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课课件范文

计算机课课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课课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课课件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 2(b)-0011-01

1 引言

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于职业和岗位的要求,计算机和英语同样成为谋职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大学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须的,面对当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在我国高校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就目前而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该课程,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组成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 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

2.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作用和地位

近五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用“迅猛”两字来形容,我国的计算机发展也由少数理工科专业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属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0%,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知识以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会利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很快入手。

2.2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由于城乡地域差异,大一新生入学时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差异非常明显,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偏远山区的学生甚至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在入学前许多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QQ聊天等,但是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没有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目前,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原本属于大学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慢慢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区域差异,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中、英文打字、word2003字处理软件、Excel2003数据处理软件了如指掌,而有些学生连盲打都不能很好的完成。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就和英语一样,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3 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1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年轻老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年轻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很多老师觉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比较简单,自己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备课教学环节不充分准备,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听课途径使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水平。

3.2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

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模式影响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学生上课感到很乏味,枯燥,对计算机公共课提不起兴趣。针对高等学校这些具体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急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所以,现在我校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每周上四节课,两节上课,两节上机。两节上课课主要由老师讲解,再讲完后给学生布置本周上机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下去先做准备,这样学生上机课就知道这次上机该干什么了,在两节上机课上,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如果有问题,老师单个指导解决。这样可以提起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计算机专业之外,还有许多专业也和计算机密不可分,如艺术专业?、建筑专业、化工专业等。所以,计算机的课程应该文理分科,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课程,例如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会用到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针对该专业特点。我校针对不同的专业,例如文科学习ACCESS,理科学习C语言,机械类学习VB等不同的语言。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以后就业的前景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必修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还增加了选修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3更新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基础实践课程,这门课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目前,网络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许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了课程网站,来拓展教学资源,将一些课程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视频、录像、还有试题库发到网上,并通过校园的BBS,聊天群等配合网上讨论,并可以通过网上提交实验报告和作业。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延伸,使老师和学生能很好的进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3.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形式是上机考试。总评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成绩、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四部分。其中,考勤占15%,作业和实验占15%,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占70%。

第2篇

关键词:新文科;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引言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传统文科主要研究人的观念、情感、价值,新文科则为传统文科“赋能”,对传统文科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从专业分割走向交叉融合,文科和理科交叉发展,力求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

1新文科的特点

新文科主要有四大特点:(1)战略性。在新的发展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学科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入,计算思维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新文科建设基于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科教学做出战略性调整,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社会话语权,促进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2)创新性。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了传统文科,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就是创新体现,在此过程中各学科之间融合发展,交叉学科引领文科建设的转型升级,可以推动文科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融合。(3)融合性。新文科建设中非常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看似孤立,实则存在内在发展关系,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融合,实现多个学科的交叉拓展,有助于建立起新的新兴领域学科。(4)发展性。新文科建设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学科融合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文科建设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了解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性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学科结构,促进新文科建设发展。新文科的时代意义深远,(1)有利创新性技术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推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转型发展,要求文科专业在内容创意方面包罗万象,注重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入人文社会科学,迫切需要跨专业、跨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文科建设调整学科定位,衔接社会需求,促进协同发展,有利于以新文科带动新技术的创新发展。(2)有利学科之间纵深式探究。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要求新文科建设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新时代的自我调整和提升,从文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延伸,文科传统研究命题如意识、语言、心理等,融合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虚拟技术等新兴技术,迎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

2基于新文科的计算机人才培养

当前,新文科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跨学科跨专业考生少、计算机课程体系弱化、未形成教学科研团队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其具体内容如下:(1)跨学科跨专业考生少。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多倾向于传统的单招班,忽视了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新建立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生源质量和数量均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忽视了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没有从新文科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出发,强调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许多学生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选择上缺乏全面性的考量,致使后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2)计算机课程体系弱化。新文科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实现,现有的课程体系建设之中,虽然意识到了课程融合的重要性,但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文科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缺乏较好的衔接和过渡,只是单纯地两门或多门课程的相加,无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课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准确的定位,学生对将来干什么,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如何满足企业需求没有明确的认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各文科专业素质培养受阻。(3)未形成教学科研团队。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机制僵化,未形成教学科研团队,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专业课教师还是单打独斗,文科学生仅局限于自己专业范围,跨院校、跨专业甚至是跨行业人才培养思想尚不具备,缺乏对新文科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相应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不同学科专长的专业学者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教学科研团队不能提供智力支持,教学模式单一,高校计算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因此大打折扣。

3应对策略

在阐述新文科的主要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新文科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问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人才培养水平,新文科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计算机交叉学科学生报考。新文科下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和要求,积极走出学科“舒适区”,鼓励计算机交叉学科学生报考,如物联网、通信行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吸引有研究兴趣和研究潜质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形成特色性计算机专业,这样培养的学生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背景,其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此,在鼓励计算机交叉学科学生报考方面,需要新文科战略在实施推行的过程中,可以从扩大学生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规划部署,①鼓励学生跨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选修计算机课程,进一步进行招生政策的改革,扩大高校计算机人才的生源。②鼓励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考指导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报名,激发跨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2)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需要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优化,优化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比例,降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课时比重,增设通信行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专业等相关的课程,引领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强化相关联学科课程的补充性和渗透性。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及技术更新快,为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还应增加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小论文、研究报告、制作课件等,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力度,用发展的观点审视、精选、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多学科、多元化、多层级的复合式课程,提高文科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复合能力,推动文科学生突破就业瓶颈。(3)组建交叉学科导师的科研团队。新文科下组建交叉学科导师的科研团队,兼具优质的、文理交融的知识体系,可以为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导师建设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组建交叉学科导师的科研团队,实现单一的导师制度向多学科交叉导师制度的转型,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鼓励教师跨院系兼职,吸纳不同学科专长的专业学者,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方面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增强知识共享、互助互学和思维碰撞,进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1973-),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济波(1962-),男,山东济南人,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如何使商科类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继续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各类高校尤其是商科类高校需要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一、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设应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部分课程编程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文科学生觉得学习有难度,难以达到相应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入学计算机水平测试个别学生成绩能达到80分左右,也有不少学生因高中较少接触计算机,成绩不足20分;未开展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导致各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基本相同,不能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

以上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未能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措施

1.教学改革的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结合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具体实际,通过广泛调研,集体讨论,于2008年初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改革。这次教学改革较科学地制定了非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2+X”教学体系结构及规划,并首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实施分层和分类教学。

按照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将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大学)计算机基础”(40课时/2学分)、网络技术及应用(40课时/2学分)和面向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课程(36课时/2学分,课程的具体设置与专业有关)。其中第一、第二层次的课程为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通开课。第三层次课程的开设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分大类专业设课。目前,经管类专业开设数据处理类课程,如“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和“Access数据库系统”等;文法类专业开设应用软件类课程,如“常用工具软件”和“Photoshop”等课程;艺术类专业开设应用设计类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等课程;理工类专业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教学组织上,针对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实施了分级教学。

2.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中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见图1),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科学素养,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从源头抓起,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实行全过程监管,形成了“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实施思路。

(1)系统设计。由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承担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任务,面向的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班级是选课生成的大班。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人数多,所属专业多,体现了需求的多样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差距较大,体现了起点的差异性;必须进行系统设计,满足需求的多样性,解决差异性。系统设计包括:充分调查研究,弄清专业需求的共性和特性,了解起点的差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共性需求的课程和特性需求的课程(课程体系的设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2)整体推进。1)通过系统设计,形成了分层、分类组织教学的特色,使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共性需求开设“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两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按照学科门类分别开设“Access”、“经济管理分析软件应用基础”、“常用工具软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对起点不同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组织教学。2)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严格监控各教学环节,如实行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制作课件、教师听课、评课常态机制,检查布置作业情况、改革考核机制等。3)注重教材的选用和建设。优秀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的良好基础。为此,我们尽量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同时也根据我校的特点编写了具有商科特色的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效分析

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实践,通过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问卷调查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该校非信息类专业的2008、2009和2010级新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了测试。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国内通用试题库的测试标准进行,主要包含计算机基本知识、中文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和PowerPoint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题占20分、操作题占80分,期末也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再次测试。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其中08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到期末提高到60%;09级入学及格率仅有6.8%,到期末提高到81.3%。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分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三年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2.调查问卷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成效,收集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意见,2011年11月对08、09、10和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为5大部分共有14个题目,主要内容如下:

(1)分层分类模式认同度(1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公共课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

(2)分层分类教学课程设置及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3个题目)。课程设置特别是第三门课是否符合专业学习需要,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如何?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与效果分析(4个题目)。学生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习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

(4)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3个题目)。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其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态度。

(5)其他(3个题目)。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满意,有何改进建议?

