。而这么多严苛的要求,对于资源有限的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动产质押物流金融模式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一是有效控制供应链方面的风险,二是有质材料贬值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物流企业还需要实时掌握质押产品的市场价值变动信息,以防止价格下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个基础似乎很简单。事实上,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质押信息收集平台,保证银行和物流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完善默契合作。这些要求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也未免太过勉强,现实中难以保证时时处处满足要求。由此可见,我国物流金融传统运作模式的最显著弊端就是风险巨大,且银行与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实际操作性不强,效果堪忧。

2我国物流金融创新业态研究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实践中,主要以库存为基础进行质押融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企业的信用评价估计。基于存货的质押融资运作模式的优势是操作程序简单,权责分明,定责清晰方便。然而其对于企业的信用评级较银行贷款更为宽松,意味着在对这一问题更有可能发生在对质押物品的监督和控制方面。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物流实践,在摸索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点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梳理我国物流金融的长远发展的创新模式。2.1基金投资与股权证券模式——物流地产模式。物流地产作为经营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的载体,最典型的运作模式就是美国物流房地产企业经营模式。作为物流房地产开发企业,它将根据物流企业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选址、投资和建设物流企业业务发展所需的现代物流设施,如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地产从业务属性上划分应该划到工业地产的范畴,但在具体经营中,投资商投资开发物流设施后并不会直接出售,而是长期租赁给物流企业从而获得长期回报,因而有长期投资的金融属性。而随着物流地产业务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商主体也随之多元化,基金、股票等风险资金纷纷参与其中,凸显出其基金投资与股权证券模式的特征。现代物流地产的范畴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物流业务的不动产载体。同传统的物流金融业务相比它的收益更稳定,风险更易防控,并且由于它更强调管理的现代化、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便展现出更加巨大的发展潜能。2.2物流金融保理模式。物流保理业务又称物流行业的托收保付,是指在签订的商品销售或服务合同的前提下,商品交易的卖方将其现在或将应收账款转移到保理公司,为其提供融资、买方信用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保险、收款等一系列服务的新的物流财务运作模式。它是一种委托第三方(保理)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目的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卖方在商业交易中以托收和信用方式支付的流动性。当前物流金融市场中的保理业务主要是将供应链条的优势部分嵌入保理业务中,做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常见的有直接保理、反向保理、保理池融资以及票据保理融资等业务形态。2.3物流融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运作模式也是物流金融创新运作模式的成果之一。其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承租人提前对租赁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择供应商。出资人从供方处购买租赁物,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值得注意的是,租赁物项的所有权在租赁期内从未转让,出租人在租赁期内从未转让过租赁物所有权自始至终都完整自有租赁项目。承租人仅拥有租赁物使用权。租赁期届满后,应当支付租金,承租人应当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在所有义务之后,租赁服务与融资服务均告终止。物流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资、贸易和技术更新为一体的新型物流融资运营模式。由于融资与融资相结合,投资者可以灵活地处理问题,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和处理租赁项目。因此,在融资时,对企业信用和担保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结语

“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是UPS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物流金融的传统服务模式会逐渐向价值链的两端不断延伸,如提供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衍生服务,提供物流金融创新运作模式的衍生服务必将成为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共同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遵循的生存与发展的规则也愈发凸显出来,那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与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演化规则如出一辙。展望我国未来物流金融中的运作模式,传统模式很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壮大,需求不断多样化的市场发展的需求,该淘汰的就应当淘汰掉。同时只要能创新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商业银行就可以开辟中小企业融资天地的新渠道,物流企业就能率先抢占先机,将物流金融变为企业的第一利润来源,共同协作成为中国市场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2]姜方桃,邹雯琦.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其风险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3]叶桂凤,戴海江.浅析3PL开展金融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以及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4(12).

[4]郭延安.金融仓储业务模式及风险防范探析[J].浙江金融,2010(3).

[5]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