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据调查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部件 数据采集 数字化
1、引言
随着各种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数字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畅、数据管理不统一,造成的工作重复,资源浪费,无序管理。所以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现代、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加快数字化化城市管理步伐迫在眉睫。实现城市数字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和各种专业数据库。
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系统是将城市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现代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大型空间数据库技术的融合为手段,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必须,是现代城市高效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数字化,可以使管理者从分利用数字信息,是城市管理互通有无,加强个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使城市管理网络化,是管理方式更加规范、科学、高效。
国家号召加快程式化进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测绘事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绝大部分城市现在已测绘大比例尺的电子地形图,但是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是标准地形图表示的要素。为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必须进行城市部件的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建立城市部件数据库。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各种城市部件进行编号,建立统一的城市数字化管理数据,综合运用网络、GIS、无线通信等现代技术,建立包括整个城市的,高效、精确、可视化的城市动态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包括:城市部件的内容、位置、属性、数量、状态等。
2、城市部件的调查内容
城市部件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基础结构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道路、桥梁、水、气、电、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等绿化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包括如广告牌匾、门牌等非公共设施,这些都称为城市管理对象。城市部件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组成城市基本单元。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根据城市管理的要求和现状来确定采集部件的种类。当前将部件按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划分为6大类,100多个小类(见表1)。
3、调绘法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首先要采集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部件的平面坐标,然后调查部件的属性,比如树木的树种、直径、有无护树设施,各种井盖的种类、材质、规格、归属单位等。然后对每个部件属性进行编码,即把文字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识别数字编码。在数据库中对每一个城市部件按照唯一的流水号进行编号。
在调绘法调查外业工作,是由测绘人员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标示到实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每个部件的平面位置,标绘到图上然后调查每个部件的所属单位、名称、现状等属性,填写《城市部件调查表》,将两者通过标识码一一对应起来。实际工作中,测量人员实地测量每个部件的平面位置,将调查的城市部件平面位置用不同颜色和符号绘在工作底图上,并给定唯一流水号和分类码,将调查的部件基本属性填到调查表对应的对应的栏目中。从事内业工作的人员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如属性数据录入、图形数据录入和属性数据挂接处理等内容。调查的属性数据可根据调绘图在相应的处理软件上按图幅输入,并进行图斑属性连接、整合、检查、处理,按街道生成成果数据。
4、数字化法
数字化法就是将部件的信息给于编码(属性编码和地理编码), 在数据采集时预先存入采集设备(全站仪或GPS接收机)中,在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在绘图和填表,以提高数据采集及属性调查的精度和速度。
4.1 平面位置测量
由于部件平面位置精度要求不超过3cm,所以平面位置的测量可以采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调查方法,先用导线测量或GPS测量方法,在测区建立图根级控制点,然后进行部件的碎步测量,测量各个部件的平面位置;也可以利用图上已有的明显地物特征点作为控制点,直接测量部件平面位置。前一种方法的精度高,但效率低,后者精度相对较低,其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为控制点的地物特征点精度,鉴于部件平面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部件定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效率高,有点突出,实际工作中运用比较多。
4.2 部件属性编码方法
外业数据采集除了测量部件的平面位置测量外,还应调查每个部件的名称、归属部门、类型(大、小类编码)、现势性(在用、作废等)、状况(完好、破损、丢失、占用等)和标识码等属性信息。
5、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原则与精度要求
野外数据采集要求测量数据准确和调查属性完整、完备,并且在同一个项目中测量方法、测量限差和属性的调查要求一致、统一,采用的测量和调查方法必须方便、高效,部件的外业数据采集编码和数据库中系统编码必须唯一,且相互对应。
6、结语
城市部件普查是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准确、高效、及时更新城市部件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必须的工作步骤。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数字网络系统信息和事件处理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精度,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城市信息化管理、管理数字化提供基础数据。
调绘式调查法与数字化调查方法两种部件调查测量方法应相结合使用,以测量模式为主,调绘模式为辅,既保证精度又提高进度,加快现代化数字城市管理进程。
参考文献
[1]崔延.浅析城市部件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北京测绘,2010年第1期.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经环保审批并获得环保许可证的工程将被强制停工或取缔。
该人士称,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对周边生态的环境影响显而易见,但该工程从2003年开工到现在始终没有制订环评报告,更未申请办理环保许可证。按照新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该工程必须立即停工。
市环保局表示,因为该工程关注度很高,前期投资高达1.5亿元,还牵涉到文物、水务和园林等部门,所以还需两至三天的进一步调查才会有最终定论。
据悉,海淀区将于近日组织第二次专家组论证,并就该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昨天,圆明园管理处就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遭质疑一事正式作出回复。
回复一 防渗不属建设工程
圆明园是我国清代鼎盛时期古典艺术的杰作,是平地造山挖出的人工湖。数百年后,湖水干涸,多成平地。解放后,有关部门重新为圆明园人工湖里蓄了水,才再现了古典山水园林景观。圆明园环境整治湖底防渗工程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立的项目,不属于“建设工程”之列。
回复二 严重缺水非改不可
近年来,圆明园湖面干枯时间每年长达七个月,导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2002年曾发生圆明园湖内有近7万斤鱼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长春园荷花区严重缺水,使大面积荷花生长期缩短,甚至枯死。柳树等树木干枯致死的超过千株。
回复三 工程方案经反复论证
据测算,圆明园开放区湖底年渗漏量近700万立方米。如果圆明园开放区要想保持常年1.5米的水深,用于购买环境用水的资金每年将达两千余万元,南水北调后用于购买环境用水的资金将更高。圆明园管理处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组深入研究、论证,制定了《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以及圆明园节水灌溉工程、雨洪利用工程、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内湖补水工程等四个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1月7日和1月17日,圆明园的环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正式批复,湖底防渗工程就是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中的一项。
从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市、区两级政府以及圆明园管理处已投入圆明园环境整治资金共计约8200万元(其中市文物局投入700万元)。截至目前,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已主体完工。2005年,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计划投入1.2亿元。
回复四 防渗不会影响环境
贵局《关于免收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的函》(京狱函字〔1998〕44号)收悉。经我局研究并请示国土资源部地籍司,现函复意见如下:
一、监狱管理局系统劳教场所用地属于国家行政划拨用地,其用地权属性质为国有土地。应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确权登记。
二、“监狱用地”是指监所建设占用使用的土地,亦属于特殊用地。根据1990年7月21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监狱用地免收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一)调查对像与方法。本文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师范大学在校及毕业的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收回72份,有效问卷7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满意度调查情况。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满意的占据7.14%,比较满意的占76.19%,不满意的占16.65%。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培养模式不是十分满意,认为培养模式的某些方面需要改革。
2.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调查情况。(1)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情况调查。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目前采用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4.79%,基本合理的占78.57%,不合理的占16.65%。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有它的缺限和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于不断修订和创新。(2)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学位学分要求是否合理的调查情况。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教育硕士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占28学分,教育实习占8学分。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认为课程学分制要求很高的占7.14%,较高的占38.1%,合理的占54.7%,认为课程学分较低或很低的没有。这说明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位课程学分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学分要求太高,难度偏大。(3)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面的宽度情况调查。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认为课程知识面很宽的占4.76%,课程知识面较宽的占38.1%,课程知识面一般的占42.86%,认为课程知识面较窄的占4.76%,知识面很窄的占9.52%。这就说明课程设置在课程知识面方面有待拓宽。(4)对课程知识的前沿性的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7.14%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很强,28.57%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较强,45.23%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知识的前沿性一般,认为课程知识前沿性较弱或很弱的分别占到14.29%和4.76%,这反映出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知识面的前沿性有待加强。(5)对所在学校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中的重复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译课程内容重复性很高的占11.9%,较高的占30.95%,较少的占52.38%,没有重复的占4.76%。这说明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与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性。
