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课堂器乐的学习兴趣
1、激发对乐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旦面对新奇的、新鲜的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感官、行动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学生对于器乐学习的情感激发起来,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纵即逝。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学的实验性观察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刚接触课堂乐器时候,又热烈又迫切,恨不得马上能够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旋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乐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便会陡然下降,心理上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师先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随后也要花功夫去呵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减退。
具体做法上,老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抓住学生最初的好奇心理。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接触乐器的时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发放乐器之前,抓住学生迫切拿到乐器并探个究竟的心理;运用简短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让学生一下子被乐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这样学生的会被枯燥的训练和复杂的技术吓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③创造新鲜兴奋地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周围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新鲜的兴奋的器乐学习环境,良好兴奋的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之努力学习,提高技术。
2、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器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都会在备课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了解,由于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器乐课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演奏。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直接,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每节器乐课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器乐课堂哪有乐趣可言?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加以结合;通过欣赏来丰富感受,模唱来熟悉旋律,节奏来加深理解,形体来综合表现。
这样的器乐课堂形式丰富,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既显得丰富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现状进行分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演奏差异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当前学生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聚焦学生的差异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先要关注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乐器,音乐基础较好,乐器的掌握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面对课堂乐器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学习的效率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错。这只是音乐基础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对课堂乐器还是很陌生,有的学生小学时候学习过乐器,初中学习了完全不同的新乐器,对他们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不够学,弱的学不好。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兴趣都有异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分层教学开始,先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器乐基础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演奏差异,从而指导分层教学。
2、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学。
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样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学中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初中课堂器乐教学,力求解决这些难题。争取在把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音,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J].学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使用器乐的重要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10
[3]邱健,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J].成才之路,2011.09.25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突出,创新教学的模式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但老师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更加准确的掌握知识,学生才是一堂课上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老师应该要很好的把握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不应该主次颠倒。初中生虽然已经简单的掌握了一些关于音乐的知识,但是毕竟不能很好地应用,教师不应该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用在花费时间去仔细讲解了,这样是不妥的,因为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平时对音乐的接触较少,导致他们的知识是断开的,不能很好地链接,所以,教师不能再用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育了,长期的这样教学会让学生厌烦音乐,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影响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面对这样的师生状况,我们应该采取办法解决,改变教学的模式,换一种新的方式,一种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其实,对于教师来说,一堂课如果能让学感兴趣的话,教学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找到兴趣,可以通过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亲自感知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一首音乐中运用到的乐器是鼓,那教师可以通过敲打鼓来让学生感知,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动手,他们能使够真实地感受音乐中鼓带来的魅力。这样通过自身的实践对音乐进行的感知了解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音乐课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在还没有文字的时代,音乐已经产生了,音乐的产生早于文字的出现。现在的我们如果面对心情的变化,面对喜怒哀乐的交替,可以用文字记录下那些自己的“阴晴圆缺”,尽情的用文字来挥写心中各种情绪。可是,在那些没有文字的岁月里,音乐就是人们情感的最好表达,音乐里不光有着情感的表达,在一些音乐里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那个时代的旋律。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同时也蕴含着它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学习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旋律中不断地寻找自己对于音乐的体悟,找寻那份属于自己的音乐。所以,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要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平时就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些喜好,了解当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遵循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本着一切为学生打算的教学理念,我相信会找到适合的作品。不过,当下大多数初中的音乐教师都是音乐专科毕业的,所以对于音乐的教学的比较的偏向于专业化的教学,但是,要考虑到你的教学对象仅仅是初中生,他们还不能很好的去接受太过于专业的知识,这一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在作品选取的这一方面,只要遵信以上的一些原则,会选到适合学生的作品。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实践是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的环节,少了这一步,很难确定你做的这件事是否正确,所以只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对它进行确认,有一句话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实践来对所教所学的课程进行检验,而且,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更深了解,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例如可以带学生去听一些演唱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的小型演唱会,让他们在亲身的实践当中来锻炼自己,将自己学到的只是在表演中尽情的展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充当评委,指出演出中的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夸奖,以激励他们更加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的观察,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发现自身的优点,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加强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完善,已达到更好的水平,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实践的这一环节,这是一堂音乐课教学的最后把关,最好这一步,才算是真正地教好了一堂音乐课。
