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绘本的语言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
财务会计的本质是我国财务会计发展的根本,财务会计信息的核心可以反映出该企业的经济活动工作成果。在企业的资金运营中,财务相关报表的制作过程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组成因素又影响了财务会计的本质。而财务会计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另一方面是主体会计经济利益。首先,是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形式,其主要包括当前的经济收入加上已经结算或正要结算的经济收支账目,这些账目的现状都属于当前的经济收支,对于不属于当前经济收支的费用,即便款项存在于现实的收支中,那么,也不应该将该项收支算入当前的收支费用中。
由此可知,权责发生制的根本是可以影响到财务会计的最基本的元素,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影响到企业中的经济活动,该项本质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还可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贡献;其次,是主体会计经济利益的发生,在我国的财务会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主体经济活动涌现而出,这使得会计主体财务状况慢慢渗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在财务会计的不断发展中,主体会计经济利益解决了经济利益的归属和计量的问题。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
财务会计的特点是根据其本身的本质所具有的属性,其特点第一表现为是整个企业的主体,主要的属性是对企业之外的部分服务,是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提供决断性的依据;第二财务会计制度是严格遵守我国制度出的会计法律、会计标准以及会计制度来实施,再结合各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又专业的会计人员对工作进行处理和解决,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而强化我国会计主体的运营模式;第三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是将准确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主体,将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及时的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第四财务会计的特点还包括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在我国不断发展的会计行业中,这两大特点也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在经济的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财务会计还具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生产力环境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直接可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水平,而经济环境也是影响到经济管理的一个要素。
三、财务会计的边界问题
财务会计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给企业的一种方式,而财务会计边界是指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范围与界限之内。在会计信息的提供方面,就要求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预测性。特定的企业主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对财务会计的信息需求也是更加的渴望,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财务会计是不存在边界的。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提供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监督工作,以此来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公布。
在财务会计边界的确定中,应以财务会计信息的需要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所获得的会计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财务会计边界主要表现为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计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财务报表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财务信息不断增加的今天,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了披露的内容过于泛滥,使财务信息缺乏了可靠性,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财务信息的随意性增加,会计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信息的全面校正,这样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确保财务会计核算范围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基本特点
1前言
美国高校体育不但流行而且有利可图。高校学生运动员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开展的比赛项目包括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冰球、高尔夫、骑术表演、击剑、水球、体操、射击、保龄球、排球、室内田径、室外田径、摔跤、曲棍球、长曲棍球、垒球、网球、拳击、赛艇、滑雪、国家越野[1]。每年有数百万球迷参加和收看高校参与的各类体育赛事,参与和收看高校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娱乐消遣活动,创造了惊人的关注度和利润。NCAA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规制建设非常完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的基本情况
2.1NCAA的简况介绍
美国高校体育是由几个协会共管的,其中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是影响力最大的管理机构,是美国高校竞技体育规则制定的主体,管理着许多高校的竞技训练和比赛。作为管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主要组织,NCAA的性质却是非赢利性社会团体【1】。NCAA始建于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的1906年。在此之前的1894年,校际橄榄球规则委员会就已成立,它是由橄榄球强校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普林斯顿大学组织成立,到1905年校际橄榄球规则委员会已成为协调高校橄榄球事务的管理机构,这一年有62所高校派代表参加纽约大学校长迈克拉肯召集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注高校橄榄球赛事的伤害事故问题。1906年会议决定成立美国校际体育协会,后来在1910年更名为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有一千多所高校机构是NCAA的会员,会员根据竞争力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高校提供全额体育奖学金,是最有竞争力的;第二等级高校也提供体育奖学金,学生运动员在中等级别的赛事中竞争;第三等级没有体育奖学金,比赛的竞争力比较弱,基本以普通的大学生为主体。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高校都有机会参与NCAA赛事,参与级别主要是根据学生数量和竞技水平情况而定。
2.2NCAA的主要规制
2.2.1基本目的
NCAA成立的基本目的是保持校际竞技成为教育计划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保证运动员是学生团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保证校际体育与职业体育划清界限[2]。具体而言包括:(1)开展、激发和提高校际学生运动员的体育培养,促进和发展教育领导力、体能素质和竞技能力,促进学生作为一种休闲追求的运动参与;(2)确保所有校际体育遵守协会章程;(3)鼓励会员采取资格证规则来遵守奖学金、运动道德和业余标准;(4)维护校际体育管理的制作权、出版权和出版规则;(5)保留校际体育比赛记录;(6)在协会主持下建立区域和全国体育赛事的资格标准,并监督赛事;(7)与其他业余体育组织一起促进和实施国家、国际性体育赛事;(8)对成员普遍关注的校际体育管理问题,通过章程和公约决议,实施立法;(9)研究校际体育各个阶段的竞争力并建立标准,以此保持美国高校体育的高水平[2]。
2.2.2主要职责
NCAA总部设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它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包括竞赛、业务、执法、出版、法律服务等等。NCAA接受一个由18人组成的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工作人员的指示。NCAA第一级别董事会由18个会员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担任,11人从Division I-A 会议选举产生,7人从Division I-AA and I-AAA 会议选举产生。第一级别董事会董事的职责为:(1)决议出台总体性政策;(2)设置战略计划;(3)决议出台行政规章制度和法规;(4)设立经营章程和规则;(5)委托管理委员会具体事务;(6)批准、修改或撤销管理委员会的决定;(7)确保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其他管理机构成员的性别与种族多样性;(8)要求管理机构改变会员来源结构以达到多样化;(9)年度预算的审批;(10)批准支出和收入分配;(11)批准联赛管理的法规;(12)对执行委员会的会长聘用提供建议并实施监督;(13)负责管理、编制和披露有关学业成长率和学业成绩普查的相关信息[3]。
2.2.3会员学校管理
NCAA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所有的会员学校、教练员、学生运动员都必须遵守。公布的规章制度对包括资格,药检,,招聘,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身份,财政援助等等问题给予指导。所有会员学校都必须遵守,但凡有会员学校违反规定,NCAA都将依法处理。会员学校的所有雇员有义务配合NCAA的调查。NCAA的执法范围广泛,并在过去处罚过许多违规学校,NCAA的条例非常苛刻,对违规学校的处罚也非常严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近些年许多高校竞技联盟的解体和重组。高校竞技联盟也是NCAA的成员,高校根据不同的竞技目的划分为各式各样的联盟,由于有些高校试图通过改变联盟以使自己能够与有实力的团体结合在一起,以及某些联盟成员多次违反NCAA的规章而受罚等原因,高校竞技体育联盟的解体和重组现象时常出现,例如著名的西南联盟与联盟合并成立十二大联盟。
2.2.4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管理
