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情报分析与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上升,高校的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基地,必须要进行模式的创新。高校需要对图书馆进行创新,以便为高校以及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笔者认为,不仅要完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并且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一的详述。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框架体系
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框架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服务工具。如数据库自带分析工具、文献分析工具、专利分析工具以及其他的分析工具等。2.服务方法和规范。服务方法有文献计算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知识图谱方法以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而服务规范有《机构人员学术影响力分析流程与规范》和《学科发展评估流程与规范》等。3.情报分析的服务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包含丰富,可以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主要是面向课题组的课题人员,有定题服务同行对于与跟踪、分析研究领域专利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中观层面是面向院系的管理层,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学科发展的评估和学科发展的态势分析。宏观层面则面向学校,服务内容有机构人员学术成果与影响力的分析、总体专利的分析以及总体即领域发展态势的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整体框架体系,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切实落实好各个层面的工作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方法和服务工具尤为重要,这是图书馆情报分析服务开展的基础。服务的内容也很重要,是服务工具和服务方法的决定因素之一,服务的工具和服务方法只有根据服务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策略
(一)完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应用逐渐商品化、大众化、网络化和数字化,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其中的领域之一。高校的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除了纸质的文献之外,还有很多的电子文献信息,期刊的种类也是数不胜数。如今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高校图书馆也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和发展更多带有本校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整理、采购和加工,以便为教学和科研等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例如一些有研究生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可以将本校从建立博士生研究院和硕士生研究院以来各个博士生以及硕士生发表的论文收集整理起来,然后将其论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为数字版本,再建立具有本校特色且独一无二的《博士和硕士的论文数据库》;还有一些高校老师、博士生、硕士生以及优秀的本科生在USTP、SCI等较出名的检索系统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著名检索系统上发表的论文数据库》,为本校师生以及校外人员或者科研机构提供服务。以上所述情况,都带有强烈特色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二)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高校图书馆若想开展更好的情报分析服务,不能仅仅利用已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还要不断对图书馆馆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对一些文献信息例如具有专业特色以及本校特色等这些信心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研究报告”“评述”以及“综述”等信息产品,通过对特色信息资源的组合优化,创建出内容更详细、更深刻也更全面的信息a品,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数字化,变成多媒体信息产品,这样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图书馆也不仅仅是一个收藏文献和提供文献服务的地方,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服务中心。
(三)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网络也逐渐变成信息传播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开展情报分析服务,就得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好网络,从网络中发掘资源并加以利用。如今的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上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都开始逐渐向网络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尽最大能力满足读者的这方面需求。如今的网络上,信息多而复杂,为学生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资源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图书馆在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相关人员应当对网络上的资源信息进行筛选,满足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要。这种对网络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的局限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学术性的专业信息,形成特色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为高校的师生提供人性化且全面的信息分析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报分析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型服务,应当在高校图书馆中积极开展起来,笔者预测,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对服务体系的内容、方式以及工具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达到为高校以及社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春.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点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3).
[2]吴跃伟,张吉,李印结,邱天.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2,(01).
摘要本文以质量价值流为工具,通过用户需求分析获取情报研究工作最受关注的要素,并从用户需求要素中推导出情报分析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操作要点。针对要点开展传统信息情报工作与离散信息情报工作的差异性分析,给出了针对离散信息开展情报分析研究的流程和建议。
关键词情报 离散化 价值流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阅读时代已然形成。在情报收集和分析领域,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因为体量巨大而导致的价值淡化,对情报分析研究工作的影响愈演愈烈。以往文献多着眼于在连续性信息条件下,如何进行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对离散信息的收集、判断、分析和研究较少。本文从情报分析工作的目的出发,以质量价值流为工具,剖析了离散化条件下,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工作方面的诉求与应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情报工作用户关注要素分析
(一)质量价值流模型
从顾客感知的价值出发,看待a品的价值,从中找到企业对产品价值的目标定义,即为价值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称为质量,其中顾客是满足要求的对象,产品的固有特性是组织的质量目标[1],因此,组织需要设置质量目标来实现顾客的感知价值。假设顾客感知价值是一个向量(i=1,2,…n),则组织需要有承接顾客感知价值的对应向量(j=1,2,…m),其中,受顾客感知价值的具体要求、组织技术能力、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n和m常常是不相等的。
(二)离散化情报工作质量价值的传递分析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成立于上海,作为国家大飞机发动机研制主体,负责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及其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制、试验、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业务。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难度大,项目进度要求高,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坚持引进、消耗、吸收、再创新的管理模式,在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对这些情报信息产品使用者的民意调查[2],采用标准的问卷,可以将顾客对离散化情报工作成果的抱怨归纳为“连续性差,溯源困难”。仔细分析这些抱怨,就是情报产品用户作为顾客的感知质量要求,然而这些要求是模糊的,复合的,需要借助价值流进行逐级转换,并形成组织的质量目标,即改进离散化情报工作的要素。价值流分析如下:
表1 情报工作质量价值流分析汇总表
顾客抱怨 顾客价值要求 组织质量目标 具体操作要求
连续性差 V1希望获得的情报产品有较好的连续性,能够针对一项技术信息有持久的跟踪 U1情报获取的目标性 U11情报产品应当系列化,并且针对有价值的情报点进行识别和跟踪
U12情报产品应当有显著的标识帮助用户识别并与之前的信息建立联系,实现连续性
溯源困难 V2对于引用的情报应当能够查验到来源,保证情报利用的准确性 U2情报来源的可靠性 U21建立相对稳定的情报获取渠道,并记录每一条情报的来源,保证可查验
U22当多渠道获取情报后,需进行比对分析,在情报产品中公布最有可能准确的信息
基于上述分析,从情报产品用户的抱怨到价值要求,再到组织质量目标,最后落实在具体操作要求,正是情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传统信息情报工作与离散信息情报工作的差异性分析
(一)在情报获取渠道方面的差异
与传统信息情报工作相比,在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因为体量巨大而导致的价值淡化的大环境下,离散信息情报工作注定不可能从稳定、相对单一的渠道获得信息。一方面,信息的源本身就十分庞杂;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源之间存在相互干涉,表现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叠加、变异等;最后,信息源本身伴随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其寿命相比于传统信息源也是短暂的,半衰期很短。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离散信息情报工作在情报获取渠道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二)在情报产品加工方面的差异
情报产品最终是以有效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面向用户的,这需要情报工作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与传统信息情报工作相比,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在情报产品的加工方面必然需要引入来自不同渠道和时间跨度的信息整合体,而整合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再加工过程,必然伴随信息不同程度的失真。另外,由于需要规避信息体量巨大造成的价值淡化,离散信息情报工作还必须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删除处理,以达到情报可读的目标。