【关键词】兴趣;音乐教学;情境;小组合作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下将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1.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好奇心是儿童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他们天生就有对动听、悦耳音乐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儿童来说很可能完全是新鲜的。我们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神态语言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景,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挥他们对音乐的美感与兴趣,让他们自然的参与体验,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例如:在《共同拥有一个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用配乐故事的方式导入歌曲的学习:“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家都待在温暖的家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突然,路边传来了一个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是那样伤心,她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她没有家?也没有爸爸妈妈?”教师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一会儿,然后问学生:“如果你们遇到了布娃娃,会怎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完后,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然后在情境中学唱。采用这些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沉醉在音乐意境中,唱好歌曲。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3.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方法来传授音乐知识。例如,我采用绕口令进行节奏教学。见例:“老爷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块破布往上补。只见过破布补破裤,哪见过破布补破鼓。”几遍下来,不光绕口令学会了,节奏的难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二)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将学生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 “机关枪”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 哒哒哒”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 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
(三)小组团结合作。现在的学生很缺乏合作的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分组合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学,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音乐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4. 结合诗词特有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情感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在音乐课堂上,要学生们马上进入到一首音乐作品特定的情感之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认为充分利用学生们所熟悉的诗词,把他们带入诗的意境中导入新课是比较好的方法。比如《七子之歌-澳门》一课,我这样说:“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诗'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看着学生们茫然与急切的眼神,我深情地说“就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于是和学生一起背诵这句诗,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从而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七子之歌-澳门》这首爱国诗篇的情境当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唱兴趣。又如《阳关三叠》一课,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友谊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然后说:“同学们,在唐代有一首歌唱友谊的流行歌曲,它就是根据《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大家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故人的情怀吧!”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歌曲。再如《春天来了》一课,利用唐诗《春晓》引出春天的话题。
5.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课堂 节奏教学
一、前言
初中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贯穿节奏教学,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节奏学习中体会到喜悦感。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课上,一首歌需要反复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比较敏感,从音乐课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很高,很多学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个声响。如果教师把学生模仿的声响转变成节奏的形式写到黑板上,那么这些节奏就能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美妙的旋律。将节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易于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将有难度的歌曲简单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节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训练,比如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教师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打一个节奏,接着让这位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增强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节奏训练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教材中的闪光点,将训练内容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不脱离训练目的,真正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音乐课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节奏教学课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平等、亲切的身份对待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会勇敢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节奏教学内容
节奏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教师要想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根据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节奏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奏教学。由于音乐教师大多出身于专业院校,这就容易导致节奏教学的专业化,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教学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评价与反思中不断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节奏的创编属于创造性学习,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发散思维,释放情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节奏、感受音乐,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体会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声音,例如闹钟声 :滴 滴 滴 ;慢速火车声 :哐当 哐当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节奏创编的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型来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此外,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培养感受生活中节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节奏鲜明、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节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乐节奏领域中,将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击乐器,感受这些生活材料发出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节奏,达到培养节奏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将节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进行分组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关键词】 初中音乐 鉴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70-01
在初中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常常把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因为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价值可以得到直接的体现,音乐鉴赏教学以某一确定的音乐作品为对象,加上鉴赏活动的直接参与人,从而形成完整的审美主题,通过特殊的音响聆听,以实现对音乐作品美的感受与鉴赏。笔者根据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初中音乐的鉴赏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音乐教学的完整认识。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目的。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将教学目标实践化,从而建立起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保证其它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音乐鉴赏教学首先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感觉,才好更进一步发展其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新能力。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对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解析,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比如在鉴赏歌曲《祖国颂》时,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乐器到人声的辨析,从音乐意境到音乐旋律,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一样的。