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对全校所有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发放了11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了有效问卷94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1)分层分类教学的认可度分析。9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分类教学形式。

(2)分层分类教学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分类教学形式对专业学习有较好和很好的促进作用。认为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可以更快速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利于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

(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的成效分析。1)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认同度。85%以上的学生充分肯定分层教学形式。2)“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作用。80%以上的学生认为分层有利于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对目前教学形式和后续课程学习的建议。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将计算机课程放在实验室来上,边讲边练,不至于教练脱节。

同时问卷调查表明,超过82%以上的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需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训练,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实用工具软件知识的讲解,提高软件使用水平。希望能开设“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基础”、“Flas制作”、“Photoshop”等课程。这些一方面说明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还了解太少。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商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使商科类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更注重实践、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广,孔银昌.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14):107-1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高校计算机课程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开设为学生获取信息搭建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学习和知识的传播。而Photoshop图像处理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在其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Photoshop微课学习,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形象,操作演示更加直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知识技能要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本文将以photoshop微课学习的开发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微课程 photoshop 微课设计

微课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组织在线课堂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是专业化的,不仅涉及艺术设计行业,而且在出版印刷、国际互联网、数码影像、智能手机、液晶楼宇大型电子广告牌等与计算机相关联的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高职计算机的专业基础课程。把微课技术引入photoshop课堂学习领域,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于推动微课教育模式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微课的特征体现

首先,微课作为一门课程,其“课”也必然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学习特点。教师事先进行课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视频资料,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归纳处理,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替代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微”是指时间的短少和内容的精悍,由传统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缩短到十五分钟左右,以围绕中心主题,着重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控制微课的时间,设置合理的学习内容。最后,利用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手机或PC等终端进行自主灵活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微课视频的速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复杂的信息技术技能知识可以选择反复地观看。而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知识,微课的效果更为显著,从中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2 Photoshop 微课内容的设计

2.1 选题要恰当

微课的特征是短、小、精、悍,而学习设计的内容广泛,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处理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关系。选题就很关键,要得当,具有针对性,这是微课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第一环节。教师根据自己丰厚的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选取恰当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实际,迎合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对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选择,达到完善课程学习设计。

在对《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课程的学习中,不同行业有千万种的应用方式,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选择题型进行设计,比如选取典型的、完整的题目“Photoshop在婚纱摄影中的应用设计”,也可以是不同分类的题目“班级标志设计”、“杂志封面设计”、“公益海报设计”等。

2.2 微课设计的立足点是学生的需求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一批新人,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征,时代感赋予他们喜欢通过展现自己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对大多数未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对职业的整体规划和日常生活只存在一个浅显的意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中应该抓住这一特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改变原有满堂灌地单纯的知识传输,通过微课模式,设计灵活的学习活动,预留一些时间和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的展示。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一款操作性强的软件。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处理,初学者不易掌握其操作步骤,更难以灵活应用。为了提高初学者的学习能力,利用微课短小、新颖、高效、实用的特点,结合Photoshop课程的动手操作特征,根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学习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目标,囊括学生的需求、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来进行微课课程内容的设计,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才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比如用Photoshop修改数码照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实际拍摄的照片可能存在偏色、曝光不足、面部皱纹、黑痣、红眼、黄牙等问题。可应用修复画笔工具、红眼工具、减淡工具、修补工具、曲线等命令进行修复, 达到无明显人工修复痕迹的图像。一般进行时尚修饰,要先处理对比度和颜色,再调整形状和造型,之后调整皮肤和容貌。再如Photoshop软件中常用的操作还有抠图,一般用魔术棒工具、钢笔工具、磁性套索工具、通道、蒙版、抽出滤镜等方式抠图,根据不同特点的图像,选择的抠图方式也不同,使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抠图技巧,完成图像的编辑与处理。

2.3 微课的运用是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是课堂教学的难题,尤其是注重操作实践型的课程,比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在传统的课堂上,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实例不足或难易程度不高,而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出现作业多难度大的现象。运用微课则将知识的学习从课堂上转移到课前预习,这样能使学生自由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接受新知识。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就可以在上课前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理解新知识。为此,在课前微课资源设计时,教师不仅要提供学习的知识点及基础视频的演示资源外,而且还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补充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复习旧知识,以衔接并理解新内容,以便能更好地跟上课堂中的节奏。由于采用微课学习模式,在课堂内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完成作业的进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直接面对面地交谈,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辅导。学生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讲解、作业的批语,获得自身学习效果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课后,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循序渐进式任务练习,包含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要求人人必做,提高题设置为选作,选作任务记为平时成绩,加分以示奖励。这样优等生可自主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学困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夯实基础知识。教师可通过聊天软件或网络在线交流平台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各种疑问,还可通过提交作品、批阅作品展开交流的机会,让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更为丰富及时。

比如学习“修复画笔工具”, 课前要让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录制微课视频时,重点介绍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方法,明确修复区域的源和仿制样本模式,通过演示对比案例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堂上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后统一解答,再布置课堂任务应用案例,提出问题“修复画笔工具与仿制图章工具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掘学生潜力,实现因材施教。

在进行Photoshop微课中,我们得出以下设计经验的总结:第一,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关键的学习材料是课程设计。关注学生关心的话题,融入学生自身专业的价值导向进行开发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对本职行业的认知。第二,创新是一个时代不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我国目前最需要的推进动力,不仅在企业领域实用,更体现在学习领域,微课程本身的开发和设计就是学习领域的一个突破。融入更多的创新力度,跟随时代潮流更是微课程发展前景的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具有创新设计的特点,可以引领学生的大胆构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潜力,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的教育蓄积能量。第三,微课设计要有娱乐性的学习活动,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提供给学生通过展示作品来获得被赞扬肯定的机会,会无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标新立异的创新欲望。第四,微课的内容设计要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高度。运用Photoshop软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系列复杂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应用photoshop的实践操作水平,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4 共享微课资源

微课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是保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标准之一。教师可将制作好的photoshop微课视频文件及与之相关的素材、课件、参考资料等都上传至共享资源平台,同时,给学生推荐专业领域内著名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相关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阅读或参考,为学生提供拓展的空间。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不断进行学结,提升自身整体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 Photoshop课程的学习模式和内容设计的创新是整个微课课程发展的主干。要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Photoshop技术中就要不断汲取时展带来的新颖的学习手段,继续推进Photoshop微课网络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课程学习,提高平面图像设计的学习质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成为学生心目中所希望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自身技能的塑造及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手段。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赵晶.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实践和反思[J].职业,2015(35).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计算机软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15-02

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概念、顺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如何面向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也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求。在现有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基础和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贯穿于四年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提高软件研发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从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群建设、构建软件知识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过程中,面向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和专业教育的需要。

一、科学设置课程群框架,构建软件知识平台

以掌握软件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为目标,按学科、课程相互联系构建软件课程群,使以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课程为中心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网络结构,形成计算机专业的软件知识平台。

(一)课程群和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

1.突破基础性标准,突出前瞻性要求。教育往往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而课程体系制定后也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我们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对软件课程群的设置采用“基础课群”和“专业套餐”相结合的课程框架。以专业基础课为中心的“基础课群”保持相对稳定,“专业套餐”中相应专业课、选修课应突出一个“新”字,可随技术的发展每年调整。学科平台课程群包括的主要软件课程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课程群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软件新技术模块等。

2.突破课程局限,构建系列课程。计算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强的特点,而这些要求有时很难通过单门课程达到。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系列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多门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数据库课程建设为例,通过设置数据库系统(侧重理论性)、数据库程序设计(理论向技术过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本原理,又能熟练应用和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嵌入式系统和软件系统开发的能力,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分别为嵌入式方向软件开发方向设置了两组系列课程,每组包含3门相关课程。

(二)改革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对软件课程群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例如,数据库技术发展很快,一本数据库教材若连续使用多届,必定难以适应技术的发展,这就要及时进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适当压缩、删减教材中的陈旧内容,增加补充专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2.明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保证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通过加强课程间实验的继承性、设立系列课程设计等策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比重,创建一种新型的实验指导方式:增设课外实践环节,与课内实践学时比例为1:1。改变传统的以班为单位、学生完全按教师指定的时间完成指定实验的教学方式,允许和鼓励学生免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改变实验项目的顺序,或自选一些实验项目。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按时完成指定实验,改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组织完成实验,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环境。

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吸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精髓,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和改造,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

1.加强启发教育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照搬课本的习惯,高校教师要科学设计启发教育模式,积极实现由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新模式转变,课堂教学多交流、多探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的知识点多、算法灵活多变,上课时能听懂,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教师把知识“嚼碎了”教给学生,学生却不能解决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数据结构》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和方法的转化。我们结合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和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以质疑和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方法:QADS[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目标。

2.探索基于CDIO的“开放式”教学模式。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麻省理工W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继承和发展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经验,创立的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2]。C―D―I―O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意指将工程教育寓于工程实践之中,在产品从构思、研发、应用到再改进的全生命周期中,提升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技术能力、系统工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根据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基于CDIO的软件课程教学模式,并将此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中,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知识拓展性强的工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从项目需求分析,到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最后到数据库的脚本生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展开各章理论知识的讲解,将知识点的讲授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紧密结合[3,4]。

3.建立多维互动教育教学模式。接受教育是以“讲解―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实践基础的。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讲授法长期以来成了“填鸭式”,学生的思想被禁锢起来,追求唯一答案的思想也严重地制约了创新意识的发展。进行创新教育,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在教育学的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互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要延展到课堂外。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研发了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包括课程介绍、课件下载、教学视频、课后练习测试、在线答疑、提交作业、案例演示、工具下载、多媒体素材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以及与教师在线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和深入学习。教师还利用微博、微信、聊天群等途径,实现与学生的多维互动。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培养方案的基本落脚点。本文以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课程作为一个整体,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研究,围绕课程群建设,将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培养模式从“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使学生不仅具体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敏,刘凤连,雷鸣.数据结构教学中QADS启发式教学过程探讨[Z].天津理工大学暑期教学研究论文集,2010.