(三)在情报预测分析方面的差异
离散信息通过加工构成的情报,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对信息进行拟合,恢复其连续性,必然会出现在情报预测方面的缺陷,使得用户往往只能被动知悉现状或情报所指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情报”失去可能的预测,这也是离散情报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三、离散情报分析工作的实施建议
(一)离散情报分析工作实施流程
离散情报分析工作可以从离散信息源出发,通过拟合信息、产品加工等过程交付用户,并从用户处获得反馈,进而持续跟踪,流程如图1所示。
(二)离散情报分析流程关键步骤
为了实施好该流程,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1)在捕捉离散信息源后,由于信息的源本身庞杂,信息源之间存在相互干涉,半衰期很短,需要对信息进行解耦处理,将海量信息中相对独立的信息有效地剥离出来,进行独立提取,并锁定与之最相关的信息源,纳入有效信息库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2)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将经过第一阶段获取的信息进行拟合处理,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形成具有连续性信息源特征的虚拟信息源分组。这里的分组信息源,已经不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某个或某几个信息源,它代表了一个情报系列中对应的信息来源,是一个链接列表,作为信息源管理对象,减少信息源变更带来的冲击,且方便管理。
3)在形成情报产品的过程中,加工过程一般按照先去除冗余,后拼接信息,最后整理为系列化的程序开展,确保产品的自明性和可读性。
4)产品提交用户后,设计出一套用户关注度评级表单,请用户针对感兴趣的情报,从连续性和溯源性的视角给予评级,并作为有针对性识别和持续跟踪离散信息,提取专业情报的清单的依据。
图1 离散化信息情报分析流程
四、结语
本文以质量价值流为工具,通过用户需求分析获取情报产品最受关注的要素,并从用户需求要素中推导出离散信息情报工作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操作要点。针对要点开展离散与传统信息源情报研究的差异性分析,并针对离散信息条件下情报工作的难点问题,结合用户需求,给出了离散化信息情报分析流程和工作建议,为提高离散化情报产品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数据;科技情报研究技术;资源管理
引言:社会科技水平的应用和发展,推进了数据资源的应用程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分析和应用是开展数据信息资源传输,提高信息分析的详细程度的资源保障,为科技情报研究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一、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现状和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科技情报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调查、比较调查、内容分析、技术预测等技术方法,对期刊、杂志等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在科技动态、产业发展、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跟踪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科研立项、科技水平认定等科技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二、传统科技情报研究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应用的数据资源短缺
社会科技水平逐步进步发展,对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存在众多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技术进步发展的重要阻碍。传统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应用数据资源短缺,互联网模式下的数据信息资源来源广,种类多,逐渐成为科技情报研究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而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中的数据资源来源不仅受到地域限制,准确程度也无法得到保障,与现代科技情报研究技术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科技情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的用户需求的满足标准降低
现代科技水平中人们对数据资源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数据管理的质量和要求也逐步提高,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主要采用人工为主,互联网为辅的情报研究分析技术[1],导致科技情报研究分析技术的质量性无法与客户需求的数据信息质量之间达成共识,降低了科技情报研究的使用价值,从而影响了科技情报研究技术在实现应用中的创新发展。
(三)科技情报研究中研究人员信息量少
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心的人员,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中研究人员是推进科技情报研究技术进步的重要部分,研究人员对科技知识的应用创新受到研究范围的限制,导致研究人员自身数据信息量更新速率慢,与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要求之间的间隙逐步增加,降低了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作用。
三、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创新发展
(一)完善科技情报研究中的数据资源
大数据的挖掘和整理主要依靠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进行多种数据资源的整理和应用[2],将众多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资源汇集到网络虚拟空间中,然后按照程序执行要求从数据库中的众多资源中进行信息筛选,得出相应的数据资源结果。在科技情报研究中,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能够实现科技情报研究中数据库资源整理与应用的准确性发展,提高了科技情报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为数据资源的来源提供了保障,实现科技情报研究中的资源管理与资源应用中数据完完整性和高效性运行。
(二)实现科技情报研究中数据存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传统的科技情报研究中,数据研究和分析体系中主要采用人工数据分析为主,计算机分析为辅的形式进行数据资源分析管理,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分析存储体系使科技情报研究中的技术性较低[3],信息准确程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大数据下信息资源分析存储体系逐步完善和发展,使科技情报研究从数据信息供应到数据信息资源整理之间形成完美的数据对接,实现科技情报研究中信息资源中存储体系和存储资源的综合性应用。同时互联网虚拟数据存储空间的应用,提高了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信息资源存储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促进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发展。
(三)提高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人员自身信息量
虽然现代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大部分数据资源来自于基于互联网等大数据信息资源挖掘,但科技情报研究的研究人员也应当不断丰富自身的科技信息资源信息量,这样可以保障对数据信息的精确化分析,充分发挥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体系中研究人员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四)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研究中心数据收集和整理
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大数据资源的应用和管理,为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促进科技情报研究中数据研究资源的丰富。但大数据挖掘中常常混杂着多种多样的数据信息资源,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人员进行数据资源分析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提高对信息资源分辨能力,对大数据环境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收集整理,保障科技情报研究技术中资源应用和管理程度向着更加专业化,更加科学化发展,从而提高科技情报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结论:基于大数据的科技情报研究技术分析是推进互联网应用发展在数据信息资源应用中的体现,是促进我国信息资源发展的有效途径,注重把握大数据下的科技情报研究技术的分析能够促进我国科技水平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祁玉方,时建强,王中伟.科技情报机构三级联动平台建设模式探析――以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为例[J].现代情报,2012,10:99-102.
[2]钟辉新,张兴旺,黄晓斌.面向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动态运行模式MDD:监控、发现、决策的互动.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03:6-11+15.
【摘要】了解该校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运用文献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通过问题提出、文献搜集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模型构建等程序。编制出高职生专业认同水平测量问卷,编制出高职生学习情绪的测量问卷,比较分析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与学习情绪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高职生 专业认同 学习情绪
一、调查问卷设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的梳理及初步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专业认同内涵的概念界定,认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适切感四个层面进行具体考察。依据以上四个维度的划分,本研究选定秦攀博的问卷进行修改,形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问卷;选定李亚玲的问卷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绪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试测,剔除问卷中无关的问题,最终形成实测问卷。
二、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研究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0份,共回收问卷342份,其中,提出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325份。对本次研究的样本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呈现基本分布情况。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问卷结构
利用初始问卷进行问卷分析,目的是对初试问卷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各题项的相关度进行检验,在问卷结构的设计中,根据已有理论基础和访谈结果,形成课项的相关度进行检验,剔除与影响因子不相关联的题项,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的实测问卷。高职生专业认同试测问卷结构如表:
(1)高职生专业认同的现状
表中可以清楚反映出各认同水平的样本分布情况。可知,有17.2%的被试者在专业认同总分上达到高水平,62.2%处于中等水平,20.6%处于低水平,这个比例相对来说略高。
(2)不同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状况分析
通过SPSS13.0进行独立T检验分析,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在专业认同程度的不同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是否显著。表中可知,不同专业的高职生在专业认同总体水平(P=0.002
(3)高职生学习情绪的分析