美国高校认为体育成绩突出的高校,在招生、宣传、知名度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校友捐款和赞助。体育能够给予学校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地位,能够迅速地增加收入、提高知名度、展现内在教育价值。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被称为“巨大的商业娱乐集团”的美国高校体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重武轻文”现象。这与NCAA的办事宗旨是相背离的,因此NCAA推出了旨在加强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的多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毕业率和学业成长率(Academic Progress Rate,缩写为APR)的规定。NCAA认为学生运动员的身份首先应该是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学习来获取学历和学位,其次才是运动员。NCAA有很多政策和条例来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长,以提高毕业率为主要目的学业成长率措施就是其一,NCAA在04年推出了学业成长率措施[4],学业成长率主要是用来衡量球队的毕业情况和球员流失情况,球队四年的学业成长率平均值若低于925,将会面临例如 失去奖学金名额的惩罚,而更为严厉的是若平均值低于900,球队有可能会被剥夺参加任何季后锦标赛的资格。而目前学业成长率的标准已上调至930,NCAA对学生运动员学业成绩的重视可见一斑。
针对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绩管理,NCAA的管理手册中有多处明文规定,例如条例23.01规定:学业成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会员学校能够致力于为学生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示范教育环境,加强学生运动员通过四年学习获取学位的能力。条例23.01.2规定:对于保障学生运动员接受符合标准的教育并促进其学业成长的会员学校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条例23.01.3规定:会员学校必须披露学业成长率。会员学校必须在适用期限内递交由学业成绩委员会批准和管理的学业成长率,否则进入NCAA赛事的资格将会被取消。同时当有会员学校不能满足学业成绩委员会制定的学业标准时,学业成绩委员会会告知会员学校,会员学校将受到学业成绩计划政策相适应的处罚。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1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金钱的诱惑有些会员学校开始出现问题,违规招募职业球员,降低学业标准,使用违规药物、滥发奖学金等问题接踵而来。校际业余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的矛盾非常多,20世纪90年代,两者的诉讼官司比比皆是,诉讼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以及高校之间就所有权和受益权的争执。高校体育被视为一项产业和生意,学生运动员和高校之间出现了不少法律纠纷。NCAA收到许多个人和机构的起诉,起诉的理由也多种多样,例如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明星Ed O’Bannon在2009年对NCAA提起诉讼,认为NCAA在广告、视频游戏和相关服装上使用了学生运动员的肖像,要求NCAA补偿费用。
为了获取成绩,给教练员很大的压力,工作的保留和工资奖金都与竞技成绩挂钩,而与学生的毕业率无关,竞技目的取代了学校的学术追求。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获胜的理念往往会影响学生运动员对教育的追求。过度的商业化和教育追求的弱化,已经引起学者的注意,对校际体育的目的和方向以及如何使学生运动员获取最大利益,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来引导。 因此,虽然运动奖学金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途径,但是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成绩往往被教练员和体育部门所忽视。为了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许多教练员和体育部门都没有为学生运动员提供足够的机会来达到教育目标。
3.2解决的方法
NCAA非常坚决地坚持自己倡导的业余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NCAA一直都在积极地惩罚违规高校,以维持学生运动员的学生身份和保护其受教育权。NCAA通过修订完善规则的方式不断地打击违规行为,规则的条文和针对性越来越细致,规则手册由1970-1971年的161页增加到1996-1997年的579页(同时页码的尺寸也由6x8.5英寸增加到8.5x11英寸),手册是如此之长,以至于1989-1989年,手册被分为3卷,一共有1,268页(有些条款三卷是重复的)。目前NCAA第一级别的规则手册有444页。规则完善的最重要一条就是划清校际体育与职业体育的界限。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和保护公司利益不是两者的区别,区别在于,一、学生运动员不能像教练员和协会理事一样获取报酬;二、NCAA及其成员学校,应是以促进教育为使命的业余组织,对从电视转播合同、赞助、授权、门票等获得的收入不需要支付税费。实际上,学生与运动员的身份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NCAA的规则,但是法院一般都对NCAA的权威给予司法尊重,对限制NCAA监管校际体育方面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境况。原因在于法院不会干涉一个私人协会的事务,除非它被证明违反了自身的规则、存在欺诈行为或是规则被证明是武断不合理的。原告只有在能够证明NCAA违反了自身制定的规则、制度和政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胜诉。学生运动员的身份界定主要依据学校与学生的合同而定,只要他以获得学校学历、奖学金为目的,与学校签订入学合同,并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即可认定为学生运动员。
关键词:儿童绘本 汉译 《贝贝熊系列丛书》
一.绘本的定义
绘本,英文名为“picture book”,最早起源于欧洲。我国最早在建国初就有了“picture book”的记录,但当时多译为“图画书”。
从字面意思来说,“绘“即绘画,“本”为书本,“绘本”也就是绘画的书本。但把“绘本”简单理解为“有绘画的书本”是有失偏颇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兼作家Perry Nodelman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把“picture book”定义为“通过一连串连贯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有时没有文字),相互结合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儿童书”。由此可以看出,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在这里,我们将针对儿童绘本的语言特点,做一些翻译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二.儿童绘本的语言特点
叶圣陶认为:“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黄侃,1995)。由此可以看出,绘本的语言,首先要的是有趣,有吸引力,容易让孩子读懂。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把儿童绘本的语言特点归为以下几条:简练性、韵律性和趣味性。
三.英语儿童绘本的汉译
儿童绘本的目标读者为儿童,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儿童绘本的语言特点。笔者将针对上边提到的儿童绘本的几个语言特点,对儿童绘本翻译中的一些方法和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并提出建议。
1.长定语的翻译和简练性
儿童绘本的语言简练、浅显,这符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和认知水平。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同样需要考虑这一特点,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我们以长句的翻译为例,来探讨怎样使译文简单明了。
王寅在《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2001)中提到“英语中的修饰语以主谓结构为主干,向四外发散,构成一种立体空间,即‘葡萄架’型结构”, 而汉语“修饰语主要靠词序变化达到明晰逻辑的目的,成直线式发展,成‘竹竿式’结构”。因此,在英语当中,会出现很多长修饰语,而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如果按照原语结构,就会使句子增长,语义变模糊,阅读难度提高。那么,怎么处理更为合适呢?可以把复杂的修饰语断开,多使用前后相连的短句,这样,译文就会简练、清晰。
在《贝贝熊系列丛书》(第一辑)“The Berenstain Bears and Trouble with Money”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子:
It happened one day when the cubs had been at a mall spending some pennies a neighbor had given them for walking her dog.
这句话如果按照英语的句序翻译,就会是这样的:“这件事发生在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在商场花一位邻居因为他们帮她遛狗而给他们的一点儿钱的一天。”很显然,这种翻译诘屈聱牙,很不可取。那么应该怎么翻译呢?译者是这样处理的:“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孩子们替邻居遛狗挣了点儿钱,就立刻到购物中心买了东西。”通过把长句变成几个短句,译文变得生动简练,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更会让孩子喜欢。
2.叠词的翻译和韵律性
儿童更容易接受和喜爱有韵律感的、上口的语言。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儿童绘本“韵律性”这一语言特点是不能忽略的。在这儿,我们以叠词的翻译为例,来看怎样传递儿童绘本的韵律性。
从叠词的构成来看,汉语中的叠词有四大类型:单字叠词、双叠、三叠和附加式重叠。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适当使用叠词常常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秦牧《叠句的魅力》)。
拿《贝贝熊系列丛书》(第一辑)中“The Berenstain Bears and the Bad Habit”里的一句话做例子:
And with those pennies in her pocket,
jiggling when she got on the school bus,
jingling when she jumped rope in the schoolyard……
译文是:
口袋里装着这些硬币,上车的时候,叮叮当当……跳绳的时候,叮叮当当……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贝贝熊系列丛书》(第一辑)“The Berenstain Bears and the Messy Room”这一本书里:
…The grass was cut and the vegetable patch was properly weeded.
Even the bird’s nest that perched on one of the tree house braches was well-trimmed.
The inside of the Bears’ tree house was neat and clean too.
The pictures were straight.
The piano was dusted.
The kitchen was spick-
and-span.
Even the basement was neat and clean.