[2]吕庆文,曹蕾,李远念,陈武凡.基于CDIO模式培养复合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3,(1):71-76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 电大开放教育 屏幕录制软件

不论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掌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等电大学生必须首先而且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因此,操作软件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如今,大部分电大学校都建设了CA/教师,由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采用播放文本和图片结合的课件进行教学演示,这样必须在CA/教室的计算机上安装相关的应用软件。这就影响了其功用性能,迫使教师在授课时被屏幕套牢,导致在实验课指导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重复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软件演示过程难以一次性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造成教育效率的低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并将录制的结果良好的应用到教学中,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手段带来的问题。

一、屏幕录制软件简介

一般来说,将屏幕上的操作过程能够录制成视频的软件都成为屏幕录制软件。当前市场上有很多屏幕录制软件,譬如:hyperCam、wiseCam以及屏幕录像专家等等,都具有操作简单而且功能强大的录制功能。这些录制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屏幕录像专家为例,来介绍屏幕录制软件应用的主要功能。

屏幕录像专家的基本功能:一是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录像工作,并且能够在声音、鼠标等方面保持同步操作;二是屏幕录像专家能够录制可生成EXE文件,并且在播放时不需要附属文件;三是录制文件能够高度压缩并支持各种压缩格式,而且还可以转化为Flas;四是能够录制可生成微软流媒体格式的ASF动画,并且能够在网络中在线播放;五是录制文件可以使用Premiere Pro等软件进行后期配音以及声音源导入,使录制过程的音与图像分离;六是能够把录制目标自由选取,例如全屏录制或者创口或截取范围录制;七是能够在屏幕录制过程中任意中断或者暂停录制。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

电大开发教育计算机专业大专层次,属于计算机应用方向,很多课程都需要学员掌握相关的软件,如网页制作、Flas制作、VB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基于计算机专业性的特点,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点。其他专业课程主要依赖于某一单一的课程软件来进行教学,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用软件来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是通过反复使用单一软件来达到学习目的。电大的开放教育形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征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电大的教育对象的层次比较多,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学习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更加剧了电大教师的授课难度。

三、计算机实验教学与专业课程在电大开放教育中的现状

(一)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主要现状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比如开放教育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屏幕录制软件将正好弥补这种受教育群体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如何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知识及操作内容,从而让学生更易接受计算机专业内容,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当今的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依靠多媒体教学方法展开。当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比较普遍的是通过播放“文本+图片”的课件形式来讲授计算机理论和软件功能的使用等等。这种教学形势主要是解决更为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师长期在自己专业领域教学需要重复的备课程序的情况。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早期的计算机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实际应用中图形界面软件不断增多,而且伴随着许多操作更为复杂的软件出现,依靠传统的多媒体“文本+图片”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

除了“文本+图片”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就是教师现场演示。虽然这种操作过程直观,而且动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禁锢”教师,教师不得离开操作界面,而且必须避免操作失误,这样让课堂缺乏互动和交流,让课堂成为一潭死水,使教师堕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的专业软件比较多。如果采用教师亲自演示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在CAI教室都安装所需的课程内容软件。这样一来,不仅增加多媒体的运作负荷,而且还会降低机器性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主要现状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教学积极影响弊端

目前,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急需大量的建筑设计专业人才,从而也就对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的高低。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样不可避免地给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就象一把“双刃剑”,在给建筑设计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在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显现出了诸多弊端。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创作的积极影响

现代科技孕育的计算机技术,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它对于建筑设计的最大最直接的影响是帮助建筑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模拟表现能力,在建造前能形象地观察自己的设计,更容易地将建筑设计思想传达和呈现在业主和公众面前。过去,建筑师必须像美术师那样,依靠精湛的透视图来直观地表达他们的设计,在绘图板上用二维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来推敲空间的结构,或者按比例制作一个微缩模型考察设计的可能性。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师能从繁杂的重复劳动(甚至很大程度上就是单纯的绘图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方案的构思和推敲上。

同时,随着AutoCAD、3dmax、Photoshop、Sketchup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也正在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洗礼。建筑师们可以在电脑上更自由更直观地“玩转”空间(特别是复杂空间),从而创造出更理想化并能最大程度反映建筑师真实思想和意图的作品,现今诸多优秀建筑作品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正是得益于此。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建筑设计教学的负面影响

建筑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建筑师的重要使命,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和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建筑教育在要求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不断线的同时,也注重强化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讲,出于对计算机技术的近乎天生的好奇和为了适应日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些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1.手绘与用电脑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的矛盾

建筑学专业的新生入学后,都会接受大量严格扎实的手头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一态度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师们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从计算机的过级考试到计算机形形的软件的应用,从学校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到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沉溺于电脑之中,逐渐对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失去了热情,对《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等基础课也不再用心钻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示。如何处理运用电脑与培养学生作为建筑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这一矛盾的解决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诸多问题。

为了应对计算机对建筑设计课教学的冲击,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被要求在大三之前不准用电脑绘图和完成建筑设计课的作业,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学生使用电脑的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曾不止一次遇到过学生用电脑绘图后再手工“描红”上交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上也不能很好地用图示和老师进行交流。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由于大量甚至全部以电脑进行设计和绘图,不愿再动手进行艰苦细微的建筑创作和表现基本功训练,导致近几年学生素质修养的急剧滑坡。这些直接反映在学生设计作业上:只注重建筑的形式,而忽视对环境、功能、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不能辩证地把形式与内容、建筑与技术、单体与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反映出学生专业知识不全面和理解的不透彻;学生设计的基本功不扎实,从图面构图到线条等级、字体设定等都缺乏美感,透视图看似逼真,但画面色调、环境气氛、配景设置等明显缺乏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这些直接影响到考研和就业面试时的快速设计考试,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手头的表达能力跟不上自己的设计思想而错失了进一步深造和不错的就业机会。面对上述问题,应重新强调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敬业态度。建筑设计毕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的各种辅助设计软件只不过是帮我们把这种思维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培养方案的创作能力。在此前提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大量的实践操作则留在设计院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解决。

2.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管理与课题安排上的矛盾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不可避免地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建筑设计作业,这也是目前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普遍规律。

相对课程的安排,建筑设计课在五年的教学计划中占据总学时的25%。在计算机进入建筑设计领域之前,我们传统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是:课堂上以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为主,学生的草图或正图都在绘图板上,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方案给出肯定或改进的意见。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草图或正图都在学生的电脑里,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每次上课都将图纸打印出来带到课堂上,给老师的看图和评图带来很多的不便,在有的高校里甚至不得已出现老师前往学生宿舍检查作业的荒唐现象。同时,有的学生也以在机房或宿舍画图为由不到教室上课,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给教学管理带来种种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校方应增加对电脑、绘图仪等教学硬件的投入,以保证正常的教学使用。

《建筑初步》和《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训练学生表现技法与绘图能力的主要课程,加强学生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占用学时过多,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导和浪费。有不少大一的学生感到《建筑初步》课作业量太大,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机械地完成各种作业,却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甚少。我们建议对该类课程环节中比较古老的训练技法,如线条、水墨渲染、水彩渲染等进行压缩和淘汰,同时增加徒手钢笔画的训练,进行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练习,为以后提高快速建筑表现能力打下基础。另外,少占用课内学时,注重课外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被动学习,提倡主动学习,这些做法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电脑的广泛运用,给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有些矛盾已经显露出来了,有些正在显现,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揭示。不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必要客观地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它只能成为我们从事建筑设计所借助的手段,却不能完全替代我们的手头表达,更不能代替我们的创作思维。

第8篇

计算机理论如何上好计算机的实践课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实践能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例如,动漫专业教学计划中《AE影视特效合成案例教程》的总课时数是104,其中理论40课时,实践64课时,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