学生学习情绪的问卷采用李亚玲对学习情绪问卷的编制和测量,共测量11种具体的学业情绪,包括满足、放松、快乐、自豪、颓废、迷茫、麻木、厌倦、后悔、焦虑、苦恼。前文已对学习情绪问卷的效度作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李亚玲将这11种学习情绪的因子分成了四个维度,积极高欢性学习情绪(包括快乐和自豪)、消极高唤醒学习情绪(包括苦恼、后悔、焦虑),积极低唤醒学习情绪(包括放松和满足)、消极低唤醒学习情绪(包括颓废、迷茫、麻木、厌倦)。
(4)专业认同和学习情绪的关系研究
对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与学习情绪及其多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认同四个维度与积极低唤醒和e极高唤醒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四个维度与消极低唤醒和消极高唤醒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一、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
无
二、重大社会矛盾纠纷
无
三、特殊利益群体活动情况
共排查出劳资关系群体1件。土沃乡博大公司未支付下格碑2户村民做饭工资款8万余元。经由土沃乡人民政府调查处理,博大公司与2户村民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书面协议,博大公司随后把工资款打入2户村民银行账户。2户村民表示不再就此事进行上访。
四、进京非正常上访情况
无
五、其它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线索及隐患
无
【关键词】08清单模式;基本建设项目;不平衡报价;预控
由于定额计价模式是以预算价格“指令性价格”为基础,存在本质上缺陷导致无法适用市场竞争。建设项目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所有的投标人在同一工程量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报价,消除了以往投标单位采取定额报价工程量计算存在误差而引起的在投标报价上的偏差,有利于科学评标。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强制性采用清单编制招标文件,计价模式的改变导致投标单位报价策略的改变,其中不平衡报价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中常用的投标报价策略,对于甲方来说资金流很容易就会被切断,项目建设进度完全被承包方掌控,项目进度款支付失控,对建设单位的项目投资控制造成严重的危害。如何采取有效地应对不平衡报价,确保建设单位自身利益,是甲方造价工程师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1 不均衡报价的来源分析
由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有错项、漏项、施工过程中定会发生变更及招标条件隐藏着的巨大的风险,投标人利用招标人的错误或措词不当进行不平衡报价等技巧,为中标后的索赔留下伏笔。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如果采用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人承担了工程量计算偏差和变更的风险,而投标人对所报的综合单价的高低承当责任。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必然存在不准确、不完整,设计图纸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缺失、漏项和矛盾之处,施工单位为了确保中标都会采用不平衡报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标文件采用综合单价,即工程量清单的单价综合了人工费、机械使用、材料费、管理费、利润及风险因素。投标单位根据市场价格和自身实力报价,不同水平的施工企业对同一个分项工程的报价,可能有较大的差别,按照招标法相关规定:只要施工企业在不明显低于成本价的前提下报价是有效的,这就使施工单位投标采用不平衡报价有了可乘之机。
2 施工单位投标策略分析
不平衡报价是指清单模式下施工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清单投标报价中运用不平衡报价策略,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竞标,将实际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报得高,将后期项目的单价定得比正常水平低,将实际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定得低,从而达到提前收钱,抬高决算的目的,以获得超额利润。
承包单位进行不平衡报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投标单位对先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土石方工程、地下室过程、砼工程等)单价定得较高,对后期的施工分部分项(如室内粉刷、楼梯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单价适当降低,施工单位能够在施工早期获取更多的工程款,减少贷款利息支出,降低资金风险。
2)招标文件中的设计图纸往往存在不明确或有错误的,投标单位对图上明显存在的漏项、错误之处不进行修改,对不当之处项目单价定得低些,在项目后期争取索赔机会。
3)投标单位对实际施工中工程量可能会增加的项目单价报高价,对工程量可能会减少的项目单价报低价。
4)对于暂列项目或者专业性工程,建设单位往往会直接发包给其他专业单位,所以对专业承包的项目单价和总价定得低些,对总承包施工的项目则单价和总价定得高些,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5)由于零星用工暂定量较少,投标单位对于零星用工(计日工)的单价往往报高价。投标单位对计日工单价报高对总报价影响不大,但可在实际计取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加高的利润。
3 不均衡报价预控具体策略
从资金流时间价值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不平衡报价掩盖了工程实际投资成本,建设单位如果不能事先做好防范工作,项目造价管理必然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这样的局面。不均衡报价可以提前收钱,高价结算实际上是变相提高工程造价,而且施工单位在早期获得较多的工程款,很可能导致工程建设虎头蛇尾。对于甲方来说资金流很容易就会被切断,项目建设进度完全被承包方掌控,项目进度款支付失控,对建设单位的项目投资控制造成严重的危害。
3.1 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水平
投标单位利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存在的漏项、计算失误进行不平衡报价,因此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要尽可能全面准确。为了避免工程量清单编制发生较大偏差,推荐建设单位建立工程量清单双编制、复核制度。建设单位可委托两家中介机构同时独立地“背靠背”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对清单项目是否重项、漏项,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完整,工程量计算是否有误,清单编码是否正确等进行核对,找出错误。
3.2 合理确定暂估价的范围
甲方工程师要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关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合理确定暂估价项目。为了充分发挥招投标的竞争功能,对于甲方能够指定品牌的主要材料(设备),,甲方工程师与公司领导层协商一致后指定品牌,但是甲供材料指定不违反七部委局30号令不得要求或标明某一特定的专利、商标、名称、设计、原产地或生产供应者的规定,对某一材料(设备)可指定2-3个同档次的品牌,或在某品牌后面加上“或相当于”的字样。
对于甲方单独发包的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主张以暂估价的形式将单独发包的费用列入主体工程招标的清单中。招标人有意进行专业分包的项目,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分包的专业及估价,便于投标人根据自身实力报总包服务费。投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应对配合内容做出承诺,并在其他费用的投标人部分列出子目,明确总承包服务费用的组成和具体金额。
3.3 评标中要注意防止承包商的隐性不平衡报价
评标过程要求专家委员会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在看项目总报价的同时,还要关注综合单价组成内容,重点是审查项目前期的分部分项工程报价,要仔细分析偏高其他投标人项目的组价,分析综合单价及前提项目报价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确认这些项目是否为潜在不平衡报价项目。
对于工程数量较大的项目要重点研究,若发现某些项目单价严重偏离价格水平,可要求其提供组标过程,如属不平衡报价,通过考虑项目投资资金时间价值来优选中标单位。
评标专家对投标明显高于或低于工程量清单报价的企业进行询问、核算和判断,以防止不合理报价和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现象的发生。
3.4 严格管理工程变更价款
根据合同对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办法,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可以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当工程变更或其他原因导致分部分项工程量变化超过一定幅度时执行新的价格,新的单价一般要低于清单报价,并事先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调价系数。
任何一项建设项目都会存在设计变更,建设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事先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查,降低施工图计阶段的设计、遗漏计算及绘图错误各专业配合矛盾等设计错误,可以很好地防止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的不平衡报价。为提高设计质量,在委托设计单位设计时可在合同条款中增加由于失误造成重大设计变更的处罚措施,以及专家组通过ABC、价值工程法对设计方案优化选择。
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甲方工程师严格遵守工程设计变更程序及规章制度,防范承包商对报价过低项目提出设计变更来提高工程造价。变更部分严格按照在合同约定范围内不做调整,超出合同约定范围的,只调整价差,计算税金,不计其它任何费用。
3.5 综合单价结算控制
由于建设周期较长,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对于部分项目低于市场行情过大的清单综合单价,工程结算时按中标综合单价执行;高于市场行情过大的清单综合单价,工程结算时应由甲方工程师根据市场行情综合考虑重新确定的综合单介结算。这样做首先确保甲乙双方结算公平,同时也可以引导承包商正确认识工程量清单报价,以利工程造价的管理。
4 展望及建议
不平衡报价则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某些不足,从资金流时间价值角度出发扰乱建筑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通过数字游戏而不是提高生产力水平来获得不合理的利润,造成建设单位的损失。因此建设单位工程师应了解掌握并识别投标方的不平衡报价,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工程设计施工图及招标文件的要求来编制,做到工程量清单每一个项目名称的项目特征描述完整、计量单位符合规范、工作内容表达准确、工程量计算正确,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一、情报分析人员的智能结构与需具备条件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情报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文献处理领域也越来越宽,文献情报的选择、加工、存贮与提供过程等服务模式和营销政策越来越复杂,因此,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情报分析人员的知识结构便越来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具体地说,为满足社会对于情报的需求,文献情报人员除去服务精神之外还必须具有:(1)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2)较系统的分析知识;(3)较深的文献情报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的知识;(4)较强的分析吸收和综合各种知识情报的能力;(5)掌握、驾驭各类文献管理、检索和计算机应用之技能;(6)较清晰的语言和书面表达与传递、报导知识的能力;(7)营销科技成果和情报产品的知识与技能。
从事文献情报分析的人员职业类型按其功能可分为这样几类:(1)文献情报分析与数据库加工类;(2)软件开发与文献情报系统设计类;(3)文献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类;(4)文献情报市场开拓与经营管理类;(5)文献情报理论与技术的教育、培训和研究类。
在这五类情报分析人员中,文献情报的技术应用、研究与咨询、经营管理以及理论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专家,是文献情报行业当前急需补充和造就的四类人员,他们是推动文献情报分析发展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现阶段文献情报分析职业教育的重点。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现对情报分析人员的智能结构和要求作一概略分析。
