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人安全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防跌倒
老年人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导致肌肉关节移动功能减退和骨质疏松、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易引起跌倒。这是老年人常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严重骨折和其他损伤。
1.1 了解老人的心理,做好疏导工作。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能危及老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
1.2 环境设施。由于大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在老人走动的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水泥地面应避免受湿,如有条件铺塑胶地板,光而不滑,平而有弹性。使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澡盆不宜过高,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cm,以便于进出,盆底垫胶毡,以防老人滑到 。
1.3 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应坐着穿、脱袜子、鞋、裤子。
1.4嘱老人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小步态老人行走时应有人搀扶或拄拐杖。对反应迟钝,有位置性低血压,服用冬眠灵类药物以及用降压药的老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便后起身上下床低头弯腰捡东西等动作应缓慢,避免猛回头和急转身的动作。
2 防坠床
因老年人视力、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坠床。 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对于个别老人床边应加护拦。
3防烫伤
老年人怕冷而又感觉迟钝,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热水袋的温度一般不超过50℃。电热毯临睡前应关掉,有的老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护士要定时为老人倒水,将工作做在前面。
4误咽
老年人吞咽能力下降,在进食和服药时速度要慢,不要边吃边谈,要求注意力集中,进食时适当,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每口食物量不宜过多,防止假牙脱落。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喝稀食易呛者,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
5 注意给药安全
一般来说,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还具有病史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因此,许多老人不仅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夜间或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服药误入气管造成呛咳,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
5.1 明确用药指征,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
5.2 应用最少种类的药物,必须合用时最好不超过3~4种[1]。
6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老人活动减少,故常有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等状况,因此要坚持让老人早睡早起,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注意不宜过度劳累。
7 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老人由于身体的机能衰退,疲劳后恢复较慢,故应适当增加睡眠。一般情况下,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10小时不等,以精力充沛、不出现瞌睡为宜。
总之,医院应做好住院老年人安全的护理,应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住院环境,对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和耐受性下降,许多疾病的发生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一般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但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易出现用药相关问题,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很多病人自认为“久病成医”往往自作主张,擅自服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增加精神、身体负担,得不偿失。
1 老年人的服用药物护理
1.1 合理用药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 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疾病,因此,每日服药几种或十几种药物者常见。根据老年人生理情况,使用药物种类过多会发生药物协同作用及拮抗和增加毒副作用。有关报道,在药源性疾病中有20%是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因此在药物治疗中抓主要症状尽量减少使用药物品种。
1.2 严格遵守治疗剂量服用药物 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老年人自然衰老,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特点是对绝大多数口服药物的吸收不变,对主动转运机制的药物吸收减少;对药物代谢、排泄能力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老年人在服用常规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以及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药物的治疗计量与中毒计量相差较大,如果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再加上有些人治病心切,不遵守医嘱随意加大用药量,这样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建议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仅用成年人量的3/4或4/5,80岁以上老人则只用成人的1/2为宜;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其用药量更应慎重。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高、矮、胖、瘦等)大,所以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以做到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好成绩的治疗效果。改变药物剂量或方案时,须征得医护人员的同意。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某些药物。
1.3 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己根据以前的症状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滥用药物,却不知许多疾病的病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不能自以为是,要么一成不变地用药,要么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某个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不根据自身的病情而滥用药,这样很容易延误已经变化了的病情,也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就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或找专门的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
1.4 用药要讲科学性,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 老年人服用保健药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健康的安度晚年。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通过合理的饮食、乐观的心态、适宜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延年益寿,因此一般不需要服用滋补药。体弱多病者,不可以听信广告或他人介绍盲目服用或过渡服用保健品,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适当应用合理服用保健药。
1.5 服药技巧 服用药片多时,可分次吞服,以免发生误咽。药物刺激性大或异味较重时,可将其溶于水,用吸管饮服,服药后要饮足量水,以免药物未进入胃,药物黏附于食管壁上,易导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溃疡,还会因吸收延缓而影响药效。服药后尽量采取立位或坐位,这时食道处于垂直位,有利于药片下行入胃。要用温开水,不应使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因为会因饮料中一些成分与药物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沉淀,影响疗效。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
2 对家属的指导
2.1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指导家属多关心老人,注意观察老人在服药期间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老人异常,应立即停药,保留药物,及时送老人到医院就诊。
2.2 协助、督促、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 对于有服药能力的老年人,家属应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每次用药后检查老人服药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服药有困难或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家属或照顾者应耐心协助。当老人服药依从性好时,给予鼓励表扬。用药时间要准确,如餐前药、餐后药物、睡前药、降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中西药同服:服用间隔以1~2h为最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健胃消化药。胃蛋白酶,乳酶生在进食前10h服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吗丁啉、西利胃肠促动力药也应在饭前10h~30h服用。胃舒平、氢氧化铝等抗酸药最好在饭前1h服用。降血脂药物在睡前服用疗效好,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如在说明书上写1d服用1次的药物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1d服用2次早上8点、晚上20点间隔12h;3次早、中、晚间隔4h为宜。餐前指餐前1/2h,早晨前1h。
2.3 心理护理 多与老人交谈、沟通,鼓励老人诉说服药感受,服药后的不适或异常感觉。发现老人存在不自觉否定疾病、“忘记”有病、对药物治疗有错误认识或恐惧感、不肯服药等情况时,要耐心给予老年人解释和说明,帮助解除疑虑,积极服要配合治疗。