一、完善的实践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践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践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践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践都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格式为:实践目的;3、实践要求;4、实践内容;5、实践步骤及注意事项;6、实践思考题。

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专业课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编制,在教学中按照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践课程,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践报告;教师也是按实践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践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软件环境。实践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践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账号,根据实践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3、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实践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实践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外来磁盘,预防计算机病毒带入实践室。

4、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践提纲作好实践课前的准备工作。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计算机理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培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笔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选教法,激趣创新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在教photoshop平面设计课中,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下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作品,如广告画、包装、建筑效果图等,美丽又直观,学生们看后深深地被吸引住,并展开了想象,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给学生概括讲解完成这幅作品所需要的技巧,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二、设疑导引,探究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意识。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事先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没有让学生局限于学会几个操作步骤,而是抓住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Word软件时,当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文字排版后,自己并没过早地给予肯定,而是又展示已经排好的复杂的电子板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版面上漂亮的背景是怎样设计的?②版面上的书签链接有什么功能?怎样设置?③页面上的花边是怎么插上的?④怎么就能使文字覆盖在图片的上方?⑤方框中的文字为什么会挪动?⑥页眉页脚是什么?怎么设计?对这些课本上不做讲解的内容老师没必要一一讲明,应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探索解决,即使有询问,笔者也是略作提示。

这样,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导引,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习惯。

三、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践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践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实例制作的实践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该应用软件的一些功能,将一些制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动手进行实例制作。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例如《AE影视特效合成案例教程》课程的实践课,可选择相关课件,为学生理解该软件提供便利。

最后一点,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编程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四、实践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实践题目;3、实践目的;4、实践要求;5、实践过程;6、实践总结。

其中实践题目、目的、要求与实践提纲上的内容保持一致,实践过程要求学生根据上机操作中的真实体会如实填写,实践总结要明确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及是否达到了实践要求,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要有分析说明,实践后的收获和感想、建议和要求要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状况和水平,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9篇

[关键词] 网络 多媒体 课件开发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课件作为网络教育的资源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是处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和影象等的综合技术,它包括各种媒体的处理和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人机界面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首先是社会的需求。在人类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人们一直是希望计算机有视觉、听觉、说话和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目前,这种智能化的计算机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在语言、文字等单一媒体的智能理解和合成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人们正在朝着多个媒体的智能理解方面努力。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也是由于本身技术的先进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方便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能力,它既能对来自各种电子媒介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集成、又允许人们通过编程与计算机进行对话,让用户能在一定程度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多媒体的这种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其具备了传统信息交流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当然也就促进了它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多媒体课件要求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是指网络课件的体系和内容,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交互性是指网络课件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互交;共享性是指网络课件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协作性是指网络课件要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自主性是指网络课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以教师远程辅导和开放式讨论。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 Brian 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总体方案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件的设计。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第三,课件的制作。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1)素材的选择与设计;(2)选择开发工具;(3)制作多媒体课件;(4)多媒体课件的网上。第四,测试评价。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第五,出版发行。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蓝本写出脚本,在脚本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时必须有一个团队。根据脚本的要求去准备素材时,要把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通过音卡和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文件,然后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集成课件内容,形成网络课件。在实践中发现,数据压缩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数据可以储存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这样可以减少存储空间和运行服务器所需的费用。压缩数据的传送速度比非压缩数据要快些,因此所需要的带宽也要小一些,但是,压缩也有不足之处,如果CPU不能以图象的演示速度对数据进行解压,数据压缩就会影响到接收终端的性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数据放送前先对其解压。

第10篇

“需要”制造公司(以下简称被许可方),位于 ,总部设在 ,邮政编码为 .

上述双方协商同意,特签订本协议书,以此为证。

鉴于许可方开发并拥有一个取名为“万能”的计算机系统,一个集成数据库办公室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的所有权,并且鉴于被许可方希望获得上述系统并在其总部加以使用,许可方愿意向被许可方提供上述系统并发给使用许可证。因此,双方同意签订本协议,协议书条文如下:

第一条 定义

本协议书所用的有关术语,特定义如下:

1-1 “协议书”是指本协议书及根据本协议书所签定的所有附件和所有修正书。

1-2 “cpu”是指某台中央处理机。

1-3 “计算机程序”是指控制cpu运行的任何源码或目标码指令。

1-4 “指定cpu”是指安装于被许可方的办公室的一台“10的6次方型超不可想象计算机”(superunbelivable computer model 10的6次方)及其升级机。

1-5 “许可程序”是指可执行于指定cpu的许可信息处理程序,它由许可方的“万能”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若干模块组成,该软件系统列于附件i,它附属于本协议书并作为其一部分,所有进一步的说明均定义于附件i.

1-6 “许可资料”是指与许可程序有关的任何资料,它由许可方所有并随同许可程序许可给被许可方使用,该资料包括附件i中所指明的那些文件及以书面形式特别说明的其他文件-输入形式、用户手册、接口格式及输入/输出格式,上述资料均作为保密内容或许可方的专属产权,交付被许可方使用。

1-7 “许可软件”是指许可程序和许可资料。

1-8 “被授权人员”是指被许可方的雇员和根据直接或间接与被许可方订立合同为被许可方工作的其他方的人员,其他方包括,但又不仅限于,许可方和指定cpu的卖主或根据本协议书由被许可方再指定可使用许可软件的cpu卖主。

1-9 “改进”是指许可软件的任何修订、精化或修改,或者是增加该软件的使用范围、功能或其他有用特性所进行的任何工作。

第二条 授予使用许可权

2-1 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及条件,许可方同意授予,被许可方同意接受一个不可转让的非独占的使用许可,准许被授权人员在指定cpu上使用该许可软件,上述使用仅限于被许可方内部使用和为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提供信息服务。除上述规定外的任何第三方无权使用该许可软件或其中任何一部分。任何人无权将该许可软件或其中任何一部分向他人出售、出租、转让权利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转让或提供利用。

2-2 本协议书第2条所作的限制适用于将本许可软件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任何软件系统,除非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另外达成了书面协议。

2-3 每个将要使用许可软件的cpu,都要求分别签订使用许可,以作为本协议书的补充。当指定cpu(或根据补充许可而授权的cpu)不能操作或因故不能使用,则被许可方根据本协议书而获得的指定cpu的使用许可或者根据补充协议而获得的任何一台cpu的补充许可均可转移到一台备份cpu上,但被许可方必须尽最大努力尽可能迅速地克服这种情况。

2-4 被许可方可以预先征得许可方的书面批准,为该许可软件重新指定另一台cpu,对此,许可方不得无故拒绝。重新指定cpu不另外再收费。

第三条 许可方提供的服务

3-1 许可程序和许可资料

许可方将以源码和目标码二种形式向被许可方提供各一份许可程序,并提供不少于二份的许可资料。

3-2 安装、初级培训及调整

许可方应根据附件二向被许可方提供安装和初级培训。如果需要的话还应提供初始调整服务,附件二附属于本协议书并作为其一部分。为此目的,被许可方应在正常上班时间向许可方提供使用指定cpu的合理机时。

3-3 附加培训

除了附件二第b节规定的最大培训时间外,如果被许可方以书面形式向许可方提出附加的培训要求,许可方应按被许可方的要求尽最大努力及时地提供这种培训服务,培训地点可设在指定cpu的所在地或双方可接受的其他适当地方。

3-4 交付

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应就上述所规定的提供许可软件和许可资料以及许可方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协商,并作出双方都一致同意的安排。

3-5 其他顾问

3-5-1 除了根据上述第3-2款,第3-3款及附件二a-1段所规定的培训服务外,根据被许可方的书面要求,许可方还应该向被许可方提供有关许可软件的顾问。

3-5-2 在开始提供任何附加服务之前,许可方应与被许可方共同制定一个满足许可软件要求和(或)其他特殊服务要求的附加的许可软件调整清单。

3-5-3 被许可方应指明这些附加服务的优先次序及何时要利用这些服务。

3-5-4 此后,许可方应向被许可方报告上述服务的各项收费并根据这些收费估算出总体开支,同时,它还必须确认上述时间安排是否可以接受。

3-5-5 在收到被许可方对上述收费及时间安排被接受的书面答复之前,

许可方将不着手进行这种服务工作。

3-6 维护

3-6-1 在可应用的许可软件安装完备之日起6个月的初始期,许可方将改正许可软件中的错误和(或)故障,如果在此期间许可方还开发出该许可软件的更新版本,则将提供给许可方。维护服务的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东部标准时间或夏令时早上8:00到下午5:00,但国家节日除外。