译文是这样的:
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
菜园里的杂草也锄得干干净净;
就连挂在树屋上的鸟巢也被修剪得漂漂亮亮。
书屋里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照片端端正正;
钢琴一尘不染;
厨房光洁照人;
就连地下室也收拾得利利索索。
这段译文中使用了大量叠词,包括: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端端正正、利利索索等。这些叠词能让译文变得更有韵律感,从而也更优美,更被孩子们喜欢。
3.双关语的翻译和趣味性
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趣。孩子最单纯,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好玩,为了有意思。所以,书有趣了才能吸引住孩子,才有可能进一步传递作者的思想,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
双关语常常出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利用双关语“推展情节,架构故事,表现人物性格,并且呈现主题,制造儿童所能领悟的笑料、噱头,顿时就能将儿童引领至一个活泼、动人、有趣的情境之中,予人以出乎意表的欢乐”。在《贝贝熊系列丛书》(Stan & Jan Berenstain)中,并没有出现双关语的使用,但这是由于作者的写作习惯,并不意味着双关语对增强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重要。
四.结论
儿童绘本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使中国儿童能接触到国外优秀的绘本作品,更是译者们的责任。如何把英语儿童绘本翻译成优美的、为孩子们所喜爱的汉译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儿童绘本作品的语言特点,以《贝贝熊系列丛书》(第一辑)为例,解释了儿童绘本翻译中的一些方法和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英语儿童绘本的汉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淑贞:《儿童文学与现代修辞学》,台湾: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
2.黄侃:作家谈儿童读物,中国出版,1995
3.Perry Nodelman: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关键词】绘本 想象 积累 表达 情感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图画精美、语言精练、内容浅显、内涵深刻的绘本以其独树一帜的优势跻身于低年级学生读物的前列,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首选阅读文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是语文教学努力的目标,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优秀的绘本不仅是低年级学生乐此不疲的优秀读物,也是教师用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丰富情感体验的有效范本。绘本惟妙惟肖的图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妙趣横生的语言闪烁着文字的灵性,丰厚学生的言语积淀;简单易懂的情节扣住学生的心弦,打开学生交流的心窗;耐人寻味的哲理涤荡幼小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优秀的绘本对低年级学生思维想象、语言积累、交流表达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巧妙利用绘本,对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赏画面,激发思维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比知识更为重要。
好的书籍能激发人的思维与想象,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能将这一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绘本,它用文字与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它从头到尾,无论是封面还是封底,环衬还是扉页,都配有精美的图画。绘本中生动的事物形象,鲜艳的色彩画面不仅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而且富有动态感,远远超越了文字的界限,给学生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无限的遐想。
例如,绘本《爱心树》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其中几幅精彩的画面只有少许文字。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男孩长大了”和“树很快乐”这两页图,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在“男孩长大了,和以前相比,会有哪些变化?他现在会做些什么?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等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联系前文,根据画面,尽情展开想象,描述着画面中的故事。
还有一些绘本从头至尾都是图画,没有文字,属于无字绘本。如《弗洛拉和火烈鸟》《疯狂星期二》等,诸如此类的绘本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节性,同时也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并学会欣赏绘本中的图画,以此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在欣赏色彩鲜艳画面的同时,能用自己独特的想象来填补书中美好的故事情节,想象的大门会被打开,思维的火花会被点燃。学生就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也会更加开阔敏捷。
二、品文字,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处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积累不是机械重复、枯燥无味地强行记忆,而是要经历理解、感悟、记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理解、感悟是语言积累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让学生深入认识好词佳句并能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将读物中的语言内化榧河小
不少绘本吸引学生眼球的是其富有精美的图画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与冲击,也有很多绘本在语言表达上有自身的特色,形象、简洁、灵动,而且具有反复性,宛若一首首脍炙人口、清新绮丽的小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语言特色,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指向地积累语言,积淀言语素材,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驱力。
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爷爷的动作及语言描写多次重复;“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____,____,真该把他丢了。”’描写妈妈语言的句式也近乎相同;其他叙述性的语言也有相似相通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关注这种不断的、重复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既学习了读物中的新鲜语汇,能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牢记于心,又激活了学生自身的语言积淀,“语言仓库储备”会愈加丰富,达到语言的再积累,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述情节,促进口语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听故事、看音像作品,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低年级阶段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扎实训练。
因此,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绘本,针对不同类型的绘本有选择、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借助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训练,既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四、悟哲理,提升情感体验
绘本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窗口”,更是学生寄托心灵、表达情感的精神栖息地。绘本是蕴含着深刻道理的童话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和儿童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每一本绘本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心灵鸡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生命体验、情感愿望寄托在作品内容中,让学生在阅读时与绘本中的事物产生情感的交流,并受到深深的感染。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的重难点与困惑,有针对性地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挖掘绘本价值,帮助幼儿更好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笔者通过对15位小学低年级教师和20位一年级家长的调查,总结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改变最大的几个方面:对专注力、对观察与思维、对语言理解与表达、对自理能力与任务意识等各方面的要求不同。针对这些变化,我们从绘本阅读入手,挖掘其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家长顺利进行幼小衔接。
一、创设适宜性环境,提升兴趣与专注水平
小学低年级老师常常反映:新入学的小学生上课容易走神,专注力不够,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幼儿的专注是从兴趣开始的,因此,提升幼儿学习专注度应从兴趣入手,提供适宜的绘本,创设相应的阅读环境。
幼小衔接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的绘本,阅读过程激发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帮助他们感受、理解绘本中要传递的信息。《帝企鹅的一家》通过丰富的图片,结合严谨的语言描述帝企鹅,是一本科学性很强的绘本。教师先激发幼儿对帝企鹅的好奇心,再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阅读,提醒他们关注画面的细节,理解绘本的内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中幼儿的专注力保持很好,对内容掌握也较好。第二天,当问及 “帝企鹅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帝企鹅的蛋是谁孵出来的?”85%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正确回答问题,他们之间互相补充,连细节都没遗漏。教师在大班组织集体绘本阅读时,可以模拟小学生的座位,在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行阅读,周围的环境尽量简洁,避免幼儿因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还可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阅读角落;利用区域时间、餐后及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尽情享受绘本阅读乐趣,通过阅读提升专注力。
绘本阅读还应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面临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因此,提前创造这个共同学习的机会对很多家庭都是很有意义的。我将《猜猜我有多爱你》推荐给家长,并提出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阅读时可以先猜测即将出现的内容再出示画面;试着表达对对方的爱……活动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我家强强看了一遍还不够,晚上都要求我们再讲一遍故事才肯睡觉。”“跟牛牛一起看书后我才发现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今后,我要多陪他看书,提高他的注意力。”家长们通过陪同幼儿阅读,开始重视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主动寻找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或借书活动,这样,教师对幼儿阅读的图书既可在内容上“把把关”,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阅读的情况,用问题来吸引幼儿更加专心地看书。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营造的阅读环境,对联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打造良好专注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提出针对性问题,培养观察与思维习惯
提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是幼儿观察与思考的具体表现,只有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下一个思考与回答的环节。教师具有针对性地提问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儿观察与思考,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指南》要求“5—6岁幼儿能够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要与他人讨论图书内容,首先应该看懂图书的内容,才能找到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教师在绘本阅读时提出的问题应带有明显的观察、思考的目的性与任务要求,避免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过于笼统,如:看看书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这类问题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指向问题的具体答案,能促使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致的阅读,让幼儿按顺序阅读,保证连贯性,关注绘本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推理能力。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将有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紧跟老师的引导,避免答非所问和跳题、漏题情况的发生。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细腻地描绘出约瑟的家庭故事,逻辑性很强。当老师提问:“约瑟长大了,外套有了什么变化?爷爷又会怎么做?”幼儿发现约瑟外套变小了,加之有了对绘本前部分内容的了解,很快就想到了答案。这时,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幼儿去发现画面下方小老鼠一家的存在,鼓励幼儿发现画面上下的联系,想象小老鼠一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幼儿一下子就把画面上的家人形象与约瑟家中的亲人一一对应起来,将画面上方约瑟家中的事与画面下方小老鼠家中的事联系起来。《我们来探险》中萨莉和杜里这两只可爱的小兔带着我们穿过沙漠,闯进森林……这些情境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带着幼儿实地去感受的。因此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也和小兔子来到了沙漠,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你有什么感受?怎样才能凉快些呀?”有的幼儿说:“我给沙漠盖个大屋顶,太阳照不到了,就不会那么热了。”有的说:“我要把水管接到沙漠里。”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回家查找相关资料,不断丰富自己对沙漠的认识,常常听到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改造沙漠的方法。
绘本阅读形式可以多样化,有时集体阅读后教师提问,让幼儿互为补充;有时小组讨论,相互融合观点;有时个别阅读,经验分享,将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一起思考、回答,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可交流对绘本的理解,又可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利于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比如在阅读《南瓜汤》这本书时,强强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鸭子不讲道理,硬要做别人的事情,为什么要让着它?”强强的问题多有锋芒呀!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幼儿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两种主张,第一种:大家让让小鸭子,让鸭子做自己开心的事情;另一种:鸭子知道自己错了, 第二天向大家道歉,改正后大家更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孩子们的问题提得好,孩子们的回答也应得好,这一个个问题既是他们对绘本的理解,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促进他们到小学阶段时妥善地处理好遇到的事情。