【关键词】衰老;不良反应;用药误区;用药原则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65-01
1老年人药物的代谢特点
1.1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肠血流量减少,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吸收减少。排空延长影响药物的吸收,吸收时间延长,另外联合用药也将影响吸收。
1.2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心腧出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细胞内液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等因素,致使到达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减少;水溶性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脂溶性药物半衰期延长;加之多种药物同服,使部分药物游离增多,药效增强,易引起不良反应。
1.3药物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代谢速度只有成人的65.因此,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导致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
1.4药物的排泄 脏是大多数药物的排泄器官。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下降,使得主要有肾脏排出的药物蓄积,容易出现毒性反应。
2 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2.1过敏反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功能衰退,引起过敏反应的机会增多。
2.2精神症状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
2.3毒性反应 老年人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如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容易受药物影响而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老年体弱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粘菌素可导致听神经的损害;洋地黄类药物容易中毒。
2.4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能力下降,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在使用利尿剂、三环抗抑郁药、血管扩张剂时,特别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5尿潴留 三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尿潴留。患有前列腺增生者,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强效利尿剂也可引起尿潴,在使用时因加以注意。
3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状态不断衰退,用药的安全范围减小,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自主盲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3.1合理选择药物 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及种类,以减少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根据统计:两种相互作用增加6,五种增加50,八种增加100.。因此老年人用药种类一般不超过五种为宜。并且要注意药物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3.2择时的原则 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为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缓解都有其昼夜节律变化。
3.3剂量原则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偏小,应为年轻人的1/2~3/4。从小剂量开始,同时注重剂量个体化。
3.4实用原则 方案从简,剂型合理,用法 途径、疗程适当。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中西药不要重复使用,避免拮抗;不可滥用抗生素、滋补药、抗衰老要。
3.5监测原则 监测药物的疗效、作用及副作用。病情好转及时停药。
4 家庭药疗的护理
老年人的记忆、理解、接受,感觉、吞咽等能力减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效果。因此,指导老年人家庭用药的安全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服务。
4.1护理评估 老年人的各系统老化程度,老年人用药心理、用药史,服药能力、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情况等要充分的了解。
4.2安全用药的护理措施 根据老人个体状况,指导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选择药物种类、剂型、剂量,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间隔,做到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2.1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4.3控制影响药物及药动学的因素 生活嗜好和饮食习惯会对药物疗效和药动学产生影响,使药效减低或不良反应增加。如吸烟可以显著降低茶碱、普奈落洛尔的血药浓度,影响利多卡因在体内的分布;饮酒可以加速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胃肠除血增多;许多药物与牛奶 豆浆、浓茶同时服用会影响药物吸收;长期低蛋白饮食会导致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血药浓度增高,高钠饮食会影响利尿剂的疗效等等。因此应针对老年人个体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确保药物疗效十分必要。
4.2.3提高老年人服药的依从性
①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药的种类,和次数。
②指导老人及家属安全用药 教会防止错、漏服、重复的措施 如用较大、鲜艳明亮的彩色字的做好标签,标明剂量、时间;并按先后顺序放到醒目易取的地方,设定定时提醒避免遗漏;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做好标记,分开放置;安定等类药物应妥善保管。对精神、智力异常,不能配合治疗的老人,应指导家属做好协助、督促,确保患者服下为妥。
③长期服药选择质优价廉的药物,以便减少经济负担,保证治疗。
⑥指导老人正确保管药物 药物应放在通风、干燥、阴凉避光、方便易取处,一次购买量不要过多,要按药效期顺序放置;内外服药要分开。药物的标签必须保持完好,避免污染、潮湿、脱落。如不慎脱落者在确认无误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标记。过期药物及时清理,必要的药物应及时补充。
4.2.4用药的健康教育
开展方便有效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通过实施门诊、住院、社区三个环节紧密相扣的全程教育计划。确实提高老年人用药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必要保障。
①反复强调正确用药的意义 避免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随意乱用药。如仿效用药,滋补药、抗衰老药、维生素、抗生素、偏方等等。走出不良的用药误区。
②按医嘱合理选择药物 避免重服、漏服、错服,随意增减用量、延长或缩短疗程,非处方药也要在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④遵循简单用药的原则,首选非药物性措施,能食补不用药补,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将药物不良反应、中毒降到最低。
总之,随年龄增长,患慢性病的种类也随之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67~70岁平均患病5.6种,71~80岁平均患病7.2种,81~90岁平均患病9.4种,因此,常常多种药物同服。世界卫生组织告诫,全世界死亡病人中1/3为不合理用药所致。所以,老年人用药安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足够重视,纠正不良用药心里及用药误区,确实做好老年人家庭安全用药护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9-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老年住院病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质量及医院的信誉度。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 病人及家属原因。
1.1.1 年龄大,生理功能退化,多科疾病共存。
1.1.2 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1]。
1.1.3 药物治疗因素。
1.1.4 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事事愿意自己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而造成活动中发生跌倒,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1.5 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
1.1.6 家属不重视,无陪护或陪护理不到位,或缺乏顾病人的科学方法。贴于中国论文下。
1.2 管理及护理人员因素。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乡镇卫生院无专责护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安全管理措施。
1.2.2 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
1.2.3 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2.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1.2.5 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1.2.6 健康教育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以治疗为主,不重视健康教育。
1.3 环境因素。
1.3.1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或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走廊两边无扶栏等。
1.3.2 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高低不平,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内物品堆放过多、拥挤、不够宽敞,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
1.3.3 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国论文下载中心。
2 对策
2.1 设置专责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职能,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的调试和维护,以备急需之用,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2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3]。