首先,一个合格的情报分析人员,至少应具备下述两个条件:第一,文献情报采集、分析、存贮、传播和提供利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理解熟悉受教育者所需情报内容,并能与受教育者进行情报术语交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因此,从事文献情报分析的人员知识构成应是交叉性的、复合型的,其知识结构是一个多元化的动态知识系统。
其次是文献情报人员的智力要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判断力等。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些要素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形成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的、响应客观事物影响的综合反映能力。同样,从事文献情报分析的人员智力素质的要求中也应具备这五个方面,但还需突出以下两点:
⑴敏锐的洞察力,指对有用文献情报的快速发掘能力和对潜在问题的超前预见能力。文献情报人员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大量的文献情报中发现有价值的文献情报,才能对影响全面的或有长远影响的事物变化做出反应与预测。这也是通常所说的一个人具备“文献情报意识”的基础。
⑵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不论是文献情报开发系统、用户服务系统的筹建、市场的开拓、网络的分析、设计和建设等,还是服务于管理、决策的文献情报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规划预测或评估论证工作,都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必须具备对客观事物的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素质。只有从最初的综合开始,即从一个多元协同系统的整体立场出发,来分析各个子系统(包括相关的外部文献情报流)特征、功能、异同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才能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密切联系,形成有效的“综合――分析――再综合”过程。
情报分析人员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才能从繁杂的研究对象中分清主次,理清头绪,发现规律。“综合就是创造”――文献情报人员的创造思维就立足于此,这也是情报分析人员智力要素中的核心部分。
情报分析人员的知识结构、智力要素,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同时还需要熟练地掌握从事文献情报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活动技能,即快速、准确地搜集文献情报的方法与能力,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情报分析、传递的技术和能力,中外文语言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编辑能力,较强的公关与组织协调能力等。情报分析人员不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素质的训练,是很难胜任文献情报分析工作的。
二、职业教育在文献情报领域的发展历程、体系和形式
职业教育是对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延伸和发展。这种与科研、开发以及生产任务紧密结合的教育形式,由于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掌握先进技术和发挥创造能力,有效地促使最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领域,进而形成国际教育运动和培训制度。
职业教育模式是开展培训和再教育的规范。它既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新的培训工作的具体依据。科学的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准备、规划、培训实施、成果落实和坚持不懈。这五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周期中不可缺少的五个基本步骤。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国3850万科技人员中,每年约有40%以上得到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我国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在50年代初期已初露端倪,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如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先后开办了情报学讲习班、训练班等,首开中国情报学科职业教育之先河,为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全国图书情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先例。随后为了更快地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国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的各类文献情报分析人员,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进修班、研究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促使职业教育在文献情报领域中有了较大的发展。
2000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及各省市文献开发、情报分析等单位,就举办各种进修班、培训班几百期,受训人员近万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高校都在不同时段举行了“情报研究方法研讨班、情报分析处理方法进修班”。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总结我国文献情报分析在职教育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并研讨与企业相结合的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模式。
总之,从全国范围来看,对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事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大提高了从事情报分析人员的素质和分析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文献情报行业的发展。
三、对情报分析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格与教学体系的建议
情报分析人员是新型的复合型人员。在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应以文献情报技术应用、文献情报研究与咨询、文献情报经营管理以及文献情报理论与技术教育为主要的分析方向,并体现出“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系统,在原有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补增现有文献情报工作岗位所需的相关分析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强化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和研究能力的训练,使优秀人员脱颖而出。
1.为适应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目标要求,应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和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系统。一般可区分为学位教育、等级培训和分析进修三种教学模式。
⑴在职学位教育。对于具有大专文凭的学员,可脱产或在职接受高等院校为成人教育系列开设的专科起点的文献情报分析本科教育,优秀者可获学士学位;已具有本科学历的学员,可在职或脱产攻读研究生课程,并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与博土生的文献情报分析教育是高层次文献情报研究与管理人员培养的主要途径。
但由于学员的背景分析不同,其培养目标应有所不同。
一类是持非文献情报分析学士或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已具有理、工、医、农、财、经类的分析知识和能力,又有一定的文献情报工作的积累,因而,其培养目标是文献情报的综合分析人员(软科学研究专家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情报经理或顾问)和用户文献情报系统管理专家。
另一类是持文献情报分析学士或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于他们经过系统的文献情报学科的分析教育,具有较完整的文献情报人员所要求的智能素质。所以,其培养目标是文献情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教学人员、文献情报技术应用专家、文献情报机构的高级管理专家以及文献情报理论与技术教育专家。
⑵等级培训。这是非学历教育性质,但层次分明的正规培训模式。
参照技术职称的层次要求,可分成三个等级,一级和二级分别为已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的学员,在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教育,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其主要内容是上述四个分析方向有关的分析课程以及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训练。
在二级证书培训中,可设立导师制以利于有业绩、有才华的中青年破格提升。
三级为高级文献情报分析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或中青年业务骨干的专题研讨班,或称研修班。这种职业教育形式是把高级人员自身的提高和文献情报行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或关键性问题)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科发展前沿或各地区、各系统文献情报工作的发展规划选择专题,在一个新的层面上由专家共同研究,集中解决,既提高了学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又促进了本学科、本行业的发展,并为人员层次衔接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等级培训模式目前国内文献情报行业还未正式实行。它需要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和政策环境,在培训目标与标准的确立、培训实施细则的制定等方面,还需组织高校教师和文献情报机构专家们共同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一旦这种等级培训制度建立,将使我国文献情报人员的职业教育朝着制度化、法规化方向前进。而且,也可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情报分析正规教育的发展,并有利于文献情报学科的建设和提高分析的理论研究水平。
⑶分析进修。这是相对于具有等级要求的正规培训而言的。
具体是指非常规举行的各种短训班、研讨班,或是根据工作需要到高校进修几门课程,或者是以访问学者形式出国研修的随机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文献情报部门已有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得了较大的成绩。
2.在实施文献情报人员在职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的进行职业教育,补充和更新分析知识。建议:
⑴应立足于人员的知识更新、补充、加深和拓宽,既要适应文献情报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应符合文献情报分析技术人员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进取心理。根据人员不同知识结构和岗位,举办时间长短不一的综合训练班和专题进修班、研究班。
⑵应重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强调分析知识结构的完善与独创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重。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社会需要针对制定计划、规划中的某一重大问题召开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
⑶应注重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对于文献情报人员来说,主要体现在对文献情报的洞察能力、选择能力和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
⑷担任职业教育的师资,既要有高等院校专职教师,又要有文献情报行业的有关专家,这两类人员的结合,将有利于新型文献情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⑸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与研讨并重,提倡在导师指导下的研修形式,以培养高智能的文献情报人员,并建立“证书登记制度”。