3.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教学情况调查。(1)所在专业研究生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了解到:选译“讲授式”的占64.29%,选择“启发式”的占11.9%,选择“讨论式”的占7.14%,选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16.67%。这就反映出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所占比重较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重较小。(2)安排教学内容应注意哪些方面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选题,选择“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的占92.85%,选译“理论教学”的占9.52%,选译“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占80.95,选择“多安排一些学术讲座”占38.1%。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课程内容安排上能考虑它的实用性、前沿性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导师制度情况调查。(1)所接受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选择“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选译“双导师制”的占2.38%,选择“导师指导小组”的占21.43%。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单一导师制”,少数学生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导师指导小组”和“双导师制”。(2)学生喜欢的导师指导方式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这说明选择“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人数在增加,但还有1/3的人习惯接受“单一导师制”。(3)导师与学生讨论学习及学位论文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频率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每周交流一次”的占21.43%,“两周交流一次”的占23.81%,“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11.9%。这说明导师跟学生每月交流一次的比较多,但还有部分导师很少跟学生联系交流,导师指导学生不到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5.有关教学管理情况调查。(1)所在学科是否存在合并上课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选择“存在,两门以上”的占38.1%,选择“存在,一门”的占9.52%,选择“没有”的占52.38%。这说明不少学科存在合并上课情况。(2)农村教育硕士能否采取比较灵活的弹性学制情况调查。调查统计数据告诉我们,92.85%的学生选择“可以”,选择“不可以”的点3.38%,选择“不清楚”的占4.7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赞成采用弹性学制。(3)是否有必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情况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16.67%,认为“有必要”的占57.14%,认为“没必要”的占26.69%。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把“在期刊上发学术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一个条件,这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4)目前培养方案中哪些培养环节应该加强情况调查。这是一题多项选择。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反映出,选择“基础理论”的占21.43%,选择“校外实践研究”的占78.57%,选择“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的分别占35.7%、47.62%和23.8%。这说明学生很想加强的培养环节是“校外实践研究”,其次是“学术报告”。
二、启示和建议
本课题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情况是真实可靠的。通过调查我们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为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修订提供了事实依据。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目前培养模式“满意”的占7.14%,“不满意”的占16.67%,这说明学生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师制度以及培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立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扩大农村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从访谈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西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可以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目前招生规模太小,每年招生人数在10-20不等,这对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而显得庞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说,由于其招生规模太小,这对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搞提高的影响并不大,也不可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溥弱的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面向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政策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放宽农村教育硕士报考条件,不局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入学,各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也可报考。教育部可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植。这样才能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农村教育硕士在农村教师中的比例,对农村教育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到真正提高作用。
(二)改革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根据调查情况我们了解到,认为目前课程设置“很合理的”的只有4.79%,“不合理的”有16.67%。这说明课程设置有它的不合理性,特别是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而且政治理论课和教育理论课在本科阶段已学过了,有重复性开课情况。这就有必要对目前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在课型上课程设置要区别于学术型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减少理论性课程,并增加开发新的适合农村教育硕士的课程,以实践教育为核心,理论教育为基础,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技能课。如开设一些技能大赛,模拟上课,评课等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从实践型目标出发,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多开设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力求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人才需求为目的。
(三)建立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度。从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学生实际接受“单一导师制”的占76.19%,接受“双导师制”的占2.38%;但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分别占25%、42.43%和32.57%,说明更多学生希望接受的指导方式是“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由于高校导师缺乏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所以针对农村教育硕士导师指导方式应以“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为主要指导方式,即安排高校教师同时再配备一位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教师共同担任农村教育硕士的导师。在导师指导制度上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四)导师指导方式应多样化,导师责任心有待加强。导师的指导方式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师的指导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可把多种指导方式融合在一起。从导师指导学生见面的频率调查情况来看,“每月交流一次”的占42.86%,“很少交流”的占11.9%。这说明有些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或干脆撒手不管,对学生指导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导师遴选时要坚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杜绝那些毫无责任心的教师混入导师队伍中来。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知识前沿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占64.29%,采用“启发式”的占11.9%,采用“讨论式”的占7.14%,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没有。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讲授式”,过多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讲授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开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研讨会和实际教学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次,从“安排教学内容应注重哪些方面”情况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首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别占92.85%和80.95%。这就告诉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前沿性,更要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那种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轻经验的指导思想应摒弃。教学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实践型课程,如“听课”“观摩教学”“说课训练”“中小学校长讲座”等等。
1.数据调查
数据调查须注意三点。其一,数据调查的内容须真实且合乎实际。数据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态度、日常的锻炼情况、喜欢的运动项目以及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的进步等内容(这些内容须真实且合乎实际)。其二,数据调查应以月为调查周期。既能反映学生阶段性的综合体育素质,又有利于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其三,数据调查须获得学生的基本体质信息。学生的基本体质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和视力等。
2.纵向统计分析
纵向统计分析,即以期中、期末的调查数据为依托,以“身心统一、以生为本和关注特长”为宗旨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三点。其一,关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据前期的数据调查和期中、期末的体育考试,统计分析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以此为依托,在体育考试中,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考核,以此作为学生体育考试的一部分成绩。分析表明: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有长跑(男子1000m、女子800m)、足球、乒乓球和跳远,考核的分值在30~70分之间。其二,采用加权打分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同,因此,不能使用同一个项目进行体育考核。另外,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笔者通过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比的平方)可给予其不同的加权分数,根据统计,相关的加权参考值见表1和表2。通过计算学生的体重指数,可得到对应的加权成绩系数,以有效反映学生真实的运动情况。有关加权系数的设定,相对男生整体而言,女生整体较低。针对某些项目,同一性别之间的差距往往较大,例如女子乒乓球项目。总之,不同的体质状况和不同的体育项目体现不同的加权数据信息,使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综合体现。其三,为学生的日常活动情况评分。学生日常活动情况的分数在3~30分之间,其评分参考值见表3。通常情况下,正常学生的运动应在45~60分钟之间。纵向统计分析综合了个人体质、兴趣爱好及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评定。总之,采用纵向统计分析可全面考核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
3.科学评价
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锻炼进行科学评价,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有三点。其一,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的进步。其二,评价要注重过程。不同的学生擅长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锻炼效果,因此,评价要注重过程,应给学生指明锻炼的方向。其三,评价具有目的性。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每个学生锻炼身体,达到日常运动量的平均水平,以增强体质,并为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二、中学体育评价的实施策略
中学体育评价的实施策略具体有三个:考卷设计、考核项目及评价与建议。
1.考卷设计