2.4 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在病人住院时,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通过直接询问病人或间接询问家属方式,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改变不服老、不麻烦人的心理,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确保老年病人的安全。
2.5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做。
2.6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①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②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③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2.7 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通过对乡镇卫生院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了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桂程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FANILY NURSE September,2008 Vol.6 No.9B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病人在生理、心理各个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了加强和保障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分析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实际意义[1]。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病人原因
1.1.1年龄大,多科疾病共存。
1.1.2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
1.1.3药物治疗因素。
1.1.4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2]。
1.1.5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不愿麻烦护士或他人,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1.2.2工作责任心不强。
1.2.3缺乏预见性护理。
1.2.4外出检查计划不周全。
1.2.5健康教育不到位。
1.3环境因素 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患者多、拥挤、不够宽敞;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
1.4陪护因素 老年病人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陪护者大部分依靠患者家属或者未进行正式培训的护工。
家属和护工有时缺乏照顾病人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不当导致患者皮肤破损。
2 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慎独精神,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时都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切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有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
2.2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约束观念,认真执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监护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3重视和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 掌握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减少老年病人摔倒,重视老年病人的基础、生活、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
2.4重视患者检查活动 虽然时间短,却存在威胁生命或对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特别是高龄、卧床或重患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必要时与相关科室预约沟通,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2.5做好老年病人的药物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现象。心内科老年病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必须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
2.6改善注意环境 物品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病人,如走廊有扶手、地面设置防滑地板、病房宽敞;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卫生间有呼叫器和扶手。
2.7重视陪护管理 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落实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老年病人;输液安全管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为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并且是患者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老年患者是患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壁比较厚、管腔也属于狭窄型、弹性较差,因而血管的清晰度比较低,造成护士在对其进行穿刺时有很大的难度[1]。加之输液过程中要求较高,操作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旨在探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0±1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2±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对照组则仅采用一般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出现寂寞、失落感,加之老年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所以,护士需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询问其内心需求和内心忧虑,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给予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着装得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有配合的感觉,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对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输液之前嘱咐其排便,做好输液前的仪器准备,穿刺的时候要保证镇静。
1.2.2 输液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取 老年患者常常并发慢性疾病,神经血管疾病也属于常见疾病,再者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比较硬、弹性较差,回血比较缓慢,所以穿刺时最好选择上肢暴露比较明显、富有弹性的部位。如果选择下肢也需要选择远端末梢血管,对长时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有计划更换使用,最好躲避关节和静脉瓣。
2.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弹性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没有硬结,避开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深但是不明显、细小的静脉可以首先进行热敷处理,依照患者病情、输液量、血管选择适合的针头。针刺部位需要进行2―3次消毒处理,直到注射部位皮肤足够清洁,防止造成感染。穿刺的时候需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松开止血带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避免反弹。除此之外,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否则会出现回针。
3.针头的处理 确保穿刺成功之后要将针头固定好,粘贴胶布的时候需要做到谨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包扎固定的时候需要避开穿刺部位,否则会影响输液滴速的观察。拔针前要将输液器关闭,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将胶布清理干净,然后拔针。随后使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2]。
1.2.3 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血管,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没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一般将滴速设置为40―50滴/min;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min;心衰患者输液速度则不能超过15滴/min。
强化道德意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巡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没有红肿、发白。关心患者,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师。嘱咐患者不能私自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针头和滴管之间的距离,避免针头从血管滑出,造成药液的外漏。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的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0例,明显存在差异((P
3.2 安全管理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帮助纠正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方法。护士在操作前后需要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到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措施,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液路进行抢救,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措施。