(2)音乐鉴赏课缺乏教学积极性。在当前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音乐课程并不是主要的学科课程,边缘地位使得其受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只是形同虚设的走马观花,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音乐课。这样的结果便是很多学生对音乐课也毫无兴趣,经常课堂睡觉或者逃课,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效率无异于痴人说梦。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音乐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重视,没有监督的课堂自然无法让学生得到约束。加之学校给予教师的积极奖励太少,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教师的音乐教学积极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自然更加不足,他们觉得音乐课不像语文数学那般重要,随便听听即可。此外,很多学校陈旧的音乐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也是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够的一大因素。
(3)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乏味单一。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于外界信息的注意和吸收也有了自己的主观偏好。当初中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对于音乐的喜好也带入了自己的具体想法。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过于统一标准的教学方式,而应通过差异化的个性教学,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2.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探析
(1)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学生的教学要求了,更多活泼、互动和有创意的课堂被学生所期待。所以,单一的跟唱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探究,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比如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一些热门歌手出的新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音乐作为教学的题材,从学生喜欢的音乐方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从而拓展音乐鉴赏教学渠道。另外还可以将一些经典电影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很多以音乐题材为背景的电影如《电影之声》,其在电影剧情里至始至终贯穿着音乐,每首曲目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音乐。
(2)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强化音乐内容表现力。从哼唱开始,强化学生亲身体验的感受和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在活跃课堂整体气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拟来唱主题乐,在选择声音的同时也渗透着对音乐形象的感知。接着在律动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跟随音乐的律动,学生才能将感悟的音乐情愫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军训的情境,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参与律动,在学生律动的过程中引入音乐课程的教学,然后奏唱主题曲。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这是乐曲的核心内容,也是乐曲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主题唱奏才能让学生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亲身体验感悟,理解深刻音乐的内涵。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 教学 策略
一、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加强自主学习和时间,强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的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学习内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和鼓励,也能够加强音乐感受,享受音乐熏陶。
三、实行分组研究是学习模式
现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该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组内研究探讨形成结果。然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组内总结出来的看法,教师对结果进行评定。初中音乐课堂研究型模式的开展,提倡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锻炼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借机想学生提问,让学生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调、演唱方法多方面思考总结并由小组讨论出最终答案。这样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加强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帮助人们通过音乐内容体味历史,加深理解和感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记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教师最先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要情况,在教学中只有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作品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涉及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能够加强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教学效果。再有,一般初中音乐教师都来自专业音乐学校,因为本身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在课程选择的时候容易趋于专业化,但过于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作品是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往往决定了教学质量。
五、强化音乐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曲目,不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理解教材中的曲目意义,就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面对新的课改环境,教师可以灵活使用音乐教材,重点挑选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并且好理解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太哦选课外的优秀歌曲结合教材中的同类型曲目加深学生的印象,争取实现教材和实际生活中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分析现在学生喜欢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采取积极地方法帮助音乐教学。教师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准备阶段,筛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形式,内容,唱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收音乐知识,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六、加强多媒体应用提升教学审美
音乐教学的根本是实现教学审美,利用音乐赏析提高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新课改环境下,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是 “以审美为核心”,这种思想要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尽量生动灵活的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体现
音乐鉴赏课程是最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项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应该选择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多个民族,不同特点的音乐进行,要突出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欣赏价值,满足人文教育需求,加强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音乐审美水平。比如,在学习民歌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歌曲,可以选择粗犷的西北音乐,或者内敛的江南曲调多种内容帮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提升欣赏能力,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内涵,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培养。
八、完善教学评价和反思
初中音乐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思考和反思及评价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中,对音乐课堂的多元性的过程评价尤为重视,学生的课上表现就是考核的关键内容。教学反思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烦死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经验,加速提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够加强教学水平,提升自我能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九、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是初中课堂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随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完善。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换教学思路,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加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实现音乐的作用,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为教育复合型人才做出基础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莹玲.探讨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学园,2010,(12).
