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工程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建设工程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档案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工程电子文件的特点对于我们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维护工程电子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1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指按照规程编制、经过验收合格并归档的电子文件的集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档案的一种,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即原始记录性。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特性,即专业性、成套性等,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七性”。
1.1专业性
任何一项科技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的,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的专业技术活动包括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专业,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测绘、水文、土建施工、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电气仪表安装施工、设备管理等。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电子档案也涉及多个专业,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设备安装等专业。每个专业及其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是特定专业技术活动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不能混淆在一起。由于CAD设计软件在各专业的使用中不统一,因此,电子文件在归档时应同时考虑各专业的特点。
1.2成套性
建设工程档案形成于整个建设项目,贯穿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的所有专业技术活动,反映了建设项目从调研、可行性评估、审批、计划、勘测、施工、竣工等专业的内容,其档案记载反映了建设项目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是按照独立工程项目组成的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电子档案,它包括建设项目各专业在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图纸、表格、文件材料等。
1.3阶段性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单位进行施工,有一定的基本程序,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试验、竣工验收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它们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又有明显的阶段区分。阶段性的特点要求归档时必须与纸质档案一样进行整理分类。
1.4动态性
工程从开工、建设、验收,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变更设计,需要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施工要求。这种修改的动态性要求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修改同时进行,做到图物相符,才能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的一致性。
1.5依赖性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与其他电子文件一样是计算机生成和读取且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的,其归档和形成的电子档案也同样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死文件”,将无法对电子文件进行传递和管理。
1.6分离性
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对信息的修改十分容易,而且修改之后不显示任何改动过的痕迹。同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显著特点是:内容与载体可分离,易于修改、复制且不具备直观性,易于伪造仿制以至真假难辨。因此,归档的电子文件要做特殊技术处理,以确保其凭证效力。
1.7寿命的不确定性
与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的载体脆弱、不稳定,信息载体依赖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一旦该技术过时,数字载体信息就无法读出,其寿命也无法保证。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和措施尤为重要,档案人员应针对其特点,结合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对电子档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工程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
2.1归档时间
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并对其归档文件资料的内容及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文件的齐全完整。工程建设项目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三个月内,将竣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一并向各级档案部门移交,并附有电子文件目录及说明。
2.2归档范围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应依据纸质工程文件的归档内容,整理与纸质档案完全一致的电子档案。一是文本文件,包括重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评估咨询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二是CAD图样文件,包括全套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变更设计、竣工形成的图纸文件及扫描后的图片等;三是各种检测文件,包括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原材料、质检站的各项检验检测报告等;四是各类表格文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报告等。
2.3归档方式
可分为网上和介质移交。网上移交是指有条件的地方在移交单位开通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工程项目负责人向档案部门传输电子文件;介质移交不通过网络传输,归档时将电子文件拷贝后刻录在光盘上移交给档案部门。
3工程电子档案的管理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易损性大,在保管上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应注意以下六点:
3.1电子档案的介质要求
电子档案应使用较高质量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质量不好的存储介质可能影响甚至危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作为长期保存的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存贮介质应选择高质量的CD铜质光盘。铜质光盘的保存期为80 a以上,一般光盘的保存期仅为7 a左右。铜质CD盘可以在任何硬件和软件中通用且存贮费用低、容量大、寿命长、读取速度快。
转贴于
3.2控制好温湿度
不要让光盘接触热源,光盘的盘基主要成分是聚碳酸脂,在接触热源后,会同塑料一样发生变形。为防止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光盘载体的危害,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17~20 °C左右,
湿度在35%~45%左右。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影响光盘的性能和寿命。
3.3防止光盘损伤
要对光盘的反射层加强保护,如果反射层损伤,激光无法反射到光驱的光敏探头,信息也就无法读入计算机。
3.4专柜保管
光盘裸露在空气中或阳光,会导致光盘逐渐老化,反射层的铝也会在空气中氧化,缩短光盘的使用寿命。因此,光盘片应存放在具有防潮、防磁、防静电等功能的防磁柜中。
3.5日常管理要注意操作方法
管理人员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光、磁性介质,应戴手套操作,轻拿轻放。
3.6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因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
4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建设工程竣工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是当务之急,各勘察、监理、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应将电子版工程文件及时保存下来,以便充分发挥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
(2)档案部门应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力,将库存的大量重要的需永久保存的纸质工程项目竣工档案,有选择地进行扫描转换为电子文件。
(3)针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多种来源的现状,要统一归档渠道,利用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保证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
(4)在把握证实电子文件的凭证之前,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文件要及时转换成纸质文件脱机保存,防止机型变化后不能使用的后顾之忧。实行“双轨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必须同时并存。
(5)电子档案最终保存在光盘中,所有电子文件必须刻盘保存(一次写入型光盘CD-R),档案人员需对其编号、排列加以整理。
(6)各级档案部门的职能应从重保管轻利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重视开发利用信息上来,工作重点是将档案中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开发挖掘出来,及时在网上提供利用,更好地体现档案的价值。
价规范更能适应我国现行工程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由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组织业内专家在08清单计价规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03规范”、“08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编而成。“13规范”涵盖了工程实施阶段从计价方式、计价风险开始到竣工结算与支付、合同价款争议的解决、工程造价鉴定以及工程计价资料与档案建立的全过程规范,与“08规范”相比涉及范围更广、界定更全面、准确、操作性更强。接下来笔者拟将GB50500―2013规范与GB50500―2008规范作一比较,对GB50500―2013修订的内容作一阐述。
第一,理顺工作分类,体现专业特点,把一本变成了十本。
“08规范”是一本规范,其中包括正文和附录(A-F)而 “13规范”是一本计价规范和十本计量规范,含16章54节,共有条文330条(见表1)。首先把一本变成了十本结构更合理,条理更清楚,其次,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有些特殊专业出现频繁、工艺成熟,所以“13规范”在计量规则上有原先的6个专业附录(A-F)调整为9个专业,其中建筑与装饰合并,增加了仿古工程,把构筑物工程、爆破工程、城市轨道工程专门划分出来,专业特点更明显,实际操作更方便,体现了规范与实际施工工艺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13规范”在建筑市场上的重要作用。
第二,把不方便操作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强了可实施性。
新规范将措施项目分为单价措施项目和总价措施项目,其中单价措施项目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计算综合单价,规范中列出了措施项目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这样使单价组成更清晰明了,有利于措施费的确定和调整,同时也方便了招投标工作,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条件更符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新规范将与国家现行法规、标准保持一致,如关于土壤和岩石的分类取消了“普氏”土壤分类,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土分级标准》保持一致,与地质勘察报告的结论相符合,且各专业中关于土壤类别的划分规定保持统一,避免了招投标工作中产生分歧,减少了混淆;在项目设置上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如砌筑工程章节取消了砖构筑物将砖烟囱、水塔、烟道移入《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增加了垫层小节,将砖基础、砖散水、砖明沟、地沟、砖检查井并入砖砌体小节,这样调整,在工程量计算规则上也更加明确,如,对平整场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了明确定义,以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计算,更清晰、准确,减少了争议;对于挖基槽土方、挖基坑土方因工作面和放坡增加的工程量是否并入土方工程量中,根据各省的习惯及相关规定实施,这样处理更切合实际情况,方面了投标人报价,减少了后续工程结算的工作。
第三 , 增加了规范内容,使条文规定更全面、细致、准确。
“13规范”设置了16章,54节。330条比“08规范”分别增加了11章,37节、193条,表格增加了8种,内容上涵盖面更广,增加了许多有关工程计量、合同价款约定、调整、中期支付、结算、争议解决等各个环节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
例如,从章节上讲,增加了工程造价鉴定及工程计价资料与档案章节,再如,在术语章节,把原规范中的工程量清单术语,细化为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已标价工程量清单,还增加了风险费用、工程成本、单价合同、总价合同、单价项目、总价项目、签约合同价等概念;在条文的用词上也更准确、细致,例如1.0.2本条将原规范中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修改为“适用于建设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的计价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实施阶段,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不同,避免了理解上的歧义而发生纠纷,3.1.1条把原规范中的“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项目”改为“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即只要是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不分规模大小均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3.1.4条把原规范中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改为“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因为不论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还是以单价或总价表示的项目,其都应以综合单价表示,其综合单价的组成都应是除规费、税金以外的所有金额。