3.3 小结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时,院方要做好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认真把好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认知功能;老年认知障碍;安全护理;老年痴呆
AD, 即老年性痴呆, 是现阶段全球老龄化的一种现象。老年痴呆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 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手段, 但是, 安全护理能够使老年痴呆病程得以延缓, 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其中有36名男性, 14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71.3±6.9)岁, 通过CDR(痴呆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痴呆, 18名患者为中度老年痴呆, 9名患者为重度老年痴呆。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加强患者管理, 避免患者迷路走失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性痴呆, 具体表现为轻度定向力障碍与记忆力衰退。18名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具体表现为判断力与定向力障碍, 记忆力减退。为此,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限制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 若患者必须要外出, 则必须在其口袋中装写有联系方式与疾病的卡片。将陪护卡发给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家属, 让其了解患者必须要由专人陪护。
1. 2. 2 病区内设防滑标记 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患者活动区域地面干燥平坦, 并于卫生间设置防滑垫, 保证走廊与浴室设有扶手。保证患者衣裤合身舒适, 鞋子合脚轻便。对于尿频与反应迟钝的患者, 在其入睡前, 为其将夜间需要使用的便器与物品准备好[1]。在本组患者中有6名患者长期卧床, 所以护理人员给予其全天安全护理服务。1名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 时常会担心氧气瓶会爆炸, 为此,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解释, 并在氧气瓶上罩绿色布罩。
1. 2. 3 确保患者安全服药, 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误服药物 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提醒轻度痴呆患者要细嚼慢咽, 防止患者液体与固体食物同时吞食, 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 告知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食糊状食物, 不能进食干硬或者汤类流质性食物[2]。对于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 要实施鼻饲流质, 对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前, 需要摇高床头35°左右, 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进食指导。
1. 2. 4 饮食安全护理, 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呛噎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一名中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藏药, 而且有两次出现漏服药物现象。所以之后规定由临床护理人员对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口服药实施按顿送服, 并做到发药到口, 对于存在自杀倾向、幻觉以及抑郁症的认知障碍患者和不配合服药的患者, 不仅要督促患者服药, 同时还要让患者张开嘴, 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咽下药物。
1. 2. 5 加强皮肤护理 在重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 经常会发生皮肤受损的情况, 因为患者感觉比较迟缓, 而且无法对自身受压多导致的不适进行正确表达, 所以极易出现擦伤或者压疮情况, 所以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对其作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 针对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制定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定时对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 而且在翻身过程中不能硬拉、硬推、硬扯, 避免擦伤患者皮肤。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充足, 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2 结果
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后, 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下降比较明显, 与护理前相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精神衰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的进行性慢性疾病, 如果不能对次病情实施悉心护理, 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所以, 掌握好老年痴呆及时性、个体化以及有效性护理原则, 联合患者家属积极做好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 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 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提高患者的日常社会适应能力[3]。很多家属不重视老年痴呆病情, 决定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衰老, 所以, 忽略了患者日常功能训练与治疗, 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目前我国的老年福利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住院几乎不可能, 所以, 多数时间老年痴呆患者都是由家属护理。本研究中, 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与家庭功能的发挥, 为老年痴呆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积极而且温馨的治疗环境, 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鼓励患者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确保患者能够在自我照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医院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 在社区定期举办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联谊会, 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座, 保证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障碍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确保积极康复全面照顾替代以生活护理为基础的日常护理模式, 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吴宝勤.42例老年痴呆病人住院安全的护理体会.贵州医药, 2011(07):152-153.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导致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也增多。消化内科的合并症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专科治疗带来的特殊风险。
1临床资料
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患病时间0.5-7年,平均2.4年。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2护理方法
2.1体格检查告知患者介入前检查的必要性。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除需完善各种检查,如肝功、乙肝五项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胆B超、胃镜等外,还需要进行碘过敏的试验。注意,碘过敏者禁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15分钟测1次。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头晕、胸闷、眼花、呼吸不畅等情况发生。
2.2心理支持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安抚,同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要求家属能够尽可能的配合患者的治疗,支持患者的治疗。避免因为家属的不良情绪而影响了患者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患病的情况告知家属,在让患者家属安心的同时,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帮助病人家属克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3特殊护理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主要应该包括两个部分:急救准备和休克护理。
2.3.1急救准备由于该病的发病较急,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所以急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医院应该准备好氧气、止血、升压的药物以及吸引装置等急救的用品,以备不时之需。患者在入院之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监护,并且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体温等,并且将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在进行急诊救治时还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同时还要开通2-3条患者的静脉输液管道。
2.3.2休克护理对于入院时已休克的老年患者要给予中心吸氧的治疗。中心吸氧的速度应保持在2-3L/分,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其低流量的持续吸氧的治疗,以防止患者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2.4病情监测患者在进行了治疗后要尽量保证卧床休息。在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1次,连续4次,对于病情较重的消化内科的患者则需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有无出血、渗血和血肿形成。