考卷设计应以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宗旨。考卷内容主要由学生的基本体质信息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组成。考查学生的基本体质信息(包括近期的身高、体重和视力等因素),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使后续的考核项目有据可依。考查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锻炼情况),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2.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的设置以学生的基本体质信息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为本。例如,在一个教学班,个子较高的学生偏多,可设置长跑、跳远等项目;个子较矮的学生偏多,可设置乒乓球等项目。针对学生的体重,我设计了相关的统计表(见表4)。据此,我设置了长跑(男子1000m、女子800m)和乒乓球;针对偏胖的学生,我设置了铅球等项目。最终的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一般、良好和优秀等四个级别。总之,考核项目结合了学生的日常锻炼情况,并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以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最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3.点评与建议
对学生的点评与建议,应建立在考核项目和日常锻炼的情况之上。例如: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应建议他们继续保持运动;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建议他们进行全面的运动;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须为他们指明锻炼的方向,使他们富有运动的激情。
1.1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数据调查与数据建库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实现要实现数据调查与数据建库的一体化,必须针对便携式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不同应用场景,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建立适应性强的空间数据库,使其既满足数据调查整理应用,又满足数据建库分析应用。本次研究中,我们运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根据空间数据的分类原则和面向对象的继承特性,将园林资源数据进行分类抽象,然后根据空间数据的不同特性将园林资源数据划分为点、线、面等图层,最后根据对象的相关信息,划分出各个对象的属性。在建立数据库物理结构时,根据应用需求,数据调查整理场景下生成SQLite格式数据库,数据建库分析场景下生成Oracle格式数据库,由于两种场景数据库的分层结构设计一致,因此使用过程中能无缝转换,从而实现了数据调查与数据建库的一体化。
1.2基于遥感影像和实景影像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实现
1.2.1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城市园林绿化资源提取技术传统的基于像元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对于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随着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单个像元所包含的语义信息更多,更多像元呈现混合像元特性,影像上单个像元所表示的信息大部分来自周围地物,采用基于像元分析的传统分类算法难以提取所需信息。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地表物体的形状、色调、纹理和邻域关系等复合空间特征,采用阈值分割法、区域分割法等手段,对多波段遥感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生成不同尺度的对象层,形成对象层次网络体系。多尺度分割后影像的基本单元已不是单个像元,而是由同质像元组成的多边形对象,每一多边形对象不仅包含像元固有的光谱信息,还有多边形的形状信息、纹理信息与邻域信息,对于光谱信息类似的不同种类的园林绿化资源而言,通过多边形对象其他属性信息的差异就可以轻松地提取出来。该技术主要分为数据收集与整理、影像预处理、影像分割、建立知识库、数据提取、指标评价等步骤,技术流程。
1.2.2基于连续实景影像的树种识别技术及实现实景影像作为第5D产品正在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利用连续实景影像数据,从实景影像中提取多角度的树叶照片,与已经建立完成的树叶知识库进行关联、比对,快速识别不明树种。该技术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树叶知识库通过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建立各种树木的照片、文字资料等知识库。该知识库包括树木的照片、树叶的照片、相关的背景资料等,为后续进行树种识别,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并根据一定的规则,不断地扩充完善。2)树叶影像提取基于连续实景影像数据,沿着道路行进方向,提取数据范围内树木的空间信息,并根据识别要求,从连续实景影像中提取多个角度的树叶照片,通过归纳、整理,形成待确认的树种图片库。3)树种关联、比对将待确认的树种图片库与已知的树种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比对结果按照相似度的等级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其他多种因素后,最终确认树木的类别。通过以上技术有效解决了在园林绿化资源调查中,人为识别树种存在多样性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调查的效率
1.3基于移动GIS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实现移动GIS技术是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结合北斗、GPS或基站为定位手段的又一新兴GIS技术。传统的调查方式是利用纸质底图到实地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交由录入人员进行数字化工作,最后按应用需求制作成果数据。整个工作中外业采集和内业处理被分离为两个独立环节。本次研究中,借助移动GIS技术,利用智能终端集成实时定位模块,并开发现场编辑、图形显示、信息录入等功能的数据采集功能,将传统园林资源调查中的外业工作以及内业工作直接在智能终端上完成,形成数字化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查工作内外业一体化。
2一体化调查的作业流程
一体化调查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分为资料收集、数据预处理、基于遥感影像的数据分类、基于连续实景影像的行道树树种识别,基于移动GIS的数据现场调查以及整理与入库等环节。1)资料收集收集调查区域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连续实景影像数据、基础地形数据,包括城市地形图、城市建成区范围图、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图件和文字资料,按照园林资源分类要求,借助统一建模语言,构建全面标准一致、结构统一的多格式、多用途的数据库。2)数据预处理对收集的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几何纠正、辐射纠正、图像拼接、图像增强等处理;对连续实景影像数据进行图像压缩、坐标纠正等处理;对基础地形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分层设色等处理。3)基于遥感影像的数据分类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建立园林绿化资源特征知识库,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技术,获取城市园林资源中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园林绿化资源的初步数据。4)基于连续实景影像的行道树树种识别依托连续实景影像采集技术,基于真实的连续实景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识别,快速采集道路两旁的园林资源数据,如行道树的树种、高度等。5)基于移动GIS的数据现场调查借助便携式移动GIS技术,主要针对遥感数据在云雾遮挡、地物属性解译不明等情况,由作业人员实地采集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等园林绿化资源数据。6)整理与入库在统一数据规范下,对数据完整性、数学精度、数据语义一致性、逻辑一致性、属性值的正确性、数据结构和编码等进行检查并入库。
3应用情况
本文提出的城市园林绿化资源一体化调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重庆市风景园林局信息化建设中。作为本次研究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区,渝北区、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等主城九区已借助本研究成果完成了辖区内园林绿化资源的调查工作,建立了园林绿化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园林绿化资源信息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调查方式,一体化调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外业的工作强度、减少重复劳动、缩短作业周期,同时,调查错误率由原来传统采集方式的5.2%降低到了1%,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和管理经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纹理映射后得到更加逼真的模型3D,至此完成整个模型的重建工作。
4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连续的、经济有效的、方便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1]。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能有效改善群众“病有所医”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对其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呈快速发展之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政府希望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数据,如社区卫生资源占有、投入和产出情况、大型设备的利用率、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常见病、慢性病等发病及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财、物等要素方面的投入状况以及服务量、业务收入等运营状况,以利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政府正确调整、改进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社区卫生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可通过传统的手工问卷及Excel、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常用软件实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差异很大、地理分布不均。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模小,门诊量少,没有专门用于信息数据调查的计算机,再则若使用数据库系统,需要安装数据库软件,缺乏可移动性,不便于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方法实现对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点的数据调查统计。本文研究了基于XML的社区卫生数据调查方法,实现在地理上分散的、不宜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相对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XML数据采集、读取、处理和统计,以期为解决类似问题积累经验。
1XML技术及其特点
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是由W3C组织的一种标准。它继承了SGML的各种优势,克服了其语言复杂、难以使用的缺点,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延伸,正逐渐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数据组织和交换的事实标准。从数据描述语言的角度看,XML灵活、可扩展,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约束;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XML简单易读,易被应用程序处理[2]。
使用XML描述和存储数据具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可读性、交换性及与平台无关性等特点[3]。XML一方面作为元标记语言,可以定义各种实例标记;另一方面作为标准交换语言,用于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它结构清晰,便于阅读和维护,可以实现数据逻辑与显示逻辑的分离。它是一种自描述、可扩展语言,使XML对非结构化信息的描述有其独特的优势。XML可以处理各种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和声音,并且可以由用户自行扩展以处理任何特殊类型的数据[4]。XML简化了数据交换、进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编程,目前大多数DBMS、开发工具均嵌入了可支持XML技术的组件,使用XML进行灵活地数据管理已成为当前开发数据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应用XML存储处理社区卫生数据,有其区别于传统方法的特点。首先,XML文档作为社区调查数据的存储介质,与平台无关,无需安装数据库系统,相对独立,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在地理上相对分散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数据调查。其次,被调查的社区卫生基础数据可能包含:社区及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社区支出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类数据,由于各社区卫生中心站规模不同,设备种类、使用情况也不一样等,因此在进行数据调查时,不适合使用统一的数据结构对各社区进行数据调查。XML由于其自描述性、可扩展性和可交换性,相对较适合用于对此类半结构化社区卫生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2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数据描述及DOM解析