第四,加强了业主责任,提高业主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一直以来,在中国建筑市场上业主与施工方的关系大多是施工方求着业主,业主说了算,所以一旦出现工程量清单不完整或不准确引起的后果往往由投标人承担,而新规范中针对这种全责不对等的现象,对业主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4.1.2条“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应由招标人负责”,在7.1.1中规定招标文件与中标人投标文件不一致的地方,以投标文件为准,在施工过程中等发现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出现缺项、偏差,应按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完成的工程量计算, 另外,新清单在合同约定内容上如风险问题、合同价款调整方法、支付与结算规定等都进行了详细、全面的约定避免业主方的霸王条款,使每一个计价阶段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提高业主方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第五,重视过程管理,体现了工程造价实质上是以工程成本为核心的一系列项目管理活动的组合。
“13规范”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签约合同价、工程计量、合同价款的调整都有详细的规定,给参与方在前期招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的计价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另外,在支付与结算方式的规定上改变了发包人往往以竣工图纸作为竣工结算编制与复核的依据,重视过程管理,详细规定了支付与结算的程序,将历次计量结果记入结算的规定,增加了关于最终结清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凸显了工程造价的实质意义。
总之,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是我国建筑市场迅猛发展的需要,对于规范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的计价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建立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 吴静.《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旧版本对照与条文解读,中国建材出版社,2013
2、质量波动大,由于建筑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且波动大。同时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比较多,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都会使工程质量产生波动;
3、质量隐蔽性,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质量存在隐蔽性。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事后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
4、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的终检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工程项目的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招投标 应对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预概算定额管理制度,即以预算定额为依据,施工图预算为基础,标底为中心的工程计价模式和招标投标方式。这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模式无法体现出招投标竞争的核心——价格竞争,其最大的弊端是遏制了竞争全面性,投标竞争往往是预算人员水平的较量。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为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统一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计价的管理水平,规范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计价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近年国家开始积极推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风险等因素充分细化并体现在综合单价的确定上,不在需要像以前定额计价那样进行套定额、调整材料价差、计算独立费等工作,使工程计价简单明了,更适合招投标工作。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研究,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保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顺利推行,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公平合理的价格竞争,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营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特点
1、量价分离、风险分担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计价规范的要求编制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招标人对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等技术文件,根据项目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市场价格行情,对项目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拟定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合理确定综合单价和投标价。
2、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
传统计价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计价的模式,是工程造价计算准确度的比较,根本无法真正体现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工程量计价清单模式采用的是市场计价的模式,企业通过自主计价,合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策略。
传统计价模式对标价的合理性,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底价为准绳,接近标底价的计价是最合理的,超过规定浮动幅度标书视为无效。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市场价计价的模式,招标评标中对计价的评定是以“合理低标价、不低于成本价”为标准。即要求企业在投标计价时的计价不是盲目的压价,而是合理有据的低价;并且应该是不低于由报标企业自身消耗所决定的“个别成本价”,也不是反映社会平均消耗的“预算成本价”。
3、标底作用淡化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市场和企业个别情况确定工程造价。工程的标底一般由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来编制,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我国刚刚推行不久,而以往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是依据图纸,根据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预算定额及价格信息计价,不关心市场信息,不注重资料、数据的积累以及工程造价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所以目前许多中介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完全脱离国家预算定额,许多中介机构就无法编制工程预算了。故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机构还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的要求。
4、合同价格模式以固定单价模式为主
预算定额计价的合同一般以固定总价模式为主,结算价为中标价加有效变更与签证。中标价一般为接近标底价或标底下浮一个合理百分数的价,评标时报价方面仅对总价评分。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合同以固定单价模式为主,结算价按中标人实际完成的合格工程工程量乘以清单报价中相应的综合单价计算,除《计价规范》4.0.9条因工程量变更超出合同规定范围综合单价需调整外,综合单价不能随便调整。所以评标时既要对总价评分,还要对综合单价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对清单中不平衡报价的分析与处理对业主最终的工程结算价以及工程款的支付时间有很大的影响。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施工单位的应对策略
在未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之前,以定额模式下计价取费时 ,定额计价具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法令性 ,施工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 ,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核算 ,即同一级别的施工单位对同一工程项目 ,在预算员计算出工程量相同或误差很小的情况下,得出的工程预结算总造价是相同的或误差很小。根本无法体现出各施工单位的个别成本和社会平均成本的差别,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极大地约束了施工企业的主动创新与积极性。预算员的业务水平成为投标中胜出的主要因素。
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 ,建设单位承担“量” 风险 ,施工单位承担 “价” 风险的新机制出台,施工单位对工程量不再承担风险,原来在招投标过程中,比拼各自预算员水平的时代已结束,即预算员的业务水平不成为投标中胜出的主要因素。各施工单位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面前比拼自己企业的个别成本价格。最终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有序的良性的新机制。
由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提供的主要是实物工程量,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投标人需主动结合工程实际和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价,充分竞争。因此,投标人的投标工作量和风险都有所增加,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
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计价规范,培养适应计价规范的计价人才。
2)加强对本企业施工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收集,借鉴国家消耗量定额的基础下,尽快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在考虑实际成本之外又必然要考虑企业投入再生产的资金来源,积累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属于施工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根据企业定额编制出来的报价才是一个企业完成某项工程任务的成本底线。以不低于成本底线的价格中标,承包商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就有了经济上的保证。
3)投标报价要科学分析,认真对待,要对每一次投标进行总结反思,总结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投标之前认真审核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合理运用报价技巧。投标前拿到招标文件后首先核其工程量是否准确,在标前会议上将模糊不清的项目问清楚,为工程施工、 工程结算做好铺垫工作, 更重要的是为进行投标决策提供依据,合理利用投标技巧。采用不平衡报价为企业提供额外的利润空间。
4)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靠管理出效益。特别要加强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单是一份由招标人提供的文件,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一经中标且签定合同,即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 签定合同前要认真分析合同条款。施工过程中对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变更、洽商要及时签证,为索赔做好准备工作。
5)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施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著名的鲁布革水电站工程,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企业定额不但在工料消耗与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上低于国际社会平均水平,而且把采用先进工艺也作为提高企业定额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与常规施工的工程费用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更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关键词:合同管理;普遍特性;建设施工合同;自有特性;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合同是合同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既具有合同的一般特点,又具备自身的独有特性。目前而言,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晚、发展历程段短的事实制约,建筑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还普遍较低。深入了解合同的本质属性,尤其清晰地把握建筑施工合同不同于其他经合同的自有特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建筑施工合同的管理,从而强化对施工合同风险的控制。
一、合同的普遍特性
(一)真实意思表达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允许的正当范围内,为完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个目标而达成合作意愿,并按照各方相应承诺付诸行动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合同存在(或成立)与否,首先就是真实意思表达问题,即合同双方有没有达成一致的一致的意愿。合同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达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而且双方意思的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要约方(即甲方),不掩盖隐瞒合同的真实目的、完成合同的执行内容、履行合同的必备条件、与合同相关的实际状况等信息;二是合同承诺方(即乙方),承认要约方的合同内容,并能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合同内容得到实现,达到要约方的预期效果。
通常而言,甲方的真实意思表达比较集中体现的,就是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而乙方真实意思表达的集中表现则在于投标文件和合同文本的签署。当甲乙双方在合同文本上正式签字的时刻,就完成了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达”在法律上的确认,从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权利责任对等