3-6-2 在上述6个月时间之后,许可方还将继续向被许可方提供同样水准的维护许可软件的服务,但被许可人必须按第5-2款的规定支付服务费。在3-6-1项规定的初始期届满前,被许可方可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许可方,在初始期届满后将不再需要许可方的上述维护服务。在初始期之后,被许可方可以提前6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许可方,终止许可方提供的维护服务,在上述情况下,被许可方预先付给许可方的维护费,因终止服务而未能履行那部分服务,许可方将不再返还其剩余的费用。

3-6-3 任何时候,当被许可方拖欠许可方的维护费时,许可方将停止向被许可方提供上述维护服务。无论因何种原因而中止维护服务,均不影响本协议书的其他部分。

第四条 期限;试用期;终止;终止前的权利及义务

4-1 本协议书从最后一个签字的日期起生效。从许可程序在指定cpu上最后安装完备起,开始计算本协议书所规定的许可期并永久有效,除非根据本条如下的规定而发生终止。

4-2 从许可程序最后安装完备次日起的90天为试用期。在试用期内,被许可方将决定是否终止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同时还相应地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地终止本协议书。如果没有发生上述终止,则在此后的任何时间,在向许可方发出书面通知后的60天,被许可方将有权终止本协议和由此发放给被许可方的使用许可。

4-2-1 在试用期内,被许可方如果决定终止本协议书和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则它应以挂号信的方式向许可方发出书面通知,挂号信上的邮戳日期应不尽于试用期的最后一天。

4-2-2 对上述的终止,除了被许可方必须返还该许可软件并根据本协议书第6条对该软件不加泄漏外,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均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4-3 如果被许可方违反了本协议所规定的任何义务,则许可方除了采取任何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之外,如果认为有必要,它还可以终止本协议书中许可给被许可方的所有权利,只要它以书面形式提前2个月通知对方,说明其违反的有关规定。除非在此通知规定的期间同被许可方就上述违约行为提供了许可方认为是满意的补救,如果补救期限要求多于2个月,则被许可方必须在此期间开始并不断努力改正其违约行为。

4-4 本款受约于4-5款。本协议发生上述终止后,许可方不承担任何义务返还被许可方根据本协议所支付的费用。被许可方该支付的款项应立即支付,并且,在终止之后30天内,被许可方应将提供给它或由它改作的与许可软件有关的所有文件交给许可方,同时,被许可方应列出置于任何存储器和记入任何介质中的所有未用的许可软件。被许可方可以保留一份许可软件拷贝,但是,它只能用于存档的目的。在正常的时间,许可方应获得合理的机会来了解该软件的情况,以征实被许可方是否遵守上述义务。

4-5 一旦当事人就被许可方实际是否违反本协议产生争议,在该争议获得最后的司法决定而不再提出上诉之前,将不应要求被许可方放弃对该软件或其任何一部分的控制权。

第五条 费用及支付

5-1 由于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授予使用许可,提供该许可软件,以及根据上述第3-2款和3-3款提供有关的服务,作为报酬,被许可方应向许可方支付如下费用:

5-1-1 一次总付费为若干美元;

5-1-2 若许可方提供的培训费超过30人小时,则对超过部分将按每个许可方的专家每小时若干美元支付服务费;

5-1-3 对于许可方依上述3-5款提供的附加咨询服务,服务费用由双方另行商定的小时费计算。

5-1-4 对于许可方依本协议第3条提供的服务,被许可方要合理地负担许可方人员除零花钱外的其他实际费用,其中包括服务人员从原工作地到被许可方工作所在地的机票(二等票)、食宿及地方交通费,同时,被许可方还应负责预定必要的机票及旅馆客房。

5-2 从许可程序在指定cpu安装后第7个月开始,被许可方还应向许可方支付每月为上述第5-1-1项所述许可费的一定百分比的维护费。

5-2-1 若被许可方终止方的某些维护服务,则月维护费也应相应降低。

5-2-2 当被许可方依第3-6款规定终止所有维护服务,则不再支付终止后的维护费。

5-3 上述第5-1-1项所规定的费用按下列期限支付:

(a)在许可软件按要求安装完备后20天内,应向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美元。

(b)在试用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应向许可方支付剩余部分的美元。如果在试用期结束之前,被许可方依上述第4-2款规定通知许可方,它决定终止本协议,则许可方应按比例返还被许可方已支付的部分费用,返还比例按该通知发出后试用期所剩天数计算。

5-4 对于依5-1-2项和5-1-3项所规定的人时费和依5-1-4项所规定的差旅费,当被许可方收到许可方的清单后30天内应立即支付,清单要附上人时费恰当的时间表和差旅费开支证明文件。

5-5 如果在最初6个月期限结束后,被许可方不提出终止维护服务,则在第7个月的头20天内,被许可方应提前向许可方支付半年的月维护费,此后,只要被许可方不提出终止该维护服务,则每6个月就要付费一次。

5-6 如果被许可方依第2-3款规定准备获得一个或多个补充许可,以便将该许可软件用于另外的cpu,则有关的许可费和维护费的数量、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将另行商定,但无论如何,上述许可费将不会超过原来将该许可软件用于指pu上的许可费,维护费也不会超过用于原指定cpu上的维护费。

5-7 该付而又未按期支付的费用应按一般作法支付1%自然增长率的利息,其为纽约州纽约市citibank n.a.银行公布的基本利率,日期计算从应付之日起或从在此之前的最后一个银行工作日起。

5-8 被许可方将补偿许可方的所有税收,其中包括个人财产税(但不包括基于许可方纯收入或总收入的专营税或者是州和地方特许权税)和由于许可方的疏忽或未能设法减税而遭致的各种收费,同时也包括任何政府机关由于本协议书而征收的各种费用。依该许可软件所在州或执行报务所在州的不同,销售及使用税将按州分开提供有关文件或列表。被许可方对由此而产生的任何税收及各种收费有权提出异议。

第六条 保护与保密

6-1 许可方在此申明,该许可软件是许可方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的,它包含了若干专有的公式、计算及商业秘密,它一般地也就成为许可方的专有产品。相应地,被许可方同意,没有得到许可方书面明确准许,将不实施以下行为:

(a)除被授权人员外,将许可软件全部或部分地向他人提供或以其他形式供他人利用;

(b)除一份备用许可程序和若干份供被许可方人员获准接受培训及获准使用许可软件所必需的许可资料外,制作、指使制作或许可制作该许可软件的拷贝;

(c)除准于使用该软件而需向其揭示的被授权人员外,向其他人泄漏或允许这种泄漏。上述这些限制将适用于包含有许可软件的任何软件系统,尽管这样的系统可能包含有属于被许可方产权的软件。

6-2 如果被许可方决定终止本协议有其许可软件的使用权,则被许可方应将该许可程序从指定cpu中卸出,并随同提供给被许可方的或由被许可方复制的所有拷贝原原本本返还许可方。

6-3 第6条中各款的规定不适用于公有领域中的信息、当许可方向被许可方进行揭示时被许可方通过正常方式已经掌握的信息、或者被许可方以正当的方式,从第三方直接或间接获得信息,该信息是由第三方独立开发并有权向被许可方揭示,此种揭示并不直接或间接违反向许可方承担的保密义务,同样,第6条各款的规定也不适用于这样的信息,即由被许可方接受了该信息之后,该信息成为公有领域中的信息,但不是因为被许可方的过失所致。

6-4 由被许可方复制的所有许可软件的所有拷贝和其介质包含有许可软件程序或其任何部分的所有拷贝,都应该按照许可方提供的说明附上如下提示,在无法登载这种提示的场合,也应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形式注明其内容。“版权所有1987,‘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美国版权法,本资料为未出版的作品。在本资料中还包含有属于‘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的某些思想和概念。未经许可对本资料进行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加以揭示必将受到严厉处罚。”

6-5 第6条的各项规定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终止,当向被许可人发放的使用许可全部或部分终止并依第6-2款规定返还有关资料后6年内,本条的各项规定将继续有效。

第七条 改进的权利

服从或代表被许可方的利益并由其投资,由被授权的人员单独进行的或与其他被授权的人员共同进行的任何改进,其成果将属于被许可方,但是:

(a)如果这种改进包含有许可方的信息,而对其揭示或使用在未经许可方批准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许可方对这种信息的权利的丧失或受到侵害,则除被授权人员外,将这种改进向任何人进行揭示及提供使用应得到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共同同意;

(b)如果被许可方所进行的这种改进涉及到许可软件,则许可方将有对该改进进行再发展的非独占权,以及将其产品投放市场或许可给第三方的优先取舍权。

第八条 性能保证

许可方保证该许可软件安装到指定cpu上将符合许可方出版的说明书的指标。但是,除许可方的雇用承包人和人之外,如果其他任何人对该软件作任何方式的修改,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对该许可软件进行改制,本性能保证将无效。