三、借用绘本书面语言,加强理解与表达能力
书面语,是指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变为看的语言符号。口语是听和说的语言,所以要求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相对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有时会出现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而书面语是写和看的语言,这可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琢磨。幼儿园老师常用儿童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儿童进入小学后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课本上书面语传达的,要避免听不懂、看不懂,老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可以直接将绘本上的书面用语读给孩子听,让儿童学习理解这些日常口语中不常接触的词句,为入小学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绘本中优美的词句可以有效帮助幼儿逐渐适应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熟悉书面用语语句、语法模式,丰富阅读经验。绘本《小岛》中有一段话:“云从小岛上空飘过,雾从海上升起,把小岛藏在薄薄的、湿漉漉的影子里。”当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这段话描述了哪些景象?”正是借助绘本配有丰富插图的特点,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教师的问题,他们结合画面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又进一步提问:“你还见过什么东西飘过空中?”“请你用‘飘过’,说一句话。”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活动丰富了词汇量。《爸爸烤的苹果派》描绘了田园里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幼儿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较难理解作品的美,因此教师结合绘本的特点用倒叙的形式,从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们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变得轻松起来,使他们找到曾相识的惊喜与乐趣。通过对绘本中这些语言的感知,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理解书面语言,喜欢上书面语言,帮助他们进入小学后充分理解课本内容,正确理解题意打好基础。
四、融入绘本感人情景,激感与责任意识
绘本注重情感教育,常常用很鲜明的形象、突出的画面表达强烈的情感,利于幼儿产生共鸣,这正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意识的最优工具。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幼儿充分体验绘本情景,激起同理心,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阅读《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时,我让幼儿先感受画面中夜晚的温馨情景,再了解清洁工从凌晨就开始打扫以保持环境卫生;火车司机连夜上班以保证客人及时到达目的地……接下来引导幼儿想象、体会夜里工作的人的辛苦,讨论:“夜里因为工作不睡觉的人白天会有什么感觉?”这会使幼儿深切感受到夜里因工作不睡觉的人默默奉献的辛苦,体验到他们奉献的心灵美。我又问:“我们身边有这些夜里因工作不睡觉的人,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了。过后,他们开始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用他们的行动表达对夜里因工作不睡觉的人的敬佩与尊重,尽文明小公民的一份责任。
绘本《唉,吵架了》讲述了两个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互不理睬后又互相想念,争取和好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是否遇到过同类的事件?有什么感受,怎样处理的?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借助绘本,孩子们知道了不可以太倔强,讨论出许多吵架后和好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绘本;激发与培养;幼儿兴趣;分析
科学绘本指的是那些用图画和简单的语言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的图画绘本,这样所展现出来的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纳,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快乐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科学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科学绘本对于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重要意义,来探究如何才能利用科学绘本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科学绘本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正处于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对于文字、书面和图画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这些图文符号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生动的特色的时候,因此采用科学绘本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对于科学文化和生活常识有学习的欲望。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对生活不同领域的技能沟通,让幼儿能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发现科学理论,并且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科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也无法让幼儿真正了解到一般的科学知识,所以利用科学绘本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科学绘本所呈现的内容生动、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科学的源泉的是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可以更好让幼儿理解生活科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是可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相对于纯理论性的科学课堂教学,科学绘本可以让幼儿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了解各种科学常识,并且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找到兴趣点,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利用科学绘本激发和培养幼儿兴趣的策略
(一)合理的选择科学绘本
鼓励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教师从大量的科学绘本中选择出最合适自己所教授幼儿的心理和兴趣需求的绘本。绘本的选择可以通过故事内容、色彩画面、领域分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选择,如果要是从故事内容方面进行选择,其题材和内容的x择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最好是幼儿熟悉的、可以接受、便于理解的,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心理状况和语言特点的,并且在向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熟悉而奇特,新鲜而有趣的科学知识,这样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有积极性和兴趣性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总的来说,利用科学绘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基本要求是,要选择合适的科学绘本,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所选择的科学绘本应该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识、交流功能并重,同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获取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儿童的精神成长。
(二)合理的应用科学绘本
合理应用科学绘本,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让学生阅读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而故事的导入或者说教师的引是对幼儿是否对科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就是要从绘本的封面进行导入,幼儿在进行科学绘本阅读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绘本的封面,其色彩和人物动态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对于幼儿阅读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比如《科学去哪儿》了这本法国百万家庭首选的科普教科书,在封面上采用大象、长颈鹿、白鹅等不同的动物的形态,让学生一看到就能够产生好奇心,它们从哪来,要到哪去?然后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是可以通过科学绘本中每一个单元的标题进行导入,一个好的标题总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能够在标题上对幼儿进行指点,并且能够就标题向幼儿讲述一下单元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观看,比如《灯泡是如何发光的》;最后要可以从科学绘本中每个故事或者单元的主角入手,这些主角可以是动物、植物、机械等各种东西,教师可以从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角色导入,让幼儿猜想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一定的科学道理和知识,调动幼儿的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点。
(三)教师加强对科学绘本的投入和教育力度
要想利用科学绘本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需要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大量科学绘本进行研究,把握每种科学绘本内容以及对孩子的吸引之处,并了解各种科学绘本在图片和文字上的结合程度,然后选择出适合幼儿的,在课堂让进行讲解,或者推荐给家长让学生自行阅读。并且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科学绘本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比如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科学绘本的基础上,也可以直观性的从荧幕上了解科学知识,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堂。
结束语
科学绘本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科学绘本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职责,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绘本的阅读和学习,让他们更好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以便他们可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能够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习惯;落实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若儿童早期阅读若发展不充分,后天就难以弥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持续性差,认识的字又有限。所以,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我认为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它是由文字和图画合成的一个复合文本。它一般一个故事都在三十个页码左右,每一页都以图画为主,文字大,形式有趣,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所以深受儿童喜爱,绘本阅读也成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一环。且优秀的绘本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很多插图都是出自著名的儿童画家之手,让人赏心悦目。绘本的主题多种多样,有些保持着风趣幽默的风格,但同时又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一定的科学知识或生活常识。如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本书中,通过小鼹鼠不断的质问,分别告诉学生山羊、牛、猪、兔子、狗等动物粪便的不同形状。此类题材的书籍我们一般只能在科普读物中才能找到,而绘本得天独厚的形象优势和生动的语言特点是与追求真实、语言生硬的科普读物无法与之相媲美。再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画面上老鼠一家其乐融融,仿佛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爱和温暖:在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爷爷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也让学生体会到在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像爷爷一样把问题解决掉。这些生命教育的主题通过绘本的演绎,变得简洁、轻松,并不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增加任何负担,留下任何阴影。所以每个学生都会对这些绘本都爱不释手,绘本也会成为他们最爱读的一类书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推动力,要确实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一)乐意阅读,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每天的绘本故事,起初都是老师读学生听,一学期后逐渐让学生读同学们听。展示读的学生由点到面,逐步实施,不断鼓励,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乐读”。
(二)有效阅读,提倡多样化的阅读只要学生喜爱上了阅读,学生的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惊人的,而且阅读的个性化也体现了出来。学生们有的喜欢背诵儿歌,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加工自编故事,有的喜欢把一些故事情节画一画。对学生的这些阅读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奖励。因此,个性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还能互相学习,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三)享受阅读,在学中感受阅读学生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了如何阅读,就要及时的给予他们一个展示阅读的机会,并且在展示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评价机制,让学生既学会“品”,还能够“评”。教师坚持每天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安排“我读书,我快乐――自我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快乐。在展示过程中,也许会有争议,那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学生们不但学会了阅读,更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阅读的质量,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三、落实课外阅读
(一)教师训练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动眼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的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能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形成阅读时用脑的习惯。
2.训练定时和限时的阅读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阅读,阅读时有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效率。
3.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
(二)营造一个宽松的读书环境