在社会生活当中,权利和责任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共同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不能分割的。合同条款中必然包含权利和责任的相关约定,这是“权利责任对等”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除了像赠与合同那样的合同一方免除对合同另一方的责任追究的以外,这个权利和责任既有甲方的部分,也有乙方的部分。
权利和责任的准确划分,是有效保证合同切实履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所必需享有和承担的。合同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权利过当或责任规避,都会对合同的履行带来干扰,甚至导致合同的流产。所以,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或只有责任没有权利的合同当事人是不存在的。
二、建筑施工合同的自有特性
建筑施工合同的自有特性,是依据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而产生的。
(一)标的物的独特性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工程实物性、技术规范性、质量安全性、功能使用性等一系列指标要求,具体表现为:
有一定的工作范围、建设规模和工程要求;
受地区分布、地质水文特征、场地条件等环境因素制约;
需要借助特定的工程技术手段,符合一定的安全质量目标,并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
耗费人力、材料、机械等各种资源,同时有资金、时间方面的要求;
按照特定工序、特定规范作业,并接受监督,甚至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保护和制约;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分工协作性。
建筑施工合同以施工项目作为标的物,必须以工程项目的特征属性作为自身的组成内容,具有其他类型合同的不可比拟性和无可替代性。
(二)系统性和组织性
建筑施工合同涉及到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内容。建筑施工项目各参与方构成了施工合同的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如项目施工内容的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物资材料的采购与检验检测、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购置、工程人员的招聘与管理、工程进度的计量与结算等等都构成施工合同的实体内容。
从项目整体而言,施工合同依据施工项目特点而展开,为向施工管理服务,其自身因为工程项目的系统性而形成独特的内在自我体系;就单个施工合同而言,项目参与各方由于合同内容约定而产生联系,成为项目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项目参与方之间依靠合同作为纽带,建立起组织关系,同时也以合同作为分配工作、划分责权利关系的依据,而且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在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页主要通过合同来实现。
(三)时限和周期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具有典型的一次性特点,即项目施工不可重复。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项目从策划、批准、设计和计划、施工、运行到结束的自有生命周期性;这种特性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不能随意缩短或变更。同时,建筑施工项目还要求必须在某段特定的时间内施工完成。
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运行周期比较长,这段时间内的自然气象变化、市场价格浮动、劳动力供给水平、金融融资状况、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动向、社会政治发展态势等因素,都会对项目施工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是施工项目风险产生的重要方面。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控制的几个方面
(一)言辞准确恰当
理由有三条:一、建筑施工合同文本是以字词句为载体的要式文件,言辞准确是对文本性文件的最基本要求;二、建筑施工项目是工程技术性生产活动,其中包含丰富的工程术语和专用技术符号,其施工作业的流程、工序、做法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必须采用准确、恰当、规范的言辞予以表达;三、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合同文本的解读,因为文本自身词句的模棱两可、含糊笼统,而造成合同双方理解立场的分离、对立,是合同的重大风险之一。所以,施工合同在签订之前,应当仔细识读合同全文,对合同中文辞表达失误、失真、界定不明的地方予以提出,重新确认。把握合同言辞的准确性,是有力保证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达的有效途径,更是从根本上遏制和同风险产生的源头。建设施工合同拟定时,在文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法律术语,使合同文本更为专业化;
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的内容特征,做好经济要求和技术要求的结合统一;
划分双方违约情节并制定违约措施。
(二)权利责任明晰
合同作为法律的延伸,是合同双方就合同内容达成共识的小范围适用性法律文件,同样也遵循“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即合同文本中没有说明的权利责任,只要不触犯法律或损害第三人利益,一般都不会得到主张。针对这种“权利责任必须合同约定”的先天不足,也只有通过明确列举合同双方的权利责任才能弥补和完善。
实践表明,合同条款条理清晰、条目精细、责任分化明确的,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和制约效果。相反,条款内容空泛、权力责任含糊、文辞空洞的合同,往往会留下漏洞和盲区,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承诺方规避责任、要约方主张权利,致使双方争端分歧不止的僵持局面。
合同文件要做到权利责任明晰,需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双方权利责任的范围和权利责任产生的依据性文件;
将法律法规中尚未规定而实际生产中已经约定俗成或工程惯例中发生且与本醒目工程相关联的做法、工序要求写入合同条款,使其文字化;
将双方约定的特定事项列入条款;
明确双方违约的责任内容以及处罚、补救措施。
(三)全程跟踪管理
所有的风险,从产生、调控、转移或消灭都是动态的过程。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控制,贯穿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阶段。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论,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施工合同风险管理。其原理就是: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定期及时地搜集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并通过实际数据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判断是否产生偏差,如果产生偏差就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偏,从而使工程项目进展态势持续保持。搜集数据——实际与计划比较——判断偏差——采取措施纠偏这一路径,是项目管理中的常态思维和控制主线。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是确保施工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有序进展的理想性和控制性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施工合同风险的产生,除去合同文本的自身缺陷以外,会伴随在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各个环节中纰漏的出现而相应出现。因此,其调控和转移也只能通过全程跟踪管理的方式、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才能实现。主要包括:
1、组织措施:确定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调整工作流程和项目人员组成,尤其是针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
2、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方法和手段(如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控项目动态,提高决策、调控、预防能力)、转换管理意识观念(如重视合同管理、强化综合性人才管理等等);
3、经济措施:采取辅的经济奖励手段和约制手段;
4、技术措施: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技术交底的质量和信息执行力度;
5、法律措施:采取合理的法律途径有效杜绝违法行为、有效规避法律责任、预防和制止违约行为、挽救和争取违约损失。
结语
1、经济性。工程招投标中最重要的两个行为主体就是招标人和投标人。招标人期望在未来能获得一个符合功能要求的建设工程产品,因此招标的目的是选择到一家报价合理、令其满意的承包商。投标人的最终利益是从所有投标人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中标人,并通过承接该工程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回报。
2、资源稀缺性。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市场客观上存在着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情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建设工程市场仍将会是买方市场,既表现在总量上的供大于求,又表现在结构供求上的不平衡。
3、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导致在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以及工程合同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工程招标投标先确定合同价格和工期,再完成工程的供应和施工工作。而在招标投标阶段,对工程的描述不完全,双方理解也经常不一致。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火电基建工程图纸资源
一、引言
火电建设工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即具有很强的特殊规律,对工程建设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容忽视。火电厂建设工程有其固有的行业特点,其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资金、人力、机具、设备、材料、图纸,以及施工场地、空间和道路等,缺少任一资源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图纸资源的特点及配置进行分析。
二、设计工作及图纸资源的特点
图纸资源是设计单位取得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后,经过设计过程完成的,图纸是指挥现场施工的必须条件,没有施工图纸,就无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无法组织材料、人力以及机械,更无法进行验收和质量控制。笔者在火电基建工程实践中总结了设计工作的特点:
1.设计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由于火电建设工程系统复杂的特性,设计工作量很大,而且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很多,许多卷册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进展进行设计变更,故设计周期很长,一般从初步设计开始到施工图基本完成要经过初步设计、司令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等阶段,前后至少两年时间,其中施工图设计高峰就需要经过六至八个月时间。
2.设计进度受基础资料的影响很大。火电工程的设计需要设备厂家的资料才能开展,设备厂家向设计单位提交设备的大小、接口尺寸、动静荷载、电负荷等参数,设计单位才相应设计设备的位置、基础、连接管道、电源等。假如在设计过程中上述设备没有订货,或者设备厂家没有向设计院提交资料,设计工作自然无法进行。
3.各个工程的设计具有不可复制性。由于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燃料品质和设备厂家的不同,主辅设备的参数和建筑物的结构显然不可能完全相同,系统配置也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而且由于原始场地条件的差异,各厂附属系统的布置位置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三、图纸资源配置
1.图纸资源的特性
图纸资源即设计院或设备厂的设计成果,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其设计特点决定了其设计工作需分步进行,图纸是随着建设进度分批提供的,不可能在施工前将图纸全部设计完成。施工中一旦某个环节卡壳,现场就有可能出现停工待图现象。从工程施工的角度讲,图纸资源相对工程是唯一的,到位得越早,越有利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的准备,且其到位得早对其他资源的配置也没有负面影响。
尽管当前设计院由于工程较多比较繁忙,但相对而言,设计工作的弹性远比设备制造要大,制约其到位的主要因素还是设备的招标定货和提供设备资料的早晚。这些都需要项目公司超前策划,加强过程监督,才能保证设计进度,使图纸资源按要求配置到位。
相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的图纸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资源。不过厂家设备一般都是成型产品,图纸相对稳定,其交付进度是有所保障的。
2.火电工程建设各资源的配置关系
(1)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的关系
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之间是因果关系。要想使材料按时到场,图纸必须提前到位。按照电力建设的惯例,图纸应先于施工开始前三个月到场,以便项目公司和电建公司准备甲乙供材料。尤其对于一些制作工期较长或非通用的材料,更需要提前准备。而且图纸中的设计错误对材料准备的影响也很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本身错误或设备厂家资料错误导致的图纸和材料清册错误很常见。
(2)图纸资源与机械工器具资源的关系
对于施工工艺较复杂的分项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会制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必然涉及到机械和工器具的需求。比如某些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预制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要考虑最终整体强度、接缝处的二次灌浆等因素,单个预制件越大就越需要大的起重工具完成吊装。再如烟道支架等,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钢支架,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采用混凝土支架,后者就需要准备浇筑混凝土用的模板。所以图纸资源制约工器具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图纸尽早到场以便尽早准备。
(3)图纸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除材料和机械工器具外,根据图纸要求制定的施工方案也会对施工人员的数量、素质提出要求。尤其是一些需要特殊工艺的项目,会要求特殊的人员施工。比如高温高压管道的焊接,要求必须使用有相应材质焊接资质的焊工完成,不同的防腐工艺、也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完成。
(4)图纸资源与场地道路资源的关系