2.5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输液注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液,保持患者的机体能够有充足的营养,保持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度。护理人员避免让患者进食不易消化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患者腹部的各种不是情况要及时的观察和检查。在治疗期间,患者进食的主要种类应该是易消化的流食,应该秉承少量多餐的原则。
3结果
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出院时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前:眨眼产生障碍26;存在进食障碍52;大小便失禁52;意识出现障碍42;腰背疼痛96;皮肤出现破损2。
治疗后:眨眼产生障碍10;存在进食障碍22;大小便失禁4;意识出现障碍18;腰背疼痛37;皮肤出现破损0。
4讨论
4.1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4.1.1用药问题某些消化内科用药要餐前服用,如吗丁啉等药物。饭后服用包括培菲康等,睡前服用的是奥克,消化内科用药有点复杂,原因是老年病人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疾病等,如糖尿病等,因此,乱用药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出现。
4.1.2专科因素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治疗要前后要求进行禁食。而老年病人一般还患有糖尿病,若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等治疗检查时间过长,病人检查前后不及时补充能量,会起发生低血糖的问题。此外,较多的鼻肠管、鼻胆管留置,若护理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导管的阻塞、污染的问题就会出现,给病人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
4.2护理安全对策
4.2.1高年资护士应该被安排上药疗班对于消化科专科药物的药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去学习。新药的推广,一定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
4.2.2给病人服药一定要准确按医嘱按时,并准时监督病人服药,病人服药后,护理人员应该在服药卡上签字,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4.2.3药物进行检查整理,需要医师指定专人去执行,确保储存药品符合要求,无过期及变质药品等。
4.2.4各种护理工作和操作都应该准确无误、一丝不苟。护理人员要切记四个不可,包括操作不可随意简化、查对不可忽视、行事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对护生无监督的独自操作,严格质量考核不可放手。医疗安全教育要加强,培养好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可能发生差错的隐患,要针对性地讨论总结,吸取教训,提高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身的安全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医疗方面。护理工作是否安全作为评价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在任何科室的护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消化内科的老年住院病人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其护理安全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并因此希望在护理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一般是针对不同药物的疗程和特性分为不同阶段使用,像吗丁啉这类药物主要是在用餐之前服用,培菲康等药物则是在用餐之后服用,奥康则是主要在入侵之前服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相比之下是较为复杂的,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老人一般是多种疾病同时发生,而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或者疾病是相排斥的,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乱用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
1.2专科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以进食,如果一些老年患者还患有糖尿病,那么在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检查时,由于检查时间较长,病人在检查前后都不可补充一定的能量,这样便可能导致低血糖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鼻肠管、鼻胆管的留置,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处理,则可能出现导管阻塞和污染问题。
1.3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基本上将重点置于专业护理上,对护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则进行忽略。例如,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肿胀的现象,如果护理人员不及时发现或者不及时进行护理,则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恶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是时刻学习和总结,否则会出现由于本身的临床经验不够,而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出错误判断的现象,医生则不能根据报告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有些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薄弱,对职业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对待自身工作也是模糊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2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较低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对多方面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不能够全面而熟悉的掌握,则会影响到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一般来说,患有消化疾病的老人形体都较为消瘦,在对患者进行血管静脉穿刺时很难准确把握,而当这种危机情况发生时,患者则有可能在没有专业护理的情况下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
2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以规范
出于多种原因,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用药的规定和详细说明,并且将这些规定和说明传递给患者,避免出现错误用药的情况发生。对于用药时间、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或排斥都需要一一向患者说明,并叮嘱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争取做到百分百正确用药。
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针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医院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以此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要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检查,争取做到四点:严格最找操作程序,不可随意简化;对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查对;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依照客观事实,不可凭主观经验随意判断;重视护理质量,吸取护理教训,完善护理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医院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防范安全隐患的措施。
2.3强化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安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护理也越来越热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认识疾病还要学会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护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 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 安全风险。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 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也应时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护理人员在给老人用药时应注意。
2.2.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级护理规定时间巡视病房
三级护理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夜间一般要求每小时1次。但老年人睡眠浅,频繁的巡视容易惊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满。除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外,要求护士在夜间巡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关门轻。在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时,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脸上,可用手挡一下光源。
5 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培训,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预案,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教导,做到防范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时常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在夜晚时分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坠床、猝死、外出”。