阅读时学生的身心是放松的,选择的图书范围是自由的,这些无疑会增强学生自觉读书的兴趣。班级增设图书柜,学生可以在图书管理员的督促下自由取阅、观看,无须繁琐的手续。课间也可以互相交Q自己的图书,10分钟虽然不长,但是这样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低学段学生;读书;绘本;家校联系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而终身学习的基础就是儿童阅读,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孩子走进书籍。
1.让优美的文字飘进学生的耳朵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极其有限,无法自主阅读,我就采用朗读这个老的且相当简单的教学方法,把整本书大声读给学生听。方法虽简单但很有效,因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声读着,就可以让学生欣赏着书本的一切,欣赏着老师的声音,欣赏着老师的表情,看看老师是如何坚持的,试问有哪种阅读指导的力量能够超越老师的大声朗读?我在开学伊始给孩子们读《小猪唏哩呼噜》时,孩子们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次读故事的时间孩子们最开心、最安静的时候。孩子们天天追着我听故事,有学生也I了和我一样版本的书,开始自己借助刚学完的拼音尝试往后读故事。
2.让绘本带领孩子走进多彩的世界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借助图画来帮他们将书中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建构。优秀的绘本图文并茂,很多插图都是出自著名的儿童画家之手,让人赏心悦目。绘本的主题多种多样,有些保持着风趣幽默的风格,但同时又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到一定的科学知识或生活常识。如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本书中,通过小鼹鼠不断的质问,分别告诉孩子们山羊、牛、猪、兔子、狗等动物粪便的不同形状。此类题材的书籍我们一般在科普读物中才能找到,而绘本得天独厚的形象优势和生动的语言特点是追求真实、语言生硬的科普读物无法与之媲美的,如以爱为主题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先通过投影仪边给孩子们欣赏书中的图片,边为他们朗读文字内容;再针对书中的重点内容,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进行共同探讨;最后把图书放在班级图书架上给学生借阅。每个学生对这些绘本都爱不释手,绘本成为他们最爱读的一类书籍。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给学生看一些插图比较少的童话书,如《格林童话》等,但也一直都坚持绘本的阅读,这些体现儿童哲学的书籍是可以陪伴孩子们一生的阅读书籍。让孩子们由图画书而爱上阅读,让优美、生动的形象伴随着孩子们一生的成长。美的绘本像一只温暖的手,拨动了孩子心底那根久违的琴弦,一曲余音,久而不绝,让孩子在美妙的绘本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乃至喜欢阅读。
3.家校配合,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有统一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内的阅读指导和在校有限的阅读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所以课外阅读更多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监督。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带孩子畅游书的世界。家长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带孩子去规模大、种类全的书店,让孩子全身心地走进书的世界,让书香围绕着孩子,让孩子感受知识殿堂的神圣。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让孩子喜欢书,喜欢读书。
(2)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为了避免学生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学校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和推荐相关读物,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两千字,但掌握得不够熟练,还需要借助拼音来阅读,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比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这时候,可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没图画、没拼音的短小故事。
(3)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一定要有读书的地方,设置一个书架,把书分类并整齐摆放。书的种类要丰富,这样孩子获取知识才会广博。不仅可以在家里安放书柜,还可以在沙发、茶几等处放书,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这样让孩子在有空时随时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还要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较浓厚,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步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月累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就没有丰厚的智力背景。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而课外阅读无疑已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性阅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在我们的关注和帮助之下,一定能够在人生的旅程上通过阅读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彭 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关键字:翻译目的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
科技翻译学是一门用不同语言反应同一共识真理的翻译科学,但翻译和科技文体翻译,有共通之处,却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从功能目的论角度来探讨科技翻译的一些问题。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他有三项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主要是指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能够被读者所接受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原则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并且和原文之间应具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在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的前提下,这二者又都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一、目的原则
在科技翻译是为了通过翻译达到科技信息的交流。然而科技文体大多涉及科技专业词汇,并且纯科技词汇或者半科技词汇则严谨规范单一,使用频率较低。比如“promethazine”(异丙嗪)“Oc-tylene”(辛烯)。所以为使译文达到交际目的,需译者对译文加释,以使读者理解。例如“normal stress”中“normal”并不是平时经常用作“正常的,标准的,常规的”意思。这里就需要加释上“normal”在这里表示名词或者形容词“法向(的),垂直(的、线),定向(的)”。
科技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译文的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原文表达的思想,已传达信息,使不能阅读原文的读者通过阅读译文来方便而又准确的获取信息。而为了达到传播交流的目的,科技问题翻译还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译文必须具备科技文章的特点,才能有特定的效果。
例: “The leakage current from each circuit conductor to the grounding conductor is to b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votage indicated by the voltmeter by the accurately known resistance of the resistor”
译文1:“从每条电路导线到地线的漏电是应该用有电压表显示的电压除以电阻器上的已知电阻计算出来。”
译文2:“把电表所示的电压,除以电阻器所示的已知电阻,即计算出每条导线到地线的漏电情况”。
通过两个版本的译文对照,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翻译需遵循科技文章的语言特点,才能算的上是好的翻译。译文1中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都没有错,但是却不是好的译文,因为它太长,太繁琐,太罗嗦,而修改后的译文2简洁流畅,条理分明,严谨准确。
二、连贯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具体到科技翻译上来,就是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同时注意英汉结构差别,然后仔细翻译。
例如:The film should be created with photoplotter,or have the same quality.
译文:底片是光绘机制的,或具有相同的质量。
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译文的意思却不好懂,“具有相同的质量”这里表达比较模糊。这里为达到语内连贯的效果,可以根据汉语的逻辑关系,通过词汇手段把整个技术概念表达清楚。可以将句子改译为:“底片要用光绘机绘制,或具有与光绘机绘制同等的质量。
在科技翻译中,为达到连贯性的原则,我们需要仔细斟酌翻译,从词义和句式方面双重考虑。
三、忠实原则
这是由诺德提出的。他认为,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在任何有关科技的翻译中,翻译工作者需要要有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不允许随意更改数据,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事物),更不能,也决不允许加进译者的主观臆断和妄加评论。
例句:本文应用G1/G/1排队模型的逼近解,导出高负荷铁路系统中平均等待时间的计算公式,立论有据,结论合理,对铁路运输及设备数量计算有使用价值。
译文:The paper advances the computation formula for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of high operating load railway system with the approximate solution to G1/G/1model.The point made is well-founded and the result proves reasonable.Hence it is of practical value to the railway transport and computation of equipment quantity.
例句中“立论有据”形容的是“计算公式”,而“结论合理”则指的是“应用该公式所得的结论”合情合理,所以译文需增补信息“of its application”以便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此外,“铁路运输”实指“铁路运输的组织管理”应增补“organization”。可见,译者可以据其意进行适时增补,来更加忠实于原文,使译文读者解读成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会带来翻译失误。
四、总结
从翻译功能论上讲,面对庞杂的科技翻译文体,和繁多的专业词汇,要想达到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译者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还需掌握一些逻辑思维的知识,并且要努力掌握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可以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起来。(导师:刘凤山)
参考文献:
[1]卞建华 《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郭长铭 《专业科技英语阅读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4 43
[3]李亚舒 严毓棠 张明 赵慧兰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7,134-136,199,
[4]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2
【关键词】黑白木刻 教学方法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58-02
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一切的教学有法,其出发点必在于此。以往,高校黑白木刻教学,通常的教学方法是采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法训练与创作实践练习,即临摹―写生―创作实践练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由浅入深不同主题创作的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黑白木刻创作与表现能力。然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对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却是关键所在。保山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情况就总体而言,其绘画基础、造型能力等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笔者多年来在版画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 黑白木刻与黑白画
1.黑白木刻
“木刻即‘木版画’,是版画的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过去木刻多用以复制绘画作品,绘、刻、印三者分工,称为复制木刻。现代木刻由作者自画、自刻、自印,充分发挥刀木所特具的艺术效果,称为创作木刻。”而黑白木刻版画是版画艺术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个版种,是版画艺术最早的表现形式。
黑白分明是黑白木刻版画语言最极端的形式,最极端的黑白对比构成了黑白木刻版画强烈的简洁、明快、单纯、概括和阳刚之艺术特点。
2.黑白画
黑白画这里特指黑白木刻创作稿,是完成黑白木刻创作所必需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黑白装饰画。黑白木刻教学不同于基础素描、色彩可以通过写生,从而研究和表现对象的黑、白、灰之素描关系或色彩关系等那么相对直观。因为,一幅黑白木刻创作,首先我们要把所要表现的物象或素材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的方法是用毛笔、墨、纸,先画出黑白画(稿),然后转印到木刻板再用木刻刀具刻制、印刷,最终完成作品。然而,该黑白画(稿)又不同于一般的黑白装饰画,它既要有一定的黑、白、灰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作者用刀的意味。
二 教学反思
通常黑白木刻教学,首先是讲授黑白木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黑白木刻的工具材料特征与一般木刻刀法组织、黑白木刻的构图特点等。然后是刀法组织、范画临刻、写生、创作实践练习。
学生通过写生、默写或结合已有的写生素材、资料进行加工、再创造,画出黑白画(稿),在此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怎样画黑白木刻稿?如何对画面的黑白进行处理是关键所在,此过程就是把一般绘画的光影或是素描的色调转换为木刻的黑白,这是由一种媒介转入到另一种媒介,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也由相对的摹写走向了主观创造的表现过程。因此,画面黑白关系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是黑白木刻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色彩缤纷、不同材质的物象时无从下手,对黑白木刻语言特点的认知与表现感到困惑。即便是画出黑白稿,笔绘与用木刻刀表现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用刀、用什么样的刀来表现具体对象仍感到茫然。其次,在黑白木刻学习过程中显现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主题的创意、构思与画面的构图能力相对较差和不善于思考,版画制作过程某些环节或制作工序方面不够认真、严谨,尤其是对画面黑白的归纳、概括处理能力较差。再次,学生的创作意识淡薄,造型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以往学习基础素描、色彩那样摹写、摹仿相对直观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基础训练课程中对学生的创作意识、创造性思维、创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有待改进。
三 怎样画黑白木刻稿
在黑白木刻教学过程中环节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很多,如学生的造型能力、对黑白关系的处理能力、刀法的运用与表现能力等诸多因素。教师只能循序渐进,抓住重点,分阶段逐一解决。在此阶段可重点解决如何画黑白画即黑白处理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画面的黑白处理。
1.从物象的明暗入手