在火电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投资,在设计中会尽量减少空余场地的面积,厂区内道路、通道和空地的面积很小,而且这些场地也会布置地下管道、沟道等。所以基建施工场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建设区域外租赁来的场地,一般用于组装、制作、物资存放、办公、生活;另一类则是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临时占用一部分建设用地,作为另一部分施工作业的施工场地,用于机械布置、现场物资中转、施工作业。道路资源也同样,除正式道路外,在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要求,也会在建设用地中开辟一些临时性通道。故而良好的设计会充分考虑到施工需要,使场地能够周转使用。
(5)设备资源与图纸资源的关系
对于同一设备,不同的厂家设计制造的产品,也有不同规格、接口尺寸、重量和控制方式,所以设计院在设计系统图纸时,必须掌握设备的具体资料,才能将各设备连接等系统。设备资料是设计图纸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安全;生产;培训
1.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安全是确保企业生产的根本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与生产管理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两种物质具有非常典型的双面性,它们既能造福社会,同时又会危害到人类,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配合不协调,便很难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生产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安全隐患已经被基本消除,但是产业的变革、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了新的安全生产问题再度出现。可以说生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若是企业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件都不具备,则很难实现顺利生产,想要确保生产顺利开展,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并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借此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简单来讲,就是安全才能促进生产,生产也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1.2安全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只有搞好安全生产,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任务,这对于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采取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并尽可能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几率,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给当事人的家属带来痛苦,而且还会给企业自身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伤亡事故都会成为新闻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彻查的重点,这将会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企业想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赢得市场,就必须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1.3安全是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前提
现如今,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大量的实例表明,为了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而罔顾安全第一的原则,其结果都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企业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为此,只有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使每一名员工都在最安全的环境中创造经济价值。换言之,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形成以安全求效益,以效益促安全的良性循环。
2.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对策
企业在进行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意识教育、劳动保护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等等。
(1)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这是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之所在。一方面通过安全意识教育能够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能够使全体员工都树立起敬业精神,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劳动保护政策与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通过该项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政策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律观念。
(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该项培训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一般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具体是指对员工进行最起码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如一般的安全要求、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急救技术等等,借此来使员工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另一方是专业培训。主要是对各工作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如安全生产技术、工业卫生、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等。
2.2强化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对安全检查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应按照车间、班组的不同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其次,应当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同时企业每年最少应组织不少于四次的定期安全检查工作,并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同时还应按照季节和上级领导的要求对各车间、各部门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最后,应开展群众性安全检查。可以广泛发动员工群众,以查隐患、查制度为重点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并结合检查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教育。通过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企业能够对当前的安全状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及时发展各种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安全事故隐患的消除,这对于确保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2.3加大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给一线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具体内容如下:现场定置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消防设施管理等等。通过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随时提醒并激发员工的个人安全意识,有助于避免因人为失误造成的某些危害。
3.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想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将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用安全保生产,用安全促效益。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这有助于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何尔锦.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构筑和谐社会—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
[2]袁雄军,朱常龙,葛秀坤,王凯全.基于行为安全方法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C].2011(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网络化
广义上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涵盖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运营的全部信息资料,在信息资料的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如数据、图纸、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考虑一般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工种多、功能交叉等特点,必然会影响设计档案的形成。直观上体现形成的资源种类多、数量多、规模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经历去收集整理和妥善保存。基于此,引入网络技术加强管理的网络化模式构建,对设计单位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设计档案的灵活调取和分享应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等内容的规律性分析,提高设计单位在工作层面的科学性。
一、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强
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可行性要素,并且在每个阶段都有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内容,如材料、设备、工艺、结构、安全等。因此,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是各种专业性要素的结合。客观上,这也形成了设计档案“综合性”的特点,以专业性促成的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大量的原始数据,它们结合起来后才呈现整个工程的“蓝图”。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纸媒载体呈现的,作为后期施工、安装、运营的相关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周期长
很显然,建筑工程设计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形成的设计档案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档案形成本身就是一个“事后机制”,它具有一定的总结功能,而建筑工程的应用周期会存在很长时间(几十年到上百年),也会不断地为档案补充相关材料,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在同一项目中的更新周期也会很长。
3.档案数量繁多复杂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形成会呈现不同的完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同类型的大量资料、信息和数据,最终汇集一起造成档案数量繁多复杂,需要的整编工作量极大。这一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形成极大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或工作无序,就会很容易造成档案遗失、破坏。
二、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途径
建筑工程设计档案具有周期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综合性突出等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设计档案必须长期保存。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历多次改革,在年度跨径大、企业重组、行业改革等作用下,各种规格不一致的“海量”档案资料很难实现有效地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只能简单保存,而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运用,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基于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设计档案管理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网络化社会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既是一种趋势,也是实现管理效能、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化收集模式
传统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纸质图纸、图表等展开,缺乏信息化生成模式,这直接限制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造成后期施工中设计修改的问题。
2.构建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数据库
数据库的构建有利于设计档案分享的最大化,在规模上、层次上,可以形成区域性数据库和全国性上数据库,通过单位资质验证的方式,有限制条件的开放。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设计档案不仅能产生全新的经济效益(如有偿使用),还能实现不同领域的设计理念、技术交流。
3.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应全面构建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实现数据的随时更新和补充,有效完善档案的合并工作等。
三、结语
我国当前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不断推动互联网经济战略,这对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形成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为设计档案的管理提供了大量契机,设计单位通过分析自身需求和市场定位,实现设计档案管理和网络技术的“联姻”,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婷婷,于雪菲.规划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网络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4):35.
[2]王亚清.基于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工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2):93-95.