5.1 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猝死发病急、病情凶,因此,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猝死的认识,掌握其发病诱因、规律、临床先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饱餐、饮酒过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数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一旦病情稳定,往往恢复晨练,选择的地点、方式因人而异。而此时正是晨间护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当班护士无法顾及每一个患者的行踪。为防意外,平时除做好宣教,严格请假制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晨练方式、持续时间、愿意选择的地点。鼓励在院内、病区内活动,避免选择过于僻静的地点。鼓励与病友同行,尽量不要单独活动。如患者超出平时活动的正常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病房,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关键词】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49-0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而应该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防止患者可能发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扰,有效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例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变慢以及体力下降等,使他们抵抗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烫伤等安全问题的比例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护理安全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1引起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生理学因素:老年人因脑细胞减少,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中枢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斜度增加,平衡失调,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步态改变,脚抬不高,关节活动不灵活,记忆力衰退,反应速度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等。
感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视觉在保持姿势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irabayashi研究表明[2],65岁以上的妇女,多数跌倒者,误食者与低视觉分辨有关。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等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的稳定能力;肌肉弹性改变,关节劳损等导致下肢无力(尤其是肱四头肌下降),关节功能减弱,肌张力平衡失调等功能下降;Lord SR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力量反应时与五个步态参数显著相关[3]。
1.2 医药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引起的伤害。有研究表明,服用镇静剂,精神类,降血压的药会影响平衡能力[4];健康老年人服用镇定剂105min后才能获得姿态的稳定性。文献报道,药物错误所导致的意外损伤居第二位。另外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从院外私带药品,医嘱含糊与误解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
1.3 环境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尤其生活方式和每天生活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个体健康很差,灵敏性差以及对居住的环境适应较差,如新住院的老年患者,才刚入院对居住环境还未适应,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如不适当的灯光,马桶座椅过低,不平整的地面,不按需使用助行器,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等不安全的因素。Chandler JM等研究指出,在不安全环境中洗澡或梳洗移动易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的发生[5]。
1.4 心理因素: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的隐患。因老年人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经济困难,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耐心,态度差,语言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理行为举止变化,随时陪伴老人。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跌倒:跌倒时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很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997年英国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女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30%。85岁以上多达50%;男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13%,80―84岁增加到31%,并岁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老年人的跌倒33%发生在夜间,其中夜间多次上卫生间不慎跌倒最多,老年患者可能因跌倒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问题,据统计,约有5%的人跌倒会造成骨折,10%或更多的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者脱臼,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能力,延长了住院时间,使得医疗成本增加。王晶等[6]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可能增加跌到风险。
美国老年人的居住情况。居住情况大致分成以下几类:独自居住。选择独自居住的都是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可以生活自理。住在退休社区里。退休社区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的,在设计和布局上都力求便利老年人的生活。退休社区里有很多公共设施,供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交往、娱乐和锻炼。住在辅助护理机构里。通常,辅助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即满足吃饭、穿衣、清洁等日常生活需要。集体居住。这是那些经济上拮据但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人的一种居住方式。住在提供专业护理的住所里。那些病得很严重的老年人住进这类住所里,以得到全面的护理。
美国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是个人收入来源,包括个人储蓄、个人退休账户以及逆向住房抵押贷款。个人储蓄即个人的银行存款。个人退休账户是以个人名义设立的一种个人储蓄退休基金。逆向住房抵押贷款,即老年人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从银行提取一定额度的资金的方式,在所提取的资金总额与住房价值相当的时候,住房就归银行所有了。
二是退休金。退休金是指雇主支付给雇员的退休费用,退休金账户里的钱全部是由雇主存放的,雇员不用投入。但是,在美国,这样的退休金已经越来越少了,由于成本压力,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退休金计划,其主要特点是雇主与雇员共同投放资金。
三是社会安全退休金。美国社会安全体系要求每位雇员在薪资中扣除7.65%的社会安全福利税金,雇主也相应配套支付雇员薪资7.65%的社会安全福利税。雇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后,可以向联邦政府申请领取社会安全退休金。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21-01
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逐渐增加,占总人口数的19%,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住院病人人数也不断上升,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退化、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居多、病程长、对药物敏感性的不同,使得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所以做好老年人护理安全的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再者随着《护士条例》的出台,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对老年住院病人安全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并通过临床护理教育确保护理安全,进而减少医疗纠纷已成为医护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1.1病人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生理性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平衡功能出现失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功能减退,皮肤形态的改变,再加上老年人体质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跌倒、压疮、烫伤、误吸、药物反应、输液反应。
1.1.2病理因素因长期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动脉硬化症等因素,老年人易患慢性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中风、糖尿病、冠心病、足疾病、营养失调等导致感觉迟钝,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骨髓肌肉的疾病造成运动不协调,活动受阻,某些急性发作如颈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和心源性晕厥等都易引起病人跌伤、摔倒。老年痴呆患者自理能力丧失,也极易导致意外损伤;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的老年患者易致压疮、坠积性肺炎。
1.1.3药物治疗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加之患病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药物本身的副作用,致使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些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等分别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老年病人摔跌的危险。
1.1.4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位改成直立位时,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老年病人因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容易发生摔倒。王晶等[1]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领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