自然界中的物象在光的照射下,或我们把所表现的物象设置在“假定”的光源下都会较为直观地呈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相对直观地依据物象的“明暗”来归纳不同物象的黑、白、灰关系。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既要准确地掌握一般绘画的光影规律,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木刻的特点,牢固树立以黑白为主体控制画面的理念。尤其是初学者,面对丰富的明暗关系要大胆归纳、概括,应强化物象的黑白对比度,尽量减少中间层次,注重画面黑、白、灰的整体关系。
2.从物象的固有色入手
固有色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中的物象本身就具有不同深浅、不同质地、不同重量感、不同明度的黑白灰关系,为此,我们可以相对直观地依照物象固有色的深浅,包括材质等因素,结合木刻的黑白处理规律来归纳不同物象的黑、白、灰关系。通常而言,深颜色倾向于黑,而浅颜色倾向于白或灰,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是根据画面需要而定,尽可能压缩和省略掉一些灰调子层次。
3.从物象的结构入手
从绘画的角度而言,所谓结构就是通常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结合、连接与构成。这种结构在特定环境、光线下,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构成特征。因此,可以说物体的形体结构是绝对的,是本质的东西。在特定的光源下,物体的形体结构决定着物体表面明暗调子的变化。即便是光源发生变化,而自然界中的物象其内部间的组合与相互的比例关系、内在结构以及外貌特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因此,结构是物象形态不变的根本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围绕着物象的结构,按照黑白木刻的构成规律,运用木刻点、线、面的表现语言来归纳黑、白、灰。
总之,在具体的木刻创作过程中,黑白的处理主要还是依画面的整体需要或创作主题而定,画面黑白灰的对比关系是处理黑白的根本,而画面灰色处理好坏是处理黑白的关键。
四 结束语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时、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教学对象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同时,在黑白木刻教学中,不仅要加强造型基础和创作实践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版画制作过程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黎主编.版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中能够直接表达对象和作者情感的形式要素之一。色彩本身并不具备表现力,只有当它被艺术家的画笔组织起来才能显现它本身的魅力。亨利•马蒂斯说:“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临摹前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用色特点,才能合理地表现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由于色彩组合的个性化特征,致使不同艺术家笔下的画面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绚烂多姿。高更创作于1897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其色彩则借助象征的手法,将观众带向原始土著人的生活,画面以神秘的黄蓝对比,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语言,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与高更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梵高,他将色彩的情感表达用到极致。梵高笔下的色彩语言是从艺术家内心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形式、韵律、节奏、色彩等形式语言浇铸着艺术家内心的渴望,充满着激越、紧张和波澜壮阔的激情。色彩具有再现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等特点,一张艺术作品虽不能囊括所有的色彩特点,但总是倾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研究临摹作品的色彩特点,体会临本用色特征,是追随创作者艺术脚步的捷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画面色彩特点是把握临摹色彩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临本色彩语言特点才能重现作品色彩的魅力,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学习的目的。
二、辨其言油
画语言是艺术家说话的工具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厚薄肌理处理,色彩形式,笔触特点,形状与空间等内容。音乐以旋律、节拍诉说着音乐家的情感世界;舞蹈家以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绘画艺术则以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形状等艺术语言建构艺术形象。丁亚平说“:正是语言赋予艺术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语言把艺术带入流动和开放状态,正是语言给艺术作品以丰厚蕴藉、幻化无穷的诗性与品质和富于生命自身的神韵与美感。”语言因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幻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反映不同的情感诉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以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几乎不显露笔触的艺术手段,谱写了艺术家对人生、宗教和生活的理解。莫奈用近乎写意的笔触,跃动的色彩抓住了“日出”瞬间“印象”。语言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又体现艺术家的性格特点,既折射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表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笔触作为绘画语言,是艺术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思想、情感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家苏丁,他的笔触如洪水决堤般咆哮、敲打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反映着艺术家神秘而敏感的个性。疾风骤雨般的笔触所到之处如电闪雷鸣撕裂着一切。苏丁的笔触除了表明其审美追求,更像是一张张控诉书,控诉着他人生的苦难和悲哀。变形的树、扭曲的房屋、不安的人物情态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残酷社会对他的蹂躏、鞭笞和摧残,饱蘸人生苦难的笔触无不显示了艺术家内心的激动之情和充满生命激情的力度美,也许绘画才是舒缓其内心痛苦的良药。苏丁笔下的色彩、笔触、图像成为他诉说内心情感、表达生命激情的无声语言,而此种语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永久和永恒地传递着艺术家想说的内心话语。学习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艺术流派、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语言,有利于扩展、丰富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取其法
技法问题是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技法通常可以通过时间的堆积不断积累。油画技法表现因艺术家性格、学养、价值观、艺术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技法特点。油画技法表现犹如烹饪做菜,煎、炸、烩、焖、炒、焗、煮等手法不一,厨师会根据食材的材料特点以及对材料的理解,采用不同烹饪方法。油画表现也一样,技法多样,艺术家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油画技法涉及材料技法、色彩表现、厚薄、干湿、直接画法、罩染等等,艺术家在表现中或选用一种技法贯穿其中,或选择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因此在临摹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作品特点,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法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法表现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临摹范本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技法学习虽然只是油画学习的基础,但对于把握油画的本体语言十分关键。技法的学习对于临本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的作品技法可学,作画步骤和处理手法可见,而有的作品却很难把控,以梵高作品为例。梵高的油画是充满感情的,一笔一划处处体现他个人的内心情绪,用笔和造型独特,但实际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我们很难领会梵高作品的精神实质,即便我们可以临摹出梵高作品其形,但根本无法临摹其神,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情绪。由于情感具有形而上的抽象特点,使得在临摹学习中很难获得创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再以印象派作品为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画作来临摹学习,我们很难认识到莫奈笔下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肉眼很难捕捉到莫奈笔下的丰富色彩,而如果我们先研究印象派开创人物马奈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理解印象派作品越来越容易,因为马奈作品相对莫奈的画作来说,易读易懂,操作性很强,而且关键是后来的其他印象派大师都是马奈的徒子徒孙,他们的画风多少都受到马奈的影响。因此,技法学了技法语言学习重要,临本的选择对于技法的学习也十分重要。
四、用其质
前面我们谈到临摹需要取其法,但技法并不是临摹的最终目的。技法学习是临摹学习的基础,是最表面的内容之一。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要义和精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本质。明代唐志契撰写的《绘事微言》中说,临摹:遂为画家捷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苦瓜和尚也说: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唐志契和苦瓜和尚都强调临摹学习要师古人之心,实则强调要领悟作品的精神实质,别被表面的技法语言所干扰。临摹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将他人的技术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衍生出既不同于临摹作者作品特点,又具学习者本人艺术个性的作品。正如陈洪绶在儿时学习绘画一样,将临本化为己用。据史料记载:“章侯(陈洪绶)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尤眠七十二贤时刻,闭户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盖数摹而变其法,易圆以方,易整修散,人勿得辨也。”陈洪绶的这段临摹经历除了告诉后人临摹学习要熟练临本,反复琢磨,更要不落窠臼,勇于创新,即艺术大家李可染先生所说的对待古人,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为了学习,打出来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五、结束语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胜任内驱力、创新内驱力、互惠内驱力,关注和开发学生的个性、旺盛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自制力、坚定的自主性、积极的求异性、灵活的变通性和超俗的独创性。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自己产生要学习的内部力量,从生理或心理上提高对能满足学习需要的刺激的反应能力,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上好英语学习第一堂课
老师要十分重视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①注意仪表。仪表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②调节情绪。在上课之前未生成积极的情绪,师生之间在尚未谋面之前,教师就先筑起隐形的藩篱,对改善教学交往,提高教育效果是十分不利的。③对话交流。老师揣摩开场白,先以英语简要介绍语言特点和用途,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④让学生毫无顾忌地说说对老师有什么希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精神振奋,积极思考,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老师所发出的信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
教师也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引向课外,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在课外随时随地讲英语,形成浓厚的课外英语氛围。注意引导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第二课堂是一个极有效的辅助手段。
(三)引导学生铸就坚强的意志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力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能持之以恒,对待困难锲而不舍。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成功,这种成功进一步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持之以恒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后解决了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若是冷静分析一下学生的“天天改过”“经常立志”,其中也有他们成功动机的闪现。而要达到“志功合一”的目标,还需教师经常不断地坚定他们的成功意志。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业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宝地”,教师充分利用这块“宝地”,在作业批改中深思每个学生的成功之点,使用激励性评语。
(五)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欢迎。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刺激学生的思维,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②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③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绘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更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利用研制课件的特长,在复习英语介词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大容量特点,归纳了初中年的所有介词用法,帮助学生识记和运用。
也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①根据外语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②把握好“度”,不“喧宾夺主”;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力求简明,脉络清晰,自然和谐,并具有灵活性。
(六)合理运用英语教学评价
合理评价学生,会更好激发和促进英语学习,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注意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
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评价的原则: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评价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方式和形式:形成性评价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读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
关键词 漆器 装饰 漆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Modern Lacquer Decoration
YU Yo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5)
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profound, eclectic. the creation of modern lacquer is necessary to meet modern aesthetic with modern lifestyles, but also able to maintain a large paint language features. Chinese lacquer should learn Japanese lacquer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and explore new roa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acquer.