[3]伏俊萍.浅析建筑设计的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作为宏观领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所提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为人们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城市景观中的各种生态学,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现今城市发展建设的问题,相关部门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探索,这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证明了现今城市中所出现的生态问题都是与城市生态景观布局错误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本文就如何更好的根据地域性特色来建设城市生态景观进行探讨。
1 城市的生态景观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城市周围环境互相作用而成的,它是人们在改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是通过其自身的种种要素经过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相互的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的统一体。所以,每个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共性。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的不同,却又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而这种典型的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内,就形成了城市景观。而对于某个城市来讲,城市内部的不同规模和职能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文,典型的重复的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景观格局。城市景观自身具备着很多的特点,第一,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所谓的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主要是指人类在城市中生活,其本身就会对城市景观自身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候特征等一系列生态景观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也直接反映了区域内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文状况。在城市景观中,主要的结构成分与景观布局都是人造或认为调整过的,所以决定是否让这种城市生态景观顺利的运行的主导权是在人类手上。而城市生态景观的生态过程本身也是极具脆弱性的,一旦人类没有认真的加以调控,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的减退,并且可能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退化,使城市总体的可持续性和适宜程度下降。第二,城市景观的破碎性。由于城市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公路也是逐渐增多,并逐步四通八达的贯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便把城市本身切割成了支离破碎、大小不一的斑块的,这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一些自然景观植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就决定了城市景观斑块之间和其与其他城市外部之间的联系效率有所提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到阻碍,反而提高了城市生态景观的连通性,这就成为了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组成
虽然城市生态景观由于地域性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但是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却是不会变化,城市生态景观的组成要素一般按照空间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生态景观结构。斑块指的是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有重要形象的斑块要素主要包括公园,城市绿地等。廊道指的是城市生态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为主。城市生态景观的主体乃是城市中各种建筑物,城市道路把这些建筑物联系到一起并使城市街区拥有高度的连通度与优势度,一般就把这些街道与街区当作城市生态景观的本底。
3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通过各种“纽带”相互联系影响,并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运作,这种“纽带”通过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物质纽带,能量纽带,物种纽带,人口纽带。想要通过调整生态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那么就要通过仔细研究这几条“纽带”来实现。
3.1 物质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中接近自然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城市园林,公共绿地以及水域。然而,认为的经营管理强度越高,物质能量的认为投入越大,那么受到的自然生态威胁也就越大。城市本身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所以,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最大并且消耗速度最快。
3.2能量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能量本身也是由物质来作为载体的,当物质产生流动的同时,能量也必然会随之流动。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能量更是以电力与燃料作为主体。想要更好的支持一个城市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能源供应与分配的系统。
3.3 物种纽带
保证整个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就是城市生态中的物种纽带,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所以想要更好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建设,那么就要对城市生态景观中的其他生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如今,城市生态环境景观中的公园、被保留的自然生态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都能够起到保护五种不被灭绝的作用。由于这种生态环境在很多城市中处于城市,所以,这些年来我国也相继的推出了城市绿地建设规划的规定,并且通过各种廊道把这些生态环境区域连接起来,用来保障物种的灵活性,以尽量保护生态景观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保持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3.4人口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人口流动是十分频繁的,而且一般都是相邻的城市生态景观之间的人口吞吐量也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人口大量流动的支撑,从而保证城市生态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
4 异质性的保护
异质性乃是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生态景观自身所含有的异质性乃是能够维持生态景观功能的基础。所以就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敏感与特色的斑块,并增加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用此来优化调整城市用地与空间结构,从而来维护和提高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异质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建设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那么就要掌握各个地域之间城市生态景观的共同性,只有把握了这些共同性才能更好的根据这些共同性和各地域不同的人文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来构建属于自身的含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如松.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0 20(5) 830- 840.
[2]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 环境保护 (总第315 期) : 3 - 8.
[3]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特点;除险加固;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small reservoi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problems, it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unit to solve. How to make use of the limited funds solve small reservoir safety iss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people the property security.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reservoir proj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problem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small reservoir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problems;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特点
首先,小且全,单项工程量较小。小型灌溉水库几乎包含了大型灌溉水库的所有项目,仅有规模和标准不同,而某些单项工程量却非常小。大型水库规模虽大,技术要求较高,却可使用大型的先进设备和专业队伍施工。而小型水库的工程较小,只能采用简化方法,通过非专业队伍施工,而施工质量却很难控制。
其次,工期短、投资少、单价低。小型水库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筹资和财政补助。较低的地方单价、短工期,容易突破投资、工期。如出现早期失控,必须赶工弥补损失,对质量控制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山区的地方筹资无法到位,监理和建设管理费用较小,难以采用专用手段和设备。却反相应的监测手段,大多依赖工程师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紧张的费用不利于人员配置,对工作的疏漏较多。
第三,技术水平较低,施工设备和队伍的投入较少。主要是技术人员、设备的比例是质量的保证。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大多由一家施工单位领导,设备投入不足且保养极差。项目部只有少量的技工和技术干部,主要负责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是非专业的民工,缺乏相应的纪律和技能,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较大。
第四,转包和分包现象严重。水利工程严禁分包和转包,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小型水库工程的分包和转包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大部分分包商并未进过资格审查。监理工程师受复杂的领导干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
第五,使用民工和管理不当。使用民工进行水利建设,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如果民工无专业技术、无建设制度、无配套设备,当出现分包工程时,很让你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通常的情况,是承包单位中标后,再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包工队,包工头具有绝对的质量控制权,形成以包代管。对于质量监理,也只是应付监理工程师的验收,使质量控制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第六,前期勘测设计精度较差。由于前期勘测设计的费用不足,施工单位有一定资金有就立即使用,导致没有足够的经费和实践进行前期勘察设计,致使许多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的精度不足。
二 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的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的问题
首先,过多的行政干预。有些水利工程的招标阶段,业主就提出了许多的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施工队伍必须按照方案进行施工。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流程,需经过专家的精确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再经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决策,方可执行,而个别领导的建议仅能作为参考,优化方案参差不齐,导致仓促决策就进行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其次,监理部门不重视质量控制。监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由于费用较为紧缺,并对小型水库的质量控制不够重视。而小型水库工程设计的许都问题需专业监理部决策,具有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指导现场作业。
第三,质量意识不高。在中小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系数和设计标准相对较低,但同样需注意质量问题。而目前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来看,管理层仍忽略施工的质量问题。虽提倡质量第一,但在实际的费用和进度较紧张时,质量控制就抛之脑后。
第四,违章作业现象严重。由于不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许多施工单位存在严重的违章作业。例如,试验和施工设备部分已破损,严重不便的通讯和交通,卫生医疗、防汛抗灾、安全保护等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影响了小型水库的工程质量。
第五,设计方案变更频率过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方案变更过于频繁,设备和施工方案也会随之变动。若没有明显漏洞,可不进行原有方案的变更。小型水库的设计方案变更过于随便,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三 小型水库工程建设中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及早介入监理工作,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大部分小型水库工程是在招标结束后,才开始组建施工监理部门。但实际工程中,开工之前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进场资质复核中、准备阶段等许多决策,都极大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实践证明,开工开始即需建立严禁制度,一旦养成坏习惯,在施工中后期很难改正。最好工程招标开始,就建立部门。
其次,处理好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关系。质量控制体系是以监理工程师为主体,质量保证体系是以施工单位为主体。可以说,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若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监理工程师将很难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在开工布令之前,监理工程师必须检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检查不合格,即不能开工。监理工程师,必须正确监督、检查和指导,指导承包商如何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监督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运行情况,检查施工运行、各工序、各阶段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质量评定和验收。
第三,需在每环节进行监理,并实施监控。不能仅在最后验收设定控制点,应在每环节、每阶段实施控制。检查值班工程师、质检员、施工技术员在岗情况,施工记录的真实和完整情况,质量保证机构的运转情况。监理部门需明确分工,专人专岗,在每环节进行监控,以质量控制最大化。
第四,严禁主体工程多次分包和转包。严格审查分包资质,严禁多次分包,对于小型水库工程的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通常的情况下,只对施工企业法人进行审查,很少对施工项目部资质进行复核。项目部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保障,具有很强的技术、经济和独立性。若出现多次分包和转包,按照合同法来说,在实际的施工运作中,无人进行负责。
第五,均衡监理部门的职责、权利和利益。监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且能廉洁奉公、吃苦耐劳。而目前的小型水库工程监理,实际处于一种契约劳务关系。费用没有按照工程费用比率进行计算,而是按照工程较低费用和劳务费进行比率计算,责任被扩大化,而业主手里却集中了权利。因此,小型水库工程建设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需均衡监理部门的职责、权利和利益。
第六,处理好监理、业主、施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实行监理制、执行业主制、招投标制。这种制度有利于三方明确各自的位置,有利于处理三方的关系,形成合同双方互利平等,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第七,重视监理,加强监理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存在多样化的形式,有业主组建的监理部,也有正规招投标组建的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具有非常重大的责任,要求监理人员精通业务、敬业敬岗、公正清廉。但监理单位不仅属于劳务集体,也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经济集体,除组建建设外,还需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和积累。
四 结语
小型水库建设中具有小且全、单项工程量较小、工期短、投资少、单价低、技术水平较低、转包和分包现象严重、使用民工和管理不当、前期勘测设计精度较差等特点,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的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是每个小型水库施工单位需注意的问题。需处理好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关系,实施每环节的监理和监控,严禁主体工程多次分包和转包,均衡监理部门的职责、权利和利益,
处理好监理、业主、施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重视监理和加强监理队伍建设等,以确保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军章.探析小型水库工程建设质量常见问题及控制管理[J].城市建设,2010,(8):318-319.