2.1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数据描述社区卫生数据包含社区及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医疗服务信息、社区支出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类数据。在使用XML描述时,可以按不同社区数据及数据类别逐层深入,形成社区卫生树状数据结构。社区卫生数据结构的部分XML描述见图1。根据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树结构,使用DOM技术生成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文档,下面是社区卫生数据设备使用情况XML文档的部分内容描述。在样例中,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直属医院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属集体所有,辖区覆盖1个街道,管理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6.7万,其中常住人口28933户,享有区、市城镇职工医疗定点医院资格;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在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全民所有,有独立的中心业务用楼,目前辖区4个街道,管理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三宫社区卫生服务直属法人站13家,服务人口11万,其中常住人口93575户,是非赢利、各类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DOCTYPE社区基本信息调查><社区基本信息调查xmlns=“”><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使用信息><设备名>心电图</设备名><患者编号>20456</患者编号><使用时间>2009-8-910:35:00</使用时间><使用费用>25</使用费用>…</设备使用信息></银川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基本信息调查>
2.2XML的解析技术扫描XML文档,把XML文档分解为不同的元素(结点)以及相应元素属性的过程称为XML文档的解析。目前应用程序对XML文档常见的解析方法有DOM解析和SAX解析。当应用程序需要频繁修改XML文档或随机访问整个XML文档中某个结点时,可以优先考虑使用DOM解析;当应用程序只是简单的读取XML文档或只修改少量数据,可以优先考虑SAX解析。
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ObjectModel,DOM)是基于树型结构的API,是由W3C制定的标准接口规范。DOM依据XML文档结构XMLSchema或DTD将XML文档转换为树型结构模型,通过对该对象模型的访问,可以动态地创建和遍历文档,实现对XML文档中数据的修改、移动、删除和插入等操作。DOM定义了一系列的对象和方法对DOM树的节点进行各种随机操作。由于XML社区卫生数据需要频繁的实现数据采集、查询、修改和统计等操作,使用DOM(文档对象模型)解析方法实现XML社区卫生数据的操作是较适宜的选择。在社区卫生数据调查中,XML在社区卫生调查统计中的应用选择了使用PBDOM来创建和解析XML文档,实现社区卫生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2.3XML社区卫生数据的读取与统计PBDOM是PowerBuilder文档对象模型(PowerBuilderDocumentObjectModel),是由PB非可视化对象扩展而来。它是一种可编程文档对象模型,使用DOM技术实现XML数据的建立、读取和处理操作。
PBDOM类隐藏了XML底层的复杂实现,使应用程序对XML文档的解析变得简洁自然。常见的PBDOM读取XML数据的方法包括获取根元素、子元素、按名称获取子元素、获取元素名及文本值。在读取XML社区卫生数据时,应用程序按照XMLSchema或DTD读取XML文档中的数据,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可以直接输出,也可以与其他软件如SQLServer数据库、Excel表子表格等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社区卫生数据的上传或进一步分析处理。读取、处理XML社区卫生数据的流程包括:(1)打开存放社区卫生数据的XML文档;(2)根据需要确定查询关键词,使用DOM函数Getbytagname、Getname、Gettext等读取XML文档中指定元素相关数据;(3)对数据做相关处理和统计,实现与数据库、Excel软件等进行数据交换或直接输出。XML在社区卫生调查统计中的应用通过DOM实现了对XML社区卫生数据的解析、处理和统计,并将处理结果在应用程序窗口中以统计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图2是装入测试用XML社区卫生数据,经过DOM解析处理,动态生成的多个社区卫生中心站支出情况统计图。
摘 要 1986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立以及高等学校的扩招,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已完成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的过渡。而湖南工业大学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培训的高等学府之一,近年来,却因各种原因,不断承受着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境况,其就业率频频亮红灯、现状堪忧。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为切入点,以问卷调查为方式,对其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需求和就业现状予以调查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湖南工业大学 高水平运动员 就业现状 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湖南工业大学近三年毕业的46名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资料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问卷法
对湖南工业大学近三年毕业的46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46名运动员的问卷共计4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36%。
3.数理统计分析法
主要对其文献资料法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和其相应两种问卷的数据统计,绘制相应的表格及图表,系统直观地对相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中男运动员的初次就业率为86.67%,而女运动员的初次就业率相比男运动来说要低为75%,而总初次就业率82.61%。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湖南工业大学男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72%,而女运动员的初次就业率为88.45%,而总体的初次就业率为91.14%。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男、女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初次就业率均低于湖南工业大学总体就业率,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率并不乐观。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高水平运动员接受程度最高月薪收入2000-2500元,其次是2500-3000元,月薪期待在1500-2000元的比例与3000元以上的比例相同,而1000-1500元月薪的接受程度最低仅2%。
受物价持续上涨等方面的制约,高水平运动员对月薪的期待相对较高,而期待与用人单位给出的工资标准有一定的落差,相应的就业意愿受影响,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运动员期待比例最高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占有绝对的比例优势,其次是进企事业单位,期待比例最低的是其他,包含创业等。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青睐于国家行政机关但能进入其中工作的人数少之又少,就业率必然下降。尤其在面临比赛的时候,学训矛盾严重,使学校对运动员职业引导无法按预期想法实现,就业率达不到满足。
三、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去向和就业地区分布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半数以上的运动员将“工作”作为其就业去向的第一选择,就业去向第二名的为“考研”,占总数的28%,再次为“出国”去向,占总比例的9%。受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就业仍旧是湖南工业大学高水运动员的首选。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东部地区工作的比例最高,接近半成,中西部地区工作位列第二占总比例的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所占比例最低。
四、用人单位对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能力需求的调查
现今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大都将学校知名度作为面试的初级门槛,毕业生就此止步的情况不少。同时,学校课程开设与其应聘岗位的不匹配,亦是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竞技体育的特点和备战比赛需要,运动员缺少时间学习,使其文化学习的精力和兴趣大大降低,运动员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男、女及总体初次就业率相比湖南工业大学整体男、女及总体初次就业率要低,且男运动员初次就业率比女运动员要高。
2.受可接受最低月薪及就业企业期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并不乐观。
3.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去向以工作为主、以考研为辅;东部地区因经济、科技等优势是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地区比例最低。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对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日益明显,且其对所学知识与其就业岗位匹配度方面不明确。
(二)建议
1.政府应在拟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时,严禁高校私自划线,使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育竞技的同时其文化水平也得以提升。
2.社会应改变对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偏见,特别是对女运动员的偏见。
3.湖南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自身应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要热爱学习尽量与普通大学生缩小差距、要增强竞争力、提升就业优势等。
关键词:普惠金融;监测指标设计;国际经验;藏区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5)-0057-07
为掌握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向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普惠金融数据支持,世界银行于2011年启动了金融普惠专题调查,2012年4月了首份全球金融普惠指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于2012年开展了金融可得性调查(FAS),设计了国际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使用方面的可比性基本指标。中国在普惠金融指标监测方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但尚未建立起本国独立的普惠金融监测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世行金融普惠指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可得性调查的主要维度、数据来源,尝试将这些指标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普惠金融发展相结合,旨在探索设计适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
一、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设计的国际经验
世界银行于2011年启动了涉及148个经济体、约15万成年人(15岁以上)的金融普惠专题调查,形成了一个包括7大维度47个指标的公共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关于正规金融机构储蓄和信贷账户的数据每年更新一次,整个数据库指标每3年更新一次。该数据库的具体指标详见表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可得性调查(FAS)包含了国际范围内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使用方面的可比基本指标。FAS数据库目前包含了189个地区(包括G20国家)2004-2012年近9年的全部数据。主要指标详见表2。
(一)世行与货币基金组织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的共同点
两套指标关注的目标大体相同。储蓄方面,两套指标体系共同关注了所有成年人中拥有正规金融机构账户的比率。信贷方面,世行关注了调查人群中从正规金融机构途径获得信贷支持的比率,货币基金组织关注了每1000个成年人拥有的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账户数。支付环境方面,世行关注了正规账户的可获得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关注了金融机构数、分支机构数和ATM机的数量。由此可见,虽然具体指标设置有所不同,但两套系统关注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居民的储蓄、信贷以及支付环境方面。
(二)世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的区别
数据来源。世行数据来自于2011年随机抽取的,生活在148个经济体、年龄在15岁以上的15万名受访者。最终通过对这些受访者进行采访调查取得数据。整个采访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是由美国盖勒普(Gallup)公司结合其年度盖勒普民意调查完成。盖勒普民意调查自2005年以来每年是在157个经济体中进行的,其中每个经济体随机抽取近1000人的样本。调查使用各个被调查经济体的官方语言,当被调查经济体的电话覆盖率低于80%时,调查采取面对面方式开展,电话覆盖率高于80%时,使用电话调查。一般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调查工作在2-4周内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可获得性调查(FAS)数据是由该组织统计部门汇总,的数据由参与该项调查的国家提供(中国也提供了相应数据),各个提供数据的国家对本国数据和元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指标层次。世行的指标体系是针对个人、家庭等微观层面的抽样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各经济体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个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总量数据,例如: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机构数、分支机构数、ATM机的设置总数、各个经济体的存贷款余额、投保人和受益人的总资产、存贷款账户总数、保险单数等。