第九条 责任限制

9-1 本协议书上的明示担保是许可方就该许可软件所作的唯一担保,它将取代其他明示或默示的担保,其他的担保包括,但又不限于销售性及适应特别目的的担保。

9-2 除本协议第10条所规定者外,被许可方就许可方提供的许可软件及服务,由于对方违反担保,疏忽或违背其他责任所造成的损害或损失,其所能获得的全部而唯一的补偿是维修或用一个功能相当的系统取代许可软件,或者是索回原先被许可方为该许可软件或服务而支付的而又有问题的那部分费用,上述补偿办法的选择权在于许可方。如果由于该许可软件的某部分出错,许可方决定返还费用,则被许可方在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后,有权终止本协定,并根据第5-1-1项的规定索回原来支付的许可费。

9-3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由于许可方根据协议书在向被许可方提供信息、资料或服务时严重的疏忽大意或有意出错,则许可方将就任何性质的间接的、特别的或后果性的损害向被许可方或其他任何人承担责任,它包括,但又不限于,良好旨意的丧失、工作中断、计算机失效、利益丧失、其他人由此向被许可方提出的主张或要求、故障造成的损失、其他方面的所有商业损害或损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许可方将依本协议向被许可方承担责任,不管它是否超过被许可方向许可方支付的使用费。但违反下面第10条规定的担保则不在此列。

9-4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只是由于被许可方严重的疏忽大意或有意出错而造成许可软件的揭示或未经授权的利用,而它又不属于被许可方依本协议第6-1款所承担的不揭示义务的例外,则被许可方将承担许可方任何性质的间接的、特别的或后果性的损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被许可方将向许可方承担由于许可软件的上述揭示和未经授权而使用所产生的责任,而不管其是否超过第5-1-1项所规定的该许可软件的使用许可费。

第十条 原创性担保

10-1 许可方担保,许可软件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版权、专利权或商标权,同时也不违犯任何第三方的信息专有权。

10-2 当有人就被许可方在本协议许可的范围内使用该许可软件或是任何一部分向被许可方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在美国的版权、商业秘密权或专利权,许可方将以自己的费用应诉。

10-3 他人向被许可人提起的诉讼直接归因于上述权利要求时,许可方将支付被许可方的任何有关的开支、损失和最后判归被许可方的诉讼处理费及律师费,倘若

(a)被许可方以书面形式迅速地将该权利要求通知许可方;

(b)被许可方给予许可方全面完整的授权、信息及帮助以对该权利要求进行应诉;

(c)许可方对该权利要求进行应诉以及对此案了结或和解的谈判均拥有全面的控制权。

10-4 如果该许可软件成为或依许可方的判断很可能要成为侵犯他人在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版权、商业秘密权或专利权时,许可方有权采取措施以使被许可方得以继续使用该许可软件或者其替代或修改软件,在使用替代或修改软件时,许可方保证其功能相等且不侵权。

10-5 不论本协议书有什么样的条款,许可方对下列情况所提出的侵犯版权、商业秘密权及专利权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a)当最新版本的许可软件免费不加改变地向被许可方提供利用,而使用这种最新版本的软件又能避免上述侵权,但被许可方还采用其他版本;

(b)本协议的许可软件的程序或数据是经过认真研究才提供使用的,但被许可方将该许可软件与其他的程序或数据一起使用,如果不将该许可软件与上述其他程序或数据一起使用就可避免上述侵权,但被许可方没有这样做;

(c)在指定cpu操作系统之外使用许可软件。

第十一条 其他

11-1 被许可方同意在所有的提到该许可软件或许可方的文字出版物上都附上产品名称及短语-本许可软件是许可方专有的软件产品。

11-2 本协议书的标题仅作为参考,它不影响本协议书的含义及其解释。

11-3 本协议书所要求的所有通知,支付或其他方面的通讯均要求以书面形式,如果是当面递交,则实际收到时才视为交付。通知书采用邮寄时应使用挂号方式或保证递送的方式,邮件必须付足邮费,地址按本协议书第一段所写,但任何一方只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它可随时修改其通讯地址。

11-4 本协议书没有任何条款或表述可被视为放弃权利,也没有任何违约被同意可免除责任,除非有上述权利的一方以书面的形式签字确认这种放弃或同意。任何一方不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同意或放弃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决不意味同意、放弃或免除对方在其他方面或后续的违约责任。

11-5 在本协议书生效后3年之内,任何一方在提前征得受影响的对方的书面同意之前,都不得雇用或企图雇用另一方的雇员,也不得裁减或企图裁减其雇员到其他单位去。

11-6 经双方签字的本协议书及其附件构成所涉及事项的一个完整协议,它将取代以前双方就所涉及事项作出的口头或书面的协议或许诺。本协议书的任何修改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本协议书双方授权的代表正式签字才能生效。本协议书受纽约州法律管辖。如果本协议书的任何条款被主管法院的法官判为违法,则该条款应被删除或修改成有效的,只要这种删除或修改与双方在本协议中的一般目的明显地是一致的话,上述不论哪种情况,本协议书的其他条款仍然有效。“拥有”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签字:____

姓名:____

职务:____

地点:____

日期:____

“需要”制造公司

签字:____

姓名:____

职务:____

地点:____

日期:____

附件一

许可软件的描述及说明

“许可软件”一词进一步定义如下:

“万能”系统是一个全集成化的系统,它包括交互文字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它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信息管理的要求。它允许用户在自己特殊系统中对数据进行采集、维持及处理报表。它提供联机“帮助”指令和使用超不可想象计算机关键字规范。

“万能”系统允许全文本检索并提供将文字处理文件和数据处理文件装入“万能”数据库的能力。在进入数据库之前,所有的数据都自动进行有效性检验。“万能”系统还包括报表格式化的能力和在应用实现后扩大数据场的能力。由许可方提供的许可软件包括下列文件与许可程序:

1.“万能”计算机软件系统指引

2.操作手册

3.用户指南及有关文档

4.系统文档

同时还包括以下“万能”计算机程序模块:

a 办公室管理模块

文件维护

材料维护

文字处理

计时及列表

人事记录

图书及档案支付

专利、商标及版权

付款记帐

电话调配

日历

电子邮件

邮资及拷贝者调整

报表产生

b 财务控制模块

总分类帐

支付记帐

收入记帐

顾客帐单

固定资产记帐

商务计算

税收计划及控制

雇员工资

保险记录

支票签字

报表管理

c 库存控制

零部件编码

零部件使用

使用地点

实时库存状况

再订购表

价格表

d 系统支持

20操作系统(已列)

e 硬件兼容

(已列)

附件二

许可方初始提供的范围

a.安装及初始改制

许可方意识到它已被告知:

(1)将要使用该软件的指定cpu及被许可方有关硬件系统的属性及配置;

(2)被许可方对初步使用许可软件所提出的要求。对许可方来说,上述情况足以确定安装许可软件所需要的服务范围以及为被许可方初步使用所需要的软件改制。基于上述情况,许可方表示并同意:

1.依第3-1款规定交付的许可软件将运行在指定的cpu上并适应被许可方对许可软件的初步使用而无需再定制软件,上述情况已向许可方作了说明,如果为这种初步使用的目的而需再改制软件的话,则此改制软件将合并到该许可软件,因此,这种改制软件的费用将作为第5-1-1项规定的费用的一部分。

2.该许可软件的安装,包括该软件的装入、资料定位、文件定位及其他有关的活动将由许可方的专家来完成,其费用将作为第5-1-1项规定的费用的一部分。被许可方估计,许可方专家为此项服务的工时将达若干人小时,但此数字并不作为一种限制。

b.初始培训服务

作为第5-1-1项所要求费用的一部分,许可方将在指定cpu所在地对被许可方指定的被授权人员进行如下培训:由许可方的合格人员提供达若干人小时的培训,根据不同的许可软件模块联机的情况,培训时间将安排2至3段评述一个“计算机系统”是设备(硬件)与程序(软件)的组合,程序是指示或指挥硬件执行以下操作:

(1)接收信息;

(2)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特殊指令处理输入的信息;