⑹提倡自学,鼓励和支持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年青同志参加电大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已取得大专学历者职业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或第二学位,有计划有条件地选送一些青年同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文献情报学系,作更高层次的学习或进修。
⑺对于那些已具备中级职称(馆员、助理研究员)者,以委托方式下达合适的研究课题,定要求,给条件,限期完成研究计划,结合实际业务促使其锻炼成长。鼓励中级以上职称的分析人员积极参加各有关学术团体和这些学术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开阔视野,启迪新思路,接受新的知识、技术和情报。
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分析性参观、考察、情报交易交流等活动,培养和锻炼分析人员的公关与营销能力。
为了保证上述途径之畅通,组织和动员大家接受职业教育,从而较快地提高各类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笔者认为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认真总结和筛选适合于信息社会情报分析人员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情报市场有关理论和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情报分析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75-02
根据情报理论与实践经验,情报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初始阶段以最大程度占有情报为发展核心;进阶阶段以深化情报价值挖掘为发展核心,即在占有情报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深层次的情报分析;高级阶段以情报共享为发展核心,有效配置情报资源,使情报价值在共享中得到升值。
随着武警部队情报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武警情报工作呈现出情报数据挖掘与分类归档自动化的特点。这一趋势一方面代表情报收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大量占有情报素材给情报价值分析带来繁重工作量和巨大困难。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军革促使武警情报正转向以深化情报价值挖掘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即通过情报分析理论、情报分析方法、情报分析人员、情报分析系统来提高情报分析的质量。
1 以构建情报分析系统全盘统领情报教学改革
情报教学改革需要将武警部队情报的实践工作作为服务对象。目前,武警部队情报体系已被纳入国家情报系统,战术层面原文转达的情报工作方式和状态已时过境迁,亟待构建与完善能够满足武警部队情报需求的情报分析系统。
情报分析系统是基于情报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情报分析人员、情报制度为核心,为了满足情报需求而实现情报价值挖掘与升值的运行体系。现行情报课程的理论教学以普遍原理与方法讲授为主体,实践教学以情报收集手段与情报初步识别的训练为中心,培养的学员在理论层次和工作能力都与武警部队情报侦察工作的实践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可见,此次武警部队情报工作的发展引发的情报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培养适应遂行任务需求的情报分析能力。具体来讲,我们就要从内容与方法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情报分析理论讲解,不断提高情报分析方法实践教学水平。
2 以情报分析理论深化情报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关乎情报教学的水平、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情报教学内容以情报周期理论为依据,泛泛介绍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传递与吸收的相关理论,其教学深度不足以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在某些方面仍脱离武警部队情报侦察工作的任务。
情报分析理论为了更好地解决显存问题和应对未知挑战,所以分析理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特别强。很多分析理论,诸如因果推理、趋势推理、数理逻辑和心理感知等,均属于相关学科理论移植。但在情报分析领域,这些理论在应用上适应了情报分析的特殊性。情报分析理论的建立基础是坚实的科学方法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此来突破深化,其成果对实践更加具有指导意义。从任职教育角度上说,情报分析理论是构建未来武警情报分析系统的重要依据。从教学改革角度上说,情报分析理论决定了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度,保证了情报分析方法实践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依据情报分析理论的研究方向区分,将历史描述理论、科学预测理论与思辨――规范理论引入情报教学内容,以武警部队常用的分析理论,即历史描述理论与思辨――规范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历史描述理论,寻求对过去和当前事实的概括、总结经验,能够为武警部队现有的情报工作体系做出准确、科学的解释与评价,满足了任职教育对理论指导性的高要求。思辨-规范理论,用一般逻辑法推理事件的可能性和应该怎样去做,由此搭建的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是实现情报教学深层次发展的支柱。
情报分析理论的讲授将成为支撑情报技能训练、情报思维模式养成的核心,是情报侦察人才培养之魂。这类课程属于核心骨干课程,以理论讲解、研讨辩论、命题论文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开启情报侦察专业学习的思维模式。
3 以情报分析方法提升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现行的实践教学以情报搜集方法,情报原文报知方法为主要内容,采取模拟还原现场态势的手段实施。在具体的教学中凸显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弱化了情报工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远远多于思维训练,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徘徊于操作手层面;二是指导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部队工作实际情况不相符,拘泥于简单地还原现场,与武警部队情报工作缺乏整理与分析大量情报素材的现状不符。
以情报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在方法运用中发展和运用学员的情报分析能力,进而才能满足情报侦察专业任职教育培养目标中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
以情报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将促使预想情况由照抄案例转向对多种情况的分析、综合、设计。照搬照抄原始案例,一方面造成情况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浪费在信息搜集与初步识别环节,忽视了情报分析与决策指挥能力的训练。依据武警情报工作实际情况,情报实践教学中情报搜集与初步识别、情报分析与决策指挥两部分的比例应该为3:7。由此对教员实践教学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原始材料的分析与综合上,重新设计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目标、思路、方法,使学员更好的掌握课程的难点,意识和实践两个层次中能力得到跃升。
参考文献:
1 第一层:情报资源保障能力
情报资源保障能力主要实现异构、异源资源的整合,提供情报分析的海量数据支撑。情报资源保障能力的实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资源的采集、抓取,实现图、文、声、像等多资源的抓取;同时,不但实现对结构化数据库的整合,还有网页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的抓取,以及人际网络情报的搭建,最终形成一个多兀化的情报资源渠道。_是将采集的资源搭建成知识库,如领域知识库、资源知识库、行业语料库等,通过知识库为情报分析判读提供支撑。
2 第二层:情报交互能力
情报资源的交互能力是利用知识工程的方法、Web知识表示等解决异构知识库之间、规范化或非规范化文件系统、数据库资源之间的互理解、互通信,以及更高层的知识融合问题。包括4个层次:第一层是表示层,这是建立在情报资源保障能力层的基础上构建的,并对情报资源保障层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结构化、规范化的处理来实现资源的语义互通互联。第_层是组织层,对资源的拓扑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对动态虚拟语义组织结构进行发现和质量评价,并探讨其自组织构造的机理。第三层是协议层,通过智能化的协议设计,促进效率的提升。第四层是路由层,通过异网互联、通信控制,基于内容和上下文感知的知识驱动通信,实现高效的资源定位与查找。
3 第三层:情报分析判断能力
情报分析判断能力主要是为情报分析处理与判断提供多样化的分析算法工具,以及建立起对现实场景进行仿真的平行系统,提高情报分析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层为情报分析处理提供多样化的分析算法和模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多样化的情报分析算法,在原有情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知识建模、深度学习、语义推理、模式识别等方法,都整合进情报分析工具,形成多样化的情报分析处理工具包。_是构建起情报分析处理的平行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如交通领域、经济领域、舆情分析),分析变量复杂、投人巨大,且不能重复修正不能出错,因此,要建立起情报仿真系统,进行仿真建模[io7。
前言
大数据是一个众多信息相关高科技云集的时代。互联网、新媒体、云计算等都是获取消息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现阶段,在海量并且复杂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消息是世界各国的情报相关部门重点开展的工作。现在世界上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相关学院和学科,打破只为图书馆培养专业情报人才的传统,使具有分析数据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全体所需要的行业服务。进而促进各个领域能够在科技社会飞快发展。
一、?D书情报相关专业学科中情报分析占据重要位置
新时期,全球都弥漫在信息的世界当中,并且这些信息都在结构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使各国的情报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情报分析脱颖而出,就显得十分重要。现阶段的情报处理的相关工作中,主要处理结构以及非结构两种形式的数据信息。一般结构信息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利用一些数学相关的理论发掘有价值的资源。但是,对于非结构的信息数据,数学与逻辑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就必须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在图书情报相关方面的教育中,处理结构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情报分析正好弥补了其对于非结构信息相关方面的处理。完善了图书情报对于信息数据的整体处理。使图书情报相关教育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所需要的相应人才。
二、世界各国对情报分析的探索方向以及相关学科的设置
1.国外涉及到图书情报相关专业教育中情报分析方面的课程
国外相关情报分析方面的相关课程主要有战略情报与商务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学、数位鉴识、信息识别、信息的可视化等[1]。可谓是种类繁多,而且学科特别全面,涉及了收集、分析、处理、储存、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教育。第一,国外所设置的课程关联性比较大,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特别强。第二,将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与竞争情报作为情报分析方面教学的重点,所设课程都是围绕着这些重点的研究对象所展开。可见,国外对于情报分析方面相关学科的设计联系密切,而且设计全面,层次分明。
2.国内涉及到图书情报相关专业教育中情报分析方面的课程