[2]肖迪.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1,(5).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幸福课堂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是人类做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体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使人们对他所从事的事情产生研究和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亦然。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才会以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去学习、探究音乐,最终在对音乐的极其浓厚的兴趣的引领下,养成终身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学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时,我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当《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雄壮激越、高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教室、回荡在每个同学的耳际的时候,同学们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起来,随之也情不自禁地合着《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放声高歌起了这首表现中华民族在抗战最严峻、最艰苦、最残酷、最惨烈的岁月里不屈不饶斗争的红色经典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不用说,在《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与同学们激情澎湃演唱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放声高唱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战最危急的关头发出的震撼人心的革命乐曲《黄河大合唱》中。
二、合理选择,满足需要
众所周知,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音乐对人的熏陶与陶冶也非文字可以相提并论。因为音乐对于人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美妙的旋律,还在于它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交流。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蕴含着人类思想的精华,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并因其风格和内容的多样而反映出人类文化文明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和演唱。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音乐教师均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过于专业化,这就很不利于引导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更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音乐内容、音乐作品等加以精心的选择。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红色经典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可以选择一些古典诗词歌曲比如哈辉演唱的雅乐《蒹葭》《关雎》、邓丽君演唱的《万叶千声》(欧阳修词)、《月满西楼》(李清照词)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当然,更可以选择当代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美育教育价值的流行歌曲比如周杰伦的《台》、《青花瓷》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因为上述歌曲既可以满足学生对高雅音乐文化修养的需求,又可以达到教师借音乐作品熏陶与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之目的。
三、突出主体,个性体验
初中音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的途径获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因为音乐教材编排系统或者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缺乏系统性,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研究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音乐知识储备来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实际水平,大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几乎完全是以引导学生反复欣赏音乐和分析作品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较少有师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从而导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这样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也就严重地弱化了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的个性化体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56-01
初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以下将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的模式
由于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但老师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更加准确的掌握知识,因为学生才是一堂课上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老师应该要很好的把握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不应该主次颠倒。初中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音乐的知识,但是毕竟不能很好地应用,所以教师不应该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用在花费时间去仔细讲解了,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平时对音乐的接触较少,导致他们的知识是断开的,不能很好地链接。所以,教师不能再用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育,长期的这样教学会使学生厌烦音乐,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影响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采取办法解决,改变教学的模式,换一种新的方式,所以,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亲自感知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来进行教学,例如:一首音乐中运用到的乐器是鼓,那教师可以通过敲打鼓来让学生感知,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动手,他们能使够真实地感受音乐中鼓带来的魅力。这样通过自身的实践对音乐进行的感知了解会让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音乐课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是每个学生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他们天生就有对动听、悦耳音乐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可能完全是新鲜的。所以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神态语言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景,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挥他们对音乐的美感与兴趣,让他们自然的去体验音乐,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例如:在《共同拥有一个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用配乐故事的方式导入歌曲的学习:“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家都待在温暖的家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突然,路边传来了一个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是那样伤心,她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她没有家?也没有爸爸妈妈呢?”教师说到这里是,,可以稍稍停顿一会儿,然后问学生:“如果你们遇到了布娃娃,会怎样做呢?”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完后,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配乐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然后在情境中学唱。采用这些方法,不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沉醉在音乐意境中,唱好歌曲。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因为科技的进步,音乐教学就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因为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总结: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的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好的音乐会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很大的转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音乐自身悠久的历史也会让学生从音乐中了解到更多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对音乐有更加深层次的感悟,况且,在学习中,有音乐的陪伴,也会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更加神奇的色彩。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要不断地进行音乐课的改进,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
初中音乐 创造性 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不是死板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创新性地教学,学生创新性地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性的教学呢?