Key words lacquerware; decoration; lacquer; comparison
漆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它主要生存发展在东亚文化圈中,以中国、日本、韩国最具代表性。漆艺的开始便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物出现并开枝散叶,在世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以器为最初形态出现的漆艺,其首要的功用必然是使用功能。在满足了使用功能的同时,基于人类对美的本能追求,必然希望在使用或看到这件实用品时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就要对其造型、使用的材质、表面的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装饰。本文从漆器装饰的角度针对中日两国现代漆艺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藉此取长补短,探寻适合中国漆艺发展之路。
1 中国现代漆器的装饰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讲究一脉相承的民族。这种包容性体现在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时间在内的方方面面。对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对祖先精神的尊重和敬慕使得中国的艺术与设计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相似性。在历史上形成的某一种经典造型或纹样往往被后世不断沿用,并出现在各种艺术、设计的造型中,中国的现代漆器装饰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大多为大陆文化,而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加之中国漆艺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由于环境、文化等差异,形成了审美风格的较大差异。漆艺作品题材广泛、不拘一格。
中国现代漆器的装饰,可以从工艺趋向和艺术趋向两个方面来分析。
工艺趋向的现代漆器注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及髹饰技法、器型与装饰纹样也常采用传统制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漆器作品在形式及工艺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及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没有脱离传统工艺的概念。在中国,这类的漆器作品大多出自于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一部分是一些漆艺厂或漆艺作坊中通过数名漆工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还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艺人的作品。这些工艺美术大师沿袭了中国漆器的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工艺技法。将这些工艺技法运用在漆器的制作上便形成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由于这类作品的创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作品局限特定的某些工艺技法基础上,作品的风格较为单一,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中国漆器装饰风格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在漆器装饰上或采用传统、吉祥纹样构成装饰表达美好的寓意;或把松、柏、梅、竹、菊、水仙、莲花、奇石等作为本民族的代表,借物咏志。
艺术趋向的现代漆器,其作品更加重视人类现代的生活方式,作品的实用与审美并举,作者往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重视主观感受,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及个人的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漆材料及髹饰技法有机结合进行创作,强调一种诗性的表现方式,遵循了中国传统的隐喻、象征的思维模式,作品多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性话语模式。
在中国这类的漆器创作者大都出自高等艺术学院,他们一方面接受国内有经验的漆艺艺人在传统髹饰技法上的传受,一方面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接受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多,有很多漆艺家曾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这些艺术家没有地域、国家的区分,他们的漆器创作更加灵活多变。有些漆器作品已经脱离了器的概念,转化为纯粹的美学范畴的艺术品。很多漆艺家在纯熟的掌握了当地特有的髹饰工艺的同时,进一步关注漆语言形式的现代性,并介入到漆语言形式现代性的研究创作中。
2 日本现代漆器的装饰特征
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着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新的文明体系。①日本漆器无论是对古代中国漆艺髹饰技法的学习与继承还是对近代的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吸收过程中,一直是处在不断消化吸收使之本土化的过程,摆脱了绝对化的极端倾向。当我们想到日本漆器的装饰特点时,极具装饰意味的富有情趣的图案与具有和谐与秩序感的直线形和网格形式会马上浮现于脑海。日本漆艺作品非常强烈的展示了装饰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东方文化精神,同时作品还具有引人入胜的精致,作品极具设计感,色彩浓郁、充满了微妙的情趣和多变的性格。
日本美学文化不仅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从中国而来的东方韵味,还具有西方实用的、繁琐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爱好优雅、纯洁的特征,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装饰美”。这种“装饰美”充分的体现在日本漆器艺术上。日本自然美学观念中的“雪”、“花”、“月”和“物哀”之说,通过图像的表达就是对自然之中稍纵即逝的、纯洁的、伤感的事物的喜爱,特别以残月、落花、枯枝、红叶、衰草等事物的描写为最多。欣赏日本漆器,你会感到细致的、平静的抒情,在平和冷淡中描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这种对图像的运用才真正达到了日本民族本身对自然美的表达的极限。日本则是纤细纯粹的私人情感的体现。
传统的漆器设计是与日本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也与日本传统的风俗习惯、民族审美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传统日用漆器的设计是基于日本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锤炼,到现在达到了非常简洁精练的程度,同时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日本独特的审美标准。
日本现代漆器创作可分为“传统派”、“日展派”和“生活派”。 源自“日本传统工艺展”、“日展”和“日本生活工艺展”,三大派展览,此三大展览都有相当的历史,对日本现代漆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工艺展强调工艺技术、纹样和造型在古典审美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日展主张“创作性”。日展工艺在即保有器物性的同时,创作现代的形态、纹样和色彩。作者在追求各自自由创作之时,注重把握材料的特性,在制作中随着这一方向延伸发展着;“日本生活工艺展”,标榜其为生活派,其主旨来源于日本朴素的民艺和现代设计,传统的古典工艺高高在上,略显冷寂,可望不可及;而“创作性”的纯艺术趣味,是高雅的形而上;难以成为实实在在的日常所需。柳宗悦的“民艺论”给生活派以理论支撑。数十个漆艺产地使好的设计得以实现,生活派真正重视“工艺=用+美”中的“用”之功能。②
狭长的日本列岛,有几十个日本通产省指定的传统漆艺产地。每个漆器产地也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比如装饰精美的莳绘和戗金则是轮岛漆器装饰的特点,镰仓雕这种工艺则以其发源地神奈川县镰仓为名。
日本现代漆艺由于对传统技术很好的继承,技术上的精巧化的倾向,加之漆艺家对胎质成型、髹涂方法、装饰技巧的不断研究,促进了其新的构思创意。传统技法的承袭与创新与地方区域性技法的新思考被广泛应用于漆器作品之上。如黑田辰秋把鲍鱼贝强烈多彩的光泽巧妙地组合做成的螺钿,大场松鱼用新手法再现平文,寺井直次对蛋壳的有效研究和纯熟的掌握,田口善国艺术性地运用莳绘等,他们将漆艺的传统技法的纯熟运用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作品极具魅力。
3 中日现代漆艺的交流
中国作为亚洲文明的发源地,对周边特别是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在漆艺方面每个历史阶段日本都直接或间接的学习了中国的技艺与文化精神。而漆艺发展到现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漆艺已经落后于日本。吸收了中国漆艺精髓的日本漆艺也开始“反哺”中国漆艺。日本教授原田先生曾于1907年应邀到福建工艺研习所传授漆艺,1924年福建漆艺名家李芝卿先生赴日本研习漆艺,在原田任教的长崎美术工艺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莳绘和变涂等髹漆技法。1936年沈福文先生东渡扶桑,进入松田漆器研究所学习漆艺,回国后于1940年在四川省立艺专科学校筹建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漆器专业。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漆艺展览不断地举行,为中日等国的漆艺家提供了国际漆艺交流的平台。随着漆艺国际化的发展,各国间高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了现代漆艺的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4 小结
我国传统漆艺技法源远流长,这也是我国古代漆艺领先于日本韩国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漆工艺的传承在近现代部分出现了断层,加之生产力水品不足以支撑漆器的消费等原因,使得中国的漆器的设计生产缺少了民用的支撑,从业者很难从中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漆器创作的人数极少,这也必然导致漆器的民间创作生产出现了总体的工艺水平不高、作品缺乏新意,造型与装饰仍沿袭传统制式,作品缺乏设计感,不能与时俱进的状况。
如何在现代漆器的创作中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又能保持漆的特色,是当今漆艺家应该考虑的。保持漆的现代性并非是对传统的否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现代漆器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复古风格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果能够认真研究传统漆器,将古代漆器中装饰与工艺的精髓继承发展下去,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复兴与发展是不无裨益的。日本的现代漆器中复古风格的漆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象日本的增村益城增村纪一郎、大西长利等漆艺家在创作中吸取了宋代素髹漆器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现代意味的漆器作品。我国的著名雕漆大师文乾刚运用现代的构成方式将其精湛的剔红技艺、传统的装饰纹样与造型巧妙结合。正如他所说:“剔红这种传统工艺经一千多年的积淀,有着太多的内容,掌握它十分不易。但是,你得想办法,爬到前人的肩上,再往前走,就是一片灿烂。”
而当前我国漆器设计之所以与日本的存在差距。从日本的现代漆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品对漆艺髹饰技法接近完美的表现,这不仅得益于漆器作者个人技术的高超、创作态度的精益求精,同时漆艺产业化的完善与发展、国家社会的重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使得具有高超漆艺髹饰技法的漆艺匠人既得到经济的保障又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我国许多漆艺匠人,由于其所在的漆艺经济产业的不良发展而整体滑坡,拥有精湛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经济保障,逐渐流失、转行、退休。人材的匮乏造成技术传承的断层,又何谈漆工艺的发展。由于行业的不景气,而作为人材培养的基地院校中,选择传统漆艺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漆艺行(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5页)业缺乏新生力量的加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传统和艺术的保护条例》开始对传统手工艺立法保护。尽管现在漆艺的发展还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仍有许多勤奋的漆艺家努力创作了不少新颖有趣的漆器作品,学习日本漆艺发展的的兼容并蓄,为中国现代漆艺发展探索新的道路。大漆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曾经孕育了中国辉煌的漆文化,中国的现代漆艺也将以它特有的形式屹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注释
① 叶谓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28-02