(3)根据操作者所要求的形式和内容产生输出信息。

计算机软件程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称为“系统”程序或“操作”程序,它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一般而不专门涉及操作者的特殊使用目的。第二类称为“应用”程序,它由操作者选择并为系统执行特殊功能要求提供所需的命令。中央处理机(cpu)是系统操作的中心,它解释所有输入的指令,并依相应顺序指挥硬件操作。“程序设计”是程序开发的一种过程,它要写出每条指令的类型及其执行次序。这样,当计算机系统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执行这些指令时,它就会产生所要的结果。程序的编写(编码)是由经过训练从事这种智力劳动的“程序员”来完成。原始书写的程序叫“源码”。源码必须转换(编译)成“机器可读”的形式,即计算机能够认识的并能够执行的形式,这后一种形式叫“目标码”。在cpu中,数据位是以组的形式出现,称之为“字节”。有关其分组及其“地址”编码,以及系统中数据传送的速率的各种标准,都随不同厂家所制造的不同型号的cpu而出版,这些厂家或cpu的供应商一般都提供控制cpu的操作程序。但是近几年,大量增加的计算机软件许可主要是应用软件许可,硬件厂商虽然也可以供应某些这类程序,但由于可应用领域的广阔,所以提供这种程序的供应源就大量增加。本协议书实例就是一种应用程序许可。计算机软件的属性是它很容易被复制和未经授权的行销及使用,而价钱又很便宜。因此,从许可方的观点来看,计算机程序许可的“核心”是保护程序免受这种未经授权行为的侵害。在软件许可的早期,唯一可用来保护软件的是保密。而今天,在许多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国家,计算机程序也可以获得版权保护。即使可利用版权保护,保密的方法对程序保护仍然是很重要的。被许可方主要感兴趣的是获得能执行所需任务的软件。在许多情况下,被许可方的商务主要是依靠该许可软件能正确地不中断运作。与被许可方所指望的这种性能相比,保证书虽然有用,但其重要性毕竟稍逊一筹。因此,正如大多数谨慎的被许可人那样,合同实例中的被许可方也得到了在试用期内使用该许可软件的权利,以便实示观察它是否能胜任工作,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可以终止此项许可(第4-2款)。任何被许可方也都想获得许可方帮助的保证,这种帮助是必须的,它确保该软件在被许可方的环境中功能正常,工作运转顺利,如果需要的话,还能提供帮助以更换该软件。大多数程序开发者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他们可向被许可方提供这种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是根据另外的合同来提供。在本合同实例中,维护费是按许可费的百分比来提取。流行程序的许可方通常是不断地改进这些程序,并向其被许可方提供这种改进版本。这种改进版本是根据维护合同提供的。此外,被许可方还可能对自行修改该许可软件感兴趣,或者是把该软件与其他软件合并感兴趣。应用程序的大多数被许可方改正或修改程序的能力都比程序开发者弱。如果被许可方无法接触到源码,那情况更是这样。原来在编写程序时,程序的改正或修改都是以源码的形式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在不知道源码的情况下是可以设法将目标码再转换成源码,但要碰到一些麻烦。因此,对修改程序或将它与其他程序合并使用来说,接触源码是很重要的,对维护、改进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许可软件属性及使用感兴趣或有能力的被许可方因而也就极力想得到源码。一方面,拒绝提供源码也是一种方法,这样,许可方就可以对其许可程序实行保密。下面的作法也不少见,如果提供源码不包括在许可之列,则在合同中就要包括某些特殊的防范措施,以使许可方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在改正及修改许可程序方面未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时,被许可方能够使用源码。例如,源码可以被寄存在信托公司或寄存事务所,授权它在许可合同规定的某些条件下向被许可方提供利用。在本许可实例中,被许可方获得源码是作为许可内容的一部分(第3-1款)。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第7条中,被许可方还获得对许可软件进行修正和提高(改进)的权利,并对这种改进拥有所有权。获取这些权利是要与许可方进行一番艰苦地讨价还价,它取决于特殊的谈判环境。很多的程序许可方都想自己保持有修改其程序的权利,以便更好地对程序加以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对被许可方利用这种改进权利的限制是要遵守许可方关于保密信息的要求。这种限制在大多数软件许可上都可以见到。

即使被许可方有了源码,而且通过一次总付的方式也获得使用许可软件并对其进行改进的权利,但为稳妥起见,它还是希望能获得许可方的维护服务,根据被许可方的选择,这种维护服务是可终止的。

第11篇

近几年,在学习和借鉴“集群式模块”教学理论基础上,我院试行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做法。

一、根据市场需求,专业设置模块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我国人才市场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学生从毕业到就业,必须经过市场这个中间环节来实现。职业教育本身必须随着经济新格局的需求转变自己的职能,使之贴近市场,把握职业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现根据市场需求和职校学生的特点,将微机专业设置为三个模块。

1.辅助设计专业模块

随着广告效力日益增长,不少产品生产商利用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打出非常生动形象的广告,而这些广告的制作大多数是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来开发的,从效果上看,是其他设备无法比拟的。例如:家电、家具、服装、汽车等产品,要不断推新款式和品种,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竞争力,传统的手工设计和制造必须加以改造,不断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利用和改善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制造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转变,把目光放在装饰和修饰上,利用计算机进行灯箱的制作、居室的设计。可见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市场上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2.办公自动化专业模块

当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为许多行业提供高科技、高智能的辅助设施,大大解放生产力。现在,许多合资、独资、公有及私营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视办公自动化的程度,提高办事效率。它要求专业人员利用高速汉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工作。这种专业适合中专职业教育,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3.计算机维护专业模块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甚至进入每个家庭。计算机数量逐年增加。数量的增加也就是要求增加专业维修人员,要求维护人员保证电脑正常工作,减少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熟悉计算机硬件构成、性能、系统配置。对于DOS、网络要精通,并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信息掌握尤为重视,这种专业供给适应市场需求。

二、“模块式”课程模式的构想

我院“模块式”教学模式学制安排为三年,按1:1比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年,用一年时间完成各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阶段为第二年,进行专业音标的学习。第三阶段为第三年,对学生进行分流,其分流流向:

1.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前期教学;

2.上岗前的实习阶段。

三、模块式课程的实施

1.第一阶段

在第一年,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作为计算机入门和第一模块,其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打字、排版技术常用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该模块为微机操作及应用的基础模块。

2.第二阶段

在第二年将进入专业模块阶段,因为这时候已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计算机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与专业相应的知识,体现出计算机辅助专业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这一年是计算机教学最重要的一年,必须加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中专培养目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做好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为了提高实验课质量,必须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及掌握科技发展新信息的基础上,对拟开设的实验课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

(1)确定实验教学总目标,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研究与分析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巩固、深化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使学生的能力逐步协调发展的目的。

(2)合理安排本门课实验教学、课时数和内容。把计算机实验课作为一门课进行单独考核,增加上机学时数应至少占计算机学时数一半。增加实验内容,尤其是将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压缩软件,硬盘修理结合在实验教学中。

(3)按实验目的和内容要求把实验分为四种类型即分析型、验证型、强化训练型、综合型。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节数,有利于总结各类型实验的科学规律。

(4)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学生每一次实验,都要按其完成的项目、质量、态度,给该生实验报告评出平时成绩。基本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项内容。把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实验成绩加起来得出总成绩。

其次,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中,积极进行思维的感知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系统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能力,是中等技术人才应具有的最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分析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包揽代替,而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根据每次实验内容和目的,教师要安排几个题目,让他们有充分思考时间,要向学生提供资料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最后由学生单独或结合成小组来完成。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进行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进行指导。当学生掌握了怎样进行实验之后,应改教师指导为学生自己探索,使其发现问题之所在,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必要的指导。

3.第三阶段

第三年进入分流阶段。一部分是想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的学生,针对他们可根据所报考的专业,针对考试大纲,让他们选修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另一部分进行岗前培训,即进入实习阶段,让学生进行强化技能训练,尽早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双向选择中有较强的适应性,胜任某一岗位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阶段实施过程中,应边实践边总结。即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老师也应跟踪调查,看看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反馈信息加以及时总结,使模块教学更加完善,形成新的知识技能体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模块式课程的考核标准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确定标准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才能使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有效地改变目前计算机教学的随意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考核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建立基础计算机水平测试办法。实行考教分离,水平测试不同于学校惯用的期末考试,会考之类。也不同于毕业或结业性考试,而是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的合格考试。于第一年一个固定时间开考,职业演出机关报在校生,不论专业、年级,只要学某一模块,就可参加,水平测试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以确定考教分离。

第二,建立职业学校基础计算机试题库,主要采取主观试题形式,加强应用能力测试,减少应试教育影响。今后,有关部门应设计与基础计算机教材配合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通过职业学校现有计算机的升级,实现计算机教学和考核的人机交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改革原有考核方式。

第三,推进计算机考核的社会化,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考核中,争取逐步实现考核的社会化,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参加国家的等级考试。

第12篇

关键词:极域电子教室;课堂管理;互动;课堂反馈

当前信息化教学活动正开展得的如火如荼,我们机房上课教师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常常可以利用机房中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但在以往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发现,老师们虽然身处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工作量却比传统教学要大得多,他们不仅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策略,还要设计出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和具有准确导航的精美课件。纵观当前那么多的公开课,教师们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我认为还是他们自身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自然所展示的课堂很难具有复制性。他们常常忽略机房已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所集成的一些能实现当前常使用的课堂管理及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功能常常视而不见。计算机教师使用机房的多媒体环境的局限性是如此,其它专业课教师使用的情况更是如此。在他们的教学中,他们对电子教室软件应用最多的也无非就是广播教学功能的应用和文件分发以及作业提交功能的应用,这无疑也是一种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浪费现象,下面我就以一款多媒体教学软件——极域电子教室2010版为例,让大家随我一起挖掘它的教学用途吧!