指标内容。指标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不同:一是世行的数据指标主要反映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即普惠金融体系的受惠方,体现了各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的抽样成年人中拥有正规金融机构账户数的比率、每月的存取款次数、存取款方式、存贷款目的、购买健康保险的情况等。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主要关注普惠金融体系的供给方,即各类金融机构的指标数据,如机构总数、分支机构数、ATM机数以及各类存贷款账户数、保单数、存贷款余额等。二是与世行数据不同,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不仅关注了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同时也关注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情况。三是相对于世行使用数据百分比相对数据,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各个国家的总量绝对数据。
二、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指标国际经验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设计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指标时既应充分吸收国际组织的实践成果,也应考虑到本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阶段性,在保持指标体系相对完备性和战略匹配性的同时,应重点突出金融发展的优先性指标以及行业、区域、城乡等中、宏观指标。
(一)数据获取方式适用性分析
1、数据调查主体。世行主要依托数据调研机构通过电话采访模式,收集并整理数据。由于我国现有的较为权威的调查公司普遍只专精于某一个特定产品或者市场领域,还没有发展起成熟的民意调查机构,采用世行数据调查模式的主体条件尚不具备。
2、数据调查对象。以青海省藏区为例,该地区的电话普及率相对较低,因此不宜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而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较大,与之沟通需要使用其本民族的语言,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有的农牧民仍保留游牧生活方式,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也具有一定的障碍。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调查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在该地区采用世行数据调查模式存在困难。
3、数据调查环境。由于存贷款交易信息、存贷款的目的等多属于个人隐私信息,在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权威数据调查公司、数据调查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甚至大城市居民很难通过电话或面对面问卷方式将个人的存贷款交易相关信息告知他人,这也给采用世行数据采集模式带来障碍。
(二)数据维度适用性分析
基于对数据获取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世行数据采集模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数据维度的适用性分析主要基于货币基金组织指标体系。
1、支付环境指标适用性分析
经济欠发达地区支付环境改善的制约因素分析。目前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支付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是金融机构分布和支付工具普及水平严重不平衡。从当前青海藏区的支付环境实际看,省内靠近东部的城市和农业区,金融基础设施资源较为集中,偏远高海拔地区银行网点数量少,居民可以选择的金融服务有限。截至2014年4月,青海省399个乡镇中,仍有153个乡镇无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其中75%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金融机构无法开展支付、信贷等基础金融服务,有些乡镇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网点接近100公里,农牧民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都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不能方便地领取国家支持“三农”的各项补贴,难以充分享受到金融发展的成果,制约了当地社会的发展。
(1)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支付环境主要做法
一是推广“银行卡+POS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模式。即在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成本过高的地方,通过政策引导,将零售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渠道。截至2014年4月,青海省依托乡镇供销社的模式,共设立了733个“银行卡+POS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涵盖取款、查询、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填补了64个乡镇的基础金融服务空白,累计交易金额突破一亿元。
二是采用流动金融服务车模式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偏远地区农信社在分析乡镇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在临近的乡镇开展流动金融服务车服务,采用定时定点的业务办理模式用最少的成本,最大范围的满足了偏远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
三是推广手机支付业务。通过技术创新与移动支付等方式,实现了非现金支付方式在农村牧区多样化应用,解决青海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域广、人口分散,物理网点金融服务较难开展的难题。例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借助贴膜卡技术实现手机支付;通过手机短信,在偏远地区借助商户实现手机取款业务等。
(2)国际现有支付环境指标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践的不足
一是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数无法反映支付环境发展不平衡问题改善的情况。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标体系中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数指标只能反映机构总数的增加,如果在城市和人口密度较大地区设立的金融机构数不断增加,偏远金融服务空白地区金融机构数不变,该指标仍会呈增长态势,但对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却效果不显著。
二是ATM机数无法反映当前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的助农取款点、流动金融服务车、手机支付服务等业务。普惠金融支付服务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使用金融服务,也绝不意味着金融服务的供给者在决定提供服务时不顾成本和风险。以青海藏区为例,较之设立金融机构自助网点或ATM机,推广助农取款点、流动金融服务车、手机支付等适合其游牧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基础金融服务对发展普惠金融更加有意义,因此仅统计ATM机数无法全面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支付环境改善情况。
2、信贷指标适用性分析
(1)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贷款投向日趋“非农化”和“城市化”,一般农户贷款信贷需求难以满足。
二是利率定价机制在商业化目标前严重失衡,一些农信社贷款利率一浮到顶,广大农牧民需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
三是新设立普惠金融机构初始规模太小、要素缺失、机制不全,其普惠金融功能难以发挥。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青海农牧区作为试点陆续成立了乐都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社、大通开元村镇银行、玉树称多富民农村互助社3家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但近年来因为严重超负荷经营,这些新设机构已被银监部门责令停贷,新型普惠金融萌芽呈现较大风险。
四是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单一,缺乏产品设计和营销策划。以青海农信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为例,其贷款金额大多控制在2000元-5000元,仅能解决农牧民春耕生产购买种子、化肥等部分生产资料的支出,对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及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所需的大额、中长期资金不能有效供给。
(2)目前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信贷的主要做法
一是2012年由青海省政府、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人行西宁中支三方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青海省经济发展备忘录》,推动青海省50亿元保障房私募债发行,该资金支持全省621.22万O保障房建设,惠及12.7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
二是创新林权质押、草场流转经营权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等金融产品14项,由此产出的贷款量超过120亿元。
三是促成青海省政府出台了发挥财政资金对普惠金融的引导撬动作用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产业扶贫项目,由财政资金提供贷款贴息;省财政出资为小微企业、“三农三牧”、扶贫开发等贷款提供担保和代偿损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作为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生金融服务、银行普惠贷款增长和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等。
(3)国际现有普惠信贷指标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践的不足
归纳货币基金组织普惠信贷的指标,主要包括了各类金融机构的借款人数、借款账户数、贷款余额,这些指标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信贷的不足表现在:
一是普惠金融主体即金融机构种类不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践。基金组织指标中关注的其他存款机构、商业银行、信贷互助会、金融公司、存款型微型金融机构等是按照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特点进行分类的,其中部分种类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很多与推动普惠信贷无关,大部分机构类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本不存在,因此在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指标时,需对机构类型做出必要的调整。
二是信贷投放的地区不平衡无法通过现有指标体现。信贷总量的增长有时仅是由信贷资金集中流向大企业造成,并不能直接反映普惠信贷的情况和信贷配给问题的解决。
三是指标中没有体现旨在推动普惠信贷的各类金融创新工具。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创新对于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货币基金组织现有的指标体系则无法反映这一内容。
四是财政资金对普惠金融的引导撬动作用没有体现在现有指标中。由于青海省普惠金融最重要的受益对象之一是藏区农牧民群众,而他们的信贷需求通常表现出小规模、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这恰恰与提供信贷供给的金融机构强调的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不对称,因此一定的财政支持对于撬动普惠金融发展是必要且必须的,这一因素的体现需要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扩充。
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一)对普惠金融发展监测体系国际经验的主要调整
1、金融机构分类调整。突出了对推动普惠金融贡献较大的金融机构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较普遍的机构类型。将金融机构划分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其他金融机构。
2、增加反映支付、存贷款业务开展地区差异的指标。针对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各类金融服务地区差异问题,增加各市、州、地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数方差,无金融机构乡镇数,各市、州、地储户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方差,各市、州、地存款余额占本地GDP比例方差,各市、州、地借款人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方差,各市、州、地贷款余额占本地GDP比例方差6个指标,跟踪各类金融服务地区差异的改善变化情况。
3、补充5个分项指标内容。增加助农取款点、流动金融服务车、手机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金融工具、财政撬动普惠金融发展措施等5方面内容的统计指标。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监测数据维度、分项和指标设计
本文设计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数据主要依靠各金融监管机构、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货币信贷、调查统计、支付结算、征信管理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提供,同时需要应用简单的统计应用程序计算方差、各类比率等数据,具体数据设计见下页表。
参考文献
[1]Alfred Hannig,Stefan Jansen.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Current Policy Issues.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59,December,2010.
[2]Asli Demirguc-Kunt,Leora Klapper (2012)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wps6025.
[3]The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IMF(2013),IMF Financial Access Survey,Explanatory Notes,.
[4]The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IMF(2013),IMF Financial Access Survey ,FAS Highlights,.