一、利用情感性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1.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方面的影响比任何一个艺术都大得多,它能更容易地进入到人们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很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情绪高涨之时享受音乐给他们的美感,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懂得感受音乐的乐趣,之后才对音乐产生兴趣,再对学生加以转化,从而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作用。
2.音乐能够给人以愉悦与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音乐是人们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需要它的存在,因为音乐无处不在,不需要人们有意地学习,就能通过耳朵听到,“听”成了人们学习音乐的直接形式。比如,我在进行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学之时,把演唱、演奏这两个环节突出出来,让这两项服从于情绪。先采用轻声唱的方法,保护好声带,指导初中学生度过这变声的生理期。其次,实践与巩固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环节,这阶段相对独立,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这个过程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歌唱课,对当堂学过的歌可加入不同节奏伴奏(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尽可能带有丰富表情地默唱。音乐作品的个性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而民族文化是个性发展的源泉,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大家冼星海,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大型声乐作品的最经典之作,它是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典型曲目。学生对于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还有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了解很多。所以,在欣赏此部作品之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专心用情地去感受这部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要素,让他们一边听一边领悟歌曲中的历史价值与民族特征。让他们了解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后与内容想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音乐的感情,便于让他们对作品有深刻认识,从而达到学习方式的创新。
二、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否则这种音乐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可言,没有情感的投入,是学不好音乐的。所以,“动”在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是通过各种肢体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来实践与感受,这样能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里,我可以举出丰富多彩的做法。比如,让学生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在欣赏藏族民歌“酒歌”时,要求同学边唱边表演藏族舞蹈的动作。比如,在分组对演中,每位同学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第一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化难为易
学生原有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音乐敏感,一学便会,有的对音乐并没有感觉,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更多地去解决识谱这一问题,在师生都很疲劳之时才意识到音乐作品的这种教法不可取,因为这样不但没有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感到音乐课是枯燥无味的,没有一种兴趣可言。久之久之,让学生讨厌音乐课。特别是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对能力锻炼起不到作者,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的事情发生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所以,老师要用心教五线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我在唱歌教学中打破了“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而是先学唱歌曲,再学认歌谱。我发现,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教几遍,一首新歌几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容易多了,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而那种有关节奏的教学,我尽量讲得通俗一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巩固并提高对概念的认识。如“附点×・×”节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趣味教学,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还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学得也快,记得也牢,同时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四、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知识引起注意,并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问题的设置是一门艺术,而不是随意去问学生,让学生无谓地思考或者把学生引入歧途。我在让学生欣赏“七子之歌”一课时,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母亲啊母亲”,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演唱等。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问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通过以上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都进一步提升,个性得到了张扬。在以后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多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娟,肖勇.对中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6,(12).
[2]木村信之,胡应坚.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1989,(02).
[3]曹.音乐的节奏及训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6).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从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旋律以及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和演唱。初中音乐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音乐学科本身的发展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音乐学科还不够重视,忽略了音乐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订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人物,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的音乐课不被重视,课堂教学也枯燥乏味,并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贴近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做出关于学生音乐教学的新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祖国的景色和建筑,并加上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雄伟壮丽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辽阔的草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豪爽、热情、豁达的性格;《茉莉花》旋律清丽、婉转,波动流畅,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兴趣爱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脍炙人口的音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享受聆听音乐带来的快乐。快乐的情绪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欣赏音乐中的美和蕴含的情感,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音乐的内容形式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提高,音乐鉴赏是学生发展鉴赏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了解音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以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的音乐欣赏课堂,从而利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初中音乐学科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可以愉悦心灵,可以提升品位。初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审美品格。纵观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会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不断地传授音乐知识,营造出传统课堂的严肃气氛,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音乐知识,强迫性地注入学生的头脑;有的教师的方法虽然会精细一些,采用一对一的,口口相传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民间艺人授徒;有的教师像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学,只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还有的教师在课上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只要音调大体不错就算过关。如今,作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初中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近年来有一定的提升,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型课堂教学思考,打造全新初中音乐课堂。