[2] 陈晓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40-42.
[3] 杜江鸣.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硅谷,2010,(20):125,193.
[4] 李劲平.试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0,(27):171-17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消防设计;问题;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
高层建筑具有面积大、层数多、有地下层和设备层的特点,其给排水工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道的分布范围较大,密度高。(2)排水量较大,管道承压大,导致波动频繁,波峰值较高。(3)动力设备太多,火灾隐患较大。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
1、 设计理念的问题。在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作为设计工作的直接作用者,设计理念相对比较传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前的高层建筑已经与以往的普通建筑大不相同,设计人员的设计观念与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后者上,这样会导致主体与副体的配备失效。其次,设计人员的专业层次存在严重不足。事物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设计方法以及与给排水消防设计有关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当前的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而且对于年轻人的加入有了太多的限制,致使一些创新思维被扼杀。
2、消火栓的问题。基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布置繁琐,而且大多数不符合设计要求,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隐患,避免复杂的系统布置,工程设计师采取的是选用减压型消火栓,但是减压型消火栓型号选择不当,对于给排水的运转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室内室外的消防设计不同,室外消防用水量按照建筑面积、房屋数量计算,不是按整体的建筑群体总体积计算。设计师如果计算用水量错误,会造成室外贮水。在室内的设计中,高层建筑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在中间未设置分段检修阀门,如果损坏检修时,关断二路阀门进水,造成无水消防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违反了设计要求。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问题。为了使消防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在高层建筑的没有吊顶的场所安装了直立喷头,设计师只在图纸上进行了布置,忽略了实际的施工要求,没有进行规范的布置,导致喷头喷水距离短,或者是出水量达不到要求,不符合标准;另外自喷系统的警铃设置不容易被值班人员发现,即使是发生火灾,自喷系统启动,报警声也不能被听到,极大地增加了重大损失的发生率。
4、排水通气设施的问题。通气系统对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更好地防范火灾隐患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排气系统能使水中的气体散逸,达到透气的效果,保证空气流通。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通气管道,这种排水通气系统非常危险,如果造成管道堵塞或者排水不畅,会使被困人员通气受阻,而且给消防人员的营救也带来困难。为了给排水消防的安全通畅,还要改进措施。
三、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消防设计
1、 消防水泵房的设计。当火灾发生的时候,用水量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为了保证在火灾的救援现场,水量的及时并充足供应,就需要特别注意其消防水池的设计。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房主要用来储存消防所用的水源,一般将其中的消防水池的设计视为关键。消防水池的设计需要建立在高层建筑水源供水量的基础之上,一般可以通过标准的计算得出相应的水源供应量,以消防水池的合理化设计为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提供充足的水源。但是还需要注意消防水泵房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首先,为了保证水泵的有效运行,应该选择具有安全正规的水泵装置。如果选择了不合格的消防水泵,在火灾救援的同时就可能发生水量供应中断的问题,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如果水泵房的面积较小,就需要预先与电气设计人员做好协商,选择合适的控制箱安装位置,避免因水分侵蚀电气装置,必须确保电路的安全运行。最后,为了保证消防水池的吸水槽可以全面畅通,应该在消防水池中设置相应的导流墙,避免大量用水的供应导致的水流拥堵。
2、消火栓的设计。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人员在进行消火栓消防系统的设计时,必须注重形成区域集中化的供水系统模式。对于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来说,就是要从某一合理位置设置该区域的所用消防所用的消防水池以及水泵房建设,并依据国家建筑消防标准科学化的设计消防水池的整体规划。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特别注意高层建筑消火栓的消防用水总量以及水管压力的设计,并时常进行高层建筑消防用品以及水网管道的检测维修,保证整个水管网的布置适合高层建筑的消防所需。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层建筑中自动灭火装置的设计也包括很多部分,在不同的位置发挥着非常关键的火情控制作用。(1)配水管入口的减压设备。高层建筑的配水管装置需要特别注意配水管入口的减压设计,应该通过对水泵的扬程进行科学的计算,然后准确掌握配水管入口处的压力设置,在压力控制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减压方案。只用准确的数据计算才能更加设计出比较合适的减压设备,也能为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排水功能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2)走廊设置喷头。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走廊是最主要的逃生通道,为了保证用户在走廊逃生的安全,应该合理设计走廊的消防安全装置。比如,在疏散通道设置自动喷水装置,设计时应该注意将喷头和配水管连接起来,保证水源的正常供应。另外,还要注意走廊内部各种电气装置以及暖气设备的线路问题,避免在报警装置的使用上出现线路的问题。(3)稳压泵。稳压泵是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的一种重要装置,主要用来为水源的供给提供足够的压力。所以在岁高层建筑的稳定泵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稳压泵的出水压力与水源供应之间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稳压泵的供水扬程。(4)报警阀。报警阀的设置一般需要与制动喷水系统相联系,当火灾发生的时候,报警阀感应到热源,并及时启动报警阀,引起相关联的自动喷水系统灭火,可以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实现第一时间的灭火救援。另外报警阀的设置应该安装在楼道以及比较明显的位置,便于提醒建筑内的其他人员及时撤离。(5)试水装置的检查。试水装置在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将试水装置设置在自动喷水装置的末端,以便合理调节控制水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试水装置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出水口的水量对试水装置的压力,并设置相适应的匹配装置,使其符合水量的整体平衡;其次,应该设计与试水装置配套的排水方案,防止因为用水量过大造成的消防用水顺楼梯流向下层的情况。
结束语
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工程,为了降低火灾危险性,要求设计人员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法,逐步改进设计技术,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实现给排水工程消防的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和可靠性,为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杰.浅谈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关键技术[J].江西建材,2015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 教育 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 工业 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 发展 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wWW.133229.Com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 科学 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 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 现代 计算 机技术、电子技术, 网络 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 规律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 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 科学 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 经济 社会的快速 发展 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 工业 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 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 文献
[1]陈怡. 教育 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 论文 集.2005.