[5]承列.推动青海高原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思考[J].分支机构领导干部调研报告,2014,(101):20-25。
[6]董玄,陈金贤,周立.以直补资金担保实现信贷服务全覆盖―吉林省创新信贷支农试点经验调查[J].银行家,2013,(1):80-83。
[7]何光辉,杨咸月.手机银行模式与监管:金融包容与中国的战略转移[J].财贸经济,2011,(4):46-54。
[8]雷曜,石峰:全球微型金融发展的四大变化和五点问题[J].金融发展研究2013,(2):26-29。
[9]王小平,石海城.农村金融需求演进与普惠金融弱化―青海个案研究.青海金融,2007,(11):21-26。
[10]肖翔.金融包容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3,(7):56-59。
[11]于瑞华.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情况调查[J].青海金融,2013,(1):17-19。
[12]曾芳芳.农村的金融抑制及金融体系问题分析―以重庆为例[J].求实,2006,(1):24-250。
The Brief Analysis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in Economic Underdeveloped Areas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in Qinghai Tibetan Areas
HANG Yongquan YE Xiaodong XU Yan
(Xining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Xining Qinghai 810001)
【关键词】中职学生;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方法
随着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使得图书馆这个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平台,其中的库藏容量也在与日俱增。面对日益扩大的借阅师生,作为学校图书馆方面应该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更好的开展工作,以提高图书馆借阅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借阅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调查分析,探索学生借阅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改善图馆的借阅效率的建议。
我们首先确定有关在校中职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的内容 ,并设计了 25项问答题目。然后 ,以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封闭和开放式的问题提问,里面涉及学生所在年级、专业、性别、借书次数、借书类别等问题,问题的设计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中职学生的借阅情况。根据抽样原理,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一至二年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共选取300名学生做被试。本次调查通过集中学生自填问卷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其中不合格的5份,得到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3%。在实际有效回收的问卷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一年级162人、二年级138人。
1.2 个案访谈法
本次采用的个案主要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一至二年级中选取2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了更客观、详细地了解他们在图书馆的借阅情况,访谈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详细了解这20名学生的个人借阅情况、学习情况等。
1.3 系统分析法
通过分析图书馆一学期借阅分类统计表,客观、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借阅情况。
2 中职学生借阅图书调查结果统计
根据中职学生借阅图书情况调查的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如下:
1)在校中职生图书借阅情况调查结果:其中文学类占53%,艺术类占12%,工业技术类占6%,语言、文字占6%等。如图1所示。
2)在校中职生各年级借阅情况分类统计如下:其中一年级占46%,二年级占54%。如图2所示。
3)在校中职生一学期借阅次数统计如下:其中0次占6%,1-3次占26%,4-6次占48%,7-8次占18%,10次以上占2%。如图3所示。
4)在校中职生各专业借阅百分比统计如下:其中会计占54.12%,商务英语占11.37%,学前教育占9.53%,室内装饰占7.24%等。如图4所示。
3 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经过严格的数据对比、分析,并根据数据呈现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以确定切实存在的问题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中职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缺乏宣传
据调查结果显示,30%以上的学生一学期只去过1-3次图书馆,有的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这对提高中职图书馆借阅量带来极大的阻力。
3.2 图书摆置混乱
据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图书摆放混乱,甚至有的书籍无顺序可言,根据电脑引擎搜索的位置难于找到读者所需要的图书,并且图书分类过于粗略,给读者借书找书带来极大的不便。
3.3 学生选择单一
据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借阅文学类的书,而思想政治类,专业技能类书籍受到冷落。这也体现出中职学生对专业技能类书籍不感兴趣,必须改进教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3.4 各专业对图书借阅呈现两极化
据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专业学生占总借书量的54.12%,而游戏动画、数控专业则不足2%,反映出游戏动画、数控等专业学生对图书借阅存在盲区,需要教师及学校的宣传及教育。
4 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的建议
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组织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宣传图书馆
利用相关节日和活动宣传校图书馆,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而且也是图书馆的一种工作展示和形象宣传。其形式可以有各类型的展览、讲座、辅导、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咨询等。
4.2 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力度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入藏新书情况,图书馆可广泛利用校内传播媒介,如图书馆网站、学校论坛、图书馆宣传栏、海报、展板等,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包括那些热门书和畅销书。
4.3 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借阅效率
面对日益众多的学生借阅,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手动记录借阅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来提高借阅效率。面对海量书籍,虽然前期工作量比较大,但对于后期学生的查询、借阅等活动变得更为简便轻松。从而大大提高借阅效率。
4.4 注重学生的反馈,调整工作方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人民大众的实际诉求出发,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而大众体育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分支之一,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农村体育行为的探讨。所以,如何真实的知道影响农村体育行为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逐渐成为当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任务。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调查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周边的县、镇、以及村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年龄段分为:17岁到36岁,总人数为1000人,其中女性460人,男性人口540人;36岁到60岁,总人数900人,女性400人,男性500人;60岁以上,总人数1000人,女性580人,男性,420人。
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参考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并通过SPPSS11.0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其中调查问卷共收回3200份,发放3500份,而包含的有效问卷为2900份。本次调查问卷的全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认知调查报告表。该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农民的基本情况;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民的运动习惯。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2.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调查对象对体育运动的认知结果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认为体育运动对健康十分有益的人群大约占据调查对象总人数的78%,其中对体育运动比较感兴趣的人群大约为51%,对一些重要体育赛事感兴趣的人群大约为60%,但是调查对象中愿意为体育运动做出实际投资的人很少,其中有65%的人群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为体育运动做出投资。
另外,调查资料显示大约76%的人群对《全民健身纲要》不了解,知道并了解的人群仅占4%,这些数据资料表明该区域体育文化事业的普及相对落后。同时可以知道,对人们对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提高生产劳动等有益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偏重于强身健体和娱乐,对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交际、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运动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体育运动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每次体育运动的项目;体育运动坚持的时间;体育运动产地的选择以及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原因等。
根据调查对象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3%的人可以每周运动3次到5次,大约77%的人群没有运动习惯,平均每周运动的次数为0,大约68%的人每次运动时间可以坚持30分钟左右。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类型依次为:跑步、登山、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以及健美操,它们占据的数据分别为:30%、18%、16%、10%、8%。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多喜欢选择运动场地要求不高、简单方便且消费支出不明显的运动项目。
2.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调查对象中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约为45%,村民结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约为30%,由村组织的集体活动参与的人群约为10%,和家人共同锻炼人群为5%,参与村民小组活动的人群为7%,俱乐部锻炼的人群大约占据2%。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民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认知还处于认知中的自发阶段,锻炼方式主要为个人锻炼以及结伴组织。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缺少统一的组织关机机构和指导人员。