1 构建全新音乐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讲解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师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从概念人手,欣赏为辅,所有的学生整堂课都在被动接受灌输式的音乐教育。这种传统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单一的音乐理论对于初中学生的接受力而言,过于枯燥,何况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全新音乐教育理念,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和效果迫在眉睫。
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和音乐素养,教会学生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声音,如何能更好地展现声音的流畅和美妙;其次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中表达的内涵,再教以正确的唱腔和呼吸方法;最后要学会中西结合,借鉴西方音乐的经验,要明确虽然中西方语言和音乐风格不同,但是对音乐美的探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建立科学发声教学体系
事实上,人的嗓音就是天然的乐器,这件乐器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界限,完美融合成优美的乐曲。科学、正确的发声是保证歌唱者完美展现音乐的基础,同样也是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重点。我们一般讲到的发声原理是说声带在气的冲击下发生振动,声带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经过人体的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因而发生共鸣,最后发出响亮而和谐的声音。长期的音乐教学,都是以传统意义上的三种唱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限定在某种唱法之内,将教学引入误区。其实,正确的发声要依照科学,摒弃传统意义上教学的主观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嗓音条件和发声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去修饰学生的声音,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更加不可刻意模仿。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以听人家如何运用嗓音,如何演绎作品,如何使用技巧为主,切不可单纯刻板地一味还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灵敏的耳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3 运用有效合理训练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培养,就一定要有“伯乐”之能,全面了解学生声音能力、特点、发声习惯、发声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整合之后制定出系统的教学方案。音乐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训练,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初中音乐课堂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乐理知识,培养正确的声乐审美和音乐感觉,这种感觉既是听觉上的,又是心灵上的。二是要发现学生唱的最好的那个音,从那个音人手,学细学精,然后再拓展学习其它音,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要着重提升音乐的实际掌握能力,可以是感觉上的,也可以是歌唱方面的,更加可以是有关音乐的其他方面的。
课堂之上,教师还是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往初中音乐课堂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了“学歌课”,如今的音乐课堂主要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开发学生音乐潜力为辅,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让音乐的课堂变成情感式的课堂,让学生接受并且热爱音乐,将音乐课当成拓展知识,互动交流的载体。
音乐是能够陶冶人们情操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器乐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的主要手段。在器乐教学中,首先要以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器乐教学中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和创新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想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让学生对器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器乐可以说是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器乐能够表现音乐,音乐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器乐表现出来的,所以器乐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器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跟唱,学生没有什么兴趣,长期下来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器乐的表现力方面着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的开始演奏一些器乐。比如学习手风琴的时候,可以先拉着手风琴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手风琴发出的美妙旋律。手风琴的节奏感以及模仿能力都是比较强的,首先从音色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师利用手风琴模仿一些声音,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器乐学习具有丰富多样性,使得学生感觉学习音乐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通常都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发声练习,学生在音准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达到要求。同时,对于一些困难的发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器乐的加入就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这种问题,因为器乐的声音能够帮助学生辨别发音,通过器乐来进行听音练习,学生的音准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器乐走进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从原来的被动式的教学中脱离出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这样学生有了展现的机会,才会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活动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节目,让学生在表演节目的过程中进行乐曲的创作以及展现,从开始到结束都由学生进行统一的安排,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器乐演奏来展现自身的能力。
三、实施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就能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悟。教师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如在教授新的器乐学习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领悟和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扶持,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运用。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器乐学习的实践操作,小组学生也相互配合完成协奏、合奏以及重奏等多种形式的器乐表演。在演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的团队竭尽所能,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四、因材施教,评价以鼓励为主
【关键词】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活跃教学气氛。
三、取长补短,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四、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五、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
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六、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鉴赏课堂上,鉴赏的内容选择应涉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音乐内容,强调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欣赏价值,实现人文教育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民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西北放歌、婉约江南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欣赏能力,既体会到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又深刻体会音乐的熏陶。
七、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由上可见,音乐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真正发挥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46-01
一、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为音乐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俗话说“理念决定成败”,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够指导科学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错误的教学理念则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对学生产生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进传统课堂上音乐单调的“歌咏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提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克服传统音乐教学缺乏吸引力的状况,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听众”,只会跟着教师的引导“亦步亦趋”的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基本素质的学习锻炼,特别是看谱学习,看谱是音乐学习中的一个基本项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音乐素质。如果学生不会看谱,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也就无法实现新课改确定的“学生主体”地位。与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音乐知识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想要获得这些窍门自然需要学生自身的思考与观察,还有自主的理解。因为学习音乐知识时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唱名的认识,现行的简谱版教材就和数学的阿拉伯字联系起来认。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中同样形状的事物结合起来认识这几个唱名(1、2、3、4、5、6、7)。还有高段音乐知识3/4、3/8拍号的认识都是要做到弄清楚其中的道理,教师在讲解之余也要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领悟,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学会自己唱谱、自己唱歌。另外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