1.1.5病人社会心理因素老年人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其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护士或他人的心态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态度,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家人的负担而采取自伤行为。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所滑坡,表现为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尤其是无菌观念不强。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未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坠床,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影响护理安全。
1.2.2老年护理专科知识欠缺目前我院从事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中专、大专为主,且普遍年轻,在学校很少学过《老年护理学》,工作中由于对老年人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且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而导致被动执行医嘱,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用药的不良反应,给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1.2.3护理安全意识淡漠护理人员除完成病人一般治疗,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管理人员未制定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老年人出现的任何症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等。
1.3环境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2]。由于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躯体平衡能力差、活动不协调,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病区环境因素就常常极易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如病室、走廊障碍物过多,地面积水,病床过高,床脚刹车未固定,门槛过高,缺乏夜灯,厕所蹲位没有扶手等均易引起病人摔倒。
2护理对策
2.1患者安全评估评估老年住院病人摔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摔倒有效和必要的对策。对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病人,医护人员需给予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病人床前做标记,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使每一个与病人接触的人必须分担减少摔倒危险的责任。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慎独精神,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了解护理人员思想动态。科室护士长发现不良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慎独精神,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3老年病人的护理专科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变化、饮食护理、运动、排泄等生活护理,掌握老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4认真做好住院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及时整改,使病区环境安全。如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病人使用,配备的夜间照明应使病人看清楚病室,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路面的高低不平,保持地面干燥,对于神志模糊或定向障碍的病人应加床栏。适当使用约束带或有专人看护,将病人经常需要之物品放于随手可得处。
2.5科室建立护理安全提示本护理人员将需要重点观察的患者或容易出事的患者记录在提示本上进行交班。护理提示本每周、每月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2.6做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老年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预见性自我护理方法,预防摔倒主要有:①一些药物会使病人摔倒危险性增加,使用前向老年人作好宣教,如使用脱水剂、安眠、精神药物出现头晕无力或走路摇晃及时报告。②有高血压病史应及时监测血压,严禁擅自增减降压药,晨醒后先躺再坐,然后再起立,服药后要卧床或坐位休息30分钟,餐后避免剧烈运动。③对糖尿病老年人要严格控制摄入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注射前应备有食物,以防低血糖反应。④视力障碍或平衡障碍的病人嘱其上厕所时有家人陪护。
2.7强化护理管理职能护理管理者要善于以差错事故的实例及时教育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建立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存在的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制度和操作流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常规,进而提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
3小结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患病后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当今老年住院患者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加重社会负担,同时也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老年疾病的特殊性,探讨干预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对降低医疗缺陷和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尤黎明等报道,广州某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1]。跌倒后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跌倒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2]。为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提高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现就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基本概念
1.1老年人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我国是把60岁以上者称为老年人[3]。
1.2跌倒的定义: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4]。
2跌倒的常见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
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51%与环境有关[5]。富莉芳亦报道,因病室内家具摆放不合理,卫生间地板滑而跌倒者占50%[6]。老年患者住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作息时间改变,地滑潮湿,灯光明暗不适应等。
2.2生理因素
2.2.1 性别: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有关[7、8]。
2.2.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发生率越高,但80岁以上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反而逐渐下降[8]。这可能与80岁以上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或者活动时家属较重视,陪护在旁有关。
2.2.3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越大,跌倒的发生率越高。在跌倒损伤的老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8(肥胖)者占35.71%[8]。
2.3疾病因素
2.3.1 平衡功能失调老年人因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使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抬脚不高,步态不稳发生跌倒[9、10],平衡功能失调、步态不稳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
2.3.2 心脑血管疾病李淑英等对住院期间跌倒的老年患者调查,所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11]。韩叶芬报道,32例跌倒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25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
2.3.3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差异明显[13]。糖尿病患者的年跌倒发生率21.9%,明显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社区老年人群的年跌倒率[14]。
2.3.4 外科手术后:跌倒多发生于手术3天以后[15]。手术3天后进入恢复期,老年患者开始下床活动,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突然下床站立或行走时易跌倒。
2.3.5 其它:眼科疾病视力障碍[16],眩晕、严重贫血,排便久蹲后突然站立导致头晕乏力等易发生跌倒。
2.4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跌倒与他们的原发疾病和服用的药物有关,36%的跌倒患者使用各种镇静安眠药,降压药和降糖药等药物[17]。镇静安眠药,麻醉镇痛药是目前公认的诱发跌倒的危险因素[18]。
3护理进展
3.1加强预防措施
3.1.1 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老年患者住院后,床位护士即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常用评估工具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17、19],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20]等。这些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较为一致,评估方法简便,适合国内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的评估[19]。内容包括:年龄、意识障碍、视觉/听觉退化、语言障碍、既往跌倒史、使用药物、主诉眩晕或有虚弱感、行动障碍,活动障碍,依从性差。