3 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体育行为的相关对策
3.1提高政府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导致农村体育设施配套不足,农村人员体育锻炼热情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首要原因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共体育事业建设不够重视,拨款力度小。调查资料显示,政府部门对农村体育建设事业的拨款斤占所有建设项目的3%,其中大约60%由村委会自主筹集资金,毕竟农村体育事业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及其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3.2提高村民对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知
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得知,村中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多为50岁到60多岁的男性,其中运动项目多为慢跑或者散步。因此,还需提高大多数村民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度,问卷资料显示,处于照看孩童、忙于农活或者出门务工等原因,人们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实地调查还发现,部分人喜欢聚众打麻将来打发时间,这种方式不仅破坏社会风气,无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因此,需要村干部组织起来,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让人们从思想认知方面得到改变,并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村民的活动热情。
关键词:三福时尚;顾客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27
1调查内容和目的
本次调查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58份,其中问卷有效率达到86%。问卷调查完成后的第二天,对问卷进行复查和审核。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淘汰出无效问卷。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核查,力求整理出最有意义的数据和资料。在得出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工具获取关于三福总体介绍与发展历程的第二手资料,结合本次问卷的调查,对三福时尚的销售状况、优势、劣势和竞争力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小组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本次调查的结论,针对于结论,我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调查报告。
2调查结果及分析
(1)在被调查的顾客中,绝大多数顾客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只有少部分顾客没有去过三福或者对三福并不了解。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去过三福购物的人数高达212人,占样本比例的82.12%。这说明了三福在荣昌区的影响力较高,已逐渐被人们所知晓。
(2)在有去三福购物经历的人群中,女性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男性有91人,其中有62.64%的人表示有过;接受调查的女性有167人,其中92.81%的人表示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这不仅说明在三福购物的人群中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更说明三福在女性群体里有很高的影响力。
(3)在11―20岁和21―30岁的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有过去三福购物的经历。31―40岁、41―50岁和51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人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据调查数据显示,21―30岁这个年龄层的人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比重所占最大,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由此可以得出,三福的商品更受11―40岁年龄层次的顾客喜欢,也更适合于11―40岁年龄层次的顾客。
(4)职业也是影响大众去三福购物的重要因素。94.19%的学生和93.33%自由工作者都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家庭主妇和公司职员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有去三福购物的经历,分别占样本总量的85.19%、8462%。这可以说明学生和公司职员是喜爱在三福消费的主力军。
(5)绝大多数的顾客是通过“逛街遇到”的方式而了解三福,通过“广告效应”的方式知道三福的顾客所占的比重很少。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总共的212个样本中,通过“逛街遇到”的方式而了解三福的顾客高达72.17%,紧随其后的有19.34%的顾客是通过“朋友推荐”的方式而了解三福的,仅有极少数部分的顾客是通过“广告效应”和“其他”的方式而了解到三福的。所以,三福在广告营销方面相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棋输一筹。
(6)绝大部分顾客会在三福购买“服装”、“首饰、装饰品”,“鞋袜”和“生活用品”次之,其他产品购买数量很少。说明“护肤品”、“包包”、“内衣”等商品不是顾客的最佳选择。
(7)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到的212名顾客中,认为三福商品上新速度较快的占40.57%,49.5%的顾客认为三福商品的上新速度一般,其余少数顾客认为三福商品的上新速度“很快”或者“较慢”。三福的主要标签是时尚,而时代的潮流瞬息万变,也就意味着三福的商品必须紧随着时代的脚步,作出相应的改变。商品的快速更新是时势所趋,这必须成为三福的战略之一。
(8)绝大多数顾客来三福购物的原因是“价格实惠”,其次“产品齐全”、“环境舒适”、“服务态度好”也是重要的原因。其余少部分人选择三福的原因是“产品流行”、“产品质量好”、“品牌效应”、“售后服务好”等。现代人购物喜欢货比三家,三福以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大多数顾客,这也是多数顾客喜欢来三福购物的重要原因。还有些顾客选择三福是因为三福比其他同类商店有更齐全的产品、更舒适的环境、更周到的服务。
(9)绝大多数顾客认为三福的市场竞争力在“价格”和“款式”上。据调查数据显示,24%、21%的顾客认为三福的市场竞争力在“价格”和“款式”上。仅有13%、12%、10%、8%、7%、4%、1%顾客认为三福的市场竞争力分别在于“质量”、“种类”、“环境”、“销售模式”、“服务”、“广告”、“其他”。
(10)顾客认为,三福还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在“质量”上,其次是“款式”和“价格”,“广告”和“种类”。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顾客认为三福商品的质量有待提高,分别各有四分之一的顾客认为三福在款式、价格两方面做得不够好。被调查到的顾客认为三福的商品价格实惠,但仍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价格,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顾客认为三福应提高自身商品的质量。与此同时,三福的广告营销相对欠缺,大多数人是通过逛街才知道三福的,还存在一部分顾客对于三福并不了解的情况。
3调查结论及建议
3.1产品
(1)在有去三福购物经历的人群中,女性的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这不仅说明在三福购物的人群中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更说明三福在女性群体里有很高的影响力。为消除这种顾客性别偏差,维持良性市场环境,三福应考虑多了解男性顾客的喜好和需求,再结合自身品牌定位,拓宽产品种类,打开市场吸收客源。
(2)三福客源多为年轻人,且主要以20岁左右的人为主。享受品牌文化无关乎年龄,重要的是能否使不同年龄层感受到由品牌带来的价值和它的文化、理念。因此,三福应重点考虑不同年龄层的顾客的需求和喜好,推出各种老少皆宜且轻松时尚又实用的商品。
(3)大多数顾客建议三福还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在“质量”上,其次是“款式”和“价格”,“广告”和“种类”。所以希望三福能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商品款式,降低商品价格。尽管服装质量有保证,但款式太重复,太守旧,因此服装类的顾客群体并不庞大。各种首饰、装饰品和生活用品也琳琅满目,深受顾客的喜爱,但仍需增加其种类,使种类多样化。
3.2服务
(1)开通多种支付方式。三福实体店现阶段只支持现金支付和刷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新兴起,以及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更向往一种快捷、方便、简单、安全的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
(2)绝大多数顾客认为三福的服务态度很好,但是一部分顾客认为三福商店的服务人员太过于热情,还有部分顾客认为三福商店的服务人员并不是很专业,希望可以增加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3.3广告
(1)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惠民活动,提升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巩固三福在已熟知它的顾客群中的地位,让没去过三福的顾客更加了解三福,创造良好口碑。
(2)在被调查的顾客中,通过广告了解三福的顾客很少,因此我们认为三福的广告效应较差,如果三福加强广告宣传,在广告中把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将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三福消费。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三福的管理者对于品牌的重视程度较弱。一个好的品牌都会有大批的忠实消费者,他们是企业获利的基础。三福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明星效应等方式,推销自己的品牌。
3.4销售渠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三福的顾客都是进店消费的,销售模式过于单一,顾客大多都只是普通逛街时来三福消费,顾客来源的渠道少,进行适当的销售模式改革能为三福带来更多的顾客和更大的利润。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三福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了购物商城,在天猫上有三福服饰官方旗舰店,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三福在创建品牌以来,有其自主独立的产品研发设计、加工制作,到后期的销售、售后,都是一条链全面发展,三福一直坚持公司直营,不接受加盟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三福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官方网站,通过各类搜索引擎来使大众熟知。
3.5硬件设施
(1)部分被调查的顾客认为三福的购物环境整体而言比较舒适,但是由于空间太小、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三福商店很闷。所以建议通过适当调低室内空调温度,增设一些净化空气的设备等措施,改善店内空气质量。
(2)三福是一家百货型的商店,店里集男装、女装、护肤品、鞋袜、包包、首饰和许多日用品于一体,就一般而言,三福的店面偏小,购物空间狭窄。
(3)由于三福的店面偏小,购物空间狭窄,所以导致三福的试衣间和穿衣镜严重不足,希望可以得到改善。
3.6促销
(1)绝大部分顾客会在三福购买“服装”、“首饰、装饰品”,“鞋袜”和“生活用品”次之,其他产品购买数量很少。对此情况三福应继续保持此类产品畅销的态势,针对很少被购买的产品应重点考虑不畅销的关键,通过包装、降价、送礼品等方式有目的的把顾客眼光吸引到不畅销的产品身上,使不畅销的产品被顾客所重视。同时多了解顾客的想法,善于听取顾客反馈,改善产品弊端,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2)我们建议如果三福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除了品牌自身的魅力外,还应经常推出打折促销活动,或者提供一些能增加售货员与顾客之间交流机会的活动,使得品牌与顾客之间更亲近。
参考文献
[1]陈华.超市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1).