二、尽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音乐有效教学创设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新时期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使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例如教学《七彩时空》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进而通过《军中姐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军港之夜》等歌曲来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不同时空下不同的音乐特色、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之后让学生进行演唱、比赛,让学生对于音乐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
三、认真把握教学的前前后后,为音乐有效教学做好执行
备课是做好教学的关键,在备课时,教师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教材两方面入手进行备课,以便备课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教材的要求。当然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具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尽量让学生认识、接触到更多的器材,拓宽他们的认知认识。
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彼此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只顾自己的讲解,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教学中尽量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能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来,加深他们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而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只顾一时的欢快气氛而导致学生学习不到真正有用的音乐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在于教育,所以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也一直是有增无减。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不断推进,各类艺术课程也在不断的丰富着中小学课堂。音乐课程作为艺术课程中主要的一项,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运用的最为广泛,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艺术感,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中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完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提升中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素质教育;教育策略
一、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对音乐兴趣不足
音乐课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的还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大多数的音乐课堂上,由于传统的局限性,几乎都是类似文化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教师只是将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不进行启发,所以学生的音乐思维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就不会过高。
2、音乐教学课时少内容少,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在的初中教育中几乎都设置了音乐课,但是音乐课的课时占据全部课程非常小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尽管设置了音乐课,但大多是一周一节课,课时短。音乐课程是非常广泛的,并不是单一性的文化知识,简单的就可以讲述完整,音乐课程也是系统的全面性的,所以学校在安排音乐课程时,如果安排的少,教师不能全面系统的传达音乐知识,学生们也学习不到本质。这样下来达不到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3、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都是遵照讲解、提问、回答这一流程,音乐教师的授课方法与文化课的授课方法相像,仅仅用课堂讲述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音乐知识的普及,学生们没有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们会认为音乐是无关紧要的学科,不再重视音乐课程。
4、专业设备不到位
音乐课最主要的就是音乐设备,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设备的兴趣都是非常高的,但是目前的大部分中学对于音乐设备购买上有所欠缺,上课的时候多是教师拿着音乐课本对学生进行传授说教,学生无法亲身感受到音乐设备的力量,实际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提高,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1、创建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往往中学的教育多是反复的讲解与提问解答来向学生们传授知识,音乐教育也在使用这个模式,这样并不能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课时勇于创新,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创造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有效传递不在于言传,更多的在于实际的感受。有条件的中学,可以多多增加课外的音乐实践课,比如让教师带着学生们参加音乐会,让学生观看现场的音乐演奏,回到音乐课堂中再对各种乐器进行分别的讲述,让学生们发言对各类乐器的认知,这样就能够非常好的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也就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联系是天然的,这是因为音乐是一门在时间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在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构成具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的画面。音乐通过它的呈现方式和激发方式来让我们感受它独有的特性,不仅能够贴近自然和学生本身的日常生活情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抑制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加对音乐的兴趣。
2、增加音乐课时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短期的时间内不能给学生带来全面素质的提升。现在的音乐课程有很多都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要求而进行的,并不是系统的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而进行的课程。如果音乐课程成为一种形式,渐渐的就会被学生们淡忘,这样不利于音乐素质教育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求学校增加音乐课时,丰富音乐课程内容,不断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掌握不同形式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让教师用心的去引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3、创新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都是反复的教导与纠正,音乐课程都很无趣,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课程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虽然现在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艺术类培训,基于此,音乐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程中使用音乐乐器给学生们展示音符音律,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乐器,让学生亲身的感受音乐带来的趣味。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即便增加了音乐课时丰富音乐课程内容,但是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的比例也只能是一小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所以在仅有的课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应当增加音乐设备,例如钢琴、小提琴等等,如果学校的财政能力有限,可以选择成本低的乐器大量购买,比如竖笛,成本不高,但是可以多购买一些,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的音乐课程也就会非常有意思,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大大提升,自然会认真的投入到音乐课程中。除了运用音乐设备进行实际教学,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音乐教学视频,或者播放一些音乐会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气场,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和理解作品,再同学生一同去探讨其中蕴含的美学知识,使初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
三、结语
中学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塑造良好性格与心理思想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塑造健康人格。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文化和身体心理等多方面成长都有着很多好处,当前的初中课程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一部分,推广好音乐教育对于初中教学的全面素质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在推进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闻英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