论文摘要: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依托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平台,以“六比六赛”为基点,以南方电网“一体化”管理为抓手,探索实践出适合电源工程建设的劳动竞赛开展模式。
论文关键词:劳动竞赛;工程管理;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
2003年,广东省政府提出了涉及全省经济发展的十项战略工程。次年,广东省总工会、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监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在十项工程中开展劳动竞赛创建一流工程活动的意见》,揭开了广东省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大幕。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以下简称劳动竞赛)以国家在粤特大工程项目及广东省重大工程项目为竞赛平台,以相关行业为竞赛赛区命名,开展以“比科学管理,赛工程质量;比精打细算,赛成本控制;比以人为本,赛科技创新;比完成任务,赛工程进度;比规章制度,赛安全生产;比遵纪守法,赛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比六赛”劳动竞赛活动。
一、电源工程背景及概况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以下简称发电公司)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专业化分公司,负责南方电网区域内调峰调频电厂的运营、维护、管理和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配合建设智能电网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调峰调频发电公司调峰调频电源工程项目相继开工,2009年12月17日,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作为十项工程劳动竞赛“调峰调频发电工程赛区”举行了主体工程开工暨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以下简称清蓄工程)参建单位主要有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葛洲坝集团公司、广东水电第二工程局、广东水电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监理咨询公司、广东水电设计院、精信检测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建管局)代表业主行使电站建设管理职能。
二、电源工程中开展特色劳动竞赛的意义和内容
2010年,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一体化”管理模式,发电公司将电源工程建设管理作为贯彻落实“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探索与实践。劳动竞赛要服务工程建设并符合“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要将传统意义上劳动竞赛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细化为与工程匹配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控制作业标准、监理典型表式相适应的竞赛组织、考核评比和表彰奖励体系。二是劳动竞赛必须围绕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廉洁建设的核心内容,针对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重点、关键及薄弱环节开展。三是要发挥劳动竞赛,提升劳动者素质、塑造工地文化的优势,延伸并丰富工程“一体化”管理内容,在推进工程“一体化”管理的同时,也使劳动竞赛本身得到完善,保证劳动竞赛在下一个电源工程项目的可复制性,实现打造精品工程与开展特色劳动竞赛的共赢局面。
1.组织与保障
发电公司成立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建管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并成立建管局劳动竞赛评比委员会、宣传报道组以及专项职能考核组。业主单位成立劳动竞赛办公室,挂靠与建管局安全与质量环保部,各参建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工地上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的自上而下的劳动竞赛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劳动竞赛办公室依照《发电公司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制定了《清蓄劳动竞赛方案》、《清蓄劳动竞赛考评管理实施办法》作为竞赛考评依据。考评组由建管局职能部门及设计、监理、检测、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考评组按专业分类评分,由劳动竞赛办公室汇总所有考评分后按《考评管理实施办法》计算。业主各部门按专业参与考评,监理、设计单位按专业参与考评除本单位以外的参赛单位,检测公司只考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按专业参与考评监理、设计、检测单位,同时施工单位间不参与互评。
2.评比与表彰
评比分为月度评比、上半年评比、下半年评比、年度评比以及专项评比。设计、监理、检测为第一组,施工单位为第二组,两组分别进行排名,评比内容涵盖了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的相关工作,包括供图进度、现场设代服务、投资控制、环保水保、设计优化、安全监督、质量控制、工程进度、资料档案等总计二十项内容。
表彰为月度表彰,在劳动竞赛公示栏上公布各参建单位考评得分,施工单位第一名设小红旗予以公示,不设物质奖励。同时,每半年举行一次授旗仪式,向半年劳动竞赛第一名授予劳动竞赛流动红旗。上、下半年分别进行半年表彰,表彰和奖励前三名的施工单位,每年举行年度表彰,对成绩突出的参建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成绩特别突出的,由劳动竞赛办公室向发电公司工会、广东省总工会推荐,参与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年度先进评比。
三、以劳动竞赛为抓手,提升电源工程建设水平
自清蓄能工程劳动竞赛开展以来,业主坚持把劳动竞赛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劳动竞赛推动工程建设的思路,围绕“抓竞赛、保质量、增效益、创精品工程”的工作思路,大力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新路子,有效地推动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1.安全、投资控制、廉政建设方面
2010年,清蓄工程首次参与“NOSA”评星,获得了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二星认证,超越原计划的一星认证目标。2011年工程完成发电公司下达投资计划的99.5%。建管局在工程招标、合同执行、变更管理、计量支付等过程中,确保项目执行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在工程承包、物资采购合同签订时,与各工程承包商、供应商同时签订《廉洁协议承诺书》,对双方起到了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工程开工以来,未发现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2.质量方面
清蓄工程“地下厂房I层开挖”、“引水隧洞中平洞开挖”、“公路II、III标路面”3项目获得业主颁发的“优秀项目奖”,并得到原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同志的专业肯定。业主完成《清蓄电站质量达标创优策划书》的编制,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电建协)“电力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认可,并与中电建协建签订《电力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咨询协议》,中电建协专家组将每季度对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各项工作及时给予工作指导、咨询,通过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目标。截至2011年6月,工程累计完成验收11077次,合格率100%,优良率超过92%,为争创国家鲁班奖奠定了良好基础。
3.进度方面
工程以关键线路为主线,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全面开展进度管控。土建进度:地下厂房1100m进风洞仅用4个月完成,平均月进尺度达300m,创造了国内钻爆法洞挖新纪录。截止到2012年2月,电站17km永久公路路基全线贯通,地下厂房完成开挖,上水库具备下闸蓄水条件。机电进度:截止到2012年2月,完成电站4台320MW蓄能机组采购项目合同签订,主机设备已开始安装。 转贴于
四、开展特色劳动竞赛在电源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回顾3年的劳动竞赛活动,业主深刻体会到劳动竞赛既是促进工程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职工劳动技能及创造才能的有效手段。清蓄工程劳动竞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各个阶段的工程建设,而且深深地扎根在广大建设者的心中。
1.打造各参建单位之间的竞赛平台
清蓄工程作为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广东省重大能源保障项目和南方电网第三座百万千瓦级的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任务繁重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集中了全国的水电建设的各路精英。参建单位都想在清蓄工程一展雄姿,创出自己的信誉,自工程开工伊始,各个参建单位就卯足了干劲,相互比拼。业主利用劳动竞赛平台疏导各单位之间的竞争心理、正确释放各单位的竞争热情。
2.建立形成各参建单位统一的“工程区域文化”
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劳动竞赛逐步实现了各参建单位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建立了属于整个工地的“工程文化”,促进了工地整齐有序、施工迅速推进。同时,劳动竞赛加强了各参建单位党政工团的联系(如预防犯罪、反腐倡廉、体育活动等),实现工地技术相互交流、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态势。随着竞赛的深入,各参建单位相互协作,例如,各施工单位钻爆工、炮工的相互调剂,重要施工设备的借调,施工工艺的讨论等。
3.实现对各参建单位的统一绩效考核
劳动竞赛考评建立了对各参建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劳动竞赛月度考评,既考虑了各参建单位的特点,又体现了各单位的共性。业主考虑各参建单位特点,例如,对设计的考评内容包括供图进度、现场设代服务;体现各参建单位共性方面,例如,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考评均包括了工程进度、投资控制、资料与档案管理等。同时,每月的劳动竞赛评比结果都发到各参建单位总部,对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形成了竞赛激励。
4.促进各参建单位良性发展
清蓄工程劳动竞赛的开展实现了业主、参建单位和谐共赢的局面,形成了各参建单位“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赛的氛围。各参建单位项目部在管理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个别单位甚至实现了质的飞跃。例如,水电某局工程项目部曾在五家施工单位中排名靠后,甚至垫底。面对考核压力,该局总部调整了工程项目部的领导班子,并加强了对工程项目部的管理和技术支持。经过努力,该局夺得劳动竞赛2010年下半年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其负责的“引水隧洞中平洞开挖标段”获得业主颁发的优秀项目奖,项目经理也获得了“优秀项目经理”奖,同时其项目部以优良业绩获得该局所在地区四川省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5.有效促进人才进步
清蓄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以来,优秀建设者代表脱颖而出。中国水电十四局陈辉、刘宁同志,因为吃苦耐劳、成绩突出,分别获得2009年度、2010年度“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工人”荣誉称号。业主单位也多次获得发电公司荣誉表彰。各参建单位的青年员工也因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逐渐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为清蓄工程的建设和参建单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对特色劳动竞赛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
2011-2015年是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之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劳动竞赛也应当紧紧围绕“十二五”这个时期主题。根据《广东省总工会2011-2015年劳动竞赛规划》,“调峰调频发电工程赛区”未来电源项目开展劳动竞赛应重点把握以下要求。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工程建设创国家优质工程。劳动竞赛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好形式,同时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发电公司“十二五”时期的劳动竞赛要紧扣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战略实施这一主题。
(2)坚持以人为本,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参建单位员工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统一起来。要在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促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建设”与“育人”并举,实现“建一座电站,出一批人才”。
(3)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劳动竞赛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清蓄工程劳动竞赛经验提示,劳动竞赛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必须不断丰富和扩大竞赛的内容,增强劳动竞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确保劳动竞赛长盛不衰、常赛常新。
关键词:教学改革;铁路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简介:苏宏升(1969-),男,甘肃靖远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教授;董海鹰(1966-),男,陕西临潼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7-03
一、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由姜嘉猷教授等一批电机工程专家组建的电力机车专业和1959年组建的电力机车供电专业。1999年,学校根据国家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0年,该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名单,并于2004年获得了财政部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资助。[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成立以来,沿袭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多年优良的办学传统,本着服务铁路和面向地方电力系统领域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已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铁道电气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期,而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演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这仅仅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教学水平的努力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分析做起,正确定位,找好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做好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完成高校肩负的三项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和服务社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专业,专业规模相对庞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如前所述,兰州交通大学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在当前诸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关系到该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在对当前该专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铁路院校类特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即将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在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和接触网工程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专业尝试,证明电气工程系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人已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特殊需要及自身优势和特点,可在完成基础课教学后,在现设专业范围内自主审定专业方向”。在此规则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开展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立特色专业方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