2015年的最后一天,农业部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意见》同时明确了实施进度安排,第一步,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16-2018年):分品种、分区域开展试点,启动生猪、玉米以消费为导向全产业链监测体系建设。第二步,逐步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19-2020年):完成农业部门数据资源清单和数据开放计划的制定,推动农业部门政府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集中向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放。第三步,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2021-2025年),建成国家农业数据云平台,建立完整的农业数据监测制度、专业的农业数据分析制度、统一的农业数据制度、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制度,形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这被业界评为农业信息化“三部曲”,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农业农村的信息化一直以“难落实、难推广”而广受诟病。事实上,中国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开始时间都不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三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问题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等需求接踵而至,要求信息化应与之相结合、相同步。《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前,农业部及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基本明确,跨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底前,实现“金农工程”信息系统与中央政府其他相关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到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实现农业农村历史资料的数据化、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使用的智能化、数据共享的便捷化。到2025年,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联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分析人士表示,农业信息化是促进“三产融合”的有效手段。农业信息化将受到政策催化,有望改造目前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基础。除此之外,从各项阶段目标的制定中还可以读出:“共享开放”、“去边界”是此次“三部曲”的首要任务之一。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分析数据结果,实现利用结果指导实践的思维和管理方式,而第一步就是要将数据统一,继而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在使用时不受技术本身和技术以外的因素所干扰。历年来,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受限于应用主体的文化水平等限制,技术的推广一直收效甚微,而此次《意见》的提出,可以理解为是对不断强化的我国农业技术信息化基础的初步肯定,因为只有基础得到了肯定,才有可能按部就班实现《意见》中的不同阶段目标。由此,“三部曲”的陆续实现将全面开启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新阶段,如能按照计划执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将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方法 分析 改革
一、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背景与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北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分析与实验的设计课程体系。如国外学者奥姆斯特丹提出必须从城市生活的特性展开调查;麦克哈格将“千层饼”分析图模式引入设计教学中;英属哥伦比亚教授patrick condon在设计学院开设场地分析与方法论课程等。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大量环境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将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引入到设计课程中。如北京大学俞孔坚一直致力于将哈佛大学系统的设计课程引入国内教学体系中,重视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场所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方法;刘滨谊提出景观空间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三元教学体系,将大众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作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当前,大多数设计专业院校往往重视设计形式与表达手法以及图纸的绚丽多彩,但往往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调查分析试验,导致作品流于形式,无法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北美设计教育体系中更重视分析过程,设计作品的目的是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用于实践,从而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将从系统的分析课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学习分析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如尺度、软景、空间、照明、心理满足等处理手法。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归纳如下:1.促使学生从设计之初就开始调查场地周边功能关系、文化民俗和其他影响设计的因素,从而根据调查研究报告来进行分析,对设计的主次、空间、功能和形态进行客观的排列和组织,避免设计脱离现实凭空想象的问题。2.借鉴北美设计院校课程团队分组与分工协作模式,成员以5人左右为一组,在老师的讨论中选取规定区域中的某一场地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分析课程中需要学生通过文字、表格、草图多种方式阐述观点,其必须拟定完整的项目实施框架,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一设计思路表达的综合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框架和团队合作能力。3.帮助学生从设计实践领域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从主观审美到客观量化科学分析的交互设计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教师、多学科背景教师与同学的紧密协作,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设计学科专业教学实施团队,并且让学生的课程作业更加多元化与国际化,成为建立创新团队与参加国际学生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课程体系,涉及设计学科的多门课程,需要拟定方法论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实验与分析方法的教学大纲改革
研究制定系统的实验与分析方法论教学大纲,对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的历史理论课程和不同尺度设计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系统设计实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框架,将场地人文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材料、交通功能、艺术风格等多层面的科学调查与分析方法细化,设计不同课程的调查表格与评价标准,对不同层面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教学大纲的主体框架。
(二)教材案例的革新与优化
革新分析方法论教材与引入国际经典设计分析案例。借鉴北美课程中经典设计案例与学生课程作业,开发从别墅庭院、屋顶花园、办公中庭等小尺度设计到城市街道绿化、城市公园广场、街区景观、滨水景观等大规模场景的调查实验与分析课件。设计分析案例来源于两部分:其一为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实践,调查分析从设计代表流派、设计方案表达到后期使用评估;其二为国内外竞赛与会议中的创新思维与材料技术课题,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紧跟本行业动态,系统掌握不同尺度设计的数据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后期设计方案中的基础数据,让设计成果客观反映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可实施性。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
破“授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公众调查、设计反馈、团队讨论、小组汇报中,有效地发挥其能动性与积极性。设计学科专业的特征要求学生既有绘图与设计能力,又能够表达设计与沟通设计,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而不仅是绘图员和美术师。
三、教学方法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实验与分析课程涉及大量数据收集、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必须将艺术设计的主观感性教学方式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势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矛盾。需要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设计案例。其次,引入案例分析教学,选择国际上经过poe后期评估的经典案例与行业最新研究动态,讲授设计与评价体系全过程。最后,解决现有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引入北美高校设计类实地数据调查、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梯队合作、学生向政府与公众汇报交流的多元化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路线。第一,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北美设计学科框架下的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本科部分设计课程与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8个教学周后,将实施此种教学理念的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方式班级进行比较,总结和评价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第二,坚持以国际交流竞赛与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主导,以理论和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为实施平台,创建传帮带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关键词:城市政府 数据调查 信息资源 资源共享 武汉
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都独立建设了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又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从而拥有各自的数据库、各自的操作系统、独自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且彼此间不能互操作。由于这些独立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使得各自建设的系统与网络最终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各自为营,彼此之间难以互联互通,这将严重制约着城市政府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是解决资源重复、数据异常、相互冲突等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唯一办法,是实现城市政府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等电子政务高级形式的基础,也是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技术支撑。但当前信息资源共享成为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反思信息共享这一目标的合理性问题。
我国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究竟如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和障碍,弄清这些问题是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前提与基础。武汉市是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有一定的代表性,本课题以武汉市政府作为研究实体,试图通过对武汉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为上面提出的问题找到满意答案。
一、 武汉市政府数据调查及对比分析
弄清政府各职能部门所生产、存储的数据的现状,是研究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基础。调查中发现,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所拥有的数据和该职能部门自身的利益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各职能部门都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数据公开。本课题的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主要是武汉市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部门;调查结果根据政府各职能部门网上采集数据的表格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回收问卷以及访谈的记录整理,不一定完全符合武汉市政府的实际情况,但能基本掌握各职能部门所存储数据的现状。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下面的数据类被相关职能部门重复采集和存储。
⒈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资源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对象之一,武汉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职能部门都与人口信息资源密切相关。这些职能部门的管理侧重点不同,其生产和维护的信息也有所不同。这些职能部门在管理中都需要人口基本信息等数据,而且对这些信息的需求也基本是一致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职能部门所管理的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叉和关联,有诸多数据类被重复采集和维护。如武汉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公安局都拥有人口基本信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社保信息中也包含了人口基本信息,市民政局的救助对象信息和优抚对象信息也包含着人口基本信息。由于这些相关信息之间缺乏同步更新的约束机制,必然导致数据冲突和不一致。这不但能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往往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和漏洞(详见表1)。
⒉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信息
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信息主要存放在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包括企业设立登记信息、企业集团设立登记信息、公司设立登记信息、经营企业设立登记信息等四类。调查结果表明,有大量的职能部门建设了自己所管辖领域范围内的企业法人信息库,与工商管理局管理的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信息重复。这将导致如下问题:其它职能部门建设的自有企业法人信息库,与工商管理局建设的企业法人设立登记信息库,难以保持更新同步和一致。由此导致,轻者造成管理的混乱,重者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其它职能部门建设的自有企业法人信息库,与工商管理局建设的企业法人变更登记信息、企业法人注销登记信息,难以保持一致。这可造成管理的混乱,并滋生大量的管理盲区。在各职能部门中,与企业法人登记信息重复或有关联的数据类如表2所列。
⒊企业产品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多个职能部门存储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完全重复或相互包含(参见表3)。
⒋企业经营状况信息
调查结果表明,多个职能部门存储有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信息(参见表4)。
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
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直接牵扯和影响着整个城市社会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和公众的工作生活。城市基础测绘产生的地理数据,为城市各行业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服务,并为各行业的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来自城市规划、土地、房产和基础测绘的信息构成了城市大比例尺空间信息数据的主体内容。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职能部门的数据相互重复和交叉,没有被很好地予以整合(参见表5)。
二、武汉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依据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武汉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各职能部门的应用需求,难以适应“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要求。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⒈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各自管理问题严重
从上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市政府职能部门中重复采集和存储的数据类达60多种,这些数据完全可以实现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存储方式以共同使用,但当前都采用多头采集和各自维护的方式。
①各职能部门所定义的数据类的数据项不尽相同。如市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地方税务局建设的企业基本信息库中数据项以及各数据项的含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②各职能部门采集数据的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采集得来的数据记录难免有差异,这可导致大量的管理漏洞。
③各职能部门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型号各不相同,这些“异构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通。
⒉信息资源缺乏对比分析和整合,管理漏洞较多
由上面分析可看出,武汉市政府信息资源的重复采集、加工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各职能部门采集数据的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采集得来的数据记录难免有差异。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应有的相互合作交流,武汉市政府各相同或相近数据源没有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和整合,存在大量的数据冲突和不一致。这会造成诸多管理漏洞,也有可能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武汉市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都拥有与企业基本信息相关的数据,至今都没有进行彻底的对比和整合,必然存在同样的严重问题。
⒊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量大且迫切,但基本都没能得到满足
从上节的分析看出,已共享的数据类占可共享的数据类的比例非常小。武汉市的每个职能部门都完整地建有自己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库,仅有10%的数据类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得到共享。如外经贸局需要其他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类达22种,因为无法满足其共享需求,该局只好自行建设。
⒋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当前,武汉市各职能部门90%以上的资源共享是通过数据的人工拷贝等方式实现的。例如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通过定期的文件拷贝的方式进行。一方面,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政府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这种方式难以满足并联审批等跨职能部门协作的应用,严重制约着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提高,也无法实现信息系统本可带来的效益。
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水平较低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高级形式是对同一信息源的共同使用,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和合作。但调查发现,武汉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仅仅是相互交换和补充新的数据内容,他们在业务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基本都是本地的自建数据库。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多头采集、重复浪费、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难以支撑协同办公等高级应用。
⒍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建设薄弱
政府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如果不经过统一的规划、梳理、分级和分类,就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完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府信息资源分级规范,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以及一大批基础数据库。只有完成了这些基础建设之后,才可能实现完善的、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信息资源共享。但在调查中发现,武汉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相关工作尚未真正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