国内高校所开设的情报分析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分析与预测、竞争情报、信息计量学等[2]。国内所开设的科目也是种类繁多,涵盖面也非常广。但与国外相比,第一,国内没有成立分析情报相关的实践项目。第二,尽管国内高校开设许多相关的科目,但是对其重视程度没有真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许多重要的课程都是选修课,而且学科之间较为分散,没有突出国内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第三,国内的相关方面的情报分析与现实应用有些脱节。国内把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缺少对学生相关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第四,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将数据分析作为专业学科,都是放在教学中基础学科设置的。
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教育中情报分析的发展变革方向
1.加强对于非结构化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
加强对于非结构化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的教学,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需要的人才。如今在大量信息充斥的时代,采集的信息早已不单单是结构单一的信息,更多的是非结构复杂的信息数据。但是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所具有的课程一般都是对于结构信息资源的处理。这对于处理非结构复杂的信息资源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在当前的图书情报相关方面的教育中,各高校必须尽快加强对于非结构化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的教学。
2.促进各个学科与情报分析相互融合
在当前的图书情报方面相关的教育中,必须要促进例如心理学、数学等学科与情报分析的相关融合。以此来完善图书情报方面相关的教育建设工作[3]。大数据不仅仅是数量上居多,其中众多信息之间还都具有较强的联系。将数学、心理学等学科融入情报分析当中,可以加强对于信息的分析整合,有限开展各领域的情报工作。
3.充分利用计算机提供的便利条件
如今,国内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面对如海般的数据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如计算机这样的现代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缩减情报分析所需要的时间。利用计算机具有的高度智能方面的科技成果,可以有效的开展情报分析工作。
关键词 技术情报分析;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211-02
1 概述
在面对海量的情报信息资源时,如何高效、准确的开展分析工作,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支持,已成为当今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情报分析方法和相关工具的合理使用决定了情报获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将直接影响制定战略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技术情报分析系统主要进行与技术相关科技论文、专利、互联网情报数据的分析,实现分析方法、算法、分析结果的表现形式以及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等技术。该情报分析系统除了基本的维度统计分析外,更多的侧重于利用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情报数据的深度处理与分析。通过情报分析系统开发设计,结合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合理使用,使得系统使用者能够快速、有效、全面地获取技术的情报信息。
2 系统的设计与功能描述
2.3 数据挖掘技术设计
2.3.1数据文本特征表示
在进行文本挖掘时,对文本特征进行处理,实现对非结构化的文本向结构化转换。情报分析系统采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进行文本的表示,并利用倒排文档频率TFIDF进行专利文本的特征提取,以此作为论文、专利文本挖掘的基础。
2.3.2关联算法
在挖掘论文专利作者之间、机构之间、国家之间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上,采用了基于文本挖掘的关联算法。通过对技术关键词的共生关系(Terms Co-occurrences)计算来识别、确定一组文献内部所包含的技术组(群)。
2.3.3 层次结构可视化算法
情报分析系统中关于论文和专利的引证分析、专利同族分析采用了层次结构可视化算法Hyperbolic Tree,即双曲树算法。其主要原理是将树结构在双曲空间进行布局,然后映射到欧式空间的庞莱卡圆盘进行显示。欧式空间中两个相同大小的区域离庞莱卡圆盘中心越近,在双曲空间中所占用的空间越小;反之,双曲空间中两个大小相同的区域离原点越近在庞莱卡圆盘中所占用的空间越大。
4 结论
本文提出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有效帮助科技情报机构和人员提高综合情报分析能力和决策的质量。同时,该方法可按照不同需要进行功能拓展,实现向更多的技术情报领域延伸。
参考文献
[1]Dongpeng Yang.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Credibility, 第十一届亚太地区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国际会议(PAKDD),IOS Press出版, 2007.
[2]乐明扬.公安情报分析中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信息与电脑.2012(8).
[3]蒲群莹.基于数据挖掘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J].情报杂志.2005,1.
商场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没有永远的霸主,也没有永远的弱者,要想生存和发展,正如孙子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更要知晓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今的市场竞争是多方力量间的博弈,而竞争情报已经成为企业资本、技术、人才之后的第四核心竞争力,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正因为市场对于竞争情报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获取竞争情报的专业机构纷纷成立,专业的竞争情报分析员应运而生。
竞争情报分析员指的是“以合法的手段收集、整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研究,提升为竞争情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企业决策的专业人员。”竞争情报分析员不仅要对原始情报资料进行鉴别、剔选、整理、存储,而且还要根据企业情报内容的需要对企业宏观环境进行正常性分析,根据要求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的细分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企业决策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一个优秀的竞争情报分析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是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拥有出色的综合能力。
1.良好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指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抢占先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是情报人员必备的首要素质。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而作为竞争情报分析员,我们需要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庞大信息流中搜寻、判断、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参考,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懂得识别哪些信息可以作为竞争情报来利用,因为通常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鱼龙混杂,要将信息大浪淘沙,正如在滚滚而来的泥沙中拈出一粒沙金,稍不留神,有价值的信息就会被忽略,情报工作的这种时效性要求,决定了情报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竞争意识。
2.一流的竞争情报收集能力
竞争情报分析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一切可能对企业产生情报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力求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竞争情报分析员应对企业有用的一切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发现并了解关于竞争对手的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并懂得获取这些有用信息的不同途径,例如期刊文献、互联网、行业百科、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情报分析员在非公开信息收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使用合法的、符合伦理道德的收集方法。
3.优秀的竞争情报分析处理能力
竞争情报分析员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收集情报信息,更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将搜集到的大量零散的、离散的信息,借助各种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加工,使其增值,成为可以为企业决策所利用的竞争情报。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令人信服,竞争情报分析员必须具备使用各种分析软件的能力,如excel、spss等;了解各种分析工具和模型,如PEST、波特五力、SWOT、定标比超等;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需要使用某种分析方法,必要的时刻,可以进行跳跃式思维,将了解的知识和信息与相差很远的事情、外部信息与相关的内部情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可靠并且有科学支持的竞争情报。
4.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收集和对竞争情报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竞争情报分析员需要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份情报报告,这就需要分析员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将分析、整理、对比和提炼的结果,通过客观、公正、准确的观点和规范用语,得出一份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有权威性且客观的书面报告。一份优秀的竞争情报报告,不仅仅是分析结果的简单组合,必须通过文字处理才能串联成章、论证有力,让用户信服。
5.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服务意识
完成了对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还需要将最终的情报产品给情报用户,并对情报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竞争情报分析员在情报产品时,首先,应该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每一位情报用户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格式或方法准备定期的情报报告,清楚情报的内容。其次,在向情报用户汇报情报内容时,应知道如何迅速地、令人信服地进行陈述,并使用有说服力的演示技巧来确保情报用户理解情报报告。此外,竞争情报分析员还应善于倾听情报用户的意见,面对情报用户的疑问和质疑,给出合理的解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妥善解决。
说到底,竞争情报的提供毕竟是一项专业的信息服务工作,只有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才能获得情报用户的认可和赞扬。
6.主动的学习能力
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竞争格局也在不断转变,竞争情报信息也跟着不断更新,作为竞争情报分析员,我们更要走在市场的前端,把握前沿的竞争情报理论和分析模型,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收集情报、分析处理、撰写报告等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不为时代所淘汰。
影像是直接呈现情报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情报的关键。在搜寻情报过程中,过于重视影像搜寻,反而错过其他类型的情报信息。影像只是真实的凭证,是传递的情报信息的载体。影像对于情报十分重要,但并不必要,因此影像在情报工作中需要适当的运用。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影像摄影来获取情报?如何拍摄才能更好展示情报?影像如何后期加工?影像该如何作长期的保存?