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前不久,笔者听了两节相同的小班美术活动——“桃花开了”,但因为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活动的效果也迥然不同,这里记录活动的部分环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A教师组织的手指点画部分活动:师:小朋友们看,点画的时候,手指要先轻轻地蘸上颜料,再在桃树枝上点一下,一朵桃花苞就出来了。
(教师边说边示范)
师:围着花苞,多点几下,就变成了盛开的桃花了。
(幼儿练习时,很多孩子将花瓣上下排列,或者并排排列)
B教师组织的手指点画部分活动:
师:小朋友们看,小手指真神奇,她用自己的脸蛋(手指肚)轻轻地亲了亲颜料,又轻轻地亲了亲桃树枝,一个小花苞就出现了。
(教师示范点画)
幼儿尝试操作时,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做到轻轻地蘸颜料,轻轻地在纸上点画。
师:小手指看着小花苞,越看越喜欢,忍不住多亲了几下,呀,这一亲呀,把小花苞都亲的笑了起来,开出了美丽的桃花。
(教师边说边在花苞的周围多点了几下,一个个小花苞都开花了)
幼儿开心地用小手指亲吻着小花苞,不一会,桃树上就开出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桃花。
分析:手指点画是幼儿园小班孩子的一项美工技能,关键在于提醒幼儿在点画的过程中要轻轻地蘸墨,轻轻地落点,培养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掌握点画的基本方法,在A教师的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虽然比较清晰,但语言缺少情趣,语言形式单调,情感单一,态势生硬,是一种典型的技能传授式的学习;而B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教师将枯燥乏味的操作要求转变成可爱的游戏语言,将蘸墨点画变成了手指娃娃亲亲桃树的温馨场景,赋予原本单纯的操作行为以生命,亲亲是孩子接触最多的表达爱的行为,亲亲颜料,亲亲桃树枝,这种生活化的艺术语言唤起了孩子操作的兴趣,避免了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亲亲要注意轻轻地,这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悟,幼儿都有被亲亲的经验,这种已有经验和本次活动要求之间的链接,可以让孩子能很快领悟操作的注意点,明白老师的要求。
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要想提高幼儿园的教育组织水平,幼儿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符合基本的教师语言标准外,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幼儿园教师语言的特色,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语言特点还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化情境性
《规程》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情境性的语言是游戏活动的一串音符,只有在情境性语言的串联下,活动才会体现出游戏的趣味,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愉悦幼儿的感受,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演奏出和谐的教育旋律。情景性化的语言应根据建立在具体的活动内容之中,如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手指游戏,紧接着,老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毛毛虫也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变变变的节目,毛毛虫会变成什么呢?”一句游戏中的话语,将孩子带入聆听故事的环节,自然、亲切、水到渠成。作为幼儿教师,要有随时将幼儿带入游戏情景的智慧,一个谜语,一个魔术,一个故事,都是游戏语言生成的肥沃土壤。《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语言的组织自然也离不开游戏化。
二、儿童化趣味性
在幼儿园孩子的眼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精灵,它们神秘而美好,无所不能,却又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身边。筷子和碗是好朋友,小雨滴会在荷叶上跳舞,好吃的香蕉是小蚂蚁的滑滑梯,小动物们可以放心地在蛇肚子里睡觉……这一切源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和热爱。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趣味性就是能从孩子们的世界出发,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中班的综合活动“有趣的电池”里,教师要孩子们自己探索电动玩具是怎么进行工作的,老师是这样和孩子交谈的:“小朋友们,电动玩具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这么有精神呢?”幼儿在老师形象生动的趣味描述中,马上积极投入到寻找玩具肚子里的电池这个环节。紧接着,老师又提出:“每一个玩具的饭量一样大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电池的数量、大小等等,一节科学活动在老师儿童化趣味性的教育语言的组织下,处处闪烁生命的可爱,处处体现智慧的灵动。
三、简单化指导性
学前期幼儿关注的对象少,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交流时,语句要尽量短小,一次提问一般在1~2个问题之间,教师还要具体指示幼儿应该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准确地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索,很好地达成活动的目标。中班绘本《贪吃的哈罗德》中,教师只问了一个问题:“哈罗德真的贪吃吗?听完故事后告诉我。”一个问题,一个要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是在进行规则的讲述时,教师更要明确要求,如学会等待,才能看到更加精彩的节目;小眼睛和小耳朵要交给老师,认真听,认真看等等。
四、激励化正面性
摘 要:文章从注重课堂活动的评价、注重课外作业的评价、注重评价工具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巧用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探究,旨在为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学习兴趣;英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83-01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性、无意性非常突出,他们的学习动机以直接性和随意性为主,这给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英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要抓住学生的有意与无意记忆,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一、注重课堂活动的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课堂中进行小组活动,最能体验评价的乐趣。小组活动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它将学生按一定的数量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研究教师布置或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如何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如何观察和评价同学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学“What do you like”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询问学生喜欢做什么,然后做好记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训练。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开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整个学习动态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下次的学习策略进行修订。
二、注重课外作业的评价
课外作业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补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的记忆力不强,自觉性低,如果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停留在机械化的抄写上,多了学生会感到厌烦,少了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设计新型的作业,起到巩固与练习相结合的作用。
(1)操作型作业。学生学完新课后,要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英语中有很多单词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归类练习。一组单词中有一个是不同类别的,可让学生挑出来,如dog,tiger,monkey,pencil。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单词制作名片,并在名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年龄和学校,以及自己的爱好。学生为了美观,一定会用心书写,这样能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对学生制作的名片,教师的评价应有一定的技巧,以鼓励为主。先对学生制作的名片进行检查,注重在内容上进行指导,还要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激励性的评语,如“你真聪明”“别灰心,下次努力吧”。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会乐之、好之、为之。
(2)交际型作业。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英语学习应着重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熟练掌握其语言特点,正确表达思想。学生只有在“知”与“做”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才能把基础打牢。唱歌和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可把已学的知识编成英语小韵文、歌曲或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要鼓励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这些知识给家长进行表演,让家长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采访类作业,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与人沟通,从而获取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这项任务的评价,要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地当一回“小老师”,指出彼此的优点和缺点,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工具的评价
为了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可开展“评评乐”活动,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月初发给学生一张u价表(篇幅所限,表略),各学生按照评价表上的内容进行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最后交给家长给予评定。评价表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也让家长知道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最终达到三者互通的目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教师的评价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竖起大拇指的称赞,一颗小星星、一份小礼物的奖励,让学生从表扬和奖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样化,评价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评价内容、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并用多元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实施评价,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学评价功能。而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及时进行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的反馈,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新的尝试,为英语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英语教师要继续努力,让这种评价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燕蔓,吴燕慧.海南省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J].英语教师,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