3.1.2 护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一旦老年患者被确定有潜在跌倒危险时,护士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告知患者目前所处的状态,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21],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3.1.3 改善环境,实施保护性措施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病室环境: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积水,走廊设置扶手,搬移潜在的障碍物,卫生间内放置防滑垫及扶手。锁好床、轮椅的脚刹车,避免滑动,确保安全;呼叫器功能良好,放于患者可触及的位置,护士定时病房巡视。严格实施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6]。
3.2心理护理
老年人跌倒后在心理上产生忧虑、自信心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范围缩小,害怕再次跌倒,而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率为4.1%[4]。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3.3正确合理用药
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物后静卧1~2小时,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22]。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必须按时进餐,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时,立即服糖水或糖块并呼叫医护人员。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避免晚上使用,以免夜尿增加,起床入厕时发生跌倒。
3.4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教育效果明显优于集体式的说教教育[23]。床位护士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可以发放《预防老年人跌倒安全知识手册》,交流互动,鼓励其参与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文化层次较低,接受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要不厌其烦,反复教育,并示范防止跌倒的措施,让患者和家属重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防跌倒的意识。
3.5优化护理管理
3.5.1 合理排班:老年患者跌倒多发生于0:00~7:30及15:00~21:30非正常工作时间段内[17、24]。因这些时间段内,治疗相对少,患者处于自由活动时间;而上班护士往往只有一人。所以,护士长应注意弹性排班,在这些时间段内适当增加护理人员。
3.5.2 护士的安全知识教育:目前医院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护士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安全预防意识不强[25]。部分护士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常识缺乏充分认识[26]。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认识。通过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专科知识培训。
3.5.3 制订跌倒应急预案:制订医院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27]。患者一旦意外跌倒,在治疗,抢救和护理的同时严格执行跌倒报告制度,护士长组织科内讨论会,讨论、分析,查找跌倒的原因,发现护理缺陷及时纠正,整改。
4小结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的基础上,立足预防。健康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28],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现象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32-733.
[2]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报.2006,13(8):46-47.
[3]刘纯艳.主编.社区护理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0-131.
[4]于普林,覃朝晖,吴迪等.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4):305-308.
[5]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1,18(2):24.
[6]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7]胡国平,眭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5):397-399.
[8]孟卫平,杨丽华.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697-699.
[9]李耀珍.老年人跌倒1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55-2156.
[10]郭颖.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安全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1-1242.
[11]李淑英,李荣菊,马国明.老年患者意外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18.
[12]韩叶芬.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0-71.
[13]鲁灵,王晓林,丁原爱.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高发生率及健康教育.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4-805.
[14]朱秀勤,范丽风,郑亚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6-6558.
[15]刁连英.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恢复期内安全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82.
[16]孙则红,崔会来,赵俊华等.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109-110.
[17]程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上海护理.2007,7(3):21-23.
[18]李琴.老年人跌倒原因与预防干预措施.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141-143.
[19]姚丽文,侯黎丽.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上海护理.2005,5(3):1-3.
[20]王瑞红.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在临床医院病人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1):2047-2049.
[21]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2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233.
[23]陈赛娇,何金莲,刘细莲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13):60-61.
[24]王爱梅.老年住院患者跌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原医刊.2007,34(1):69-70.
[25]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74-75.
[26]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现代康复.2001,5(11):135.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转贴于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3.2 老年人耐力不足,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而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使人体体能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3.3 适度的活动与运动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个人体态,维护和促进健康。否则,不仅机体各部位功能变差,而且还容易造成肌肉萎缩。运动的目的在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维持肌肉紧张度,此外,适度适量的运动还能增加老年人的活力和自我信赖程度。不过,老年人的运动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个人体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次数和运动量,否则便适得其反。如果因年迈体衰不能参加运动,则应当力求增加老年人的活动性(活动性指个人在其所处的环境内能移动的能力),避免过多的依赖性,尽量使老年人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增进自尊和独立性,激发其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这都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降低使得他们知觉的感受能力变慢,表现为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不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以保障治疗的及时到位。
3.5 老年人机体的反应能力差,需要有安全维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他们对刺激源的接受、传达及反应能力越来越差,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痛觉、知觉、温度觉等各种感觉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及时必要的安全维护。
3.6 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疾病痊愈和健康恢复的障碍之一,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全面康复。因此,预防并发症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老年人的呼吸速率降低,咳嗽能力变差,易于发生呼吸系感染等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骨与关节的挛缩、骨质疏松或骨折、褥疮、便秘等并发症,以及坠床、跌伤、走失等意外,这都是老年人极其容易发生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鼓励老年人进行早期的离床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休养方式,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这些都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措施。在平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做到老年人良肢位的保持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这是预防骨与关节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管的管理等,这些是预防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