1.电气专业宽口径下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高校沿袭着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自身的教育,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大而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创新。教学以具体专业为导向,将相应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专业化日益突出,培养更加专业的电气方面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建立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决定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电力牵引相比其他牵引方式在高速、重载、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是未来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发展的牵引模式。“九五”后期,随着一批时速超过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和200~350km的客运专线铁路的建成,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期,加上这些铁路多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客观上决定了对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更高要求:要求电气专业对铁道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求作为铁路自动化、现代化和科技化代表的牵引供电系统要从可靠性到先进性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要求现代的电力牵引供电要向专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且正在向新疆、等边远地区渗透,而这些铁路建设的特点是高起点和高标准,急需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铁路供电和接触网方面的人才,从事与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有关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另外,由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朗或培养计划满足不了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
根据我们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哈尔滨、武汉、郑州、兰州等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以及南车、北车等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些企业每年对牵引供电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是学校能够提供的三分之一,缺口达一半以上,而且这些铁路企业对牵引供电的人才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是宽口径下电气专业学生由于技能欠缺和诸多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人才匮乏,出现了多家用人单位提前到学校争抢人才而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局面。鉴于此,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原铁路类院校特色,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决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开辟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同时,考虑到接触网是电力牵引必不可少的载体,与运营维护工作往往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又设立了接触网工程方向。这样和原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一起,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两个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和一个传统专业方向,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
电气工程系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确定就成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这也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有该方向的本科院校。为了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即铁道供电和接触网方向)的教学要求,院系两级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资助。
1.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的完善
电气工程系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而设置的,具有课程门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的特点。缺点是缺乏特色,定向模糊,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为了能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既能符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又能体现铁路特色供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研究小组认为: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充分反映本课程方向的新技术和发展前景;删减就繁,除旧布新,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结合大纲对原教学计划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2]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除执行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外,学院还构建了由14门课程组成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导论”、“DSP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Web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对数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修订计划时增加了工程数学教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方程”、“矢量分析与场论”、“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厚实的基础。
这样学生既能在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宽口径下学习,又能掌握特色专业方向课的基础课教学内容,为以后分专业方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工程导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10门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
由于接触网专业对机械和力学知识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增加了“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力学”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为以后学好接触网专业方向奠定了基础。
(3)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涉及“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络自动化”等课程,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起构建专业技能获取平台。
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对确保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做了较大的调整。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增加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及装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牵引供电所设计与施工”课程以及这些课的课程设计。针对接触网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接触网工程与设计”、“接触网规程与规则”、“接触网施工”、“接触网检测”以及“接触网工程与设计课程设计”。上述两个特色方向除必修课外,均有9个学分的选修课。表1是调整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计划。
(4)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修订。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调整工程实践平台本身的实训内容,如认识实习由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改为参观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东牵引变电所,生产实习由原来的兰州电机厂实习改为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陇西分站接触网实训基地实习。二是开辟新的实训内容或实训基地,如增加了有关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的零部件拆装实习,以及开辟了兰州铁路局供电段电调中心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定期聘请各大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公司、青藏铁路公司等现场专业人员来学院任课或作报告,使得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到现场的知识。
2.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成败。在优化师资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措施:一是安排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如2008年安排张廷荣、李红两位青年教师去华东交通大学学习,安排李亚宁教师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学习,2009年安排张廷荣、李红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兰州分院学习,2010年安排闵永智教师去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除了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修实习外,学院还着力出台了“1+2”研修计划和“1+1”帮带计划。二是鼓励教师利用暑、寒期到工厂或铁路建设现场实地考察,与现场工人、技师交流学习,做到真正实践学习。三是在院内积极开展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通过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四是强化教师专业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立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建立之前,我们就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论证工作,一经专业方向确立就开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由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和庞大性,所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性的实验设备从而完成实验室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异常重要。学校采取了以自我建设为主的方式,同时加强外来资金的引入。一方面,学校利用日元贷款大力建设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室,先期建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模型实验室,包括一个电力系统沙盘及一个牵引供电系统沙盘;全部偿、半补偿及接触网简单悬挂模型;断路器、隔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牵引变电所电力设备模型;AT、BT及接触网直供方式下的挂板模型;牵引所二次回路、直流操作电源的挂板模型,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特色办学机会,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通过各方积极努力,获得财政部数百万元建设基金,建立了远动及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最后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学校投入配套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展开对遥测、遥信和遥控系统的深入研究,完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3]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接触网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规程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其特殊性决定了实习的重要性。利用现有条件和依托相关企业单位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利用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接触网实习基地的优势,在实习阶段将学生送到接触网实习基地进行接触网零部件拆装练习,并设法考取上岗证。另外,和企业积极联合,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如与兰州铁路局兰东供电段达成就业实习协议,给学生一个熟悉和实习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目的是寻求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内容上不再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再经过大量的比对,选取最好、最先进的教材。对不恰当的教材经过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行修正;课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从交流单位引进录像,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去现场实地制作教学录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课程采取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方式。例如,对于轨道交通概论,任课教师讲完部分课件后,布置学生课后通过资料查取完成一定任务,并让学生们课堂讲解。由于学生查阅的知识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共同受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
五、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取得的实效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开始就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校内受到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建和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认可和好评。目前除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最近连续三届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中,无1人待业。在最近连续两年的高考中,报考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该专业与铁路信号、机车控制两个专业配套,构造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填补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空白。
六、结束语
自199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恢复招生以来,历经10年有余。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下,电气工程系教师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建立了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两个平台,设立了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吸引了大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克兰克列门丘格国立大学和斯洛伐克马捷贝尔大学等院校教师来中心参观、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宏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