影像适用环境
影像更适用于户外营销活动监测,户外宣传活动等。赛立信竞争情报研究人员发现,在平常市场监测,例如竞争对手促销活动监测,由于促销活动时间短暂,地点不固定等因素,因此最适于用影像来记录竞争对手的活动情报。同时,竞争对手户外宣传海报、横幅、单张都适宜拍摄记录。这类影像情报,可归结为情景影像情报。
影像同时适用与文件拍摄,例如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政策文件,竞争对手渠道政策文件等。通过影像拍摄,更容易获取该类情报,而不必要复制拷贝。这类影像情报,可归结为信息影像情报。
影像如何拍摄
该如何对竞争对手的市场活动进行拍摄记录呢?如果你有Google Glass作拍摄工作,当然方便很多。其实影像情报并不需要Google Glass这么专业的工具,也不需要全程拍摄记录。影像情报只需要简单相机或手机即可,由于市场活动监测,更重视活动情景,因此在影像拍摄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活动情景。
赛立信竞争情报研究人员认为,不是所有影像都能传递情报,同样的影像在不同时间可能表示不一样的情报,不一样的影像有时反应的是同样情报。对于影像情报拍摄,情景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市场活动现场,观察者对活动已经有初步认知,根据所要传递情报信息选择拍摄相应的情景,若反应促销效果好,应拍摄更多的人流,若反应促销手段好,应拍摄促销活动的现场布置与礼品等。有所选择,才能有助于影像后期处理。
影像后期处理
情报影像收集回来之后,要处理与整理情报影像,为之后情报分析做准备。首先是影像归集整理,将反映同一样情报的影像归类在一起,将重复或不具有情报价值的影像删除。其次是影像技术处理,例如影像的修剪、补光、压缩等,力求影像清晰、传递信息明确。最后是影像的初步编辑分析,针对整理好的影像进行初步描述与说明,为后期的情报分析做准备。
影像情报分析
影像情报分析,即从影像抽取出情报信息。赛立信竞争情报研究人员认为,影像所含情报信息是孤立的,仅当与竞争形势、时间节点相结合分析,影像情报价值才能显现出来。例如,竞争对手与往常一样户外促销,若近期市场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对手促销一定程度为压制新进入者,若校园开学临近,竞争对手促销则为了在校园市场抢占先机等。情报价值抽取过程,即是将孤立影像与前期影像相关联对比,通过长期的影像分析归纳情报价值。
[关键词] 专利情报 数据挖掘 企业决策 竞争优势
一、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并集中体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数量及质量的竞争。因此,专利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逐步得到增强。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专利工作,强化专利发明的创造及专利管理,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实施专利战略去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遏止竞争对手,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份额,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专利情报技术价值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各国企业纷纷开展的专利战略研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专利情报分析。企业从研发项目选题决策到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专利情报分析都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为企业制定技术开发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让企业决策者和研发人员准确了解到:其一,现有技术所处的成长阶段;其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可能应用的领域;其三,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其四,竞争热点技术领域;其五,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其六,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
总之,专利情报分析不仅是企业争夺专利的前提,更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策略,评估竞争对手的情报,认清自己的相对专利地位和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合作和贸易中有效地保护自身权益,制定出正确的技术开发战略、最佳的研发计划。
二、数据挖掘是目前最先进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
1.数据挖掘的定义
数据挖掘是一种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建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在大型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的过程。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提取的知识一般可以表达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约束、可视化等形式。这些表达形式蕴含了数据库中一组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揭示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为科学研究、经营决策、市场策划、经济预测、工业控制等提供依据。
2.数据挖掘技术产生的背景
伴随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数据,包括市场、客户、供货商、竞争对手,以及未来趋势等重要信息,企业管理对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信息超载与非结构化,使得企业决策组织无法有效利用现存的信息,甚至使决策行为产生混乱与误用。基于总体假定进行推断和检验的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异构、分散数据的处理已显得无能为力, 显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从这些复杂的专利文献数据中以智能化的操作方式深入分析其中隐含的规律, 如何发现、提取这些知识并加以利用就成了当务之急。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专利情报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产生了数据挖掘等当今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和管理方法,促使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向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方向发展。
3.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优势和发展现状
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专利情报分析法(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等)相比,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1)方法优势。数据挖掘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统计是根据随机性的观测样本数据以及问题的条件和假定,对未知事务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而数据挖掘则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与统计相比,数据挖掘工具处理大量的实际数据更有优势,无须专业的统计背景也能使用数据挖掘的工具,而且,数据挖掘从大型数据库提取所需数据,利用专属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与统计也不同,其目的在于方便企业的末端使用者应用,而非为统计学家提供检验工具。
(2)成果优势。数据挖掘技术同统计分析方法相比较, 挖掘算法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实用性上都具有巨大优势。例如根据挖掘任务,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或预测模型发现、数据总结、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近几年来,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关联分析、词频分布统计、语料学研究等可以用于进行情报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无论从体系结构上,还是从具体方法上,数据挖掘算法都能够很好地融合到专利情报分析系统中去。
(3)发展现状。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对专利情报的分析仍停留在对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上,并且对于专利数据中的各种偏差性影响几乎都没有考虑,而国外学者则多利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数据可视化手段,正在研究专利信息的自动分析方法。总之,对于专利信息的利用,国内目前基本上仍处于定性分析和信息的统计计算管理水平上,尚不能从内容上自动挖掘专利数据中的知识规律。
三、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流程
数据挖掘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的统计分析技术,相反,对于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挖掘主要体现在利用统计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高级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上,是对这些方法的拓展和深化。因此,本文提出以数据挖掘为主、以数理统计为辅的两者结合的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从专利数据中发现模式。数据挖掘的模式主要有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模式等。与之对应的分析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可视化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等。其中,关联分析是本文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的重点。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可将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流程划分为以下四大模块: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与监测、数据可视化以及情报分析与整合。其中,后三项统称为数据挖掘分析。
(1)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根据专利情报分析工作的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性质和数据挖掘的目标,明确科技监测的需求,初步选取监测对象。利用Spider技术,对下载服务器下达获取指令,服务器将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形成本地化数据库;对于获取的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从目标数据集中剔除错误数据和冗余数据,去除噪声及无关数据,进行有效数据提取,经数据集成后,形成特定领域的情报监测数据集,为监测分析做准备。
(2)数据挖掘与监测:结合监测需求,运用技术预测、自然语言处理、信息萃取、知识发现等工具,依据特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如关联分析、模糊聚类、技术组(群)自动识别、关键技术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模式。
(3)数据可视化:运用一定的方法将提取出的数据模式表达成某种易于理解的、直观的知识或模式(图,表等),对监测数据集和所拥有的本地化数据库进行初步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结果报告,提交给情报分析人员。
(4)情报分析与整合:情报人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监测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深层次地分析,在相关持续性投入技术、破坏性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等领域形成情报信息的监测分析报告,提交给该领域相关方面的专家。由专家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再将评估意见反馈给情报人员,对监测报告进行修订,形成最终报告。由专家的专业知识来保证情报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的实证研究
依据上述方法和步骤,以通信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数据为例,对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对该领域进行了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深入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现分析结果。以下是其中对高产申请人进行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全过程。
1.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sipo.省略),在该数据库中我们选择所有专利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作为数据源。数据获取的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通信领域的特点结合专家意见确定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名词。
(2)以上述技术名词为关键词,在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摘要和题目字段中进行检索,形成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原始数据库。
对该原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等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工作,获得我国通信技术领域最终的专利数据库,有效专利总数为4339条,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是1985年至2007年9月。
2.高产主IPC挖掘分析
(1)数据挖掘方法。采取分类分析与OLAP分析相结合的挖掘方法,对我国通信技术领域专利主IPC(专利分类号)排名前十位的技术及其年度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首先,采取K近邻规则分类法,对高产主IPC的分布状况进行分类,制成可视化图表,并根据分类结果得出分析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技术的年度分布状况作进一步的剖析,挖掘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运用OLAP技术形象地展现出分析结果,并由此得出更深层次的专利情报。