一、点名+限制,提高机房课堂管理的实效性

班级点名功能的应用也给我们的计算机房课堂带来了管理上的便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计算机教师大多数时候充当一个文化课老师,我们所教的班级范围很广,一个老师可能一个学期要带好几个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这个时候,上课的点名机制变得尤为重要,以免学生出现逃学旷课的现象,以至于给学校带来不稳定不安全的教育因素,这一点也正是配合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日常德育管理。通过该软件中的点名管理机制,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注册自己的姓名,便于上课老师及时核对人数,同时,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为后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或是课堂评价等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行们都知道,相比传统教室的课堂,我们机房中的课堂往往具有难以掌控这一特点。一旦上课教师没有吸引住我们的学生,下面轻则会出现个别学生利用电脑做其它的事情,重则会出现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到“休闲娱乐”状态。其实即便是课堂在顺利进行,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个别学生还是会钻空子,摆脱课堂。所以这对我们的上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很好的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2010,利用软件中集成的“学生限制”功能来净化课堂环境,其中就有几种实用性很强的功能:1.程序限制功能,我们教师则可以限制学生运行QQ程序以及一些常用游戏软件的运行;2.上网限制功能,我们教师通过限制学生上网;3.U盘限制功能,有的学生通过MP4或是U盘等携带电影文件或是游戏程序,通过电脑上的USB借口导入到电脑进行安装或是运行等,这时我们教师利用该软件的U盘限制功能,我们就可以把机箱上的USB功能禁用掉。通过以上这些限制功能,让我们机房的课堂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学生进入完全自由状态,从而导致课堂局面的失控。

二、分组+举手+演示,激发师生、生生之间互助互动的主动性。在古代战争中常常讲究个阵法,通俗的讲,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我们的教师在分组教学策略的应用时,分组的形式如果采用古代战争中对“阵”的理解,我们的课堂往往也能够达到预想不到的组织效果。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其实有一款机房上课教师常用的教学软件:极域电子教室。这款软件中所集成的分组功能,它打破了单纯从“物理上”和“逻辑上”进行分组的格局,让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灵活进行分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学生任意分组的功能,可以灵活的把这些优等生和后进生编到同一组,然后让学生利用远程等功能实现好生帮差生的功能,进而达到班级互助过程中的群策群力作用和对课堂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通过该款软件实现这种灵活编组的形式,让我们课堂的分组更加丰富和多彩,因此可以为我们课堂分组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做出很大贡献的!而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教师却忽视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这项功能,若我们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物理位置的限制,给分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课堂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三、测试,增强师生间反馈的及时性。在信息化教学积极推行的背景下,我们的计算机老师为了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往往千辛万苦的设计一些教学辅助系统,如在这几年的公开课中,我就发现教师们花了很多精力构建了很多的课堂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方便的检测课堂,可以方便的让学生评价课堂等。却极少发现有教师充分利用我们正在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集成功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极域电子教室软件2010版就提供了课堂检测或是课堂考试平台,让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师端设置好的电子试卷,其中试卷中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和论述题三种题型。通过该软件,把生成的电子试卷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完成测试并在该软件的教师端得到及时的反馈。

四、结语。通过以上对多媒体教学软件——极域电子教室2010教学辅助功能的挖掘,让我们的教师大大的提高了机房常规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教师意识到在积极推崇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充分认识到我们计算机老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好为我们机房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最终实现机房课堂的高效性。综上所述,我们的计算机老师以及机房上课的其他专业相关教师,利用已有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追求简约的教学设计也未尝不是一种美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实践课程 策略

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践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学生在实践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计算机实践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

一、要有完善的实践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的题目、时问、地点、课时分配、实践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践都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格式为:

(一) 、实践题目

(二)、实践目的

(三)、实践要求

(四)、实践内容

(五)、实践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践思考题

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教务处或者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统一编制,在教学中不管是哪个老师上这门课,都要按照统一的实践计划和提纲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践课程,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践报告。教师也是按实践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践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硬件环境

实验室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学生所用的设备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无尘黑板)都要能满足上机实践的要求。

(二)软件环境

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

(三)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计算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实践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

(四)教师和学生

教师要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践提纲作好实践课前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学生自己编程上机时,学生一定要在上机前准备好程序,实践时主要是编辑输入程序和调试程序。

三、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践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实践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自己在教研工作中开发的一些应用软件,将一些程序设计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学会动手。

最后一点,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四、实践课的总结和效果巩固

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班级、学号、姓名、实践时间及课时数

(二)实践题目

(三)实践目的

(四)实践要求

第14篇

一、微课及其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由于其直观形象、主题突出、短小精悍,非常适合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较短的技工院校学生。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方面。1.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可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按照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安排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以及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更便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时,对一些没有理解、有困惑的内容或问题,可借助微课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请求教师帮助。教师可在线个别指导、解疑或在实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辅导。3.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经历“诊断—改进—反思—再诊断—再改进—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提升的过程,借助微课,依据学生课前微课预习、课中训练以及课后拓展等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及时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实践

2016年,笔者在网络设计与应用实训课程中将微课与项目教学方法相融合,进行了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课前教学准备首先,构建实训课程知识与技能点体系。我们将网络设计与应用实训课程知识分为“工程认识”“规划设计”“设备安装”“内网部署”“外网部署”“资源部署”“安全部署”“工程验收”“运维管理”9个模块,并在对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特征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职业岗位标准,构建了每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点体系结构,为微课作品准备以及任务项目的设计提供依据。其次,在实训课教学实施前,将上述设计、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及辅助教学资源上传至微课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学习。2.课前学生预习上实训课前,学生可使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自主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观看、浏览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及辅教学资源。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对学习任务与项目进行分析,以便带着问题去观看、学习相关的微课视频及辅助教学资源,对一些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不仅可反复观看,还可以进行同学之间的线上线下讨论,协作完成;若仍有困惑或困难,可在线请求教师的帮助,或将疑问在微课平台上留言,以便教师利用碎片时间及时给予解答,从而达到较好预习效果。3.课中解惑与技能提升在网络设计与应用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将微课融入到目前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方法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任务进行分析,并将课前学生预习中提出的普遍性疑问呈现出来;其次,学习微课及解惑,即与学生一起观看微课视频,在困惑处暂停,进行详细讲解,解决课前预习时的困惑;再次,分层分组训练,教师呈现各层次训练项目,学生分组进行训练;第四,巡回与个别指导,由于引入了微课,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较多时间开展因材施教,即针对个别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辅导,或同已完成实训项目任务的同学进行个别讨论、指导;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反思和实训教学小结。4.课后强化与技能迁移在进行网络设计与应用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时,对应于课程中的9个模块,我们都根据课堂实训教学训练情况设计了一些分层次课后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课后强化与拓展训练,促使知识与技能强化、迁移。

三、小结

第1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考核评价

一、背景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不断萎缩并且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就计算机专业而言,毕业生难就业导致学生报考计算机专业的意愿不强。我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混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计算机教师往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钻研新知识才能胜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在现实中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钻研远远大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钻研,这样必然会导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

二、实践探索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及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好就业、优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发现“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项目教学法追求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1)开发项目教材。开发项目教材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开发校本项目教学材料,但是开发校本教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使开发校本项目教学材料适合学生的学习并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就业。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研组中由担任相同科目的几个老师讨论分工共同来完成;其次让老师进入社会行业去调查,保持项目内容新颖并与社会行业的工作实际相衔接,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用得上。比如在开发“Photoshop”、“CorelDraw”教学材料时,基本上是结合本地的礼品工艺设计公司、包装封面设计公司。(2)项目教学中适当降低理论课程知识难度,先学会技能然后掌握理论。要使项目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项目内容适当要轻“理论知识”重“实践操作”。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多并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从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OSI参考模型的作用、IP地址、网络安全来进行授课,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网络实际工作的相关设置分成几个大项目,比如:构建小型网络,将构建小型网络这个大项目分成几个更小的项目包括构建家庭网络、构建办公局域网络。我在项目教学中尽量对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不做太多的解释,尽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适当降低难度,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开始不理解或不完全明白的理论问题,随着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理解掌握。

2、改变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中考核方法形式多样,不去追求统一的模式,不再一味的看中学生的考核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体验到什么、学习到什么。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考核方法。

“企业岗位测试法”。这种考核方法是让学生走出传统意义的考场到企业中去参加考核,通过某个具体岗位来测试他是否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如:学习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时,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到网络公司去当“义工”,参与现场布线、组网、调试网络等;学习图象处理软件Photoshop时,让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一些摄影楼去学习图片、相片处理、色彩搭配等等。实习结束后,在企业里对他们进行考核,由学校老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掌握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6.6