(2)分类分析。K近邻规则分类法是指从测试样本点开始生成,不断扩大区域,直到包含进K个训练样本点为止,并且把测试样本点的类别归为这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点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表中展示了利用此分类法分析出的通信技术领域中国专利主IPC(专利分类号)数量在100以上的分布情况,此处的IPC分类仅划分到小类(取前四位)。从表中可以看出,通信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小类,例如电报通信等,共有专利945件,即21.8%的专利都与其相关。其次是H04B(传输,包括载有信息信号的传输,其传输与信息的特性无关)、H04Q(选择),分别有892件、543件,这些都是与通信领域的相关处理技术密切关联的。
表 我国通信技术高产主IPC分布情况
(3)OLAP分析。根据上述分类分析结果,采用OLAP技术,进一步挖掘IPC排名前十位的技术年度分布状况。由挖掘可知,通讯领域的技术申请专利最早出现在1986年,分布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O4B(传输,包括载有信息信号的传输,其传输与信息的特性无关)和H04J(多路复用通讯)3个部类。在以后的年度,各类IPC技术不断发展,申请专利数量逐渐增多,并且都在2005年达到了最大值。
图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IPC排名前十的技术发展趋势。很明显地,排名前三的IPC 发展速度相对更快。其中信息传输技术(H04B)一直持续发展,专利数量逐年增长,尤其在2001年之后增长迅速,成为通讯领域的主要发展技术。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H04L),虽然出现的时间很早,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中断了发展,直到近几年,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才成为发展的热点,并在2004年首次超过了H04B技术,其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通讯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
图 IPC排名前十的技术发展趋势分布
(4)挖掘结果综述。对排名前十位的主IPC技术及其年度发展趋势分布的挖掘可以反映出专利申请人的经济利益趋向和市场开拓方向。由上述表和图可以看出,通信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H04B(传输)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上。与调制解调器、服务器和路由器等相关的技术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研发重点。据此,企业可以比较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识别技术空白点,避免同一科技领域的重复研究,节约资源,减少投资风险和策划的不确定性,选择和确定科研项目,确定有价值的专利、产品领域或替代品,更好地关注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改良发明创新思路,调整自身的研发方向,增加专利的回报,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依据挖掘流程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使企业从以往的海量资料库中整理与收集、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转换数据表达形式,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挖掘出不同的信息与知识,充分发挥信息再利用的作用,以满足企业战略决策的需要,扩大产品和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获取大量的与专利技术的经济市场及技术本身的价值有关的重要情报:专利技术的经济市场范围、发明创造的技术价值等等,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数据挖掘技术成功地参与企业科学管理的例子已经为国外很多知名企业所公认。
然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还没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和专利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信随着企业专利战略意识的不断加强,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辅助企业寻找和提高盈利增长点的事例越来越多,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一定会在我国各个领域和众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龙:我国专利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发展, 2008, 1
[2]曹雷:面向专利战略的专利信息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3
[3]唐炜刘细文:专利分析法及其在企业竞争对手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5, 9
[4]赵岩赵慧娟: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J].福建电脑,2006,2
[5]樊冬梅:统计与数据挖掘的关系探讨[J].会计实务,2006.9
[6]魏瑜陆静:数据挖掘与统计学的关系浅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9
[7]胡永刚:数据挖掘中可视化技术综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4,10
[8]周奕辛:数据清洗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2005,7
[9]夏火松: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3
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商业战场上,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战略调整的过程。企业的成功不再是简单地取决于产品,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由静态模式演变为动态模式,竞争趋向立体化、多方位,呈现出非连续性、非均衡性和超强竞争的特点【1】。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原来所奉行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竞争力成为竞争的真正主题,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2】。竞争情报为企业适应动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与情报支持,成为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人才、资金、技术和竞争情报)【3】。国际经验表明,竞争情报不仅是企业的一项工作、一种能力,还是企业的一大战略,是企业逐鹿市场、抢占商机、以智取胜的基本战略【4】。
2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概述
2.1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情报能力
竞争情报就是通过对特定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销售趋向、新技术开发、市场占有率及资信状况等情报的搜集、分析研究,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协助企业拟定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策略,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建立在竞争情报系统和竞争情报价值链基础上通过协调整合企业资源和能力,实现竞争情报的价值增值功能,为企业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提供智能支持,促进企业整体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型能力。简单而言,就是企业从事竞争情报活动的综合素质与价值实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情报能力较强,那么这个企业的应变能力会很强,反应速度也一定会很快。
2.2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竞争情报分析是在情报收集、加工的基础上,对竞争情报进行整序和抽象,做出分析报告和策略建议【5】。竞争情报的分析环节是竞争情报的核心部分,通过该环节,前期搜集、整序的竞争情报信息才能变成真正有用的情报。竞争情报包括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6】,因此,竞争情报分析也包括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竞争情报分析能够为企业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危险提供(见图1)。早期预警,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营销策略提供支持【7】。竞争情报的分析环节是竞争情报的核心部分,通过该环节,前期搜集、整序的竞争情报信息才能变成真正有用的情报。对竞争对手分析方法包括【8】:①定标比超法。其基本宗旨是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和同行一流经营组织的先进生产与经营环节的信息分析,来对比本公司存在的弱点和不足,从中找到赶超对手、战据市场的具体奋斗目标。②竞争对手跟踪。包括对竞争对手的战略、战术、管理、运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评估,以确认其优势、劣势以及未来的可能。③竞争力分析。用于确定能够成为本企业独具特色的某项价值链活动,既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又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④反求工程法。就是对载有商业秘密的产品进行解剖、分析或化验,从而得知该产品的原材料、设计、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商业秘密的方法。⑤根据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趋势,加强其他学科方法的引入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竞争情报分析服务。⑥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研究者要切实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企业决策作为研究对象,瞄准竞争情报分析辅助企业决策的目的,真正研究出能为企业决策服务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让竞争情报发挥强大的辅助企业决策的能力。以上几种前人研究的方法,都缺乏同时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评估能力。本文提出的三维效益论能弥补上面的不足,通过企业三维效益论分析竞争对手在一定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评价各个竞争对手的长期实力,确定不同时间段内重点竞争对象。通过这种长期的定时分析,可以使企业充分了解各竞争对手的远、近动向,做到知己知彼,可以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三维效益论
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环境与社会伦理的惨重代价,使得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基于对现实严峻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效益)的发展状况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企业要追求基于伦理的利润最大化,即追求有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也要追求富有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更要追求基于天道的利润,即追求富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伦理构成由上述平行四边形组成的立方体的三条边。“经济-伦理”的合力与“生态-伦理”的合力以及“生态-经济”的合力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图2中虚线所示),三条边相互支撑组成一个“经济-社会-生态”三维效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9】。这就是对企业三维效益统一性的概括。该图显示出企业在争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稳定(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生长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1综合评估
要评判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该企业的三维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状况。本文从三维效益的综合发展水平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两方面来研究。一般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自己自定的体系指标,下面以虚拟指标代替。确定权重系数: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体系指标的类别不同来讲,此处的权重系数适合用变异系数法来求。变异系数法【10】:综合评价是通过多项指标来进行的。如果某项指标的实际数值能够明确区分开各个参评样本,说明该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辨信息丰富。那么。为提高综合评价的区分效度,应给该指标以较大的权数。反之,若各个参评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实际数值差异较小,就表明这项指标区分开各参评样本的能力较弱,因此应给该项指标以较小的权数。极端地,如果某项指标在各参评样本之间根本没有差异。那么在这项评价中就无法排列出各参评样本的优劣来,因而理应给这项评价指标赋以零权。基于上述认识,可根据各指标的变异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权数。在统计学中,指标的变异信息量是用方差来衡量的。但由于各指标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各指标的方差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应选用可比的指标变异系数。将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作归一化处理就可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3.2可持续性评估
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Ek(k=1,2,3)。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原有发展状况、各目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若一个企业的三维效益综合发展水平很高,但三维效益彼此之间不协调,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只是昙花一现;反之,若一个企业的三维效益综合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可以通过各方面均衡地加强而逐渐提高,重要的是三维效益彼此之间很协调,那么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